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魚朝恩

指数 魚朝恩

魚朝恩(),唐代宦官,泸州泸川(今屬四川)人。精通儒學,能講授《五經》,亦能佛法、禪學。曾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军九节度,權傾朝野,後被唐代宗賜死。.

37 关系: 宦官安史之亂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常袞人面桃花 (1994年電視劇)刘希暹周智光唐肅宗唐朝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唐書人物列表再世情緣凌烟阁元載王缙神策军禁軍窦文场第二次宦官時代第五琦绞刑盜墓韩国公衛伯玉鱼姓黎干郭子仪郭英乂阳惠元赤松德贊邺城之战邙山之战 (唐朝)李光弼李勉昭觉寺之战新唐书旧唐书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新!!: 魚朝恩和宦官 · 查看更多 »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新!!: 魚朝恩和安史之亂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新!!: 魚朝恩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 查看更多 »

常袞

常袞(),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字夷甫。 先世為新丰(今陕西临潼)常氏,曾祖常毅,哥哥司農卿常偕,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年)出生,清儉自賢。天寶十四年(755年)乙未科狀元進士及第,由太子正字授補闕起居郎。寶應二年(763年),爲翰林學士。廣德二年(764年),常袞與大興善寺不空譯經。永泰元年(765年)授中書舍人。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競相邀宠,唯袞不畏朝恩,常袞上言:“成均之任,當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領之。”大曆十二年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楊綰並掌機務。大曆十四年罷相,貶为福建观察使,在福建设乡校,提倡教育,造就欧阳詹、徐晦等士子。建中四年(783年)卒於任上。.

新!!: 魚朝恩和常袞 · 查看更多 »

人面桃花 (1994年電視劇)

《人面桃花》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1994年連續劇,永真電視電影製作。由唐朝詩人崔護所寫七言絕句《题都城南莊》(全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為藍本,改寫成崔護與二女周桃兒、楊金瑤間的愛情故事;並以唐德宗尋找生母--氏,及二位宰相楊炎、盧杞及宦官魚朝恩之間的權力傾軋為其背景。.

新!!: 魚朝恩和人面桃花 (1994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刘希暹

刘希暹(),唐朝将领,出自戎伍,有膂力,形貌光伟,以善骑射闻名并因此被入选神策军,典领禁兵。他善于揣摩唐代宗年间当权宦官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知神策军兵马使鱼朝恩意旨,屡次陈说武略,深被委信。累迁至太仆卿,与兵马使王驾鹤同掌禁兵,鱼朝恩用他充神策都虞候,累封为徐国公、交河郡王。刘希暹有不法行为,又认为身为虞候应该处置不法行为,说服鱼朝恩在北军置监狱,召坊市凶恶少年秘密构陷城内富人违法,将其抓到狱中残酷拷打讯问,查录其家产,没收于军中。有被推举选拔的士人,财货稍殷实,在旅舍暂住,常有横死的。坊市苦之,谓之“入地牢”。万年县捕贼吏贾明观尤其贪狠,靠屡置大狱得家产巨万。刘希暹与他为党,贾明观依附刘希暹,仗着鱼朝恩的势力胡作非为,人们不敢言。 大历五年(770年)二月,刘希暹有小过失,代宗含蓄劝告他,下诏罢鱼朝恩观军容使。刘希暹很觉察到代宗的异动,告诉鱼朝恩,鱼朝恩开始疑惧,但代宗对他的恩礼越来越隆重,鱼朝恩又安心了。三月,鱼朝恩被代宗所杀。代宗害怕神策军作乱,宽宥刘希暹,让他代为神策军使,加刘希暹、王驾鹤御史中丞,又下诏慰谕将士,以安神策军心。刘希暹自知素日并不恭顺,担心不被容纳,常自疑惧,七月,在与王驾鹤共事时言辞多不逊。王驾鹤因纯谨为代宗所信任,将刘希暹的话上告,九月,代宗于是将当时为开府仪同三司、行太仆卿、兼御史中丞、神策军兵马都虞候、淄川郡王的刘希暹下狱,赐自尽,以王驾鹤代为神策军使。宰相元载开始当权,在受贿后放过了贾明观。 X Category:唐朝异姓郡王 Category:唐朝开府仪同三司 Category:唐朝被赐死人物.

新!!: 魚朝恩和刘希暹 · 查看更多 »

周智光

周智光(生年不详,卒于大历二年正月十三甲子;即公元),籍贯不详,唐朝同华节度使。为人桀骜不驯,与同僚不合,屡次擅自谋害朝廷命官,劫掠贡物。后阴谋发动叛乱,最后众叛亲离,被帐下部将所斩而失败。.

新!!: 魚朝恩和周智光 · 查看更多 »

唐肅宗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母杨贵嫔,唐朝第10代皇帝(不計武则天),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在位6年。在位期間,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新!!: 魚朝恩和唐肅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魚朝恩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後,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唐将李晟、韦皋皆重创吐蕃,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杀后,吐蕃於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新!!: 魚朝恩和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 查看更多 »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新!!: 魚朝恩和唐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再世情緣

《再世情緣》是中國電視公司於1992年出品的電視劇,改編自釋星雲(星雲法師)所著玉林通琇(玉琳國師)傳記小說《玉琳國師傳》,為玉林通琇真人真事改編,全33集,勾峰擔任製作人兼導演。時代背景橫跨唐朝、清朝,描述男女主角輪迴兩世仍刻骨銘心、真摯動人的愛情故事。首播期間,每集播放片頭曲前,會播放釋星雲站立於佛光山大雄寶殿廣場向出家眾宣講:「玉琳國師,是清朝初年帝王和全國民眾的老師;現在以電視劇演出,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匡正社會人心、增加人間道德勇氣。」中視文化公司授權豪客唱片發行VCD及DVD-Video版,豪客唱片另定英文劇名「Continued Fate of Love」。2016年中視經典台重播。.

新!!: 魚朝恩和再世情緣 · 查看更多 »

凌烟阁

凌烟阁是位於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樓。.

新!!: 魚朝恩和凌烟阁 · 查看更多 »

元載

元載(),字公輔,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鳳翔縣)人,唐朝中期官员。.

新!!: 魚朝恩和元載 · 查看更多 »

王缙

王缙(《旧唐书》卷一十二;《册府元龟》作卒年八十三。),字夏卿,唐朝官员,唐代宗年间为宰相,封爵齐国公。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鼓励皇帝也笃信佛教,但他和更有权势的宰相元载的腐败使龙颜大怒。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伏诛,王缙被贬,再未重返长安。.

新!!: 魚朝恩和王缙 · 查看更多 »

神策军

軍是中國唐朝中後期京畿長安的一支主要禁軍。.

新!!: 魚朝恩和神策军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新!!: 魚朝恩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窦文场

文场(生卒年不詳)唐朝宦官,唐德宗時期神策軍中尉。德宗是太子时,窦文场和霍仙鳴就是他的内侍。魚朝恩死后,德宗以亲军委於大臣白志贞。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爆發涇原兵變,唐德宗帶著皇妃、太子、诸王等倉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今陝西乾縣),護駕只有宦官霍仙鳴及竇文場,白志贞的军队没有起到作用。德宗重返京师後,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以窦文场和霍仙鸣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开启宦官分典禁军之先河。貞元十二年(796年)六月,德宗又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分别由窦文场和霍仙鸣担任。後出任樞密使。貞元十四年(798年)霍仙鳴卒,以第五守亮繼之為右軍中尉。窦文场累加骠骑大将军,请致仕回乡。.

新!!: 魚朝恩和窦文场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宦官時代

《第二次宦官時代》是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的第28冊,敘述唐朝的宦官干政時期。 從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奪權開始,到天復三年(903年)朱全忠發動宮廷政變結束。順手把全國宦官,屠殺淨光,史載:「冤號之聲,徹於內外」,第二次宦官時代結束,歷時149年。唐代宦官在贞元(805年)以后以后才真正干预储位,成为储君册立和储位之争的主角。.

新!!: 魚朝恩和第二次宦官時代 · 查看更多 »

第五琦

五琦(),字禹珪,唐代京兆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人。 少年時為胥吏出身。天宝初年(应当是742年至746年期间),擔任陕郡太守韋堅从事,後因韋堅事牽連,被贬官。天宝十三年(754年),为须江丞。至德元年(756年),任山南第五道度支使,作榷盐法,改私盐为官營。官至御史中丞,以筹措军费,仍入不敷出。乾元元年(758年)又建议发行虚价大钱,铸重轮乾元重寶,一枚重寶相當於开元钱五十,民间争相盗铸,結果造成幣值大貶。乾元二年(759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一月贬任忠州(今重庆忠县)长史,不久有人告发他收賄二百两金,御史劉期先前往追罪,改夷州(今贵州凤冈)。御史大夫贺兰进明被贬为溱州员外司马。第五琦既去,上元元年(760年)由河南尹劉晏接任,盐改为民产、官收和商销,“法益精密,官無遺利”。 寶應初年,第五琦起為朗州刺史,有作為,入遷太子賓客。當時吐蕃入寇,代宗逃至陝西,郭子儀請以第五琦為糧料使、兼御史大夫,充關內元帥副使。不久,改京兆尹(首都市長)。大历元年(766年),同劉晏分理财政。大历五年(770年),因鱼朝恩事牵连,贬括州刺史。八年改饶州刺史。十三年再改湖州刺史。建中三年(782年)八月卒。贈太子少保。 三子:第五峰,台州刺史;第五平,京兆兵曹參軍;第五申,其子第五牟兼御史中丞。.

新!!: 魚朝恩和第五琦 · 查看更多 »

绞刑

绞刑分为“--”和“勒死”两种。“--”,是指以将人的頸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紧颈部绳索,从而引起死亡。“勒死”则是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绞刑一般是指执行死刑。又称問吊、首吊、繯首死刑等。粤語、閩南語稱吊頭或者吊頸。.

新!!: 魚朝恩和绞刑 · 查看更多 »

盜墓

墓是指進入陵墓或地下墓室盜取陪葬之物或掘出屍體的行為。 盜墓往往影響了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的研究工作,因為盜墓人往往先於專家开掘墓穴,其目的通常只是為了墓穴內的具高價值的精美陪葬品,在盜墓過程中極有可能故意或无意的破壞了墓穴的完整。 盜墓也有可能是為了洩恨报复。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郭子儀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縣)大破吐蕃。是年十二月,有盗墓贼掘郭子仪之父的坟墓。民間傳聞是魚朝恩遣人所為。朝廷擔心郭子儀發兵謀叛,事發後郭子儀入朝流涕說:“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 盜墓的歷史由來已久,例如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秦始皇陵曾經遭盜墓贼挖掘及破壞,兵馬俑手上的武器大多都被拿走,陵墓亦有給放火燒毀的跡象。估計是項羽所為,他推倒秦俑士兵,令其身首異處。 又例如直至1968年所發現漢代墓穴的兩套玉衣,一直以來人們都只是以為玉衣的存在只是個傳說而已,但現時大部分人都相信歷來有大量盜墓贼盜去了大部分的玉衣。 在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有記錄指學習醫術及美術的學生會從殮房、民居、墓地等地方盜取的屍體,以學習人體解剖學。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家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都曾經從殯儀館或墓地裏盜取屍體,透過解剖認識人體,令他們作品更臻完美,不過這行為通常被視為盜屍,而非盜墓。.

新!!: 魚朝恩和盜墓 · 查看更多 »

韩国公

韩国公可以指:.

新!!: 魚朝恩和韩国公 · 查看更多 »

衛伯玉

衛伯玉是唐朝軍事人物。 早年習武。天寶年間在安西鎮守,以功遷员外诸卫将军。安史之乱时,回长安任神策军兵马使,鎮陝州,由魚朝恩監其軍。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史朝义夜袭陕州,伯玉迎击於礓子岭(今陕县菜园乡),敗之。是年冬天再攻史朝义,奪下渑池等县。乾元二年(759年),击败李归仁部,封羽林大将军。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围长安,史朝义寇陝州,伯玉擊之於礓子岭,十月,陸續攻克永宁、渑池、福昌、长水等县。以功封河东郡公。广德元年(763年),任荆南节度使,再封城阳郡王。大历十一年二月入觐,病死京师。.

新!!: 魚朝恩和衛伯玉 · 查看更多 »

鱼姓

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却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5位。.

新!!: 魚朝恩和鱼姓 · 查看更多 »

黎干

黎干(),字贞固,戎州(今四川宜宾)人,祖贯寿春。唐朝的政治人物。唐肃宗、唐代宗时期两次担任京兆少尹、京兆尹,他擅长古代星纬数术之学,受到皇帝赏识,任京兆尹期间以严肃著称,敢于整治,治理京兆颇见成效。但他性格阴险,挟左道之术,结好宫中贵人,得到代宗的宠信,唐德宗即位后,他坐着舆车密会宦官刘忠翼,事发后与刘忠翼并除名长流端州,在蓝田驿两人被赐死。.

新!!: 魚朝恩和黎干 · 查看更多 »

郭子仪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

新!!: 魚朝恩和郭子仪 · 查看更多 »

郭英乂

郭英乂(),瓜州常乐人。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郭知运第五子。安史之乱后掌管禁军,唐代宗时任剑南节度使,在成都横行不法,无所忌惮。因屡次抑压西山兵马使崔旰,崔旰出兵攻打成都,郭英乂军法严苛,部下皆叛,反攻英乂。他逃至简州,被普州刺史韩澄所杀,妻儿也被崔旰屠灭。.

新!!: 魚朝恩和郭英乂 · 查看更多 »

阳惠元

阳惠元(),平州(河北卢龙)人,唐代宗时期河北名将,后转入神策军。.

新!!: 魚朝恩和阳惠元 · 查看更多 »

赤松德贊

赤松德贊(,),又译“墀松德贊”,吐蕃第三十七代贊普,755年至797年在位。在他任內,吐蕃國勢达到鼎盛。他也为藏傳佛教的弘扬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后世尊称为“吐蕃三法王”之一。 赤松德赞的名字,在汉文文献《通典》中作乞梨悉笼纳赞,《旧唐书·吐蕃传》中作乞黎苏笼猎赞、娑悉笼猎赞,《新唐书·吐蕃传》作娑悉笼腊赞、乞立赞,《资治通鉴》作乞黎苏笼猎赞、娑悉笼猎赞、乞立赞。在汉文文献中,他的早期事迹往往与前任赤德祖赞混淆。.

新!!: 魚朝恩和赤松德贊 · 查看更多 »

邺城之战

邺城之战,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九月至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唐军围攻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与河南省安阳市境)安庆绪部,与其援军史思明部交锋时被狂风惊散溃败的作战。.

新!!: 魚朝恩和邺城之战 · 查看更多 »

邙山之战 (唐朝)

邙山之战是在唐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与史思明的燕军的一场会战。仆固怀恩对在河阳之战中取得大胜的李光弼心怀不满。史思明趁机用计挑拨唐军冒进,结果使唐军大败,丧失了河阳之战中取得的成果。 分类:安史之乱.

新!!: 魚朝恩和邙山之战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光弼

李光弼(),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人,唐朝著名将领。.

新!!: 魚朝恩和李光弼 · 查看更多 »

李勉

李勉(),字玄卿。唐朝宗室、官员。 曾祖李元懿為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父李择言,曾为汉、褒、相、岐四州刺史。李勉幼通經史,沉雅清峻,官至開封尉。安史之亂時,随唐肃宗来到灵武,拜监察御史。入朝為太常少卿。因不附和李辅国,出为汾州、虢州刺史。大历二年(767年),入朝拜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與鱼朝恩不和,不久罷官。大历四年,任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大历十年(775年),内召为工部尚书。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留后田神玉逝世后,下诏命李勉为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未行。第二年,复诏李勉为汴宋节度使,移理汴州。 779年,唐德宗登基,加检校吏部尚书,寻加平章事。建中元年(780年),检校左仆射,充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余如故。建中四年(783年),李希烈反,李勉守汴州城数月,无外援,南奔宋州。李勉回朝,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 贞元元年(785年)盧杞徙澧州(今湖南澧縣)。德宗謂李勉曰:「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何不知!卿如其狀乎?」李勉謂德宗曰:「眾人皆言盧杞奸邪,而陛下獨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李勉累次上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788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太傅,諡貞簡。 四子:李纘、李縝、李緯、兵部員外郎李约。.

新!!: 魚朝恩和李勉 · 查看更多 »

昭觉寺之战

昭觉寺之战是在唐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与史朝义的燕军的一场会战。此战唐军大败燕军,并收复了东京洛阳与河阳,为接下来消灭史朝义势力做下准备。.

新!!: 魚朝恩和昭觉寺之战 · 查看更多 »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新!!: 魚朝恩和新唐书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魚朝恩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鱼朝恩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