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下寮子車站

指数 下寮子車站

下寮子車站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山區,是臺灣糖業鐵路烏樹林線的車站。.

10 关系: 台灣糖業公司台灣糖業鐵路烏樹林線烏樹林車站自由時報臺南市臺灣臺灣糖業鐵路東山區 (臺南市)東山車站 (臺南市)

台灣糖業公司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是臺灣農產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於1946年5月1日在中華民國上海市成立,當時名為臺灣糖業有限公司,在接收日本所屬在臺各糖業相關機構後,於1947年1月19日將總部搬遷至臺灣臺北市,等舊會社民股處理完畢,才於1948年9月3日正式召開股東大會並報工商部(今經濟部)核准登記,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而由於台糖各事業部多位於南部,為活化資產及便於調配資源,2005年10月7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將總管理處(總公司)由臺北市遷至臺南市臺糖研究所用地,並於同年12月19日起開始辦公。 該公司成立時的最主要業務是砂糖生產與銷售業務,而台糖的種蔗面積最高達12萬公頃(1948-1949年),產糖量最高達100萬噸(1964-1965年),糖外銷外匯收入最高為1億3500萬美元(1964年),曾佔中華民國總出口外匯79%,繳庫盈餘達到28億元(1976年),後來由於國際糖價波動及下跌等因素,臺灣製糖業從1990年代開始式微,過去可供外銷的砂糖產量減少,而後台糖轉型,約在2004年初完成底下八大事業部的建置,除了原本主要的砂糖事業外還有量販、油品、畜殖、生物科技、商品行銷、精緻農業、休閒遊憩等事業。而在過去台糖還曾經營過鐵路運輸與教育等等事業。.

新!!: 下寮子車站和台灣糖業公司 · 查看更多 »

台灣糖業鐵路

#重定向 臺灣糖業鐵路.

新!!: 下寮子車站和台灣糖業鐵路 · 查看更多 »

烏樹林線

烏樹林線是一條曾由台灣糖業公司烏樹林糖廠所經營的台灣糖業鐵路路線,起訖站位在臺南市境內的新營與東山,因此又稱為新東線。但烏樹林線鐵軌在過了東山後還一直延伸到白河區的白河農場與糞箕湖,並與原石運輸線仙草埔線連接,使烏樹林線亦屬於專用線、原石運輸線的線別。 烏樹林線從日治時期的昭和19年(1944年)開始營運,直到民國68年(1979年)才停辦。而新營到烏樹林路段的鐵軌已經拆除,不過這路段的土庫里、福安兩車站站房仍在。而從烏樹林糖廠到白河農場的鐵軌因為到民國90年(2001年)前仍維持專用線機能,所以鐵軌大致上都還有保留;而且臺糖原本在推行烏樹林觀光五分車之旅時,本有意復駛烏樹林到東山的營業線,但路途中的急水溪橋樑因2001年9月的納莉颱風侵襲而導致下寮子端被沖毀,修復甚鉅而作罷。.

新!!: 下寮子車站和烏樹林線 · 查看更多 »

烏樹林車站

烏樹林車站,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為臺灣糖業鐵路烏樹林線、白河線(皆廢止)、後壁線之鐵路車站。.

新!!: 下寮子車站和烏樹林車站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下寮子車站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下寮子車站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下寮子車站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糖業鐵路

臺灣糖業鐵路,簡謂糖鐵,地方或稱五分車、五分仔車,是為配合臺灣糖業需要而興建的專用鐵路。通常以運送原料為主,但亦能載運旅客,曾為臺灣交通主力之一。路線普遍採用762公釐軌距,但也有少數路段為762公釐與1067公釐通用的三軌設計。 臺灣的糖業鐵道通常因為主要用來搬運甘蔗和糖包而以糖廠為中心成放射狀分佈,為便利運輸,亦與官營鐵路在車站接軌以便轉運。而隨著新式糖廠在臺灣日漸增加,糖業鐵路的涵蓋面積也逐漸增加,而由於糖廠主要集中在臺灣中南部,所以糖業鐵路也集中在彰化平原及嘉南平原等地。日治時於今由於糖廠為分屬各個會社,彼此鐵路並不相連。直至戰後接收日人財產,將所有糖廠整併為國營的台灣糖業公司,並修築南北平行預備線後,才讓全島糖廠的鐵路連成一氣。 糖業鐵路以其運輸目的,可分為「營業線」與「原料線」兩種。「營業線」對外開放客貨運輸,全盛期有超過500公里。服務範圍深入大小鄉鎮,彌補官鐵未到之處。而原料線以運蔗為主,不對外開放。.

新!!: 下寮子車站和臺灣糖業鐵路 · 查看更多 »

東山區 (臺南市)

東山區位於中華民國台南市東北方,北臨白河區,東鄰台灣省嘉義縣大埔鄉,西鄰新營區、後壁區,南接柳營區、六甲區、楠西區,土地總面積約有125平方公里。區內平原、丘陵、山地各佔約三分之一,急水溪水系集水區涵蓋全區九成以上面積。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東山區以生產東山咖啡而聞名。.

新!!: 下寮子車站和東山區 (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東山車站 (臺南市)

東山車站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山區,是臺灣糖業鐵路烏樹林線的車站,舊稱番社驛。.

新!!: 下寮子車站和東山車站 (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