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指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Venki" Ramakrishnan,),英国结构生物学家,擁有美国籍,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2015年9月,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

23 关系: 劍橋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印度印度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吉登伯勒姆俄亥俄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结构生物学美国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密码计算生物学诺贝尔化学奖阿达·约纳特英国耶鲁大学MRNATRNA核糖体核糖体小亚基泰米尔纳德邦托马斯·施泰茨

劍橋

劍橋(Cambridge,舊譯康橋),英國英格蘭東區域劍橋郡的城市、自治市鎮-非都市區,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城。在這裡,除了劍橋大學建築之外,還有商店、公園、茶藝館,以及代表劍橋現代化一面的百貨公司,商店及運動設施。康河上可以泛舟,在劍橋可以參加音樂會或步行到郊外欣賞幽美景色,也可以和劍橋居民一樣,享受騎腳踏車的樂趣。.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劍橋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

#重定向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印度人諾貝爾獎得主係指印度人、海外印度人、印度出生者或定居於印度身份的諾貝爾獎得主。 迄2014年,已有12名印度人獲得諾貝爾獎:.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印度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吉登伯勒姆

吉登伯勒姆(泰米尔语:சிதம்பரம்),或譯吉丹巴拉姆,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古達羅爾縣的一座城市。2001年人口58,968,2011年人口62,153。 C.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吉登伯勒姆 · 查看更多 »

俄亥俄大学

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是一所公立大学,位于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市,创建于1804年。大學为俄亥俄州乃至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 Mountains)以西第一所大学,面积约为1,800亩,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俄亥俄大学 · 查看更多 »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MB)是一个设于英国剑桥的研究机构,参与了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从那时起,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实验室,但具有了更广泛的关注。于原址附近新建的一座价值2.12亿英镑的替代建筑于2013年5月投入使用。 在196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获奖者在1953年共同发现DNA的螺旋结构之后,新大楼外的道路被命名为弗朗西斯·克里克路(Francis Crick Avenue)。 2009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由于核糖体结构分析和阐明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2年,约翰·格登与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彌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017年,理查德·亨德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来阐明大分子的原子结构。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由英国政府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于1947年设立。迄今已产生了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如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弗雷德里克·桑格、悉尼·布伦纳等。.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 查看更多 »

结构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是一门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分支,关心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分子三维结构(Tertiary structure)(包括构架和形态),它们是如何获得它们的结构,并研究改变它们的结构与影响其功能的关系的学科。由于结构生物学能够解释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而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对于生物学家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领域。.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结构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的物理特性。生物物理涵盖各级生物组织,从分子尺度到整个生物体和生态系统。它的研究范围有时会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有显著的重叠。它被认为是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桥梁。 物理学和生物学在两方面有联系:一方面,生物为物理提供了具有物理性质的生物系统,另一方面,物理为生物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生物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遗传密码

遺傳密碼(英文:Genetic code)是一組規則,將DNA或mRNA序列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的密碼子轉譯為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以用於蛋白質合成。幾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樣的遺傳密碼,稱為標準遺傳密碼;即使是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它們也是使用標準遺傳密碼。但是也有少數生物使用一些稍微不同的遺傳密碼。朊毒體以蛋白質為遺傳密碼。 密码子简并性是遗传密码的突出特征。 舒建军的遗传密码对称表 提供了可能的密码子-胺基酸关系的新视角, 并解释了密码子简并性遗传密码背后的隐含含义/逻辑。.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遗传密码 · 查看更多 »

计算生物学

计算生物学(Computational 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的定义,它是指开发和应用数据分析及理论的方法、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群体系统的研究的一门学科。该领域被广泛定义,包括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动画,统计学,生物化学,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生态学,进化,解剖学,神经科学和科学可视化的基础。 计算生物学与不同,生物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的子领域,使用生物工程和生物学建造计算机,但是类似于生物信息学,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使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生物数据。.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计算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從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根據诺贝尔的遺囑,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诺贝尔化学奖 · 查看更多 »

阿达·约纳特

阿达·约纳特(עדה יונת,Ada E. Yonath,),以色列晶体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以色列籍女性,也是繼1964年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後再度獲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得主。.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阿达·约纳特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耶鲁大学

耶魯大學(英文: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於美國紐黑文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學校最初於1701年10月9日,以“大學學院”之名成立,是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校方為了感謝伊利胡·耶魯(英屬東印度公司總裁)的捐助,而在1718年改名為“耶魯學院”。學院最初旨在為公理會培養神學與聖典語言學人才,其後自1777年起加入了人文與科學教育課程。19世紀期間,學校增設了多所研究生與專業學院,更於1861年頒發了美國第一個博士學位。1886年,耶魯正式以現代大學的運作模式辦學。 耶魯大學的各個學術單位被歸入12所學院裡:最原始的本科學院、文理研究院及10所專業學科學院。儘管大學是由耶魯校董會所管理,但每個學院都有權編制、修改及監察自己的學位課程。除了紐黑文市中心的中央(本部)校園外,耶魯還在該市的西部建設了多個體育場所(包括了)及西黑文校園,亦在新英格蘭地區擁有多個森林與自然保育區。截至2015年6月30日,耶魯的捐款回贈達到二百五十六億美元,金額在全球教育機構中位列第二。 耶魯的--教育為博雅模式,並提供多個,附設住宿學院系統;研究或專業學科課程的模式則各有不同。幾乎所有的大學教職員都會參與教授本科課程。館藏逾1500萬冊,是全美第三大的圖書館系統。除了學習外,學生還能通過名為“耶魯牛頭犬”的校隊參與各種跨校體育競賽,也能加入各個學會。 畢業於耶魯大學的著名人士來自不同學術範疇:這包括了5位美國總統、15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多個國家政治要員及13位在世的億萬富豪。另也有60名諾貝爾獎得主及230位羅德學者是此校的師生或校友。.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耶鲁大学 · 查看更多 »

MRNA

#重定向 信使核糖核酸.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MRNA · 查看更多 »

TRNA

#重定向 转运核糖核酸.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TRNA · 查看更多 »

核糖体

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因为在某些场合“细胞器”一词也会被用于专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的亚细胞结构,而核糖体虽然已是一种公认的细胞器,却是没有被膜包裹、完全裸露的大分子,所以核糖体有时会被严格地定义为“无膜细胞器”(non-membranous organelles)。,由一大一小两个-zh-tw:次單元;zh-cn: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和蛋白质(称为“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al protein,简称“RP”)。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能读取信使RNA核苷酸序列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信息以合成蛋白质。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地球上的两种具有细胞结构的主要生命形式,前者可细分为古菌、真细菌两类)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一般而言,原核细胞只有一种核糖体,而真核细胞具有两种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细胞质核糖体不相同)。 核糖体在细胞中负责完成“中心法则”裡由RNA到蛋白质这一过程,此过程在生物学中被称为“翻译”。在进行翻译前,核糖体小次單元会先与从细胞核中转录得到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简称“mRNA”)结合,再结合核糖体大次單元构成完整的核糖体之后,便可以利用细胞质基质中的转运RNA(transfer RNA,简称“tRNA”)运送的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当核糖体完成对一条mRNA单链的翻译后,大小--会再次分离。 英语中的“核糖体”(ribosome)一词是由“核糖核酸”(“ribo”)和希腊语词根“soma”(意为“体”)组合而成的。.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核糖体 · 查看更多 »

核糖体小亚基

核糖体小亚基(英文:Ribosomal Small Subunit,简称“SSU”)是核糖体中较小的核糖体亚基。每个核糖体都由一个核糖体小亚基与一个核糖体大亚基共同构成。小亚基在核糖体翻译过程中负责信息的识别。 原核细胞中的70S核糖体、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80S核糖体与真核细胞线粒体中的线粒体核糖体各拥有一种不同的核糖体小亚基:70S核糖体中包含30S核糖体亚基,80S核糖体中包含40S核糖体亚基,线粒体核糖体中则包含28S核糖体亚基。.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核糖体小亚基 · 查看更多 »

泰米尔纳德邦

泰米尔纳德邦(泰米尔语:தமிழ் நாடு,印地语:तमिलनाडु,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南部的一个邦,南临印度洋,东隔孟加拉湾与斯里兰卡相望,西与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接壤,北接安得拉邦。面积13万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7215万,居民主要是泰米尔族,官方语言是泰米尔语,首府是清奈。.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泰米尔纳德邦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施泰茨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Arthur Steitz,),美国生物化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

新!!: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托马斯·施泰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