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世新廣播電台

指数 世新廣播電台

世新廣播電台,為台灣世新大學附屬的、非營利的廣播電台,是中華民國最早由學校附設,提供學生實習研究的廣播電台,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同時擁有AM(調幅)、FM(調頻)與網路廣播的學校電台。電台創辦人為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先生,首任台長為中國廣播公司台灣廣播電台前副台長鄭崇武先生。.

目录

  1. 23 关系: 台灣中國廣播公司中華民國世新大學廣播電台德国之声空中英语教室網路電台綜藝音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频率调制記者節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賴鼎銘臺北市英国广播公司木柵路振幅調變成舍我新闻教育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台灣

中國廣播公司

中國廣播公司(英語譯名: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簡稱中廣、BCC,是中華民國廣播事業的先驅,也是臺灣最大的電台廣播業者之一。創立於1928年,原先為中國國民黨之黨營事業,也是中國國民黨繼中央通訊社、《中央日報》之後創辦的第三個中央宣傳機構;之後先後經國民黨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中國時報系控股之「榮麗投資公司」擁有,現由前立法委員趙少康經營。總部設於臺北市松江路,擁有4個全國電台廣播頻道、3個地方電台廣播頻道。 中廣的運作體制完整,在董監事會、董事長之下,共設四部三處、一中心及七個地方分台。「四部」為節目企劃部、新聞部、業務行銷部、廣告管理部;「三處」為工程處、管理處、財務處及製播中心。迄2008年元月止,中廣員工共計兩百餘人,在全國擁有新竹台、苗栗台、臺灣台(位於臺中市忠明南路)、嘉義台、臺南台、高雄台、花蓮台等7個發射分台。使用發射機共55部(備機55部),發射總電力593.3千瓦(備機電力599.95千瓦)。每天播音1,320個頻率小時。 2017年4月15日,中廣音樂網及中廣寶島網宣布自零時起停播地面廣播(FM)訊號,4月24日音樂網改為「網路廣播」繼續播出,寶島網網路廣播播至6月11日,6月12日寶島網正式停播。.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中國廣播公司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中華民國

世新大學

世新大學(Shih Hsin University,中文簡稱世新、英文簡稱SHU)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文山區的一所私立大學。創辦人為成舍我。.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世新大學

廣播電台

#重定向 電台廣播.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廣播電台

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德文缩写为“DW”)是按《德国之声法案》设立,並由德國政府提撥預算資助的宣傳機構,是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ARD)的成员,前身為西德政府設立的廣播公司。總部設於波昂和柏林。在60多個國家共有1500多名正式員工與1500多名自由員工,與波昂及柏林的同事合作製作廣播、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資訊服務。以29种语言播出广播节目,以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播出电视节目。內容上側重國際時事,也包含介紹德國,以及德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雙邊交流。 德国之声网站是德国之声多媒体、互动的网上服务项目。德国之声网站以30种语言提供有关德国、欧盟以及国际的时事新闻、背景報導。德国之声中文网每天更新时事、经济、文化和体育新闻,提供包括如何留学德国以及欧洲旅游等信息,并提供部分被中国大陆当局禁止出版图书的在线阅读,但不提供德國當局禁止出版图书的在线阅读。 德國之聲的官方數據指出,該公司每週在世界各地觸及1億5700萬名閱聽眾。.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德国之声

空中英语教室

中英語教室文摘雜誌社,簡稱為空中英語教室、空英或空中英語教室教育集團(Studio Classroom)是一家英语雜誌社,該雜誌社共推出三本专门为华人设计的英语学习类杂志,主要是 《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彭蒙惠英語》,但該雜誌社近期也有推出其他英語教育產品,像也是由該雜誌社所編輯的《English And You》等等,該雜誌社是由中華民國台灣基督教團體救世傳播協會所成立。.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空中英语教室

網路電台

網路電台是經由網路來廣播的廣播電台模式。和傳統的廣播電台不同,網路電台不需申請無線電頻率及架設發射設備,只需架設伺服器依靠網路來廣播。有不少傳統的廣播電台為增加收聽率,也會架設網路電台同步播出。通常在網路上廣播是使用串流媒體技術來實行的。 因為廣播訊息是透過網路來傳遞的,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處聽到世界上的任一網路電台的廣播,不論是澳洲、美國、日本或台灣。這項功能使得它受到了旅居國外人士和不被主流媒體关注其興趣的人們喜爱。(網路電台有新聞、運動、清谈和音樂等不同的類型。).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網路電台

綜藝

#重定向 綜藝節目.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綜藝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音乐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是中華民國環境保護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前身為1971年3月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 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環保署未來將改制升格為「環境資源部」。.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文化部.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频率调制

調頻(Frequency Modulation,缩写:FM)是一种以载波的瞬时频率变化来表示信息的调制方式。(与此相对应的调幅方式是透过载波幅度的变化来表示信息,而其频率却保持不变。)在模拟应用中,载波的频率跟随输入信号的幅度直接成等比例变化。在数字应用领域,载波的频率则根据数据序列的值作离散跳变,即所谓的频率键控(FSK)。 调频技术通常运用在甚高频段(VHF无线电波段)上的高保真音乐和语音的无线电广播。普通的(模拟)电视的音频信号也是透过调频方式传递。窄带形式的调频广播(N-FM)限于商业上的声音通讯和业余无线电领域,广播中使用的调频技术则一般称为宽带调频(W-FM)。 调频技术还用于大多数的模拟VCR,包括家庭视频系统VHS,用于记录视频信号的亮度(黑和白)信息,不过是在中频段使用。调频是用于录取视频磁带时唯一不造成大的信号走样的调制技术,因为视频信息的所包含的频谱范围很广,从几个赫兹到几十兆赫,同均衡器工作时很难将噪声信息保持在-60分贝以下。调频方式也使磁带处于饱和状态,起到降噪的作用,同时接收端的调频捕获效应基本消除了透印和前回声等现象。如果在信号上加上一个连续的导频音,就像在V2000以及许多Hi-band 格式上作的那样,机械抖动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有助于。 调频技术还应用在音频的合成上,即所谓的调频合成,在早期的数字合成器上应用很普遍,并成为几代个人电脑声卡的标准特征。.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频率调制

記者節

記者節,一個為表彰感謝記者為社會所做出貢獻的節日。 中華民國的記者節定於9月1日,為不放假的法定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记者节,定為每年的11月8日,为不放假的法定节日,是中國大陸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另两个是教师节和国际护士节)。.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記者節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簡稱北區國稅局,為中華民國財政部在臺灣北部設置的稅務機構,並主要行政區內設立分局與稽徵所;服務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稅務行政、期貨交易稅。北區國稅局轄區包含直轄市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新竹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等縣市。.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賴鼎銘

賴鼎銘(),生於台灣雲林縣,圖書館學者、教育工作者。.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賴鼎銘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臺北市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英国广播公司

木柵路

木柵路是臺北市文山區的一條道路,分別通往文山區景美與新北市深坑區,屬於市道106號一部分。.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木柵路

振幅調變

振幅調變(Amplitude Modulation,AM),也可簡稱為调幅,是在电子通信中使用的一种調變方法,最常用于无线电载波传输信息。在振幅调制中,载波的振幅(信号强度)是与所发送的波形成比例变化的。例如,该波形可能是与揚聲器再现的声音相对应,也有可能与电视像素的光强度相对应。这种方法与载波頻率变化的频率调制,以及相位变化的相位调制均形成对比。 AM是最早用于通过无线电传送声音的调制方法。它在20世纪头二十年间发展,开始于Roberto Landell De Moura与范信達的在1900年的无线电话实验。 在今天,它仍在多种通信形式中使用;例如用在便携式、VHF航空无线电、与电脑的调制解调器中。 “AM”通常指中波调幅无线电广播。.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振幅調變

成舍我

成舍我(),男,汉族,中华民国著名報人、教育家,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原名成勋,后名成平,舍我为其笔名。湖南湘乡籍人,出生于南京。从1913年他为安庆《民岩报》撰稿,到1988年在台北创办《台灣立報》,直至1991年去世,從事新聞業近77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遭遇挫折无数,也是个人力量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 膝下育有五子女,其中成思危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幼殊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联合国、印度等的外交官。成之凡获法国国籍,曾竞选法国总理。成嘉玲目前為世新大學董事長。幺女成露茜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及《台灣立報》發行人。.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成舍我

新闻

新闻,在中國古代又稱新文,近代有時泛指報紙,在日语及韓語汉字中则只有报纸一义。通常指新闻机构发布的最近发生事件的消息报道。.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新闻

教育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迄今,受教育权已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

查看 世新廣播電台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