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

指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

没有描述。

43 关系: 古賀政男吳智強大亨 (電視劇)娛樂唱片寶麗金小李飛刀 (1978年電視劇)張德蘭徐小鳳倚天屠龍記 (1978年電視劇)筒美京平索尼音樂 (香港)羅文甄妮盧國沾百代唱片 (香港)莊奴莎韻之鐘鍾鎮濤華僑日報顧嘉煇袁麗嫦馮偉棠許冠傑許冠英鱷魚淚賣身契 (1978年電影)麗的電視黎小田黎彼得黃霑薰妮葉紹德鄧麗君鄭少秋鄭國江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陳秋霞陸小鳳之武當之戰陸小鳳之決戰前後李龍基每當變幻時汪明荃溫拿

古賀政男

古賀政男(本名古賀正夫,),是日本昭和時期的代表作曲家、吉他演奏家,畢業於明治大學。日本國民榮譽獎獲得者,榮典是從四位、功勳三等、瑞寶章、紫色綬獎章。 少年時代早慧於弦樂器,青年時期鑽研曼陀林、吉他的古典音樂。對情有獨鍾。由撥子音樂家「古賀正男」變成流行歌王「古賀政男」,確立作為國民作曲家的地位。作品多在坊間流行。從東京音樂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音樂部)出身的古典音樂正統派藤山一郎,到演歌女王美空雲雀等等,古賀為其譜寫的作品據說有5千首之多。.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古賀政男 · 查看更多 »

吳智強

吳智強是中國男子田徑運動員,以6.73秒獲得2014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南京站60公尺冠軍。2017年5月9日,吳智強以10.27秒(W:-0.1)獲得全國田徑大獎賽太原站100公尺冠軍。.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吳智強 · 查看更多 »

大亨 (電視劇)

《大亨》(Vanity Fair)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時裝長篇劇集,全劇共85集。 此劇曾經於1980年在翡翠台重播。.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大亨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娛樂唱片

娛樂唱片(Crown Records Limited)是一家香港已清盤的唱片公司,1958年成立,2011年清盤。該公司擁有2,000多首名曲的版權,包括《紫釵記》、《帝女花》、《再世紅梅記》等任白粵曲瑰寶,還有《狂潮》、《家變》、《輪流轉》、《京華春夢》、《小李飛刀》、《書劍恩仇錄》等家喻戶曉的經典劇集主題曲。.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娛樂唱片 · 查看更多 »

寶麗金

寶麗金(PolyGram)一般是指寶麗金唱片公司,是1999年以前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唱片公司,亦是到目前爲止世界上最悠久的唱片公司,曾經擁有飞利浦(環球唱片集團已放棄跟飞利浦集團續約,不再使用這品牌,更銷毀所有相關印刷品和產品)、迪卡、Grammphon等跨國唱片企業,以擁有高知名度歌手和高質量的音樂品質而聞名全球。1980年代末期,寶麗金旗下曾經擁有幾乎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家和樂團: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而指揮家有最富盛名的卡拉揚、阿巴多、小澤征爾等等,樂團則有最著名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管弦樂團等等。在1990年代,寶麗金先后收购了美国的A&M、Motown及英国的Island唱片公司,加上原来的寶麗多(Polydor)、倫敦飛利浦(LondonPhilips)品牌,进一步垄断了全球的唱片市场。1999年,被現時的美國環球唱片收購。2013年,香港環球唱片重建「寶麗金」廠牌,陳慧嫻其為首位歌手加入旗下。并在中國大陸設立分公司,張學友其為首位歌手加入在中國大陸的代理。.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寶麗金 · 查看更多 »

小李飛刀 (1978年電視劇)

《小李飛刀》(The Romantic Swordsman I)是香港無線電視於1978年根據古龍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前二十五回)改編所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全劇共13集,編導、監製王天林,主要演員有朱江、黃元申、黃杏秀、李琳琳等。.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小李飛刀 (1978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張德蘭

張德蘭(英文名:Teresa Cheung;1960年11月10日),原名張圓圓,香港出生,是本地殿堂級實力派歌星;前「四朵金花」成員之一 。.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張德蘭 · 查看更多 »

徐小鳳

徐小鳳(Paula Tsui;),原名徐鄖書,在華人地區極具影響力的香港殿堂級歌手,人稱「小鳳姐」,六十年代中獲得「香港之鶯歌唱比賽」冠軍從而開展歌唱事業,憑藉低沉磁性聲線縱橫樂壇五十載。為香港樂壇的常青樹。.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徐小鳳 · 查看更多 »

倚天屠龍記 (1978年電視劇)

《倚天屠龍記》(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re)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根據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改編而拍攝製作的古裝武俠劇集,全劇共25集,監製招振強。這劇廣泛認為是眾多版本中最貼近原著的版本,首播創下極高收視,有300萬人收看(60點收視)。 此劇曾經於1980年及1987年在翡翠台重播。.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倚天屠龍記 (1978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筒美京平

美 京平(つつみ きょうへい、),原名渡边荣吉,是日本作曲家、音乐製作人及编曲家。出生于东京新宿区,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经济学部。.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筒美京平 · 查看更多 »

索尼音樂 (香港)

新力音樂 (香港),是一家香港唱片公司,成立於1979年,前身為CBS/新力唱片,又稱哥倫比亞唱片,1997年重新命名為新力唱片,2004年索尼唱片與BMG合併,命名為SonyBMG。.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索尼音樂 (香港) · 查看更多 »

羅文

羅文(Roman Tam Pak Sin,),本名譚百先,暱稱羅記,籍貫廣西桂平,生于广西百色、廣州長大。是一名已故实力派歌手,亦是带動粵語流行曲發展的先驅者;活躍于六十年代末至千禧年代初,得益於粵曲根底,其音域廣闊、氣息綿長、咬字清晰、唱腔別樹一格,也敢於挑戰不同旋律並駕馭有如,又培育了不少香港新一代的歌手,因而有「一代歌聖」之美譽,與「歌神」許冠傑齊名。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香港歌手一生通常只會獲頒一次樂壇致敬獎項,如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及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的金針獎(或同等獎項),羅文卻獲獎數次。他在198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獲頒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及至1996年又獲頒輝煌成就大獎,而於2002年則獲追頒十大勁歌金曲20週年榮譽大獎;此外,香港電台在1991年及2001年兩度頒發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金曲銀禧榮譽大獎)予羅文。雖然金曲銀禧榮譽大獎在2002年亦頒贈給廿多位對香港樂壇有重大貢獻的音樂人,(香港樂壇教父顧嘉煇為第一屆獲獎人),可見其地位之超然。 2005年11月8日,香港郵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郵品系列,羅文成為其中一名獲致敬推出郵票的歌手(面額為港幣2元4角)。2006年,其家屬把他近3,000項演藝文物(包括獎項、服飾、剪報、相片、舞台劇資料、海報等等)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捐贈儀式於2007年10月18日舉行,其中60件物品由翌日起於二樓迴廊展區展出半年。2011年12月,該館再展出部分物品。.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羅文 · 查看更多 »

甄妮

妮(Jenny Tseng,),原名甄淑詩,又名甄苡婷,資深華人歌手。1971年出道,先後走紅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樂壇,屬於第一代紅遍兩岸三地的大中華歌手,大眾傳媒稱之為跨越時代的華語及粵語經典歌后。 甄妮嗓音渾厚,音域廣闊,現場功力強悍,素有「金嗓」美譽,是以獲廣泛認同為一代實力唱將兼樂壇後輩楷模。甄妮曾獲華語音樂頒獎禮多個獎項,包括台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最高榮譽金針獎等。2010年,「華語金曲獎」評選30年經典,她位列中港臺歌手總排名第六(台灣區排名第四,香港區排名第三)。.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甄妮 · 查看更多 »

盧國沾

盧國沾(英文名:Jimmy Lo;),香港資深填詞人,活躍於1960至80年代,其后于1990年代初因健康問題淡出詞壇。他曾為逾三千首香港粵語流行曲填過詞,風格多樣,文學造詣高,在樂壇備受推崇,有「詞聖」美譽,也對後輩詞人如林夕、向雪懷和黃偉文影響甚深。.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盧國沾 · 查看更多 »

百代唱片 (香港)

代唱片(EMI Hong Kong)曾是香港一間主要的唱片公司,為世界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在香港的子公司,於2003年與黃柏高共同在香港成立金牌娛樂,把當中包括香港華語歌手在港的唱片發行及宣傳工作轉往金牌娛樂,但仍維持非華語歌曲及古典音樂的宣傳及發行於2006年EMI年中報告中,有提及過 EMI HONG KONG 的成績,於過去一年,作為EMI業務伙伴,但不持有任何權益的金牌娛樂佔據了香港音樂市場超過30%,是其中一間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唱片公司,在2013年之前其運作實際由華納唱片 (香港)維持。但隨着EMI於2013年末被環球唱片收購後,其運作、音像產品及版權現交由環球唱片管理。 抗日歌曲、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在1935年第一次灌錄成唱片發行就是由百代製作的。.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百代唱片 (香港) · 查看更多 »

莊奴

莊奴,出生於北京,臺灣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本名王景曦,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流亡在外,為掩飾身份改名黃河。取名莊奴,是由於「我也願意作一個奴僕,為大眾服務。奴隸用的是犁耕,我用筆耕,老老實實寫些東西」。1949年,莊奴隨國軍來台灣。1952年,以「英雄愛國上戰場」榮獲五四文藝獎。 1958年,天南電影公司開拍歌舞片《水擺夷之戀》,作曲家周藍萍主動向導演唐紹華推薦素不相識的莊奴寫詞;唐紹華讚賞莊奴寫的「願嫁漢家郎」、「姑娘十八一朵花」,並誇獎周藍萍有眼光,從此莊奴正式為國語歌曲寫詞。 合作過最多次的作曲人是左宏元(常用筆名古月)與翁清溪(常用筆名湯尼)。 1992年與重慶女子鄒麟結婚,從此經常往返於台灣與重慶,並在2012年由重慶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同年開始在重慶璧山定居。 2016年10月11日清晨6時11分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逝世。.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莊奴 · 查看更多 »

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該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已遷村,1960年轉移至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一名泰雅族少女莎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灣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 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莎韻之鐘 · 查看更多 »

鍾鎮濤

鍾鎮濤(Kenny Chung Chun To,),香港歌手、音樂人和演員,其流行組合溫拿樂隊主音歌手的身份最廣為人知,補替離隊的陳百祥與陳百燊,當時樂隊仍然使用「The Loosers」的名字,後來1973年樂隊重組後改名為The Wynners。曾經破產。.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鍾鎮濤 · 查看更多 »

華僑日報

《華僑日報》創刊於1925年6月5日,前身為旅港華商總會同人所辦,專以傳遞商務消息的《華商總會報》,而《華商總會報》的前身是香港出版的首張中文報紙《中外新報》,後因旅港華商總會無意續辦,由岑維休、陳楷等承購,易名《華僑日報》,當時總編輯是李大醒(他亦為《香港華商總會報》總編輯),其後由胡惠民擔任,同時報館地址亦由乍甸街遷到荷李活道。在九十年代激烈的報業競爭中,《華僑日報》幾度易主,終於1995年1月12日停刊。 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大量鉛字工人曠工,不少報紙被逼停刊,因為岑維休曾辦石印公司,當時報紙仍能繼續出版,只是排版有所改變,字體較大。二戰後《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成為當時香港最主要的三大報紙,亦是親國民黨的報紙。 1991年該報被《南華早報》收購,1994年初由香樹輝接手,1995年1月12日因虧損多時宣佈停刊,共發行近70年,如果將其前身一一計入(可追溯至1857年創刊的《香港船頭貨價紙》)則有138年歷史之久。《華僑日報》也是香港首份星期日出版的報紙。由於其歷史關係,亦成為香港歷史事件翻查的主要對象檔案之一。.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華僑日報 · 查看更多 »

顧嘉煇

顧嘉煇博士(Dr.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顧嘉煇 · 查看更多 »

袁麗嫦

袁丽嫦,1980年代香港女歌手。她在讀書時參加民歌比賽獲勝,簽約EMI旗下,以Lisa Yuen之名加入樂壇,是1970年代中期唱歐西鄉土民謠及抒情歌曲為主的本地三男一女年青組合「PAWS」的成員之一,其後以中文名袁麗嫦作個人發展,主唱麗的電視電視劇《鱷魚淚》,配音日本卡通片《星仔走天涯》主题曲,及輕快歌曲《百厭仔唔肯吔飯》。後袁憑《鱷魚淚》一曲入選香港電台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之後EMI以她的歌不受歡迎為理由將她「雪藏」,令她要轉為為其他歌手擔任和唱。.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袁麗嫦 · 查看更多 »

馮偉棠

馮偉棠,(James Fung Wai Tong ,),1970年代香港的播音員、歌手,前香港電台節目監製,在1975年畢業於觀塘瑪利諾書院。 馮偉棠最初憑參加電台歌唱比賽,獲得灌錄唱片,成為歌手。他的父親是前商業電台的著名廣播劇播音員、監製及主持馮展萍,他在1975年亦加入商業電台工作,與他同期的播音員有錢佩卿、梁緻盈、張翠塋、文琪、何廣泰、盧健雄、葉欣洪、勞浩榮等。馮偉棠演出過多部廣播劇及擔任節目主持,包括主演及主唱主題曲的廣播劇《歧途》;與錢佩卿主持《中文歌曲擂台陣》、《相見在海洋》等節目。 1989年,馮偉棠轉職到香港電台,先後主持過香港電台第一台多個綜合性或雜誌式節目,有資訊娛樂性節目《朝朝早精神好》、雜誌式節目《樂天一派》及《音樂情人》等節目。 他曾擔任香港電台中文台台長,同時也負責香港電台每年重頭節目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的製作。他於2017年元旦退休,計劃退休之後隨家屬移民英國。.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馮偉棠 · 查看更多 »

許冠傑

許冠傑(Samuel "Sam" Hui Kwun-kit,),暱稱大哥Sam、歌神,香港實力派音樂人、香港知名歌手、詞曲作家及演員。1970年代以前,香港樂壇仍以西方英文歌及主要來自臺灣的國語歌曲為主流,本地粵語流行曲則普遍被視為鄉下人的玩意。畢業於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許冠傑不避俚俗,以廣東話唱出多首反映社會現況、諷刺時弊的歌曲,題材廣泛,由描述打工仔的無奈,到打麻雀的心情,亦不乏愛情和勵志歌曲;當中不少更是由他親自填詞及作曲。有見其作品大受歡迎,此後粵語流行曲如雨後春筍,粵語流行曲的潮流可說是由他一手開創,因此他亦有「香港樂壇天皇巨星」、「香港流行音樂祖師」等美譽,1992年在《許冠傑光榮引退匯群星》更被譚詠麟封為「歌神」。 除了音樂成就斐然,許冠傑與兩位胞兄許冠文、許冠英組成「許氏兄弟」,於1974至1981年拍攝多部電影,包括《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和《摩登保鑣》等,都十分賣座,是當時香港影壇的票房保證。 許冠傑在2016年《請✓許冠傑演唱會》台上強調從來没有移民,一直住在香港。.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許冠傑 · 查看更多 »

許冠英

許冠英(Ricky Hui Kwun Ying,),香港著名演員。许冠英於1971年進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演員培訓班,1974年参与哥哥許冠文和弟弟許冠傑主演的《鬼马双星》而受人注意。 代表作有:《半斤八两》、《发钱寒》、《摩登保鑣》、《僵尸先生》等,都是香港喜剧的卖座经典。.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許冠英 · 查看更多 »

鱷魚淚

《鱷魚淚》(Crocodile Tears),香港麗的電視經典電視劇,1978年4月23日首播,共89集。本劇由潘志文、張瑪莉、林嘉華等領銜主演,麥當雄監製。同名主題曲《鱷魚淚》,由袁麗嫦原唱,並由黃霑作曲及填詞。 除了電視劇《鱷魚淚》是經典,其主題曲也是香港黃金時代,1970年代的香港經典和麗的電視的經典。主題曲《鱷魚淚》亦為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者。.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鱷魚淚 · 查看更多 »

賣身契 (1978年電影)

是1978年香港電影。 由嘉禾电影公司出品,许冠文自编自导,许氏三兄弟:许冠文、许冠英、许冠傑领衔主演。 该喜剧是根據當時電視台的收視率之爭作為基礎,風格是延續許氏在1970年代初期建立的頻率式視覺模式。 「賣身契」是1978年的香港票房冠军作品,雖然收入達到港幣780萬,但票房與口碑均未及前作半斤八兩。 《賣身契》是日本Mr.Boo! 系列的第二部「Mr Boo! II Operation Invader」,在日本票房超越 Mr Boo! 首部曲半斤八兩。 曾获得台湾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另有金馬獎最佳剪輯獲獎(张耀宗)、和最佳導演提名(許冠文)。 卖身契的电影乐曲包括:“杯酒当歌”、“卖身契”,由许冠傑作曲主唱。.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賣身契 (1978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麗的電視

#重定向 亞洲電視.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麗的電視 · 查看更多 »

黎小田

黎小田(Michael Lai Siu Tin;),原名“黎田英”,人称“小田哥”,父親為詞曲作家黎草田,母為作家楊莉君,胞妹為現代舞編舞家黎海寧;是香港广为人知的实力派音樂家,地位崇高;曲作已逾七百首。.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黎小田 · 查看更多 »

黎彼得

黎彼得(Peter Lai,),原名黎成就,香港著名詞作家及演員。在七、八十年代寫出多首金曲歌詞,如早期和許冠傑合填的《加價熱潮》、《賣身契》,後來有譚詠麟的經典情歌如《愛人‧女神》、《天邊一隻雁》,梅艷芳的《將冰山劈開》及張國榮的《Monica》等。 黎彼得與黃霑、盧國沾、鄭國江同屬香港第一代粵語流行曲填詞人。黃、盧及鄭可說是當時鼎足而立的重要詞人,當時只有許冠傑、黎彼得的組合可以借許氏兄弟的電影之幫助而與他們分庭抗禮。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7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期》(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頁3。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黎與許冠傑合作填寫大量流行曲歌詞。歌詞以香港地道的廣州話填寫,寫得通俗親切、生動有趣,內容多有反映社會現狀,諷刺時弊,入肉三分,故黎有「鬼馬填詞人」之稱。 黎曾在嘉禾電影公司及香港無綫電視任職編劇、電影監製以及創作經理。九十年代經常在電視劇中演出,亦在電影內客串,專演市井角色,亦曾主持商業電台個人節目《豪情夜話》。於2012年9月離開無綫電視,結束多年與無綫電視之賓主關係,轉投城市電訊旗下香港媒體製作(香港電視網絡)。2016年為無綫電視及ViuTV拍攝電視劇,同年轉回無綫電視為基本藝人合約藝人。.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黎彼得 · 查看更多 »

黃霑

黃霑(James Wong Jum-sum;),原名黃湛森,表字亦芹,另有筆名劉杰、陸郎、不文霑、詹嘯、久流、鐵樹等。华人资深作曲家和填詞人,投身樂壇數十載,筆下作品逾千首,於兩岸三地獲獎甚豐;同時身兼廣告人、作家、藝人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的代表人物;並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獲傳媒冠以「香港四大才子」之譽。 2004年11月24日,黃霑因肺癌逝世,終年63歲。.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黃霑 · 查看更多 »

薰妮

薰妮(英文名:Fanny Wang,),是一名于香港出生的实力派女歌手及演員;活躍于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近年间中參與演唱會演出。.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薰妮 · 查看更多 »

葉紹德

葉紹德(Yip Shiu-Tak,),人稱德叔,籍貫廣東东莞,资深粵劇作家及填詞人。.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葉紹德 · 查看更多 »

鄧麗君

鄧麗君(),本名鄧麗筠,中華民國流行音樂歌手。1967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唱片專輯,1970至80年代達事業高峰,在日本樂壇發展大獲成功,名氣回嚮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泰國、馬來西亞等。1990年代初淡出樂壇。生於外省家庭,父親是河北大名縣人,母親是山東人,又因父親是中華民國國軍,鄧麗君畢生致力慰問國軍官兵,故又有「軍中情人」之稱。1995年氣喘發作猝逝於清邁;身後臺灣與香港歌壇分別頒發金針獎及金曲獎特別貢獻獎以紀念「一代巨星」的光榮成就。.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鄧麗君 · 查看更多 »

鄭少秋

鄭少秋(英文名:Adam Cheng;),原名“黄可忠”,後隨繼父姓改名“鄭創世”,人稱“秋官”,殿堂級实力派歌手及演員。1967年主演首部電影《黑煞星》,1970年加入香港無綫電視(TVB),開始主演電視劇及發行個人唱片專輯。1971年獲《華僑日報》評選為“十大電視明星”,奠定小生地位,后连续多年入选。 1976年受梁淑怡、王天林賞識主演《書劍恩仇錄》,轟動香港及東南亞;1979年主演《楚留香》,更憑楚留香一角及主題曲風靡臺灣;1991年因主演《戲說乾隆》而為大陸觀眾所熟知。1992年於《大時代》中飾演反派「丁蟹」一角,造就此後20年香港股市及經濟學界的獨特現象“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鄭少秋主唱的歌曲多次入選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並於2006年獲香港樂壇最高成就獎金針獎。鄭少秋縱橫香港樂壇數十年,地位崇高,知名度遍及兩岸三地,代表作包括《書劍恩仇錄》、《陸小鳳》、《誓要入刀山》、《決戰前夕》、《倚天屠龍记》、《楚留香》、《輪流傳》以及《笑看風雲》。.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鄭少秋 · 查看更多 »

鄭國江

鄭國江(Cheng Kwok Kong;),人稱「鄭老師」,香港实力派填詞人;19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初,與黃霑及盧國沾二人在詞壇鼎足而立,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所紀錄的作品已逾二千首。.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鄭國江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陳秋霞

陳秋霞(英文名:Chelsia Chau Ha CHAN,),香港1970至1980年代唱片金曲女歌手,以及紅極東南亞中港台韓的電影演員。出生於香港。.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陳秋霞 · 查看更多 »

陸小鳳之武當之戰

《陸小鳳之武當之戰》是香港無綫電視於1978年拍攝的陸小鳳系列電視連續劇第3輯,是根據古龍小說《陸小鳳傳奇之幽靈山莊》所改編。全劇共12集,編導王天林,主要演員有劉松仁、黃元申、黃允財、黃杏秀等。.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陸小鳳之武當之戰 · 查看更多 »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是香港無線電視於1977年根據古龍小說《陸小鳳傳奇之決戰前後》改編所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全劇共8集,編導王天林,主要演員有劉松仁、鄭少秋、黃元申、黃允財、黃杏秀、盧海鵬等。.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陸小鳳之決戰前後 · 查看更多 »

李龍基

李龍基(Li Lung Kay;),香港出生,香港资深歌手及演員,前無綫電視合約藝員。李龍基的名字粵語發音中諧音与唐朝著名君主唐玄宗李隆基相同。雖然李龍基曾兩次飾演過唐朝皇帝,但從來沒有飾演過「自己」。最為接近的是他在2017年以自由身形式重返無綫電視拍攝《宮心計2深宮計》,在該劇裡飾演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李旦,而馬俊偉则飾演年輕版的唐玄宗。 酒廊歌手出身,在1970年代,他因出演無線電視一個歌唱的選秀節目聲寶之夜而被經理人發掘,然後全職擔任歌手,後成為合約藝員。與張武孝成好友。.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李龍基 · 查看更多 »

每當變幻時

每當變幻時可以指:.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每當變幻時 · 查看更多 »

汪明荃

汪明荃博士(Dr.Liza Wang;),生於江苏崇明县(于1958年划归上海),资深实力派影視女艺人,無綫電視(TVB)四大「鎮台之寶」之首,因地位崇高而被號阿姐、汪阿姐、Liza姐,是華人世界裡知名度高和受歡迎的影視及粵劇演員和節目主持人之一。 1967年加入麗的映聲(亞洲電視前身),1971年轉投無綫電視(TVB),是70年代無綫首席女演員及當家花旦,在70–80年代演出多部著名劇作;政治方面,她曾任第七、八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广东地区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國政協委员,現任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榮譽主席和八和會館主席,亦是無綫電視代理人合約女藝員,主要擔任大型節目的司儀,在無綫電視具有崇高地位。.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汪明荃 · 查看更多 »

溫拿

溫拿可以指:.

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和溫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1978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一九七八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得獎名單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得奖名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