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双忠泉
双忠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双忠祠街西首,与启明街相接的丁字路口北侧,载于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亦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隶属珍珠泉泉群。该处为双忠祠故址,双忠泉则因祠而得名。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入关南下,于十二月下旬攻占济南城,时任山东巡抚御史的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城内的千余名乡兵及民众守城九昼夜后死难。清代以“为宋、韩两公殉节,士民既悼其精忠,复感其德泽,特建专祠,以崇厥祀”,建祠称“双忠祠”。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夏季,在整修倾圮的双忠祠时掘地涌出一泉,因而得名双忠泉,泉边原勒有石碑,上刻山东督学赵申季所撰《双忠泉记》。 其后泉池随着双忠祠的湮没而被填埋,其址沦为民居,一度嵌于民居山墙上的石碑亦因拆墙时推倒铺地而损毁。现有泉池为2000年6月重新挖掘,池岸亦为重新修葺。该泉东北两面与房屋墙壁相邻,西南两面围以矮墙,泉池由块石砌成,呈两个四方形相叠状,面积约8平方米,水深5米,水质清澈,常年不涸。东北侧立有王墨龙题写的“双忠泉”泉名碑。.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双忠泉
墨泉
墨泉是山东省济南市“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县级市章丘境内的百脉泉泉群。.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墨泉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山东省
五龙潭
五龙潭,可以指:.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五龙潭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元朝
玉环泉
玉环泉,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省府前街中段路西侧,泉名得自于其双泉并涌相通,水纹相扣如环,又因泉呈井状亦称玉环井。该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隶属珍珠泉泉群。 该泉1978年因街道扩宽一度曾被覆盖,1982年修复,1998年整修为现状。泉池由块石所砌,呈两个相依的圆井状,直径约1米、深5米,池岸以花岗石雕制并围以石栏杆,泉南侧立有风景石。其水清冽甘美,终年不涸,昔日附近街中居民皆取来饮用。泉西原有清光绪六年(1880年)全街市民公立的碑刻,镌有涂以朱色的“玉环泉”三字,随着省府前街的拆迁改造今已不存。.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玉环泉
珍珠泉
珍珠泉可以指:.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珍珠泉
突泉
突泉可以指:.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突泉
百脉泉
脉泉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驻地的百脉泉公园龙泉寺内,七十二名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并列。1986年章丘市委市政府以百脉泉为中心兴建百脉泉公园。 在百脉泉西北角建有一座因纪念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清照园。 百脉泉属章丘八景之首。.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百脉泉
芙蓉泉
芙蓉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芙蓉街中段路西(原位于69号居民院内,后靠近街边的院墙被拆除,改为泉池直接临街),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隶属珍珠泉泉群。 芙蓉泉因坐落于荷花掩映的湖畔而得名(亦有说法认为得名于泉池中曾多植荷花),泉池为长方形,长10米,宽5米,深3米,池岸以块石砌成,中部架以石桥,东南西三面均为房屋外壁,北侧立有青石栏杆,池岸墙壁及栏板上嵌有书法家魏启后题写的泉名、兰涛题写的《重修芙蓉泉记》、明代晏璧的芙蓉泉诗及周边居民制定的《爱泉公约》。 该泉泉水沿地道水沟北流,并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流入原济南府学文庙的泮池,再折向东,又北流汇入百花洲,最后入大明湖;另一支向西流入原济南贡院内的华笔池、凤翥池,最后同样入大明湖。金元以来,泉池附近曾建有姜家亭、瞻泰楼、芙蓉馆等建筑,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董芸曾寓居于泉畔,并在此写成《历下山水纪略》一书。 2009年在进行芙蓉街北段整治时,亦对芙蓉泉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仿古式修复改造,并对泉水进行了疏通清理。.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芙蓉泉
袈裟泉
袈裟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景区内原庙堂“转轮藏”遗址东侧路南悬崖下,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作为袈裟泉泉群的主泉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该泉群共有泉池44处,其中袈裟泉、檀抱泉、卓锡泉、清泠泉四处列入七十二名泉。 该泉得名于泉旁所立的一座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传为当年法定禅师建寺时自地掘出,高约五六尺,重达数千斤,其上的天然水田纹颇似袈裟,清乾隆帝曾作诗“铸铁不成想以废,置此半途徒费勤”。 该泉曾名独孤泉、印泉,孤独泉一名载于清康熙《灵岩志》“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金代《名泉碑》收录时亦用此名;印泉一名则为明万历进士、历城人刘亮采隐居此地时所改,寓意佛教来于印度,刘亮采亦曾建“面壁斋”于泉旁。 该泉泉源旺盛,水质甘美,为景区的主要饮用水源。泉源位于封闭的岩洞中,水自崖壁下石隙流出,汇入半圆形石砌水池,然后经曲溪由石雕龙口泻入一大水塘中。池内锦鱼戏游,池周亭廊环绕,危崖峭立,丛木悬生。.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袈裟泉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诗人
趵突泉
趵突泉又名槛泉,旧称泺,为泺水的源头。三股泉水成一线紧密排列,齐声迸发,声势浩大,因此被乾隆皇帝称为「第一泉」,是泉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同时也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趵突泉
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环城公园东南隅(原济南内城东南护城河外侧),隔河北与解放阁相对,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作为黑虎泉泉群的主泉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该泉群沿南护城河两岸分布,东起解放阁,向西延伸约700米,共有14处泉池,为济南第二大泉群。 黑虎泉一名最早见于金代《名泉碑》,《历乘》亦载黑虎泉自“崖下水出,汇为一池,汩汩有声,流入城壕,其清可鉴眉须。”关于其名来源有多种说法,较为普遍的说法认为泉源出于悬崖下深凹的洞穴,中有一巨石盘曲伏卧,因遍生苔藓而显苍黑,状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激湍撞击,水声轰鸣,状若虎啸,再加上每逢夜半风扑洞中,伴随泉水喷涌更壮其声,故称黑虎泉。 明代嘉靖年间曾在洞穴上方建有黑虎庙,后颓圮,清代修砌石池时改以石雕虎头引水。1931年8月泉池再次扩建,除扩大、加深外四周砌以石壁及短墙,并增为三个虎头喷水。1985年在环城公园整修时又增设了观赏泉水的亭台,供游人凭栏赏看泉涌及周边景色。 该泉泉水标高27.88米,泉水从高2米、宽1.5米、深3米的洞穴岩孔中涌出,继而从并列的三个石雕虎头中喷入长13米、宽9米的石砌方池,最后通过池北岸的水闸泻入护城河,形成一道蔚为壮观的白色水帘。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中其涌水量仅次于趵突泉,其喷涌状态与趵突泉同为反映济南地下水位变化的晴雨表。 File:Heihuspring.jpg|黑虎泉泉池 File:Back tiger spring 2008 09 15.jpg|黑虎泉泉池.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黑虎泉
舜井
舜井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八记--:“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东家之井。”舜井坐落于济南市最著名的电子产品街,街名舜井街也由此而来。 舜井虽名列七十二泉,实则是一口古井,据传说早年有一条蛟龙作恶,舜将其制服封于此井之中。这也是为什么舜井常年有井盖并有铁条封锁的传说由来。舜井由于长年失修,已变为一口倾倒废物的污水井。有识之士对此意见很大。 在济南市2006年规划中,舜井街-解放阁片区将被改造为步行商业街,舜井位置将修建文化广场,千年古井有望重焕生机。然而,近年来,舜井街常年处于封闭施工的状态,渐渐被人们淡忘。 真正的舜井是在现在所谓的“舜井”西北不足60米处,他家的老房子就在舜井边上。原来舜井周围有三座庙宇,分别为娥皇女英庙、禹王锁蛟庙和迎祥宫。其中迎祥宫主要是纪念明成祖朱棣的两位治水功臣王景和王武,两人因在济南开通小清河和建设泺口码头而受到百姓纪念。1956年济南市进行了一次名泉普查,之后将舜井从3米见方的范围扩大为20米见方,并将三座庙堂内的石碑移至舜井边上。 刘铭华说,后来三块石碑被掩埋在地下,再之后修建学校时又将舜井填埋。现在所谓的舜井其实只是一口普通水井,后来为了附会禹王锁蛟的典故又在上面系了一条铁链子。真正的舜井应该在现在的“舜井”西北不足60米处,应在舜园内。 刘铭华的一些老街坊们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应该赶紧还舜井一个真实面目,要不时间长了,以讹传讹,人们会真把一口普通水井当成舜井了;如果维持现状的话,严格来讲就应该把舜井排除在新72名泉之外。 而记者查阅有关济南泉水的书籍及网上的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将现如今舜园门口的井当成了舜井,并且大都配有这眼井的照片。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证实,真正的舜井是在修建舜井街小学时被填埋,后来学校搬迁,舜井的位置应该是跟刘铭华回忆的位置差不多。现在的舜井是一口普通水井,没有什么考古价值。 济南市名泉办主任李世欣表示,他们已经了解到舜井变迁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舜井的名气太大,所以评定72名泉自然要先将其名字列于其上。至于是不是以后将真正的舜井恢复如初,李主任表示以后要看情况而定。.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舜井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金朝
腾蛟泉
腾蛟泉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王府池子街与起凤桥街相接的丁字路口东南侧,泉名得自于其西侧的“腾蛟起凤”石坊(今已不存)。该泉为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亦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隶属珍珠泉泉群。 该泉泉池池岸以青石所砌,呈长方形,长1米,宽0.5米,深1.5米,泉水清甜,盛水期水面离石板路面不足半米,躬身可及,附近居民常在此汲水洗衣洗菜。泉池东侧民居山墙上嵌有清代举人李僴所题写的隶书名刻泉名下有小注:“李僴,时年八十二岁,丁卯端阳日立”,见右图。。.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腾蛟泉
梅花泉
梅花泉位于章丘市明水百脉泉公园内,处于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故居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这泓被清照园内亭台楼阁、绿柳垂杨环绕的清泉,恰有五处泉眼均匀分布在泉池的东北侧,正应了“梅花五出”,泉名即由此而来。泉池面积1800平方米,正常年份的喷流量为0.5立方米/秒,水量较大,清泉喷涌,玉珠四溅,水汽氤氲,丝毫不输著名的趵突泉。更有趣的是,每处泉眼四周都生长着茂盛的翠绿色水草,被泉水冲击纷披四散,宛如花瓣随风轻摇,每处泉眼已自成一花,五处泉眼又汇成一朵白色梅花,映衬在墨绿色泉池中,美不胜收。 泉水漫过锦江桥,汇入绣江河,游人站在桥上犹如立于水中,不时有泉风拂面,雨丝沾衣,加之清照园内浓郁的文化气息,只觉仿佛身临画境。 有些可惜的是,近年来济南地区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其中一处泉眼水量稍有减小,影响了梅花泉整体的效果。 其附近还有漱玉泉、百脉泉、墨泉等。 category:七十二名泉 Category:章丘市.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梅花泉
泉城路
泉城路是山东省济南市的街道,是济南的商业街区,它集政治、文化、商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济南旧城东西两条轴线之一。北边的轴线为进老东门的大明湖路,南面轴线即为泉城路。2001年进行改造,并成为济南最繁华的商业街。中断有济南最古老的商业街:芙蓉街。 Category:中国商业街 Category:濟南經濟 Category:济南街道.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泉城路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清朝
漱玉泉
漱玉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南侧,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隶属趵突泉泉群。 该泉泉名由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中的“漱石枕流”这一典故演化而来,为一长方形石砌泉池,长4.8米,宽3.1米,深2米,东、西、北三面均围以石雕栏杆,其中北侧栏板上嵌有“漱玉泉”名刻,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题写。泉水自池底或池壁涌出,然后由南侧的自然石上漫石穿隙,如同漱玉,汇入一自然形的石砌水塘。 相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泉畔构思词作,掬水梳妆,其作品集《漱玉集词》即因泉而得名(已散佚,现存的《漱玉词》为后人辑佚而成)。为纪念李清照,1959年在池北岸丁宝祯祠旧址上辟建了李清照纪念堂。近年考证认为,李清照为章丘明水附近人,并未在济南市区和历城居住,所以在章丘百脉泉公园内的“清照园”中亦新建了一处同名泉池。.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漱玉泉
濯缨泉
濯缨泉,俗称王府池子,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其泉名取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孟子·离娄上》),又传南宋时济南守将关胜曾在此洗濯与金兵血战时枪缨所染污迹。该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评选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隶属珍珠泉泉群。 该泉古时面积很大,清代孔昭虔的《明湖櫂歌词》中称“水西桥外濯缨泉,日暖清秋放鸭天。薄暮采莲人不见,清风吹转渡头船”,在金元时期曾与珍珠泉相连,汇水成湖,湖面亦可荡舟。明成化二年(1466年)德王朱见潾在珍珠泉一带兴建王府,该泉亦被划入府院,因而俗称王府池子,清代在王府旧址上另建山东巡抚院署时又被划出墙外。 该泉池池岸由青石砌成,东西两岸均紧靠民居,长30米,宽19米,总面积达600平方米,包含数十处泉眼,盛水期水势旺盛,处处水涌若珠,水质纯净甘美。泉水汇集后沿西北的河道北流,过起凤桥,经百花洲最终注入大明湖。.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濯缨泉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明朝
济南市
济南市,別称“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环渤海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及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北部战区陆军机关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九大跨省区分行之一的濟南分行也设立于此。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济南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全市共辖7市辖区、3县,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人口723万(2016年)。济南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市、北部的德州市和滨州市、东部的淄博市、南部的莱芜市和泰安市交界。济南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因境内泉水众多,故被称为“泉城”,其中“七十二名泉”,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刘凤诰诗)的美誉。 济南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主办城市、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主办城市、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主办城市。.
查看 七十二名泉和济南市
亦称为 七十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