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38 关系: 办公厅,劉斐,古大存,叶剑英,吴德峰,吴芝圃,吴自立,夏之栩,大区行政委员会,大行政区,姚醒吾,孔祥祯,孙仪之,宋乃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南地区,中南行政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中共中央中南局,丘哲,广东省,广西省,张如屏,张平化,张云逸,张难先,张轸,张金保,张文,张执一,开封市,徐林,徐懋庸,侯连瀛,区梦觉,刘子厚,刘之纲,刘建勋,刘积学,刘杰,嵇文甫,周禮,周纯全,周鲠生,周苍柏,唐天际,唐生智,倪志亮,... 扩展索引 (88 更多) »
办公厅
办公厅(office 或 general office 或 executive office,以各自官方译名为准),简称办(如中办、国办),一般是较高层级、较大规模的官方机构内部常设以处理日常性、综合性事务的机构。其他情况下,可能是办公场所或建筑的名称,例如交通大学总办公厅。.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办公厅
劉斐
劉斐,字為章,国民革命军陸軍中將。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作戰廳廳長、軍令部次長,中华民国国防部參謀本部次長等要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他的建議造成國軍重大損失,战後,他脫離中國國民黨,跟隨中國共產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劉斐
古大存
古大存(),原名古永鑫,广东省五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1917年,古大存就读于梅州中学,1920年,进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东征军。次年任中共东江特委常委、军委书记、东江工农武装总指挥部总指挥。1930年,任东江工农民主政府副主席、红十一军军长。1932年后,历任东江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东江游击总队政委、东江特委组织部长。在“整风运动”中负责中央党校一部,得罪日后主政广州的陶铸。1946年,赴东北,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常委和秘书长、东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副书记。 1957年,被打“广东地方主义反党集团”头目。195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经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其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职务。1962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对古大存、冯白驹的申诉批复:不予平反。1983年,被平反。.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古大存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叶剑英
吴德峰
吴德峰(),湖北襄樊保康县石板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后第一任市长。1924年2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吴德峰
吴芝圃
吳芝圃(),男,原名吳殿祥,又名吳念庵、吳純甫,河南杞縣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吴芝圃
吴自立
吴自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899年4月4日出生于平江县嘉义镇一个贫苦手工业者家庭。 1926年参加革命。当时在湖南平江县献钟做鞭炮,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平江“二月扑城”。在献钟当区委书记。后来平江白色恐怖严重,到江西修水当区委书记。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游击队。任红五军二纵队特务大队长。1930年7月任红八军六师七团团长。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被戴上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的帽子,1932年10月被开除党籍、撤销代理师参谋长与作战教育科科长的职务,下到军团司令部当通信员。长征中当了28天通信员,后当“设营队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股长。 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科长、军委第四局局长、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采办委员会副主任。1937年10月任新四军军部副官处处长、中共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后勤经济建设处处长、军委经济建设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物资局关中分局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东北航务局局长、东北航政总局局长。 1949年随四野南下,任武汉市军管会航运处处长兼招商局汉口分公司经理、中南军区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军事运输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公安军兼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主创电影故事片《怒潮》,1963年在全国公映。.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吴自立
夏之栩
夏之栩(),曾名夏子胥,祖籍江苏常州,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赵世炎之妻。 早年进入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后参加学生运动,此后两次被捕,均由中共地下党营救获释。1937年,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交通组、救济工作组负责人。1941年,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干部处处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副书记。1948年,任中共郑州市委副书记。1960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轻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改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夏之栩
大区行政委员会
大区行政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各个大行政区设立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大行政区
大行政区(简称大区)是指在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下辖若干省、市,高于省级的第一级行政区。当时全国共设立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大行政区
姚醒吾
姚醒吾,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姚醒吾
孔祥祯
孔祥祯(),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人,祖籍山東曲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交通部、轻工业部党组书记,孔子第七十五代孙。 孔祥祯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山西省委秘书。同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30年回国后,出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任一二九师情报处长,豫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统战部长、宣传部长等职。国共内战期间,又历任晋冀鲁豫边区城工部长,中共汝南地委书记,中原局常委、组织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局常委兼组织部副部长、劳动部部长、城工部部长,国家建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在监狱中被关8年之久,并因身体受摧残而导致下肢瘫痪。文革结束后于1978年平反。1986年逝世。 他还是中共八大代表,中纪委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孔祥祯
孙仪之
孙仪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孙仪之
宋乃德
宋乃德(,原名守先,字念僧,山西省沁源县城关镇西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4年,毕业于山西省第一中学,之后参加地下运动。1937年,担任山西省第五专区巡视员兼潞城县抗日县长。1939年,任晋城县县长。1940年5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供给部部长,参加黄桥战役。1941年,兼任江苏阜宁县县长、盐阜区联立中学校长。1945年11月,随新四军3师赴东北后,历任辽宁通辽地区专员兼通辽县县长,吉江行署主任,中共嫩江省财委书记兼财政厅长。1948年至1949年,任黑龙江省财政厅长、东北人民政府税务总局局长、中共冀察热辽财委副主任。 1949年2月,任天津市军管会财经接管部部长。1949年10月,任湖南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创办湘潭纺织印染厂、邵阳造纸厂。1953年至195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1959年庐山会议后,因彭德怀案牵连下放后被批斗致死。1979年12月25日,平反。.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宋乃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简称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名称,指:.
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中南部区域,由华中地区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与华南地区组成。.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中南地区
中南行政委员会
中南行政委员会是1953年至1954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大行政区的代表机关。.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簡稱最高人民检察署、最高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行宪前中央人民政府轄下的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於1949年10月22日設立,同年11月1日正式辦公。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頒佈改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行宪前中央人民政府下的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中共中央中南局
中共中央中南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负责中国中南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1949年5月12日,以中共中央中原局为基础成立华中局。林彪为第一书记,罗荣桓为第二书记(未到职),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并主持工作。1949年12月改称中共中央中南局。1951年11月,邓子恢为第二书记,叶剑英为第三书记, 副书记有谭政、李先念、李雪峰。1954年4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决定而取消。 中南局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和巩固中央政权、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等,包括著名的“三反”、“五反”运动,就是在党中央的要求下,由中南局具体在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开展工作。现址为中共武汉市委所在地。 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皆由林彪一人担任。 1960年10月, 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王任重(1966年8月起);第二书记王任重/韦国清(1966年8月增补),第三书记陈郁(1965年5月增补)。书记:吴芝圃、刘建勋、张平化、黄永胜、王首道(1964年5月增补)、赵紫阳(1965年2月增补)、李一清(1965年2月增补)、金明(1965年2月增补)。1961年7月,王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候补书记。1966年1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取消。.
丘哲
丘哲(),福建漳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丘哲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广东省
广西省
#重定向 廣西省.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广西省
张如屏
张如屏(),名保德,又名如萍、俊德,曾化名李梦白、祝英,安徽长丰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张如屏幼时曾读私墪,1924年加入淮北青年社。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捕,1929年出狱。此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三师108团党代表,六霍地区赤卫师党代表,合肥、寿县两中心县委联络员,正阳关特委书记,红军皖北游击大队政委,皖西北特委组织部长,皖西北游击师政委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回到安徽,任中共安徽省工委组织部长兼统战部长。1939年再赴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此年起,先后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长、晋绥军分区武委会副主任、吉黑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合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合江省委秘书长兼社会部长等。1949年奉命组织南下,到江西后出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兼袁州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如屏曾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第一副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民政局长。1954年起出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8年当选中共湖北省委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如屏遭到迫害。文革结束后,他当选第四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又增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3年去世,终年74岁。.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如屏
张平化
张平化(),原名张楚材,湖南酃县人;曾在武汉中央政治训练班学习。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以营指导员身份参与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返回酃县,从事农民运动,参加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后随红二军团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湖南、山西等省地方官员。文革后出任中宣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等职。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大二次会议增选),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顾委委员。2001年7月23日在北京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平化
张云逸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字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张云逸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时又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并担任炸弹队队长,随后参加护国战争,后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之后参与东征与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其率众发动广西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军长,之后参与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其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兼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司令,负责对解放军后勤补给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等职位,负责维护广西等西南地区治安稳定。1974年去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云逸
张难先
张难先(),字义痴,湖北沔阳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难先
张轸
张轸(),字翼三,河南罗山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轸
张金保
张金保(),湖北鄂城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早年她任汉口裕华纱厂、泰安纱厂工人,后组织工人运动,任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此后当选全国总工会执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中南总工会筹委会女工部部长,中南纺织工会主席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金保
张文
张文可以指:.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文
张执一
张执一(),原名谨唐,湖北汉阳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张执一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开封市
徐林
徐林,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浙江。徐林於1735年(雍正13年)接替李珍,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徐林
徐懋庸
徐懋庸,中国浙江省上虞县下管西堂人,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徐懋庸
侯连瀛
侯连瀛(),河南通许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侯连瀛
区梦觉
区梦觉(),又名白霜,广东南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区梦觉
刘子厚
刘子厚原名刘文忠,化名马致远。河北省任县留垒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他先后曾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曾经作为代表参加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刘子厚
刘之纲
刘之纲(),江西安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卫生厅厅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刘之纲
刘建勋
刘建勋(),河北沧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刘建勋
刘积学
#重定向 劉積學.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刘积学
刘杰
#重定向 劉傑.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刘杰
嵇文甫
嵇文甫(),河南汲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家。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供职于河南第一师范。1933年,担任河南大学任教授,后兼任文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9年5月,任河南大学副校长,次年10月任校长。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嵇文甫
周禮
《周礼》又稱《周官》或者《周官经》,先秦典籍不见征引,全书的定型是在戰國时期,從書名來看應該是記載周代官制的書籍,但內容卻與周代官制不符,可能是一部理想中的政治制度與百官職守。相傳為周公所作《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大意是說,周公在天下已經安定之後(謂已平管蔡,天下來歸),為了要讓周朝廷之官政有次序,且能各別其職(官宜),於是制定《周官》。。魯在春秋時為周文化重鎮,時人曾有「周禮盡在魯矣」之說。 漢初無此書,西汉河间献王劉德以重金购得《周官》古文经后,献给了朝廷,深藏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漢代原稱《周官》,西漢劉歆始稱《周禮》,王莽時,《周官》才更名《周礼》、置博士授业,内容被公开,刘歆弟子杜子春,设私校传《周礼》之学,贾逵、马融、郑玄等竞相研习,鄭玄為之作註,鄭興作《周官解詁》。《周禮》一書稱得上善本又通行易得的版本是阮元《十三經註疏》中的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的《周禮注疏》和清孫詒讓《周禮正義》。 《周禮》通過介紹周代的官制,描繪出古代儒家對理想社會的總構思,是中国第一部记载國家政權組織機構及其職能的书籍。周禮與夏、殷之禮一脈相承,是對夏、殷之禮的繼承和發展。有學者在整理西周金文職官資料時,發現西周金文中的職官有許多與《周禮》所記相合。要想了解西周金文中的職官,「無法脫離《周禮》一書」。周禮所體現的制度設計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本源,包括器用、衣冠、官制、軍制、田制、稅制、禮制等國家政治制度。《周禮》與《儀禮》、《禮記》統稱“三禮”。唐代立為九經,也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劉歆最早奏請列《周官》於經而稱其為《周禮》,認為它是「周公致太平之跡」。漢時,列入古文經,與當時今文經講微言大義不同。《周禮》以及漢朝依《周禮》建立起來的各項制度,對唐朝以及宋朝、明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制度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周礼相当于一部政典,被認為是漢唐宋明得以世綿國祚的根源。.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周禮
周纯全
周纯全(),字俊忠,湖北黄安八里湾雷家田村(今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周纯全早年参加黄麻起义,任红四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随后率部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历次红四方面军作战,并担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随后担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等职,负责第四野战军的作战后勤供给。朝鲜战争中,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勤指挥部指挥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周纯全
周鲠生
周鲠生(),原名周览,湖南省長沙府長沙县人,中華民国及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国际法学家、外交史家、教育家。主要在武漢大学从事学術活動,因严厉批判李顿调查团的報告書而著称。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虞崇勝「周鲠生.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周鲠生
周苍柏
周苍柏(),湖北武昌人,近代银行家、企业家。 周苍柏早年曾就读于武昌文华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后前往美国留学,1917年毕业于纽约大学银行系。返国后,曾担任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经理,湖北省银行总经理,重庆华中化工厂、汉中制革厂董事长等。抗战结束后任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轻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兼任湖北省工商联主任委员,1955年后改任副主任委员。此外,他还曾任第一至三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等职。1970年逝世。 其女周小燕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周苍柏
唐天际
唐天际(),原名唐时雍,湖南安仁县华王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唐天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日查阅。。.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唐天际
唐生智
唐生智(),字孟潇,湖南省永州東安縣人。信奉佛教后法名法智,号曼德。曾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中华民国建国初期重要的战争。他在中华民国建国期间到抗日战争开始时期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1935年受衔陆军一级上将。在国共内战末唐生智在湖南支持中国共产党,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唐生智身为军人又信奉佛教,有“佛教将军”之称。其四弟唐生明是國民革命軍中將。.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唐生智
倪志亮
倪志亮(),北京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红四方面军和八路军129师的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朝鲜大使。 倪志亮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前往鄂东北,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随后率部参加长征,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员。此后奔赴东北,担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大使,此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位。.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倪志亮
王宏坤
王宏坤(),原名王宏春,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人,王树声之堂弟,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早年,王宏坤参加过的军事行动包括:黄麻起义、历次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役以及长征,并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八路军129师军政委员会委员、第385旅旅长、冀南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在他的指挥下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襄樊战役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二政治委员,后被免去军职。1993年,王宏坤因病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王宏坤
王翰
王翰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王翰
王盛荣
王盛荣(),湖北武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出生于武昌汉阳门外一个贫寒渔民家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1920年到上海纱厂当童工。参加五卅运动,并组织工人纠察队。1926年7月参加共青团,任童子团团长。参加了上海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11月留学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1930年10月回国,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副书记。1931年9月进入闽西苏区,负责闽西少先队工作。1931年11月任兴国团县委书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在江西瑞金的叶坪宣告成立,为15名委员之一。任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委员、苏区少先队总队长。任兴国县委书记。1934年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74人主席团之一。1936年,任共青团中央军事体育部部长。在陕北与红四方面军女红军战士赵明珍结婚。1937年11月调长江局群工部,以八路军高级联络参谋的名义,负责与国民党上层人物和社会名流打交道。1938年1月,担任新四军四支队八团政委。1938年4月任豫南特委书记,组建新四军八团留守处。1938年8月任新四军挺进支队政委。1939年4-6月任豫南省委委员。1939年6月调回延安,8月在中组部地方科工作。1940年10月任中央管理局秘书长。1942年1月入中央党校。中共七大华中区正式代表。1945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嫩江省工委委员、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兼卫戍司令部政委。1946年2月任嫩江省工委社会部长。1946年5月任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兼城防司令部政委(嫩江省委副书记顾卓新兼任市委书记)。1947年9月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遭误伤左腿齐大腿根被截肢,于1948年4月调任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哈尔滨试验总厂政委。1948年10月任军工部第八办事处政委。随四野南下武汉,任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兼有色金属管理局局长。1953年9月任中南建筑工程局企业处副处长。1957年7月任湖北省冶金厅副厅长。1958年离开工作一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79年10月24日,湖北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为王盛荣平反。.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王盛荣
王首道
王首道(),湖南浏阳人。原名王芳林,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第二任部長、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一任会长。 王首道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历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局秘书长,军委第一野战纵队政治部主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军保卫局局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参与长征。1937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生产节约运动委员会主任。1944年10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政委,參與抗日戰爭。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事调处执行部沈阳二十七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后任经济委员会主任。1946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局财经办事处主任、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委员。1949年任湖南省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1949年3月至1952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長、中共广东省委書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一任会长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王首道
王树声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中国湖北麻城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其早年参与黄麻起义,并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红三十一军军长等职。之后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中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等。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鄂豫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副司令员等。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等。.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王树声
王毅斋
王毅斋(),河南杞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文委副主任。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王毅斋
程潛
程潛(),字頌雲,中国湖南醴陵人,同盟會元老,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北伐战争時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抗戰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時曾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但未成當選。 1949年年中在長沙向共產黨投诚,同年出席北京全国政协。其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員長,湖南省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程潛
简玉阶
玉阶(),中国企业家。 1875年,简玉阶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澜石黎涌乡(今属佛山市),世代经商。早年丧父,1886年去叔父简铭石在香港开设的巨隆磁器店学徒。1892年与胞兄简照南前往日本神户,开设东盛泰商号,运销广东磁器、布匹。 1903年,简氏兄弟结束日本业务,前往香港,经营顺泰轮船公司。1905年,兄弟二人与越南华侨越南华侨曾星湖在香港创办南洋烟草公司。1908年歇业。1909年,简氏兄弟获得叔父简铭石的支持,得以重新成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和简玉阶分任总理和协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以“中国人请吸中国烟”为宣传口号,成功占领华南和南洋华侨的市场。1916年,南洋烟草公司在上海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开设分公司。1918年,将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 1923年,简照南在上海病逝,简玉阶接任南洋烟草公司总经理。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引发一场提倡国货的运动,简玉阶抓住机会,在上海浦东和汉口增设分厂,并在在烟草产地、并位于铁路线上的河南许昌、安徽凤阳、山东潍县3地设立烤烟收购处和复烤厂。汉口分公司所在的南洋大楼,曾为武汉国民政府所在地。1937年,宋子文通过收买股票,控制了南洋烟草公司。 简玉阶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家居士,他曾捐巨款救济1915年广东水灾、1918年华北旱灾、1931年苏北水灾。并资助高鹤年居士在各地从事赈灾工作。简玉阶将其位于赫德路的花园住宅南园献出,改名“觉园”,成立“上海佛教净业社”。1935年,他和太虚法师、圆瑛法师,王一亭居士、施省之居士,发起“丙子息灾法会”。 1957年10月9日,简玉阶在上海病逝,年82岁。.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简玉阶
田维扬
维扬(),原名田文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田维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8日查阅。。.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田维扬
熊复
复(),笔名傅容、茹纯,四川邻水人,长期从事中共思想宣传工作,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新华社社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熊复
熊晋槐
晋槐(),湖北鄂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熊晋槐
牛佩琮
牛佩琮(),山西定襄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牛佩琮于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清华经济研究所深造。期间,于1933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并于同年出任清华大学社联书记。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平市工委委员、宣传部长。1935年被捕入狱。出狱后曾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后任太原绥靖公署秘书,帮助薄一波组建山西新军,并任太原军政训练班指导员及民政训练团政治部副主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牛佩琮出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总队与一纵队政治主任、副纵队长。1941年,调任太岳行署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他于1949年出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牛佩琮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第五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文革结束后获得平反,出任国务院财贸小组副组长。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次年增选为政协常委。1990年在北京去世,终年81岁。.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牛佩琮
莫文骅
莫文骅(),原名莫万,字六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莫文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日查阅。。.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莫文骅
聂国青
聂国青(),湖北沔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聂国青
萧劲光
萧劲光(),原名萧玉成,中国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萧劲光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此后在红十一军、红五军团、红七军团等担任政委职位,并跟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北担任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央军委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12兵团司令员,指挥四保临江、长春围困战、衡宝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以及主持海军发展方针。.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萧劲光
萧克
萧克(),原名萧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 萧克早年加入中国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织南昌起义。随后担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历次反围剿战役与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等职,参与忻口战役等。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率部参加怀来战役、石家庄战役。随后担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此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萧克
袁振
袁振(),原名原风彩,又名袁彰武,山东莱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袁振
馮白駒
馮白駒(),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海南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人。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擔任海南行政公署主任,是唯一一任行政公署主任,也是海南地區的行政公署主任。 冯白驹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率部队参加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被任命为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期间,任广东省人民抗日纵队琼崖独立总队总队长、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行署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浙江省副省长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馮白駒
覃应机
覃应机(),曾用名谭应机,壮族,广西东兰县三石镇纳合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顾委委员。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1929年参加农民运动,后参与百色起义,随红七军征战,升任红一军团保卫部巡视组组长、二科科长,并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外勤情报组组长,八路军总部参谋、侦察队队长、代科长;后改任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公安处副处长,晋冀鲁豫边区公安总局秘书主任,冀南公安局副局长,冀鲁豫公安局副局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广西省委社会部部长、广西省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等职。1952年,兼任广西省政府副主席。1955年,任中共广西省委常委,广西省副省长。1977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1979年3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3书记;同年12月兼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期间兼任广西大学校长。1983年5月至1988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著有《硝烟岁月》。.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覃应机
許崇清
許崇清(),字志澄、芷澄,籍貫廣東番禺(現廣州)。中华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政治家,曾三度出任中山大學校長。.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許崇清
詹才芳
詹才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詹才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8日查阅。。湖北黄安县高桥区黑石嘴村詹家畈人。.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詹才芳
谭政
谭政(),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谭政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在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二军等部队指挥领导政治工作。后跟随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在陕北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位。后被诬陷为“谭政反党宗派集团”首要分子,遭监禁。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1988年,于北京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谭政
贺贵严
#重定向 賀耀組.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贺贵严
黃琪翔
黃琪翔(),字御行,廣東嘉應(今梅州市梅縣區)人。中國軍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将加上將,北伐、抗戰時名將。1931年起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之領導,曾參加發動閩變。抗戰時先後任國民革命軍集團軍司令、中国遠征軍副總司令,獲授青天白日勳章。戰後第三黨改成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曾擔任秘書長、副主席。1949年回北京參加政協 ,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务委員等職。1957年鳴放時公開批評蘇聯,反右開始即被劃為右派,遭受迫害。文革時再受残酷人身攻击。1970年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黃琪翔
黄克诚
克诚(),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5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8)。 黄克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职,参与北伐。之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之后陆续担任中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到达陕北,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八年抗戰期间,陆续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二、四、五纵队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其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诬陷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而被撤职受迫害。“文革”后复出,任中纪委书记等。1986年,黄克诚在北京去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黄克诚
黄永胜
黃永勝(),本名黄叙钱。湖北咸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高級將領,上將軍銜。 黄永胜参加秋收起义,红军时期先后任红三十一师、红六十六师师长、红一师三团团长、红四师副师长、红二师师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教导第二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热辽军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军长,第十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五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九一三事件后被打倒,1981年作为林彪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黄永胜
郝中士
郝中士(),江苏沛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担任沛县县委书记,历任中共湖北省秘书长,粤东区委书记、广西省委副书记,广西省副省长,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农业部副部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郝中士
郑绍文
郑绍文(),四川省潼南县三汇乡(今重庆市潼南县小渡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大法官。.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郑绍文
赵尔陆
赵尔陆(),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赵尔陆参加南昌起义。红军时期,历任红四军二十八团辎重队队长、红四军一纵队教导队党代表、第一纵队二支队党代表、支队长、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委员、团长、红四军军需处处长、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后方部部长,参与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晋军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晋(赵尔陆)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张家口第五小组中共方面代表、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赵尔陆
赵毅敏
赵毅敏(),原名刘焜,河南省滑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2年,考入河北大学,随后赴法勤工俭学,后被逮捕驱逐出境,之后转辗抵达苏联,求学于莫斯科东方大学。之后回国,随后再次赴苏联,担任苏联东方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院第八分校校长,1939年回国。随后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副院长、解放日报社秘书长、延安大学副校长等职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随后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兼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位。.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赵毅敏
赖传珠
赖传珠(),号鹏英,江西赣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赖传珠于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二师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第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治委员,第一师政治委员,军团组织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六科科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代部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处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赖传珠
钱瑛
钱瑛(),原名钱秀英,又名生桂,号海霞,曾用名彭友姑、陈萍等。出生于湖北咸宁,祖籍湖北省潜江县周家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部长。被中国共产党党内誉为“女包公”。.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钱瑛
邵式平
邵式平(),字守一,江西弋阳曹溪镇邵家畈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江西省首任省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邵式平
邓华
邓华(),原名邓多华,字实秋,湖南郴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曾任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邓华早年参加湘南起义,并担任红一军团第1师第3团、第2团政治委员等职,参与历次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役与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参与平型关战役;后组建冀东挺进军,发动冀东大暴动,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并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辽西军区司令员,参与指挥秀水河子战斗、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海南岛战役等,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随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朝鲜战争全部五次战役。后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指挥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战役等。回国后,邓华担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9年庐山会议上,邓华因彭德怀案株连被撤职批斗,贬任四川省副省长。文革结束后,恢复名誉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因病于上海去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邓华
邓子恢
邓子恢(),名绍箕,字子恢,以字行,福建龙岩县东肖区邓厝村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农业政策专家。 邓子恢早年留学日本,后在闽西组织革命活动,曾担任红十二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财政部长,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在抗战期间,担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四师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三书记兼第四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由于提倡“分田到户”的责任制、反对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而受到批判,在文革期间受迫害,后因病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邓子恢
金明
金明可以指:.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金明
苏静
苏静(),字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苏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0日查阅。。.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苏静
雷经天
雷经天(),广西南宁人。原名雷荣璞。中国共产党党员,右江根据地创建人。解放军高级将领。.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雷经天
陳銘樞
陳銘樞(),字真如,廣東合浦(今属广西)客家人。中华民国上将,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陳銘樞
陳正人
陳正人,原名陳林,曾用名陳振鈴,胡思義,江西遂川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戰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中共陜甘寧邊區中央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遼(寧)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歷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國家建築工程部部長,農業機械部部長,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國務院農村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共八大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陳正人
陶铸
陶铸(),又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祁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并代表中共军队与国民党的傅作义进行北平和平解放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铸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兼任暨南大学校长。后任國務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後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於“文革”初期1967年下台被囚禁,后因身患胆癌,于1969年病逝,死前和死后家人都未被允许探视。.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陶铸
陈奇涵
奇涵(),号圣涯,中国江西兴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陈奇涵早年曾任黄埔军校学生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等职。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长、兴国县委常委、兴国革命委员会党团书记、中共江西省军委驻赣南办事处主任、江西红军独立第3团参谋长、赣西南红军学校教育长、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兼东北战区指挥部参谋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四局局长、绥德警备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东满(吉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奇涵
陈再道
再道(),原名程再道,出生于中国湖北麻城乘马岗程家冲,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陈再道早年参加黄麻起义,并参与历次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役以及长征,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冀南军区司令,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司令员,参与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陇海路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淮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授上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七·二○事件被批斗。后复出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他还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在北京去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再道
陈剑翛
剑翛(),名宝锷,字剑修,江西遂川人。中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剑翛
陈经畲
经畲(),江苏南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经畲
陈荒煤
荒煤(),原名陈光美,笔名泸生,湖北襄阳人,但出生于上海,中国作家、文艺评论家。.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荒煤
陈此生
此生(),广西贵县人,出生于广东佛山。 陈此生早年曾在黄埔军校就读,后被开除。1920年于复旦大学肄业后前往日本留学。回国后,任教于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校。1930年代起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出任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教务主任。次年两广事变后学校被解散,遂进入广西大学任教。后前往香港与李章达、何思敬等人成立抗日救国会华南区总部。皖南事变后前往香港。1942年香港被日军侵占后回桂林,参与组织中国民主同盟西南支部。抗战结束后,又参与组筹组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盟南方总支部。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省文教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西政协副主席、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等。他还是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副秘书长、宣传部长、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1年去世。他生前曾加入中国共产党,逝世后被中共中央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此生还是原中共南宁地委书记陈勉恕之弟。.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此生
陈漫远
漫远(),原名陈万源,广西蒙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陈漫远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曾参加百色起义,在红七军中任职。1930年进入中央苏区,任红三军团七军19师56团政委、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等。后又任红一军团红二师政治部主任、一军团敌工部部长。长征开始后,历任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中央纵队第一梯队政治部主任等。到达陕北后,担任红十五军团73师政委。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晋绥军区参谋长、司令员等。1940年作为120师参谋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次年出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主任、军委二局代局长。国共内战期间,又历任晋绥军区参谋长、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广西省委副书记、桂林市军管会主任。后又任广西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西省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广西军区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广西省政协主席等。1956年因广西平乐、荔浦、横县等地发生严重饥荒,他于1957年被撤职并派往中央党校学习。1960年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64年调任农垦部第一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代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江西某农场劳动。1976年2月重新回到军队,出任军事科学院顾问。1977年出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 1982年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6年在北京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漫远
陈明仁
明仁可以指:.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陈明仁
林一山
林一山,中國山东省文登市人。北平师范大学肄业。.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林一山
林平
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外交官。浙江镇海人。 1971年,担任首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智利大使。1978年,接替周秋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大使。1983年,由聂功成接任。.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林平
林彪
林彪(),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 ,號育容、育榮、雨融、毓蓉、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早年投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参加南昌起義,随后转战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参加平型关战役,随后赴苏联养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平定东北、中南战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後,他成为中共二号人物,曾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及1970年宪法草案,但1970年第三次庐山会议上,陷入与江青等人的权力斗争,加上因主张设立国家主席而与毛泽东的关系破裂,旋即失势。1971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被绑架和迫害,,所乘256号专机坠毁于蒙古境内,机上全员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三十多摄氏度的海南岛,歼敌数量多于西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林彪
李坚真
李坚真(),广东省丰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李坚真随彭湃加入农民运动,先后参加广州暴动,并任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饶和埔中心县委妇委书记、中共闽粤赣特委委员、妇女部长,中共长汀县委书记,中共连城县工委书记、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长,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中央二纵队司令部民运科长兼工作队长、干部休养连指导员,期间亲自救了姚喆、钟赤兵等人,此两人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在抵达陕北后,李坚真先后担任陕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妇女部长,中共中央妇女部长,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担任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妇委书记、妇女部长。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妇女部长,中共中央东南局妇女部长,中共中央妇委常委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华中分局民运部副部长、山东分局妇委书记等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妇委书记,广东省土改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粤中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监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委书记,中共中央监委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随后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82年,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3月30日在广州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坚真
李天佑
李天佑(),广西临桂六塘圩高陂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李天佑参加百色起义,曾任红七军特务连连长,第58团副团长、团长,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第5师师长,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红三十军参谋长,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2师副师长,第4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第343代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38军军长,第13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天佑
李任仁
李任仁(),字重毅,广西临桂人,教育家。曾为白崇禧的老师。.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任仁
李作鹏
李作鹏(),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於文化大革命时期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并在1969年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3年,因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其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2009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壽95歲。.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作鹏
李先念
李先念(),乳名全伢,号克念,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7年,李先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领导工作,参与长征,之后率领西路军西征失败。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领导职位。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怀仁堂事变。80年代后,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还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先念
李章达
李章达()字南溟,广东省东莞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章达
李达
李达可能指以下列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达
李雪峰
李雪峰(),山西省永濟縣人,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曾任「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历任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列席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雪峰
李明灏
李明灏(),字仲坚,湖南醴陵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李明灏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三期。1922年回国后,历任湖南陆军讲武堂队副、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铨叙科中校科长。孙中山先生组建的陆军讲武学校军校教育长等,期间负责筹备一切和校址的选取,陆军讲武学校后来成为著名的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期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七师五十六团团长、军参谋处长、十七师师长。1928年升任第六军军长。1929年至1931年间任南京训练总监部监员,后辞职。 1933年起在南京的中央军校任职,担任过教育处长、成都分校主任、武汉分校主任。1943年出任第九十七军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次年又兼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第一区司令。1944年8月,因同情和暗中保护中共设在重庆曾家岩的办事处,遭军统特务陷害,被撤职,闲居近两年。1945年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6年任中央训练团庐山分团主任,9月,分团奉命解散,李再次被免职。在江西九江闲居。1948年正式宣布脱离国民党,并于同年12月前往西柏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的接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南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0年8月25日,因患肺癌在武汉逝世,享年83岁。 位于湖南省武冈市的李明灏将军故居作为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的一部分,于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李明灏
杨奇清
杨奇清(),湖南平江人,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担任红五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宣传员、红三军团第一师一团任连政治委员。1932年,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处任组织科科长。8月任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部长。参加了中央红军全部五次反围剿战役。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1月,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1936年6月,任红军西方野战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同年10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社会部部长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副政治委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务委员兼社会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安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署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兼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署中南分署检察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中央保密委员会委员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杨奇清
杨少桥
杨少桥(),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杨少桥
杨一辰
杨一辰(),原名杨翼宸,字德如,又名台三,曾名梁翼辰等,山东金乡县鸡黍镇杨瓦屋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考入北京大学预料。因父丧退学,在潍坊市铁路小学任教。1928年,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兼山东省赤色救济会党团书记,后被捕。次年越狱,后在沈阳负责营救被捕的刘少奇、林仲丹,改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奉天特委书记,之后因支持抗日而被逮捕,判刑十年。抗日战争期间,被释放。1945年,担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城工部部长、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任国务院农产品采购部部长、次年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服务部部长。195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商业部部长。1961年,改任河北省副省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逮捕,1980年起用,任河南省副省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杨一辰
杨至诚
#重定向 杨至成.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杨至诚
杨至成
楊至成,原名杨序清,貴州三穗縣人,侗族。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杨至成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参加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28团连长、井冈山留守处主任、红四军副官长、紅十二軍副官長、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红军总兵站站长,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黄河两延卫戍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赴蘇聯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監察部副部長、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杨至成
杜国庠
杜国庠(),字守素,笔名林伯修、吴啸仙等,广东省澄海县人,中国教育家,社会科学学者。.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杜国庠
杜润生
杜润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中国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杜润生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武汉市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江西省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河南省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湖南省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湖北省
潘梓年
潘梓年(),宜兴归径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家。 早年赴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逻辑学和新文学。1927年,调赴上海,在北新书局主编《北新》、《洪荒》。1929年,创办华南大学并任教务长。1933年5月14日,被捕被判无期徒刑。1937年6月,经中共地下党营救出狱,同年10月,奉命赴南京筹办《新华日报》任社长,11月迁武汉,后到重庆。1947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城市工作部研究室主任。1948年,筹办中原大学,并任副校长、校长。1954年,调中国科学院筹建社会科学部和哲学研究所;次年6月,任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学部委员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文化大革命中入狱,1972年死于狱中。.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潘梓年
朱仙舫
朱仙舫(),江西临川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朱仙舫
朱江户
朱江户(),又名朱刚夫,江西省莲花县琴亭镇花塘村人。国民党议员、江西教育厅厅长朱念祖之子,清末帝师、京师大学堂监督朱益藩之侄曾孙。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茶叶专家,中国林业经济学先驱。先后于德国共产党语言小组、国民革命军七十军、莲花县立初级中学、东南茶叶研究所、中央人民政府农业计划司、中南军政委员会、北京大学、北京林学院、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等单位任职。为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市委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顾问。.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朱江户
朱涤新
朱涤新(),湖北省阳新县人,八路军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7年,朱涤新组织鄂东南农民起义。1930年,率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担任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二大队文书、红五军第三师第八团机枪连政委、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六团特派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任红一军政治部保卫分局局长,参与直罗镇战役等。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他担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参加平型关战役。随后被派往山东,担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鲁西区委委员、苏鲁豫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等。1940年,担任115师教导1旅政委。次年,被派往新四军,担任第三师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七旅政委,参加黄桥战役等 。1943年,返回延安。1946年,赶赴东北任热辽纵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东北军区嫩江军区代理司令员等职位,参与四平战役、长春围困战、辽沈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涤新担任武汉市警备区副司令员、中共武汉市委常务委员兼武汉市公安总局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副市长等职位。1955年,升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后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朱涤新
朱早观
朱早观(),原名昭观,号丹波,苗族,湖南省凤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朱早观
戴子良
戴子良(),祖籍广东海丰,出生于惠阳,马来亚、新加坡华侨。 戴子良于1908年被卖身到新加坡。最初为契约劳工,五年后得以赎身。此后曾任柔佛州惠州会馆会长,1937年出任新加坡惠州会馆主席。抗日战争期参与组建“南洋英、荷两属惠州同侨救乡委员会”、“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等组织。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出任马来亚支部执委、柔佛分部主任。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副主任兼海外委员会主任等职。1951年在广州逝世。.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戴子良
易秀湘
易秀湘(),江西赣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6年,易秀湘参加农民协会并任农民自卫军队长,1930年任赣县良口区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后任区游击大队特务长,同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十五军第308团,任团军需员,后历任红三十五军总务科科长、红独立第三师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二军政卫连政治委员、红六十六师政治部党支部书记、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政治部总支书记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次年5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8月,因病调红一军团野战医院休养,任该医院党总支书记。1934年10月,抵达陕北,任红军第一后方医院政治委员,尽心竭力抓好医院各项工作。1937年8月后,历任中央军委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1940年后,任中央军委供给部部长。1941年底,为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任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后任中共中央晋察分局委员兼冀热辽贸易局局长、泰华贸易公司总经理。 1946年,抵东北任西满军区副参谋长、后勤副司令员。不久、转地方,先后任东北贸易总局第二局局长、东北商业部副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49年10月,率部随军南下抵广州,任华南财委会副主任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在主持华南财经工作。1952年,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1953年,相继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计划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务委员等职。.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易秀湘
方毅
方毅(),又名方清吉、方静吉,福建厦门人。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领导人,曾长期在国务院负责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工作。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曾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务。.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方毅
方方 (官员)
方方(),原名方思琼,广东普宁县洪阳镇西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进入闽西苏区。1935年,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分区政委。1938年,任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1947年,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1949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和叶剑英主管的广东土改,受到毛泽东的批评。1953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代主席。1955年,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监禁五年。1971年,逝世。1979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开追悼会,予以平反。.
文年生
文年生(),字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33年9月,中央军委教导师第1团团长。1937年1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8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警备第8团团长。后升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冀晋军区代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第6纵队司令员。升任第68军军长、第20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迫害,含冤而死。文年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8日查阅。。 夫人苏枫,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副院长,2005年去世,育有四子三女(其中一子幼年夭折)。次子文仲夫曾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文年生
文敏生
文敏生(),山西垣曲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河南省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文敏生
政法委员会
政法委员会,简称政法委,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司法机构实施领导的党内机构,具体职能是指导、协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关的工作。2018年开始,武警部队集中由中央军委指挥,各级政法委无对同级武警的指挥权力。.
曾传六
曾传六(),中国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曾传六
曾志
曾志(),女,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曾志
曾泽生
曾泽生(),出生于云南省永善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查看 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曾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