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1 关系: 功能界別 (香港),姚珏,姬鹏飞,宗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亞馬喇前地,亞馬留,井莉,廖暉,彭定康,圣约翰大学 (上海),北京医院,利國偉,周志輝,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馮檢基,香港回歸,香港獨立運動,香港立法局,香港立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香港選舉制度,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鲁姓,麥若彬,蘇海文,關閘事件 (1849年),邵逸夫之死,臨時立法會,雷士德工学院,柯利達,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港督最後一個保鑣,新九組,1993年香港,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5月3日。
功能界別 (香港)
功能界別(Functional constituency),又稱為「功能團體」,即「職業代表制」(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on),1997年之前稱為「功能組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內,代表指定的商會或行業在選舉中擁有特別投票權的類別。 在現有制度下,例如從事衛生服務界、教育界及社會福利界的組別,少數選民有權以個人身份投票的之外,其他的公司票、團體票選舉模式,即從事該行業的一般僱員及從業員則並不具選民資格。因此,大部份功能界別只能代表該行業中的小部份人,通常是僱主,不能全面反映全體從事該行業的市民的意見。個別的界別也有部分候選人,在沒有競爭對手下自動當選。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雖在技術上視同功能界別,但因包括選民構成在內的選舉性質與其他的功能界別有極大分別的關係,故不在此條目記述。有關於該界別的詳細請參閱有關條目。.
查看 魯平和功能界別 (香港)
姚珏
姚珏,英文名:Jue Yao,生于上海。世界著名的中國女小提琴演奏家,中國著名音樂家姚笛的女兒,同時她亦是前港澳辦主任魯平的兒媳婦。2001年成立姚珏天才音樂學院,並於2013年成立香港弦樂團以鼓勵本港音樂人才成為專業演奏家,她更於同年被委任為太平紳士。.
查看 魯平和姚珏
姬鹏飞
姬鹏飞()战争时期使用“吉洛”之名,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东张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外交家。.
查看 魯平和姬鹏飞
宗華
宗華,原名鄒宗志,原籍山東,1944年4月2日出生於香港,修完大学課程後加入邵氏當基本演员,由1969年起,宗華先後演出《獨臂刀王》、《大軍閥》、《俠义雙雄》、《流星蝴蝶剑》等,特别是《流星蝴蝶剑》更是被誉为著名武侠片导演楚原的代表作。 其后,宗华前往台湾发展,1980年代初期淡出幕前,以导演或制作人身份转投电视圈,作品包括《楊貴妃》、《西施》、《八千里路雲和月》、《一門英烈穆桂英》等劇。1990年代中期後,淡出演藝圈,移居美國十多年。2011年復出主演民視八點檔《父與子》,2013年演出接檔的《風水世家》。.
查看 魯平和宗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196人,任期为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189名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亞馬喇前地
亞馬喇前地(葡萄牙文名稱:Praça de Ferreira do Amaral),舊稱亞馬喇圓形地(Rotunda de Ferreira do Amaral),是澳門南灣區的一個迴旋處,位於澳門半島南部、南灣的東北邊;按堂區劃分則屬於大堂區。前地的東端連接友誼大馬路和仙德麗街,北端連接葡京路與殷皇子大馬路交界,西北端則接有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南端則是嘉樂庇總督大橋在澳門半島的落腳點。佔地約四萬平方米。街道是以1846年至1849年時任澳門總督亞馬留作命名。 這裏是於1930年代填海而成。1940年澳葡政府在此設立紀念亞馬留的騎馬銅像,故曾俗稱銅馬廣場。1992年時經歷第一次改建,擴大面積和在地底建造停車場和商場,而銅像自此亦被移走並運返葡萄牙;2005年時再度改建,成為現在的多層迴旋處和地下停車場。而又因為澳門博彩業的地標建築葡京酒店座落於此,所以這裏又俗稱為葡京--。.
查看 魯平和亞馬喇前地
亞馬留
亞馬留將軍(Comandante 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又譯亞馬喇、亞馬勒)是葡萄牙著名的海軍將領,有「獨臂將軍」之稱;是澳門第79任總督。.
查看 魯平和亞馬留
井莉
井莉(Ching Li,),籍貫山東濟南,是1970年代華語電影的紅星。 她在济南出生、在台湾長大,其父為著名演員井淼,年少時念完金陵女中後,1963年由於父親加盟邵氏,全家移居香港九龍,在香港沒念完大學就出道。1966年在就讀香港珠海大學社會教育系二年級時因與邵氏電影公司簽約成為基本演員,因而休學。出道作品即是由瓊瑤小說改編的《船》(1967年)。《雲泥》(1968年)是首部主演的電影。也因此片於1969年獲第七屆金馬獎『最有希望之女星』特別獎。.
查看 魯平和井莉
廖暉
廖暉(),廣東省惠州市惠阳区人,生於香港。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毕业。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二至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连任六届。第十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查看 魯平和廖暉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查看 魯平和彭定康
圣约翰大学 (上海)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叶,美国圣公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一所享有盛誉的高等教育学府,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被称为“东方哈佛”。1952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解散。 該校解散以后,上海聖約翰大學校董會主席歐偉國會同廣州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和香港教會團體,合併包括上海聖約翰大學在內的中國大陸原13所著名基督教大學,創立崇基學院;崇基學院於1963年被併入「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教堂聖壇兩旁仍然排列国民政府时期(1951年前)十三間基督教大學,包括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校徽木刻。.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所大型全科三级甲等医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
查看 魯平和北京医院
利國偉
利國偉爵士(,),香港銀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1983年至1997年任恆生銀行董事長,1968年和1976年先後獲香港政府委任為行政及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1978年退出兩局後,於1983年至1988年再仕行政局,並於1982年至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 1946年,利國偉在何添招攬下加入恆生,由低做起,拾級而上,1964年當上副總經理,後於1967年和1983年分別獲委任為總經理和董事長,服務滿51年,到1997年才告引退。在恆生工作多年的他曾於1965年銀行擠提風潮期間,代表恆生與英資匯豐銀行談判,達成恆生賣盤予匯豐的協議,從而避過結業倒閉的下場;1969年,他又倡導向外界推出恆生指數,該指數從此成為香港股市表現的參考指標,兩個決定對恆生均具深遠影響。 利國偉在政商界也甚具影響力,除了擔任兩局非官守議員以外,更在1988年至1991年受港府所託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對交易所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此外,在八十年代中英兩國展開香港前途談判期間,他曾協助財政司彭勵治爵士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設法保住港元幣值以穩住香港人對前途的信心;他後來又於1984年隨兩局議員代表先後奔走中英兩國,拜會過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向他們表達港人對前途問題的看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主權移交步入倒數階段,受中方重視的他還先後獲委任為港事顧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等職。 利國偉也十分重視香港的教育發展,與中文大學的關係尤其密切,在擔任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以前,他早自1963年起出任該校校董會的首任司庫,多年來一直支持該校的發展。另外,在他的支持下,恆生商學書院和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分別得以在1980年和1992年創校。利國偉在1976年到1989年間又先後擔任過港府教育委員會主席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參與制定香港的教育政策,任內曾經歷1978年的金禧事件,以及在1988年富爭議性地落實港府提出中文大學「四改三」的方案。 憑藉其在政商界和教育界的表現,利國偉曾屢獲英廷授勳,並在1988年獲冊封爵士。1997年,他再獲新成立的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儘管未曾接受大學教育,但包括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在內的多家本地和海外專上院校均曾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對他的成就予以肯定。.
查看 魯平和利國偉
周志輝
周志輝,香港男資深配音員及演員,1990年代成為自由身配音員。.
查看 魯平和周志輝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港澳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与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務。中央纪委驻港澳办纪检组同時兼管港澳两个中央政府聯絡辦的紀律檢查工作。.
馮檢基
馮檢基(Frederick Fung Kin-kee,,自稱政壇李克勤),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政治人物,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1970年代開始活躍於學運,社運及居民運動,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創會會員,曾任深水埗區議員和泛民飯盒會召集人,他亦從1983年至1995年期間擔任市政局議員。他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馮檢基在1988年首度成為深水埗區議員,1991年首度成為立法局議員。香港回歸後,歷任臨時立法會議員、立法會議員。2016年落選後,拒絕回應新旧交替的潮流,堅持參加2018年補選,备受批評。.
查看 魯平和馮檢基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查看 魯平和香港回歸
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獨立運動,指追求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社會運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應英國逐漸撤出,以及放棄殖民地,港督楊慕琦、馬文輝、聯合國香港協會、香港民主自治黨等開始透過不同途徑推動香港自決與自治致知, 港獨之父馬文輝:六十年代的民主運動 、, 2012-12林文瀚/貝加爾,, 《思想香港》第三期〈自治.運動.本土〉, 2014年2月毛來由,, 輔仁媒體, 2015-2-22張鐵志,,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1-27, 本土新聞, 2014-10-17, 香港獨立媒體, 2015-1-16。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得到香港主權並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根據2007年港大民意研究,受訪者中有獨立傾向者約佔25%,不認同獨立者約佔64.7%,另外33%香港人認為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持續執政則會增加香港獨立的傾向。此外,香港與中國大陸在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及歷史背景上的差異而引致中港矛盾,也是近年部份年輕香港人傾向香港獨立的理由。.
查看 魯平和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立法局
香港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简稱「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LegCo / Legco),是英屬香港的立法機關,專門負責監察港英政府的施政,並定期審閱由港督提交的施政報告。.
查看 魯平和香港立法局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查看 魯平和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80年代為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而成立的機構。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在1997年移交主權,並實行「一國兩制」。中國政府開始籌備編訂作為香港憲法的《香港基本法》。1985年4月,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議決成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1985年6月10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名單,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於7月1日正式成立,開始起草工作,並委任59名委員,包括23名香港委員和36名大陸委員。 1985年12月,為收集香港各界對基本法的意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共委任180名成員。在1988年4月及1989年2月舉行兩次公眾諮詢,聽取市民對《基本法》草案的意見。 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事件後,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的李柱銘和帶領聲援天安門學運的司徒華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而以“不為一個盡失人心的政府做事”為由一起退出起草委員會,查良鏞、鄺廣傑亦退出起草委員會。費彝民、郭棣活、賈石、錢昌照等四名委員於任內逝世。 《基本法》起草工作歷時四年零八個月,1990年2月完成起草工作。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經由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通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基本法》開始實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簡稱香港特區籌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根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成立,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香港特區籌委會組成人員名單。1996年1月26日在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1997年7月11日結束工作,其間共召開了10次全體會議。籌委會的職責是負責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事宜,主要包括組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籌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及統籌、協調、推動慶祝香港主權移交的有關活動等。.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簡稱香港特區籌委會預委會或預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成立。預備工作委員會共70名委員。1993年7月16日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預委會共召開了6次全體會議,而轄下小組也舉行了多次會議和研討會。並在1995年1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後結束工作。.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查看 魯平和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簡稱民協(ADPL),是香港一個泛民主派政黨。 民協成立於1986年10月26日,是香港民主派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民協的使命是「促進民主、改善民生」,致力為基層市民爭取權益。民協現有過百名會員,最初活躍地區頗為廣泛,甚至包括港島區,其後香港回歸政權更變、各新黨派創立,漸漸流失支持。現主要集中九龍西一帶,特別是深水埗區,故有「深水埗黨」之稱。.
查看 魯平和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鲁姓
魯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位。.
查看 魯平和鲁姓
麥若彬
麥若彬爵士,KCMG(,),英國外交官,1987年至1989年間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首席代表,1991年至1994年任英國駐華大使。 麥若彬爵士在1958年加入外交部,先後在多個駐外使館和外交部本部任職,1978年出任香港及常務司司長,翌年改任遠東司司長。麥若彬在1981年擔任港督政治顧問,任內與駐華大使柯利達爵士和港督尤德爵士等人參與香港前途談判,其後為《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細節擔任草擬工作。 麥若彬在1987年至1989年擔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首席代表、1990年至1991年出任外交部副國務次官,以及在1991年至1994年出任駐華大使,負責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與中方商討香港主權移交前後的過渡安排。不過他在任內遇到相當的困難,除了中國大陸發生的六四事件外,中英雙方亦就「玫瑰園計劃」和後來的彭定康政改方案等爭執爭拗不斷。麥若彬在六四後和新機場爭拗後,兩度隨柯利達秘密訪華,亦被香港不少輿論批評是架空立法局和漠視香港民意的行為。 彭定康在1992年10月推出倍受中方譴責的政改方案後,麥若彬在1993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姜恩柱展開十多輪會談,試圖尋求共識,但最後會談破裂,促成港府單方面舉行「九五直選」,以及中方自行成立臨時立法會和取消原有的「直通車」安排。此外,中英雙方以會談保密為理由,一度拒絕透露會談的細節,在當時受到輿論抨擊。.
查看 魯平和麥若彬
蘇海文
蘇海文(Helmut Sohmen,)奧地利人,畢業於維也納大學法律系,後於芝加哥大學深造比較法學、 國際法和公司法,獲博士學位,成為執業律師,曾受聘加拿大皇家銀行法律顧問。他是香港已故船王包玉剛的大女婿,九龍倉集團主席吳光正的襟兄。 1960年代與包玉剛的長女包陪慶結緍,後於1970年到達香港,出任環球航運及亞洲航業有限公司第一副主席,並自1984年起任滙豐董事局成員,直至2007年5月。1986年當岳丈包玉剛宣布退休後,主管包氏航運業務,並於1991年包玉剛逝世後繼承環球航運(日本以外)業務。 2003年3月蘇海文家族把挪威最大的航運公司(Morten Bergesen)及最大的天然氣運營商(Petter Sundt)進行收購及私有化。2004年再把原環球航運業務整合一起,組成控股公司本格森環球(BW Group)。.
查看 魯平和蘇海文
關閘事件 (1849年)
1849年關閘事件,又称拉塔石炮台之戰或北山嶺之戰,是指1849年8月22日澳門總督亞馬留被刺殺斬首後,葡萄牙方面指責這是清朝當局策劃或支持的暗殺,清朝兩廣總督徐廣縉調兵應變,葡萄牙军队因此於8月25日佔領澳門半島與中國大陸連島沙堤的要衝關閘,攻佔砲擊關閘的拉塔石炮台的事件。經此一役,清軍退守前山寨。此事件使清朝在澳門的主權受到嚴重挑戰。葡萄牙還組織了進一步的,但在「玛丽亚二世号」巡洋舰爆炸,造成約二百名水兵死亡後取消了遠征。.
邵逸夫之死
2014年1月7日上午6時55分,邵逸夫於家中在家人陪伴下安詳去世,終年107歲,其葬禮只請家人出席。無綫電視發表聲明,表示雖然知道終會有這件事(邵爵士離世),但不會因此減少公司的傷痛和失落,無綫電視所有人員都會懷念邵逸夫,並向邵逸夫的夫人方逸華及家人,致以深切慰問。邵逸夫的喪禮於2014年1月10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行,隨後遺體被運往香港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邵逸夫逝世获得各方哀悼,包括政府、演艺界和欧美各大媒体。.
查看 魯平和邵逸夫之死
臨時立法會
臨時立法會(Provisional Legislative Council),又稱臨立會。是香港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之前、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的立法機關。它是中英雙方由於對彭定康政改方案的意見分歧,而中國方面單方面成立的組織。任期由1997年1月25日至1998年6月30日。根據港英政府的法例,此會是非法組織,所以他們在深圳開會,香港主權移交後乃移至香港开会并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定为合法组织。.
查看 魯平和臨時立法會
雷士德工学院
雷士德工学院(英语:The Lester School and Henry Lester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也可称雷氏德工學院,是1930年代至1940年代位于上海的一所土木工程类私立大学,以英国旅沪建筑师、地产商、慈善家亨利·雷士德的名字命名。.
查看 魯平和雷士德工学院
柯利達
柯利達爵士,GCMG(Sir Percy Cradock,),英國外交官及公務員,1978年至1983年出任英國駐華大使,是英方的「中國通」和主要參與草擬《中英聯合聲明》的英方人物。 柯利達爵士在1954年加入外交部,1967年中國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時,他正在英國駐北京代辦處任職。同年8月22日,北京發生火燒英國代辦處事件,柯利達與代辦等其他職工被紅衛兵毆傷,事後一度被軟禁。柯利達後來在1968年至1969年出任英國駐華代辦,1978年接替尤德爵士任駐華大使,任內促成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以及後來在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解決香港在1997年以後的主權問題。然而,他在前途談判中作出重大讓步,又強調與中方妥協對香港前途最為有利的看法,激起爭議,不少香港及英國輿論更批評他與英政府出賣港人利益。 儘管如此,柯利達仍深獲首相戴卓爾夫人信任,更在1985年起任三軍情報委員會主席。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他多番訪問北京領導人,設法維持《聯合聲明》,並成功爭取將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在2007年有半數議席透直選產生的承諾,寫進《基本法》附件二內。柯利達後來就新機場計劃向中方多次「解畫」,迫使首相馬卓安於1991年訪華示好,引來馬卓安的不滿。馬卓安因柯利達與港督衛奕信爵士對華過份妥協,在1992年將兩人撤換,且以黨友彭定康出任港督。 彭定康上任後,立即對立法局推動大幅度的民主改革,引來中方強烈不滿。柯利達雖已退出政府,但仍就彭定康推翻中、英早前達成的過渡安排感到相當不滿,多番責難彭定康,指他是「難以置信的畏縮港督」。兩人在香港主權移交前數年多次互相指責,彭定康則以「性情憂鬱的退休大使」揶揄柯利達,並以「柯利達症」嘲諷他對華妥協示好的策略。柯利達晚年主要專注寫作,曾任《南華早報》非執行董事。.
查看 魯平和柯利達
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从1841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到1997年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56年期间曾出現多次政治制度改革,對香港的整體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港督最後一個保鑣
港督最後一個保鑣(Bodyguards of Last Governor)是1996年香港電影,是以當時香港的過渡期為背景的政治喜劇。.
查看 魯平和港督最後一個保鑣
新九組
新九組是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在1992年時,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所設立的九個新功能界別。.
查看 魯平和新九組
1993年香港
1993年的香港,以罕見而嚴重的人群踐踏事故揭開序幕,釀成21死62人輕重傷,國際傳媒亦有廣泛報道。年中又發生嚴重工業意外,一架地盤升降機因超重及缺乏保養維修而直墜平台,造成12人喪生,成為香港史上第二嚴重的建築業意外。 中英關係則因為末代香港總督彭定康於1992年10月突然推出直選成份極高的政改方案而陷入谷底,中英雙方雖經過多輪政制談判,惟談判破裂,中方決定「另起爐灶」(即後來成立的臨立會),於1995年經過直選選出的立法局議員將不能夠直接過度至1997年香港回歸後,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魯平對彭定康的一句「千古罪人」則成為名句。 本年香港經濟暢旺,股市屢創新高,由年初約5,000點逐步攀升至年底的11,000點,升幅超過一倍。 年內,亦有多位知名人士逝世,2月,著名香港粵語片演員吳楚帆在溫哥華病逝。5月,立法局議員張鑑泉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6月,著名唱作歌手、搖滾樂隊BEYOND的主音黃家駒於出席日本電視台遊戲節目時失足墮台,經過多番救治後返魂乏術,終年31歲,死訊轟動香港社會,出殯期間數千人在烈日下追逐靈車,場面混亂;10月,電視藝員余綺霞因鼻咽癌逝世,終年36歲。於80年代紅極一時的著名歌星陳百強也離世。 此年香港治安逐步改善,罪案數字減少,中港加強合作,中方交還失車及疑犯,惟1月初,有匪徒公然手持AK-47自動步槍行劫旺角金舖的一幕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鑑於距離香港回歸時間不遠,英方遂逐步將主要司局級官員改由香港華人出任,11月,陳方安生被委任為首位華人布政司,成為香港擁有第二高權力的人士。 年度內亦颱風頻仍,造成人命損傷、廣泛水浸及交通擠塞,其中11月颱風帶來的一場豪雨使屯門市中心嚴重淹浸,濾水廠被浸壞導致全區40萬居民暫停食水供應達5日。.
查看 魯平和1993年香港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於1995年9月17日舉行,是英屬香港最後一次立法局選舉。同時,立法局議席也是首次完全以選舉方式產生,由港督委任立法局議員的方式也宣告終結。由於英、中就香港政制問題出現爭坳,此屆立法局的任期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主權移交前夕為止,未能直接過渡至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5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5月3日
5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3天(闰年第1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2天。.
查看 魯平和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