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黃潛善

指数 黃潛善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宣和六年甲辰科進士出身,是一位宋朝奸臣。 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進士,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徽宗時任左司郎,政和、宣治年間,任欽差大臣察訪陝西、河東震災區,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 之後,被拔擢至戶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率兵入援。張邦昌僭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制拜潛善為副元帥。 靖康二年,康王登基,拜中書侍郎。 建炎元年,此時宋高宗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但李綱將奏逐黃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黃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遂罷。此時的黃潛善主張和議,與虜人畫河為界,遭李綱駁斥。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御史張所也說黃潛善這個人姦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 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啟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建炎元年,又與汪伯彦貶逐李綱,官至广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左丞相。 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黃潛善卒于英州,葬於江西廬陵縣儒林鄉鳳凰洲劉家嶺。.

25 关系: 向子諲宋史宋史人物列表宋高宗尚书仆射岳飞中书侍郎中國宰相列表建炎南渡張浚北宋高阳关路帅臣列表王彥 (南宋)趙榛黃門侍郎黃潛善邢煥邵成章邓州市苗劉兵變耿南仲陳鉞 (獻縣)陳東 (宋朝)歐陽澈汪伯彦汪直擅政

向子諲

向子諲(),字伯恭,號薌林居士,祖籍开封,临江人。宋朝官员、著名词人。.

新!!: 黃潛善和向子諲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黃潛善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黃潛善和宋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黃潛善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黃潛善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新!!: 黃潛善和岳飞 · 查看更多 »

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 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称之为中书郎,魏晋时称之为通事郎。南北朝时,正式称为中书侍郎,设置四人。隋朝改名内史侍郎,隋炀帝设置二人。内史令空缺时,内史侍郎开始参与朝政。唐朝改回中书侍郎(7世纪60年代称西台侍郎,武周时期称内史侍郎、凤阁侍郎,开元初期称紫微侍郎)。唐代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南宋复置参知政事,废除中书侍郎。元代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丞相,明太祖废除。.

新!!: 黃潛善和中书侍郎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黃潛善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或称宋室南渡、高宗南渡,亦有人称为靖康南渡,广义上指的是宋室的南迁,狭义上是指两宋交替之际北宋皇室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方女真人的追击,南逃到江南地区的历史事件。从靖康二年(1127年)夏,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国以「搜山检海捉赵构」为号,连续派兵追击南下的赵构,最终还是宋金两国以和谈结束。此后,宋金两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新!!: 黃潛善和建炎南渡 · 查看更多 »

張浚

張浚(),字德遠,號紫巖居士,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抗金將領,,父張咸。母秦國夫人計氏。長子張栻。.

新!!: 黃潛善和張浚 · 查看更多 »

北宋高阳关路帅臣列表

北宋高阳关路帅臣,指高阳关路安抚司的长官,或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

新!!: 黃潛善和北宋高阳关路帅臣列表 · 查看更多 »

王彥 (南宋)

王彥,字子才,兩宋之際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性格豪緃,少年投軍,从武艺中选为军官,從-种-師道討西夏有功。金軍入侵汴京時,王彥親自面見南宋高宗,自請出戰。張所頗為器重,任為都統制。 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间),河北招抚使张所命王彦任河北招抚使司都统制,率裨将岳飛和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将与所部七千人渡河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为了表达自己抗金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數万人,收復数百里的地方。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沒有成功。 東京留守宗澤聞王彥聚兵于太行山,以彥为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制置两河军事。王彥后率萬余人南渡黃河歸附宗澤,即以所部兵马付留守司,量带亲兵趋行在,面见黄潜善、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延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言辞愤激,大忤时相意,遂降旨免对,以彦为武翼郎(武階,第四十二階,從七品)、阁门宣赞舍人(職,從七品),差充御营平寇统领。称疾不就,乞致仕,许之,以武功大夫(武階,第十五階,正七品)、忠州防禦使致仕。苗刘兵变时苗傅、刘正彦授彦为御营军统制,彦以佯狂乞休致,高宗复位后嘉其行,为知洮州事、主管沿边同安抚司公事。知枢密院事张浚宣抚川陕,彦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前军统制,率八字军从行。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授利州路兵馬鈐轄。后改任金均房州镇抚使、知金州事,四年(1130年)五月,進右武大夫(武階,第十四階,正六品),九月授左武大夫(武階,第十三階,正六品)。绍兴元年(1131年)九月,以破李忠之功,授拱卫大夫(武阶官,第十二阶,正六品)、温州观察使(遥郡官,第二阶)。富平之战后在川陕地区与金兵、刘豫伪齐军作战,屡得胜利。后落阶官,授洪州观察使。三年(1133年)六月,进保大军承宣使兼川陕宣抚使司参议,彦不受。五年(1135年)四月,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洪州觀察使、金均房州镇抚使、川陕宣抚使司参议王彦知荆南府事,充归峡州荆门公安军安抚使。彦因荆南旷土措置屯田,自蜀买牛千七百头,授官兵耕,营田八百五十顷,分给将士有差。六年(1136年)二月,授保康軍承宣使(武階,正任官第二階,正四品)、知襄阳府事、京西南路安抚使,時岳飛為京西湖北宣抚使,彦上書以飛嫌辞。四月,张浚奏彦为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督府参谋军事,彦率所部赴行在,授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七年(1137年)正月,驻军平江府,所部兵士因與协忠大夫、华州观察使、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械鬥,罷軍職降授雄州防御使(武階,正任第四階,從五品)。二月,復洪州观察使(階官,正五品)知邵州(治今湖南邵阳)。九年(1139年)十月卒,享年五十,赠昭化军承宣使。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以其累立战功,赠典未称,特赠安远军节度使。 王彥被罢兵权后,「八字军」歸于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并殿前步军司公事劉錡。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劉錡率「八字军」在順昌府大敗完顏宗弼的金兵主力,取得「順昌之戰」的勝利。.

新!!: 黃潛善和王彥 (南宋) · 查看更多 »

趙榛

信王趙榛(),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八子,生母刘贵妃,政和元年(1111年)八月出生,十一月賜名趙榛,授建雄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福國公。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正三公官名,改授檢校太保。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改安遠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平陽郡王。靖康元年 (1126年) 四月,改慶陽、昭化軍,遷檢校太傅,進封信王。随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所虏,北行至庆源,逃亡藏匿真定境内。当时马扩与赵邦杰聚兵于五马山砦,迎赵榛奉为主公,两河(河北、河东)宋朝遗民闻风响应。 赵榛派遣马扩到行在秉奏宋高宗:“邦杰与扩,忠义之心,坚若金石,臣自陷贼中,颇知其虚实。贼今稍惰,皆怀归心,且累败于西夏,而契丹亦出攻之。今山西诸砦乡兵约十余万,力与贼抗,但皆苦窘,兼阙戎器。臣多方存恤,惟望朝廷遣兵来援,不然,久之恐反为贼用。臣于陛下,以礼言则君臣,以义言则兄弟,其忧国念亲之心无异。愿委臣总大军,与诸砦乡兵,约日大举,决见成功。” 黄潜善、汪伯彦怀疑这个赵榛是假的,宋高宗认识赵榛的笔迹,遂命他为河外兵马都元帅。黄潜善、汪伯彦还是怀疑,马扩将行,密授朝旨,使几察赵榛,复令马扩听诸路节制。马扩知事不成功,遂留大名府不前。当时有传言赵榛将渡河入京,朝廷下诏择日还京,来对抗这个谋划。金人怕马扩带来援兵,急发兵攻打诸砦,断其水道,诸砦遂陷落。赵榛逃亡,不知所在,有人说后来和太上皇同居五国城。绍兴元年(1131年),邓州有杨其姓,聚众千余人,自称信王。镇抚使翟兴觉察其诈,遣将斩杀。天眷二年(1139年)六月十九日,赵榛殁于五国城。.

新!!: 黃潛善和趙榛 · 查看更多 »

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書,漢代以降沿用此官職。唐代改稱門下侍郎,屬於宰相之一。金朝、元朝时废除。.

新!!: 黃潛善和黃門侍郎 · 查看更多 »

黃潛善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宣和六年甲辰科進士出身,是一位宋朝奸臣。 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進士,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徽宗時任左司郎,政和、宣治年間,任欽差大臣察訪陝西、河東震災區,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 之後,被拔擢至戶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率兵入援。張邦昌僭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制拜潛善為副元帥。 靖康二年,康王登基,拜中書侍郎。 建炎元年,此時宋高宗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但李綱將奏逐黃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黃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遂罷。此時的黃潛善主張和議,與虜人畫河為界,遭李綱駁斥。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御史張所也說黃潛善這個人姦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 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啟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建炎元年,又與汪伯彦貶逐李綱,官至广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左丞相。 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黃潛善卒于英州,葬於江西廬陵縣儒林鄉鳳凰洲劉家嶺。.

新!!: 黃潛善和黃潛善 · 查看更多 »

邢煥

邢煥(),表字文仲,開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南宋外戚。 邢焕以父任调孟州汜水县主簿。历任开封府士曹、工曹、仪曹。宋徽宗以其女为康王赵构王妃。靖康元年(1126年),主管亳州明道宫,升右文殿修撰。次年,靖康之变,康王即位为宋高宗,进徽猷阁待制,改任光州观察使,除枢密都承旨,多次上奏称宗泽忠劳可倚,黄潜善、汪伯彦误国。转任保静军承宣使,苗刘兵变,他以病免官。兼提举万寿观,在改任江州太平观,住在忠州。绍兴二年(1132年),去朝见女婿宋高宗,陈说川、陕形势,请分兵以图恢复故土,被高宗所嘉重。擢升为庆远军节度使,提举洞霄宫。他有学问,节俭自持。当年邢煥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恭简,加赠少师,追封嘉国公。.

新!!: 黃潛善和邢煥 · 查看更多 »

邵成章

邵成章,宋朝宦官。 宋钦宗朝邵成章任内侍宦官。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被金人掳入青城,邵成章奉命护卫皇太子赴宣德门称制行事。太子赵谌被掳,邵成章留在汴京。康王赵构将即位,孟太后派遣邵成章奉乘舆、服御至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后从宋高宗至扬州,任入内内侍省押班。时金兵掠陕西路、京东路诸州,山东也多变乱,宰相黄潜善、汪伯彦隐瞒消息。他上疏奏劾黄潜善、汪伯彦欺瞒之罪,被除名,编管于南雄州(今广东南雄)。后来高宗念他忠直,想要召还他,被其他宦官阻碍,止于洪州(今江西南昌)。金兵闻其名,找到他,邵成章不屈不从,金人谓其为忠臣,不忍杀害而去。 其后邵成章被高宗召赴行在造瓷,成为南宋杭州官窑瓷器督理官。提举后苑,号为“邵局”,曾执掌宫殿、太庙修缮事务的修内司设窑修内司窑,所烧瓷器在形制、釉质上仿北宋汴京官窑特征,用料精细,制作规整,并以釉色晶莹透澈而为世所珍贵。叶真《坦斋笔衡》所记:“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彻,为世所珍。”.

新!!: 黃潛善和邵成章 · 查看更多 »

邓州市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国河南省直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南阳市南部,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处南阳盆地中南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邓州左襟白河,右带丹江,江汉环其前,伏牛耸其后,宛桐障其左,郧谷拱其右,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上郡、望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写于邓州的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的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今日醫術仍盛行不輟。 近年,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河南省重点扩权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市。2014年1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赋予省辖市享有的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邓州市的经济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和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

新!!: 黃潛善和邓州市 · 查看更多 »

苗劉兵變

苗劉兵變,又稱劉苗之變、明受之變,是建炎三年(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的兵變。兵變消息傳出後,苗、劉二人沒有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各地將領紛紛採取勤王平亂的立場,出兵鎮壓,苗傅和劉正彥見局勢失去控制,連忙奉宋高宗復辟,最後兩人被打敗,在建康被寸斬。.

新!!: 黃潛善和苗劉兵變 · 查看更多 »

耿南仲

耿南仲(),字希道(一作晞道),两宋时期官员,因在金军南下时主和而被认为误国之臣。.

新!!: 黃潛善和耿南仲 · 查看更多 »

陳鉞 (獻縣)

陳鉞,字廷威,直隸省河間府獻縣人,治《書經》,年二十九歲中式天順元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名進士。十一月十四日生,行一,曾祖陳福;祖陳興祖;父陳玘;母張氏。重慶下,妻劉氏,弟鎰。由國子生中式順天府鄉試第二百二十五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五十一名。.

新!!: 黃潛善和陳鉞 (獻縣) · 查看更多 »

陳東 (宋朝)

陳東(),字少陽,鎮江丹陽(今屬江蘇省丹阳市)人。.

新!!: 黃潛善和陳東 (宋朝) · 查看更多 »

歐陽澈

歐陽澈()字德明,宋朝江南西路撫州崇仁县青云(今江西崇仁马鞍乡)栎油人,因直言進諫,被宋高宗斬殺,後來高宗後悔,又追贈為秘書閣修撰。.

新!!: 黃潛善和歐陽澈 · 查看更多 »

汪伯彦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 少颖异,嗜诗书,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進士,靖康元年獻〈河北邊防十策〉,知相州(今河南安陽)。金人南下,康王赵构在磁州(今河北正定)被金兵围困时,汪伯彦遣兵二千迎康王还相州,授大元帅府副元帅,又升为集英殿修撰。 宋高宗即位,擢知樞密院事,後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黃潛善皆主議和,太學生陳東上書乞留李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伯彥怒曰:「不殺陳東,何以塞眾口!」高宗下命將陳東處死。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降充宁远军节度副使。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复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授观文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事。九年(1139年)二月,知宣州事。六月,授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十年(1140年)五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一年(1141年)五月卒于家中,年七十三。高宗悼之,九日后降制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赠少师。赐其家田十顷,银帛千匹两,官给葬事,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谥号忠定。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有傳,南宋權相秦檜是汪伯彥的學生,也入同卷《宋史·卷四七三·姦臣傳》。.

新!!: 黃潛善和汪伯彦 · 查看更多 »

汪直擅政

汪直擅政,又稱汪直亂政、汪直用事、汪直專權,是指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十九年(1483年)間,太監汪直通過西廠控制、擾亂朝政的時期。雖然汪直擅政沒有像王振擅政一樣導致明朝政權有顛覆的危險,但其卻打開了宦官通過警察特務系統與朝廷官員勾結的先例。.

新!!: 黃潛善和汪直擅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黄潜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