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龐勛

指数 龐勛

勛(),唐末兵變領袖。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南詔佔交趾,唐政府召徐泗兵二千人赴援,後以八百人戍守桂州(廣西桂林),龐勛任桂州戍軍的糧料判官。咸通九年(868年)七月,戍卒已遠戍六年,思歸心切,观察使崔彥曾要求再留一年,此時戍卒怨憤,在桂州譁變,殺都頭王仲甫,推龐勛為首領,自行北歸,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回到徐州。途中俘崔彥曾,廣大農民紛起響應,一时声势大震。佔據淮口,威脅長安。 咸通十年(869年)唐朝廷派康承訓、王宴權、戴可師等二十萬前往鎮壓,分三路進攻。戴可師率三萬羽林軍恃勇輕進,渡過淮河,佔領泗州東南的都梁城(在今江蘇盱眙東南),此時龐勳軍在半夜悄悄撤出。戴可師進入都梁城,僅是空城。第二天,天降大霧,濠州王弘立引兵數萬大軍重新殺入,縱擊官軍,三萬官軍全軍覆沒,戴可師死於亂軍之中。這時龐勛錯失先機,自謂天下無敵,縱情淫樂。不久宿州守將張玄稔叛變降唐,情勢由勝而敗。咸通十年(869年)九月,龐勛自徐州引兵西撒,唐軍以八萬之眾緊追不捨,龐勳不敵沙陀將士,又退至蘄縣(今安徽宿縣南)渡河,降將李兗拆毀渡河之橋,龐勛軍已無退路,為康承訓等人所擊殺。史稱龐勛之變。.

目录

  1. 37 关系: 吳迥 (唐朝)崔彦曾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庞勋之变康承訓何全皞徐州历史唐末民變唐懿宗王弘立王弘立 (唐朝)王景崇 (唐朝)焦璐袁晁马举諸葛爽许佶資治通鑒黃巢之亂辛讜郭厚本赫连铎藩鎮割據通鉴纪事本末陽群李克用李克讓李蔚 (唐朝)杜审权杜慆桂林市楊復恭武宁军节度使沙陀朱玫 (唐朝)戴可師曹确

吳迥 (唐朝)

吴迥(),唐末庞勋起义军将领。庞勋攻占彭城(今江苏徐州)及其外围郡县,唯水运重镇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坚守不下,庞勋派他率众围攻泗州(今江苏盱眙北),与王弘立等部击败唐朝援军翟行约,并攻克了南岸的据点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北),俘唐将李湘、郭厚生。唐将马举驰援泗州,吴迥处于不利,后撤兵驻守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庞勋失败后,吴迥仍坚守不屈,自夏至冬,城中粮尽而突围,战死于招义(今江苏盱眙西)。 Category:唐朝民變將領.

查看 龐勛和吳迥 (唐朝)

崔彦曾

崔彦曾(),原名宣孝。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 崔从之侄。父崔能,官岭南节度使。崔彦曾在大中後期任諸州刺史。咸通初年,为徐州(今江苏徐州)观察使,为政刚猛,朝廷“以徐军骄,命彦曾治之”。咸通九年(868年)七月,徐、泗士卒遠戍桂州(广西桂林),抗擊南诏(今云南大理)已達六年之久,超期三年,思歸心切,屢求代還,都押牙尹勘、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等以“军努匮乏,难以发兵”為由,请求让士卒再留守一年,彦曾同意。戌卒聞之大怒。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许佶、龐勳发动桂州兵变,“北归徐州”,史稱龐勳之亂。這時焦璐代理宿州刺史,開挖汴水以阻止龐勳军北进。由於水流尚淺,龐勳军得以涉水而進,一路攻陷宿州,焦璐逃奔徐州。庞勋又陷徐州,彦曾與焦璐等皆被杀。.

查看 龐勛和崔彦曾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查看 龐勛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庞勋之变

勳之變,又稱龐勳之亂,唐懿宗咸通初年,在徐泗二州的淮水流域(今江蘇徐州、安徽泗縣地區)招募了一批戌卒,開赴邕州,八百人前往桂州(广西桂林)讨伐南诏,約定三年期滿後即調回。三年之後,戌卒日夜求歸,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卻一再食言。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这批戌卒已駐守桂林六年,忿於還鄉無望,於是在桂州譁變,劫夺粮库,擁立糧料判官龐勳為都將,擅自捲旗北歸。.

查看 龐勛和庞勋之变

康承訓

康承訓(),唐末名將。 自幼隨父輩--伐,積功進左神武軍將軍。唐宣宗年間,升任天德軍(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後旗地區)防禦使,“罷冗費,市馬益軍,軍乃奮張”,党項不敢入寇。咸通十年(869年)任神策大將軍,率沙陀三部落使朱邪赤心自隨,與王晏權、戴可師等三方並進,誅滅龐勳於徐州。因得罪了懿宗的女婿韋保衡等人,路巖、韋保衡上言:「康承訓討龐勳時,逗橈不進,又不能盡其餘黨,又貪虜獲,不時上功。」貶恩州司馬。唐僖宗嗣位,承訓被召回京師,不久死之。黃巢之亂爆發後,僖宗曰“社稷將難,康承訓奈何死乎”。.

查看 龐勛和康承訓

何全皞

何全皞(),唐朝将领,在865年-870年间任魏博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尽管他协助朝廷平定了庞勋叛乱。870年,全皞被兵變所殺,将领韓君雄自封為留後。.

查看 龐勛和何全皞

徐州历史

徐州具有六千多年悠久的历史。.

查看 龐勛和徐州历史

唐末民變

唐末民變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兩江、閩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查看 龐勛和唐末民變

唐懿宗

唐懿宗李漼(),唐朝第20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59年至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 李漼初名温,唐宣宗李忱的長子。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改元“咸通”。死後葬於簡陵,谥号昭聖恭惠孝皇帝。.

查看 龐勛和唐懿宗

王弘立

王弘立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龐勛和王弘立

王弘立 (唐朝)

王弘立(),唐末庞勋起义军将领。庞勋攻占徐州(今江苏徐州)及其周围郡县,他随庞勋部将刘行及驻军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时庞勋派兵进攻水路要冲泗州(今安徽泗县),因唐将杜惂坚守,长期进攻不下,刘行及命他帅众助攻泗州,先与攻打泗州之吴迥部合军攻占泗州隔岸之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北)。而唐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帅众三万援救泗州,他大败唐军,杀戴可师。后自请抗唐军主力康承训,被击败于濉水(位安徽东北部),死两万多人。仍请攻泗州以补其过,为唐将马举燃火烧栅,战败牺牲。 Category:唐朝民變將領 Category:唐朝民變人物 H.

查看 龐勛和王弘立 (唐朝)

王景崇 (唐朝)

王景崇(),回紇阿布思人,字孟安,封常山郡王,谥忠穆,唐朝将领,继承先祖任成德节度使并实际独立于朝廷。.

查看 龐勛和王景崇 (唐朝)

焦璐

,唐朝官員。 早年事蹟不詳。咸通九年(868年)官徐泗观察判官、副使。龐勳軍抵達宿州(今安徽宿县)附近的符離(今安徽宿县北符離),與宿州大將乔翔五百餘人战於虹县灵壁东的濉水,乔翔战败。庞勋进击宿州。當時宿州無刺史,由焦璐代理,城中已無餘兵,決定開挖汴水以阻止庞勋军北进。由於水流尚淺,庞勋军遂涉水而进。宿州失陷,焦璐逃奔徐州。庞勋又陷徐州,与观察使崔彦曾等皆被杀。有《搜神录》三卷、《稽神异苑》十卷。.

查看 龐勛和焦璐

袁晁

袁晁(),唐朝时江南民变领袖,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原是台州胥吏。.

查看 龐勛和袁晁

马举

举(),唐朝軍事人物,历任徐州南面招讨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右神武大将军、权知淮南节度事、扶风县开国伯、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食邑一千户。《旧唐书》,制以徐州南面招讨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右神武大将军、权知淮南节度事、扶风县开国伯、食邑一千户马举可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咸通六年(865年)五月,以左丞杨知温为河南尹,以神策大将军马举为秦州经略招讨使,以右金吾大将军李宴元为夏州刺史、朔方节度等使。 十年(869年)七月,康承训进攻柳子寨,在快要攻克的时候,庞勋部下王弘立赶到救援,唐军大败,承训退到了宋州。庞勋乘胜亲自带领徐州劲卒并攻泗州,留下都将许佶守卫徐州。朝廷下旨南面招讨使马举为行营都招讨使,代替康承训率军队去救援泗州。 九月,庞勋军的宿州守将张玄稔投降唐朝政府,有上万人的军队,马举带着军队和他会合。庞勋听说后,派手下的将领们攻打玄稔。张玄稔是叛军手下的一员猛将,遂与马举联合起来,迅速围住了徐州。许佶守了三天,败走出。张玄稔收复徐州,庞勋刚刚赶来救援,听说徐州已经易手,准备南趋濠州,马举追到了涣河,击败了庞勋,庞勋掉到水里淹死了。萧县主将又斩许佶,拿着他的头颅来降,庞勋之变悉数被平定了。 十月,朝廷授徐州南面招讨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右神武大将军、权知淮南节度事、扶风县开国伯、食邑一千户马举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查看 龐勛和马举

諸葛爽

諸葛爽(),山东博昌人,生年不详,唐朝将领,一度控制河陽,在朝廷和黄巢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齐政权之间摇摆不定。.

查看 龐勛和諸葛爽

许佶

许佶(),唐末庞勋起义军首领之一。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应募戍守桂林,任桂林戍军都虞侯。咸通九年(868年)因徐州镇帅拒绝派员轮替戍边将士,士卒怨愤。他与军校赵可立等发动兵变,杀都将王仲甫,推粮料判官庞勋为首,引兵北归,攻占徐州及周围州县。次年,唐将康承训帅沙陀等军向义军发动攻击,义军频战不利。庞勋率军出徐州城西进,许佶留守徐州,义军宿州守将张玄稔叛变,引众围攻徐州。他兵败被杀。 J Category:唐朝軍事人物 Category:唐朝民變領袖.

查看 龐勛和许佶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龐勛和資治通鑒

黃巢之亂

黃巢之亂,是唐僖宗時由私鹽商人黄巢為首的民變,近年亦有學者稱黃巢民變,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唐朝半壁江山,時間長達十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難以估計,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唐朝滅亡。.

查看 龐勛和黃巢之亂

辛讜

辛讜(),兰州金城县(今甘肃省兰州市)人,庞勋之变中的义士。 太原尹辛雲京之孫《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忠义下·辛谠”记载:“辛谠者,太原尹云京孙也。”,父早亡,由叔父辛晦抚养长大。辛讜通诗文,身材瘦小,有神力,“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好行侠仗义。初事李峄,主钱谷。辛讜性格廉劲,遇事不处文法,皆与之合。罢居扬州,年五十,不肯入仕。咸通九年(868年)十月,徐州龐勳自桂州擅還,又派遣劉佶以精兵數千人協助吳迥攻打泗州。时辛讜寓居广陵,会见泗州刺史杜慆后,自願出城至淮浙向杜審權求援,遂與死士十人,手執長柯斧,大破敵寨而出。又與四百壯士從扬州、润州取得糧草。 十一月,终解泗州城之围,杜慆与下属“迎泣,表其功于朝,授监察御史”。其后《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有所不同。辛谠无子,只有寄居广陵的侄子辛山僧、辛元老,辛谠视他们为嗣子。每次出城,则书二人姓名,对杜慆曰:“志之,得嗣为幸。”杜慆益感之。平定庞勋之变后,授辛谠泗州团练判官、侍御史。杜慆迁郑滑节度使,辛谠亦从之,为宾佐。杜慆逝世后,乃退归江东,以隐居为事。 《新唐书》则记:初,辛谠求救也,过家十余次,未曾会见妻儿,得粮累二十万。辛谠子及侄子皆客居于广陵,托杜慆曰:“使先人不乏祀,公之惠也。”后辛讜以功第一,拜亳州刺史,徙曹、泗二州。乾符末,终岭南节度使。.

查看 龐勛和辛讜

郭厚本

郭厚本,历任淮南监军.

查看 龐勛和郭厚本

赫连铎

赫連鐸(),晚唐吐谷浑军阀,和沙陀首领李克用素有仇怨,终于乾宁元年(894年)被李克用所杀。.

查看 龐勛和赫连铎

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餘年直至唐朝滅亡。 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鎮割據基本上是安史之亂的延續;唐亡以後出現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鎮割據的延續,直至宋太宗979年灭北汉。藩鎮割據的問題對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產生重大影響。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之亂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國,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實際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間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p.17-29, 77-1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只是事實上,李唐皇室大权旁落,無法完全控制節度使,但節度使也不像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般,完全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查看 龐勛和藩鎮割據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查看 龐勛和通鉴纪事本末

陽群

陽群可以指:.

查看 龐勛和陽群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查看 龐勛和李克用

李克讓

李克讓(),沙陀人,代北節度使李國昌次子、後唐太祖李克用的二弟。 李克讓少年時善於騎射,以勇悍聞名。咸通年間,跟隨李國昌討伐龐勛,以軍功為振武都校。乾符年間,王仙芝攻陷荊、襄地區,朝廷徵兵,李克讓率領軍隊奉詔討賊。平亂後,以軍功授職為金吾將軍,留於京師為宿衞。 當初,懿祖朱邪執宜以部族歸順朝廷,唐憲宗賜宅於親仁坊,自長慶以來,嘗派遣一子為典衞兵。李克用起兵雲中,殺段文楚,朝廷議罪,命發兵討伐李克用,天子下詔巡使王處存夜圍親仁坊搜捕李克讓。李克讓與其下屬何相溫、安文寬、石的歷十餘騎彎弧躍馬,突圍而出,官軍數千人追捕,李克等人逃至渭橋時已射殺數百人。李克讓自夏陽掠取船隻而渡河,歸於鴈門。明年,李克用謀反之事昭雪,李克讓復入宿衞。黃巢進犯長安,唐僖宗逃入蜀地,李克讓當時鎮守潼關,為黃巢軍所打敗,以部下六七騎匿伏於南山佛寺中,當夜為山僧所殺害。 李克讓死後,下屬渾進通冒刃而獲免死,歸降於黃巢。中和二年(882年)冬天,李克用入關討賊,屯兵於沙苑。黃巢派遣使者米重威齎賂修好,因此送還渾進通至軍中,兼且擒贈殺害李克讓的山僧十人。李克用焚燒偽詔,交還其使者,盡數誅殺山僧。李克用為李克讓發哀行服,悲慟不已。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资治通鉴》《蜀祷杌》《十国春秋》均称后蜀高祖皇帝孟知祥妻琼华长公主为李克让女,但据《大唐福庆长公主墓志》《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公主是李克用和贞简皇后曹氏的长女,庄宗李存勗的胞姐,并非李克让女。.

查看 龐勛和李克讓

李蔚 (唐朝)

李蔚(《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字茂休,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龐勛和李蔚 (唐朝)

杜审权

杜審權,字殷衡,京兆(今陝西西安)人。 杜如晦六世孙。早年進士得第,後被聘為浙西幕府。又以书判拔萃,拜右拾遗,再转左补阙。宣宗時,擔任翰林學士,累遷兵部侍郎、學士承旨。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京為鎮海軍節度使。當時徐州戌卒龐勳自桂州擅还,派遣劉佶以精兵數千人協助吳迥攻打泗州。布衣辛讜冒著生命危險殺出重圍向杜審權求援。審權與淮南节度使令狐綯、荆南节度使崔铉出师討伐,咸通九年(86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審權派遣都頭翟行約率領四千人救泗州,終於平定龐勳之變。拜尚书左仆射。終官太子太傅。.

查看 龐勛和杜审权

杜慆

杜慆,京兆杜氏,历任泗州刺史、检校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庞勋之乱时,守泗州城。.

查看 龐勛和杜慆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查看 龐勛和桂林市

楊復恭

楊復恭(),字子烙,本姓林,福建人,唐朝宦官。.

查看 龐勛和楊復恭

武宁军节度使

武宁军节度使,又称徐泗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江苏省北部设立的節度使。 782年(唐建中三年)设徐海沂密都团练观察使,治徐州,实为淄青李纳控制,784年(唐興元元年)废除。 788年(唐貞元四年)十一月设徐泗濠节度使。800年(唐貞元十六年),废除,泗州、濠州改归淮南节度使。805年三月设立武宁军节度使,下辖徐州、泗州、濠州,治徐州。809年,增加宿州。821年宿州归淮南节度使。824年十一月,降为徐泗观察使。827年七月,恢复武宁军节度使。833年增加宿州。862年八月,废除武宁军,徐州归兖海节度使,濠州归淮南节度使,宿州、泗州另设观察使。863年十一月,设立徐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下辖徐州、泗州、濠州。869年,为徐泗节度使,增加宿州。870年六月,为徐州观察使,下辖徐州、濠州、宿州。870年十一月,建号感化军,下辖徐州、宿州、泗州,875年罢泗州,894年六月,恢复名武宁军。 五代初,武寧軍為後梁所據,仍轄徐州、宿州。之後,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因之。北宋初,宋太祖趙匡胤相繼解除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及地方管轄權力。.

查看 龐勛和武宁军节度使

沙陀

沙陀,又名处月、朱邪、朱耶,原是唐朝时西突厥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今巴里坤)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查看 龐勛和沙陀

朱玫 (唐朝)

朱玫(),邠州(今陝西省彬縣)人。唐末軍閥。 原為徐州叛首庞勋部下裨将,咸通十年(869年)降唐,为邠州戍将,后邠宁节度使李侃调任河东,朱玫随行,为马步都教练使。乾符六年(879年),河东军乱,朱玫被任为三城斩斫使,捕杀乱兵。改河东马步军都虞候。同年十二月,诏以为代州刺史。次年,僖宗诏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将河东军给夏绥节度使诸葛爽以便其南讨农民变军黄巢,郑从谠派牙将论安和时任后院军使朱玫率步骑五千前去,论安擅归,郑从谠斩之,将五千军全部交给朱玫勤王。881年,朱玫为邠州通塞镇将,假装效力黄巢所任邠宁节度使王玫,乘机起兵杀之,以别将李重古为留后,约定合兵讨黄巢。他袭击黄巢军,战于开远门,被枪洞穿咽喉,不死。以功升晋州刺史、邠宁节度副使,合泾、原、岐、陇兵八万屯兴平,号定国砦,为黄巢将王播所围,战于涝上,败走邠州,退屯奉天及龙尾陂,诏命灵、盐军相助。同年升邠宁節度使。882年被任为河南都统。引兵屯中桥,列五壁,进西北面都统。883年春唐僖宗重返长安后,授朱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吴兴侯。次年,僖宗改邠宁为静难。中和五年(885年)三月,田令孜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交惡。光啟二年(886年),王重榮上書列舉田令孜十大罪狀。田令孜調撥禁軍,引鄜州(今陝西富縣)、延州(今陝西延安)、靈州(今寧夏靈武)諸道軍,令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討伐王重榮。朱玫反而聯合李克用、王重榮、李昌符反抗田令孜。令孜乃縱火焚燒坊市和宮室,挾僖宗逃往鳳翔(今陝西鳳翔)。朱玫拥李煴为帝,他则自任侍中,专断朝政,又派王行瑜追击僖宗,王行瑜倒戈杀朱玫。.

查看 龐勛和朱玫 (唐朝)

戴可師

戴可師(?-869年),唐末軍事人物。 以勇悍嗜殺著稱,人稱“狼帥”。咸通十年(869年),爆發桂林戍卒起義。唐朝廷派遣名將康承訓為主將,並以王晏權、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師為南北兩翼,三方並進,企圖殲滅龐勳於徐州城下。戴可師率三萬羽林軍恃勇輕進,渡過淮河,佔領泗州东南的都梁城(在今江蘇盱眙東南),此時龐勳軍避實就虛,在半夜悄悄撤出。戴可師進入都梁城,僅是空城,可師恃勝不設防。第二天,天降大雾,濠州王弘立引兵數萬大軍重新殺入,縱擊官軍,戴可師不敵徐州銳卒,三万官军全軍覆沒,只有数百人侥幸逃脱,戴可師單騎出奔,死於亂軍之中。唐朝廷改由兗海節度使曹翔為徐州北面招討使。.

查看 龐勛和戴可師

曹确

曹确(),字剛中,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任宰相。.

查看 龐勛和曹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