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黃溍

指数 黃溍

黃溍(),字文晋,又字晋卿。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位金华市东北)人。元代文学家。 早年隱居不仕。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舉進士,初授台州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县丞。历任翰林应奉文字、江浙等地儒学提举。官至侍讲学士。黄溍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文辭布置謹嚴,援據精切”,與虞集、揭傒斯、柳貫等號為“儒林四傑”。是浙东金华学派代表人物。谥文献。.

目录

  1. 5 关系: 元朝科举王禕 (明朝)鄧文原雅巴拉哈三世虞集

元朝科举

元朝科举,为元朝的科举制度。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除了元惠宗初年因丞相伯颜擅权并执意废科举,故于1336年和1339年科举停办两届外,其余各届均照常举办,一直延续到元朝灭亡。.

查看 黃溍和元朝科举

王禕 (明朝)

王禕(),字子充,號華川,義烏鳳林鄉(今尚陽鄉)來山人。明初歷史學家。 依外祖遷居青岩傅,幼敏慧,從祖父王炎澤學,師從柳貫、黃溍。元至正八年(1348年)遊大都時,上八千言書,陳述時弊。至元十八年,朱元璋取婺州,受征召,为中书省掾。至元二十一年進《平江西颂》,受到朱元璋赞赏,说:“吾固知浙东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至元二十三年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官至漳州府通判,上《祈天永命疏》,建言“均徭薄赋”、“藏富于民”。洪武二年(1369年)為參修《元史》總裁官。後升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 王禕在歐陽修“正統學說”的基礎上,批評正統的“妄”與“偏”等弊端,提出“四絕四續”的正統論。洪武五年正月,奉诏书前往云南。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被元旧臣脱脱所殺。臨死前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余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有人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建文中,谥“文节”,正统六年(1441年),改谥“忠文”。洪武二十九年,祎子王紳到云南找父遗骸,未得,作《滇南恸哭记》。著有《王忠文公集》、《卮辞》、《大事記續編》。.

查看 黃溍和王禕 (明朝)

鄧文原

鄧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綿州(今四川省綿陽縣)人,著有《編類運使復齊郭公敏行錄》、《巴西集》十卷、《素履斋稿》等作品。工書與趙孟頫齊名。《巴西集》《元史·鄧文原傳》《新元史·鄧文原傳》.

查看 黃溍和鄧文原

雅巴拉哈三世

雅巴拉哈三世(Yaballaha III,1245年-1317年11月13日)是東方亞述教會大公牧首,任期由1281年11月2日直至去世。.

查看 黃溍和雅巴拉哈三世

虞集

虞集(),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元代文学家。 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虞集自小聰敏,戰亂流離之際,母楊氏以口授其《論語》、《孟子》、《左傳》。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累迁秘书少监。仁宗时,擔任集贤修撰。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谥文靖。 工書法,得晉朝人韵味;又工於詩,與柳貫、黃溍、揭傒斯被稱為“儒林四傑”。其詩具民族意识,與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被譽為元詩四大家之一,自称其诗如“漢廷老吏”,人称邵庵先生。近人王颋点校《虞集全集》,200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查看 黃溍和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