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黃巾軍

指数 黃巾軍

黃巾軍,亦作黃巾賊(《演義》以後稱呼),是中國東漢末年鉅鹿人張角所領導的大規模抗暴軍隊,於甲子年184年產生暴動,此黃巾之亂規模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暴亂之一,由於暴民頭裹黃巾,故作黃巾軍,引發的暴亂不到一年就被東漢王朝所平定,歷史上都把黃巾之亂作為三國時代的開端。.

目录

  1. 75 关系: 劉寵 (陳王)劉忠 (甘陵王)吞食天地 (红白机)吴伟业夏侯渊夏侯惇太史慈孫期孔融宗寶宋建封丘之战屯田制左豐上下五千年严政 (三国演义)东汉与羌的战争东汉行政区划三國志大戰三國志曹操傳三国三国对战卡三国虚构人物列表三国杀武将列表幻想三國誌3于禁张忠 (东汉)張闓 (東漢)佳里子龍廟何进何曼刺史刘备刘辟刘辟 (东汉)周倉呂虔傅燮 (東漢)公孫範关羽兖州之战王匡 (东汉)火鳳燎原角色列表禁軍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管姓界橋之戰荆州 (古代)袁閎裴元紹...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劉寵 (陳王)

劉寵,漢代藩王,漢明帝之子陳敬王劉羨的曾孙,陳孝王劉承之子。劉寵身段猛勇,善長使用弓弩。黃巾軍起事時,劉寵整軍自守,國人畏懼他,不敢叛離。陳國相駱俊一向有威望恩德,東漢後期時,王侯不再有租賦俸祿,反而常被虜掠搶奪,只有陳國富強,鄰郡人民多來歸附,擁有部眾十幾萬人。等州郡起義兵討伐董卓時,劉寵率領軍隊屯駐在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袁術向陳國求糧,被駱俊所拒,袁術因此憤恨,派刺客张闿用計殺死了駱俊和劉寵,陳國因此破敗衰落。.

查看 黃巾軍和劉寵 (陳王)

劉忠 (甘陵王)

刘忠 (),东汉末年甘陵王,甘陵贞王刘定子,汉灵帝近支堂侄。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刘定过世,刘忠嗣为王。 黄巾起义期间,甘陵国百姓抓住刘忠,然后释放。汉灵帝念他是宗亲,下诏复刘忠封国。 刘忠在位十三年薨,谥献。其嗣子先前为黄巾军所害。建安十一年(206年),甘陵王国因无后被废除。 刘忠在位末年,刘虞曾两度担任其国相。 Z Category:谥献.

查看 黃巾軍和劉忠 (甘陵王)

吞食天地 (红白机)

是一款由卡普空公司于1989年在FC游戏机发行的游戏,题材取自本宫宏志的同名漫画《吞食天地》。与街机版的动作游戏不同,本作是以戰略角色扮演的形式发布。2007年,游戏面向手机发布了《吞食天地RPG》。此外,游戏曾于1990年发布北美本地化版。 本游戏在FC平台的续作《吞食天地II 諸葛孔明傳》于1991年在日本发行。.

查看 黃巾軍和吞食天地 (红白机)

吴伟业

吴伟业(),字駿公,號梅村,祖籍南直隸苏州府崑山縣(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遷居太倉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政治人物,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體”。与錢謙益、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

查看 黃巾軍和吴伟业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族弟,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将。随曹操起兵,从征袁绍、韩遂等。建安十七年(212)後,督軍屯於長安,平定河西諸羌,其勇名號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建安二十年(215)拜征西將軍,守漢中,後為劉備部將黃忠所擊殺,死後追諡為愍侯。用兵擅長輕兵急襲、出敵不意,亦常恃勇無謀親率輕銳出戰,也因此常受曹操勸誡,軍中稱之為“白地将军”。.

查看 黃巾軍和夏侯渊

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属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的從兄弟。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後代。曹魏所有文武中最受曹操信賴之人,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死後谥為忠侯,曹操死後數月跟著去世如忠義追隨傳為美談。.

查看 黃巾軍和夏侯惇

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黄縣(今山東龍口)人,東漢末年群雄孔融、劉繇將領,後投靠孫策。於赤壁之戰前病逝,死時四十一歲。.

查看 黃巾軍和太史慈

孫期

孙期,字仲彧。中国东汉经学传述人。济阴郡成武县(今山东省成武县)人。 孙期年轻时为诸生,研习“京氏《易》”及《古文尚书》。家贫,事奉母亲至孝,每日在大泽中牧猪为业,以奉养其母。远方人跟随他学习,往往手执经书,沿垄畔奔走追随孙期。乡里因他的仁德颇蒙教化。黄巾军经过当地,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上举为方正,派官吏带着羊、酒来请孙期,孙期赶着猪入草丛,头也不回。司徒黄琬特地征辟,孙期不应召,在家中去世。.

查看 黃巾軍和孫期

孔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武術家,鲁国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孙,高祖父孔尚,鉅鹿太守。父孔宙,太山都尉。 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後因毆打相國曹操,遭處死並株連一家。.

查看 黃巾軍和孔融

宗寶

宗宝,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北海郡太守孔融的部将。 黄巾军残部管亥率軍数万攻打北海,孔融大惊,派本部人马出城迎战。管亥出马说想要借粮一万石,孔融说自己是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岂有粮米给贼寇。管亥舞刀,直取孔融。宗宝挺枪出马,战不数合,被管亥一刀砍宗宝于马下。孔融兵大乱,奔入北海城内。.

查看 黃巾軍和宗寶

宋建

宋建(),东汉末年枹罕(今甘肃临夏)人。.

查看 黃巾軍和宋建

封丘之战

封丘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193年春曹操和袁术之间的一场战役。曹操对袁术军取得胜利。.

查看 黃巾軍和封丘之战

屯田制

屯田制,是中國東漢末年三国时期曹操采纳部下枣祗和韩浩等的建议而施行的土地制度,对三国以及之后很长时间的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军队戍边屯田,西汉时就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漢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構想。但是直到东汉末年,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 而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则是曹操麾下的枣祗,此外还有韩浩 ,而实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時期的鄧艾等。曹操与他奠基的曹魏政权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早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餘部时,枣祗就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

查看 黃巾軍和屯田制

左豐

左豐,东汉宦官,官至小黄门。 184年,北中郎将卢植率军战败张角,张角退守广宗县城。卢植包围广宗城。汉灵帝派左丰到卢植军中视察。卢植不肯贿赂左丰。左丰回到洛阳,对汉灵帝说:“据守广宗的黄巾贼很容易被攻破,但卢植让军队在营垒休息,想要等上天诛杀张角。”汉灵帝大怒,派人将卢植用囚车押解回洛阳。派东中郎将、陇西人董卓代替卢植镇压黄巾军。.

查看 黃巾軍和左豐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查看 黃巾軍和上下五千年

严政 (三国演义)

严政,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黄巾军張宝属下武将。 东汉名将朱儁镇压黄巾军,催促官軍全力攻打阳城(下曲阳城)。黄巾军情势危急,严政刺杀张宝,献出他的首级投降。吉川英治历史小説《三国志》改为劉備先杀張宝,严政殺張梁投降官軍。.

查看 黃巾軍和严政 (三国演义)

东汉与羌的战争

东汉与西羌的战争,又称羌患。历时百年,中国东汉与河湟西部落后又互不统一的西羌部落断断续续进行的百余年的战争,第一次从公元77年至101年,第二次公元107年至118年,第三次公元139年至145年,第四次公元159年至169年,第五次公元184年至214年。由于西羌的内迁,和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最初,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杀汉朝人,西羌人在东汉取代了北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西北地区尤其是关中多次沦为战场,羌人还曾一度兵进至山西河东。不但如此,刚崛起的鲜卑、南匈奴亦不时起兵南下,战乱波及关中、陕北、陕南等地。此战之后,使得关中更加荒芜,成了羌、氐、匈奴、拓跋等族的混杂区,东汉西北人口大量内迁,导致河套以南地区也成了“羌胡区”。关中地区的经济、人口一直等到北周时期才逐渐复苏。唯一幸免战乱的西北地区是凉州西部,尤其是敦煌、酒泉和张掖等郡在战争时相对稳定,此地是后来张氏前凉的根据地。.

查看 黃巾軍和东汉与羌的战争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查看 黃巾軍和东汉行政区划

三國志大戰

是日本世嘉和Sammy共同開發,以三國時代為背景的線上街機對戰交換卡片遊戲。有別於一般常見的街機遊戲,此遊戲以實體卡片做為控制媒介,玩家在機台上移動卡片來進行遊戲。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武將卡攻略對方城池擊敗對手。 《三國志大戰》於2004年10月先在東京、北海道地區做地域限定的先行測試,2005年3月15日正式在日本開始運作。之後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和新加坡亦設有機台。 在2010年7月1日前,遊戲在日本及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分為兩個版本。自7月1日開始,《三國志大戰》正式落實世界對戰,日本及亞洲地區可以連線進行遊戲,連線系統於2015年1月16日終止。目前的版本為「三国志大戦ver3.59 War Begins」。.

查看 黃巾軍和三國志大戰

三國志曹操傳

《三國志曹操傳》是日本光榮公司出版的英傑傳系列遊戲,故事以三國時代群雄曹操為主軸。在微軟Windows平台上推出。 光榮公司於2013年宣布與NEXON共同開發手機遊戲版的《三國志曹操傳Online》,2016年於韓國上架,2017年在台灣開放。.

查看 黃巾軍和三國志曹操傳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查看 黃巾軍和三国

三国对战卡

《三国对战卡》(原《三国杀·对战卡》),由游卡桌游联合桌游志杂志社于2013年5月8日推出,该产品由游卡桌游监制,桌游志发行。该产品原定于3月中旬发行,因闪卡制作工艺问题延期至5月。 该游戏是一款以《三国杀》题材为背景的集换式卡牌游戏(TCG)。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战术需求,将不同武将、锦囊、装备牌组成一套牌组和对手的牌组进行对战。 《三国杀·对战卡》使用了《三国杀》武将的人物设定,并重绘为Q版。卡片尺寸和三国杀标准版一致。 在第一弹中共包含52名武将牌、6张装备牌、6张锦囊牌。其中每个《三国杀·对战卡》包含6张随机卡牌(每包随机三张C、两张UC、一张R/SR/HR)。 适合游戏人数为2人。.

查看 黃巾軍和三国对战卡

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以下是三国时期值得注意的虚构人物的列表。列表主要包括14世纪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其他三国文化参考资料中的角色。.

查看 黃巾軍和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三国杀武将列表

此列表所列舉的為由遊卡桌游開發并發行的桌面卡牌遊戲《三國殺》之武將。《三国杀》目前包括身份模式、3V3模式、1V1模式、国战模式等平行版本,表中按版本和序号分别列出其中的武将。.

查看 黃巾軍和三国杀武将列表

幻想三國誌3

《幻想三國誌3》是由宇峻奧汀開發的角色扮演遊戲,於2007年在台湾与中国大陆發售。本作主打的歷史事件為《黃巾之亂》,有別於一般人對黃巾軍的刻板印象,故事是用太平道的觀點來看。本作亦是幻想三國誌系列作中首次戰鬥系統3D化的作品。 本作標語為:「在命運交錯的洪流之中,你是我唯一的眷戀.

查看 黃巾軍和幻想三國誌3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中国山東省泰安)人,與同郡臧霸為舊交。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為將堅毅而穩重,對待部下也相當嚴厲。五子良將中最受曹操器重、並以古時名將對比之。早年戰功赫赫,攻呂布,防張繡,拒袁紹,征劉備。然而在樊城之戰中不敵關羽,水淹大軍,最後率軍投降,以致晚節不保;逝世後諡曰厲侯。被北宋诗人孔平仲叹“英雄成敗皆偶然”。.

查看 黃巾軍和于禁

张忠 (东汉)

張忠,中国东汉時代大臣,汉灵帝之母董太后姐姐的儿子,灵帝时任南阳郡太守。 张忠任上依仗权势放滥不羁,贪赃数亿。徐璆为荆州刺史,太后派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徐璆回答:“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大怒,征召张忠为司隶校尉。徐璆到荆州,举奏张忠贪赃一亿,派冠军县上簿上告大司农。中平元年,张忠与中郎将朱俊在宛城击破黄巾军。因之使南阳一度民怨消匿,政治清明。张忠怨恨徐璆,与宦官诬陷徐璆。徐璆破贼有功,得免官回家。.

查看 黃巾軍和张忠 (东汉)

張闓 (東漢)

張闓(),(闓,音「凱」)東漢末期冀州平原人,陶謙部將,都尉。在护送曹操的父亲曹嵩的途中,谋财害命,杀了曹嵩,夺取财物后逃奔淮南。曹操将此归咎于陶謙,起兵攻打陶謙。 另外,據《後漢書》引謝承記載:「袁術使部曲將張闓,陽私行到陳,之(駱)俊所,俊往從飲酒,因詐殺俊,一郡吏人哀號如喪父母。」說明張闓可能投奔於袁術麾下,並擔任暗殺陳國相駱俊、陈王刘宠的工作。 在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闿自称为黄巾军余党。.

查看 黃巾軍和張闓 (東漢)

佳里子龍廟

佳--子龍廟,又稱佳--永昌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佳里區子龍里,主祀趙聖輔天帝君。為臺灣奉祀三國名將常山趙子龍開臺首廟,亦是少數供奉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廟宇之一。當地聚落也因廟得名為「子龍廟」或再訛作「子良廟」,日治時代糖鐵並設置子良廟車站,而在當地設立的「子龍里」更成為國內少數以神明姓名來命名的村--之一。該廟最醒目的標的,即是趙王爺(趙雲)騎馬挺槍、懷抱幼主劉禪的塑像。亦是南部廟宇中惟二主祭蜀漢五虎將中的兩位虎將的廟宇(另一是關羽,即關帝廟或武聖祠)。.

查看 黃巾軍和佳里子龍廟

何进

何進(),字遂高,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東漢末年外戚,官至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慎侯。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而召董卓率军队入京,成为汉末大乱直至三国割据的重要事件之一,而自己也被十常侍杀死。.

查看 黃巾軍和何进

何曼

何曼(),東漢時期人物,黃巾軍將領。曾參與黃巾起義,叛亂平息後,與劉辟、黃邵、何儀等人佔壉著汝南(今河南駐馬店)、潁川(今河南省中部)一帶。.

查看 黃巾軍和何曼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查看 黃巾軍和刺史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查看 黃巾軍和刘备

刘辟

刘辟可以指下列人物:.

查看 黃巾軍和刘辟

刘辟 (东汉)

刘辟(),是東漢末年黃巾軍首領之一。張角死後,角弟張梁及張宝皆被皇甫嵩所殺,而導致黃巾軍主力被滅。於是劉辟領着信眾到汝南郡做盜賊,而其餘黃巾的殘部也在各地叛變。在官渡之戰中,辟背叛曹操助袁紹,袁紹派劉備助他,被曹仁擊退,後事不詳。一说法他在被曹仁撃败後戰死,另一说法他在196年被曹操攻破汝南郡後被殺,結局相當矛盾。.

查看 黃巾軍和刘辟 (东汉)

周倉

周倉,字元福,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在《山西通志》中也有记载,關西人,本為黃巾賊首領張寶的麾下之將,在黃巾軍潰敗之後落草為寇。漢壽亭侯關羽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之時,經過裴元紹的介紹而結識周倉。周倉在隨黃巾軍征戰之時即聽聞過關羽的大名,當即表示要追隨關羽。.

查看 黃巾軍和周倉

呂虔

呂虔(生卒年不詳),字子恪,兗州任城人氏。三國時期曹魏将领,歷任泰山太守、騎都尉、裨將軍,最後官至威虜將軍,封為萬年亭侯。.

查看 黃巾軍和呂虔

傅燮 (東漢)

傅燮,字南容,北地郡靈州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人,東漢壯節侯。.

查看 黃巾軍和傅燮 (東漢)

公孫範

公孫範(生卒年不詳),東漢末期人物,公孫瓚從弟。 袁紹初欲以自身勃海太守印綬給與公孫瓚弟公孫範作為巴結,但公孫範轉為巴結公孫瓚。初平二年(191年),公孫範以勃海兵助公孫瓚率二萬人大破青、徐黃巾軍。在公孫瓚與袁紹界橋之戰中與公孫瓚一同敗走。.

查看 黃巾軍和公孫範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查看 黃巾軍和关羽

兖州之战

兖州之战是汉末军阀曹操和呂布争夺兖州的战役。战事持续了百余日,胜负未分。.

查看 黃巾軍和兖州之战

王匡 (东汉)

王匡(),字公节,中國东汉末年的地方軍閥。兗州泰山郡(位於當今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東北方)人,官至河內郡太守。起初在大將軍何进底下擔任大將軍府掾。何進去世後,受拜為河內郡太守。董卓執政時,與各地群雄起兵討伐董卓。最後因妹夫胡母班的親屬和曹操聯手攻擊而死。在纪传体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中,皆有敘述到相關事蹟;但是沒像其他群雄一樣擁有個人傳記。.

查看 黃巾軍和王匡 (东汉)

火鳳燎原角色列表

以下是陳某漫畫作品《火鳳燎原》的人物列表。.

查看 黃巾軍和火鳳燎原角色列表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查看 黃巾軍和禁軍

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汉三国反對中央政權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查看 黃巾軍和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管姓

管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9%。在《百家姓》中排第166位,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

查看 黃巾軍和管姓

界橋之戰

橋之戰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紹與公孫瓚為爭奪冀州而開打的戰爭,為各地諸侯爭奪地盤明顯化的第一次會戰。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孫瓚屯兵盤河,袁绍在界橋應戰。此戰之後雙方仍然爭戰不斷,先後發生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歷時兩年,以雙方互相耗盡兵糧及董卓借漢獻帝之名遣使和解告終。.

查看 黃巾軍和界橋之戰

荆州 (古代)

荊州,是中國古代的ㄧ個行政區劃,最早由漢武帝依據九州分區而設置。.

查看 黃巾軍和荆州 (古代)

袁閎

袁閎,字夏甫,袁彭之孫、袁賀之子,汝南汝陽縣(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人。《後漢書·卷四十五》:閎字夏甫,彭之孫也。少勵操行,苦身脩節。父賀,為彭城相。東漢隱士。.

查看 黃巾軍和袁閎

裴元紹

裴元紹,是中国通俗歴史小説《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 裴元紹原属張角部下,黄巾军之武将。黄巾之乱後与周倉率领残部在山中当山賊。建安五年,过五关的关羽在郭常家中借宿。郭常的儿子是裴元紹的朋友,他建议裴元紹奪下关羽的赤兔马。裴元紹来夺马,得知是关羽,于是归顺关羽。他介绍卧牛山的豪傑周倉。最后,周倉成为关羽属下,裴元紹整理部下,于山中等待劉備。不久后,裴元紹想要夺偶然路过的赵云之马,被赵云一合殺死。.

查看 黃巾軍和裴元紹

许褚

许褚(161年-230年),字仲康,谯国谯(今中国安徽省毫州市)人,中国漢末三国时曹魏名將,自典韋戰死之後,主要负责曹操的護衛工作。许褚力大寡言,被称为“虎痴”。.

查看 黃巾軍和许褚

鮑鴻

鮑鴻(),东汉末年将领。中平二年(185年),鮑鴻當時擔任右扶風。韓遂等人率領涼州叛軍進犯三輔地區。同年八月,朝廷任命張溫為車騎將軍,討伐涼州叛軍,鮑鴻作為右扶風亦率軍助戰。同年十一月,有流星划過天際,光芒長十餘丈而照遍涼州叛軍的營地,當時驢馬嘶鳴,韓遂等人認為不祥,意欲撤軍回金城。破虜將軍董卓聽聞後大喜,於翌日乃與鮑鴻等一同攻擊,大破敵軍,斬首數千,稱為美陽之戰。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漢靈帝劉宏初置西園軍,拜西園八校尉,任用當時擔任屯騎校尉的鮑鴻擔任下軍校尉,與袁紹、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于瓊同屬於上軍校尉蹇碩統制。 同年十一月,朝廷派遣鮑鴻討伐盤踞豫州葛陂縣的黃巾軍,並擊破賊軍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鮑鴻因侵盗官物、貪贓過千萬,被豫州牧黃琬上奏彈劾,下獄死。.

查看 黃巾軍和鮑鴻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查看 黃巾軍和軍事

軍事制度

軍事制度,意指建構武裝力量的一套制度。.

查看 黃巾軍和軍事制度

黃巾之亂

巾之亂,又称黄巾起义、黃巾民變、黄帢贼乱,是中国東漢灵帝時的大规模民變,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組織的暴动之一,開始於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張角、张宝、张梁等人領導,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漢末三國時期一干著名群雄幾乎都有直接、間接參與討伐黃巾軍作為爭霸天下的起點。.

查看 黃巾軍和黃巾之亂

黃巾軍人物

黃巾軍人物為後漢中平年間參與黃巾之亂的黃巾軍人物,包含正史《三國志》所記載的史實人物及《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查看 黃巾軍和黃巾軍人物

龔都

都,中国东汉末期黄巾军将领。《三国志·太祖纪》又作共都。 龔都其部活动在汝南(治今河南上蔡西南)一带。官渡之战時,他和劉辟在汝南叛乱,扰乱曹操後方許县周边。建安六年(201年)袁绍派遣刘备率兵至汝南,与龔都、劉辟等联合,聚众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来攻,被龔都所破。后曹操亲自南征,刘备投奔刘表,其部散去,龔都下落不明。 小説《三国演義》描写龔都在張角死後率领黄巾残党和劉辟在汝南活动,曹洪前来討伐。之後,龔都归順袁紹。袁紹派劉備联络劉辟,归顺曹操的关羽想要探知劉備的下落考,兵出汝南,和龔都交战得知劉備的下落。后来刘备、关羽、张飞古城会,和龔都、劉辟联合、龔都负责輸送糧食。龔都被曹操軍包围,張飛救援不及,龔都被夏侯淵杀死。.

查看 黃巾軍和龔都

郤儉

郤儉(),河南偃師人,郤正祖父,東漢末年益州刺史。.

查看 黃巾軍和郤儉

郭典

郭典,字君业,东汉末年的钜鹿郡太守。 郭典与中郎将董卓攻黄巾军张宝在下曲阳,郭典作围堑,董卓不肯,郭典率军独自在西面抵挡黄巾军,昼夜进攻,张宝守城不敢出。十一月,皇甫嵩与郭典攻克下曲阳,杀死张宝,斩杀俘虏十余万人。当时人称“郭君围壍,董将不许。几令狐狸,化为豺虎。赖我郭君,不畏强御。转机之间,敌为穷虏。猗猗惠君,保完疆土”。.

查看 黃巾軍和郭典

郭泰

郭泰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黃巾軍和郭泰

閻忠

閻忠()是東漢涼州汉阳县人。 閻忠曾勸皇甫嵩政變但不成功,當時皇甫嵩以平定黃巾賊而聞名,此人亦善於識人,例如:初見賈詡一事。阎忠原为信都令,後於西元189年被凉州叛军韩遂等人强行推为首领以取代王国,使督统诸部。阎忠以众人胁迫为耻,不久愤恨病死。.

查看 黃巾軍和閻忠

董卓

董卓(),字仲穎,涼州陇西临洮(今甘肅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自任相国和太师,位極人臣,但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國歷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 董卓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並挾持號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而且他生性凶残,施行暴政魚肉鄉民只為滿足一己之私,引致全国其它割据军阀發動董卓讨伐战,後來聯軍發生內鬨,转而成为各军阀互相争战的情況,董卓本人则被朝内大臣联合其部下设计诛杀,死後部下李傕和郭汜兩人為了把持朝政互相火拼,皇帝与朝廷流离失所,各地州牧、刺史、太守、佔据屬地完全脱离中央控制,开启三国时代。 董卓年輕時頗具豪俠之氣,好交朋友並樂於施捨且勇猛好鬥,許多豪俠勇將都樂於與他交往並聽其號令,入主京師後禁不住名利權勢的誘惑,失去往日豪氣而墮落為世人恨之入骨的暴虐虎狼。.

查看 黃巾軍和董卓

邹靖

邹靖(),东汉末年时期的破虏校尉、北军中侯。.

查看 黃巾軍和邹靖

鄭小同

鄭小同(約193年 ─ 258年以後),字子真。三國時代魏國人。郑益(字益恩)之子。東漢經學家鄭玄之孫。因被司馬昭質疑偷看公文,被賜死。.

查看 黃巾軍和鄭小同

枣祗

枣祗(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颍川郡長社(今河南)人,历任东阿令、羽林监、屯田都尉、陈留太守等职,是屯田制的首倡者之一,为三国初期曹操统一北方作出了巨大贡献。.

查看 黃巾軍和枣祗

李典

李典(),字曼成,东汉兖州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原山阳郡地方豪强,后投曹操,是曹操時期少有的儒將。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查看 黃巾軍和李典

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184年-220年,東漢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戰。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并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东汉末年被归入广义的三国时期。.

查看 黃巾軍和東漢末年

江東十二虎臣

江表之虎臣,是指三國時代孫吳麾下的12位將領的合稱。《三國志》作者陳壽將十二位合作一卷(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並讚譽以上十二人為江表之虎臣。.

查看 黃巾軍和江東十二虎臣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查看 黃巾軍和汉中市

濟南郡

濟南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初年置。高帝時稱博陽郡,為齊國支郡,後改名濟南郡。呂后時分齊國之濟南郡置呂國、濟川國。文帝時置濟南郡。治東平陵縣(故城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北)。武帝時析濟南郡置泰山郡,屬青州刺史部。東漢置濟南國,屢除為郡。魏置濟南國。晉置濟南郡,移治歷城。北魏于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遂為州治。隋時罷濟南郡,此後至唐,或為齊郡,或為齊州。.

查看 黃巾軍和濟南郡

朱姓

朱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現今中國排行第14位,在《百家姓》中排第17位。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查看 黃巾軍和朱姓

朱治

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三國時代東吳重要將領,孫策在建立基業征伐江東時,照顧孫家一家,與其程普、黃蓋、韓當是孫家三代老將元勳。.

查看 黃巾軍和朱治

济南王

济南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查看 黃巾軍和济南王

應劭

應劭,字仲瑗,东汉人,生卒年不詳,僅知曹操207年據有河北時已經過世,汝南南頓(今河南项城)人。父應奉,司隸校尉。一弟應珣。應瑒、應璩之叔父。 應劭年少篤學,博覽多聞,汉灵帝时举孝廉,曾任蕭縣縣令、御史營令。熹平二年為郎官、六年為汝南主簿,中平六年(184年)出任泰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大破黃巾賊卅萬眾。任泰山太守時,奉曹操命令送曹父曹嵩返鄉,應劭未至、陶謙先到,劫殺了曹嵩,應劭畏懼曹操怪罪,而投奔袁紹,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縣。 著有《漢官儀》十卷、《風俗通》(一作《風俗通義》)卅卷、《漢書集解音義》二十四卷。另撰有《春秋斷獄》。今仅存《风俗通》十卷,又严可均辑佚数句。.

查看 黃巾軍和應劭

曹操与张绣的战争

曹操与张绣的战争是中国东汉末年197年—199年间军阀曹操与张绣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果是张绣投降曹操。.

查看 黃巾軍和曹操与张绣的战争

许褚鮑鴻軍事軍事制度黃巾之亂黃巾軍人物龔都郤儉郭典郭泰閻忠董卓邹靖鄭小同枣祗李典東漢末年江東十二虎臣汉中市濟南郡朱姓朱治济南王應劭曹操与张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