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丁銀

指数 丁銀

丁銀是日本自室町時代至明治維新之間所使用的一種銀幣。 丁銀的外觀為形似海參的條狀,但並不規則,因此其重量也不固定,大約為43匁(約161.25公克)上下。由於沒有刻鑄面額,所以實際使用時需先秤重以決定其價值。配合丁銀使用的輔幣為稱為豆板銀的銀幣。.

17 关系: 天保室町时代安政寶永元祿元文輔幣錢 (單位)重量正德明治维新海參文政日本慶長

天保

以下是被作为年号的天保:.

新!!: 丁銀和天保 · 查看更多 »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新!!: 丁銀和室町时代 · 查看更多 »

安政

安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嘉永之後、萬延之前,1854年到1859年這段期間。此時期的天皇是孝明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定、德川家茂。.

新!!: 丁銀和安政 · 查看更多 »

寶永

寶永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元祿之後、正德之前。指1704年到1710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東山天皇、中御門天皇。江戸幕府的將軍是德川綱吉、德川家宣。.

新!!: 丁銀和寶永 · 查看更多 »

元祿

元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貞享之後、寶永之前。指1688年到1703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東山天皇Titsingh, Isaac.

新!!: 丁銀和元祿 · 查看更多 »

元文

元文可以指:.

新!!: 丁銀和元文 · 查看更多 »

克( →, →,符号 g),为质量单位,相等于千分之一公斤。一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质量的1‰。.

新!!: 丁銀和克 · 查看更多 »

贯是東亞古代度量衡的一种質量及货币单位,中國唐朝之前已經出現。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裏穿起来,称为一贯或一吊。在中國用作質量單位時,主要是計算貨幣的質量,較少涉及其他事物,但傳到日本後,除了是貨幣單位和計算貨幣質量外,還用作計算重量的度量衡(一貫等於100兩,大約為3.75公斤,舊時用來計算體重,現時則多為計算大體積物品的重量,例如刨冰用的冰塊),亦可當作計算握壽司的量詞。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黃金、白银等貴金屬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新!!: 丁銀和贯 · 查看更多 »

輔幣

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主要用來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通常以小數點形式計數;匯率較高的貨幣多半擁有輔幣,如一角、一分等幣別。 輔幣一般多為金屬鑄造的硬幣,也有些紙製的紙幣。 輔幣一般是有限法償貨幣。也有一些國家規定輔幣為無限法償貨幣,如中國大陸。 中華民國早年依新臺幣輔幣發行辦法限制輔幣法償,1955年刪除該條例後已無法償限制。 通常鑄有輔幣的國家,其幣值都較高,但亦有例外,如日圓本身都有輔幣。.

新!!: 丁銀和輔幣 · 查看更多 »

錢 (單位)

錢(和制漢字作匁)是中国传统度量衡質量單位之一。一钱等于十分,10錢為1兩,1000錢為1貫。實際質量於各地不同時代皆有變化。一钱是一兩的十分一重。 「匁」字的由來在有兩種說法,一說因為「錢」在日語中與「泉」同音,因此日本人借用「泉」字的草書寫法創造了「匁」字。另一說因為「錢」在日本的簡便計數寫法為「文メ」,將此二字組合起來便成了「匁」字。但香港的曆書中「秤骨」相關的頁面的錢多年來也寫成「匁」,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影響。.

新!!: 丁銀和錢 (單位) · 查看更多 »

重量

在科学與工程学上,物體的重量指的通常是重力作用在它身上的力。重量是向量,它的量(純量)一般用斜體 W 表示。重量是質量 m 和當地重力加速度 g 的乘積,即為:W.

新!!: 丁銀和重量 · 查看更多 »

正德

历史上曾有几次以正德作为年号。.

新!!: 丁銀和正德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新!!: 丁銀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海參

海參,又名海鼠、海黄瓜,是海生的棘皮類動物,通常生活在水溫頗低的海底,平時以過濾沙子中的雜質為食,又有海中清道夫之稱。遇到危險時會吐出內臟嚇阻敵人,以求自保。海参在外界某些条件刺激下,会有自溶现象。是南北貨的一.

新!!: 丁銀和海參 · 查看更多 »

文政

文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文化之後、天保之前。指1818年到182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仁孝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齊。.

新!!: 丁銀和文政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丁銀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慶長

慶長是一個日本年號,接在文禄之後,元和之前。即公元1596年到1615年為止之間。這時代的天皇是後陽成天皇、後水尾天皇 。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

新!!: 丁銀和慶長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