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66 关系: 劉章 (城陽王),劉敬 (西漢),城濮之战,原宪,垂沙之戰,历城区,历下区,偪阳国,博兴县,华亥,华费遂,华阅,十二诸侯年表,卢敖,即墨县,即墨之戰,千乘郡,南皮县,南越国,南阳市,南橘北枳,单县,单国,单靖公,单襄公,古朝鮮文字,召平,召伯廖,召忽,召陵之盟,史官,史记,右公子职,司馬喜 (戰國),司马姓,司马穰苴,司马耕,叔向,叔夷,叔孙州仇,叔孙侨如,叔孙得臣,叔孙豹,后姓,后胜,吳、魯、邾、郯攻齊之戰,吳舟師攻齊之戰,吴国,吴起,合縱,... 扩展索引 (716 更多) »
劉章 (城陽王)
劉章(),漢高祖之孫,齊悼惠王劉肥之子,呂后時期受封朱虛侯,並被迫娶呂氏一族呂祿的女兒,但在呂后歿後,劉章加入了消滅諸呂的行列,因此功受漢文帝封王,諡城陽景王。劉章死後,成為齊國人士廣泛信仰之鄉土神(直至曹操除淫祀,其信仰才稍稍斷絕)。王莽滅亡後,農民起義軍赤眉軍尋得劉章後裔劉盆子,立之為王。.
查看 齐国和劉章 (城陽王)
劉敬 (西漢)
劉敬,本名婁敬,生卒年不詳,西漢初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济南長清)人。西汉初年官员。劉敬建议漢高祖劉邦建都關中,劉邦大喜,賜國姓劉。徙六国王室后裔和勢族豪強十余万人至关中,与匈奴和亲,成為漢初之基本國策。.
查看 齐国和劉敬 (西漢)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场战役。.
查看 齐国和城濮之战
原宪
原憲(),字子思,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有记载分别说他魯国、宋国、齐国人。 《史记》有關他的記述:.
查看 齐国和原宪
垂沙之戰
垂沙之戰發生於公元前301年,秦國、齊國、韓國、魏國四國聯軍攻打楚國的一場戰爭。 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等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楚國派大將唐眛在方城,抗擊齊、韓、魏三國軍隊。 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雙方夾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县境,下游至襄樊入漢水)列陣,相持長達六個月。 齊宣王對戰事不耐煩,便派周最到陣地以苛刻的言辭催促匡章趕快渡河作戰,匡章不甘心受委屈,便對周最說:「殺了臣,把臣罷免,甚至殺了臣的全家,這是大王能夠對臣做到的;戰機不成熟的時候要求出戰,戰機成熟的時候不要求出戰,這是大王對臣做不到的。」隨後,匡章命人尋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於楚軍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邊。後來,一位樵夫告訴說:「要想知道河水深淺太容易了:凡是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淺的地方;凡是楚軍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聽後喜出望外,隨即選派精兵乘夜從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軍發起突然襲擊,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敗楚軍。楚將唐眛因為聯軍六個多月沒有多大的動靜,放鬆戒備,等知聯軍上岸後才倉卒調兵應戰。楚軍大敗,死者數以千計,楚將唐眛戰死。 垂沙之戰以後,聯軍乘勝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沁陽縣北)、宛(今河南省南陽縣)、葉(今河南省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為韓、魏兩國奪取。唐眛死後,部將莊蹻率領軍隊叛變並引發人民起事,起事隊伍一度攻下楚國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將楚國的領土分割成幾塊。.
查看 齐国和垂沙之戰
历城区
历城区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1298.57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超过112万,辖13个街道6个镇。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53元。.
查看 齐国和历城区
历下区
历下区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区。因为位于历山脚下,故称历下。历下区是济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教育中心,辖区内有山东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驻地,奥体中心、中心商务区以及多所高等院校。另外济南市的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均位于历下区。.
查看 齐国和历下区
偪阳国
《春秋谷梁传》作傅阳,《春秋左氏传》作偪阳,为春秋时代一诸侯国,最终为诸侯联军所灭,地归宋国。 傅阳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小国,而在鲁襄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63年春,鲁国、晋国、齐国、宋国、卫国和曹国等国在临近傅阳国的柤地与从东南方赶来的吴国使臣相会。盟会之后,参会诸侯组成联军围攻傅阳。傅阳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数月之久,联军耗费巨大精力,直到夏五月才攻灭傅阳。联军统帅晋国的大夫将傅阳之地献给宋国君主 。 童书业认为,从诸侯会柤与吴国相会,到联军灭傅阳与宋。晋国等诸侯国的目的是打通中原诸侯与吴国之间的交通线,从而更好地扶持吴国与楚国对抗,来牵制楚国的精力,使得晋国能在晋楚争霸中取得优势。傅阳国正地处中原通往吴国的道路必经之处,因此晋国主持灭亡傅阳 。.
查看 齐国和偪阳国
博兴县
博兴县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南部的一个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东经118度03分至118度23分,北纬36度58分至37度23分。面积约900.7平方千米,南北长45.8千米,东西宽29.5千米,人口约48万。隶属于滨州市,西、南与淄博市的高青县、桓台县和临淄区毗邻,东与东营市广饶县、东营区接壤,北倚滨城区并隔黄河与东营市利津县相望。黄河和小清河流经境内。 商周之际为蒲姑氏之地。西汉时分属齊郡、千乘郡,东汉属樂安郡。后多隶属于青州府。相传为汉孝子董永的故乡,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民间传说。锦秋街道有古槐,传说曾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一说为吕剧发源地,每年有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和董永文化旅游节。名胜有位于锦秋街道和桓台县交界处的麻大湖,以及位于湖滨镇的南北朝时期的丈八佛石造像等。 传统手工业有柳编,草编等。兴福镇以厨房设备、白铁加工和明胶制造为主的乡镇企业发达。也有“中国厨都”之称。.
查看 齐国和博兴县
华亥
华亥,'''子'''姓,'''华'''氏,名亥,宋国右师。 前536年,宋平公宠信寺人柳,太子佐讨厌寺人柳。华合比向太子表示要杀寺人柳。寺人柳知到了,就挖坑、杀牲口、把盟书放在牲口上埋起来。再对宋平公报告:“合比准备将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已经在北边外城结盟了。”宋平公派人调查,果然有这回事,就驱逐华合比。华合比逃到卫国。华亥想取代华合比担任的右师,就为寺人柳作伪证:“这件事我也早已听到。”宋平公让他代替了华合比为右师。前533年春,鲁国叔弓、宋国华亥、郑国游吉、卫国赵黡在陈国会见楚灵王。 前531年秋季,鲁国季孙意如、晋国韩起、齐国国弱、宋国华亥、卫国北宫佗、郑国罕虎、曹国人、杞国人在厥慭会见,为了商量救援被楚灵王侵略的蔡国。 前522年,宋国华亥、向宁作乱。宋元公不讲信用、私心很多,又讨厌华氏和向氏。华定、华亥和向宁策划说:“逃亡比死强,先下手吗?”华亥假装有病,以引诱公子们,凡是公子去探病,就扣押起来。前522年夏季六月初九,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孙援、公孙丁被杀,向胜、向行被囚禁在谷仓里。宋元公去华氏那里请求和解,华氏不答应,反而趁机劫持了宋元公。六月十六日,华氏将太子栾和母弟辰、公子地作为人质,宋元公则将华亥的儿子华无慼、向宁的儿子向罗、华定的儿子华启作为人质,与华氏结盟。 华亥和他的妻子一定要盥洗干净,伺候作为人质的三位公子吃完饭以后才吃饭。宋元公和夫人每天一定到华氏那里,让公子们吃完以后才回去。华亥担心这种情况,想要让公子们回去。向宁说:“正因为国君没有信用,所以把他的儿子们作为人质。如果又让他们回去,我们离死就不远了。”宋元公向大司马华费遂请求,准备攻打华氏。华费遂回答说:“下臣不敢爱惜一死,但这样恐怕是想要除掉忧虑反而滋长忧虑吧!下臣因此害怕,怎敢不听命令?”宋元公说:“孩子们死了是命中注定,我不能忍受让他们受耻辱。”冬季十月,宋元公杀了华氏、向氏的人质而攻打这两家。十月十三日,华亥、向宁逃亡到陈国,华登逃亡到吴国。向宁想要杀死太子,华亥说:“触犯了国君而出逃,又杀死他的儿子,还有谁接纳我们?而且放他们回去有功劳。”华亥派庶兄少司寇华牼带着公子们回去,说:“您的年岁大了,不能再事奉别人。用三个公子作为证明,一定可以免罪。”公子们进入国都,宋元公说知道华牼没罪,恢复了他的官职。 前521年华费遂的儿子華貙做少司马、华多僚做御士,华多僚与华䝙不和,多次向宋元公诬陷华貙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华䝙杀了华多僚,劫持了华费遂叛变,召集逃亡的人。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华亥、向宁、华定)从陈国回到宋国南里以叛。楚国派薳越、吴国派公子苦雂、偃州员率军支持华氏,晋国派荀吴、齐国派乌枝鸣、苑何忌、卫国派公子朝率军支持宋元公。在宋国作战。宋军、齐军把华氏打得大败,包围南里,华亥拍着胸脯大喊,进见华貙,说:“我们成了晋国的栾氏了。”华貙说:“您不要吓唬我,碰上倒霉才会死呢。”前520年二月廿一日,华氏失败,在楚平王的保全下,宋国释放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逃亡楚国。.
查看 齐国和华亥
华费遂
华费遂,'''子'''姓,'''华'''氏,名费遂,宋国司马。 前538年七月,楚灵王耀兵带领诸侯进攻吴国,宋国太子佐(宋元公)、郑简公先行回国。宋国的华费遂、郑国大夫随军。八月,楚将屈申攻下了朱方,逮住了齐国庆封。 前522年秋,宋国华亥、向宁作乱,最后和宋元公互换人质。宋元公向大司马华费遂请求,准备攻打华氏。华费遂回答说:“下臣不敢爱惜一死,但这样恐怕是想要除掉忧虑反而滋长忧虑吧!下臣因此害怕,怎敢不听命令?”宋元公说:“孩子们死了是命中注定,我不能忍受让他们受耻辱。”十月,宋元公杀了华氏、向氏的人质(华亥的儿子华无戚,向宁的儿子向罗、华定的儿子华启)而攻打这两家。十月十三日,华氏、向氏逃亡到陈国,华登逃亡到吴国。 前521年华费遂的儿子華貙做少司马、华多僚做御士,华多僚与華貙不和,多次向宋元公诬陷華貙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宋元公说:“司马因为我,让他的儿子(华登)逃亡。死和逃亡都是命中注定,我不能让他的儿子再逃亡。”华多僚回答说:“君王如果爱惜司马,就应当逃亡。死如果可以逃避,哪有什么远不远?”宋元公害怕,让侍者召来华费遂的侍者宜僚喝酒,让他告诉华费遂驱逐華貙。华费遂叹气说:“一定是多僚干的。我有一个造谣的儿子而不能杀死他,我又不死,国君有命,怎么办?”华费遂于是和宋元公商量驱逐華貙,打算華貙在孟诸打猎时驱逐他。宋元公给華貙酒喝,送他丰厚礼物,还赏赐随行的人。华费遂也像宋元公一样,张匄感到奇怪,说:“一定有原因。”让華貙把剑架在宜僚脖子上追问他,宜僚告诉了他,张匄想杀华多僚,華貙说:“司马年老了,华登的逃亡已很伤他的心,我要是加重他的伤心,不如逃亡。”五月十四日,華貙准备进见华费遂以后再走。在朝遇见华多僚为华费遂驾车上朝,张牼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就和華貙、臼任、郑翩杀了华多僚,劫持了华费遂叛变,召集逃亡的人。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回来了。.
查看 齐国和华费遂
华阅
华阅(),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右师,华元之子。 前564年春,宋国发生火灾。执政的司城乐喜命华阅主管右师,向戌主管左师,督促属官,令四个乡正祭祀四乡神灵,在宋都西门外祭祀盘庚。前559年,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攻打秦国。《春秋经》没有记载他们的名字,是因为他们怠惰。冬,鲁国季孙宿和晋国士匄,宋国华阅、卫国孙林父、郑国公孙虿、莒国人、邾国人为商讨安定卫国,在戚地会见。前556年,华阅死,华臣派人去杀华皋比的家总管华吴。.
查看 齐国和华阅
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是司马迁所作《史记》的卷十四,位于三代世表和六国年表之间,是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至东周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之间周和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个诸侯国的年表。.
查看 齐国和十二诸侯年表
卢敖
卢敖,世称卢生,秦朝方士,燕国人,一说齐国人。官至博士。據說修煉方術而成仙,漢朝時為了紀念卢敖,設置了盧氏縣,在今日河南省。.
查看 齐国和卢敖
即墨县
即墨县为中国山东旧县名,大体上是今天青岛市即墨区。.
查看 齐国和即墨县
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
查看 齐国和即墨之戰
千乘郡
千乘郡(乘,音剩,漢語拼音:Shèng),中國漢代郡、國名。西漢初年屬齊郡。漢武帝時分齊郡置千乘郡,郡治在千乘縣(今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北),屬青州刺史部。其地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濱州市中東部及東營市西部一帶。東漢置千乘國,後改為樂安國。.
查看 齐国和千乘郡
南皮县
南皮縣,河北省滄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
查看 齐国和南皮县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查看 齐国和南越国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查看 齐国和南阳市
南橘北枳
南橘北枳(同淮橘為枳)是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的一则故事,现已成为一则成语,表示橘树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却变成了枳,以此表示同样的事物会因为环境不同而发生改变。.
查看 齐国和南橘北枳
单县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齐国和单县
单国
单国,是中国周朝时期的一个小型诸侯国。.
查看 齐国和单国
单靖公
单靖公,春秋时期单国国君。鲁襄公十年(前563年),王室内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周灵王偏袒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晋国。单靖公代替王叔陈生为卿士,以相王室。鲁襄公十五年(前558年),官师跟随单靖公到齐国迎接王后。.
查看 齐国和单靖公
单襄公
单襄公,春秋时期单国国君。鲁成公元年(前590年)春,晋景公派瑕嘉告知王室平戎之事,单襄公到晋国拜成。鲁成公二年(前589年),晋景公派士庄伯巩朔到王室对齐国的鞌之战献捷,周定王不见,派单襄公推辞,王命伐蛮夷戎狄,则有献捷。王命伐兄弟甥舅,告事而已,不献其功(天子称呼晋侯叔父,称呼齐侯舅父)。 鲁成公十一年(前580年)秋,晋国郤至与周鄇争田,周简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之于晋国。郤至说:“温地,是我的封邑,不能失去。”刘康公、单襄公说:“当初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地为司寇,与檀伯达封在黄河。苏氏即狄,又不能于狄而奔卫。周襄王慰劳晋文公把温地赐给晋国,先后为晋国大夫狐氏、阳氏和郤氏的封邑。若考问其故,是天子王官之邑,子安得之?”晋厉公命郤至不要争了。 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十二月,晋厉公派郤至到王室对楚国的鄢陵之战献捷,对单襄公交谈,非常自负。单襄公说温季离灭亡不远了。鲁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夏五月,郑国太子髡顽、侯孺到楚国为人质,楚国公子成、公子寅戍守郑国。鲁成公、尹武公、单襄公随诸侯伐郑国。.
查看 齐国和单襄公
古朝鮮文字
古朝鮮文字(고조선문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为神誌文字。 據稱是朝鮮半島在公元6世紀漢字文化尚未普遍傳入之前,當地及今日中國東北地區所通行的文字。根據從各地出土的竹簡、帛書等資料,古朝鮮文字可能早在衛滿朝鮮時就已存在。 据李朝时期的伪书《揆园史话》传,神誌文字是檀君朝鲜时期一个叫神誌的人创制的。神誌的传说有抄袭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的嫌疑。据朝鲜官方宣称的檀君陵裡有石人像区,该区的石阶左右两旁立有檀君之子和其他亲信臣僚石像。在亲信臣僚石像中,东边的第一个石像便是神誌像。 古朝鮮文字的形態由直線、曲線及圓點所組成,與大篆及小篆全由線條所組成略有不同。從形態上來看,古朝鮮文字與秦朝以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以前在齊、魯、燕、趙一帶所流行的「簡化大篆」相似。据朝鲜官方宣称在平安北道龙川郡新岩里出土的陶器里刻有神誌文字模样的两个字,在中国辽宁省古朝鲜时期古墓中出土的陶器裡,也刻有与此相似的两个字。出土文物中共找出有16个不同的的象形文字或符号,为这种‘神誌文字’传说的原型。 中国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亚侯”,佐证是在箕子之国发掘,而箕子朝鲜实际为侯国。在箕侯国发掘的青铜器铭文则为大篆的一种。 箕子朝鲜从中原迁出之际,燕国、孤竹国等地也有大量东夷移民进入箕子朝鲜地区,而此段时期正为青铜器文化的顶峰。.
查看 齐国和古朝鮮文字
召平
召平,又作邵平。秦末漢初之際,《史記》一書中共有三個同名的召平,有人疑為史家誤載。.
查看 齐国和召平
召伯廖
召伯廖,春秋时期召国国君。鲁庄公二十七年(前667年),周惠王派召伯廖到齐国赐命齐侯齐桓公,且请齐伐卫国,因为卫国拥立篡位的王子颓。.
查看 齐国和召伯廖
召忽
召忽(?-前685),春秋時代齊國人,與大夫管仲一同輔佐齊釐公的小兒子公子糾,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爆發內亂,齊襄公為其堂弟公孫無知襲殺,召忽與管仲陪同公子糾投奔至魯國,大夫鮑叔牙與 高傒輔佐公子小白投奔至莒國。隔年,大臣雍廩等人又殺死公孫無知,魯莊公得知後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鲍叔牙和小白得知後也帶領一路人馬從莒飛奔趕往臨淄,管仲欲攔截小白,不料小白詐死騙過管仲,快速奔回臨淄,即位為齊桓公,並派鮑叔牙帶兵迎戰公子糾,在乾時大敗魯軍,公子糾退回魯國,為魯莊公所殺,召忽為盡人臣禮節,遂自殺而亡。.
查看 齐国和召忽
召陵之盟
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会,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 春秋初期,楚国向中原挺进。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国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並質問楚使為何當年周昭王征楚不回,迫楚國就範,使其向周王室進貢苞茅。齐桓公并没有以武力压服楚国,但是抑制了楚国的北扩,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查看 齐国和召陵之盟
史官
史官是中国历代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官职的统称。 各朝均有设置,《史通》稱:“史官之作肇自黃帝,備於周室。”但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在沒有文字的古代現任史官只能從前任史官通過口授習得歷史,容易產生紕漏和歪曲。 戰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殺害齊莊公,史官寫:“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要求史官改寫,但史官不肯。崔杼一怒之下杀死多個史官,仍無法改變後繼史官的心意,最後只得屈就事實。中國史學史經常以此強調史官氣節,“不虚美,不隐恶”。事實上,前秦苻坚就曾改写历史。唐太宗强调他在唐朝初年的功绩和他即位的合法性,太原起兵的首功被歸納到李世民身上,高祖李渊则完全消极被动,他对于玄武门之变中弑兄之事一直耿耿於懷,贞观十四年(640年),在皇帝一再要求下,“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唐太宗看過《高祖实录》立即要求重寫,并为自己辩白道:“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後來的《高祖實錄》記載︰“建成幼不拘細行,荒色嗜酒,好畋獵,常與博徒游,故时人称为任侠”,严重歪曲了史实。由此可見唐朝的史官並沒有直筆的勇氣。宋朝司馬光撰寫《通鑑》時也不得不懷疑說:“按:建成、元吉雖為頑愚,既為太宗所誅,史臣不能無抑揚誣諱之辭。”.
查看 齐国和史官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查看 齐国和史记
右公子职
右公子职(),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前696年十一月,右公子职和左公子泄驱赶走了卫惠公,立公子黔牟为君。卫惠公逃到齐国。前688年夏,卫惠公回国,公子黔牟逃到周王室,卫惠公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复位。.
查看 齐国和右公子职
司馬喜 (戰國)
司馬喜(),一作司馬熹,又作司馬憙,中山銘文作司馬賙,皆同音字的假借。衛國人,任中山國相邦,為中山成公、王、中山王 (妾子)𧊒三朝大臣。.
查看 齐国和司馬喜 (戰國)
司马姓
司馬姓,為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0位。是中國的一個上古至中古時期的大姓,現司马姓的人口數已經大不如前。.
查看 齐国和司马姓
司马穰苴
司馬穰苴(),'''妫姓''',田氏,名穰苴,春秋时代後期齐国的将军、大夫、軍事家、軍事理論家,先祖為田完。田穰苴活躍於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輔助齊景公(前547年—前490年在位),因官拜大司馬,因此又被稱為司馬穰苴。.
查看 齐国和司马穰苴
司马耕
司马耕,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宋国人。前481年,因桓魋专权,司马牛交出封邑,离开宋国到齐国。桓魋出奔齐国,司马牛又到吴国,赵简子、陈成子召他,司马牛没有去,在鲁国城门外去世。.
查看 齐国和司马耕
叔向
叔向(出生年不詳,約卒於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晉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或稍後)白壽彝版《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 叔向論政,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又字叔譽,因被封于楊 (今山西省洪洞縣),以邑为氏,别为楊氏,又稱叔肸、楊肸、楊譽。他出身晉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为晋平公傅《左傳·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上大夫,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他不曾擔任晉國執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識著稱於世。前546年,叔向代表晋国與楚國达成了弭兵会盟,缓和了当时的形势。.
查看 齐国和叔向
叔夷
叔夷,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原是宋国人,宋穆公的后裔。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叔夷率军参与击灭莱国,齐灵公赏给他莱国的两个都邑和三百个属县、奴仆三百五十家。有文物遗寸叔夷鐘、叔夷镈。.
查看 齐国和叔夷
叔孙州仇
叔孙州仇,姬姓,叔孙氏第8代家主,名州仇,又被称为叔孙武叔,是叔孙不敢的儿子,齐季的哥哥。 前505年,他继承家主之位。 前500年,郈邑宰公若藐被侯犯所杀,叔孙州仇和孟懿子讨伐,侯犯失败后,逃往齐国。 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大司寇“摄相事”,進行堕三都。三都就是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孟孙氏的成邑(今山东宁阳)。三桓爲了打擊家臣勢力,都表示同意。郈邑被拆毁,费邑宰公山不狃叛亂被平定。孟懿子在郕邑宰公敛处父的勸說下,抵制堕郕邑。季孫斯和叔孫州仇轉而支持孟孫,堕三都失敗。。 叔孫州仇多次出使齐国,对邾国作战。叔孙州仇一向与孔子不和,说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告诉子贡。子贡说自己之墙(德行)“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孔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叔孙州仇诋毁孔子,子贡说“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死後,諡武。.
查看 齐国和叔孙州仇
叔孙侨如
叔孙侨如(),'''姬'''姓,'''叔孙'''氏,名侨如,谥宣,又被称为叔孙宣伯、叔孙宣子,是叔孙得臣的儿子,虺和叔孙豹哥哥。鲁成公时,叔孙侨如为卿《春秋·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春秋·成公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郑公子喜帅师伐许。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
查看 齐国和叔孙侨如
叔孙得臣
叔孙得臣(),'''姬'''姓,'''叔孙'''氏,名得臣,谥庄,又被称为叔孙庄叔,是公孙兹的儿子。鲁文公、鲁宣公时,叔孙得臣为卿《春秋·宣公五年》:叔孙得臣卒。。.
查看 齐国和叔孙得臣
叔孙豹
叔孙豹(),'''姬'''姓,'''叔孙'''氏第5代宗主,名豹,谥穆,又被称为穆叔、叔孙穆子,是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虺和叔孙侨如的弟弟。前575年,叔孙侨如与鲁成公的母亲穆姜私通,想要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而夺取他们的家产。穆姜要求鲁成公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鲁成公正在參加鄢陵之战。但最后結果叔孙侨如被驅逐,其弟叔孫豹从齐国回國嗣位。叔孙豹多次參加晉國為盟主的會盟,前559年,十三國聯軍討伐秦國,前549年,出使晉國,范宣子與他談論不朽。他說:“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前546年,他代表魯國到宋國,與晉國的趙武、楚國的屈建(子木)等人舉行弭兵之會,前538年,他與庚宗女生的兒子竖牛害死了他和齊女生的兒子孟丙、仲壬,不送食物給叔孙豹。十二月廿八乙卯日,叔孙豹去世,竖牛立其弟叔孙婼為宗主。.
查看 齐国和叔孙豹
后姓
后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98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根据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记载,“后”、“郈”、“厚”是同一个姓氏的不同写法。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郈昭伯”,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写作“厚昭伯”,而《汉书·五行志》中则变成了“后昭伯”。东汉典籍《风俗通义》中收录有“郈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简体中文--“--”字合并到“后”,但“后氏”并不同于“-zh-hans:後;zh-hant:後-氏”,两姓有截然不同的来源。.
查看 齐国和后姓
后胜
-- --胜,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官居相国。 --胜是齐襄王王后、齐王建母亲君王后的弟弟。君王后去世后,--胜为齐相,多受秦国金钱,又派门客入秦,秦国使--胜和门客反间,齐王建不脩攻战之备,不助韩、赵、魏、楚、燕五国攻秦,秦遂灭五国。前221年,秦兵击齐。齐王建听--胜之计,断绝与秦国的道路和往来,但秦国将军王贲从燕地的南面攻击齐国,迅速灭齐而统一六国。.
查看 齐国和后胜
吳、魯、邾、郯攻齊之戰
吳、魯、邾、郯攻齊之戰是發生於前485年吳王夫差率領魯國、邾國及郯國聯軍共同討伐齊國的戰爭。 前487年,齊悼公因夫人季姬一事出兵魯國,發生齊鮑牧攻魯之戰。開戰前,齊國向吳國請求援兵,又要求魯國把邾隱公放回邾國。邾隠公回國後暴虐無道,吳王夫差派太宰伯嚭攻打邾國,把邾隠公囚禁,扶立太子革為國君,是為邾桓公。是年秋天,魯國與齊國議和,送季姬至齊國。因為季姬深得悼公寵愛,齊國於同年十二月,便把在齊鮑牧攻魯之戰得到的讙及闡兩地還給魯國。 明年春天,齊悼公派公孟綽出使吳國,通知他們不用出兵。吳王夫差大怒,認為吳國不是聽命於齊國,在同年冬天,派使者到魯國約定一同攻打齊國。 前485年春天,邾隱公逃出邾國至魯國,因他是齊悼公外甥關係,最後逃至齊國,正好給吳國藉口攻打齊國。吳王夫差親自領兵,聯合魯哀公、邾桓公、郯子等一同攻打齊國南部,聯軍駐扎在鄎地。此戰是為「吳、魯、邾、郯攻齊之戰」。齊國大夫鮑息與悼公有殺父之仇,田成子田常唆使鮑息弒殺悼公,立其子公子壬為國君,是為齊簡公。然後隨即通知吳軍齊國國君已死。吳王夫差在軍營門外哭祭了三日。.
吳舟師攻齊之戰
吳舟師攻齊之戰是發生於前485年吳國從海上攻伐齊國的戰爭。 前487年,齊悼公因夫人季姬一事出兵魯國,發生齊鮑牧攻魯之戰。開戰前,齊國向吳國請求援兵,又要求魯國把邾隱公放回邾國。邾隠公回國後暴虐無道,吳王夫差派太宰伯嚭攻打邾國,把邾隠公囚禁,扶立太子革為國君,是為邾桓公。是年秋天,魯國與齊國議和,送季姬至齊國。因為季姬深得悼公寵愛,齊國於同年十二月,便把在齊鮑牧攻魯之戰得到的讙及闡兩地還給魯國。 明年春天,齊悼公派公孟綽出使吳國,通知他們不用出兵。吳王夫差大怒,認為吳國不是聽命於齊國,在同年冬天,派使者到魯國約定一同攻打齊國。 前485年春天,邾隱公逃出邾國至魯國,因他是齊悼公外甥關係,最後逃至齊國,正好給吳國藉口攻打齊國。吳王夫差親自領兵,聯合魯哀公、邾桓公、郯子等一同攻打齊國南部,聯軍駐扎在鄎地。齊國大夫鮑息與悼公有殺父之仇,田成子田常唆使鮑息弒殺悼公,立其子公子壬為國君,是為齊簡公。然後隨即通知吳軍齊國國君已死。吳王夫差在軍營門外哭祭了三日。吳國大夫徐承統率水軍由海路入侵齊國,結果被打敗,只好撒退。此戰被稱為「吳舟師攻齊之戰」。.
查看 齐国和吳舟師攻齊之戰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查看 齐国和吴国
吴起
吳起(),中國戰國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衞國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取秦国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杀害吴起。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一书,由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后人将孙武、吴起并称为“孙吴”。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司马迁著《史记》时,将孙武和吴起合立于《孙子吴起列传》。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时,将李悝和吴起合立于列传中。.
查看 齐国和吴起
合縱
合縱,或合從,合眾弱以攻一強,中國春秋時期及戰國時期的外交及軍事策略,是南北縱向諸個國家合作,抵擋西邊秦國的東向發展。戰略上即使倡議諸國組成被動的聯合防禦陣線,依然不是長遠有效的方式。同時各國間存在著歷史的矛盾,攜手聯手防禦簡直是空談。合縱最主要的戰略創新則是從聯合抗秦,提升到合作攻秦滅秦。 根據《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在遊說秦惠王連橫不成後,轉而遊說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合縱之勢形成,蘇秦掌六國宰相印,然而各國之間也存在大小矛盾,蘇秦在齊國被刺殺,合縱聯盟隨之瓦解。最後被连横所破解。在合縱抗秦基礎建立後,亦有合縱滅齊之舉。.
查看 齐国和合縱
向壽
向寿,战国时期秦国大臣,宣太后的外戚,与秦昭襄王一起长大,关系很好,同衣同车。 前308年,秦武王派他和甘茂一起出使魏国,相约讨伐韩国。秦昭襄王即位,他驻守武遂,反对甘茂将武遂给韩国,秦昭襄王没有听从。向寿和甘茂结怨,向秦王进谗言,甘茂出奔齐国。向寿和楚国关系好,楚怀王得范环的建议,以向寿之才智不如甘茂而推荐他为秦相。前294年,向寿伐韩,克武始,前293年被免职。 《韩非子》以公孙赫(公孙郝、公孙奭)为共立,《史记》以公孙赫为向寿。另说公孙赫、共立、向寿为一人,或公孙赫、共立为一人,向寿为另一人。.
查看 齐国和向壽
向戌
向戌,子姓,向氏,生卒年不詳,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左师,以倡導促成春秋弭兵会盟著名。 春秋時代晉國、楚國爭霸,爭戰連年,在中原地區的各小國如宋、鄭等受害最甚,因此希望,前579年宋國大臣華元倡導和議,但三年後楚國毀約而未成。 前564年(鲁襄公九年、宋平公十二年)春,宋国发生火灾。执政的司城乐喜命华臣调集常备兵,华臣命隧正调集远郊城堡之兵,赶赴火灾发生的地点。根据《左传》记载,当时华阅任宋国右师,向戌任宋国左师。 前556年(鲁襄公十七年、宋平公二十年)宋国的右师华阅死后,其子华皋比出任华氏宗主。华阅的弟弟华臣认为华皋比力量微弱,派人暗杀其家宰华吴。六名杀手潜入华吴的卢门,将当时位于向戌身后的华吴用铍刀杀死,向戌很害怕,说:“老朽我没有罪。”坏人就对向戌撒谎说:“我们是华皋比派来杀华吴的。”然后幽禁了华吴的妻子,对她说:“把你的大玉璧给我。”以此伪装成贪财的劫匪。宋平公查明真相后说:“华臣不仅残暴地对待他的宗室,而且使宋国的政令大乱,一定要驱逐他。”向戌劝道:“华臣是宋国的卿大夫,大臣之间不和睦是国家的耻辱,不如封锁丑闻。”于是宋平公没有加罪于华臣。向戌此后变得很怕华臣,自己做了一根短马鞭,每次经过华臣门口时就和车夫一起抽打马,让车快点跑过去。十一月廿二,国人追赶疯狗追到华臣家里,华臣心里有鬼,以为这些人是来讨伐自己的,便匆忙逃亡去了陈国。 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宋平公二十九年),宋国寺人(太监)惠墙伊戾因嫉恨太子痤,在他和楚国使者会面的地方埋藏好伪造的牺牲和盟书,向宋平公告发太子将要谋反。平公询问侍妾弃和左使向戌是否有这样的事,两人都称自己听到了消息,于是太子被囚禁。太子派人让公子佐在中午前救他,向戌知道后故意拉着佐聊天,太子自杀,公子佐被立为太子,其母弃被立为国君夫人。后宋平公渐渐知道太子痤冤死的真相很愤怒,又找不到向戌和弃在幕后操作的口实,于是在朝堂上架了口大锅把寺人惠墙伊戾活活烹了。 弃被立为国君夫人后没有送礼给向戌。某天向戌看到她的养马人,就故意问:“你是谁啊?”养马人回答:“我是国君夫人的养马人。”向戌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个国君夫人啊,我怎么不知道呢?”养马人就报告给了弃。于是弃让人带上玉石、锦缎和宝马奉送给向戌,说:“这是国君的侍妾弃送给您的礼物。”向戌对使者说:“这哪儿是国君的侍妾送的,明明是国君夫人送的。”于是让送礼者又重新说了一遍,才扣首接受了礼物。 向戌身為宋國大夫,在前547年開始牽線晉楚兩國重臣,意圖再次達成弭兵和議,由於他與晉國大夫趙文子,楚國令尹子木關係友善,他先親自造訪晉、楚二國,籍這兩人在國內的影響力說服楚晉,並親自拜訪齊國,遣使秦國,使之答應會盟於宋,各小國亦。但晉楚之間對於禮儀細節以及誰為盟主的問題而爭議,向戌加以調解,加上晉國趙文子考量情勢決定退讓盟主之位,使會議得以順利在前546年召開進行,最後成功下盟約,使晉楚之間維持了數十年較為和平的日子。 他立下功勞之後,向宋公請賞封邑,大臣子罕認為兵為國家重要之事,完全廢兵是危險的,而且他只是用詐術完成使命,還想請賞,是貪得無厭,向戌聽到此話,也同意他的看法因此辭去封邑的要求,《左傳》的作者認為他是個知過能改的人。.
查看 齐国和向戌
吕姓
吕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位。呂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第四十七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台灣排第二十五位。.
查看 齐国和吕姓
吕国
吕国,是伯夷 (姜姓)受封之國、周朝的诸侯国,春秋时期灭亡于楚国,之后成为楚国北境的重镇,姜姓诸侯国吕国,国都在今河南南阳市臥龍區王村鄉一带。 《国语·周语中》,提到“齐、许、申、吕由太姜”,可见此四国同源,皆为姜姓。 《尚书·吕刑》这篇,为周穆王命令吕侯所作,当时吕侯又被称为甫侯。 周幽王时代,《国语·郑语》记载当时“申吕方强”。 然而春秋时代,吕国为楚国所灭,具体时间待考。 吕入楚多年后,《左传·成公七年》追溯公元前594年的史实,当时楚庄王同意以申和吕两地部分土地作为子重的赏田。而当时楚国申县的长官巫臣劝谏,说申和吕是楚国北方边境重要的军事重地和兵源地,如果以申吕为赏田而不是楚王直辖,那么就丧失了这两地的军事功能,晋国和郑国就必然突破边境而攻击到楚国的腹地汉江流域。.
查看 齐国和吕国
吕礼
吕礼,战国人,初為秦国官员,秦昭襄王时为五大夫。前294年,秦相国穰侯魏冉想要杀他,他逃到魏国,转而到了齐国。齐湣王想联合秦国,听从祝弗的建议,就驱逐亲魏的周最,任命吕礼为相。吕礼主张秦齐联合,遭到孟尝君的反对。孟尝君和與穰侯合谋,破坏秦齐联合。吕礼逃亡,不知所终。.
查看 齐国和吕礼
堂邑县 (隋朝)
堂邑縣,在山東省聊城縣西北四十里,隋代所置。行乞興學的武訓先生就是堂邑縣人。.
查看 齐国和堂邑县 (隋朝)
堕三都
堕三都,春秋时期鲁国孔子執政,堕毁三桓(魯國公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的三都事件。.
查看 齐国和堕三都
士庄伯
士弱,即士庄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前564年,晋国伐郑国,定盟,士弱写盟誓,说郑国必须唯晋国之命是从。子驷说郑国必须唯有礼和能保护郑国国民的大国之命是从。前555年,晋国等十二国伐齐国,至临淄,士弱焚申池的竹木。前548年,郑国子产伐陈国,向晋国奉献战利品,穿着军服主持事务。晋国的士庄伯质问陈国的罪过,子产巧妙回答,士弱无言以对。前547年,卫献公到晋国,被扣到了士弱那里。.
查看 齐国和士庄伯
士燮 (春秋)
士燮(),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封地名为范,諱燮(范燮),谥号文。士会之子。又称--文子。 士燮受其父士会的薫陶很深,士燮在士会引退後担任晋景公的上軍佐。 前589年,鞍之战升任上軍将,大胜齐国。後来队伍进城走到末尾,士燮他出现,士会问他为什么在最后,他说:“这回作战是以郤子(郤克)为中心,我要先进城引人注目,那就是代替主将接受荣耀,所以必须待郤子先入城。”士会赞许道:“我知道你一生可以免除災祸了。”士燮被誉为晋国良識派大夫。 前583年,趙武在韓厥的支援下,趙家复興,士燮对赵武的祝辞为:“而今可以戒矣,夫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故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吾聞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聽于民,于是乎使工誦諫于朝,在列者獻詩使勿兜,風聽臚言于市,辨祅祥于謠,考百事于朝,問謗譽于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先王疾是驕也。” 士燮通过宋国華元引介,与楚国講和成功。即第一次弭兵之会。前575年,鄢陵之战爆发,和平结束。士燮对战争極力回避,认为终为徒劳,留下一个敌国可以使自己的国家不懈怠。 結局鄢陵之战,晋軍最终勝利,士燮看到晋厲公对战胜楚共王十分自满,不愿看见晋国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家自己诅咒自己死去。家主之位,儿子士--继承。死後谥号文,世称--文子。士会之子、士燮之弟士魴任新軍将。.
查看 齐国和士燮 (春秋)
士鞅
士鞅(),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鞅(范鞅),谥号献。范宣子士匄第三子。又称范叔、范献子。.
查看 齐国和士鞅
夏姬
夏姬(前7世紀-前6世紀,春秋中期),春秋時代鄭穆公之女,鄭靈公之妹,母親為少妃姚子,夏徵舒、巫臣之女生母。夏姬姿色美豔,曾與多位諸侯、大夫私通,因而在若干歷史事件中被視為關鍵性人物,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初嫁子蛮,子蛮夭亡。后因嫁与陈国大夫夏御叔为妻,本人为姬姓,故称夏姬。夏姬曾先後嫁給陳國大夫夏御叔、楚國連尹襄佬,以及先後与陈灵公、陳國大夫孔宁、仪行父、襄佬子黑要私通,被視為兒子夏徵舒杀灵公,孔、仪二人奔楚、楚师伐陈等事件的主要原因。后来经过申公巫臣的谋划,她托词归郑,申公巫臣送行,二人借机私奔晋国成婚。《清華簡》中記載其名為「少(上孔下皿)」,其丈夫为陈公子征舒。.
查看 齐国和夏姬
夏鲁奇
夏鲁奇(),字邦杰,唐末五代初期青州人(今属山东青州市人),為後唐知名武將。.
查看 齐国和夏鲁奇
夏黄公
夏黄公,據說姓崔名广,字少通,齐国人,因隐居夏里修道而得名。秦汉之际一位著名隐士,与隐士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并称为“商山四皓”。 秦末天下大乱,四位老隱士为躲避战乱而隐居商山。漢朝初年,夏黄公曾辅佐太子劉盈,漢高祖非常驚訝。.
查看 齐国和夏黄公
夏迎春
夏迎春是一個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角色,相傳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宣王的寵妃,和王后鍾無艷齊名,但由於夏迎春是一名美女,而鐘無艷卻是一名有才幹的醜女,所以,齊宣王平時大多寵愛夏迎春,需要幫助時則懇求鍾無艷,從而流傳「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典故。此角色出現在戲曲和影視作品。.
查看 齐国和夏迎春
大連歷史
大连市市徽 大连历史,为关于大连的历史,其中包括现代大连(Dalian / Dairen)、近代达尔尼(Dalniy)及其更早的行政管辖时期。其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文明。.
查看 齐国和大連歷史
天子傳奇
《天子传奇》是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1993年出狱后第5次创业而创作的主打漫画。原本黄玉郎是打算推出另一部狱中构思作品义勇门来打头炮,但由于首徒祈文杰的劝说,认为《天子传奇》比较好意头,有利于玉皇朝发展,是以改由《天子传奇》作为黄玉郎的重新创业作。 目前为止,《天子传奇系列》一共出版了八部,分别有《天子传奇1开周篇》、《天子传奇2秦皇篇》、《天子传奇3流氓天子》、《天子传奇4大唐威龙》、《天子传奇5如来神掌》、《天子传奇6洪武大帝》、《天子传奇:三国骄皇》和《天子传奇8苍天霸皇》。 2010年,從漫畫改編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天子传奇Online》推出。.
查看 齐国和天子傳奇
天齊
天齊,可能指:.
查看 齐国和天齊
太史姓
太史姓,為古代漢字複姓。據《姓纂》載:春秋時期齊國太史子余之後,以官為氏,至今太史姓已沒有在使用。.
查看 齐国和太史姓
太史敫
太史敫(),戰國時齊國人。當時燕將樂毅率軍攻齊,進佔臨淄,齊湣王出走逃亡,後被楚將淖齒所殺。湣王之子田法章恐遭殺害,便易名出逃,至莒城太史敫家中充當傭僕,以作避匿。太史敫之女認為法章並非常人,故對其照料接濟,十分周到,最終互生情愫,竟自私通。後來淖齒離開齊、莒,齊國舊臣紛紛尋找法章,希望重立新主。法章怕遭謀害,隱忍多時,才肯出面承認自己身份。於是莒國人立法章為齊王,是為齊襄王。 齊襄王登位後,便立太史敫之女為王后。太史敫聞訊大怒說:「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種也,污吾世。」認為女兒竟然在未經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情況下私訂終身,大違禮道,更表示不願承認太史家有此逆女,與其女兒斷絕關係,終身不與齊襄王君后往來。太史氏後來生王子田建,是為齊王建。.
查看 齐国和太史敫
太子平
太子平,戰國時燕國太子,燕王噲的長子,因起兵反對篡位的宰相子之,兵敗陣亡。弟燕昭王。.
查看 齐国和太子平
太子伋
太子伋(),名伋,中國春秋时期卫国政治人物,姬姓,卫宣公的儿子。又稱為急子。 他是卫宣公和自己父亲卫庄公的侍妾夷姜私通,生下了急子。卫宣公继位後,以急子为太子。卫宣公为急子娶齐女宣姜,又见宣姜美貌,趁急子出使郑国之际,娶宣姜为夫人。卫宣公对急子猜忌,派急子出使齐国,想在路上派刺客杀死他。宣姜生的儿子公子寿在船上把哥哥急子灌醉,拿着出使的标志白旄,代兄赴死。急子醒来后,赶到了弟弟被杀的地方,说:“所当杀乃我也。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急子也被杀死。.
查看 齐国和太子伋
太子禦寇
太子御寇(),妫姓,名御寇,中国春秋时期陈国的公子,陈宣公的太子。 前672年,陈国人杀太子御寇,公子完与颛孙逃奔齐国。颛孙又自齐逃奔鲁国。.
查看 齐国和太子禦寇
太子疾
太子疾(),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太子。卫后庄公之子,被立为太子。 前478年夏,卫庄公蒯聩暴虐,晋国赵鞅率兵驱逐了他,立公孙般师。晋军撤退,卫庄公依然驱使百姓没有节制。十一月十二,大夫石圃带领工匠讨伐卫庄公,卫庄公带着儿子太子疾、公子青跳北墙出逃,摔断了腿。太子疾、公子青被戎州人所杀。卫庄公投奔戎州己氏,也被杀死。齐国立卫君起为卫侯。太子疾女婿夏戊,外孙夏期。.
查看 齐国和太子疾
太宰
太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宰”作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责任是总管王家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冢宰》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参见秦朝官制。在汉朝时,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职,但同周朝时的太宰职位大不相同,乃是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参见西汉官制。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充首相、次相。.
查看 齐国和太宰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查看 齐国和太傅
太公望
太公望,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姜姓,呂氏,名尚,史冊記載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呂尚」、「呂望」、「呂涓」、「呂牙」,稱呼有「姜太公」、「吕太公」、「齊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師尚父」追封「武成王」、「昭烈武成王」,由於稱呼較多,本文主要以太公稱之,太公輔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於齊國,是姜齊的始祖,也因其戰功,被後代視為武聖、兵家之聖,唐初起设置武成王庙,主祀姜尚,仪典与文庙相同。 民間傳說稱太公望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據説曾在磁泉邊以長杆、短線、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説法。.
查看 齐国和太公望
夹谷山
夹谷山,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镇境内,海拔304米。春秋时期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相鲁会齐侯于夹谷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后世在此留下许多遗迹、碑碣、文献。明代这里建有圣殿、圣化亭、魁星阁、夹谷书院等纪念孔子的建筑物,今已不全。现有圣人殿、圣庙、圣化亭、魁星阁和夹谷书院等建筑群遗址,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
查看 齐国和夹谷山
姜后 (周宣王)
姜--,《瑣語》作「周獻--」,是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的王后,齐国君主之女。她因为周宣王與寵妃早卧晏起,耽誤了上朝,於是在永巷待罪,將髮簪耳環脱下請罪,遣傅母傳言稱君王溺色,源罪於自己。周宣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勵精圖治,才有宣王中興。.
查看 齐国和姜后 (周宣王)
姜姓
姜姓为中文姓氏及韓國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排第32,中国大陆第53大姓。.
查看 齐国和姜姓
姜维
姜维,字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深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死後,姜維總領蜀漢軍权,並先後11次伐魏。其後,司馬昭滅蜀漢,姜維在劍閣防守鍾會。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姜維打算利用鍾會野心復國,而降鍾會。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享壽六十二歲。.
查看 齐国和姜维
姜齐
--姓齐国,史称--齊,是周朝诸侯国之一,直至战国初年田氏代齐,国名仍维持齐国,史称田齐。.
查看 齐国和姜齐
孟姜女
孟姜女,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後世搬演為戲劇《寒衣》。“孟姜”,孟为庶长子或庶长女;姜为姓,是美女的象征性称呼,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如《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章》有句“彼美孟姜”。.
查看 齐国和孟姜女
孟子
孟子()名轲,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東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舆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傳未記載而有許多的說法,其中又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記載之生於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較為多數學者所採用。 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亞聖」之尊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查看 齐国和孟子
孟孝伯
孟孝伯(),'''姬'''姓,魯国孟孙氏第7代宗主,名羯,世稱仲孙羯,谥號孝,是孟庄子的儿子。虽然他有兄长孺子秩,但孟庄子废长立幼立他为嗣,遂得继立。前549年,孟孝伯率军讨伐齐国。前545年,孟孝伯到晋国告知要因为与宋国会盟到楚国。 前544年,他代表鲁国与荀盈率领的晋国以及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小邾国为杞國修城墙,討伐莒國,就因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國人,同年冬,孟孝伯到晋国。前542年,叔孙豹从晋国回来对孟孝伯说:“赵武快死了。赵武不到五十岁说话像八九十岁的一样,得过且过。执掌晋国的将是韩起。”他让孟孝伯告诉季武子,加强与韩起的联系。不想到孟孝伯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叔孙豹感叹,仲孙羯也快死了,他比赵武还要得过且过。九月己亥,孟孝伯卒。.
查看 齐国和孟孝伯
孟尝君
孟尝君,名田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薛公於薛城(今山东滕州东南),故亦稱薛文,號「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查看 齐国和孟尝君
孟庄子
孟庄子(),'''姬'''姓,魯国孟孙氏第6代宗主,名速,世稱仲孙速,谥號庄,是孟獻子的儿子。前555年,参加联合晋国、宋国、鲁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对齐国的战争(平阴之战)一直打到临淄西门(雍门)。孟庄子砍伐了一棵橁树,准备拿回去为鲁襄公制琴。。前553年春,结盟莒国,秋天,攻打邾国。 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孟庄子去世,在丰点、公鉏的推动下,舍弃长子孺子秩,以仲孙羯继承宗主,就是孟孝伯。曾子引用孔子的话评价孟庄子:“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查看 齐国和孟庄子
孟僖子
孟僖子(),'''姬'''姓,魯国孟孙氏第8代宗主,名貜,世稱仲孙貜,谥號僖,是孟孝伯的儿子。與泉丘人之女生孟懿子和南宮敬叔。 他出使齊國、楚國,討伐莒國,和邾國國君會盟,勤学周礼。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臨終之前,讓孟懿子、南宮敬叔都要將孔子作為老師。二月丙戌,仲孙貜去世。.
查看 齐国和孟僖子
孟賁
孟贲,中国战国时期卫国的勇士。相传他力大无穷,与夏育、乌获并称。 《帝王世纪》称他即是秦武王信任的勇士齐国人孟说,孟说因秦武王举鼎而死事件被族灭。杨宽《战国史》认为孟贲是勇士,孟说是力士,国籍也不同,并非一人。.
查看 齐国和孟賁
孟惠叔
孟惠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孟孙'''氏,名难,谥惠,是孟穆伯的儿子,孟文伯的弟弟,母为声己。.
查看 齐国和孟惠叔
子叔声伯
子叔声伯(),'''姬'''姓,'''子叔'''氏,名婴齐,谥声,又被称为公孙婴齐、公孙婴、子叔婴齐、叔婴齐,是鲁文公的孙子,叔肸的儿子。鲁成公时,子叔声伯为卿《春秋·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查看 齐国和子叔声伯
子士
子士,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田乞的儿子。 前490年秋,齐景公去世,十月,国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安孺子),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逃到卫国,公子鉏、公子阳生逃到鲁国。第二年,陈乞杀死了安孺子,到鲁国迎接公子阳生回国,让自己的妻妾,子士的母亲照顾他。公子阳生回国即位就是齐悼公。.
查看 齐国和子士
子姓
子姓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古姓,后繁衍出多个氏。也作好姓,如妇好。.
查看 齐国和子姓
子孔 (郑国)
公子嘉(),春秋时期郑国的司徒、當國,字子孔,父亲郑穆公,後代為孔氏。.
查看 齐国和子孔 (郑国)
子尾
子尾,姜姓,高氏,齊惠公之孫、公子祁(字子高)之子。以父親字為氏,所以為高氏(齊惠公之後代)始祖,又為子尾氏的始祖。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45年,鮑國、子尾、子雅、田須無等攻滅慶氏,慶封出奔魯國。由此高、欒二氏興起,得到齊景公寵信。 前544年,因為高止自恃高氏勢大,喜好領功,為人專橫,不為大夫們難以接受他。子尾遂與堂兄弟子雅聯手放逐高止,高止出奔北燕。因為子尾害怕大夫閭丘嬰成為禍害,遂使計害死閭丘嬰,趕走閭丘嬰黨羽,逐走群公子。 前540年,韓起到訪齊國,子尾召來兒子欒施拜見韓起,韓起說欒施並不像一個臣子,不能保住家族。高蠆也讓兒子高彊拜見韓起,韓起也說出對欒施一樣的評語。眾大夫都取笑韓起,只有晏嬰認為韓起是一個君子,君子心誠,他的判斷是有根據的。後來,高、欒二氏果然如韓起所言在欒施與高彊主理下被逐出齊國。 前539年五月,高蠆竟然讓自己的女兒取代景公的女兒出嫁晉平公為夫人,韓起知道後仍同意這門婚事,認為拒絕高蠆就是拒絕齊國寵臣,那便遺背了晉國迎娶齊國女子為夫人是為了加強兩國關係的目的。 子雅與子尾身為公族大夫,他們的影響力在齊國非常大,當子雅在539年十月逝世後,晏嬰曾斷言子旗死了、姜氏衰弱。媯姓將興,二惠競爽(二氏皆齊惠公之後代)的局面猶可,現子雅已去,姜氏面臨滅亡的危機 。由此可見,高、欒二家公族影響力極大,能支撐姜氏的國君。 前534年七月,子尾去世,子雅之子欒施希望管理高氏家產,遂殺其家宰梁嬰,趕走大夫子成,子工,子車,三人逃至魯國。欒施後為高彊立了家宰。.
查看 齐国和子尾
子展 (卫国)
子展,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卫定公之子,卫献公的弟弟。 前559年夏,孙林父驱逐了卫献公,四月廿六,子展作为卫献公的亲信,逃到了齐国。子鲜跟随卫献公随后也逃到了齐国。鲁国臧纥到齐国慰问卫献公,与卫献公交谈。卫献公态度粗暴,臧纥对下人说,卫献公说话像粪土,不知悔过,大概不能复位了。之后又和子展、子鲜交谈。臧纥事后又对下人说,卫侯一定能回国,有子展、子鲜,一个拉他,一个推他,想不回国都难。前547年,子鲜、子展联络甯喜,杀死国君卫殇公,立卫献公复辟。.
查看 齐国和子展 (卫国)
子工
公子铸,字子工,一作子公,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父亲是齐顷公。 前534年七月,齐国执政高蠆(子尾)去世,欒施(子旗)希望管理高氏家產,遂殺其家宰梁嬰,趕走大夫子成(公子固),子工(公子铸),子車(公孫捷),三人逃至魯國。欒施後為高蠆之子高彊(子良)立了家宰。 前532年,田無宇、鮑國将欒施、高彊打敗,欒施、高彊出奔魯國,齐国迎回子成,子工,子車。.
查看 齐国和子工
子之
子之(),戰國時曾任燕王噲的宰相,後篡位成為燕王。後齊國發兵攻燕國,子之被齊兵殺死,剁成肉醬。.
查看 齐国和子之
子亹 (齐国)
子亹,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陈无宇的儿子。兄为陈乞,世本作“陈桓子无宇产子亹,亹产子献,献产鞅也”。 前481年,陈乞之子陈恒杀死齐简公之前,子亹之孙诸御鞅曾经劝谏齐简公:“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
查看 齐国和子亹 (齐国)
子献
子献,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陈无宇的孙子。伯父为陈乞,父为子亹,《世本》作“陈桓子无宇产子亹,亹产子献,献产鞅也”。 前481年,陈乞之子陈恒杀死齐简公之前,子献之子诸御鞅曾经劝谏齐简公:“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
查看 齐国和子献
子革
丹,字子革,中国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孙,楚国的右尹。郑穆公之孙,子然之子。 前554年,子然的同母兄弟公子嘉(子孔)执政独断专行,国人要追究西宫之难和纯门之战的罪责,公子嘉便带领自己的甲士和然丹、子良家的甲士保卫自己。八月十一,公孙舍之(子展)、公孙夏(子西)率领国人进攻,杀了公子嘉并瓜分他的家财和采邑。然丹、子良出奔楚国,子革为右尹。郑国人让公孙舍之当国,公孙夏听政,立子产做卿。前538年冬,吴国伐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咸尹宜咎固城于钟离,薳启彊固城于城巢,然丹固城于州来。前533年二月庚申,楚国公子弃疾迁许国于夷,充实城父。然丹迁城父人到陈,以夷濮西田增益。 前530年,楚灵王在州来狩猎,子革见灵王。楚灵王非常得意,问子革,楚国始祖熊绎,与齐国始祖吕伋、卫国始祖王孙牟、晋国始祖燮父、鲁国始祖禽父,并事周康王,周分赐九鼎给齐、卫、晋、鲁。现在他取得了巨大的功业。周朝能将鼎分赐给楚国吗?许国是楚国皇祖伯父昆吾的故土,被郑国占领,郑国能将许国的土地给楚国吗?我现在灭陈国、蔡国,在陈、蔡、不羹筑城,诸侯怕我了吗?子革做出了顺从肯定的回答。析父批评子革附和君王。左史倚相趋过。楚灵王称赞他读过《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子革不以为然,说倚相连祭公谋父作的《祈招》都没有读过。祭公谋父的《祈招》是劝诫君王骄傲的诗,子革通过这个故事,讽刺楚灵王的骄傲。 前529年,太子禄、公子罢敌被杀,楚灵王自投于车下,大悲。右尹子革劝他:“请待于郊,以听国人”、“若入于大都而乞师于诸侯”、“若亡于诸侯,以听大国之图君也”。楚灵王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然丹回到郢都,楚灵王在申亥处自缢。前528年,楚平王派然丹在宗丘简上国之兵,安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礼新,叙旧;禄勋,合亲;任良,物官。前526年,楚平王派然丹诱杀戎蛮子嘉。.
查看 齐国和子革
子西 (郑国)
公孙夏(),'''姬'''姓,名夏,字子西,谥襄,是子驷的儿子,郑国的卿。 前563年冬季的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当日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杀死了杀死了当国子驷(公子騑)、司马子国(公子发)、司空子耳(公孙辄),将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 公孙夏听说有叛乱,不设警戒就出来了,收了他父亲公子騑的尸骨就去追赶叛乱者。叛乱者进入北宫,公孙夏就回去召集甲兵,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数已经逃走,大多数器物也已经丢失。子产听说有叛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在完成防守准备后让士兵排成行列再出动,收拾了公子发的尸骨后进攻北宫的叛乱者,公孙虿(子蟜)率领国人援助他,杀了尉止和子师仆,叛乱者全部杀死,侯晋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前558年,郑国人由于子西、伯有、子产(公孙侨)的缘故,用一百六十匹马和师茷、师慧两位乐师作为财礼送给宋国,又以子晳为人质,向宋国求取尉氏、司氏的叛乱残余分子。宋国司城乐喜把堵女父、尉翩、司齐交给了郑国,把认为有才能的司臣放走了。托付给了季武子,武子把司臣安置在卞。郑国人把这三人剁成了肉酱。 前556年冬季,晋悼公去世。子西去晋国奔丧吊唁,子蟜前去送葬。湨梁会盟的第二年,公孙虿已经告老了,公孙夏跟从我国国君朝见晋君,在尝祭的时候拜见了贵国君主,参与了祭祀。 前555年,子孔(公子嘉)想除掉其他家族大夫。想通過楚國的兵馬進行。楚國令尹子庚沒答應,但是楚康王要求出兵。當時子蟜、伯有(子耳之子,良霄)、子张(子印之子,公孙黑肱)和鄭簡公隨諸侯聯軍討伐齊國,子孔、子展(公孙舍之)、子西留守,子展、子西知道子孔的計劃,所以子孔不敢和楚軍聯絡。 前554年,子展、子西,因為子孔專權,還有西宮事變和勾結楚國侵犯的事情,要殺子孔,子孔讓子革(子然之子)、子良(士子孔之子)和自己的甲士守衛自己。八月十一,子展、子西率国人討伐,杀子孔分其室。子革、子良逃到楚國。 前549年,范宣子主持晋国政事,诸侯朝见晋国的贡品很重,郑国人对这件事感到忧虑。这年二月,郑简公去晋国。子产让公孙夏带信给范宣子。范宣子听了子产这番道理后很高兴,就减轻了贡品。 这一趟,郑简公朝见晋国是为了贡品太重的缘故,并且请求攻打陈国,郑简公行叩首礼,范宣子辞谢不敢当,公孙夏做相礼说:“由于陈国仗恃大国来欺凌侵害我国,我国的君主因此请求向陈国问罪,岂敢不叩首。” 前548年冬季,十月,子展作为郑简公的相礼一起去到晋国,拜谢晋国接受他们奉献的陈国战利品。子西再次发兵进攻陈国,陈和郑讲和。前547年郑简公从晋国回来,派子西去到晋国聘问,致辞说:“寡君来麻烦执事,害怕不敬而不免于有罪,特派夏前来表示歉意。”君子说:“郑国善于事奉大国。” 前546年,郑简公在垂陇设享礼招待赵武,公孙舍之、伯有、公孙夏、子产、子太叔、公孙段、印段跟从郑简公参与享礼。赵武说:“这七位跟从着君主,这是赐给我以光荣。请求诸位都赋诗以完成君主的恩赐,我也可以从这里看到七位的志向。”子西赋《黍苗》之四章,赵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赵武说:“有寡君在那里,武有什么能力呢?” 前544年,在伯有之乱前夕,裨谌说“上天又为子产清除障碍,使伯有丧失了精神,公孙夏又去世了,子产怎么可以逃避责任?”说明这年之前,子西已死。.
查看 齐国和子西 (郑国)
子鲜
子鲜,姬姓,名鱄,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卫定公之子,卫献公的弟弟。 前559年夏,孙林父驱逐了卫献公,四月廿六,子展作为卫献公的亲信,逃到了齐国。子鲜跟随卫献公随后也逃到了齐国。鲁国郈成叔到卫国访问,回去对臧武仲说,卫献公终会回国,内有太叔仪留守,外有同胞兄弟公子鱄跟随。臧纥到齐国慰问卫献公,与卫献公交谈。卫献公态度粗暴,臧纥对下人说,卫献公说话像粪土,不知悔过,大概不能复位了。之后又和子展、子鲜交谈。臧纥事后又对下人说,卫侯一定能回国,有子展、子鲜,一个拉他,一个推他,想不回国都难。 前547年,卫献公想让子鲜帮助他复辟,子鲜知道卫献公没有信用,不想答应。他母亲敬姒请求,子鲜只好答应。二月初六庚寅,甯喜要帮助卫献公回国复辟,要求一定和子鲜接洽。子鲜告知卫献公的态度,复辟成功,“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甯喜派右宰榖到夷仪见卫献公。右宰榖对卫献公非常失望,但是甯喜非常信任子鲜。二月初七辛卯,甯喜杀死国君卫殇公,立卫献公复辟。 前546年,卫献公处死甯喜、右宰榖,子鲜逃亡晋国。卫献公在黄河岸边阻止了他。子鲜住在木门,不向卫国的方向就坐,终身不仕。去世后,卫献公为他服丧终生。.
查看 齐国和子鲜
子贡
端木赐(),複姓端木,春秋末年衞國人,字子贡(古同子赣)。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萬仞宮牆典故,出自子贡稱贊孔夫子之學問高深。 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衞两国之相国。他还善于貨殖,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孔子去世前子贡未能赶到,孔子去世后,子贡守丧六年,为孔子弟子中为孔子守丧最长者。 後世,題辭輓商界有成就之人逝世,常以「端木遺風」等,甚至有人奉之為財神。「端木遺風」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子贡经商事有记载。與陶朱公范蠡齊名,為儒商初祖。其妻為越人勾環,其子為端木炯娶妻衛人籧靈兒,嫡傳子貢之學的孫子為端木叔。子贡死于齐国。.
查看 齐国和子贡
子般
子般,姬姓,名般,一作斑,魯莊公之子。魯莊公的夫人哀姜是齊國人,無子。莊公臨死前欲立庶子般為嗣君,莊公弟叔牙建議立庄公庶长兄公子慶父,另一位弟弟季友則支持立子般,季友於是借莊公之命赐死叔牙。 三十二年八月,莊公病逝,季友立子般為君,十月慶父殺子般,立莊公另一庶子啟為魯君,是為魯閔公。季友逃亡陳國。.
查看 齐国和子般
子重
子重(),名婴齐,即公子婴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弟弟。 前598年,他作为左尹攻打宋国。 前597年,子重率领左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 前589年,担任令尹的子重率军与许国、蔡国攻打卫国、鲁国,以援助鞍之战被晋国攻打的齐国。冬天,鲁成公与子重、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及齐国大夫在蜀地会盟,以公衡到楚国为人质。子重因在伐宋之后想要申、吕以为赏田,被申公巫臣阻止。在巫臣逃至晋国後,子重与司马子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子重得到了巫臣族人子阎的家产。 前585年、前584年,子重攻投靠晋国的郑国。前584年,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建议晋国联合吴国。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 前582年,子重攻打陈国和莒国。前580年,因为华元和子重、晋国栾书的私人关系好,所以达成了晋楚第一次弭兵之会。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楚共王登巢车,子重让伯州犁站在楚共王的身后。战斗中,栾鍼看见子重,想起了他对晋军的评价“好以众整”、“好以暇”,就请求晋厉公准许他给子重献酒示意。战争失败后,子重暗示子反自杀谢罪,子反自杀。楚共王听说后,派人劝阻,没来得及。 前574年,子重救郑国,前573年,子重救彭城的鱼石,攻宋国。前571年,子重和子辛杀死了受小国之财物来逼迫他们的右司马公子申。前570年,子重攻打吴国,攻克鸠兹,至衡山。自己先凯旋,大宴。结果,部下邓廖率领的组甲车兵三百、被练步兵三千被吴军袭击,只剩组甲八十、被练三百。子重遂遇心病而亡。.
查看 齐国和子重
子雅
子雅,姜姓,欒氏,齊惠公之孫、公子堅(字子欒)之子。以父親字為氏,所以為欒氏(齊惠公之後代)始祖,又為子雅氏的始祖。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45年,鮑國、子尾、子雅、田須無等攻滅慶氏,慶封出奔魯國。由此高、欒二氏興起,得到齊景公寵信。 前544年,因為高止自恃高氏勢大,喜好領功,為人專橫,不為大夫們難以接受他。子雅遂與堂兄弟子尾聯手放逐高止,高止出奔北燕。因為子尾害怕大夫閭丘嬰成為禍害,遂使計害死閭丘嬰,趕走閭丘嬰黨羽,逐走群公子。 前540年,韓起到訪齊國,子雅召來兒子欒施拜見韓起,韓起說欒施並不像一個臣子,不能保住家族。子尾也讓兒子高彊拜見韓起,韓起也說出對欒施一樣的評語。眾大夫都取笑韓起,只有晏嬰認為韓起是一個君子,君子心誠,他的判斷是有根據的。後來,高、欒二氏果然如韓起所言在欒施與高彊主理下被逐出齊國。 子尾與子雅身為公族大夫,他們的影響力在齊國非常大,當欒灶在539年十月逝世後,晏嬰曾斷言子旗死了、姜氏衰弱。媯氏(即田氏)將興,二惠競爽(二氏皆齊惠公之後代)的局面猶可,現子雅已去,姜氏面臨滅亡的危機 。由此可見,高、欒二家公族影響力極大,能支撐姜氏的國君。其子欒施繼承欒氏的勢力。.
查看 齐国和子雅
子虚赋
《子虚赋》是中國西汉辭賦家司马相如的漢賦作品,完成於漢景帝在位期間,因为文辞华丽,结构严谨,據說备受汉武帝称道。赋的主要情节由兩個虛擬人物楚国的“子虚”先生和齐国的“乌有”先生的對話所構成,兩人各自夸耀自己国君出猎的情景。成語「子虛烏有」的典故即出自於這個作品。其续作为《上林赋》。.
查看 齐国和子虚赋
子服惠伯
子服惠伯,即子服椒、子服湫、孟椒,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前550年,臧武仲逃到齐国,子服惠伯建议把砍门栓出城,写进盟书。臧武仲在齐国赞叹孟椒是人才。前548年,晋平公会诸侯,鲁昭公派子服惠伯答礼。前545年,惠伯对叔孙豹说,上天让坏人富起来,庆封从齐国到鲁国、鲁国到吴国,都得到赏赐。前542年,他见到滕成公,认为他要死了。前539年,叔弓到滕国会葬滕成公,回国他叔父懿伯去世,他劝叔弓向国君复命,不能以私废公。前535年,子服惠伯支持鲁昭公到楚国会见楚灵王。前530年,子服惠伯和南蒯论忠信。前529年,邾国、莒国控诉鲁国侵略,晋国把季孙意如扣留。子服惠伯游说中行穆子,说晋国不能因为蛮夷加罪于兄弟。中行穆子于是劝韩起。最后,晋国释放季孙意如。.
查看 齐国和子服惠伯
子服景伯
子服景伯,即子服何,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前492年,桓公、僖公的宫殿大火,子服景伯救火,安排得当。前488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盟会,向鲁国索要百牢。子服景伯称吴国将亡。季康子讨伐邾国,子服景伯劝阻,季康子不听。结果邾国请求吴国攻打鲁国。前487年,子服景伯与吴国结盟。前483年,子服景伯参与吴鲁卫宋的会盟。前482年,一度被吴王夫差扣留,前480年,与子贡出使齐国。.
查看 齐国和子服景伯
子成 (齐国)
公子固,字子成,一作子城,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父亲是齐顷公。 前534年七月,齐国执政高蠆(子尾)去世,欒施(子旗)希望管理高氏家產,遂殺其家宰梁嬰,趕走大夫子成(公子固),子工(公子铸),子車(公孫捷),三人逃至魯國。欒施後為高蠆之子高彊(子良)立了家宰。 前532年,田無宇、鮑國将欒施、高彊打敗,欒施、高彊出奔魯國,齐国迎回子成,子工,子車。.
查看 齐国和子成 (齐国)
子旗
子旗可以指:.
查看 齐国和子旗
孝伯 (衛國)
孝伯,'''姬'''姓,谥孝,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卫庄公的兒子。 卫庄公先娶齐国东宫得臣的妹妹庄姜,庄姜无子。又娶陈国之女厉妫,生孝伯,孝伯早死。厉妫的妹妹戴妫生公子完(卫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查看 齐国和孝伯 (衛國)
季平子
季平子(?─前505年),季孫氏,名意如,季孫宿之孫,季悼子季孫紇之子。魯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叔孫昭子將魯政讓位給他。魯昭公在二十五年(前517年)九月聯合不滿季孫氏的郈昭伯和臧昭伯發動襲擊,但叔孫氏、孟孫氏出兵救援,殺了郈昭伯並打敗魯昭公的親兵,魯昭公兵敗逃到齊國,流落國外到死。 季孫意如對家臣南蒯不太尊重,南蒯於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據費邑反叛。季孫意如收買民心並以武力攻打兩年才獲勝,南蒯逃亡齊國。 季孫意如死後,其家臣陽貨掌權,囚禁其子季孫斯,控制三桓,並在魯國執政達三年之久。.
查看 齐国和季平子
季康子
季康子,魯國季孫氏,名肥,東周春秋時代魯国的大夫。季桓子季孙斯之子。.
查看 齐国和季康子
季成子
季成子,姬姓,名友,谥成,又稱公子友、季友、成季友、成季,季子,是魯桓公的第四子,鲁庄公的同母弟弟,母为文姜,他的後代成为鲁国最强卿族季孫氏。 《春秋》记载前667年,季友去陈国参加大夫原仲的葬礼。《左传》认为是出于友情,不合礼法。《公羊传》认为是为了躲避叔牙和孟慶父之祸,借口葬礼避难。《谷梁传》认为根本没有葬礼,完全是避讳季友出奔一事。 前662年叔牙支持孟庆父继鲁庄公之位,季友賜死叔牙,逼其仰藥自杀,辅佐鲁庄公之子子般,是年,孟庆父殺死子般。 《左传》称此时庆父执政,季友出奔陈国,闵公元年八月回鲁国;《公羊传》《谷梁传》称此时季友执政,庆父出奔齐国,闵公元年冬季回鲁国。 此期间公子啟即位,即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和哀姜合謀殺死鲁闵公。 慶父被迫逃亡莒國後,為季友賜死。哀姜回齊國後被齊桓公殺死。季友奉公子申繼位,是為魯釐公。釐公元年(前659年),季友担任正卿司徒,並賜以汶陽之田。季友以齊國為依託,在魯國執政長達十六年之久。死後由公子遂继任正卿。 季友子無佚早亡,由無佚子季孙行父继承为季孙氏第二代宗主。.
查看 齐国和季成子
孤竹国
孤竹国是中国古代的诸侯国,早期王城位于今天的唐山市附近(早期疆域,西至今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北达凌源、朝阳、西辽河,东抵葫芦岛,西南迄乐亭、滦南、曹妃甸等地。东临渤海,西边和燕国接壤,南边是齐国)。始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中作“竹侯”。孤竹国的国祚从商朝初年延伸到春秋中期。孤竹国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前660年被齐国、燕国所灭。.
查看 齐国和孤竹国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查看 齐国和孔子
孙子兵法
-- 《孫子》,又稱作《武經》、《兵經》、《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期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被奉為中國兵家經典,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齐国和孙子兵法
孙书
孙书,姬姓,孙氏,齐国大夫,与田无宇的儿子田書并非同一个人,曾与田书一起共同伐莒。.
查看 齐国和孙书
孙凭
孫憑,孫武的父親,做了齊國的卿,成為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 孫憑為了逃避禍亂,率領全家到了南方的吳國,當時的孫武只有二十餘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孙凭是孙书的儿子,田无宇的孙子,疑似因为作者采用杜预《左传》的作注将孙书与田无宇的儿子田书相混淆。《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的记载中,孙武是卫武公的后裔。 S P.
查看 齐国和孙凭
孙蒯
孙蒯,姬姓、孙氏,中国春秋时期卫国人,上卿孙林父的儿子。 前563年,楚国公子贞、郑国子耳伐宋国,卫献公救援。郑国子展、子驷派皇耳率兵伐卫,孙林父与子孙蒯抵御,孙蒯俘获皇耳。前559年,卫献公不敬孙林父和宁殖,召他们赴宴,却爽约。卫献公当着孙蒯的面让乐工师曹唱《巧言》终章。孙蒯告知父亲,孙林父联合宁殖逐出卫献公,立献公之侄卫殇公。卫献公逃到齐国。前556年,孙蒯到曹国重丘打猎,重丘人讥讽他父子驱逐国君。孙蒯大怒,率师讨伐曹国。晋国调停,扣押孙蒯。.
查看 齐国和孙蒯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活躍於战国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稱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查看 齐国和孙膑
孙良夫
孙良夫,即孙桓子,姬姓、孙氏,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卫武公儿子惠孙的后裔,辅佐卫成公、卫穆公、卫定公。 前602年,孙良夫与鲁国会盟。前589年,孙良夫与宁相、石稷、向禽攻打齐国,失败。孙良夫求救于晋国,使郤克出兵伐齐。遂有齐晋鞍之战。前588年,孙良夫与鲁国聘问,当时晋国的荀庚也来聘问。孙良夫使卫国的上卿,荀庚是晋国第三卿(上军将)。鲁成公问先和谁会盟,臧宣叔(臧孙许)说,次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小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晋国还是盟主,先和晋国会盟。前587年,孙良夫联合晋国、郑国伐宋国。.
查看 齐国和孙良夫
孙林父
孙林父,即孙文子,姬姓、孙氏,卫武公後裔,春秋时期卫国的卿。 前584年,孙林父被卫定公厌恶,出奔晋国。前577年,在晋厉公、郤犨的干涉下,卫定公被迫接纳孙林父回国,不久,卫定公去世,其子卫献公即位。前576年,孙林父和范文子、叔孙侨如、华元等与吴国会盟。前571年,参与筑虎牢。前566年,聘问鲁国,叔孙豹评价孙氏必亡。前563年,楚国公子贞、郑国子耳伐宋国,卫献公救援。郑国子展、子驷派兵伐卫,孙林父与子孙蒯抵御。前562年,随诸侯伐郑。前559年,卫献公不敬孙林父和宁殖,召他们赴宴,却爽约。卫献公当着孙蒯的面让乐工师曹唱《巧言》终章。孙蒯告知父亲,孙林父联合宁殖逐出卫献公,立献公之弟卫殇公。卫献公逃到齐国。前556年,孙蒯挑衅曹国,引起卫国和曹国的战争,晋国调停,扣押孙蒯。前554年,孙林父伐齐。前553年,宁殖临终,后悔逐出卫献公,让儿子宁喜掩护卫献公回国。前548年,卫献公联络宁喜。前547年,宁喜杀卫殇公,立卫献公复辟,孙林父以戚地归附晋国避难。.
查看 齐国和孙林父
宣太后
宣太--(),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中國第一位號為「太后」者。.
查看 齐国和宣太后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查看 齐国和宦官
宰予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宰姓,名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弟子,為孔門十哲之一,擅長言辭。.
查看 齐国和宰予
安孺子
晏孺子,姜姓,名--,,又称安孺子,魯哀公六年(前489年)齊景公病重,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少子--為太子,逐群公子,遷之東萊。不久田乞(陳乞)發動宮廷政變,将安孺子安置於駘,随后将其弒殺,逐安孺子母芮子,與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公子陽生為新君。安孺子在位僅十個月而亡。.
查看 齐国和安孺子
安丘市
安丘市是中国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潍坊市代管。.
查看 齐国和安丘市
宋姓
宋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119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中列22位(2010年数据)。宋姓也是朝鮮族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宋姓
宋康王
宋康王(),或稱宋王偃,又稱宋献王(《荀子·王霸篇》),宋國第三十五任國君,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史載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國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齊國。戴偃在第十一年時,自立為王。史記稱「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山東省滕州市),有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前312年,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于齐楚边境。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救。秦胜楚于丹阳,遂派兵救魏伐燕地。在张仪的操作下,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秦军樗里疾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齐军在濮水一战中失利。匡章败逃。燕国复国。之后田盼谓齐宣王易余粮于宋。前296年,匡章领五国伐秦,宋康王也率军参与。到了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舉兵滅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國的溫邑(今河南省溫縣)。 王偃的形象,在秦漢以後多有抹黑,如窮兵黷武、暴虐無道,《战国策》说他「剖傴之背,鍥朝涉之脛」,故後人稱“桀宋”。奪封丘舍人韓憑之妻息露,《搜神記》載韓憑自殺,息露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兩座墳墓上,忽然各長出一棵小樹,相攀相附,結成連理。 在《孟子·滕文公下》一节里,与其大约处于同一时代的孟子尊称其为“宋王”。.
查看 齐国和宋康王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查看 齐国和宋国
宋義
宋義(?-前207年)是秦末楚後懷王的大將軍。秦末統兵救趙時,遭到項羽發動兵變,刺殺而死。.
查看 齐国和宋義
宋鈃
宋鈃,其名在《庄子·天下》和《荀子·非十二子》中作“宋鈃”,《孟子·告子》作“宋牼”(汉语拼音 kēng),《韩非子·显学》作“宋荣”,《庄子·逍遥游》称“宋荣子”,《荀子》的《天论》、《正论》、《解蔽》等诸篇称为“宋子”。俞樾《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庄子人名考》指出,“鈃”与“牼”在上古音相近,“荣”与“鈃”在上古音相近;因此“宋鈃”、“宋牼”、“宋荣”为同一人。宋鈃是中国战国时代宋国杰出的思想家,所属学派存争议,道家、墨家或名家。 宋鈃的思想,一方面提倡人民压制欲望、容忍侮辱而不争斗,从而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提倡反战思想,《孟子·告子下》就记载了宋鈃为反对战争而游说秦楚两国的事。总的来说,宋鈃对上层贵族宣扬和平、反对战争,对下层百姓提倡克制个人欲望减少私斗,目的是天下安宁、人民得以生息。 西汉刘向记载,宋鈃是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有授徒讲学。《庄子·天下》将宋鈃和尹文归类为一派。而《荀子·非十二子》将墨子和宋鈃划为一流,荀子是根据宋鈃思想在提倡克制欲望讲究节俭不重视等级等方面与墨子的类似之处,而将他们划为一流。 庄子十分推崇宋尹二人不因外界毁誉而坚持自己操行的精神,对他们的周游活动做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宋鈃和尹文等周行天下游说其反战容忍的思想,即便天下很少有人接受其观点,但他们仍然坚持,以致于为自己考虑太少而为他人考虑太多;还认为宋鈃做到了举世都赞誉他也不会因此奋勉,举世都非议他也不会因此沮丧,(宋鈃)认定了内与外的分际,分辨了光荣与耻辱的界限。 荀子曾经师从过宋鈃,称其为“子宋子”,但他对宋鈃的学说持基本否定态度,在《荀子》一书中做了大量记载和批判,见于《荀子·正论》、《荀子·非十二子》等篇。 《汉书·艺文志》中载有《宋子》十六篇,该著作现已失传。宋鈃的言论及思想仅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说苑》等书中,通过其他诸子百家的或批判或赞誉的转载流传至今。《汉书·艺文志》在小说家流派另外记载有一本名为《宋子》的著作,有十八篇,因为“孙卿(即荀子)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有人认为该书即宋鈃之书。.
查看 齐国和宋鈃
封禅
封禅是一种皇帝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封禅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封禅之礼,最初见于《管子·封禅篇》,但此篇今已佚。据记载管仲的论封禅: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72代,而管仲本人记得有十二个。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后举行封禅典礼。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种不召而来的祥瑞体现,这样才能举行这种典礼。《管子》一书出自战国齐稷下学派手笔,因此或许代表了这批阴阳家们对封禅的看法。 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三年(前219年),巡狩郡县,与鲁儒士讨论封禅典礼。博士们议论纷纷,但提不出一个具体的仪礼程序。秦始皇遂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仪典,先一到泰山行封礼,然后到梁父行禅礼。汉初,经济萧条,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虽讨论过封禅,但没有经济条件去做。武帝后经济好转,于是命名儒赵绾、王臧等人“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但因窦太后极力反对而作罢。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才行封禅。然而这次封禅,不但具体仪式主要由方士草订,并且其行事神秘,史官亦不知其详。封于泰山,而禅于肃然山(泰山东北),并改元元封。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54年),张纯等大臣奏请汉光武帝封禅,但他以自己无德而不许。两年后,他认为“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典,遂东巡,封于泰山,禅于梁阴,并改元为中元元年(56年)。 其後在中國歷史上,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舉行過封禪。历代帝王中唯有女皇武则天别出心裁,登基之前随夫君唐高宗以皇后身分封禅泰山,称帝后封禅嵩山。.
查看 齐国和封禅
小子慭
小子慭,嬴姓,名慭,秦穆公的儿子。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国归父、崔夭和秦国小子慭率军与楚国进行在城濮之战。战后,小子慭会王子虎、鲁僖公、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于翟泉会盟,之后又践土之盟,且谋伐郑国。.
查看 齐国和小子慭
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清朝和俄國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條約,于1689年订立,也是中国政府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正式条约。簽訂該條約的結果使大清與俄羅斯分據了廣大土地,並一度阻止了俄羅斯的東擴。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談判達成的條約,也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西方外交條約文件上。 条约的权威版本为拉丁文版本,另有俄文和满文译本,但这些版本相差甚远。两个世纪以来未有正式的汉文文本,但界碑上同时以汉文、满文、俄文和拉丁文标识。.
查看 齐国和尼布楚條約
少正卯
少正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少正是姓,卯是名,「少正」是周朝所设官职,属于当时的“以官为姓”的情况。據說孔子三千弟子亦多次被其全部吸引走,致孔门“三盈三虚”,唯有七十二贤中的颜渊不为所动。孔子摄鲁相,七日而誅少正卯。事件最早出於《荀子》,之後《尹文子》、《說苑》、《孔子家語》、《史記》等書也有記載,其中除史記外均有「五惡」之說,至於爭奪弟子的說法首見東漢王充《論衡》,而早期的《左傳》、《國語》、《論語》、《孟子》等書則無記載和提及。少正卯未載於春秋戰國時期史冊,首次載入正史係從《史記》開始,然除身為大夫而「亂政」,以致被孔子所誅外,全無其他有關少正卯具體言行記載,亦未被其他同時期人物所提及,故有關孔子誅殺動機、少正卯的身分,乃至於該事件的真實性及少正卯本人的存在,都深受後世質疑與討論。.
查看 齐国和少正卯
尋秦記
《尋秦記》是作家黃易的一部以第三人稱寫成的穿越玄幻小說,並將科幻素材融入武俠故事,為華文穿越小說始祖。整部小說共有25卷(其後出了修訂珍藏版,共有6本),小說先後於2001年及2018年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及網絡劇。.
查看 齐国和尋秦記
山东历史
山东是汉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夏王朝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部落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查看 齐国和山东历史
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广义上,以寿光羊口的小清河口为北界,向南跨越泰沂山脉和齐长城,至苏鲁交界的日照绣针河为南界,该线以东区域为山东半岛。而狭义上,则以胶莱河为界以东,该范围又称胶东半岛。半岛三面临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望,东部与韩国隔黄海相望。重要的城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
查看 齐国和山东半岛
山东宗教
山东省现在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五种宗教。 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伊斯兰教主要自13世纪随回族穆斯林徙居山东后发展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 1990年,全山东省信教群众12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3040处,宗教教职人员2578人。.
查看 齐国和山东宗教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齐国和山东省
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东行政区划史介绍山东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查看 齐国和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戎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查看 齐国和山戎
屈完
屈完,'''羋'''姓,'''屈'''氏,名完,中国春秋時期楚国大夫。 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成王派屈完,屈完说齊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最后双方达成妥协,訂立召陵之盟。齐桓公对屈完说:“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回答说:‘如果齐君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齐君用武力,那楚国就以方城之山作城墙,以汉水作护城河,齐君兵马虽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查看 齐国和屈完
屈匄
屈匄(),一作屈丐,《战国策》作屈盖。《战国策·卷四·秦策二·甘茂约秦魏而攻楚》:甘茂约秦、魏而攻楚。楚之相秦(应为拒秦)者屈盖,为楚和于秦,秦启关而听楚使。战国时期楚国将领,于丹阳之战战败身亡。.
查看 齐国和屈匄
屈瑕
屈瑕(?),羋姓,屈氏,名瑕,蒲騷之戰以下三次戰役的元帥。.
查看 齐国和屈瑕
崔夭
崔夭,姜姓,崔氏,齐丁公的后裔,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子崔杼。 齊丁公太子崔季子,因讓位予齊乙公,逃到崔,成為齊國大夫,生崔穆伯,穆伯生崔沃,崔沃生崔野,崔野八世孫崔夭。 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国归父、崔夭和秦国小子慭率军与楚国进行城濮之战。.
查看 齐国和崔夭
崔姓
崔(通用拼音:Tsui;漢語拼音:Cui;拉丁文:Choi;諺文:최),是漢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89位,目前在中國大陸的人口統計中排名第54(2007年統計資料)。但這個姓氏同時也常見於朝鲜半島。時至今日,按2000年韓國人口統計,約有2,169,704人姓崔,是韓國姓氏中第四最多。.
查看 齐国和崔姓
崔季子
崔季子,中国西周時齐国大夫。 崔季子原是国君齊丁公的嫡子,齊太公的孙子。季子友愛,把君位讓给兄弟齐乙公,逃到崔(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作为采邑,遂為崔氏。 汉代濟南郡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季子之子为崔穆伯,穆伯之子为崔沃,崔沃之子为崔野,崔野八世孫崔夭之子为崔杼,崔杼為齊正卿。.
查看 齐国和崔季子
崔杼
崔杼(),'''姜'''姓,'''崔'''氏,名杼,谥武,又稱崔子、崔武子。春秋齊國大夫,是齊丁公的後裔。.
查看 齐国和崔杼
工正
工正,亦稱工尹(楚國所稱),中國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宋國、楚國等諸侯國所設置之官職,為掌管百工及手工業之官。尹姓始祖以及田齊始祖陳完皆曾任此職。.
查看 齐国和工正
左丘姓
左丘姓是漢字複姓。左丘姓的來源至今仍是撲朔迷離,甚至都不能確定到底有沒有這個姓,因為左丘姓的始祖是《左傳》的作者——左丘明,目前不能確定他到底是姓左丘、左還是丘,所以不能確定有無此姓。但也有一說,說左丘姓事實上是來自於當時齊國都城臨淄的附近一個叫左丘的地方,後人便以左丘為姓。.
查看 齐国和左丘姓
左公子泄
左公子泄(),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前696年十一月,左公子泄和右公子职驱赶走了卫惠公,立公子黔牟为君。卫惠公逃到齐国。前688年夏,卫惠公回国,公子黔牟逃到周王室,卫惠公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复位。.
查看 齐国和左公子泄
巨鹿之战
--是秦末民變中,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鉅鹿郡(今河北邢台平乡)之一场重大决战,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率先猛攻秦军糧道,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經此一役,秦朝滅亡在即,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之领袖地位。.
查看 齐国和巨鹿之战
巨野县
巨野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县政府驻地巨野镇。.
查看 齐国和巨野县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查看 齐国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中山王𫲨𧊒
中山王,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六任君主,在位約為11年左右。依據𫲨𧊒壺銘文,他當為中山王的兒子。 由於中山國位於趙國之中,將趙國分為南北兩地,自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革之後,就不斷展開消灭中山國的戰爭。 前306年,趙侵中山,至寧葭(今河北石家莊市西北),北進幾十里。前305年,趙分二兩路進攻中山,武靈王軍攻取鄗、石邑、封龍、東垣;牛翦軍攻取丹丘、華陽二邑和鴟之塞,進逼中山腹地。中山割四邑求和。 前303年,趙再次發兵進攻中山。前301年,趙軍攻入中山國都靈壽,中山王逃往齊國。前300年,趙連續發兵進攻中山,攻取扶柳,中山東部邊地幾乎為趙所得。 中山五次戰敗,五次割地求和,中山領土大為縮小,實力也大為減弱。中山王𫲨𧊒最终死在齐国。.
查看 齐国和中山王𫲨𧊒
中医学
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由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也称“汉医”,以古代中国医学实践為主體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二十世紀以來因應時代的需求,在西方科學方法引入後,部分療法不但引起了現代醫學的興趣,中醫的大夫養成也從學徒制度,轉趨於專業化、學術化、國際化,這種經過世界主流醫界所認證的“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职业队伍”称中医师,也称“科學中医”。2017年,中國首部中醫藥法施行。.
查看 齐国和中医学
中國后妃
中國后妃有眾多等級,狹義專指皇后与妃嫔,即君主经过正式册封的妻妾,廣義則包括所有君主妻妾。 中国通俗文化中,描绘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妃嫔三千”或“佳丽三千”。在中国政治传统和一夫多妻婚姻制度下,除一位皇后(或称王后)外,历代中国君主(皇帝、王)通常拥有人数众多的妃嫔。除此,君主有权与宫女发生性关系,因此她们亦视为准妃嫔。同时,以为君主生育皇子为修辞,使得拥有众多妃嫔成为合乎道德准则的行为。.
查看 齐国和中國后妃
中國娼妓史
中国历史中最早关于娼妓记载是春秋時代管仲建立的官妓制度,漢武帝時加以制度化。陈东原认为中国有妓女真正开始于汉武帝时的营妓。妓女可分为宮妓、營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等。她们本人则多是罪犯、罪犯家属、贩卖人口或战俘。妓女社会地位地下,而将大臣或敌方的女性家属发配为妓女,亦是君主所使用的惩罚手段。 中国古代“娼妓”本作「倡伎」,本意是歌舞表演中的女演员。許慎《說文解字》有「倡」字無「娼」字。梁朝顧野王《玉篇》始出現「娼」字。.
查看 齐国和中國娼妓史
中國鹽業史
中國鹽業歷史非常悠久。考盐之名最早见諸於《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盐……”。许慎《说文解字》释盐曰:“卤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先秦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盐是较少的能长期维持丰厚利润的商品。盐税自西汉起就成为历代政府财税中的最为重要税种。食盐由政府专卖的制度一直维持到2014年。.
查看 齐国和中國鹽業史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铭先生以教化兴起,云间夏彝仲、陈卧子从而和之,两郡之文遂称述于天下。”.
查看 齐国和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齐国和中国历史
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考古挖掘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发明,特指是在商朝(前1600年-前1050年)期间或之后者,列于下方。.
查看 齐国和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中国统一
中國統一,是指將中國人居住地區构成一个統一国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各地中国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中國政權的統一,多數是北方政權統一南方政權。現今主要的「中國統一」意即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中國大陸地區和港澳地區,與中華民國統治的台澎金馬地區(個別管制領域)統合成一个統一的主權國家和國家政權,即中國,結束自1946-1949年國共內戰及1949年中共建政造成的海峽兩岸分治局面。.
查看 齐国和中国统一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查看 齐国和中国首都
中国足球运动
足球運動最早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运动則在19世纪后期由歐洲传入,足球是中國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查看 齐国和中国足球运动
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本表所列为发生在事發当时的中国境内,或发生在今中国境内,或发生在海外但与中国人物等等有关的暗杀事件。事件依发生时间划分,所列朝代仅具时间阶段之意义。 表内所谓“直接主使/组织”是指刺客幕后的直接主使者或主使/所属组织。若无则不列。“结果”分为目标死亡、目标受伤、目标无恙(未死亡或受伤)三个主要选项,若有其他情况,如其他重要人物被误杀误伤等,则在此栏内注明。 中华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1949年后,凡与台湾或台湾人士有关的暗杀事件,皆注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与此无关者则不注。 本表时间划分乃便宜之计,并非严格依本朝代划分,如三国至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南朝刘宋420年建立截止,南北朝时期以隋朝581年建立截止,余则类同。前后两时期衔接时的重叠年份发生的事件,依事件发生时所属朝代或国家划分,无法划分者均归入下一时期。 自清朝末期1895年起,开始注明事件发生地点的国名,并附国旗。国名和旗帜以当时当地实际统治者之自称为限,与法律上的地位无关。事件发生地点一般包括国名和市县名。.
查看 齐国和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中行喜
中行喜,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是栾盈的好友。前552年,范宣子--驱逐栾盈一党,知起、中行喜、州绰、邢蒯随栾盈出奔齐国。.
查看 齐国和中行喜
临沂市
臨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山東省东南部,黄海以西,因临沂河而得名,1994年12月由臨沂地區改制而來,是山東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古代政區主體隶属琅琊、沂州,是東夷文化和鳳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国書法名城,亦是近代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區、前中共中央華東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東省政府、山东军区等诞生地及所在地。1972年,因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而闻名于世。臨沂是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第一個水生态文明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國家园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金刚石之都、世界滑水之城。辖區内山高水长,蒙山沂水甲天下,环境优美,宜居宜商。在福布斯大陸最佳商业城市评选中近三年连续入围50强。2013年1月,國家海关总署批准臨沂商城采用“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出口商品,臨沂成为继浙江义乌之后,全國第二個享受出口商品就地一次报检、一次通关政策的城市。如今臨沂已成为中國商贸物流之都。.
查看 齐国和临沂市
临淄县
临淄县是中国古县名,为今天淄博市 临淄区等地。.
查看 齐国和临淄县
临淄区
临淄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东省中部的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市,是淄博市的一个市辖区。在古代曾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国齐国国都,1994年被國務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齐国和临淄区
临淄齐国故城
临淄齐国故城位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为齐国都城遗址。故城分大、小城两部分,小城在大城西南,其东北与大城西南连接。两城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辟11门。城外建护城河。小城为宫殿区,有街道三条,现存“桓公台”遗址,台高14米,椭圆形。附近有大量夯土遗址。大城为居民区和生产区,现发现七条街道和6处手工作坊遗址。大城内尚存两处古墓葬,均为春秋时期,其中东北部墓地已探明二十座大中型墓葬,一座大墓已进行发掘。.
查看 齐国和临淄齐国故城
丹阳、蓝田之战
丹阳、蓝田之战,指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 前312年,因为张仪欺骗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國發動大軍進攻秦國,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魏章的部队会合。《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韩宣惠王)二十一年,秦助我攻楚,围景座(应为翠)。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作战,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在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楚怀王大怒,調集全國軍隊發動進攻,於藍田大戰秦軍,秦軍再勝。.
查看 齐国和丹阳、蓝田之战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查看 齐国和东夷
东平县
东平县是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临黄河,东望泰山,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常住人口75.72万人。 东平县是中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其境内的东平湖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东平县的“端鼓腔”和腊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 齐国和东平县
东平街道
东平街道,全称东平街道办事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东平县中部,由原东平镇2010年6月改制而来,为中共东平县委和东平县人民政府驻地。 东平街道面积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0公顷,常住人口17万余人,是东平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级行政单位,也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省级文明乡镇”。.
查看 齐国和东平街道
东亚传统度量衡
东亚传统度量衡,通称度量衡,指源于中国,广泛应用于东亚各国的传统计量体系。日本多称为尺貫法,也称尺间法,其中“尺”为东亚通用的长度单位,“贯”在日本为质量单位,“间”为日本长度单位。受日本称法影响,朝韩的传统计量体系,也被称为“尺斤法”(척근법),其中“斤”为东亚通用的质量单位。另外,1934年1月满洲国颁布的《度量衡法》中就将米制称为“米突法”,将传统度量衡体系称为“尺斤法”。.
查看 齐国和东亚传统度量衡
东郭偃
东郭偃(),姜姓,东郭氏,名偃,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崔氏家臣。 崔杼娶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姜,因为她的前夫是棠公,所以又称棠姜。东郭偃因为崔杼也姓姜,表示过反对。但是崔杼还是娶东郭姜为妻。后来东郭姜和齐庄公私通,崔杼就杀了齐庄公。他宠爱东郭姜生的儿子崔明。崔杼前妻之子崔成、崔彊,在庆封怂恿下,杀死棠公之子棠无咎、东郭偃。庆封再杀崔成、崔彊,崔杼、东郭姜自杀。.
查看 齐国和东郭偃
东阿县
东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是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齐国和东阿县
东门襄仲
東門襄仲(),名遂,中國春秋时期魯国政治人物,姬姓,魯僖公的弟弟,魯莊公的儿子。因住在魯國東門,所以又稱為東門遂、公子遂、仲遂,諡號襄。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攻打魯國,公子遂和臧文仲出使楚國求援。城濮之戰後,魯國倒向晉國。公子遂多次出使晉國、齊國。前620年,他聘娶莒國女子,孟穆伯公孫敖去迎親,見该女子貌美,於是自娶為妻。公子遂大怒,想討伐孟穆伯,被叔仲惠伯勸阻。但公孫敖害怕,于第二年借向周襄王弔喪之機,逃到莒國,以其子孟文伯繼承孟孫氏。孟穆伯和孟文伯相繼死後,聲己所生的兒子孟惠叔繼承孟孫氏。前609年,魯文公去世,公子遂殺死了公子惡、公子視,立敬嬴的兒子為魯宣公,同時,殺害了叔仲惠伯。前601年,公子遂去世,其子公孫歸父,字子家,後裔為子家氏,其子公孫婴齐,後裔為仲氏。.
查看 齐国和东门襄仲
七国之乱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 七王為: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查看 齐国和七国之乱
七国象棋
七国象棋,亦称七国象戏。是中國象棋變體的一种。下棋时利用围棋盘,模拟中国的战国七雄,由七人对局。七国象棋据传是北宋司马光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两人对局的象戏进行改革而设计成的,並流传到朝鲜和日本,是德川家治喜歡的棋類。.
查看 齐国和七国象棋
师涓
師涓,春秋時期齊國樂師(一說是卫国樂師)。創作了《离鸿》、《应苹》、《明晨》、《焦泉》、《朱华》、《流金》、《商飙》、《白雲》、《落叶》、《凝河》、《流阴》與《沉云》等曲。.
查看 齐国和师涓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青砖祠堂式建筑,面积663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嘉慶九年(1804年),原是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原名邱氏書室,故附近街坊俗稱其邱家祠。在晚清时期,康有为在此创办了一所私立学堂。.
查看 齐国和万木草堂
三齊
三齊,共有齊國、膠東國與濟北國等,為秦末漢初的古地名,泛指齊地。秦朝末年田榮擁護田市為齊王,自封國相,並且與項羽不合。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十八諸侯時,為了排擠田榮,並且想要弱化齊國,將原齊國三分給對西楚有功或擁護西楚的人。將原齊王田市改封膠東王、將田都封為齊王、將田安封為濟北王《史記·項羽紀》。田榮得知後十分不滿,於同年併吞三齊,自立為齊王。而後項羽擊潰田榮後,改立田假為齊王,並且沒有復建三齊。三齊所指的地域大致與秦朝的濟北郡、臨淄郡、膠東郡三郡相當。.
查看 齐国和三齊
三晉伐齊之戰
三晉伐齊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初期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前後耗時2年,以三晉勝利而告終。是役齊康公被聯軍所俘虜,與三晉之君一起朝見周天子。齊康公並請求封三晉為諸侯。次年,九鼎聲響,三晉成為了諸侯。.
查看 齐国和三晉伐齊之戰
乐记
《乐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学著作。收于《礼记》49篇中。在《史记》中也有收录,名为《乐书》。 均为十一篇,但篇章顺序不同。关于《乐记》的作者问题始终有两大基本说法:郭沫若的“公孙尼子”说,蔡仲德的“刘德”说。目前学术界仍无定论,但多倾向于蔡仲德说。 《礼记》中题作《乐记第十九》,约5000余字包括十一子篇:《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象篇》、《乐情篇》、《魏文侯篇》、《宾牟贾篇》、《乐化篇》、《师乙篇》。然而据西汉刘向之意古代《乐记》應共23篇,这23篇除上述11篇之外,还包括《奏乐篇》、《乐器篇》、《乐作篇》、《意始篇》、《乐穆篇》、《说律篇》、《季札篇》、《乐道篇》、《乐义篇》、《昭本篇》、《招颂篇》、《窦公篇》等遺失的12篇。 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外界事物的变化使人的感情产生各种变化,音乐则是这种感情变化的表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查看 齐国和乐记
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詳),燕國的著名軍事家,輔佐燕昭王;曾攻下齐国70余城,封昌国君,後被赵国封望诸君。是東周戰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查看 齐国和乐毅
九州 (中国)
九州,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傳說為漢族先民大禹所劃分,故又稱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異。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雖有争议,但产生於先秦時期己成為學界的共識。 至汉武帝时,依據《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個刺史部,但魏晋以后随着行政州份增多以致行政區劃與九州完全脫鉤,《禹貢》九州成为人們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之一。 “九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圍,又稱為赤縣神州或十二州,“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圍與古代漢族傳統聚居地區重疊,稱為“華夏九州”或“漢地九州”。.
查看 齐国和九州 (中国)
九鼎
九鼎据传是禹在建立夏朝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春秋公羊傳注疏》认为九鼎代表天子的地位:祭祀的时候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尚书正义》则在第十五卷《召诰》中倾向于“九鼎”其实只是一只鼎。因为九牧贡金为鼎,所以名叫“九鼎”。无论哪种解释,鼎都是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據說,秦滅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見《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 第六,原文:「……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查看 齐国和九鼎
平度市
平度市,位于山东省山东半岛中部,胶莱河的东岸。平度市为中国肉类生产第六大县市,青岛市的卫星城,也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管辖5街道12镇。.
查看 齐国和平度市
平阴县
平阴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2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36万。.
查看 齐国和平阴县
乾時之戰
乾時之戰發生於前685年,魯莊公討伐齊國的戰爭。 前685年,雍林人殺公孫無知,齊僖公之子公子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了無知,就和秘密召公子小白從莒國回來。另一方面,魯莊公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即位,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帶鉤。公子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六日方抵。這時公子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迎立他為國君,是為齊桓公。 魯莊公大怒,為助公子糾爭位,於是年秋天,再度領兵攻打齊國。齊、魯兩軍在乾時相遇,齊軍大敗魯軍。魯莊公丟棄所乘戰車,改乘輕車逃回。其御手秦子及車右梁子持莊公的旗幟,在道旁誘騙齊軍時被俘。不久,大夫鮑叔牙率齊軍至魯國,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莊公害怕,遂殺死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桓公聽從鮑叔牙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委以政事。.
查看 齐国和乾時之戰
乌姓
烏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1位。.
查看 齐国和乌姓
义渠
义渠,又稱儀渠、戎,古代部族國家,活躍於今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最初以游牧為生。在殷商末年形成國家,逐步定居。至戰國時代,佔有今天的陝西省北部、甘肅省北部和寧夏等地,與秦國形成對抗關係,最後被秦國所滅。傳統上將他們列為西戎之一。.
查看 齐国和义渠
庞煖
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
查看 齐国和庞煖
庞涓
涓,活躍於戰國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魏將,孙庞鬥智故事的主角之一,曾為魏國將軍,因妒賢,迫害同學孙膑,斬其足,黥其顏,孙膑逃至齊國。前354年在桂陵之戰被孙膑俘虜,透過調停後釋放。但前342年馬陵之戰敗於孫臏,陣亡。.
查看 齐国和庞涓
亞憑
亞憑(生卒年不詳),墨胎氏,一名仲冯、仲憑,伯夷之弟,叔齐的二兄,孤竹國的第九任國君。.
查看 齐国和亞憑
二王三恪
二王三恪,又稱二賓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後,或單稱三恪、二王,是中國古代政治禮制,屬賓禮之一,歷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封邑,祭祀宗廟,用以懷柔安撫,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所謂「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證「三恪二王後」,以為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後,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查看 齐国和二王三恪
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之歷史觀念,與天下的空間觀念構成中國文化重要成分。「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週而復始之循環運轉。.
查看 齐国和五德終始說
五國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古中国時期中的战国时代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天子权威的彻底丧失。 战国早期,各諸侯國之中仅有楚国及越国僭越称王。 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謀劃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楚国立即出兵攻打齐国徐州,希望齐国取消王号。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一时各国不论大小纷纷称王,其中甚至包括中山国、宋国等当时的二流国家。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齐国对于中山国的王号不满,曾试图联合燕国、赵国攻击中山国以迫使其去王号。各国之中,独有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
查看 齐国和五國相王
庄子
莊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宋國蒙(河南商丘或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唐玄宗天寶初(742 CE),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子部道家類。.
查看 齐国和庄子
庆封
庆封(),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人物。字子家,齐桓公曾孙,庆克之子。崔杼杀死齐庄公,立齐景公。崔杼、庆封被任命为右相、左相。前546年,庆封灭了崔氏,在齐国执政。前545年,鲍氏、高氏、栾氏攻灭庆氏,庆封逃到吴国,住在朱方。后来楚灵王攻打吴国,擒获庆封,将他杀死。庆封临死讽刺了楚灵王。.
查看 齐国和庆封
庆克
庆克(),中国春秋時期齐国政治人物,公子无亏之子,齊桓公之孫,庆氏,名克。 慶克穿着妇人的衣服坐着辇车进入宫中,和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被鲍牵看见,鲍告诉了国佐(国武子),国佐责备了庆克。庆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诉声孟子被国佐责备一事。 齐灵公会盟时,声孟子说留守临淄的高无咎、鲍牵不接纳归国的国君,要另立公子角。齐灵公砍掉鲍牵的双脚、驱逐高无咎。高弱在卢城造反,齐灵公派庆克、崔杼去平叛。国佐从郑国回来,到卢城前线,杀死庆克,高弱随后投降。.
查看 齐国和庆克
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汉代经学一派,与古文经学相对应,主要特点是加入大量的占卜、阴阳学说,提倡天人感应,以符合当时的需要,被列入学官,成为正统。而古文经学不断对其发动挑战,到汉朝灭亡和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时期,今文经学逐渐衰落,直到清代,随着朴学兴起和社会改革的需要,今文经学被重新发现,主要代表人有康有为。.
查看 齐国和今文经学
仲孫姓
仲孙姓是漢字複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30位。.
查看 齐国和仲孫姓
仲孙湫
仲孫湫(),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前648年,王子带逃到齐国,次年(前647年)春天,齐桓公让仲孙湫到成周聘问,顺便提起王子带的事。仲孙湫回来报告,没有提王子带的事,天子周襄王的怒气还没有消,得十年之后,天子才会召王子带回去。秋天,因为戎人入侵,诸侯派兵到成周驻防,齐国派仲孙湫率兵前去。.
查看 齐国和仲孙湫
任妄
任妄,秦康公时的秦国大夫。 秦康公命人修筑供游乐用的高台历时三年,楚国人起兵,将要攻打齐国。任妄说:“饥荒之年会召来敌兵,疾病瘟疫会召来敌兵,百姓劳苦会召来敌兵,政局混乱会召来敌兵。国君建筑高台已经三年,如今楚国起兵要攻打齐国,臣怕他们打齐国是虚张声势,袭击秦国为实,不如加以防备。”于是秦康公派军防守东境,楚国于是停止了行动。.
查看 齐国和任妄
伊阙之战
伊闕之戰是前293年秦国将领白起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镇)擊敗魏、韩、东周三国联军,擒杀联军主将公孫喜的战役,此战秦国共斩首敌军24万。.
查看 齐国和伊阙之战
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以字行。春秋时期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杨村)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伍子胥先祖伍舉,以正直進諫楚莊王而得名聲,因此其後代於楚國亦有名聲。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国被迫害,投奔吴国。受吴王阖闾重用,大破楚国,北镇齐晋,南服越人,官拜相国公。吴王夫差继位后,对其“联齐抗越”战略不满,又听信伯否的谗言,最终赐死伍子胥。.
查看 齐国和伍子胥
弦國
弦国,周代的一个较弱小的诸侯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联军讨伐楚国。楚国被迫屈服,加入齐国同盟。楚弱齐强的格局众所周知。距离楚国比较近的几个国家,同时是弦国的姻亲国家江国、黄国、道国、柏国与齐国和睦。因此弦国不事楚国。很快在公元前前655年被楚国轻易灭亡。弦国君逃亡到黄国。.
查看 齐国和弦國
弩
達文西繪製的超巨型弩 弩,古曾稱窝弓,現亦稱十字弓(來自英語的Crossbow),是一种射擊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因不需要在拉弦時同时瞄准,所以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一般來說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在古代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六百公尺,床弩的射程更达一千多公尺。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张弩等,歐洲人更是使用各種拉弦器來上弦。.
查看 齐国和弩
弭兵之盟
弭兵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两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弭兵意思为平息战事。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
查看 齐国和弭兵之盟
伯戏
伯戏,妫姓,舜的后裔,陈国與田齊的祖先。 前539年,齊國重臣晏婴出使晋国,与叔向交谈,晏婴认为陳釐子尽得人心,齐国将属于陈氏,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这四位陈国祖先已与胡公满、太姬的靈魂都在齐国了。.
查看 齐国和伯戏
伽利略衛星
伽利略衛星是木星的四個大型衛星,由伽利略於1610年1月7日首次發現。這四個衛星可以用低倍率望遠鏡來觀測到,如果沒有光害,且環境極好,甚至可用肉眼勉強看到木衛三和木衛四,利用數位單眼相機搭配合適的望遠鏡頭也可以輕易的在較無光害的地方拍下這幾顆伽利略衛星。.
查看 齐国和伽利略衛星
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又稱睢水之戰,在漢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項羽以三萬精兵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擊潰漢軍數十萬人,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查看 齐国和彭城之戰
归城城址
归城城址,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市区东南22公里归城姜家村东,莱山北麓。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城城址,传为春秋时期莱国都城遗址。鲁襄公六年(前567年)莱国被齐国所灭。20世纪50年代尚残存断垣遗迹,分为外城和内城。现存内城西垣遗址土堆。外城在莱山北麓与凤凰山南、烟台顶、城子顶之间。城内多大型古墓葬。1951-1973年间多次发掘出土带铭文铜器及车马坑,坑内硃涂地面,有马骨、马衔车饰等。.
查看 齐国和归城城址
徐福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秦朝時齊地人,為一方士,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
查看 齐国和徐福
徐承
徐承,战国时代人,曾经在公元前485年,从吴国率领海军向北攻打齐国。他为有史记载最早的中国海军将领。.
查看 齐国和徐承
得臣
得臣,姜姓,名得臣,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齐庄公的儿子。 卫庄公娶得臣之妹庄姜。庄姜美而无子,卫国人作诗《硕人》。庄姜抚养戴妫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卫桓公。讨厌嬖人生的州吁。.
查看 齐国和得臣
俱利伽羅峠之戰
俱利伽羅峠之戰(峠是山路的鞍部、隘口),又稱礪波山之戰(となみやまのたたかい),乃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壽永二年五月十一日(1183年陽曆6月2日)木曾義仲軍與平維盛率領的平氏軍之間的戰鬥。此役為源平合戰中最大的會戰,最終以平氏大敗收場。.
查看 齐国和俱利伽羅峠之戰
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二計。原文注釋為:「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此計之意思是:.
查看 齐国和圍魏救趙
匡章
匡章,又稱匡子、田章,戰國時齊國齊威王、齊宣王、齐湣王三朝名將。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於前335年至前295年間,曾與惠施評論齊魏相王的事。在對秦作戰時,有人言語中傷他,但齊威王仍然信任他,他後來得知後,十分感動,誓死效忠齊王,遂北伐燕,南征楚,西攻函谷關,為齊屡建戰功。.
查看 齐国和匡章
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
以下列表是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54年的君王一览(根据在位时间倒序);绿色为在世君主,粗体为著名君主。.
圜钱
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 圜钱体圆、有孔,既不容易折断,又便于穿索,因此具有易于携带和清点的优点,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圜钱的形状遂为中国以后的金属铸币所借鉴。由圜钱发展而来的方孔钱更成为之后几千年间东亚地区货币的主流。.
查看 齐国和圜钱
北宫括
北宫括,即北宫懿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卫成公的后代。前574年,郑国子驷攻打晋国,北宫括救晋侵郑。前564年,随晋、鲁、齐、卫、宋、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讨伐郑国,北宫括随荀偃、韩起。 前559年春,吴国到晋国报告战败情况,鲁国的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阅、仲江,卫国的北宫括,郑国的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 前559年夏季四月,鲁叔孙豹和晋荀偃、齐崔杼、宋华阅、仲江、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讨伐秦国。 因为北宫括积极参与伐秦,这次活动中《春秋》记载了他的名字。.
查看 齐国和北宫括
北宮結
北宫结,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 前503年,卫灵公想背离晋国,与齐国结盟,大臣都不同意。卫灵公于是让北宫喜出使齐国,暗地里告诉齐景公扣留北宫结,攻打卫国。齐景公照做了,于是卫齐二国结盟。北宫结与公叔戌关系好,前496年,被卫灵公驱逐,公叔戌、北宫结先后逃到鲁国。.
查看 齐国和北宮結
國姓
国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54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國姓
國弱
國弱,又名國景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政治人物。國武子國佐之子。前573年,齊靈公因為國佐叛亂殺死大夫慶克,在甲申日夜晚,派遣衞士華免用戈於宮中殺死國佐,又命令清地的人殺國弱的兄長國勝,國弱出走至魯國。後來,齊靈公又讓國弱回齊國,讓他繼承了國氏一族。 其後於前542年-前532年期間,國弱多次代表齊國出使或會盟。.
查看 齐国和國弱
國勝
國勝(?-前573年),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政治人物。國武子國佐之子。前574年,齊靈公派遣崔杼為大夫,使慶克為他的副手,率領大軍圍攻在盧地叛變的高弱,國勝之父國佐正在跟從諸侯一同圍攻鄭,以國內發生動亂為理由請求回國處理,遂會同高氏叛軍,殺死慶克佔據穀地叛亂,齊靈公被迫與國佐誓盟於徐關及恢復其職位。同年十二月,高弱投降,齊國派遣國勝到晉國告難,在清地等待命令。 前573年,齊靈公因為殺死慶克的緣故,在甲申日夜晚,派遣衞士華免用戈於宮中殺死國佐,宮中的人都逃至夫人的宮中。書曰,齊殺其大夫國佐,放棄國君的命令專殺,以穀地背叛的緣故。又命令清地的人殺死國勝,國弱出走魯國,王湫出奔萊國,而慶封被為大夫,慶佐為司寇。後來,齊靈公又讓國弱回齊國,讓他繼承了國氏一族。.
查看 齐国和國勝
國語 (書)
《國語》是中國國別史之祖,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記錄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之歷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
查看 齐国和國語 (書)
刚姓
剛姓為中文姓氏之一。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刚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第二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北魏时期侯伏侯氏(胡引氏)人侯刚,属于以帝王赐名为氏。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当代刚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辽宁等省,另外在满、蒙古、锡伯等民族中也有一些人以刚为姓氏。.
查看 齐国和刚姓
刁间
刁间,中国西汉初年齐国人,又称刀间,是当时著名的大商人。 齊國當地很輕蔑奴隸,但是刁間特別善待他們,刁间在齐国用他們去经营捕鱼、海水煮盐,成为巨富。结交诸侯王和郡守、国相,家产数千万。.
查看 齐国和刁间
利津县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隶属于东营市。东隔黄河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相望,北邻河口区,西接滨州市、沾化县。县境呈西南-东北向,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全县海岸线长达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禽,生长着数百种野生植物,以其新、野、奇的旅游特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查看 齐国和利津县
刘献公
刘献公,()春秋时期刘国国君,名挚,子爵。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十月,甘简公无子,立他的弟弟甘过。甘过将要去掉甘成公、甘景公的族人,甘成公、甘景公的族人买通刘献公。丙申日,刘献公杀甘悼公甘过,而立甘成公之孙甘鳅为甘平公。丁酉日,又杀献太子傅庾皮的儿子过,在集市杀瑕辛与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鲁昭公十三年(前529年)秋,鲁昭公、刘献公、晋昭公、宋元公、卫灵公、郑定公、曹武公、莒著丘公、邾庄公、滕悼公、薛伯薛献公、杞平公、小邾穆公在平丘会盟。晋昭公派叔向请教刘献公,如何对待齐国不加盟。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夏四月乙丑,周景王驾崩,戊辰,刘子挚卒,无嫡子,单子单穆公立其庶子伯蚠为刘文公。.
查看 齐国和刘献公
刘遂 (赵王)
刘遂(),西汉高祖刘邦孙,赵幽王刘友之子。汉文帝即位,立刘遂为赵王。之后,晁错建议景帝削藩。赵国被削常山郡。刘遂不满,与刘濞等联合叛乱。刘遂与匈奴连和,举兵往西界,与郦寄激战。栾布破齐国后攻赵国,刘遂自杀。.
查看 齐国和刘遂 (赵王)
刘讷
劉訥,又作劉納,字令言,西晉彭城叢亭裏人。 劉茂五世孫,官至司隸校衛。史稱劉訥善於識人,有「人倫鑒識」美稱,史書載他在洛陽見諸名士而歎曰:“王夷甫太鮮明(精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與渤海石崇、吳國陸機、吳國陸雲、渤海歐陽建、中山劉琨、中山劉輿、荥阳潘岳、蘭陵繆徵、京兆杜斌、京兆摯虞、琅邪諸葛詮、弘農王粹、襄城杜育、南陽鄒捷、齊國左思、清河崔基、沛國劉瑰、汝南和郁、汝南周恢、安平牽秀、潁川陳眕、太原郭彰、高陽許猛等有往來,號稱“二十四友”。.
查看 齐国和刘讷
刘贤 (菑川王)
刘贤(),西汉齐王刘肥之子,刘邦之孙。前176年,济北王刘兴居被灭后,刘贤被封为武成侯。前164年,汉文帝分齐国为六国,刘贤被立为菑川王。前154年,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刘贤同吴王刘濞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刘贤派兵围临淄,后兵败被杀。 X贤 Category:西汉战争身亡者.
查看 齐国和刘贤 (菑川王)
刘雄渠
刘雄渠(),西汉齐悼惠王之子,刘邦之孙。前176年,汉文帝封其为白石侯。前164年,汉文帝分齐国为六国,刘雄渠被立为胶东王。刘雄渠参与七国之乱,率兵与胶川王、济南王共同攻打临淄。刘雄渠兵败被杀。胶东国国除,改为胶东郡。 Category:西漢諸侯王 Category:西汉战争身亡者.
查看 齐国和刘雄渠
刘次昌
劉次昌,汉朝宗室,西汉齐厉王。其曾祖父齐悼惠王刘肥是汉高帝刘邦的长子。.
查看 齐国和刘次昌
刘文公
刘文公(),春秋时期刘国国君,名狄,一名卷,又作蚠,子爵。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夏四月乙丑,周景王驾崩,戊辰,刘子刘献公挚卒,无嫡子,单子单穆公立刘献公庶子伯蚠为刘文公。刘文公、单穆公和景王宠臣宾起(宾孟)不和,宾起支持景王之子王子朝。景王死后,刘文公、单穆公在五月庚辰日杀宾起。立景王长子猛为周悼王。毛伯得、尹文公、召莊公支持王子朝,驱逐周悼王、刘文公、单穆公,立王子朝为王。周悼王在十一月乙酉去世,已丑,其弟周敬王即位。 之后,刘文公、单穆公支持的周敬王和毛伯得、尹文公、召莊公、召简公支持的王子朝,在王畿附近,作战了三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冬,在晋国智文子跞、赵简子鞅的支持下,周敬王一方胜利,十一月,王子朝、毛伯得、尹文公逃到楚国。王子朝谴责刘文公、单穆公废长立幼。十二月,周敬王入王城。鲁定公四年(前506年)三月,刘文公乘吴王阖闾攻打楚国之机,与苌弘、范献子谋划攻打楚国,在召陵会合诸侯晋定公、宋景公、鲁定公、蔡昭侯、卫灵公、陈惠公、郑献公、许男斯、曹隐公、莒郊公、邾隐公、顿子、胡子豹、滕顷公、薛襄公、杞隐公、小邾惠公、齐国大夫国夏。不久,刘文公去世。.
查看 齐国和刘文公
刀币
刀币,又稱刀錢,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貨幣名。可能是由古代戎狄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戰國時期刀币已流通於齐、燕、赵等国。.
查看 齐国和刀币
嘗羌
尝羌,上古漢族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云南滇国的国王。 是先秦時期楚國將領莊蹻的后代。莊蹻是楚莊王的後裔,初擔任唐蔑的部將,垂沙之戰唐蔑被齊國匡章擊敗而陣亡,莊蹺率眾造反,曾攻取楚國首都郢(今湖北省荊州市北),後又歸順楚國。後莊蹻奉命攻打夜郎,一直到滇池(今雲南省昆明市一帶)。但前277年楚國巴郡、黔中再次被秦國攻占,莊蹺無法歸楚,也不願投降秦兵,於是自立為滇王,歷代相傳,直到尝羌。 汉武帝派使者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到西南夷探索到身毒的道路,使臣抵达滇国,尝羌将他们留下,另派人找寻道路,没有找到。尝羌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与夜郎侯问的一样。汉武帝灭南越后,灭且兰、邛君、筰侯,厓駹、夜郎降汉。汉朝以且兰为牂柯郡,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黎郡,厓駹为汶山郡。滇国东北与滇王同姓的小国劳洸和靡莫侵扰汉朝边境,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朝灭劳洸、靡莫。尝羌主动内附汉朝,汉朝在滇国设立益州郡,赐滇王“汉滇王印”。《滇国史》认为,墓中有滇王金印的M6墓主就是尝羌。.
查看 齐国和嘗羌
嘉祥县
嘉祥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973平方千米,2008年人口为81.9万。.
查看 齐国和嘉祥县
單于姓
单--姓(,「--」不是簡體字,不應轉寫為「單--」)是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26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單于姓
周定后
周定--,是东周第9代天子周定王的王后,姜姓。前603年,周朝派子服到齐国向齐惠公求婚。齐国答应后,周定王派召桓公迎接王后。.
查看 齐国和周定后
周定王
周定王(),姓姬,名瑜,中国東周第9代天子,前606年—前586年在位,周定王是匡王之弟。定王在位21年而卒,子夷立,為簡王。 在位期间执政为王孫蘇、召桓公、劉康公、毛伯衛、單襄公。.
查看 齐国和周定王
周宣王
周宣王,姬姓,名靜,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厉王之子,在位46年。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王于是进用贤良,樊侯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张仲之属,并爲卿佐。自厉王失政,猃狁、荆蛮交侵中国,官政隳废,百姓离散,王乃修复宫室,兴贤人,纳规谏,安集兆民。命南宫仲、邵虎、方叔、吉父并征定之,复先王境土,缮车徒,兴畋狩,礼天下,喜王化复行,号称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受挫,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查看 齐国和周宣王
周安王
周安王(),多字谥为周元安王,姓姬,名骄,為周威烈王之子,中国东周第二十一代国王。安王元年是前401年。 安王十六年(前386年),周安王承認齊國大夫田和為齊侯。二十六年(乙巳,前376年),姬骄病死,谥号安王。其子姬喜繼位。.
查看 齐国和周安王
周公忌父
周公忌父,春秋初期周国国君,周公旦后裔,公爵。鲁庄公十六年(周僖王四年,公元前678年)他出奔虢国,鲁僖公十年(周襄王二年,前650年)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与齐国大夫隰朋立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鲁僖公二十四年(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王子带之乱,俘获周公忌父与原伯、毛伯,周襄王逃奔郑国。.
查看 齐国和周公忌父
周元王
周元王(),姓姬,名仁,中國東周君主,在位8年,為周敬王之子。 周元王四年(前473年),越王句踐滅吳。句踐隨後北上遷都琅琊,與齊國、晉國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周元王正式承認句踐為霸主。.
查看 齐国和周元王
周襄王
周襄王(),姬姓,名鄭,東周第六代君主,諡號襄王。襄王是周惠王的兒子,《史記·周本紀》稱襄王在位32年,《左傳》稱襄王在魯文公八年(前619年)秋天去世。 惠王死後,襄王懼怕異母弟王子帶爭奪王位繼承權,秘不發喪,並派人向齊國求援,襄王直到大局已定才公佈父王死訊。 前636年,王子帶欲圖篡位,以狄人攻周,大敗周師,周襄王逃到鄭國;此前,周襄王欲伐鄭,故娶狄人隗氏為--,以換取狄兵一同伐鄭。事成後卻廢黜--,令隗--怨恨,進而引致隗--同異母弟王子帶聯合,成為內應令狄人得以大破襄王。當時晉文公勢力強大,在前635年出兵助襄王,殺王子帶,迎接周襄王返回洛陽復位。前632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會見他。 周襄王在位期间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相继称霸。在位期间执政为宰孔、周公忌父、王子虎、周公閱、王叔桓公。.
查看 齐国和周襄王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查看 齐国和周朝
周朝官制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不仅仅由于它广袤的国土、更是由于它丰富的文化,这其中就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传承,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职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查看 齐国和周朝官制
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東周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君主。.
查看 齐国和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彙編。.
查看 齐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周最
周最,战国人,又作周冣、周聚,西周国的公子。 活动时期为周慎靓王和周赧王初期。谋立太子没有成功。后来作为西周国、东周国、魏国、齐国的相国,往来于秦国、齐国、魏国、楚国、韩国,为纵横家,他主张合纵、反对连横,来保存周王室。.
查看 齐国和周最
唐眜
唐眜(),《吕氏春秋》作唐蔑,《战国策》作唐明,误作为唐昧。战国时期楚国将领,于前301年的垂沙之战战败身亡。.
查看 齐国和唐眜
優孟
優孟(生卒年不詳),中國春秋時期楚國知名弄臣,長八尺(亦有說為五尺),多辨,常以談笑諷諫。其史見於司馬遷。.
查看 齐国和優孟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查看 齐国和儒家
儒家人物列表
儒学者列表 古今中外歷代儒教研究、實踐者列表。.
查看 齐国和儒家人物列表
冯驩
冯驩,或作馮諼,中国战国時代齐孟尝君的食客和家臣。 馮驩很窮困,透過關說才進入孟嘗君門下,還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所以不被重视。馮驩彈剑唱歌,要求增加待遇,孟尝君一一應允,最後馮驩求得食鱼、馬车、與老母的養老金,成為高級食客。 馮驩成為高級食客後,自願到孟嘗君的封地薛邑(今山东省棗莊市一带)收债,他卻自作主張,將貧苦民眾的債券燒掉,貧民得以免繳銀錢,直呼萬歲,孟嘗君因財務損失而惱怒,卻不知道馮諼的作為,其實是替孟尝君赢得名誉與封地的民意。 一年後,孟尝君遭齊閔王罷黜,失去齐国宰相之位,退回封地,在薛邑受到熱烈的歡迎,孟尝君才知道馮驩的先見之明,從此萬分信賴。後馮驩游说梁惠王聘用孟尝君為宰相,又使齐湣王於薛建造了宗廟,馮驩為孟嘗君構築三個避禍的方式,人稱「狡兔三窟」。典稱“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查看 齐国和冯驩
函谷關之戰 (前241年)
函谷关之战是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
商丘市
商丘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界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727.39万。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交汇。.
查看 齐国和商丘市
商鞅
商鞅(),中國戰國時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军收复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部分失地。但商鞅在变法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打击旧贵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旧贵族势力的报复,最终身亡。 商鞅及其变法对法家学派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家学派后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后学著作汇编成《商君書》。司馬遷著《史記》時,为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此外,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尸佼合立於《公孙鞅传》。.
查看 齐国和商鞅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查看 齐国和商朝
公姓
公姓(公 古音:gong 古红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88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公姓
公孟彄
公孟彄,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卫灵公之子,过继给了孟縶。 前498年夏,公孟彄帅师伐曹国,攻克郊地。次年,公孟彄再次帅师伐曹。前496年,太子蒯聩想杀夫人南子失败,出逃宋国,公孟彄作为太子同党,出奔郑国,自郑奔齐国。前485年,公孟彄从齐国回卫国。前480年,公孟彄再次出奔齐国。.
查看 齐国和公孟彄
公子去疾
公子去疾,姬姓,字子良,春秋时期郑国的卿,父郑穆公,後代為七穆的良氏。 前605年,鄭靈公被公子歸生殺死,國人要立子良為君。子良自稱不賢,讓位給哥哥公子堅(鄭襄公)。鄭襄公想驅逐兄弟們,只留下子良,子良不同意,并向鄭襄公推薦兄弟們為大夫,這就是後來鄭國由穆公後人執政的濫觴。 前600年,楚莊王攻鄭,晉國郤缺援救鄭國,鄭襄公在柳棼戰勝楚國,大家都高興,子良擔心:“這是國家的災難,我離死恐怕不久了。” 前599年,楚莊王攻打鄭國,子良說晉楚不講信義,我們在哪一方打來的時候就投靠哪一方。 前597年,楚莊王伐鄭國,郑襄公肉袒牵羊出降,子良作為人質到楚國。晉國援救鄭國的援軍到達黃河邊,欒書說子良是鄭國的良臣。他作人質說明鄭楚兩國很親近,鄭國不值得援救了。但是中軍佐先縠不聽,遂率兵渡河,有邲之戰晉國的慘敗。 前595年,荀林父要攻打鄭國,鄭襄公派子張到鄭國替換回子良。 前589年十一月,魯成公及楚國子重(公子婴齐)、蔡景侯、许灵公、秦國右大夫说、宋國华元、陳國公孙宁、衛國孙良夫、鄭國子良、齐国大夫在蜀(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會盟。 前588年,許國恃楚國之勢不事郑國,子良率軍伐许。 前584年,子良作為鄭成公的相禮到晉國,见晉景公,拜謝出兵救鄭。.
查看 齐国和公子去疾
公子偃 (庄公年)
公子偃,'''姬'''姓,名偃,鲁国公子。 前684年,刚在长勺之战中吃了败仗的齐国和宋国驻军于郎地。公子偃对鲁庄公说:“宋军军容不整,可以战胜;宋军一败,齐军必然回国。请您攻击宋军。”鲁庄公不同意。公子偃从雩门私自出击,用老虎皮蒙在马上攻击宋军,鲁庄公领兵跟着进攻,在乘丘把宋军打得大败,齐军也就回国了。.
查看 齐国和公子偃 (庄公年)
公子卬 (魏国)
公子卬,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卬,战国时期魏国公子。.
查看 齐国和公子卬 (魏国)
公子彭生
公子彭生,春秋初期齐国大夫,杀害鲁桓公。 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到齐国聘问。文姜与其兄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得知,四月丙子,齐襄公招待鲁桓公,回去的时候命公子彭生和鲁桓公坐在一个车上,彭生在车上杀了鲁桓公。在鲁国人的請求下,齐襄公归罪于彭生而杀之。前686年,齐襄公打猎,发现一个野猪,左右说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大怒,射了一箭,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齐襄公大惊,慌忙中丢掉一只鞋。当晚,连称、管至父杀害了齐襄公。.
查看 齐国和公子彭生
公子嘉 (齐国)
公子嘉,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 公子嘉的父亲是齐景公。齐景公的正室夫人燕国公主燕姬的儿子早早的去世,使齐景公没有嫡子。所以,齐景公得病时,使国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晏孺子),将群公子置于莱。前490年秋,齐景公去世,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逃到卫国,公子鉏、公子阳生(齐悼公)逃到鲁国。第二年,在陈乞的支持下,公子阳生(齐悼公)回国,杀死了安孺子。最后,田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查看 齐国和公子嘉 (齐国)
公子喜
公子喜(),'''姬'''姓,名喜,字子罕,是郑穆公的儿子,子丰、子驷的同母兄弟,春秋时期郑国的卿(当国)。 前581年,公子喜迎回被晋国扣留的郑成公。前577年,公子喜率军攻打楚国的属国许国,被许国所击败。郑成公亲自率军攻许,许国被迫以叔申的封田向郑国请和。前576年,楚国率军伐郑,打到暴隧(今河南省原阳县西),接着又伐卫国,打到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子罕反袭楚国,攻取新石(今河南省叶县境内)。应许灵公请求,楚共王派公子申“迁许于叶”(今河南省叶县南),许国从此附庸于楚,而许国的原有领土都被郑国所占。前575年,子罕伐宋国,得胜。晋国、齐国、鲁国、邾国、卫国、尹武公讨伐郑国。但是,没有打郑国,而是攻打陈国和蔡国。宋、齐、卫归途被子罕击败。 同年,郑国的太子髡顽与子罕前往晋国,对他不加礼遇。太子髡顽又与子丰前去楚国,也对他不加礼遇。前571年,郑成公去世,太子髡顽继位,即郑僖公,子罕(公子喜)当国,子驷(公子騑)为政,子国(公子发)为司马。前570年,郑僖公前去晋国朝见,子丰想要向晋国控告并废掉郑僖公,子罕劝阻了他。 子罕的后裔以其字为氏,立罕氏,是七穆之一,也是罕姓的起源之一。.
查看 齐国和公子喜
公子糾
公子糾,中國春秋時代齊國人,姜姓,齊襄公之弟及齊桓公之兄。 齊襄公時,各公子 (主要是其兄弟) 各自流亡他國以避禍。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故他在管仲及召忽的輔佐及陪同下逃到魯國。公孫無知被殺後,魯國發兵送公子糾回國,卻被公子小白从莒国用計爭先回到齐国。小白回國即位,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威脅入侵庇護公子糾的魯國。魯國憂慮齊國的入侵,所以在笙瀆處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則被押回齊國。齊桓公因鮑叔牙的推薦而起用管仲,遂成霸業。 《庄子》称公子纠的遗孀被齐桓公所纳。 Category:姜齐公子 Category:姜齐政治人物 Category:春秋时代被处决者.
查看 齐国和公子糾
公子结 (鲁国)
公子结(),'''姬'''姓,名结,鲁国公子,鲁庄公时,公子结为卿《春秋·庄公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夫人姜氏如莒。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前675年,卫国嫁女于陈国,公子结送鲁女陪嫁,到达鄄地后,听说齐国和宋国在召开盟会讨论进攻鲁国,公子结便不送陪嫁之女,与齐桓公、宋闵公结盟。当年冬季,齐国、宋国、陈国发兵进攻鲁国西部边境。.
查看 齐国和公子结 (鲁国)
公子翚
公子翚,'''姬'''姓,世称羽父,中国春秋時期鲁国政治人物。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宋国、陈国、蔡国、卫国邀请鲁国一起伐郑国,鲁隐公本来不同意,在羽父的一再请求下,鲁国最后出兵了。打败了郑国步兵,割穀而还,鲁隐公八年(前715年),在无骇去世后,羽父请赐谥号和氏族之名,众仲解释说明了诸侯和卿大夫姓氏的起源。鲁隐公十年(前713年)公子翚联合齐国、郑国伐宋国。 鲁隐公的弟弟公子允是嫡出,先前鲁惠公去世时,因公子允还年幼,才由庶长子鲁隐公继位。十一年(前712年)公子翚劝鲁隐公杀死公子允,鲁隐公不同意。公子翚担心公子允知道,就联合公子允謀殺鲁隐公。十一月,公子翚派人到寪氏杀死鲁隐公,立公子允为国君,就是鲁桓公。鲁桓公三年(前709年),公子翚到齐国迎君夫人,就是文姜。.
查看 齐国和公子翚
公子牙 (齐国)
公子牙,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父亲是齐灵公、母亲是仲子。齐灵公宠爱戎子,让戎子抚养公子牙。戎子请以公子牙为太子,废太子光。仲子以为不可废长立幼,而且太子光在诸侯间声望很高,废之不祥。齐灵公不听,将太子光放逐东海,以公子牙为太子,高厚为公子牙的太子太傅,夙沙卫少傅。 前554年,齐灵公临死前,崔杼迎回太子光,杀死戎子,陈尸于朝堂。六月底,齐灵公驾薨,太子光即位为齐庄公,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八月杀高厚,十一月杀死在高唐叛乱的夙沙卫。.
查看 齐国和公子牙 (齐国)
公子青
公子青(),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卫后庄公之子。 前478年夏,卫庄公蒯聩暴虐,晋国赵鞅率兵驱逐了他,立公孙般师。晋军撤退,卫庄公依然驱使百姓没有节制。十一月十二,大夫石圃带领工匠讨伐卫庄公,卫庄公带着儿子太子疾、公子青跳北墙出逃,摔断了腿。太子疾、公子青被戎州人所杀。卫庄公投奔戎州己氏,也被杀死。齐国立卫君起为卫侯。.
查看 齐国和公子青
公子首
公子首,春秋时期曹国的公子。前589年六月癸酉,齐晋鞍之战爆发,晋国郤克、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鲁国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率军与齐国齐顷公军队交战。在鞍地(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大败齐军。.
查看 齐国和公子首
公子角
公子角,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父亲是齐顷公。前574年,齊國大夫慶克穿着妇人的衣服坐着辇车进入宫中,和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而被鲍牵看见,告诉了国佐(国武子)。国佐责备了庆克。庆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诉声孟子,国佐责备了他。齐灵公会盟时,声孟子说留守临淄的高无咎、鲍牵不接纳归国的国君,要另立公子角。齐灵公砍掉鲍牵的双脚、驱逐高无咎。高无咎之子高弱在卢城造反,齐灵公派庆克、崔杼去平叛。国佐从郑国回来,到卢城前线,杀死庆克,高弱随后投降。.
查看 齐国和公子角
公子驹
公子驹,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 公子驹的父亲是齐景公。齐景公的正室夫人燕国公主燕姬的儿子早早的去世,使齐景公没有嫡子。所以,齐景公得病时,使国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安孺子),将群公子置于莱。前490年秋,齐景公去世,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逃到卫国,公子鉏、公子阳生(齐悼公)逃到鲁国。第二年,在陈乞的支持下,公子阳生(齐悼公)回国,杀死了安孺子。最后,田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查看 齐国和公子驹
公子高 (齊國)
公子高(),姓姜,名高,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政治人物,齊文公之子、齊成公弟弟。 文公死後,公子高便決定辭官退隱。齊成公應允他的懇求,將高邑(今河南禹縣)封為他的食邑。公子高的孫子高傒為齊國上卿,先在迎立齊桓公有功,後與管仲糾合諸侯結盟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為氏,食采邑於盧,世為上卿,成為高氏的始祖。.
查看 齐国和公子高 (齊國)
公子黔
公子黔,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 公子黔的父亲是齐景公。齐景公的正室夫人燕国公主燕姬的儿子早早的去世,使齐景公没有嫡子。所以,齐景公得病时,使国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安孺子),将群公子置于莱。前490年秋,齐景公去世,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逃到卫国,公子鉏、公子阳生(齐悼公)逃到鲁国。第二年,在陈乞的支持下,公子阳生(齐悼公)回国,杀死了安孺子。最后,田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查看 齐国和公子黔
公子鉏 (齊國)
公子鉏,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又称南郭且于。 公子鉏的父亲是齐景公。齐景公的正室夫人燕国公主燕姬的儿子早早的去世,使齐景公没有嫡子。所以,齐景公得病时,使国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安孺子),将群公子置于莱。前490年秋,齐景公去世,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逃到卫国,公子鉏、公子阳生(齐悼公)逃到鲁国。第二年,在陈乞杀死了安孺子,到鲁国迎接公子阳生回国,公子阳生见南郭且于说:“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出了莱门后,才告诉南郭且于自己被召之事。公子阳生回国即位就是齐悼公。.
查看 齐国和公子鉏 (齊國)
公子雍 (齐国)
公子雍,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父亲是齐桓公、母亲是宋华子。齐桓公内宠六个如夫人,生下六个儿子。(齐桓公儿子不止这六人,左传僖二十六年提到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这里说的是这六人争立为国君。)唯一没有登上君位的就是公子雍。 前634年,鲁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攻下谷地。把公子雍安置在谷地,易牙来辅佐他,作为鲁国的后援。齐桓公有七个儿子,在楚国为大夫。.
查看 齐国和公子雍 (齐国)
公子溺
溺(),'''姬'''姓,名溺。《左传》和《穀梁传》认为是鲁国公子,鲁庄公时,公子溺为卿。《公羊传》认为是鲁国未受命的大夫,不是公子。 《左传》认为前691年,公子溺会合齐国军队攻打卫国,因为公子溺专政违背了周庄王的命令,《春秋》贬低他而单称他的名字,不称公子。《穀梁传》则认为公子溺会同鲁国的仇敌齐国一起进攻同姓国家卫国,所以贬称名而不称公子。.
查看 齐国和公子溺
公子悝
公子悝或称泾阳君(),嬴姓,名悝,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弟弟、高陵君公子市的胞弟。 秦昭襄王在前306年即位后,昭襄王弟弟公子市、公子悝和舅舅芈戎、魏冉,并称“四贵”。前300年,秦国以泾阳君到齐国为政治人质,来使孟尝君到秦国为相。 前292年,封公子市为宛侯、公子悝为邓侯。華陽君被秦人尊稱為華侯,從此有穰、宛、鄧、華四大列侯。 因“四贵”权势威胁王权,秦昭襄王用范雎为相國。前266年,范雎建議,罷除宣太后的權力,並使“四贵”离开咸阳,到自己的封邑,使四貴不能影響國政。.
查看 齐国和公子悝
公子慭 (鲁国)
公子慭(),'''姬'''姓,名慭,一名整,字子仲,鲁昭公时,公子慭为卿。 季平子继立后,对费宰南蒯不加礼遇,南蒯与公子慭合谋,打算驱逐季平子,把他的家产充公,让公子慭取代他的地位,南蒯则占据费地成为公臣。公子慭答应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鲁昭公。前530年,公子慭与鲁昭公前去晋国,朝见新立的晋昭公,晋国拒绝鲁昭公进入,公子慭遂代表鲁国前往。南蒯害怕打不赢季平子,不得不带着费地叛变到了齐国。公子慭回国的路上路经卫国,听说了动乱的情况,丢下副使先行回到国内,抵达郊外后,听说是费地叛乱,就逃亡到齐国。 公子慭有一女叫重,是齐景公的夫人。《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子仲之子曰重,为齐侯夫人,曰:“请使重见。”.
查看 齐国和公子慭 (鲁国)
公子招
公子招,妫姓,名招,中国春秋时期陈国的公子,陈成公的儿子。 前541年,晋国赵武、楚国公子围、齐国国弱、宋国向戌、鲁国叔孙豹、卫国齐恶、陈国公子招、蔡国公孙归生、郑国罕虎、许国人、曹国人在虢会盟。前534年,公子招、公子过杀太子偃师、陈哀公,立公子留为君。派干征师到楚国告知,公子胜向楚灵王控诉,楚灵王杀死干征师。楚灵王讨伐陈国,公子招把罪责推给公子过,将他杀死。楚灵王灭陈,把公子招流放到越国。.
查看 齐国和公子招
公孫無知
公孫無知(),姜姓,名無知,是齊前莊公之孫,齊僖公同母弟齊仲年的遺腹子。 公孫無知甚得僖公的寵愛。前686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殺齊襄公,立其堂弟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與公子小白奔莒國(山东莒县),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大夫連稱,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临淄(山东淄博东)即位,為齊桓公。.
查看 齐国和公孫無知
公孫衍
公孙衍,名衍,在陰晉邑(今華陰市東北)出生。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是戰國時期出身於魏國的縱橫家,和張儀同期,先後於秦國、魏國為官,為張儀的連橫策略的主要對手。公孫衍在當時一些人的心目中是與張儀齊名的,但傳下來的事跡不多。《史記》有公孫衍傳,繫附於張儀傳。《戰國策》也只有幾條零星的記載。.
查看 齐国和公孫衍
公孫般師
公孙般师,姬姓,名般師,或作班师、斑师,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是衞襄公的孙子。 廢太子蒯聵與其子衛出公爭位,衛出公出奔,蒯聵即位,是為卫后庄公,而後與晋国交戰,晋將赵鞅立公孙般师為衛君,莊公出逃。 齊國討伐衞國,俘虜了般師,改立公子起為君,是為衛君起。.
查看 齐国和公孫般師
公孙宿
公孙宿,'''姬'''姓,名宿,一作公孙成,鲁国公族,孟懿子时的成宰。 孟懿子的儿子孟孺子洩曾准备在成地养马,公孙宿不接受,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成地百姓贫困,孟懿子不在这里养马。孺子发怒,侵袭成地,跟从的人们没能攻入,就回去了。成地的官员派人去孟孙氏那里,孺子鞭打了来人。前481年八月十三日,孟懿子死了,成地的人去奔丧,孺子不接纳。成地的人脱去上衣、帽子而在大路上号哭,表示愿供驱使,孺子不答应。成地的人害怕,不敢返回。前480年春季,成地背叛孟氏投靠齐国,孟武伯攻打成地,没有攻下。 前480年冬季,鲁国和齐国讲和,子服景伯和子贡作为使者前去齐国会见公孙宿,告诉他人们都是别人的臣下,也都有背叛别人的念头。齐国人虽然替公孙宿服役,又怎会没有二心呢?作为周公后裔的公孙宿享受着巨大的利益还想做不义的事情,利益没有得到却失去了祖国,何必这样呢?公孙宿认可了,并说没有早听到这番话。子服景伯和子贡会见陈成子之后,成地被归还鲁国,公孙宿带着他的武器装备进入齐国的嬴地。.
查看 齐国和公孙宿
公孙归父
公孙归父,中国春秋时期鲁国政治人物,字子家。东门襄仲的儿子,鲁庄公之孙。前600年,其父东门襄仲去世后,公孙归父为鲁卿。当时鲁国以季文子为首的三桓崛起,他在鲁宣公的支持下,多次联络齐国、楚国,借大国力量抵制三桓势力。前594年,他推动初税亩,来向三桓的私田征税。前591年,公孙归父出使晋国,回国时,鲁宣公去世,季文子控制朝局。公孙归父只好投奔齐国。.
查看 齐国和公孙归父
公孙兹
公孙兹(),'''姬'''姓,'''叔孙'''氏,名兹,一作慈,谥戴,又被称为叔孙戴伯,是鲁桓公的孙子,叔牙的长子,武仲休的哥哥。鲁僖公时,公孙兹为卿。《春秋·僖公十六年》: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
查看 齐国和公孙兹
公孙青
公孙青,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孙,字子石。祖父是齐顷公。 前522年六月廿九,卫国齐豹杀死公孟絷,卫灵公逃到死鸟。公孙青正好出使卫国,请示齐景公。齐景公说如果卫侯没有离开卫国国境,正常聘问。公孙青就在死鸟拜见了卫灵公。.
查看 齐国和公孙青
公孙诡
公孙诡(),西汉文士,齐国(今山东北部)人。吴楚七国之乱后,梁孝王刘武招集天下文士,他和羊胜、邹阳都在梁国游历。公孙诡多奇计,开始见到梁王刘武,受千金之赐,非常得到梁王宠信,官至梁国的中尉,号称“公孙将军”。刘武怨恨袁盎等人阻止汉景帝立他自己为储君,所以刘武与公孙诡、羊胜合谋,刺杀了袁盎等议臣十余人。后来,汉景帝遣使到梁国搜捕,想办他的罪,公孙诡、羊胜被迫自杀。.
查看 齐国和公孙诡
公孙捷
公孙捷,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孙,又称子渊捷。祖父是齐顷公。 前534年七月,齐国执政高蠆(子尾)去世,欒施(子旗)希望管理高氏家產,遂殺其家宰梁嬰,趕走大夫子成(公子固),子工(公子铸),子車(公孫捷),三人逃至魯國。欒施後為高蠆之子高彊(子良)立了家宰。 前532年,田無宇、鮑國将欒施、高彊打敗,欒施、高彊出奔魯國,齐国迎回子成,子工,子車。 前516年,鲁昭公被季孙意如驱逐,齐国要接纳,围攻鲁国孟孙氏的成城。齐鲁在炊鼻作战,子渊捷参加了战斗。一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的公孙接就是子渊捷。.
查看 齐国和公孙捷
公孙操
公孙操,战国时期燕国的相,被封为成安君。 燕惠王猜忌乐毅,使乐毅出逃赵国,齐国最终复国,燕国开始衰落。燕惠王七年、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前271年),公孙操杀害燕惠王,燕武成王继承王位。燕国政局的动荡使韩国、魏国、楚国联合伐燕。.
查看 齐国和公孙操
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狃,音「扭」),《論語》作公山弗扰,春秋時代人物,魯國季孫氏家臣,曾為费邑(今山东费县)宰。孔子在魯國執政時,推行墮三都政策,公山不狃和叔孙辄被迫造反,攻魯都曲阜,被孔子擊敗。公山不狃逃到齊國,又逃到吳國。.
查看 齐国和公山不狃
公冶长
公冶长(),名长,字子长,春秋时期齐国人(一说鲁国人)。他是孔子弟子之一。孔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相传,公冶长通鸟语。《论语》第五篇的篇名为《公冶长》。 唐玄宗尊之为“莒伯”,宋真宗加封为“高密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冶子”。.
查看 齐国和公冶长
公皙哀
公皙哀,字季次,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齐国人,《孔子家语》作“公皙克”。 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 唐玄宗尊之为“郳伯”,宋真宗加封为“北海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子”。清朝改正为“先贤公皙子”。.
查看 齐国和公皙哀
公羊传
《公羊傳》,為中國古代經書之一。據說作者是戰國齊人公羊高,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注釋《春秋》。“春秋三傳”之一。.
查看 齐国和公羊传
公西赤
公西赤(,一说前519年出生),字子華,魯國人。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赤有非常優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經向孔子問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說:「赤也,束帶立於朝,可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從孔子的言談中,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多麼了解自己的學生,也表現孔子對於「仁」的完美要求。公西赤曾經為孔子出使於齊國。 Category:春秋戰國人物 Category:孔子弟子 Category:公西姓 Category:東廡先賢先儒.
查看 齐国和公西赤
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夏、商、周及諸侯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齐国和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先秦諸子繫年
《先秦諸子繫年》是中國歷史學家錢穆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考證先秦時期諸子的生卒年份及相關重要史事的發生時間。該書考證細密,在史學方法上繼承了清朝諸儒的攷辯方法,又不拘于前人舊說習見及瑣屑而無關宏旨之論,從整個學術發展史著眼,從小處入手,乃得先秦學術脈絡之真諦。.
查看 齐国和先秦諸子繫年
先辛
先辛,先氏,晋国的大夫。 前608年,晉国赵盾称胥甲不服从命令,驱逐他到卫国,立其子年轻有病的胥克。先辛流亡到了齐国。.
查看 齐国和先辛
兵圣
《兵圣》,是2008年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制作的古装电视剧,張紀中擔任製片人。赵箭导演,朱亚文、胡静、许还幻、何琢言、赵毅主演。2009年12月于湖南常德公共频道首播,2011年10月17日BS日本、2012年11月21日台灣愛爾達綜合台播映。.
查看 齐国和兵圣
充姓
充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328位。在现代是极罕见姓氏。.
查看 齐国和充姓
克黄
克黃,又名生,芈姓,他出身春秋時期楚國公族的一支若敖族,是鬬般之子,鬬穀於菟之孫。在楚莊王時期任主管進諫的箴尹。.
查看 齐国和克黄
前3世纪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世纪。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嚮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查看 齐国和前3世纪
前690年代
重要事件及趋势.
查看 齐国和前690年代
前716年
----.
查看 齐国和前716年
勾践
勾踐(又寫作句踐;在出土文物「越王句踐劍」裡寫為鳩淺;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紀年》作菼執),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君主。有關他的先世,有說「其先禹之苗裔」,亦有說「先世無所考」,也有說他是「祝融之後」並且是楚國的芈姓,眾說紛紜。父親則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详,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查看 齐国和勾践
国参
國參,'''姬'''姓,名參,字子思,谥桓,又称桓子思。鄭國卿大夫,子产之子,七穆之一国氏。 前510年冬,國參代表鄭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齊國高張、宋國仲幾、衛國世叔申、曹、莒、薛、杞、小邾等國大夫為於城周築城而會盟。。 前490年,郑国的驷秦因为奢侈被杀,国参对他予以批评。前488年,宋国攻打曹国,国参认为宋国若据有曹国,是郑国的忧患,不能不救。但是第二年,曹国还是灭亡了。.
查看 齐国和国参
国庄子
国归父,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谥庄子。.
查看 齐国和国庄子
国佐
国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人物。一名宾媚人,谥号武,所以称国武子,国归父之子。齐晋鞍之战,齐国战败,他到晋国议和。前574年,齐国内乱,国佐杀死庆克。齐灵公虽与他结盟并恢复他的地位,但前573年仍听信母声孟子之言将他杀死。有子国胜、国弱。遗物有国差垆。.
查看 齐国和国佐
国氏 (齐国)
国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世族。 国氏是齐国的公族,与高氏为周天子策命世袭的齐国上卿,号称天子二守。国归父与崔夭率齐国军队作为晋国盟军参加了城濮之战。前574年,齐国内乱,国佐杀死庆克。前573年,齐灵公杀死国佐。前489年,陈乞、鲍牧杀安孺子,驱逐国惠子、高昭子。齐简公之后,高氏、国氏完全被陈氏(田氏)驱逐,最后田氏代齐。.
查看 齐国和国氏 (齐国)
国懿仲
国懿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人物。国庄子国归父的父亲,国武子国佐之祖父。国懿仲辅佐齐桓公,前648年,管仲朝见周襄王,称国懿仲和高傒为齐国上卿、天子二守。.
查看 齐国和国懿仲
四维八德
四維八德是漢人傳統美德。春秋時代,齊國管仲把禮、義、廉、耻稱為國之「四維」。孫中山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特別倡導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八德」,當時稱為固有之道德。.
查看 齐国和四维八德
四民
四民是古代中國對平民職業的基本分工,指士(學者)、農、工、商,但其次序歷代有所不同。 《春秋穀梁傳·成公元年》按「士商工農」劃分:「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之所能為也。丘作甲,非正也。」但有論者認為這個次序並無隱含社會高低之義。《荀子·王制篇》亦有「農士工商」的排列。 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日知錄》曾說:「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其說始於管子。」指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最先將訂下「士農工商」的次序,一直沿用至今。《管子》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查看 齐国和四民
皃姓
皃姓,一個中國姓氏,人數較少。.
查看 齐国和皃姓
知起
知起,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是栾盈的好友。前552年,范宣子--驱逐栾盈一党,知起、中行喜、州绰、邢蒯随栾盈出奔齐国。.
查看 齐国和知起
石申
石申,一名石申夫,公元前4世纪魏国人,战国天文学家、占星家,著有《天文》八卷。《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云:“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晋书·天文志上》则进一步说:“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湛,宋有了韦,齐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经。”《史记正义》引南朝梁阮孝绪的《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
查看 齐国和石申
石敢当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是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風水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用于辟邪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在碑额上还常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 “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石敢当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样式,有浅浮雕的,有圆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图案;有的什么装饰也没有,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的功效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770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石敢当的作用。.
查看 齐国和石敢当
王姬 (周朝)
王姬,為中國周朝時期周天子之女兒的稱謂,非封號。 「姬」为周天子的姓,而夏商周三代女子均称姓不称氏,周王之女自然被稱為「王姬」。和周室同姓的諸侯國亦稱女子為某姬,如魯國有叔姬、季姬、共姬等;其餘諸侯國稱女子,各用其姓,齊國稱某姜、宋國稱某子、陳國稱某媯、秦國稱某嬴等等。 王姬大多下嫁異姓諸侯國,王姬的婚禮由姬姓的诸侯如魯國或晉國的國君主持,《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這也是公主一名的由來。而王姬在婚後,其車服衣色等規制,仍依照王姬應有的待遇,不隨其夫的身分而有所改變。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順朝臣蔡京建議,仿效周朝制度,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時人以為是“帝飢”的讖語。帝姬一號隨北宋亡後遂不再使用,往後歷朝也不復見。.
查看 齐国和王姬 (周朝)
王子城父
王子成父,又作王子城父、王子成甫、公子成父,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将军。《通志》以他为姬姓,《魏王基碑》称他是比干之后。能征善战,管仲推荐他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司马迁将他和吕尚、孙武、吴起并称。《汉书·艺文志》有《王孙》16篇,已佚。前607年(齐惠公二年),王子成父击败鄋瞒国长翟的入侵。一说,这与辅佐齐桓公的是两个人。.
查看 齐国和王子城父
王子姑曹
王子姑曹,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王子。 前488年,吴国、鲁国鄫衍之盟,王子姑曹主持。前487年,子服景伯与吴国结盟,鲁国想要王子姑曹做人质,没有成功。前484年五月廿七,吴国、鲁国对齐国的艾陵之战,王子姑曹率领下军。 《东周列国志》称王子姑曹后在越王勾践灭吴时战死。.
查看 齐国和王子姑曹
王绾
王绾,秦始皇時丞相,由御史大夫升任。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时,王绾与冯劫、李斯建议秦王政称「泰皇」,秦王卻改称皇帝,是為秦始皇帝。 王绾认为原楚国、燕国、齐国之地距秦国遥远,应该分封皇子或宗室子弟守卫。廷尉李斯反对,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他建议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将全国封为三十六个郡。.
查看 齐国和王绾
王猛
王猛(),字景略,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樂縣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於前秦官至丞相,對前秦富國強兵,統一北方有重要影響。.
查看 齐国和王猛
王爵
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僅次於整個國家的君主,高於公爵。中国近代最高等级的王爵称为亲王,因此“亲王”也用来翻译西方君主制国家相应的爵位。王爵和作为君主称号的“王”有所不同,前者是君主授予的爵位,而后者是一国的君主。.
查看 齐国和王爵
王異
王異,東漢末至三國時代的女性,益州刺史趙昂之妻,以貞烈而聞名。曾協助丈夫守城,多有功勳,自馬超攻冀城至祁山堅守,趙昂曾出奇計九條,王異皆有參與。.
查看 齐国和王異
王賁
王賁(「賁」音同「奔」,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將領王翦之子。.
查看 齐国和王賁
灌嬰
嬰 (),睢陽(今河南商丘)人。漢朝開國功臣,官至太尉、丞相,諡號為懿侯。 《江城名跡記》記載江西南昌人奉灌嬰為南昌城隍廟城隍,南唐時封「輔德王」,宋淳祐八年(1248年)封「忠惠王」,頗得香火。.
查看 齐国和灌嬰
琅玡
古代写作琅邪(中古汉语拟音:/lɑŋ jia/,上古汉语拟音:/*raːŋ *laː/)今汉語拼音:láng yeˊ (IPA: /lɑŋ³⁵ i̯a³⁵/,粵音為「郎椰」(long4 je4),亦作琅琊、琅邪、瑯琊等,山东古地名,曾为琅玡国、琅玡郡,范围在青岛、临沂一带,青岛市黄岛区今有琅琊镇。安徽滁州因琅琊山而设琅琊区。.
查看 齐国和琅玡
神誌
誌或神誌氏(朝鮮文:신지씨),為檀君朝鮮時期一名主命的官吏。 1911年成书的《桓檀古記》(환단고기)的編撰者桂延壽(계연수)的主張,神誌氏即古神誌氏之後,并发明朝鲜文字。 相傳是其發明了古朝鮮文字,作為傳說,神誌的传说有抄袭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的嫌疑。据朝鲜官方宣称的檀君陵里有石人像区,该区的石阶左右两旁立有檀君之子和其他亲信臣僚石像。在亲信臣僚石像中,东边的第一个石像便是神誌像。 古朝鮮文字的形態由直線、曲線及圓點所組成,與大篆及小篆全由線條所組成略有不同。從形態上來看,古朝鮮文字與秦朝以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以前在齊、魯、燕、趙一帶所流行的「簡化大篆」相似。据朝鲜官方宣称在平安北道龙川郡新岩里出土的陶器里刻有神誌文字模样的两个字,在中国辽宁省古朝鲜时期古墓中出土的陶器里,也刻有与此相似的两个字。出土文物中共找出有16个不同的的象形文字或符号,为这种‘神誌文字’传说的原型。 中国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亚侯”,佐证是在箕子之国发掘,而箕子朝鲜实际为侯国。在箕侯国发掘的青铜器铭文则为大篆的一种。 箕子朝鲜从中原迁出之际,燕国,孤竹国等地也有大量东夷移民进入箕子朝鲜地区,而此段时期正为青铜器文化的顶峰。.
查看 齐国和神誌
祭叔
祭叔,祭氏,名不详,中国春秋时期周朝的卿士,祭国的国君。鲁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春季,鲁庄公从齐国与齐桓公会盟归来,祭叔到鲁国访问。.
查看 齐国和祭叔
祭天
祭天是古代出于对天的敬畏,为了战争、祈穀、祈雨等与农业相关的祈求,而對天帝之原始崇拜。进入封建社会后,多由君主或者各级諸侯领主下令修建不同规格的的祭坛或神廟,以用于祭天。在中国史上,由于被「天圆地方」的观念影响,祭坛往往为圆形,象征天的形状,又被称为圜丘。一開始,有祭天之權者多半為貴族,平民只能祭拜各鄉土神,不能享有祭天之權,直到民間信仰逐漸演變,平民方能祭天。.
查看 齐国和祭天
福姓
福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明朝《百家姓续编》中排第504位,也是百家姓中最后一姓。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福姓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查看 齐国和秦始皇
秦孝公
孝公(),《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献公之子,西元前361年-西元前338年在位,共24年。 秦孝公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秦穆公时的霸业,他因此颁布著名的求贤令,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将秦国改造成为富裕强大之国,为秦国将来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查看 齐国和秦孝公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查看 齐国和秦国
秦灭六国之战
--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国進行消灭山東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趙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查看 齐国和秦灭六国之战
秦桓公
桓公(),《春秋分纪》记载名榮,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共公之子,在位28年,《史记》误作为27年。 秦桓公在位时在麻隧之战中败于诸侯联军。.
查看 齐国和秦桓公
秦末民变
末民變(前209年七月-前207年十月)指中國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之戰爭。秦滅楚後楚地流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說。秦始皇死後一年,陳勝、吳廣率先於大澤鄉起義,其後各地響應,其中原楚國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軍力最強。前208年十一月至前207年七月,項羽率諸侯聯軍鉅鹿消滅秦軍主力以及劉邦大破藍田秦軍最後一支主力。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亡。項羽成為共主,分封天下。隨後楚漢戰爭爆發。.
查看 齐国和秦末民变
秦昭襄王
昭襄王(),嬴姓,名稷,一名則,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簡稱秦武王)之弟。在位時間长達五十六年,期間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为其曾孫秦始皇奠定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秦武王意外死亡,諸兄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襄王灭東周。前251年,昭襄王死,享年七十五。.
查看 齐国和秦昭襄王
秦景公
景公(),《春秋分纪》记载名石,《世本》误记载名后伯车,《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僖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桓公之子,在位40年。.
查看 齐国和秦景公
秋姓
秋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37位。.
查看 齐国和秋姓
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是中國最早的國立高等學府,始建於戰國時期(西元前四世紀)的田齊桓公。稷下位於齊國國都臨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門附近。齊宣王之時,在稷下擴置學宮,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百家之學,會集於此,自由講學、著書論辯。.
查看 齐国和稷下學宮
稷曲之戰
稷曲之戰是發生於前484年齊國攻伐魯國的戰爭。 前484年春天,齊國為報復魯國參與吳、魯、邾、郯攻齊之戰,齊簡公派遣大夫國書、高無平統率齊軍攻打魯國,齊軍駐紮在清地。魯國三桓不和,執政的季康子任用謀臣冉求的建議,獨自出兵迎戰。齊軍進攻至魯國都城城郊與魯軍交戰。齊軍由稷曲向魯軍發動進攻,魯軍衝入齊軍陣中,由孟孺子率領的魯國右軍大敗,齊國將領田瓘、田庄率兵渡過泗水。魯國將領林不狃的部隊全被殺死。幸好由冉求率領的左軍砍殺了八十名齊國士卒,使齊軍無法整頓軍容,當晚便撤退了。冉求三次請求追擊齊軍,都被季康子拒絕。.
查看 齐国和稷曲之戰
稅
(又稱税赋、稅負、稅捐、租稅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業法人)强制征收的貨幣或資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或延遲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或所得稅和財產稅和消費稅,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少數國家完全不用納稅,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依稅法繳納的金額稱為「稅金」。依據不同課稅對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權、或是不同納稅人可劃分為不同的分類,稱為税种或稅目。政府依法對民間收取稅收的行為稱為課稅;個人或企業向政府繳納稅金的行為稱為納稅。政府要求納稅人在繳稅期限後繳足應納稅金稱為補稅,政府退還溢收稅金稱為退稅。.
查看 齐国和稅
第五姓
五,為漢字複姓,是極為稀有之姓氏,源於田姓,出自漢高祖劉邦強遷原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氏公族時封的編序,屬於帝王賜姓。 西汉時,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共八个复姓,皆出自原齐国田氏。王符《潜夫论·志姓氏》稱:“汉高祖徙诸田关中,而有第一至第八氏。”《后汉书·第五伦列传》:“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但是現代只剩第五姓。.
查看 齐国和第五姓
管寧
管寧(),字幼安,東漢北海朱虛人,漢末高士。是春秋時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人。.
查看 齐国和管寧
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國春秋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論語》中也有幾處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查看 齐国和管仲
管修
管修(),'''姬'''姓,'''管'''氏,名修,又以邑为氏,别为阴氏,管仲七世孙。《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 管修离开齐国前去楚国,任阴地大夫。前479年,白公胜作乱,管修被杀。.
查看 齐国和管修
箕伯
箕伯,妫姓,舜的后裔,陈国與田齊的祖先。 前539年,齊國重臣晏婴出使晋国,与叔向交谈,晏婴认为陳釐子尽得人心,齐国将属于陈氏,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这四位陈国祖先已与胡公满、太姬的靈魂都在齐国了。.
查看 齐国和箕伯
篡位
篡位是一個貶詞,通常用來形容不合法地或有爭議地在君主制下奪取王位(皇位/帝位)的權力;或者一個人不是透過繼承王位來成功成為君主;或者任何人違反憲法而行使權力,都屬於篡位。篡位也可伸延到在一個人在他的權力或管轄權(權限)以外,作出超越權限的公務行為。.
查看 齐国和篡位
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发生在东周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是春秋時代初期鄭國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此战是周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竞相争霸的标志。.
查看 齐国和繻葛之战
纪姓
纪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2位。作为姓氏的“纪”读音应为“几(Jǐ)”,但现在一般都读作“季(Jì)”。.
查看 齐国和纪姓
纪国
纪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由西周延續到春秋时代。国君为姜姓。国都纪,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寿光、莱阳和烟台等地有出土纪国铜器。 纪国位于齐国以东,莱国以南。疆域不亚于齐国或鲁国。西周夷王年间,王烹杀齐哀公昂。传说是纪侯向周天子举报齐哀公“荒淫田游”的缘故。两国结仇。齐国一直伺机吞并纪国,报仇是一个原因,其实灭纪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纪国选择与鲁国结好,借齐鲁两强国的矛盾而自保。鲁国力图保存纪国,抑制齐国的扩张。这种三国关系从公元前8世纪入春秋到公元前690年纪国灭亡,贯穿始终。 鲁隐公时代和鲁桓公初年,鲁国国势极盛。尤其是公元前699年,鲁国纪国郑国联军大败齐国宋国衞國南燕国联军,此战终结了“齐僖小伯(霸)”的局面。纪国得以安定一时。鲁桓公趁势于公元前695年,在鲁桓公齐襄公和纪侯三国君主的盟会上试图使齐国和纪国和睦。然而同年,齐国军队侵犯鲁国边境,边境上打了一仗。说明鲁桓公的调解失败。第二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郑君子亹被齐襄公杀死。鲁郑两国顿时不及考虑保存纪国。形势急转直下。 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同年魯莊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不安定为由谢绝鲁国。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独立的纪国就此灭亡。纪季一支继续作为齐国的附庸残存。.
查看 齐国和纪国
纵横家
纵横家,是中國战国时期連合政軍外交聯盟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十家”之一。縱橫家出現於戰國至秦漢之際,多為遊說策辯之士,可稱為中國史上最早之外交政治家。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列國割據分爭,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威逼、利誘不戰而勝,或輔之以兵法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縱橫家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策計劃謀多基於國際現實政治要求。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孫衍和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
查看 齐国和纵横家
编年体
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的历史称为编年史。比较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中國的《春秋》、《竹書紀年》、《左傳》、《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以及日本的正史六國史,《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等,越南的正史《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而《史记》等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则是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述的。 劉知幾《史通》曾說:“至於賢士貞女,高才俊德,事當沖要者,必盱衡而備言,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錄,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顏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纖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 其他地區類似形式的歷史書則稱為年代記,编年体也是年代記的一種。以下列舉各地主要的編年體史書。.
查看 齐国和编年体
羊胜
羊胜(),西汉文士,齐国(今山东北部)人。吴楚七国之乱后,梁孝王刘武招集天下文士,他和公孙诡、邹阳都在梁国游历。刘武怨恨袁盎等人阻止汉景帝立他自己为储君,所以刘武与公孙诡、羊胜合谋,刺杀了袁盎等议臣十余人。后来,汉景帝遣使到梁国搜捕,想办他的罪,公孙诡、羊胜被迫自杀。.
查看 齐国和羊胜
翟璜
翟璜,又名翟触,战国时期魏国绛(今山西绛县)人,为魏国的国相,出生狄族,辅佐魏文侯。 翟璜爵至上卿,为相三十余年,为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推荐吴起守西河,推荐西门豹为邺令防备赵国,北门可为酸枣令抵御齐国,推荐乐羊灭中山国,推荐李克改革变法,使魏国大治。其中乐羊还是杀翟璜子翟靖的乐舒的父亲。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新序·杂事》、《资治通鉴·周纪一》讲述了战国初翟璜巧谏魏文侯,免除任座之罪的策略方式。魏文侯与几位士大夫宴饮,席间他问大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大家赞仁称智,都说的是赞扬之语。轮到任座发言,任座说:“您是一位不贤明的君主。攻取了中山不封给弟,却封给儿子,以此知道你不贤明。”文侯不高兴,怒形于色,准备处罚任座,任座吓得快步跑了出去。接下来轮到翟璜发言,翟璜说:“您是贤明的君主。我听说过,贤明的君主,他的臣子说话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很直率,因此可知您很贤明。”文侯听了很高兴,急忙将任座从门口请过来,拜为上卿。.
查看 齐国和翟璜
翳 (越国)
越王翳(?─前375年)又稱越王不光、越王授,為戰國時期越國的君主,朱勾死後,太子翳即位為君主,前410年至前375年在位36年。他在位期間,越国依然称霸中原;晚年内外局勢悪化,霸業逐步衰敗,被迫返回江南。他被殺害後,越国陷入内乱外患的動盪歲月。.
查看 齐国和翳 (越国)
烟台市
烟台市,别称港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北部,1984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烟台位于37°24′N121°16′E。全市总面积13,8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63个。东与威海接壤,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查看 齐国和烟台市
生祠
生祠是漢字文化圈一种傳統民俗信仰。生祠为活着的人立祠庙,进而祭祀,称为立生祠,以表示內心的感戴和欽敬之意。.
查看 齐国和生祠
甯相
宁相,即宁成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 前589年,与孙良夫、石稷、向禽攻打齐国,失败,求救于晋国,遂有齐晋鞍之战。前585年,与孙良夫联合晋国、郑国伐宋国。.
查看 齐国和甯相
甯戚
甯戚(生卒年不詳),姬姓,'''甯'''氏,名戚,又称甯遬,東周春秋時期衛國人,齊國大司田,為齊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
查看 齐国和甯戚
田假
假(),齐襄王的儿子,齊王建的弟弟。秦末軍事人物,原田齐公族,秦末民變時的六國群雄之一。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將章邯擊殺齐王田儋於臨濟,齊人乃立田假為王,田儋的从弟田榮起兵驅逐田假,田假逃亡楚国。 田榮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不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也不封田荣,田荣因此起兵反抗项羽。 汉王二年(前205年)二月,田榮败死后,项羽再立田假为齐王,三月,田假被田榮的弟弟田横击败,再投楚国,被项羽所杀。.
查看 齐国和田假
田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6位。.
查看 齐国和田姓
田婴
嬰,也作陈嬰、田宴、陈宴,中國战国时期齊國人,號靖郭君,孟嘗君田文之父,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弟弟。 根據《史記》,齊宣王七年,田嬰出使韓國、魏國,讓韓魏歸服。齊宣王九年,田嬰任齊相,和魏國互相承認稱王。齊宣王十年,楚國不滿田嬰,在徐州打敗齊軍,要齊王驅逐田嬰,田嬰派張丑勸服楚王才作罷。齊湣王三年,把田嬰封在薛城(今山東省棗莊市),任相十一年。 根據《資治通鑒》,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齊魏互相承認稱王,顯王四十八年(前321年),封田嬰於薛邑,田嬰準備在薛築城,被勸說後中立。(《史記》和《通鑒》的年份相同,唯齊威王、宣王、湣王年數及在位年代有所出入) 根據近人綜合史料考証,齊威王二十四年(前333年),楚國不滿田嬰,在徐州打敗齊軍,要齊王驅逐田嬰,田嬰派張丑勸服楚王才作罷。威王三十五年(前322年)四月,把田嬰封在薛城(今山東省棗莊市);十月,薛城完工。威王三十六年(前321年),田嬰來朝齊國。威王三十七年(前320年),齊威王薨,田嬰初封彭城。.
查看 齐国和田婴
田孟夷
孟夷,名穉,系本作“夷孟思”,字孟夷。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為田氏家族第二任首领,承襲父亲田完擔任田氏家族首领。田孟夷死后,儿子田孟莊继位。.
查看 齐国和田孟夷
田孟莊
孟庄,名湣,一作‘田孟芷’,系本作“闽孟克”,又称孟庄。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為田氏家族第三任首领,承襲父亲田孟夷擔任田氏家族首领。田孟庄死后,儿子文子田须无继位。.
查看 齐国和田孟莊
田巿
巿(音fú,ㄈㄨˊ;與「市」不同字,中間為一直豎),秦末軍事人物,秦末齐国人,田儋的儿子,原田齐公族,秦末民變時的六國群雄之一。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少府章邯於臨濟擊殺齐王田儋,田建的弟弟田假自立為王。田儋的从弟田榮起兵,驅逐田假,田假逃亡楚国。 八月,田榮立田巿为齐王,要求楚国殺田假,楚後懷王不理,所以田荣與楚國結怨,没有随项羽入关中,只有副将田都、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叛齐,随项羽入关中。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不封田荣。田荣不服,不让田巿离开临淄。田巿害怕项羽怪罪,悄悄到了胶东。 汉王元年(前206年)六月,田榮率兵击杀田巿。.
查看 齐国和田巿
田廣
广(),秦末齐国狄县(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人,故田齊公族,田荣之子。 漢元年(前206年)正月,項羽分封十八諸侯,沒有封齊國田榮。田榮不服,驅逐臨淄王田都、擊殺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自立為齊王。 汉二年(前204年)正月,項羽伐田荣,田荣逃至平原县,被平原人杀死。项羽再立田假为齐王,三月,田假被田荣的弟弟田横击败,再投楚国,被项羽所杀。田横收复失地,立田广为王。 汉四年(前203年)十一月,汉王刘邦派使者郦食其赴齐讲和,田广与田横同意和汉王共同对付项羽。汉将韩信趁齐国懈备,引兵东进,攻入齐国。田横、田广大怒,立即烹杀了郦食其。韩信袭破历下军(今山东济南),攻陷齐都临淄。田广逃亡中病死,田横在海岛(即今田横岛)自立为王。.
查看 齐国和田廣
田忌
忌(?-?),也作陈忌,即陳臣思,中國战国时期齊國公子,約為公元前340年,孫臏逃亡到齊國時,田忌賞識孫臏的才能,收為門客。在一次賽馬時,孫臏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此即「田忌賽馬」。 公元前354年,發生桂陵之戰,魏國攻打趙國,齊國派兵相助,田忌為司令,孫臏為參謀,結果孫臏以「圍魏救趙」的兵法大勝。 公元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魏國攻打韓國,趙國派兵相助。齊軍救韓,以田忌為元帥,孫臏為軍師,孫臏仍進軍魏都大梁,用「減灶之計」,讓魏軍大將龐涓輕敵深入,中埋伏而陣亡,元帥太子申被斬殺,齊國大勝回师,田忌以军功封徐州,赐子爵,升中大夫。同年年底,被齊相鄒忌用反間計陷害,田忌無法澄清,逃亡楚國,楚王封于赣北江南邑,并任大夫。前333年随楚威王攻越,杀越王无彊,并镇守会稽,迁五大夫,楚怀王即位后去职,回歸封地;前319年齐宣王即位后,回齐国,又升上大夫,前314年随齐王伐燕,回师时病死。(根据山东滕州徐氏族谱).
查看 齐国和田忌
田僖子
乞,妫姓,田氏,名乞,谥僖,史記作--,又称为陳僖子、陳--子、田--子。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為田氏家族第七任首领,承襲兄长田开擔任田氏家族首领。父亲田無宇。.
查看 齐国和田僖子
田單
單,也作陈单,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臨淄人,齊國的軍事家,原為齊都臨淄管理市場的小吏 。在即墨之戰中以「火牛陣」破燕軍,及後收復七十城。.
查看 齐国和田單
田莊子
莊子,名田白,父為田襄子田盤,陳完之九世孫,子为田悼子。在他的努力下,田氏控制了齊國的实权。.
查看 齐国和田莊子
田襄子
,周朝齐国相。生卒年不详,谥襄子。田常之子,田白之父。 田常死后,田盘代立,继续担任齐宣公相。齐宣公三年,韩、赵、魏三晋杀智伯,并瓜分其地。此时,田盘派其兄弟宗族担任齐国各重要城邑的大夫,并与三晋互通使节,使田氏几乎拥有整个齐国。田襄子为相时也是田氏夺权的重要一步。他死后,其子田白代立,继续相齐宣公。.
查看 齐国和田襄子
田齐
氏齐国,史称田齊,为田氏代齐后的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妫(guī)姓。 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田完)。前672年,陈完因避難入齐,事齐桓公,為齊國大夫,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人稱「田氏」,田桓子時田氏开始强大,到了田和時流放了齐康公,自立为君,是為田和代齐。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取代了姜齊。 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前221年为秦所灭。.
查看 齐国和田齐
田都
都,秦末齐国人,故田齐公族,本来是田儋、田榮兄弟的副将。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国少府章邯攻殺齐王田儋,齊人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為王,田儋的从弟田榮起兵驅逐田假,田假逃亡楚国。八月,田榮立田儋之子田巿(音fú,ㄈㄨˊ)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與楚国交惡,没有随项羽入关。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田都和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不封田荣。田荣不服。 汉王元年(前206年)五月,田榮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
查看 齐国和田都
田桓子
无宇,谥号桓,史称陳桓子、田桓子。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為田氏家族第五任首领,承襲父亲田文子擔任田氏家族首领。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妻子是齐灵公和穆孟姬(魯国叔孫僑如之女)的女儿,景公的姐姐。 前571年—前567年田无宇随晏弱攻灭萊国。前548年,崔杼殺害齐庄公,公子杵臼即位为景公。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国。田无宇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前532年,田无宇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彊奔鲁。其后,晏婴执政,田无宇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田无宇死后,儿子武子田开继位。.
查看 齐国和田桓子
田榮
荣(),秦末齐国狄县(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人,秦末軍事人物,原田齐公族,秦末民變時的六國群雄之一。.
查看 齐国和田榮
田武子
武子,名开,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為田氏家族第六任首领,承襲父亲田桓子擔任田氏家族首领。田武子无子,死后弟弟釐子田乞继位。.
查看 齐国和田武子
田氏代齐
氏代齐,又称田成子取齐,指中国歷史上战国初年田氏篡奪姜姓成为齐国諸侯的事件。前386年,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宗廟绝祀,被田齐完全取代。.
查看 齐国和田氏代齐
田成子
恆,名恒,原為陳恆,古音田、陳音近,也稱為田恒。東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人物。是齐国田氏家族的第八任首领。 當時卿大夫多敬稱為子,陳恆卒後諡成,故稱陳成子或田成子。 漢朝時,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宋朝时,为宋真宗赵恒避讳,>亦称之为“田常”。.
查看 齐国和田成子
田文子
文子,名须无,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為田氏家族第四任首领,承襲父亲田孟庄擔任田氏家族首领。田文子是齐庄公的大夫,晋国的大夫栾逞作乱,来投奔齐国,齐庄公厚礼相待。晏婴与田文子劝谏齐庄公不要这样,齐庄公不听。田须无死后,儿子桓子田无宇继位。.
查看 齐国和田文子
田悼子
悼子(?─前405年),父為田莊子田白、弟為田和。陳完之十世孫。立六年死。 田悼子在位六年而卒。田悼子死後,齊國田氏家族分裂成兩派,一派以田和為首,一派以公孫孫(田孫)為首;接著田布殺大夫公孫孫,此舉造成公孫會(田會)反叛,以廩丘投靠趙國。.
查看 齐国和田悼子
田書
田書,齐国人,妫姓,田氏,名书,字子占,因田氏出自陈氏,故又名陈书,田桓子的儿子。曾与齐国大夫孙书一起共同伐莒,与孙书并非同一个人。前484年,齐国对吴国、鲁国联军的艾陵之战中,与国书、公孙夏、闾丘明、东郭书一起阵亡。 Category:春秋战国军事人物 Category:齐国人物 Category:田姓.
查看 齐国和田書
申侯 (鄭國)
申侯(),春秋时期楚国申地人。在楚文王时为大夫,因为他贪得无厌,结怨甚多,楚文王临死让他出逃外国。他到郑国,得到郑厉公的重用。前656年,召陵之会之后,陈国辕涛涂怕齐国路过自己的国家,向申侯商量建议齐桓公沿东海回国。申侯同意了。但在辕涛涂向齐桓公说了之后,申侯却对齐桓公说这样会使齐国遇到夷人的袭击。齐桓公将辕涛涂扣押,并赐给申侯虎牢。第二年,首止之盟,郑文公逃会。齐桓公要讨伐郑国。辕涛涂建议申侯修筑虎牢,然后向郑文公说申侯有不臣之心。郑文公猜忌申侯。前653年,齐国围郑,郑文公将叛齐的责任推给申侯,杀申侯讨好齐桓公。.
查看 齐国和申侯 (鄭國)
申舟
申舟(),芈姓,文氏,名无畏,字子舟,因被封于申,以邑为氏,别为申氏,又被称为文之无畏、毋畏、文无畏。楚文王的后代,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马。.
查看 齐国和申舟
甘德 (天文学家)
德又称甘公,中國東周戰國時代中齊國的天文學家,.
查看 齐国和甘德 (天文学家)
甘石星經
《甘石星经》,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第二早的天文著作,僅次於前1800年的巴比倫星表。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天文学专著和关于天文的观测记录用以皇帝星占之用。其中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取名为《甘石星经》;原著已散佚,現只能在同期之相關史籍中零碎抄錄,如《開元占經》中。.
查看 齐国和甘石星經
甘茂
茂(),中國戰國時期楚國下蔡邑(今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将。 曾在下蔡監門史举就學,習百家之說。後通過張儀、樗里疾的引荐到秦惠文王處。秦惠文王對其颇為满意,遂拜之為將。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韓、魏三國合攻楚,楚國大敗。秦國佔領了楚國的漢中,甘茂參與其中,輔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寿、公孫奭讒毁,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查看 齐国和甘茂
熊繹
繹,芈姓,熊氏,名绎,熊狂之子。周成王時代,成王舉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後代,於是熊繹受封為楚君,賜“子男”田地,曾參加岐陽之會(今陝西岐山縣東北),管理置茅縮酒,並與山戎酋長一起“守燎”。熊繹僻在荊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以桃弧棘矢供奉周天子。熊繹子熊艾繼任為楚君。 熊绎曾与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一同擔任周康王的大臣。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然提起此事。。.
查看 齐国和熊繹
燕姬
燕姬,春秋时代燕国人,齐国君夫人。 前539年,燕惠公(《左传》作燕简公)被驱逐,逃到齐国。前537年,齐景公讨伐燕国。前536年,燕国、齐国盟于濡上。赂以瑶瓮、玉椟、斗耳,将燕姬嫁给齐景公,作为齐景公的正室夫人。燕姬之子早早的去世,使齐景公没有嫡子,所以,齐景公死后,诸公子争位,安孺子、齐悼公、齐简公先后被杀。最后,田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查看 齐国和燕姬
燕姬子
燕姬之子,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 父亲是齐景公、母亲是燕姬是齐景公的正室夫人。燕姬之子早早地去世,使齐景公没有嫡子,所以,齐景公死后,诸公子争位,安孺子、齐悼公、齐简公先后被杀。最后,田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查看 齐国和燕姬子
燕宣侯
燕宣侯(),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穆侯之子。 燕宣侯五年(前706年)山戎越過燕地伐齊國,雙方戰於齊郊。在位十三年卒,子燕桓侯立。.
查看 齐国和燕宣侯
燕莊公
燕莊公(),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桓侯之子。在位33年。 莊公十二年(前679年),齊桓公開始稱霸。莊公十六年(前675年),與宋國、衛國共伐周惠王,惠王逃跑到溫。惠王弟頹立為周王。莊公二十七年(前664年),山戎侵燕,燕國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救燕,大敗山戎部族,追擊至孤竹(今河北盧龍)。燕莊公為表示感謝,親自護送,不知不覺送進了齊國國土五十里,有違諸侯禮法,於是齊桓公奉送五十里地。築城名燕留(在今河北滄州境內)。莊公三十三年(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年),莊公薨,子燕襄公即位。.
查看 齐国和燕莊公
燕釐侯
-- 燕--侯(),中國西周時期燕國君主,姬姓,名莊,燕惠侯之子。 燕惠侯三十八年(周宣王元年,前827年),惠侯薨。子--侯初立。--侯二十一年,鄭桓公初封於鄭。--侯二十三年(前804年),齊伐燕取桑丘(今徐水縣漕河西)。--侯三十六年(周宣王三十七年,前791年),--侯薨,子燕頃侯即位。.
查看 齐国和燕釐侯
燕武成王
燕武成王(),中國戰國時期的燕國君主,繼位原因成謎,他是在燕惠王被弑後即位的,在他即位後,曾引起趙國的不滿。武成王七年(前265年),齊國田單征伐燕國,攻佔中陽。武成王十四年(前258年),武成王去世,燕孝王即位。 Category:燕國君主.
查看 齐国和燕武成王
燕惠公
燕惠公(),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懿公之子。 有许多宠臣,《戰國策》載“燕惠公欲殺公卿立幸臣,公卿誅幸臣,公恐,出奔齊。”燕國大夫共诛宠臣宋,惠公逃奔齐国。四年後,齐国派高偃到晋国,请求共同伐燕,送惠公回国。於是晋平公和齐国一起讨伐燕国,把燕惠公送回了燕国,不久去世。在位九年卒,燕悼公即位。.
查看 齐国和燕惠公
燕昭襄王
燕昭襄王,姬姓,名職,中國戰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王噲之子。简称昭王或襄王。燕王噲死后,燕人共立为燕王,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及朝鮮、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多城(齊國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國盛世。.
查看 齐国和燕昭襄王
牟平区
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烟台市的市辖区,位于东经121°09′到121°56′,北纬37°04′到37°30′之间,海拔约300米。因处牟山之阳平缓地而得名。.
查看 齐国和牟平区
牛首之戰
牛首之戰發生於前698年,宋國聯合各諸侯國討伐鄭國的一場戰爭。 前699年二月,鄭厲公因不堪宋庄公常以擁立之功索賄,所以便聯合魯國、齊國及紀國攻打以宋國為首的宋、衛、燕三國聯軍。宋軍大敗而回。 前698年冬天,宋庄公為報前年一戰之仇,糾合齊、衛、陳、蔡四國聯合攻打鄭國。宋軍大掠鄭國東郊,攻取牛首。宋軍又焚毀渠門,攻入大逵,當宋軍至太宮時,盡取其椽而歸國用為宋國盧門之椽。此戰是為牛首之戰。.
查看 齐国和牛首之戰
益都县
都县,中国古旧县名。 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益都侯,益都侯国治所在今山东省寿光市北。元凤三年(前78年)废。置广县,属齐郡。三国曹魏复置,治所在今寿光市南。属齐国。晋朝时,属东莞郡。刘宋改置益都县,属齐郡。北魏因之。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治于东阳城,即今青州市。为青州、齐郡治。隋朝大业时,为北海郡治。唐朝、宋朝为青州治。金朝为益都府治。元朝时,为益都路治。明、清为青州府治。1913年废府留县。属山东省。1986年改设青州市。.
查看 齐国和益都县
盐业专卖
业专卖曾於世界多處實施,例如:古羅馬、印度及中國等;通常是指食盐销售統由政府垄断、限于政府授权私人经营、或者由公家统一收购等垄断制度。在古代,鹽業專賣通常為強勢政府控制財源的絕佳方式之一,比方歐洲羅馬就曾利用食鹽專賣控制所轄領域,20世紀的英國,也曾於印度殖民地實施食鹽專賣。不過也因為鹽業專賣容易造成市場供需不均及價格爭議,因此常引起糾紛。例如印度地區的食鹽專賣,也是印度國父甘地反抗英國政府的起因之一。.
查看 齐国和盐业专卖
盐的历史
文明建立在用食盐储藏食物的基础上。可以腌制储存食物以后,人类饮食对季节的依赖大大降低,也给长途旅行提供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中,食盐很难制取,也因此被当做珍贵的贸易物资。在一些时期,盐被当做货币使用。在文化中,盐被当做“价值”的象征。 食盐贸易和城市兴衰、经济繁荣、战争胜负结合在一起。掌握了食盐专营权的人富可敌国。世界各地都为贩盐建立起的“盐路”,如意大利的“Via Salaria”盐路从青铜时代起就被利用。 今天,食盐是廉价而普及的调味料,价格相对低廉。.
查看 齐国和盐的历史
盧蒲癸
卢蒲癸,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勇士。本来是齊後莊公的属下,前548年,齊後莊公因為與崔杼的妻子通姦,被崔杼聯合庆封所杀,卢蒲癸逃到晋国。 卢蒲癸的弟弟卢蒲嫳假意投靠庆封,挑拨崔庆兩家的关系,前546年,庆封灭崔氏。 卢蒲嫳将卢蒲癸推荐回国,卢蒲癸得到庆封儿子庆舍的赏识,庆舍将女儿嫁给卢蒲癸。 卢蒲癸挑拨庆氏与高栾二家的关系。前545年秋,在太庙祭祀姜太公的时候,卢蒲癸和子雅(栾竃)、子尾(高虿)杀死了庆舍,庆封逃到了鲁国。前539年,子雅、子尾将卢蒲嫳放逐到了燕国。.
查看 齐国和盧蒲癸
直柄
柄,妫姓,舜的后裔,陈国與田齊的祖先。 前539年,齊國重臣晏婴出使晋国,与叔向交谈,晏婴认为陳釐子尽得人心,齐国将属于陈氏,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这四位陈国祖先已与胡公满、太姬的靈魂都在齐国了。.
查看 齐国和直柄
盛姓
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6位,现在的实际排名大约在156名左右。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湖南一带。.
查看 齐国和盛姓
白起
白起(),《战国策》作公孙起,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餘座,歼灭近百萬敵軍,未嘗一敗,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战、華陽之戰、陉城之战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千字文》将白起与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
查看 齐国和白起
蚩尤
蚩尤(漢代石刻) 蚩chī尤yóu是中国神话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戰神,斥之者以為禍首。王鍾翰主編.《中國民族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1994年:65頁.
查看 齐国和蚩尤
隰朋
朋,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齊莊公 (購)子公子廖之孙。 前651年六月,受命到秦国接纳公子夷吾,前650年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隰朋立夷吾为晋惠公。前648年冬,齐桓公派管夷吾使戎人和周朝和解,派隰朋使戎人和晋国和解。管仲临终推荐了隰朋接替自己执政。叔向称赞齐桓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同年十月,隰朋亦卒。.
查看 齐国和隰朋
芈戎
芈戎(),战国时楚国人。芈姓,名戎,又称辛戎。出身楚国公族,为秦宣太后同母弟。在宣太后当政时入秦为官,因先后封于华阳、新城,故又称华阳君(秦人稱之華侯)或新城君。他和宣太后、魏冉长期执掌朝政,被称为三贵。或说和魏冉、公子市、公子悝合称四贵。.
查看 齐国和芈戎
韩信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主要戰績有、擒魏豹、斬陳餘、收左車、降燕地、殺龍且、取田齊等偉大事蹟。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明代茅坤解釋韓信的軍事技巧為“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韓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漢左丞相、趙國丞相、齊王、楚王,“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開始消滅異姓王,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阴侯;最後韩信被呂雉(即呂--)及萧何骗入宫内,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长乐宫鐘室。.
查看 齐国和韩信
韩国 (战国)
韓國是中國战国七雄之一,也作乾国,出自晉國宗室,姬姓。後世历史學家將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陽(今山西临汾),灭郑国后则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查看 齐国和韩国 (战国)
韓王信
韓王信(),姬姓,韓氏,名信,為免與同時期另一名將,後封淮陰侯的韓信混淆,故通稱韓王信。他是秦末漢初將領,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後投降匈奴,前196年與漢軍作戰時被柴武所殺。.
查看 齐国和韓王信
韓穿
韩穿,春秋时期晋国的卿,韩氏。 前597年,晋楚邲之战,韩穿、巩朔为上军大夫,上军将士会早早派巩朔、韩穿于敖山前埋伏七处伏兵,晋军大败后,只有上军无恙,徐徐退兵。前588年,晋景公增新三军,共六军、十二卿,韩厥为新中军将,韩穿为新上军佐。前583年春,晋国派韩穿出使鲁国,令鲁国返还汶阳之田给齐国。汶阳之田本属鲁国,后被齐占。前589年,晋齐鞍之战,齐国战败,晋国命齐国把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这时,汶阳之田再给齐国。鲁国不满,季文子在私下向韩穿抱怨。.
查看 齐国和韓穿
韓釐王
韓釐王(),又作韓僖王,韓襄王之子,名咎。 在蘇代幫助下,與公子幾瑟爭位成功,立為韓王。 韓釐王十二年(前284年),韓釐王與秦昭襄王在西周國新城相會,助秦攻齊。齊國戰敗,齊湣王出逃。 韓釐王十五年(前280年),韓非子出生於韓國貴族之家。 韓釐王二十年(前275年),韓為秦所敗,斬首四萬餘。 Category:韩国君主.
查看 齐国和韓釐王
韓文侯
韓文侯(),韓烈侯之子。韓文侯二年(前385年),進攻鄭國,佔領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又進攻宋國,打到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俘虜宋國國君。七年,進攻齊國,打到桑丘(山東濟寧)。十年,韓文侯去世,子哀侯即位。 Category:韩国君主.
查看 齐国和韓文侯
莊賈 (齊國)
莊賈是春秋時代齊國的大臣,擔任司馬穰苴部隊的監軍,因集會遲到,被處死。.
查看 齐国和莊賈 (齊國)
莊蹻
莊--,字企足,上古漢族人,戰國時代軍事人物,又名莊嶠,《韓非子》稱莊蹺、《後漢書》作庄豪《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楚國人,楚庄王的后代。他一開始是唐眜的部將,後反楚起事,是當時知名的大盜,與盗蹠齊名,後又歸順楚國,成為將軍,率兵攻入滇國,自立為滇王。 也有學者認為大盜莊--和將軍莊--是不同人,只是名字相同罷了。.
查看 齐国和莊蹻
鞏朔
巩朔,春秋时期晋国的新上军将,士氏。 前610年,巩朔代表晋国与郑国讲和,赵穿、公婿池为人质。前597年,邲之战,荀林父中军将,先縠中军佐;士会上军将,郤克上军佐;赵朔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晋军溃败的时候,士会派巩朔、韩穿帅七对伏兵埋伏在敖山前,所以上军不败。前589年,鞍之战,齐国败于晋国,晋景公派巩朔到周都洛邑献俘,周定王不见,派单襄公解释:击败戎狄献俘,晋国击败齐国,齐国是周朝、晋国的姻亲,报告即可,不必献俘。前588年,晋景公任命巩朔为新上军将。.
查看 齐国和鞏朔
莱国
莱国,又称莱子国、莱夷,东夷人建立的諸侯國。.
查看 齐国和莱国
鞌之戰
之战又名鞍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于前589年六月十七的一场战斗。作战的地点是鞌(今济南西北)。 前589年,齊頃公率齊軍討伐魯國及衛國,魯國及衛國派使者至晉國求援。郤克隨即率晉軍車八百乘,討伐齊國以救魯、衛。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輿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站在车的正中。他在追赶齊頃公的时候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认出他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齊頃公认为,知道他是君子还射杀他,這不符合礼法。因此射杀了韩厥的左右。 齊頃公出战时轻敌,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齊頃公在逃跑时下属逢丑父替换衣服。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逢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齊頃公去打水,齊頃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
查看 齐国和鞌之戰
莒县
县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52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110万。為春秋時代莒國都城所在地,战国时属齐国。公元前284,燕昭王派乐毅攻齐,连下七十余城,仅剩莒、即墨顽强抵抗。参见著名典故:毋忘在莒。南燕(398年-410年)时,徐州治所设在东莞,即今莒县东莞镇。.
查看 齐国和莒县
莒展
莒展,己姓,名展舆,為春秋諸侯國莒国君主之一,是莒國第18位君主。在位1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莒犂比公密州暴虐,先立子展輿為太子,既而廢之,展輿遂殺父嗣位,其弟公子去疾投奔母國齊國。魯昭公(前541年)元年秋,公子去疾逐展輿,嗣位,是為莒著丘公。.
查看 齐国和莒展
莒共公
莒共公,己姓,名庚舆,為春秋諸侯國莒国君主之一,子爵,是莒國第19任君主。在位9年。 鲁昭公十四年(前528年)秋八月,莒著丘公卒,莒郊公不悲伤。国人不高兴,想立著丘公的弟弟庚舆为君。蒲余侯兹夫讨厌公子意恢而喜欢庚舆,郊公讨厌公子铎而喜欢意恢。公子铎和蒲余侯合谋,在十二月,蒲余侯杀公子意恢,莒郊公逃到齐国。公子铎到齐国迎接庚舆。鲁昭公十九年(前523年),齐国大夫高發伐莒,莒共公逃到纪国。鲁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莒共公庚舆暴虐好铸剑,拿人来试剑锋利与否。国人反对他,到齐国请郊公狂回国,大夫烏存率國人逐莒共公庚舆,莒共公庚舆逃到鲁国。.
查看 齐国和莒共公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查看 齐国和莒国
莒犂比公
莒犂比公,己,名密州,為春秋諸侯國莒国君主之一,是莒國第17任君主。在位35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莒犂比公密州暴虐,先立子展輿為太子,既而廢之,展輿遂殺父嗣位,其弟公子去疾投奔母國齊國。.
查看 齐国和莒犂比公
莒郊公
莒郊公,《呂氏春秋》作莒敖公,《說苑》作莒穆公。己姓,名狂,為春秋諸侯國莒国君主之一,是莒國第20任君主。在位38年。 鲁昭公十四年(前528年)秋八月,莒著丘公卒,莒郊公不悲伤。国人不高兴,想立著丘公的弟弟庚舆为君。蒲余侯兹夫讨厌公子意恢而喜欢庚舆,郊公讨厌公子铎而喜欢意恢。公子铎和蒲余侯合谋,在十二月,蒲余侯杀公子意恢,莒郊公逃到齐国。公子铎到齐国迎接庚舆。 當時,柱厲叔事奉莒敖公,知道莒敖公不知己,离开,居于海上。夏日吃菱芰,冬日則吃橡栗。莒敖公有難,柱厲叔辭别其友,去莒国为莒敖公而死。 鲁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莒子庚舆暴虐好铸剑,拿人来试剑锋利与否。国人反对他,到齐国请郊公狂回国,庚舆逃到鲁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莒子狂卒。.
查看 齐国和莒郊公
莒著丘公
莒著丘公,己姓,名去疾,為春秋諸侯國莒国君主之一,是莒國第19位国君。在位13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莒犂比公密州暴虐,先立子展輿為太子,既而廢之,展輿遂殺父嗣位,其弟公子去疾投奔母國齊國。魯昭公(前541年)元年秋,公子去疾逐展輿,嗣位,是為著丘公。鲁昭公十四年(前528年)秋八月,莒著丘公死后,郊公狂继位。.
查看 齐国和莒著丘公
聊城市
聊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东北与德州市相邻,东南接济南、泰安两市,西南与河南省濮阳市相连,西及西北分別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毗邻。地处鲁、豫、冀三省交界,京杭大运河和黄河在此交汇。境内多平原,是典型的农业产区,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8,628平方公里,人口597.06万。.
查看 齐国和聊城市
遂国
遂國,是夏朝時建立的方國,舜的后裔虞遂受封于該地,歷夏、商、西周三代,全國僅有四氏。春秋时代为鲁国附庸。周僖王元年(公元前681年)被齊國桓公所灭,收威慑鲁庄公之效。有關遂國的史书记载主要出自孔子所著的《春秋》。 2002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海外文物市场上购得一件遂公盨,是遂国的国君铸造的青铜器,铭文对于夏朝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查看 齐国和遂国
道國
道国,周代諸侯国。道國位於今河南汝南縣南部一帶。处在强大的楚国的阴影下。在齐桓公霸业鼎盛的时期,道国与江国、黄国、柏国等小国与齐国和睦。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勢弱,楚國乘機北擴。楚國一度將道國遷到荊地,楚平王時又遷回原地復國。道国最终被楚国灭亡,具体时间有待考证。.
查看 齐国和道國
鍾馗
鍾馗,中國神話中的神祇,專能鎮宅驅魔,道教中稱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赐福帝君,簡稱「鎮宅真君」、「驅魔真君」、「驅魔帝君」,中國江南的道教信仰,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也是南方奉祀的家堂神之一。.
查看 齐国和鍾馗
鍾離春
鍾離春,姓鍾離,名春,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无盐村)人,又稱鍾無鹽,後來以訛傳訛變成了鍾無艷。貌醜,年過四十未嫁,後來親自前往向齊宣王主張「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劉向《列女傳》記載:「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齊宣王之正--也。其為人也,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鼻結喉,肥項少髮,折腰出匈(通「胸」),皮膚若漆。年四十,行嫁不售,自謁宣王。 《晏子春秋》中也有提到鍾無鹽向齊宣王自薦成為王后的故事。後世以「無鹽女」做為醜女的代稱,典出於此。鍾無艷求見齊宣王時,齊宣王以貌取人,覺得鍾無艷是一个既醜又沒岀色的「醜婦」。但是她突然舉手拊膝曰:『殆哉!殆哉!』曰:『今王之國,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強楚之讎,外有二國之難,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安,此一殆也。漸台五重,萬人罷極,此二殆也。賢者伏匿於山林,諂諛者強於左右,此三殆也。飲酒沉湎,以夜繼晝,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政,此四殆也。』」這使齊宣王改觀認為她是一个有智慧和勇氣的女子,並把她立為王后。.
查看 齐国和鍾離春
荆轲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嬴政,失败被杀。荊軻其人典故被收錄在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之中,「圖窮匕見」的典故即來自此。.
查看 齐国和荆轲
荀偃
荀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因祖父官名又氏中行,名偃,字伯游,谥号献。荀林父之孙,荀庚(中行庚、中行宣子)之子。又称中行伯、中行偃、中行献子。 中行偃是晋国名門荀氏本家中行氏的嫡子,前575年,鄢陵之战为上軍佐,为打败楚国立下大功。後来次卿、中軍佐-范-文子士燮去世,他帮助晋厉公诛灭郤氏,他因此昇進次卿、中軍佐,听说厲公又要联合胥氏诛灭中行氏、栾氏。前573年,与欒書弑殺厲公。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自降为上軍佐。 前563年,范宣子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560年,正卿、中軍将智罃去世,次卿、中軍佐范宣子士匄应当继任。但他让给了上军将中行偃。 前559年,晋军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中行偃为主帅,命令:“明晨鸡叫时套车,填塞水井,推平灶台,唯余马首是瞻。”下軍将欒黶、下軍佐魏絳却带着下军提前回国了。 前557年,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郑、宋、鲁、卫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国。前555年、魯国遭到齐国攻打,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討伐齐国,齐国首都臨淄差点陷落。前554年,在回晋国途中发病,其子中行吴(中行穆子)继位,二月二十去世。谥号献,史称中行献子。.
查看 齐国和荀偃
荀子
荀子(),名荀況,受尊稱為荀卿,因漢代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又稱孫卿,中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和思想家,趙國人,曾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楚國蘭陵令,到趙國、秦國遊說諸侯,宣揚儒學和傳授六經,批評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有韓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後世編為《荀子》一書。荀子祖述孔子,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他相信性惡論,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欲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荀子重視人的理性和學習能力,認為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荀子主張任用賢能,國君把政務交與大臣處理;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自然論方面,荀子傾向唯物主義,認為天地並無意志,不信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荀子受譽為一代大儒,地位崇高,對後世特別是漢代的儒學思想與政治文化影響頗深,在宋、元、明三朝曾從祀於孔廟;但因其性惡論及曾抨擊孟子,自宋代以來也受不少儒者批評,被視為孔門異端和法家先驅。.
查看 齐国和荀子
荀寅
荀寅,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荀氏、中行氏,又称中行寅,当时晋国的中行氏第五代家主,中行吴之子。 蔡昭侯被楚国所欺,求救于晋国。晋国联合了十七国伐楚,因中行寅和范鞅贪贿,蔡昭侯拒绝行贿,伐楚计划失败。蔡昭侯联合吴王阖闾,前506年,在柏举之战重创了楚国。 前497年,赵简子杀了自己的族子邯郸大夫赵午,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导致中行氏、范氏一同攻打赵氏的晋阳。 但智氏、魏氏、韩氏与中行氏、范氏不和,帮助赵氏。中行氏和范氏在晋国国内战败,占领朝歌,被齐国、鲁国、卫国、郑国、宋国乃至周天子支持。 前490年,中行寅和范吉射逃往齐国。谥号中行文子。.
查看 齐国和荀寅
荀瑶
知瑤(知襄子)(),又稱智瑤(智襄子)、荀瑤、知伯瑤,春秋末年晉國四卿之一,知宣子之子,知瑤分別向韓康子、魏桓子、趙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只有趙氏不給,知瑤大怒,聯合韓、魏兩氏攻擊並擊敗趙襄子。趙襄子慌忙退守根據地晉陽,知瑤包圍並引晉水灌城二年之久。(前455年 - 前453年)在即將獲勝之際,卻因他的一席話導致了韓、魏兩氏的領導人倒戈,與趙氏聯合反攻知氏陣地,知瑤被擒並被殺,首級被趙襄子作成首爵,用以飲酒。智伯家族全部屠滅,所有的領地被韓、魏、趙三家所瓜分。.
查看 齐国和荀瑶
菑川國
菑川國,一作甾川國,是中國漢代王國,七國之亂中齊地四國之一。西漢初年置,治所在劇縣(今山東省壽光市南),屬青州刺史部。東漢初年省併。後世常將漢代菑川國誤作淄川國,但菑川國轄地與今之淄博市淄川區轄並無重合。.
查看 齐国和菑川國
青岛历史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中国北方海岸线的中部,东滨黄海,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地理位置优越而受到重视。其后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继而成为德日在华商业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了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占时期又兴起了以纺织业为首的制造业,青岛遂又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青岛城市发展而兴起的交通、建筑、市政、电子通信、近代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建设均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因德国将青岛按照西方城市模式构建,日本占领时期和回归民国后依旧沿此方向发展,使得青岛带有浓重的西洋色彩,且城市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比例大,外向度高,因而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青岛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不深,相反对西方文明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
查看 齐国和青岛历史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查看 齐国和青岛市
青岛市博物馆
青岛市博物馆,位于中国青岛市崂山区梅岭东路51号,南临青岛大剧院、北临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全馆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6月24日全面开放。.
查看 齐国和青岛市博物馆
青岛科学
青岛的先民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便产生了原始的科学技术活动。公元前26世纪,胶州湾附近的夙沙部落首创了海水制盐,即所谓的“夙沙氏煮海为盐”,成为中国制盐的鼻祖。春秋时期,青岛地区的海航和筑港科技在琅琊一带蓬勃发展,成就了齐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后至宋金时期,北移至胶西板桥镇的口岸标志着青岛地区相关科技的日趋成熟。建置初的19世纪末,青岛的近代科技开始萌芽,并具备了一定基础。1897年德租时期,近代西方科学技术随之传入。科学技术在城市的各行各业、各方各面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较快发展。1914年第一次日占时期,青岛有了采用西方现代纺织技术兴办的轻纺工业,同时民族工业也借助西方科技逐渐发展起来。1920年代,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教(尤其高等教育)与科研(尤其海洋科研)有了新发展:私立青岛大学于1924年成立,开展现代科技的研究与教学。青岛观象台于1926年赴法国参加国际性的经度测量活动,利用无线电技术准确测得了气象台的经度;于1928年设立海洋科,使青岛成为中国海洋科研的发祥地。1929年,青岛海洋科学家赴西班牙参加了国际海洋学会议。1930年代,一大批一流学者和科学家云集青岛,多数是海归人士,像生物学家童第周、曾呈奎,物理学家王淦昌、丁西林,化学家汤腾汉、傅鹰,再加上在青岛观象台工作的蒋丙然、高平子、宋春舫等中国第一代天文学家,可谓人才荟萃,使青岛称成为当时的科学文化名城。而后,因为战争等原因,科技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共和国成立后,一大批应用性强的科技成果在政策的调控下涌现。1956年,青岛科学家与苏联合作进行了渔业联合调查。至1960年代,全市共有14个市属研究所,主要分布在农业、医药、轻工、机械、化工等领域。文革期间,科技活动几近停滞,鲜有成果。改革开放后,科技工作出现新局面,科研机构开始面向经济、面向市场开展有偿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等活动,拓宽了服务领域;科技研发机构增加,队伍壮大,水平提高,成果丰硕。一系列科技成果标志着青岛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1990年代,青岛市提出“科技兴市”战略。2000年,青岛市被列为全国4个科研机构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完成了应用性科研机构的转企改制;年内开展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推广综合示范、国家海洋重点基础科学研究规划(973计划之一)。截至2010年末,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12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1.9万人,高技能人才13.2万人;拥有两院院士51人(本地27人,外聘24人),国家“千人计划”12人;聚集了全国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的涉海两院院士,40%的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获得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的50%;拥有28家海洋科教机构,1个国家级(国内唯一)和17个省部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1处国家级和6处部委级海洋科学观测台站,拥有包括“大科学工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和7艘千吨级以上远洋科学考察船在内的23艘海洋调查船。.
查看 齐国和青岛科学
青州 (九州)
青州,漢族文化中的漢地九州之一。.
查看 齐国和青州 (九州)
项姓
項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5位。.
查看 齐国和项姓
行台
行台是魏晉至金代尚書省在外設置的臨時分支機構。「台」指在中央的尚書省,出征時駐行在当地設立的臨時性機構稱為「行台」,又稱「行尚書台」或「行台省」。.
查看 齐国和行台
衛宣公
衞宣公(?-前700年11月18日),姬姓,名晉,東周春秋時代衞國第十五任國君。父親是衞莊公。他可能因為在州吁之亂時避難於邢國。後來大夫石碏用計殺死州吁。並從邢國迎立公子晉,是為宣公(在位期間:前718年-前700年)。宣公繼位後,衞國從大國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國,成為配角,所留給後人也只有「新臺納媳」醜聞和《詩經》中一篇篇嘲諷之嘆。.
查看 齐国和衛宣公
衛康伯
衞康伯,《史记索隐》所引的谯周《古史考》作衞牟伯,姬姓,《史记索隐》所引《世本》记载其名髦(汉语拼音 máo)。衞康伯为周文王之孙,因此又称王孙牟。郭沫若、陈梦家、唐兰、马承源和杨宽都认为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伯懋(汉语拼音 mào)父”就是衞康伯髦,杨宽认为是“懋”与“牟”音同而通用。孙诒让《逸周书斠補》认为《逸周书·作雒解》的中旄父就是王孙牟父,即康伯髦。刘起釪认为康伯髦在金文中又称毛父或文王孙。他是衞康叔封之子,衞考伯之父。 衞康伯与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以及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没分到。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伯懋父见于多件西周时代青铜器的铭文,如召卣(汉语拼音 yǒu)、召尊、吕壶、师旅鼎、御正衞簋、小臣宅簋等。台湾中央博物院收藏的小臣𧫻簋,《殷周金文集成》编号“八·四二三八”。其铭文记录了伯懋父统帅殷八师征讨反叛的东夷。 根据小臣(左言右逨)簋以及其他金文记载,结合《逸周书·作雒解》的“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刘起釪指出伯懋父是周公东征部队康叔封部分的重要将领。东征胜利后,父亲康叔封于衛,伯懋父封于緊鄰衛的鄘,實際受封于鄘的小東部份,鄘的大東部份封給周公旦之子伯禽。在康叔封前往周王朝擔任司寇之後,衛和小東都封給伯懋父,合併成為後世的衛國。.
查看 齐国和衛康伯
衛出公
衞出公(),即姬輒,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衞靈公之孫,為靈公長子蒯聵之子。蒯聵谋害灵公正妻南子事败,出奔,輒於是承襲祖父衞靈公擔任該國君主,上任期間為前492年。 前481年,蒯聵奪位復辟,是為衞後莊公,衞出公不得不出走齊國。晉國趙簡子驅逐了衞後莊公,立公孫般師為衛君。齊國攻衛,改立公子起為君,是為衛君起。 前477年衞大夫石曼尃(尃,音fū,夫)把衞君起流放。衞出公又返回衞國為君。當初,出公即位十二年(前481年)後逃亡,在外四年才得返回、復位。 前470年,大夫褚聲子與出公因細故爭執,驅逐出公,出公逃亡,公子黔自立为君,是为衞悼公。.
查看 齐国和衛出公
衛獻公
衞獻公,即姬衎,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衞定公兒子,在位期間為前576年-前559年(在位18年)。前559年,國內發生政變,他奔齊國避難。前546年回國復位(在位3年)。.
查看 齐国和衛獻公
衛殤公
衞殤公,即姬秋,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衞獻公堂弟。孫林父趕走了衞獻公。獻公逃亡到齊國,齊國把他安置在聚邑。孫林父、宁惠子共立公弟秋爲衞國國君,是為衞殤公。 殤公十二年(前547年),寧喜與孫林父因爭寵而至相攻訐,殤公讓寧喜攻打孫林父。林父逃奔到晉國,又請求晉國護送衞獻公回國。當時,獻公在齊國。齊景公聽到消息,和衞獻公一起到晉國請求幫助返回衞國。晉國便去討伐衞國,誘使衞與晉結盟。衞殤公前去會見晋平公,平公逮捕了殤公與寧喜,緊接著送衞獻公回國。獻公在外逃亡十二年后返回故國。獻公後元元年(前546年),誅殺殤公及寧喜。.
查看 齐国和衛殤公
衛滿
卫满(),是前2世纪时期卫氏朝鲜的建立者。他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个有同时代史书明确记载的君主。《史记》只记载了他的名字——满,未记载其姓氏,在《汉书》中才提及他姓卫。 卫满本来是汉朝漢人,为燕王卢绾的部下。卢绾虽是汉高帝刘邦的--,但依然被疑为谋反被汉廷讨伐。前195年,卢绾逃至匈奴,而卫满东逃。根据《史记》,卫满率领千人,改换蛮夷之服东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居秦朝故空地上下鄣,在真番、朝鲜等族和从燕国、齐国逃来的汉人中称王,建都在王險城(可能即今日朝鲜的平壤)。时汉朝天下初定,约在前192年、前191年,辽东太守约定卫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勿使犯边。有了汉朝的支持他扩大了卫氏朝鲜的疆域,方数千里。前108年,卫氏朝鲜在他的孙子卫右渠手中被汉武帝灭亡。 400年后,《魏略》的记载,卫满是取代箕子的后代准王在朝鲜称王的。准王南逃,自称韩王。 根据日本平安時代《新撰姓氏录》记载,日本氏族笔氏的祖先是朝鲜半岛的渡来人,为卫满的后裔。.
查看 齐国和衛滿
衛惠公
衞惠公,姬姓,名朔,是衞宣公之子,衞懿公之父,衛君黔牟之兄,在位三年後左右公子作亂,廢衞惠公,立公子黔牟為君,他逃到齊國。八年後(前688年),齊襄公率領諸侯攻衞,殺黔牟,卫惠公復立為君,在位十八年死。.
查看 齐国和衛惠公
衛文公
衞文公,姬姓,名启方,又作辟疆,后改名--,是衛國第二十位國君,衞昭伯與宣姜之子,衞戴公之弟,早年避亂躲避到齊國,齊桓公任用他為大臣,衞戴公死後,齊桓公立启方為衛君。 启方即位後減稅少刑,與民共苦。在位二十五年(前659年—前635年)。后世避讳汉景帝改为开方。 有些史料把「衞文公開方」,與「衛公子開方」視為兩人,說齊桓公部下有三奸: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并记载卫公子开方不奔父母丧,因此管仲临终要齐桓公疏远他等三奸,但齐桓公终究还是复用三奸,导致病危时被三奸隔绝音讯而死,且齐孝公死后,公子开方又杀孝公子而立齐昭公。不過,根據《清華簡》,此說為誤。所謂的衛公子開方應該是虛構人物,也認為,這位「衛公子開方」是另外一位佚名的衛國公子,但被誤冠上「開方」之名。.
查看 齐国和衛文公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查看 齐国和西周
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載中國西漢經學重要人物及傳承。玆据此傳撰成下表。籍貫及人名等皆本該傳原文。“皇帝”指與官職對應者;官職采人物的最高官職,待查者暫錄儒林傳所舉官職於此。《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亦載有儒家早期傳承情況,讀者可加以參考。.
查看 齐国和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襄陵之戰
襄陵之战,指前352年,魏国韩国联军和齐国的一场战役。 前353年,齐国通过桂陵之战大败魏国,擒获魏国大将庞涓。前352年,魏国与韩国结盟,合攻当时仍在包围襄陵(今山西襄汾)的齐军,结果齐军战败,齐威王收兵,请楚国调停。秦国则乘魏齐大战偷袭魏国,魏国只好和齐国签署和约。前351年,魏国把夺取三年的邯郸归还赵国。直到前342年马陵之战,齐国才正式取代魏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查看 齐国和襄陵之戰
触龙
触龙,《戰國策》误作触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官居左师。 赵孝成王即位,赵威太后掌权。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让赵国以长安君为人质,才出兵。太后不许。触龙劝赵威后,就是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赵威太后醒悟,以长安君为人质。.
查看 齐国和触龙
视 (鲁国)
公子视(),姬姓,名视,是鲁文公的儿子,太子恶的同母弟弟,鲁宣公和叔肸的异母兄弟,母为出姜。 前609年二月,鲁文公去世,鲁国的正卿东门襄仲和鲁文公的次妃敬嬴勾结,打算立敬赢之子公子俀为君,遭到太子傅叔仲惠伯的反对。这一年六月,东门襄仲和叔孙庄叔出使齐国,东门襄仲请求齐惠公立公子俀做国君,齐惠公新即位,想亲近鲁国,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襄仲回国后,在十月杀了太子恶和公子视,立公子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出姜两子皆死,只得“大归”齐国,再也不回来了。临走的时候,她哭泣的经过市集,说“天阿!襄仲横行无道,杀死嫡子,拥立庶子。”市集上的人都哭了。.
查看 齐国和视 (鲁国)
許元公
許元公,姜姓,名成,是许悼公的孙子,為春秋諸侯國許國君主之一,亦是許國最後一位僭號稱「公」的君主。在位期間為前503年─前482年。.
查看 齐国和許元公
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約前690年-?),姬姓,是衛昭伯與宣姜的女兒,許穆公的夫人,中國第一位被記錄的女詩人。也是文學史最早的愛國女詩人。詩作有《泉水》、《載馳》、《竹竿》。.
查看 齐国和許穆夫人
騶奭
騶奭,中国战国齐国稷下学宫学者,采用邹衍学说入自己之文,人称雕龙奭。受到齐王的赏识,在稷下学宫与慎到、田骈齐名。齐王为他们修建豪宅。騶奭著《騶奭》12篇,归属阴阳家。.
查看 齐国和騶奭
訾姓
訾姓(訾,讀音同「資」,汉语拼音:zī;古音:zy 即移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78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訾姓
驷弘
驷弘,'''姬'''姓,'''驷'''氏,名弘,字子般,是驷歂的儿子,郑国的卿。 前488年,宋国围攻曹国,国参(郑桓子思)说:“宋人有曹,郑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季,驷弘率领郑军救援曹国,攻打宋国。不过,次年宋国还是灭掉了曹国。前468年,晋国荀瑶帅师伐郑,军至桐丘,向齐国求救。前463年,荀瑶帅师围郑,驷弘认为“知伯愎而好胜,早向他示弱,则可行也。”率军据保南里以待。知伯入南里,包围桔槔之门。因为攻城门知伯与赵襄子发生争执,成为十年后三家灭智的伏笔。.
查看 齐国和驷弘
高厚
厚,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高宣子高固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67年十一月,齊靈公率軍滅萊國,派高厚、崔杼二人安定萊國。 前565年,高厚代表齊國與鄭簡公、晉悼公、魯、宋、衛、邾等會於邢丘前563年。三月,高厚又相太子光代表齊國與諸侯會盟於祖,但是高厚二人卻先與諸侯等會於鍾離,士弱視齊國為不敬。至同年四月,才與眾諸侯及吳子壽夢會於柤。 前557年,晉平公即位,高厚出使晉國。因失禮棄盟逃回齊國。 前556年,靈公率師攻打魯國北部邊境,圍攻桃地,而高厚率軍圍攻臧紇於防地。齊軍大勝,俘獲臧堅。 當初靈公娶魯國之女,生下公子光,立為太子。後娶仲姬、戎姬。戎姬受寵,仲姬生公子牙,給戎姬撫養。戎姬請求立公子牙為太子,靈公答應。仲姬說:「不可。光之立,列於諸侯矣,今無故廢之,君必悔之。」靈公說:「在我耳。」於是遷太子光於東部,讓高厚輔佐太子牙。前554年,靈公病重,崔杼迎太子光為君,是為莊公。莊公殺戎姬。五月壬辰,靈公去世,莊公即位,在句竇丘將太子牙殺死。八月,崔杼殺高厚。.
查看 齐国和高厚
高偃
偃,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玄孫,高傾子之孫,一說即高酀。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40年,燕惠公欲除去諸大夫而立寵姬宋,燕國大夫共誅姬宋,惠公逃奔齊國。四年後(前536年),齊國派高偃到晉國,請求共同伐燕,送惠公回國。於是晉平公和齊國一起討伐燕國,把燕惠公送回了燕國。.
查看 齐国和高偃
高姓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排行第18位;《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
查看 齐国和高姓
高庄子
庄子,姜姓,高氏,名虎,齊國上卿高傒的儿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的儿子是高傾子,孙子是高固。 《东周列国志》中,高庄子与国懿仲在齐桓公死后,参与诛除公子无亏、竖刁,拥立齐孝公。.
查看 齐国和高庄子
高弱
弱,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高宣子高固的孫子、齊大夫高無咎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74年,齊國大夫慶克穿着婦人的衣服坐着輦車進入宮中,和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私通,而被鮑牽看見,告訴了國佐。國佐責備了慶克。慶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訴聲孟子國佐責備了他。齊靈公會盟後回國,聲孟子說留守臨淄的高無咎、鮑牽不接納歸國的國君,要另立公子角。齊靈公遂砍掉鮑牽的雙腳、驅逐高無咎,高無咎出走莒國。高無咎子高弱在盧城造反,齊靈公派慶克、崔杼去平叛,國佐從鄭國回來,到盧城前線,殺死慶克,高弱隨後投降。.
查看 齐国和高弱
高張 (齊國)
張,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齊大夫高偃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13年春,魯昭公從晉國乾侯回到魯國鄆城,齊景公派遣高張來問候魯昭公,稱魯昭公為主君。子家懿伯認為這是國君對大夫的稱謂,齊景公已鄙視魯昭公,魯昭公自取其辱,魯昭公返回到乾侯 前510年冬,高張代表齊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宋國仲幾、衛國世叔申、鄭國國參、曹、莒、薛、杞、小邾等國大夫為於城周築城而會盟。 前502年夏,高張、國夏率軍討伐魯國西面邊境,晉國由士鞅、趙鞅、荀寅率軍援救魯國。 前490年,齊景公臨終前,吩咐高張與國夏,輔立小兒子公子荼為國君,逐群公子,遷至東萊。景公死後,高張與國夏共立荼為國君,是為晏孺子。但是田乞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陽生為國君。於是,他表面上與兩位上卿關係融洽,暗地裡從恿大夫們及早謀反,大夫們畏懼高、國兩家,所以都聽從田乞。於是,田乞與鮑牧率兵進宮叛亂,攻打高、國兩家。高張逃亡,與國夏一起營救晏孺子。孺子的軍隊很快被打敗,田乞乘勝追擊國夏,國夏逃亡到莒國。軍隊返回,殺掉高張(《左传》只说高张逃亡鲁国)。與此同時,田乞等人擁立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
查看 齐国和高張 (齊國)
高彊 (齊國)
彊,姜姓,高氏,字子良,齊惠公之曾孫、公子祁之孫、高蠆之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40年,韓起到訪齊國,欒灶召來兒子欒施拜見韓起,韓起說欒施並不像一個臣子,不能保住家族。高蠆也讓高彊拜見韓起,韓起也說出對欒施一樣的評語。眾大夫都取笑韓起,只有晏嬰認為韓起是一個君子,君子心誠,他的判斷是有根據的。 高蠆與欒灶身為公族大夫,他們的影響力在齊國非常大,當欒灶在539年十月逝世後,晏嬰曾斷言子旗死了、姜氏衰弱。媯氏(即田氏)將興,二惠競爽(二氏皆齊惠公之後代)的局面猶可,現子雅已去,姜氏面臨滅亡的危機。由此可見,高、欒二家公族影響力極大,能支撐姜氏的國君。 前534年七月,高蠆去世,欒施希望管理高氏家產,遂殺其家宰梁嬰,趕走大夫子成,子工,子車,三人逃至魯國。欒施後為高彊立了家宰。 前532年,欒施、高彊二人嗜酒,兩人投契,與田無宇、鮑國疏遠,四族遂分為二黨。欒高二人每次聚飲,醉後輒言陳鮑兩家長短。陳鮑聽聞後漸生疑忌。剛好有人挑撥田無宇及鮑國說欒、高二氏將攻打田、鮑二氏,鮑國深信此事遂令人往約田無宇共攻欒、高兩族。欒施、高彊戰敗,出奔魯國。.
查看 齐国和高彊 (齊國)
高傾子
傾子,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孫子、高莊子高虎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他的兒子是高宣子高固。.
查看 齐国和高傾子
高傒
傒,姜姓,高氏,名傒,字仲,谥敬,齐国上卿,天子二守。 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孙子,曾是正卿,為百姓所愛戴,與公子小白友善。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等杀齐襄公自立,不久高傒宴請連稱和管至父,调开连管之后,齊國大夫雍廩入宮殺公孫無知,高傒迎立公子小白回來繼位,是為齊桓公。其後高傒又與管仲糾合諸侯結盟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為氏,以功賜盧邑(今山東長清縣),世為上卿,成為高氏的始祖。.
查看 齐国和高傒
高固
固,中国春秋时期齊國的大夫,高庄子的孙子。 前604年,鲁宣公到齐国访问,高固让齐惠公留住鲁宣公,使鲁宣公答应把叔姬嫁给他。秋天,高固到鲁国迎叔姬。前595年冬,桓子晏弱会见鲁国公孙归父,事后告诉宣子高固,说公孙归父在鲁国算计别人,也被人算计,很快就要逃亡外国了。前594年秋天,鲁国仲孙蔑和高固相会于无娄。前592年,齐顷公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与晋国会盟。到了敛孟,高固逃回国,其他人被晋国扣留。前589年,齐晋鞍之战时,高固攻入晋师,拿石头来投晋国人,擒住晋人乘上自己的战车,在车上系桑树根,在齐营巡行,说:“想要勇气的来买我富余的勇气。”.
查看 齐国和高固
高無咎
無咎,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高宣子高固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76年,高無咎代表齊國與魯國叔孫僑如、晉國士燮、宋國華元、衛國孫林父、鄭國公子鰌、邾國大夫與吳國會盟於鍾離。 前575年,高無咎與國佐率領齊軍在鄢陵之戰爆發後前來協助晉厲公擊敗楚國。 前574年,齊國大夫慶克穿着婦人的衣服坐着輦車進入宮中,和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私通,而被鮑牽看見,告訴了國佐。國佐責備了慶克。慶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訴聲孟子國佐責備了他。齊靈公會盟後回國,聲孟子說留守臨淄的高無咎、鮑牽不接納歸國的國君,要另立公子角。齊靈公遂砍掉鮑牽的雙腳、驅逐高無咎,高無咎出走莒國。高無咎子高弱在盧城造反,齊靈公派慶克、崔杼去平叛,國佐從鄭國回來,到盧城前線,殺死慶克,高弱隨後投降。.
查看 齐国和高無咎
高豎
豎,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高宣子高厚的孫子、高子麗的兒子、大夫高止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45年九月,因為高止自恃高氏勢大,喜好領功,為人專橫,不為大夫們難以接受他。公族大夫高蠆(子尾)與欒灶(子雅)(兩人皆是齊惠公之孫)聯手放逐高止,高止出奔北燕。 高止出奔後,高豎在盧地叛變。齊景公派遣大夫閭丘嬰率軍圍攻盧地。高豎請求齊國為高氏立後。閭丘嬰答應後,高豎交出盧地出奔晉國。閭丘嬰向景公復命。景公乃立高傒曾孫高酀以守高傒之祀。晉國在城綿築城安置高豎。.
查看 齐国和高豎
高止
止,姜姓,高氏,字子容。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高宣子高厚的孫子、高子麗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45年,高止代表齊國與晉國荀盈、魯國仲孫羯、宋國華定,衛國世叔儀,鄭國公孫段,曹、莒、滕、薛、小邾等國大夫會盟,一同為杞國修築城牆。 同年九月,因為高止自恃高氏勢大,喜好領功,為人專橫,不為大夫們難以接受他。公族大夫高蠆(子尾)與欒灶(子雅)(兩人皆是齊惠公之孫)聯手放逐高止,高止出奔北燕。 高止出奔後,其子高豎在盧地叛變。齊景公派遣大夫閭丘嬰率軍圍攻盧地。高豎請求齊國為高氏立後。閭丘嬰答應後,高豎交出盧地出奔晉國。閭丘嬰向景公復命。景公乃立高傒曾孫高酀以守高傒之祀。。.
查看 齐国和高止
高氏 (二守)
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世族,是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后裔。 高氏是齐国的公族,与国氏为周天子策命世袭的齐国上卿,号称天子二守。齐桓公时,在上卿高傒的支持下,下卿管仲执政几十年。前574年,齐灵公和高无咎、高弱父子爆发高氏之战。前545年,高虿(惠公之后的高氏)与栾灶驱逐高止,由高傒曾孙高酀继承高氏。前489年,陈乞、鲍牧杀安孺子,驱逐国惠子、高昭子。齐简公之后,高氏、国氏完全被陈氏(田氏)驱逐,最后田氏代齐。.
查看 齐国和高氏 (二守)
高氏之戰
氏之戰 是前574年,齊國國君與天子二守國、高二氏之間的一場內戰。 前574年,齊國大夫慶克穿着婦人的衣服坐着輦車進入宮中,和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私通,而被大夫鮑牽看見,告訴了國佐。國佐責備了慶克。慶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訴聲孟子國佐責備了他。齊靈公會盟後回國,聲孟子說留守臨淄的高無咎、鮑牽不接納歸國的國君,要另立公子角。齊靈公遂砍掉鮑牽的 雙腳、驅逐高無咎,高無咎出走莒國。高無咎之子高弱在盧城造反,齊靈公派遣崔杼為大夫、慶克為他的副手去平叛,國佐正在跟從諸侯一同圍攻鄭國,以國內發生動亂為理由請求回國處理,遂會同高氏叛軍,殺死慶克佔據穀地叛亂,齊靈公被迫與國佐誓盟於徐關及恢復其職位。同年十二月,高弱投降,齊國派遣國佐之子國勝到晉國告難,在清地等待命令。.
查看 齐国和高氏之戰
鬼谷子
谷子(生卒年不詳),大約活躍於戰國中期(前四世紀)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政治家、外交家、阴阳家、预言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查看 齐国和鬼谷子
譚國
譚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 周朝初年大封诸侯的时候,周武王分封了谭国,位置在山东省章丘西,子爵爵位。因为国势一直不盛,不久成为齐国附庸国。 齊國公子小白出亡時,曾經過譚國,譚國國君不以禮接待。後來小白回國即位 (是為齊桓公),譚國亦未有派人祝賀。結果譚國在前684年被齊國所滅,譚國國君流亡到同盟國莒國。譚國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查看 齐国和譚國
魏安釐王
魏安--王,或作魏安禧王、魏安僖王,原名魏圉,魏昭王之子。 前277年,其父魏昭王魏遫逝世,繼任魏王。 前276年,秦國武安君白起攻取二個城市;封其弟魏無忌為信陵君(今河南寧陵)。 前275年,秦相國兼穰侯魏冉率軍進攻,韓軍赴援敗戰折損四萬人,韓將暴鳶投奔國都大梁;國府割讓八個城市求和,魏冉不理再度進攻,敗魏將芒卯,佔領北宅,包圍國都大梁,國府割讓溫城求和。前274年,警覺到局勢緊張,與齊國再訂南北合縱同盟,秦國反應強烈,魏冉再進攻奪取四個城市,殺四萬人。 前273年,與趙國聯合攻擊韓國,包圍華陽;秦相國魏冉在韓使陳筮遊說下,會同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軍急行八天,赴華陽擊敗芒卯軍,三員大將遭俘,被殺十三萬人;大臣段干子請割南陽予秦求和,蘇代進言諫阻,遂決議不納蘇代之諫以割讓南陽求和,而集中力量保衛修武。同年白起進攻魏國,孟嘗君田文舉薦芒卯為主帥,白起在華陽大敗魏軍,芒卯戰敗而逃,田文失勢後,他的許多門客投奔魏無忌門下。 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請求魏國救援,魏安--王懼怕秦國,不敢進軍。魏無忌請求如姬從魏安--王的臥室內竊出晉鄙的兵符,晉鄙見了兵符,表示懷疑,隨行的朱亥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以精兵八萬開赴前線,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魏安--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 前243年,安--王與魏無忌同年病死。 《韩非子·有度第六》稱「魏安--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卫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王死而魏以亡。」儼然中兴之主。.
查看 齐国和魏安釐王
魏章
魏章,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
查看 齐国和魏章
魏絳
魏絳,中国春秋時代晋国的武将、政治家,魏氏第四代领袖。姬姓,魏氏,名絳、谥号昭、庄。魏犨之孙,魏悼子之子(系本称魏絳是魏犨的幼子)。历仕晋悼公、晋平公。史称魏昭子、又稱魏庄子。 前573年,晋悼公即位時,魏絳因为勇敢被提拔为中軍司馬。前570年,晋悼公会盟諸侯,悼公的弟弟扬干搅乱队列,魏絳杀了替扬干驾车的人。悼公大怒:“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杀魏绛。士鲂、张老劝说悼公,悼公读魏绛辩解之书:“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従,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悼公体会到了魏绛忠于职守,重赏了魏绛、士鲂、张老。前569年,魏絳昇格为新軍佐。同年冬,戎狄与晋講和,魏絳使戎、翟亲附,晋国再于諸侯中称霸。 晋悼公表彰魏絳的功績,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安邑成为魏氏发展的中心。前559年,悼公去世,继续辅佐晋平公。前555年,参与討伐齐国,死后,儿子魏舒继任魏氏领袖。.
查看 齐国和魏絳
魏襄王
魏襄王(?─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元年(前318年),魏、韓、趙、楚、燕五國合縱攻秦,不克而返。惠施為魏出使楚國。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西晉太康二年(279年),汲郡人不准發魏襄王墓(或言--塚),得竹書數十車。這些竹書包括了魏襄王時期魏國人撰寫的史书《竹書紀年》以及《穆天子传》、《琐语》等书,《竹書紀年》較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更準確。.
查看 齐国和魏襄王
魏齐
魏齐,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在魏昭王时担任相国。 魏國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嫉妒副使范雎,遂向魏齐诬告范雎向齐国泄密,魏齐重笞范雎,范雎身受重傷,只好装死,被丢在厕所中,宾客朝他身上撒尿,最後,范雎在郑安平與秦國使臣王稽的帮助下逃到秦国,化名為張祿,做了秦昭襄王的相国,立志要向魏齐复仇,甚至揚言血洗大梁。 魏齐害怕被范雎報復,逃到赵国平原君处,秦昭襄王邀平原君出使秦國,卻將平原君軟禁,以威胁赵孝成王。魏齐与虞卿逃回魏国,想通过信陵君到楚国去。信陵君畏秦,犹豫未肯见,魏齐得知信陵君不愿見自己,遂自刎而死,趙國將魏齐頭顱梟首,函送秦國。.
查看 齐国和魏齐
魏武侯
魏武侯(? - 前370年)中國戰國時魏國統治者。名擊。前396年繼魏文侯位,前370年卒。.
查看 齐国和魏武侯
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名魏遫,魏襄王之子。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餘城。魏昭王的小兒子,公子魏無忌,是魏安--王的異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養士出名。前277年,魏昭王薨,子安--王立。.
查看 齐国和魏昭王
魯宣公
魯宣公,姬姓,名俀,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任君主,承襲魯文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8年。 他為魯文公庶子,母敬嬴。前609年二月,父亲鲁文公去世,鲁国的正卿东门襄仲和他的母亲敬嬴勾结,打算立公子俀为君,遭到太子傅叔仲惠伯的反对。这一年六月,东门襄仲和叔孙庄叔出使齐国,东门襄仲请求齐惠公立公子俀做国君,齐惠公新即位,想亲近鲁国,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襄仲回国后,在十月杀了太子恶和公子视,立公子俀为国君。出姜两子皆死,只得“大归”齐国,再也不回来了。临走的时候,她哭泣的经过市集,说“天啊!襄仲横行无道,杀死嫡子,拥立庶子。”市集上的人都哭了。公子俀,就是鲁宣公。 在位期間執政為季孫行父、仲孫蔑、叔孫僑如。.
查看 齐国和魯宣公
魯仲連
魯仲連(約前305年—前245年),有時簡稱魯連。戰國時代齊國茌平人(今山東省茌平縣王老鄉望魯店村),為遊說名士。曾就學於稷下學宮,不願出任官職。由於他的遊說技巧卓越,有著名的「義不帝秦」辯論。成為現代「和事佬」的代名詞。《漢書》藝文志有《鲁仲連子》14篇。.
查看 齐国和魯仲連
魯穆公
魯穆公(?—前377年),即姬顯,為戰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九任君主。他為魯元公兒子,承襲魯元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3年。在位期間實行改革,擺脫了哀、悼、元三代三桓大夫專政的問題,確立了魯公室的權威,並與鄰國齊國展開多次戰爭。.
查看 齐国和魯穆公
魯昭公
魯昭公(),魯国之二十四代君主。前542年即位,前517年,魯昭公伐季孙氏,但大败,魯昭公逃到齐国,前510年,昭公死。在其任內,他嘗試與季平子政治角力,演變成「鬥雞之變」,使昭公要逃到齊國。.
查看 齐国和魯昭公
鮑姓
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2位。.
查看 齐国和鮑姓
鮑牧
鲍牧,'''姒'''姓,鲍氏,鮑叔牙的後代,鮑國的曾孫。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490年,齊景公病重,授命國夏、高張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放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景公死後,國夏與高張共立荼為國君,是為晏孺子,國夏、高張左右秉政。前489年六月,田乞表面上與兩位上卿關係融洽,暗地裡從恿大夫們及早謀反,大夫們畏懼國、高兩家,所以都聽從田乞。於是,田乞與鮑牧率兵進宮叛亂,攻打高、國兩家。高張知道後與國夏一起營救晏孺子。孺子的軍隊很快被打敗,田乞乘勝追擊國夏,國夏逃亡到莒國。軍隊返回,殺死高張,晏圉及弦施奔魯。於是鮑牧為右相,陳乞為左相,立國書、高無平以繼國、高二氏之祀。與此同時,安孺子只得數歲,聽命於眾大臣,不能自立。田乞用計逼鲍牧及眾大夫擁立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將安孺子安置於駘,隨後將其弒殺。 當初,悼公出走魯國時,季康子曾把妹妹季姬許配給悼公為妻,悼公即位後,派人去接季姬回齊國,因季姬把她與季康子的叔父季魴侯私通的事告訴季康子,季康子不敢把她送到齊國。悼公大怒,於前487年五月發動齊鮑牧攻魯之戰,派鮑牧率齊軍伐魯國,取讙及闡兩地。 其後,鮑牧問眾公子是否願意擁有千乘戰車而成為君主。不料公子們把這些話告訴悼公,悼公便用計騙鮑牧自願流放至潞地,在那裏誅殺他。 悼公誅殺鮑牧後,立其子鮑息為大夫,以存鮑叔牙之祀。.
查看 齐国和鮑牧
鮑牽
鲍牽,'''姒'''姓,鲍氏,諡號莊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鮑叔牙曾孫,鮑國之兄。 前574年,齊國大夫慶克穿着婦人的衣服坐着輦車進入宮中,和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私通,而被鮑牽看見,告訴了國佐。國佐責備了慶克。慶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訴聲孟子國佐責備了他。齊靈公會盟後回國,聲孟子說留守臨淄的高無咎、鮑牽不接納歸國的國君,要另立公子角。齊靈公遂砍掉鮑牽的雙腳、驅逐高無咎,高無咎出走莒國,齊靈公從魯國召鮑國回齊國繼嗣鮑氏。 後來,孔子曾對鮑牽作出「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的評價。.
查看 齐国和鮑牽
鮑息
鲍息,'''姒'''姓,鲍氏,鮑叔牙的後代,鮑國的玄孫、鮑牧之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487年,齊悼公用計騙鮑牧自願流放至潞地,在那裏誅殺他。悼公誅殺鮑牧後,立其子鮑息為大夫,以存鮑叔牙之祀。 前485年,鮑息與悼公有殺父之仇,田成子田常唆使鮑息弒殺齊悼公,立其子公子壬為國君,是為齊簡公。 前484年,在吳國討伐齊國前,吳王夫差聽信為伯嚭所讒,而不聽伍子胥「聯齊抗越」的主張。伍子胥趁便出使齊國時,將兒子託付於鮑息,改為王孫氏。艾陵之戰結束回吳國後,夫差知道此事,贈劍賜伍子胥自盡。 前481年,田常弒殺簡公和闞止,立簡公弟姜驁為齊平公。五年後,齊國國政皆歸田常主理。田常於是盡誅鮑氏、晏氏及公族之強者。.
查看 齐国和鮑息
鮑文子
鲍國,'''姒'''姓,鲍氏,谥文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鮑叔牙曾孫,鮑牽之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齐顷公五年(前594年)之前,卒于齐景公四十七年(前501年)之后。 鮑國早年生活在魯國,為魯國施孝叔的家宰。 前574年,齊國大夫慶克穿着婦人的衣服坐着輦車進入宮中,和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私通,而被鮑牽看見,告訴了國佐。國佐責備了慶克。慶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訴聲孟子國佐責備了他。齊靈公會盟後回國,聲孟子說留守臨淄的高無咎、鮑牽不接納歸國的國君,要另立公子角。齊靈公遂砍掉鮑牽的雙腳、驅逐高無咎,高無咎出走莒國,齊靈公從魯國召鮑國回齊國繼嗣鮑氏。 這時,齊國的政局混亂,公室衰落,卿大夫互相兼併。鮑國帶領鮑氏一族,不單沒有被其他氏族兼併,並使鮑氏與田氏、國氏、高氏(齊文公後代)成為齊國重臣。 前545年,慶封當權,鮑國聯合高蠆的高氏(齊惠公後代)、欒灶的欒氏、田須無的田氏四族一同攻滅慶氏,令慶封出奔魯國。 前532年,又因欒灶之子欒施和高蠆之子高彊二人嗜酒,兩人投契,與田須無之子田無宇及鮑國疏遠,四族遂分為二黨。欒高二人每次聚飲,醉後輒言陳(田)鮑兩家長短。陳鮑聽聞後漸生疑忌。剛好有人挑撥田無宇及鮑國說欒、高二氏將攻打田、鮑二氏,鮑國深信此事遂令人往約田無宇共攻欒、高兩族。欒施、高彊戰敗,出奔魯國。自此,公族衰落,齊國只剩餘鮑氏、田氏與天子二守的國氏、高氏(齊文公後代)及晏嬰為首的晏氏執政。 前528年,魯國季氏家臣南蒯佔據季氏采邑費地而背叛季氏,費地人民不從,南蒯無奈,只好出亡齊國,欲將費地交給齊國。景公知道費地人不順從,於是派遣鮑國將費地送還魯國。 景公時常聽取鮑國的意見。前501年,魯國陽虎出亡至齊國。陽虎請求景公派兵討伐魯,認為只要三次加兵於魯國,必能取魯。景公意欲允許,鮑國勸諫曰:「臣嘗為隸於施氏(施孝叔)矣,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眾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災,若之何取之,陽虎欲勤齊師也,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己於是乎奮其詐謀。夫陽虎有寵於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景公聽從了鮑國的勸諫,將陽虎先行扣押其後流放。.
查看 齐国和鮑文子
诸城市
诸城市,今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潍坊市,1987年由前身诸城县撤县设市改制而来,开皇十八年始称诸城,因县西三十里汉朝县城诸县而得名,古称「东武」、「密州」,因有大量恐龙化石出土,又名「中国龙城」。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潍坊市最南端,东邻青岛市,西临日照市。全市面积2182.7平方千米,下辖13 处镇街、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 个社区,常住人口 108 万。.
查看 齐国和诸城市
诸御鞅
诸御鞅,春秋时代齐国齐简公的御者。 前481年,齐国大臣陈恒和阚止互相争斗,诸御鞅劝齐简公:“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齐简公不听,结果最后被陈恒杀死,后悔地说:“吾早从鞅之言,不及此。”.
查看 齐国和诸御鞅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查看 齐国和诗经
谷姓
谷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8位。.
查看 齐国和谷姓
豎刁
豎刁,或作豎刀(生卒不详),春秋時齊國宦官,負責掌管內侍及女宮的戒令,是有史記載最早的宦官。.
查看 齐国和豎刁
貞姜
貞姜,為春秋時代齊國女性,姜姓,名不詳,為齊侯之女,後為楚昭王夫人。 貞姜為楚昭王夫人後,一日,楚昭王出遊,將貞姜留在築於江邊的漸台上而去。楚昭王在出遊途中聽聞江水將氾濫,於是趕緊派人將貞姜從漸台接走,但使者忘記攜帶楚昭王的命符,因此貞姜不肯離開,並說:「王與宮人約令,召宮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從使者行。」於是使者說:「今水方大至,還而取符,則恐後矣。」貞姜又說:「妾聞之:貞女之義不犯約,勇者不畏死,守一節而已。妾知從使者必生,留必死。然棄約越義而求生,不若留而死耳。」於是使者只能返回楚昭王處取命符,但回到漸台時,江水氾濫、漸台早已崩毀,而貞姜也在大水中不知去向。 楚昭王得知後,感佩貞姜守禮之義,說:「嗟夫!守義死節,不為苟生,處約持信,以成其貞。」楚昭王遂賜給這位夫人貞姜的名號。君子謂貞姜有婦節。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此之謂也。 一般在列女傳中,貞姜和同時代因守禮教而焚死的伯姬,皆被視為婦女遵守禮教而死的典範。.
查看 齐国和貞姜
鲁姓
魯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位。.
查看 齐国和鲁姓
鲁商
鲁商,更确切的说应该称为齐商,简称「山东商人」。「鲁」或「齐」是山东的简称。鲁商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的改革后,齐国出现中国商业史上首个繁荣期。 后有范蠡经商于定陶、端木赐商于鲁等,为纪念两人对于中国商业的创举,后世称经商为“陶朱事业”,亦称“端木生涯”。.
查看 齐国和鲁商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查看 齐国和鲁国
鲁隐公
魯隱公(,前722年-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姑,魯国第十四代国君。魯惠公之子,生母是声子。傳世的魯國史書《春秋》及其三傳的記事都是從魯隱公開始的。.
查看 齐国和鲁隐公
鲁菜
鲁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宋代以后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為宫廷御膳主体,对北京、天津、河北和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因为山东的地理原因,鲁菜与中国其他三大菜系相比,选料范围相对较少。但这造就了鲁菜选料考究,技艺精湛,烹饪费时的特点。 鲁菜分为济南菜和胶东菜两大派,另有独居风格的孔府菜。.
查看 齐国和鲁菜
鲍叔牙
鮑叔牙(),'''姒'''姓,鲍氏,亦稱“鮑叔”、“鮑子”,春秋時代齊國大夫,颍上(今安徽省阜陽市颍上縣)人。父為鲍敬叔。.
查看 齐国和鲍叔牙
貢女
貢女,是进献给君主作為貢品的女子。可以是本國臣民進獻女子,也可以是朝貢體系中由藩屬進獻給宗主國的女子。.
查看 齐国和貢女
鳳陽朱氏
鳳陽朱氏來自安徽鳳陽,為明朝皇族。實源出自沛郡朱氏。.
查看 齐国和鳳陽朱氏
越姓
越姓(越 古音:yuet 王伐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66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越姓
越國
越国(又稱作--越),傳說在公元前2032年由無餘於會稽一带所建立的古代諸侯國,至公元前222年,在被秦國發動的統一九州戰爭中滅亡。.
查看 齐国和越國
越石父
越石父,春秋时期齐国人。在《史记·管晏列传》篇、《吕氏春秋·观世》和《晏子春秋·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篇中均有记载。.
查看 齐国和越石父
越灭吴之战
越灭吴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晚期战国初期吴和越两诸侯国间的战争。越国虽然在开始时处于弱势,并一度亡国,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一系列战争后攻破吴都吴城,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而越国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越王勾践称霸,成为历史上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王。.
查看 齐国和越灭吴之战
足球
足球是一种足球類運動,亦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的简称;当然它也指足球比赛中的用球,但在这里它代表前者。標準的足球比賽由两队各派11名队员参与,包括10名球員及1名守門員,互相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互相对抗、互相进攻。除守門員可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觸球外,其他球員只能運用手部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比賽目的是盡量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比賽持續時間為兩個等長的半場,每半場為45分鐘,共90分鐘。如果在比赛規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籤、加时(30分鐘延長赛)或互射十二码罚球等形式比赛分出高下。 2004年,國際足球總會確認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而現代足球运动相傳源于英國,亦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被認為是世界第一运动,在和平年代亦被稱作是“國與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甚至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被视作一门艺术。 足球在英語世界中有不同名稱。英式足球於19世紀的英國出現時,football一詞還可以指數種形式相異的運動,例如橄欖球(rugby football)等。為了區別,便將這種由英格蘭足球總會(The Football Association)定立規則的英式足球,稱為association football。其後英國人將association縮短,造出新詞soccer。現在北美洲之外的大部份英語系國家和地區,將足球稱為football;而在美國,football用來指當地主流的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因此美式英語稱英式足球為soccer,然而受西班牙語社群影響,也會借用西班牙語的fútbol。.
查看 齐国和足球
趙滅中山之戰
趙滅中山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中期的戰爭。從前307年攻打中山國房子到前296年併吞中山國結束,共計12年的時間,趙國不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連成一體,領土的擴張也使國力強大起來。.
查看 齐国和趙滅中山之戰
趙景子
趙成,又稱趙景叔、趙景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夫趙武之子。 景叔之時,齊國派遣晏嬰出使晉國,晏嬰與晉叔向(羊舌氏,名肸)交談。晏嬰說:「齊國之國政最後歸於田氏。」叔向亦說:「晉國之國政最後將歸於六卿。六卿行為過份,而晉國國君卻不知憂慮。」 景叔在子產到晉國時問他:「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答道:「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馮依於人,以為淫厲。況良霄,我先君穆公之冑,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敝邑之卿.從政三世矣。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馮厚矣。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 趙景叔卒,生子趙鞅,是為簡子。.
查看 齐国和趙景子
鹤壁市
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市境东、西、北三面皆被安阳市包围,南面与新乡市邻接。地处太行山脈东南之丘陵与平原区间,卫河及淇河为境内主要河流。鹤壁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城市,因煤而兴。全市总面积2,140平方公里,人口160.6万。.
查看 齐国和鹤壁市
蹴鞠
蹴鞠(,注音符號:ㄘㄨˋ ㄐㄩˊ),亦稱「蹋鞠」,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 蹴鞠是現代足球最早的形式,國際足球協會在2004年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蹴鞠始於戰國時代,在唐朝開始盛行。.
查看 齐国和蹴鞠
鹽稅
鹽稅(Salt tax),是指針對食盐所課徵的一種稅。在鹽稅實行的時候,非經許可,不得採集製造、運輸與販售,否則以私鹽名義查緝。.
查看 齐国和鹽稅
黃琬
(),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末年大臣。曾因党锢之祸被禁锢二十几年,官拜豫州牧时,政绩显著。后与王允谋诛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后,死于狱中。.
查看 齐国和黃琬
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雲飛揚
《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云飛揚》是台灣大宇資訊制作的角色扮演遊戲,於2002年8月4日在台湾發行。同年8月22日由寰宇之星在中国大陆发行,这也是寰宇发行的第一款的轩辕剑系列游戏。故事發生於秦朝末期,游戏名稱源自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黑龍指遊戲中的「黑火龍」,是由黑火變化而來。DOMO小组為這一款遊戲取這個名詞也是暗合遊戲背景時代。.
黄国
國,嬴姓諸侯國,東夷少昊的後裔,是黃夷的後代。商代黄夷已在淮水之濱建立國家,与商王的關係不是十分和諧,卜辞中有「伐于黄尹」的記載。周人滅商後,黄人歸服,得以保留。從出土的東周時期黄國及相關的青銅器看,嬴姓黄國與姒姓曾國等一直保持婚姻関係。.
查看 齐国和黄国
齊厲公
齊厲公(),姜姓,名無忌,昏憒暴虐,齊人痛恨之,聯絡齐胡公之子殺死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赤即位,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
查看 齐国和齊厲公
齊威王
齊威王(約前378年-前320年,約59歲),田齊君主,本名田因齊,出土文物作陈侯因齐(上次下月),為田齊桓公之子。在位初期,「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把政事交給卿大夫處理。後來採姬妾虞姬之言,重用即墨大夫,烹殺佞臣阿大夫,齊國得以大治。其後在能臣鄒忌、田忌的輔助下,一度稱王中原。齐侯称王,自齊威王始。.
查看 齐国和齊威王
齊孝公
齊孝公(),姜姓,名昭,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齊桓公之子、母親為鄭姬。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早年齐桓公和管仲立其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前643年,桓公卒,另外五子争夺君位,原桓公宠臣易牙与竖刁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奔宋国。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国、衞國、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史记》载孝公死后,公子開方杀孝公子而立齐昭公。但与《清华简》公子开方即卫文公矛盾。.
查看 齐国和齊孝公
齊宣公
齊宣公,姜姓,名積,齊平公之子。齊宣公時期,以田莊子(田白)為相,這時春秋時期已接近尾聲,齊宣公三年,發生三家分晉。齊宣公十五年,田莊子卒,子太公田和立。.
查看 齐国和齊宣公
齊宣王
齊宣王(,約50歲),本名田辟疆,戰國時代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 前314年,燕國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奪回權力,反而被殺。齊宣王乘此大亂,派匡章率軍攻破燕國,燕王噲被殺,宰相子之逃亡,后被齊人抓住做成肉醬。 隨後齊宣王向孟子請教稱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勢利導,游說齊宣王棄霸道而行王道,但是齐宣王没有听从,反而军纪败坏,掠夺民财,導致燕人叛亂,不久齊軍就在赵、魏、韩、楚、秦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而燕人則共立公子職,是为燕昭王,齊宣王感嘆:「吾甚慚於孟子。」 前312年,齐宣王杀王后,后娶钟离春为--。相傳钟离春是一位樣貌奇醜的女子。 齊宣王愛聽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進竽樂隊裡,一直到齊宣王去世,都沒被拆穿;齊愍王立後,喜歡單獨演奏,處士趕緊逃亡,這是成語「濫竽充數」的典故由來。.
查看 齐国和齊宣王
齊丁公
齊丁公,《说文解字》作齐玎公,姜姓、呂氏,名伋(拼音 jí),《尚书·顾命》称其为齐侯吕伋,《左传》和《史记》称他为吕伋。丁公为西周初期的齐国君主,是齐国始祖齐太公的儿子和继任者。 《左传·昭公十二年》明言:“齐(丁公),王舅也。”杨伯峻指出,成王之母为齐太公之女邑姜,而丁公为太公之子,故齐丁公为周成王之舅。 陈直根据《说文解字》记载的齐玎公称号,指出此处“玎”字左边从“王”,是表示吕伋为齐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王、珷王的道理是一样的。陈直又指出,齐丁公之子齐乙公,乙公之子齐癸公,三代齐侯以天干“丁”、“乙”、“癸”为称呼,而不是谥法。陈直认为是以逝世之日为称呼。 《尚书·顾命》记载了齐丁公参加了周康王的即位礼。 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礼记·檀弓上》记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李学勤据此指出,齐国与周王的关系密切,以至于齐太公以下五世齐侯,去世以后是埋在周,作为周王的从葬。因此齐丁公也葬在周。 根据《左传》等记载,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崔季子。《通志·氏族略》载:“崔氏,姜姓出,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於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 也就是说,齊丁公之嫡子季子本該即位,他讓位於叔乙,自己食採於崔邑,為崔氏始祖。.
查看 齐国和齊丁公
齊平公
齊平公,姜姓,名驁,齊簡公之弟。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六月,田成子(又稱陳恆、田常、陳成子)殺齊簡公和監止,立簡公弟驁為齊平公,自立為太宰。孔子聽到消息之後,沐浴而朝,他請見魯哀公及三桓,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但沒有得到支持。早在這年春天,魯哀公狩獵獲麟,孔子十分恐慌,說“吾道窮矣”,於是《春秋》絕筆。從此田氏家族專權於齊國平公、宣公、康公三代。陳恆為相時常告訴齊平公:“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罰人之所惡,臣請行之。”.
查看 齐国和齊平公
齊乙公
齊乙公,姜姓,名得,又称叔乙,齐国第三代君主,齊丁公之子。齊丁公嫡子季子本該受位,但讓位於其弟,自己食採於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叔乙即位,是為齊乙公。.
查看 齐国和齊乙公
齊康公
齊康公,姜姓,名貸。最後一任姜齊國君,在位時淫於酒色,以田完的後代田和為相,後田氏代齊。 周威烈王廿三年(前404年),三晉趙氏、魏氏、韩氏伐齊至長城,俘虜齊康公,朝見周天子,請求冊封為諸侯。 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後來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而田和自立為田齊國君,是為齊太公。 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周天子任命田和为诸候。 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齊康公死,隔年齊威王出生。 現今山東省煙台芝罘島老爺頂有康公墓。.
查看 齐国和齊康公
齊僖公
齊僖公(《史记》中为避讳改为齊--公,),姜姓,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前730年,齊前莊公死,齊--公祿甫即位。 前720年冬,齊--公與鄭莊公結盟於石門,為諸侯間互相結盟的開始。前717年夏,又與魯隱公結盟于艾。其後十數年間齊--公先後主持多國會盟,平宋、衞与郑之爭,與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伐宋、以郕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伐郕、平定許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姜許君是為許叔、平宋華督之亂、與鄭敗狄戎、伐魯及伐鄭,成為一個小霸之局面。曾有意將女兒文姜許配給鄭太子忽,但未接受。 前698年,齊--公死,其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子:.
查看 齐国和齊僖公
齊哀公
齊哀公(),姜姓,吕氏,名不辰,齊癸公之子。 哀公不辰荒淫失政,与邻国衝突不斷。周夷王時,紀侯姜靖公在夷王面前說姜不辰壞話,夷王烹殺姜不辰,又立他的異母弟姜静為齊君,就是齊胡公。 事實上紀侯密告周夷王的內容是什麼,史書無一字記載成為千古謎案,何事能導致周天子勃然大怒利用諸侯聚會當眾烹殺。然而2009年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的發掘,有可能回答此一謎團,該地點發現一密集居住的小城,同時有諸多怪異現象發掘出土,例如極小的城池中出土數件西周時期銘文青銅器並牽連至姜子牙後代,以及一位將軍擁有諸侯等級大墓葬,多數現象顯示當地有過不平凡的故事,然而最矚目是發現一座只有周天子都城才能有的祭天祭台,可能就是齊國密造導致被天子認為有謀逆篡位之心,而紀侯密告的可能就是此事。.
查看 齐国和齊哀公
齊內亂之戰
齊內亂之戰發生於前489年。齊國田氏、鮑氏謀反,攻打天子二守國氏、高氏及他們共同扶立的年少國君公子荼。 前490年,齊景公病重,授命國夏、高張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放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景公死後,國夏與高張共立荼為國君,是為晏孺子,國夏、高張左右秉政。前489年六月,田乞表面上與兩位上卿關係融洽,暗地裡從恿大夫們及早謀反,大夫們畏懼國、高兩家,所以都聽從田乞。於是,田乞與鮑牧率兵進宮叛亂,攻打高、國兩家。高張知道後與國夏一起營救晏孺子。孺子的軍隊很快被打敗,田乞乘勝追擊國夏,國夏逃亡到莒國。軍隊返回,殺死高張,晏圉及弦施奔魯。於是鮑牧為右相,田乞為左相,立國書、高無平以繼國、高二氏之祀。與此同時,安孺子只得數歲,聽命於眾大臣,不能自立。田乞用計逼鲍牧及眾大夫擁立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將安孺子安置於駘,隨後將其弒殺。.
查看 齐国和齊內亂之戰
齊秦互帝
齊秦互帝,指前288年,秦国约请齐国,秦国称西帝,齐国称东帝。 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魏冉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约请共同进攻赵国。齐王问苏秦,苏秦请齐王先予接受,但暂不称帝。秦王称帝后,天下各国如果不反对,齐王再称帝。秦王称帝若被天下指责,齐王不称帝,就可以收买人心。他认为进攻赵国不如攻打桀宋(宋康王的宋国)有利。齐王同意,称帝两天就放弃。十二月,吕礼从齐国到秦国,秦昭襄王也去帝号,仍称秦王。.
查看 齐国和齊秦互帝
齊簡公
齊簡公,姜姓,名--,齊悼公之子。齊簡公即位後,分別任用田恆(陳恆)和闞止(監止)為左、右相。闞止得寵於簡公,田恆嫉之。大夫鞅見狀,遂建議齊簡公擇用一人,藉此除田恆。 齊簡公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春天,闞止在上朝途中遇田氏族人田逆殺人,將其拘捕,後被田氏營救。闞止懼怕田氏勢力,在簡公支持下,準備驅逐田氏。闞止家僕陳豹將此事告知田恆。同年五月,田恆先發制人,率車入公宮,劫持簡公。闞止率軍反攻,被田氏擊敗,闞止出逃。田氏軍窮追不捨,情急下闞止迷路,失道於弇中,誤入田氏之邑豐丘,在郭門被田氏殺死。 六月,齊簡公與夫人在倉皇逃往燕国途中,在齐之西北界的舒州(今河北大城县平舒)被田恆的追兵殺死。事後田恆立簡公弟驁為君,即齊平公,自任太宰。 此事引起孔子極大的憤怒,他說「唯名與器不可假人」,他如臨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宮朝見魯哀公,請哀公發兵伐齊。但沒有得到哀公與季康子的支持。.
查看 齐国和齊簡公
齊莊公 (光)
齊莊公(),'''姜'''姓,名光,為與先前的齊莊公姜購分別,又稱齊後莊公。 齊靈公病危,崔杼迎立太子光,即齊後莊公,又以宿仇殺太傅高厚。後莊公好色,前548年與崔杼妻--有染,崔杼大怒,聯合棠無咎殺之,另立後莊公弟杵臼為君,即齊景公。.
查看 齐国和齊莊公 (光)
齊莊公 (購)
齊莊公(),姜姓,名購,齊成公之子,為與後來的齊莊公姜光分別,又稱齊前莊公。 齊前莊公繼位時,內廷動盪不安,兩度遷都(薄姑、临淄),齊國元氣大傷,直到齊前莊公時期,齊國開始休養生息,不安的局面才得以改觀。.
查看 齐国和齊莊公 (購)
齊靈公
齊靈公,原谥为齐孝武灵公,姜姓,名環,在位期間有名相晏弱、晏嬰父子相繼輔政。.
查看 齐国和齊靈公
齊鮑牧攻魯之戰
齊鮑牧攻魯之戰是發生於前487年齊國攻伐魯國的戰爭。 前490年,齊景公病重,授命國夏、高張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放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公子陽生出走魯國,期間季康子把妹妹季姬許配給悼公為妻。前489年,悼公即位後,派人去接季姬回齊國,因季姬把她與季康子的叔父季魴侯私通的事告訴季康子,季康子不敢把她送到齊國。悼公大怒,於前487年五月,派大夫鮑牧率齊軍討伐魯國,取讙及闡兩地。.
查看 齐国和齊鮑牧攻魯之戰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查看 齐国和齊郡
齊部
齊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二百一十個(十四劃的則為第二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齊部歸於十四劃部首,而簡體中文則歸在六劃。齊部將上方左右包合起來,形成半包圍結構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齊部。.
查看 齐国和齊部
齊武公
齊武公(),姜姓,名壽,齊獻公之子,前850年—前825年在位。二十六年齊武公卒,子厲公無忌即位。武公十年(前841年),是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國歷史始有準確紀年,在這之前,諸侯年代錯亂。.
查看 齐国和齊武公
齊湣王
齊湣王(,約40歲),又作齊閔王,本名田地,一名遂。在位十七年,屢建武功,破秦、燕諸國,制楚,滅宋。齊湣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派孟嘗君入秦,秦昭襄王任孟尝君為宰相,後被扣押,賴雞鳴狗盜食客之助得脫,後任齊相。不久齊湣王整頓稷下學宮,孟嘗君憂功高震主,出奔至魏國。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湣王的父親齊宣王派軍攻破燕國,燕王噲、太子平及宰相子之皆死。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燕人立燕昭王,亟思復仇的燕昭王採納樂毅及蘇秦建議,爭取盟國,孤立齊國,蘇秦兩次入齊離間,齊湣王相繼西向攻打秦國。 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齊秦互帝。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齊滅宋。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濟西之戰,燕國上將軍樂毅以五國聯軍攻齊,大敗齊軍;燕軍又於臨淄城西之秦周大敗齊軍,達子戰死,燕軍攻入臨淄,湣王出逃至莒(今山東莒縣),但被名義上協防的楚國將軍淖齒所殺。.
查看 齐国和齊湣王
齊滅宋之戰
齊滅宋之戰發生於前286年,戰國時代齊國攻滅宋國的一場戰爭。.
查看 齐国和齊滅宋之戰
齊滅紀之戰
齊滅紀之戰發生於前693年,齊國攻滅紀國的一場戰爭。 前693年,齊國軍隊驅走紀國的郱、鄑、郚三邑居民,佔有三邑土地。前691年秋天,紀國分裂。紀侯之弟紀季以紀國的酅地投降齊國,成為齊國的附庸。《左传》称同年魯莊公試圖和鄭君子嬰商量保全紀國,鄭君以國內不安定為由謝絕魯國。前690年,紀侯將剩下的國土交給紀季,出國逃亡一去不返。獨立的紀國就此滅亡。紀季一支繼續作為齊國的附庸殘存。《公羊传》和《谷梁传》认为是齐国军队灭亡了紀國,而非紀侯主动选择让国出奔。 对齐襄公灭纪,春秋三传有不同的评价。《公羊传》认为孔子褒奖齐襄公为祖先复仇。九代之前的齐国君主齐哀公曾因为纪侯的谮言被周夷王烹杀。齐襄公在卜辞不吉的情况下,“以死败为荣”,坚决复仇,复家国之耻。用“紀侯大去其國”讳言齐襄公的灭国之过。《谷梁传》认为纪侯贤良,孔子不以小人灭君子之国,因此于此处不提齐襄公。《左传》认为孔子不含褒贬,直书其事,仅仅是纪侯出奔,并无齐灭纪的军事行动。.
查看 齐国和齊滅紀之戰
齊滅遂之戰
齊滅遂之戰發生於前681年,齊國滅亡遂國的一場戰爭。 遂國在春秋時代成為魯國的附庸國。前681年夏天,齊桓公攻克遂國以威懾魯庄公。.
查看 齐国和齊滅遂之戰
齊滅譚之戰
齊滅譚之戰發生於前684年,齊國滅亡譚國的戰爭。 齊國公子小白出亡時,曾經過譚國,譚國國君不以禮接待。後來小白回國即位,是為齊桓公。各國諸侯向齊桓公祝賀,但是譚國亦未有派人祝賀。結果在齊桓公即位後第二年冬天(前684年),齊國出兵滅了譚國,譚國國君流亡到同盟國莒國。.
查看 齐国和齊滅譚之戰
齊惠公
齊惠公,姜姓,名元,齊桓公之子、母親為衛國女子少衛姬。因躲避齊國內亂,所以逃往衛國。齊懿公即位後,非常驕橫,人心不歸附。所以齊懿公被邴歜和閻職殺死後,齊國人廢黜懿公之子而從衛國迎接公子元回齊,是爲齊惠公。在位十年至公元前599年,齊惠公死,其子齊頃公無野繼位。當初,崔杼曾得到惠公寵幸,等到惠公死後,高氏、國氏怕受他脅迫,把崔杼驅逐出國,崔杼便逃到衛國。後來崔杼扶立齊莊公即位。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佐、高固。.
查看 齐国和齊惠公
齊昭公
齊昭公,姜姓,名潘,齊桓公之子、母親為葛嬴。齊孝公死後,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存疑,因与《清华简》公子开方即卫文公冲突),公子潘奪位,是為齊昭公。與晉文公聯師戰楚於城濮,晉文公會齊,宋、魯,蔡、鄭、衛,莒八國之君盟於踐土,結為同盟。齊昭公二十年,昭公卒,子公子舍立。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歸父、崔夭。.
查看 齐国和齊昭公
齊文公
齊文公(),姜姓,名赤,齊厲公之子。齊厲公昏憒暴虐,齊人痛恨之,聯絡齐胡公之子殺死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赤即位,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結束。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
查看 齐国和齊文公
齊悼公
齊悼公,姜姓,名陽生,是齐景公较为年长的儿子。 齐景公宠爱宠妾芮国人鬻姒所生子荼。齐景公唯一嫡子死时,公子荼年幼,母鬻姒也没有操行,大夫们担心公子荼为嗣,说要立年长贤能的公子为太子。齐景公厌恶谈及立嗣,还是想立公子荼,却没有明说。当年他就病重,临终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为太子,而将阳生等公子驱逐到莱国。公子荼继位,史称晏孺子。齐景公还没有下葬,公子们就害怕被诛杀而出奔,阳生和兄弟公子鉏逃到鲁国。 第二年,田乞、鲍牧结连大夫兵变攻败国、高二氏,到鲁国迎接阳生回国,阳生见公子鉏说:“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出了莱门后,才告诉公子鉏自己被召之事。阳生秘密藏在田乞家,田乞借宴请大夫之机让阳生从座位中的口袋里钻出见他们,说阳生是齐君,大夫都伏谒。田乞正要与大夫们会盟共立阳生,鲍牧喝醉了,田乞对大夫们诈称自己和鲍牧同谋拥立阳生,被鲍牧怒斥。大夫们互相看,想反悔,阳生上前顿首:“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鲍牧担心遭祸,就说:“都是景公子,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众人立阳生为君,是为齐悼公。悼公入宫,使人迁晏孺子於骀,殺之于幕下,逐鬻姒。 田乞立齊悼公,開齊國田氏貴族專齊政的先河。鮑牧與齊悼公有矛盾,悼公聽信讒言殺鮑牧於路邑,立其子鮑息以存鮑叔牙之祀。田乞獨相齊國。 齐悼公的妻子是季康子的妹妹,是在鲁国避难时所娶,但她却和叔父季鲂侯私通。鲁国因此不敢让她被悼公迎去齐国,齐国伐鲁(齐鲍牧攻鲁之战),还是迎她到齐。因齐悼公宠爱她,所占鲁国地区也都还给鲁国。 齊悼公四年(前485年),吳魯攻打齊國南方時,侵至鄎。齊人惶恐,田成子田常(田乞之子)乘機慫恿鮑息及齊人毒殺悼公,以齊國國君病卒訃告吳王以求和,卻被拒。其後吳軍從海路攻齊,為齊軍所敗。 齊人共立悼公之子公子壬為君,是為齊簡公,從此田氏成為齊國的最大專權世家。悼公另一子骜后来为齐平公。.
查看 齐国和齊悼公
齊攻北燕之戰
齊攻北燕之戰發生於前536年。 前540年,燕惠公欲除去諸大夫而立寵姬宋,燕國大夫共誅姬宋,惠公逃奔齊國。四年後(前536年),齊國派高偃到晉國,請求共同討伐燕國,送惠公回國。於是晉平公和齊國一起討伐燕國,把燕惠公送回了燕國。.
查看 齐国和齊攻北燕之戰
齊懿公
齊懿公,姜姓,名商人,齊桓公之子、母親為密姬。桓公在世時,商人與大夫邴原爭田邑之界,管仲以商人理屈,將田斷歸邴氏,商人銜恨於心。桓公去世,六公子無虧、齊孝公昭、齊昭公潘、齊懿公商人、齊惠公元、公子雍,爭立相攻,豎刁、易牙擁立公子無虧(無詭)。齊桓公橫屍在床,蛆出於戶。 齊昭公死後,其子被公子商人殺死,公子商人即位,是為齊懿公。後盡奪邴氏之田,掘邴原屍而刖之,又恨管仲,削其家封邑。齊懿公好色,淫欲宮中,奪參乘(馬車的車夫)庸職之妻。邴原之子邴歜懷恨在心,和懿公參乘庸職合謀,乘懿公出遊殺之,歸告齊祖廟,從容出逃。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稱齊惠公。.
查看 齐国和齊懿公
齊景公
齊景公,姜姓,名--,齊後莊公的異母弟,在位時有名相晏嬰輔政。史書記載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史記·齊世家》),《論語·季氏篇》記「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喜歡打獵,箭法卻不高明,晏子勸諫他,齊景公能納諫,在位58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 齊景公曾養了三名勇士,即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晏嬰因為三士無禮而向齊景公讒言翦除之,於是準備兩個桃子給三位壯士吃,結果三人相爭,每個都認為自己功勞都很大,最後三名勇士全都慚愧自殺,這是「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的典故。 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子有燕姬子、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晏孺子、公子鉏、齐悼公等。燕姬子早亡,故齐景公身后无嫡子,临终又废长立幼立晏孺子为继承人,为诸子争位埋下了祸根。.
查看 齐国和齊景公
齐
可以指:.
查看 齐国和齐
齐姜 (晋文公夫人)
齊姜,姜姓,齊氏,齊國宗女,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將她嫁給重耳。《列女傳》將她列入賢明卷。.
齐姓
齊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7位。.
查看 齐国和齐姓
齐子
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公子。卫昭伯之子,卫宣公之孙,卫戴公、卫文公的哥哥。 齐僖公把女儿宣姜许配给卫国的太子急子,但宣姜被急子的父亲卫宣公立为夫人。前700年,卫宣公死后,宣姜所生的儿子卫惠公即位。齐国因卫惠公年少,强迫宣姜嫁给了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昭伯顽,宣姜为昭伯顽生下三子二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齐子早亡,是卫国齐氏的始祖。后代有齐恶、齐豹父子。.
查看 齐国和齐子
齐刀
刀,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铸造的刀币。最迟在春秋中期,齐国已大量铸行刀币,直至秦朝统一货币,齐刀一直是齐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齐刀主要流通于齐国,临近的燕、赵等地亦有流通。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齐刀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返)邦长法化”等数种;又根据正面钱文字数分别称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有边郭,刀的末端有圆环,刀环周正饱满,面、背有文字或饰纹,正面钱文一般为地名加“法化”,早期齐刀多断脊,晚期则不断脊。.
查看 齐国和齐刀
齐国 (秦楚之际)
国(前209年—前203年),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在前221年,被秦国灭亡。秦末民變中,田儋复兴齊国,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后为田假、田市。灭秦之后,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以田都为齊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田荣一统三齐,传田广、田横。前203年,韩信擅自攻齐,劉邦為顧全大局派多員援軍助滅齐以韩信为齐王。.
查看 齐国和齐国 (秦楚之际)
齐国君主
齊國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齐国的国君,分为姜齊和田齐。其中--齐从齐太公开始,到齊康公为止,共32位国君,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齊前莊公(姜购),在位共64年;田齐从田和开始,到齊王建为止,共8位君主,齊廢王在位时间最长,共44年。.
查看 齐国和齐国君主
齐破燕之战
燕之战,指前314年,齐国大举兴兵讨伐燕国,一度灭亡燕国的事件。 前316年,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进行改革,国内大乱。 前314年,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反叛,最后被平定,太子平、市被被杀,死者数万。此时齐宣王派匡章率军,三十天内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做成肉酱。然而因齐國军纪败坏,燕国各地反抗。赵、魏、韓、楚、秦等国也反对齐国吞并燕国,且屯重兵于燕赵边境威胁开战。不久秦国为防齐国消化燕国,发动丹阳—濮水之战,由于宋康王连夜带兵折回使得齐国侧翼暴露,秦军大败齐军,迫使齐国放棄對燕国的佔領,燕国得以复国。 前313年,赵武灵王派樂池护送在韩国的燕国公子职回到燕国,即燕昭王。前284年,燕昭王趁齐国刚灭宋国大半兵力聚于南方之际,联合赵、魏、韩、秦等五国联军,派乐毅大举进攻齐国。齐湣王灭宋后齐国国力居战国至强,齐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并拒绝与赵、魏两国分享约成之胜利成果,且中了苏秦的离间之计,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联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双方兵力各约20余万在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展开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触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齊國都城临淄。后联军攻入临淄,也使齐国濒临灭亡达五年(前284年—前279年)。.
查看 齐国和齐破燕之战
齐襄公
襄公(),姜姓,名诸儿,齊僖公的儿子、齐桓公的哥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周庄王元年(前698年)即位。在位期间,國力渐强,曾攻伐衞國、鲁国、郑国。在位期間執政為王子成父。 襄公荒淫无道,杀戮无辜。与其妹,即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令彭生杀害鲁桓公,而後齊襄公殺了彭生以向魯國交代。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随从说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齐襄公惊恐中遺失一只鞋子。当晚大将连称發動兵变,襄公躲起来,却因被看見一只脚而被逮,为連稱、管至父等人所杀。连称立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即位。.
查看 齐国和齐襄公
齐语 (语言)
齐语,为战国时期齐国辖境内各个地区使用的中国方言之一,以胶莱河为界,分为西齐语与东齐语。西齐语,也称鲁语,即胶莱河以西居民区的方言,也就是冀鲁官话,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的居民区;东齐语,古代被称为“齐东野语”,是由莱语演化而来,即胶莱河以东居民区的方言 Category:汉语.
查看 齐国和齐语 (语言)
齐长城
长城位于中国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军事防御体系,为世界上最早修建的长城。西起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东北500米处的“岭子头”,东至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东于家河社区东北入黄海。由主线及其三条复线组成。横跨济南市、章丘市、肥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淄博市、沂源县、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沂水县、莒县、五莲县、青岛市等,长度在600千米以上。.
查看 齐国和齐长城
齐河县
河县隶属中國山東省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齐河县城驻地因曾是春秋齐国正卿晏婴封地因此得名“晏城”。.
查看 齐国和齐河县
轅固生
辕固(),又名辕固生,西漢齊國耏水(今山東省桓台县田庄镇辕固村)人。官至詩經博士、清河王太傅。 轅固景帝时为《詩經》博士。曾與黃生在景帝面前爭論,黃生說:「商湯、周武王並不是受得天命而獲得天下,而是以下犯上的弒君。」轅固生反駁說:“不是這樣。那夏桀、商紂暴虐迷亂,天下民心都歸於商湯、武王,商湯、武王順應天下民心而誅殺夏桀、商紂,夏桀、商紂的百姓不肯被夏桀、商紂使役,而歸附了商湯、武王,商湯、武王不得已才當上天子,這不是受了天命,又是甚麼?”黃生說:“帽子雖然破,但是一定要戴在頭上;鞋雖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腳上。為甚麼呢?這是上下有別。夏桀、商紂雖然有失王道,但是他們是在上位的君主;商湯、武王雖然聖明,是居下位的臣子。君主有了過錯,臣下不能以正言糾正過錯,使天子得到尊崇,反而趁著他們犯了過錯殺掉他們,取而代之成為君主,這不是弒君,又是甚麼?”轅固生答道:“若一定要按你的說法,那麼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也不對囉?”於是景帝出來打圓場:“食肉不食馬肝,不算不知曉肉的美味(相傳馬肝脂腺有毒,必須剔得很仔細);學者不談湯、武是否受天命而即位,不算愚笨。”止息爭論。此後學者無人敢爭辯湯、武是受天命而立還是篡奪君權的問題。 竇太后崇尚道家黃老之說,喜歡老子的《道德經》,召轅固問對此書的體會。“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窦太后大怒道:“豈一定要讀『司空城旦书』(刑法之類的书)吗?”(讥讽儒教嚴苛,類似於司空之類的法官,城旦之類的刑罰。)太后憤怒,命辕固到猪圈裏殺猪。汉景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於是給他一把利刃,辕固下到獸圈內刺殺野豬,正中其心,野豬應手倒地。太后無語,沒理由再治罪,只得作罷。不久,景帝認為轅固廉潔正直,拜為清河王劉乘太傅。後因病免官。 武帝剛即位,又以品德賢良徵召轅固。阿諛逢迎的儒生們嫉妒詆毀轅固,說:「固老。」,於是被罷官遣歸。這時轅固已九十多歲。他被徵召時,薛人公孫弘也被徵召,不敢正視轅固。轅固對他說:「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辕固開創《詩經》的《齊詩》詩派。一些齊人因研究《詩經》而仕途顯貴,都是轅固弟子。.
查看 齐国和轅固生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北接山东省日照市,西北接山东省临沂市,西接江苏省徐州市,西南接江苏省宿迁市和淮安市,南接江苏省盐城市。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查看 齐国和连云港市
霸主
主,是中國春秋时代强大諸侯国君主的头衔。今日,也稱在某一方面地位極高者為霸主。.
查看 齐国和霸主
范宣子
士--( 匄即「丐」古字,ㄍㄞˋ,),中国春秋時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范--),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偪阳国(今山东峄县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前560年,中军将荀罃去世,中军佐范宣子本来可以升职正卿。但他让给了中行偃。 前559年,晋軍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范宣子担任中軍佐,在晋军战败后,其子士鞅与公族大夫欒鍼一起冲向秦軍大营,欒鍼战死,士鞅生還。欒鍼之死激怒了他哥哥下軍将欒黶(欒桓子),欒黶之妻栾祁是范宣子的女儿。欒黶把責任说成士鞅的,向范宣子说要誅殺士鞅。士鞅亡命秦国。其后回国,欒氏对他深深怀恨。前554年,中行偃去世,范宣子才为正卿。 前552年,欒黶死後,其子欒盈(栾怀子)嗣位,士鞅诬称欒盈謀反。范宣子、士鞅诛除欒氏,欒盈逃到齐国。前550年,齐后庄公支援欒盈糾合残党攻入晋国,一度攻入晋国都城绛,范宣子与其子士鞅劫持与栾氏亲善的魏舒(魏献子)平定欒氏残党,欒盈被杀。范宣子还制定了范宣子刑书,闻名于世。前548年,士匄去世,士鞅继承。.
查看 齐国和范宣子
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早年居楚时,尚未出仕,人称范伯。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傳說佐越王勾踐定計滅吳後與西施泛五湖而去,事見《越絕書》《吳越春秋》。 范蠡出生于前536年7月26日(农历前536年九月初一),春秋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淅川县大石桥乡至寺湾镇间)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范蠡之著作今已散佚,计有《兵法》及《养鱼经》二书,于《文选》中可略见该二书之引句。晋人蔡谟之后因认为“计然”为范蠡著作之书篇名,因此相传有《计然》一书散佚,汉唐、三国等史料多以计然(计倪)为人名,清朝以前多数著述也多半认为计然为范蠡之师,《陶朱公生意经》则是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并非范蠡著作,《范子计然》出自唐马总的《意林》一书,作者也非范蠡。.
查看 齐国和范蠡
范雎
范雎(),又作范睢、范且,字叔,化名為张禄,中国战国时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昭襄王宰相。封地在应城(今河南鲁山东),所以又称为应侯。.
查看 齐国和范雎
胡非子
胡非子,为墨子弟子,胡非为复姓,齐国人,墨子遊楚后有很长时间在齐国活动,据吕览所记载,墨子在齐国所收的弟子除胡非子外还有高何与县子硕。其书以记述形式写成,或是胡非子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著。.
查看 齐国和胡非子
胡毋生
胡毋生,《汉书》作胡母生,西汉学者,齐国人,字子都,授《春秋·公羊传》。在汉景帝时,官至博士。董仲舒曾经著书称颂他。他年老回齐国教书,弟子有褚大、嬴公、段仲、吕步舒。.
查看 齐国和胡毋生
郤克
郤克(),郤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父是中军将郤缺。前597年,郤缺死後,荀林父继任中军将,郤克任上军佐。不久,发生晋楚邲之战,晋国中军在荀林父、先縠的率领下大败于楚国,而上军在士会、郤克的率领下却小有胜利。荀林父死后,士会继任中军将,晋国开始复兴。晋景公、士会派遣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当时,出使齐国的还有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曹国的公子首。郤克略有瘸腿,季孙行父秃头,孙良夫独眼,公子首驼背。齐顷公为了讨笑母亲萧同叔子,让瘸腿接待郤克,秃头接待季孙行父,独眼接待孙良夫,驼背接待公子首,齐顷公母子俩和齐国宫人都哈哈大笑。郤克感到受到侮辱,愤然而去。不久,士会将正卿之位让给郤克。前589年,齐国入侵鲁国,郤克率军援救,在鞌地(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交战,即齐晋鞌之战。晋军大胜,扭转了邲之战之后的危局。战后,晋景公扩充三军为六军,六军将佐为: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士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郤克去世後,谥号献,又称郤献子,栾书继承正卿之位。其子郤錡与他的族弟郤犨、族侄郤至号称三郤。.
查看 齐国和郤克
郭隗
郭隗,一作郭隈,《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生卒年不详,生於今中國淶水縣隗家村,战国時期燕國人,燕昭王的重臣,給了燕昭王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進而使燕國得以強盛,亦是青史留名的賢臣。.
查看 齐国和郭隗
郜國
郜國,西周时代的一个姬姓诸侯国。西周初,武王封周文王第十一子封為郜子,屬地郜邑,建立郜國,春秋時代時為宋所滅,子孫以封國為氏。.
查看 齐国和郜國
鈄姓
钭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6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鈄姓
阚姓
阚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80位。.
查看 齐国和阚姓
阚止
阚止(),《史记》作监止,字子我,東周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前490年,齐景公去世,公子阳生逃亡鲁国,与其子壬宠信阚止。 前489年,齐国陈僖子杀死齐晏孺子,迎公子阳生,阚止等在鲁国曲阜城外,公子阳生让他回去照顾壬。十月,公子阳生即位,为齐悼公。前485年,齐悼公被杀,壬即位为齐简公。齐简公任用阚止和陈成子一起执政,陈成子为左相,阚止为右相。陈成子(陈恒)不服,让齐简公在他和阚止之中选择一个,齐简公不听。阚止逮捕陈氏杀人者陈逆,陈逆逃狱,阚止和陈家结盟缓和关系。陈豹作了阚止的家臣,阚止想驱逐陈氏,立陈豹为陈氏大宗。陈豹把事情告诉了陈恒。 前481年五月十三,陈恒发动政变,齐简公、阚止反击无效。阚止逃到了丰丘,被抓获,杀死在外城城关。五月廿一,齐简公在舒州被捕。六月初五,陈恒杀死齐简公,立齐简公的兄弟为齐平公。孔子斋戒三日,请求鲁哀公讨伐陈恒,鲁哀公表示鲁国势力弱小,让孔子问季孙肥。.
查看 齐国和阚止
阴姓
姓,是中文的漢字姓氏之一。.
查看 齐国和阴姓
阴丽华
麗華(),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光武帝劉秀原配 ,第二任皇后。漢明帝劉莊的生母。劉秀还是平民时曾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查看 齐国和阴丽华
阴阳
陽,為源自於古代中國哲學思想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古代中國把事物中對立又聯合的現象,例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用「陰陽」的概念來加以表述,從中彰顯出「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關係,並以「氣」作為這種抽象關係的具象表現。 在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由於占術憑依陰陽五行術數驗算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用來代指占術,如《文心雕龍》:「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查看 齐国和阴阳
阴阳家
陽家,是中國东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東周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查看 齐国和阴阳家
蘇厲
苏厉,中国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洛阳人,兄长是苏秦、苏代。根据《史记》记载,在苏秦死后,他和苏代成为燕国的大臣。出使齐国,齐湣王因苏秦之事要囚禁他,被作为人质的燕国王子所救。秦国白起攻打魏国,危及东周,苏厉劝说白起称病退兵,以免功高被猜忌。 从《史记》周本纪来看,苏厉并非因功高震主来劝白起不要起兵。而是告知白起,在已经胜利数次的情况下,正如射箭一般,已经射中九十九次,体力有所下降,最后一箭不容易射准,来比喻若攻打魏国不成,则功败垂成。.
查看 齐国和蘇厲
赣榆区
赣榆区,秦汉时写作赣揄,古称怀仁、竹庭,又称榆城,常被简写作干于,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的苏鲁交界处,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南麓,北通滨海名城青岛,南襟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总面积1363平方千米,辖15个镇,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94.94万人。 赣榆历史悠久。上古属东夷,“赣揄”的地名始见于秦代,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2014年7月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查看 齐国和赣榆区
赵姬
赵姬(),東周戰國時代女性,趙國邯鄲人,本名不詳,史學家因其出身地稱其為趙姬。秦莊襄王之王后,秦始皇嬴政之生母。.
查看 齐国和赵姬
赵庄姬
趙莊姬,又称孟姬,是晋国赵朔的夫人。 《左傳》記載她是晋成公之女。前587年,莊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之后赵婴被赵同、赵括驱除到齐国。前583年,莊姬向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说他们要叛乱,晋国族灭赵氏,为下宫之难。只有莊姬的儿子赵武在宫中抚养。 《史记·赵世家》的记载完全不同,莊姬是晋成公的姐姐,屠岸贾杀死赵朔一家,她因是国君的姐姐没有罹难,在宫中生下遗腹子赵武。通过赵氏门客公孙杵臼、程婴,将赵武救出宫外抚养,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查看 齐国和赵庄姬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查看 齐国和赵国
赵胜 (春秋)
邯郸胜,名胜,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别为邯郸氏。前550年,栾盈之乱,齐庄公乘机出兵,攻打晋国。赵胜帅东阳之师追击齐国军队,擒获晏氂。.
查看 齐国和赵胜 (春秋)
薳启彊
薳启彊,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太宰,薳氏(蒍氏)。 前549年,薳启彊出使齐国,田无宇随薳启彊到楚国,达成针对晋国的协议,楚康王讨伐郑国,援救被晋国攻打的齐国。前541年,楚灵王即位,以薳罷為令尹、薳启彊為大宰。前538年,吴国侵楚,薳启彊城于巢地。前537年,晋国中军将韩起护送晋女到楚国完婚,上大夫叔向做副手。楚灵王打算砍了韩起的脚让他做守门人,阉了叔向让他做内宫司宫,问手下们意向如何,薳启彊反话正说,提及韩起之下有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叔向之下有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认为他们都是诸侯能选拔的能人,如果羞辱了晋国,必定招致报复,楚国的大臣们都要做俘虏了。楚灵王认错,要薳启彊别再说了。十月,随楚灵王伐吴,无功而返。前535年,楚灵王建成了章华之台,希望和诸侯一起举行落成典礼。薳启彊去鲁国,以当初鲁昭公的叔叔公衡未能到达楚国做人质为借口,胁迫鲁昭公前去楚国。楚灵王给鲁昭公大屈之弓,后来后悔了,派薳启彊取要。薳启彊向鲁昭公道贺,说大屈之弓是齐国、晋国、越国国君一直想要的,现在被鲁君得到了。鲁昭公害怕,返回给楚灵王。.
查看 齐国和薳启彊
薛姓
薛姓是一個東亞文化圈的姓氏,在古籍《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值得注意的是「薛」與「薜」的寫法相當接近。.
查看 齐国和薛姓
薛国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前段时间由任姓家族统治,后段时间由田齊的妫姓(田氏)家族统治。历经千余年。.
查看 齐国和薛国
薛綜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戰國時齊國孟嘗君後代。三國時東吳官員,文學家。.
查看 齐国和薛綜
門客
客,又稱食客,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一種職業。當時的貴族為了鞏固其地位,都會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其門下的,他們都收留下來,並供養他們,這些被供養的人就稱「門客」。門客會為他們的主人服務效勞,如出謀獻計、預卜前程、趨吉避凶等。此外,貴族們在遠行時或會見重要人物時,也會隨身帶著門客,以便隨時可以為其效勞。 戰國四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下的門客更是以千計。其中據說,孟嘗君門下更是“食客三千”,這些門客有各式各樣的本領和才學,但也有許多是如魚目混珠、濫竽充數,沒有實質本領的。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認為孟嘗君那些「雞鳴狗盜」之徒(門客)不配稱「士」。高明之士也不到孟尝门下,不愿和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为伍。 呂不韋當相國後,也學孟嘗君招收了大批門客,其中有不少是來自列國。並組織其門客一起編寫了《呂氏春秋》。.
查看 齐国和門客
關門捉賊
关门捉贼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二计。 原文为:「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对于小股敌人可以将他们围住,剥夺围歼。放走他们是极其有害的。).
查看 齐国和關門捉賊
葵丘之会
葵丘之会,又称葵丘会盟、葵丘之盟,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事件。.
查看 齐国和葵丘之会
蒙骜
蒙骜(),《戰國策》中作蒙傲,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官位和爵位达到上卿。子蒙武,孙蒙恬、蒙毅也都是秦国和秦朝的名将。.
查看 齐国和蒙骜
蒙恬
蒙恬(),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皆为秦國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秦始皇駕崩後,因為支持太子扶苏,被趙高設計處決。.
查看 齐国和蒙恬
蒙武
蒙武(生卒年月不详),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父蒙骜、子蒙恬及蒙毅皆为秦名将。.
查看 齐国和蒙武
肥城市
肥城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西部、泰山西部,是泰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2006年以来位列全国百强县之一。2016年排名第76位。.
查看 齐国和肥城市
邯郸之战
邯鄲之戰發生於前259年-前257年年間,是戰國時代秦國攻打趙國與趙、魏、楚三國聯軍在趙國國都邯鄲城進行的一場城池攻防戰爭,嚴格來說是長平之戰的延續。結果,秦國受到了自商鞅變法後少有之一場大敗,使六国得以延续三十年国祚。.
查看 齐国和邯郸之战
邳国
邳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任姓,建國君主是奚仲。夏禹在位时,奚仲被担任车正,封于薛。后来迁至邳,薛国又称邳国。前418年,齐国将薛国占领。薛国人再迁至下邳,专称邳國。薛国成为靖郭君田婴、孟尝君田文父子的封地,任姓薛国演变为妫姓薛国。之後,為楚所滅。 category:春秋战国 category:江蘇歷史 P邳 P邳.
查看 齐国和邳国
邴姓
邴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14位。.
查看 齐国和邴姓
邾隱公
邾隐公,曹姓,名益,為春秋諸侯國邾国君主第17代君主,是邾莊公的儿子。第一次在位19年,被吴国俘虏废黜,后来逃到鲁国、齐国。吴王夫差立他的儿子邾桓公继位。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扶植邾隱公复位。前471年,邾隱公暴虐,越国把他废黜,立他的儿子邾子何继位。邾隱公死在越国。.
查看 齐国和邾隱公
邾桓公
邾桓公,即曹姓,名革,為春秋諸侯國邾国君主第18代君主,是邾隱公的太子。邾隱公被吴国俘虏废黜,后来逃到鲁国、齐国。吴王夫差立邾桓公革继位。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扶植邾隱公复位。桓公革奔越。.
查看 齐国和邾桓公
邾悼公
邾悼公,曹姓,名华,為春秋諸侯國邾国君主第15代君主,是邾宣公的儿子。在位15年。死后,儿子邾庄公继位。 前555年十月,鲁襄公、晋平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成公、莒犂比公、邾悼公、滕成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同围齐国。前554年,鲁国抓住执邾悼公,以邾国伐鲁国。前553年六月庚申,鲁襄公、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滕成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于澶渊会盟。秋,仲孙速帅师伐邾。前552年,鲁襄公、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于商任会盟。前551年,鲁襄公、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于沙随会盟。前549年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前548年八月,鲁襄公、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滕成公、薛伯、杞文公、小邾穆公于夷仪会盟。前547年,鲁襄公、晋平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滕成公、薛伯、杞文公、小邾穆公于夷仪会盟。前546年,晋楚弭兵之会。六月丙辰,邾悼公至。前545年,邾悼公朝见鲁襄公。前543年十月,鲁叔孙豹、晋赵武、齐公孙虿、宋向戌、卫北宫佗、郑罕虎、曹人、莒人、邾人、滕子、薛人、杞人、小邾人会于澶渊。前541年六月丁巳,邾子华卒。 山东省邹城市出土的邾公华钟,作器者为邾悼公。现藏于山东博物馆,高36.4厘米、口宽18.1厘米,器上有铭文75字。.
查看 齐国和邾悼公
邗沟
邗沟(邗读作“韩”)是联结沂沭泗河水系和淮河的中国古代运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前484年开凿。南起今扬州近郊的邗城之下的长江,故名邗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 邗沟的修建,得以使吴国的水军北上和齐国、晋国争霸。西汉吴王刘濞亦有开凿,凿通了茱萸湾(今扬州市湾头镇)向东经海陵仓(今泰州市海陵区)到蟠溪(今南通市如皋东陈家湾)的运河。东汉以后,逐渐显示出经济价值。后来隋代开凿隋唐大运河,就部分利用了这条水道。.
查看 齐国和邗沟
铜贝
铜贝,或称铜仿贝、青铜铸贝、铜铸贝币等,中国早期货币种类,属于仿制贝币形式制作的仿贝货币,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也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铜贝最早出现于殷商时代,河南、山西等地都曾有商代铜贝出土。商代商品经济仍不发达,货币还以海贝为主;西周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冶炼技术的进步,铜贝才逐渐流行开来。尹继志,陈小荣.
查看 齐国和铜贝
鄣国
鄣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姜姓,国都在今山东省东平县鄣城村鄣城故城,建國君主是齊太公支孫,後來被紀國收為附庸。據鄭樵《通志》稱,國家被齊所滅。.
查看 齐国和鄣国
鄫国
鄫國(繒國),因始封地名為「鄫」而得國名;歷夏、商、周這三代,存世一千多年,於魯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國所滅。.
查看 齐国和鄫国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查看 齐国和鄭國
鄭穆公
鄭穆公(),史記稱作鄭繆公,姬姓,名蘭,又名子蘭。他是春秋时代鄭國第十一任君主。鄭文公之子,母为燕姞。于公元前627年-前606年在位,共计22年,之後由其子鄭灵公即位。 穆公的七个儿子的后代在后世成为七个势力强大的世族,他们掌握着郑国的政治,将国君的权力架空。史称“七穆”。.
查看 齐国和鄭穆公
鄭莊公
鄭莊公 姬姓,名寤生(),為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生年在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 鄭莊公繼承其父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鄭莊公與周朝關係開始轉壞。在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並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莊公之弟共叔段發動的叛亂,併吞戴國以及击败周桓王率領陳、蔡、虢等联军的繻葛之战。特别是后者,确立了郑国的“小霸”局面,证实了东周权威的衰弱。 鄭莊公對幾名兒子均相當寵愛,加上宋國和齊國進行干預,鄭國在莊公死後發生長達二十年的內亂。鄭莊公有四個兒子先後出任國君,分別為世子忽 (鄭昭公)、公子突 (鄭厲公)、公子亹及公子婴(子儀),最後以子儀被殺、鄭厲公復國結束,並由鄭厲公的子孫繼承鄭國君位。.
查看 齐国和鄭莊公
鄭昭公
鄭昭公(),姬姓,名忽,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 (前701年及前697年─前695年在位)。他是鄭國首位被暗殺的君主。.
查看 齐国和鄭昭公
鄄城县
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牡丹区,东接郓城,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毗邻。总面积 1401 平方千米。总人口 78 万人(2003年),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墓葬处,现有孙膑旅游城详细的诠释里孙膑文化,还有雷泽湖等。经济欠发达,但民风淳朴。.
查看 齐国和鄄城县
鄋瞒
鄋瞒(汉语拼音 sōu mán),春秋时代狄人的一支,属于长狄。春秋中期,鄋瞒的首领侨如兄弟为诸夏诸侯歼灭,鄋瞒遂灭亡。 《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了鄋瞒与诸夏诸侯的战争历史。左传追溯了宋武公之世(前765年到前748年在位),鄋瞒讨伐宋国,宋师击败之,俘获长狄缘斯。 在春秋中叶,鄋瞒的侨如、焚如、荣如和简如四兄弟兴起。 首先,左传记事的鲁文公十一年当年(公元前616年),鄋瞒讨伐齐国,又讨伐鲁国,鲁师击败之,俘获老大侨如而杀之。 其次,齐惠公二年(公元前607年),鄋瞒讨伐齐国,齐人俘获老三荣如而杀之。卫国俘获老四简如。 最后,晋国灭赤狄潞氏之年(公元前594年),晋人俘获老二焚如。 四兄弟被歼灭,鄋瞒于是灭亡。 需要指出的是,荣如之死,《左传·文公十一年》作“齐襄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96年,老三在老大和老二的几乎一百年之前被俘。《史记》的《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以及《十二诸侯年表》将此事记载为“齐惠公二年”,则兄弟被俘获时间相隔不远。另,卫师俘获老四简如《左传》并未记录何年。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认为卫师俘获老四简如和齐人俘获老三荣如为同一年。 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陈尧村内有一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狄城遗址,在城内发现了约7000平方米的夯土宫殿建筑基址,确定该地就是鄋瞒国的都城。.
查看 齐国和鄋瞒
臧宣叔
臧宣叔(),中国春秋時期魯國政治人物,名許,臧孫氏,其父臧文仲。前591年,他責備季文子驅逐公孫歸父。前589年,他和季文子、叔孫宣伯、子叔聲伯參加郤克率領的晉國、魯國、衛國、曹國聯軍對齊國的鞍之戰,大勝。前587年四月甲寅,臧宣叔去世。.
查看 齐国和臧宣叔
臧武仲
臧武仲,臧孫氏,名紇,一名臧孫紇,東周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人物。.
查看 齐国和臧武仲
金受
金受,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前297年,金受取代来自齐国的孟尝君薛文(田文)担任秦国的丞相。赵国楼缓也担任丞相。《战国策》作金投,和楼缓一样,是赵国大臣亲秦国者,周最曾对金投说:“公负全秦与强齐战”。.
查看 齐国和金受
金俗
金俗,封修成君,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母亲是孝景皇后王氏,父亲是金王孙。有三個異父妹妹平陽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
查看 齐国和金俗
长城 (消歧义)
長城可以指:.
查看 齐国和长城 (消歧义)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東周战国时代秦國進攻趙國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決”(靳生禾、謝鴻喜認為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雙方都出動了傾國之師。結果,秦军戰勝赵军,並且盡數坑殺投降赵軍。 长平之战是為戰國形势转折点,經此一役,歷史證明並間接決定最後統一天下的是秦國,此後秦國天下無敵,六國皆不再有力單獨对抗秦军,秦滅六國只剩下时间问题。.
查看 齐国和长平之战
长勺之战
長勺之戰是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前684年的長勺 (今山東省萊蕪) 。此次戰役是繼前685年乾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魯國主將曹劌在此次戰役中的評論被認為是對戰前準備及管理軍隊士氣的重要觀點。 《左傳》對是次戰役有詳細描述,但《史記》〈齊太公世家〉及〈魯周公世家〉均無是次戰役之紀錄。.
查看 齐国和长勺之战
镈
(拼音:bó)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鐘的乐器,不像鐘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 现在发现的镈有三件铭文上自名為镈,即紷镈(春秋中期,齐国),叔夷镈(春秋晚期,齐国),邾公孙班镈(春秋晚期)。其他的镈形制像镈,而在铭文中称为鐘。.
查看 齐国和镈
酈食其
酈食其(),陳留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西南)人,是漢王劉邦的謀臣,因遊說齊王田廣停戰,而韓信卻繼續攻齊,田廣大怒,將之烹殺。.
查看 齐国和酈食其
良霄
良霄(),'''姬'''姓,'''良'''氏,名霄,字伯有,是子耳的儿子,郑国的卿。.
查看 齐国和良霄
艾姓
艾姓,《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以華北為多。中國歷史上宋朝有艾仲儒,明朝有艾南英,清朝有艾元征。.
查看 齐国和艾姓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查看 齐国和苏州市
苏秦
苏秦(?),字季子,東周雒邑(今河南洛陽東)乘軒里人,相传为鬼谷子徒弟。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有說法認為他和張儀兩人彼此呼應,共同達到個人的目的。司馬遷.
查看 齐国和苏秦
若敖氏
若敖氏,又称若敖族或若敖氏之族。是活跃于春秋时期楚国的芈姓家族,祖先为楚国國君熊仪,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諡号若敖为族称,在其内部又分鬬氏和成氏两个支系。若敖族的成员鬬伯比、鬬廉、鬬祁、鬬勃、鬬穀於菟(子文)、鬬般及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至楚庄王时代长期担任军政要职。經過楚莊王九年的若敖族之亂後,若敖族的地位迅速下降,但其後裔仍不时出现於春秋末期和战国的楚國政壇。.
查看 齐国和若敖氏
苗賁皇
苗賁皇,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羋姓、闘氏,後按封地名為苗氏、諱賁皇。楚國斗越椒之子。 楚莊王討殺斗越椒、賁皇亡命晉國,晋景公把苗地賜給他。晋国与齐国会盟,齐国大夫高固逃盟,晋国执齐使晏弱、蔡朝、南郭偃,苗贲皇劝晋景公把他们放了。鄢陵之战,苗賁皇把楚国的虚实全都告知了晋厉公、郤至,献计以少量精兵牵制住楚国的左右军,用三军集中围攻楚国中军,击败楚军。再对释放的楚军俘虏说晋国再战,楚共王只好退兵了。.
查看 齐国和苗賁皇
苑夫人
苑夫人(),中國五代十国之南楚恭孝王馬希萼的夫人,桃源人,相傳是齊國大夫苑何忌的後代。苑夫人素有賢行。馬希萼想要篡奪兄弟馬希廣的王位,苑夫人說:“兄弟相爭,勝負都會被天下恥笑”,馬希萼不聽。後來,馬希萼被指王赟在僕射河打敗,輕舟逃遁,苑夫人哭著說:“禍之將至,我不忍心看到。”投井而死。.
查看 齐国和苑夫人
苑论
苑论,字言扬,马邑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东)人。苑咸之孙,父苑籍。 先世苑何忌曾为齐国大夫。後迁居荆州,與柳宗元友好,“车必同鞴,席必交衽”。贞元九年(793年)癸酉科狀元,考題為《平权衡赋》,该科进士三十二人。其中有柳宗元、刘禹锡等。考官为户部侍郎顾少连。《马邑县志》稱“史不数见,事实未详。”《全唐文补遗》第九缉有他为祖父苑咸撰写的墓志铭。.
查看 齐国和苑论
雍廩
雍廩(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齊國大夫,齊襄公十二年(西元前686年),齊國爆發內亂,齊襄公為其堂弟公孫無知襲殺,由於公孫無知曾經對待雍廩十分無理,雍廩於是恨懷在心,西元前685年,雍廩發動政變襲殺公孫無知,而擁立公子小白為君,是為齊桓公。.
查看 齐国和雍廩
雍門周
雍門周, ()戰國時期齊國琴師,姓氏不詳,名周,因其居住在齊國的首都西門,當時稱「雍門」,故以為號,亦稱雍門子或雍門子周。 據說,其通過說詞使孟嘗君泫然,然後引琴而鼓之,使孟嘗君聞琴而墜淚。.
查看 齐国和雍門周
離騷
《離騷》,中國戰國時代辭賦,作者楚國貴族屈原,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全長2477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小人誹謗中傷,抒發被君王疏遠的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詩人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抒發诗人死守善道,孤芳自賞,遺世獨立之情,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手法,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彰顯其君子形象。《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查看 齐国和離騷
逢泽之会
逢泽之会,战国时期前344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觐周王的盟会。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打秦国。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麻痹魏王,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秦孝公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国、卫国、邹国、鲁国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 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天子周显王。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战国策·卷十二·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卫鞅谋于秦王曰:‘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请必北魏矣。’秦王许诺。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王说于卫鞅之言也,故身广公宫,制丹衣柱,建九斿,从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处之。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两年后,爆发马陵之战。.
查看 齐国和逢泽之会
連稱
連稱,春秋齐国大夫,是連姓的始祖。 齊襄公派连称與管至父戍守葵丘(今山東臨淄西),承諾到来年瓜熟时派人接替连称與管至父。連稱與管至父在葵丘防守時食瓜,想到襄公爽約,懷恨不已。十三年(前685年)連稱與管至父發動兵變,殺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大夫雍廩殺無知、連稱。立公子小白為君,即齊桓公。.
查看 齐国和連稱
連橫 (外交策略)
連橫,或連衡,為東周戰國時代以張儀為首的縱橫家向秦國所提出的一種外交策略,指秦國聯合一些弱國進攻其他弱國,以破解當時公孫衍及蘇秦向六國(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所提出的合縱。.
查看 齐国和連橫 (外交策略)
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于手工业技术的国家规范,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根据郭沫若考证,《考工记》作者是齐国人,因为书中用的是齐国度量衡、齐国地名和齐国方言。.
查看 齐国和考工记
虞姬 (齊國)
虞姬(),名娟之,中國戰國時代齊威王的姬(夫人以下妾的稱號),為人有賢德,善巧言。生平事跡見載於西漢劉向《列女傳·辯通傳》。.
查看 齐国和虞姬 (齊國)
虐待動物
虐待動物,是指人类對非人类動物畜意或非畜意施行使该動物承受痛苦或傷害的行为。無論该行为是否違反事發國家的法律,如符合条件,皆可被視爲虐待動物。虐待動物的行为可以分爲幾種,如其動機是由此获取肉食或毛皮,即是宰殺;對於不同宰殺方式的殘酷程度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虐待动物有时僅是针对虐待動物以获取娛樂的人的指控。大多数人认为虐待动物是令人憎恶的,是不道德的。然而大眾對於虐待動物的認知和相关知识依然薄弱和貧乏,一家国际保护动物机构的调查發現,七十個百份比以上中国民众并不知道每取得一對象牙就會牺牲一頭大象;成年大象的象牙可达三米长,有三分之一埋在头骨里,也就是说象牙和头骨是连接的,大象活着时没有办法将象牙全部取出。 动物福利运动和动物权利运动对虐待动物有两个不同的標準。动物福利者的觀點认爲人类將非人类动物作为一種資源取用,本質上沒有錯,但這些行爲需要最大程度地减轻该动物在這個過程中所承受的不必要的損害和痛苦,這亦即是「人道待遇」。动物权益者则认为禁止將非人类动物作为一種資源取用,是徹底终止或避免对非人类动物造成傷害的唯一途径。功利主义者會傾向以成本效益去決定對该动物的可行待遇,其结論盡不相同。一些功利主义者支持動物福利者的觀點,然而其他或许會支持動物权益者,對動物提供較嚴格的保护。.
查看 齐国和虐待動物
陳厲公
陳厲公,媯姓,名躍,為春秋諸侯國陳國君主之一,他為陳桓公兒子。太子免之弟。 叔父陈君他殺太子免篡位自立,被蔡國人所殺,公子躍立為君,是為陳厲公,是陳國第14位君主,在位期間為前707年8月至前700年8月,共在位7年。他去世之後,二弟公子林即位,是為陳莊公。 陈厉公之子陈完未能继位,后更为避祸出奔齐国,改为田氏,子孙在齐国扎根並成為齐王,为战国七雄之一,史称田氏代齐。.
查看 齐国和陳厲公
虺 (叔孙氏)
虺,'''姬'''姓,'''叔孙'''氏,名虺,春秋时代鲁国人,叔孙庄叔次子,叔孙宣伯之弟,叔孙穆子之兄。 前616年,鄋瞒进犯齐国和鲁国,鲁文公占卜派叔孙庄叔追赶敌人,卦象很吉利,就派他出征。叔孙庄叔果然在咸地打败了狄人,俘获了长狄侨如、虺、豹三名狄人头目,叔孙庄叔就以这三个人的名字为自己的三个儿子命名。.
查看 齐国和虺 (叔孙氏)
陈姓
陳姓是中国人、韓國人、越南人中相當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10位。在香港、澳門、臺灣都是第一大姓;但在中國大陸是屬第五大姓,其中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等省為第一大姓。 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陳姓按人口計算是现代中国大陆第五大的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中国陈姓人口约7000萬,位居第五,全球约8000萬。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陳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陳姓多以「耳東陳」作為強調,其中“耳”指阜字旁“阝”。.
查看 齐国和陈姓
陈完
陳完(前706年 - ?)媯姓,陈氏,陳與田古音相近,入齊國後,又改为田完,為陳厲公之子,歸附齊國,為大夫,諡敬仲,是田齊的始祖及田姓得姓始祖。.
查看 齐国和陈完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查看 齐国和陈国
陈瓘 (春秋)
,字子玉,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田乞的儿子,田恒的庶兄。 前484年,齐国、鲁国交战,鲁右军奔逃,齐国陈瓘、陈庄徒步渡过泗水追赶。前480年秋,陈瓘出使楚国,路经卫国,仲由拜见:“上天或许是用陈氏作为斧子,把公室砍削以后又为别人所有,现在不能知道,可能让陈氏最后享有,现在也不能知道。如果和鲁国友好以等待时机,不也是可以的吗?何必搞坏关系呢?”陈瓘说:“对。我接受您的命令了。您派人去告诉我的弟弟(田恒)。”前478年夏六月,晋国赵鞅包围卫国,齐国国观、陈瓘救援卫国,俘虏了晋国单车挑战之人。陈瓘让被俘者穿上他原来的服装,然后接见他,说:“国子掌握齐国政权,命令我说‘不要逃避晋军’,我哪里敢废弃这个命令?哪里又用得着劳驾您呢?”赵鞅说:“我为攻打卫国占卜过,没有为和齐国作战占卜。”于是就撤兵回国。.
查看 齐国和陈瓘 (春秋)
陈昭子
庄,《汉书》古今人表作陈昭子,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陈乞的儿子,陈恒的庶兄。 前484年,齐国、鲁国交战,鲁国右军奔逃,齐国陈瓘、陈庄徒步渡过泗水追赶。鲁国林不狃从容缓步,被齐军杀死。.
查看 齐国和陈昭子
陘城之戰
城之戰發生於前264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韓國的一場戰爭。 魏國人范雎因受魏國相國魏齊迫害而逃往秦國。到了秦國,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進言,針對穰侯魏冉屢次帶領秦軍跨越韓、魏兩國進攻齊國,勞師動眾卻又收穫很小的缺點,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即是以恩威並用的辦法親近魏、韓兩國,威脅楚、趙兩國,迫使齊國恐懼後主動依附秦國,待齊國依附後,然後再向臨近秦國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拓展土地。秦昭襄王採納范雎的建議,對臨近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的陘城(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東北),接連攻拔韓國陘城等九座城邑,斬殺韓軍五萬,此戰是為陘城之戰。次年(前263年),白起又率軍封鎖了南陽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攻拔韓國野王,切斷了上黨郡同韓國本土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只好向趙國投降,引發秦、趙兩國之間著名的長平之戰。.
查看 齐国和陘城之戰
LGBT歷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收錄歷史上的LGBT人物及其相關歷史事件。很多文明或社會都存在過同性別間的親密關係,就靈長目動物和當代原始社會存在同性親密關係的事實來看,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應當就存在了(像是對遺址出現雕刻圖案的其中一種解釋是:兩名男性間的性愛活動)。 歷史人物是否为同性戀或雙性戀,時常是人們熱烈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这方面的確切資訊卻很少,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证据来推斷或詮釋。列表人物的列名,是以親密情感或性關係來推測,從現代的標準來看不一定會被认为是同性恋或雙性戀。 親密情感可能是浪漫友情的展現,未必涉及情慾關係。性關係的發生不必然表徵性傾向和情慾品質,而可能是迫於生計的賣淫,迎合社會形象成家生子,或士人表現灑脫風流的一時享受。經驗過同性或異性性行為的歷史人物,並不能確定該個體符合現代觀點下「同性戀」、「雙性戀」的身份認同。不過由於過往歷史對LGBT的形成有所影響,同性之間的情慾和親密友誼,仍是LGBT歷史的重要面向。 本列表按照時代先後排序,收錄公元1900年前逝世的歷史人物,二十世紀以及之後的LGBT人物請見LGBT人物列表。.
柏国
柏国,周代的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处在强大的楚国的阴影下。在齐桓公霸业鼎盛的时期,柏国与江国、黄国、道国等小国与齐国和睦。柏国最终被楚国灭亡,具体时间有待考证。.
查看 齐国和柏国
查姓
查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7位。.
查看 齐国和查姓
柯姓
柯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廣佈華南、東南亞一帶。《百家姓》第164位。.
查看 齐国和柯姓
接姓
接姓,一個漢姓,人數較少,一般认为是春秋時期齊國源桀的後代。.
查看 齐国和接姓
接子
接子,中国战国齐国稷下学宫学者,曹姓,接氏。受到齐宣王的赏识,在稷下学宫与邹衍、騶奭、田骈齐名。齐王为他们修建豪宅。著《接子》二篇,归属道家。.
查看 齐国和接子
李子雄
李子雄(英文名:Waise Lee,),生於香港,資深實力派影視演員,為前無綫電視部頭合約男藝員,妻子為中國大陸藝人王雅琦。.
查看 齐国和李子雄
杞國
杞國,是中國歷史上自商朝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1000多年,國君為姒姓,禹的後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周朝初年,再次赐予杞國封号,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國亡于楚國。 杞國是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杞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說:「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有遷徙。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一帶。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國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後,存有夏禮,因此孔子曾爲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只是由於杞國文獻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論語·八佾》)。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爲,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 目前爲止,發現的杞國存在的考古證據不多。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爲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即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緒年間曾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了杞國的貴族墓葬群,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查看 齐国和杞國
杞梁
杞梁(?-前550年),為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名植,一名殖,字梁。在伐莒的戰爭中殉國,其妻孟姜哭夫於城,城為之崩塌。.
查看 齐国和杞梁
李斯
李斯()。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併寫於《李斯列傳》,或說其字通古。 李斯,早年为上蔡郡的小吏,负责掌管文书,后和韓非师从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後來都成為诸子百家中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李斯学成后进入秦国,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文信侯很赏识李斯,任他做郎官。后劝说秦王政攻灭东方六国,被任命为长史。秦王政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命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国水工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至廷尉。在秦滅六國之戰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尊秦王政称号为皇帝。李斯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又主张焚毁民间所收藏诸子百家之书。李斯还参与了秦朝诸多制度建设,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身,与赵高陷害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皇帝,后被赵高所害,诛灭三族。.
查看 齐国和李斯
東周武公
東周武公,姓姬,原名不詳,是战国时期東周国的君主之一,為東周第三任君主,承襲東周昭文君擔任東周君主。 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年)楚国想联合齐国、韩国共同进攻秦国,顺便灭掉周朝。周赧王派东周武公对楚国任令尹职的昭子说:“周朝不可图。”劝说楚国放弃原先的计划。.
查看 齐国和東周武公
東萊郡
東萊郡,中國古郡名。漢景帝時分膠東國而置,其地在今山東烟台、威海一帶。東漢時治所為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屬青州。曹魏時移治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劉宋移治曲城縣。北魏時復治掖縣。隋、唐時改東萊郡為萊州。.
查看 齐国和東萊郡
東西宮略
《東西宮略》(Queens of Diamonds and Hearts),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古裝電視劇,由郭晉安、陳法拉及陳敏之領銜主演,並由阮兆祥、黃智賢、曹永廉及阮小儀聯合主演,監製為黃偉聲。.
查看 齐国和東西宮略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查看 齐国和杜预
栾鲂
栾鲂,東周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欒氏,名鲂。前554年,栾鲂帅师随卫国孙林父(孙文子)伐齐国。前552年,欒氏宗主栾盈被外公范宣子、舅舅士鞅、母亲栾祁陷害,逃到齐国。前550年,栾鲂随栾盈攻入晋国,在战斗中受伤。最终栾氏一族被灭,栾盈被杀。只有栾鲂逃到宋国。.
查看 齐国和栾鲂
栗姬
栗姬,漢景帝姬妾之一,齊國人,美貌出眾,她為景帝生下劉榮、劉德、--三個兒子。.
查看 齐国和栗姬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围魏救赵)的战役。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城,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而後魏國與韓國結盟,合攻另一支齊軍,是為襄陵之戰,最後在楚國與秦國的介入之下,魏、齊簽署和約,孙膑釋放庞涓。.
查看 齐国和桂陵之战
梁山县
梁山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南部、东平湖西、黄河南岸,为济宁市西北的一个县,邻接河南省。 县境内有梁山,即小说《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为《水浒传》的发源地。其境内的水泊梁山景区为中国国家4A级景区。 梁山县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梁山功夫(子午门功夫)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 齐国和梁山县
梁丘姓
梁丘姓是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83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齐国和梁丘姓
梁父吟
梁父吟,又称梁甫吟,是中国古代流传于山东梁父山一带的民谣,汉代被收为乐府诗,作者无名氏,內容記述春秋時代齊國宰相晏嬰以權謀幫助齊景公剷除功高震主三大功臣的故事。據說三國時代政治家諸葛亮喜好梁父吟,在躬耕隱居南陽的時期時常吟唱,可能是因為懷鄉的關係(梁父山下汉代曾有梁父县,诸葛亮之父诸葛珪曾任梁父尉,诸葛亮随父宦游),也可能是對政治有所領悟,而發為感嘆。.
查看 齐国和梁父吟
棘蒲之戰
棘蒲之戰發生於前381年,楚國、趙國聯軍打敗魏國的一場戰爭,以各國皆疲弱而告終。主因是趙國侵佔了衛國大塊土地,威嚇到魏國在中原地區的利益,使得魏國出兵支援衛國,齊國也派兵支援,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國也加入了這場大戰。這場戰役也是魏國自魏文侯改革以來首次在戰場上失利。.
查看 齐国和棘蒲之戰
楚威王
楚威王(?),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著名国君,被称为楚国的中兴之主。他在位期间,楚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囊括了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苏秦曾对楚威王说:“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国大軍伐齊,與齊將申縛戰於泗水,進圍徐州,大敗申縛。威王十一年而卒,子楚懷王熊槐繼位。.
查看 齐国和楚威王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查看 齐国和楚国
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簡稱楚頃王或楚襄王,羋姓,熊氏,名橫,楚懷王之子,生母南--鄭袖。.
查看 齐国和楚頃襄王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時間一般認定為前206年-前202年,秦朝滅亡之后開始,一直到項羽於烏江邊自刎結束。楚汉战争结束了秦末民變之后短暂的分裂局面,是继秦灭六国之后的又一次中国统一战争。.
查看 齐国和楚汉战争
楚懷王
楚懷王,羋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國之王,任用佞臣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南--鄭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為人利令智昏,國事日非。最後被秦昭王所騙,監禁於秦國至死,楚人皆悲之。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前208年反秦的民變領袖陳勝敗亡後,當時反秦大將項梁(舊楚國將領项燕之子)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王,仍號「懷王」,以爭取楚人民心,史家稱為楚後懷王,項羽昇懷王為楚義帝。.
查看 齐国和楚懷王
楼缓
楼缓,战国时期纵横家,秦赵联盟的策动者。奉赵武灵王之命,出使秦国。前300年,樗里疾去世,秦昭襄王以楼缓为丞相。前299年,秦昭襄王与齐国结盟,以孟尝君为丞相。前298年,秦昭襄王罢免孟尝君,再用楼缓,孟尝君靠“鸡鸣狗盗”之徒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前295年,秦昭襄王罢免楼缓,命他舅舅魏冉为丞相。前259年,长平之战之后,楼缓到赵国劝赵孝成王投靠秦国,被虞卿和平原君阻止。.
查看 齐国和楼缓
樊须
樊须(,根据《孔子家语》为前505年出生),字子迟,鲁人,孔子弟子。他大约比孔子年少三四十岁。前484年齐鲁稷曲之战,季康子派冉求率领左军,管周父御戎,樊须车右。 唐玄宗尊之为“樊伯”,宋真宗加封为“益都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樊子”。.
查看 齐国和樊须
樂王鮒
乐王鲋,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諡號是乐桓子。.
查看 齐国和樂王鮒
橋玄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桥玄的七世祖是人称“桥君学”的桥仁,在汉成帝时任大鴻臚,著有礼记章句四十九篇。祖父桥基曾任广陵太守,父亲桥肃曾任东莱太守。东郡太守橋瑁为其族子。.
查看 齐国和橋玄
欒黶
欒黶(ㄧㄢˇ)(),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欒氏,名黶,号栾桓子。栾书之子。娶范宣子之女,生欒盈。 前575年,鄢陵之战之時,他向鲁国乞师,前573年,晋悼公继位,欒黶为公族大夫。前572年,欒黶率晋军联合鲁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帮助宋国华元攻打在彭城的鱼石。前564年,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二国诸侯伐郑国。 前560年,为下军将。 前559年,他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三国诸侯伐秦国,因其弟欒鍼之死与范宣子、士鞅父子交恶。前557年,随荀偃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军。.
查看 齐国和欒黶
欒施
欒施,姜姓,欒氏,字子旗,為子旗氏的始祖,齊惠公之曾孫、公子堅(字子欒)之孫、欒灶之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40年,韓起到訪齊國,欒灶召來兒子欒施拜見韓起,韓起說欒施並不像一個臣子,不能保住家族。高蠆也讓兒子高彊拜見韓起,韓起也說出對欒施一樣的評語。眾大夫都取笑韓起,只有晏嬰認為韓起是一個君子,君子心誠,他的判斷是有根據的。 高蠆與欒灶身為公族大夫,他們的影響力在齊國非常大,當欒灶在539年十月逝世後,晏嬰曾斷言子旗死了、姜氏衰弱。媯氏(即田氏)將興,二惠競爽(二氏皆齊惠公之後代)的局面猶可,現子雅已去,姜氏面臨滅亡的危機 。 由此可見,高、欒二家公族影響力極大,能支撐姜氏的國君。其子欒施繼承欒氏的勢力。 前534年七月,高蠆去世,欒施希望管理高氏家產,遂殺高氏家宰梁嬰,趕走大夫子成,子工,子車,三人逃至魯國。欒施後為高彊立了家宰。。 前532年,欒施、高彊二人嗜酒,兩人投契,與田無宇、鮑國疏遠,四族遂分為二黨。欒高二人每次聚飲,醉後輒言陳鮑兩家長短。陳鮑聽聞後漸生疑忌。剛好有人挑撥田無宇及鮑國說欒、高二氏將攻打田、鮑二氏,鮑國深信此事遂令人往約田無宇共攻欒、高兩族。欒施、高彊戰敗,出奔魯國。.
查看 齐国和欒施
武庙
武庙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祭祀古代杰出军事家的庙宇。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設置的太公尚父廟为武庙的开端,其中供奉十一位歷代良將,以太公望為主祀,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稱為十哲,十哲中張良為副祀。在中春及中秋時祭祀,牲品及禮樂編制都與孔廟相同。经过历代演变,武庙祭祀的人数也屡次变化,至清朝时,关羽变成武庙主神,武庙成为關帝廟。民国初年,陆海军部呈文:“关壮缪翊赞昭烈,岳武穆独炳精忠。英风亮节,同炳寰区,实足代表吾民族英武壮烈之精神。”于是民国政府开始关岳合祀,设立关岳庙,主祀关羽和岳飞,另有24位历代军事家从祀。 武庙祭祀亦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等地。.
查看 齐国和武庙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是中文成语,源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查看 齐国和毋忘在莒
江国
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华夏族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江,又作鸿、邛、邛,音鸿,国名又作鸿国、邛国,读作红(hóng)。以鸿鸟做为图腾,卜辞有鸿的国名,以后发展成为国号。江国是江姓的主要起源地。.
查看 齐国和江国
江苏历史
江苏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江苏北部屬徐州,而南部屬揚州。三千年来,经济文化都处于中国的前列。江苏省会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做過十二個朝代的都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正朔。「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作為吳文化最為代表城市,名揚海外。而境内的扬州、徐州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各割据政权的首都。.
查看 齐国和江苏历史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齐国和江苏省
汶上县
汶上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一个县,西邻京杭大运河。.
查看 齐国和汶上县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齐国和汉朝
汉惠帝
漢惠帝劉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字满,汉朝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和皇后吕雉之子。西汉第二代皇帝,於前195年6月23日—前188年9月26日在位,在位7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惠帝」,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帝所立的「皇太子」(扶蘇被訛稱為秦「皇太子」,事實上只是長子,秦始皇未立之。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诈立为皇太子)。 惠帝在位期间,以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修筑长安城,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惠帝在位时朝政深受母亲呂后干预,呂后具有压制性的影响力,並成为實際统治者,因此司马迁《史记》未设孝惠本纪,反而设〈吕太后本纪〉。 由于受到有限的历史史料,加上其被呂后控制,史官为提高其異母弟汉文帝的地位,长期以来将惠帝视为一位“仁弱”君主,由司馬遷開始,古代学者稱在位时深受呂后臨朝聽政控制,对惠帝往往不太注意,且他所有的兒子都被誅滅諸呂的陳平、周勃、夏侯嬰等大臣們殺死滅口,更無子嗣可提,故只有偶爾宣揚其仁慈友愛的性格。 近世学者所著秦汉史更常直接对其略而不提,而对他的研究也屈指可数,近年有少数学者将他重新审视,稱其統治時與呂后配合,採用黃老之道,能與民休息,但另外的學者則稱,政治上建樹基本上屬於呂后的發揮,惠帝甚至不如部分东汉皇帝通過宦官與外戚大臣鬥爭而掌握实权,故评价不高。 惠帝之後的漢朝和西晉皇帝諡號中都有一「孝」字(除漢光武帝、晉武帝、劉辯,不含追封),故常省略。.
查看 齐国和汉惠帝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齐国和汉族
沭阳县
沭阳县,简称沭,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北部的城市,江苏省三个试点省直管县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有“花乡”的美誉。沭阳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强,位列中国百强县47位。.
查看 齐国和沭阳县
河外之戰
河外之戰發生於前247年,戰國時代秦國與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之間的一場戰爭。.
查看 齐国和河外之戰
河西之战 (战国)
河西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魏國與秦國為爭奪關中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地區發生的大規模戰爭,前後反復交戰數次。.
查看 齐国和河西之战 (战国)
泰山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查看 齐国和泰山
泰山郡
泰山郡,一作太山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置,其轄地在今山東省泰安市、萊蕪市及淄博市南部、臨沂市西北部、濟寧市東北部一帶。郡治在博縣(縣治在今泰安市泰山區東),後徙治奉高縣(今泰安市岱岳区范鎮南)。東漢、魏晉仍之。北魏時徙治鉅平縣(縣治在今泰安市岱岳区南)。北齊改泰山郡為東平郡,治博平縣(博縣)。隋初廢。.
查看 齐国和泰山郡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
查看 齐国和泓水之战
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春秋戰國時期從未有一個組織或學派叫「法家」,而只是在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指》將韓非子、管仲等理念相似的人歸類為一派並命名「法家」。《漢书·艺文志》列为“八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周代时的诵训。亂世时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到了韓非集其大成。漢代時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其思想則成為統一天下的理論基礎。.
查看 齐国和法家
消滅異姓王
消灭异姓王,指前203年十二月项羽败亡,次年汉王刘邦称帝后,消除异姓王的战争。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王(原為赵国国相,自立為代國王)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臣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
查看 齐国和消滅異姓王
淳于姓
淳--姓為漢字複姓(「--」不是簡體字,不應轉寫為「淳--」),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5位。.
查看 齐国和淳于姓
淳于髡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人,政治家,以滑稽多辩闻名。杯盤狼藉、堕珥遗簪、樂極生悲、一鳴驚人等成语与其有关。著有《王度记》《十酒说》等。.
查看 齐国和淳于髡
淄博市
淄博市,简称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区,西临济南市,西南与莱芜市、泰安市相邻,南部与临沂市,东部与潍坊市接壤;北部与滨州市、东营市相接。 淄博市是山东省第三大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之一、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齐国故都”、“陶瓷之都”、石油化工基地、全国文明城市、足球起源地。.
查看 齐国和淄博市
潍坊市
潍坊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人口935.7万。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潍县战役發生地,目前當地有大型中國民兵基地由當地人組成部隊,亦有解放軍基地。此地擁有全國著名的兩個蔬菜基地,為中國北方大型的蔬菜生産地之一。中国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潍坊市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居山东第二位。辖4区6市2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潍坊2016年度全市完成GDP总量5746亿元,居地级市排名山东第4位,全国第32位;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46名; 潍坊市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也称作鸢都。為国际风筝联合会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稱“風箏節”)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
查看 齐国和潍坊市
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是一場在西元前204年,汉军韩信于齐国与西楚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韩信攻破齊都臨淄後向東追擊田廣,項羽命龍且率號稱二十萬軍援之。韩信佯败之后,采取水攻的方法截断齐楚联军,最后反戈一击取得胜利,龍且亦被擊殺,为以少胜多的经典。.
查看 齐国和潍水之战
濟西之戰
濟西之戰發生於前284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秦、趙、韓、魏五國聯軍及被策反的楚軍共同攻打齊國的一場戰爭。.
查看 齐国和濟西之戰
朱姓
朱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現今中國排行第14位,在《百家姓》中排第17位。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查看 齐国和朱姓
朱仙镇
朱仙鎮,位于河南省開封縣西南,贾鲁河穿镇而过,古时,水路转淮河可远达扬州,自唐代至民国时期,该镇乃為水陸交通要地,岳飛大敗金兵於郾城,進軍至此。清時與景德、漢口、佛山並稱四大鎮。2007年,被评为十大『中国最美村镇』之一。.
查看 齐国和朱仙镇
惠民县
惠民县在中国山东省北部、黄河北岸,徒骇河流贯,是滨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齐国和惠民县
惡 (魯國)
惡(),姬姓,名恶,一作子赤,是鲁文公的嫡长子,母为齐女出姜。 前609年二月,鲁文公去世,鲁国的正卿东门襄仲和鲁文公的次妃敬嬴勾结,打算立敬赢之子公子俀为君,便以恶太年幼的理由找太子傅叔仲惠伯商量,叔仲惠伯让东门襄仲掌权,自己则抱着国君听政,国君年幼也没什么问题,反对立公子俀。这一年六月,东门襄仲和叔孙庄叔出使齐国,东门襄仲请求齐惠公立公子俀做国君,齐惠公新即位,想亲近鲁国,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襄仲回国后,在十月杀了恶和恶的同母弟弟视,立公子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鲁文公的正妃姜氏两子皆死,只得“大归”齐国,再也不回来了。临走的时候,她哭泣着经过市集,说“天阿!襄仲横行无道,杀死嫡子,拥立庶子。”市集上的人都哭了。.
查看 齐国和惡 (魯國)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查看 齐国和戰國
戰國人物列表
本表列出曾在中國歷史戰國時代登場的人物,範圍從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至秦朝滅亡(前206年),參考多本史料,依照國別分類,並附錄記載該人物的文獻出處(君主除外),部分文獻如《史記》、《戰國策》則會作個簡稱。春秋五霸請參見春秋人物列表。.
查看 齐国和戰國人物列表
戰國戰役列表
由於在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發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戰役,如五國聯軍攻齊之戰、阏与之战、長平之戰等等,以下為西元前4世紀至前3世紀的戰事,由魏秦河西之戰至秦滅齊統一中國為止。.
查看 齐国和戰國戰役列表
战国 (电影)
《战国》是一部中国古装历史电影,由导演金琛执导。该片以战国时期庞涓与孙膑两位名将之间的争斗为历史背景,包含了爱情、计谋、战争、背叛等电影元素。本片大部份是基於馬陵之戰、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史實進行改編。 2010年3月14日该片在北京举行开机发布会,其后在焦作影视城周王宫广场开机。据制片方透露,该片投资巨大,仅建筑和布景便花去2000万元。2010年6月27日,该片完成了在焦作的拍摄任务,在此期间,共启用了3万余人次群众演员并搭建了大量外景。9月2日,该片正式杀青。《战国》原定于2011年4月1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后为与在北美地区上映时间保持一致而提前至12日。.
查看 齐国和战国 (电影)
战国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戰國時期无数次兼併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從數百减少到數十。到战国後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为燕、秦、楚、齊(田齊)、韩、赵、魏,合称为“战国七雄”。常与春秋五霸并称。 除战国七雄外,小國尚有宋、衛、東周、中山、魯、滕、鄒、費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惟中山與他國互王,《戰國策》載其國之策,宋国也在战国后期称王,有一定的实力(宋襄公一說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齊國國力最強。三晉之中,韓最弱小,魏都大梁最壯觀,趙國多名將。楚才晉用為知名典故。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东六國”。前230年,秦灭韩,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序幕。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公元前221年,秦軍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群雄割據。.
查看 齐国和战国七雄
春社
春社是源自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目前在中國大陆和台湾,仅有部分地区存在二月二日拜土地公的习俗,并稱此日為土地誕、福德誕等,但与传统的春社不尽相同。在中国大陆北方部分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中,亦有部分民俗沿袭自春社。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与中国诸多祭祀类传统节日一样,根据主办方的不同,春社分为官社和民社。官社庄重肃穆,礼仪繁缛,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成为邻里娱乐聚宣的日子,同时有各种娱乐活动,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是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社会”一词即起源于民社时的聚会活动。 春社一般与“秋社”合称为“社日”,历来有“春祈秋报”的说法:540。清末民初著名易学家尚秉和称,社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
查看 齐国和春社
春秋人物列表
春秋時期人物主要以《春秋左傳》為主,兼收《史記》、先秦諸子籍書中出現的人物,按國別分類,上限從犬戎之禍起,下限至三家滅知襄子為止。部分國別如晉、齊等國則下至滅國為止。西周以前,參見中國上古人物列表。戰國七雄則參見戰國人物列表。.
查看 齐国和春秋人物列表
春秋歷史年表
本表起於周平王元年,終至《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下並附錄各國國君在位年代考証。.
查看 齐国和春秋歷史年表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查看 齐国和春秋时期
昭鱼
昭鱼,或作昭献(“鱼”或“渔”,古或从虍从鱼从攴,与“献”字形相近)。字子士,战国时期楚国的令尹。 楚王的王后去世,有人劝昭鱼建议立新后。昭鱼说:“如果大王不听,不仅无效,反而得罪了未来的新后。不如送给大王一对上好的耳饰,几天后,看谁戴着,就建议大王立谁。” 田需死后,昭鱼害怕张仪、薛公孟尝君、犀首担任魏国相国。苏代为昭鱼劝说魏王,张仪首先考虑秦国、薛公首先考虑齐国、犀首首先考虑韩国,都不能首先考虑魏国,只有以太子为相国,三人认为太子不会长久为相,为了竞争相位,一定尽力辅佐魏国。魏王于是以太子为相国。 张仪出使楚国后,许诺以秦国商--之地让楚,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但张仪未履行协议,甘茂与昭鱼以收张仪相玺之机会在边境会面,试图恢复秦楚关系。 张仪由秦国入魏国为相,建议魏秦联合灭韩。史厌劝楚国令尹昭鱼兼相楚韩,建立楚韩联盟。昭献在韩国为相国,秦国出兵讨伐韩国。韩王要罢免昭献。昭献说不如提高他的地位,这让秦国认为楚国和韩国联合起来了。 前300年,昭献在阳翟,东周君想派相国与他会面。苏厉说:“原来你派相国会见楚王、韩王。现在昭献不是君王,假如昭献的君王在阳翟,你派谁去呢?”东周君就没有派相国。 冷向劝郑强,让他对秦王说楚王送回逃到楚国的几瑟,公叔让昭献和几瑟以礼相待,秦王怀疑韩国在公叔的影响下亲近楚国,秦国就可以讨伐韩国了。.
查看 齐国和昭鱼
易牙
易牙,雍人,名巫,所以也可以叫雍巫或狄牙,春秋時期齊國人。 原本為寺人,精於烹調,長於辨味,史稱其:“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酸則沃之以水,淡則加之以鹹”,“淄渑之合,易牙尝知之”,有寵於齊桓公夫人衛共姬(長衛姬),得到齊桓公的稱美。齊桓公曾說未曾食過嬰兒的肉,易牙就殺了自己的兒子,煮熟給齊桓公吃,得到齊桓公的信任。齊桓公想任用他代替將死的管仲,不過管仲認為:“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所以反對由他接任,齊桓公也就將他和開方、豎刁撤職,永遠不准入朝。 但後來齊桓公沒有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開方。桓公得重病,易牙與豎刁作亂,填塞宮門,築起高牆,內外不通。最後令齊桓公餓死。無人將齊桓公安葬,直到桓公屍遍滿蛆蟲為止。 易牙、豎刁立公子無詭為君,公子昭逃到宋國,宋襄公扶植公子昭,於是強力攻齊,易牙出戰,豎刁留在齊國,齊國卿大夫與宋襄公合作,發動政變,誅殺豎刁,易牙逃亡魯國,據說易牙寓居彭城(今江蘇徐州)。無詭被絞死,公子昭即位。 明朝的韓奕著有《易牙遺意》。.
查看 齐国和易牙
济南历史
济南拥有悠久的历史,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在济南地区均有发现。商代,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西周,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于齐国。秦朝实行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当时郡治设在东平陵(今章丘县平陵城),东汉至魏晋,济南多次在济南国及济南郡间变换。晋永嘉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北魏,在济南郡之地置齐州,治所仍在历城。隋唐,或为齐郡,或为齐州。1116年,宋徽宗升州为府,齐州改称济南府。金代,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元代,改称济南路,直隶于中书省。明初,曾置山东行省,以济南府为山东布政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及山东按察使司驻地,济南始为山东首府,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清代,济南仍为山东省治。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9年设立济南市。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
查看 齐国和济南历史
济南市
济南市,別称“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环渤海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及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北部战区陆军机关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九大跨省区分行之一的濟南分行也设立于此。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济南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全市共辖7市辖区、3县,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人口723万(2016年)。济南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市、北部的德州市和滨州市、东部的淄博市、南部的莱芜市和泰安市交界。济南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因境内泉水众多,故被称为“泉城”,其中“七十二名泉”,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刘凤诰诗)的美誉。 济南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主办城市、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主办城市、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主办城市。.
查看 齐国和济南市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查看 齐国和流亡
浮丘伯
浮丘伯,齐国人,战国至汉代初期儒家学者。先秦時曾學於荀子,浮丘伯精于治《诗》,秦时传授楚元王刘交、申培公、白生、穆生等人。及秦焚书,弟子楚元王等相别去。 汉初,高祖刘邦过鲁国,召见儒生,浮丘伯携弟子申培公等见汉高祖于南宫。吕后时期,浮丘伯西游长安,楚元王闻之,遣子刘郢客与同学申培公、白生、穆生等西至长安,就学于浮丘伯,卒业。.
查看 齐国和浮丘伯
海阳市
海阳市是中国山东省一座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海阳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地处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东经120°50至121°29,北纬36°16至37°10之间,位于青岛、威海和烟台的中心地带,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查看 齐国和海阳市
新泰市
新泰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泰安市、泰沂山脉中段,是山东省辖县级市。新泰市是中国全国百强县,也是山东省县域实力30强之一城市,是山东省确定的试点建设十个现代化大城市首批入选城市。京沪高速贯穿全境,交通发达。现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新泰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境内有4A级景区莲花山。新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古有柳下惠、羊祜、鲍叔牙。离平阳市区西北四十里有莲花山,又称“新甫山”,“小泰山”。天宝的樱桃、楼德的煎饼都很有名。.
查看 齐国和新泰市
新湖镇 (东平县)
新湖镇,是下辖的一个行政建制镇。位于东平县西南部,由原新湖乡于2011年改制而来。.
查看 齐国和新湖镇 (东平县)
施讐
施讐,汉代经学家,字长卿,沛(约为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大约生活于前100年至1年间,因在甘露三年(即公元前51年在石渠阁同诸儒辩论五经同异。 施讐在经学方面主要为今文易。孔子传易于商瞿,六世至齐人田何,田何传丁宽,丁宽传田王孙,田王孙传易于:施讐,孟喜和梁丘贺。这三家在汉宣帝时都列于学官,即得到官方认可。 施讐为老师田王孙的终生弟子,从小时候就跟从学习《周易》,一直侍奉到去世。为人谦虚,有长者之风。.
查看 齐国和施讐
文姜
文姜(),春秋时代鲁桓公夫人,齐僖公之女,齐襄公诸儿之妹(同父异母),因与齐襄公乱伦而知名。 文姜于齐僖公二十二年,即鲁桓公三年(前709年)出嫁鲁国,为鲁桓公夫人。隔二年生太子同,後又生公子友。出嫁前,文姜即与其兄齐襄公私通,出嫁十五年後,随魯桓公至齐,又与齐襄公私通。魯桓公發現後怒责文姜,文姜告知齐襄公,而後,齊襄公宴请鲁桓公,並讓公子彭生将其抱上车,鲁桓公被扭斷頸而死,下車才發現身亡。鲁桓公死後,文姜长期居住齐国,後歸鲁,但仍然常常与齐襄公相会。 文姜作为大国君主的女儿及妹妹,在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丈夫死后,文姜也多次参加诸国会盟等政治活动,甚至还检阅过军队。.
查看 齐国和文姜
文种
文种,又作文仲,一名會,字子禽,楚国郢(今湖北省江陵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後輔佐越國打敗吳王夫差,功高震主,遭越王句踐賜死。.
查看 齐国和文种
文登区
文登区在中国山东省东部、南临黄海,是威海市下辖的市辖区。 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处在北纬36°52'~37°23'、东经121°43'~122°19'之间。西阻于昆嵛山,与烟台市牟平区和乳山市相接,北连威海市环翠区,东邻荣成市,南濒黄海。 文登海岸线155.88公里;距威海市区直线距离36公里,省会济南450公里,首都北京580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瓷土矿储量丰富。全市年平均气温11℃,降水量827毫米。 区境东部有威海机场。区境西部的昆嵛山上有世所仅有的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金代王重阳在此山中收徒“全真七子”,开创了道教的全真道,今存朝阳洞、东华洞等古迹。.
查看 齐国和文登区
无盐县
无盐县,中国古县名,位於今中國山东省东平县东部无盐村附近的无盐故城。 战国时期,齐国将被吞併的鄣国、宿国置为无盐邑。秦朝置无盐县,属薛郡。汉朝,无盐县先后属梁国、济东国、大河郡,后来属东平国至东晋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南北朝时期,北齐将无盐县并入须昌县。至此,无盐结束了作为县级以上地名的历史。 因战国时期鍾離春来自这里,人们也称她为无盐。 Category:秦朝县份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县份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后唐县份 Category:山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泰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东平县.
查看 齐国和无盐县
日本人
日本人(にほんじん)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現在日本吸引了相當多的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當中大部分是華人與西方人,部份外國人歸化了日本國籍,也成為日本人的組成部份。.
查看 齐国和日本人
慎到
慎到(约) 赵国邯郸人,約稍晚於孟子。战国时道家、法家思想家。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 慎到早年学黄老道术,也受到儒家西河學派(子夏學派)的影響,曾到齐国稷下讲学而负盛名,受上大夫之禄。齐湣王十七年(前284年)慎到离齐至韩,为韩大夫,和田骈、接子、环渊同时。《庄子·天下》把他与田骈同归一派,后成为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主张“尚法”和“重势”。由“弃知去己”观点,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的法家政治主张,强调“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同时重视“势治”,以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蹳贤者”,权势者应“抱法处势”,“无爲而治天下”。谓其著有十二论。 《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列為法家。《崇文总目》著录《慎子》37篇。《通志·艺文略》:“《慎子》旧有十卷四十二篇,今亡九卷三十七篇。”现存《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有《知忠》、《君臣》二篇。清代钱熙祚辑為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
查看 齐国和慎到
扁鹊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一名緩,号卢医、扁鹊,中國戰國時代醫師。生於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传说中東周战国時期姜齐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其實「扁鵲」是他的綽號,相傳黄帝时有一個神醫名為「扁鵲」,秦越人因其醫術高超,被眾人認為是神醫,所以謂之「扁鵲」,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国都在今湖南省襄阳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国吞併;一說齊國盧邑,即今山東省济南市長清区)行醫,人稱「盧醫」。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脈诊断方法,开启中医学之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均佚。相傳《難經》亦為扁鵲所著。.
查看 齐国和扁鹊
曹劌
曹劌,也作𢽍𥣫,生卒年不詳,大約活躍於公元前7世紀,魯國大夫(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也是周文王第六个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为春秋政治家、軍事家。最著名的事迹是发生在莊公十年(前684年)的長勺之戰,成语「一鼓作气」的典故也来自于此。这件事记载于《左传》,后世称其为「曹劌论战」。.
查看 齐国和曹劌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 齐国和曹魏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四子,卞氏嫡出之第三子,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诗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七步成诗」等词之语源。 其诗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才华也颇受后世诗人推崇;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并称“三曹”。不过与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并未担任重要军政职务。 因封陈王,且諡號思,后世文章中常稱陈思王、陈王。.
查看 齐国和曹植
曾参
曾参(Zēng Shēn注,),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山东嘉祥)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而子思便曾是他的門人,世稱“曾子”,有宗圣之稱。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並將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歸納為「忠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同時,他亦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平邑存曾点、曾参两父子墓,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
查看 齐国和曾参
晏姓
晏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24位。.
查看 齐国和晏姓
晏婴
晏婴(公元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亦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人。春秋後期外交家、思想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据说晏婴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头脑机敏,能言善辩。灵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灵公、莊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2余年。曾在景公時用計除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這三名居功自傲的將軍,亦即二桃殺三士。晏婴平時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內輔國政,屢諫齊侯。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查看 齐国和晏婴
晏弱
晏弱(),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人物,谥为桓,故称晏桓子。前592年,他作为齐国使臣之一,参加晋国发起的诸侯会议,遭扣留,后来放回。前568年,齐灵公命他从东阳攻打莱国,并於次年灭掉了莱国。前556年,晏弱去世。其子晏婴。.
查看 齐国和晏弱
晏氏
晏氏,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世卿家族。晏桓子晏弱、晏平仲晏婴父子都是齐国的名臣,晏弱辅佐齐顷公、齐灵公,晏婴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父子两代在齐国政坛活跃了八九十年。前489年,田乞废杀齐景公的儿子安孺子,拥立安孺子异母兄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晏婴的儿子晏圉逃到鲁国。.
查看 齐国和晏氏
晉侯燮
晉侯燮,姬姓,名燮,一作燮父,是西周諸侯國晉國的第二任統治者。晉侯燮為唐叔虞之子,在父親去世後繼位,在位期間改國號唐為晉。晉侯燮去世後,其子晉武侯寧族繼位。 晉侯燮和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此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查看 齐国和晉侯燮
晉滅肥、伐鮮虞之戰
晉滅肥、伐鮮虞之戰發生於西元前530年,晉國滅肥國、討伐鮮虞的戰爭。 鮮虞氏是北狄的 一個流動部落國。春秋時,狄人在河北中部,建立了三個小國。即:鮮虞(在今正定);肥國(在今蒿城);鼓國(在今晉州)。 前530年,晉國卿大夫荀吳假扮會同齊國軍隊借道鮮虞進入鼓國都城昔陽(今河北省晉縣西),但並沒有滅掉鼓國。同年八月,晉軍卻消滅了肥國(在今河北省藁城縣一帶),俘虜國君綿皋,肥國舊地歸屬晉國。此戰被稱為「晉滅肥、伐鮮虞之戰」。 三年後(前527年)秋天,荀吳再率晉軍攻打鼓國,俘虜國君鳶鞮,使鼓國成為晉國的屬國。此戰是為「晉荀吳攻鮮虞之戰」。前520年六月,荀吳率晉軍侵略東陽,使晉軍偽裝為糴者,負甲於昔陽之門外休息,遂襲擊而消滅鼓國,俘虜鼓子鳶鞮而歸,派遣晉將涉佗在當地駐守。.
查看 齐国和晉滅肥、伐鮮虞之戰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查看 齐国和晋国
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晋獻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为后来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查看 齐国和晋文公
晋怀公
晋怀公(前655年?-前637年),晋国君主姓姬名圉。他母亲是梁国人。 前643年,圉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把他女儿嬴氏(即懷嬴)嫁给他。 前637年,父亲晋惠公逝世,太子圉登上宝座。他要求跟随重耳的大夫们回国,规定了期限,不按期回来的大夫将受到惩罚。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多年跟随重耳,在那个时候和他一起住在齐国。晋怀公向狐突要求叫儿子回来,狐突不愿意,所以晋怀公把他给杀了。 据《左传》,前636年二月,怀公的伯父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怀公的心腹吕省和郤芮都临阵倒戈,怀公被迫出奔高梁,很快被即位为文公的重耳派人杀死。死時只有22歲。 《公羊传》的记载有所不同。据《公羊传》,前636年底,怀公死后重耳才篡夺了晋国。 孔子为晋文公重耳避讳篡位,并未在《春秋》正文中提及晋文公即位细节。.
查看 齐国和晋怀公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查看 齐国和晋景公
6月8日
6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9天(闰年第16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6天。.
查看 齐国和6月8日
7
7(七)是6与8之间的自然数。.
查看 齐国和7
亦称为 禚。
,向壽,向戌,吕姓,吕国,吕礼,堂邑县 (隋朝),堕三都,士庄伯,士燮 (春秋),士鞅,夏姬,夏鲁奇,夏黄公,夏迎春,大連歷史,天子傳奇,天齊,太史姓,太史敫,太子平,太子伋,太子禦寇,太子疾,太宰,太傅,太公望,夹谷山,姜后 (周宣王),姜姓,姜维,姜齐,孟姜女,孟子,孟孝伯,孟尝君,孟庄子,孟僖子,孟賁,孟惠叔,子叔声伯,子士,子姓,子孔 (郑国),子尾,子展 (卫国),子工,子之,子亹 (齐国),子献,子革,子西 (郑国),子鲜,子贡,子般,子重,子雅,子虚赋,子服惠伯,子服景伯,子成 (齐国),子旗,孝伯 (衛國),季平子,季康子,季成子,孤竹国,孔子,孙子兵法,孙书,孙凭,孙蒯,孙膑,孙良夫,孙林父,宣太后,宦官,宰予,安孺子,安丘市,宋姓,宋康王,宋国,宋義,宋鈃,封禅,小子慭,尼布楚條約,少正卯,尋秦記,山东历史,山东半岛,山东宗教,山东省,山东行政区划史,山戎,屈完,屈匄,屈瑕,崔夭,崔姓,崔季子,崔杼,工正,左丘姓,左公子泄,巨鹿之战,巨野县,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中山王𫲨𧊒,中医学,中國后妃,中國娼妓史,中國鹽業史,中國歷代文人並稱,中国历史,中国先秦发明列表,中国统一,中国首都,中国足球运动,中国暗杀事件列表,中行喜,临沂市,临淄县,临淄区,临淄齐国故城,丹阳、蓝田之战,东夷,东平县,东平街道,东亚传统度量衡,东郭偃,东阿县,东门襄仲,七国之乱,七国象棋,师涓,万木草堂,三齊,三晉伐齊之戰,乐记,乐毅,九州 (中国),九鼎,平度市,平阴县,乾時之戰,乌姓,义渠,庞煖,庞涓,亞憑,二王三恪,五德終始說,五國相王,庄子,庆封,庆克,今文经学,仲孫姓,仲孙湫,任妄,伊阙之战,伍子胥,弦國,弩,弭兵之盟,伯戏,伽利略衛星,彭城之戰,归城城址,徐福,徐承,得臣,俱利伽羅峠之戰,圍魏救趙,匡章,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圜钱,北宫括,北宮結,國姓,國弱,國勝,國語 (書),刚姓,刁间,利津县,刘献公,刘遂 (赵王),刘讷,刘贤 (菑川王),刘雄渠,刘次昌,刘文公,刀币,嘗羌,嘉祥县,單于姓,周定后,周定王,周宣王,周安王,周公忌父,周元王,周襄王,周朝,周朝官制,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周朝諸侯國列表,周最,唐眜,優孟,儒家,儒家人物列表,冯驩,函谷關之戰 (前241年),商丘市,商鞅,商朝,公姓,公孟彄,公子去疾,公子偃 (庄公年),公子卬 (魏国),公子彭生,公子嘉 (齐国),公子喜,公子糾,公子结 (鲁国),公子翚,公子牙 (齐国),公子青,公子首,公子角,公子驹,公子高 (齊國),公子黔,公子鉏 (齊國),公子雍 (齐国),公子溺,公子悝,公子慭 (鲁国),公子招,公孫無知,公孫衍,公孫般師,公孙宿,公孙归父,公孙兹,公孙青,公孙诡,公孙捷,公孙操,公山不狃,公冶长,公皙哀,公羊传,公西赤,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先秦諸子繫年,先辛,兵圣,充姓,克黄,前3世纪,前690年代,前716年,勾践,国参,国庄子,国佐,国氏 (齐国),国懿仲,四维八德,四民,皃姓,知起,石申,石敢当,王姬 (周朝),王子城父,王子姑曹,王绾,王猛,王爵,王異,王賁,灌嬰,琅玡,神誌,祭叔,祭天,福姓,秦始皇,秦孝公,秦国,秦灭六国之战,秦桓公,秦末民变,秦昭襄王,秦景公,秋姓,稷下學宮,稷曲之戰,稅,第五姓,管寧,管仲,管修,箕伯,篡位,繻葛之战,纪姓,纪国,纵横家,编年体,羊胜,翟璜,翳 (越国),烟台市,生祠,甯相,甯戚,田假,田姓,田婴,田孟夷,田孟莊,田巿,田廣,田忌,田僖子,田單,田莊子,田襄子,田齐,田都,田桓子,田榮,田武子,田氏代齐,田成子,田文子,田悼子,田書,申侯 (鄭國),申舟,甘德 (天文学家),甘石星經,甘茂,熊繹,燕姬,燕姬子,燕宣侯,燕莊公,燕釐侯,燕武成王,燕惠公,燕昭襄王,牟平区,牛首之戰,益都县,盐业专卖,盐的历史,盧蒲癸,直柄,盛姓,白起,蚩尤,隰朋,芈戎,韩信,韩国 (战国),韓王信,韓穿,韓釐王,韓文侯,莊賈 (齊國),莊蹻,鞏朔,莱国,鞌之戰,莒县,莒展,莒共公,莒国,莒犂比公,莒郊公,莒著丘公,聊城市,遂国,道國,鍾馗,鍾離春,荆轲,荀偃,荀子,荀寅,荀瑶,菑川國,青岛历史,青岛市,青岛市博物馆,青岛科学,青州 (九州),项姓,行台,衛宣公,衛康伯,衛出公,衛獻公,衛殤公,衛滿,衛惠公,衛文公,西周,西漢經學傳承列表,襄陵之戰,触龙,视 (鲁国),許元公,許穆夫人,騶奭,訾姓,驷弘,高厚,高偃,高姓,高庄子,高弱,高張 (齊國),高彊 (齊國),高傾子,高傒,高固,高無咎,高豎,高止,高氏 (二守),高氏之戰,鬼谷子,譚國,魏安釐王,魏章,魏絳,魏襄王,魏齐,魏武侯,魏昭王,魯宣公,魯仲連,魯穆公,魯昭公,鮑姓,鮑牧,鮑牽,鮑息,鮑文子,诸城市,诸御鞅,诗经,谷姓,豎刁,貞姜,鲁姓,鲁商,鲁国,鲁隐公,鲁菜,鲍叔牙,貢女,鳳陽朱氏,越姓,越國,越石父,越灭吴之战,足球,趙滅中山之戰,趙景子,鹤壁市,蹴鞠,鹽稅,黃琬,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雲飛揚,黄国,齊厲公,齊威王,齊孝公,齊宣公,齊宣王,齊丁公,齊平公,齊乙公,齊康公,齊僖公,齊哀公,齊內亂之戰,齊秦互帝,齊簡公,齊莊公 (光),齊莊公 (購),齊靈公,齊鮑牧攻魯之戰,齊郡,齊部,齊武公,齊湣王,齊滅宋之戰,齊滅紀之戰,齊滅遂之戰,齊滅譚之戰,齊惠公,齊昭公,齊文公,齊悼公,齊攻北燕之戰,齊懿公,齊景公,齐,齐姜 (晋文公夫人),齐姓,齐子,齐刀,齐国 (秦楚之际),齐国君主,齐破燕之战,齐襄公,齐语 (语言),齐长城,齐河县,轅固生,连云港市,霸主,范宣子,范蠡,范雎,胡非子,胡毋生,郤克,郭隗,郜國,鈄姓,阚姓,阚止,阴姓,阴丽华,阴阳,阴阳家,蘇厲,赣榆区,赵姬,赵庄姬,赵国,赵胜 (春秋),薳启彊,薛姓,薛国,薛綜,門客,關門捉賊,葵丘之会,蒙骜,蒙恬,蒙武,肥城市,邯郸之战,邳国,邴姓,邾隱公,邾桓公,邾悼公,邗沟,铜贝,鄣国,鄫国,鄭國,鄭穆公,鄭莊公,鄭昭公,鄄城县,鄋瞒,臧宣叔,臧武仲,金受,金俗,长城 (消歧义),长平之战,长勺之战,镈,酈食其,良霄,艾姓,苏州市,苏秦,若敖氏,苗賁皇,苑夫人,苑论,雍廩,雍門周,離騷,逢泽之会,連稱,連橫 (外交策略),考工记,虞姬 (齊國),虐待動物,陳厲公,虺 (叔孙氏),陈姓,陈完,陈国,陈瓘 (春秋),陈昭子,陘城之戰,LGBT歷史人物列表,柏国,查姓,柯姓,接姓,接子,李子雄,杞國,杞梁,李斯,東周武公,東萊郡,東西宮略,杜预,栾鲂,栗姬,桂陵之战,梁山县,梁丘姓,梁父吟,棘蒲之戰,楚威王,楚国,楚頃襄王,楚汉战争,楚懷王,楼缓,樊须,樂王鮒,橋玄,欒黶,欒施,武庙,毋忘在莒,江国,江苏历史,江苏省,汶上县,汉朝,汉惠帝,汉族,沭阳县,河外之戰,河西之战 (战国),泰山,泰山郡,泓水之战,法家,消滅異姓王,淳于姓,淳于髡,淄博市,潍坊市,潍水之战,濟西之戰,朱姓,朱仙镇,惠民县,惡 (魯國),戰國,戰國人物列表,戰國戰役列表,战国 (电影),战国七雄,春社,春秋人物列表,春秋歷史年表,春秋时期,昭鱼,易牙,济南历史,济南市,流亡,浮丘伯,海阳市,新泰市,新湖镇 (东平县),施讐,文姜,文种,文登区,无盐县,日本人,慎到,扁鹊,曹劌,曹魏,曹植,曾参,晏姓,晏婴,晏弱,晏氏,晉侯燮,晉滅肥、伐鮮虞之戰,晋国,晋文公,晋怀公,晋景公,6月8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