目录
24 关系: 大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彝族,土家族,北京市,北京四环路,回族,四川省,纳西族,甘肃省,白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博物馆,达斡尔族,藏区,藏族,蒙古族,汉族,游洛屏,满族,朝阳区 (北京市),拉巴平措。
- 藏学
大藏经
大藏经為佛教經典的總集,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系。這些大藏經又被翻譯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滿文等。.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大藏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云南省
彝族
彝族(ꆈꌠ),曾称倮倮,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871万4393人(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緬彝語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彝族
土家族
土家族是拥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一支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及武陵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共有8,353,912人(2010年)。人口数仅次于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列第八大民族,也是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贵州省第五大民族。土家族本民族语言为两种土家语(畢基語和孟茲語),但现时大部分人口仅使用当地汉语西南官话,但土家族聚居地区使用的西南官话与汉民族的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均有差别,尤以词汇最为突出,除了新近传入词汇,几乎不含临近汉民族巴蜀文化或两湖文化的特色词汇,取而代之则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遗留词汇。.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土家族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
北京四环路
四环路是北京市城区的一条环城快速路,平均距离北京市中心点约8公里。北京四环路全长65.3公里,全线共建设大小桥梁147座,并设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主路双向八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时速为100km/h。 在1990年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亚运会之前,四环路的部分路段,主要是北四环学院路到四元桥路段,就已经建成并通车。但整个四环路的建设持续了十余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东四环路建成并通车。一年以后,北四环的其余路段,西四环,建成通车。到2001年6月,整个四环路全部连成一体。 全线贯通后的四环路贯穿海淀、朝阳、丰台三区,途经亚运村、中关村、丰台高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郊电子城等,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京通快速路、京沈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开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和数十条城市干道相连,庞大的城市系统交通网络把周边的黄金区域串连起来,提升了各地的优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品质。 四环路是按照高速公路的标准设计的,这一点在车道宽度、道路标志、紧急停车带、中途加油站和出入口的设计上均得到体现。建成之初的设计时速为100km/h。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四环路承载的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北京市遂将四环路的最高行车时速限制为80km/h。这样一来,四环路从一条高速公路降级为城市快速路。但截至2005年5月,这条路仍然是国内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城市快速环路。 四环路上全部立交桥:(顺时针方向) 四元桥---霄云桥---东风桥---朝阳公园桥---红领巾北桥---红领巾桥---慈云寺桥---四惠桥---百子湾桥---大郊亭桥---窑洼湖桥---工大桥---四方桥---小武基桥---十八里店北桥---十八里店桥---十八里店南桥---小红门桥---肖村桥---红寺桥---榴乡桥---大红门东桥---大红门桥---公益桥---公益西桥---马家楼桥---科丰桥---看丹桥---丰北桥---岳各庄桥---岳各庄北桥---沙窝桥---沙窝北桥---五棵松桥---金沟河桥---定慧桥---定慧北桥---五路桥---四季青桥---远大桥---南坞桥---四海桥---火器营桥---海淀桥---中关村一桥---中关村二桥---中关村三桥---保福寺桥---展春桥---学院桥---健翔桥---北辰桥---安慧桥---望和桥.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回族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四川省
纳西族
纳西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处的丽江及其毗邻地区,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分布省份。中国(中国大陆)有纳西族总人口309,477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27大民族,其中云南295,464人,占纳西族人口的95.5%,其余省市区均有分布。.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纳西族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甘肃省
白族
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四省是现代白族世居地。 白族自称“白伙”(白语:Baipho,白族)、“白子”(剑川Baipzix,大理Baipzi,白族男人)、“白尼”(剑川Baipyvnx,大理Baipnivx,白族女人),或者说白语的人(剑川Baipngvpzix ho,大理Baipngvzzi ho),是中國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史书上称为“白蛮”、“白人”,明代以后称为“民家”。在云南的历史舞台上有过重要影响。唐宋元时期云南历史上一度曾经出现过白族化的过程。。.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白族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區(),简称藏,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拉萨市。.
西藏文化博物馆
西藏文化博物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31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一家以展示藏族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1万人。亦分佈於俄羅斯(石勒喀河與伯力一帶),俄羅斯稱相關地区為(Даурия),即外贝加尔。.
藏区
藏区(,拉萨音:),古称吐蕃,又譯圖博,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喜馬拉雅山以北,是藏族以及門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現今亦有漢族及其他民族居民。西藏是地球地勢最高的地區,平均海拔有4900米,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藏區的不少地區終年積雪,因而被漢人習慣的稱為雪域()或雪域藏區()。藏區也是亞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因而西藏的環境與中國、印度等國水文關係匪淺。传统意义上的藏文化圈由以下三個部份组成:「安多」地區、「康区」以及「衛藏」。.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藏区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藏族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蒙古族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汉族
游洛屏
游洛屏(),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常务副院长。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特别邀请人士,分入第五十七组。.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游洛屏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查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满族
朝阳区 (北京市)
朝阳区是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属于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城的东面、东北面和东南面,介于北纬39°48'至40°09'、东经116°21'至116°42'之间。东与通州区接壤,西与海淀、西城、东城等区毗邻,南连丰台、大兴两区,北接顺义、昌平两区。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近郊区,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7公里,土地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77.2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近400万。.
拉巴平措
拉巴平措(, ),藏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少数民族界,分入第五十组。并担任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