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黎元洪

指数 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清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大總統死後,曾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433 关系: 劳之常嚴復劉心源劉顯世劉興甲劉藝舟劉雲會劉成禺劉承恩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校史华风宾馆南北議和史晋生叶星海双烈园参政院吳作棻吴传声吴佩孚吴兆麟吴稚英吴锦堂墓吴醒汉吴景濂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坂西利八郎大元帅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大都督大江报大成殿大悟县天津市天津市 (中華民國)天津北站天津碱厂天津租界天津英租界天津歷史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教育奕劻孫寶琦臨時內閣孫中山孫中山紀念孫傳芳孫發緒孫道仁孫武 (民國)...孙洪伊宣統宪政商榷会安厚齋宋錫全寧調元對孫中山的評價對袁世凱的評價居正上海国会非常会议丁佛言丁超五丁槐中原百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913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勋章奖章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江西省职官列表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中华民国初年国会中华民国军务院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中华民国政府沿革中华民族中南海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中國總理中國總統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名人录中国同盟会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政党中華帝國中華五千年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民國大總統府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上將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中華民國國務總理中華民國副總統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中華民國政黨席正銘丹巴達爾齊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久大精盐公司京畿军政执法处府院之争二次革命庆亲王府井陉正丰煤矿股份公司代理 (政治)建党伟业任可澄伍廷芳伍朝樞张子贞张履鳌张廷谔张伯烈张国淦张百祥张联棻张西曼张振武張勳張勳復辟張勳復辟職官張紹曾張紹曾內閣張相文張鈁彭东原彭锡范何遂何成濬余日章徐世昌徐元誥徐謙徐树铮徐朗西在华德租界北京兵变北洋軍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時期國防部參謀本部國民黨 (1912年)刘仲文刘金标 (民国将领)刘治洲刘显潜嘉德艺术中心善后大借款善后会议周善培周克昌周自齊周自齊臨時內閣周晋镳哈漢章唐克明唐绍仪共和党 (中国)副总统国书国葬四川历史四川省 (中華民國)倪嗣冲倪毓棻王占元王士珍王寵惠王寵惠內閣王府井大街王侃 (民国)王善荃王鳳翥 (中華民國)王蔭棠王揖唐王文錦 (中將)王文慶督军团研究系社科博源宾馆程璧光程鴻書穆湘玥章太炎端方第一次粤桂战争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一次顏惠慶內閣第一次段祺瑞內閣改組內閣第二次唐紹儀內閣第二次段祺瑞內閣简照南翟万臣翠花胡同田桐田文烈申保亨熊希齡內閣熊秉坤熊炳琦熊越山直奉戰爭直皖戰爭直系白常潔遜清皇室小朝廷萨福懋萬福華青木宣纯顧鼇袁世凯褚辅成褒揚令西原借款饒漢祥馬伯援馬鉁馮國璋覃振言敦源马超俊高凌霨高凌霨攝政內閣護國戰爭護法運動谭人凤賀國昌軟禁黎姓黎元洪旧居黎黄陂路黄兴黄陂县载振辛亥天津起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电影)辛亥革命 (电视剧)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进步党 (中国)范伟范熙壬郝崇寿胡钧郭同郭國基郭泰祺都督舒禮鑑阅兵走向共和赵德全薛大可藍天蔚關國煊邓玉麟蔡廷幹蔡突靈蔡鍔與小鳳仙蔡漢卿蔡济民蔣作賓蔣百里臨時政府自贡市金丽秋金乡殷氏金鱼胡同金陵大学金永炎金永昌雷震春耿伯钊陳家鼎陳幹陳國琪陳國祥 (光緒進士)陶凤集陸榮廷陈友仁陈宧陈绍唐陈炯明陈炳焜陈毅 (书法家)陆军第八镇护国军政府林俊廷林韻宮林葆懌李宗黄李庆璋李开侁李六如李兆年李經羲李經羲內閣李纯 (民国)李烈钧李燮和李登辉 (教育家)李鼎新李進才李溶 (新疆省长)李準 (清朝)杨度杨善德杨芬 (喀喇沁左旗)杨荩诚杨时杰東蓮覺苑杜月笙梁启超梁建章梁登瀛梁鼎芬梁钟汉梁昌誥楊之屏楊潤槍炮侯樊鍾秀樊耀南欧事研究会武義親王武汉历史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武汉市武昌兵变武昌首义 (电视剧)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段祺瑞毛泽东早年生涯民主党 (1912年)民國名人圖鑑民国军阀民社江瑔江西省 (中華民國)江朝宗汤化龙汤芗铭汤漪汪大燮汪大燮內閣汉口法租界汉口有轨电车计划汉纳根沈鴻烈洪山区洪山菜薹湖南省独立运动湖北省湖北省 (中華民國)湖北省立文科大学湖北省议会湖北新軍溥仪满洲国滿蒙獨立運動朱启钤朱山 (四川江安)朱國楨 (光緒進士)朱瑞 (1883年)有賀長雄易培基海容號防護巡洋艦海珠事变海琛號防護巡洋艦新軍新文化运动方维方覺慧施承志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日本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日本驻华大使列表时功玖應瑞號巡洋艦慕庐曲同豊曹禺曹禺故居曹錕怀仁堂10月11日10月6日1864年1870年代1876年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1913年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1916年1916年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1916年香港1917年1918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1920年代1920年代中国1922年汕頭颱風1923年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1928年2011年10月中國5月21日5月27日5月28日6月29日6月3日6月6日6月9日7月2日8月1日 扩展索引 (383 更多) »

劳之常

劳之常()字逊五,山东省阳信县新化区劳庄(今银高乡小劳村)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工程师、官员。.

新!!: 黎元洪和劳之常 · 查看更多 »

嚴復

嚴復(),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復,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後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為京師大學堂校長,籌安會六君子之一。 嚴復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嚴復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新!!: 黎元洪和嚴復 · 查看更多 »

劉心源

刘心源(),谱名文申,字亚甫,号冰若,一号幼丹,考名崧毓,官名心源,自号夔叟,晚号龙江先生。湖北省嘉魚县龙口腾云洲人(今属洪湖市龙口镇),清末民初书法家、金石学家、钱币考据家、官员。.

新!!: 黎元洪和劉心源 · 查看更多 »

劉顯世

劉顯世()字如周,号经碩,貴州省兴义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黔軍领导人之一,黔军興義系首领。.

新!!: 黎元洪和劉顯世 · 查看更多 »

劉興甲

刘兴甲(),奉天省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劉興甲 · 查看更多 »

劉藝舟

刘艺舟(),原名必成,又名麟,艺名木铎、钟声。湖北鄂城人。中国戏曲家、编剧、演员,民主革命家。.

新!!: 黎元洪和劉藝舟 · 查看更多 »

劉雲會

劉雲會(),字际臣,河南长垣县满村乡人,清末將領,武進士及第。 劉雲會自幼聪慧好学,因太平軍北伐,未竟學業,於是棄文從武,隨名師學習搏擊及大枪小六合法。同治九年(1870年)中式武舉,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授御前花翎侍衛。 不久,出任山东济南守营参将,署沂州营副将。光绪十八年(1892年),补抚院中军参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入贡院总查场务,赏二品顶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署沂州协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回任参将。宣统元年(1909年),任山东临清协镇副将。民国元年(1912年)告归。 劉雲會在山東任職三十余年,恪尽职守。歸里後,躬耕教讀。年逾七旬,仍能騎射。 民国五年(1916年),大总统黎元洪特授将军府际威将军,坚辞不就。民国十三年(1924年)染泻疾卒,享年八十。.

新!!: 黎元洪和劉雲會 · 查看更多 »

劉成禺

劉成禺(),本名問堯,字禺生,曾用名劉麟莊,筆名劉漢、漢公、壯夫,室名世載堂、後孫公園、避暑山莊、蔭廬,店名嘉禾居,外號麻哥、黑旋風,印署火裡奇緣。湖北省江夏县(今江夏区)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劉成禺 · 查看更多 »

劉承恩

刘承恩(),字浩春。湖北襄阳太平店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政治人物。湖北省志人物志稿(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32页.

新!!: 黎元洪和劉承恩 · 查看更多 »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大或华中师大,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1924年改制为华中大学),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3年定名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为现名。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下设29个学院、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现有专任教师1892人,全日制在校生30255人,其中本科生17813人,研究生10892人,留学生1540人。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

新!!: 黎元洪和华中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 1871 年成立的文惠廉纪念学堂(中文名为文华书院),正式校史始于文华书院1903年增设的大学部,后逐步发展成为文华大学。1924 年改制为华中大学,若干高校逐步并入。1927年,文华图书科独立,称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后并入武汉大学)。1949年,中共接管华中大学,后改为公立,称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和中原大学 (1948年至1953年)合并组建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迁往武昌桂子山,后经若干次合并组建,1985年正式定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新!!: 黎元洪和华中师范大学校史 · 查看更多 »

华风宾馆

华风宾馆(Hua Feng Hotel),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5号。.

新!!: 黎元洪和华风宾馆 · 查看更多 »

南北議和

南北議和,或稱1911年南北议和,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省份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清政府军事实力派的谈判事件。.

新!!: 黎元洪和南北議和 · 查看更多 »

史晋生

史晋生(,清末民国银行家、实业家。名致容,字晋生,世称史晋生,浙江镇海县人。.

新!!: 黎元洪和史晋生 · 查看更多 »

叶星海

叶星海(),名炳奎,字星海,以字行。浙江镇海(今宁波镇海区)人。清朝末年天津大买办。.

新!!: 黎元洪和叶星海 · 查看更多 »

双烈园

双烈园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鹳山东南山腰、富春江畔,为郁华(郁曼陀)和郁达夫兄弟两烈士纪念地,自南至北依次为郁华血衣冢(1947年建)、双烈亭(1979年建,为五角攒尖亭)和松筠别墅(清末民初建)。其中松筠别墅为砖木结构楼房三间,原为郁华藏书及奉母养身之处,因黎元洪赠郁母“节比松筠”匾而得名,1985年辟为文物陈列室。.

新!!: 黎元洪和双烈园 · 查看更多 »

参政院

参政院是依据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设立的临时立法机构,自1914年至1916年间存在。.

新!!: 黎元洪和参政院 · 查看更多 »

吳作棻

吴作棻()讳文芳,字南屏,贵州省遵义县人,清末民初教育家、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吳作棻 · 查看更多 »

吴传声

吴传声()字哕鸾,贵州省麻江县下司镇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滇军、黔军将领,在护国战争中阵亡。.

新!!: 黎元洪和吴传声 · 查看更多 »

吴佩孚

吳佩孚(),字子玉,山东省蓬莱县人。晚清秀才,北洋军阀中曾經為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並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

新!!: 黎元洪和吴佩孚 · 查看更多 »

吴兆麟

吴兆麟()字畏三,号宽元,谱名锡敏。湖北省鄂城县(今鄂州市)葛店岳陂村宗国岭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武昌起义领导人。.

新!!: 黎元洪和吴兆麟 · 查看更多 »

吴稚英

吴稚英()江苏常州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吴殿英之子。.

新!!: 黎元洪和吴稚英 · 查看更多 »

吴锦堂墓

吴锦堂墓是著名旅日商人吴锦堂的的墓地,位于中国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湖畔,由墓园和墓庄组成。 墓园长38.3米,宽25.4米,高出路面。墓外有石狮,墓道前设抱鼓石一对,后设一对石鼓。墓穴为圆锥形,高4.81米,墓碑“吴锦堂先生墓”由清末状元张謇书写,墓表由革命家章太炎书写,两侧刻有吴锦堂生前自撰的对联“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 墓庄为口字形建筑,为砖木结构高平房,大门悬挂的“流芳千秋”匾为慈溪县人民政府设立,明间匾“热心公益”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于民国五年所题褒。正中有吴锦堂遗像,两侧有对联“修浚湖塘稻棉年年丰稔,振兴教育子弟济济成材”,记叙了吴锦堂投巨资兴修家乡水利和设立锦堂师范的善举。 2017年,吴锦堂墓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黎元洪和吴锦堂墓 · 查看更多 »

吴醒汉

吴醒汉()又名基培,字厚斋。湖北黄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黎元洪和吴醒汉 · 查看更多 »

吴景濂

吴景濂(),字莲伯,濂伯,号述唐,别号晦庐,晚年署抱冰老人,辽宁宁远(今兴城)人,民国初年四次出任国会议长。.

新!!: 黎元洪和吴景濂 · 查看更多 »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是辛亥革命期间1911年11月15日至1912年1月28日期间独立各省为筹组临时中央政府而成立的过渡性议政权力机构。该机构起初由各省独立后成立的都督府派出的代表组成,后来未独立各省的谘议局也派出代表参加。在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1月2日至1912年1月28日该机构曾经一度代行临时参议院职权,直到南京临时参议院建立。.

新!!: 黎元洪和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坂西利八郎

坂西利八郎(),日本和歌山县人,日本的陸軍軍人、政治家。陸軍中将军衔。貴族院議員。素有“中国通”之称。.

新!!: 黎元洪和坂西利八郎 · 查看更多 »

大元帅

大元帅是军衔体系中的最高等级,一般授予一国武装部隊的最高统帅。 另外中华民国的特级上将、纳粹德国的帝国元帅、法西斯意大利的最高帝国元帅,以及美国在1903年授予乔治·杜威海军特级上将,在1919年授予约翰·潘兴陆军特级上将和在1976年追授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合众国特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军衔均可以视为大元帅。.

新!!: 黎元洪和大元帅 · 查看更多 »

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

大光明影院,原名蛱蝶电影院,始建于1929年4月24日,坐落在天津英租界朱家胡同又称革事道(Council Road)(今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1号),目前是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黎元洪和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大都督

大都督,亦稱都督中外诸軍事,中國古代武官,為全國最高之軍事统帥。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予黄钺以節制持節將軍等高级将领。.

新!!: 黎元洪和大都督 · 查看更多 »

大江报

《大江报》前身为《大江白话报》,於1910年12月14日创刊于汉口,是湖北革命团体创办的第二个机关报。1911年1月31日,删去“白话”二字,改称《大江报》。《大江报》改用文言文,日出两大张,以“提倡人道主义,发明种族思想,鼓吹推倒满清罪恶政府”为办报主旨。由詹大悲任主笔,何海鸣任副主笔,查光佛、梅宝玑等为编辑。革命党人居正、田桐、温楚珩、蒋翊武等人积极为之撰稿。.

新!!: 黎元洪和大江报 · 查看更多 »

大成殿

大成殿为东亚传统建筑孔庙中的正殿,亦为孔庙中的核心建筑单体,唐代时称为文宣王殿,北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将曲阜孔庙正殿更名为大成殿,政和四年(1114)又颁定天下孔庙正殿均名大成殿,元代称宣圣殿,明代称先师庙,清代复称大成殿,意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各地大成殿通常在殿前设有祭祀和乐舞的露台,殿内正中奉祀孔子塑像、画像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或其一,或像与牌位二者皆有),前面为盛放祭器的案台,左右从祀四配和十二哲(塑像或牌位),顶部则悬有清代皇帝所御笔题写的匾额,自康熙帝始共九位皇帝曾题写匾额并颁行全国,分别为康熙帝题“万世师表”、雍正帝题“生民未有”、乾隆帝题“与天地参”、嘉庆帝题“圣集大成”、道光帝题“圣协时中”、咸丰帝题“德齐帱载”、同治帝题“圣神天纵”、光绪帝题“斯文大兹”和宣统帝题“中和位育”,民国六年(1917年)部分孔庙尊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指示将御匾取下另存,改悬大总统黎元洪所书“道洽大同”。 现存大成殿多为明清建筑,其建筑风格常带有地方特色,保存最早者为正定县文庙大成殿(五代至宋初)和平遥文庙大成殿(金代),等级最高者为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和北京孔庙大成殿。.

新!!: 黎元洪和大成殿 · 查看更多 »

大悟县

大悟县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北部,是孝感市所辖的一个县。面积为1978.9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62万人。.

新!!: 黎元洪和大悟县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黎元洪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中華民國)

天津市,為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2直轄市之一,為華北地區4個直轄市之一,簡稱為「津」。.

新!!: 黎元洪和天津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天津北站

天津北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北站立交桥下、北宁公园附近),為北京鐵路局下轄的一個二等站。目前是天津市內的铁路客货运站之一,每日办理旅客列车到发约19趟,并办理行李、包裹托运服务;货运方面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到发,不办理危险货物到发。 天津北站建成于1903年,在历史上曾经先后被称为新开河火车站、天津中央车站、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天津总站,为历史悠久的全木质结构车站,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车站老化的原因,天津北站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停止办理客运业务。车站在修整后开行至蓟州的市郊旅客列车。.

新!!: 黎元洪和天津北站 · 查看更多 »

天津碱厂

天津碱厂,也称永利碱厂、天碱等,现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由“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和1917年依托久大精盐创办的“永利制碱公司”。永利碱厂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由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使中国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首次出口海外。早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和证书,证书中称永利碱厂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在天津的近代史上,永利碱厂和南开大学、《大公报》同时被称为“天津三宝”。2011年6月,天津碱厂与比利时苏威公司合资组建天津渤化永利碱业有限公司。2014年1月与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和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组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天津碱厂旧址保存了天津近代工业具有标志性的工业遗存。.

新!!: 黎元洪和天津碱厂 · 查看更多 »

天津租界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标志着天津租界历史的结束。 天津租界开辟之后,西方文化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天津租界除了影响天津城市风貌的改变之外,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在近代天津迈向现代大都会的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徽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部分区域至今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

新!!: 黎元洪和天津租界 · 查看更多 »

天津英租界

天津英租界(British concession in Tientsin),是英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国七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因与法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英租界,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及政府所在地。1930年代,英国与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关问题而爆发冲突和外交纠纷,并导致天津英租界危机。英国租界在天津自1860年起共存在了八十余年。.

新!!: 黎元洪和天津英租界 · 查看更多 »

天津歷史

天津平原地区的开发大约开始于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且经过了一个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步推进的过程。 天津市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城市的雏形始于隋朝的三会海口。海运与漕运的交汇,使得天津逐渐成为商业的枢纽,逐渐繁荣起来。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并更名为“天津”,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目前,天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经过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已经形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布局。.

新!!: 黎元洪和天津歷史 · 查看更多 »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又名北洋水师学堂,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办于1881年。 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鸿章上奏朝廷,在天津建立一所现代化的水师学堂二这是为建立北洋舰队所做的另一项准备工作。因为恭亲王的鼎力支持,李鸿章 很快就得到了允准。 李鸿章任命吴赞诚督办水师学堂,具体负责办学事宜。1881年校舍落成,校址在天津卫城东三里天津机器局。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停办。严复曾在这里任教和担任总办。该校毕业生有民国总统黎元洪、教育家张伯苓等。.

新!!: 黎元洪和天津水师学堂 · 查看更多 »

天津教育

天津教育由于天津作为洋务运动的重镇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当时洋务运动的影响,加大了天津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庚子年后,天津的官民痛定思痛,利用天津当地的各种优势(交通、工业、能源等)进入到全面发展的时期,这时的金融、实业等各行业发展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教育方面正是有了现成的这种岗位空缺,天津的教育才得以在庚子战后迅速崛起。从早期的卫学、问津书院,到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由直隶总督李鸿章筹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官办学校(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和民办学校(严修、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先河。.

新!!: 黎元洪和天津教育 · 查看更多 »

奕劻

慶密親王奕劻(;z;),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历曾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长子。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封世襲罔替慶親王。清末新政代表人物、主要發起者,曾任領班軍機大臣,廢軍機處和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新!!: 黎元洪和奕劻 · 查看更多 »

孫寶琦臨時內閣

孫寶琦臨時內閣是熊希齡內閣倒台之後以孫寶琦為代理國務總理組成的臨時內閣。成立於民國3年(1914年)2月12日,同年5月1日告終。 此臨時內閣壽命只有兩個月,許多閣員仍然是原熊希齡內閣成員繼續留任。而其中,教育總長嚴修未到任前,由次長蔡儒楷代理;陸軍總長段祺瑞因為要到湖北迎接黎元洪,所以由周自齊代理其職務一段時間;農商總長張謇亦請假南下,所以由章宗祥代理。 又,原來的農林部和工商部在1914年3月22日合併為農商部,總長為以前兼任兩部總長的張謇。.

新!!: 黎元洪和孫寶琦臨時內閣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黎元洪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紀念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革命、推翻沿用千年的帝制、建立共和的策劃者之一,是近代中國的一位有高度重要性的政治人物,其同黨、仰慕者、身前友人們等為了表達尊崇之意,將孫中山升格為偉人、中華民國國父,以致於在世界各地都有地方用不同方法去紀念孫中山,其中以銅像最多。 1925年4月16日,廣東省政府將香山縣改稱中山縣;永豐艦改外中山艦,以資紀念。孫中山著、葉匡政編:《孫中山非常言:論道1896-1925》,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1929年6月1日,孫中山的靈柩安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新!!: 黎元洪和孫中山紀念 · 查看更多 »

孫傳芳

孫傳芳,字馨远,山東省泰安县范镇人,中华民國军事将领,直系領導人之一。張振鶴「孫传芳」孫传芳常常面带笑容,但面善而心狠,故人称“笑面虎将軍”。.

新!!: 黎元洪和孫傳芳 · 查看更多 »

孫發緒

孙发绪()字莼斋,又号琴斋、远公,安徽桐城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孫發緒 · 查看更多 »

孫道仁

孫道仁()字退庵,號靜山(又作靜珊),湖南省澧州慈利县人。中華民國军事将领,陆军中將加上將銜。黄国盛「孫道仁.

新!!: 黎元洪和孫道仁 · 查看更多 »

孫武 (民國)

孫武(),原名葆仁,字尧卿(又作揺清),号夢飛,湖北省武昌府夏口厅(治今漢口)柏泉乡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共進会领导人之一。萧栋梁「孫武.

新!!: 黎元洪和孫武 (民國) · 查看更多 »

孙洪伊

孙洪伊()原名洪儀(宣统年间为避宣统帝溥仪名讳而改名“洪伊”),字伯兰,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北仓人。清朝至中华民国初年政治人物。潘荣「孫洪伊.

新!!: 黎元洪和孙洪伊 · 查看更多 »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新!!: 黎元洪和宣統 · 查看更多 »

宪政商榷会

宪政商榷会,民国初期国会内的一个政治派别,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8月1日国会重开。原国民党议员形成了两派势力,张继、王正廷、彭允彝的“客庐系”,和林森、居正、田桐的“丙辰俱乐部”。9月9日,张继、林森合并组成“宪政商榷会”,11月又拉进原进步党议员丁世峄、孙洪伊的“韬园系”入会,形成了一个360多人的议会派别,是为“商榷系”,与梁启超的“研究系”、段祺瑞的“中和俱乐部”相抗衡。后商榷系分成三支,激进派的“民友社”,温和派的“益友社”和“政学会”。 1916年9月15日国会开会,审议宪法草案,关于省制问题,商榷系主张规定省制大纲,省长民选;研究系议员反对,主张省长由总统委任。12月8日国会开会,再讨论省制问题时,商榷系议员和研究系议员发生斗殴。.

新!!: 黎元洪和宪政商榷会 · 查看更多 »

安厚齋

安迪生(),原名会,字迪生,后更名厚斋,以字行,直隶香河县岭子村人。中国工艺美术师、宝华蓝的发明人,北京商界领袖。.

新!!: 黎元洪和安厚齋 · 查看更多 »

宋錫全

宋锡全(),湖南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黎元洪和宋錫全 · 查看更多 »

寧調元

寧調元()字仙霞,号太一,笔名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南社诗人。宁调元,宁调元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新!!: 黎元洪和寧調元 · 查看更多 »

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近代中國革命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及中國國民黨之主要領導人。孫早年創立三民主義,為革命運動制定綱領。国共两党的宣传称,1911年,孫領導辛亥革命,廢除封建帝制,創立中華民國。晚年復吸納新思想,賦予三民主義以新解釋,推動國民革命發展。策劃反清起義,策動反袁、護法,致力打倒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為爭取中國獨立、自由和統一而奮鬥。各界對他評價不一。.

新!!: 黎元洪和對孫中山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對袁世凱的評價

以下内容为对袁世凯的评价。.

新!!: 黎元洪和對袁世凱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居正

居正()原名之駿,字覺生,號梅川,湖北省黄州府廣濟县(今武穴市)梅川镇居杠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國政治家、法學家。萧棟梁「居正.

新!!: 黎元洪和居正 · 查看更多 »

上海国会非常会议

上海国会非常会议是1923年中华民国策划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以反对直系逼迫大总统黎元洪去职。后因议员人数不足,该次会议未能举行。.

新!!: 黎元洪和上海国会非常会议 · 查看更多 »

丁佛言

丁佛言(),原名丁世峄,字桐生、息斋、芙缘,号迈钝,山东登州府黄县城关镇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字学家、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丁佛言 · 查看更多 »

丁超五

丁超五()名得心,号立夫,福建邵武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丁超五 · 查看更多 »

丁槐

丁槐(),字蘅三,云南鹤庆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丁槐 · 查看更多 »

中原百货

中原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間位於天津市的市屬國有企業,集团經營百貨公司。現有和平区滨江道华联商廈店(簡稱华联店)、滨海新区解放路金街店(簡稱滨海店)和恒华大厦店。中原百货集团現為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與天津劝业场為姊妹公司。 中原百货集团的前身始建于1926年,坐落在原天津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的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店(總店)於新中國成立後交由天津百货公司经营。.

新!!: 黎元洪和中原百货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设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初次開始實行军衔制時的军衔之一,1955年至1965年为该国的最高军衔,1965年被废止。此军衔原本只打算授予毛泽东一人,但毛泽东本人拒绝接受,因而自始至终无人被授予此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5年至1965年实际上的最高军衔是仅次于此军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而如今现行的最高军衔是上将。.

新!!: 黎元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是中华民国初年设置的官职。.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913年)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13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正式成立期间,由袁世凯在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管治機構,又稱北京臨時政府。.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913年)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

以下列出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屆內閣国务总理(或国务卿)及阁员名单。本列表阁员仅列出各部总长,不列各部次长。各部不包括「参谋部」或「参谋本部」。特殊时期的宪法、法律和政治背景亦作简单介绍。如欲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请见参考文献。.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勋章奖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勋章奖章是指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统治时期颁发的各类勋章、奖章。.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勋章奖章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江西省职官列表

本条目列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表中同时还收录了1911年江西都督府时期主要职官)江西省主要军政、民政职官。.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江西省职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

本条目列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列表中同时还收录了1911年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时期主要职官名录)湖北省主要军政、民政职官。.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初年国会

中华民国国会(1913年-1925年)是指中華民國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于民國二年(1913年)4月8日正式于北京成立的立法機關,由參議院與眾議院共同構成,主要依據《臨時約法》執行議會權力。此外,第一屆國會還負責制定《憲法》。由於政治原因,中華民國國會多次解散和重新召集。最終於直皖戰爭后,因段祺瑞聲明廢棄法統,而宣告終止。.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初年国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军务院

中华民国军务院,1916年护国战争中在广东肇庆设立的一个临时政府机构。.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军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

本条目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1911年10月至12月)的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名单。.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是指1913年至1925年期间间断召开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国会议员任期長達十三年,因该届国会议员于民国元年(1912年)选举,故俗称“民元国会”;相对于第二届国会(俗称“新国会”)而言,又被称为“老国会”。该届国会的法理依据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是1912年至1913年举行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結果由國民黨勝出選舉。.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是中華民国三年(1914年)5月1日由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憲法,取代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當時又稱作《民國三年約法》,簡稱《民三約法》。中國國民黨也稱之為“袁记约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成立中华帝国时廢除,之后一直未再恢复。.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约法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孙中山在广州于1921年5月5日与1923年2月21日第二次護法時的职任名称。.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政府沿革

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市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直到現今在臺灣执政的蔡英文政府。.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国政府沿革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亦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該詞最早在晚清由建構和完善「維新派」的民族理論的梁啟超所提出,梁啟超的「中華民族」理論的前提,是在現階段承認中國境內各歷史-文化群體之間原本存在的差異和多元現象,但同時也樂見其一體化的趨勢,希望建立有如美國的國家,在未來成為無差別的大民族。 晚清時期,面對列強的威脅,中國知識分子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其中一部分人將中國的危機歸咎於中國內部「異族」的統治,不滿清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岐視政策。這種認知在20世紀初發展成為漢民族主義 ,形成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黨」,而維新派則警告革命派的「排滿」種族革命主張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和列強干預的危險。另外,清末留日滿族和蒙古族人士及清朝官員在「國民」觀念的啟示下,對於中國族群關係「從多元到一體」的認知,影響了中華民國建立後的族群思想與族群政治。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民族矛盾,由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紛紛參與革命,日益威脅著滿清統治權。為了度過自身低潮的統治時期,清朝統治者與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漢族士大夫之間,取得了透過「變法維新」將君主專制轉化為君主立憲的共識,「五族共和」族群論述被晚清政府接納並且成為朝廷的官方族群政策,將自身定位為合「五族」、「五地」為一體的「中央」政府。與維新派相對立的是頑固派,兩者的實質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辛亥革命後,主張種族革命的革命派放棄種族復仇主義的主張,接受新成立的中華民族民族國家的立國理論基礎——「中華民族」觀念和「五族共和」政策吳啟訥,。 中華民國建國後,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更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而廣為人知。當今中華民國學術界主張中華民族是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原住民及其他民族為組成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憲法定義中國現今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 在歷史淵源上,中華民族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黄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群,在某些情況下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華人或未必有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故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其定義可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在族群內涵及地理範圍上或有差異。 關於中華民族的概念變遷,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

新!!: 黎元洪和中华民族 · 查看更多 »

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泛指紫禁城西方鄰近北海、中海及南海的區域,佔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辦公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歷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因此中南海象徵著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最高權力。.

新!!: 黎元洪和中南海 · 查看更多 »

中國工程師學會

中國工程師學會,總會现位於台北市仁愛路二段一號厚生大樓三樓,是中华民国歷史最悠久的工程學術團體。.

新!!: 黎元洪和中國工程師學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

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主要列出中国的地区性独立于中央政府,采用的是共和政体的政权。.

新!!: 黎元洪和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總理

中國總理,是指近代中國政府的政府首腦,現在多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位列最高級別的國家級正職。 在中國歷史上,總理一職作為政府首腦始創於清朝末年,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仿效日本設立責任內閣,置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一職,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凯先后擔任此職。 中華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設國務院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置國務總理作為國務院的首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后,國務院被行政院取代,國務總理也被行政院院長取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設政務院,政務院以總理作為首長。1954年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中央人民政府,即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總理作為中央政府負責人。 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中的代表中國的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因此目前國際上稱的「中國總理」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新!!: 黎元洪和中國總理 · 查看更多 »

中國總統

中國的總統職位首次出現於1912年於南京正式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當時以「大總統」稱之,此銜稱亦由北洋政府繼續使用;1928年,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統治中國,總統職位也被國民政府主席取代,直到1948年行憲後設置中華民國總統為止。1949年,中國共產黨於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並未設置總統一職。理論上,目前統治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總統是唯一可在中文以「中國總統」稱呼的國家元首職位,但中華民國現有的邦交國,也因「臺灣」成為中華民國的通稱而多以「臺灣總統」稱之。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接近總統功能的政治職位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通稱國家主席)。自198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八二宪法》恢复设立于1975年被废除的国家主席职务,同时官方英文译名由“Chairman”改為“President”,中文直譯即「總統」;不過重新設立的國家主席職務被剝奪了召開最高國務會議和領導國防委員會的權力,僅為虛位元首。另一方面,2000年起,部分中國大陸學者開始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置總統職位的可能性,也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於總統制與議會制的兩選項擇一為「當務之急」,是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政必要課題。不過即使擁護設立總統一職的中國大陸學者也承認「現在討論中國將來實行總統制或設置中國總統還為時尚早」。自1993年起,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兼任國家主席一職,使國家主席在一黨執政體制下成為有實權的職務,有部分外國學者更視「三位一體」下的中國政治制度為「半總統制」。.

新!!: 黎元洪和中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新!!: 黎元洪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黎元洪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黎元洪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名人录

《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上海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於1918-1950年間系列作,九度更新緊貼時局,圖文並荗介绍中華民國政商大老及專業精英,係研究民国史的重量級外文参考书。系列作並非旨在囊括一切名人,而是尽可能令世界認識中国人。.

新!!: 黎元洪和中国名人录 · 查看更多 »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其組織網絡遍布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其發動多次推翻清朝的起義活動,包括成功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 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黄元秀、蔡元培等人领导,由於其成员其包羅之眾,自1906年以後就不斷發生內爭,包括個人的衝突、理論的不同與革命方略的歧見,特別是由於一連串武裝起义的失敗,更增加了內爭的激烈性。辛亥革命後,同盟会改組為國民黨,成為之後中華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之前身。  .

新!!: 黎元洪和中国同盟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创建于1916年,是一座国家级地学博物馆,为亚洲第一大地学博物馆,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新!!: 黎元洪和中国地质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中国政党

中國自古就有會党组织的存在,但皇帝相當反感結黨營私,並加以取締。直至清末,中國方有模仿西方的政黨組織。1894年中国近代第一個革命政黨團體是孫中山領導的兴中会。.

新!!: 黎元洪和中国政党 · 查看更多 »

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亦称洪憲帝制,是指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3日间,時任中華民國大总统袁世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预备成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政權名称。原定年号洪宪,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首都北京。但各方勢力包括蔡锷起义以及大日本帝國支持的中华革命党和宗社党武裝對抗,使中华帝国还未对外正式宣布成立、袁世凯正式登基83天便以失败收场,期间对外仍使用中华民国国号。.

新!!: 黎元洪和中華帝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新!!: 黎元洪和中華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簡稱大總統,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家元首的職稱,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對於首位大總統的說法不一。有指在南京先成立中華民國及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是首位大總統,現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亦主要強調這一點。而袁世凱在北京逼使宣統帝退位,其後在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後,大總統职位被北洋軍閥控制,期间孫文在廣州建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广州军政府,曾自任为非常大總統,试图通过武力取代北洋政府。中国国民党在苏俄的资助下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且胜利,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由國民政府主席取代,中國国民党的党国体制逐步确立。.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大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總統府

中華民國大總統府是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办公机构。.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大總統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

中華民國於1912年至1949年期間統治中国大陆地區,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接管满洲国及台湾澎湖,1949年之後退出中國大陸,實際管轄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東沙群島和南沙太平島等島嶼。.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上將

Category:上將 Category:北洋政府列表.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上將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本表記錄中華民國自從1912年開國以來歷屆國家元首。包括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1948年行憲後由國民大會間選產生與1996年修憲後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公民直選出現中華民國總統或副總統。.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是中華民國國務院的首長,也是北洋政府時期的政府首腦。有些國務總理名義上曾代行大總統職權,但實權卻握在軍閥手上。 此外,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時,曾將國務總理職銜改稱為「政事堂國務卿」,此處亦一併收錄。.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副總統

中華民國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副國家元首。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或者是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換言之,中華民國副總統只是備位元首,沒有政治實權。相較之下,行政院院長較副總統擁有更大的政治權力,因此歷史上曾出現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院長的情況。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文就任為臨時大總統的同時,於1月3日選黎元洪擔任臨時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副總統。1916年大總統袁世凱逝世後黎繼任總統,馮國璋被選為副總統。1917年黎元洪辭職,馮國璋代理總統,之後北洋政府再也沒有選出副總統,直到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才恢復。.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副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

以下由汉语拼音排列方式列出中华民国建国后领袖以及政治知名人物。中華民國總統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是武昌起义成功后1911年10月11日于湖北武昌成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既是中华民国第一个省级军政府,同时代行中央军政府的职责,在此后近二个多月中实际上扮演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角色。.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名民元約法,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後,由當時位於南京的臨時參議院所制定的具有「憲法」性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1912年3月8日由臨時參議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4年5月1日因大總統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為大總統黎元洪所恢復。 中华民国成立後,孙中山与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遂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辛亥革命期間,由独立各省和革命党人於1912年1月1日在江苏省南京府成立的政府機構,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政府機構,又稱南京臨時政府,簡稱臨政。其存在時間約3個月。.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

本表列出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國至今的歷任政府首腦,包括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等,國民政府時代的行政院院長,以及行憲後的行政院院長。需要注意的是,本表所列不僅限於具正式職務者,亦包含各種形式的代理政府首腦。有關背景信息另見具體條目及參考文獻。.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黨

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截至2017年10月28日共有334個登記政黨存在,主管機關為內政部民政司。 目前立法院以民主進步黨為第一大黨,中國國民黨為最大在野黨,尚有時代力量、親民黨、全民參政大聯盟、無黨團結聯盟擁有部分席次;而地方議會除上述政黨外,另有台灣政黨全民參政大聯盟、台灣團結聯盟、民國黨、新黨、綠黨、劳动党、台灣第一民族黨、樹黨擁有席次。.

新!!: 黎元洪和中華民國政黨 · 查看更多 »

席正銘

席正铭(),貴州省思南府沿河司(現沿河縣)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黎元洪和席正銘 · 查看更多 »

丹巴達爾齊

丹巴达尔齐()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前旗人,扎萨克冰图郡王,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丹巴達爾齊 · 查看更多 »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于1921年4月2日在广州成立,其前身为护法军政府。 1921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再次举起护法的旗帜。广州军政府第一次采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以反对及不承認北京的北洋政府的法统。.

新!!: 黎元洪和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久大精盐公司

久大精盐公司,1914年成立于塘沽(今滨海新区),由范旭东等人一手创办,其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为永利碱厂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创办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是中国化学工业“永、久、黄”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脉。在其支持下,永利碱厂突破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封锁并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并成为制碱技术国际一流的企业,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

新!!: 黎元洪和久大精盐公司 · 查看更多 »

京畿军政执法处

京畿军政执法处是中华民国初年在首都北京设立的军政执法机构。该机构是由清朝末年设在北京的京防营务处于1912年5月改组成立。该处直隶于大总统,原京防营务处总办陆建章改任该处处长。京畿军政执法处名义上负责京城内外及天津治安,实际上类似于中央特务组织。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1916年7月11日,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命令裁撤京畿军政执法处。.

新!!: 黎元洪和京畿军政执法处 · 查看更多 »

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又稱黎段相爭)指1916年至1917年(民國五至六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的權力鬥爭。.

新!!: 黎元洪和府院之争 · 查看更多 »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即「討袁之役」,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20頁,ISBN 978-7-5326-0083-0,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繼辛亥革命後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鬥爭。江西、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度脫離北洋政府獨立。最後以北洋軍擊潰革命勢力告終。 传统意义上革命是对专制政權或文化的颠覆,「一次革命」是指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符合革命的定義;而孙文在已進行國會民主選舉的時代發動的这场战争是否属于革命的范畴,少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学者也有非议。.

新!!: 黎元洪和二次革命 · 查看更多 »

庆亲王府

庆亲王府,是清朝庆亲王的王府,现存两座。一座即本文所述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定阜街3号。另一座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原天津英租界剑桥道)55号,是中国唯一以西式洋房为宅邸的王府,见天津庆王府。.

新!!: 黎元洪和庆亲王府 · 查看更多 »

井陉正丰煤矿股份公司

井陉正丰煤矿股份公司,民国初期官僚企业,位于河北省井陉矿区。1912年时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投资入股,并指派其弟段祺勋出任总经理。 井陉煤藏丰富,早在宋代即有开采。到明清两代,土法采煤发展很快,有小煤窑百余个。清末出现了两座机器化开采的近代化煤矿;井陉矿和正丰矿。.

新!!: 黎元洪和井陉正丰煤矿股份公司 · 查看更多 »

代理 (政治)

代理、临时或过渡,汉语用作现代政治术语时,通常作为词的前缀即术语的前一部分,有多种形式。指国家政权、多党执政国家临时组阁的政府,如临时政府、过渡政府,看守内阁;指临时行使国家元首权利的人如“代总统”、临时总统,或直接称呼“代理国家元首”;政党制政府国家,未按照法定程序产生的临时政府的首脑,或者政府中未按法定程序产生的政府首脑;地方政权中未按照法定程序产生的最高行政长官;另外还有政党、各种机构组织没有按照宪章、章程的规定临时代理的党务、事务人员。 護理、署理、兼理、兼領等詞各有意義。護理為官員暫代上司的職權,署理為官員暫代同級或下屬的職權。兼理、兼領為官員同時任另一職位,如特命全權大使同時出使多個國家,兼任一國駐數國之大使(亦稱)。.

新!!: 黎元洪和代理 (政治) · 查看更多 »

建党伟业

是一部于2011年上映的中国历史电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沿用《建国大业》导演客串执导的做法,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之弟曾庆淮为本片担任顾问。 该片于2010年8月18日在怀柔影视基地开机,历时五个多月的拍摄后于2011年1月26日关机杀青。2011年6月15日在大陆地區正式公映。 该片的片尾曲《有一天》在旋律上与以色列国歌《希望曲》相似。.

新!!: 黎元洪和建党伟业 · 查看更多 »

任可澄

任可澄(),原名文鑅,字志清,号匏叟,貴州省安順府人,清末、中華民国政治家、教育家、学者。清朝貴州省立憲派政治家。李双璧《任可澄》、《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民国职官年表》.

新!!: 黎元洪和任可澄 · 查看更多 »

伍廷芳

伍廷芳(),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齋號、筆名觀渡廬,祖籍中國廣東新會,生於南洋的英屬馬六甲。清末民初外交家、法學家、书法家。他是首位取得外國律師資格的華人,也是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和首名華人立法局議員。後於中國從政,是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中華民國外交總長。.

新!!: 黎元洪和伍廷芳 · 查看更多 »

伍朝樞

伍朝枢(),字梯云,祖籍广东新会,生于天津。伍廷芳之子,中华民国外交官、政治家、书法家。鄭則民「伍朝枢.

新!!: 黎元洪和伍朝樞 · 查看更多 »

张子贞

张子贞()字青圃,云南大理龙尾人,中华民国滇军将领。.

新!!: 黎元洪和张子贞 · 查看更多 »

张履鳌

张履鳌(),江苏江宁人,中华民国律师、外交官。.

新!!: 黎元洪和张履鳌 · 查看更多 »

张廷谔

张廷谔,字直卿,中国河北丰润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张曾于1923年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并于1934年及1945年两次出任天津市长。.

新!!: 黎元洪和张廷谔 · 查看更多 »

张伯烈

张伯烈()男,字亚农,号益三,中国湖北随县南关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律师。.

新!!: 黎元洪和张伯烈 · 查看更多 »

张国淦

张国淦(),字乾若(潜若),号仲嘉,一号石公,中国湖北省武昌府蒲圻县(今赤壁市)城关人。清末、中華民国政治家、歷史學家、方志學家、石經研究家。.

新!!: 黎元洪和张国淦 · 查看更多 »

张百祥

张百祥(),名启善,字百祥(又作伯祥),以字行,曾用名张虎,化名杨鹏举,四川广安石笋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共进会第一任会长。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新!!: 黎元洪和张百祥 · 查看更多 »

张联棻

张联棻()字馥卿,山东省淄川县白塔镇(今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北万山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张联棻 · 查看更多 »

张西曼

张西曼(),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翼人士,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俄语语文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俄罗斯学的奠基人。.

新!!: 黎元洪和张西曼 · 查看更多 »

张振武

张振武(),原名尧鑫,字春山,又名竹山。湖北省罗田县人,居住在竹山县。武昌起义首义者之一,被尊为共和元勋,和孙武、蒋翊武并称辛亥三武。.

新!!: 黎元洪和张振武 · 查看更多 »

張勳

張勳(),原名张和,字少軒,號松壽老人,中國江西奉新縣赤田村人。清末民初將領,官至江南提督(署兩江總督)、長江巡閱使、定武上將軍。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發動政變,擁戴宣統皇帝復辟,自任政務總長(即總理、首相)兼首席議政大臣,史稱張勳復辟。失敗後避居天津租界,北洋政府將他特赦,又任其「全國林墾督辦」,張勳不就,1923年病逝,前清宣統帝谥之為忠武。 張勳在民國建立後仍忠於清室,刻意不剪髮辮,故綽號辮帥,1914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勋为定武上将军,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此軍為了表示忠於清朝,都不剪辫子,所以又称为辫子军、辫军。1917年張勳復辟失败后,定武军也解除番號。.

新!!: 黎元洪和張勳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是指張勳與其舊長官宗社党黨人铁良等清朝遗老一手策划,於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擁護時年12歲的逊位皇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因發生在丁巳年,時人稱之為丁巳復辟,又因張勳所部的定武軍,人稱辮軍,故稱辮軍復辟。前後歷時共十二天,被段祺瑞討伐而失敗,張勳流亡天津。.

新!!: 黎元洪和張勳復辟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職官

張勳復辟職官列出1917年張勳復辟时期的中央及地方主要職官。.

新!!: 黎元洪和張勳復辟職官 · 查看更多 »

張紹曾

张绍曾(),字敬舆,直隶大城县张思河人。曾任中华民国总理。.

新!!: 黎元洪和張紹曾 · 查看更多 »

張紹曾內閣

張紹曾內閣成立於民國12年(1923年)1月4日,結束於同年6月13日。 1922年12月11日,汪大燮答應黎元洪大總統的10天國務總理的期限屆滿之後,黎元洪只好請外交總長王正廷代理總理一職。於是王正廷也以10天為期接受邀請,並且請國會議長把張紹曾內閣同意案納入議程。 張紹曾內閣的同意案於12月15日送往國會審議。12月18日眾議院通過,12月29日參議院也順利通過,成為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的第一個由國會通過的正式內閣。黎元洪本來打算盡早發佈命令讓張紹曾在1923年元旦上任,但是由於內閣成員的人員協調,不得不推遲到1月4日才宣佈內閣名單。 張閣的閣員以曹錕控制的保定派為核心,控制了內務、財政、交通等實權部門;而黎元洪支持的政學系也取得兩個席位。 張紹曾雖然不同意聯省自治,但是他標榜和平統一政策,他主張邀請各省實力派人物齊聚北京頤和園共商國事,完成法律上的統一;他還打算發表對西南、華南各個據省份的行政長官的任命,以圖表面上的統一。但是他和平統一的主張卻與曹錕、吳佩孚主張的武力統一全國相悖,吳佩孚此時正致力於「援閩攻粵」,而廣東國民黨方面又發生內訌;3月初,曹錕要求張紹曾趁機發表對閩、粵兩省督理的任命,但是張紹曾拒絕執行,他的通電同時譴責國民黨的分裂行為和直系的軍事行動,使他兩邊不討好。 在閩粵督理的任命風波中,張紹曾提出內閣總辭。但是黎元洪十分不愿意張紹曾離開,曹錕在與張紹曾交涉之後也表示繼續支持張閣。於是張紹曾在3月19日復職,復職後,張紹曾答應了曹錕的要求,任命了閩粵督理,而政府也加緊在軍事上圍堵廣東,因此儘管張紹曾繼續大力提倡和平統一,但是各方已無人響應。而國會內部以大、小孫派為首的政團又藉此事及對日收回旅大交涉失敗為由提出不信任案,更造成張紹曾左支右絀、無法推動其政策。 4、5月份,津保派密謀扳倒黎元洪,讓曹錕順利出任大總統。但是張閣中的政學系成員倡言先倒張閣。於是張紹曾、高凌霨等人從6月6日開始,開始批判黎元洪,稱黎元洪專橫獨斷,違背責任內閣精神,對內閣不信任,提出閣員聯名請辭。同時,直系又策動北京及周圍的警察、軍人制造混亂,要求總統府發給欠薪;又組成「公民團」在天安門集會要求黎元洪下台。儘管黎元洪竭力保住職位,但是在曹錕的軍隊的直接人身威脅之下,不得不同意張紹曾內閣請辭。一天之後,黎元洪也交出了總統信印。.

新!!: 黎元洪和張紹曾內閣 · 查看更多 »

張相文

张相文(),字蔚西,江苏省淮安府桃源县(今泗阳县)人,中国地理学家。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新!!: 黎元洪和張相文 · 查看更多 »

張鈁

张钫( ),字伯英,号友石。河南新安铁门镇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西安市志第七卷,西安:西安出版社,2006年,第474页.

新!!: 黎元洪和張鈁 · 查看更多 »

彭东原

彭東原() 广東省高州府吴川县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政治家。.

新!!: 黎元洪和彭东原 · 查看更多 »

彭锡范

彭锡范,字丙一,湖南长沙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彭锡范 · 查看更多 »

何遂

何遂()字叙甫,又作叙父、叙圃等。祖籍福建福清港头镇占阳村,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何遂 · 查看更多 »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新!!: 黎元洪和何成濬 · 查看更多 »

余日章

余日章(),湖北蒲圻人,出生于湖北武昌。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入武昌文华书院,继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绪三十一年毕业回武昌文华书院附中任教。光绪三十四年,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科。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任武昌文华中学校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副总统黎元洪英文秘书,并参与外事活动。后担任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兼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后因老辞职,去世于上海。.

新!!: 黎元洪和余日章 · 查看更多 »

徐世昌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汲縣(今河南省卫辉市),远祖为浙江鄞县人,祖籍天津,逝世于天津市,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慶親王內閣的協理大臣(副總理)。馮國璋代理黎元洪辭職所餘第一任大總統任期後,1918年,徐世昌獲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支持,選舉為第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曾是袁世凯支持者,亦是稱帝的反對者,與北洋軍閥關係密切。.

新!!: 黎元洪和徐世昌 · 查看更多 »

徐元誥

徐元誥()字寒松,号鹤仙,江西吉水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法官、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徐元誥 · 查看更多 »

徐謙

徐谦(),字季龙,教名乔治,晚年自署黄山樵客,安徽歙县徐村人。中国現代法学家、政治家。清光緒進士,入翰林,受命考察歐美法務,參與清末司法改革。民國間曾任法務總長,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今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在南北政壇活躍多年。徐謙为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贡献颇多,著有《民法总论》和《刑法丛编》等法學專著。.

新!!: 黎元洪和徐謙 · 查看更多 »

徐树铮

徐樹錚(),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江蘇省徐州府萧縣(今屬安徽省)官桥镇醴泉村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

新!!: 黎元洪和徐树铮 · 查看更多 »

徐朗西

徐朗西()名应庚,字朗西,以字行,号峪云,陕西三原人,上海洪幫大哥,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武术家、昆曲名家、南社成员。.

新!!: 黎元洪和徐朗西 · 查看更多 »

在华德租界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德国曾经在中国的2个港口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汉口德租界、天津德租界。 这2个在华德租界都开辟于1895年10月,德国借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东半岛)”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其中汉口德租界始设于1895年10月3日,天津德租界始设于1895年10月30日,时间相隔不足1个月http://www.tjhexi.gov.cn/x-news.asp?NewsId.

新!!: 黎元洪和在华德租界 · 查看更多 »

北京兵变

北京兵变,又名“京保津兵变”,发生于1912年2月29日的清王朝刚刚宣布逊位的北京。北洋军曹锟的第三镇(师)下属的军队哗变,一般的说法这是在袁世凯的策划和具体部署下进行,但也有南京国民政府军令部长的徐永昌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污蔑。 文史作者金满楼称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这次兵变的结果是南方革命党人接受袁世凯在他的根据地北京就职,袁世凯宣布拥立革命,中华民国定都北京。.

新!!: 黎元洪和北京兵变 · 查看更多 »

北洋軍

北洋軍又稱北洋新軍,為中國清末至民初之政府軍。其源自清朝在甲午战争后由袁世凱編練的新軍(全稱新建陸軍),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陸軍。民國成立後,北洋軍成為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事實上的國防軍。但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分裂為三大派系與數個小派系,各自割據一方,形成北洋軍閥。.

新!!: 黎元洪和北洋軍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黎元洪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時期

北洋政府时期是指中华民国由北洋政府统治的历史时期。.

新!!: 黎元洪和北洋政府時期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參謀本部

國防部參謀本部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執行軍隊指揮之特設單位,等於世界各國的總參謀部。《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法》明定其為國防部部長之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掌理提出建軍備戰需求、建議國防軍事資源分配、督導戰備整備、部隊訓練、律定作戰序列、策定並執行作戰計畫及其他有關軍隊指揮事項,其建軍備戰最高戰略指導原則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目標任務。.

新!!: 黎元洪和國防部參謀本部 · 查看更多 »

國民黨 (1912年)

國民黨由宋教仁於民國元年(1912年)主導成立,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一個主張內閣-制-的重要政黨。國民黨係由中國同盟會和其他黨派合併而成,與日後孫中山成立的中華革命黨,以及由其改組而來的中國國民黨淵源頗深。雖然國民黨的理事長孫文及部分成員後來另立了中華革命黨,然而是否應將國民黨視為中華革命黨及中國國民黨之前身,仍存在諸多爭議。.

新!!: 黎元洪和國民黨 (1912年) · 查看更多 »

刘仲文

刘仲文(),譜名耀瑸,又名柄標、树湘,一名湘,後改名公,字仲文,人稱刘仲文,以字行,湖北襄阳人,辛亥革命首义先驱。.

新!!: 黎元洪和刘仲文 · 查看更多 »

刘金标 (民国将领)

刘金标()籍贯不详,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刘金标 (民国将领) · 查看更多 »

刘治洲

刘治洲()字定五,陕西凤翔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刘治洲 · 查看更多 »

刘显潜

刘显潜()字如渊,别号井陆,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刘显世的堂兄。.

新!!: 黎元洪和刘显潜 · 查看更多 »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新!!: 黎元洪和嘉德艺术中心 · 查看更多 »

善后大借款

善後大借款是1913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的一次大借款,款項高達二千五百萬鎊,年息五厘,分47年偿清,以解決政府的國庫空虛問題。善后大借款當時未經參議院同意以鹽稅、海關稅抵押,並將鹽務交給外人交辦,引發爭議,认为是丧国辱权的行为。.

新!!: 黎元洪和善后大借款 · 查看更多 »

善后会议

善后会议是1925年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在北京成立的临时性民意机构。.

新!!: 黎元洪和善后会议 · 查看更多 »

周善培

周善培(),字致祥,号孝怀,原籍浙江诸暨,清末官员,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家。.

新!!: 黎元洪和周善培 · 查看更多 »

周克昌

周克昌()字峻青,山西省平定县城里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周克昌 · 查看更多 »

周自齊

周自齊(),字子廙,祖籍山東省單縣,中國近代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經濟學家、實業家。屬於交通系。.

新!!: 黎元洪和周自齊 · 查看更多 »

周自齊臨時內閣

周自齊臨時內閣成立於民國11年(1922年)4月8日,結束於同年6月11日。 顏惠慶辭去代理國務總理職務之後,由周自齊代理。周自齊的臨時內閣組成後,直系的勢力大增。奉系張作霖和皖系段祺瑞、南方的孫文等結盟對付吳佩孚。4月,奉軍入關,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反擊,出奇制勝,奉軍戰敗,退守關外。吳佩孚逼徐世昌大總統下野,並將大總統印信交由國務院攝行。由前總統黎元洪繼任於6月11日繼任。顏惠慶再次被任命組閣。.

新!!: 黎元洪和周自齊臨時內閣 · 查看更多 »

周晋镳

周晋镳(),生于浙江省宁波府慈城,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实业家、银行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宁波商帮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连任四届上海总商会总理,并且是首任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

新!!: 黎元洪和周晋镳 · 查看更多 »

哈漢章

哈汉章()字云裳、槃园,回族,湖北汉阳人,中华民国军政界人物。湖北省志: 人物(下),湖北人民出版社,第1032页黎元洪的密友。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新!!: 黎元洪和哈漢章 · 查看更多 »

唐克明

唐克明()字春鹏。湖北沔阳河坝村(今属洪湖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新!!: 黎元洪和唐克明 · 查看更多 »

唐绍仪

唐紹儀(),又名紹怡,字少川。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之後在廣州軍政府、國民政府擔任不同職位的官職,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政府军统特工殺手暗殺於上海。.

新!!: 黎元洪和唐绍仪 · 查看更多 »

共和党 (中国)

共和党,中华民国初年建立政党之一。成立于1912年5月9日上海张园,由民社、统一党、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国民党等合并组成。其组织拥有国内支部27个,国外支部7个。党员约10万。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彦图等4人为理事。该党党员先后成为阁员的有:熊希龄、范源濂、张元奇、应德闳、章宗元。参加该党的地方都督有黎元洪、蒋尊簋、朱瑞、庄蕴宽、吕公望、赵惟熙、杨增新、胡景伊、程德全等人。不久,章太炎辞去共和党理事,发宣言维持统一党。.

新!!: 黎元洪和共和党 (中国) · 查看更多 »

副总统

副總統,在「總統制」的國家被稱為「備位元首」,當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在任期當中死亡、因犯罪被解除職務或是不能視事時,副總統繼位之。副總統基本上沒有任何職權,但可經總統授權行使若干權力,權限內容由各國憲法明定之。在「半總統制」國家中,副總統一職不是必要設的職位,例如在俄羅斯和大韓民國,如果總統出缺一般由總理代理職務,直至選出新總統。.

新!!: 黎元洪和副总统 · 查看更多 »

国书

国书是当某国向别国派遣大使、公使时,由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的正式文件。即派遣国元首给接受国元首的大使、公使介绍信或委任状。中文当中,把召回大使、公使时,大使母国的元首致召回国元首的信件也称为国书。代办使用的相同性质的文件一般称为介绍书。.

新!!: 黎元洪和国书 · 查看更多 »

国葬

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仪式,代表国家对逝者的高度尊崇。国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如中国、日本、美国、俄羅斯等。.

新!!: 黎元洪和国葬 · 查看更多 »

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黎元洪和四川历史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中華民國)

四川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為「川」。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現行的四川省、重慶市比當時中華民國法定省區範圍略大。.

新!!: 黎元洪和四川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倪嗣冲

倪嗣沖(),原名毓桂,字丹忱。安徽阜阳倪新寨(今属阜南县)人。清末民初高级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倪嗣冲 · 查看更多 »

倪毓棻

倪毓棻()字香圃 (一作香浦),安徽省阜南县柴集镇倪新寨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倪毓棻 · 查看更多 »

王占元

王占元()字子春,中國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馆陶镇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曾經为湖北省的统治者,与李純、陳光遠并称“长江三督”。.

新!!: 黎元洪和王占元 · 查看更多 »

王士珍

王士珍(),字聘卿,號冠喬、冠儒,直隷省正定府正定县牛家荘人。清末民初軍事將領、政治家。.

新!!: 黎元洪和王士珍 · 查看更多 »

王寵惠

王寵惠(),字亮疇,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职务。.

新!!: 黎元洪和王寵惠 · 查看更多 »

王寵惠內閣

王寵惠內閣,以王寵惠為閣揆,成立於民國11年(1922年)9月19日,結束於同年11月29日。 「法統重光」後,由於直系保派津派处处给黎元洪大總統设置障碍,先前兩屆內閣(周自齐、颜惠庆)都很快下台。之后,吳佩孚主張內閣成員應該由參加過華盛頓會議的代表和「好政府主義」的支持者組成,以改善政府形象。於是老同盟會成員、與胡適一起提倡「好政府」的王寵惠成為國務總理的人選。 1922年9月王閣成立後,閣員大多公共形象良好,包括華盛頓會議的代表王寵惠和顧維鈞、提倡「好政府主義」的羅文幹和湯爾和,因此一開始被社會輿論寄予較大期望,時人稱為「好人內閣」。胡適等人建議政府實現憲政、整頓國務、公開政務。但是這些期盼最終也沒有得到實現,王寵惠政府在軍閥的指揮下只能做「擋債借錢的事」,為直系籌備軍餉。 由於王寵惠惟吳佩孚之命是從,使曹錕、吳景濂為之不滿,他們積極倒閣。11月18日,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和副議長張伯烈以財政總長羅文幹在簽訂「華義借款」合同時,沒有經過國會和總理的批准即簽字,涉嫌受賄,要求黎元洪將其逮捕(即「羅文幹案」)。曹錕稍後也通電支持國會嚴查此案,得到各地不滿吳佩孚的都督的相應。吳佩孚在壓力下最終讓步。11月29日,王寵惠內閣請辭。.

新!!: 黎元洪和王寵惠內閣 · 查看更多 »

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中部的一条大街,也是北京市的著名商业街,全长1.8公里,其中南段是王府井步行街。.

新!!: 黎元洪和王府井大街 · 查看更多 »

王侃 (民国)

王侃()字補宣,江西省東鄉县人《政府公報》之459號,民國二年八月十五日;《江西文獻》,第14、26期;《申報》,民國二年二月九日,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律师。江西省志: 江西省人物志,方志出版社,2007年.

新!!: 黎元洪和王侃 (民国) · 查看更多 »

王善荃

王善荃(),安徽庐江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

新!!: 黎元洪和王善荃 · 查看更多 »

王鳳翥 (中華民國)

王鳳翥(),字景檀,山東省諸城縣(今诸城市相州镇相州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王鳳翥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王蔭棠

王蔭棠()字澤南,奉天省海龍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王蔭棠 · 查看更多 »

王揖唐

王揖唐(),旧名志洋,字慎吾、什公。后更名賡,字一堂,号揖唐,筆名逸塘。安徽合肥人。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詩人,曾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及日本成立的多個傀儡政權中任职。.

新!!: 黎元洪和王揖唐 · 查看更多 »

王文錦 (中將)

王文锦(),字于绣,湖北宜昌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王文錦 (中將) · 查看更多 »

王文慶

王文慶(),學名軍,號文卿,又號文慶,浙江臨海東塍镇嶺根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王文慶 · 查看更多 »

督军团

督军团,正式名称是“各省区联合会”,指1916年夏至1918年间中華民國北洋系各省督军组织的松散協調議事团体。督军团是部分省、區军阀为争夺权力、協調利益、對抗中央政府而暂时聚合的松散同盟,成员无定数,章程无约束力。督军团的出现,表明各省督军拥兵自重,踞地称雄。在北洋军阀势力范围内,地方督军干涉中央政权的现象也日趋公开化。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洪宪帝制失败,北洋政府大一统局面告终。6月9日,長江巡閱使張勳邀请直豫晉皖奉吉黑七省代表在徐州举行會議,是为第一次督军团徐州会议。会议决议巩固团结,保境安民,实施宪政,“抵制暴烈分子參預政權”(暗指国民党)。 1916年9月22日,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南、直隶、浙江、江苏、湖北、江西、绥远、察哈尔、热河十三省督军代表再次集会于徐州,由张勳、倪嗣冲领衔宣布成立“各省区联合会”,制定八条纲领,拥张勳为“盟主”,通电抨击“暴亂份子”及“國會”借故擾亂国家政务。“各省区联合会”后来即被輿論界称为督军团。9月25日张勋倪嗣冲等34人通电反对唐绍仪就任外交总长。次日唐辞职,并痛斥军人干政。 1917年1月9日 张勋、靳云鹏、徐树铮等在徐州第三次聚会,商议对付国会办法。1917年4月,段内阁与黎元洪总统府及国会围绕对德宣战问题争议不决。4月25日段祺瑞在京召开各省督军及其代表军事会议,企图利用北洋各省督军强迫国会通过对德宣战案。5月10日,国会对参战提案进行表决,段祺瑞纵容军人组织流氓和无业遊民围攻国会、殴打议员,激起社会公愤。5月13日督军团分别宴请劝说各省议员,大部分国会议员拒绝督军团的干涉。5月19日督军团便诋毁国会制定的宪法草案将导致“暴民专政”,并以此为借口,要求解散国会。 1917年5月21日,张勋在徐州召集部分督军聚会,会上得知北京黎元洪总统解除段祺瑞的总理职务。会议谈论推翻黎元洪。5月26日安徽省长倪嗣冲率先通电称不承认罢免段祺瑞,宣布安徽独立。之后陆续有七省宣布独立,脱离中央。黎元洪被迫请张勳入京调解。张勳带领三千军队进京。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史称张勳复辟。段祺瑞乘机誓师讨逆,打败张勳,7月中旬,重新掌握中央政权。段氏标榜“共和再造”,废约法、毁国会,对外投靠日本,对内笼络督军团支持他的武力统一政策,挑起内战,企图消灭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势力。 1918年秋,直、皖两系矛盾加剧,督军团组织分化,无形中趋于瓦解。.

新!!: 黎元洪和督军团 · 查看更多 »

研究系

系,中华民国初年的一个政治派别,名于“宪法研究会”。该派源于进步党。该党是民元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党,以黎元洪、熊希龄、梁启超为首领。坚持宪政治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重开,该党分为三派:.

新!!: 黎元洪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社科博源宾馆

北京王府井访问学者公寓(社科博源宾馆)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的一座饭店。.

新!!: 黎元洪和社科博源宾馆 · 查看更多 »

程璧光

程璧光(),字恒啟,號玉堂,廣東香山人;清末至民國初年中國海軍將領。程璧光原為廣東水师廣丙號艦管帶,曾參加甲午戰爭。北洋艦隊覆沒後,由程--日軍提交降書。事後程被革職,轉而參加革命。民國成立後,一度任北洋政府下之海軍總長。同乡老友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後,程率艦隊南下廣州支持護法。後於廣州被暗殺。.

新!!: 黎元洪和程璧光 · 查看更多 »

程鴻書

程鸿书(),字养吾,名友浩,别号海澄,湖北汉川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教育家、林学家。.

新!!: 黎元洪和程鴻書 · 查看更多 »

穆湘玥

湘玥(),字藕初。中国企业家。穆湘瑶之弟。 穆湘玥是上海浦东杨思镇人,1889年因父亲破产而失学,入上海棉花行当学徒,1900年考入江海关,1905年参加抵制美货运动并辞职,任上海龙门书院教习、江苏铁路公司警务长等职。1909年赴美留学,1914年获农学硕士学位回国。在上海创办德大纱厂、厚生纱厂,在河南郑州创办豫丰纱厂,1915年到1920年间陆续开工。他引进科学管理制度,并创办棉种试验场,发起成立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1923年6月13日,曹锟高凌霨驱赶大总统黎元洪,6月23日,穆湘玥以上海总商会的名义发表宣言,不承认曹锟高凌霨代表国家。毛泽东在《向导》撰文,赞誉穆湘玥是“商人出来干预政治的第一声”。 穆湘玥也热心于挽救濒于式微的昆曲,1921年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 抗战时期,穆湘玥移居重庆,1943年9月19日在重庆去世。.

新!!: 黎元洪和穆湘玥 · 查看更多 »

章太炎

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顧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

新!!: 黎元洪和章太炎 · 查看更多 »

端方

端方(),托忒克氏(又作托活络氏),字午橋,號匋齋,諡忠敏,满洲正白旗人。清末政治家、金石学家、收藏家。.

新!!: 黎元洪和端方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粤桂战争

一次粤桂战争,又称两广战争。是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与效忠孙中山,由陈炯明所指挥的建国粤军,在1920年至1921年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主要作战地域为广东、广西两省。.

新!!: 黎元洪和第一次粤桂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直奉戰爭

一次直奉戰爭,發生於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以直勝奉敗收場。.

新!!: 黎元洪和第一次直奉戰爭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顏惠慶內閣

一次顏惠慶內閣成立於民國11年(1922年)6月11日,結束於同年8月5日。 此內閣為黎元洪大總統復任後的首個內閣,鑒于政局動蕩,內閣幾無表現。黎元洪想組織一個南北混合的內閣,促進全國統一,但是受制於曹錕、吳佩孚,不能施展。顏惠慶上任不夠兩個月,即請假離京,由王寵惠代理,隨後內閣請辭。.

新!!: 黎元洪和第一次顏惠慶內閣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段祺瑞內閣改組內閣

一次段祺瑞內閣改組內閣是由第一次段祺瑞內閣在民國5年(1916年)6月30日改組而成,於民國6年(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爭結束。 袁世凱逝世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他下令恢復《臨時約法》和大總統選舉法,廢除《袁記約法》。同時,政府和護國軍也達成妥協,因此由國務總理段祺瑞組成新內閣。 此內閣中,表面上南方派占有多數,而且獲得外交、內務、財政、海軍四個重要部門的權力,但是由於北洋軍閥勢力在袁世凱死後迅速擴張,南方派多受制約,未能真正執行權力。 此屆內閣壽命約11個月,最終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中倒台。從1917年4月開始,段祺瑞和黎元洪就圍繞對德宣戰問題爭論不休,段祺瑞操控督軍團向國會施壓,要求通過對德宣戰案。國會拒絕督軍團干涉立法事務,督軍團乘機攻擊國會制定的憲法草案,並要求解散國會。5月10日,國會表決對德宣戰案時,有軍人和流民圍攻國會,毆打議員,引起社會輿論的憤怒;同一日,內閣成員在參加一戰和對德斷交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海軍總長程璧光、外交總長伍廷芳、農商總長谷鐘秀、司法總長張耀曾一同請辭,段祺瑞內閣開始根本動搖。不久後,段祺瑞私自向日本人貸款的丑聞傳出,黎元洪於是在5月23日罷免段祺瑞的國務總理職務。段祺瑞內閣告終。 段祺瑞被罷免之後,憤而離京,他聲稱根據《臨時約法》,總統無權解除總理職務,他邀請督軍團團長張勳入京調停紛爭。 而同時,伍廷芳代理段之後的總理職務。黎元洪提出由王士珍和徐世昌組閣,但是二人都不肯來。黎元洪於是提議李经羲,國會表決順利通過,但是李经羲卻因為畏懼北洋軍閥勢力而不敢就任和組閣。一時之間,國務紛亂,為張勳復辟創造了條件。.

新!!: 黎元洪和第一次段祺瑞內閣改組內閣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唐紹儀內閣

二次唐紹儀內閣成立於民國11年(1922年)8月5日,結束於同年9月19日。國務總理唐紹儀並沒有到任。 唐紹儀在第一次顏惠慶內閣倒台後被黎元洪大總統任命為國務總理,但是他因為不愿卷入直系軍閥的紛爭,而沒有北上赴任,只令盧信入閣,以敷衍黎元洪。而這一個多月來由王寵惠代理總理。由於此內閣無實際有效運行,吳佩孚於是打算借王寵惠組織純直系的內閣,以牽制、監視黎元洪。至9月19日,內閣正式請辭。.

新!!: 黎元洪和第二次唐紹儀內閣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段祺瑞內閣

二次段祺瑞內閣成立於民國6年(1917年)7月17日,結束於同年11月22日。 張勳復辟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之後,段祺瑞重新出任國務總理;而黎元洪大總統則通電不復任大總統,由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職務。 此時西南各省對於段祺瑞已經十分不滿,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中國,對湖南(護法軍政府)和四川(西南軍閥)積極用兵,也乘機擴大皖系的勢力。而馮國璋則主張「和平統一」。兩人對此的分歧越來越大,出現「第二次府院之爭」。 段祺瑞的出兵在川、湘都遭遇失敗,而馮國璋又暗中聯合各地軍閥對抗段祺瑞,直系的曹錕、李純、王占元、陳光遠四名督軍在湖南戰事吃緊之時突然通電主和,段祺瑞不得不在10月19日辭去陸軍總長職務,由王士珍繼任;11月22日更是辭去國務總理,由外交總長汪大燮代理。.

新!!: 黎元洪和第二次段祺瑞內閣 · 查看更多 »

简照南

照南(),名耀登,字肇章,号照南,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澜石黎涌乡(今属佛山市),日本华人,中国企业家。 清同治九年(1870年),简照南出生,家族世代经商,早年丧父。1886年去叔父简铭石在香港开设的巨隆磁器店学徒。1892年与胞弟简玉阶前往日本神户,开设东盛泰商号,运销广东磁器、布匹。1902年4月,简照南加入日本国籍,取日本名松平照南。 1903年,简照南兄弟结束日本业务,前往香港,经营顺泰轮船公司。1905年,兄弟二人与越南华侨曾星湖在香港创办南洋烟草公司。1908年歇业。1909年,简照南兄弟获得叔父简铭石的支持,得以重新成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和简玉阶分任总理和协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以“中国人请吸中国烟”为宣传口号,成功占领华南和南洋华侨的市场。 1916年,南洋烟草公司在上海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开设分公司。1918年,将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1919年5月,中国五四运动兴起,民间反日情绪高涨。商人黄楚九向北洋政府控告简照南为日本籍,因此南洋香烟实为日货。于是政府吊销南洋烟草公司执照,令其停业。10月,简照南在脱离日本籍手续后,恢复了中国国籍,将南洋烟草公司重新注册。这时,他邀请黎元洪、王占元等政府要人为南洋烟草公司股东。1922年,又创办东亚银行。 1923年,简照南在上海病逝,年53岁。 简照南笃信佛教,曾捐巨款救济1915年广东水灾、1918年华北旱灾。.

新!!: 黎元洪和简照南 · 查看更多 »

翟万臣

翟万臣()是一名中国话剧演员、影视演员。出身于农民家庭,1971年进入总政话剧团学习,3年后成为团中的正式演员。他主要演出军人题材的话剧,主演的作品有《蓝天飘来一朵白云》、《冰山情》、《冲击强气流》、《洗礼》、《黄土谣》、《仰望苍穹》等等。翟万臣注意体验生活,熟悉边疆地区的军人生存状态,拍摄剧集《凯旋在子夜》时,还曾赴军事阵地采访。他曾获金狮奖、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等奖项。.

新!!: 黎元洪和翟万臣 · 查看更多 »

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

新!!: 黎元洪和翠花胡同 · 查看更多 »

田桐

桐(),字梓琴,号恨海,晚号玄玄居士、江介散人,湖北蕲春漕河镇田家河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田桐 · 查看更多 »

田文烈

文烈()字焕亭、焕廷、焕霆,晩号拙安老人。湖北汉阳新农镇人,清末民初軍事將領、政治家,袁世凱的心腹。曾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

新!!: 黎元洪和田文烈 · 查看更多 »

申保亨

申保亨(),字雅辅,天津葛沽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申保亨 · 查看更多 »

熊希齡內閣

希齡內閣,指民國2年(1913年)7月31日成立,民國3年(1914年)2月12日結束的以進步黨领袖熊希龄為國務總理的中華民國政府内閣。内閣組閣於1913年9月11日,1914年2月12日被袁世凯總統解散,由孙宝琦临时内阁取而代之,前后共存在約5个月。.

新!!: 黎元洪和熊希齡內閣 · 查看更多 »

熊秉坤

秉坤(),原名祥元,又名忠炳,字載乾,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修元鄉熊家灣人,後遷石嘴袁家河楠木廟村。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及政治人物。武昌起义领导人,後授予少將軍銜。.

新!!: 黎元洪和熊秉坤 · 查看更多 »

熊炳琦

炳琦(),字润丞,山东济宁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熊炳琦 · 查看更多 »

熊越山

越山()廣東梅縣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新!!: 黎元洪和熊越山 · 查看更多 »

直奉戰爭

奉戰爭,北洋政府時期,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在中國北方先後於1922年、1924年進行的兩次戰爭,直系先勝後敗,奉系則先敗後勝。.

新!!: 黎元洪和直奉戰爭 · 查看更多 »

直皖戰爭

戰爭,發生於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錕與皖系段祺瑞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的對抗。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新!!: 黎元洪和直皖戰爭 · 查看更多 »

直系

系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勢力範圍主要在直隸省而得名。其主要领袖大多出身直隶及山东兩省,且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

新!!: 黎元洪和直系 · 查看更多 »

白常潔

白常洁()原名西垣,字常洁,后更名常洁,号茂林,陕西西安新筑镇西王村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白常潔 · 查看更多 »

遜清皇室小朝廷

逊清皇室小朝廷,简称逊清小朝廷,是指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后在内廷依然保持着的一个清王朝残留下来的微型小朝廷,使当时的京城既有在紫禁城内廷的清朝小皇帝,又有在中南海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而且这个小朝廷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仍保持帝王气派。.

新!!: 黎元洪和遜清皇室小朝廷 · 查看更多 »

萨福懋

萨福懋()其名又作萨福楙,字桐孙,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祖籍山西代縣,中华民国银行家。.

新!!: 黎元洪和萨福懋 · 查看更多 »

萬福華

萬福華()字绍武,安徽合肥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官员。.

新!!: 黎元洪和萬福華 · 查看更多 »

青木宣纯

青木宣纯(),日本宮崎县人,日本陸軍軍人。最終军衔为陸軍中将。他是日本最早的「中国通軍人」,共在中国生活了13年。.

新!!: 黎元洪和青木宣纯 · 查看更多 »

顧鼇

顧鼇()字巨六,四川广安州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律师。《约法会议纪录》第104页.

新!!: 黎元洪和顧鼇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新!!: 黎元洪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褚辅成

褚辅成(),字慧僧,浙江秀水县(今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近代爱国人士。.

新!!: 黎元洪和褚辅成 · 查看更多 »

褒揚令

褒揚令,是中華民國政府依據法律表揚對國家有巨大貢獻之國民所發之正式文告;「褒揚」是法律行為,需依法定程序核定施行。.

新!!: 黎元洪和褒揚令 · 查看更多 »

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是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因日方经办人是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寺内正毅挚友西原龟三而得名。 1916年6月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病逝,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由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實權。同年10月日本大隈重信内阁辞职,原朝鲜总督寺内正毅组阁上台。寺内内阁调整了日本对华政策,停止支持中国南方革命党人,唯一支持段祺瑞政府,增加对华经济援助,力图维持和扩大日本在华利益。而段祺瑞感到自己麾下的皖系军阀不易控制,故需要借款编练效忠自己的军队。自寺内正毅1916年10月上台之后,立刻派其私人幕僚西原龟三多次前往中国秘密访问,并以日本兴业银行、台湾银行、朝鲜银行三行的名义,于1917年1月20日与中国交通银行(隶属于中国政府交通部)总裁曹汝霖签订了第一批借款500万日元的合約。之后又有第二次交通银行借款2000万日元;有线电信借款2000万日元;吉会铁路借款1000万日元;黑龙江省吉林省金矿森林借款3000万日元;满蒙四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山东济顺、徐高二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总共八项借款,合计14500万日元。贷款的抵押物包括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 中国接受借款后,日本加强了在山东的存驻,1917年9月29日在青岛设置了民政署(1918年中日山东秘约协议废除但机构依然存在,直至1922年中日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后正式废除)。也在济南驻军,并且控制了胶济铁路以及渗入了中国军械制造。 西原借款所得款項,日後用於财政性支出占65.22%,军费占总支出占25.40%。曹汝霖表示有這筆錢之後,政府財政壓力得到緩解,“官员无欠薪,军警无欠饷”。当时的财政部官员周叔廉表示,日方对借款的条件並不苛求。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後,以“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而停付本息,日方還因此血本無歸,日本政府必須發行債券以救濟日本興業銀行。日本国内指责该项借款实乃卖国之举,胜田龙夫也认为西原借款是无效的“泡沫借款”。.

新!!: 黎元洪和西原借款 · 查看更多 »

饒漢祥

饒漢祥()字宓僧,别署珀玕,湖北省黄州府广济县(今武穴市)梅川镇饶为市村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新!!: 黎元洪和饒漢祥 · 查看更多 »

馬伯援

伯援(),又名发祥,字吉楷,湖北枣阳鹿头镇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馬伯援 · 查看更多 »

馬鉁

鉁(),字少坡,白族,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出生于云南洱源的马氏家族,马金墀之长子。.

新!!: 黎元洪和馬鉁 · 查看更多 »

馮國璋

馮國璋(),字华甫,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直系领袖,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田子渝, 刘德军,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65页.

新!!: 黎元洪和馮國璋 · 查看更多 »

覃振

覃振(),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新!!: 黎元洪和覃振 · 查看更多 »

言敦源

言敦源()字仲远,江苏常熟人,清末民初诗人、政治家、实业家,号称“北洋儒商”。言偃的八十一世孙。.

新!!: 黎元洪和言敦源 · 查看更多 »

马超俊

超俊(),原名麟,字星樵,广東省广州府新寧县(今台山市)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工会组织领导人。倡导“劳资协调”。熊尚厚「馬超俊.

新!!: 黎元洪和马超俊 · 查看更多 »

高凌霨

凌霨(),字澤畬,晚年别号苍桧,直隷省天津府天津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高凌霨 · 查看更多 »

高凌霨攝政內閣

凌霨攝政內閣是黎元洪大總統被迫向國會辭職後,由國務院攝政組成的一個臨時性內閣。成立於民國12年(1923年)6月13日,同年10月12日結束。 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在天津的火車中遭威逼簽下了辭職的電稿。6月14日,內務總長高凌霨在國務院召開特別會議,宣佈黎元洪既辭去大總統職務,國務院依法攝政,代理大總統職權。而國務總理張紹曾已經辭職去往天津,所以由內務總長高凌霨代理總理職務。 黎元洪很快宣佈他辭職無效,依然是大總統,並且在6月16日在天津發令,任命唐紹儀為國務總理,在唐未到任之前,由李根源兼署。不過這一舉動被攝政內閣視為滑稽。黎元洪又南下希望團結各方力量討伐直系,但是段祺瑞、張作霖、盧永祥、西南軍閥和國民黨對此都並不熱心,敷衍了事。 而攝政內閣也在這段時間內把原內閣中的黎派人馬全部撤換,雖然李根源、彭允彝等抗議高凌霨本身身為閣員不能任免閣員,但是這些抗議也被無視。.

新!!: 黎元洪和高凌霨攝政內閣 · 查看更多 »

護國戰爭

護國戰爭(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戰爭、反帝制戰爭;民國四至五年,即1915年至1916年)是發生在中華民國的政變,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佈接受君主立宪帝制,蔡锷、唐繼堯、李烈鈞等宣布雲南獨立,並且发动反北洋政府的内战。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佈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新!!: 黎元洪和護國戰爭 · 查看更多 »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新!!: 黎元洪和護法運動 · 查看更多 »

谭人凤

谭人凤(),字有府,号石屏,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中国湖南隆回县鸭田镇人,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初年著名政治军事人物。.

新!!: 黎元洪和谭人凤 · 查看更多 »

賀國昌

賀國昌()字相吉,号菶生,江西省萍乡县青山镇葡萄村龙塘冲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賀國昌 · 查看更多 »

軟禁

軟禁指的是用非暴力手段,合法或非法地把某人的活動範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在任何時間均受到監視,需要獲得批准才能出外。且未經批准的人不得與軟禁者有所接觸及連繫。與監獄比較,軟禁的情況比監獄稍微自由。有些被軟禁者的通訊(如電話、網際網路等)會受到限制甚至是被切斷。 以科技的方法限制被軟禁者的活動範圍時,通常會在該人手臂或腳上安裝俗稱「電子腳鐐」的電子感應器,無法除下。如果被禁者距離指定範圍太遠或試圖破壞感應器,系統會作出記錄,並通知執法機關。.

新!!: 黎元洪和軟禁 · 查看更多 »

黎姓

黎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2位。普遍分佈於中國南方,廣東、香港一帶多有分佈。.

新!!: 黎元洪和黎姓 · 查看更多 »

黎元洪旧居

黎元洪旧居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是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在北京的旧居,曾经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府,也是北京城内知名的私家园林之一。.

新!!: 黎元洪和黎元洪旧居 · 查看更多 »

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一条街道,东南到沿江大道,西北到中山大道,长604米,与两侧的兰陵路等平行。中间与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等街道相交。 黎黄陂路所在地域于1897年划入汉口俄租界。1900年租界当局修筑此路。在1925年以前原名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属汉口俄租界,从沿江大道(原河街)到中山大道(原亚历山大街)。交汇道路有洞庭街(原鄂哈街)、鄱阳街(原开泰街)、胜利街(原玛琳街)。 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命名为黎黄陂路,以紀念民國前總統黎元洪(黎氏祖籍黃陂)。 今天,黎黄陂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包括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俄租界工部局旧址、高氏医院旧址、基督教青年会、顺丰洋行、邦可花园、惠罗公司、巴公房子、首善堂和万国医院旧址等。1997年,江岸区政府建设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进行纪念。.

新!!: 黎元洪和黎黄陂路 · 查看更多 »

黄兴

黃興(),字克強,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著名的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於上海去世。 1917年4月15日,黃興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於湖南长沙岳麓山。著有《黄興集》、《黃克強先生全集》、《黄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新!!: 黎元洪和黄兴 · 查看更多 »

黄陂县

陂县,中国旧县名,为今天武汉市黄陂区的全部和大悟县的一部分。位于湖北省东北部,跨长江流域和汉水流域。.

新!!: 黎元洪和黄陂县 · 查看更多 »

载振

愛新覺羅載振,字育周,清朝宗室,末代慶親王,满洲镶黄旗人。.

新!!: 黎元洪和载振 · 查看更多 »

辛亥天津起义

辛亥天津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当时地革命党人在北方革命运动的中心天津发起的一次的武装行动,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在天津地区的统治,并配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伐。辛亥天津起义发生于1912年1月29日晚,起义因力量薄弱和准备不足而以失败告终。.

新!!: 黎元洪和辛亥天津起义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黎元洪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电影)

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中国电影。本片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由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寰亞電影有限公司、长春电影集团公司联合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领衔制作,由成龍任總導演,中國導演张黎執導。.

新!!: 黎元洪和辛亥革命 (电影)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电视剧)

《辛亥革命》(Xin Hai Ge M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纪念辛亥革命百年(1911-2011)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本剧有众多明星加盟演出,2011年9月27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

新!!: 黎元洪和辛亥革命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

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原址位于今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始建于1919年。.

新!!: 黎元洪和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 · 查看更多 »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最早的一編,於1966年第10月出版第1辑,1973年12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新!!: 黎元洪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 · 查看更多 »

进步党 (中国)

进步党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一个政党,成立于1913年5月29日。.

新!!: 黎元洪和进步党 (中国) · 查看更多 »

范伟

范伟(),中国小品演员、影视演员。籍贯辽宁沈阳人。以《不成问题的问题》获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和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新!!: 黎元洪和范伟 · 查看更多 »

范熙壬

范熙壬(),字任卿,号耘勤,被门人尊称为“莱园”先生。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天河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范熙壬 · 查看更多 »

郝崇寿

郝崇寿(),字砚樵,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曹余濂 编著,江苏文史资料第67期:民国江苏权力机关史略,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4年,第100页,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郝崇寿 · 查看更多 »

胡钧

胡钧()亦名维绪,字雅仲,号赞廷、干之,湖北沔阳长尚口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教育家。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新!!: 黎元洪和胡钧 · 查看更多 »

郭同

郭同()字天镜,号天流,江西省上饶县枫岭头乡岩山地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实业家、记者。.

新!!: 黎元洪和郭同 · 查看更多 »

郭國基

*本條目敘述的不是電視劇角色。 1969年競選立法委員時在宣傳車上以大砲凸顯敢言無懼形象拜票的臺灣民主運動先驅郭國基 郭國基(Koeh Kok-ki;)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東港(今屏東縣東港鎮)。 擔任台灣省議員期間,郭國基問政強悍,與吳三連、李萬居、郭雨新、李源棧、許世賢並稱為省議會「五龍一鳳」。他曾經說過「賜我光榮死於議壇」,結果一語成讖,當選立法委員第一年的開議初期因癌症而病故。 郭國基在台灣省參議會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50年於省參議會中質詢台大校長傅斯年後,傅因校務勞累下台後腦溢血病逝,代理議長李萬居接受《台灣新生報》訪問時表示傅斯年「棄世」時遭記者誤傳為「氣死」,導致台大學生遊行至省參議會要求交出郭國基的事件。.

新!!: 黎元洪和郭國基 · 查看更多 »

郭泰祺

郭泰祺,字保元,号復初,湖北省黄州府廣濟县(今武穴市)人,中華民國外交官。.

新!!: 黎元洪和郭泰祺 · 查看更多 »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新!!: 黎元洪和都督 · 查看更多 »

舒禮鑑

舒禮鑑()字湜生,湖南长沙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约法会议纪录》第94页.

新!!: 黎元洪和舒禮鑑 · 查看更多 »

阅兵

阅兵,是指对武装部隊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用以庆祝、致敬,同时展现本国的軍事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提振军威,鼓舞士气。.

新!!: 黎元洪和阅兵 · 查看更多 »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是中國大陸一部近代史電視連續劇,共六十集(内容等同于海外68集版《满清末代王朝》),但中国大陆地区观众只能看到五十九集。由張黎執導。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开机拍摄,2003年出品。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廿年間的中國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庚子後新政、預備立憲、丁未政潮、孫中山革命起義、宋教仁案與二次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等史事。敘事主要圍繞以下六位主角發展: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該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次後即被停止重播,其影碟仍被允许发行。該劇第59集中,孫文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演说,在第一次播出時被刪剪。2003年,該劇在臺灣由緯來綜合台及中視以《滿清末代王朝》之名先後播出。2005年,香港無綫電視購得該劇集之播映權。 《走向共和》是中國歷史劇突破舊思維的一種嘗試,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與迴響。传言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播出該劇時刪除了一些情節(如第59集末尾孙文在上海大礼堂的讲演),雖然事實上央视在播出的时候确实播放了最后孙文的演讲,但是只播放了部分内容而刪減了許多孫文痛批專制的部分,甚至被許多文章認為是在諷諭目前中共當權者;而整部戲裡在中國被删减了许多民主憲政發展的镜头,完整版在台灣的「滿清末代王朝」始可見全貌。除此之外海外未刪減正體中文版的「走向共和」亦也可見全貌。.

新!!: 黎元洪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赵德全

赵德全()清末民初軍人。近代革命者。字纯臣。出生于湖北省鄖陽府郧县。貴州辛亥革命指導人物之一。.

新!!: 黎元洪和赵德全 · 查看更多 »

薛大可

薛大可(),字子奇,湖南益阳人。中国记者、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薛大可 · 查看更多 »

藍天蔚

藍天蔚,字秀豪。湖北黄陂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中国民主革命家。 張奇林「藍天蔚」『民国人物传 第11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書局、2002年。ISBN 7-101-02394-0。.

新!!: 黎元洪和藍天蔚 · 查看更多 »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新!!: 黎元洪和關國煊 · 查看更多 »

邓玉麟

邓玉麟()原名世泰,字炳三,湖北省宜昌府巴东县野三关石桥坪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黎元洪和邓玉麟 · 查看更多 »

蔡廷幹

蔡廷幹(),字耀堂,广東省广州府香山县人,清末民初海軍将领、政治家。.

新!!: 黎元洪和蔡廷幹 · 查看更多 »

蔡突靈

蔡突靈()又名复灵,名少钧,号少黄,江西省宜丰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蔡突靈 · 查看更多 »

蔡鍔與小鳳仙

《蔡鍔與小鳳仙》(In The Chamber Of Bliss)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民初劇集,由劉松仁及周海媚領銜主演,並由林嘉華、馬國明、田蕊妮、湯盈盈及梁靖琪聯合主演,監製黃偉聲。此劇為2009年節目巡禮劇集之一及2009無綫節目精選第二季劇集之一。.

新!!: 黎元洪和蔡鍔與小鳳仙 · 查看更多 »

蔡漢卿

蔡漢卿(),又名蔡希圣,湖北沔阳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武昌起义时,蔡汉卿向清朝湖广总督衙门打响了第一炮,故人称“蔡一炮”。是中华民国著名歌星蔡琴的祖父。.

新!!: 黎元洪和蔡漢卿 · 查看更多 »

蔡济民

蔡济民()原名国桢,字幼襄(又作幼香)。湖北黄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武昌起义领导人。.

新!!: 黎元洪和蔡济民 · 查看更多 »

蔣作賓

蒋作宾(),字雨岩,湖北省德安府应城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及军事人物,外交官。.

新!!: 黎元洪和蔣作賓 · 查看更多 »

蔣百里

蔣方震(),字百里,號澹寧,以字行,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人。《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ISBN 978-7-5000-0242-0中華民國時期軍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陸軍上將,著有《国防论》。.

新!!: 黎元洪和蔣百里 · 查看更多 »

臨時政府

临时政府是指国家政权更迭时,因為国家局势混乱、新政权尚未建立,这时由社会各方力量组建临时政权。.

新!!: 黎元洪和臨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新!!: 黎元洪和自贡市 · 查看更多 »

金丽秋

金丽秋(),原名金鉴,四川泸县人。辛亥革命革命家,实业救国实业家,妇女教育先驱,川江航运先驱.

新!!: 黎元洪和金丽秋 · 查看更多 »

金乡殷氏

金乡殷氏是浙江温州苍南金乡的一个望族,近代以来在各领域产生了许多名人。包括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殷汝骊、著名企业家殷之浩,市政专家殷体扬,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也有以汉奸闻名的殷汝耕。 宋明时期,先祖在宁波府鄞县(现宁波市鄞州区),属灶民(专业盐民)。乾隆年间,可考始祖殷禹臣的长子殷德明迁居绍兴余姚县。嘉庆年间殷德明长子殷俊杰由余姚南下至金乡,从此形成今金乡殷氏九房。 现仍保存有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宗祠。有黎元洪题写的匾额。.

新!!: 黎元洪和金乡殷氏 · 查看更多 »

金鱼胡同

金鱼胡同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胡同。现已拓宽为交通干道。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84页.

新!!: 黎元洪和金鱼胡同 · 查看更多 »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1888年—1952年)是美国教会1888年在中国南京创办的私立教会大学,1928年向中华民国教育部注册。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Jinling University in China)金陵大学。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各院系分别并入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原私立金陵大学校舍归南京大学,原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归南京师范学院。在香港,上海圣约翰大学董事会主席以及岭南大学的李应林另行建立了崇基學院(1963年及以後成為香港中文大學一部分),以承繼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13所大陆地区国民政府迁台前存在的著名基督教大学。.

新!!: 黎元洪和金陵大学 · 查看更多 »

金永炎

金永炎()字晓峰(又作小峰),湖北黄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老桂系纪实,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27页.

新!!: 黎元洪和金永炎 · 查看更多 »

金永昌

金永昌(),蒙古族,蒙古語名漢譯初為阿勒唐瓦齊爾,後譯阿拉坦鄂齊爾,漢名金永昌,別号勉卿,内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人。中華民国、满洲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金永昌 · 查看更多 »

雷震春

雷震春(),字朝彦,安徽宿州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雷震春 · 查看更多 »

耿伯钊

耿伯钊()字觐文,湖北安陆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耿伯钊 · 查看更多 »

陳家鼎

陳家鼎()字汉元,湖南宁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陳家鼎 · 查看更多 »

陳幹

幹()原名贵川,字明侯,山东昌邑白塔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陳幹 · 查看更多 »

陳國琪

国琪(),谱名克琛,字晓儋,号筱丹。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桐山村陆基塆人。清朝蕲州劝学所首任总董,中华民国蕲春县劝学所第一任所长。清末民初湖北学者、教育家。.

新!!: 黎元洪和陳國琪 · 查看更多 »

陳國祥 (光緒進士)

陳國祥(),字宝贤,号敬民, 贵州修文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副议长。.

新!!: 黎元洪和陳國祥 (光緒進士) · 查看更多 »

陶凤集

陶凤集(),又名尚畴,字遇刚,湖北省南漳县沐浴乡陶家湾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黎元洪和陶凤集 · 查看更多 »

陸榮廷

陆荣廷(),原名亚宋,字干卿,广西省思恩府武缘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壮族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旧桂系首领。.

新!!: 黎元洪和陸榮廷 · 查看更多 »

陈友仁

友仁(Eugene Chen,),原籍广东顺德,太平军後裔,是一位著名的左派铁腕人物。他一生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27年担任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时,依靠强硬的外交手段,几经交涉,收复了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创造了弱国取得外交胜利的神话。.

新!!: 黎元洪和陈友仁 · 查看更多 »

陈宧

宧(Chén Yí,)字養細,号二庵,湖北省德安府安陸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陈宧 · 查看更多 »

陈绍唐

绍唐()原名陈自新,江苏扬州人,中华民国记者、政治人物。 章士钊,书甲辰三暗杀案,载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合订本第5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145-150页.

新!!: 黎元洪和陈绍唐 · 查看更多 »

陈炯明

炯明(),字競存,绰号「阿--」,惠州府海豐縣人,曾經出任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中华民国陆军部陆军总长兼内务部内务总长及中国致公党首任总理。他主政广东期间推动广东建设,设立广州市。陈炯明為無政府主義者,政治上主张联省自治,他反对以武力統一北方,并且因此驅逐其曾經支持的孫中山。最后陈炯明被孫中山打敗,退居香港。.

新!!: 黎元洪和陈炯明 · 查看更多 »

陈炳焜

炳焜(),字舜琴,广西省柳州府马平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旧桂系要人之一,与岑春煊、陆荣廷并称广西“前三杰”。劉立道「陳炳.

新!!: 黎元洪和陈炳焜 · 查看更多 »

陈毅 (书法家)

毅(),字晓耘、又字五峰、号如是庵主、晚年别署农亚,陕西城固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政治人物。 陈毅幼年读书于斗山,自号为斗山牧童。后于光绪年间考取贡生,进入国子监就读。结业后在学校任教,清末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他于民国元年(1912年)2月出任汉中自治督办。次年当选为陕西省议员。民国五年(1916年)任城固县劝学所长,后又黎元洪总统府顾问。护法运动期间他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1927年逝世。 陈毅自幼酷爱书法、造诣颇深,少习颜柳,后又钻研篆隶。他曾遍访名家,并幸得钱塘书法大家毛承基指点。他的书法苍劲豪放,在当时书法界与康有为齐名,有“南康北陈”之称。除此之外,他还精于篆刻、诗词,并著有《如是庵主诗集》。 其子陈光尧为知名文字学家。.

新!!: 黎元洪和陈毅 (书法家) · 查看更多 »

陆军第八镇

陆军第八镇,清朝末年军队现代化改革之后的新军编制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师的规模。第八镇驻湖北武汉。辛亥革命前夕,端方入川,带走第十六协(第31标及32标)。武昌起义第一枪是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共进会代表熊秉坤发出。(新说是士兵程正瀛发第一枪)该镇于1908年2月工程营首建气球队,是中国最原始的空军。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按照德国制式改造湖北旧军为新式陆军。湖北新军经清政府中央练兵处统一编为陆军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张之洞招募知识青年加入新军,这些知识青年日后成为新军中革命势力的积极分子。 辛亥革命之后,第八镇改编为湖北地方部队。 而中央陆军第八师是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为核心于1913年组成的新部队,与第八镇没有渊源关系。1914年,第八师师长王汝贤,该师参加追剿白朗起义军。1916年初,师长李长泰,第八师奉命入川,增援张敬尧对护国军作战。帝制失败以后,该师回驻天津马厂,1917年参加段祺瑞讨伐张勋复辟。.

新!!: 黎元洪和陆军第八镇 · 查看更多 »

护国军政府

护国军政府建立于护国运动期间,其包含云南军都督府、贵州都督府、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中华民国军务院等政权。其中中华民国军务院是中央政权。1915年12月25日,云南军都督府建立,护国军政府随之建立。1916年7月14日,中华民国军务院解散,护国军政府随之解散。山东于1916年5月5日在周村建立山东护国军政府。.

新!!: 黎元洪和护国军政府 · 查看更多 »

林俊廷

林俊廷()字莆田,广西防城扶隆乡人。旧桂系将领。.

新!!: 黎元洪和林俊廷 · 查看更多 »

林韻宮

林韻宫()广东省信宜县西江(北界镇)人信宜縣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清末民初学者、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林韻宮 · 查看更多 »

林葆懌

林葆怿()字悦卿,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海军将领。福州市志8,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年,第588页.

新!!: 黎元洪和林葆懌 · 查看更多 »

李宗黄

李宗黃()字伯英,雲南省麗江府鶴慶州(今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人,中華民國政治家暨軍人。中國同盟會革命派人士、中國國民黨元老。國民政府地方行政專家,深入地參與了對地方制度的設計。.

新!!: 黎元洪和李宗黄 · 查看更多 »

李庆璋

李庆璋()字莪卿,山东历城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李庆璋 · 查看更多 »

李开侁

李开侁()字英生,號潁陳、隱塵。湖北黃岡李塘塍灣(今屬武汉市新洲区)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新!!: 黎元洪和李开侁 · 查看更多 »

李六如

李六如(),湖南平江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李六如 · 查看更多 »

李兆年

李兆年(),字濬卿,曾用名蠖厂,福建省瓯宁县(1913年并入建瓯县)水吉镇(今属建阳市)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夏新华、肖海鹰,再寻李宜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4),第140-145页.

新!!: 黎元洪和李兆年 · 查看更多 »

李經羲

李經羲()字仲仙、仲轩,号悔庵、蜕叟。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清末历任各地巡抚、总督,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他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子。.

新!!: 黎元洪和李經羲 · 查看更多 »

李經羲內閣

李经羲內閣成立於1917年5月28日,結束於同年7月2日。 1917年5月25日,黎元洪向国会提出由李经羲继任内阁总理;5月26日,两院通过。5月28日,正式予以任命(此时李尚未入京)。 6月13日,黎元洪用步军统领江朝宗代理内阁总理的名义副署的命令,解散国会。6月14日,李经羲偕张勳入京。 6月24日,李经羲就任,陆续发表阁员名单。 1917年7月1日,张勳复辟,李阁瓦解。.

新!!: 黎元洪和李經羲內閣 · 查看更多 »

李纯 (民国)

李纯(),字秀山,直隶天津河北水梯子人,直系将领,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和王占元、陳光遠合称「長江三督」。.

新!!: 黎元洪和李纯 (民国) · 查看更多 »

李烈钧

李烈钧()字协和,号侠黄,江西省南昌府武宁县罗溪人。清末及中華民国军事将领、政治家。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成员,孫文(孫中山)的亲信。李直「李烈鈞.

新!!: 黎元洪和李烈钧 · 查看更多 »

李燮和

李燮和(),名柱中,字燮和,別号代鈞,以字行。湖南安化县兰田镇(今属涟源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李燮和 · 查看更多 »

李登辉 (教育家)

李登辉(),字腾飞,祖籍福建省同安縣(今厦门市),生于荷属东印度爪哇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华民国教育家,复旦大学校长,基督徒。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新!!: 黎元洪和李登辉 (教育家) · 查看更多 »

李鼎新

李鼎新()字承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曾任海軍總長。.

新!!: 黎元洪和李鼎新 · 查看更多 »

李進才

李进才()字捷三,直隶省青县司马庄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李進才 · 查看更多 »

李溶 (新疆省长)

李溶()号鏡泉,祖籍甘肃省蘭州府靖遠县,生于新疆省镇西县(今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县),中華民国政治家,曾任新疆省政府省长。.

新!!: 黎元洪和李溶 (新疆省长) · 查看更多 »

李準 (清朝)

李--(),四川省邻水县太安鄉太安里柑子舖李家壩人(今柑子乡活水沟桅子湾人)。 原名繼武,派名新業,亦名木,字直繩,又字志萊,號恒齋、默齋,別號任庵、平叔。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初六日子时生。是百年來維護南海諸島主權最力的海軍高級將領。 李--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李徵庸(人称李铁船)是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官至钦差督办四川矿务商务大臣,头品顶戴,三品卿衔。李--17岁时前往父亲在广东的任所,但两次应试均不第。1895年,其父捐其为监生、同知衔候补道员。 1895年冬,李--奉张之洞委派,前往湖北赈捐,受其赏识,被保以知府补用。1898年,实任广东钱局提调,次年兼任海防善后局提调和广东省厘金局总办。1902年,李--为两广总督岑春煊赏识,由文入武,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镇压洪全福起事,捕获巨盗林瓜泗。因此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被授予南澳镇总兵一职,赏头品顶戴和“果勇巴图鲁”称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十五日,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召见李--,升任广东水师提督。 李在广东水师提督任内,先后率舰巡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再次宣示了中国对该两处群岛的主权,为纪念他的功绩,今日南沙群岛内尚命名有李準滩。 李由于长期率部在广东镇压革命党起事,深为革命党所恨,数次遭到刺杀,先后两次重伤。1911年,革命党发动黄花岗起义,李--率部镇压之,但旋即遭到两广总督张鸣岐猜忌,遂转而靠近革命党,与胡汉民秘密联络。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率部响应,迎接胡汉民前往广州就任都督。 1912年,李--应袁世凯邀请,前往北京出任高等军事顾问,後由段祺瑞政府封直威将军。二次革命后,李被任命为广东宣慰使,前往调停广东局势,1916年去职,其后隐居天津,以研习书法、撰写剧本度日。晚年成为书法名家,曾为《大公报》题写报名。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1936年11月22日) 病逝于天津。 李--所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至今仍是中国政府用以证明其对东沙、西沙等海岛主权的重要文献。.

新!!: 黎元洪和李準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杨度

杨度(),生于湖南湘潭縣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人,政治活動家。先后投身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颇具争议。.

新!!: 黎元洪和杨度 · 查看更多 »

杨善德

杨善德(),字树棠,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新!!: 黎元洪和杨善德 · 查看更多 »

杨芬 (喀喇沁左旗)

杨芬(),内蒙古喀喇沁左旗大城子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杨芬 (喀喇沁左旗) · 查看更多 »

杨荩诚

杨荩诚(),清末民初军人。贵州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又名光准,字柏舟,土家族,四川秀川人。.

新!!: 黎元洪和杨荩诚 · 查看更多 »

杨时杰

杨时杰(),原名志铭,字舒武,法号慧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佛教徒。.

新!!: 黎元洪和杨时杰 · 查看更多 »

東蓮覺苑

東蓮覺苑(Tung Lin Kok Yuen)是香港一個佛教場所,由何東夫人張蓮覺出資興建(東蓮覺苑就是以何東及張蓮覺夫婦之名字組合而成。),於1935年與鄰近的寶覺小學一同建成,位於香港島跑馬地山光道15號,為香港島首間佛教寺院,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黎元洪和東蓮覺苑 · 查看更多 »

杜月笙

杜月笙(),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江苏省上海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近代中國綠林、上海租界青幫中著名的人物,悟字辈,舊称为“上海青幫三大亨”,簡稱“上海三大亨”,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 对于杜月笙的评价褒贬不一,他幼年辍学,但因为從外表上看他文質彬彬,一副書生氣的樣子,因此被叫做「杜先生」,當時的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長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称为「當代春申君」。.

新!!: 黎元洪和杜月笙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黎元洪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梁建章

梁建章()字式堂,直隶省大城县里坦镇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李印刚,梁建章传略,大城文史资料第四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第97-100页.

新!!: 黎元洪和梁建章 · 查看更多 »

梁登瀛

梁登瀛(),字曉舲,甘肅省金縣(今榆中縣)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梁登瀛 · 查看更多 »

梁鼎芬

梁鼎芬(),字星海,號節庵,中國廣東番禺人。清末民初官员、学者。.

新!!: 黎元洪和梁鼎芬 · 查看更多 »

梁钟汉

梁鐘漢(),字瑞堂,湖北汉川马口镇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黎元洪和梁钟汉 · 查看更多 »

梁昌誥

梁昌誥(),字右真,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廣西臨桂縣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科廣西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不久前往日本明治大學留學。學成歸國,從事教育。宣統間在家鄉籌辦花嶺小學堂。此後加入中國同盟會。 民國元年(1912年)當選中華民國國會第一屆議員。因袁世凱排擠國民黨而離京,參加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民國十一年(1922年),黎元洪恢复旧国会,梁昌诰复为议员。民国十三年(1924年)返鄉,任桂南公路總辦。民国十四年(1925年)赴廣州治病。次年在廣州病故。.

新!!: 黎元洪和梁昌誥 · 查看更多 »

楊之屏

楊之屏生於民前三年,是民國第一批公費留日學生,在日本明治大學冶金科畢業,學成返國獲時任大總統的黎元洪接見,不久就任東北生產局副局長。 抗日戰爭爆發,楊氏協助政府將東北重工業物資運往南方,由於其中有許多重工業先進設備,當局不希望被日軍截獲,乃派遣一連軍隊護送,撤退時卡車隊伍延綿數里頗為壯觀,途中多次遭遇敵軍,楊之屏本人且遭日軍抓捕並予刑求毆打。 身為東北藉國大代表的楊之屏因痛恨陳誠將軍丟失東北,故在南京第一屆國民大會時發起「殺陳誠以謝國人」而得罪國民党當道。1949年大陸易幟,楊之屏不願隨國民党政府遷台,於是帶著家人遷往香港,既避了國民党又躲了共產党。 楊之屏在香港洪水橋鄉間買了一塊地作為農場,養雞養魚之外還种植了許多果樹,過著儉樸的農家生活。1956(民國四十五年)由於在台灣的一些東北藉國大代表聯名向蔣介石擔保,並邀請他赴台參與國民大會,於是終於得以去到台灣,見到了許多好友和部屬。 楊之屏育有六男六女,隨他赴港遷台者計三男三女。分別為惜時、愛時、在時和新昆、新川、新瑜。楊之屏在台灣一直定居於士林,政途上並不得志。於1968年(民國五十七年)因心肌梗塞逝於榮總,享年七十二歲。 Y Z Y Y.

新!!: 黎元洪和楊之屏 · 查看更多 »

楊潤

杨润(),字雨田,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楊潤 · 查看更多 »

槍炮侯

,2011年中國歷史劇。由倪大宏、楊雪、許凝、呂中主演,2011年11月26日登陸廣東、遼寧、安徽、山東四大衛視,2013年1月30日上檔,於中視8點檔時段播出;八大第一台更名為《光緒外傳》,2013年5月29日播出;2013年9月9日起,每週一至週三晚間八點,於緯來育樂台播出。.

新!!: 黎元洪和槍炮侯 · 查看更多 »

樊鍾秀

樊钟秀()原名全有,改钟秀,字醒民。河南省宝丰县夏庄(今属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中原大戰參加馮玉祥陣營,任第八方面军總司令,與蔣介石對抗,被空襲,陣亡。.

新!!: 黎元洪和樊鍾秀 · 查看更多 »

樊耀南

樊耀南(),又名纯炳,字早襄,號无我,湖北省公安县楊家廠鎮塗郭巷人,中華民國政治暨外交人物,與杨增新之死有密切關聯。.

新!!: 黎元洪和樊耀南 · 查看更多 »

欧事研究会

欧事研究会,民国初年的政治团体,国民党党史中的一个阶段。1914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新!!: 黎元洪和欧事研究会 · 查看更多 »

武義親王

#重定向 黎元洪.

新!!: 黎元洪和武義親王 · 查看更多 »

武汉历史

武汉市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湖 (武汉)之畔放鹰台出土的遗物表明,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武汉地区即有人类活动。50年代发现的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被认为是“武汉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汉有着比北京、西安等更悠久的建城历史的依据。春秋战国时武汉属楚国范围。现代武汉的起源,是东汉末军阀刘表命江夏太守黄祖在今汉阳月湖 (武汉)附近所建的“--月城”和东吴孙权于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筑的“夏口城”。自此以降千余年,武汉及其附近地区以其贯穿东西、沟通南北的“居中华之中”的地理特征,一直是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交汇点,史上发生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比如汉末赤壁之战、南宋岳飞抗金等;或成为著名的文学诗词之城,比如唐宋之际无数诗人骚客登临黄鹤楼、拜访武昌古城留下无数诗篇等。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明太祖朱元璋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成为湖北乃至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镇由汉阳分离出来,成为商业重地,到清代已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从清中后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一两百年间,武汉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世人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著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由此诞生了中華民國,故每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纪念日,也是。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也使武汉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目前,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因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辉煌地位,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黎元洪和武汉历史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由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一起作为首批中国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群现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中国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大早期建筑总面积在入选的三所高校建筑群中居于首位,并有望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新!!: 黎元洪和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黎元洪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武昌兵变

武昌兵变,是王占元统治湖北时期发生的一场兵变,發生在1921年6月。至同年8月10日王占元被迫辞职而告終。.

新!!: 黎元洪和武昌兵变 · 查看更多 »

武昌首义 (电视剧)

《武昌首义》,中国大陆电视剧,导演李云亮,主演李成儒、潘琼、徐光明、张国民。.

新!!: 黎元洪和武昌首义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清朝新军等力量在中國武汉武昌发生的兵变:旨在推翻清朝统治,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進會和文學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再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在清廷將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平定保路運動之際,留守湖北之新軍中的革命黨人遂計畫在1911年10月16日發動革命。但10月9日事跡敗露,導致革命黨人遭搜捕殺害,於是10月10日晚間黨人先發制人,齊集猛攻湖廣督署,湖廣總督出逃後督署陷落,至12日攻陷武漢三鎮,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武昌起义的成功发动,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政體,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个共和國,就是中华民国,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 黎元洪和武昌起义 · 查看更多 »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原所在地,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麓的武珞路1号,阅马场的北端。现在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新!!: 黎元洪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 查看更多 »

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國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為中華民國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三次出任国务总理,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和領導人。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新!!: 黎元洪和段祺瑞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早年生涯

毛泽东的早年生涯是指从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到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这段时间里的生活,主要是他在学校的求学生涯。.

新!!: 黎元洪和毛泽东早年生涯 · 查看更多 »

民主党 (1912年)

民主党是中华民国初年的一个政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内,经合并改组,出现了两大政党——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和以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汤化龙、梁启超、林长民等力图组织一个与之鼎立的第三大党,推举梁启超为党魁。1912年8月27日,由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华共和促进会、国民协会、共和统一党、共和俱进会、国民新政社等政团在北京合并成立民主党。汤化龙任党干事长,马良、陈昭常、谢远涵等为干事,后推举梁启超为领袖。其成员主体属君主立宪派。其政纲是“普及政治教育,拥护法赋自由,建设强国政府,综核行政改革,调和社会利益”等。 1913年5月同共和党、统一党等合并为进步党,成为第一届国会对抗国民党的第二大党。.

新!!: 黎元洪和民主党 (1912年) · 查看更多 »

民國名人圖鑑

《民國名人圖鑑》,楊家駱編,民國26年(1937年)辭典館出版。此書按四角號碼檢字法排列人名,計劃出版四冊,第一冊是0-1號碼,第二冊是2-3號碼,第三冊是4號碼,第四冊是5-9號碼及總目、索引。但是只出版了第一、二冊,每冊前面是肖像、後面是小傳。.

新!!: 黎元洪和民國名人圖鑑 · 查看更多 »

民国军阀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華民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国共产党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是外國帝国主义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军阀、滇系軍閥、粵系軍閥、舊桂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新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軍閥割据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中央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国共内战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新!!: 黎元洪和民国军阀 · 查看更多 »

民社

民社是中華民国初期存在的中国的公開政党,于1912年(民国元年)1月16日在南京成立。.

新!!: 黎元洪和民社 · 查看更多 »

江瑔

江瑔()字玉瑔,号山渊,广东省廉江县良垌镇南溪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小说家。南社成员。.

新!!: 黎元洪和江瑔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中華民國)

江西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贛」。.

新!!: 黎元洪和江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朝宗

江朝宗(),原名雨丞,字朝宗,民国时改名宇澄,以字行,道号大中,斋名四勿轩。因排行第四,俗称江四、四先生。安徽省宁国府旌德县江村人,寄籍六安州麻埠镇(今属金寨县)。清末及中華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江朝宗 · 查看更多 »

汤化龙

汤化龙(),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法学家。.

新!!: 黎元洪和汤化龙 · 查看更多 »

汤芗铭

汤芗铭(),字铸新,湖北省黄州府蕲水县(今浠水)南凉人。清朝海军军官、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将领及政治家、佛经翻译家。佛教居士。 兄汤化龙,曾任民元國會衆議院議長、教育部總長、內務部總長。.

新!!: 黎元洪和汤芗铭 · 查看更多 »

汤漪

汤漪(),男,原名文漪,字斐予,江西泰和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汤漪 · 查看更多 »

汪大燮

汪大燮(),原名堯俞,字伯唐,一字伯棠,祖籍安徽省黟县,生于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中华民国初期政治家,曾任北京政府外務总長等要职,并曾担任临时国务总理。在当时的中国政界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三老”。.

新!!: 黎元洪和汪大燮 · 查看更多 »

汪大燮內閣

汪大燮內閣成立於民國11年(1922年)11月29日,結束於民國11年(1922年)12月11日。 汪大燮成為國務總理,是因為黎元洪大總統利用總統特權提出;汪大燮內閣的閣員也是黎元洪提名的,而內閣名單一出台,就惹來曹錕、吳景濂、張伯烈等人的反對,因為汪大燮、許世英、高恩洪等都與羅文幹案關係密切。 曹錕的反對聲明再一次得到各地都督的相應,使汪大燮進退兩難,內閣閣員紛紛托辭不肯赴任,最後只有兩名閣員出席,其它各部均由次長代理。吳佩孚也再一次為羅案而通電認錯。 12月5日,眾議院通過決議案查辦高恩洪、羅文幹涉嫌舞弊瀆職受賄一案;黎元洪也通電解釋組織汪大燮內閣是為了讓接收青島時可以有國務總理的副署,並且表示同意由津保派的張紹曾組閣。 12月11日,汪大燮請辭。他本來只和黎元洪約定10日的總理期限,由於短短10日內受到各方不斷的非難,屆滿之後,汪不肯延期,他敦請王正廷代理總理職務。.

新!!: 黎元洪和汪大燮內閣 · 查看更多 »

汉口法租界

汉口法租界曾是近代中国4个在华法租界之一(另外3个是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也是汉口的5个租界之一。汉口法租界是汉口的娱乐商业区。.

新!!: 黎元洪和汉口法租界 · 查看更多 »

汉口有轨电车计划

汉口有轨电车计划是清末民初曾经准备在中国湖北省汉口市创建有轨电车系统的计划,但后来不幸失败。.

新!!: 黎元洪和汉口有轨电车计划 · 查看更多 »

汉纳根

汉纳根,全名君士坦丁·馮·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德国贵族,德國陸軍上尉,1879年退役,后由中国驻柏林公使李凤苞聘请来华,充任淮军教练。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后,又出任学堂的教官。.

新!!: 黎元洪和汉纳根 · 查看更多 »

沈鴻烈

沈鴻烈(),字成章,湖北天門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本為張作霖與張學良麾下高級將領,二戰期間為國民革命軍上將。中華民國第7任銓敘部部長。.

新!!: 黎元洪和沈鴻烈 · 查看更多 »

洪山区

洪山区是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之一(另外六个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全区土地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87万(含流动人口),山水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极为丰富。管辖区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16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两院"院士44人,区内有武汉著名的科技一条街,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在东湖开发区落户。 洪山古名东山,唐贞观四年(630年)尉迟敬德在此监修弥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为防范金兵南侵,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幽济禅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改弥陀寺为崇宁万寿禅寺。到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又改为宝通禅寺,一直沿袭至今。 1986年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郊区,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1986年以后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全区自西向东呈半圆形,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是武汉的东大门。全区版图面积5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6万,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辖8个街道6个乡镇。 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20.95%;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7.19亿,分别增长 26.2%和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1%和10.19%。.

新!!: 黎元洪和洪山区 · 查看更多 »

洪山菜薹

洪山菜薹,俗称红菜苔,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湖北土特产以往有这样的顺口溜:“黄州萝卜巴河藕,洪山菜苔孝感酒”,而洪山菜苔尤其受到青睐。它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胡萝卡素、抗坏血酸等成分,丙种维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唐本草》记载,菜苔“主风游丹肿,乳痈”。《本草纲目》谓菜苔“治瘰疽、豌豆疮,散血消肿”。色泽艳丽,质地脆嫩,为佐餐之佳口。洪山菜苔,尤以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岭十八凹一带出产的品质最佳。优质红菜苔只产在洪山,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品味也有差异。.

新!!: 黎元洪和洪山菜薹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独立运动

湖南省独立运动,現代有時簡稱為湘獨,是支持湖南省独立自治的政治運動。在中华民国初年,中國左派人士包括彭璜、毛澤東等人曾經受聯省自治理想而推動該運動,主張建立「湖南共和國」,使湖南脫離中国北洋政府獨立。該主張並沒有獲得足夠支持,中國共產黨內部資料認為湖南自主独立的主張與理想,對中國具有一定的正面意義。 美國漢學家裴士鋒認為,湖南獨立運動是受到湖南民族主義的啟發。.

新!!: 黎元洪和湖南省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黎元洪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中華民國)

湖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鄂」。.

新!!: 黎元洪和湖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立文科大学

湖北省立文科大学,是辛亥革命之后,由黎元洪的秘书郭泰祺在湖北创办的一所语言学校。.

新!!: 黎元洪和湖北省立文科大学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议会

湖北省议会是1913年至1926年间湖北省的最高民意机构。.

新!!: 黎元洪和湖北省议会 · 查看更多 »

湖北新軍

湖北新軍為張之洞於湖北訓練的“新式”軍隊。.

新!!: 黎元洪和湖北新軍 · 查看更多 »

溥仪

清宣統帝溥儀(a,),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字耀之,號浩然,英語名「亨利」(Henry);汗號「哈瓦圖猷斯汗」(Хэвт ёс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宣統」,後世通稱「宣統皇帝」。 溥儀正式登基時年僅3歲,其實權由父親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溥儀被袁世凱強逼退位,故亦有「清遜帝」或「清廢帝」之稱。 1917年,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曾短暫復辟但最終失敗。1934年,溥儀在日本支持和幫助下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溥儀是清朝第十一任君主、清兵入關以來的第十位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和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新!!: 黎元洪和溥仪 · 查看更多 »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新!!: 黎元洪和满洲国 · 查看更多 »

滿蒙獨立運動

滿蒙獨立運動是20世紀初期滿洲與蒙古脫離中國統治的運動,近代因為東北民族混合過度,加上日本撤退而式微。.

新!!: 黎元洪和滿蒙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朱启钤

朱啟鈐(),字桂莘、桂辛,號蠖園。祖籍貴州紫江(今開陽縣),生于河南信阳。中国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學家。.

新!!: 黎元洪和朱启钤 · 查看更多 »

朱山 (四川江安)

朱山(),字云石,四川江安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清朝记者,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朱山 (四川江安) · 查看更多 »

朱國楨 (光緒進士)

朱國楨()字星胎,湖北大冶金山店镇朱家山头湾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汪红光,生不逢时的朱状元,黄石日报2011年11月24日.

新!!: 黎元洪和朱國楨 (光緒進士) · 查看更多 »

朱瑞 (1883年)

朱瑞(),字介人,中国浙江海盐武原镇人。清末民初軍人、革命家、政治家。清末光復会成員。中华民国初期浙軍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宗震「朱.

新!!: 黎元洪和朱瑞 (1883年) · 查看更多 »

有賀長雄

有賀長雄(),字帚川,日本法学家,法学博士、文学博士。曾参与中国清末预备立宪。1913年3月起出任中华民国政府法律顾问,历经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四任大总统,1919年辞职。有賀長雄曾被瑞士國際法學家Carl Hilty提名為1909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為日本人首例。.

新!!: 黎元洪和有賀長雄 · 查看更多 »

易培基

易培基(),字寅村,號鹿山,湖南省善化(現在的長沙市)人,中華民國學者、教育家、政治家。.

新!!: 黎元洪和易培基 · 查看更多 »

海容號防護巡洋艦

海容号防护巡洋舰是清朝末期订购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为海容级巡洋舰首舰。辛亥革命后本舰参加革命,加入民国海军,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动荡时代,最终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在江阴要塞附近自沉。 清末总理衙门主持海军建设时期,所购军舰均以“海”字开头。本舰作为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海军重建时期新购主力军舰之一,舰名寓意“布局有容”。.

新!!: 黎元洪和海容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海珠事变

海珠事变,又称海珠惨案,是护国战争期间于1916年发生在广东省广州海珠岛的一起政治残杀事件,护国军方面的代表遭到龙济光部下杀害。广州市志 卷一:大事纪 民国时期:民国五年(1916年).

新!!: 黎元洪和海珠事变 · 查看更多 »

海琛號防護巡洋艦

海琛号防护巡洋舰是清朝末期订购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为海容级巡洋舰三号舰。辛亥革命后本舰参加革命,加入民国海军,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动荡时代,最终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在江阴要塞附近自沉。 清末总理衙门主持海军建设时期,所购军舰均以“海”字开头。本舰作为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海军重建时期新购主力军舰之一,舰名寓意“成果昭著”。.

新!!: 黎元洪和海琛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新軍

新軍全稱「新建陸軍」,是清朝政府於甲午戰爭之後編練的新式陸軍軍隊。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事制度、訓練以及裝備,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新!!: 黎元洪和新軍 · 查看更多 »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運動(五四文化運動),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蔡元培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運動,涵蓋了民初在北京發生的一場深刻的文化政治示威運動五四运动。新文化運動標誌著中國知識分子顛覆中國中心主義,否認自身的文化價值,認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了歐洲中心主義。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中国共产党根据毛主席语录坚称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 近代马列史學家把這一階段的文化運動稱為五四文化運動。1924年4月1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黨和團的組織開展“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誕辰),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觀都肯定五四文化運動,但是各自的表述有所不同。「新文化運動」和與之相對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中國現代歷史上均產生了大影響。.

新!!: 黎元洪和新文化运动 · 查看更多 »

方维

方维(),字旭初。湖北随县(今随州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黎元洪和方维 · 查看更多 »

方覺慧

方覺慧()原名方士楷、方学惠,字子樵,湖北省蕲春县赤东镇方上湾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张梁森,蕲春籍国民党将军人物小传,载 蕲春文史第15辑,政协蕲春县文史教文卫委员会,2003年.

新!!: 黎元洪和方覺慧 · 查看更多 »

施承志

施承志,字调梅,浙江杭州人,民前26年生,民国高级将领,著名军事教育家、武学家;宣统时期具有革命意识的新军代表人物。 宣统三年三月初九(1911年4月7日),施承志与黎元洪、许崇智等被授予陆军协都统衔,为民国第一批将军军衔授予者。 施承志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担任浙江省警官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前身)校长。该校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创办并任首任校长。1930年朱家骅离任,施承志作为朱家骅亲信继任校长一职。朱家骅与施承志通过开办警官学校等措施,强化了警察教育,培养了大批警政干部,使得浙江全省警政面貌为之一变。浙江省警官学校后与北京警官高等学校合并,更名为中央警官学校,由蒋介石兼任校长。 施承志晚年退出政坛,归隐田园,潜心研习武学,别号调梅居士,有“武林施调梅”之称,著有《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一书。施承志2011年被《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作为古今太极代表人物之一收录。 施承志长子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施锡祉;义弟爲中華民国高级将领厉尔康。.

新!!: 黎元洪和施承志 · 查看更多 »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是由中国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高等学府。现代图书馆教育由此而引入中国。并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档案学教育的先河。学校原址位于武昌崇复山街二号。.

新!!: 黎元洪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 查看更多 »

日本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

本列表為日本駐中華民國歷任大使名錄。現已斷交。.

新!!: 黎元洪和日本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驻华大使列表

日本(大日本帝國、日本國)驻中國(大清、中華民國、滿洲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列表。.

新!!: 黎元洪和日本驻华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时功玖

时功玖(),字季友。湖北枝江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黎元洪和时功玖 · 查看更多 »

應瑞號巡洋艦

应瑞号防护巡洋舰是清朝末期订购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为肇和級防護巡洋艦二号舰。本舰为中华民国所继承,加入民国海军,在军阀混战时代长期属于中央海军。1937年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期间,在南京附近遭受空袭沉没。 本舰根据装甲防护方式可以划分为防护巡洋舰;根据设计时的预定用途则可以划分为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25。.

新!!: 黎元洪和應瑞號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慕庐

慕庐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8号,为陆徵祥为其祖母和父母建造的墓。 陸徵祥将其称之为“慕庐”。。.

新!!: 黎元洪和慕庐 · 查看更多 »

曲同豊

曲同丰()字伟卿(后改伟青),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山东省志:人物志(中),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23-524页.

新!!: 黎元洪和曲同豊 · 查看更多 »

曹禺

曹禺(),本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国現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曹禺这个筆名是取自他本姓正體“萬”字,拆为“草字头”和“禺”,草字頭换为曹,“萬”就成了“曹禺”。.

新!!: 黎元洪和曹禺 · 查看更多 »

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是中国現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曹禺在天津的故居。该建筑位于当时的天津意租界的文森索罗西道(今河北区民主道23号-25号),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黎元洪和曹禺故居 · 查看更多 »

曹錕

曹錕()字仲珊,清末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大沽口人,中华民国政治及军事人物,直系的領導人之一,曾靠疑似贿选爭議而当选为第三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田子渝, 刘德军,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99-500页。.

新!!: 黎元洪和曹錕 · 查看更多 »

怀仁堂

怀仁堂,是中国北京市中南海内主要建筑之一,位于中海西门内,丰泽园东北。中国近代历史上,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议通常在怀仁堂召开。同时,怀仁堂也是中国共产党多个领导小组的会议举办地,如:中央财经委员会(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新!!: 黎元洪和怀仁堂 · 查看更多 »

10月11日

10月11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84天(閏年第28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1天。.

新!!: 黎元洪和10月11日 · 查看更多 »

10月6日

10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9天(闰年第28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6天。.

新!!: 黎元洪和10月6日 · 查看更多 »

1864年

没有描述。

新!!: 黎元洪和1864年 · 查看更多 »

187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黎元洪和1870年代 · 查看更多 »

1876年

没有描述。

新!!: 黎元洪和1876年 · 查看更多 »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舉行的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選舉。結果由孫文以16票當選臨時大總統,黎元洪以17票當選臨時副總統。孫文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職,並宣佈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而黎元洪則於1月8日在武昌就職。.

新!!: 黎元洪和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舉行的第二任臨時大總統選舉。結果由袁世凱以17票當選臨時大總統,黎元洪以17票當選臨時副總統,並於3月10日就職。.

新!!: 黎元洪和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13年

没有描述。

新!!: 黎元洪和1913年 · 查看更多 »

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政府舉行的第一任大總統選舉。結果由袁世凱以500票當選大總統,黎元洪以601票當選副總統,並於10月10日就職。.

新!!: 黎元洪和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16年

没有描述。

新!!: 黎元洪和1916年 · 查看更多 »

1916年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

1916年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是民国5年(1916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副总统补选。当时,因原副总统黎元洪已接任袁世凯去世后留下的大总统之位,故需要补选副总统。.

新!!: 黎元洪和1916年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16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黎元洪和1916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17年

没有描述。

新!!: 黎元洪和1917年 · 查看更多 »

1918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1918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政府舉行的第二任大總統選舉。結果由徐世昌以425票當大總統,並於10月10日就職。.

新!!: 黎元洪和1918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

1919年中国南北和平谈判,簡稱1919年南北和谈,是中國在1919年2月20日到5月13日之間,由北京北洋政府与南方护法军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

新!!: 黎元洪和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 · 查看更多 »

1920年代

1920年代,是指二十世紀的第三個十年。.

新!!: 黎元洪和192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20年代中国

中國在1920年代,指的是從1920年到1929年的時局變化。民國建制不同於清代及其以前,無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皆無絕對之權力;輿論、社會運動者、反對黨、甚至擁兵自重的軍人,都是制衡力量。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制定《對華政策綱領》,宣稱滿洲和蒙古對日本國防和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是日本生命線,為維護滿蒙權益,將不惜動用武力。.

新!!: 黎元洪和1920年代中国 · 查看更多 »

1922年汕頭颱風

1922年汕頭颱風(英語:1922 Swatow Typhoon)是192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五號颱風。台风在7月27日形成,在8月3日消散,维持了一星期。這個颱風為菲律宾和中國广东省地區,尤其是汕头市帶來破壞,造成嚴重人命及經濟損失,因而被中国气象局列為20世紀十大氣象災害之首。 由於當時的西北太平洋地區並未有為颱風命名的習慣,且該颱風於8月2日為汕頭市帶來嚴重破壞,故又稱之「八二風災」。 此次颱風的中央氣象局編號為B096。.

新!!: 黎元洪和1922年汕頭颱風 · 查看更多 »

1923年

请参看:.

新!!: 黎元洪和1923年 · 查看更多 »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又名曹锟宪法,双十宪法,是中华民国在1923年10月10日由中华民国宪法会议公布的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这部宪法公布后仅一年,即被段祺瑞公布的《临时政府制》所推翻,其大部分条款未能施行。.

新!!: 黎元洪和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舉行的第三任大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行憲前最後一次的大總統選舉。結果由曹錕以480票當選大總統,並於10月10日就職。.

新!!: 黎元洪和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28年

请参看:.

新!!: 黎元洪和1928年 · 查看更多 »

2011年10月中國

* 10月31日,网友爆料,多名淘宝网支付宝用户被捐款到中国绿化基金会账户,少则0.2元,多则6,000元()。.

新!!: 黎元洪和2011年10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5月21日

5月21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141天(閏年第142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24天。.

新!!: 黎元洪和5月21日 · 查看更多 »

5月27日

5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7天(闰年第14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18天。.

新!!: 黎元洪和5月27日 · 查看更多 »

5月28日

5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8天(闰年第14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7天。.

新!!: 黎元洪和5月28日 · 查看更多 »

6月29日

6月29日是阳历年中的第180天(闰年是181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5天。.

新!!: 黎元洪和6月29日 · 查看更多 »

6月3日

6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4天(闰年第15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1天。.

新!!: 黎元洪和6月3日 · 查看更多 »

6月6日

6月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7天(闰年第158天),離全年结束還有208天。.

新!!: 黎元洪和6月6日 · 查看更多 »

6月9日

6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0天(闰年第16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5天。.

新!!: 黎元洪和6月9日 · 查看更多 »

7月2日

7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183天(闰年是18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2天。.

新!!: 黎元洪和7月2日 · 查看更多 »

8月1日

8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13天(闰年是21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2天。.

新!!: 黎元洪和8月1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