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

指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是上海日治時期日本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成立于民国27年4月28日,隶属于中华民国维新政府,5月3日,改旗易帜。同年10月15日,督办上海市政公署从浦东区浦城路51弄3号迁到新市区江湾办公, 并改组为上海特别市政府。无论中华民国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不承认此政权为历史上的合法政权,均称之为伪政权。.

17 关系: 吴语吴淞区大日本帝国上海市上海市大道政府上海市政府上海特别市政府 (日占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華民國政府伪政权傀儡政權苏锡文汉语浦东区新市區日语

吴语

吴语,又称吴越语、江南话、江东话、江浙话,是吴越民系使用的语言。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除南京和镇江的部分地区)、苏北启东、海门、通州和靖江的部分地区、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的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美国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之间。 截止1997年,全球以吴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7717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10名,在中國境內中僅次於以官话(北方话)为母语的人数。2007年,吴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为7952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2013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102480人。2015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70万人。 吴语在明清时代的通行语是苏白,一种近似于苏州话语音但带有吴语文读特色的综合性共通语。但是,在近代,通行语的地位逐渐被上海话所取代。吴语词汇和语法具有独特性。譬如用吴语写成的小说《海上花列传》非吴语使用者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張愛玲女士翻譯后夾雜的官話,仍然不能完全使官話使用者很好理解其本意。海上漱石生(孙玉声)《退醒庐笔记》:“韩书已易名曰《海上花列传》,而吴语则悉仍其旧,致客省人几难卒读,遂令绝好笔墨竟不获风行于时。”胡适《亚东本〈海上花列传〉序》:“孙先生的解释似乎很近于事实”。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也大量使用了吴语词汇,如“物事”、“醒转”等等。 吳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单数的吴语一词在文本中(如吴语维基百科的条目用语就试图在上海口语与苏州口语中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出现时,其意义为一种吴语,根据情境不同可能指苏州话、上海话甚至杭州话,读者须自行判别。.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吴语 · 查看更多 »

吴淞区

吳淞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已撤销的一个市辖区。简称“淞”。位于上海市北部。北接长江口,东临黄浦江,南至何杨铁路支线及长江路、长江西路南侧,西缘南段沿共和新路、蕰藻浜、泰和路、泗塘河,北段包括月浦镇、盛桥镇外围以及沿宝钢围厂河、蕰川路一线。分别与杨浦区、宝山县接壤,西至蕰川路、北泗塘与宝山县交界,北至长江口南岸。面积54.45平方公里。人口22.03万人(1988年)。区人民政府驻泰和路245号。1988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和宝山县同时撤销,合建宝山区 。.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吴淞区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大道政府

上海市大道政府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于1937年12月5日在浦东东昌路张家花园后王银全宅院内成立,1938年3月28日,改隶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同年4月28日改组为中华民国督办上海市政公署。无论中华民国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不承认此政权为历史上的合法政权,均称之为伪政权。上海大道市政府公署设在浦城路51弄3号。.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上海市大道政府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政府是中华民国上海市的最高行政机关,民国19年(1930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上海市组织法》,改上海特别市为上海市,上海市政府于当年7月成立,1937年8月,日本军攻占上海,12月,设立上海市大道政府。1945年8月,蔣中正領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收上海特别市政府,并改回上海市政府。.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上海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上海特别市政府 (日占时期)

上海特别市政府(1941年1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曾改称上海市政府)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成立于民国27年(1938年)10月16日;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自然解散。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不承认此政权为历史上的合法政权,而称之为伪政权。.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上海特别市政府 (日占时期)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為日本於抗日戰爭期間成立的傀儡政權,由梁鴻志等人於1938年3月28日成立於南京。其主要支持力量為日軍的華中方面軍。管辖苏、浙、皖三省的日占区和宁、沪两个特别市。 維新政府以梁鴻志為行政院長兼交通部长,溫宗堯為法制院長,陳群為內政部長,陳籙為外交部長,陳錦濤為財政部長,王子惠為實業部長,陳則民為教育部長,任援道為綏靖部長,胡礽泰為司法部長。閣僚多為過去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中的要人與官僚。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存在的意義除了以華制華與分割中國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日軍華北方面軍與華中方面軍的利益衝突。 1939年6月10日,被日军占领的南京城发生了一起刺殺案。在日本领事馆当天举行的宴会上,由于领事馆的中国籍仆人詹长麟在酒裡下了毒,参加宴会的維新政府要员全部中毒受傷,另两名日本书记官当场毙命。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後來於1940年3月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併入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伪政权

#重定向 傀儡政權.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伪政权 · 查看更多 »

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其内政外交卻受到外國指揮、控制的政權,是從屬國的一類。一些小國内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不可以視爲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是一个特定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中产生的词汇,通常指某个政权,因为外国势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国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导致其法统“非法”。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 傀儡政权一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不少处于内战,或者有外国势力插手的战争中的政治实体,都互相指责对方是某一外国势力的“傀儡政权”,己方则是“合法政府”。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为美國或苏联的傀儡政權。韩國政府和朝鲜政府也是如此。 傀儡國家一詞很容易被誤用或濫用,因此需要一些規範以避免濫用的情況。.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傀儡政權 · 查看更多 »

苏锡文

苏锡文(),曾用名松治、有详,福建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苏锡文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浦东区

本条目介绍的不是「浦东新区」。 浦东区,为上海市大道政府及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督办上海市政公署下辖的一个已撤销的区。民国26年(1937年)12月5日,上海市大道政府成立,公布《组织法》,规定辖境由浦东区等14个区组成。浦东区区境包括庆宁寺、东沟、高桥、南码头等地。上海市大道政府及督办上海市政公署皆设在区境内的浦城路51弄3号。民国27年(1938年)4月28日,上海市大道政府改为“督办上海市政公署”。9月12日,《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区政务署组织暂行章程》发布,浦东区设政务署,置政务长一人,由督办任命。12月1日,《上海特别市区公署组织条例》经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核准,浦东区分为浦东南区和浦东北区。.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浦东区 · 查看更多 »

新市區

新市區可以指:.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新市區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华民国上海督办市政公署上海督办市政公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