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鸠鸽科

指数 鸠鸽科

鸽科(學名:Columb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鸽形目中的一个科,一般稱為鸠或者鴿。有許多種類,其中有47屬,其下共有大約320個物種。常常被稱呼為白鴿或鴿子的常见物种是原鴿(Columba livia)。 特徵是酒樽身形,脖子短小,有瘦長的嘴,牠喝水的時候,將嘴至鼻孔的範圍浸入水中吸吮,雄性和雌性從外表看不太出來,只是雄性在身材方面顯得有力,在行為及表情上顯的較為主動。鴿子的肌肉有益於在空中移動,他們有強健的胸骨保護心、肺臟,裡的骨頭是空心的,牠們會吃許多小石頭幫助消化,他們有大約一萬根羽毛,體型輕巧,最快可以大約每小時一百公里的速度飛行。鴿子以如玉米、白米、花生、豆子等種子、果實和其他柔軟的植物維生,属於食果动物,牠們並不挑食,也可以吃飼料。喜愛用幼小樹枝築巢。每次生蛋兩隻,由父母輪流孵化。 牠們活躍於澳新界及東洋界一帶,已經絕種的巨鳥渡渡鳥也属于本科。鴿子嘴巴上半部的地方有磁體偵測器,因此他們能夠偵測強大磁體的範圍。.

目录

  1. 121 关系: 加岛哀鸽加利福尼亞鳥類列表加拉巴哥群島鳥類列表厚嘴绿鸠厚嘴雞鳩古埃及饮食文化台灣鳥類列表塔維雞鳩夏威夷鳥類列表天下為家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洋皇鳩姬地鸠属小绿鸠尤德觀鳥園山皇鸠山斑鸠岩見澤市岩鸽已灭绝动物列表 (近现代)巴西鳥類列表帝汶姬地鸠中亚鸽中国非雀形目鸟类列表希臘神祇及神話人物列表布纳肯国家公园帕島果鳩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人民自由民主党圣赫勒拿鸽哀鸽冠鸠Columbidae皇鸠属火斑鸠灰头绿鸠灰林鸽灰斑鸠珍珠斑鸠珠颈斑鸠粉頭果鳩粉顶果鸠粉鴿紐西蘭鳥類列表索哥羅鳩索羅門冕鴿紫胸鳳冠鳩紫林鸽綠鳩屬維多利亞冠鳩... 扩展索引 (71 更多) »

加岛哀鸽

加岛哀鸽(学名:Zenaida galapagoensis)是鸠鸽科动物,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種,是一种很常见的鸟类,喜栖息於开放或半开放环境,特别是群岛的干旱低地。.

查看 鸠鸽科和加岛哀鸽

加利福尼亞鳥類列表

加利福尼亞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新北區。根據加州鳥類記錄委員會 (CBRC),至2006年止,加州共有632種鳥類被記錄,其中10種為外來種,2種在加州絕跡 (但仍分布於其他地區)。 註上星號(*)的鳥種正在被 CBRC 重新檢討中,共有180種,包含尚有疑問記錄的種類,被註上星號的鳥種在加州一年平均只被觀察4次或更少,而歷史紀錄總共也只有少於100次。.

查看 鸠鸽科和加利福尼亞鳥類列表

加拉巴哥群島鳥類列表

加拉巴哥群島 (厄瓜多屬) 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新熱帶區。約有160種鳥類被記錄,其中約25種為特有種。.

查看 鸠鸽科和加拉巴哥群島鳥類列表

厚嘴绿鸠

厚嘴绿鸠(学名:Treron curvirostr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厚咀绿鸠、粗嘴绿鸠、青咖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各国、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菲律宾、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廣東、广西、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地或丘陵的原始森林、次生林中、多栖于乔木上以及偶见于灌木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马来西亚马六甲。.

查看 鸠鸽科和厚嘴绿鸠

厚嘴雞鳩

厚嘴雞鳩(学名:Gallicolumba salamonis)是一種已滅絕的鴿子。.

查看 鸠鸽科和厚嘴雞鳩

古埃及饮食文化

古埃及飲食文化涵蓋的時間範圍超過三千年,但是直到希臘羅馬時代為止,這一飲食文化的主要特性始終保持不變。在古埃及,無論富人或窮人,主食都是麵包和啤酒,佐以綠芽洋蔥和其他蔬菜,並搭配少量的肉類、野味和魚類。.

查看 鸠鸽科和古埃及饮食文化

台灣鳥類列表

台灣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東洋區和舊北區的交會地帶,有87科653種鳥類曾被記錄,其中有27種為台灣特有種。 台澎地區和金馬地區的鳥類生態有相當程度的差異,請另見金門鳥類列表和馬祖鳥類列表。.

查看 鸠鸽科和台灣鳥類列表

塔維雞鳩

塔維雞鳩(学名:Gallicolumba menagei)是鳩鴿科的一種鴿子。牠們胸部正中央有一簇很突出的紅色羽毛。牠們是菲律賓的特有種。 塔維雞鳩的兩個標本是於1891年在蘇祿群島採集,之後就未有確定的紀錄。於1995年,有幾個當地的發現報告。牠們的數量相信已很稀少,故此被列為瀕危。.

查看 鸠鸽科和塔維雞鳩

夏威夷鳥類列表

夏威夷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大洋區,約有300種鳥類被記錄。由於與其他大陸的隔離,因此有許多特有種鳥類。夏威夷約有71種特有種或特有亞種被記錄,其中23種已絕種,餘下的48種有30種被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管理局列入瀕危或受威脅的行列。棲地的消失和鳥類疾病被認為對夏威夷的特有鳥類有最大的威脅。 夏威夷有1個特有鳥科 - 管舌鳥科 Drepanididae。.

查看 鸠鸽科和夏威夷鳥類列表

天下為家

《天下為家》(Human Planet)為英國廣播公司與探索頻道聯合製作的紀錄片,由約翰·赫特旁白,2011年1月13日起英國時間逢星期四晚8時於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首播,共8集。本片為英國廣播公司首次以人類為主角的自然紀錄片,通過展示人類在地球不同生境的生活方式與適應力,從中闡述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 2007年,英國廣播公司宣佈開拍《天下為家》,並由BBC自然歷史組(BBC Natural History Unit)及BBC威爾斯(BBC Wales)的製作團隊於約40個國家的偏遠地方拍攝,歷時3年,並記錄多達70個當地人物故事。本片8集內容分別集中講述不同自然環境的人類棲息地,包括海洋、沙漠、北極、叢林、高山、草原、河川和城市。 本片每集皆附上《天下為家鏡頭後》(Human Planet Behind the Lens)幕後製作花絮,講述攝製隊在拍攝過程遇到的種種困難及有趣見聞。.

查看 鸠鸽科和天下為家

太平府 (安徽省)

太平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 春秋時代此地湖泊草丛中鳩鸟众多,被吴国命名为鸠兹,流经此地的长江一段,亦由此别名鸠江。元朝时,为太平路。元末龙凤元年(乙未年,1355年)六月,朱元璋政权改之为府。太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下辖3个县:当涂县(首县)、芜湖县、繁昌县。 清代江南省分立,江苏、安徽各分行省后,太平府与安徽省的宁国府、池州府及江苏省江宁府相邻,与安徽省庐州府及和州直隶州隔长江相望。清代太平府:隸徽寧池太廣道。長江水師提督駐。領縣三:當塗縣、蕪湖縣、繁昌縣。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太平府。.

查看 鸠鸽科和太平府 (安徽省)

太平洋皇鳩

太平洋皇鳩(學名Ducula pacifica)是一種鴿子。它們分佈在美屬薩摩亞、庫克群島、東斐濟較細小的島嶼、基里巴斯、紐埃、巴布亞新畿內亞較細小的衛星島嶼、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托克勞、湯加、圖瓦盧、瓦努阿圖及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太平洋皇鳩棲息在小島上的熱帶潮濕低地森林及大島上的潮濕山區森林。為了覓食,它們可以來往島嶼之間或組成大群。它們是吃果實的,有時也會吃葉子及花朵。它們會在樹上築巢,以樹枝來築成密封的巢。每次只會生一隻蛋,雙親也會一同孵化。 雖然太平洋皇鳩也面對失去棲息地及獵殺的威脅,但它們仍很普遍,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無危。它們在小島上較易受威脅。在湯加及薩摩亞於史前就已經有捕獵太平洋皇鳩的習俗,且具有特別的文化重要性。.

查看 鸠鸽科和太平洋皇鳩

姬地鸠属

姬地鸠属(学名:Geopelia)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属,包含5个物种,是一群长尾的小型鸠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至澳洲一带。 斑姬地鸠与珍珠斑鸠也是常见的宠物。.

查看 鸠鸽科和姬地鸠属

小绿鸠

小绿鸠(学名:Treron olax)是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分布于汶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其栖息地为亚热带和热带的低地雨林。本种因其羽毛色绿且体型娇小而得名。.

查看 鸠鸽科和小绿鸠

尤德觀鳥園

尤德觀鳥園(Youde Aviary)在香港公園內,佔地3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鳥園之一。觀鳥園的雀鳥可隨意在遊客四周活動。.

查看 鸠鸽科和尤德觀鳥園

山皇鸠

山皇鸠(学名:Ducula badia)为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俗名粟背皇鸠、灰头南鸠。分布于西至印度、东至越南、南至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林栖以及出没于山地常绿阔叶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部。.

查看 鸠鸽科和山皇鸠

山斑鸠

山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orientalis)是鸠鸽科斑鸠属的一种中等体型的鸟,也叫山鸠、--、金背斑鸠、麒麟斑、麒麟鸠、雉鸠、棕背斑鸠、东方斑鸠、绿斑鸠、山鸽子、花翼、大花鸽、大花斑。.

查看 鸠鸽科和山斑鸠

岩見澤市

岩見澤市()為位於日本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南部的城市,位於石狩平原的東部,也是空知綜合振興局辦公室的所在地。轄區內的水稻耕作面積及收穫為北海道第一。 由於過去在北海道開拓時期,為了開採幌內煤田(位於現在的三笠市),興建了札幌到幌內之間的道路,當時在幾春別川旁(位於現在的岩見澤市轄區北部)建了讓建築工人休息的場所,稱為「浴澤」(ゆあみさわ、Yuamisawa),後逐漸被稱為「岩見澤」(いわみざわ、Iwamizawa),也成為現在城市的名稱。.

查看 鸠鸽科和岩見澤市

岩鸽

岩鸽(学名:Columba rupestris)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俗名野鸽子、横纹尾石鸽、山石鸽。分布于亚洲蒙古、西伯利亚、朝鲜、阿富汗、尼泊尔、印度,包括中国大陆的东自黑龙江、西抵新疆、西藏、云南等地,主要栖息于山区多岩石和峭壁的地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东部达乌尔地区。.

查看 鸠鸽科和岩鸽

已灭绝动物列表 (近现代)

已灭绝动物列表列出16世纪以后的已记录的已灭绝动物(包括亚种和变种)以及其名称(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命名者与命名年代、已确认的该物种最后一次观察记录时间和该物种分布地。 注:表格中标有*中的物种为是否为有效物种存疑物种.

查看 鸠鸽科和已灭绝动物列表 (近现代)

巴西鳥類列表

巴西在生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新熱帶區,約有1700種鳥類被記錄,其中約57%為巴西特有種。是世界上鳥種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哥倫比亞和秘魯。.

查看 鸠鸽科和巴西鳥類列表

帝汶姬地鸠

帝汶姬地鳩(學名:Geopelia maugeus)是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特有種鸠鸽科。親近於东南亚的斑姬地鸠和澳大利亚新幾內亞的戈氏姬地鸠。.

查看 鸠鸽科和帝汶姬地鸠

中亚鸽

中亚鸽(学名:Columba eversmanni)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前苏联、从咸海至阿富汗、东抵Zaissan-nor、冬时南迁至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亚洲西部和中部。 学名是纪念生物学家和探险家 Eduard Friedrich Eversmann.

查看 鸠鸽科和中亚鸽

中国非雀形目鸟类列表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在动物地理分区上以秦岭-淮河一线划界,分属古北界和东洋界。鸟类资源丰富,根据中国鸟类学者郑作新的研究,中国共有鸟纲生物1253种,以下列表依据鸟类传统分类系统归类和排序,列出了历史上在中国有观测记录的非雀形目鸟类,其中包括在区内繁殖、越冬、迁徙过境的鸟类,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在区内的漂鸟、迷鸟、和笼养逃逸并在区内繁殖成功的鸟种。 查阅中国的雀形目鸟类请参阅中国雀形目鸟类列表。.

查看 鸠鸽科和中国非雀形目鸟类列表

希臘神祇及神話人物列表

希臘神話神祇列表及人物。.

查看 鸠鸽科和希臘神祇及神話人物列表

布纳肯国家公园

布纳肯国家公园(印尼语:Taman Nasional Bunaken,英语:Bunaken National Park)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的一个海洋公园,位于的中心,是390余种珊瑚的栖息地,也有许多鱼类、软体动物、爬行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在此生活。布纳肯国家公园是印尼热带水域生态系统的代表,有海草床、珊瑚礁和海岸三种生态系统。 成立于1991年,是印尼第一个海岸公园。覆盖面积890.65 km²,其中97%是海洋,剩下的3%是陆地,包括5个主要岛屿:布纳肯、万鸦老图阿、Mantehage、Nain和Siladen,公园南部也覆盖苏拉威西本岛上一部分丹戎克拉巴海岸(Tanjung Kelapa)。.

查看 鸠鸽科和布纳肯国家公园

帕島果鳩

帕島果鳩(學名Ptilinopus pelewensis)是鳩鴿科的一種鳥類。它們是帛琉的特有種,也是當地的國鳥。.

查看 鸠鸽科和帕島果鳩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Coney Island–Stillwell Avenue),又稱「康尼島總站」(Coney Island Terminal),部分列車以「康尼島」或「斯提威爾大道」顯示站名,是位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康尼島的紐約地鐵總站,同時是D線、F線、N線及Q線列車的總站。車站的大型設施在1919年興建,當時以康尼島作為紐約都會區的夏季渡假區設計,所有布魯克林南面的鐵路都漏斗型方式前往此地區。此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架交通總站之一。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設有四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列車分別從南北兩面進站。此站位於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和衝浪大道交界,也是舊西城總站所在地。地理上也是紐約地鐵最南端的總站。.

查看 鸠鸽科和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

人民自由民主党

人民自由民主党(People's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简称PLDP;Parti Liberal Demokratik Rakyat)由2001年大选无党籍候选人黄文优创立。该政党于2006年大选提名日数日后被批准。.

查看 鸠鸽科和人民自由民主党

圣赫勒拿鸽

圣赫勒拿鸽(学名:Dysmoropelia dekarchiskos)是一种已灭绝的鸽,也是圣赫勒拿鸽属的单型种。仅分布于南大洋的圣赫勒拿岛。它们不会飞或几乎不会飞。它们可能在1502年人类登上圣赫勒拿岛不久后便就灭绝。.

查看 鸠鸽科和圣赫勒拿鸽

哀鸽

哀鸽(学名:Zenaida macroura)是鸠鸽科动物,又名泣鸽、哀鸠,分布於中美洲和北美洲及其近海岛屿。每年,大量的哀鸽从分布区北部地区迁徙至1月温度高於−12 °C的南部地区越冬。 哀鸽的栖息地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环境,包括农业区和城市区,对人类改变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这种鸟数量很多,据估计全球共有1.3亿只。在很多地区,哀鸽是狩猎运动的目标猎物之一,它的肉也被人们食用。在哀鸽的分布区内,经常可以听到它发出“呜-呜-”的哀鸣,也经常会听到其飞过时翅膀发出的尖啸声。哀鸽是飞行健将,时速最快能达到88千米/小时(24.5米/秒)。 哀鸽通常全身为暗哑的浅灰褐色,雌鸟和雄鸟外形相似。哀鸽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一窝产2枚蛋。雏鸟的双亲都会孵蛋并照顾雏鸟一段时间。在美国,雖然每年有达到7000万只哀鸽被猎捕,但哀鸽有着极旺盛的繁殖力,因此维持了种群的稳定。一对哀鸽每年常会产2-3窝蛋,是北美洲繁殖期最长的鸟类。在温暖地区的繁殖季节裡,一对哀鸽一季产卵最多能达到6窝。哀鸽主要吃植物种子,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种子都会取食,而雏鸽的食物是父母喂食的鸽乳。.

查看 鸠鸽科和哀鸽

冠鸠

冠鳩屬(学名:Goura),是屬於鴿形目鳩鴿科下的一個屬。下有三種,這三種都很相像並且分布在相同的地區。.

查看 鸠鸽科和冠鸠

Columbidae

#重定向 鸠鸽科.

查看 鸠鸽科和Columbidae

皇鸠属

皇鸠属(学名:Ducula)为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属。.

查看 鸠鸽科和皇鸠属

火斑鸠

火斑鸠(學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紅斑鳩、斑鴿、红鴿鵻、火鸪鹪,棲息於亞洲南部熱帶區,為一種小型鳩鴿,常見於平原、草地成群覓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台灣、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自华北以南各地、西抵四川、西藏、长江以北各地等地,主要栖息于开阔田野以及村庄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查看 鸠鸽科和火斑鸠

灰头绿鸠

头绿鸠(学名:Treron pompador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灰头山鸠、灰额绿鸠。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东至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南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一般栖息于热带雨林、多见于乔木上以及也栖于灌木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

查看 鸠鸽科和灰头绿鸠

灰林鸽

林鸽(学名:Columba pulchricollis)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树栖以及活动于以栎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查看 鸠鸽科和灰林鸽

灰斑鸠

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decaocto),俗称灰鸽子,是鸟类世界中最大的种群之一, 原分布於暖温带地区的欧洲部分地区、中亚、中国和缅甸,是一种留鸟。 灰斑鸠成鸟体长约32 cm,全身灰褐色且背部颜色比其他部位深,翅膀上有蓝灰色斑块,尾羽尖端为白色,颈后有黑色颈环,环外有白色羽毛围绕。这种鸟有着红色的短腿和黑色的喙。 虹膜是红棕色的,但远看像是黑色,这是由于瞳孔相对较大,黑色的瞳孔周围只能看到一小圈红棕色。.

查看 鸠鸽科和灰斑鸠

珍珠斑鸠

珍珠斑鸠(学名:Geopelia cuneata)又名宝石姬地鸠、雪鸠、雪花鸠、雪花鸽、钻石鸠、钻石鸽,为鸠鸽科姬地鸠属的一种,是原生于澳大利亚的鸟类,因翅膀上有许多白色斑点而得名,与戈氏姬地鸠同为澳洲最小的鸠鸽类。 本种生活于澳洲中部、西部及北部的半干旱地区的水源周边,当澳洲中部遇到干旱季节时,它们也会在南澳大利亚的公园及花园中出没。.

查看 鸠鸽科和珍珠斑鸠

珠颈斑鸠

斑鸠(学名:Spilopelia chinensis),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閩南語)、布鴣仔(客家語) ,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鸠鸽科副斑鸠属物种。.

查看 鸠鸽科和珠颈斑鸠

粉頭果鳩

粉頭果鳩(學名:Ptilinopus jambu、Jambu Fruit Dove)是一種小型及色彩鮮豔的果鳩,屬於留鳥,分布於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印尼的加里曼丹、蘇門答臘、爪哇等島、新加坡及汶萊。.

查看 鸠鸽科和粉頭果鳩

粉顶果鸠

粉顶果鸠(學名:Ptilinopus regina)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小型鸽类,它拥有粉红的头顶、绿色的翅膀、灰色的胸膛与橙黄色的腹部。体型约为20至25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和东北的雨林及丛林中。以水果、种子、昆虫等为食。每次产卵1枚,孵化期16至18天。.

查看 鸠鸽科和粉顶果鸠

粉鴿

粉鴿(學名:Nesoenas mayeri),又名粉紅鴿,是毛里裘斯特有的一種鴿子,現時已經十分罕有。牠們於1991年處於滅絕的邊緣,只餘下10隻,但由於保育的工作,其數量已有所回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亦於2000年將其狀況由極危下調至瀕危。.

查看 鸠鸽科和粉鴿

紐西蘭鳥類列表

紐西蘭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澳洲區。由和澳大利亞大陸一樣在早期與其他大陸分離,因此特有種 (67種)。約有340種鳥類被紀錄。 紐西蘭有3個特有鳥科 - 刺鷯科(Acanthiittidae)、垂耳鴉科(allaeidae)和無翼鳥科(Apterygidae)。 除了三種蝙蝠 (現存兩種) 以外,紐西蘭沒任何原生哺乳動物,因此紐西蘭的鳥類極端特化,並占據了生態系統的所有位置;如恐鳥扮了鹿或牛的角色,紐西蘭鷹 (哈斯特鷹,有史以來最大的猛禽) 則扮演了豹或虎的角色。 當人類在800年到1300年到達紐西蘭後,這個獨特的生態系統開始瀕臨危機。數個鳥類種類被獵至絕滅;然而,大部份的破壞由人類帶來的其他哺乳動物所造成,尤其是老鼠,另外還有狗、貓、鼬、刺蝟和澳洲袋貂等,對於無法飛行的鳥類(特別是地面鳥類)最具有絕滅的危機。 約2/3的鳥類絕滅發生在毛利人到來之後,其他的則發生在白人到來後。.

查看 鸠鸽科和紐西蘭鳥類列表

索哥羅鳩

索哥羅鳩(學名:Zenaida graysoni),又名索岛哀鸽,鳩鴿科动物的一種,是其位于太平洋的原產地雷维利亚希赫多群岛中索哥罗岛(Socorro Island)上的特有種,在海拔500米以上的森林地區最為普遍,但已經於1972年在岛上滅絕。目前全世界現存的個體不超过200只,而人工馴養的纯种個體据估計少於100隻。當地正設計再引回計畫,以使索哥羅鳩重现岛上。 索哥羅鳩的近缘种是哀鸽(Zenaida macroura)和斑颊哀鸽(Zenaida auriculata),因此索哥羅鳩曾被认为是哀鸽的一个亚种。索哥羅鳩的种加词graysoni是为了纪念塞奈达·莱提西娅·朱莉·波拿巴和美国鸟类学家、艺术家安德鲁·杰克逊·格雷森。.

查看 鸠鸽科和索哥羅鳩

索羅門冕鴿

索羅門冕鴿(学名:Microgoura meeki)是一種懷疑已滅絕的鴿,生活在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牠們最初是由羅思柴爾德(Walter Rothschild)於1904年描述。.

查看 鸠鸽科和索羅門冕鴿

紫胸鳳冠鳩

紫胸鳳冠鳩(Goura scheepmakeri),又名南冠鳩,是一種大型的冠鳩,長75厘米,分佈在新畿內亞的南部低地森林。牠們呈藍灰色,絲狀冠呈藍色,紅色的瞳孔及深栗色的胸部。雌鴿及雄鴿相似。 紫胸鳳冠鳩有兩個亞種,分別在於其肩膀及腹部的顏色:.

查看 鸠鸽科和紫胸鳳冠鳩

紫林鸽

紫林鸽(学名:Columba punicea)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南抵马来半岛的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海南等地,多栖息于次生林区边缘以及或隐匿树叶稠密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查看 鸠鸽科和紫林鸽

綠鳩屬

綠鳩屬(学名:Treron)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属。本属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共有29个种。綠鳩屬的食物多样,有多种植物果实、种子,因其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致使毛色变绿而得名。.

查看 鸠鸽科和綠鳩屬

維多利亞冠鳩

维多利亚冠鸠(英文:Victoria Crowned Pigeon,學名:Goura victori)是鸽形目中体积最大的品种之一,分佈於印度尼西亞及巴布亞新畿內亞。与其他鸽类相比,该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巨大的扇形头冠。头冠由白色和紫色羽毛组成。同其他冠鸠一样,该种雌性和雄性之间外观差异很小。雄性体型略大于雌性。野生种的寿命尚不确定,饲养种的寿命可达到30年。维多利亚冠鸠通常成对或以小组集群出没,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地上。该种以水果、植物种子、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螃蟹为食。该种用树叶和树枝在灌木和树上建造巢穴,该种实行一夫一妻和终生配偶制。雌性每次产卵一或二枚,雄性和雌性轮流孵化,孵化期30天,幼鸟羽化期4周。这之后双亲仍会喂养幼鸟2到3月。.

查看 鸠鸽科和維多利亞冠鳩

红翅绿鸠

红翅绿鸠(学名:Treron sieboldii)又稱--、白嘴绿鸠、白腹楔尾鸠或白腹楔尾绿鸠,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分布于日本(主要四大島與琉球群島)、千島群島、庫頁島、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台灣以及中国大陆自秦岭至长江口以南范围、西至云南、河北等地,多见於山区的森林或多树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種名來自德國生物學家菲利普·法蘭茲·馮·西博德。.

查看 鸠鸽科和红翅绿鸠

红顶绿鸠

红顶绿鸠(学名:Treron formosae)又名--,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台湾绿鸠。分布于琉球群岛以至菲律宾群岛北部、台湾岛等地,主要生活于浓密的原始阔叶林中以及亦见2000米左右的山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查看 鸠鸽科和红顶绿鸠

红颈绿鸠

红颈绿鸠(学名:Treron vernans)是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分布于东南亚,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汶莱、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是热带及副热带低地雨林、红树林和山地森林。.

查看 鸠鸽科和红颈绿鸠

绿皇鸠

绿皇鸠(学名:Ducula aenea)为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俗名绿南鸠、大绿鸠。分布于沿中国南缘向南、西至巴基斯坦、东至菲律宾群岛、南抵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云南等地,主要栖息于丘陵的阔叶林以及河谷的次生林、平原或丘陵地带居民点附近的榕树、橄榄树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

查看 鸠鸽科和绿皇鸠

绿翅金鸠

绿翅金鸠(学名:Chalcophaps indica)为鸠鸽科金鸠属的鸟类,又名--,俗名绿背金鸠。分布于自印度、斯里兰卡、经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东达菲律宾群岛、向南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以至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极南部、包括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地及山沟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安波那。.

查看 鸠鸽科和绿翅金鸠

羅島藍鳩

羅島藍鳩(学名:Alectroenas rodericana)是馬斯克林群島的羅德里格斯島上已滅絕的鴿。對牠們的意思只有一些胸骨及其他骨頭的亞化石,並一些描述。牠們的體型如白胸森鳩般大小,顏色呈灰色。牠們相信是一種溫馴的鳥類,並且喜歡吃瓜的種子。於1693年,在島上仍可見牠們的行蹤,並在海島上築巢。.

查看 鸠鸽科和羅島藍鳩

羅德里格斯渡渡鳥

羅德里格斯渡渡鳥(学名:Pezophaps solitaria)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種鳥類,也是罗岛渡渡鸟属的唯一物种,仅分布于毛里求斯的羅德里格斯岛上,与同样生存在毛里求斯另一种鸟类 渡渡鳥(Raphus culullatus)是近亲。.

查看 鸠鸽科和羅德里格斯渡渡鳥

点斑林鸽

点斑林鸽(学名:Columba hodgsonii)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自克什米尔、尼泊尔、印度、向南至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主要栖息于树栖以及夏时活动在山区较阴湿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查看 鸠鸽科和点斑林鸽

芜湖市

芜湖市(普通话:Wúhú Shì;芜湖话:Vúhú S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南京都市圈组成城市之一,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查看 鸠鸽科和芜湖市

遊戲王VRAINS

《遊戲王VRAINS》(遊☆戯☆王VRAINS)是一部於2017年開播的日本電視動畫,為《遊戲王》系列的第六部作品。該作最初於2017年2月對外宣布,電視動畫定於2017年5月起在東京電視網開始播放,接續前作《遊戲王ARC-V》。該作的標語是「讓我們向前邁進一步,嘗試一下吧!」,並透過虛擬實境展現決鬥。作品的主角是,當他在VR空間內時,他的髮型和服裝會改變。作品首次引入「連結召喚(リンク召喚)」和「VR決鬥(ブイアールデュエル)」等設定。2017年3月,原作者高橋和希在自己的Instagram透露,該作的人物設計完全由動畫團隊所負責。 名稱「VRAINS」為「VR」(虛擬實境)、「AI」(人工智慧)和「NS」(網路系統)所組成。.

查看 鸠鸽科和遊戲王VRAINS

菲律賓鳥類列表

菲律賓約有600種鳥類曾被記錄,特有鳥種豐富,其中約有1/3的種類(約180種)為特有種。 菲律賓的生物相在相當程度上偏向西馬來群島,因此在生物地理分區上被劃入東洋區;但菲律賓除了巴拉望島及其周邊島嶼以外,其他地區都未曾和亞洲大陸相連,因此也有人認為菲律賓屬於東洋區和澳大拉西亞區之間過渡的華萊士區。 菲律賓有一個特有鳥科 - 紋旋木雀科 Rhabdornithidae,其中包含3個鳥種。.

查看 鸠鸽科和菲律賓鳥類列表

菲律賓鵑鳩

菲律賓鵑鳩(学名:Macropygia tenuirostris)又名--,为鳩鴿科鵑鳩屬下的一个种。.

查看 鸠鸽科和菲律賓鵑鳩

萨曼莎·史密斯

萨曼莎·里德·史密斯(Samantha Reed Smith,)是一名美国学生和儿童演员,家住缅因州曼彻斯特镇,在冷战中的美国和苏联以和平活动者身份闻名。1982年,她写信给新上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尤里·安德罗波夫,收到後者的親筆回信,并应邀访问苏联。 萨曼莎身为“亲善大使”,吸引了美苏两国媒体的大量关注,此后她又在日本参与和平活动,获得“美国最年轻大使”之誉。她还写了一本书,讲述她的苏联之旅,并在电视剧《》中出演角色。1985年,萨曼莎·史密斯在巴港航空1808号班机空难中逝世,年仅13岁。.

查看 鸠鸽科和萨曼莎·史密斯

順天市

順天市(),韓國全羅南道城市。總面積907平方公里,人口約有27萬人。著名歷史遺跡有順天倭城、乐安邑城等。.

查看 鸠鸽科和順天市

馬祖鳥類列表

島嶼因地處中國大陸邊緣,鳥類分佈接近中國大陸華南地區,有別於臺灣。且因列島位居中國大陸弧形沿岸中段,是遷移性候鳥南來北返的中繼站,其中鷗科夏候鳥類為數眾多,在2000年時更發現了「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引起國際關注。 根據近年來累計調查結果顯示,馬祖地區的鳥類計有20目56科286種,其中留鳥16種佔百分之6,冬候鳥31種佔百分之11,夏候鳥14種佔百分之5,過境鳥222種佔百分之78,迷鳥1種,外來種2種。顯示馬祖地區鳥類的組成,遷移性的候鳥是其主要的族群。.

查看 鸠鸽科和馬祖鳥類列表

馬達加斯加鳥類列表

達加斯加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被認為屬於衣索比亞區。 馬達加斯加在約1億6500萬年前與非洲大陸分離,又在約7000萬年前與印度大陸分離。生物相與其他大陸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因此曾被稱為世界第八大陸。約有300種鳥類被記錄,其中約一半為特有種。 馬達加斯加及其鄰近島嶼有5個特有鳥科 - 擬鶉科 Mesitornithidae、地鴗科 Brachypteraciidae、裸眉鶇科 Philepittidae、鉤嘴鵙科 Vangidae和鵑鴗科 Leptosomatidae。 人類約在2000年前抵達馬達加斯加,並從非洲大陸帶來了當地動物,並造成一些本土生物的滅絕,其中多是大型動物,如象鳥 (Aepyornis maximus)。.

查看 鸠鸽科和馬達加斯加鳥類列表

香港鳥類列表

以下是香港的鳥類:.

查看 鸠鸽科和香港鳥類列表

諾亞方舟銀幣

諾亞方舟銀幣,是首套由亞美尼亞中央銀行發行的投資型硬幣,亦是亞美尼亞的法償之一。.

查看 鸠鸽科和諾亞方舟銀幣

诺福克岛鸽

诺福克岛鸽(学名:Hemiphaga novaeseelandiae spadicea)有时亦被称作伍德鸠(Wood quest)。是的一个亚种,为诺福克岛的特有亚种。于20世纪灭绝。早期的记录证实了这种鸟的存在,但其的习性不明。根据其他亚种的习性推断,它们可能以植物的果实为食。 诺福克岛鸽灭绝的原因是由于猫、黄鼠狼的入侵造成的,欧洲殖民者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对其过度的猎杀亦是原因之一。波利尼西亚人也会狩猎诺福克岛鸽 。当欧洲殖民者登陆诺福克岛后,将诺福克岛鸽和其他鸟类作为他们的食物来源。于殖民军官道登·威廉·贝斯特·阿贝尔(Abel Dottin William Best)少尉的记录中,诺福克岛鸽于1838年仍然很普遍,随后数量开始下降。最后一次目击发生于1901年 。 于1971年2月24日,诺福克岛政府发行了诺福克岛鸽的邮票以对其进行纪念。.

查看 鸠鸽科和诺福克岛鸽

鳩可以指:.

查看 鸠鸽科和鳩

鳳頭鳩

鳳頭鳩(学名:Ocyphaps lophotes)是凤头鸠属的唯一物种,属于鸽形目鸠鸽科,是一种生活在澳洲大陆的鸟。除澳大利亚北部靠赤道地区外它在整个澳大利亚生活,长30至34厘米。.

查看 鸠鸽科和鳳頭鳩

鳴哀鴿

哀鴿(學名:Zenaida aurita)是鳩鴿科的一種鳥類。它們是安圭拉的國鳥,分佈在加勒比海地區及尤卡坦半島。有指它們在佛羅里達礁島群繁殖,但在科羅拉多州經證實的卻只有三次紀錄。它們會在樹或灌木上築巢,每次會生兩顆鳥蛋。若沒有掠食者,它們也會在石縫間及植被上築巢。一些鳴哀鴿每年可以生4胎。鳥蛋要2星期才孵化,幼鳥一般在2星期大就會換羽。雙親會以反芻物來餵哺雛鳥。 鳴哀鴿是留鳥,在其分佈地十分普遍。它們長約28-30厘米。它們的外觀很像哀鴿,但體型較為細小,尾巴較短及圓,顏色也較深。它們的雙翼上有一些白邊。 鳴哀鴿棲息在廣闊及半開放的環境。它們的叫聲很像哀鴿,但稍為快速。 鳴哀鴿會在地上覓食,主要吃殼物及種子,有時也會吃昆蟲。它們一般會到水邊的地方覓食。它們經常吞下小石來幫助消化,也會從土壤或鹽鹼地攝取鹽份。相信鹽份可以幫助形成鳥蛋或生產鴿乳。.

查看 鸠鸽科和鳴哀鴿

越南鳥類列表

越南總共有848種原生的野生鳥類,其中有14種為特有種。而隨著許多地區不斷發現新物種,這個數字仍有可能攀升。越南全國都有不同的鳥類分布,除了少數幾種貓頭鷹、夜鷹以外,幾乎大部分都是日行性。安南山脈的濕常綠林及其他地區的熱帶雨林是稀有鳥種分布的大本營,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則為水鳥的重要棲地。由於地處熱帶地區終年氣候溫暖,越南也成為許多候鳥理想的渡冬地點。越南的野生鳥類面臨嚴重的獵捕壓力,除了做為食用外,民間也盛行飼養野鳥做為觀賞、玩樂或宗教放生等用途。.

查看 鸠鸽科和越南鳥類列表

鷺鶴

鷺鶴(学名:Rhynochetos jubatus),又名卡古鳥,是新喀里多尼亞特有的一種鳥類。牠們的腳長,呈藍灰色,棲息在山區密林之中。牠們是鷺鶴科下鷺鶴屬的唯一現存種。牠們差不多不能飛,在地上以樹枝築巢。牠們受到掠食而接近滅絕的邊緣。.

查看 鸠鸽科和鷺鶴

鸽属

鸽属(學名:Columba),是鸠鸽科的一屬,俗称鸽子;包括各種中型和大型的鴿子,其中有我們今天常見的鴿子,即原鴿。 鸽属中包括以下各种鸽子:.

查看 鸠鸽科和鸽属

鸽乳

鴿乳,又稱嗉囊乳,是親代鳥類從嗉囊中反芻給雛鳥的一種分泌物。所有鸠鸽科鳥類都能夠分泌這種物質,此外有此能力的還有火烈鳥和一些企鵝。.

查看 鸠鸽科和鸽乳

鸽形目

鸽形目(學名:Columb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现在仅包含一科——鸠鸽科。今天分布广阔、种类众多的鸽子與已经灭绝的愚鸠(渡渡鳥)都属于鸠鸽科。 沙鸡科(Pteroclidae)过去被归类于此,但现在发现沙鸡科与曾归类为鹤形目的拟鹑科(Mesitornithidae)关系更近,所以一些分类学者将两者独立为沙鸡目(Pteroclidiformes)与拟鹑目(Mesitornithiformes),成为鸽形目的姐妹群。这三者又共同组成单系群鸽形总目。 *.

查看 鸠鸽科和鸽形目

鹿角溪人工溼地

鹿角溪人工溼地,為台灣新北市樹林區的一個人工溼地,位於大漢溪與其支流鹿角溪匯合處。該地原為廢棄之垃圾場,嚴重污染河川,整建後以濕地為主體,利用水生植物及自然淨化工法進行大漢溪水質淨化工程,同時營造溼地生態環境。.

查看 鸠鸽科和鹿角溪人工溼地

鹃鸠属

鹃鸠属(学名:Macropygia)为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属。体长27–45厘米,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及大洋洲部分地区。.

查看 鸠鸽科和鹃鸠属

麝雉

麝雉(學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熱帶的一種鳥類,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及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的沼澤、森林及紅樹林。它們是麝雉屬下的唯一物種,而麝雉屬則是麝雉科下的唯一屬。此科的分類位置被受爭議,仍未有所定論。麝雉的大小如雉雞,長約65厘米,頸長頭小。它們呈褐色,下身淡色,面部沒有羽毛及呈藍色,眼睛呈栗色,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雛雉的翼指上有爪。它們是草食性的,主要吃葉子及果實,消化系統有特大的嗉囊,可以有瘤胃的作用。它們有強烈的氣味,可能是因食葉所致。.

查看 鸠鸽科和麝雉

黑颏果鸠

黑颏果鸠(学名:Ptilinopus leclancheri)为鸠鸽科果鸠属的鸟类,别名黑颏绿鸠、--。分布于台灣、菲律宾等地。性膽怯,多生活于森林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種名來自義大利外科醫生與探險家 Charles René Augustin Léclancher。.

查看 鸠鸽科和黑颏果鸠

黑林鸽

黑林鸽(学名:Columba janthina)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俗名黑果鸽、鸦鸽。分布于日本南部岛屿、南抵琉球群岛、硫黄群岛、小笠原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山东等地,多栖息于多林小岛上的稠密常绿林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查看 鸠鸽科和黑林鸽

黄脚绿鸠

脚绿鸠(学名:Treron phoenicopter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普通绿鸠。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不丹、孟加拉、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栖息于丘陵及平原地带的森林及薮丛间以及多见于榕果或其他常吃野果丰富的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查看 鸠鸽科和黄脚绿鸠

鼻,又称鼻子,是陸上動物呼吸的器官,屬呼吸系統一部份,也是許多哺乳類動物感應嗅覺的器官。 鼻一般在動物的頭部,可能是隆起,鼻對體外的開口叫作鼻孔,鼻孔讓空氣進入鼻腔內,兩孔氣流速度不同,且每隔幾小時就會交換一次。鼻有兩腔,被鼻中隔隔開,哺乳類動物的鼻腔內通常長有鼻毛,作用是過濾及吸收空氣中飄浮的塵埃及雜質,鼻腔壁有黏膜,有助於溼潤吸入的空氣,並附著雜質。鼻腔內後部則是鼻竇,位於鼻兩側的顱骨下,是感應嗅覺的神經,鼻腔連接咽喉,並與消化系統共用管道,再分支進入呼吸系統至肺部。 人類的鼻在面部的正中間。 除了動物,鼻亦可用作形容形狀與鼻相近的東西,例如飛機的前端便被稱為機鼻。.

查看 鸠鸽科和鼻

齒鳩

齒鳩(學名Didunculus strigirostris),又名齒嘴鳩,是一種鴿子。.

查看 鸠鸽科和齒鳩

赤鬃果鳩

赤鬃果鳩(Ptilinopus mercierii)是法屬波利尼西亞特有的一種鴿子。.

查看 鸠鸽科和赤鬃果鳩

藍鳳冠鳩

蓝凤冠鸠是鸽形目内体型最大品种之一。体长可达70厘米,雌性与雄性外形非常相似。拥有蓝色头冠,羽毛一般为蓝紫色,有时也有黑色羽毛甚至全身黑色。生活在新几内亚等印度尼西亚群岛。多活动在沼泽地和雨林中,通常以2到10只的为单位群体活动,水果和植物种子为其主要食物,也吃昆虫。雌性与雄性之间为终身配偶,且实行一夫一妻制。巢穴建在树上,每次产卵一枚。孵化期约为28天,幼年孵化后雌鸟与雄鸟轮流喂养。大约一个月后幼年羽化,之后双亲仍会喂养幼鸟一段时间。.

查看 鸠鸽科和藍鳳冠鳩

關渡自然公園

渡自然公園 (英文:Guandu Nature Park)位在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東岸關渡堤防內,為一個具有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南臨的基隆河口濕地劃歸為關渡自然保留區(英文:Guandu Nature Reserve)。兩者同為臺北市轄區內碩果僅存的濕地環境與候鳥棲地,亦是關渡平原的一部份。.

查看 鸠鸽科和關渡自然公園

针尾绿鸠

针尾绿鸠(学名:Treron apicaud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以至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山区常绿阔叶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地区。.

查看 鸠鸽科和针尾绿鸠

蓝眼地鸠

蓝眼地鸠(学名:Columbina cyanopis)是鸠鸽科的一种,它们是巴西塞拉多地区的特有种。 它们的栖息地位于亚热带或热带干旱的低地草原中,目前它们正在遭受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查看 鸠鸽科和蓝眼地鸠

铜翅鸠属

铜翅鸠属(学名:Phaps )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属 它包括3个物种,全部分布于澳洲。.

查看 鸠鸽科和铜翅鸠属

铜翅鸠族

铜翅鸠族(学名:Phabini)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族,是一个包含了约9个属的演化支,其成员大多为中小型鸠类,主要分布于澳大拉西亚及周边地区。.

查看 鸠鸽科和铜翅鸠族

野外滅絕動物列表

以下列表列出由IUCN紅色名錄評核為野外滅絕的動物。野外滅絕是指現在一些動物物種在牠們的原有生境下己不再存在,但其所屬品種尚未完全滅絕。其種族的殘存個體正被保育團體、動物園或個別繁殖家收藏,並正在圈養或被歸化的物種。雖然列入這範疇的物種仍有可能再引回其原棲息地,但由於原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已受破壞或殘存個體數量稀少,這些物種的前途仍未樂觀。.

查看 鸠鸽科和野外滅絕動物列表

臺灣動物特有種列表

本列表中的物種包括台灣特有種及台灣特有亞種,地域上的分布包括台灣、綠島、蘭嶼、澎湖、金門、馬祖。.

查看 鸠鸽科和臺灣動物特有種列表

里普利氏果鳩

里普利氏果鳩(Ptilinopus arcanus),又名里氏果鳩,是菲律賓特有一種鴿子。 里普利氏果鳩生活在亞熱帶或熱帶低地潮濕的森林。牠們因失去棲息地而受到威脅。.

查看 鸠鸽科和里普利氏果鳩

英國鳥類列表

英國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舊北區,與歐洲的鳥類生態相似。根據英國鳥類學會 (British Ornithologists' Union,BOU) 的統計紀錄,英國有572種鳥類。 BOU使用以下分類.

查看 鸠鸽科和英國鳥類列表

雪鸽

雪鸽(学名:Columba leuconota)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沿喜马拉雅山脉向西、直达阿富汗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一般栖息于海拔高处以及出没于岩石和土坎徒壁上及河谷岩坡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查看 鸠鸽科和雪鸽

Sketch book~素描簿~

《Sketch book~素描簿~》(スケッチブック)是小箱とたん所畫的四格漫畫。於Mag Garden的雜誌「COMIC BLADE」2002年4月號(創刊號)開始連載,亦有在COMIC BLADE的臨時增刊「COMIC BLADE MASAMUNE」的2003年1月號刊登。2007年10月1日開始播放動畫《Sketchbook ~full color's~》。.

查看 鸠鸽科和Sketch book~素描簿~

染色体

-- 染色體(chromosome)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構造,主要由雙股螺旋的脱氧核糖核酸和5种被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构成,是基因的主要載體。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染色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本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组合(即核蛋白组成的),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是遗传信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如细胞质内的線粒体)。.

查看 鸠鸽科和染色体

格林納達棕翅鳩

格林納達棕翅鳩(學名Leptotila wellsi),又名威氏棕翅鳩,是新世界熱帶的一種鴿子。它們是小安的列斯群島中格林納達的特有種,也是當地的國鳥。它們現時處於極危狀況。.

查看 鸠鸽科和格林納達棕翅鳩

栗褐鹃鸠

栗褐鹃鸠(学名:Macropygia phasianella)为鸠鸽科鹃鸠属的鸟类,俗名褐鹃鸠。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台湾岛等地,一般栖息于稠密树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查看 鸠鸽科和栗褐鹃鸠

棕头鹃鸠

棕头鹃鸠(学名:Macropygia ruficeps)为鸠鸽科鹃鸠属的鸟类,俗名小鹃鸠。分布于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生活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林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查看 鸠鸽科和棕头鹃鸠

棕斑鸠

棕斑鸠(学名:Spilopelia senegalensis)为鸠鸽科副斑鸠属的鸟类。分布于非洲、阿拉伯半岛、伊朗、前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可能人工引入土耳其、巴勒斯坦、叙利亚、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一般栖息于沙漠、半沙漠以及绿洲及矮树丛生之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非洲塞内加尔。.

查看 鸠鸽科和棕斑鸠

楔尾绿鸠

楔尾绿鸠(学名:Treron sphenur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歌绿鸠。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西藏、云南、广西、湖北等地,主要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混交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查看 鸠鸽科和楔尾绿鸠

橫斑林鴞

橫斑林鴞(學名:Strix varia)是一種大型貓頭鷹。.

查看 鸠鸽科和橫斑林鴞

橙胸绿鸠

橙胸绿鸠(学名:Treron bicinct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橙胸鸠、赤胸绿鸠。分布範圍西起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东至中南半岛、海南島、台灣,南抵马来半岛及爪哇岛,多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及栖息于树顶的秃枝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代利杰以南的海岸。.

查看 鸠鸽科和橙胸绿鸠

欧鸽

欧鸽(学名:Columba oenas)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遍布于欧洲、北抵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非洲、东抵小亚细亚、伊朗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一般栖息于地面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查看 鸠鸽科和欧鸽

欧斑鸠

欧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turtur)为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印度,包括中国大陆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常见于农区绿洲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英国。.

查看 鸠鸽科和欧斑鸠

毛里裘斯藍鳩

毛里裘斯藍鳩(Alectroenas nitidissimus),又名馬島藍鳩,是毛里裘斯已滅絕的鴿。牠們呈白色、深藍色及紅色,令皮埃爾·索納拉特(Pierre Sonnerat)聯想起荷蘭國旗。 雖然原住民認識毛里裘斯藍鳩,但卻沒有任何科學文獻的紀錄,而很多資料都是偽造的。現時只有三個已知的標本,分別存放於巴黎的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博物館及路易港的毛里裘斯自然史博物館。此外,亦有一些有關的圖畫,包括兩幅描繪剛被射殺及兩幅飼養的毛里裘斯藍鳩。 毛里裘斯藍鳩的第一組骨骼是於2006年在馬爾桑吉斯發現,估計是因洪水或相似的災難所殺害。由於以往的古動物學研究都只限於海岸地區,所以相信毛里裘斯藍鳩只是生活在密林中。.

查看 鸠鸽科和毛里裘斯藍鳩

洛伦茨国家公园

洛倫茨國家公園位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亚省,新幾內亞島的西邊,面積25,056 km2 (9,674 mi2),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公園,在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洛倫茨國家公園是新幾內亞優秀生物多樣性的例子之一,是世界上有最多生物多樣性的國家公園之一。是亞太地區的自然保護區中唯一包括所有海拔的生態系,包括海洋區域、红树林、潮間帶及、低地及山地、雨林、、及赤道冰川。查亞峰高4884公尺,是界於喜馬拉雅山及安地斯山之間的最高峰。 國際鳥盟稱洛倫茨國家公園為「可能是新幾內亞最重要的單一保留區。」。其中包括世界自然基金会中中的五個生態區:南新幾內亞低地森林、新幾內亞山地森林、新几内亚中央山脉亚高山草原、以及新幾內亞河流及水體。 洛倫茨國家公園中有許多尚未列在地圖內,也未开发的领域,其中必定還有許多科學界還不知道的植物及動物。也少有文獻記錄當地社群的植物學及。 洛倫茨國家公園是因亨德里克斯·阿尔贝图斯·洛伦茨(Hendrikus Albertus Lorentz)而得名,他是荷蘭探險家,在1909年至1910年的探險中通過此區域。.

查看 鸠鸽科和洛伦茨国家公园

渡渡鸟

渡渡鳥(學名:Raphus cucullatus)又称毛里求斯愚鸠、愚鸠、孤鸽,是已灭绝的渡渡鸟属的唯一物种,属鸽形目鸠鸽科,仅产于南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模里西斯島上,是一种不会飞的鸟 。罗德里格斯渡渡鸟是本属的姐妹群,亦已灭绝。现在,与本属亲缘关系最近的现生种为(Caloenas nicobarica)。曾經错误地认为白色的渡渡鸟存在于留尼旺岛上。 这种鸟在1505年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裡,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減少。約在1660年代前後,彻底绝灭。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生物,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查看 鸠鸽科和渡渡鸟

渡渡鸟亚科

渡渡鸟亚科(学名:Raphinae)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个亚科,是包含了一半以上鸠鸽科物种的演化支。.

查看 鸠鸽科和渡渡鸟亚科

戈梅拉岛

戈梅拉岛(La Gomera),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的一个岛屿。该岛面积约370平方公里,为该群岛七个大岛中第二小岛。该岛隶属于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省,分为6个市镇。首府为圣塞瓦斯蒂安德拉戈梅拉。总人口20,721 (2014年)。该岛为火山岛,地势崎岖,最高点为加拉霍奈(Garajonay),海拔1487米。.

查看 鸠鸽科和戈梅拉岛

戈氏姬地鸠

戈氏姬地鸠(学名:Geopelia placida)是鸠鸽科姬地鸠属的一种,原生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本种与东南亚的斑姬地鸠和帝汶姬地鸠的为近缘物种,三者曾被当成同一物种。.

查看 鸠鸽科和戈氏姬地鸠

斑姬地鸠

斑姬地鸠(学名:Geopelia striata)又名斑马鸠,为鸠鸽科姬地鸠属的一种,原生于东南亚,是一种小型的长尾鸟类。羽毛大多为灰棕色并局部伴有黑白相间的细条纹。本鸟也以其悦耳的鸣叫声著称。.

查看 鸠鸽科和斑姬地鸠

斑尾鹃鸠

斑尾鹃鸠(学名:Macropygia unchall)为鸠鸽科鹃鸠属的鸟类。分布于自克什米尔地区、至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华南一带北抵四川、福建等地,主要生活于丘陵的树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查看 鸠鸽科和斑尾鹃鸠

斑尾林鸽

斑尾林鸽(学名:Columba palumbus)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非洲、小亚细亚、俄羅斯、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主要生活于地面以及或在丛树或灌木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查看 鸠鸽科和斑尾林鸽

斑鸠属

斑鸠属(学名:Streptopelia),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鸠鸽科的一个属,古人又稱之爲鶻鵃(音同“骨舟”)。它们一般身体瘦长,是小型或中型的鸟。背部一般为浅棕色,腹部往往呈粉红色。大多数种颈部有黑白交替的环,鸣声为单调的“咕咕”声。.

查看 鸠鸽科和斑鸠属

日本鳥類列表

日本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絕大部份屬於舊北區,除了琉球群島屬於東洋區外。約有600種鳥類被紀錄,其中有13種為特有種,7種為只在日本繁殖的種類。 根據日本鳥學會的分類:.

查看 鸠鸽科和日本鳥類列表

旅鴿

旅鴿(學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又名候鴿、旅行鴿,为鸽形目鸠鸽科的一种,也是旅鸽属的唯一物种,曾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鳥類。主要以植物果实和小昆虫为食。據估計,過去曾有多達50億隻的旅鴿生活在美國。他們是共同生活的一大群──最大可達寬1.6公里和長500公里的飛行團,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才能穿過一個地區,而其中大約包含10億隻的個體。後來推論是由於低遺傳多樣性,被人類大量食用和棲息地喪失,沒有時間去適應因而滅絕。絕種年份在1914年。.

查看 鸠鸽科和旅鴿

1776 (音乐剧)

《1776》是一齣1969年百老汇音乐剧和它的1972年电影版的总称。这是一齣带恶搞风格的喜剧。 剧本:Peter Stone 词曲:Sherman Edwards.

查看 鸠鸽科和1776 (音乐剧)

亦称为 鳩鴿。

红翅绿鸠红顶绿鸠红颈绿鸠绿皇鸠绿翅金鸠羅島藍鳩羅德里格斯渡渡鳥点斑林鸽芜湖市遊戲王VRAINS菲律賓鳥類列表菲律賓鵑鳩萨曼莎·史密斯順天市馬祖鳥類列表馬達加斯加鳥類列表香港鳥類列表諾亞方舟銀幣诺福克岛鸽鳳頭鳩鳴哀鴿越南鳥類列表鷺鶴鸽属鸽乳鸽形目鹿角溪人工溼地鹃鸠属麝雉黑颏果鸠黑林鸽黄脚绿鸠齒鳩赤鬃果鳩藍鳳冠鳩關渡自然公園针尾绿鸠蓝眼地鸠铜翅鸠属铜翅鸠族野外滅絕動物列表臺灣動物特有種列表里普利氏果鳩英國鳥類列表雪鸽Sketch book~素描簿~染色体格林納達棕翅鳩栗褐鹃鸠棕头鹃鸠棕斑鸠楔尾绿鸠橫斑林鴞橙胸绿鸠欧鸽欧斑鸠毛里裘斯藍鳩洛伦茨国家公园渡渡鸟渡渡鸟亚科戈梅拉岛戈氏姬地鸠斑姬地鸠斑尾鹃鸠斑尾林鸽斑鸠属日本鳥類列表旅鴿1776 (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