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黃紹倫

指数 黃紹倫

黃紹倫(),香港社会学家。研究方向为企业家精神、华人社会文化、移民现象、香港社会调查与分析等研究。.

目录

  1. 17 关系: 容鳳書何東花園社会学鍾庭耀香港2000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香港2007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香港大學校友列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香港居留權爭議香港事務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鮑偉華關信基董建華鄭耀宗1919年香港搶米風潮

容鳳書

容鳳書(Yung Fung-shee,),香港女慈善家,家族與渣打銀行關係密切,她的祖父容良是渣打銀行首位買辦,而容良的其中一名兒子容翼庭等多名家族成員也相繼在渣打銀行歷任買辦和華經理等要職。行事低調的容鳳書生前在證券市場投資有道,賺取大筆利潤,她在1969年訂立遺囑,決定在身後把300萬港元遺產轉贈香港政府,用作興建照顧社會大眾的免費公眾健康中心和診所。當她在1972年8月逝世的時候,有關遺產已升值至1,600萬港元,其後到1978年底再進一步升值至5,100萬港元。容鳳書遺下的鉅額遺產,足以讓港府於1984年建成位於九龍觀塘的容鳳書紀念中心,該座健康中心造價7,000萬港元,費用全數由有關遺產支付。後來有關遺產再捐出3,250萬港元,促成位於新界元朗的容鳳書健康中心在1991年落成啟用。.

查看 黃紹倫和容鳳書

何東花園

何東花園(Ho Tung Garden;別稱曉覺園),位於香港歌賦山山頂道75號,是一座建於1927年的中式大宅及私人花園,由香港著名富商何東爵士為平妻張靜容購入改建,設計融入中西建築特色,屬於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張靜容、其子何世禮、孫兒何鴻毅曾先後居住大宅,現時業主為何東孫女何勉君。 何東花園是香港僅存與何東有直接關連的大宅,加上建築特色及歷史價值,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後何勉君堅持拆卸重建,香港特區政府曾一度把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蹟,但限期屆滿後仍未達共識,政府為免負擔巨額訴訟及賠償,最終經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2012年12月決定放棄將何東花園列為法定古蹟,與業主商討最大程度保留部分建築物。不過最終保育失敗,2014年12月大宅已拆,由重慶富商張松橋以51億元購入,獲批建2幢3層高的分層住宅大樓。.

查看 黃紹倫和何東花園

社会学

會學(sociology)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研究社會的學科。社會學使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實證調查和批判分析,以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會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目標。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社會學的本體有社會中的個人、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問題、和社會控制,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護理、軍事或刑事制度、網際網路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科學方法(social scientific methods)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然而,自20世紀末起的科技浪潮,也為社會學帶來了嶄新的數學化計算分析技術,例如個體為本模型和社交網路。 因其興起的歷史背景,社會學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現代性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實態,或是當代社會如何形成演進以至今日的過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樣的組織、企業工廠等經濟體、城市、市場、政黨、國家、文化、媒體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而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一些具有社會性的社會事實。雖然「社會性」的定義在不同學派之間仍有爭執,但社會事實外在於個人,且對個人的行為跟認知有影響,這一點是大致上為社會學者所共同接受的。.

查看 黃紹倫和社会学

鍾庭耀

鍾庭耀博士(CHUNG Ting Yiu Robert),《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兼任該校利銘澤堂舍監。.

查看 黃紹倫和鍾庭耀

香港2000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2000年授勳名單2000年7月1日於憲報刊登,共有306人授勳及嘉獎,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第3份全面的授勳名單。授勳典禮於10月14日在禮賓府舉行。.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2000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2007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2007年授勳名單,2007年7月1日於憲報刊登,共有286人授勳及嘉獎,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第10份全面的授勳名單。授勳典禮於10月27日在禮賓府舉行。.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2007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本列表收錄香港大學的知名校友。列表將人物粗分為數大類,並遵循各類內容不重疊的原則進行編輯。.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簡稱港大民研,是隸屬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研究計劃,於1991年6月成立,研究主任為鍾庭耀。研究隊負責有關研究的設計,包括抽樣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設計、督導、數據分析及報告撰寫。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從2000年開始不再獲得大學資助,以自負盈虧經營,其營運資金主要來自收取委託機構的款項,及未能交代資金來源的款項。.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通稱港大民調風波,亦稱鍾庭耀事件,是香港的一宗政治爭議,發生在2000年7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在報章撰文,指行政長官兼任香港大學校監的董建華透過「中間人」施壓,要求停止有關行政長官及政府的民意調查。有關指稱引起社會巨大迴響,鍾庭耀其後公開了傳話人身份是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及副校長黃紹倫。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決議成立一個三人獨立調查小組,由終審法院的非常任法官鮑偉華為主席,並在同年8月調查事件,行政長官辦公室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涉及事件也被要求作證。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在9月1日發表,確定鍾庭耀指控屬實,認為路祥安在市民對政府支持率下降的情況下,希望阻止不利政府的民調結果進一步打擊港府聲望。事件最後在9月6日,鄭耀宗及黃紹倫宣佈請辭告終。 事件涉及政府試圖干預學術自由,引起了當時社會的驚訝及批評,揭露了校長不僅沒有肩負捍衛學術自由的責任,反而傳遞「中間人」施壓的信息,企圖干預校內學者進行研究的權利,對近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信譽造成影響。調查報告嚴厲批評路祥安作供「拙劣、不誠實」,然而董建華卻公開指路祥安「可靠、誠實」,更表明會續用路祥安,對特區政府以至特首的誠信以至公信力都造成破壞。.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

香港居留權爭議

香港居留權爭議泛指基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4條的實施,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中國大陸分娩的子女及沒有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公民在香港出生的子女,可於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後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造成香港人身分危機及香港社會對居留權期望產生巨大落差而引發的法律與政治爭議。這爭議對社會影響甚久,並無法單靠本地立法解決。 爭議主要參與者包括:.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居留權爭議

香港事務顧問

香港事務顧問(Hong Kong Affairs Advisor,簡稱港事顧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更廣泛地徵求香港各界人士對香港實現平穩過渡、保持繁榮穩定的意見和要求,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名義決定聘請有關人士擔任港事顧問,任期至1997年6月30日,即香港回歸前。 中國政府先後聘請四批合共187人為港事顧問,他們以個人名義受聘,主要來自工商事業界別最上層的人士。人選方面只挑選中央認同的人物,因而缺乏反對意見。 另一方面,由於聘書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李鵬親自頒發,港事顧問成為了中央認同的標籤,使不少不獲得聘任的人士以各種方式謀求獲得聘任。例如,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鄭耀宗就曾因為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獲聘而自己未有受聘而召開記者招待會抗議,引起其他人效尤,結果使中央多次需要擴大港事顧問團的團體。馮檢基曾因此揶揄這批人,戲稱他們為「講是顧問」或「房事顧問」。.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事務顧問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簡稱推委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籌組而成,推選委員會全部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必須具有廣泛代表性,成員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地區代表、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曾在香港行政、立法、諮詢機構任職並有實際經驗的人士和各階層、界別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是負責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行政長官及臨時立法會的組織。1996年11月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推委會成員名單。推委會由400名組成,由以下4個界別所組成:.

查看 黃紹倫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

鮑偉華

鮑偉華爵士(Sir Noel Plunkett Power,),香港及汶萊資深法官。鮑偉華生於澳洲昆士蘭,早年在澳洲任執業大律師,1965年加入香港司法部,歷任土地審裁處裁判司、土地審裁處庭長、最高法院按察司及上訴庭副庭長等職。在1996年,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楊鐵樑爵士因競選第一任行政長官而辭職,結果由鮑偉華以署任形式接任,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復任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並在1999年退休,不過留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 鮑偉華在1999年分別獲英廷和香港特區政府策封爵士和頒授金紫荊星章,後來在2000年擔任香港大學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調查「港大民調風波」;以及於2005年參與審理龔如心與家翁王廷歆之間的爭產案。鮑偉華晚年任汶萊上訴庭法官,2007年起出任庭長,惟於2009年死於任上。.

查看 黃紹倫和鮑偉華

關信基

信基是香港公民黨創黨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暱稱「阿關」。197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曾擔任政治與行政學--主任,,於2006年退休,但退休以後仍兼職教授政治學科目——當代政治科學。 關信基1941年生於澳門,畢業於澳門名校粵華中學,1958年入讀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1972年於慕尼黑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他本來打算返台灣任教,但機緣巧合下被介紹到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任教,直到今天。 除了中大政治與行政學--主任外,他還曾出任該校教務長、社會科學院院長和新聞與傳播學--主任,同時亦是中大教務會的成員。 「阿關」的學術領域相當廣闊,對政治文化、政治參與、政黨、比較政治、政治科學等均有深入的研究,是本港學界最受人尊崇的學者之一,蔡子強的碩士論文導師正是「阿關」。.

查看 黃紹倫和關信基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查看 黃紹倫和董建華

鄭耀宗

鄭耀宗教授(Professor Cheng Yiu-chung)(),香港出生,祖籍廣東中山,微电子学专家。 他在1999年当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第9屆及第10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港事顧問,也是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成員之一。 曾任香港大學校長。2000年9月,因“港大民調風波”,在多方壓力下黯然辭去香港大學校長職務。.

查看 黃紹倫和鄭耀宗

1919年香港搶米風潮

1919年香港搶米風潮,是香港一場在1919年7月26日爆發,並持續到八月底的搶米風潮。當時由於東亞及東南亞食米供應短缺,加上香港米商囤積居奇,使米價飛漲,導致貧苦市民缺乏米糧,結果出現大規模集體搶劫米舖和雜貨店的事件。.

查看 黃紹倫和1919年香港搶米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