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6 关系: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台灣筆會,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台灣演義節目列表 (2012年),台灣文學,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經典三十,台灣文藝 (吳濁流),台灣性產業,吳三連獎,吳濁流,吳濁流文學獎,孟祥柯,字母會,宜蘭縣,小站 (電視劇),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民國與捷克關係,廖文彬,張照堂,張懸,影響200,國家文藝獎,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兒子的大玩偶,兒子的大玩偶 (電影),第20屆金馬獎,第23屆金馬獎,總統文化獎,羅東鎮 (台灣),看海的日子 (電影),莫那能,遠流出版公司,聯合文學,行政院文化獎,香港書展,黃志成,黃國峻,黃皙暎,齊邦媛,胡秋原,蘭陽戲劇團,蘋果的滋味,開卷周報,董陽孜,鑼 (消歧義),葉天倫,葛浩文,...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是台北國際書展2008年起所設立的年度獎項,獎勵台灣出版的圖書,在每年書展開始前夕揭曉。.
查看 黃春明和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台灣筆會
台灣筆會,台灣文學組織,1987年成立。.
查看 黃春明和台灣筆會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1978年)是一場從1970年代初期開始,關於台灣文學之寫作方向和路線的探討,特別是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之間,關於這個議題的討論,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般稱之為「鄉土文學論戰」。--面上,這是一場關於文學之本質應否反映台灣現實社會的文壇論爭,但是在實質上,這場論戰卻是「台灣戰後歷史中一次政治、經濟、社會、文學的總檢驗」(陳明成 2002,40)。1 事實上,類似的論戰在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台灣也發生過,所以有人將193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而將197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不過,本文將用「台灣話文論戰」來指涉1930年代的那次論戰,而以「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來指涉1970年代的這次論戰。.
查看 黃春明和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演義節目列表 (2012年)
本列表為《台灣演義》2012年的每集節目單元與內容列表。.
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查看 黃春明和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史
台灣文學史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呈現間歇性斷層的現象。這現象產生的主因來自台灣文學常被以漢人為主的大中國主義視為邊陲文學,而且其書寫系統多元。除了純文學之外,台灣通俗文學也在多語言與多變化的過程中,持續於臺灣主體性與中國文化和南島文化間的夾縫中發展。.
查看 黃春明和台灣文學史
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台灣文學經典三十是1999年在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建會)委託《聯合報》【聯合副刊】(聯副)評選「台灣文學經典名著」中入選決審的30本書。批評者認為,這次評選是當時中國國民黨執政的李登輝政府以「在台灣的中國文學」作為台灣文學經典;但批評者幾乎都是主張激進去中國化的台灣獨立運動支持者,因此同樣遭受批評。.
查看 黃春明和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台灣文藝 (吳濁流)
台灣文藝:吳濁流在1964年4月1日獨資創辦這份刊物。當初為了刊物名稱「台灣文藝」這四個字,他曾遭到情治單位約談,被要求使用其他的名稱,尤其是使用「中國」開頭的名稱。然而,吳濁流個性剛硬不為所動,堅持使用「台灣文藝」作為雜誌名稱,認為:「我們要推動的是台灣本土文藝,若非冠有『台灣』二字即失去辦雜誌的意義。」 。當時一些台灣作家,如鍾肇政、廖清秀、鄭清文、趙天儀等人曾經協助這份刊物的編輯。《台灣文藝》原本是月刊,不過第五期後就改為季刊。雜誌社不採取同仁制,歡迎各方來稿。不論是龍瑛宗、吳新榮、王詩琅、黃得時等日治時期台灣作家,還是鍾肇政、李喬、詹冰、七等生、黃春明等後起作家都有。此外,在《台灣文藝》早期—也就是統獨意識型態還沒激烈衝突之前,一些外省作家,如:文曉村、兩峰、馮放民(鳳兮)、寒爵,曾在《台灣文藝》發表作品。.
台灣性產業
台灣的性交易,根據1991年的社會秩序維護法,台灣的性交易仍然是非法的,但在憲法法院裁定違反憲法後,正在積極考慮改革。目前台灣性交易已非刑法所處罰之行為,只有行政裁罰的問題,但尚未有地方首長規畫專區,而導致性交易「形式合法,實質非法」的矛盾現況。.
查看 黃春明和台灣性產業
吳三連獎
吳三連獎,原名吳三連文藝獎,是吳三連為推動台灣的人文發展,在1978年1月30日成立「財團法人吳三連先生文藝獎基金會」所設置的獎項,分文學獎、藝術獎兩種,其下再分各種類別,逐年輪流頒發。1989年起「吳三連文藝獎」改名為「吳三連獎」,增加自然科學獎、醫學獎、社會服務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實業獎等新獎項。但這些獎項日後逐漸停辦,目前只有原有的文學獎和藝術獎(其中藝術獎水墨類約每隔4到5年才徵選一名)兩項仍在持續頒發。 吳三連獎每年在11月15日吳三連誕辰前後舉行頒獎典禮。.
查看 黃春明和吳三連獎
吳濁流
吳濁流(),本名吳建田,是一位生於臺灣新竹新埔的客家裔詩人、小說家及記者,以《亞細亞的孤兒》等長篇小說聞名,是客家文學著名作家,並創辦《臺灣文藝》雜誌,設立吳濁流文學獎。 為臺灣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重要作家,被譽為「鐵血詩人」。.
查看 黃春明和吳濁流
吳濁流文學獎
吳濁流文學獎,原為「台灣文藝雜誌社」創辦人吳濁流1964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獎」。1969年時吳濁流捐款退休金十萬元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以基金利息提供獎金,將其改名為「吳濁流文學獎」。其宗旨在於鼓勵青年作家文學創作,推動台灣文學。吳濁流在〈我設立文學獎的動機和期望〉一文賦詩:「誓將熱血挽狂瀾,七十光陰一指彈;寄語萬千諸後秀,一心一德振文壇。」 吳濁流文學獎原僅有「小說獎」,1971年設立「吳濁流新詩獎」與「吳濁流漢詩獎」,1972年到1974年該會曾頒發三屆的「漢詩獎」。 吳濁流文學獎評選作品以每年發表在《台灣文藝》之創作小說及創作新詩為主要對象,評定出「正獎」及「佳作獎」。1984年時擴及《文學界》、笠詩刊等其他報刊雜誌,1991年後擴大評選,舉凡本土性文學作品均可為候選作品,並接受台灣筆會會員及本土性文學刊物編輯人之推薦。 1977年時由鍾肇政主編,將前八屆的得獎作品二十五篇收入《吳濁流文學獎作品集》。.
查看 黃春明和吳濁流文學獎
孟祥柯
孟祥柯,本名孟祥珂,因遷居台灣時戶政人員將「珂」字誤載為「柯」,便沿用此名。戶政單位亦將其農曆生日誤載為國曆,原生日應為1930年4月6日。其字福海,筆名孟絕子、蘇念秋、孟南柯、紅豆公主。籍貫遼寧省北鎮縣南鄕東孟窩堡村、孟家窩柵、孟家村。台灣作家、政治評論家、翻譯家、隱士、黨外運動成員。曾任臺灣大學外文系圖書館管理員、報社校對、記者,並曾於臺南神學院教授牧師中文。 孟祥柯早年與藝文界互有往來,同時也積極參與黨外運動,與黃春明為鄰,與李敖、陳若曦、白先勇、歐陽子等人交往。曾以紅豆公主之筆名著作過武俠小說《黑白旗》,以蘇念秋之筆名翻譯過包括赫塞名著《流浪者之歌》、《徬徨少年時》,以及曼特嘉莎《花畔》等外文文學作品。孟絕子則主要用來發表政治評論以及書籍,許多政論文章都發表在千秋評論或是萬歲評論之類的黨外雜誌,對當局多所批評。親近的友人親屬,多以「老孟」稱呼。 1956-65年任職於台大外文系圖書館,與朱乃長、白先勇、李渝、郭松棻、陳若曦等當時外文系學生交好。孟祥柯對學生親善,借書過期絕不催討,也因此造成書籍遺失,成了他日後去職的原因之一。 1962年李敖等人進行中西文化論戰期間,因李敖在台大附近的麵館中批評劉述先,遭孟祥柯潑了一碗麵,之後兩人結識,成為黨外運動時期的親密戰友。 1965-67年隱居於獅頭山元光寺福海塔,《黑白旗》一書即於此時期所著,書中有一重要角色名為孟絕子,也成為日後政論著作之主要筆名。 1970年與歐陽杏如結婚,育有三子女。 1971年4月5日因轉交泰源監獄政治犯名單給李敖,以涉嫌叛亂之罪名被捕,羈押訊問兩個月後以保外就醫之名獲釋。名單後來登在海外的《台灣青年》第120期上,李敖也因此被捕。1970-80年代為參加黨外運動較為密集的時期,與其過從甚密的黨外人士及學者,除了前述的李敖等人之外,也包括雷震 、陳鼓應、郭雨新、胡菊人、張俊宏、陳菊、林義雄、江鵬堅、康寧祥等。 1978年擔任陳婉真參選立法委員之名譽總幹事。 1979年8月6日《美麗島雜誌》創刊,共發行四期,孟祥柯曾擔任第二至第四期之社務委員。 1979年12月10日發生美麗島事件,事件前兩日12月8日孟祥柯參加美麗島雜誌社於屏東市仁愛國小所舉辦之演講會,並在開講前禱告:「主啊!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請你把二顆原子彈投台灣,把中國國民黨丟到日本,這樣台灣和日本的命運就會對調了。」 1980年5月6日,與高信疆擔任李敖與胡茵夢兩人結婚之證婚人。同年8月28日將李敖簽好之離婚文件送交胡茵夢簽字。曾對李胡兩人的婚姻評論說:「在李敖的天地中,胡因夢找不到真善美。李敖的天地中不是沒有真善美,但那是董狐、司馬遷、文天祥那一類血淚染成的真善美,是『慷慨過鬧市,從容做楚囚』式的真善美,是悲壯而深沉的真善美,而不是胡因夢心目中的真善美。」 1983年參加增額立委選舉,主要政見為:「終身職的中央民代全體退休,全面重新選舉中央民代。停止遴選外國人來當中華民國的立監委」,並未當選。 黨外時期過後,退隱於北投故居,讀書寫字。.
查看 黃春明和孟祥柯
字母會
字母會,2012年起由駱以軍、陳雪、童偉格、顏忠賢、胡淑雯與楊凱麟所進行的當代小說創作實驗。每2個月1次,楊凱麟由法文字母A到Z依序選擇一個代表當代基進思想與文學論述的詞彙,寫成1000字的「思想影像」,5位小說家則據此為啟發與靈感創作5000字的短篇小說。 2013年6月,6人開始在《短篇小說》雙月刊發表字母A:未來,一直持續進行到2015年12月的字母P:摺曲。 在《短篇小說》發表的「文學字母」中,黃錦樹曾參與字母C、F、I、R、Q,盧郁佳參與了字母I,成英姝參與了字母P、Q,張亦絢參與了字母Q、S、T等。黃崇凱從字母O加入後成為固定成員,並陸續補足先前未寫的字母。 《短篇小說》於2015年12月停刊(該期發表了字母P),字母會寫作實驗仍持續進行。.
查看 黃春明和字母會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查看 黃春明和宜蘭縣
小站 (電視劇)
,2012年為壹電視綜合台的台灣偶像劇,由東映製作有限公司製作,由田中千繪、徐詣帆、高英軒、那維勳主演。一個關於食物、食堂與食客的故事,在這深夜的城市角落裡,有一個溫暖的所在,用細膩的回味配上家常菜、還有幾個願意傾聽的人,讓你覺得不再孤單,一切都可以再出...
查看 黃春明和小站 (電視劇)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簡稱國策顧問,根據《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由總統遴選及聘任,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兩種,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並於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取消「有給職」國策顧問職務,所有國策顧問均為無給榮譽職。 國策顧問就不同範疇的公共政策向總統提供意見,國策顧問多來自不同專業領域或群體,為國建言。.
中華民國與捷克關係
中華民國與捷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捷克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30-1949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採行「一個中國」政策,但大致維持與兩岸政府平衡接觸交往,並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爭議。.
廖文彬
廖文彬是台灣的漫畫家。出生於台中。 代表作為《少年黃飛鴻》。.
查看 黃春明和廖文彬
張照堂
張照堂(英文名:Chang Chao-Tang,),出生於臺北縣板橋鎮(今新北市板橋區)。台灣知名攝影家,並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查看 黃春明和張照堂
張懸
張懸(),本名焦安溥(發表作品皆用此名),是一位臺灣的創作歌手與社會運動者。.
查看 黃春明和張懸
影響200
影響200,為2000年《天下雜誌》紀念出刊200期而製作的臺灣人物專輯,標舉「影響200,飛躍2000」,由台灣社會各領域人物中選出兩百位人士,記錄台灣歷史發展,《天下雜誌》一仍其「打開歷史,走出未來」的訴求希望能藉喚起社會共同記憶,凝聚共同情感。.
查看 黃春明和影響200
國家文藝獎
國家文藝獎,是中華民國一個重要文藝獎項。.
查看 黃春明和國家文藝獎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臺灣話:kok-lîp-gî-lân-ko-ki-tiong-hâk),位於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市區西南側,簡稱宜蘭高中、宜中(gî-tiong)、宜蘭中學,舊稱宜蘭省中、省宜中、省立宜中,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州立宜蘭中學校,民國57年(西元1968年)停止招收初中部後更名臺灣省立宜蘭高級中學,民國89年(西元2000年)2月1日廢省改隸屬教育部,更名為國立宜蘭高級中學並使用迄今,校史迄今餘七十五年以上,校風自由,學校代表色為白色及粉紅色,由於舊校徽有翅膀圖樣,而又有「翱翔青年」之稱。.
查看 黃春明和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臺南大學
國立臺南大學(簡稱南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中西區的國立大學,前身為1962年的省立臺南師專,歷經多次改制而成。.
查看 黃春明和國立臺南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簡稱東大、東華,1994年創立於花蓮縣壽豐鄉。2008年,花教大併入該校,並成立「藝術學院」、「花師教育學院」及「環境學院」。2017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東華大學首次進榜世界排名801-999。 2018年泰晤士全球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中,更大幅躍升至184名。 該校現設置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海洋科學學院、原住民民族學院、藝術學院、花師教育學院及環境學院等八個學院,下轄38個學士班、56個碩士班、17個博士班,以及多個校級研究中心。.
查看 黃春明和國立東華大學
兒子的大玩偶
《兒子的大玩偶》為台灣作家黃春明創作的一部小說,描寫小人物的無奈和困境的寫實主義作品之一。.
查看 黃春明和兒子的大玩偶
兒子的大玩偶 (電影)
依據臺灣作家黃春明所撰寫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和《蘋果的滋味》為基礎,再進行改編的集錦電影作品。上映前,雖已通過行政院新聞局審核,卻遭保守派的影評人士運用「中國影評人協會」名義書寫黑函密告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指稱本片貧窮落後及違章建築的畫面不妥當,恐有影響國際形象的疑慮;導致屬於黨營企業的中央電影公司在未經過導演萬仁同意下,打算逕自修剪《蘋果的滋味》部份片段。為此,萬仁透過《聯合報》記者楊士琪於報紙上披露後,隨即引發臺灣輿論界一陣譁然,紛紛批評中影的官僚作風,迫使中影放棄刪減影片內容。最終,影片逃脫過被刪剪的命運,一刀未剪通過上映,讓此片的創作理念得以保全,而此事件也經常被戲稱為「削蘋果事件」。 上映後,寫實傳達臺灣記憶的電影風格,擄獲大多數觀眾口碑,兼具票房收益。至今,本片也被普遍視為「臺灣新浪潮電影」的開端作品之一,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20屆金馬獎
20屆金馬獎,1983年台灣與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3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主持人為孫越、恬妞。頒獎典禮於1983年11月16日舉行,由中廣新聞網於當日晚上7點25分起現場直播,晚上9點至11點半由台視錄影播出。.
查看 黃春明和第20屆金馬獎
第23屆金馬獎
23屆金馬獎,1986年中華民國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年度傑出華語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
查看 黃春明和第23屆金馬獎
總統文化獎
總統文化獎是中華文化總會於2001年陳水扁總統任內設立的台灣綜合性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設有獎項五到六種。隨著總統易人,獎項名稱也屢次更換。.
查看 黃春明和總統文化獎
羅東鎮 (台灣)
羅東鎮位於臺灣宜蘭縣,面積僅11.3448平方公里,是臺灣本島現有鄉、鎮、市面積最小的。羅東鎮西及南面和冬山鄉相連,北瀕蘭陽溪,東及西北邊分別與五結鄉和三星鄉為鄰。為宜蘭地區的中心商務區,也是溪南各鄉鎮的主要生活購物中心,人口密度亦為全國鄉鎮市之首。每逢週末總是聚集各地觀光客,經濟狀況十分蓬勃。.
查看 黃春明和羅東鎮 (台灣)
看海的日子 (電影)
《看海的日子》是一部1983年上映的台灣電影,依據台灣作家黃春明所撰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莫那能
列雅弗斯·莫那能(Malieyafusi Monaneng,),臺灣原住民排灣族詩人,臺東縣達仁鄉人,世稱莫那能,曾用漢名曾舜旺,臺東縣立大武國民中學畢業。長期主張台灣原住民也是中國人,主張兩岸統一所帶來的兩岸和平對臺灣原住民最有利。.
查看 黃春明和莫那能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黃春明和遠流出版公司
聯合文學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合文學,為傳承文學傳統、匯整文學資產、鼓勵文學創作的宗旨理念,始終秉持出版文學好書、樹幟文學楷模、建構文學重鎮、擴伸文學視野的高標準而自許,曾多次獲金鼎獎等多種出版獎項,為國內重要之文學類出版公司,同時也積極出版綜合生活類型圖書,現已出版七大書系、七百多種叢書。.
查看 黃春明和聯合文學
行政院文化獎
行政院文化獎是中華民國政府頒發的重要文化獎項,1981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設立,2012年中華民國文化部成立後由行政院主辦、文化部承辦。歷來的獲獎人範圍廣大,文學、藝術、學術、教育、宗教各界知名人物都有人獲獎。 1980年4月12日,行政院「臺69教字第4030號令」發布《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經過多次修正,現行條文第二條第一項:「對於我國文化之維護與發揚,具有特殊貢獻者,得頒給文化獎章。.
查看 黃春明和行政院文化獎
香港書展
香港書展(英文:Hong Kong Book Fair)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是亞洲最大型的書展之一。香港書展自1990年起每年7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香港夏季的盛事之一,為出版社提供推廣新書的平台,為讀者提供接觸新書及會見作者的機會。由於入場費用便宜且書類廣泛,每年都吸引大批香港市民和遊客進場。不少書籍會選擇在書展期間出版,並且在書展內舉行簽名會,希望為新書宣傳速銷。展場內也會有名人和作家舉辦座談會。書展每年都會與多家出版社與專業機構合作,定出一個獨特主題,並且圍繞主題舉辦各項活動。在書展購書,一般會獲得比平日在連鎖書店中較優惠的折扣,一般為8折或85折。 由於香港的獨特背景,兩岸三地的出版商家可以同時參展,此外亦有部分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國家的出版商參展。1997年開始,書展同時舉行國際版權交易會及印刷服務展覽會。然而,隨著書展的零售成份逐漸被注重,版權交易已經甚少在書展中進行。.
查看 黃春明和香港書展
黃志成
黃志成(Stephen Wong,),香港男配音員。.
查看 黃春明和黃志成
黃國峻
黃國峻(),臺灣宜蘭縣羅東鎮人,作家。父親是小說家黃春明。淡江中學畢業。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2003年自縊身亡,英年早逝。.
查看 黃春明和黃國峻
黃皙暎
黃皙暎(황석영,),韓國作家、小說家。.
查看 黃春明和黃皙暎
齊邦媛
齊邦媛()是中華民國作家、中國文學學者,生於中華民國遼寧省鐵嶺縣,專長為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齊邦媛被部分學者譽為臺灣文學之母。194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榮譽博士。齊邦媛之夫羅裕昌被譽為臺灣鐵路電氣化之父。.
查看 黃春明和齊邦媛
胡秋原
胡秋原()原名胡曾佑,筆名未明、石明、冰禪,湖北省黃陂人。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中華雜誌》發行人,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
查看 黃春明和胡秋原
蘭陽戲劇團
蘭陽戲劇團,台灣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所屬的公立歌仔戲劇團。 宜蘭縣身處歌仔戲的原鄉,宜蘭縣政府為了弘揚這項最具台灣本土特色的傳統文化資產,於1992 年成立蘭陽戲劇團,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公立屬性的歌仔戲劇團,蘭陽戲劇團成立至今,共傳承北管戲、本地歌仔、傳統歌仔戲及創新歌仔戲;足跡曾遍及美國、哥斯大黎加、新加坡、加拿大,將傳統歌仔戲藝術推展至海外各地,成為歌仔戲原鄉之台灣文化藝術典型代表。 前任團長: 林秋芳 (宜蘭縣前文化局局長) 現任演員: 李碧華、潘麗君、廖欣慈、林湘敏、鄭欣蘭、鄭斐文。 現任樂師: 秦國翔、吳佩冠、許金連、林子順。 1992年9月28日,在游錫堃縣長任內正式成立,是台灣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劇團,也是現今唯一的公立歌仔戲劇團。同年完成第1期實習團員甄試,在王振義、林松輝、林茂賢、陳旺欉、莊進才、廖瓊枝、劉玉鶯7位委員評審下,選出林雪霞、陳金環(現名陳玉環)、林雅燕、姚玉娟、游曉馨、何永和、黃佳玉、江金鴦、張嘉雯、吳安琪、林明德、林忠義、謝美娟、張玉妃、謝瑞棋、宋秀鳳、林慧英17人。從1992年9月1日開始培訓,在多位教師指導下學藝。 沈東生(京劇演員)、朱作民、周以謙、黃殷鐘、莊雅萍、劉逸群、張肇麟、劉俊傑、秦國翔、劉靜怡、黃建銘、吳佩冠、陳映如、許金連等多人都曾在該團歷練。 劇團首任導演是石文戶,第2任導演兼首任藝術總監是黃春明(時任副導演、執行導演是蔣建元,2人都已離職),後期新戲有邀請曹復永、鄭文堂等人執導。 劇團歷任排練指導是錢仲飛、金驤生、吳承洋、沈東生,都是京劇演員。 團長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兼任,歷任為林德福、陳登欽、劉哲民、呂春山、宋隆全、鄭文堂、林秋芳、李志勇(現任)。 蘭陽戲劇團為本土劇種之保存、維護、推廣、傳承而成立,基於特殊的歷史意義,致力延續傳統戲曲命脈,背負使命感與社會責任,自草創茁壯而落地深根、枝繁葉茂,至今培養了無數優秀的演員樂師,在戲曲界各展所長,各有其擁護的一片天。 近年來,井然的推廣安排,是傳統丰采的成就,紮根實施如下:.
查看 黃春明和蘭陽戲劇團
蘋果的滋味
蘋果的滋味可以指:.
查看 黃春明和蘋果的滋味
開卷周報
開卷周報】為台灣報紙《中國時報》的書評版面,於1988年4月24日創刊,曾與《聯合報》【讀書人周報】並列為臺灣兩大書評版面。.
查看 黃春明和開卷周報
董陽孜
董陽孜()台灣女性書法藝術家,原籍浙江,上海出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後赴美國深造,取得麻州大學藝術碩士後回台灣,從臨摹古代碑帖入手,早期偏重顏真卿楷書和魏碑創作,近年偏向王羲之和懷素的感覺,創作中溶入西洋構圖的理論,兼具現代平面設計與傳統書法的美學。.
查看 黃春明和董陽孜
鑼 (消歧義)
鑼可以指:.
查看 黃春明和鑼 (消歧義)
葉天倫
葉天倫,出生於臺灣臺北市,臺灣廣告配音員、導演、男演員、編劇、主持人。.
查看 黃春明和葉天倫
葛浩文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國翻譯家,加州人,目前為聖母大學講座教授。1961年畢業於加州大学长滩分校,1971年畢業於舊金山州立大學,1974年取得印第安那大學博士學位。.
查看 黃春明和葛浩文
那維勳
那維勳,台灣男藝人,滿族,葉赫那拉氏。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修小提琴,副修鋼琴、南胡;1990年代中期從實驗劇場、舞台劇起步。.
查看 黃春明和那維勳
邱婷
邱婷,台灣記者、作家、製作人,新北市新莊區天主教輔仁大學畢業,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著有《媽媽上戲去》、《生命的太陽》(蔡振南傳記)、《戲臺明滅》、《明華園:台灣戲劇世家》、《邱火榮:北管藝術領航者》等書,曾在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臺南市官田區)中國音樂學系、華梵大學通識中心等校系兼任;曾任《自立晚報》副刊編輯,《首都早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藝文新聞記者;2008年擔任宜蘭縣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5個月,現任教於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教育部薪傳獎得主、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人間國寶)邱火榮和潘玉嬌的女兒,與邱火榮合著《北管牌子音樂曲集》、《北管戲曲唱腔教學選集》。.
查看 黃春明和邱婷
蔣建元
蔣建元(),台灣戲曲演員、歌仔戲導演,1976年入讀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現在的臺灣豫劇團)學生班,豫劇藝名蔣海元,跟當時在班任教的朱陸豪、王冠強學習京劇武功,后師承石文戶學台灣歌仔戲導演藝術,曾在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歌仔戲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專任教師,教武打(基本功、毯子功、把子功),後曾任宜蘭縣立蘭陽戲劇團副導演、執行導演,輔助藝術總監兼導演黃春明。 他在石文戶執導的葉青歌仔戲團大型舞台公演《冉冉紅塵》擔任助理導演。 石文戶執導的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鳳凰蛋》(柯銘峰音樂指導、新曲作曲,洪堯進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武場領班)、《浮沉紗帽》(柯銘峰音樂指導、編曲,洪堯進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武場領班)、《御匾》(柯銘峰唱腔設計;編腔、領奏,王清松打鼓,陳中申編曲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錯配姻緣》(周以謙音樂設計,朱作民武場領班)、《吉人天相》(周以謙音樂設計,朱作民武場領班)、《樊江關》(周以謙音樂設計,朱作民武場領班),他做副導演。 《欽差大臣》(柯銘峰參與編腔,劉文亮音樂設計,洪堯進主弦,簡永福文場領班,王清松武場領班)是他執導的第1部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作品,後來還給同1劇團導演了柯銘峰領奏,陳中申編曲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的《命運不是天注定》(柯銘峰編腔,王清松打鼓)和第1版《新天鵝宴》(劉文亮參與編腔,陳子堅打鼓)2部戲。 黃春明編劇、導演的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杜子春》、《愛吃糖的皇帝》、《新白蛇傳》,他做執行導演。 楊麗花歌仔戲團最新的大型舞台公演《丹心救主》是他的導演作品。 他的導演作品還有《搜孤救孤》(邱火榮音樂指導,莊家煜編曲,劉文亮主弦,林永志打鼓)、《送親緣》、《周成過台灣》、《木蘭辭》、《天黑黑》、《碧海青天》、《誰是第一名》(兒童歌仔戲)等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 Category:台灣歌仔戲導演 Category:台灣男演員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演員 Category:蔣姓.
查看 黃春明和蔣建元
蔣為文
蔣為文(),臺灣語言學家、作家、台語文運動的推行者及越南研究專家。英文名「Taiffalo」,為「Taiwan Buffalo」(臺灣水牛)的簡稱。出生於高雄市岡山區,現居住於台南市。具備台語、客語、越語、華語、英語、日語能力。目前任教於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也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台灣南社副社長、台灣教授協會南區召集人、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董事、台文筆會秘書長、台越文化協會常務理事,曾任台南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台越文化協會第一、二及第五屆理事長、台灣東南亞學會第一屆副祕書長及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
查看 黃春明和蔣為文
鄉土文學
鄉土文學興盛於臺灣1950至1960年代,一般指描寫各地鄉土社區中低階層為寫作對象的文學作品,直接具有人文關懷的實際文學表現方式,充滿「自我主體性」與「社會寫實性」排斥虛華富麗的浮誇,鄉土文學作品多為以小見大,縮影見樹如見林,但仍有大氣壯闊之作,惟「鄉土」這個名稱不見得被所有作者認同,有的作者想擁抱鄉土卻被人斥責「偽鄉土」,有的作者自認沒有特定對象或風格,有的則認為自己受國際思潮寫實主義文學或是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等等影響,因為這些寫作形式均來自西方18世紀思想解放後(對立於文藝復興至古典主義所漸趨僵化的高壓權力)關注社會實際人民生活本質的特徵,為人文思想重新回歸到生活當下的「史詩」創作中,這是與時代的政經社會變革相配合的必然,即不難理解這個必然性,同樣的也發生在變革時代中的近代華人社會,與其理解為鄉土文學主義的運動,不如理解為鄉土文學現象,它與整個近代人類歷史相關的連動現象,導致有些甚至帶有強烈政治批判、描述戰爭的荒謬與傷痛、女性在社會變遷中的處境、全球化、現代化過程貧富頃輒;工商與農業社會勞力問題;傳統技藝沒落式微、科技吞噬生活的疏離及焦慮感...
查看 黃春明和鄉土文學
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
國文科,臺灣中等教育共同課程之一。在近年臺灣教育改革過程中,逐漸轉變為「語文領域」。國文課程,採用國語授課,以教授中文古典及現代文學範文為核心,廣義上則涵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國學概要」、「文法與修辭」、「應用文」、「文學欣賞」等選修課程。早期國文課本,由國立編譯館依課程標準統一編定,並交由臺灣書店販售,稱為「部編本」、「統編本」;1999年後,台灣開放民間出版社編輯教科書,由國立編譯館聘請學者專家負責審議,稱為「審定本」。.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每年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
英英
英英(),台灣女演員,曾獲第20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查看 黃春明和英英
陳芳明
陳芳明(),當代台灣文學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施敏輝」是他眾多筆名中的一個。陳芳明在1988年以前流亡海外多年,在美國時曾經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推手。返國後,任教於靜宜大學;後來應施明德之邀,投身政治,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在許信良為負責縣市長選舉未達預期目標而辭職後,一同去職,應李家同之邀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任教。 在文學上與曾經有所批判的余光中、洛夫修好,並在政大台文所所長任內舉辦余光中研討會。2006年,因不滿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執政後期的表現,表示:「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持續以「台灣獨立」意識,批判陳水扁總統。 陳芳明的政治立場也為他帶來爭議,譬如2011年6月12日及9月24日陳芳明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時即遭遇蔣為文、李文正、巫義淵等人抗議。.
查看 黃春明和陳芳明
陳長慶
陳長慶(),金門碧山人,為金門鄉土文學作家,1966年第一篇散文見於《正氣中華日報・正氣副刊》,在1974年至1995年間曾停筆20餘年,期間專心經營「長春書店」,1996年復出,2009年證實罹患血癌至今未癒,但仍不減其對寫作之熱情,其最新作品《島嶼天青》目前正由《金門日報・副刊文學》連載中。 陳長慶於1973年曾創立《金門文藝》刊物,代表作品有《金門特約茶室》和詩作《阮的家鄉是碧山》,其中《金門特約茶室》於2009年榮獲國史館台灣文獻獎。 詩作《阮的家鄉是碧山》已由金門政府立成詩碑立於金門縣定古蹟碧山睿友學校左側,並已由金門知名音樂家許銘豐為其譜曲。.
查看 黃春明和陳長慶
陳映真
陳永善( ),筆名陳映真、許南村、趙定一、陳善、陳善乃、陳秋彬、然而、石家駒等,生於台灣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今苗栗縣竹南鎮),祖籍福建省安溪縣,臺灣文學作家。早年從事小說寫作,受社會主義思潮與中國作家魯迅影響,在臺灣文壇推動現實主義風格,是鄉土文學論戰中鄉土文學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是臺灣戰後時期臺灣文學界重要旗手。創辦《人間》雜誌,為臺灣報導文學先驅。 在文學成就之外,因推動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統一,反對台獨,個人政治色彩濃厚,遭受廣泛議論及注目。.
查看 黃春明和陳映真
陸小芬
小芬,本名張淑芬,出生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台灣女演員。.
查看 黃春明和陸小芬
林宜澐
林宜澐,台灣花蓮人,小說家。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曾任《中國時報》編輯、慈濟護專講師、大漢技術學院副教授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東海岸評論》總編、東村出版總編。.
查看 黃春明和林宜澐
林毓生
林毓生(),生于沈阳,台湾思想家。曾任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第20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查看 黃春明和林毓生
林海音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出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新竹州竹南郡頭分街(今苗栗縣頭份鎮),4歲前居住在母親故鄉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今新北市板橋區),後遷居北京至成年,臺灣文學作家、編輯,提攜了大量台灣的文學青年。成名作为小说《城南舊事》。曾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編輯,爾後隨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跟著回到臺灣,之後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身為編輯的林海音,除了致力於發掘優秀的寫作人才並鼓勵停筆多年的日據時期作家重新寫作,同時也曾受聘於省教育廳及國立編譯館編輯兒童讀物與編寫小學國語教科書,於語文教育上貢獻許多。而身為作家的林海音除了寫小說外,另有創作散文、兒童文學等。她也在1967年創立《純文學》月刊,隔年創立《纯文学》出版社,堪稱臺灣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四十餘年來,林海音與其作家丈夫何凡(夏承楹)從事編輯、寫作、出版三項工作,從未間斷,對台灣現代文學的推展,深具影響。.
查看 黃春明和林海音
李昂 (作家)
李昂(Li Ang,),本名施淑端,彰化鹿港人,臺灣作家,有「文壇怪傑」之譽。筆名「李昂」的「李」字是借用母親的姓氏,「昂」字則是希望可以昂首挺胸的意思,當時台灣社會認為女作家只會寫愛情小說,寫不了好作品,起這個男性化的筆名也有點挑戰的意味。.
查看 黃春明和李昂 (作家)
民主台灣聯盟案
民主台灣聯盟案,1968年7月31日,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發生的一起政治迫害案件。台灣文學作家陳映真、李作成、吳耀忠、陳述孔、丘延亮等人,利用日本駐台大使館的外交郵件,進口左派書籍到台灣,在讀書會上傳閱。此事遭到告發,中華民國政府指控這群人組織民主台灣聯盟,以「預備顛覆政府」罪名,逮捕36人,並分別處以刑期不等的徒刑。這起事件是二次戰後台灣文學界波及人數最多的政治迫害事件。.
查看 黃春明和民主台灣聯盟案
沈春華
thumb 沈春華(),中華民國新聞界人物,出生於臺南縣下營鄉(今臺南市下營區),曾是中視新聞及八大電視的晩間新聞時段的當家主播。23歲以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拿下第1座金鐘獎,之後擔任主播,除了專業的播報能力,還有破紀錄得12座金鐘獎肯定,2008年以中天《沈春華Life Show》拿下綜合節目主持人獎,這是她第13座金鐘獎。也讓她成為歷屆電視金鐘獎以來最高紀錄得獎者。.
查看 黃春明和沈春華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查看 黃春明和游錫堃
明星咖啡館
明星咖啡館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號的西餐廳,同時販售麵包與糕點,成立於1949年。.
查看 黃春明和明星咖啡館
施叔青
施叔青(),出生於台灣鹿港鎮。台灣知名作家。其姊施淑為著名文學評論家,其妹李昂亦為作家。自1960年代起參與台灣現代主義小說書寫,17歲發表的處女作《壁虎》,曾被台灣知名作家白先勇評有「夢魘鬼氣」,將她的作品與唐朝詩人李賀相比擬。1970年代,她與呂秀蓮合辦以宣揚新女性主義為主的拓荒者出版社;亦與陳若曦、王禎和、七等生、銀正雄、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台灣本土作家。1977年後轉至香港發展。 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
查看 黃春明和施叔青
文學季刊 (1966年)
《文學季刊》,簡稱《文季》,是臺灣一本於1966年10月10日創刊的文學性季刊,主編是尉天驄。該本雜誌由於1968年的「文學季刊事件」,在陳映真受政治迫害被逮捕後受到打擊,改為不定期出刊。在1970年2月15號出版第10期後停刊。 該本雜誌主要的寫作者有姚一葦、尉天驄、七等生、陳映真、黃春明與施叔青等人。.
書評書目
《書評書目》是台灣曾经存在的一本文學雜誌,於1972年9月創刊於臺北市,發刊詞中強調“將以三分之二的篇幅刊載書評,其餘的刊登書目”。一開始由隱地、簡靜惠等主持編務,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發行,以文學批評為主,兼具史料性質的綜合性期刊,先後出刊「兒童文學專題」、「校園精神專題」、「以撒·辛格專題」、「漫畫專題」等,並經常舉辦各種座談和討論,如「評臺灣的報紙副刊」、「小說改編電影座談會」。 《書評書目》創刊時為雙月刊,第九期起改為月刊,1981年9月宣布停刊。從創刊到停刊,歷時九年,共發行100期,是二戰後臺灣最早的書評刊物。對於1970年代文學史料的保存,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查看 黃春明和書評書目
1935年臺灣
1935年臺灣因為已經由日本統治四十年,故舉辦了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這一年也是新竹、臺中州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年。.
查看 黃春明和1935年臺灣
2005臺灣詩選
《2005臺灣詩選》為二魚文化出版的2005年台灣新詩詩選,主編者為知名台灣詩人蕭蕭。書中最大特色為主編為每篇新詩後增錄導讀,將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新詩詩人所做的重要作品,做年度的整理。 選入《2005臺灣詩選》的作者分別為席慕蓉、王宗仁、夏菁、蘇紹連、王潤華、管管、龔華、鴻鴻、楊牧、莫渝、紀弦、黃春明、岩上、鹿苹、吳晟、陳育虹、路寒袖、綠蒂、白靈、陳大為、王添源、林文義、黃克全、吳岱穎、江文瑜、蔡振念、洛夫、方明、余光中、康原、辛鬱、游喚、莊柏林、林婉瑜、陳義芝、鄧榮坤、陳黎、方群、李癸雲、辛牧、潘郁琦、杜十三、向明、吳櫻、顏艾琳、辛金順、奎澤石頭、李進文、陳克華、丁威仁、甘子建、林煥彰、碧果、張錯、鍾順文、李長青、葉維廉、隱地、張默、詹義農、詹澈及周夢蝶。.
查看 黃春明和2005臺灣詩選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亚洲周刊》于1999年6月仿效西方的「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而提出的20世紀中文小說書單。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只評選長篇小說,而本書單則將短篇小說集涵蓋在內一同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