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黃門侍郎

指数 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書,漢代以降沿用此官職。唐代改稱門下侍郎,屬於宰相之一。金朝、元朝时废除。.

256 关系: 嚴挺之劉廣德劉廙劉穆之劉胤 (東晉)劉鑠劉洎劉景先华歆卢文纪南宋官制南朝太僕卿列表司馬威司馬孚司馬無忌司馬遹司馬恬司馬晃 (下邳王)司马伦司马光參知政事吳敏 (宋朝)吕諲壽良夏侯威夏侯孜夏侯尚夏侯渊太宰姚顗孟觀孟汉琼孝和陰皇后孙处约宰相宇文節宇文虛中安定郡宋璟尚书仆射射堅崔季舒崔安潛崔元式崔珙崔损严可求严续中书侍郎常忌...三省于兢庾希庾亮庾凝绩庾持任恺仇洛齊张士逊张延翰张砺张格张永 (南朝)张濬張節張遼張軌 (北朝)張昶 (東漢)何曾侍中侍郎徐处仁徐彦若徐眾徐淑來恒刘崇望刘恢 (刘宋)刘歆嵇紹和嶠傅巽傅亮 (六朝)傅嘏唐名 (日本稱號)唐太宗唐蕃会盟碑唐朝全紀元略 (東平王)石崇石苞石渠議奏王令谋王弼 (三國)王徽之王准之王瞻王珪 (唐朝)王继业王继昌王缙王随王韞秀王衍 (西晋)王惠風王浑 (太原)王景文班宏神龙革命程昱窦易直竹林七贤竇篤繁昌公主绍圣绍述羊固畢軌盧杞盧懷慎韦琮韦说韩建韓休韓瑗韋挺韋昭鍾琰鍾毓鍾會荀藩華廙萧复萧邺顏含顏師古顏杲卿顧越顧雍顧榮衛臻颜真卿裴楷裴淑英裴潛裴澈褚亮西漢經學傳承列表馬光 (東漢)解系驪興閔氏謝岐魏谟许寂鮑勳谢弘微谢晦費承賈充贾逵 (三国)趙知禮路随鸾台侍郎黃門辽朝官制霍弋范姓范岫范遹范迪范泰胡义周胡方回郭待举郭象郑从谠郑珣瑜郑畋阎姬赵季良赵弘 (北汉)赵弘智赵徽赵凤赵光裔赵莹赵长文赵损薛居正薛贻矩门下省董允董贤董晉 (唐朝)葛龔蔡京蔡確金旋蕭介蕭俛苗璘耿南仲耿國 (東漢)虞玩之陳希烈陳祗陳慧紀陸卬陸瓊陸杲 (南朝)陆扆李夷简李回李珏李穀李紳李熅李骧 (三国)李让夷李藩李蔚 (唐朝)李敏 (閩)李景遂李景迁杨守立杨佶杨沂丰杨涉杜幼文杜预杜暹桓石綏桓豁楊遵勗歐陽炯正二品武元衡殷琰毋昭裔毛修之氏族志永业田沈倫沈炯淳于長游简言源休潘濬慕容垂慕容暐慕容恪执政官曲阜孔氏 (朝鲜半岛)曹确曹騰曾公亮 扩展索引 (206 更多) »

嚴挺之

嚴挺之(),名浚,以字行,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曾任考功員外郎,官至太子詹事。.

新!!: 黃門侍郎和嚴挺之 · 查看更多 »

劉廣德

劉廣德(),南陽涅陽人《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劉仲威南陽涅陽人也……仲威從弟廣德,亦好學,負才任氣。父之亨,梁安西湘東王長史、南郡太守。《南史·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劉虯字靈預,一字德明,南陽涅陽人,晉豫州刺史喬七世孫也。……虯子之遴。……之遴弟之亨。……子廣德,亦好學,負才任氣。承聖中,位湘東太守。魏平荊州,依于王琳。琳平,陳太建中,曆河東太守,卒官。,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劉廣德的祖父是劉虯南齊荊州的隱士,父親劉之亨則是南梁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長史、南郡太守。他在承聖年間以軍功官至給事黃門侍郎、湘東太守。荊州失陷後他依附王琳,王琳被平定,陳文帝任用劉廣德為寧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的府限外記室參軍,以然讓他領兵。不就他改任太尉侯瑱的湘州府司馬,歷官樂山、豫章兩郡太守和新安內史。光大年間,朝廷授與劉廣德假節、員外散騎常侍、雲旗將軍、河東太守,到太建元年(569年)在郡內去世,虛歲四十三,贈左衛將軍。.

新!!: 黃門侍郎和劉廣德 · 查看更多 »

劉廙

劉廙(),字恭嗣,南陽安眾人,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的后代。漢末三國時曹魏官員。.

新!!: 黃門侍郎和劉廙 · 查看更多 »

劉穆之

劉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東莞郡莒縣人。西漢齊王劉肥的後裔。東晉末年政治人物,官至尚書左僕射。劉穆之深受劉裕倚仗,更屢次在劉裕領兵在外時留守建康,並且總掌朝廷內外事務。.

新!!: 黃門侍郎和劉穆之 · 查看更多 »

劉胤 (東晉)

劉胤(),字承胤,東萊掖縣人。是西漢高祖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的後代。晉朝官員,在東晉官至平南將軍、江州刺史。.

新!!: 黃門侍郎和劉胤 (東晉) · 查看更多 »

劉鑠

南平穆王劉鑠(),字休玄,宋文帝劉义隆第四子,母為吴淑仪。.

新!!: 黃門侍郎和劉鑠 · 查看更多 »

劉洎

劉洎(),字思道,荊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南朝梁尚书右丞刘之遴的曾孙。 生年不詳,隋末,仕蕭銑,任黃門侍郎。入唐,初授南康州(今江西贛縣一帶)都督府長史。貞觀七年(633年),拜給事中,封清苑縣男爵位,轉調任治書侍御史。崇魏徵,個性通達而任事嚴謹,以敢言聞名。貞觀十三年,唐太宗欲查看起居註,諫議大夫兼知起居註褚遂良拒絕。黃門侍郎劉洎支持褚遂良并進言:「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拜為尚書右丞,累官散騎常侍。貞觀十四年有一日,太宗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的大臣。宴後,皇帝乘興操筆作飛白書。太宗平時最喜王羲之的草書,本身學王羲之的書法也非常成功,所以書法極好。寫完後,當即一一賜給群臣。大臣們也趁著酒興,紛紛前至搶墨寶。只要太宗一寫完,群臣就迫不及待地從太宗手上搶過來,還你爭我奪。劉洎站得不遠,卻一個都沒有搶到,這時心生一計,他跑到太宗的座位上,在座椅後面,等太宗寫完一幅字,立刻從太宗背後一伸手,把這幅字先搶在手裡了。這個舉動給其他沒搶到墨寶的大臣看到了,便群起大叫:「劉洎登上皇上的御床,罪該當死,請求陛下法辦他。」太宗聞言大笑說:「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就是說有大臣坐在皇帝的御床上是政治昌明的标志(关于婕妤辭輦的典故,参见班婕妤)。貞觀十八年(644年)遷侍中。 後來有重臣在為太宗百年之後的擅權而開始準備,有些大臣不免對此有分歧。劉洎沒有被長孫無忌等納為親近,就因此有了危險。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征遼,留守定州,太宗班師時患“痈疽”,至并州,“及上不豫,劉洎和馬周從內出,洎色甚悲懼,謂同列曰:‘疾勢如此,聖躬可憂!’”結果立即遭褚遂良誣陷。褚遂良對太宗說:“劉洎言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尹、霍光舊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定矣。”太宗病好了之後,找劉洎來問這件事情。劉洎照實回答,並找了馬周來佐證自己說過的話,另一方面褚遂良也堅持自己的說法,弄得太宗很困惑。到最後太宗為了撫平一邊的大臣,權衡下遂下詔,“洎與人竊議,窺窬萬一,謀執朝衡,自處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賜自盡,免其妻孥。”賜劉洎自盡死。唐高宗時,其子劉弘業控褚遂良當年誣陷,高宗不理。至武則天地位穩固後,欲重振朝綱,昭雪此冤。.

新!!: 黃門侍郎和劉洎 · 查看更多 »

劉景先

劉景先(),本名劉齊賢,唐朝官员,在唐高宗晚年和武后(武则天)为唐中宗、唐睿宗摄政期间担任宰相。684年,他为被指谋反的宰相裴炎辩护,得罪武后,被捕遭贬。689年,他再次被捕,自缢而亡。《旧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三十一《新唐书》卷一百零六.

新!!: 黃門侍郎和劉景先 · 查看更多 »

华歆

华歆(),字子鱼,东汉时期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市)人,是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华歆是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的過程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曹魏官至司徒、太尉。.

新!!: 黃門侍郎和华歆 · 查看更多 »

卢文纪

卢文纪(《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字子持,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做官,后唐末帝李从珂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卢文纪 · 查看更多 »

南宋官制

南宋官制,沿用北宋官制。丞相制度與金朝相互影響,元朝沿用。 宋徽宗時以太宰、少宰為宰相,宋欽宗恢復了元豐官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作為宰相。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廢除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的名目,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為宰相;參知政事作為副相。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尚书左仆射改為左丞相,尚书右仆射改為右丞相、丞相兼枢密使成為常例。 殿阁大学士,除了北宋原有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龙图阁,新设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显文阁。南宋初年,谏院不隶属于中书省门下省两省。礼部尚书不常设,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各二人。南宋将九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卫尉寺、太仆寺、宗正寺、大理寺、司农寺、太府寺)改为五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卫尉寺并入工部,太仆寺并入兵部,宗正寺卿不常设。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中都水监并入工部。宋高宗时设立御前五军,称之为神武军,隶属于枢密院,后来改属殿前司。地方路级行政区的长官:转运使司称之为漕司,提刑按察司称之为宪司,提举常平司称之为仓司,经略安抚司称之为帅司。小县不再设立县丞,由主簿兼任。.

新!!: 黃門侍郎和南宋官制 · 查看更多 »

南朝太僕卿列表

太僕為漢魏九卿之一,主管輿馬。東晉或置或省,南朝前期不常置,郊祀時臨時設置太僕執轡,事畢即省。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置十二卿,其中太僕卿位居夏卿之末,位視黃門侍郎,官班十,主管輿馬,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南馬牧丞、左牧丞、右牧丞、龍廄丞、內外廄丞。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僕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太僕卿。.

新!!: 黃門侍郎和南朝太僕卿列表 · 查看更多 »

司馬威

司馬威(),字景曜,小名阿皮,西晉宗室成員,河間平王司馬洪之子,章武王司馬混的兄長。司馬威阿附於趙王司馬倫,在其稱帝期間當上中書令,司馬倫敗後因其逼奪國璽之事被晉惠帝誅殺。.

新!!: 黃門侍郎和司馬威 · 查看更多 »

司馬孚

司馬孚(),字叔達,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縣)人,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曾歷任魏朝要職,如司空、太尉,最後官至曹魏太傅。西晉建立後封安平王,任太宰。.

新!!: 黃門侍郎和司馬孚 · 查看更多 »

司馬無忌

司馬無忌(),字公壽,河內溫縣人。晉朝宗室,譙王司馬承之子。曾參與平滅成漢的戰爭。.

新!!: 黃門侍郎和司馬無忌 · 查看更多 »

司馬遹

司馬遹(),字熙祖,小字沙门。河内郡溫縣人。晉惠帝司馬衷的庶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母謝玖。290年,晉惠帝即位後冊立其為皇太子。後來在300年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數月後更被殺害,後獲追頒諡號為愍懷太子。.

新!!: 黃門侍郎和司馬遹 · 查看更多 »

司馬恬

司馬恬(),字元瑜,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宗室,譙王司馬承孫,官至鎮北將軍、兗青二州刺史。.

新!!: 黃門侍郎和司馬恬 · 查看更多 »

司馬晃 (下邳王)

司馬晃(),字子明,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安平獻王司馬孚第五子。為人孝友貞廉,謙虛下士,甚得晉宗室們稱許。在晉官至司空。.

新!!: 黃門侍郎和司馬晃 (下邳王) · 查看更多 »

司马伦

司馬倫(),字子彝,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司馬懿第九子,母柏夫人。.

新!!: 黃門侍郎和司马伦 · 查看更多 »

司马光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新!!: 黃門侍郎和司马光 · 查看更多 »

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於唐朝首先設置,並非正式官位,而是三省長官以外的官員,加上此頭銜(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的頭銜),即可以進入政事堂議事,等於成為宰相群的一員。 宋代太祖時,為分割宰相權力,故在同平章事(即宰相,簡稱平章),底下設參知政事(簡稱參知、參政),原不知印,不升政事堂,為宰相的副職,開寶六年始升都堂議政,至道元年與宰相輪班知印,後來實際權力大致等於宰相,遼、金、元等朝多沿用此制。參知政事一職,明代洪武九年以後不存,清代的協辦大學士有時亦美稱參知,但已為虛職而無實權。 地方亦有參政一職,洪武九年,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以左、右參政為布政使之副職。清初略略沿用,乾隆時廢。.

新!!: 黃門侍郎和參知政事 · 查看更多 »

吳敏 (宋朝)

吴敏,字元中,宋朝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人,靖康之变前官至宰相(少宰),曾经推荐李纲。 大观二年(1108年),辟雍私试,吴敏中为首选。蔡京喜欢他的文章,想把女儿嫁给他,吴敏推辞。吴敏被擢升浙东学事司干官,为秘书省校书郎,蔡京推荐他充任馆职。中书侍郎刘正夫以吴敏未尝过省,不同意,蔡京请宋徽宗御笔特召上殿,官除右司郎官。御笔自此始,违抗者以大不恭论,于是权幸争请御笔,门下省缴驳之任荒废。吴敏升中书舍人、同修国史,改给事中。吴敏为蔡京所引,郑居中秉政,吴敏数言其失,郑居中讨厌他。吴敏因驳盗当死者犯罪,罢为右文殿修撰、提举南京鸿庆宫。之后,再为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兼侍讲。 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将内禅,蔡攸探知上意,引进吴敏入对。宰相执政皆在,吴敏奏事:“金人渝盟,举兵犯顺,陛下何以待?”宋徽宗尴尬地说:“奈何!”当时宋徽宗东迁之计已定,命户部尚书李棁先出守金陵。吴敏离开御前,到都堂说:“朝廷便为弃京师计,何理也?此命果行,须死不奉诏。”宰执都赞同他的言论,李棁遂没有成行。皇太子赵桓除开封尹,宋徽宗去意益决,吴敏奏对推荐李纲。李纲曾经对吴敏说徽宗宜传位,如唐天宝故事,所以吴敏推荐他,希望徽宗对于传位的事情或有所问。第二日,宰相奏事,徽宗独留李邦彦,提及吴敏的奏对。命除吴敏门下侍郎,辅太子。吴敏惊骇:“臣既画计,当从陛下巡幸。陛下且传位,而臣受不次之擢,臣曷敢?”徽宗说:“不意卿乃尔敢言。”于是命吴敏起草传位诏。 太子即位为宋钦宗,宋徽宗为上皇出居龙德宫,吴敏与蔡攸同为龙德宫副使,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靖康元年(1126年),吴敏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议不合,徐处仁掷笔打中吴敏的脸,吴敏的鼻尖被染黑。唐恪、耿南仲、聂山欲排除二人取而代之,让言官御史中丞李回弹劾他们,徐处仁与吴敏一起罢相,徐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吴敏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不久,言官说他依附于蔡京父子,吴敏于是出知扬州,再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涪州安置。建炎初年,移柳州。宋高宗用范宗尹的举荐,起吴敏知潭州,吴敏辞免,于是提举洞霄宫。绍兴元年(1131年),复观文殿大学士,为广西、湖南宣抚使,在任上去世。.

新!!: 黃門侍郎和吳敏 (宋朝) · 查看更多 »

吕諲

吕諲(),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爵封须昌县开国伯,谥号肃,唐朝官员,唐肃宗年间拜相。史学家往往认为他后来担任地方官时比担任宰相更出色。.

新!!: 黃門侍郎和吕諲 · 查看更多 »

壽良

壽良(),字文淑,蜀郡成都人。父親與祖父兩代都曾擔任犍為太守,年少時與犍為人張微、費緝齊名。.

新!!: 黃門侍郎和壽良 · 查看更多 »

夏侯威

夏侯威(),字季權,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東漢曹操屬下名將夏侯淵之第四子。歷任荊、兗二州刺史。.

新!!: 黃門侍郎和夏侯威 · 查看更多 »

夏侯孜

夏侯孜(),字好学,爵封谯郡开国公,唐朝官员。在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拜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夏侯孜 · 查看更多 »

夏侯尚

夏侯尚(),字伯仁,三國時代曹魏的武將,曹丕一朝的重臣、重要將領,官拜荊州牧、征南大將軍。他是曹操重要部下夏侯淵的侄子。.

新!!: 黃門侍郎和夏侯尚 · 查看更多 »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族弟,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将。随曹操起兵,从征袁绍、韩遂等。建安十七年(212)後,督軍屯於長安,平定河西諸羌,其勇名號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建安二十年(215)拜征西將軍,守漢中,後為劉備部將黃忠所擊殺,死後追諡為愍侯。用兵擅長輕兵急襲、出敵不意,亦常恃勇無謀親率輕銳出戰,也因此常受曹操勸誡,軍中稱之為“白地将军”。.

新!!: 黃門侍郎和夏侯渊 · 查看更多 »

太宰

太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宰”作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责任是总管王家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冢宰》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参见秦朝官制。在汉朝时,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职,但同周朝时的太宰职位大不相同,乃是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参见西汉官制。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充首相、次相。.

新!!: 黃門侍郎和太宰 · 查看更多 »

姚顗

姚顗(《旧五代史》卷九十二),字伯真(按《旧五代史》),一字百真(按《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卷五十五,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官员,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姚顗 · 查看更多 »

孟觀

孟觀(),字叔時,西晉渤海東光人。西晉將領,長期在禁中任將,並曾經獲委派領兵平定氐人齊萬年的叛亂。後孟觀因天象支持篡位的司馬倫,卻失敗被殺。.

新!!: 黃門侍郎和孟觀 · 查看更多 »

孟汉琼

孟汉琼(?《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宦官。孟漢瓊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年及後唐閔帝李从厚年间掌握权势,与李嗣源宠妃王淑妃互相合作。他被推翻李从厚的李从厚养兄李从珂所杀。.

新!!: 黃門侍郎和孟汉琼 · 查看更多 »

孝和陰皇后

皇后(),陰姓,真名失傳,新野人,中國東漢時期皇族女性,為東漢漢和帝第一任皇后。.

新!!: 黃門侍郎和孝和陰皇后 · 查看更多 »

孙处约

孙处约(),字茂道,后为避武则天父武士彟讳,改以字行,汝州郏城人,祖籍千乘乐安。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短暂拜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孙处约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黃門侍郎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宇文節

宇文節,字大禮,中国唐朝唐高宗时代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宇文節的祖父宇文弼,是北周和隋朝的名将,宇文节早年事迹不详, 唐太宗贞观年间为尚书右丞(尚書省副职)。明法令,以有办事能力著称。当时江夏王李道宗有私事请求于他,他将这件事奏报了皇帝,唐太宗赏赐了他绢二百匹,说:“朕所以不置左右仆射者,正以卿在省耳。” 649年,唐太宗死后,儿子唐高宗继位。651年,宇文节官拜黃門侍郎(門下省副职)、同中書門下三品,652年,代替于志宁为侍中(门下省首长)。 652年冬,太宗女高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房遺愛,连同柴令武、薛萬徹与李元景谋反的事情被发现。宇文节与房遺愛交好,想从中援救。但房遺愛等人不是处斩就是赐死。宇文节被流放桂州(今广西桂林),死在流放地,他的孙子宇文融是唐玄宗时的一个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宇文節 · 查看更多 »

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初名黃中,宋徽宗親改其名為虛中,字叔通,別號龍溪居士,成都廣都(今成都雙流)人,歷仕宋徽宗、欽宗、高宗三朝。其兄宇文粹中亦為宋官。.

新!!: 黃門侍郎和宇文虛中 · 查看更多 »

安定郡

安定郡,中國古郡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境。.

新!!: 黃門侍郎和安定郡 · 查看更多 »

宋璟

宋璟(),字廣平,邢州南和人,為唐玄宗開元初期的著名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宋璟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射堅

射堅 ,字文固,扶風郡人,射援兄,年少時就有美好的名聲,被徵辟到三公府擔任黃門侍郎。官至蜀郡太守 。.

新!!: 黃門侍郎和射堅 · 查看更多 »

崔季舒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北齊官吏。 父崔瑜之,北魏時官鴻臚卿。生性明敏,“涉獵經史,長於尺牘”,歷官參軍、黃門侍郎,監視孝靜帝元善見的行動,孝靜帝與高澄飲酒時,自稱為朕,高澄就怒罵道:“朕,朕,狗腳朕!”並令季舒打孝靜帝三拳。崔季舒向高澄報告薛寘书之妻元氏甚美,高澄將元氏騙入府內予以奸淫,元氏斥責高澄人面兽心。崔季舒将她移送廷尉府治罪,廷尉陆操以無罪釋之。武定七年(549年)八月初八这天,高澄至邺城,邀请崔季舒、陈元康、杨愔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所,密谋篡位。官至總監內作。好医术。北齊後主武平四年(573年)与張雕、刘逖、封孝琰、裴澤、郭遵等谏止后主前往晉陽,被誅以謀反。.

新!!: 黃門侍郎和崔季舒 · 查看更多 »

崔安潛

崔安潛(),字進之(墓志作延之),唐朝将官,爵封清河郡公,《唐故囗囗囗囗囗囗太子太师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潜)墓志铭(并序)》参与对抗王仙芝和黄巢的农民军。.

新!!: 黃門侍郎和崔安潛 · 查看更多 »

崔元式

崔元式(?《新唐书》卷一百六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中国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短暂任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崔元式 · 查看更多 »

崔珙

崔珙(),安平郡公,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崔珙 · 查看更多 »

崔损

崔损(),字至无,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崔损 · 查看更多 »

严可求

严可求(《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或作严求,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温及吴国三位统治者杨渥、杨隆演和杨溥的谋主,是吴国的重臣。.

新!!: 黃門侍郎和严可求 · 查看更多 »

严续

嚴續(),表字興宗,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人。他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南唐的官员,他在南唐最后两个君主李璟、李煜时官至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严续 · 查看更多 »

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 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称之为中书郎,魏晋时称之为通事郎。南北朝时,正式称为中书侍郎,设置四人。隋朝改名内史侍郎,隋炀帝设置二人。内史令空缺时,内史侍郎开始参与朝政。唐朝改回中书侍郎(7世纪60年代称西台侍郎,武周时期称内史侍郎、凤阁侍郎,开元初期称紫微侍郎)。唐代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南宋复置参知政事,废除中书侍郎。元代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丞相,明太祖废除。.

新!!: 黃門侍郎和中书侍郎 · 查看更多 »

常忌

常忌,字茂通,蜀郡江原人,少時與從兄常勗齊名。.

新!!: 黃門侍郎和常忌 · 查看更多 »

三省

三省,中國古代的中央政權體系,是尚書省、門下省與中書省三個單位的合稱。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和越南也曾設置三省。.

新!!: 黃門侍郎和三省 · 查看更多 »

于兢

于兢,字德源,唐朝京兆府高陵县(今陕西省高陵县)人。五代后梁时宰相。祖父于敖,父亲于珪,叔父于琮。 後梁开平二年(908年)四月初三,后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涉被罢相降为右仆射;梁太祖朱温任命吏部侍郎于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张策为刑部侍郎,两人都为同平章事。乾化三年(913年)二月十七,袁象先兵变,朱友珪被杀。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晓被乱兵杀死,于兢和宣政使李振被打伤。乾化四年(914年)四月十一,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因为犯了徇私迁补军校的罪,降为工部侍郎,后来又贬任莱州司马。.

新!!: 黃門侍郎和于兢 · 查看更多 »

庾希

庾希(),字始彥,穎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中書監庾冰之子,東晉官員,官至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後因庾氏被大司馬桓溫誣陷謀反而出逃,及後庾希在京口(今江蘇鎮江)舉兵討伐桓溫,終失敗被殺。.

新!!: 黃門侍郎和庾希 · 查看更多 »

庾亮

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時期權臣和外戚,妹妹是皇后庾文君。晉成帝即位初期在朝輔政,蘇峻之亂後官至征西將軍,出鎮外地,並有北伐的志向,但因石虎派軍擊敗其部處的軍隊而失敗。.

新!!: 黃門侍郎和庾亮 · 查看更多 »

庾凝绩

庾凝绩(),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官员。开国皇帝王建末年,任枢密使,并在继任者末代皇帝王衍在位初期继续有权。.

新!!: 黃門侍郎和庾凝绩 · 查看更多 »

庾持

庾持(),字允德,潁川鄢陵人《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庾持字允德,潁川鄢陵人也。祖佩玉,宋長沙內史。父沙彌,梁長城令。持少孤,性至孝,居父憂過禮。篤志好學,尤善書記,以才藝聞。解褐梁南平王國左常侍、輕車河東王府行參軍,兼尚書郎,尋而為真。出為安吉令,遷鎮東邵陵王府限外記室,兼建康令。太清初,世祖與持有舊,及世祖為吳興太守,以持為郡丞,兼掌書翰,自是常依文帝。文帝剋張彪,鎮會稽,又令持監臨海郡。以貪縱失民和,為山盜所劫,幽執十旬,世祖遣劉澄討平之,持乃獲免。《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沙彌,晉司空冰之六世孫也。父佩玉,仕宋位長沙內史,升明中,坐沈攸之事誅。時沙彌始生。……子持。持字元德,少孤,性至孝,父憂,居喪過禮。篤志好學,仕梁為尚書左戶郎,後兼建康監。陳文帝為吳興太守,以為郡丞,兼掌書翰。,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庾持是東晉司空庾冰的七世孫,祖父庾佩玉是劉宋長沙內史;父親庾沙彌則是南梁長城縣令。他少年失去雙親,個性孝順,父親逝世時十分哀痛;他也勤勞好學,尤其擅長書記,以才藝聞名。出任南平王蕭偉的國左常侍;輕車將軍、河東王蕭譽的王府行參軍,兼任尚書郎,不久轉為正任。之後外任安吉縣令,遷轉鎮東將軍、邵陵王蕭綸的王府限外記室,兼任建康縣令。太清初年,陳蒨庾和持有交情,及後陳蒨擔任吳興太守,任用他為郡丞,兼掌管文書,自此他跟隨陳蒨。陳蒨攻克張彪,鎮守會稽,又下令庾持監督臨海郡,他貪婪放縱失去民心,被山賊洗劫囚禁十個月,陳蒨派劉澄討平才獲釋。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庾持獲授安東將軍、臨川王陳蒨的王府諮議參軍,天嘉初年轉遷為尚書左丞,因為防禦預長城的功勳封為崇德縣子,食邑三百戶。受封當日,他宴請令史收受饋贈,陳文帝因而生氣免爵。不久庾持為宣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的王府諮議參軍,擔任臨安縣令,因打死縣民免任。其後再給他出任給事黃門侍郎、稜威將軍、鹽官縣令。光大元年(567年)改官秘書監,主持國史;又任職少府卿,領羽林監,遷太中大夫,領授步兵校尉。太建元年(569年)他去世,虛歲六十二,朝廷下詔贈光祿大夫。庾持善於文字書,每次寫文章都好用生僻文字,文人亦以此譏諷他,有文集十卷。.

新!!: 黃門侍郎和庾持 · 查看更多 »

任恺

任恺()任愷既因魏舒任司徒而憂死,自當離魏舒上任之期不遠,而魏舒於太康四年冬十一月獲任領司徒,已近明年,故推算任愷當於次年死,字元褒,三国時曹魏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人。曹魏太常任昊的兒子,尚魏明帝之女齊長公主,歷事魏晉兩朝。任愷在處理公務上勤勞恪慎,獲得朝野的讚譽,但與賈充有朋黨之爭,仕途受阻。.

新!!: 黃門侍郎和任恺 · 查看更多 »

仇洛齊

仇洛齊(),中山(今河北定縣)人,北魏時的宦官。.

新!!: 黃門侍郎和仇洛齊 · 查看更多 »

张士逊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宰相、诗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张士逊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次年,出知江宁府。明道元年(1032年)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后再次罢相。宝元元年(1038年)以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郢国公。康定元年(1040年)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年)张士逊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仁宗朝三次拜相。.

新!!: 黃門侍郎和张士逊 · 查看更多 »

张延翰

张延翰(《十国春秋》卷二十一《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字德华,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吴国和南唐官员,在吴国末年和南唐初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张延翰 · 查看更多 »

张砺

张砺(《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字梦臣,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后唐和辽官员。.

新!!: 黃門侍郎和张砺 · 查看更多 »

张格

张格(),字承之,又字或小字义师,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政治家,两度官拜宰相。在说服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立最幼子王衍(王宗衍)为储一事中起到作用。.

新!!: 黃門侍郎和张格 · 查看更多 »

张永 (南朝)

张永(),字景云,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宋官員及將領,金紫光祿大夫、會稽太守张裕之子。張永在宋官至右光祿大夫,曾做過多項官職,更參與過元嘉北伐以及討伐劉劭、劉子勛、劉休範等多場內亂。.

新!!: 黃門侍郎和张永 (南朝) · 查看更多 »

张濬

张濬(《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字禹川,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唐昭宗年间宰相。唐昭宗初年,他是朝廷发起从地方军阀手中重夺权力的讨伐战的主倡者,但在指挥讨伐李克用之战损失惨重后被罢免并被迫致仕。昭宗末年,昭宗被原为张濬盟友、意欲篡位称帝(后来成功并建立后梁)的另一军阀朱全忠人身控制,朱全忠担心张濬鼓动其他军阀联合讨伐自己阻止自己改朝换代,命部下张全义屠灭张濬全家。.

新!!: 黃門侍郎和张濬 · 查看更多 »

張節

張節,《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官至黃門侍郎。因反對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而大罵:「欲行此事,是篡國之賊也!」因此惹恼司馬炎,被司馬炎手下士兵亂棍打死。.

新!!: 黃門侍郎和張節 · 查看更多 »

張遼

張遼(),字文遠,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大夫庄)人,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新!!: 黃門侍郎和張遼 · 查看更多 »

張軌 (北朝)

張軌(),字元軌,济北郡临邑人,南北朝北魏及西魏官員。 張軌的父親張崇官至高平令。張軌年少好學,知識廣闊。在洛陽時,家中貧窮,他和樂安的孫樹仁為莫逆之交,經常交換衣物穿著,受人称赞。魏孝莊帝永安年間,張軌隨著爾朱榮攻擊元顥,因而除授討寇將軍、奉朝請。他時常對親人說:「秦雍之間的地方必定有王者。」爾朱氏敗亡後他順從入關,賀拔岳委任張軌為記室參軍,典機務,後轉任倉曹,加鎮遠將軍。其時米價昂貴,有人請求向官倉借米,他說:「以私利損害公家,並非我的意願。接濟他人之難,我怎能不同意。」因此賣曲自己的衣物買米賑災。 賀拔岳被用計殺害後,宇文泰任用張軌為都督,一同討伐侯莫陳悅。平定侯莫陳悅後,他出使洛陽拜見領軍斛斯椿。斛斯椿說:「高歡的逆謀已經廣為人知。現在人情向西,度日如年。不知道宇文泰是否和賀拔岳一樣?」張軌回應:「宇文泰文武雙全,他的見識我不能猜測。」斛斯椿回答:「如果確實和你說的一樣的話,宇文泰會是可以依仗的人啊。」宇文泰出任行臺後授張軌為郎中,到魏孝武帝西遷就除授中書舍人,封壽張縣子,食邑三百戶,加左將軍、濟州大中正,兼任著作佐郎,負責編寫起居注。之後他轉職給事黃門侍郎,兼吏部郎中。大統六年(540年),出任為河北郡守,在當地三年有好名聲。大統年間冢宰都推崇他,不久張軌入丞相府擔任從事中郎,行武功郡事。章武郡公宇文導出鎮秦州,任用他為長史,加官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魏廢帝元年(552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次年賜姓宇文氏,行南秦州事。魏恭帝二年(555年),張軌獲徵拜度支尚書,除授隴右府長史,在任內去世,虛歲五十五,諡曰質。 張軌個性清廉,去世時家眾並無額外錢財,只有《素書》數百卷,兒子張肅。.

新!!: 黃門侍郎和張軌 (北朝) · 查看更多 »

張昶 (東漢)

張昶,字文舒,敦煌淵泉人(今甘肅瓜州縣)人。 東漢末年大將張奐之子、書法家張芝之弟。官至黃門侍郎。尤善草書,書類伯英(張芝),時人謂之亞聖。極工八分,又善隸書。《華嶽廟兩祠堂碑文》为张昶造自書之,漢元帝又刊其二十餘字。二書有重名,傳於海內。列其章草、八分、草书皆入妙品。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将其书法列为“上之中”品。唐张怀瓘《书断》将其八分书列入妙品、隶书列入能品,称“文舒尤善章草,家風不墜,奕葉清華。”較伯英“雖筋骨不及,而妍華繼之。極工八分,又善隸。”。.

新!!: 黃門侍郎和張昶 (東漢) · 查看更多 »

何曾

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三國時曹魏及西晉官員,曹魏太僕何夔之子,東漢車騎將軍何熙的玄孫。為人好學博聞,與袁侃齊名。在晉歷任太保、太傅、太宰。.

新!!: 黃門侍郎和何曾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黃門侍郎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侍郎

侍郎為中國、越南、朝鮮官制名稱,一般來說,創建於汉代,並沿用到20世紀初。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

新!!: 黃門侍郎和侍郎 · 查看更多 »

徐处仁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宋朝官员。 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进士。宋徽宗时,徐处仁历任太常博士、户部尚书、尚书右丞等。因为和童贯不合,出知蕲州,上备边御戎十策。宋钦宗时,储粮抗金,官至太宰兼门下侍郎。徐处仁言论,开始与吴敏、李纲相合,后来也有异议。曾经与吴敏争事,掷笔打中吴敏的脸,吴敏的鼻尖被染黑。唐恪、耿南仲、聂山欲排除二人取而代之,让言官弹劾他们,徐处仁与吴敏一起罢相,徐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后知东平府,提举崇福宫。建炎初年以观文殿大学士为大名府尹、北道都总管。在大名府去世。.

新!!: 黃門侍郎和徐处仁 · 查看更多 »

徐彦若

徐彦若(),字俞之,封齐国公,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徐彦若 · 查看更多 »

徐眾

徐眾 ,東晉時期人物。咸康中為黃門郎,建元初進侍中。撰有《三國評》或稱其為《三國志評》(《隋書經籍志》稱其為《三國志評》,《舊唐書》與《新唐書》則為《三國評》),裴松之作三國志注引用其文獻時稱其為《三國評》,徐眾本人詳情無可考。.

新!!: 黃門侍郎和徐眾 · 查看更多 »

徐淑

徐淑,東漢女詩人,生卒年不詳,約在147年前後,漢桓帝年間。徐淑家居陇西郡,與夫秦嘉感情甚篤,時以詩書相通情意,著有《徐淑集》一卷,今已遺佚。.

新!!: 黃門侍郎和徐淑 · 查看更多 »

來恒

來恆,中国唐朝唐高宗时代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來恆是来济的异母兄,出生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父亲來護兒,隋朝大将、荣国公。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等忠于隋朝的官员一起被杀。来家只有幼小的来济和来恒没有被杀。 来济和来恒在唐朝以文学著称。643年,来济劝谏唐太宗不要处死废太子--,655年,身为宰相的来济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因此,来济被流放庭州,662年,阵亡。 来护儿本是骁将,而来恒、来济都以才学相称,相次为宰相知政事。当时虞世南的儿子虞昶没有学术,历任将作少匠、工部侍郎,主管工匠。许敬宗说:“来护儿的儿子作宰相,虞世南的儿子作工匠,文武之分怎么会是天生的?”676年三月初五,身为門下省副官黃門侍郎的来恒,被任命为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月二十五日,唐高宗任命来恒为河南道大使,薛元超为河北道大使,直到678年,来恒去世,当时他仍是宰相。 有子来景业,官虞部郎中。第五子来景晖(648年—717年8月20日),银青光禄大夫、饶州刺史,娶萧大通(659年—719年6月12日),夫妇生子来翁宠、来瑶等。.

新!!: 黃門侍郎和來恒 · 查看更多 »

刘崇望

刘崇望(《旧唐书》卷二十上此处忌日按《旧唐书·昭宗本纪》;《旧唐书·刘崇望传》称他卒于光化二年(899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刘崇望传称他享年六十二岁。),字希徒,爵封彭城县开国男,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刘崇望 · 查看更多 »

刘恢 (刘宋)

刘恢(),字景度,刘宋宗室,宋武帝刘裕第六子南郡王劉義宣的长子。 刘恢在十一岁时担任给事中,封世子。刘義宣為荊州刺史,常在都城常住。宋文帝想让他回荆州,以刘恢為河東太守,加寧朔將軍。徵召為黃門侍郎。刘劭弒立,刘恢為侍中。刘義宣起義,刘劭把刘恢和他弟弟刘恺、刘惔、刘悰、刘憬、刘𢚝交给散騎郎沈煥防守。沈煥有歸順刘義宣之意,刘劭令沈煥殺刘恢等。沈煥于是放了刘恢等。刘恢至新亭,宋孝武帝任命他为侍中、散騎常侍、西中郎將、湘州刺史。刘恢藏江寧民陳銑家,有人告发,交给廷尉。刘恢子刘善藏,與刘恢、刘恺、刘惔、刘惇在江宁墓所一起被赐死。.

新!!: 黃門侍郎和刘恢 (刘宋) · 查看更多 »

刘歆

劉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駿,改名劉秀,漢朝宗室,西漢末年及新朝官員及重要學者,協助王莽篡位,出任新朝高職「羲和官」,號稱國師,晚年卻因兒子被殺與誤信預言,謀叛事敗自殺。劉歆博覽圖書,精通經學,提倡古文經學,推動把《左傳》及《古文尚書》等古文經列於學官,引起漢代今古文經學之爭;他曾與父親劉向一同校閱宮庭藏書,編成目錄學的重要著作《七略》及《別錄》,反映當時的學術思想流派。.

新!!: 黃門侍郎和刘歆 · 查看更多 »

嵇紹

嵇紹(),字延祖,譙國銍縣人(今安徽宿州),晉朝大臣,官至侍中,其父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在八王之乱中捨身保衛晉惠帝而身亡,因而被晋朝作为忠臣颂扬,位列《晋书·忠义传》之首。然而因其经历的特殊性,对于他的评价却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争议。.

新!!: 黃門侍郎和嵇紹 · 查看更多 »

和嶠

和嶠,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人(今河南西平)。 祖父和洽曾任魏國尚書令。父和逌是魏國吏部尚書。嶠少有風格,慕舅夏侯玄的為人,珍重自愛,有盛名于世,襲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遷潁川太守,為政清簡,甚得百姓歡心。太傅從事中郎庾顗見到他讚歎說:“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賈充亦十分看重他,在武帝面前讚美他,後任給事黃門侍郎,遷中書令,武帝十分器重。當時荀勗為中書監,晉朝中書監與中書令常同乘一車入朝,和嶠鄙視荀勗的為人,遂乘坐專車,與之抗衡,這是【和嶠專車】的典故。晉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民發古塚,得書言穆王遊幸之事,武帝下詔荀勖、和嶠等以隸字寫之,書成為《竹書紀年》。 他家里富但吝啬,家种有李树,王武子求他给些李子,只给了幾十個。杜预称其有“钱癖”。 九世孙和敬宾,北齐司空、永平郡王。和敬宾子和龙,隋盐州刺史、南平郡公。和龙孙唐朝朱阳县开国男代郡人和智全。.

新!!: 黃門侍郎和和嶠 · 查看更多 »

傅巽

傅巽(生年不詳,卒於魏明帝太和年間),字公悌,雍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傅介子之後,曾任東漢東曹掾,歷任魏國的散騎常侍、侍中、尚書。.

新!!: 黃門侍郎和傅巽 · 查看更多 »

傅亮 (六朝)

傅亮(),字季友,北地郡靈州县(今陝西耀縣東南)人。西晉文學家傅咸玄孫,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官員,也是宋武帝劉裕遺命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在南朝宋官至左光祿大夫、中書監、尚書令。傅亮參與了徐羨之廢黜宋少帝的行動,終被宋文帝降罪誅殺。.

新!!: 黃門侍郎和傅亮 (六朝) · 查看更多 »

傅嘏

傅嘏(),字蘭石,一說字昭先後來獲賜爵關內侯。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立曹髦為帝,傅嘏獲封武鄉亭侯。次年春季,毌丘儉和文欽在壽春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朝臣都認為司馬師可派將領討伐,毋須親身領軍,但傅嘏、王肅和鍾會都勸司馬師親率軍隊攻擊,傅嘏又說:「淮、楚兵勁,而儉等負力遠鬥,其鋒未當也。若諸將戰有利,大勢一失,則公事敗了。(江淮的兵眾戰鬥力高,而今毌丘儉等人帶領他們遠道進討,實在難以抵擋。若果諸將有所失利,大勢一失,你就很可能會被推翻了。)」司馬師於是決意親征,傅嘏等亦隨軍。及後平定叛亂,傅嘏都有獻謀。但戰時司馬師病情惡化,一眼突出,曾有意將朝政大權交給傅嘏,但傅嘏不敢接受。戰後司馬師就旋即逝世,鍾會於是與傅嘏合謀,秘不發喪,傅嘏領軍回師,並以司馬師之名命令司馬昭到許昌,然後一起回洛陽,並讓他進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接替司馬師獨攬朝政。傅嘏因功進封陽鄉侯,食邑增至一千二百戶。同年傅嘏逝世,享年四十七歲。追贈太常,諡元侯。.

新!!: 黃門侍郎和傅嘏 · 查看更多 »

唐名 (日本稱號)

唐名是日本律令制下的一些與中國相應的官職名、部門名。 8世紀前期,《大宝律令》、《養老律令》頒佈,整備二官八省以下職制,制定百官的職名,以唐式職名作為部署名的一種雅稱。沉醉唐風文化的藤原仲麻呂(惠美押勝)掌握政權。天平宝字2年(758年),將所有官職強行改為唐名(仲麻呂自行新設的紫微中台相等於皇太后宮職稱為紫微令)。天平宝字8年(764年)仲麻呂失勢後回復舊稱,之後被用作於官職的別名及雅稱。奈良時代後半至平安時代出現各種的令外官,唐名再被使用(設立藏人頭、檢非違使等令外官)。 唐名按照官職的身份、職能,置換對應中國歷朝的官名,由於中國不同朝代對相同或相若的官職有不同名稱,有時一個職位會有多個唐名。 這些唐名,與中国王朝職制並非完全一致,亦並非根據官職的名字,很多官職都有多個唐名,相對不同官職有相同唐名的亦不少。在除目上朝廷正式官位並無記載。在書簡、日記、漢詩、軍記物等非正式文書經常被使用。明治時代內閣制度成立後,律令制名實並亡,然而新設的內大臣(律令制下內大臣的不同職位)稱「内府」、枢密院稱「枢府」,根據唐名傳統的命名方法剩下的簡稱仍然存在。總理大臣簡稱為「首相」、外務大臣簡稱為「外相」,到現在仍然存在唐名。.

新!!: 黃門侍郎和唐名 (日本稱號)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黃門侍郎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意为“大昭寺前之碑”),又名长庆会盟碑、甥舅和盟碑等,古代藏文文献称之为逻娑碑(),是树立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门前的一通石碑,立于823年,唐朝长庆三年2月14日,時為吐蕃王朝彝泰九年,纪念唐朝和吐蕃王朝长庆会盟。当时正值唐与吐蕃双双衰败之际,为了各自集中精力应付内部严重危机,双方遂决定停止构兵。该碑被誉为“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亚洲最重要的铭文纪念碑”。.

新!!: 黃門侍郎和唐蕃会盟碑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黃門侍郎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全紀

全紀(),三國末年吳國黃門侍郎。全尚之子,母親是孫綝的堂姐。協助父親全尚討伐孫綝一族,在孫亮被孫綝廢位時自殺。 Q J.

新!!: 黃門侍郎和全紀 · 查看更多 »

元略 (東平王)

元略(),字儁興,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司徒公、中山献武王元英第四子,北魏宗室、官员。 他在兄長元熙發動兵變失敗後,曾一度逃難至南梁,後來在北魏孝明帝向梁武帝交涉下得以回國。孝明帝之母靈太后重用元略,但史稱元略未有對北魏作出重大貢獻。528年,元略在尒朱榮發動的河陰之變中被殺。.

新!!: 黃門侍郎和元略 (東平王) · 查看更多 »

石崇

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勃海郡南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縣)。西晉司徒石苞的第六子,西晉著名官吏、盜賊。為人豪奢但又文藻不凡,八王之亂時遭孫秀誣陷,被處死。.

新!!: 黃門侍郎和石崇 · 查看更多 »

石苞

石苞()《晉書》石苞本傳寫石苞於泰始八年(272年)死,但《晉書武帝紀》及《資治通鑑》皆稱他泰始九年二月死,現從武帝紀。,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漢末晉初官員,三國時曹魏和西晉重要將領,官至西晉司徒。.

新!!: 黃門侍郎和石苞 · 查看更多 »

石渠議奏

石渠議奏是中國西漢的漢宣帝于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閣召集的讲论五经同異的學術會議的奏疏辑成之總稱。据《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載,所辑議奏共有一百六十五篇,今皆佚。唐朝杜佑《通典》中保存了其中若干片断。.

新!!: 黃門侍郎和石渠議奏 · 查看更多 »

王令谋

王令谋(《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知诰(后名李昪)的近臣,吴末宰相,劝徐知诰夺取帝位,但在徐知诰夺位建立南唐前去世。.

新!!: 黃門侍郎和王令谋 · 查看更多 »

王弼 (三國)

王弼(),字輔嗣,山陽郡(現今山東省境內)人。三國時代曹魏的著名經學家、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父親是王業。兄長王宏。祖父王凱是王粲的族兄,祖母是劉表之女。(《博物記》) 為《道德經》與《易經》撰寫注解,對後世影響甚大。由於漢代、三國《道德經》的注釋本大多失傳,王弼的《道德經注》成了本書最早的注釋本。.

新!!: 黃門侍郎和王弼 (三國) · 查看更多 »

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東晉名士、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曾歷任車騎參軍、大司馬、黃門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誕不羈,對公務並不熱忱,時常東遊西逛,後來索性辭官退居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王徽之還是名書法家,自幼從父學習,有「徽之得其勢」的評價,後世傳帖《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

新!!: 黃門侍郎和王徽之 · 查看更多 »

王准之

王准之(),字元魯,琅琊臨沂人。東晉末及南朝宋初年官員,曾祖父是東晉尚書令王彪之。王准之一支世代傳承朝儀知識,撰有《儀注》。.

新!!: 黃門侍郎和王准之 · 查看更多 »

王瞻

王瞻(),字思範,琅邪臨沂人《梁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五》:王瞻字思範,琅邪臨沂人,宋太保弘從孫也。祖柳,光祿大夫、東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數歲,嘗從師受業,時有伎經其門,同學皆出觀,瞻獨不視,習誦如初。從父尚書僕射僧達聞而異之,謂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憂,以孝聞。服闋,襲封東亭侯。《南史·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一》:瞻字思範,弘從孫也。祖柳字休季,位光祿大夫、東亭侯。父猷字世倫,位侍中、光祿大夫。瞻年六歲從師,時有伎經門過,同業皆出觀,瞻獨不視,習業如初。從父僧達聞而異之,謂其父猷曰:「大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憂,以孝聞。服闋,襲封東亭侯。,南齊、南梁官员。 王瞻是劉宋太保王弘的從孫,祖父王柳是劉宋光祿大夫、東亭侯,父親王猷曾擔任廷尉卿、侍中、光祿大夫。王瞻六岁时跟随老师学习,有歌舞伎经过课堂门前,王瞻的同学都出去观看,只有王瞻不去看,学习诵读和之前一样。王猷的堂兄弟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之后感到奇怪,对王猷说:“我们的宗族不会衰落,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他十二歲時父親去世,服喪期間有孝道名聲。服喪完畢,王瞻襲封父親東亭侯的爵位。年輕的王瞻轻佻,愛好遊樂,變成邻居忧患;長大後他卻變得有節操,讀書不少,還擅於圍棋和騎射。王瞻自著作佐郎起家,累遷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和太子洗馬,不久出任鄱陽內史,任期屆滿後授官太子中舍人。他亦獲任命為南海王蕭子罕王友,很快轉為司徒、竟陵王蕭子良的從事中郎,待遇很好。蕭子罕出任護軍將軍,以王瞻為長史,又補任徐州別駕從事史,遷官驃騎將軍王晏的長史。王晏被誅殺,王瞻就任晉陵太守。他為政廉潔,妻子儿女因此挨餓,當時大司馬王敬則叛亂,叛軍路經晉陵時,居民都依附王敬則。王敬則敗亡後,官軍討取餘眾,王瞻向朝廷稟告:「愚蠢的人容易被說動,不需要追究。」齊明帝允許,萬餘人因此存活,之後他徵拜給事黃門侍郎、撫軍建安王蕭子真長史和御史中丞。 蕭衍開設霸府,起用王瞻為大司馬相國諮議參軍,領錄事。南梁建立,他出任侍中,遷任左民尚書,不久轉任吏部尚書。王瞻個性正直,在選部任職期間自覺行事。他亦喜歡喝酒,每一次飲酒都可以長達一整天,而精神依然充足,不荒廢公事,蕭衍稱讚王瞻有三項才能:騎射、圍棋、喝酒。很快朝廷加任他為左軍將軍,但他以生病不拜任,仍為侍中,後領官驍騎將軍,未拜而去世,虛歲四十九,諡康侯《梁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五》:高祖霸府開,以瞻爲大司馬相國諮議參軍,領錄事。梁臺建,爲侍中,遷左民尚書,俄轉吏部尚書。瞻性率亮,居選部,所舉多行其意。頗嗜酒,每飲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贍,不廢簿領。高祖每稱瞻有三術,射、朞、酒也。尋加左軍將軍,以疾不拜,仍爲侍中,領驍騎將軍,未拜,卒,時年四十九。諡康侯。子長玄,著作佐郎,早卒。《南史·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一》:梁台建,為侍中、吏部尚書。性率亮,居選部,所舉多行其意。頗嗜酒,每飲或彌日,而精神朗贍,不廢簿領。梁武每稱瞻有三術:射、棋、酒也。卒,諡康侯。子長玄早卒。。.

新!!: 黃門侍郎和王瞻 · 查看更多 »

王珪 (唐朝)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父王顗,祖父王僧辩。 王珪少孤,叔父王頍因参与汉王杨谅谋反,被诛杀,王珪受到牵连,隱居於終南山,直到隋朝灭亡。李纲以其“贞谅有器识”,荐为世子府咨议参军,為太子舍人,成為李建成的心腹。后来由于李建成阴谋作乱之事所牵连,王珪被流放到云南嶲州。玄武门之变後,王珪被太宗召回,拜諫議大夫,遷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貞觀二年(628年),任侍中。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在丹霞殿設宴,叫王珪評品諸大臣。王珪說:「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祥明,出納唯允,臣不如彥博。處繁治劇,眾務必舉,臣不如戴冑。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臣不如魏徵。至於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與房玄齡、魏徵、杜如晦等齊名,《旧唐书》评价他:“性雅淡,少嗜欲,志量沇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人稱唐初四大名相。逝世后,追赠吏部尚書。.

新!!: 黃門侍郎和王珪 (唐朝) · 查看更多 »

王继业

王继业,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宗室,闽太祖王审知之孙,其父王延宗。 王继业原任汀州刺史,有治绩。通文四年(939年)七月,连重遇之乱,王延羲让王继业带兵追赶闽康宗王继鹏,一直逃到村舍;王继鹏平素擅长射术,拉弓射杀几个人。不多时,追兵云集,王继鹏自知不能逃脱,便丢下弓箭对王继业说:“卿臣节安在!”王继业说:“君主没有君德,臣下哪有臣节!新君,是我的叔父,旧君,是我的兄弟,谁亲谁远?”王继鹏不再说话。王继业和他一起来福州,到达陀庄,让他喝酒,醉后把王继鹏勒死。永隆二年(940年)王曦(王延羲)任命王继业为泉州刺史。四月,任命王继业为行营都统,率兵二万来救援建州,吴越国兵退。永隆三年(941年),富沙王王延政以书信招降王继业。六月,王曦便把王继业召回福州,赐死于郊外,又在泉州把他的儿子杀了。王继业做汀州刺史时,闽国司徒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沂丰当时是士曹参军,与他相亲善;有人告称杨沂丰与王继业同谋,杨沂丰正在陪侍王曦的宴会,立即下狱,第二天便杀了,被夷灭家族。.

新!!: 黃門侍郎和王继业 · 查看更多 »

王继昌

王继昌(),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閩國天德帝王延政的從子。 王延政建立殷国,以王继昌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来改殷为闽,以福州为南都,王继昌守福州,为都督南都内外诸军事。王继昌酗酒,不爱惜士卒,李仁达作乱,王继昌和吴成义一起死在官衙。福州最後歸屬吳越國。.

新!!: 黃門侍郎和王继昌 · 查看更多 »

王缙

王缙(《旧唐书》卷一十二;《册府元龟》作卒年八十三。),字夏卿,唐朝官员,唐代宗年间为宰相,封爵齐国公。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鼓励皇帝也笃信佛教,但他和更有权势的宰相元载的腐败使龙颜大怒。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伏诛,王缙被贬,再未重返长安。.

新!!: 黃門侍郎和王缙 · 查看更多 »

王随

王隨(),字子正,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北宋宰相。 宋真宗咸平年間,王隨举进士甲科,歷任將作監丞、同州通判、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判三司磨勘司。任淮南转运使時饑荒,他出庫貸錢給百姓種糧。轉任河東转运使、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任知制誥,因為不善擬詔,出知應天府、揚州、開封府。宋仁宗為太子,拜右庶子,任知制誥、給事中、知杭州。乾興年間(1022年)復降秘書少監,知通州。王隨後任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改任河南府。天聖年間為御史中丞,同知禮部貢舉,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明道二年(1033年),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景祐二年(1035年),加吏部侍郎,知樞密院事,不久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監修國史。王隨為相無所建樹,常和同僚相爭。景祐四年(1037年),被韓琦彈劾,出判河陽。宝元二年(1039年)王隨在河陽去世,追贈中書令,谥章惠,改谥文惠。.

新!!: 黃門侍郎和王随 · 查看更多 »

王韞秀

王韞秀,祖籍山西太原祁縣,後移居華州鄭縣(今陝西省華縣),王忠嗣之女,王維侄女,也有是王縉女兒的說法,宰相元載之妻。.

新!!: 黃門侍郎和王韞秀 · 查看更多 »

王衍 (西晋)

王衍(),字夷甫,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瑯琊王氏,司徒王戎的堂弟,在西晉官至司徒。王衍為人喜好清談,不喜歡參與實質政事,並以求自保為首要,雖然西晉末年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已民變四起,更有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對抗晉室,但身為三公之一的王衍仍不以拯救國家為己任,反而在方鎮樹立親族作為外援和退路。最終王衍被石勒俘殺。後世指責王衍「清談誤國」,應為西晉覆亡承擔一些責任。.

新!!: 黃門侍郎和王衍 (西晋) · 查看更多 »

王惠風

王惠風 (),名晉賢,字惠風,以字行,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晉太尉王衍女,早年聘為司馬遹的太子妃。.

新!!: 黃門侍郎和王惠風 · 查看更多 »

王浑 (太原)

王渾(),字玄沖,太原晉陽人,三國時曹魏及西晉時期將領,曹魏司空王昶之子。曾參與攻滅東吳的戰爭,協助西晉統一中國。王渾在西晉官至司徒。.

新!!: 黃門侍郎和王浑 (太原) · 查看更多 »

王景文

王彧(),字景文,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景文是東晉丞相王導的玄孫,父親是王僧朗,但過繼了給伯父王智。因親妹王貞風是宋明帝的皇后,故王景文以外戚身份甚為尊貴,官至中書監、揚州刺史,但因明帝猜忌而被賜死。.

新!!: 黃門侍郎和王景文 · 查看更多 »

班宏

班宏(),卫州汲县人。唐朝官员。.

新!!: 黃門侍郎和班宏 · 查看更多 »

神龙革命

龙革命,又称神龙政变、五王政變,是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武周皇帝武则天內禪,使武周滅亡及唐朝復興的事件。.

新!!: 黃門侍郎和神龙革命 · 查看更多 »

程昱

程昱(),字仲德,三國時期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聊城市東阿縣)人,三國時魏國將領和政治家。原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被曹操更名程昱。220年逝世,終年八十歲,諡肅侯。.

新!!: 黃門侍郎和程昱 · 查看更多 »

窦易直

易直(),字宗玄,谥号晋阳恭惠公,中国唐朝官员,唐敬宗和唐文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窦易直 · 查看更多 »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

新!!: 黃門侍郎和竹林七贤 · 查看更多 »

竇篤

竇篤,扶風郡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竇融曾孫、竇憲、竇皇后之弟。東漢郾侯。.

新!!: 黃門侍郎和竇篤 · 查看更多 »

繁昌公主

繁昌公主,中国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女。 繁昌公主嫁給功臣衛瓘的第四子衛宣。當時,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與衛瓘有矛盾,說衛宣嗜酒如命,晉武帝問侍從的黃門侍郎,黃門侍郎也是這麼說。晉武帝於是讓公主和他離婚。后来晉武帝得知衛瓘、卫宣父子被人冤枉。想要讓公主復婚,不過此時卫宣已忧愤而死。史书没有记载之後繁昌公主生卒的信息。.

新!!: 黃門侍郎和繁昌公主 · 查看更多 »

绍圣绍述

紹聖紹述,中国北宋宋哲宗恢复宋神宗时各项新法的事件。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神宗母太皇太后高氏病死,宋哲宗赵煦亲政。哲宗对守旧派的专横无君久已不满,因此亲政后召见新党。标榜恢复“先帝遗业”,以“绍述”(继承)其父神宗成法为名,于元祐九年(1094年)四月,改元绍圣,表示继承神宗新法。起用新党,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被贬窜的变法派要人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入朝任要职,在元祐更化中被贬逐的新党人士纷纷起用。命翰林学士承旨曾布修神宗正史。重掌政权的新党对在元祐年间执政的旧党展开猛烈,贬逐元祐旧党,贬斥旧党吕大防、刘挚等,追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尽废元祐法度,陆续恢复神宗青苗法、免役法等各项新法。虽名“绍述”,但新法并未真正得到恢复,他们主要是对元祐诸臣进行残酷的迫害,被定为元祐党人者共七十三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更加激烈。.

新!!: 黃門侍郎和绍圣绍述 · 查看更多 »

羊固

羊固(),字道安,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升遷至黃門侍郎,大鴻臚,官居臨海太守,東晉書法家,以擅長草書和行書著名於世。.

新!!: 黃門侍郎和羊固 · 查看更多 »

畢軌

軌(),字昭先,東平國人(今山東東平縣)。出身官宦之家,父親畢子禮是東漢典軍校尉。三國時曹魏官員,大將軍曹爽的黨羽。.

新!!: 黃門侍郎和畢軌 · 查看更多 »

盧杞

盧杞(),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唐德宗時的宰相、奸臣。.

新!!: 黃門侍郎和盧杞 · 查看更多 »

盧懷慎

盧懷慎(),字怀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祖籍范阳涿。 盧懷慎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祖父卢--为灵昌令,因此迁居于灵昌。怀慎少年清谨,中進士及第,武則天時历任監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唐中宗景龙年间,遷右御史台御史中丞,《旧唐书》载其所上的时政得失三篇。他官职累迁至黃門侍郎,赐爵渔阳伯。為官清廉謹慎,家裡的陳設用具簡陋。 唐玄宗先天二年,他与侍中魏知古在东都洛阳分掌选事,開元元年(713年),征还长安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開元三年(715年)遷黃門監。與紫微令姚崇同為宰相,掌枢密。懷慎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諉,時人稱「伴食宰相」。四年,兼任吏部尚書。同年秋,以疾致仕,旬日而卒,遺言推薦宋璟、李杰、李朝隱、盧從願,唐玄宗哀悼感嘆,贈荆州大都督,諡曰文成。欧阳修《集古录》记载洛阳卢怀慎碑立于开元八年(720年),礼部尚书苏颋撰文,玄宗八分书。.

新!!: 黃門侍郎和盧懷慎 · 查看更多 »

韦琮

韦琮(),字礼玉,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隋朝荆州总管、上庸文公韦世康的后裔,殿中侍御史-韦乾度-的儿子《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七·唐纪六十三》:上夜召学士韦琮,以铉名授之,令草制,宰相、枢密皆不之知。时枢密使刘行深、杨钦义皆愿悫,不敢预事,老宦者尤之曰:“此由刘、杨懦怯,堕败旧风故也。”琮,--之子也。,唐宣宗年间短暂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韦琮 · 查看更多 »

韦说

韦说(?《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中国唐朝及其后继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官员,并在后唐前两位皇帝李存勖和李嗣源任内官拜宰相。作为李存勖任命的宰相,他和李嗣源的宠臣们不谐,最终被贬并赐死。.

新!!: 黃門侍郎和韦说 · 查看更多 »

韩建

韩建(《旧五代史》卷一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佐时,许州长社人(今河南省许昌市),晚唐军阀,最终成为篡唐的后梁的下属。他最为知名的是于乾宁三年(896年)至光化元年(898年)在自己的军部华州控制唐昭宗及在昭宗停留期间屠戮宗室亲王。.

新!!: 黃門侍郎和韩建 · 查看更多 »

韓休

韓休(),字良士,京兆長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政治人物、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韓休 · 查看更多 »

韓瑗

韓瑗(),字伯玉,爵拜颍川县公,唐朝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

新!!: 黃門侍郎和韓瑗 · 查看更多 »

韋挺

韋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唐朝初年官员。.

新!!: 黃門侍郎和韋挺 · 查看更多 »

韋昭

韋昭(),字弘嗣。吳郡雲陽(今江蘇丹陽)人。東吳史學家、經學家。因避司马昭之讳,《三国志》称其为韦曜。.

新!!: 黃門侍郎和韋昭 · 查看更多 »

鍾琰

鍾氏 ,字琰 ,潁川人,鍾繇曾孫女、王渾之妻。《晉書·列女傳》:王渾妻鐘氏,字琰,潁川人,魏太傅繇曾孫也。父徽,黃門郎。琰數歲能屬文,及長,聰慧弘雅,博覽記籍。美容止,善嘯詠,禮儀法度為中表所則。既適渾,生濟。.

新!!: 黃門侍郎和鍾琰 · 查看更多 »

鍾毓

鍾毓(),字稚叔,潁川長社人。曹魏太傅鍾繇之子,鍾會之兄,自己亦是曹魏重臣。.

新!!: 黃門侍郎和鍾毓 · 查看更多 »

鍾會

鍾會(),字士季,潁川郡長社县(今中国河南省長葛東部)人,三国時期曹魏大臣,官至司徒。曹魏太傅鍾繇的小兒子、異母兄鍾毓也在曹魏官至後將軍。是滅亡蜀漢的曹魏將領之一,同時也有玄學家、書法家的一面。入蜀後發動叛變,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新!!: 黃門侍郎和鍾會 · 查看更多 »

荀藩

荀藩(),字大堅,穎川穎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司空荀爽玄孫,西晉司徒荀勗之子。荀藩是西晉末年重要官員,在西晉官至司空,西晉末年時曾組建行臺,曾協助晉愍帝入長安。.

新!!: 黃門侍郎和荀藩 · 查看更多 »

華廙

華廙(廙音yì【異】,?~?),字長駿。高唐人。西晉官員。 华廙是魏太尉華歆之孫,華表的長子。他的岳父盧毓在朝中担任吏部尚書,在挑选人才的时候,为了避免举荐亲戚,所以華廙直到三十五岁依然未能为官。後来他才担任中書通事郎一职。晉武帝司馬炎看重華廙,泰始初年(265年),他升遷為冗從僕射,后来还先后担任黃門侍郎和散騎常侍。他和荀勖、何遵等有不快,不久被弹劾称他受賄。于是遭到了罢免,在家里閑居了十几年,種菜養豬,含飴弄孫,写下了《善文》一书。 太康初年(280年)皇帝大赦,他上任城門校尉,后来升迁为左衛將軍,一直做到了中書監的职位。晋武帝病重的时候,杨骏召集華廙、中书令何劭写遗诏。后来惠帝即位,授予他尚书令一职,并且加官侍中。不过由于楊骏專權,不久他又被免官。楊骏被殺後,他重新担任太子少傅,加官为散騎常侍。随后又升任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他最终在任上去世,获謚号“元”。他儿子華恆娶了晉武帝的女儿滎陽長公主為妻,被授予駙馬都尉的职位。.

新!!: 黃門侍郎和華廙 · 查看更多 »

萧复

萧复(),字履初,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萧复 · 查看更多 »

萧邺

萧邺(),字启之,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任宰相,唐懿宗年间也短暂任相。.

新!!: 黃門侍郎和萧邺 · 查看更多 »

顏含

顏含(),字弘都,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晉朝官員,在晉官至右光祿大夫。.

新!!: 黃門侍郎和顏含 · 查看更多 »

顏師古

顏師古(),字籀,雍州京兆郡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齊黃門侍郎顏之推之孫,唐代經學家、歷史學家。此外亦通音律,可能曾是《梅花三弄》的改編者。.

新!!: 黃門侍郎和顏師古 · 查看更多 »

顏杲卿

顏杲卿(),字昕,長安萬年县人,祖籍琅琊临沂,唐朝官員。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叛軍圍攻常山,安祿山俘虜其子顏季明,藉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還大罵安祿山,季明被斬。不久城為史思明所破,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顏杲卿瞋目怒罵,也被處死。 顏杲卿死后,因杨国忠听信张通幽的谗言,没有褒赠。颜真卿向唐肃宗哭诉此事,唐肃宗转诉唐玄宗,唐玄宗杖杀张通幽。颜杲卿的儿子颜泉明免于一死,在洛阳将父亲和他下属袁履谦的尸体收敛。乾元元年(758年),追赠太子太保,谥曰忠节,以其子颜威明为太仆丞。.

新!!: 黃門侍郎和顏杲卿 · 查看更多 »

顧越

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陳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七》: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也。所居新坡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也。所居新阪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祖道望,齊散騎侍郎。父仲成,梁護軍司馬、豫章王府諮議參軍。家傳儒學,並專門教授。,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與儒者。 顧越的祖父顧道望是南齊的散騎侍郎,父親顧仲成則是南梁的司馬和豫章王府諮議參軍。他居住的新阪黃岡有鄉校,於是顧氏家族有许多儒学人物。顧越自小失去父親,以勤勞刻苦自立,他聰明有口才,不分晝夜學習。成人後他到建康遊學,造訪儒者討論儒學,星占、音律、讖緯等深奧道理也學得精粹,當時的太子詹事周舍重視儒學,看到顧越就便覺得贊嘆詫異,命令侄子周弘正、周弘直和他深入交談,於是他的聲譽日益隆重。同時代的會稽賀文發學兼經史,與顧越名聲相等,因此建康稱他們作「發、越」。他最初任職揚州議曹史,兼官太子左率丞,又出南平元襄王蕭偉的王國右常侍,與賀文發一起入府,互相禮重;很快顧越轉為行參軍。大通年間,朝廷下詔飆勇將軍陳慶之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回去北方,陳慶之請求顧越參與,其時陳慶之所向披靡,直至洛陽。不久元顥開始放任驕縱,上下離心,顧越預料他會失敗,稱病歸國;到彭城,陳慶之果然受挫失敗,顧越可以回來,時人稱他能看機會行事。回國後,他擔任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府參軍;及後梁武帝下旨寫新義,派儒生流通,他回到吳郡講學。顧越精通《詩經》,學問廣博,尤其擅長莊子、老子和與他人展開辯論,有時寫文章和書信;身高七尺三寸,樣子俊美。梁武帝曾在重雲殿親自講述老子,僕射徐勉舉出顧越說論義,他昂首說明,聲如洪鐘,容貌可觀,武帝大加讚賞,並擢升為中軍將軍宣城王蕭大器的記室參軍,不久轉為五經博士,仍然侍奉宣城王講學。 大同八年(542年),他轉安西將軍武陵王蕭紀的王府內中錄事參軍,很快改任遷府諮議。侯景之亂,顧越與沈文阿等人向東邊逃難,侯景曾幾次授與他爵位,但他誓不受命;承聖二年(553年),朝廷詔授宣惠將軍晉安王蕭方智的王府諮議參軍,領官國子博士,其後顧越以社會未平,無心做官而回鄉,隱居在武丘山,和吳興沈炯、同郡張種、會稽孔奐等人饮酒赋诗。紹泰元年(555年),再次獲徵任國子博士,到陳朝天嘉年間得詔令侍奉東宮講讀,除任東中郎將鄱陽王陳伯山的王府諮議參軍,十分優待。不久顧越領羽林監,遷轉為給事黃門侍郎,國子博士、依然負責侍讀。其時朝廷制度草創,對於禮儀的疑議多取用他的意見,每次在東宮侍講,皇太子陳伯宗都常虛心以禮接待。顧越以宮僚名流不多,太子仁弱,安成王陳頊又有篡位的跡象,因此心懷激憤,上奏改革,陳文帝非常感慨,但最後並未施行任何改革。陳伯宗即位為陳廢帝,拜他為散騎常侍,兼任中書舍人,仍然任官黃門侍郎,領天保博士,掌管儀禮,如同帝師入朝講授,非常尊寵。當時陳頊輔政,華皎舉兵謀反,顧越請假回鄉時被或陳頊誣陷煽動藩鎮,被免官。太建元年(569年),他在家中去世,虛歲七十七。 他的孫子顧胤是唐朝的起居郎,曾孫顧琮則是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顧越 · 查看更多 »

顧雍

顧雍(),字元歎,吳郡吳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三国時期东吴的政治家和丞相,年幼時拜蔡邕為師,精通琴藝書法,逝世後謚号肅侯。.

新!!: 黃門侍郎和顧雍 · 查看更多 »

顧榮

顧榮(),字彥先,吳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大姓,東吳丞相顧雍之孫,吳宜都太守顧穆之子。顧榮先後入仕東吳和西晉,在西晉末年支持渡江移鎮江東的晉元帝司馬睿,又推薦江南一眾名士給司馬睿任用,協助建立東晉。.

新!!: 黃門侍郎和顧榮 · 查看更多 »

衛臻

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司徒。.

新!!: 黃門侍郎和衛臻 · 查看更多 »

颜真卿

真卿(),字清臣,雍州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新!!: 黃門侍郎和颜真卿 · 查看更多 »

裴楷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晋朝官员、名士。祖父裴茂,汉尚书令。父裴徽,魏冀州刺史。从兄裴秀。裴楷是西晋时杰出人物的代表之一,在西晋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名望于当世。他相貌英俊,气质卓越,学识广博,精擅《老子》《易经》,年少时即出名,当时人们称他为“玉人”,与王戎、王济、和峤等齐名。.

新!!: 黃門侍郎和裴楷 · 查看更多 »

裴淑英

裴氏,字淑英,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東北)人。李德武的妻子,戶部尚書、安邑公裴矩的女兒。《新唐書·裴淑英傳》.

新!!: 黃門侍郎和裴淑英 · 查看更多 »

裴潛

裴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著姓大族出身,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尚書令。.

新!!: 黃門侍郎和裴潛 · 查看更多 »

裴澈

裴澈(《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深源,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和僭位者李煴年间为宰相。李煴败亡后,他也因效力李煴而被诛。.

新!!: 黃門侍郎和裴澈 · 查看更多 »

褚亮

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祖籍河南阳翟,唐初十八学士之一。 少年博覽群書,能文,喜交遊名士。南朝陈時,任尚書殿中侍郎。入隋為東宮學士、太常博士。隋煬帝嫉其才,誣賴他與楊玄感有牽連,貶為西海郡司戶。大業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舉稱王,任褚亮為黃門侍郎。大業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滅薛舉之子薛仁杲,以褚亮為鎧曹參軍。後入秦王府文學館,任文學館學士,史载“凡分三番逆宿于阁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故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俾益”。 貞觀元年(627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被封为封陽翟縣男,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從軍,出兵突厥。累遷至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进爵为陽翟縣侯。后致仕归家。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新!!: 黃門侍郎和褚亮 · 查看更多 »

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載中國西漢經學重要人物及傳承。玆据此傳撰成下表。籍貫及人名等皆本該傳原文。“皇帝”指與官職對應者;官職采人物的最高官職,待查者暫錄儒林傳所舉官職於此。《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亦載有儒家早期傳承情況,讀者可加以參考。.

新!!: 黃門侍郎和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 查看更多 »

馬光 (東漢)

光,字叔山,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馬援三子。東漢許侯。.

新!!: 黃門侍郎和馬光 (東漢) · 查看更多 »

解系

解系,(),字少連,濟南著縣人。西晉時期官員,為人清身潔己,亦不奉承當時極得寵的權貴荀勖等,於是當時很有聲譽。但最終在八王之亂期間被趙王司馬倫殺害。.

新!!: 黃門侍郎和解系 · 查看更多 »

驪興閔氏

驪興閔氏(여흥 민씨)是朝鮮半島的一個大氏族。根据其族谱记载,朝鲜闵氏始祖是孔子的弟子闵损(子骞),世居中国山东。高丽时期,闵损后代闵称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定居在骊兴(驪州旧称),成为朝鮮半島闵氏的始祖(闵氏在朝鲜仅有骊兴闵氏一门)。 闵氏在高丽时期即成为望族,闵称道曾孙闵令谋曾任高丽太子太师和门下侍郎平章事,闵氏在高丽时期出现过闵湜、闵公珪、闵曦、闵渍、闵萱、闵頔等名臣。李成桂建立朝鲜时,闵汝翼协助其创业有功,升为大司宪、户曹判书。闵頔之孙之女嫁给李芳远,即元敬王后。闵霁被封为骊兴府院君,其子闵无咎、闵无疾、闵无悔、闵无恤等人在第一次王子之乱时立功,成为功臣。闵霁死后,闵无咎、闵无疾以离间宗室之名被流放,闵氏气势有所下降。 中宗反正后,参与政变的闵孝曾被封为靖国功臣、左赞成、骊平府院君,闵氏得以中兴。肃宗时期,闵蓍重、闵鼎重、闵维重兄弟三人声势显赫,被称为“闵氏三房”。闵维重之女仁显王后嫁给肃宗。但闵氏后来牵涉到南人与西人的党争,在英祖時期再度失势。 闵氏的第三次兴旺和李氏朝鲜末年的王室变动有关。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的生母是闵氏,夫人(高宗生母)也是闵氏。高宗迎娶闵致禄之女閔茲暎,即闵妃(明成皇后)。闵妃大量起用闵氏家族成员,如吏曹判书闵长镐、吏曹及兵曹判书闵谦镐、右议政闵圭镐、工曹判书閔致久、礼曹及工曹、兵曹判书等,形成了宫中的闵氏势力。1895年明成皇后被杀害,闵氏势力再度衰落。1905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乙巳条约时,闵泳焕自尽抗议,被视为殉国英雄。、闵泳翊等人则拒绝接受日本授予的爵位。 根据韩国经济企划院1975年的人口调查,闵氏占韩国人口的0.3%,人数在韩国249个姓氏中居第43位。.

新!!: 黃門侍郎和驪興閔氏 · 查看更多 »

謝岐

謝岐(),會稽山陰人《陳書·卷十六·列傳第十》:謝岐,會稽山陰人也。父達,梁太學博士。《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謝岐,會稽山陰人也。父達,梁太學博士。,南梁、南陳官员。 謝岐的父親謝達是南梁的太學博士。他年少機警而好學,在南梁獲得人們稱讚,擔任尚書金部郎,山陰縣令。侯景之亂,他流落東陽;侯景平定後依附張彪。張彪在吳郡及會稽郡時將各種政務都交托他處理,每次出征都讓他留守郡內知後事。張彪敗亡,陳霸先起用謝岐參與國家大事,兼尚書右丞。當時經常興兵,缺少糧食,謝岐料理得宜,獲得重用。南陳永定元年(557年),朝廷授官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仍然為尚書右丞。天嘉二年(561年)他去世,贈通直散騎常侍。.

新!!: 黃門侍郎和謝岐 · 查看更多 »

魏谟

魏--《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一作魏谟《新唐书》卷九十七:徵五世孙谟。(),字申之,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魏谟 · 查看更多 »

许寂

许寂(《旧五代史》卷四十八),字闲闲,《旧五代史》卷七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官员,在末代皇帝王衍年间拜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许寂 · 查看更多 »

鮑勳

鮑勳(),字叔業,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西漢司隸校尉鮑宣的九世孫,東漢濟北相鮑信之子。漢末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右中郎將。.

新!!: 黃門侍郎和鮑勳 · 查看更多 »

谢弘微

谢弘微(),名密,字弘微,陈郡阳夏人。東晉豫州刺史謝萬曾孫。東晉末及南朝宋官員,官至右衞將軍。.

新!!: 黃門侍郎和谢弘微 · 查看更多 »

谢晦

謝晦(),字宣明,陳郡陽夏人。出身陳郡謝氏士族,是東晉太保謝安兄謝據的曾孫。謝晦是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的重要官員,後更擔任宋少帝劉義符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謝晦後聯同徐羨之及傅亮廢黜了宋少帝,迎立了宋文帝,並外調為荊州刺史,但不久宋文帝就下詔誅殺徐羨之及傅亮,並出兵討伐謝晦。最終謝晦兵敗被擒,並被處死。.

新!!: 黃門侍郎和谢晦 · 查看更多 »

費承

費承(),三國時代蜀漢官員,大將軍費禕之子,費恭之兄長。.

新!!: 黃門侍郎和費承 · 查看更多 »

賈充

贾充(),字公闾,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襄汾县)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是三国時代仕於魏國和西晋兩個朝代的大臣。西晉建國功臣,司馬昭和司馬炎的心腹,其女兒賈褒及賈南風分別嫁予司馬炎弟司馬攸及兒子司馬衷,與皇室結為姻親,地位顯赫,諡號武公。.

新!!: 黃門侍郎和賈充 · 查看更多 »

贾逵 (三国)

賈逵(),字梁道,本名衢按裴注《魏略》,河东郡襄陵縣人(今山西襄汾县)。曹魏政權中的軍政奇才,終其一生為曹魏的統一事業作出貢獻。賈逵之子賈充也是曹魏官員,並是西晉的開國元勳。 .

新!!: 黃門侍郎和贾逵 (三国) · 查看更多 »

趙知禮

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郡隴西縣人《陳書·卷十六·列傳第十》: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禮涉獵文史,善隸書。高祖之討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記室參軍。知禮為文贍速,每占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由是恆侍左右,深被委任,當時計畫,莫不預焉。知禮亦多所獻替。高祖平侯景,軍至白茅灣,上表於梁元帝及與王僧辯論述軍事,其文並知禮所制。《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禮涉獵文史,善書翰。陳武帝之討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書記。知禮為文贍速,每占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由是恒侍左右,深被委任,當時計畫,莫不預焉。武帝征侯景,至白茅灣,上表于梁元帝及與王僧辯論軍事,其文並知禮所制。,南梁、南陳官员。 趙知禮的父親趙孝穆是南梁的候官令。他涉獵文學與史書,擅長隸書,陳霸先征討元景仲,他被推薦任用為記室參軍。趙知禮思考敏捷,每次編寫軍書,下筆就完成,一概符合上意;於是他經常侍奉陳霸先左右,委以重任,當時的計畫都有份參與。他也會提出興革的建議,陳霸先征伐侯景,軍隊到白茅灣,上表梁元帝及王僧辯關於軍事的意見都由趙知禮制定。討平侯景後,朝廷授趙知禮為中書侍郎,封始平縣子,食邑三百戶。陳霸先擔任司空,委任為從事中郎;之後陳霸先輔政,他遷官給事黃門侍郎,兼衛尉卿。南陳建立,趙知禮為通直散騎常侍,管理殿省,不久改任散騎常侍,守太府卿,代領軍事。 天嘉元年(560年),趙知禮進爵為始平縣伯,增食邑到七百戶。王琳被討平,授持節、督吳州諸軍事、明威將軍、吳州刺史。他沉靜有謀略,每逢軍國大事,陳文帝總會用璽封文書詢問之;任滿後,趙知禮為明威將軍、太子右衛率,遷為右衛將軍,領前軍將軍。天嘉六年(565年)他去世,虛歲四十七。贈官侍中,諡忠,兒子趙允恭嗣爵。.

新!!: 黃門侍郎和趙知禮 · 查看更多 »

路随

路随,又稱路隋( ),字南式,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路随 · 查看更多 »

鸾台侍郎

#重定向 黃門侍郎.

新!!: 黃門侍郎和鸾台侍郎 · 查看更多 »

黃門

黃門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黃門侍郎和黃門 · 查看更多 »

辽朝官制

辽朝官制。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主要统治者是契丹上层集团,由于所控的地区有契丹人,也有汉人及其他各族人民,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辽代代的官制分设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 辽朝官制辽官称为“北面官”,汉官称为“南面官”。北面官是根据契丹族原有制度而设立的。南面官是占领汉族居住区以后,模仿唐朝、宋朝制度而建立的。北面官中,又有北院、南院之别。 北面官主要设有大于越府,长官是大于越,如同秦汉三公,不常置。北宰相府、南宰相府: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皇族四帐(皇族),世预其选”;南宰相府职权是“掌佐理军国之大政,国舅五帐(外戚),世预其选。” 其他契丹枢密院、大王院、宣徽院均分为北南二院。.

新!!: 黃門侍郎和辽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霍弋

霍弋(,卒于271年或以前),字紹先。荊州南郡枝江人,三國時期蜀漢及西晋將領。父親為霍峻,同樣是蜀漢將領。.

新!!: 黃門侍郎和霍弋 · 查看更多 »

范姓

范姓是一個東亞文化圈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6位。.

新!!: 黃門侍郎和范姓 · 查看更多 »

范岫

范岫(),字懋賓,南朝濟陽考城(今民權縣)人。身高約191公分,歷仕南朝宋、齊、梁三朝。天監十三年在任時過身,終年七十五歲。.

新!!: 黃門侍郎和范岫 · 查看更多 »

范遹

范遹(),南阳順陽(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順陽范氏第十二代。北周其間曾任中衞、東平王長史。在東晉時期曾任安北將軍范汪之八世孫。其父范胥為南朝齊國子博士、鄱陽內史。有一兄范迪為中書黃門侍郎、尚書右丞、散騎常侍。范遹文采比范迪差,但經學比范迪好。.

新!!: 黃門侍郎和范遹 · 查看更多 »

范迪

范迪(),南阳順陽(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順陽范氏第十二代。北周其間曾任中書黃門侍郎、尚書右丞、散騎常侍。有十本著作。在東晉時期曾任安北將軍之范汪之八世孫。其父范胥為南朝齊國子博士、鄱陽內史。有一弟范遹為中衞、東平王長史。范遹文采比范迪差,但經學比范迪好。另有一子范裒。.

新!!: 黃門侍郎和范迪 · 查看更多 »

范泰

范泰(),字伯伦,东晋顺阳山阴人(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東晉末及南朝宋官員,范甯之子。.

新!!: 黃門侍郎和范泰 · 查看更多 »

胡义周

胡義周,晉代五胡十六國時期安定臨涇(今甘肅省鎮原縣)人。 漢人,後秦時為姚泓黃門侍郎,後為夏國赫連勃勃的秘書監。撰有《統萬城銘》:「延王爾之奇工,命班輸之妙匠,撰文梓於鄧林,採繡石於恆岳,九域貢以金銀,八方獻其環寶。」有一子胡方回。.

新!!: 黃門侍郎和胡义周 · 查看更多 »

胡方回

胡方回,安定臨涇(今甘肅省鎮原縣)人。 父胡義周,在後秦姚泓時任黃門侍郎。方回在夏國赫連屈丐執政時任中書侍郎。博覽史籍,寫有《統萬城銘》、《蛇祠碑》等文。赫連昌被滅後,入北魏朝,起初不為北魏朝廷所重視,後為北鎮司馬。“為鎮修表,有所稱慶”,為太武帝所賞識,召為中書博士,賜爵臨涇子,官至侍郎。.

新!!: 黃門侍郎和胡方回 · 查看更多 »

郭待举

郭待舉,是唐朝潁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高宗与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称制)时代的高级官员和宰相。 《旧唐书》、《新唐书》没有他的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说他的祖父是北齐黄门侍郎郭育,父亲郭處範是諸城县丞。而郭待举之孙郭湜墓志铭记载:“皇南阳郡太守处范之曾孙,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待举之孙,秘书郎贬辽山丞泰素之子。” 682年,郭待舉被唐高宗任命为黃門侍郎(門下省副长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这个名号第一次出现)。次年十二月,唐高宗驾崩,唐中宗即位。684年二月,太后武则天废黜中宗,立中宗的弟弟李旦为唐睿宗。英国公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反叛很快平定,宰相裴炎因为事连李敬业被杀。十一月二十,郭待舉罢相,为太子李成器的左庶子。十二月贬官为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之后事迹史书未有记载,《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他有二孙:起居舍人郭潤、陳留採訪使郭納。.

新!!: 黃門侍郎和郭待举 · 查看更多 »

郭象

郭象(),字子玄,西晋时期哲学家,玄学(理性新道家学派)人士。 生年不详,早年擔任司徒椽,歷官黃門侍郎、豫州牧長史、太傅主簿。太尉王衍與郭象有交遊,常說:“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郭象曾註釋《庄子》一書。他把《庄子》的比喻、隐喻变成推理和论证。郭象本人雖為玄學清談大師,但熱心追求權勢,本傳稱其“任職當權,熏灼內外”。錢穆批評郭象“曲說媚勢”。永嘉末年病卒。 在郭象以前,早有向秀作《庄子注》,一說郭象剽竊向秀,但向秀的作品早佚,今日已無法確切查證。郭象雖為《莊子》作注,但思維與莊子不同。例如《逍遙遊》篇“堯讓天下於許由”原文是稱美許由隱居不仕,郭象則以為“若謂拱默乎山林之中,而後得稱無為者,此莊老之談所以見棄於當涂者。”《莊子》推崇許由,但郭象卻是稱許堯而貶抑許由。今日學界大都以為郭象是在向秀的基础上“述而广之”,加以发展。例如湯一介認為:“郭象的《莊子注》確實在向秀的《莊子注》基礎上有重要發展,以此說郭注是向注的‘述而廣之’。”也有人說注《莊子》者,郭象以下有數十家,但郭象在某些義理上超越了莊子的範疇。北宋宗杲即稱:“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新!!: 黃門侍郎和郭象 · 查看更多 »

郑从谠

郑从谠(?《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正求,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两度拜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郑从谠 · 查看更多 »

郑珣瑜

郑珣瑜(《旧唐书》卷一十四),字元伯,唐朝官员,唐德宗、唐顺宗年间任宰相。郑余庆堂兄。.

新!!: 黃門侍郎和郑珣瑜 · 查看更多 »

郑畋

郑畋(),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唐末宰相。以镇压黄巢民變而知名。 鄭亞之子。会昌二年(842年)中进士,仕藩镇幕府。咸通五年(864年)进入朝廷,累次升官至中书舍人。十年,迁户部侍郎。十一年,充翰林学士。后来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 唐僖宗即位后,郑畋先官内徙郴、绛二州,后被封为右散骑常侍。乾符四年(877年),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乾符五年(878年),因反对招安黄巢被罢官。广明元年(880年),郑畋出任凤翔节度使。同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出逃蜀地。郑畋组织军队抗击黄巢军。中和元年(881年),郑畋败黄巢部将尚让等于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东),又与西北诸镇约盟,号召藩镇合兵攻打长安。不久,其部将李昌言兵变,赶走了郑畋。于是郑畋被罢黜为太子少傅。二年,朝廷召郑畋至成都,复官以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军务。三年,黄巢军从长安撤退,僖宗回到长安。时权宦田令孜及其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郑畋不和,排挤郑畋,乃投其子于彭州(今四川彭县)。不久病逝。 子郑凝绩字裕圣,户部侍郎;孙郑绍余,字垂芳。女儿嫁给相如令李德休。 Category:鄭姓.

新!!: 黃門侍郎和郑畋 · 查看更多 »

阎姬

安思皇后(),名閰姬,河南滎陽人。東漢安帝皇后。.

新!!: 黃門侍郎和阎姬 · 查看更多 »

赵季良

赵季良(),字德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晋、后唐、后蜀官员,后蜀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赵季良 · 查看更多 »

赵弘 (北汉)

赵弘,又作赵宏,五代十国时后晋、后汉、北汉大臣,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州区)人。 他在后晋时举进士,历任徐州、兖州、陈州、许州四镇从事。后汉高祖在位时,为河东节度使掌书记。赵弘才思敏捷,善于戏谑,刘旻很看重他。刘旻称帝,建立北汉,以赵弘为翰林承旨。北汉睿宗天会四年(960年),睿宗刘钧授赵弘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转门下侍郎兼枢密使,加司徒。后来,郭无为任相,赵弘出知汾州、岚州。宋太祖征太原府,略地岚州,赵弘请降。赐名赵文度。历安国军、华州、耀州三镇节度使。开宝七年(974年),赵弘卒,年六十七岁。赵弘通音律,善为诗,有《观光集》,人多讽诵。《补五代史艺文志》录有赵宏诗集一卷。.

新!!: 黃門侍郎和赵弘 (北汉) · 查看更多 »

赵弘智

趙弘智()字处仁,河南新安人。 後魏車騎大將軍趙肅之孫。父赵玄轨,为隋陕州刺史。趙弘智生于陈宣帝太建四年(572年),早年喪母,事父至孝。學通《三禮》、《史記》、《漢書》。隋大业年間,为司隷從事。入唐後,由大理卿郎颖(字楚之)推薦,擢拔为詹事府主簿。预修六代史。 贞观年间,他与令狐德棻、袁朗等十多人一同编修《艺文类聚》。自太子舍人转为吏部员外郎,迁国子博士、检校吏部郎中,寻为越王府长史兼检校吏部侍郎。遂转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以病外任莱州刺史。他对待兄长赵弘安如同对待父亲一样,将自己的俸禄全部交给他,赵弘安死后,又恭谨侍奉寡嫂,对侄子以慈爱著称。后迁任太子-李承乾-的右庶子,-李承乾-被废黜后,坐除名。不久起复为光州刺史。 唐高宗即位后,任陈王师。高宗令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集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听讲,轻松回答学士们的问难。高宗很高兴,赐给他彩绢二百匹、名马一匹。不久升迁国子祭酒,仍为崇贤馆学士。永徽四年(653年)卒,年八十二岁,谥曰宣。有文集二十卷。.

新!!: 黃門侍郎和赵弘智 · 查看更多 »

赵徽

赵徽,辽国(契丹)政治人物,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人。辽道宗时南府宰相。 辽兴宗重熙五年(1036年)進士甲科及第,累進大理正,治狱干练有能名。清宁二年(1056年),铜州人民排斥儒佛道三教,趙徽奏上調査实態,累進翰林学士承旨。咸雍初年,任度支使,职任烦忙,条理不乱。咸雍三年(1057年),任参知政事。咸雍八年(1062年),出任武定軍節度使。任期结束,軍民請願留任。大康元年(1075年),以同知枢密院事兼南府宰相、门下侍郎、平章政事。次年以老致仕。卒谥“文宪”,追贈中書令。.

新!!: 黃門侍郎和赵徽 · 查看更多 »

赵凤

赵凤(),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的官员,唐明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赵凤 · 查看更多 »

赵光裔

赵光裔(),字焕业,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官员,曾担任宰相超过20年。.

新!!: 黃門侍郎和赵光裔 · 查看更多 »

赵莹

赵莹(《旧五代史》卷八十九《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辽史》卷五),字玄辉,《新五代史》卷五十六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后晋官员,在后晋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赵莹 · 查看更多 »

赵长文

赵长文(),中國隋朝時代人物,618年三月,隋煬帝死後,五月,越王楊侗称帝,以赵长文为黃門侍郎,与元文都、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卢楚、郭文懿等辅佐幼主,號稱七貴。他和元文都、卢楚、郭文懿招撫李密攻打宇文化及,引起王世充的不滿。元文都等人想除掉王世充,被段達告密。七月十五,王世充發難,兵攻入洛陽宮城,逮住躲在太官署得盧楚,命人將他亂刀砍死。再亂刀砍死在楊侗身邊的元文都。中午,捕獲郭文懿和赵长文,將他們也殺害。.

新!!: 黃門侍郎和赵长文 · 查看更多 »

赵损

赵损(),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南汉官员,拜宰相大约一年。.

新!!: 黃門侍郎和赵损 · 查看更多 »

薛居正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学家。.

新!!: 黃門侍郎和薛居正 · 查看更多 »

薛贻矩

薛贻矩(《大梁故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判建昌宫事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侍中薛公墓志铭并序》《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熙用,一字式瞻,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旧五代史》卷一十八中国唐朝及随后的后梁官员,在后梁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薛贻矩 · 查看更多 »

门下省

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詔令。高麗王朝亦有設置。唐高宗時曾一度改稱東臺;武則天時稱鸞臺;唐玄宗時一度稱黃門省。.

新!!: 黃門侍郎和门下省 · 查看更多 »

董允

董允(),字休昭,三國時期蜀漢的大臣,与蒋琬、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同掌蜀汉军政。董允在世時,黃皓畏懼董允而不敢作歹。.

新!!: 黃門侍郎和董允 · 查看更多 »

董贤

董贤(),字聖卿,冯翊云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董賢是汉哀帝的男宠,因此扶搖直上,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馬、卫将军,操纵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并官至公卿,建第宅,造坟墓,费钱以万万计,所有财物价值达四十三万万钱。哀帝死後,董賢隨即失勢,自殺死去。.

新!!: 黃門侍郎和董贤 · 查看更多 »

董晉 (唐朝)

董晉(),字混成,唐河东虞鄉(今山西永濟)万岁里人。.

新!!: 黃門侍郎和董晉 (唐朝) · 查看更多 »

葛龔

葛龔,字元甫,梁國寧陵縣(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東漢黃門郎,有集五卷,一作六卷,一作七卷。.

新!!: 黃門侍郎和葛龔 · 查看更多 »

蔡京

蔡京(),字元長。北宋興化仙遊(今属福建)人。北宋時期書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穷奢無能、貪腐保守,直接导致北宋王朝的衰败。.

新!!: 黃門侍郎和蔡京 · 查看更多 »

蔡確

蔡確(),字持正,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王安石变法的中坚人物。 父蔡黃裳在陳州被陳執中貶逐。蔡確早年在泗州中山寺读书,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進士,调(京兆府)邠州(治所今陕西彬县)司理参军。外號“倒懸蛤蜊(殼菜)”。王安石当政时,荐为三班主簿,王安石變法中的“常平、免役皆成其手”。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此時富弼在西京,上言「蔡确小人,不宜大用」。史载:“确既相,屡兴罗织之狱,缙绅士大夫重足而立矣。”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转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馬光執政,幾盡罷新法,改革派人士幾乎全招貶職。元佑二年(1087年)出知陈州、安州(今湖北安陆县)、邓州,元祐年間,蔡確在安州遊車蓋亭時,寫下《夏日遊車蓋亭》十首絕句。其政敵吳處厚向朝廷說“內五篇皆涉譏訕,而二篇譏訕尤甚,上及君親”,又指出“矯矯名臣郝甑山,忠言直節上元間”之句,是將高太后比做武則天。 高太后怒不可遏,將蔡確貶為光禄寺卿、分司南京,范祖禹认为:“蔡之罪,天下不容,尚为列卿,恐难平民愤。”最後貶至英州别驾(今广东英德市)、嶺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安置,此舉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呂大防和劉摯曾以蔡確之母年老,嶺南路遠,請改遷他處,高太后說:“山可移,此州不可移。”不久死於新州。《宋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 蔡确府宅在泉州城蔡巷(今称菜巷)。.

新!!: 黃門侍郎和蔡確 · 查看更多 »

金旋

金旋(),字元機,東漢末年京兆人,有一子金禕。可能是西汉名臣金日磾之后。.

新!!: 黃門侍郎和金旋 · 查看更多 »

蕭介

蕭介 ,字茂鏡,蘭陵人。父蕭惠蒨,齊左民尚書。南北朝梁國大臣。.

新!!: 黃門侍郎和蕭介 · 查看更多 »

蕭俛

蕭俛(《旧唐书》卷一十八上),字思謙,封徐国公,唐朝官员,唐穆宗年间任宰相。在传统史料中,他因正直而受到褒扬,也因做出错误决定导致朝廷对河北藩镇失控而受到谴责。.

新!!: 黃門侍郎和蕭俛 · 查看更多 »

苗璘

苗璘(),或作苗潾、苗伦,不知世系。唐朝末年效力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裨将,随鄂岳招讨使刘存攻武昌军节度使杜洪于武昌军部鄂州。天祐二年(905年)二月,杜洪盟友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部将曹延祚等率兵援杜洪,会合朱全忠别将吴章,共一万三千人,兵势很盛,杜洪以精兵合宣武军从小道袭永兴县,行三十里,被刘存派方诏、苗璘抵挡。有降卒说宣武军虚实,说天平军容易对付,开道军不易抵挡。苗璘说:“杀强者,那么弱者就屈服了。”于是率敢死之士亲自攻击开道军,击破之,擒其将士三百人,斩杀于鄂州城外,杜洪于是士气受损,最终败亡。 吴国乾贞初年,累官至右雄武军使。二年(928年)四月,与静江军使王彦章攻楚国岳州。吴国镇北大将军陈璋对宰相门下侍郎严可求说:“朝廷攻打湖湘,为什么不用我陈璋和周本(时任德胜军节度使)?王彦章和苗璘只能当偏裨罢了。”吴军屯君山侧,楚将右丞相许德勋率一千艘战舰迎战苗璘、王彦章于君山。许德勋对诸将说:“淮人远道而来是趁我们不备,如果我们全军迎战,他们肯定害怕而逃了。”秘密将军队藏在角子湖驻扎,偃旗息鼓,夜间秘密派都指挥使王环率二百战舰断杨林浦吴军归路。吴军察觉,转移到荆江口,想会合荆南军合攻岳阳。许德勋派王环、裨将詹信以三百战舰(《十国春秋》作二千)袭吴水军之后,首尾夹击吴水军于道人矶,且走且战,许德勋亲自拥艨艟从后而至,大战于荆江中,楚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吴军溺死很多,苗璘和王彦章都被擒。五月,吴向楚求和(《九国志·许德勋传》误作杨行密求和,当时杨行密已死多年),楚国王马殷将二人遣回吴国。为二人饯行时,许德勋注意到马殷诸子争权,预言道:“楚国虽小,旧臣宿将还在,我希望吴朝不要再想夺取它。如果你们想来攻,得等到众驹(双关语,指马殷诸子)争栈。”苗璘回国后病卒。.

新!!: 黃門侍郎和苗璘 · 查看更多 »

耿南仲

耿南仲(),字希道(一作晞道),两宋时期官员,因在金军南下时主和而被认为误国之臣。.

新!!: 黃門侍郎和耿南仲 · 查看更多 »

耿國 (東漢)

耿國(),字叔慮,東漢官员,父亲耿況、兄耿弇。.

新!!: 黃門侍郎和耿國 (東漢) · 查看更多 »

虞玩之

虞玩之(),中国南北朝时期政治家。.

新!!: 黃門侍郎和虞玩之 · 查看更多 »

陳希烈

陳希烈(),宋州人。唐朝官员。 精於玄學,開元時期,在皇宮講解《老子》《易經》,用神仙符瑞以取媚於唐玄宗,累遷至秘書少監。曾代張九齡專判集賢院事。唐玄宗如有撰述,必經其手。被李林甫引為宰相。凡事唯唯诺诺,只負責簽字。开元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间,职位为黄门侍郎。天宝四年(745)年,职位为金紫光禄大夫行门下侍郎、集贤院学士兼崇文馆大学士。天宝五年(746年)时,职位为光禄大夫行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宝九年(750年)时,为特进行左相兼兵部尚书、崇元馆大学士、集贤院、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颍川郡公。安史之乱爆发后,投降安禄山。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758年),陈希烈与达奚珣等二百余人被囚禁于杨国忠宅第中审讯。二十七日,达奚珣等一十八人被处斩,陈希烈等七人赐自尽于大理寺。.

新!!: 黃門侍郎和陳希烈 · 查看更多 »

陳祗

陳祗()字奉宗,汝南郡人,许靖哥哥的外孙。蜀漢後主劉禪之寵臣。.

新!!: 黃門侍郎和陳祗 · 查看更多 »

陳慧紀

陳慧紀(),字元方,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南梁、南陳、隋朝官员,南陳宗室《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陳慧紀字元方,高祖之從孫也。涉獵書史,負才任氣。高祖平侯景,慧紀從焉。尋配以兵馬。景平,從征杜龕。除貞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高祖踐祚,封宜黃縣侯,邑五百戶,除黃門侍郎。世祖即位,出為安吉縣令。遷明威將軍軍副。司空章昭達征安蜀城,慧紀為水軍都督,於荊州燒青泥船艫。光大元年,以功除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宣遠將軍、豐州刺史,增邑并前一千戶。《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五》:宜黃侯慧紀字元方,武帝之從孫也。涉獵書史,負材任氣。從武帝平侯景。及帝踐阼,封宜黃縣侯,除黃門侍郎。。 陳慧紀是陳武帝陳霸先的從孫,他涉獵不少書史,恃著自己的才學任性使氣。陳霸先討伐侯景時他跟隨,配備兵馬,也陪同陳霸先討伐杜龕,南梁期間他獲任為貞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陳武帝建立陳朝後,陳慧紀在永定二年(558年)獲封宜黃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擔任黃門侍郎。陳文帝繼位,他轉任安吉縣縣令,遷官明威將軍軍副。當時司空章昭達征討安蜀城,陳慧紀出任水軍都督,在荊州燒毀青泥連結的船隻。臨海王陳伯宗即位,他在光大元年(567年)因功除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宣遠將軍、豐州刺史,增加食邑到一千戶。 太建九年(577年),吳明徹北伐失敗,以陳慧紀擔任持節、智武將軍、緣江都督、兗州刺史,增加食邑到二千戶。北周軍隊乘勝追擊,在攻佔的淮南江外騷擾,他召集士兵從海路回建鄴,不久除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宣毅將軍、都督郢巴二州諸軍事、郢州刺史,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戶。陳後主至德二年(584年),陳慧紀遷官使持節、散騎常侍、雲麾將軍、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賜一名伎女,再增邑食邑到三千戶。禎明元年(588年),西梁蕭琮的尚書左僕射安平王蕭巖、晉熙王蕭瓛率領二萬多人向陳慧紀請降,他以士兵迎接,同年以接應降軍的功勞加侍中、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征西將軍,增食邑到六千戶。。 隋朝軍隊越過長江攻打南陳,清河公楊素率軍走過巴峽,陳慧紀派遣南康太守呂忠肅和將領陸倫拒守,結果戰敗。楊素進據馬頭,同時隋朝將領韓擒虎及賀若弼也過江據守蔣山,他帶領三萬將士和一千多艘戰船沿江南下打算奪取台城;但在漢口被隋朝秦王楊俊阻截無法前進。陳慧紀聽聞呂忠肅戰敗,就燒掉公安的糧食,假裝引兵東下,推舉湘州刺史、晉熙王陳叔文為盟主,水軍都督周羅睺與郢州刺史荀法尚守衛江夏。建鄴被攻陷,隋晉王楊廣差遣使節以向陳慧紀的兒子陳正業勸降,又派使節樊毅勸降周羅睺,稱長江上流边城全部投降。於是他和巴州刺史畢寶一同哭著投降。他在隋朝依例授封儀同三司,其後去世。兒子陳正平有文采。.

新!!: 黃門侍郎和陳慧紀 · 查看更多 »

陸卬

卬(),字雲駒,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南北朝東魏及北齊官員。 陸卬是平原简王陆丽玄孙,钜鹿郡公陆叡的曾孙,淮阳男陆希道孫子,父母是濮陽王陸子彰和北魏上庸公主元氏。陸卬年少機智聰穎,好學不倦,博覽群書,通曉五經,文材為河間人邢邵欣賞。邢邵和陸卬的父親陸子彰交遊時對他說:「你老年得子,想別人記載你的事嗎?」證明陸卬的名譽為當時儒人推崇。陸卬由員外散騎侍郎起家,歷任高澄大將軍主簿、中書舍人、兼中書侍郎,以本官兼任太子洗馬。自南梁和東魏通和,時有交聘,陸卬都會兼任官員迎接。皇帝在場的宴會,他都會先行賦詩,雖然未必完美,但以快速創作為譽。之後他除授中書侍郎,負責修國史,到父親去世時辭職服喪,喪事完成後復任本官。當時高澄鎮守鄴城,就嘉許他的孝行,親自到臨勉慰。 天保初年,常山王高演推薦陸卬才幹,文宣帝高洋親自授任給事黃門侍郎,遷官吏部郎中。上洛王高思宗擔任清都尹,授予邑中正,食貝丘縣幹。到母親去世,他因哀傷而憔悴,幾乎不能治喪,病重時,昏迷卧床,又感染風疾。五弟陸摶患病臨終前,對兄弟說:「大哥(陸卬)衰病至此,個性慈愛,我死的那天要是讓大哥知道,他一定哭不成聲。」陸摶下葬時,其家人才告訴陸卬弟弟的死訊。陸卬的知後十分悲痛,一大哭而逝世,虛歲四十八。陸卬在朝廷謹慎嚴謹,不說是非,不誇耀自己長處,言論清晰有遠見,懂得辨識人無優劣,朝野對其逝世甚感可惜。贈官衛將軍、青州刺史,諡曰文。他編寫文章十四卷通行於世,北齊郊廟歌曲,多由他制定。子陸乂嗣爵始平侯。.

新!!: 黃門侍郎和陸卬 · 查看更多 »

陸瓊

(),字伯玉,吳郡吳縣人《陳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四》: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也。祖完,梁琅邪、彭城二郡丞。父雲公,梁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字遐業,慧曉兄子也。……閑四子:厥、絳、完、襄也。……雲公字子龍,襄兄完子也。……雲公子瓊字伯玉,幼聰慧,有思理。六歲為五言詩,頗有詞采。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詔校定碁品,到溉、朱異以下並集。瓊時年八歲,於客前覆局,由是都下號曰神童。異言之武帝,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歎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於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南陳官员。 陸瓊的祖父陸完是南梁琅邪、彭城兩郡郡丞;父親陸雲公則是南梁的給事黃門侍郎。陸瓊自小聰明懂思考,六歲就能寫作五言詩,有文彩。大同末年,陸雲公受梁武帝詔令修訂《棋品》,到溉、朱異等人下棋完畢,陸瓊當時八歲,在他們面前重新擺出原有棋局,於是他在京師以神童聞名。朱異告訴梁武帝此事,就下令召見陸瓊,看到陸瓊機警聰明,言語慎重,覺得非常驚奇。到他十一歲,父親逝世,誠摯的哀傷使他很瘦弱,從祖父驚嘆:「這孩子一定能擔起家業,真難得。」後來侯景作亂,他帶著母親避居縣內的西鄉,勤力讀書,從不懶惰,於是博學、懂得文章。 永定年間陸瓊在州內推举為秀才;天嘉元年(560年),擔任寧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王府的法曹行參軍,很快以本官兼任尚書外兵郎,以文學轉兼任殿中郎,任滿後改為實授。陸瓊一直有良好名聲,得到陳文帝讚賞,之後討伐周迪、陳寶應等人的都官符及諸大手筆,詔令都由他執筆。他遷任新安王陳伯固的文學,掌管東宮管記。陳頊就任司徒,揀選幕僚,吏部尚書徐陵向陳頊推薦陸瓊:「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廣博,文史富足,在郎署工作多時,左西掾的出缺由他承當最適合。」就除授司徒左西掾,不久兼官通直散騎常侍,出使北齊。 太建元年(569年),陸瓊重新以本官掌管東宮管記,除任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遷轉中書侍郎、太子家令。長沙王陳叔堅為江州刺史,不守法規,陳宣帝以長沙王年少任命陸瓊為長沙王長史,代理江州府國事,帶任尋陽太守;陸瓊以母親年老不願意遠行,太子陳叔寶亦請求留任,於是並未成事。之後他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羽林監,轉官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又領授大著作,編寫國史《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太建中為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著作,撰國史。後主即位,直中書省,掌詔誥。至德元年,除度支尚書,參選事,掌誥詔,並判廷尉、建康二獄事。初,瓊父雲公奉梁武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於至德,勒成一家之言。遷吏部尚書,著作如故。瓊詳練譜牒,雅有識鑒。先是吏部尚書宗元饒卒,尚書右僕射袁憲舉瓊,宣帝未之用,至是居之,號為稱職。。陳後主即位,陸瓊在中書省任職,掌管詔令,很快就獲授散騎常侍,兼任度支尚書,領揚州大中正。至德元年(583年),轉正任度支尚書,參與掌管詔誥君主文告,並負責廷尉、建康刑事。最初,陸瓊的父親陸雲公奉梁武帝命令編纂《嘉瑞記》,他繼承父親的工作續寫,自永定到至德年間寫出獨特的見解。其後他改任吏部尚書,依然擔任著作。陸瓊熟悉譜諜,明白人倫,早時吏部尚書宗元饒逝世,右僕射袁憲推舉陸瓊,但陳宣帝未任用,到此時才得任用,號稱稱職,後主十分重用他。 陸瓊個性謙虛儉約,不會扶植自己勢力,雖然官位聲望鼎盛,但操守不改。家中的園林房間不曾改建,使用的車馬衣服追求華麗,所得的祿俸都分配給族人,家中並無多餘金錢。晚年的他深感知足,規避權貴,經常稱病不管政事,不久因母親逝世辭官。當初陸瓊侍奉東宮,他的母親跟隨在官舍居住,陳後主賞賜優厚;其後陸瓊母親靈柩回鄉,朝廷下詔贈送財物協助喪事,並派遣謁者黃長貴持冊奠祭,後主又為他的母親寫下墓誌銘,朝野都覺得這是陸瓊的榮譽。不久陸瓊過份傷心,在至德四年(586年)去世,虛齡五十,贈領軍將軍,協助喪事,有文集二十卷傳世。.

新!!: 黃門侍郎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陸杲 (南朝)

杲(),字明霞,吳郡吳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梁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二十》:陸杲字明霞,吳郡吳人。祖徽,宋輔國將軍、益州刺史。父叡,揚州治中。《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陸杲字明霞,吳郡吳人也。祖徽字休猷,宋補建康令……為益州刺史……父叡,揚州中從事。,南齊、南梁官员。 陸杲是劉宋輔國將軍、益州刺史陸徽的孫子,父親陸叡曾擔任揚州中從事。他年少好學,工於書畫,舅舅張融有名聲,二人的風度舉止類近,當時的人說:「太陽下只有舅舅與外甥最相似。」陸杲自南齊中軍法曹行參軍起家,歷任太子舍人、衛軍王儉主簿,遷任尚書殿中曹郎。拜任當天,八座丞郎到上省交禮,但他遲到,因此被免官。後來他出任司徒竟陵王蕭子良的外兵參軍,遷官征虜將軍宜都王蕭鏗的功曹史、驃騎將軍晉安王蕭子懋的諮議參軍和司徒從事中郎。南梁建立,陸杲被任命為驃騎記室參軍,轉相國西曹掾。天監元年(502年),除授撫軍長史,因母親去世去職。服喪完畢後,拜授建威將軍、中軍將軍臨川王蕭宏的諮議參軍,不久改任黃門侍郎和右將軍安成王蕭秀的長史。天監五年(506年),出任御史中丞。 陸杲個性剛直,沒有顧慮。山陰縣令虞肩在任期間貪污數百萬,陸杲上奏請求懲處。中書舍人黃睦之向陸杲求情,他拒絕了。梁武帝蕭衍聽說後詢問陸杲是否有此事,陸杲回答有此事。梁武帝再問:「你認識黃睦之嗎?」陸杲說不認識,於是武帝指著他身旁的黃睦之說:「他在這裡。」陸杲罵黃睦之:「你這個小人,居然為罪人到南司求情!」黃睦之大惊失色。領軍將軍張稷是陸杲的堂舅舅,陸杲曾因公事彈劾張稷,張稷因在宴會中告訴梁武帝:「陸杲是我的親戚,因為小事彈劾我,不宽免我。」武帝回應:「陸杲做他的份內事而已,你怎可以不滿意!」他在御史臺任職期間,號稱不畏權貴。 天監六年(507年),他改官秘書監,很快就擔任太子中庶子、光祿卿。天監八年(509年),出任義興太守,在郡期間寬厚慈惠,得民眾稱頌。回朝後轉任司空臨川王蕭宏的長史、領揚州大中正。天監十四年(515年),遷官通直散騎侍郎,不久轉遷散騎常侍,仍為中正。次年(516年)遷司徒左長史,到天監十六年(517年)入朝擔任左民尚書,改任太常卿。普通二年(521年),出任仁威將軍、臨川內史。到普通五年(524年)入朝授金紫光祿大夫,再次領任揚州大中正。中大通元年(529年)加特進,仍為中正。他在中大通四年(532年)逝世,虛歲七十四,諡質子《梁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二十》:六年,遷秘書監,頃之爲太子中庶子、光祿卿。八年,出爲義興太守,在郡寬惠,爲民下所稱。還爲司空臨川王長史、領揚州大中正。十四年,遷通直散騎侍郎,俄遷散騎常侍,中正如故。十五年,遷司徒左長史。十六年,入爲左民尚書,遷太常卿。普通二年,出爲仁威將軍、臨川內史。五年,入爲金紫光祿大夫,又領揚州大中正。中大通元年,加特進,中正如故。四年,卒,時年七十四。諡曰質子。杲素信佛法,持戒甚精,著《沙門傳》三十卷。《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為義興太守,在郡寬惠,為下所稱。曆左戶尚書,太常卿。出為臨川內史,將發,辭武帝,於坐通啟,求募部曲。帝問何不付所由呈聞。杲答所由不為受。帝頗怪之,以其臨路不咎問。後入為金紫光祿大夫、特進。卒,諡質子。杲素信佛法,持戒甚精,著沙門傳三十卷。。 陸杲信奉佛教,精於持戒甚精,著有《沙門傳》三十卷。.

新!!: 黃門侍郎和陸杲 (南朝) · 查看更多 »

陆扆

扆(),扆音衣,本名允迪,字祥文,吳郡嘉興陸莊(今楓涇鎮農興村)人,一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末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陆扆 · 查看更多 »

李夷简

李夷简(),字易之。唐朝政治人物。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

新!!: 黃門侍郎和李夷简 · 查看更多 »

李回

李回(),本名李躔,本字昭回,后改昭度,封陇西郡公,谥文懿,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李回 · 查看更多 »

李珏

李珏(或李玨)(),字待价,封赞皇公,谥贞穆,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年间任宰相,在唐武宗年间也短暂担任宰相。他被认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导人物。.

新!!: 黃門侍郎和李珏 · 查看更多 »

李穀

李穀(),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身長八尺,進士出身,任華、泰二州從事。后晋天福年间,擔任监察御史,历任开封府太常丞、虞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开运元年(944年),随晋帝征契丹,任枢密直学士,加给事中。开运二年(945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后汉初,任左散骑常侍。后周广顺初年,加户部侍郎。不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广顺二年为东京留守,掌开封府事。显德元年,加封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后从周世宗征太原,师还,晋升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显德二年,以李穀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建隆元年卒,赠侍中。.

新!!: 黃門侍郎和李穀 · 查看更多 »

李紳

李紳(),字公垂,中唐詩人。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 李紳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曾祖父李敬玄,祖父定李守一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15歲時讀書於惠山。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 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元和元年(806年)进士,补国子监助教。润州观察使李锜聘为从事,不隨其叛亂,拜右拾遺。元和七年擔任校書郎。歷官翰林學士,轉任右補闕,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後捲入牛李黨爭。長慶元年(821)三月,改為司勛員外郎、知制誥。二年二月,破格升任中書舍人,入中書省。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受李逢吉排擠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宝历元年(825年)改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不久迁滁州、寿州刺史,又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歷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李绅脾气急躁,蔑视僧徒,“必问难锋起,祗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有僧人向李绅宣传因果报应。他问:“阿师从何处来?”僧答:“贫道从来处来。”李绅将他痛打二十下,说:“任从去处去!”。 李绅为官有政绩,但處於黨爭之下,建树不大,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職,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百姓“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李绅在扬州時還经手“江都尉吴湘冤案”,李绅誤信扬州都虞侯刘群之言,将江都县尉吴湘逮捕下狱,以贪污、强娶民女罪,判處死刑。後來朝廷命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發現吴湘罪不至死。李德裕袒护李绅,无故贬斥元藻,最後吴湘仍被處以死刑。会昌六年(846年)七月病逝扬州。李绅短小精悍,於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全唐詩》錄《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詩作中以《憫農》最为著名。颇为讽刺的是,李绅在《悯农》诗中教导世人节约,珍惜粮食,但在其为官之后,颇为奢侈。.

新!!: 黃門侍郎和李紳 · 查看更多 »

李熅

李熅(),唐朝人,宗室,為唐肅宗的玄孫,襄王李僙曾孙,伊吾郡王李宣孙。曾称帝,但史学界一般不予承认。《新唐书》卷八十二.

新!!: 黃門侍郎和李熅 · 查看更多 »

李骧 (三国)

李驤 ,字叔龍,梓潼涪(今四川省綿陽東)人。蜀漢官員,李福之子,官至尚書郎、廣漢郡太守。.

新!!: 黃門侍郎和李骧 (三国) · 查看更多 »

李让夷

李讓夷(?),字達心,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任宰相,唐宣宗年间也短期任相。.

新!!: 黃門侍郎和李让夷 · 查看更多 »

李藩

李藩(《旧唐书》卷一十四:“十一月壬辰朔。癸巳,新授华州刺史李藩卒。”),字叔翰,唐朝官员,唐宪宗年间任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李藩 · 查看更多 »

李蔚 (唐朝)

李蔚(《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字茂休,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李蔚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敏 (閩)

李敏,闽国官员,闽惠宗、闽景宗时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李敏开始是后唐的闽王王延钧的僚属。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即皇帝位,国号大闽,改元龙启,更名王鏻。任命李敏为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作为他的宰相。李敏历事惠宗王鏻、康宗王昶、景宗王曦三个皇帝。永隆三年(941年)十月,大闽皇王曦称帝,李敏去世。.

新!!: 黃門侍郎和李敏 (閩) · 查看更多 »

李景遂

李景遂(),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母宋福金。在南吴时为门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寿王、燕王、齐王,其兄李璟立他为皇太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改字退身。958年,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终于退出储位,被改封晋王、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不得父亲欢心,他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位。他听说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于是买通了袁从范,八月初二庚辰,李景遂打球口渴,喝了袁从范下毒的水就死了,李璟追谥三弟为文成太弟。.

新!!: 黃門侍郎和李景遂 · 查看更多 »

李景迁

李景迁(),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二子,母宋福金。生前随义祖父徐温姓,为徐景迁。 934年十一月,徐知诰召唤他的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徐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在南吴东都江都辅佐政务。935年加封徐景迁为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事;徐知诰命令尚书郎陈觉辅助他,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对徐知诰的长子徐景通是个威胁。936年六月初四,太保、同平章事徐景迁因患病罢官,任用他的弟弟徐景遂代替他做门下侍郎、参政事。937年六月,吴国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去世。之前有术士说徐景迁在兄弟里寿命最长,徐知诰也因此很喜爱他,但他享年仅十九岁。谥号定。不久其妻王妃原吴国上饶公主亦去世。徐知诰即位后追封次子为高平郡王,李璟(徐景通)即位,追封李景迁楚王。.

新!!: 黃門侍郎和李景迁 · 查看更多 »

杨守立

杨守立(),本名胡弘立,後被唐昭宗賜名李順節,晚唐将领。左神策护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杨复恭养子,故随之姓杨。本是军中马骑官。一作杨守节。《唐补纪》.

新!!: 黃門侍郎和杨守立 · 查看更多 »

杨佶

杨佶,字正叔,辽国南京道人。 杨佶幼年聪明异常,读书自能成句。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中进士第一,历任校书郎、大理正。开泰六年(1017年),转任仪曹郎,典掌书命,加谏议大夫,出知易州。治理地方崇尚清简,以自己的俸禄修桥,入朝为大理少卿。官至翰林学士。文章号称得体。开泰八年(1019年)同知南京留守事。辽兴宗重熙元年(1032年),任翰林学士承旨,历任忠顺军节度使,朔、武等州观察处置使,天德军节度使,加特进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拜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使。重熙十五年(1046年),出为定武军节度使。当时境内大旱,禾苗干枯,杨佶到任,天降大雨,百姓说:“谁其抚我,杨公为主”。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既任宰相,事总大纲,责成百司,以进贤为己任。三次请求致仕,被皇帝允许,著有《登瀛集》。.

新!!: 黃門侍郎和杨佶 · 查看更多 »

杨沂丰

杨沂丰,同州人,闽国官员,闽景宗时司徒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新五代史》作杨沂。 杨沂丰是唐朝末年宰相杨涉的从弟,唐末大乱,他依附王审知,和徐寅、王淡依附幕府,以风雅唱和。王继业为汀州刺史,杨沂丰为士曹参军。闽景宗永隆年间,杨沂丰为司徒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继业为泉州刺史。永隆三年(941年),景宗因为王继业与王延政暗中相交,将他赐死,有人告发杨沂丰参预其谋,杨沂丰侍宴时,闽景宗令左右将他拿下,下狱中,次日斩杀于市,族灭其家。杨沂丰时年八十余岁,闽国人很哀痛他。.

新!!: 黃門侍郎和杨沂丰 · 查看更多 »

杨涉

杨涉(),字文川,唐朝及其后继者后梁朝官员,在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和后梁得到广泛承认的两位皇帝太祖(朱全忠)及其子朱瑱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杨涉 · 查看更多 »

杜幼文

杜幼文(),京兆杜陵人。南朝宋將領,青冀二州刺史杜驥第五子。在宋至散騎常侍,為宋後廢帝所忌而被殺。.

新!!: 黃門侍郎和杜幼文 · 查看更多 »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新!!: 黃門侍郎和杜预 · 查看更多 »

杜暹

杜暹(),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 其家五世同堂,事奉繼母以孝聞,被舉薦為官,舉明經,補婺州參軍。任滿離職時,州吏拿來當地產紙一萬餘張送他,杜暹只拿一百張,人稱“百紙參軍”。唐玄宗時任鄭尉,大理平事,開元四年(716年),任監察御史,又官給事中、黃門侍郎兼安西副大都護等職。.

新!!: 黃門侍郎和杜暹 · 查看更多 »

桓石綏

桓石綏(),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征西將軍桓豁子。桓玄敗死後仍持續抵抗東晉,終失敗被殺。.

新!!: 黃門侍郎和桓石綏 · 查看更多 »

桓豁

桓豁(),字朗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温之弟。桓豁於桓溫內鎮姑孰後接替他任荊州刺史,任內努力助東晉抵抗前秦,在前秦多場對荊州、蜀地或前涼的戰事中都有出兵抵抗或支援。.

新!!: 黃門侍郎和桓豁 · 查看更多 »

楊遵勗

楊遵勗,辽朝官员,字益诫,字益戒,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又名兴工,又称杨兴公(兴工、兴功),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年)赐姓耶律,故又称耶律兴公。 辽兴宗重熙十九年(1050年)杨遵勗举进士。历任儒州军事判官,枢密院副承旨。辽道宗咸雍三年(1067年),任枢密院都承旨。枢府簿书堆积,杨遵勗处理公务案牍敏捷,决事如流,奏报详敏。奉诏征户部逋户旧钱,得四十余万缗,拜枢密直学士,改枢密副使。大康元年(1075年),任参知政事。转任知枢密院事,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曾作为辽方代表与北宋议地界。为南府宰相。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乙辛诬陷太子耶律濬谋反,他奉命参与此案的审理,他不敢据实直言。後拜北府宰相。大安年间卒,年五十六岁,谥康懿。《全辽文》卷八收其文三篇(一署耶律兴公,二署杨遵勗)。.

新!!: 黃門侍郎和楊遵勗 · 查看更多 »

歐陽炯

歐陽炯(),字不詳,中国五代十国后蜀的大臣,花间派词人,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 父亲是唐朝的通泉县(今射洪县东南)令欧阳珏。生於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欧阳迥早年事前蜀后主王衍,為中書舍人,蜀亡,歸後唐,为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从事。孟知祥守成都,欧阳迥回到西川。后蜀建立,欧阳迥为中书舍人。广政十二年(949年),后主孟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950年,欧阳迥知贡举、判太常寺。迁礼部侍郎,领陵州(今四川省仁寿县)刺史,转吏部侍郎,加承旨。961年,欧阳迥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成为宰相。965年,宋太祖灭后蜀,欧阳迥归宋朝,为右散骑常侍,俄充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侍。善吹长笛,宋太祖曾召至偏殿吹奏。又工詞,風格極委婉之致,善寫女子意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北宋灭南汉,他因祭南海之事,得罪了太祖的弟弟赵光义,以本官分司西京卒,年七十六歲,赠工部尚书。代表诗作:《贯休应梦罗汉画歌》、《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郑振铎稱:欧阳炯“为《花间》里堪继温、韦之后的一个大作家。”;代表词作:.

新!!: 黃門侍郎和歐陽炯 · 查看更多 »

正二品

正二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仅次于正一品、從一品的高级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宰相或者政府部院的责任人,皇帝的亲族也有相应的正二品。.

新!!: 黃門侍郎和正二品 · 查看更多 »

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唐朝名相與詩人。.

新!!: 黃門侍郎和武元衡 · 查看更多 »

殷琰

殷琰(),字敬珉,陳郡長平人。南朝宋官員,殷羨曾孫殷孝祖的族子。.

新!!: 黃門侍郎和殷琰 · 查看更多 »

毋昭裔

毋昭裔(),因《十国春秋》有阙文导致表字阙载,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蜀官员,在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年间为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毋昭裔 · 查看更多 »

毛修之

毛修之(),字敬之,滎陽陽武人。東晉將領毛穆之孫,梁秦二州刺史毛瑾子。毛修之本為東晉將領,但後來先後為夏國及北魏所俘,終成為北魏將領。《二十四史》中,《晉書》、《宋書》、《魏書》、《南史》及《北史》,都給他立傳。.

新!!: 黃門侍郎和毛修之 · 查看更多 »

氏族志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新!!: 黃門侍郎和氏族志 · 查看更多 »

永业田

永业田,又称世业田、桑田,自北魏开始实施,是北魏均田令和隋唐租庸调法下的产物,属于私人田地,不需要缴纳课税。.

新!!: 黃門侍郎和永业田 · 查看更多 »

沈倫

沈伦(),原名沈义伦,后因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少年学习《三礼》,讲学授徒。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他作为使相、永兴军节度使白文珂的幕僚。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他被宣徽使昝居润推荐为匡国军节度使赵匡胤的从事,掌管财政。 赵匡胤建立宋朝,沈义伦由归德军(宋州)观察推官升为户部郎中。较关心民间疾苦,961年沈义伦出使吴越时,途经淮南扬州、泗州,见饥荒、饥民饿死,他回朝请宋太祖下诏赈济淮南。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沈义伦升给事中。乾德元年(963年),沈义伦改任陕西转运使。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攻后蜀,沈义伦为随军转运使。宋朝灭后蜀後,诸将贪暴,只有沈义伦和都监曹彬清廉。乾德五年(967年)八月,在曹彬的推荐下,沈义伦升任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宋太祖亲征北汉,沈义伦辅佐赵光义留守东京。他为人节俭、谨慎,住房一直保持卑陋狭小。开宝六年(973年)八月,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赵普被罢相,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九月,枢密副使沈义伦、参知政事薛居正同日升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后,沈义伦为宋太宗避讳,改名沈伦。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二月,宋太宗亲征北汉和辽朝,沈伦为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留守东京。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六月,首相薛居正去世,沈伦升为首相。九月,赵普因制造“金匮之盟”的故事,被宋太宗重新提拔为首相,沈伦再任次相。宋太宗和赵普诬称秦王赵廷美勾结次相卢多逊谋反前夕,沈伦不愿卷入政治斗争,上表求致仕。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四月,宋太宗以沈伦不能觉察卢多逊之罪,将他罢相。沈伦再上表请致仕,七月,以左仆射致任。雍熙四年(987年)十月廿三壬子日,沈伦去世,享年79岁,谥号恭惠。.

新!!: 黃門侍郎和沈倫 · 查看更多 »

沈炯

沈炯(),字禮明,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陳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三》:沈炯字禮明,吳興武康人也。祖瑀,梁尋陽太守。父續,王府記室參軍。炯少有雋才,為當時所重。釋褐王國常侍,遷為尚書左民侍郎,出為吳令。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師,以炯監郡。京城陷,景將宋子仙據吳興,遣使召炯,委以書記之任。炯固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炯解衣將就戮,礙於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遽救之,僅而獲免。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及子仙為王僧辯所敗,僧辯素聞其名,於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鐵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於炯。及簡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於江陵勸進,僧辯令炯製表,其文甚工,當時莫有逮者。《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九》:沈炯字初明,吳興武康人也。祖瑀,梁尋陽太守。父續,王府記室參軍。炯少有俊才,為當時所重。仕梁為尚書左戶侍郎、吳令。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鄴,以炯監郡。台城陷,景將宋子仙據吳興,使召炯,方委以書記,炯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炯解衣將就戮,礙于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救之,僅而獲免。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及子仙敗,王僧辯素聞其名,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於炯。及簡文遇害,四方嶽牧上表勸進,僧辯令炯製錶,當時莫有逮者。,南梁、西魏、南陳官员。 沈炯的祖父沈瑀是南梁尋陽郡太守;父親沈續是王府記室參軍。沈炯年少才智出眾,得當時的人重視,最初任官王國常侍,改任尚書左民侍郎,外任吳縣縣令。侯景之亂時,吳郡太守袁君正支援京師,委派沈炯代理郡事。到京城失守,侯景部將宋子仙佔據吳興,遣派使者徵召他擔任書記;他藉詞說生病推卻,宋子仙聽後很生氣,命人殺死他。沈炯脫去衣服準備斬首,但被路邊桑樹阻礙,就改到其他地方處決,突然獲救。宋子仙愛才,最後都逼令他掌管書記。後來宋子仙被王僧辯擊敗,王僧辯早聽聞沈炯的才華,在軍中買起他,賣他的人獲得鐵錢十萬,於是王僧辯的軍事文書都出自他手中。到梁簡文帝遇害,地方官員向江陵上表勸進,王僧辯吩咐沈炯寫作表書,文筆通順,其他作品都及不上。 陳霸先南下,和王僧辯在白茅灣會合登壇設盟,沈炯為他們寫盟約。及後侯景東奔到吳郡,俘虜他的妻子虞氏和兒子沈行簡,一同殺害,沈炯的弟弟帶著他的母親逃脫。平定侯景後,梁元帝憐憫他的妻兒遇害,特封他為原鄉縣侯,食邑五百戶。王僧辯出任司徒,任用他為從事中郎,之後梁元帝徵任為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西魏奪取荊州,他被俘虜,唯西魏人禮遇他,授官儀同三司。沈炯因為母親在江東,經常思念南梁,害怕西魏人愛惜他的文才留住,於是閉門謝客,不和別人交往;寫作文章後立刻丟掉,不准流傳。他曾獨自行經漢武帝的通天臺,寫下思鄉的文章上奏。付奏後,當晚沈炯夢見有皇帝居所,守衛森嚴,他就詳細說明心事,有人說:「很不捨得讓你走,不知道何時能再見面。」幾天之後,他和王克等人就被放回南梁,紹泰二年(556年)回到建康,除授司農卿,遷官御史中丞。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加沈炯為通直散騎常侍,仍然任職御史中丞;他以母親年紀老邁而上辭官養老,但朝廷不准。當初,陳霸先曾稱沈炯適宜輔助君主,軍國大政都讓他參與籌劃,繼位的陳文帝也重用他,打算讓他尊榮顯貴。適逢王琳侵犯大雷,留異割據東部,文帝欲給沈炯立功,就解任他中丞職務,加號明威將軍,送還家鄉聚集部眾。可是他不久就因病在吳中去世,虛歲五十九。文帝聽聞後即日辦理喪事,并遣使者拜祭,贈侍中,諡恭子,有文集二十卷傳世。.

新!!: 黃門侍郎和沈炯 · 查看更多 »

淳于長

淳于長(),字子鴻,又字子儒,西漢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東)人,曾受封定陵侯,漢成帝太后王政君為其姨娘。.

新!!: 黃門侍郎和淳于長 · 查看更多 »

游简言

游简言,字敏中。福建建安(今建瓯市)人。 南唐李昪时期(937~943年),累迁内史舍人。李璟即位后(943年),迁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先后任吏部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游简言因病逝世,谥宣靖。 Category:游姓 Category:建瓯人 Category:諡宣靖 Category:五代十国宰相 Category:南唐官员.

新!!: 黃門侍郎和游简言 · 查看更多 »

源休

源休(),相州临漳人,唐朝官员。后劝叛首朱泚称帝并在朱泚政权为宰相,朱泚败亡后被杀。.

新!!: 黃門侍郎和源休 · 查看更多 »

潘濬

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蜀漢重臣蔣琬的表弟。漢末三國時代孫吳重臣,長期主管荊州事務,官至太常,與孫吳後期左丞相陸凱齊名。.

新!!: 黃門侍郎和潘濬 · 查看更多 »

慕容垂

燕成武帝慕容垂,字道明,原名霸,字道業,一說字叔仁,鮮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時屢有戰功,更加曾擊退東晉桓溫的北伐軍。然而因為受到當政的慕容評排擠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堅的寵信。淝水之戰後慕容垂乘時而起,復建燕國,建立後燕,後又滅了同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參合陂之戰戰敗後率軍再攻北魏,在期間發病病重,並在退軍時去世。.

新!!: 黃門侍郎和慕容垂 · 查看更多 »

慕容暐

燕幽帝慕容暐(),字景茂,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人。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最後一位君主,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第三子。前期在慕容恪攝政之下仍能保持國家穩定,但後期在慕容評主政之下就漸漸衰落,最終被前秦所滅。慕容暐在前燕亡後成為前秦的臣下,獲封為新興侯。前秦於淝水之戰後崩潰,慕容垂、慕容泓先後舉兵建立「後燕」和「西燕」,慕容暐亦在西燕進攻前秦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時意圖殺死苻堅並令城內混亂,響應外軍,但失敗被殺。.

新!!: 黃門侍郎和慕容暐 · 查看更多 »

慕容恪

慕容恪(),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鮮卑人。十六国时期前燕的政治家、军事家、宗室。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四子,景昭帝慕容儁弟。母亲高氏。慕容恪在前燕屢立軍功,終官至太宰,不僅安定國家,更攻佔東晉領有的洛陽。但慕容恪死後,前燕迅速衰落。.

新!!: 黃門侍郎和慕容恪 · 查看更多 »

执政官

執政官一詞是漢語對其他一些語言中許多性質非常不同的官職的對應翻譯。另外,宋朝诸如元丰改制之前的参知政事,元丰改制以后的尚书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枢密院长贰官等副宰相之任也统称执政官。.

新!!: 黃門侍郎和执政官 · 查看更多 »

曲阜孔氏 (朝鲜半岛)

曲阜孔氏(谚文:곡부공씨),是朝鲜半岛孔氏家族的本贯,自称为孔子五十四世孙孔绍的后代,也是《孔子世家谱》所收录的唯一海外支派。.

新!!: 黃門侍郎和曲阜孔氏 (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曹确

曹确(),字剛中,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任宰相。.

新!!: 黃門侍郎和曹确 · 查看更多 »

曹騰

曹腾(),字季興,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宦官,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他的养子,曹魏建立后将其追尊为魏高帝。.

新!!: 黃門侍郎和曹騰 · 查看更多 »

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晉江縣(今福建晉江市)人,北宋政治家。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历官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兼侍中等,封鲁国公。死后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新!!: 黃門侍郎和曾公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給事黃門侍郎黃門郎门下侍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