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龔未齋

指数 龔未齋

未齋(),字萼,號雪鴻,清朝文學家,其作品僅得《雪鴻軒尺牘》流傳至今。.

3 关系: 书信袁枚許葭村

书信

書信,又稱書、啟、箋、牘、簡、札等。是人们以书写于纸张(或其他的文字記錄體)的文字、图像为内容的一种交流形式。在中国古代,也简称为“书”或「尺牘」等等,在例如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书信被称为《报任安书》。「尺牘」最早见于西汉典籍,司马迁的《史记·仓公列传》云:“缇萦通「尺牘」,父得以后宁。”古时书信称作尺牍,是因为当时书信所用竹简或绢帛长约一尺,故有此说。 书信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因为它使得“说”和“听”可以不在同时、同地进行。中國南朝有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这也同时意味着,书信从发信人到收信人可能需要一个投递的过程,才能实现这一异时、异地的“听”“说”交流。在现代,绝大部分的信件是通过邮局投递、寄送的。而在邮局出现之前,信件大多由私人传递和送达,承担这项任务的人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信使」、「信差」。 书信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所构成。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信封是现代书信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起着保护书信本身和说明投递地址和收信人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过鲤鱼形状的木盒作“信封”,古诗十九首之一《饮马长城窟行》里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兒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而后来书信也被称为“鱼书”,晏殊的一首宋詩寫到:“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新!!: 龔未齋和书信 · 查看更多 »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不到卅八歲即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時期為诗坛盟主,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故被當時的許多文人嚴厲批判,袁枚依然悠哉度日,在文壇享有盛名。.

新!!: 龔未齋和袁枚 · 查看更多 »

許葭村

許葭村(生卒年不詳),字思湄,紹興安昌人,清朝文學家,其作品僅得《》 流傳至今。《秋水軒尺牘》歷來被視認為「清代三大尺牘」經典之一,與袁枚《》、龔未齋《雪鴻軒尺牘》并列。秋水軒尺牘尤為民國雅士所推重,以為文辭簡潔雅麗,雍容有致,盡顯文言書信特質。 許葭村出身於貧困家庭,雖然屢次試科舉,但始終無法及第。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他加入成為河北的幕僚,任職達四十多年。 許葭村曾刊刻的著作尚有《續秋水軒尺牘》及詩集《燕游草》,但遠不如《秋水軒尺牘》流行。.

新!!: 龔未齋和許葭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龚未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