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黃玉階

指数 黃玉階

黃玉階(N̂g Gio̍k-kai;),臺灣齋教先天道耆宿,知名漢方醫師,南瀛佛教會重要參與者。.

21 关系: 南瀛佛教會台北天然足會台灣歷史年表台灣日治時期大稻埕先天道瀛社靈泉禪寺許陽明黃玉階齋教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臺北歷史年表金錫齡林秋梧本島人日治台灣歷史年表放足1900年1900年臺灣1911年

南瀛佛教會

南瀛佛教會成立於1921年4月4日,為台灣總督府全力主導的台灣民間佛教組織。以總督府內務局社寺課長丸井圭治郎為核心人物的該宗教組織,亦是台灣日治時期期間最具影響力的台灣佛教組織。 南瀛佛教會運作方式以演講與發行月刊刊物為主,對象主要則是從事佛教宣導的師僧或民間佛齋教居士。1934年起,該佛教會惟因中日戰爭態勢擴大因素,活動、規模及影響力漸趨沒落,並於1941年正式更名為「台灣佛教」。俟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後,以「齋佛融合」、「佛教現代化」或「佛教--民化」為階段性任務的南瀛佛教會正式結束運作。.

新!!: 黃玉階和南瀛佛教會 · 查看更多 »

台北天然足會

台北天然足會是台灣日治時期的一個社會團體,創立於1900年(明治33年)3月15日,創立主要目的在推廣台灣境內的「解纏足」民間運動,以台北淡水館成立的揚文會成員為主要成員,主要推廣人為日治時期第一位領取漢醫執照的黃玉階,初創人數約為40名,身分以地方士紳、商人等中、上階層人士組成。 普遍為台灣社會精英的天然足會成員認為「女子纏足」是阻礙台灣進步的因素之一,也主張應讓女子上學接受教育。該會於日後修正訂定的章程中規定,會員的女兒必須解纏足,會員的兒子則應該拒絕與纏足女子結婚。更發行月刊,刊載有關勸戒女性纏足的詩文,並贈送徽章獎勵放足與保持天然足的女性。.

新!!: 黃玉階和台北天然足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歷史年表

這是和臺灣歷史有關的年表。 台灣歷史簡表:.

新!!: 黃玉階和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黃玉階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新!!: 黃玉階和大稻埕 · 查看更多 »

先天道

先天道,亦称先天教、先天門、先天玄关大道等,属于齋教類的新兴宗教,在中国大陆、香港、臺灣、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廣泛流傳。.

新!!: 黃玉階和先天道 · 查看更多 »

瀛社

瀛社,台灣傳統詩社,創於1909年,與櫟社、南社為台灣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2005年正式立案,改名為臺灣瀛社詩學會。.

新!!: 黃玉階和瀛社 · 查看更多 »

靈泉禪寺

泉禪寺,俗稱基隆靈泉寺,位於台灣基隆市月眉山中,由善智、妙密禪師創立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傳承自福建湧泉禪寺一脈而來。與新北市五股區凌雲禪寺、苗-栗-縣大湖鄉法雲寺、高雄市阿蓮區超峰寺合稱日治時代台灣佛教四大道場、四大名山,開月眉山派,為台灣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為台灣佛教曹洞宗重要叢林,亦是台灣北部重要的佛教發祥地。日治時期舉行五屆傳戒大會,培養僧侶人才。.

新!!: 黃玉階和靈泉禪寺 · 查看更多 »

許陽明

許陽明(),台灣臺北縣新莊鎮(今新北市新莊區)老街五十六坎出生,臺灣政治人物,曾任《首都早報》副社長、民主進步黨機關報《民進報》總編輯、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民主進步黨副秘書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台南市副市長。妻立法委員管碧玲。.

新!!: 黃玉階和許陽明 · 查看更多 »

黃玉階

黃玉階(N̂g Gio̍k-kai;),臺灣齋教先天道耆宿,知名漢方醫師,南瀛佛教會重要參與者。.

新!!: 黃玉階和黃玉階 · 查看更多 »

齋教

齋教,又稱持齋宗,為台灣民間信仰的流派之一,以羅教教義為主、雜揉儒家與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源於白蓮教在家弟子修行的方式,由在家修行者傳襲,主持教儀,茹素,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民眾習稱其神職人員為菜姑、菜公,在日治時期被視為佛教一支派,但實際上其教義和根源都與傳統之台灣佛教信仰有別,故民間有人稱之為「在家佛教」,但與學術定義在家佛教(例:蓮華社、同修會、唸佛會)也有極大差異。而齋教舉行法會、儀式的固定建築稱為齋堂,也別於一般佛教的巖、寺。 齋教的起源時代是在明,於清代時陸續傳入台灣各地,在台灣主要有龍華教、先天教、金幢教三個系統。 日治時期統稱其為「齋教」,視為「在家佛教」,又稱「白衣佛教」,1915年余清芳在臺南西來庵以齋教為號召,鳩眾兩千人,發動武力抗日,是為西來庵事件,遭日軍擊敗。事後,臺灣總督府立即查禁齋教,齋教人員,乃多納入日本佛教禪宗臨濟宗一支,對台灣佛教信仰發展影響極大。 二次大戰結束後,齋教又受到國民政府的打壓和中國佛教會的批判而逐漸式微,轉為一般佛教寺廟。.

新!!: 黃玉階和齋教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簡稱泰北高中)是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士林區的一所包含高中及高職的學校,也是臺北市第一所私立高中職學校。.

新!!: 黃玉階和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歷史年表

此為台北歷史的大事年表。 + Category:台灣歷史相關列表.

新!!: 黃玉階和臺北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金錫齡

金錫齡(),字伯年,号芑堂,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廖廷相岳父。 道光十五年,鄉試中舉。与许玉彬、沈世良、谭莹、黄玉阶、叶衍兰、李应田等结诃林词社。曾任过学海堂书院学长。.

新!!: 黃玉階和金錫齡 · 查看更多 »

林秋梧

林秋梧(外文拼音 Lin Qiu-wu,臺羅拼音 Lim Tshiu-Ngôo,),臺南人,生於臺南市。法號證峰,別名林證峰、林洲鰲、林宣鰲,筆名坎人、守俄、林洲鰲,是臺灣在日治時期參加文化運動與抗日運動的臺灣佛教僧侶,其思想受到民族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並藉此批判當時台灣佛教現象,被喻為「解放佛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研所名譽教授李筱峰為其外甥孫。.

新!!: 黃玉階和林秋梧 · 查看更多 »

本島人

本島人是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當局,統稱臺灣福建人(河洛人)、廣東人(客家人)和平埔族(熟蕃)的專有名詞,通常不包括山地原住民(生蕃或高砂族),大致上是在戶籍資料上以臺灣為本籍地者,或是臺灣裔日本人。然而臺灣人並不願意接受這個名稱,以「臺灣人」自稱,甚至影響日本官方文書和報紙的使用習慣。 在日治時期與本島人相對的稱呼是「內地人」,係指自日本本土移居臺灣的日本人。本島人一詞在戰後時期被逐漸轉化為「本省人」。.

新!!: 黃玉階和本島人 · 查看更多 »

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西元1895年4月17日,清日兩國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戰敗的清帝國放棄臺灣與澎湖之主權,並讓予日本帝國。同年11月18日,日軍正式消滅臺灣民主國,臺灣正式進入日治時代。西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並且簽署《終戰詔書》,中華民國政府於同年10月25日代表太平洋戰區盟軍接收臺灣,50年日治時期正式結束。.

新!!: 黃玉階和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放足

放足即為反纏足的活動,一般來說,中國該放足運動,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後才徹底成功。缠足后又放足的脚,被称做“解放脚”,而裹脚造成的脚部畸形已无法挽回。.

新!!: 黃玉階和放足 · 查看更多 »

1900年

根據閏年的规则,由於年分逢為100的倍數但非400的倍數為平年,故1900年為平年。.

新!!: 黃玉階和1900年 · 查看更多 »

1900年臺灣

1900年臺灣的臺東廳增設了出張所.

新!!: 黃玉階和190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11年

没有描述。

新!!: 黃玉階和1911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黄玉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