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魔鬼

指数 魔鬼

,指拥有超自然力量的邪惡的鬼神、超自然的邪惡力量等邪恶存在。各種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都有魔鬼的概念。.

355 关系: !HERO城隍~賽米絲物語~基督弟兄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教婚姻觀基抹千之刃召喚夜響曲系列召喚惡魔可內希特·魯普雷希特台灣變色龍史诗叶光明受膏吸血鬼君王之花園塞勒姆審巫案相關文化塔 (塔羅牌)墮天使境界觸發者角色列表多杰雄登大威德金剛大三巴牌坊大使命大稻埕 (電影)大眾文化裡的梅菲斯特大衛星大齋期大雄的魔界大冒險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7人魔法使~大雄與龍之騎士大悲咒天使天使禁猎区天地創造天真皇人外星生命入侵奥克·格伦奧伯隆奧利振女巫女巫季节女巫之槌女神異聞錄 惡魔倖存者女神異聞錄系列奈亚拉托提普奇幻漫畫奇跡...妖魔妖怪威廉·巴特勒·叶芝威廉·格里格斯孔雀天使家豬守護甜心!角色列表守门天宗教人类学宇宙戰士安洛先寂静岭系列小子爱找茶少年悍將 (動畫)尋水術崔斯特·杜垩登左利手巴力巴蘭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中國妖怪列表丹尼斯·罗德曼布罗肯峰世界妖怪列表万圣夜万能钥匙 (电影)万智牌三仇 (天主教)幻想三国志幻想鄉幽灵图乌科巴克久保保久亞巴頓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亞蒙康斯坦丁:恶魔之城人马小姐不迷茫人魚五營神將廢天使加百列代蒙以弗所書以諾書伊利丹·怒風伐楼拿传说生物列表传教士和吃人恶魔问题异域镇魂曲影子政府使魔彈簧腿傑克余美華德尔斐保罗·沃尔福威茨念力土星圣女日南斐法圣宾尼陀服圣弥额尔教堂 (慕尼黑)圣经新世界译本地獄地獄 (基督教)地獄少女角色列表地獄怪客 (電影)地狱犬地狱男爵利维坦喷神James节目列表傑克南瓜燈傑克武士哈姆雷特哈米吉多頓再會吧、那些愛憐的悲傷啊冥河龍屬军荼利明王公視新聞其实我是…光環 (光象)克勞德·史特萊夫勇者BSD小惡魔Castle Fantasia 聖魔大戰皮媞亞灰鷹灼眼的夏娜角色列表獸人獵巫琐罗亚斯德教禁果称义科學小飛俠童年末日童話端午节第8號當舖箕舌线米迦勒精灵骑士精靈精靈 (消歧義)紅心王子紙箱戰機 LBX列表緹坦妮雅罗贝尔一世 (诺曼底)美国文学美選D.n.A義呆利 Axis Powers 角色列表真·女神轉生 惡魔之子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真仙魔大戰猶大書生命形態列表異世奇人 (系列2)狂猎狄康卡近鄉夜話盟約的利維坦百日王朝百慕大DiabloEME (輕小說)难近母音樂情人夢鎮尼莉莉斯遊戲王集換紙牌遊戲聖加大利納聖石小子角色列表聖飢魔II聖魔大戰聖槍修女聖母主教座堂 (慕尼黑)鐵娘子樂團鐵筷子屬靈異教師神眉角色列表蝇王類人類血污:夜之仪式血战 (异度风景)预言食屍鬼飞翔的荷兰人馬納果達馮亞敏解結聖母角 (动物)驅魔認真和我談戀愛!鬼 (日本)魔女搵老襯魔兽系列魔王魔王 (消歧义)魔疫魔界魔界戰記4魔物娘的同居日常魔物娘的同居日常系列角色列表魔鬼学魔鬼交易魔鬼圣经魔能魔間行者魔苟斯魔法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埃拉西亚的光复魔法门VI:天堂之令魔法陣都市魔法書貞操帶貝爾芬格貝西摩斯貝蒂·帕里斯貓妖精贝利亚·奥特曼贖罪超級殺手合唱團超音戰士路加福音路西法跳嬰兒節黑執事角色列表黑莓黑衣人黑風洞黑魔法黑胡子黑暗黑暗浪漫主义輪盤龍形傳說生物龙之皇冠迷糊天使部落vs聯盟郭美江傳道爭議事件能天使與魔共舞 (日本)與魔鬼共騎阿卜拉克薩斯阿修罗 (1990年电影)阿米特阿瑪迪斯戰記阿拉伯神話阵营 (龙与地下城)蘇爾特爾 (漫威漫畫)藤異秀明邪靈野史自由射手金熊奖金斧战士长老 (基督教)艾什瑪艾利克托英勇無敵號雅各書雅兹迪雛乃智美通靈學院耶和华见证人的末世论耶稣的神迹耶穌受試探耶穌受難耶穌受難記耶罗尼米斯·博斯降头陰謀論附身GN-007 墮天使GUNDAMKuromiMobile01OVERLORD角色列表QUEENDOMUnder The Moon暗黑血统II柳生忍法帖恐怖電影搭便車的人格蕾丝·舍伍德梦境杀手梅菲斯托費勒斯梅思默拉楊維漢機動武鬥傳G GUNDAM機器勇士櫻色家族!歐沃頓橋武裝神姬毁灭战士3毀滅戰士 (1993年遊戲)江湖.com沉默之丘:起源沙利葉沙鲁尔杖沙比哈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波希米亚狂想曲波斯古经法蒂瑪的三個秘密派蒙洗禮潘 (希腊神话)未踏召喚://鮮血印記月宫亚由最终幻想系列的角色设计惡靈龍屬惡魔城 白夜協奏曲惡魔城系列敵人惡魔少女惡魔列表惡魔獵人惡魔獵人4惡魔管家惡魔高校D×D惡魔蔓諾克成圣戈尔兴浮士德 (2011年电影)浮士德I海盜基德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摩尼教摩星嶺4號摇滚手势撒但撒種的比喻撒旦坑救急戰隊GOGOV打工吧!魔王大人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所羅門的小鑰匙拂晓性罪犯怪物小王子角色列表怪物王子02014年招远围殴女子致死案666~撒旦~ 扩展索引 (305 更多) »

!HERO

《!HERO》(直译“!英雄”)是一部有关耶稣的。这部歌剧基于“如果耶稣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将会怎样?”这个问题。2003年首次巡演后,《!HERO》也通过DVD和CD发行。此歌剧也被写成一部小说三部曲和一系列漫画。.

新!!: 魔鬼和!HERO · 查看更多 »

城隍~賽米絲物語~

《城隍 賽米絲物語》由銘顯文化出版的輕小說,作者為蒼葵,插畫家是夜風。於2012年2月13日出版後不到半年即改編成漫畫,創下台灣小說史上最快漫畫化的紀錄,漫畫改編由LevelX勇者工作室操刀。同時間推出真人MV及專屬單曲(Chia演唱),亦為全台首創。2013年2月已翻譯成泰文版。.

新!!: 魔鬼和城隍~賽米絲物語~ · 查看更多 »

基督弟兄會

基督弟兄會(Christadelphian)是持以神體一位論觀點的千禧年主義團體之一,沒有支薪的牧師,也沒有階級制度。所有的成員都為了服務神而自覺自願地奉獻時間、資源和精力。 基督弟兄會在諸多教義方面與主流基督教不同,反對三位一體論、反對靈魂不朽,相信這些教義敗壞了原初的基督徒教導。.

新!!: 魔鬼和基督弟兄會 · 查看更多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dventist),是一個異端,源自19世紀中期美國的米勒派運動,该組織成立於1863年,以遵守聖經於創世紀中上帝所設立的每一週的第七天為安息日(即星期六)(創2:1-3)為安息日和宣揚基督再臨為人所知,也稱「第七日再臨團」。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神學觀點大致取自福音派中的耶穌再臨論,例如三位一體和聖經無誤等。另外有獨特的教义則包括死人無知覺和查案審判等。另外,這個组织也因強調飲食和健康,宣揚宗教自由和強調信心與行為是並行的,及提倡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為人所知。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全球組織由全球總會(General Conference)統管,轄下分為分會、聯合會和地方區會,自称其成员人數超過1700萬,在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駐有組織。除信徒聚會外,教會對外傳道的主力是教育、醫療、文字印刷、廣播和救災。.

新!!: 魔鬼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婚姻觀

基督教部分派别視婚礼是一种圣礼,各基督教支派的基督教婚姻观有很大的分別。.

新!!: 魔鬼和基督教婚姻觀 · 查看更多 »

基抹

基抹(כמש),摩押人所信奉之主神,亦為死海附近之民族所信奉之邪神(Evil god)。於密爾頓的史詩《失樂園》中,以惡魔之身分登場。.

新!!: 魔鬼和基抹 · 查看更多 »

千之刃

千之刃,是日本男性漫畫家。在東京都出生,血型O型。剛出道時使用山本 和都(やまもと かずと)為筆名。.

新!!: 魔鬼和千之刃 · 查看更多 »

召喚夜響曲系列

是由日本公司Flight-Plan開發,萬普發售的策略模擬角色扮演遊戲系列。劇本由都月狩負責,人物設計由飯塚武史負責。.

新!!: 魔鬼和召喚夜響曲系列 · 查看更多 »

召喚惡魔

《召喚惡魔》(日語:よんでますよ、アザゼルさん。)是日本漫畫家久保保久的作品,於講談社青年漫畫雜誌《Evening》2007年21號開始連載。.

新!!: 魔鬼和召喚惡魔 · 查看更多 »

可內希特·魯普雷希特

可內希特·魯普雷希特(Knecht Ruprecht,Farmhand Rupert,Servant Rupert),德國民間傳說中,聖尼古拉的隨從。這個傳說起源於17世紀,是纽伦堡聖誕節遊行的重要角色。他也被稱為黑色聖誕老人,用來與紅色聖誕老人做對比。 可內希特(Ruprecht)原義是僕人,在德國傳說中的魔鬼通常都被如此稱呼。 Category:德國傳說 Category:聖誕節角色.

新!!: 魔鬼和可內希特·魯普雷希特 · 查看更多 »

台灣變色龍

《台灣變色龍》(英語:Taiwan Chameleon)為臺灣電視史上首部類戲劇,於台視首播,製作人為劉夢萍、劉承栗及吳健強,主持人為盛竹如。因其內容為臺灣戰後重大或離奇刑案之演出,且當中多為命案,並對犯罪經過、手法敘述較細,但亦有一定程度警世意味,故自首播以來觀眾毀譽參半。因首播時收視率高,故自結束後即被東森電視台及緯來綜合台多次重播。另緯來綜合台曾以《致命火玫瑰》名義重播。.

新!!: 魔鬼和台灣變色龍 · 查看更多 »

史诗

史詩是一種莊嚴的文學體裁,內容為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它涉及的主題可以包括歷史事件、民族、宗教或傳說。 專家Albert Lord和Milman Parry主張經典的史詩基本上是口傳形式流傳的。在文字尚未出現時,史詩最初是純口述式記錄的,在傳達過程中,聽眾聆聽史詩後,會用口述形式將史詩世代相傳,隨著時間而增添情節,最後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記載成為一部統一的作品。這類史詩的代表有荷馬的史詩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另一種為文學作家以特定的觀念目的有意識地編寫而成的「文學史詩」,這類史詩的代表有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和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 epyllion是另一種篇幅簡短的史詩,字源來自古希臘文ἐπύλλιον,意思是「小的史詩」。epyllion一詞在十九世紀開始被使用,其敘述的內容通常是浪漫或神話的主題,經典的epyllion例子包括《埃涅阿斯紀》第六捲中關於Nisus和Euryalus的故事。另外,epyllion亦指一些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詩,特別是那些受奧維德影響的作品。 “史詩”這個詞在現代語文中,多用來指虛構的文藝作品,其特點是背景龐大、人物眾多,涉及大量的虛構地理,時間跨度大的敍事作品。典型的例子如《星球大戰》等,參見大河小說。.

新!!: 魔鬼和史诗 · 查看更多 »

叶光明

叶光明(Peter Derek Vaughan Prince,1915年-2003年)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圣经》教师,他每天用各种语言,包括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克罗地亚语、俄语、马达加斯加语、汤加语、萨摩亚语以及汉语的四种方言,通过广播节目向全世界半数人口讲道。或许他的最著名之处是他关于魔鬼和基督教锡安主义的教训。众所周知,他属于五旬节派信徒,不过他的教导显然是非宗派性的,他的事工则是世界性的。叶光明事工的著名口号是“Reaching the unreached and teaching the untaught”。.

新!!: 魔鬼和叶光明 · 查看更多 »

受膏

受膏(亦稱傅油、塗油)是用芳香的油、奶、水或其他物体,倾倒或涂抹,为许多宗教和种族所采用。人和事物受膏,标志其引入了神力或神灵,也可被视为使人或事物摆脱魔鬼(波斯语 drug,希腊语 κηρες, 亚美尼亚语dev)影响的一种精神方式。常用於王公的即位(古印度的灌頂),或祈禱病患康復(天主教的病人傅油聖事)等。.

新!!: 魔鬼和受膏 · 查看更多 »

吸血鬼

吸血鬼是民间传说里的一种虚构生物,通常以人类或其他生物的血液为食。在民间传说中,不死的吸血鬼经常去造访他们的亲人,并在他们活着时住过的地方造成伤亡。他们被描写成身着裹尸布,身体浮肿,面色血红或漆黑的形象,与17世纪初期开始到今日那些瘦削,苍白的吸血鬼截然不同。虽然许多文化中都有对吸血类生物的记录,但“吸血鬼”这个名词直到18世纪初期才普及,对吸血鬼的迷信是从吸血鬼传说流行的地区(例如巴尔干半岛和东欧)涌入西欧才开始的Silver & Ursini, The Vampire Film, pp. 22-23.

新!!: 魔鬼和吸血鬼 · 查看更多 »

君王之花園

君王之花園(Bustanus al-Salatin)是穆罕默德.本.阿里.努爾丁·拉尼里(Muḥammad bin ʻAlī Nūr al-Dīn al-Rānīrī)於1636年完成的七卷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是古典馬來文獻之一 。.

新!!: 魔鬼和君王之花園 · 查看更多 »

塞勒姆審巫案相關文化

從19世紀初至今,塞勒姆審巫案在美國的藝術,文學和大眾媒體等文化層面中廣泛的流傳,並重新演繹。.

新!!: 魔鬼和塞勒姆審巫案相關文化 · 查看更多 »

塔 (塔羅牌)

塔(英:The Tower),是塔羅牌中大阿爾克那的其中一張,牌號為XVI (16)。這張牌很多時亦令人聯想到《聖經》中巴別塔的故事。有著失敗,崩潰的意思。數字上就是6 (VI)的延續,參照戀人牌,牌面都是二個人,但戀人中二人真心相愛而被受天使祝福,而塔上二人則挑戰上蒼而得報應。而1+6.

新!!: 魔鬼和塔 (塔羅牌) · 查看更多 »

墮天使

在基督教教义中,堕落天使是指从天堂被驱逐出来的天使,通常原因是由于背叛上帝。最著名的堕落天使名為路西法,路西法起来率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挑战上帝的权威,因而被逐出天国,赶到地上。按照一些传统的记载,堕落天使一直在地上漫游,直到审判日来到,它们就会被扔进火湖。.

新!!: 魔鬼和墮天使 · 查看更多 »

境界觸發者角色列表

境界觸發者角色列表為日本漫畫《境界觸發者》及其動畫上登場的虛構角色。.

新!!: 魔鬼和境界觸發者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多杰雄登

多杰雄登(,Dorje Shugden,意為具大力之持金剛神),又譯多傑雄天、雄天護法、雄天大神、俱力護法神、大力金剛護法、嘉慶多吉雄天、兇天,又稱多傑修丹(,意為朵之王者,修丹、修丹護法神、朵傑雄天)。 多杰雄登信仰出現在第五世達賴喇嘛時代,自初起時,在西藏境內就備受爭議。多杰雄登信徒认为多杰雄登是格魯派的护法神,是文殊菩萨在世間显现的忿怒化身,守護宗喀巴大师所转授的龙树菩萨的中观法。不滿此信仰的人,則稱多杰雄登是個嗔心極強、神通廣大的魔神,現被利美運動的反對者利用,作為反抗達賴喇嘛的象徵。甚至認為可能是西藏地區苯教與民間信仰中原有對於精靈、魔神的崇拜,這些信徒被迫皈依藏傳佛教之後,將原先信奉神靈的勇猛武神的形象,投射到這位挑戰佛教權威、含恨往生的上師身上,並大力加以崇拜。 從第五世達賴開始,歷代達賴往往對多傑雄登信仰頒布禁令,但寬嚴不定,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十三世達賴喇嘛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1996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宣布拒絕讓多傑雄登信仰者參加他主持的法會,引起多傑雄登爭議。.

新!!: 魔鬼和多杰雄登 · 查看更多 »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某些阶段的睡眠時產生的想像中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人们尚未真正理解梦的内容、机制和作用,但是自从史前时期开始,梦就是哲学和宗教感兴趣的话题,也产生了许多有关的科学猜想。研究夢的科學學科稱作。除了人以外,很多人也相信作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动眼睡眠,然而他們的主體經驗卻難以確定,但有些家畜會有夢遊的現象,因而牠們會做夢並不奇怪。 做夢主要发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间,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橋腦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中,不過這時的夢並不真切也難以記憶。Hobson, J.A. (2009) REM sleep and dreaming: towards a theory of protoconsciousness, Nature Reviews, 10(11) 絕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做夢,並且在每次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們沒有做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做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动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鐘叫醒),他們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动眼期所作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眼动期的夢都會被記得,因為每個快速眼动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 梦的长度长短不一,可能只有几秒钟,也可能长达20-30分钟。在REM睡眠期间被唤醒的人更容易记得他们的梦。人类平均每晚有3-5个梦,有的人会高达20个。然而,大部分的梦都会立即或者在短时间内被遗忘掉。随着睡眠进入后半夜,梦会变得更长一些。在一个夜晚8小时的完整睡眠中,大部分的夢发生在通常为2小时的REM睡眠中。 在现代,梦被认为是与潜意识沟通的管道。梦的内容可能非常普通、正常,也可能极度超现实主义风格。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包括恐惧、兴奋、魔法、抑郁、冒险,或者是性。梦中发生的事件并不受做梦者的控制,除非是处于清明梦中,做梦者会拥有自我意识。有时候,梦会让人产生创造力,或者给予人灵感。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德國化學家凱库勒宣稱夢見一條銜尾蛇,而悟出苯環的分子結構。但他的說法遭到質疑。 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梦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目前获得的最早关于梦的记录材料,是大约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块粘土板。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相信梦是来自亡者的占卜信息,可以预言未来。有一些文化会进行仪式,希望能够产生有预言能力的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在1900年代早期的许多著作中阐述了梦的理论和解释。他将梦解释为人们深处的欲望和焦虑的表现,通常会和被压抑的童年记忆或者欲望有关。在《梦的解析》(1899)中,弗洛伊德发展了一套解释梦的心理技术,设计了许多规则来解释梦中出现的符号和主题。.

新!!: 魔鬼和夢 · 查看更多 »

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यमान्तक;拉丁轉寫Yamāntaka,亦稱閻曼德迦(Yamantaka)、 怖畏金剛(Vajrabhairava)、大威德明王,亦可直稱閻魔敵。藏密認為祂是文殊菩薩之化身,文殊菩薩是宗喀巴的本尊和寧瑪八飲血中佛身部的本尊,因此閻魔敵在格魯派和寧瑪派中,受到極大的尊崇。.

新!!: 魔鬼和大威德金剛 · 查看更多 »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 文匯報 2007年6月15日 於2007年11月1日造訪,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 澳門世界遺產 於2007-08-03造訪。.

新!!: 魔鬼和大三巴牌坊 · 查看更多 »

大使命

在基督教中,大使命(Great Commission)是指耶稣復活後對門徒指示,將其教導傳到世界各地。在基督教神學中,這使命是基督徒傳教士活動的一個主要依據。.

新!!: 魔鬼和大使命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電影)

《大稻埕》,外文名Twa-Tiu-Tiann,閩南語白話字Tōa-tiū-tiâⁿ,是2014年1月30日上映的臺灣電影,由葉天倫導演,豬哥亮、宥勝、簡嫚書、隋棠領銜主演。青睞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製作。.

新!!: 魔鬼和大稻埕 (電影) · 查看更多 »

大眾文化裡的梅菲斯特

這份列表是有關於與梅菲斯特這個在《浮士德》出場過的虛構惡魔大眾文化作品。在這些作品裡登場的梅菲斯特大多已沒有原作的影子,彷彿是一般的惡魔人物一樣。 另外由於梅菲斯特有各種的拼法,故會在譯名後的括號保留其英文原名以分辨之。至於中文譯名則基本上統一使用「梅菲斯特」而不使用較長的「梅菲斯特費利斯」。.

新!!: 魔鬼和大眾文化裡的梅菲斯特 · 查看更多 »

大衛星

大卫星(英文:Star of David,מגן דוד)又称六芒星、大卫之星、所羅門之星、所罗门封印、希伯來之星、犹太星等,又或者直接称為六角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星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象征。 在Unicode中,大卫星的代码为U+2721()。它的施萊夫利符號是。.

新!!: 魔鬼和大衛星 · 查看更多 »

大齋期

大齋期,亦稱大齋節、大齋節期,天主教會、东正教会稱四旬期(舊稱嚴齋期、封齋期),信義宗稱預苦期,是基督教教會年曆一個節期。英文寫作Lent,意即春天。拉丁教會稱Quadragesima,意即四十天(四旬)。整個節期從大齋首日(聖灰星期三/塗灰日)開始至復活節前日止,一共四十天(不計六個主日)。天主教徒以齋戒、施捨、克己及刻苦等方式補贖自己的罪惡,準備慶祝耶穌基督的由死刑復活的「逾越奧蹟」。此期間特別以守齋(Ieiunium,禁食)為做復活節的準備,故從前稱之為「嚴齋月」;但在中古前期,四旬期是為一般人成為基督徒及加入教會的預備期,後來才轉變成大家所熟悉的做補贖、悔改以預備迎接基督復活的功能。 四十日的時間起源於耶穌在洗者若翰受洗後,到荒野禁食並三退魔鬼以食物、權勢與對天主的信賴的試探。 大齋期的禮儀顏色是紫色,但棕枝主日是用紅色。 由於大齋期的日期與農曆新年一樣以陰曆為參考,因此這兩項節期的時間經常重疊。部分教派為免與農曆新年衝撞,會在必要時把某些儀式順延一個星期舉行,天主教會則允許華人地區的教會慶祝新年而免齋。.

新!!: 魔鬼和大齋期 · 查看更多 »

大雄的魔界大冒險

《大雄的魔界大冒險》(日语:映画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魔界大冒険;英语:Doramon: Nobita's Great Adventure into the Underworld)是第五部哆啦A夢大長篇、第五部哆啦A夢電影作品,並為該系列首度用電腦圖形CG繪製動畫。1984年3月17日上映,監督是芝山努。票房是16.3億日圓,觀眾共330萬人。本作品的重制版是2007年《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

新!!: 魔鬼和大雄的魔界大冒險 · 查看更多 »

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7人魔法使~

是2007年3月10日公映的第27部多啦A夢電影作品(水田版系列的第2作)。本作品是1984年3月17日公映的《大雄的魔界大冒險》的重製版。 岡田康則執筆該作品的漫畫版則於2007年1月到2007年3月期間連載於月刊《快樂快樂月刊》,但不算是哆啦A夢大長篇書籍的一部分。.

新!!: 魔鬼和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7人魔法使~ · 查看更多 »

大雄與龍之騎士

是月刊《龙漫CORO-CORO》于1986年11月号到1987年3月号期間連載的「大長篇哆啦A夢」系列作品。根據原作改編的電影則在1987年3月14日公映。這是第八部哆啦A夢大長篇·電影作品。該作品以地底世界為舞台,主角是恐龍人。 電影導演為芝山努。票房收入15億日圓,觀賞人數310万人。同時上映的電影作品為《プロゴルファー猿 甲賀秘境!影の忍法ゴルファー参上!》和《オバケのQ太郎 進め!1/100大作戦》。.

新!!: 魔鬼和大雄與龍之騎士 · 查看更多 »

大悲咒

大悲咒,原稱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महा करुणा धारनी;Mahā Karuna Dhāranī; Nīlakaṇṭha Dhāranī),詳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亦名無礙大悲陀羅尼、廣大圓滿陀羅尼、滿願陀羅尼、隨心自在陀羅尼、救苦陀羅尼、延壽陀羅尼、滅惡趣陀羅尼、破惡業障陀羅尼、速超十地陀羅尼,而朝鮮半島則習慣稱之為神妙章句大陀羅尼,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為梵語構成的咒文章句。.

新!!: 魔鬼和大悲咒 · 查看更多 »

天使

天使(angel),本指上天的使者,在其它不少宗教中也有類似概念,並汉譯為“天使”。.

新!!: 魔鬼和天使 · 查看更多 »

天使禁猎区

《天使禁猎区》()是日本少女漫画家由貴香織里于1994年15号开始到2000年22号在花與夢连载的漫画,全20卷。该作品涉及了宗教和乱伦等敏感话题,画风华丽,一般认为是她的代表作。 本作曾被制作成3集的OVA,但剧情仅有原作的一部分。.

新!!: 魔鬼和天使禁猎区 · 查看更多 »

天地創造

是由Quintet开发,艾尼克斯于1995年发行的超级任天堂平台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漫画家藤原カムイ设计角色。游戏在日本发行后,又由任天堂本地化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发行。游戏从未在北美官方发行。《天地创造》讲述了男孩阿空让地球重生,并推动生命向现代进化的故事。.

新!!: 魔鬼和天地創造 · 查看更多 »

天真皇人

天真皇人,或作天皇真人,青蓮教稱之為天真武佛,紅蓮教稱之為天真聖祖,是道教傳說中上古的真人。.

新!!: 魔鬼和天真皇人 · 查看更多 »

外星生命入侵

外星生命入侵或外星人入侵(Alien Invasion)是科幻作品裡常見的一種要素,故事大多是描寫低等的外星生物或具高度文明的外星人來到了地球,並對地球上的生物和人構成威脅,到最後地球人往往慘遭殖民、馴化或是絕種。.

新!!: 魔鬼和外星生命入侵 · 查看更多 »

奥,可以指:.

新!!: 魔鬼和奥 · 查看更多 »

奥克·格伦

奥克·格伦(Åke Green)是基督教五旬节会牧师,被控违反瑞典反憎恨言论法,被判囚一个月。2005年2月11日,一个上诉法院(Göta hovrätt)推翻判決,判他无罪。3月9日,瑞典检察总长对此裁決上诉至瑞典终審法院。 2002年,瑞典国会把性取向列入免受恐吓和蔑视表现的群体列表內。这列表收入在瑞典刑事法(Brottsbalken)的其中一章,称为迫害少数群体法案(Lagen om hets mot folkgrupp)。 格伦的律师坚称他的当事人的宗教自由受侵害。.

新!!: 魔鬼和奥克·格伦 · 查看更多 »

奧伯隆

奧伯隆(Oberon)是歐洲民間傳說中的妖精之王(Fairy Queen)。他和妻子緹坦妮雅在英國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仲夏夜之夢》中亦有登場。他在劇中的妖精王形象,於公演後深植於歐洲人的心中,並在後世文藝創作中常被引用。.

新!!: 魔鬼和奧伯隆 · 查看更多 »

奧利振

俄利根(Ὠριγένης Ōrigénēs.,Origenes Adamantius,),或譯奧利金、奧利振,生於亞歷山大港,卒於該撒利亞,是基督教中希臘教父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亞歷山太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為神学家和哲学家。在神學上,他採用希臘哲學的概念,提出「永恆受生」的概念來解說聖父與聖子關係,對基督教影響至今。他的著作對基督教神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他的數項神學主張被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被定為異端,因此包括天主教會與東方正教會皆未將他列為聖人。.

新!!: 魔鬼和奧利振 · 查看更多 »

女巫

女巫,又稱巫婆、魔女,是西方文化中使用巫術、魔法、占星術並以此類超自然能力女性的稱呼。.

新!!: 魔鬼和女巫 · 查看更多 »

女巫季节

《女巫季节》(Season of the Witch),2011年于美国上映的一部魔幻电影。该电影以中世纪为舞台展开,由多米尼克·塞纳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分级为PG-13。.

新!!: 魔鬼和女巫季节 · 查看更多 »

女巫之槌

《女巫之槌》(Malleus Maleficarum;Hexenhammer)是由天主教修士兼宗教裁判官的克拉馬與司佈倫格(Jacob Sprenger)在1486年所寫的有關女巫的條約的書,第一版於1487年在德國出版 。這本書第一次把歐洲黑暗時代以來流行的巫術、女巫知識概括起來,甚至提供了諸如如何識別女巫、如何檢舉她們等各種詳盡的辦法。此著作的出版,加劇了當時代歐洲社會對女巫的偏見與迫害。这是一本险恶的书籍,实际上这是一本教导女巫猎人和法官如何识别巫术,检验女巫与怎样对女巫施行酷刑的书。.

新!!: 魔鬼和女巫之槌 · 查看更多 »

女神異聞錄 惡魔倖存者

是日本會社Atlus為任天堂DS開發及發行的細規模戰棋角色扮演遊戲。標題雖然有「女神異聞錄」亦同是《女神轉生系列》的外傳,但與同公司開發的《女神異聞錄系列》(Persona)屬於不同的支系列。Atlus美國為了方便管理系列品牌而將「女神異聞錄」改為「Shin Megami Tensei」(真·女神轉生)。遊戲繼承女神轉生系列的主要元素:與惡魔或神的使者交手、在不同立場間作出選擇以達到不同的故事結局、收集和召喚惡魔戰鬥、將兩匹惡魔合體以製作更強的惡魔使用。而之後為了避免與真女神轉生系列混淆,此系列便改名為「惡魔倖存者」(Devil Survivor)。而以此款遊戲為基礎,並添增第八天劇情的任天堂3DS遊戲已在2011年9月1日於日本發售。.

新!!: 魔鬼和女神異聞錄 惡魔倖存者 · 查看更多 »

女神異聞錄系列

也称为《真女神转生:女神异闻录》,是一个由Atlus开发并由主要由Atlus发行的角色扮演遊戲。《女神异闻录系列》是Atlus的《女神轉生系列》的外傳,是基于《》中高中学校的设定而开发的。正傳的《真・女神轉生系列》故事比較嚴肅,本系列相對之下貼近生活化。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女神异闻录 Persona》发行于1996年。此后,又开发了5个系列主要游戏,最近发行的游戏是《女神异闻录3 月夜热舞》和《女神异闻录5 星夜热舞》,它在2018年发行。众多的衍生作品也不断被制作出来。该系列可以从战斗中角色召唤的人格面具(Persona)体现出他们的个性。 《女神异闻录系列》基于因游戏设定受到好评的《》而开发,其中一个获得好评的设定就是将游戏发生在高中学校,故事围绕一群高中学生展开,主角都是一些沉默的角色,能够像主线《女神转生》中的角色一样使用人格面具。本系列以現代日本的城市及高校為舞台,在這個世界中出現了異變的惡魔和陰影(シャドウ),主角們得到了稱為「人格面具」的能力,來解決身邊危機。自2006年发布《女神異聞錄3》以来,系列主要游戏使用了称为「Social Links」的社交模拟功能,它与人格面具的进化直接相关。《女神异闻录系列》的整体主题是探索人类的心灵以及主角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 與《真・女神轉生》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不存在著仲魔,隊伍成員都是人類(3代開始除外,但不是惡魔)組成,主角們利用人格面具與阴影戰鬥,這是《真・女神轉生if...》的「守護靈系統」的昇華,但人格面具的召喚方法在各個作品都有所不同。主要人物设计由系列共同创作者金子一馬(《女神异闻录 Persona》与《女神異聞錄2》)和(《女神異聞錄3》)组成。遊戲內容加入很多學校怪談,傳聞及都會傳奇等神秘原素,亦加入友情和戀愛等年輕人切身的内容。该系列的常用概念和设计元素借鉴了荣格心理学、、宗教、神话和通俗文学。 《女神异闻录 Persona》是《女神轉生系列》第一个在欧美发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从《女神异闻录2 罚》开始,所有《女神异闻录系列》都有官方英文本地化版本。该系列在国际上受到欢迎,成为最知名的《女神轉生系列》衍生作品,并在北美立下Atlus和女神转生系列的品牌。在《女神異聞錄3》和《女神異聞錄4》发布后,系列在欧洲也受到了支持。截至2017年,Persona系列的全球累計销量達850万套,超過了母系列的销量。一連串发展下,已有许多改编,包括動畫、小说、漫画、舞台剧和音乐会。.

新!!: 魔鬼和女神異聞錄系列 · 查看更多 »

奈亚拉托提普

奈亚拉托提普(Nyarlathotep)是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克苏鲁神话中的一个邪恶存在,在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为克苏鲁神话构建的体系中,奈亚拉托提普为外神的統帥阿撒托斯的使者;它也是在以克苏鲁神话为背景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角色。.

新!!: 魔鬼和奈亚拉托提普 · 查看更多 »

奇幻漫畫

奇幻漫畫(Fantasy Comics)是奇幻类的漫畫。例如奇幻文學或奇幻小說的漫畫版本,通常泛指描述架空的魔法世界的漫畫。.

新!!: 魔鬼和奇幻漫畫 · 查看更多 »

奇跡

迹或者奇迹来自于希腊语dy′na·mis,英语中常翻译为“miracle”,字面意思是“力量”,也有能力、异能的意思,是指无法用人们的常识所解释的而归于神的作为的一些现象,也就是来自超然力量的作为。在许多宗教典籍中,都有各种各样神迹的记载,这些记载或者用来显示神的能力,或者用来保护某一个或者某一群特定的人。对于神迹,无神论者并不相信,因为一些神迹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

新!!: 魔鬼和奇跡 · 查看更多 »

妖魔

妖:另闢蹊徑而出類拔萃者,稱妖。例:妖豔。 魔:行事極端而不留餘地者,稱魔。例:著魔。 妖魔這裡可以指:.

新!!: 魔鬼和妖魔 · 查看更多 »

妖怪

妖怪,指草木或者动物等改变成為的精怪,也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

新!!: 魔鬼和妖怪 · 查看更多 »

威廉·巴特勒·叶芝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亦译“--”、“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神秘主义者。叶芝是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这种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歌德堡诗歌奖。.

新!!: 魔鬼和威廉·巴特勒·叶芝 · 查看更多 »

威廉·格里格斯

威廉·格里格斯(,1698年逝世)是17世紀美國麻薩諸塞州塞勒姆村的醫生,他因在塞勒姆審巫案期間替村民診斷出「著魔」症狀而知名。在審巫案期間,其年齡大約為七十歲後半。他負責診斷最初出現奇怪症狀的兩名女孩,貝蒂·帕里斯和艾比蓋兒·威廉斯,並暗示出現在兩人身上的症狀並非疾病,而是巫術。他也是最早注意到出現奇怪症狀的患者都是小孩的人,這使其他村民開始相信整起事件確實是由巫術所引起的。 格里格斯原先住在里維爾和波士頓,他的醫學技術很可能是自學得來的。他在1657年娶了第二任太太瑞秋·哈伯德(Rachel Hubbard)。他還雇用了後來成為審巫案原告之一的伊莉莎白·哈伯德作為他們家的僕人,瑞秋是伊莉莎白的姑婆,威廉則是她的姑丈公,伊莉莎白由於父母雙亡,因此搬來和姑婆住在一起,並為兩人工作。根據當地人所言,格里格斯和伊莉莎白比起養父母和養女,更接近是雇主和傭人間的關係。之後格里格斯在1690年搬到了塞勒姆村,在事件發生時,他是塞勒姆村及周邊村落中唯一的醫生。 在塞勒姆審巫案當中,格里格斯負責診斷受指控者的「女巫成份」有多高,並將這些受指控者交付法庭受審,通常他們都會被判為有罪。格里格斯宣稱那些出現症狀的女孩們受到了「邪惡之手」(Evil hand)的影響,他所謂的邪惡最有可能是指魔鬼。.

新!!: 魔鬼和威廉·格里格斯 · 查看更多 »

孔雀天使

孔雀天使(Melek Taus)是伊拉克等地亞茲迪教派庫德人信奉的主要天使。亞茲迪人相信孔雀天使是七天使的領袖,每天向他祈禱兩次,孔雀天使在每年的四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即亞兹迪人的新年第一天)降临人间。 亞茲迪教相信上帝創世時,以自身的光明(Ronahî)創造了孔雀天使(Tawsi Melek,亦稱Shaytan),繼而創造六個熾天使,後來上帝以塵土創造亞當,並以自身的氣息賦予亞當生命,上帝得意,命令熾天使們向亞當跪拜,所有天使都跪拜了,但孔雀天使對上帝說:「我無法遵命,因我是由您的榮耀所創造,而亞當出自於塵土。」於是上帝就稱讚孔雀天使,並叫其他天使向孔雀天使跪拜。亞茲迪人因此相信孔雀天使代替神引導人類,並於每年的四月的第一個禮拜三降臨人間,這也就成為雅茲迪人的新年。 因為《可蘭經》敘述,悖離阿拉的惡魔伊布力斯,也有拒絕禮拜亞當的傳說,所以在穆斯林眼中,孔雀天使就是伊布力斯,故亞茲迪人普遍被穆斯林視為「拜惡魔的人」。.

新!!: 魔鬼和孔雀天使 · 查看更多 »

家豬

家豬(学名:Sus scrofa domestica)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較野猪短,是人類的家畜之一,目的是從豬身上取得豬肉、豬腳等食材。人類蓄養家豬的歷史相當悠久,不過至16世紀才被人类带入美洲,中國飼養的豬即是人類最早馴養的豬的直系後代。20世紀後期,家豬發展培育達到成熟。豢養區域,多為生產穀物或玉米的農產產地。 世界各地飼養家豬的方式多為圈養,例如台灣的蓄豬業。20世紀中期以前,此地區家豬多食加熱過的廚餘或蕃薯葉,且為個別小規模蓄養,不過現今以企業化大型經營為主,飼料部分也多改成專用飼料。根據世界糧食組織的統計,在2010年底,全世界家豬約為9.65亿頭。其中,中國境內的家豬為4.76亿頭,佔總數百分之49%,為全世界第一;第二名則為美國,為6.49千万隻。 在台灣部分區域,如客家地區以及新北市三峽區的清水祖師廟仍有神豬競賽,為地方上的傳統文化。.

新!!: 魔鬼和家豬 · 查看更多 »

守護甜心!角色列表

--角色列表,是PEACH-PIT原作漫画作品《-zh-hant:守護甜心!;zh-tw:守護甜心;zh-hk:守護蛋精靈;zh-hans:守护甜心!;zh-mo:守護甜心!;-》中登場的人物說明。.

新!!: 魔鬼和守護甜心!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守门天

守门天(梵文:dvārapāla)是印度教与佛教中的门神,通常以手持金刚杵,面目狰狞的巨型阿修罗形象出现。作为宗教元素,在许多地区(诸如爪哇)的建筑中都有它的雕像存在。.

新!!: 魔鬼和守门天 · 查看更多 »

宗教人类学

宗教人類學(Anthropology of religion|Anthropology of religion)始於19世紀,研究處於無文字階段的原始民族中的宗教信仰及其各種因素、探索遠古時代的原始宗教。與宗教社會學不同的是,它較傾重於原始宗教。隨著西方殖民擴張和傳教活動發展,宗教學家在大洋洲、非洲等地的原始部落中進行實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土著文化及其宗教資料加以整理,令宗教人類學得以迅速發展。宗教人類學著重傳統的田野調查、統計學及象徵體系的比較方法,與民俗學及民族學交叉。代表學說有萬物有靈論、前萬物有靈論、巫術論、原始一神論、功能論及神話結構學說等。.

新!!: 魔鬼和宗教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宇宙戰士

《宇宙戰士巴爾迪歐斯》(原題:宇宙戦士バルディオス)是日本葦Production與國際映畫社(現已放棄本片著作權)共同製作,自1980年6月30日至1981年1月25日間於東京電視台(當時:東京12チャンネル)每週一18:45~19:15(至第13集止)、19:00~19:30(第14~18集)、週日7:00~7:30(自第19集起),於無線電視上播出31集(原本總共預定製作39集,實際卻只製作至第34集)的機器人動畫。 台灣於1990年(民國79年)7月6日至1991年(民國80年)3月1日間,由中視引進於每週五下午5:30~6:00時段,連同日本首播時未播出的集數一起播放;並在1997年至1998年間,曾在有線頻道東視育樂台及中都卡通台以《太空勇士》之名重播,之後由潛力精緻影音有限公司以「聽音辯字」的方式,將國語錄音版本重新打上字幕在市面上發售「雙語」版本VCD(外盒標示為『全套34集』,但內容卻未收錄第11集,僅有33集而已),近年來更自2008年內開始於中華電信MOD平台上的靖天卡通台再度重播。.

新!!: 魔鬼和宇宙戰士 · 查看更多 »

安洛先

安洛先(Allocer),亦稱安洛瑟,是神秘學書籍《所羅門的小鑰匙》中第一部份「Ars Goetia」所記載的七十二位魔神之一,排行第52位,為地獄之侯爵。 據說以有著火紅獅頭與雙目如炎的騎馬戰士之姿態現身,凡人若直視其眼睛,將會看到自己的死相從而失明。乃掌管學問的惡魔,能給予召喚者天文學、占星術,以及眾多的學問、知識。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52位的魔神,為地獄之侯爵。.

新!!: 魔鬼和安洛先 · 查看更多 »

寂静岭系列

是一個著名的驚悚遊戲系列,由科樂美發行,前四部作品由Team Silent開發,而之後Team Silent解散。第五作《寂静岭:起源》和第六作《寂静岭:歸鄉》則分別交由Climax Group和Double Helix Games製作。《沉默之丘:破碎記憶》也由Climax Group製作,已於2009年12月發行。目前最新作為 《寂静岭:暴雨》 。也有發行以沉默之丘為背景的系列漫畫、書籍與小說。由克里斯多夫·甘斯(Christophe Gans)導演,改編自《沉默之丘》初代的《沉默之丘》電影版已在2006年上映,電影續集也已製作完成上映,北美於2012/10/26上映,台灣於2012/12/21。 本系列遊戲的前三部銷售成功且受到高度評價。但從《沉默之丘4:密室驚魂》起,銷售與評價便開始下跌。該系列遊戲注重角色塑造、氣氛營造和心理暗示,劇情以類似電影手法展開,遊戲進程中不同選擇將影響結局。.

新!!: 魔鬼和寂静岭系列 · 查看更多 »

小子爱找茶

是日本漫画家西森博之所著的漫画作品。于《週刊少年Sunday》(小学馆)的2007年18号上开始连载,至2009年35号完结。单行本全11卷。话数的计法是「第○杯」。.

新!!: 魔鬼和小子爱找茶 · 查看更多 »

少年悍將 (動畫)

《少年悍將》(Teen Titans),是一部改編自DC漫畫《少年悍將》的电视动画,由卡通頻道播出,全五季。此外本作另有電影版《少年悍將:東京攻略》(Teen Titans: Trouble in Tokyo)。.

新!!: 魔鬼和少年悍將 (動畫) · 查看更多 »

尋水術

尋水/探測術(Dowsing,音譯:「道金」,又稱「道金術」)是一種占卜法,用以尋找地下水,金屬、礦石、寶石、石油或地脈,以及各種其他物品或物質,像是最近被稱為地面輻射的Ley lines,而不使用科學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美國被稱為「doodlebugging」。當用這個方法來尋找水脈的時候,通常被稱為尋水、或水巫。 使用探測術時通常會使用一個Y型或L型的棍棒,稱為尋龙尺(dowsing rod)或占卜棒(divining rod),不過也有些尋水者使用其他裝備,或是不使用任何裝備。 此占卜法興起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並且持續在福庭研究(Forteana)或感應力學(radiesthesia)的信眾受到歡迎。但是它目前並沒有被接受的科學解釋,並且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它是有效的。.

新!!: 魔鬼和尋水術 · 查看更多 »

崔斯特·杜垩登

崔斯特·杜垩登(Drizzt Do'Urden)是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中被遗忘的国度游戏设定中的一位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属于卓尔精灵种族。是杜垩登家族的一员。而他与其他邪恶的卓尔精灵不同,他彻底抛弃了邪恶,成为了一个善良的游侠。 崔斯特最早出现在R·A·萨尔瓦多的《碎魔晶》一书中。他本来打算用这个黑暗精灵来引出并烘托主角蛮族沃夫加,但出版后读者的关注却留在了这个黑暗精灵身上,于是作者决定让崔斯特作为这一系列的主要人物。而《黑暗精灵三部曲》则讲述了崔斯特的生平。随着这一系列作品的流行,崔斯特成为了被遗忘的国度小說系列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崔斯特的双眼与其他的卓尔精灵不大相同,不是显示夜视能力的红色,而是紫色。 崔斯特善使双刀,他的左右手同样灵活,因此被称为“双巧手”。.

新!!: 魔鬼和崔斯特·杜垩登 · 查看更多 »

左利手

--,又稱--,是指擅長使用左手進行例如書寫等日常活動的人,,新文化报相對的是右撇子。.

新!!: 魔鬼和左利手 · 查看更多 »

巴力

巴力(腓尼基语: ;בעל),又譯巴耳、巴拉,是古代西亞西北閃米特語通行地區的一個封號,表示「主人」的意思,一般用於神祇。巴力這個封號是源自於迦南人的神明,是希伯來聖經中所提到的腓尼基人的首要神明,曾被用於不同的偶像,早在前15世紀,便有閃族的崇拜記錄。迦南神話中,最重要的是巴力的死與復活,並且與自然界的死和復活循環相配。迦南人認為,當在儀式中重演神話,自然界的力量也能夠重新恢復,使他們獲得肥沃的土壤、牲口與人丁等。許多當時如神廟妓女制度及各種狂歡儀式等的風俗,都源出於此。演變到後來,巴力就跟上帝一樣,所代表的就是「神」。巴力並非是一個特有的神名,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祂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地方神。在西元前3000年左右,巴力代表的是蘇美人的風神恩利勒(En'lil)。過了一千年後,巴力一詞被普遍使用,各地各城邦都稱呼他們的神為巴力。許多以巴力為字首的代表的都是神名或王名。如巴比倫主神馬爾杜克(Bel-Marduk)以及腓尼基主神沙瑪什(Baal Shamen)。這位神到了敘利亞以及波斯都有人崇拜,甚至在迦南文化中也有祂的存在,是至高神埃爾(EL)的兒子,在迦南的祭典中祂的生日和祭日都有在紀念,這位神祇甚至連腓尼基人也有在拜,和其妻亞斯她錄一同代表了腓尼基人豐饒文化的象徵,不但是太陽神也是農業神,當災害來臨時,人們即以為是巴力神的震怒,其牲禮儀式甚至必需獻上活人或小孩,因而生出了火神摩洛克(Moloch)。隨著腓尼基人航海業的東奔西跑,巴力在摩西時期就已傳入到了地中海,包括了米甸文化(Midinite;即米甸地區的阿拉伯一族)和摩押國(Moabite;當時閃族的一支),在舊約中看的出來古猶太人也有這位神祇的崇拜,可能就是因為當時各地的人都崇拜以至過度,儀式過奢侈,不但獻上活人,還建造了花費浩大的寺廟,動員上千的祭司和勞力,甚至出現淫亂的場面。使得某些人產生了反感,成為後來墮落神的由來。 另外,中世紀著作《所羅門的小鑰匙》中的七十二柱魔神,也有記載巴力。別名「巴耶力」(Bael),排第1位的魔王。腓尼基神的巴力最初只用來表示一個特定的神的名詞,但是後來這個名詞開始等同一般名詞中的「神」。巴力(Bael)為所羅門72柱魔神中排位第1位。雖然巴力多被描繪成人類或是公牛的外型,在魔法書的描述中,祂則是以貓、人、蟾蜍,或是其組合的相貌出現。相當醜陋,聲音沙啞,能使人有變隱形的能力,尚精通性愛和法律的知識。而在法國學者科蘭·戴·布蘭西1818年的作品《地獄辭典》中,卻是以貓、人和蟾蜍的頭擺在一組蜘蛛腳上的形象出現。 巴力以王的名義指揮66個軍團守護四方。.

新!!: 魔鬼和巴力 · 查看更多 »

巴蘭

巴蘭可以指:.

新!!: 魔鬼和巴蘭 · 查看更多 »

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巴斯克維爾的獵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部以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和其助手華生為主角的長篇偵探小說中的其中--篇故事,故事發生地點為英國西南部德文郡的達特穆爾。故事講述了近乎靈異的惡犬所制造的恐怖命案,福爾摩斯和華生負責調查此案。本篇最初是於1901年8月至1902年4月在The Strand Magazine連載。是《最後--案》之後福爾摩斯的首次復出,並開啟了他的後續登臺。該小說並多次被翻拍成電影與動畫。 2003年,小說在BBC大閱讀不列顛“最佳小說”榜上位列128/200名。1999年,本故事在100名--學者那裏全票當選最佳福爾摩斯小說。.

新!!: 魔鬼和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 查看更多 »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簡稱:恩福堂或恩福,英文:Evangelical Free Church of China - Yan Fook Church,EFCC Yan Fook Church),於1987年9月成立,是香港著名基督教教會,隸屬中國基督教播道會。 堂址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長沙灣道789號恩福中心,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基督教會堂之一。1984年,參加的信徒大約100人;2004年,崇拜人數已超過5,000人;2008年尾,崇拜人數增長至10,000人以上。.

新!!: 魔鬼和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 · 查看更多 »

中國妖怪列表

__notoc__ 中國妖怪列表,列舉了一些出自中国古代書籍中所記載的各種妖怪。.

新!!: 魔鬼和中國妖怪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罗德曼

丹尼斯·罗德曼(Dennis Rodman,)是前美国NBA著名篮球运动员,以擅长爭搶籃板球及出色的防守著称,擁有“篮板王”的美誉,也因為防守時像蠕蟲一般扭動身體並黏在對手身上,被球迷戲稱為“The Worm”。主要位置是大前鋒,虽然僅有201公分的身高,但他憑藉著驚人的意志、紮實的卡位動作、準確的籃板球及防守预判能力、以及強大的侵略性,使他成為頂尖的籃板手兼防守者。在球场內外,罗德曼各种具争议性的举动令他备受瞩目。 罗德曼在1986年加入NBA,被底特律活塞队选中,1993年被交換到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但他的职业生涯高峰期是加入芝加哥公牛队之後,和队友麥可·喬丹及斯科蒂·皮蓬,为公牛王朝在1996年至1998年创造出NBA总冠军的三连冠。 2011年4月1日,洛文的底特律活塞10號球衣退役(不过他同意当时身披10号球衣的活塞队员格雷格·门罗继续使用该号码),同年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

新!!: 魔鬼和丹尼斯·罗德曼 · 查看更多 »

布罗肯峰

布罗肯峰(Brocken)是德国哈茨山最高峰,也是德国北部最高峰。它坐落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内威悉河和易北河之间。其海拔为1,141米,低于阿尔卑斯山脉,但是它的微气象类似于海拔2000米的山脉。峰顶从每年9月到次年5月覆盖着白雪,并且一年中有300天雾气环绕。年平均温度仅2.9°C。 布罗肯峰经常出现在传说中,并与女巫和魔鬼联系在一起。歌德将这些故事引入自己的作品《浮士德》中。布罗肯幽灵是这座神秘的山峰的常见现象,由于登山者的阴影投射在雾上而营造出怪诞的光学效果。 如今布罗肯峰成为哈茨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并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山上植物园,该园建于1890年。窄轨蒸汽火车,布罗肯火车翻越峰顶,将游客从北面的韦尔尼格罗德带到南面的北豪森。山上有很多徒步小径。.

新!!: 魔鬼和布罗肯峰 · 查看更多 »

世界妖怪列表

本列表收錄世界各地被人們所認知的妖怪,以及各地傳說生物。神話中登場的「人物」、「神明」或「有名字的普通生物」不屬此類。.

新!!: 魔鬼和世界妖怪列表 · 查看更多 »

万圣夜

万圣夜(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ning”的缩写,意為“萬聖節(諸聖節)的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晚慶祝。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盎格鲁-萨克森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万圣夜是諸聖節(All Saints' Day)的前夜。其英語名稱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諸聖節仍然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萬聖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西洋傳統上認為萬聖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與東亞的中元節與盂蘭節以及日本的百鬼夜行類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诺卡(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夜之都」,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新!!: 魔鬼和万圣夜 · 查看更多 »

万能钥匙 (电影)

毒鑰(The Skeleton Key),是美國2005年的一部懸疑恐怖片,伊恩·蘇佛利導演,凱特·哈德森,吉娜·羅蘭茲,約翰·赫特,彼得·賽斯嘉與喬伊·布賴恩特主演,剧情描述一位年輕的女護士改任私人看護後,捲入一系列充滿巫術「胡毒」儀式的靈異事件,結局驚悚非常,出人意表。2005年7月29日在英國上映,8月12日在美國上映。.

新!!: 魔鬼和万能钥匙 (电影) · 查看更多 »

万智牌

法風雲會(,簡稱:MTG)是一種交換卡片遊戲,设计者为李察·加菲(),由威世智公司()出品,第一个系列出版于1993年。在进行游戏时,双方各用一套卡牌进行,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以上进行游戏。根据統計,已經有超過200億張的卡牌在2008年至2016年間印製完成。 魔法風雲會在台湾2005年以前由尖端出版代理,2005年後則由威世智公司直營。 2002年推出線上版魔法風雲會Online(MTGO),只支援Windows平台並只有英文版。威世智內部工作室「Magic Digital Studio」在2017年9月推出魔法風雲會:競技場,目前在封閉測試階段,已知正式推出時會支援Windows與macOS。但由於遊戲是以Unity引擎開發,故日後支援其他平台的可能性也相當高。.

新!!: 魔鬼和万智牌 · 查看更多 »

三仇 (天主教)

三仇是一个天主教术语。天主教《要理问答》第340条称“(三仇)就是魔鬼、肉身、世俗。” 按其教义,魔鬼是指“故意拒绝事奉天主及其计划的堕落天使”。天主教认为魔鬼“企图拉拢人类背叛天主”。因此,魔鬼名列三仇之首。 按其教义,人是“天主的肖像”,人的肉身也因此“分享‘天主肖像’的尊严”,是美善的。但是,由于原罪的影响,肉身“倾向于罪恶”,这种倾向被称为“私欲偏情”。天主教相信洗礼能够涤除原罪,但是由于原罪造成的这种向恶倾向却依然存在。天主教相信基督徒被召叫对此“展开属灵的战斗”。从这个意义出发,肉身也名列三仇之一。 按其教义,“人按照其本性发展自己,就需要社会生活”。但是,天主教同时认为:“我们所面对的生活屡次阻挠我们反省、省察、或自我收敛”。从这个意义出发,世俗也名列三仇之一。.

新!!: 魔鬼和三仇 (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幻想三国志

《幻想三国誌》是宇峻科技开发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在中国大陆由寰宇之星代理發行简体中文版,分别於2003年6月24日和27日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发布。 本作主打的歷史事件為《赤壁之戰》。 本作標語:『前世的因,今生的果;永恆、無悔、痴心、愛戀,打破時空浪漫戀情』.

新!!: 魔鬼和幻想三国志 · 查看更多 »

幻想鄉

幻想鄉()是同人社團上海愛丽絲幻樂團製作的彈幕射擊遊戲東方Project中的架空世界。東方Project的故事就是以在幻想鄉發生的各種事件為主題。.

新!!: 魔鬼和幻想鄉 · 查看更多 »

幽灵图

幽灵图()是由鬼魂、恶魔和其他鬼神為題材的日本繪畫流派。而幽灵图也被认为是日本的风俗画,Schaap 1998, 17于19世纪末的幕末时期最為盛行。Addis 1985, 178.

新!!: 魔鬼和幽灵图 · 查看更多 »

乌科巴克

乌科巴克(Ukobach)是法国作家科兰·戴·布兰西的作品《地狱辞典》里提到的恶魔,头很大,有牛的尾巴,负责用铲子将燃烧物送入地狱,保持地狱的火炎。.

新!!: 魔鬼和乌科巴克 · 查看更多 »

久保保久

久保保久,日本男性漫畫家。出身於大阪府。其名字的中文發音雖然是迴文念法,但日文讀音不是迴文念法。.

新!!: 魔鬼和久保保久 · 查看更多 »

亞巴頓

亞巴頓(אבדון;'Ǎḇaddōn;通用希臘語:Apollyon;Exterminans;科普特语:Abbaton,拉丁字母轉寫:Avadon)在使徒约翰所作《新約聖經·啟示錄》第9章第11节中出現,是掌管無底坑的使者的名字。「亞巴頓」本身是一個希伯來語的字,意思是指「毀滅之地」,毁灭者或者无底坑。這個字在《約伯記》及《箴言》亦有出現,指「毀滅之地」、「死者的領域」。亞巴頓真实的身份依然富有争议。.

新!!: 魔鬼和亞巴頓 · 查看更多 »

亞西亞的七個教會

亞细亞的七個教會是早期基督教的七個主要教會,被記載在《新約聖經》的《啟示錄》書卷,整個場景都在罗马帝国亚西亚行省,今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岛。据,基督指示《啟示錄》的作者拔摩島的約翰:.

新!!: 魔鬼和亞西亞的七個教會 · 查看更多 »

亞蒙

亞蒙(Aamon,也作Amon及Nahum),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7位的魔神。位阶侯爵,统帅40个军团的「炎之侯爵」。形象是枭首狼身蛇尾,口吐烈焰。相傳因頭部為枭首,在埃及,曾被作為最高神阿蒙崇拜。能通晓过去未来,能使朋友反目成仇或和解。也有人說會教授召喚者未来與过去的知識,予人和情愛相關的秘密。也有說法,阿蒙代表的意思是隱士,不可解者,所以他真正的形象可能從來沒人看到過。亞蒙曾被認為是地獄的諸多惡魔君主中權勢最為強大的。 而名字亞蒙(Aamon)和阿蒙(Amon)相傳是從阿蒙(Amun,埃及主神,意為「隱藏者」)以及巴耳·哈蒙(Baal-hamon,古迦太基神話的主神)這兩尊異教神改變過來的。.

新!!: 魔鬼和亞蒙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恶魔之城

《康斯坦丁:恶魔之城》()是美国一部系列动画网剧,由执行制片和大卫·高耶一同创作。本剧主角是基于DC漫画中的人物约翰·康斯坦汀而改编,他是一个恶魔猎手和神秘侦探。与其他DC动画所属的宇宙观不同,该动画系列不仅延续了绿箭宇宙的部分设定,同时还是的首部动画剧集。 《康斯坦丁:恶魔之城》于2018年3月24日在CW电视网旗下的流媒体平台CW Seed上发布,并在“2018”上首播。.

新!!: 魔鬼和康斯坦丁:恶魔之城 · 查看更多 »

人马小姐不迷茫

《半獸人的煩惱》(セントールの悩み)為村山慶所創作的日本漫畫,曾獲得第八屆第二名(銀龍賞),在德間書店的《》2011年2月號開始連載。臺灣由東立出版社代理中文版本發行。.

新!!: 魔鬼和人马小姐不迷茫 · 查看更多 »

人魚

人魚,一般被認為是傳說的水生生物,通常人魚的樣貌是上半身或头部為人,下半身是魚尾,歐洲傳說中的人魚與中國、日本傳說中的,在外形上和性質上是迥然不同的, 目前也有科學家主張人魚是古代水手們誤認儒艮而來的幻想生物。.

新!!: 魔鬼和人魚 · 查看更多 »

五營神將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青旗(青龍)」、「南營八蠻軍-紅旗(朱雀)」、「西營六戎軍-白旗(白虎)」、「北營五狄軍」-黑旗(玄武)、「中壇三秦軍-黃旗(黃帝)」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新!!: 魔鬼和五營神將 · 查看更多 »

廢天使加百列

《廢天使加百列》(ガヴリールドロップアウト)是うかみ的日本漫畫作品。目前在《Comic電擊大王G》(KADOKAWA ASCII Media Works)(vol.4開始,2013年12月發行)連載,已出版6冊單行本。動畫方面,2017年1月至3月在AT-X播放同名電視動畫,並推出2話OVA。.

新!!: 魔鬼和廢天使加百列 · 查看更多 »

代蒙

代蒙(希腊文:δαίμων、拉丁文:Dæmon、英文:Daemon)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介于神与人之间的精灵或妖魔。它们与神祇的区别在于精灵并不具有人的外貌,而是一种善恶并存的超自然存在。在罗马神话中,代蒙称为革尼乌斯(Genius)。.

新!!: 魔鬼和代蒙 · 查看更多 »

以弗所書

《以弗所书》(ΠΡΟΣ ΕΦΕΣΙΟΥΣ)是《新约圣经》的第10本书,是由使徒保罗在约公元60年至61年在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的监狱中写给以弗所的基督徒的一封书信。该书信由推基古带給以弗所人。.

新!!: 魔鬼和以弗所書 · 查看更多 »

以諾書

以諾書(መጽሐፈ ሄኖክ,mets'iḥāfe hēnoki;Book of Enoch)是啟示文學作品之一,自称記載了在大洪水之前以諾與上帝同行三百年(詳見以諾)期间所見的異象。以諾書分成以諾一書(1 Enoch)、以諾二書(2 Enoch)和以諾三書(3 Enoch)三本。大部份的基督教會以及現代的猶太教团体多視其為偽經。.

新!!: 魔鬼和以諾書 · 查看更多 »

伊利丹·怒風

伊利丹·怒風(英文:Illidan Stormrage)是美國暴雪娛樂公司發行的電腦遊戲魔獸爭霸系列與魔獸世界當中的主角之一。伊利丹在故事中是一位正反評價兩極的人物,遊走在親情、愛情當中,情勢與環境的改變讓他的一生有著傳奇的變化,因此伊利丹也是故事當中最受玩家們歡迎的超人氣主角之一。.

新!!: 魔鬼和伊利丹·怒風 · 查看更多 »

伐楼拿

伐楼拿(वरुण,),又譯婆羅那,古印度神明,於吠陀時期就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是《梨俱吠陀》中記載最突出的阿修罗神,阿底提耶眾神之首。他的名字可能起源於原始印歐語的詞根wer-或wel-,表示「遮蓋」(可參考另一印度教神祇弗栗多)。.

新!!: 魔鬼和伐楼拿 · 查看更多 »

传说生物列表

传说生物列表列出源於传说或者神話的生物,牠們有些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像中国神話中的龍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所以人們將其視為鬼神,而不是血肉之軀。也有部份可能是古代的人們對正常生物的誤解,例如美人魚被現在的人相信是海洋哺乳動物儒艮。.

新!!: 魔鬼和传说生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教士和吃人恶魔问题

传教士和吃人恶魔问题是一则古老的智力游戏题。.

新!!: 魔鬼和传教士和吃人恶魔问题 · 查看更多 »

异域镇魂曲

是由美国Interplay公司旗下的黑岛工作室(Black Isle Studio)制作并于1999年发行的一个基于高级龙与地下城规则的电脑角色扮演游戏。中国大陆由北京新天地互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代理汉化。 本遊戲的故事背景為龍與地下城中的一個較為冷門的戰役模組異度風景,而由於該模組本身即較偏向哲學層面的探討,使得人物的对白充满了艰深晦涩的哲学思考,剧情和设定庞大繁杂,加上画风阴暗怪诞,操作困难,因此这款游戏并不十分畅销,但仍被一些玩家视为欧美角色扮演游戏史上的巅峰之作。.

新!!: 魔鬼和异域镇魂曲 · 查看更多 »

影子政府

影子政府或影子内阁是一個「候任政府」,是一個有意圖接管政府的團體。.

新!!: 魔鬼和影子政府 · 查看更多 »

使魔

使魔(familiar spirits;使い魔)又稱使役魔,指的是在奇幻故事中,由魔法師、魔女之類的角色所操縱的惡魔、怪物或精靈,兩者之間有主從關係。.

新!!: 魔鬼和使魔 · 查看更多 »

彈簧腿傑克

彈簧腿傑克(Spring Heeled Jack)是據英國民間傳說,存於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物。有關他最早的目擊紀錄據稱是在1837年,之後英格兰各地,從倫敦到雪菲爾和利物浦都有報告,在郊區和英格蘭中部尤被盛传,1850年代至1880年代達到高峰。雖然部分報告宣稱他仍有活動,但一般相信他已於1904年消失,即最後一件有紀錄事件發生之年。許多理論宣稱已確定他的身分類別,但無任一者能全然釐清真相,因此該異常現象依舊無法解釋。 彈簧腿傑克的都市傳奇於當代廣受歡迎,原因在他奇怪的現身方式和施展一雙怪腿的能力,而後者亦成為數本經典科幻小說的題材以及眾多超能力想像的靈感來源。.

新!!: 魔鬼和彈簧腿傑克 · 查看更多 »

余美華

余美華 (Yu Mei Wah),香港電影演員,銀幕處女作是《風塵俠犬》(1953年,飾演李湘),息影作《聰明太太笨丈夫》(1969年,飾演黃寶帆夫人),參演約50齣電影。.

新!!: 魔鬼和余美華 · 查看更多 »

德尔斐

德尔斐()是一处重要的“泛希腊圣地”,即所有古希腊城邦共同的圣地。这里主要供奉着“德尔斐的阿波罗”(Appollon pythien,以下简称“阿波罗”),著名的德尔斐神谕就在這裡頒布。德尔斐位于福基斯(),现在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泛希腊圣地”是一个外在于城邦政治的复杂构造,在宗教意義上為所有希腊人提供自我认識的唯一途径,據說阿波羅神廟的入口處刻著三句箴言:「認識你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凡事不過份」(μηδεν αγαν)、「妄立誓則禍近」(ἐγγύα πάρα δ'ἄτη)。.

新!!: 魔鬼和德尔斐 · 查看更多 »

保罗·沃尔福威茨

保罗·邓迪斯·沃尔福威茨(Paul Dundes Wolfowitz,),前世界银行行长,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乃美國國防部軍事策劃人之一,亦是美國小布殊陣營中著名鹰派人物之一。布什父子以及克克林頓或歐巴馬當總統時均多少推崇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

新!!: 魔鬼和保罗·沃尔福威茨 · 查看更多 »

念力

念力,也被翻译为意念(psychokinesis,来自希腊语ψυχή , “psyche(心灵)”,意味着思想,灵魂,心,或生息;和κίνησις , “kinesis(室壁运动)”或念動力,意思是运动;字面意思为“来自理念的运动”)也称为telekinesis(希腊语τῆλε + κίνησις,字面意思为“隔空移物”),缩写分别为PK和TK,是由亨利·霍尔特杜撰的:根据意识直接影响到一个物理系统。这些想象完全不能用任何已知的物理能量来解释。念力典型例子可以包括扭曲或移动的物件,或影响随机数生成器的输出。 念力指通过人大脑的某种特殊意识去影响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通常的念力能办到折弯铁匙,隔空移物等。有些人认为这种通常念力被认为是通过意念所创造的能量场所办到的。科幻作品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所追求的原力的就是一种念力模式。从念力的理念论上来说,念力甚至能影响原子的衰变等复杂运动。 对于念力这项研究的现象,被归类於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的范畴内。一些超自然研究人员认为,念力的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运用念力控制随机数生成指出了实验的可行性。 然而,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念力存在。2006年对于380个研究的一个进一步分析发现了一个“非常小”效应,它可以解释为发表性偏倚。念力试验历来被批评为缺乏适当的控制和重复操作性。怀疑论者和许多科学家已经提出,念力存在的假象,是受发表者个人的偏倚、欺骗、操纵统计数据、没进行重复实验验证所致。.

新!!: 魔鬼和念力 · 查看更多 »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新!!: 魔鬼和土星 · 查看更多 »

圣女日南斐法

圣女熱納維耶芙(法语:Sainte Geneviève,约422年—约502年),是法国巴黎的主保圣人,她约于422年生于法国的巴黎西郊的南戴尔,约502年卒于巴黎。 圣女熱納維耶芙还是个小女孩时就已经决定终身过贞节的生活,而且把时间都用到祈祷和沉思上。在其父母过世后,圣女熱納維耶芙来到巴黎,照顾贫穷及生病的人们。传说她从15岁开始一直到50岁每周只进食和喝水两次。 传说她阻止了匈奴国王阿提拉对巴黎的入侵。在阿提拉逼近巴黎时,圣女熱納維耶芙动员巴黎的女人们都来祈祷;男人们都来保卫城市。男人们不相信她,想用石头砸死她;而女人们则真的和她一起进行祈祷,结果阿提拉果真撤了兵。 传说她还对当时的法兰西国王克洛维一世(约466-511)皈依基督教做出了贡献。这位国王是欧洲的第一位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国王,从而使法兰克帝国得以基督教化,这对整个欧洲历史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圣女熱納維耶芙在逝世后被安葬在巴黎的使徒教堂(法语:Abbaye Sainte-Geneviève de Paris),这座教堂在12世纪时被重修,并从此改名为圣女熱納維耶芙教堂。由于圣女熱納維耶芙把基督教教理传授给了法兰西国王,形成了和法国皇室的特殊关系,这座教堂又于18世纪,在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的赦令下又一次得以大规模新建。在法国大革命后,教堂被改名为先贤祠,成为安葬并纪念法国著名人物的祠堂。 很不幸的是,1793年,圣女熱納維耶芙的遗骸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公开烧毁了。她的圣骨匣安放在巴黎圣女熱納維耶芙广场上的圣斯德望堂中。 在天主教中,圣女熱納維耶芙的纪念日是每年的1月3日,她在艺术作品中的的标志象征是蜡烛、天使和魔鬼、圣杯以及巴黎城的钥匙。.

新!!: 魔鬼和圣女日南斐法 · 查看更多 »

圣宾尼陀服

圣宾尼陀服(sambenito、sambenet)是一种刑罚用途的衣服,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判决异端者时常让犯人穿着。实际上与修道士的肩衣类似,常见的一种是黄地配大红交叉十字,另一种则是黑地配上修道士、龙、火焰和恶魔的形象。犯人还需要戴上竖长圆锥形帽子。中国大陆1960-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的公审,也常让“反革命分子”戴上类似的帽子以示侮辱。 圣宾尼陀这一名字一说来自圣本笃,另一说则来自西班牙语“有福的袋子”(saco bendito)Américo Castro, Revista de Filología Española, XV, 179-80.

新!!: 魔鬼和圣宾尼陀服 · 查看更多 »

圣弥额尔教堂 (慕尼黑)

圣弥额尔教堂(Michaelskirche)是德国慕尼黑的一座天主教堂,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文艺复兴式教堂。它由巴伐利亚公爵威廉五世建于1583年-1597年,是一座耶稣会教堂,作为反宗教改革的精神中心。这座建筑的风格对德国南部的早期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座教堂分两个阶段建造。在第一阶段(1583-88年),这座教堂模仿了罗马的耶稣教堂,由一位不知名的建筑师修建了筒形拱顶,这是除罗马圣伯多禄大殿之外世界最大的拱顶,跨度超过20米。在建造过程中,有人怀疑拱顶的稳定性。1590年刚完成的钟楼倒塌,毁坏了唱经楼。公爵威廉五世认为这是个不好的预兆,于是计划修建更大的教堂。因此,开始工程的第二阶段,持续到1597年,Friedrich Sustris在未被损坏的中殿上方重建了新的唱经楼,耳堂也未按原设计建造。 立面非常威严,有一些维特尔斯巴赫王朝成员的雕像。两个入口之间,Hubert Gerhard的巨大铜像表现了天使长圣弥额尔为信仰战斗,杀死了龙形的魔鬼。 教堂内有尤金·博阿爾內(Eugène de Beauharnais)的墓, 这座教堂在二战期间严重受损,1946-48年修复。1980 - 1983年,灰泥粉饰修复。 Category:慕尼黑教堂 Category:耶稣会.

新!!: 魔鬼和圣弥额尔教堂 (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圣经新世界译本

《圣经新世界译本》(New World Translation of the Holy Scriptures (NWT))是由基督宗教非传统教派耶和华见证人的守望台聖經書社所发行的圣经译本。同时作为非卖品《圣经》在世界范围内也颇有影响力。英语版的新世界译本自稱是根据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原文直译(LORD 的翻译有问题)而成,中文版的新世界译本《圣经》根据2013年版英语版为蓝本,经过耶和华见证人长老团集体翻译而成,絕大部份正统教会並不认同。耶和华见证人与正統基督教教派之间,依旧对该译本翻译的准确性存有很大的争议。.

新!!: 魔鬼和圣经新世界译本 · 查看更多 »

地獄

地獄,被一些人認為是人死亡後靈魂會到的地方。在汉族传统宗教观念中,地獄是陰間地府的一部分。地獄的觀念广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观念中,如道教、佛教、印度教、現今的猶太教和基督宗教中的一些派别、伊斯兰教等。其實陰間和地獄的性質不盡相同,陰間也稱冥界,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而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的監獄和刑場。 地狱的观念同时出现在古代东方的印度和西方的西亚,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其最初来源可能是位于两者之间的伊朗高原。早在公元前1800年古波斯的拜火教就有这样的描述:末日审判是有一个大火坑,好人在那里被牛奶和蜂蜜浇灌,而坏人则被融化的金属溶液浇灌。有人認為這是东西方所有地狱观念的共同起源,研究古波斯宗教的学者也持此观点。一種觀點認為佛教傳入前中國沒有地獄觀念。以著有《東漢生死觀》的余英時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中國道教原本已有地獄觀念,佛教傳入後又影響後來道教的地獄概念。 不同的信仰對地獄的理解會有所不同,但一般與人死後的靈魂會到地獄受審、等待輪迴、轉世或受刑罰等事有關。地獄與痛苦的負面情緒有不可分割的聯想,佛教認為地獄道是沒有喜悅意和喜樂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最苦的境界;地獄道的是囚犯即“罪鬼”,這與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

新!!: 魔鬼和地獄 · 查看更多 »

地獄 (基督教)

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最后审判不悔改的罪人,他们不是在死后(通过特别审判)就是在一般审判后立刻进入地狱。地狱的特征是从圣经文本的教导推断出来的,对于其中一些文本,人们只是单纯从字面上去解释,于是引出了流行的地狱观点。 今天的神学家普遍认为,地狱是人们运用自由意志拒绝与上帝联合,不与上帝的公义和怜悯相容的逻辑结果(因为上帝不会强迫人们遵守他的意愿)。另一方面,加尔文主义者相信地狱是上帝对人之罪的正义审判结果,但他们拒绝自由主义神学的自由意志的观点。 在大多英语圣经中,有多个希伯来词和希腊词被翻译为“地狱”,这包括: 1,sheol和hades(在希伯来语圣经中的“sheol”,和在新约中的“hades”)。许多现代版本,如新国际版圣经,将Sheol翻译为“坟墓”,而只是音译Hades。人们普遍认为,sheol和hades通常不是指永久惩罚的地方,而是指坟墓,死者临时居的地方,即地下世界。 2,Gehenna。新约中“Gehenna”被描述为一个一“不灭的火”摧毁灵魂和身体的地方(马太福音10:28;马可福音9:43)。这个词在许多英语版本中被翻译为“地狱”或“地狱之火”。 3,tartarō。希腊动词“ταρταρῶ(tartarō)”在新约中出现一次(彼得后书2:4),它几乎总是翻译成“丢在地狱”之类的短语。有时也翻译为“Tartarus”;对于这个词,Holman Christian Standard Bible说道:“Tartarus是一个希腊词,意思是在地下比Hades更低一层的神惩罚人的场所。”(彼得后书2:4).

新!!: 魔鬼和地獄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地獄少女角色列表

地獄少女人物列表介紹在《地獄少女》、《地獄少女 二籠》和《地獄少女 三鼎》裡主要出場之人物。括號內為日文正式名稱。.

新!!: 魔鬼和地獄少女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獄怪客 (電影)

《地獄怪客》(Hellboy)是2004年的美國超自然超級英雄電影,改編自創作的黑馬漫畫出版商奇幻漫畫《地獄怪客》。由墨西哥籍導演吉勒摩·戴托羅執導,朗·帕爾曼、道格·瓊斯、莎瑪·布萊兒等人演出。電影於2004年4月2日上映。續集《天魔特攻之鬼魅兵團》於2008年7月11日上映。.

新!!: 魔鬼和地獄怪客 (電影) · 查看更多 »

地狱犬

地獄犬(Hellhound)是歐洲的神話和民間傳說中,來自陰間或地獄,會噴火的惡魔犬。.

新!!: 魔鬼和地狱犬 · 查看更多 »

地狱男爵

地狱男爵(Hellboy),是由美國黑馬漫畫公司的漫畫家麥克·米紐拉(Mike Mignola)所創造的虚構角色。.

新!!: 魔鬼和地狱男爵 · 查看更多 »

利维坦

利維坦(Leviathan),又譯巨靈,1874年施约瑟翻译的旧约全书译为利未雅坦,之后的聖經和合本譯為鱷魚,现在的和合本修訂版譯為力威亞探,聖經思高本譯為里外雅堂,聖經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海怪,是《希伯来圣经》的一种怪物,形象原型可能來自鯨及鱷魚。「利維坦」一詞在希伯来語中有著「扭曲」、「漩渦」的含義,而在天主教則是與七宗罪中的「嫉妒」相對應的惡魔。《以賽亞書》第二十七章 描述利維坦為「曲行的蛇」;烏加里特史詩則記載利維坦為利坦(Litan),並形容其為「纏繞之蛇」。後世每提到這個詞語,都指來自海中的巨大怪獸,而且大多呈大海蛇形態。.

新!!: 魔鬼和利维坦 · 查看更多 »

喷神James节目列表

喷神James节目列表:.

新!!: 魔鬼和喷神James节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傑克南瓜燈

傑克南瓜燈(英語:Jack-o'-lantern 或 Jack O'Lantern),通常以甜菜或南瓜雕成一個有蓋子和洞的燈籠,洞的圖案通常是像怪物般的臉,在萬聖夜的時候放進點燃的蠟燭。其字源來自jack of lantern。.

新!!: 魔鬼和傑克南瓜燈 · 查看更多 »

傑克武士

《傑克武士》是美國動畫片,由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擔任製作,也就是《德克斯特的實驗室》的製作人。傑克武士與其他動畫不同的是,他卡通裡的任何事物皆沒有輪廓,並採用簡約的藝術風格,以及類似浮世繪的繪畫方式。傑克武士從2001年8月10日至2004年9月25日,得到了艾美獎提名6次並得獎4次,以卡通來說,提名6次得獎4次已經是成就非凡。截至第4季一共52集,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曾說過要出傑克武士電影版,以真正結束《傑克武士》。直到2016年,以成人觀眾作目標的Adult Swim宣佈傑克武士將會在此頻道重啟,這代表著從第五季起故事將會更黑暗和血腥。.

新!!: 魔鬼和傑克武士 · 查看更多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又名《王子復仇记》,是莎士比亞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劇作品,是他最負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劇本。習慣上將本劇與《馬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並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戏剧中叔叔克劳地谋害了哈姆雷特国王,篡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葛簇特;王子哈姆雷特因此为父王向叔叔报复。剧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伪装的、真实的疯癫 —— 从悲痛欲绝到假装愤怒 —— 探索了背叛、复仇、乱伦、堕落等主题。 《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是最長的一齣,也是英国文学中最富震撼力、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并似乎“不停地被他人讲述、改编着。”本戏剧是莎士比亚有生之年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并自1879年以来就雄踞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榜首。戏剧影响了众多作家,包括歌德、詹姆斯·乔伊斯、艾瑞斯·梅鐸等人,并被称为“在《灰姑娘》之后最常被搬上荧幕的戏剧。”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自于阿姆雷特传奇(Amleth),出自十三世纪的萨克斯·格勒麦蒂克斯的作品《格斯塔·达诺拉姆》,并在十六世纪由学者弗朗西斯·迪·贝勒弗莱斯特重新讲述。他也可能参考了伊丽莎白时代的《乌哈姆雷特》(Ur-Hamlet)。莎士比亚也让演员理查德·伯比奇出了名。See Taylor (2002, 4); Banham (1998, 141); Hattaway asserts that "Richard Burbage...

新!!: 魔鬼和哈姆雷特 · 查看更多 »

哈米吉多頓

哈米吉多頓(Armageddon)是基督教《聖經》所述世界末日之時善惡對決的最終戰場,只一次出現在《新約聖經·啟示錄》的異兆中。.

新!!: 魔鬼和哈米吉多頓 · 查看更多 »

再會吧、那些愛憐的悲傷啊

《再會吧、那些愛憐的悲傷啊》(サラバ、愛しき悲しみたちよ)是日本女子組合桃色幸運草Z的第9張單曲,於2012年11月21日由STARCHILD發售。同名A面曲《再會吧、那些愛憐的悲傷啊》是日本電視劇《我的學生是惡夢》的主題曲。.

新!!: 魔鬼和再會吧、那些愛憐的悲傷啊 · 查看更多 »

冥河龍屬

冥河龍屬(學名:Stygimoloch),其學名意為“來自於冥河的惡魔”,是種厚頭龍下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末,約6500萬年前。冥河龍發現於西部內陸海道旁的海爾河組與蘭斯組,牠們與暴龍、三角龍共同生存在同一地區。 模式種是多刺冥河龍(S.

新!!: 魔鬼和冥河龍屬 · 查看更多 »

军荼利明王

軍荼利明王(梵文:Kuṇḍali Vidyārāja),為佛教金剛乘五大明王之一,為南方寶生佛的憤怒化身,身上有許多蛇作為飾物,有除惡魔、蛇毒、熱惱、疾病的功德。軍荼利意譯甘露瓶,儲藏著用之不竭的生命能量。 軍荼利明王塑像有兩面四臂、四面八臂等形式,身青色,眼紅色,手把二赤蛇,其它手持戟、杵、輪等。其四面四臂像表示降伏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四煩惱。.

新!!: 魔鬼和军荼利明王 · 查看更多 »

公視新聞

公視新聞(PTS NEWS)是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雖然公視開播時就已設置新聞部,但受限於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三讀通過時立法院附帶的決議,直到2002年7月1日才開始製作每日即時新聞。 與大多數的電視台一樣,公視正式新聞節目集中於每日晚上。整體而言,公視新聞因為新聞內容淨化,幾乎看不到其他台灣新聞台的血腥、火爆的場面,且素材多元,針對民生消費、台灣政經社會、人文環境等議題報導都極為深入;相較於台灣其他商業電視台,政治新聞立場也盡量客觀,不偏向任何政黨色彩,並時常邀請國內專家學者討論時事新聞;再加上主播群平穩播報風格,使得公視新聞在台灣備受推崇、得到了各方很好的評價。 公視新聞主要時段分別是午間台語新聞節目《公視中晝新聞》、晚間台語新聞節目《公視暗時新聞》及晚間華語新聞節目《公視晚間新聞》。與其他電視台多數的台語新聞不同,公視以直接使用台語用詞「中晝」、「暗時」來稱呼其新聞節目,展現台語的主體性。.

新!!: 魔鬼和公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其实我是…

《其實我是…》(実は私は)是增田英二的日本漫畫作品,自2013年1月23日起至2017年2月16日止連載於秋田書店《週刊少年Champion》,單行本全22冊。故事描述人類與吸血鬼、狼人、惡魔及外星人一起於校園之中生活的搞笑戀愛喜劇。.

新!!: 魔鬼和其实我是… · 查看更多 »

光環 (光象)

光環(英文:Glory)為氣象學的名詞,中國宋朝時稱為光相、現代中文習稱佛光、寶光、寶光環、觀音圈、觀音輪、反日華等等;歐洲則稱作布羅肯幽靈(英文:Brocken Specter)、布羅肯虹(英文:Brocken Bow)或布羅肯現象(英文:Brocken Phenomenon),是一種陽光透過雲霧反射,並經由雲霧中的水滴發生繞射與干涉,最後形成一圈彩虹光環的光学现象,在光環中經常包括觀察者本身的陰影。.

新!!: 魔鬼和光環 (光象) · 查看更多 »

克勞德·史特萊夫

是一位出現在Square(現今為Square Enix)的電子遊戲《最終幻想VII》和相關續作的虛構角色,為《FFVII》本傳的主角。最初設計來自《FFVII》的角色設計師野村哲也。克勞德的外表特徵是金色的尖刺髮型,醒目的藍色眼睛,深色衣服和巨大的「破壞劍(バスターソード,Buster Sword)」,此劍是摯友扎克斯·菲爾的遺物。 在《FFVII》開幕時,克勞德自稱是大型企業神羅公司旗下高級戰士組織的前成員,已脫離組織成為一介雇傭兵,實際上他是在神羅軍事研究計畫下遭人體基因改造的實驗樣本。受兒時舊識蒂法邀請而加入反神羅組織「雪崩」,之後起而對抗擁有著英雄之名的賽菲羅斯,過程中克勞德學著接受自己混亂的過去,並適應了作為一個團隊領導者的角色。克勞德也出現在其他幾個承有《FFVII》名稱的作品,如《富豪街系列》、《最終幻想戰略版》、《最終幻想 紛爭》、《鬥魂》和《王國之心》系列。 克勞德的角色塑造獲得了良好的評價,在整個Final Fantasy系列中他也是「標誌性」的人物。官方週邊中不只人物模型,設定上他所配戴的飾品,如耳環、戒指等皆有實際商品化,其人氣可見一斑。.

新!!: 魔鬼和克勞德·史特萊夫 · 查看更多 »

勇者

勇者(ゆうしゃ、Braves、Hero)是在日本漫畫、動畫、電子遊戲和輕小說等各類ACG作品中,常出現的一種虛構職業。勇者通常是此類作品的主角或主要角色,被作品中的其他角色視為英雄、傳奇人物,被認為是奇幻職業的頂點。然而隨著作品設定的不同,勇者的定位亦有各類差異。.

新!!: 魔鬼和勇者 · 查看更多 »

BSD小惡魔

BSD小惡魔(BSD Daemon)是BSD作業系統的吉祥物。許多人叫他「Beastie」,因為發音跟BSD類似。他的形象是隻惡魔,通常帶支三叉戟,代表行程的分岔。BSD小惡魔的版權是由馬紹爾·克爾克·麥庫錫克持有。目前最流行的BSD小惡魔版本是由動畫導演约翰·雷斯特在1988年3月22日所畫的。而最早的BSD小惡魔版本則是由漫畫畫家費爾·弗格利歐畫的。.

新!!: 魔鬼和BSD小惡魔 · 查看更多 »

Castle Fantasia 聖魔大戰

《Castle Fantasia 聖魔大戰》(日文原名:キャッスルファンタジア~聖魔大戦~)為日本遊戲公司Studio e.go!(簡稱ego)於1998年11月20日發售的成人遊戲。2000年12月22日發售重製版《新聖魔大戰》(日文原名:キャッスルファンタジア〜聖魔大戦〜 リニューアル),不僅全程有語音且CG畫質與戰鬥系統皆大幅提升細膩度及挑戰度。台灣由信必優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發行中文版(非18禁),現已倒閉、結束營業。2002年7月11日由Symbio Planning發售Dreamcast版。.

新!!: 魔鬼和Castle Fantasia 聖魔大戰 · 查看更多 »

皮媞亞

媞亞(Πυθία,Pythia),也譯為皮提亞、皮提婭、琵西雅,古希臘的阿波羅神女祭司,服務於帕纳塞斯山上的德爾菲神廟。她以傳達阿波羅神的神諭而聞名,被認為能夠預見到未來。 德爾菲神廟(Delphic oracle)開始自西元前八世紀,在古希臘世界是極為重要的信仰中心。.

新!!: 魔鬼和皮媞亞 · 查看更多 »

灰鷹

鷹(英語:Greyhawk)是龍與地下城角色扮演遊戲最早期的戰役設定之一,又稱灰鷹世界。灰鷹一詞也指稱此設定中的自由城市灰鷹(Free City of Greyhawk),此城市外圍的灰鷹堡,以及在其他設定集名為「鋼龍族」(Steel Dragons)的灰鷹龍族(Greyhawk Dragons)。灰鷹的許多規則都是龍與地下城主要作者Gary Gygax與其他人在遊戲過程中整理出來的。在建構背景時,Gygax將他的玩家的戰役設定也納入灰鷹世界,包括Dave Arneson的黑原谷 以及Len Lakofka的Lendore Isles等等。.

新!!: 魔鬼和灰鷹 · 查看更多 »

灼眼的夏娜角色列表

此列表是《灼眼的夏娜》登場人物的介紹,譯名以台灣角川中文版為準。劇情進度範圍以台灣角川授權小說中文版進度、以及原始電視台及Animax Asia播放的動畫版進度為準。.

新!!: 魔鬼和灼眼的夏娜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獸人

人(Therianthropy),又稱獸化人,通常是指在奇幻文學或科幻相關動畫、漫畫、遊戲、電影、輕小說等作品中所出現的虛幻種族之一,一般所稱的獸人指的是保留了獸類外型的特徵(寬大的口部、全身覆滿皮毛、有尾巴和其相對應的獸耳)但又具有人類的特徵(可以站立並且能夠行走的腿、能拿取物體的手、會說話),甚至有與人類相同思考能力的幻想生物。 獸人在某些科幻和奇幻相關的作品中有時被設定為智商較人類為低,不過具有較佳的肉體優勢(例如力氣較人類大、動作較人類敏捷)等等;大致上來說,獸人在上述的相關作品中還沒有完全定型的特色,每個作者描寫的獸人多少都會有些差異。.

新!!: 魔鬼和獸人 · 查看更多 »

獵巫

獵巫是原指搜捕女巫与巫师或施行巫術的證據將被指控的人帶上宗教審判法庭。今日此類事件被視為一種道德恐慌及政治迫害。從12世紀開始,到16世紀是最高峰的時期。當時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等)已經傳入歐洲將近一千年,並且幾乎成為歐洲的唯一宗教。源自於對於未知的恐懼和對巫術的害怕導致獵殺女巫,而法蘭西英雄聖女貞德也曾被視為女巫。 其實初時男巫和女巫被指控的人數一樣多,直到了1487年海因里希·克雷默及約翰·斯普倫格著作的獵巫手冊《女巫之槌》出版後,令整個歐洲社會把獵巫的矛頭指向女性。書中宣稱「巫術是來自肉體的色慾,這在女人身上是永難滿足的,魔鬼知道女人喜愛肉體樂趣,於是以性的愉悅誘使她們效忠」。所以在不少有關女巫指控的法庭文獻當中,都有跟魔鬼性交的罪名。被判死刑的女巫,財產會被沒收,令政界和司法界對獵巫運動更加積極。在巔峰期的16世紀,獵巫審判大多是由世俗法庭而非宗教法院審判。一开始猎巫都是用絞刑的,但因为據說女巫与巫师死掉后留下的的尸体会变成吸血鬼,所以后来就使用火刑,因为要把尸体也摧毁掉以绝后患。 廣義來說,女巫是指使用魔術、唸咒、妖術的女性,在西方童話故事裡頗為常見,大多以鷹鉤鼻的老年女性的形象出現,披著黑色斗篷、相貌異於常人、喜歡喃喃自語,在大鍋煮著蜥蜴、蝙蝠、蜘蛛、毒蛇等食材,熬製成濃稠的湯藥。這個印象,一般認為在狩獵女巫的歷史中就已經定型了。另外,運用西洋占星術或神祕學,為人占卜吉凶、祈福、施咒的婦女,有時也被視為女巫。 在迫害的巔峰期,很多不懂巫術的女人也遭人誣告罪成而被活活燒死。從1450到1750年約有三萬五千至十萬人以「獵巫」的名義被處決,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時期;直到17世紀末北美殖民地的塞勒姆審巫案還使19人死於絞刑,1人被石頭堆壓死,5人死於獄中。.

新!!: 魔鬼和獵巫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教

瑣羅亞斯德教(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教」或「白頭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论,有學者認為它對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以及印度的佛教的宗教之中,现今西方圣诞节即为密特拉节。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又譯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聲稱受到神的启示,破斥当时的多神教,宣说拜火教,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說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遠古的繼承。.

新!!: 魔鬼和琐罗亚斯德教 · 查看更多 »

,在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含義,常和宗教、神秘學、儀式性的習俗有關。其中一種含義是超自然體系中的至高者(The Most High),不受自然規律限制,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宇宙萬物和整體世界(Holist World),能對物質相位(Material Phase)施加直接或間接干涉。在所有的人類社會中都存在這種概念化的偶像(Conceptualized Idol),但因各地文化風俗和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有異,人們對神的認知完全分歧,導致法西斯思想、無理排他、種族主義、鎖國政策、軍國主義等充滿攻擊性的社會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新!!: 魔鬼和神 · 查看更多 »

禁果

禁果是在《聖經》中伊甸園「知善惡樹」上結的果實。舊約創世紀記載,神對亞當及夏娃說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喫,唯「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可喫”,否則他們便會死。最後夏娃受魔鬼(蛇)引誘,不顧上帝的吩咐進食了禁果,又把果子給了亞當,他也吃了。上帝便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偷食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

新!!: 魔鬼和禁果 · 查看更多 »

称义

义(Justification)是指在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理论中,上帝使一个有罪的人具有“公义”、“無罪”(righteous)的身份。“称义”的概念出自于基督教的《新约圣经》、犹太教的《塔纳赫》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

新!!: 魔鬼和称义 · 查看更多 »

科學小飛俠

《科學小飛俠》(科学忍者隊ガッチャマン),是一部科幻集團英雄動畫系列,包括三部電視版,與一部剪輯電影版及OVA版作品,2013年並推出了真人電影版本。.

新!!: 魔鬼和科學小飛俠 · 查看更多 »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新!!: 魔鬼和稻 · 查看更多 »

童年末日

《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中國譯作「--」、臺灣及香港譯作「--」)是由英国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所著的科幻小說,首版印刷為1953年,之後由於時代背景的轉換,在1989年到1990年間重新改寫了第一章的部分(例如在新版的第一章裡提到冷戰結束)。2015年Syfy改編為同名電視劇。.

新!!: 魔鬼和童年末日 · 查看更多 »

童話

童话是一种小說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通常是写给小孩子的,文字通俗,像儿童说话一样。一般童话裡有很多超自然人物,像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在現代西方文學的寫作方法中,「童話故事的結局」(fairy tale ending)通常指的也是快樂的結局,就像大多童话故事中公主和王子一般。 在許多文化中,惡魔與巫婆等常被認為是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這時童話就可能變成傳說,如此一來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人也會更覺得故事是一段史實。但是和傳說與史诗有所區別的是,童話故事往往會在故事內容中多加入一些對實際人、事、物未必是真實的描述以增強故事性。通常故事的起頭都會用「很久很久以前……」來開始對整個故事的描述,而非真實事件所發生的時間。 幾個世紀以來,各種形式的童話在不同的國家及不同的文化中廣泛被發現。童話故事可以口述或寫作的方式存在,但僅有寫作的方式得以流傳下來,使得童話故事確切出現的年代難以考證。但就所流傳下來可考的文學紀錄而言,童話故事至少已經存在超過千年。在西方,早期的童話並不被稱為「fairy tale」,而是被視為短篇小說的文體。「fairy tale」一词被認為最先是由法國作家所提出。時至今日,童話故事的流傳仍以寫作方式為主。 早期「童話」的聽眾群除了兒童外还包括成人,后来,随着格林兄弟所搜集整理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以及其他一些作家作品的出现,童話這一文體被正式與兒童相聯,并且这之后這種關聯性日渐加深。 在童話的分類上,民俗學者採用了許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爲著名的有阿尔奈-汤普森分類法以及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形態分析法。.

新!!: 魔鬼和童話 · 查看更多 »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东亚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別稱端阳节、端日节、午日节、粽子節、天中節、五月节、五日節、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菖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日投江自盡,后在中国演化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有人稱其為詩人節(有些地方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與新年、中秋等节日同屬东亚文化圈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琉球、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新!!: 魔鬼和端午节 · 查看更多 »

第8號當舖

《第8號當舖》,是改編自香港作家深雪的同名作品的电视剧,共分三部份,116集。本劇于2000年由映畫傳播製作,衛視中文台首播。由杜德伟、天心、江祖平、金沛晟、郑家榆、林韦君主演。故事劇情橫跨宋朝-現代。.

新!!: 魔鬼和第8號當舖 · 查看更多 »

箕舌线

箕舌线是平面曲线的一种,也被稱為阿涅西的女巫(The Witch of Agnesi)。 给定一个圆和圆上的一点O。对于圆上的任何其它点A,作割线OA。设M是O的对称点。OA与M的切线相交于N。过N且与OM平行的直线,与过A且与OM垂直的直线相交于P。则P的轨迹就是箕舌线。 箕舌线有一条渐近线,它是上述給定圓过O點的切线。.

新!!: 魔鬼和箕舌线 · 查看更多 »

米迦勒

米契爾或米迦勒(מיכאל Michaʼel 或 Mîkhāʼēl;Michael 或 Míchaël)是在《聖經》提到的一个天使的名字,天主所指定的伊甸園守護者,也是唯一提到的具有大天使头衔的灵体。米契爾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谁与神相似?”。《圣经》的记载显示,與撒旦的七日戰爭中,米契爾奋力维护上帝的统治权,对抗神的仇敌,的确名实相符。 《圣经》提到名叫米契爾的灵体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提到他的时候,他都在积极行动。例如,《但以理书》叙述他跟邪恶的天使争斗,《犹大书》叙述他跟撒旦争论,《启示录》叙述他跟魔鬼及其手下的邪灵争战。.

新!!: 魔鬼和米迦勒 · 查看更多 »

精灵骑士

“精灵骑士(The Elfin Knight)”(蔡尔德#2;劳德#12)是一首具有诸多版本的苏格兰传统民歌,都涉及超自然现象以及委托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新!!: 魔鬼和精灵骑士 · 查看更多 »

精靈

精靈(elf),原義是指靈魂、鬼神、妖怪和聰明靈敏。在翻譯外國文學中,是一種耳朵尖長而漂亮美麗的類人形傳說生物,源自北歐的古老傳說。許多精靈被描繪成高大而且美麗無比,但是有時候也被歸類為「小人兒」或妖精,身材比較瘦小,有的背上長有昆蟲翅膀。由於這種生物的譯名眾說紛紜,而不同的譯名同時亦會使人誤會為另有所指,而與fairy(意为:小仙子)、imp(意为:小恶魔)等混淆。 而另一方面,對於精靈這種生物的定義、描述,與文化,都隨著民族與作者的不同而有所歧異,除了外觀以外,他們的能力都各有不同。.

新!!: 魔鬼和精靈 · 查看更多 »

精靈 (消歧義)

精靈可以指:.

新!!: 魔鬼和精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紅心王子

《紅心王子》為《月刊少年GANGAN》在2007年度4月由桑原草太開始連載的漫画。單行本從2009年6月到現在、已經發行12集。在月刊少年GANGAN11月号中、決定作成廣播劇CD並且在2008年12月25日發售。 簡稱為「紅王」、「紅心」等。.

新!!: 魔鬼和紅心王子 · 查看更多 »

紙箱戰機 LBX列表

紙箱戰機 LBX列表是介紹「紙箱戰機」系列(《紙箱戰機》、《紙箱戰機W》及《紙箱戰機WARS》)中出現的LBX。.

新!!: 魔鬼和紙箱戰機 LBX列表 · 查看更多 »

緹坦妮雅

緹坦妮雅(Titania)是英國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仲夏夜之夢》中登場的妖精王后(Fairy Queen)。她是妖精王奧伯隆的妻子,有著美麗的外表、魔法能力以及和凡人無異的情感。在後世的奇幻創作中,緹坦妮雅亦時常以妖精王后的身分登場。.

新!!: 魔鬼和緹坦妮雅 · 查看更多 »

罗贝尔一世 (诺曼底)

(宽宏的)罗贝尔一世 Robert I le Magnifique(约1000年至1005年之间—1035年7月3日)是法国的第六代诺曼底公爵(1028年—1035年在位)。 罗贝尔一世是第四代诺曼底公爵理查二世之子。在兄长理查三世公爵死后,罗贝尔继承了爵位。他的名字总是与一个神话人物恶魔罗贝尔弄混。罗贝尔一世在法国王室内讧中坚决支持国王亨利一世,並为后者提供庇护。.

新!!: 魔鬼和罗贝尔一世 (诺曼底) · 查看更多 »

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語寫成的美國文學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新!!: 魔鬼和美国文学 · 查看更多 »

美選D.n.A

《美選D.n.A》(The Queen of D.n.A)是香港電視娛樂製作的真人騷選美節目,是香港電視史上第一個實況選美節目。 節目名「D」和「A」分別代表魔鬼(devil)同天使(angel)。參賽者無條件同背景限制,就算有紋身、已婚,都可以參選。 本節目在2016年5月至6月公開招募參賽者,7月公佈20強佳麗名單。節目頭四集分別在2016年9月25日至10月16日逢星期日22:30-23:30在ViuTV播映,由二十強入面選出十二強;11月19日22:45-23:45及11月20日至11月27日逢星期六及日22:30-23:30播映,由十二強入面選出十強其中八強;12月3日星期六22:30-23:30播出復活賽選出另外兩強;十強會遠赴海外受訓,天使組去日本,魔鬼組去泰國,12月4日至12月11日逢星期六及日22:30-00:00播出海外受訓過程兼選出最後八強。 2016年8月30日至9月12日期間的娛樂新聞節目《十五分鐘熱度》由候選佳麗主持,作為培訓用途,每集由兩位佳麗分別以devil及angel角度主持節目。.

新!!: 魔鬼和美選D.n.A · 查看更多 »

義呆利 Axis Powers 角色列表

k 表列出漫畫《義呆利 Axis Powers》中的登場角色。其中每一個角色均代表著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個性依其民族性也有所不同。作品本質屬於輕鬆搞笑類型,因此某種程度上迴避了尖銳的歷史問題,與真實歷史有較大程度的差異。 商業版廣播劇CD和電視動畫的配音員是共通的。 條目僅收錄日丸屋秀和的作品,並未收錄其他同人作品創造出的角色。和真實存在的政黨、國家、人物無直接關係。 原版爲日文維基百科-ヘタリア Axis Powers的翻譯與適當補充。.

新!!: 魔鬼和義呆利 Axis Powers 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真·女神轉生 惡魔之子

《真·女神轉生 惡魔之子》為ATLUS為了拓展《真·女神轉生》系列兒童市場所作的遊戲軟體,後來推出動畫與漫畫版,漫畫單行本有附贈惡魔之子卡片遊戲用的卡片(臺灣則是附贈在連載本作漫畫版的強棒強棒月刊中)。.

新!!: 魔鬼和真·女神轉生 惡魔之子 · 查看更多 »

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

是一款由日本公司Atlus開發及發行的角色扮演遊戲,是Atlus在步入第六代主機時代時為PlayStation 2開發的第二款遊戲(第一款為《魔劍爻》)。作為女神轉生系列的正傳作品,距離在超級任天堂上發表的《真·女神轉生II》的發售時間相差了幾乎8年多。在繼承了前作的各種元素外亦在自身進行了許多的改革,最明顯的是畫面由當初的第一人稱視角變成跟隨潮流的第三人稱視角全實時3D環境,還有獨特的進化了的回合制戰鬥。 次年Atlus推出了導演剪輯版《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 Maniax》( 狂熱版),新增困難模式、迷宮等,還有原出自卡普空動作遊戲《惡魔獵人2》的主角但丁客串演出。.

新!!: 魔鬼和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 · 查看更多 »

真仙魔大戰

《真仙魔大戰》(祝!(ハピ☆ラキ)ビックリマン),是於2006年10月15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朝日放送、朝日電視台聯播網的電視動畫,是《仙魔大戰》的前傳。.

新!!: 魔鬼和真仙魔大戰 · 查看更多 »

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catus),通常指家貓,在現代漢語中也稱貓咪,為小型貓科動物,是為野貓(又稱斑貓;Felis silvestris)中的亞種,此外也有其他未經過《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認可的命名,例如Felis catus。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馴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肥沃月灣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3,600年前,目的可能為捕鼠及其他齧齒目動物,以防止牠們吃掉--。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犬(或稱狗),但同時也是危害十分廣泛的外來種,由於獵捕的習慣,威脅着很多原生鳥類、齧齒類的生存。更直接的風險是因狩獵而感染野外病菌的貓,會引入例如狂犬病等進入人類生活圈,因此對飼主知識技術與社會責任要求也較高,先進國家的公衛系統普遍會針對野貓進行抓捕絕育,管理意義即在於此。長期飼育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相當於人類64歲),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等於人類168歲,來自美國德州)。小部分文化在過去亦有食用貓肉的習俗,如越南、廣州等,但現今大部分地區因衛生防疫,或是以貓為寵物等因素而禁止食用貓肉。 品種獲認證的貓會稱為純種貓,主人會以選擇繁殖的方式讓貓繁殖出他們認為趨于“完美”的品種。歷史上也存在因為偶然突變而產生,後給人類保留並加強其特色的品種。.

新!!: 魔鬼和猫 · 查看更多 »

猶大書

《猶大書》(ΙΟΥΔ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6卷書,是“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7卷。 《猶大書》主題:為信仰爭辯。.

新!!: 魔鬼和猶大書 · 查看更多 »

生命形態列表

生命形態泛指任何具有生命的事物。,亦包含了實際存在、假設性、被目擊、宗教和虛構的存在體。.

新!!: 魔鬼和生命形態列表 · 查看更多 »

異世奇人 (系列2)

英國科幻電視劇《異世奇人》的系列2共有14集,其中包括13集常規劇集和1集聖誕特輯,另附13集迷你劇和2集特別節目。聖誕特輯《聖誕入侵》首先於2005年12月25日在BBC One播放,常規劇則於2006年4月15日至7月8日播出。這個系列的其中5集常規劇由執行製作人及總編劇拉塞爾·T·戴維斯編寫,其餘的分別出自史蒂芬·莫法特、馬克·加蒂斯和等6名編劇的手筆。 系列2沿用上個系列的劇情,講述類人外星人博士與與他的同伴(比莉·派佩飾)穿越時空、周遊宇宙的故事。唯不同的是,大衛·田納特取代基斯杜化·艾克斯頓出任博士一角,成為《異世奇人》歷史上的。整個系列的最高收看人數達984萬人,欣賞指數的最高得分為89分,又得到正面的評價和多個獎項,其中包括雨果獎。.

新!!: 魔鬼和異世奇人 (系列2) · 查看更多 »

牛(学名:Bovini),即是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牛族的成员都是大到极大的草食性动物,其中包括对人类非常重要的黄牛、水牛和牦牛。最大的野生牛族成员是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这一族一般统称为牛。有一部份的牛被人類做為家畜。.

新!!: 魔鬼和牛 · 查看更多 »

狂猎

(Wild Hunt)是一个欧洲民间神话, 关于一群幽灵般或超自然的猎人在野外追逐猎物。狂猎可能是精灵、仙女或死者。猎人的首领通常是与奥丁有关的一个名字(或者同一个神的其他版本);但也有可能是一类历史或传奇人物,比如狄奧多里克大帝;或者圣经中人物,比如希律王、该隐、加布里埃尔或魔鬼;或者一个不知名的迷失的灵魂或精神。 通常狂猎的出现预示着一些灾难,比如战争或瘟疫,或者说是目击者的死亡。遭遇狂猎的人也可能被绑架到地下世界或者仙境。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相信人的灵魂会在睡眠中加入到狂猎队伍中。 这个概念是根据德国神话学家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在《》(Deutsche Mythologie,1835年)中发展起来的,是日耳曼异教文化的民间传说。但在整个北欧、西欧和中欧都能找到类似的民间神话Schön, Ebbe.

新!!: 魔鬼和狂猎 · 查看更多 »

狄康卡近鄉夜話

《狄康卡近鄉夜話》(Вечера на хуторе близ Диканьки),尼古拉·果戈理的第一部小說集。它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學史上卓越之地位。 所收集的幾篇小說大部分取材於俄羅斯的民間傳說,充滿著說神道怪的怪異色彩。果戈理此部小說描寫惡魔時幽默滑稽的筆法,道盡了人世間的不合理,因而被世人尊稱為俄國现实主义的大师。.

新!!: 魔鬼和狄康卡近鄉夜話 · 查看更多 »

盟約的利維坦

是丈月城撰寫,仁村有志繪製封面與插畫的一部日本輕小說,由Media Factory作為MF文庫J出版。中文翻譯版由尖端出版代理,譯者黃健育、羅愷旻。目前日本已推出至第八卷。 漫畫版於《月刊Comic Alive》2013年12月号開始連載,由舘津テト作畫。.

新!!: 魔鬼和盟約的利維坦 · 查看更多 »

百日王朝

日王朝(Cent-Jours)是指拿破仑一世在被流放后重返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连串事件。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爾巴島逃到法国,集结军队,把刚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称帝;6月28日,因为滑鐵盧戰役的失败,拿破仑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再度复辟。拿破仑战争至此结束。拿破仑重返帝位总共101日,因此史称“百日王朝”。 事件也被称为第七次反法联盟之战。联盟包括英国、俄罗斯、普鲁士、瑞典、奥地利与数个德意志邦国。它们都宣称拿破仑是罪犯,而不是法国皇帝。.

新!!: 魔鬼和百日王朝 · 查看更多 »

百慕大

慕達(Bermuda),法律文件中也作百慕大群岛或薩默斯群岛,位於北大西洋属北美,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约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 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頒佈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许多岩礁组成。百慕達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島」)。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達的首府──哈密尔顿,位於主島中部,漢密爾頓港北岸。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新!!: 魔鬼和百慕大 · 查看更多 »

Diablo

Diablo 是西班牙语的魔鬼。它还可以指; 电子游戏.

新!!: 魔鬼和Diablo · 查看更多 »

EME (輕小說)

《EME》系列,日本輕小說作家瀧川武司的作品,在富士見Fantasia文庫發表,插畫為尾崎弘宜,台灣中文版由台灣角川代理。 共分為『BLACK』、『BLUE』、『RED』。『BLACK』是過去的故事,而『BLUE』、『RED』現在的故事。 雖然出版順序是『BLACK』、『BLUE』、『RED』,但作者建議觀看的順序是是『RED』、『BLUE』、『BLACK』 。.

新!!: 魔鬼和EME (輕小說) · 查看更多 »

难近母

难近母(梵語:दुर्गा,孟加拉語:দুর্গা,字面意思为“不可接近的”;曾音译为突伽),現代中文发音为杜尔噶,印度教女神,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对象。传统上被认为是湿婆之妻雪山神女的两个凶相化身之一(另一个是时母)。.

新!!: 魔鬼和难近母 · 查看更多 »

音樂情人夢

《音樂情人夢》(Violetta、Violetta)是一部於首播的阿根廷電視劇集,由拉丁美洲、歐洲、中東、及非洲的迪士尼頻道發行,製作。拉丁美洲及義大利於2012年5月14日正式首播。 台灣迪士尼頻道以本劇作為2015年開年大戲,於1月19日起每周一到四晚間9點半首播(第一季上半季)。劇中音樂、字幕中文翻譯及副聲道部分採用英文配音版本,並由新生代人氣偶像畢書盡擔任首播宣傳大使。2016年6月13日起每周一到四晚間10點再度重播。2017年2月6日起每周一到四晚間10點首播第一季第二階段(下半季),時段稱:「星光首映會-音樂情人夢」,除不做配音為原音播出外其餘播出模式不變。.

新!!: 魔鬼和音樂情人夢 · 查看更多 »

鎮尼

鎮尼(Genie,阿拉伯文复数為جن ǧinn,单数جني ǧinnī,也可音译為精靈、巨靈、傑尼)是伊斯兰教對於超自然存在的統稱,由阿拉用無煙之火造成。鎮尼有善有惡,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還能任意改變形體,有時也被視為惡魔的一种。 译作“精靈”时,可能会与源自北欧传说的精灵相混淆。.

新!!: 魔鬼和鎮尼 · 查看更多 »

莉莉斯

莉莉斯(莉丽丝,希伯來語:,Lilith)最早出现于苏美尔神话,亦同時記載於犹太教的拉比文學。在這些文學中,她被指為亚当的第一个妻子,由上帝用泥土所造。因不願雌伏在亞當身下而离开伊甸园。她也被记载為撒但的情人、夜之魔女,也是法力高强的女巫。.

新!!: 魔鬼和莉莉斯 · 查看更多 »

遊戲王集換紙牌遊戲

《遊戲王集換紙牌遊戲》(日文:遊☆戯☆王オフィシャルカードゲーム,簡稱遊戲王OCG)是由日本科樂美公司開發與出版的交換卡片遊戲,根據日本漫畫家高橋和希的漫畫作品《遊戲王》中的部份內容改编,此遊戲是該漫畫作品中大部份的、以及其衍生作品中主要的的故事主題。 此遊戲於1999年時由科樂美公司在日本推出,之後普及至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地,從2003年開始每年皆舉辦世界大賽。在2009年7月7日時獲得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證為全世界最暢銷的交換卡片遊戲,根據科樂美公司公佈的數據,於2011年3月時的銷量為251億7556萬7833張。 於1998年由萬代公司推出的《遊戲王卡片》(遊☆戯☆王カードダス)是本遊戲的前身。.

新!!: 魔鬼和遊戲王集換紙牌遊戲 · 查看更多 »

聖加大利納

瑟納的聖加大利納(Santa Caterina da Siena, ),意大利人,14世纪天主教女圣人,天主教教会圣师。她是道明會第三修會会士,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她曾經幫助额我略十一世把圣座的教廷由法國亞維農遷回意大利羅馬,并促使意大利各城国间建立和平。.

新!!: 魔鬼和聖加大利納 · 查看更多 »

聖石小子角色列表

聖石小子角色列表列出真島浩創作的日本漫畫和動畫作品《聖石小子》的角色。.

新!!: 魔鬼和聖石小子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聖飢魔II

聖飢魔Ⅱ(日語:せいきまつ、英文:SEIKIMA-II、SEIKIMA II、中文:聖飢魔Ⅱ、進行海外演出的時候使用THE END OF THE CENTURY的名號) 是日本的一隻重金屬搖滾樂團,「聖飢魔」在日語裡與「世紀末」諧音,與字面意義相結合,暗藏「饑渴於聖物的惡魔於世紀末再次甦醒」的意思。創立於西元1982年,成員更動多次,主唱小暮閣下是唯一不變的成員。他們按照自稱的預言在1999年12月31日23:59:59完成征服世界的目標後解散。解散後有4次期間限定再集結演出。樂團在日本有1000萬張唱片的銷售紀錄。 聖飢魔Ⅱ對外宣稱是一個以音樂為媒介傳播惡魔教的宗教團體,該教的教義是「滅除偽善、粉碎宿敵宙斯、破除地球的正常和一切常識、建立讓惡魔舒服生活的世界」。自稱是來自地獄的各種惡魔,兼任著地獄拷問官、參謀等等不同職位。樂團的所有成員、樂團活動、宣傳內容、專用語(見惡魔用語),甚至出生地、身高、體重、血型等個資都圍繞著「惡魔」和「地獄」。 雖然使用的象徵符號十分邪惡黑暗,但樂團演出風格卻相當熱情、歡樂與搞笑,充滿惡趣味的娛樂性質。樂團也以高學歷聞名,全13名構成員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與東京大學(常規構成員為5名)。他們與另一支日本著名重金屬/視覺系樂團X Japan是同期成軍,解散時間也只差2年,兩個樂團時常被樂迷拿來一起討論。 聖飢魔Ⅱ應不能被稱為視覺系,因其扮相與誇張的舞台表演風格較接近70年代的美國華麗搖滾樂團KISS,也與後來日本視覺系音樂發展的肅穆唯美路線不同。.

新!!: 魔鬼和聖飢魔II · 查看更多 »

聖魔大戰

《聖魔大戰》(ビックリマン)港譯「仙魔大戰」,是於1987年10月11日至1989年4月2日在朝日放送、朝日電視台聯播網全75話播映的電視動畫。以當時受歡迎的《聖魔大戰:悪魔V.S.天使貼紙》為原作。.

新!!: 魔鬼和聖魔大戰 · 查看更多 »

聖槍修女

《聖槍修女》,或名為《摩登大法師》,是日本漫畫家森山大輔的漫畫作品,並改編成電視動畫。 由於本作品的內容是青少年適宜觀看,加上有宗教關係和生死的故事場面,所以與傳說巨神伊迪安一樣被嚴禁在香港播放動畫版,但一海之隔的台灣比較沒此忌諱,因此仍舊正常在電視台播出。.

新!!: 魔鬼和聖槍修女 · 查看更多 »

聖母主教座堂 (慕尼黑)

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全名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位于德国慕尼黑市中心圣母广场,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慕尼黑的重要地标和受欢迎的游览胜地。 座堂和新市政厅目前仍然是市中心最高的建築之一,其钟楼从市內任何方向都能看到。因为慕尼黑市规定,禁止建造任何超过100米的建筑物。人們可以從南面的钟楼攀登上去俯瞰城市全景以及阿尔卑斯山。.

新!!: 魔鬼和聖母主教座堂 (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鐵娘子樂團

鐵娘子(Iron Maiden,或譯為鐵處女)是一個出身於英國東倫敦的重金屬樂團,由原與的貝斯手於1975年成立。截至2015年已發行16張錄音室專輯、11張現場專輯、4張迷你專輯和7張精選輯。 身爲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先驅,鐵娘子在80年代早期開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經過多次陣容的調整,該團發行了有多張專輯且獲得英國與美國的白金或黃金唱片認證。其中包括1982年的《》、1983年的《》、1984年的《》、1985年的現場專輯《》、1986年的《》與1988年的《》。自1999年主唱布魯斯·迪金森和吉他手回歸,樂團的人氣復甦。2010年發行專輯《》在28個國家的唱片排行榜奪冠,獲得廣泛好評。2015年9月4日發行第16張錄音室專輯《》。 在缺乏主流或電台支持的情況下,鐵娘子仍成為重金屬樂界最成功與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之一,根據英國《觀察家報》在2015年的報告,該樂團在全世界已經累積銷售九千萬張唱片。2002年獲得「艾佛·諾維洛獎」國際成就獎。截至2013年10月,他們在過去35年間完成超過兩千場公開演出。他們是世界上首先擁有私人巡演廣體客機、並由成員擔任機長駕駛的樂團。.

新!!: 魔鬼和鐵娘子樂團 · 查看更多 »

鐵筷子屬

鐵筷子屬(学名:Helleborus),又名嚏根草屬、聖誕玫瑰屬,是屬於毛茛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屬內約有20個種,其中有很多種類是有毒植物。聖誕玫瑰屬,名字中雖然有玫瑰的名稱,不過它們和薔薇科的玫瑰花並沒有關係。.

新!!: 魔鬼和鐵筷子屬 · 查看更多 »

靈異教師神眉角色列表

本條目是《靈異教師神眉》的人物列表。 註:原作:童守小學→電視劇:童守高中.

新!!: 魔鬼和靈異教師神眉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蝇王

《蝇王》(Lord of the Flies)是威廉·高丁发表于1954年的寓言体長篇小說。小说讲述了一群被困在荒岛上的儿童在完全没有成人的引导下如何建立起一个脆弱的文明体系。最终由于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导致这个文明体系无可避免地被野蛮与暴力所代替。主题是备受争议的人性,个体权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是当代英文小说中的经典。威廉·高丁也为此获得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

新!!: 魔鬼和蝇王 · 查看更多 »

類人類

類人類(Humanoid)乃指「似人而非人」之物。大多作以下解釋:.

新!!: 魔鬼和類人類 · 查看更多 »

血污:夜之仪式

是一款由Inti Creates与Artplay制作由505 Games发行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本作是由前恶魔城系列制作人五十岚孝司发起的Kickstarter众筹项目,因此本作也被认为是《恶魔城》的精神续作。游戏最初的众筹金额目标是50万美元,但在结束时已达到550万美元,是当时Kickstarter上众筹金额最高的游戏项目,直到后来被《莎木3》超过。 《血污:夜之仪式》在2015年5月公布、同月发起众筹并成功,之后宣布游戏会在2017年发售,但之后又宣布延期至2018年。游戏将登陆Microsoft Windows,OS X,Linux,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Vita,任天堂Switch和Xbox One等几乎所有主流游戏平台,游戏在众筹时曾提及的Wii U版本在2017年3月时宣布取消开发并更改为任天堂的新主机:任天堂Switch。.

新!!: 魔鬼和血污:夜之仪式 · 查看更多 »

血战 (异度风景)

血战是指在异度风景的战役设定中,守序邪恶的魔鬼和混乱邪恶的恶魔之间宏大的血腥战争。关于此事件的详细描述首次出现在TSR1996年推出的战役设定《地狱之绊:血腥战争》(Hellbound: the Blood War, ISBN 0786904070)一书中。.

新!!: 魔鬼和血战 (异度风景) · 查看更多 »

预言

言(英文:Prophecy),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一般来说预言指的不是通过科学规律对未来所作的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而是指某人通过預知超能力出于灵感获得的预报。 这个概念还包括着通过神力或者非凡的能力所获得的对现时的真理和事实的宣布。最常见的预言是在社会或者宗教危机时期对未来的警告。在许多重要的宗教著作中都纪录有这样的预言。.

新!!: 魔鬼和预言 · 查看更多 »

食屍鬼

食屍鬼(阿拉伯語:الغول; al-ghūl)是阿拉伯神話的怪物。食屍鬼是一種住在沙漠中能變化成動物的變身惡魔,尤其是變成食腐的鬣狗(hyæna)。他們會劫掠墳墓,以死者屍體的血肉或者是幼兒為食,亦會將旅人誘至沙漠荒地中殺害並吞噬。英仙座β星大陵五的英文名稱Algol是來自此阿拉伯傳說生物。 据说食尸鬼会掘開坟墓食用尸体,有时也会袭击人类。 印度教中的魔怪畢舍遮亦以死人屍體為食物。.

新!!: 魔鬼和食屍鬼 · 查看更多 »

飞翔的荷兰人

飞翔的荷兰人(荷兰語:De Vliegende Hollander;英語:The Flying Dutchman。又译作漂泊的荷蘭人,徬徨的荷蘭人等),是传说中一艘永远无法返乡的幽灵船,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飞翔的荷兰人通常在远距离被发现,有时还散发着幽灵般的光芒。据说如果有其他船只向她打招呼,她的船员会试图托人向陆地上或早已死去的人捎信。在海上传说中,与这艘幽灵船相遇在航海者看来是毁灭的征兆。在荷兰文裡“vliegend”是用來表示一種持續飛行的狀態,形容受詛的荷蘭人永遠飄流在海上,四處航行,卻始終無法靠岸的悲慘宿命。.

新!!: 魔鬼和飞翔的荷兰人 · 查看更多 »

馬納果達

納果達(Malacoda),於但丁《神曲》〈地獄篇〉中出場的惡魔。名字是義大利文,意思是「惡尾」。.

新!!: 魔鬼和馬納果達 · 查看更多 »

馮亞敏

馮亞敏(),是一位出身臺灣的時尚代理產業企業家 。她是喜事國際的創辦人兼領導人物之一。.

新!!: 魔鬼和馮亞敏 · 查看更多 »

解結聖母

解結聖母瑪利亞,是的一種稱號,同時也是一幅表達這一敬禮的巴洛克風格(Wallfahrtsbild 或 Gnadenbild)油畫的名字。這幅油畫作者為畫家,創作於約1700年,現保存於德國巴伐利亞奧格斯堡的天主教中。 教宗方濟各在德國學習時曾瞻仰過這幅畫,後其將這一敬禮帶到了拉丁美洲。.

新!!: 魔鬼和解結聖母 · 查看更多 »

角 (动物)

角是某些动物頭上堅硬的突起物,或是類似外觀的部位。.

新!!: 魔鬼和角 (动物) · 查看更多 »

驅魔

驅魔是一種從被附身的人或地方中把寄居惡魔或其它邪惡靈體驅逐的行為。驅魔是一種屬於古代的行為,現在依然是很多宗教信仰體系的一部份。 執行驅魔的人稱為驅魔人,在西方多數是神父,東方則有道士、靈媒等,或任何被認為祈禱時擁有特殊能力的人。驅魔人會在驅魔過程中祈禱及使用各種宗教用具,如符號、符咒、聖像、十字架、避邪物等。驅魔人亦會在過程中祈求上帝或其它各種不同職級天使的幫助。 一般來說,被附身的人其本人並不被認為邪惡,亦不需為其行為負責。因此普遍來說,驅魔對於附身者被認為是一種治療多於懲罰。.

新!!: 魔鬼和驅魔 · 查看更多 »

認真和我談戀愛!

是Minato Soft于2009年8月28日发售的18禁恋爱冒险游戏。由本作改编的电视动画在2011年10月播放。2012年1月27日發售續作《認真和我談戀愛!S》(真剣で私に恋しなさい!S)。2012年3月22日由Minato Station發售PlayStation 3版《認真和我談戀愛!R》(真剣で私に恋しなさい!!R)。2013年1月18日開始發售《認真和我談戀愛!A》(真剣で私に恋しなさい!A)系列。.

新!!: 魔鬼和認真和我談戀愛! · 查看更多 »

,又稱鬼魂,日本稱之為幽靈,有些人認為鬼是生物死亡後遺留下的靈體。 在其他語言的翻譯上,中文的「鬼」最常被翻譯成英語的「Ghost」,另外邪靈、魔鬼、妖怪、吸血鬼,以及不死生物等其他在恐怖片出現的怪物,和一些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和都市传说的传说生物,也常被稱之為「鬼」,所以叫鬼怪。.

新!!: 魔鬼和鬼 · 查看更多 »

鬼 (日本)

(おに)一詞在現代日本通常是指一種像野人、獸人一般非常強悍兇猛的妖怪,和中文的「鬼」有很大的不同。中文的「鬼」在意義上是傾向「鬼魂」之意,而日本則常稱鬼魂為「幽靈」。 日本的鬼在形象上常讓人連想到在中國《西遊記》中登場的“金角”、“銀角”或牛魔王。其特徵是披頭散髮且長有尖角,有著駭人獠牙的血盆大口,銅鈴眼,肌膚常為紅色或青色,上身赤裸,下圍虎皮,身軀高大強壯,爪牙銳利,以一把巨大的狼牙棒為武器。 不過日本的鬼並不只上述這一種,大抵上各種妖怪也可統稱為鬼,請參見百鬼夜行、鬼怪。.

新!!: 魔鬼和鬼 (日本) · 查看更多 »

羅(巴利文及Māra,藏文:bdud,မာရ်နတ်),又稱魔,佛教神話中的惡魔,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 在原始佛教中,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他們的首領名叫波旬,出於嫉妒,曾經企圖阻止釋迦牟尼佛證悟成佛。在釋迦牟尼佛開始傳教之後,也曾經多次擾亂僧團弟子。 佛教認為,任何能夠阻擾修行的障礙,都可以稱為魔。因此,在內心中的不安、憤怒、貪心等煩惱,都能被稱為魔。.

新!!: 魔鬼和魔 · 查看更多 »

魔女搵老襯

《与魔交易》(Bedazzled),2000年公映的愛情喜劇電影,由哈羅德·雷米斯執導,改編自1967年的同名電影,布蘭登·費雪、伊麗莎白·赫莉、弗蘭西絲·奧康納主演。.

新!!: 魔鬼和魔女搵老襯 · 查看更多 »

魔兽系列

是由暴雪娱乐所发布的一整套包括長篇小說、电子游戏及基于其他媒介的跨媒体系列作品。该系列由四款核心游戏: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魔兽争霸II:黑潮、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魔兽世界及一款卡牌游戏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组成。前三款都是即时战略类游戏,对阵双方的玩家需要控制一整支虚拟队伍进行对战,是史上最成功的即時戰略遊戲系列之一。而后的一款是MMORPG游戏。除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之外的其他游戏版本都有资料片,资料片中通常包含了新的内容以延长游戏寿命。魔兽争霸II的资料片是魔兽争霸II:黑暗之门,魔兽争霸III的资料片是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魔兽世界的资料片有燃烧的远征、巫妖王之怒、大地的裂变、熊猫人之谜、德拉諾之霸及軍臨天下。 玩家最初先进入《魔兽争霸: 兽人与人类》的艾泽拉斯。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着一个名为“扭曲虚空”的地方。在此魔兽系列的历史里,荒芜的世界,魔法门被打开了。众所周知,世界上包含艾泽拉斯,德拉诺,阿古斯、卡瑞许以及克索诺斯(Xoroth)。.

新!!: 魔鬼和魔兽系列 · 查看更多 »

魔王

王,恶魔、魔物的王、魔国的君王。.

新!!: 魔鬼和魔王 · 查看更多 »

魔王 (消歧义)

王可以指:.

新!!: 魔鬼和魔王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魔疫

《--》(The Reaping),以宗教為主題的驚悚片,題材根據《聖經》《出埃及記》中記載的「十災」。 電影由喬·西佛、罗伯特·泽米基斯及蘇珊·道尼監製,凯莉·海耶斯及乍得·海耶斯編劇,斯蒂芬·霍普金斯導演,希拉里·斯旺克主演。電影最先於2007年4月4日在台灣上映,接著於翌日4月5日在美國及香港上映。.

新!!: 魔鬼和魔疫 · 查看更多 »

魔界

可以指:.

新!!: 魔鬼和魔界 · 查看更多 »

魔界戰記4

是由日本一於2011年2月24日在PlayStation3上推出的SRPG。於2011年8月19日推出繁體中文版,於2011年9月6號推出全英文版。於2014年1月30號推出PlayStation Vita版。.

新!!: 魔鬼和魔界戰記4 · 查看更多 »

魔物娘的同居日常

《魔物娘的同居日常》(モンスター娘のいる日常),是オカヤド的日本青年漫畫作品。2012年於《月刊COMIC》上開始連載。譯者為張紹仁。2015年3月12日宣佈動畫化,2015年7月至9月播出。2015年12月21日發行同名網頁遊戲。.

新!!: 魔鬼和魔物娘的同居日常 · 查看更多 »

魔物娘的同居日常系列角色列表

物娘的同居日常系列角色列表是介紹日本動漫畫《魔物娘的同居日常》及其延伸遊戲系列的登場人物。.

新!!: 魔鬼和魔物娘的同居日常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魔鬼学

学(Demonology),指针对魔鬼或与魔鬼有关的信仰的系统的研究。它是神学的一个传统分支,研究对象是一切超人的并且不是神的存在 from Funk & Wagnalls New Encyclopedia, © 2006 World Almanac Education Group, retrieved from ,广义上还包括那些不被或很少被人崇拜的善意的魔鬼。“demon”一词原本在荷马时代表示善意的靈體van der Toorn, Becking, van der Horst (1999), Dictionary of Deities and Demons in The Bible, Second Extensively Revised Edition, Entry: Demon, pp.

新!!: 魔鬼和魔鬼学 · 查看更多 »

魔鬼交易

交易(Deal with the Devil),又称魔鬼条约或浮士德的交易,是西方广泛流传的文化主题。与之相关的浮士德、梅菲斯特是人熟知的基督教民间传说人物。在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里,这个主题被放在 AT 756B 类:“恶魔的契约”。 按照传统基督教对巫术的解读,魔鬼交易要在人类和撒旦,或其他恶魔之间签署。人类以自己的灵魂换取恶魔的恩惠。在不同的故事中,恶魔提供的诱惑不一,但通常包括青春、知识、财富或权力。也有些人毫无所图地签署魔鬼契约,只为了可以为恶魔服务。在故事中,魔鬼交易总含有很大的危险性,签约者往往为魔鬼的恩惠付出自己的灵魂。这些故事一般以道德教训作结,一个想投机取巧的人获得永恒的诅咒。也有一些故事刻意制造反转结局,如一个狡黠的农民以智取胜,战胜恶魔。 在通俗文化中,任何超凡的成就、超凡智慧等都可以被归因为魔鬼交易。从欧洲各地都有的魔鬼桥,到尼可罗·帕格尼尼精湛的小提琴技术,都有魔鬼交易的传言。.

新!!: 魔鬼和魔鬼交易 · 查看更多 »

魔鬼圣经

《魔鬼圣经》(拉丁语:Codex Gigas,英语:Giant Book,意为“大书”),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中世纪手抄本,于13世纪早期制作于波希米亚地区的一所本笃会修道院内。此书目前存放于斯德哥尔摩市内的瑞典皇家图书馆。此书因其中的巨幅魔鬼插图和抄书人的诡秘传说故事而以“魔鬼圣经”(Devil's Bible)之名著称于世。.

新!!: 魔鬼和魔鬼圣经 · 查看更多 »

魔能

能(Magicka)是一款基于北欧神话的动作冒险游戏,由Arrowhead Game Studios开发,于2011年1月25日通过Steam释出Windows版。亦有提供免费的demo版下载。本游戏由瑞典謝萊夫特奧吕勒奥理工大学的八名学生开发,在销售的头17天即售出200,000份拷贝。.

新!!: 魔鬼和魔能 · 查看更多 »

魔間行者

是一部2005年美國超自然、驚悚、動作片,為法蘭西斯·羅倫斯執導,同時也是該導演的電影處女作。電影由基努·李维、瑞秋·懷玆、西亞·李畢福、傑曼·翰蘇、和蒂達·史雲頓主演。 改編自美國DC漫畫的《》。影片在漫畫的基礎上做出了重大改編,但個別情節取自著名作家阿蘭·摩爾的《》第41-46期的「Dangerous Habits」。約翰·康斯坦汀是片中的主角,1988年,這個人物擁有了自己的漫畫書作品《地獄神探》,片中講述了基努·李维飾演的康斯坦汀,能夠出入地獄追魔的故事。評論家們對於這部電影都有不同的評價。 2005年2月8日在香港首映,2月18日在美國和加拿大上映。魔間行者因為暴力和魔鬼鏡頭被美國電影協會評訂為R級,在香港被訂為IIB級。《康斯坦汀:驅魔神探》在北美首週末賺近3000萬元票房,成為那周末第二大收入電影,全球票房收入為2億3088萬美元。.

新!!: 魔鬼和魔間行者 · 查看更多 »

魔苟斯

苟斯·包格力爾(Morgoth Bauglir),亦即米爾寇(Melkor),是英國作家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的史詩式奇幻小說《精靈寶鑽》中的人物。 米爾寇是埃努,亦為維拉之一,他也是維拉之首、大氣之神曼威的雙生兄弟,在眾生萬物之父伊露維塔的思維同出一源,為首生的埃努,同時是最強大的一位。阿爾達歷史之中,米爾寇飾演中土大陸敵對勢力「天魔王」,是托爾金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反派角色。而《魔戒》中的魔王索倫,也不過是米爾寇過去的手下之一罷了《精靈寶鑽》·《維拉本紀》 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著。 米爾寇在《精靈寶鑽》和《胡林的子女》兩書中為關鍵角色。他象徵中土大陸的邪惡,給中土大陸世代的居民重重苦難,他將罪惡合理化,性格驕傲,充滿權力慾和貪慾,正因這樣,這些性格把他帶至毀滅。他的故事充滿邪惡,甚至中土大陸的居民亦受到他的影響,這方面,他類似《聖經》中的魔鬼《精靈寶鑽》·《精靈寶鑽爭戰史》 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著。.

新!!: 魔鬼和魔苟斯 · 查看更多 »

魔法

法,是一種在現實中尚未經過證實的,催動並控制能量的方法,大多牽涉具神秘色彩的力量或是行為。 廣義而言的魔法(包括下文所提及的仙術、妖術等)多為依附在特定信仰體系之下,為信仰者所相信,能夠引發超自然現象的法術形式。 至於狹義的魔法則專指歐洲文化中所認知,冠以魔法之名的術法。 此外尚未被證實但非神祕學的超自然現象通常被歸類為科學的範疇,不能稱之為魔法。.

新!!: 魔鬼和魔法 · 查看更多 »

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埃拉西亚的光复

1999年由New World Computing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回合制策略魔幻游戏,其出版商是3DO。稍后3DO和Loki Software分别推出了可以苹果机和Linux系统上运行的版本。这是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系列的第三代。游戏情节参照第一次贯穿了《魔法门VI:天堂之令》,并且部分作为了《魔法门VII:血统与荣耀》的前传。玩家可以选择六个战役之中的一个来进行情节模式,也可以选择场景来进行与电脑或其他玩家的对抗。 游戏的操作非常类似于它的前作:玩家控制一定数量的英雄来控制神话传说中的生物组成的部队。游戏分为两部分:在战略地图上进行探索以及回合制的战斗系统。玩家可以通过花费资源来招募英雄和部队。英雄通过和敌人与野外生物不断的战斗提升经验值。胜利的条件因地图而异,包括消灭所有的敌人、运送指定宝物、积累一定数量的资源或生物、找到神器并建造奇迹,等等。 英雄无敌III有两个资料片——《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末日之刃》和《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死亡阴影》。还有以一系列简短故事构成的《英雄无敌历代记》。2000年还发行了特别版本:2CD的《英雄无敌III完全版》,包括原版游戏和两部资料片。其后由爱好者开发的非官方版本又在英雄无敌III引擎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变动,推出了一个内部元素更加复杂繁琐并且更不平衡的《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追隨神跡》(Wake Of God, WOG)。 《英雄无敌III》及其资料片的简体中文版由上海育碧代理,繁体中文版游戏则由欧乐影视代理。资料片《末日之刃》因欧乐突然倒闭而没有繁体中文版本。《死亡阴影》和《英雄无敌历代记》繁体中文版本由第三波代理。.

新!!: 魔鬼和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埃拉西亚的光复 · 查看更多 »

魔法门VI:天堂之令

《魔法门VI:天堂之令》(Might and Magic VI: The Mandate of Heaven,或称魔法门VI、魔法门6,英文缩写MM6)是由New World Computing制作组开发,由3DO公司于1998年4月30日发行的一款RPG角色扮演类游戏。它是魔法门系列游戏的第六代,也是与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系列(I-III)相同的新世界观设定下的第一款RPG魔法门系列游戏。它的故事发生在《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之后,紧随着《魔法门VI》故事的则是《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 对比同时期同样著名的RPG游戏,比如《上古卷轴II:匕首雨》和《創世紀》,《魔法门VI》拥有开放而非线性的任务流程,对玩家友好的互动性界面、详细的游戏世界等。一些评论以类似于“见证了一个传奇的再生”的评语来评价《魔法门VI》,并将其作为欧美RPG复兴的一个里程碑。 后来发布的《魔法门VI》限量发行版中,附带了游戏世界所在大陆——恩洛斯大陆的一张布制地图和一份攻略指南,CD中也包含了魔法门系列I至V的游戏在里面。New World Computing/3DO的魔法门系列后来又发布了VII至IX,均为《魔法门VI》的游戏设定、故事与世界观的不同程度上的延续。.

新!!: 魔鬼和魔法门VI:天堂之令 · 查看更多 »

魔法陣都市

| | 《魔法陣都市》(サイレントメビウス,Silent Möbius)是日本漫畫家麻宮騎亞在《》(角川書店刊)從1988年開始連載 (途中移籍《》)的一部科幻漫畫。.

新!!: 魔鬼和魔法陣都市 · 查看更多 »

魔法書

法書(Grimoire)指在中世紀後期到十八世紀期間,描述關於魔法的條列和實作的魔导書籍。內容有包含相關於占星學的知識、也有條列天使及惡魔的名單、使用符咒和咒語的方法,用以製做藥物及護身符、召喚像是惡魔一類的超自然现象存在實體。任何有關於魔法的書(尤其是寫關於咒語)也都可以被稱為魔法書。 许多魔法书都重点阐述了卡巴拉、犹太教神秘哲学的魔法和占星术知识。也有许多人称,魔法书中很多内容都来自《圣经》中的所罗门国王的相关作品。一些著名的魔法书有《所罗门的钥匙》、《所罗门的小钥匙》、《阿巴太尔魔法》、《七日谈》、《洪诺流的魔法书》、《黑色小母鸡》、《万事通占卜家鲁道夫》、《神圣的魔法》等。.

新!!: 魔鬼和魔法書 · 查看更多 »

貞操帶

貞操帶,又稱貞操鎖,是一種封鎖性器的衣著。貞操帶最初只為女性而設,後亦有為男性而設的。貞操帶使穿戴者可以避免性交、避免遭強姦以及避免自慰,主要為保持貞操。.

新!!: 魔鬼和貞操帶 · 查看更多 »

貝爾芬格

貝爾芬格(Belphegor或Beelphegor)在惡魔學中是一個會幫助人們發現事物的惡魔,會藉由提供人們各種能讓他們變得更富有的靈巧發明來誘使人們墮落。根據一些十六世紀的惡魔學家之說法,他的力量在四月的時候會變得比較強。身為主教與獵巫者的Peter Binsfeld相信貝爾芬格會使用「怠惰」的方法來誘惑人們。同時,根據Peter Binsfield所著的《Binsfield的惡魔分類》,在基督教傳統中貝爾芬格以身為七宗罪之一的「怠惰」的大惡魔而為人所知。 貝爾芬格起源自亞述的巴力毗珥(Baal-Peor),是在什亭的以色列人所歸附的摩押人之神(民數記25:3),與荒淫和狂歡有關。他以做為生殖力象徵(即菲勒斯)的形式被崇拜著。作為一個惡魔,貝爾芬格在卡巴拉的文書被描述成一個「辯論者」,第六質點「美」的敵人。當被召喚的時候,他能夠給予財富、發現的力量與靈巧的發明。做為一個惡魔,貝爾芬格的任務是去「在人們之間灑下不和的種子」以及「藉由財富之分配令人們墜入邪惡」。他很難被召喚,或許是因為他要的犧牲供品是排泄物的關係。 貝爾芬格(初始之主 / Lord of the Opening)被描繪成兩種不同形象: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或是一個有著角及前端尖銳的尾巴、怪物似的蓄鬍惡魔;前一種形象,根據大多數的說法乃是他在被凡人所召喚時用於俗世的偽裝。根據De Plancy的《地獄辭典》,他乃是地獄駐法國的大使。貝爾芬格也在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與維克多·雨果的《海上勞工》之中出場過。 根據傳說,貝爾芬格是被路西法從地獄送到地上去尋找在地上是否真的有「婚姻的幸福」。惡魔們聽說過有關這事的傳言,但他們也知道人們並非被設計為能和睦生活的存在。貝爾芬格在地上的經歷很快地就說服他認為那傳言只不過是子虛烏有。這個故事被發現在各種早期的現代文學的作品之中,因而被用為「憤世嫉俗者」與「荒淫、放肆者」的代稱。.

新!!: 魔鬼和貝爾芬格 · 查看更多 »

貝西摩斯

貝西摩斯(Behemoth,也译作巨兽或比蒙)是聖經記載的神话生物。在希伯莱文中称בהמות(Behemot/B'hemot),意为『群兽』,暗指它形体十分龐大,群兽相合才能与其并论。.

新!!: 魔鬼和貝西摩斯 · 查看更多 »

貝蒂·帕里斯

伊莉莎白·帕里斯(),暱稱貝蒂·帕里斯(),(1682年11月28日─1760年3月21日)Brooks, Rebecca B. Elizabeth Parris: First Afflicted Girl of the Salem Witchcraft Trials.

新!!: 魔鬼和貝蒂·帕里斯 · 查看更多 »

貓妖精

貓妖精(Cat Sith,或作Cait Sith),蘇格蘭及愛爾蘭傳說中的貓形生物。其英語名字中的「Sith」意指妖精。貓妖精形象多為黑貓,胸前有一大片白毛。牠擅長人類語言,以雙足走路,穿上長靴,衣著華麗,頭頂皇冠,穿梭於城市之間,更經常出沒於蘇格蘭的高地之上。牠能操多國語言,擁有高等教育水準。當地傳說中除了貓妖精外,還有狗妖精(Cu Sìth)。.

新!!: 魔鬼和貓妖精 · 查看更多 »

贝利亚·奥特曼

超人力霸王貝利亞(日语:ウルトラマンベリアル 英语:Ultraman Belial)译为恶魔的、撒旦的邪恶的奥特曼。是圆谷制作公司制作的特摄作品《奥特系列》中出现的虚构人物。为昭和系M-78世界观光之國的最邪恶的奥特曼人物角色,2009年上映的电影《大怪兽格斗 超银河传说 THE MOVIE》首次登场。.

新!!: 魔鬼和贝利亚·奥特曼 · 查看更多 »

贖罪

救贖指的是個人或社會从痛苦和己所不欲的状况下解脱,是所有宗教以及部分哲学都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一般來說,在眾多宗教中,只有猶太教和基督教盼望來自神的救贖,佛教和印度教則認為要藉著自己才能得到救贖。.

新!!: 魔鬼和贖罪 · 查看更多 »

超級殺手合唱團

超級殺手(Slayer)是美國的鞭擊金屬樂團,1981年成立於加州亨廷頓公園。創團成員是鼓手和吉他手。他們在1986年發行第三張專輯《血之王朝》後成名,並與金屬製品、麥加帝斯、炭疽並稱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自1983年首張專輯以來,樂團發行了12張錄音室專輯、3張現場專輯、5張影像作品、2個典藏套裝盒組、14支音樂錄影帶、2張迷你專輯。樂團有4張錄音室專輯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金唱片認證,也獲得五次葛萊美獎提名,其中兩次成功獲獎。 超級殺手的音樂風格包括快速的、低音雙大鼓、不規則的即興音階和嘶吼唱腔。在原始陣容中,、和負責填詞,樂團所有的作曲都是凱瑞·金、傑夫·漢尼曼和貢獻的。樂團的歌詞和專輯封面包括謀殺、連環殺手、戀屍癖、酷刑、精神病、種族滅絕、人體試驗、撒旦崇拜、仇恨犯罪、恐怖主義、宗教、反宗教、納粹主義和戰爭等主題。這些也導致了專輯的禁售、延遲發行、訴訟和宗教組織與公眾的強烈批判。然而,樂團的音樂仍然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許多樂團都表示在音樂和視覺藝術上都受到超級殺手的影響。1991年至2013年,樂團在美國售出490萬張專輯。.

新!!: 魔鬼和超級殺手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超音戰士

《超音戰士》(超音戦士ボーグマン,Sonic Soldier Borgman)是在1988年4月13日至12月21日期間,於日本電視系週三17:00-17:30時段首播的電視動畫。在海外,曾於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台灣中國電視公司、東森育樂台、東森綜合台、中都卡通台及衛視電影台播出,台灣代理權是由博英社取得。.

新!!: 魔鬼和超音戰士 · 查看更多 »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Τὸ κατὰ Λουκᾶν εὐαγγέλιον)是《新約聖經》正典中,四福音書之一,並與《馬太福音》、《馬可福音》構成对观福音。 這本福音书记述了耶穌一生的生活,详细记载了他的降生、工作、受難与復活等相關事蹟,並以耶稣升天结束。路加福音是四部福音中對耶稣出生前及童年生活描述最詳細的一部。 《路加福音》主題:赦罪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人救主。.

新!!: 魔鬼和路加福音 · 查看更多 »

路西法

路西法(拉丁語、英語:Lucifer),基督教與猶太教名詞,出現於《以賽亞書》第14章第12節《以賽亞書》14章12節-15節:「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裏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通常指被逐出天堂前的魔鬼或者撒旦。但其墮落天使和撒旦身分的真實性並不確切。.

新!!: 魔鬼和路西法 · 查看更多 »

跳嬰兒節

跳嬰兒節(El Colacho),原意為魔鬼的跳躍(El Salto del Colacho),是西班牙傳統的節日,最早可追溯至1620年,這個節慶的目的是用來慶祝舉行在布哥斯省布哥斯卡斯特里略-穆爾西亞的基督聖體聖血節。 密涅瓦的聖體兄弟會(Castrillo de Murcia)在舉行為期一週慶祝活動上週日的高潮,讓一個男人裝扮成魔鬼(Colacho)跳躍過放置在城鎮遊行路線床墊上的嬰兒,而嬰兒是有限制的,必須是12個月以下的嬰兒。 跳嬰兒節的起源是未知的,但據說是為了洗清嬰兒的原罪,確保他們平安生活、防範疾病及惡魔的活動。 跳嬰兒節先後被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之一。近年來,榮休教皇本篤十六世已要求西班牙神父淡化跳嬰兒節與天主教會傳統的連接,並表示淨化原罪是用水,而不是一個魔鬼跳過嬰兒。 Category:西班牙節日 Category:天主教節慶 Category:婴儿期.

新!!: 魔鬼和跳嬰兒節 · 查看更多 »

黑執事角色列表

以下為樞梁筆下漫画作品《黑執事》及其延伸作品的角色列表,當中包括電視動畫第一季、第二季、馬戲團篇、廣播劇、舞台劇、音樂劇、遊戲以及電影的登場人物説明。 配音員順序:廣播劇/電視動畫.

新!!: 魔鬼和黑執事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黑莓

黑莓樹,或總稱黑莓,是一種廣泛分布且知名的灌木;屬於樹莓類(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可以長到3公尺(10英呎)高,並生產軟質的果實——常用作甜點、果醬、無子果凍,有時也用來製水果酒。有多種懸鉤子屬植物稱作黑莓,而且這些種很容易發生雜交,因此栽培種的種數會較原生種的多上許多。體型較小的近親——欧洲木莓(学名:Rubus caesius)可以透過其果實上白色臘狀的外層與黑莓來作區別,而且它們的小核果數量也較少。.

新!!: 魔鬼和黑莓 · 查看更多 »

黑衣人

黑衣人(Men in black,有時寫作MIB)是在美國流傳已久的一種都市傳說,泛指所谓的穿着黑色制服的美国某个政府秘密机构的人员,他們經常幫政府掩蓋不為人知的機密事件,包含飛碟UFO目擊事件之類的特別任務。 雖然有些研究者(例如)指出近代的黑衣人報導和歐美國家更早的關於惡魔的報導有些相似,近代的黑衣人報導是盛行於美国的1950年代到1960年代。 黑衣人與許多其他陰謀論同時出現。有人认为所谓的黑衣人,是由于当时美國的白色恐怖及麦卡锡主义使许多人士遭到逮捕,再加上冷战的氛围而产生的一种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此都市傳說題材於1997年被好萊塢拍摄成科幻喜劇电影《-zh-cn:黑衣人; zh-hk:黑超特警組; zh-tw:MIB星際戰警;-》。.

新!!: 魔鬼和黑衣人 · 查看更多 »

黑風洞

黑風洞(Batumalai Sri Subramaniar Swamy Devasthanam、Batu Caves,பத்து மலை)是個擁有一系列洞穴與寺廟的石灰岩山丘,位在距離馬來西亞吉隆坡北方13公里的雪蘭莪州鵝嘜縣。其名「Batu」來自於山丘旁的巴都河,此外黑風洞也是當地的村名。黑風洞為印度外著名的印度教聖地之一,祭拜室建陀,並且是馬來西亞大寶森節慶典的重鎮。.

新!!: 魔鬼和黑風洞 · 查看更多 »

黑魔法

黑巫术,又稱黑魔法,即邪惡的巫術,最早是由日本电子游戏创造的术法概念。主要以傷害別人為目的,透過放蠱、咒詛、秘密儀式、書符等方式,達到謀殺、致病、迷惑、役使、嫁禍等目的,使人在不知不覺受害。多用於對付仇敵或報復他人,亦可用作治病、驅邪,或針對他人所施行的巫術進行治療、防禦或反擊。亦有人指黑魔法是魔鬼的轄區,借助於一大群邪靈或惡魔的幫助,魔鬼得以進行他邪惡的工作;而幫助魔鬼的人,則得以施展黑魔法的能力。與黑巫术相對的概念是白巫术。.

新!!: 魔鬼和黑魔法 · 查看更多 »

黑胡子

黑胡子(Blackbeard),真名為爱德华·蒂奇(Edward Teach,或Edward Thatch,),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是世界航海史上惡名昭彰的海盗之一,在西印度群島及美洲殖民地東岸進行劫掠,其早年生活不可知,他可能在安妮女王戰爭期間成為私掠船上的水手,爾後可確定的是他定居在巴哈馬群島中的新普羅維登斯島,且該島是班傑明·霍尼戈爾德船長的基地之一,而在1716年左右,蒂奇加入班傑明的團隊且被任命為一艘班傑明俘虜的單桅縱帆船的船長,他們劫掠了許多船隻,更有兩艘船加入他們的船隊,其中一艘由史提德·波納特指揮,但於隔年1717年,霍尼戈爾德金盆洗手不再私掠並將兩艘船都帶走了。 之後蒂奇又俘虜了一艘法籍商船,命名為“安妮女王復仇號”並配備四十門大砲,他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海盜,而他的別名"黑鬍子"導源於他那又黑又厚的鬍子及那令人畏懼的臉孔。根據記載,他甚至將點燃的(火繩槍)導火線黏於帽緣甚至鬍子上,以恐嚇敵人;甚至組織了一夥海盜聯盟封鎖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的港口,在居民的手中得到贖金後,卻擱淺在北卡羅萊納的貝爾伏特附近的垻上,再來,他與波納特分道揚鑣並安頓在貝斯鎮,並在那裏接受英國王室的赦免,很快地,黑鬍子又重返大海卻被維吉尼亞總督---亞歷山卓·斯伯茲伍德盯上,1718年11月22號斯伯茲伍德組織了一群士兵及水手試圖抓捕黑鬍子,在激烈的戰鬥中,蒂奇與他的一些同夥被羅伯特·梅納德中尉所率領的水手小隊所殺。 黑鬍子是一位精明善於算計的領導者,他用自己那令人畏懼的名聲恐嚇被劫掠者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而非使用武力,而且黑鬍子也與現代文藝中所認為的暴虐海盜不同,他的船員是真心的服從他且具記載從未殺害任何俘虜。死後,黑鬍子被文藝化,並成為各種以海盜為主題的幻想作品的啟發、靈感來源。.

新!!: 魔鬼和黑胡子 · 查看更多 »

黑暗

闇或黑暗是指無光的狀態,常用来代指惡。與影相似,與光相對。.

新!!: 魔鬼和黑暗 · 查看更多 »

黑暗浪漫主义

黑暗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又称美国浪漫主义,是一种19世纪的文学流派,以爱伦·坡、纳撒尼尔·霍桑及赫尔曼·梅尔维尔等一批新英格兰地区的作家为中心Robin Peel, Apart from Modernism (2005) p. 136。 与完美主义的超验主义信念相反,黑暗浪漫主义强调人性的不可靠,人类对原罪和自我毁灭的倾向,以及社会改革的本质性困难。.

新!!: 魔鬼和黑暗浪漫主义 · 查看更多 »

輪盤

輪盤(Roulette)是一種賭場常見的博彩遊戲,Roulette一詞在法語的意思解作小圓輪。輪盤一般會有37或38個數字,由莊荷負責在轉動的輪盤邊打珠,然後珠子落在該格的數字就是得獎號碼。 輪盤上的數字會以紅、黑兩色間隔,但數字的排列並非順序而至。常見的輪盤有兩種,分別是美式輪盤及歐洲式輪盤。美式輪盤共有38個數字,包括1至36號、0號以及00號,歐式輪盤則共有37個數字,包括1至36號以及0號。除紅黑兩色外,0及00號在輪上則是綠色的。此外,還有一種法式輪盤,只有25個數字,包括1至24號以及0號,法式輪盤與歐美兩種輪盤的最大分別為法式轉動的珠子較大,以及數字間隔為波浪型狀。 由於輪盤投注方式多樣,而且客人多喜愛投注於多個號碼,故美式輪盤賭桌多以其特有的顏色籌碼(Color chips)作投注以區別該注屬於哪位客人,但在很多賭場內,現金籌碼一樣也可以投注。因顏色籌碼不能直接兌換現金,客人離開賭桌時便會把顏色籌碼兌換回現金籌碼。 由於莊荷會用一個玻璃或鐵製的小塔放在勝出號碼格子的籌碼上,所以一般來說,如客人投注在輪盤賭桌上的籌碼押中,莊荷只會將勝出的賠彩交給客人,而原注則會留在原處。.

新!!: 魔鬼和輪盤 · 查看更多 »

龍形傳說生物

龍形傳說生物是指世界各地一類近似爬蟲類動物之傳說生物的統稱。在不同文化中皆可見類似形狀的傳說動物,並出现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建筑、纪念物中。各地龍形傳說生物在英文中一般翻譯為“dragon”,而欧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除了外觀容貌上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徵意義都分別甚大。例如東亞文化圈的龍是瑞獸,通常寓意吉祥,而西方龍則多表示邪惡,但其實並不只是如此。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民族象徵,這點和東方龍無異。隨著基督教勢力的壯大,龍和蛇有負面涵義,其在《新約全書》的啟示錄中被描繪為邪惡的“古蛇”、“魔鬼”、“撒但”,從此西方龍就常與邪惡畫上等號,與東亞的瑞獸完全不一樣。 此外,南亞文化圈也有稱為那伽的龍形傳說生物,出現在印度教傳說中,後來被佛教吸收。佛教傳入東亞後,那伽的形象亦與東亞傳統的龍混同,漢傳佛教中亦直接把那伽翻譯為「龍」。.

新!!: 魔鬼和龍形傳說生物 · 查看更多 »

龙之皇冠

是Vanillaware开发、由Atlus发行的2D幻想风格多人协作Belt Floor型横板过关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于2013年7月25日同时登陆PlayStation 3和PlayStation Vita平台。最初发表的时候预定为UTV Ignition Entertainment发行,后来发行权由index取得并交由Atlus发行。像《奥丁领域》和《胧村正》一样,本作是世嘉土星上的Atlus的游戏《公主皇冠》的精神续作,而且与《奥丁领域》类似,本作也以北欧神话作为背景。日版双版本售价均为8,190日圓(含税)。香港PSN中,PS3日文下载版的售价是388港元,而PSV日文版的下载版售价为298港元。中文版也于同年10月3日发售。 2018年2月8日預定於PlayStation 4平台推出強化版《魔龍寶冠 Pro》。.

新!!: 魔鬼和龙之皇冠 · 查看更多 »

迷糊天使

《迷糊--天使》(ぴたテン),香港無綫電視譯為《天--使.愛.美紗》,是由日本漫畫家小夏鈍帆原作漫畫,後來被動畫化的動畫和漫畫系列作品,動畫版於2002年4月7日在東京電視台開播,香港於2003年7月6日在TVB開播。全26集。.

新!!: 魔鬼和迷糊天使 · 查看更多 »

部落vs聯盟

部落vs聯盟(簡稱部聯)是一個以魔獸世界故事作為藍本的魔獸爭霸III:寒冰霸權地圖遊戲。故事燃燒軍團再次入侵艾澤拉斯,艾澤拉斯的各個民族如何聯手對敵。 原作者為希羅仔。.

新!!: 魔鬼和部落vs聯盟 · 查看更多 »

郭美江傳道爭議事件

郭美江傳道爭議事件是基督教台北純福音教會邀請演講的靈恩派牧師郭美江於2013年發表的偏激言論而遭上傳網路及批評事件,其中包含歧視同性戀、宣揚基督教神蹟等相關言論。.

新!!: 魔鬼和郭美江傳道爭議事件 · 查看更多 »

能天使

能天使(Exusiai,英譯為Powers)見於伯多祿前書三章22節及厄弗所書一章21節,天主教譯作異能者,基督新教譯作有能(力)的,表明天界的和理性的权威的有序本性。它们是神所造的第一批天使,与恶魔战争的前锋。此一级的天使驻于第一天和第二天间,为第二级“子的阶级”中第三等,担任卫戍天国的任务,防备恶魔的侵入,或在人心之中护佑人心的平衡。能天使的君主是卡麥爾。 別名有Dynamis(複數dynameis)、Potentates.

新!!: 魔鬼和能天使 · 查看更多 »

與魔共舞 (日本)

《與魔共舞》(ダンス ウィズ デビルス、Dance With Devils),是女性向作品制造商Rejet與人氣音樂製作品牌Elements Garden及avex初合作的一部以「歌」作為主題的作品。本作的故事舞台設立於名為「四皇學園」的學校,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立華律香與魔界的惡魔們之間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與魔共舞》由Rejet、Elements Garden和avex共同企劃項目,除卻動畫企劃,也同時展開遊戲企劃。在2015年2月9日舉辦的「Rejet新作发表会2015 ~Snow Virgin Road~」上宣布該企劃的第1彈、即同名電視動畫的制作决定。電視動畫于2015年10月7日首播,共12话,遊戲則於2016年3月24日正式發售。.

新!!: 魔鬼和與魔共舞 (日本) · 查看更多 »

與魔鬼共騎

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1999年公映的美国剧情片电影。根据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小说《Woe to Live On》改编,剧本由詹姆斯·夏慕斯完成。小说和电影都反映了在南北战争时在密苏里不断升级的游击战。 该片在1999年上映6周,票房仅有635,096美元,相比三千八百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可谓惨败。.

新!!: 魔鬼和與魔鬼共騎 · 查看更多 »

阿卜拉克薩斯

阿卜拉克薩斯(Abraxas),亦名阿布拉克薩斯,為諾斯替教中之神祇,宇宙觀體系中的至高之存在。人身公雞頭,雙足為蛇,鍊金術方面的造詣極深。常被畫做右手持盾左手持鞭的形象,以當作護身符。.

新!!: 魔鬼和阿卜拉克薩斯 · 查看更多 »

阿修罗 (1990年电影)

1990年2月9日上映于英属香港的魔幻片。孔雀王子的續集,改編自日本漫畫孔雀王。.

新!!: 魔鬼和阿修罗 (1990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阿米特

阿米特是埃及神話中一頭擁有鱷魚頭,獅子上身及河馬下身的生物。阿努比斯會將死人的心臟與瑪特(Ma'at)的羽毛放在天秤上。心臟若較重,代表該人曾作了壞事。阿努比斯會將他交給阿米特吞下,被吞下的人不能進入雅盧(Aaru),永遠不得安息。若心臟較輕,該人會由歐西里斯所審判。阿米特是天譴的一種擬人法表示,代表了真理、公平及秩序。.

新!!: 魔鬼和阿米特 · 查看更多 »

阿瑪迪斯戰記

,是為臺灣漢堂國際資訊研發出品的角色戰略遊戲(S-RPG)。 發行日期 - 2002年9月5日(Sep. 5th, 2002) 發行版本 - CD-ROM 2CDs / 3CDs (兩片裝,後來另有多附一片修正檔的版本) 使用語言 - 中文 - 正體版(traditional Chinese) / 簡體版(simplified Chinese) 作業平台 - WINDOWS'95 / WINDOWS'98 / WINDOWS-2000 / WIN ME / WIN XP 本遊戲目前並無續作;此外,與講述莫札特故事的電影《阿瑪迪斯》也無關係。.

新!!: 魔鬼和阿瑪迪斯戰記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神話

阿拉伯神話是前伊斯蘭時期阿拉伯人的信仰體系。 西元622年以前的阿拉伯半島尚未出現伊斯蘭教,麥加的克爾白佈滿了惡魔、精靈以及半神的偶像,也有各種阿拉伯多神信仰體系的各種生物形像。我們據此推測,古阿拉伯的神話極其發達。 《一千零一夜》與各種故事代代相傳,故事裡有精靈、食屍鬼、神燈與魔毯的故事,也有主人公的各種願望。 《古蘭經》〈曙光章〉提到凶眼的概念。有時人們佩帶五指護身符,希望免於凶眼的毒害。不過佩帶護身符之類的物品在伊斯蘭教裡是禁止的。傳統的穆斯林有時會誦讀《古蘭經》的〈世人章〉和〈曙光章〉,以求庇護。.

新!!: 魔鬼和阿拉伯神話 · 查看更多 »

阵营 (龙与地下城)

阵营是在桌面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游戏设定中,对角色、生物以及集团所持的伦理道德态度的分类。 早期版本的龙与地下城中,提供了三个阵营让玩家选择:守序,代表重视荣誉和对社会规则的尊重;混沌,代表无视荣誉、秩序和社会规则;中立,代表并非以上两种的中立立场。进阶龙与地下城又提供了另一个坐标轴:善良、中立和邪恶,与之前的坐标轴组合形成了现在的九大阵营。 一版和二版的專家級龙与地下城均使用此種陣營框架,并延续到三版的龙与地下城。2008年发行的第四版将阵营縮减為五个:善良、守序善良、邪恶、混乱邪恶、無陣營。2014年發行的五版再度回復九大陣營。.

新!!: 魔鬼和阵营 (龙与地下城) · 查看更多 »

蘇爾特爾 (漫威漫畫)

蘇爾特爾(Surtur),是漫威漫畫中的虛構惡魔角色,原形為北歐神話中的史爾特爾,由作家史丹·李和藝術家傑克·科比所創作。蘇爾特爾首次於《Journey into Mystery》#97中登場。索爾的十大兇惡敵人之一。.

新!!: 魔鬼和蘇爾特爾 (漫威漫畫) · 查看更多 »

藤異秀明

藤異秀明生於1977年12月12日,宮崎縣出身,日本男性漫畫家,筆下的漫畫角色站立姿勢都有出現向JOJO冒險野郎的JoJo站姿的致敬意味,曾經來過臺灣的漫畫博覽會舉辦簽名會(分別是2002年與2009年),代表作是《真·女神轉生 惡魔之子》,其筆名藤異秀明是因本人非常崇拜《新世紀福音戰士》導演庵野秀明所取的(出自2002年《強棒強棒月刊》的簽名會訪談內容)。.

新!!: 魔鬼和藤異秀明 · 查看更多 »

邪靈

邪灵,指邪惡的灵体,不少宗教以及世界各地的民間信仰中也有提到。.

新!!: 魔鬼和邪靈 · 查看更多 »

野史

野史又稱稗史,是指正史上無紀錄,或者正史上紀錄為「傳聞」的史事,多是民間的街谈巷说及遗闻佚事。惟野史不一定虛假,《汉书·艺文志》引如淳之言,“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余嘉錫《小說家出於稗官說》認爲“稗官者天子之士也”。周楞伽《稗官考》反對稗官是“天子之士”說。 相對於中國歷朝正史數千年皆儒家士大夫集團把持編修,勝者為王,須符合儒學意識形態單一標準取捨,多有曲筆或偏袒隱瞞,造成紂王“天下之惡皆歸焉 ”,因此正史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如苻堅涉嫌改史,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而亦涉嫌改史。野史在研究中國歷史挖掘真相上,頗具參考價值及貢獻,不宜輕忽。.

新!!: 魔鬼和野史 · 查看更多 »

自由射手

《魔彈射手》(Der Freischütz)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代表作,全剧共三幕,于1821年6月21日,在柏林皇家歌剧院作首演。 在德国民间传说裡面,Der Freischütz指的是百发百中的射手,因为他拥有神奇的魔弹--.

新!!: 魔鬼和自由射手 · 查看更多 »

金熊奖

金熊獎(Goldener Bär)是柏林影展每年頒發的最大獎,被認為是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由該屆評審團從正式競賽單元中評選而出。 金熊獎自1951年開始頒發,一開始是由德國籍評審團選出,1952年至1955年間則是由觀眾票選,1956年起至今皆是邀請國際影人組成評審團。獎項的象徵採用熊是因為這是柏林的代表動物,包括柏林市徽與市旗上皆有熊的圖案。.

新!!: 魔鬼和金熊奖 · 查看更多 »

金斧战士

是一款于1991年在世嘉Master System发行的动作冒险游戏,为金斧系列游戏的衍生作品。游戏的内容为一个年轻的战士为了向死去的父母报仇,前去探索十个迷宫。他要收集九个丢失的水晶,并与恶魔死亡毒蛇进行战斗。玩家必须穿过一个大型的地图,与其中的敌人作战,接着探索神秘的迷宫,与大头目们作战,拿到由众多怪兽所看管的水晶。所有在原版《》中的人物都会客串出现。 《金斧战士》在发行后大多收到负面的评价。评论者认为与原先街机版本相比,本作并没有太多内容。游戏可以和任天堂FC游戏机的《塞达尔传说》进行比较,两款作品在许多关键的游戏元素中具有相似点。.

新!!: 魔鬼和金斧战士 · 查看更多 »

长老 (基督教)

長老,是基督宗教的神职人员。在《聖經》中,「長老」和「監督」二詞通用(見以下各章節)。各新教教派中的长老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但皆依據《聖經》中對長老的要求而擬定。一般認為,牧師也是長老(但長老不一定是牧師),因此一些人數較少的教會一般只設牧師,不另設長老。各教會裏長老制度不同的地方,在於《聖經》裏沒有明確指示的部分,如:長老的提名、選舉或其他方式確認、任期與連任等。 一般來說,長老是由會眾選出來的平信徒,是義務為教會工作,不受薪的;但有些教會,尤其是部份靈恩派教會,長老也和牧師一樣有薪酬的。 在初代教會中有監督及長老一職,監督需有好名聲、樂於教導、善於接待、自守、言行端正(提前3),保羅在羅馬時曾訓勉提摩太要好好管理教會,也教導如何在教會中選定監督及長老。.

新!!: 魔鬼和长老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艾什瑪

艾什瑪(Aesma),瑣羅亞斯德教(祆教)中司掌狂行暴舉的惡魔,其名字意思為「憤怒的惡魔」。 遭艾什瑪控制的人會做出凶暴的行為,而自身並不會察覺遭惡魔控制而變的喪心病狂。而酗酒、行為亂暴的人在瑣羅亞斯德教中被稱為「被艾什瑪控制了」。.

新!!: 魔鬼和艾什瑪 · 查看更多 »

艾利克托

艾利克托(英語:Erichtho)是古罗马文学中的女巫和魔法师形象,来自希腊第二大岛忒萨洛尼卡,在古罗马诗人卢坎的著名诗集《法撒利尔》第六卷中她首次被创造出来,在诗中她向Sextus Pompeius预言了法撒利尔战役的结果。.

新!!: 魔鬼和艾利克托 · 查看更多 »

英勇無敵號

《英勇無敵號》(日語:ゼロテスター)是日本東北新社與創映社(現:SUNRISE)製作,於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2月30日間,由隸屬富士聯播網的關西電視台在每週一19:00~19:30播出的科幻動畫,全66集。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在1974年以《太空--三虎將》譯名播出,其後亞洲電視以《迅雷特工》之名於1986年6月2日至8月22日期間播放,更於同年11月24日至1987年2月24日重播。台灣則於1985年(民國74年)7月5日至1986年(民國75年)11月5日間,由台視引進,在每週三下午6:00~6:30(至1986年7月28日止)、5:30~6:00(同年9月10日起)播出。.

新!!: 魔鬼和英勇無敵號 · 查看更多 »

雅各書

《雅各書》(ΑΚΩΒΟΥ)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0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一卷。這一書卷最為人所知的地方,是說明了信心跟行為是同等重要,因為「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2:26) 《雅各書》主題:基督徒服侍鄰舍,定要信行並重。.

新!!: 魔鬼和雅各書 · 查看更多 »

雅兹迪

雅兹迪教(Yazidi、庫爾德語:Êzidîtî/Êzidî、阿拉伯文:/ايزيدي),是中東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宗教。雅茲迪教徒可以說是一種族教群體(Ethnoreligious group),但雅茲迪人也屬於庫爾德人的一部分。雅茲迪教徒只佔库尔德人的少數,而大多數库尔德人則为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穆斯林。目前雅茲迪人正遭到恐怖主義極端分子的武裝團體伊斯蘭國以宗教名義進行大批量的屠殺與迫害,處在滅族的危殆中。.

新!!: 魔鬼和雅兹迪 · 查看更多 »

雛乃智美

雛乃 燕(雛乃 つばめ,Hinano Tubame,),日本AV女優,別名為雛野智美(雛野つばめ)、相原木乃美(相原このみ),東京都出身。1998年出道,被形容是「天使臉孔、魔鬼身材」,美乳和訓身演出令人難忘,擅長騎乘體位,有無碼作品,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没有新作。.

新!!: 魔鬼和雛乃智美 · 查看更多 »

通靈學院

Scholomance, 由惡魔創立的學院,教授黑魔法。傳說中,惡魔每次招收十名學生教授黑魔法,但第十名學生會被惡魔變為部下作為十人之學費。.

新!!: 魔鬼和通靈學院 · 查看更多 »

耶和华见证人的末世论

耶和华见证人认为現今是《聖經》所預言的末世时期,上帝很快就要对世界上所有国族发动一异常战争。战争結果是所有不义的人都要被消灭,惟有义人能生存下来,这场战争被稱為哈米吉多頓。耶和华见证人根據他們的理論,曾多次預言世界末日將在1914年、1925年、和1975年。現在的解釋是1914年耶稣基督在天上作王,不是地上的末日。.

新!!: 魔鬼和耶和华见证人的末世论 · 查看更多 »

耶稣的神迹

在《新约圣经》的《四福音书》中,记载了许多耶稣所行的神蹟,这些神蹟可以分为医病、驱魔、支配自然界、三次从死亡复活的实例,以及其他种类。对于许多基督徒而言,这些神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不过自由派基督徒可能认为这些仅仅是用作比喻的故事。圣经批判学者通常承认,考虑到这是一个神学或哲学问题,经验主义方法无法确定是否是历史上一个真正的神蹟。伊斯兰教学者也相信大部分医病和使人复活的神蹟。.

新!!: 魔鬼和耶稣的神迹 · 查看更多 »

耶穌受試探

耶穌受試探是指耶稣受魔鬼试诱的事件,三卷对观福音中都有记载:、、。《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记载较为详细,而《马可福音》仅有简略记载。.

新!!: 魔鬼和耶穌受試探 · 查看更多 »

耶穌受難

在基督教神學中,受難(the Passion,源自πάσχειν,paschein,字面意義為承受苦難),特指耶穌生前的最後一段時期,他造訪耶路撒冷,在街道遊行,最後晚餐,最終在耶路撒冷被逮捕,判罪,走上苦路,在十字架上被處死。 耶穌在死亡前承受的各種痛苦,成為基督教神學的中心教義之一,包括救贖和贖罪。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也提到了耶稣受难。在許多基督教會中,以聖週來紀念耶穌受難。.

新!!: 魔鬼和耶穌受難 · 查看更多 »

耶穌受難記

,2004年发行的讲述耶稣基督生命中最后十二个小时的独立制片电影。导演梅爾·吉勃遜筹措资金,根據《新约全书·四福音書》的內容而改编的劇本。影片中对话采用拉丁语、希伯来语和亚拉姆语(耶稣的母語),配以字幕。許多基督教和一些政治立場保守的猶太人對這部電影給予讚賞。.

新!!: 魔鬼和耶穌受難記 · 查看更多 »

耶罗尼米斯·博斯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荷蘭語:Jheronimus Bosch),原名耶罗恩·安东尼松·范·阿肯(Jeroen Anthoniszoon van Aken;荷蘭語:jeˈɾoːnimʏs vɑn ˈaːkə(n)),又名耶罗恩·博斯(Jeroen Bosch);1452年-1516年8月)是一位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多產荷蘭畫家。他多數的畫作多在描繪罪惡與人類道德的沉淪。博斯以惡魔、半人半獸甚至是機械的形象來表現人的邪惡。他的圖畫複雜,有高度的原創性、想像力,並大量使用各式的象徵與符號,其中有些甚至在他的時代中也非常晦澀難解。博斯被認為是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之一。 他的真名是耶罗尼米斯(或“耶罗恩”)·范·阿肯(Jheronimus(或Jeroen) van Aken),意思是「亞琛來的人」。他在一部份畫作上署名Bosch(荷蘭文,音近英文Boss),取自他的出生地斯海爾托亨博斯。在西班牙文中他則多被稱為El Bosco。 博斯出生於繪畫世家,他的雙親分別是荷蘭與德國人。他大部分的人生都在斯海爾托亨博斯渡過,這是十五世紀當時布拉班特(今荷蘭南部)一個熱鬧的城市。1463年時,約13歲的他可能曾目睹在當地發生的嚴重火災。不久之後他成為知名的畫家,甚至曾接到海外的委託。1488年他加入了圣母兄弟會,一個極端保守的信仰組織,由40位斯海爾托亨博斯當地有權勢的市民,以及歐洲各地7000多名的會員組成。.

新!!: 魔鬼和耶罗尼米斯·博斯 · 查看更多 »

降头

降頭或降頭術(Tame Head)是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一種巫術。.

新!!: 魔鬼和降头 · 查看更多 »

陰謀論

謀論通常是指對歷史或當代事件作出特別解釋的說法,通常暗指事件的公开解释为故意欺骗,而背后有集团操纵事态的发展及结果,以到达该集团损人利己的目的。此類特別解釋不同於一般廣為接受的解釋,將事件解釋為個人或是團體秘密策劃的結果。而且此類特別解釋中特別激進者還會進一步駁斥那些廣為接受的解釋,認為那些是陰謀策劃者的掩飾。 阴谋论往往缺乏证据,荒謬的邏輯,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很多谣传的基础。但是被指责为阴谋当事人的一方,也很难证伪阴谋论的说法,许多阴谋论有不可证伪的特点,即通常说的“难以自证清白”。逻辑上,任何一件自然发生的事件,事后都可以被描绘成事先策划的。因此,說一個理論是陰謀論同时有该理論不被廣為接受的意味。 陰謀論不只是指理論,也用來指許多沒有證據的說法、傳聞。.

新!!: 魔鬼和陰謀論 · 查看更多 »

附身

身,是一個超自然概念,意指活人的軀體被超自然靈體(如惡魔、神、先人的靈魂等)暫時性操控,因此表現出一些與平日相異的行為。附身的概念可見於許多宗教、神話及民間傳說中,如靈媒、乩童。.

新!!: 魔鬼和附身 · 查看更多 »

GN-007 墮天使GUNDAM

GN-007 墮天使GUNDAM(Arios Gundam),為日本科幻動畫作品《機動戰士GUNDAM 00》中登場的機動戰士(Mobile Suit),由阿雷路亞·帕普提茲姆所駕駛。.

新!!: 魔鬼和GN-007 墮天使GUNDAM · 查看更多 »

Kuromi

Kuromi(台灣譯名:酷洛米,香港譯名:可羅米,半意譯:黑咪),是Sanrio另一隻以惡魔造型的卡通女角色,在2005年10月31日誕生。在《奇幻魔法Melody》(おねがいマイメロディ)動畫系列初次出場。酷洛米原是My Melody的好友兼同學,但My Melody時常無意間不小心傷害到Kuromi,故反目成仇視My Melody為敵人。可羅米筆記(Kuromi Note),全部都是記載著自己被My Melody害到的事。 酷洛米在馬里蘭樂園因思想偏激、經常故意作弄My Melody、令父母擔心、採摘皇宮花園的花草、騎著三輪單車在街上亂駛,和偷去皇宮一大批麵包這幾項罪名而被判入反省室(即監獄),只是後來逃獄到人間去,所以她是馬里蘭樂園的通緝犯。行為舉止雖然粗魯,但實際上就像一般女孩那樣,非常喜歡帥氣的男生。喜歡的食物是薤(蕗藠、藠頭)。 酷洛米有一位部下名叫巴庫(Baku),是一隻以貘及食夢獸作造型的角色,由於感激酷洛米在他最沮喪的時候(被父親罵)去教他怎麼忘記悲傷,又見他的十多個弟弟挨餓而到皇宮偷麵包,所以即使經常被酷洛米拳打腳踢,仍然忠心耿耿。巴庫有飛行的技能,所以也同時充當可羅米的私人座駕。除此之外,酷洛米亦是可羅米軍團(Kuromi's 5)的首領,有四位組員追隨。 在動畫23集《要是能夠和他跳支舞就好了》用魔法變成人,自稱kurumi。.

新!!: 魔鬼和Kuromi · 查看更多 »

Mobile01

Mobile01,簡稱01(Zero-One)、俗稱膜拜01、摩比01、小惡魔等。是專門討論各種行動電話、行動裝置、3C等產品與介紹台灣各景點的網路論壇,由詠勝科技有限公司(位於臺灣的臺南和臺北)維護。在Alexa的統計中,Mobile01是台灣關於3C產品資訊討論的高瀏覽率網站之一。 Mobile01的標誌為英文的Mobile與一個01所構成,其中01以一個小惡魔的卡通圖案所化成。在Mobile01中,小惡魔為站內會員愛好3C產品的精神象徵。.

新!!: 魔鬼和Mobile01 · 查看更多 »

OVERLORD角色列表

OVERLORD(オーバーロード)是日本小說家丸山くがね創作,繪師so-bin繪畫的輕小說,本條目為OVERLORD小說、漫畫及動畫中登場角色的角色列表。.

新!!: 魔鬼和OVERLORD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QUEENDOM

《QUEENDOM》是日本樂團 ALI PROJECT 的第七張精選專輯,由MellowHead於2011年5月25日發行,以「限定生產盤」和「通常盤」兩種形態同步發售,限定盤內含的DVD收錄新曲《Troubadour》的音樂錄影帶和攝製特典。.

新!!: 魔鬼和QUEENDOM · 查看更多 »

Under The Moon

《Under The Moon》是2006年12月15日シュガービーンズ發售的女性向18禁遊戲。在2007年8月24日發售Fan disk《Under The Moon 〜つきいろ絵本〜》。2009年6月25日由ディンプル移植PS2發售《Under The Moon 〜クレセント〜》。 這個作品的Log是《Under The Moon》,但是官方網站卻是寫《Under the Moon》,『the』這個字可以是小寫也可以是大寫。.

新!!: 魔鬼和Under The Moon · 查看更多 »

暗黑血统II

是一款由Vigil Games开发并由THQ发行的动作冒险游戏。本作是《暗黑血统》的正统续作,2012年8月在Windows、Xbox 360和PlayStation 3上發售,同年12月在WiiU上發售。 加強版本《末世騎士II 死亡決定版》(Darksiders II The Deathinitive Edition)於2015年10月在PlayStation 4、Xbox One和Windows上發售,由Nordic Games負責發行。新續作《末世騎士III》預計於2018年推出。.

新!!: 魔鬼和暗黑血统II · 查看更多 »

柳生忍法帖

《柳生忍法帖》,是日本小說家山田風太郎的「忍法帖」系列作之一(其它作品尚有《甲賀忍法帖》、《伊賀忍法帖》、《女忍忍法帖》等)。小說本創作於1964年,是山田風太郎筆下的「柳生十兵衛三部曲」其中一部,1998年曾拍成電影,2005年推出漫畫《Y十M~柳生忍法帖~》。.

新!!: 魔鬼和柳生忍法帖 · 查看更多 »

恐怖電影

恐怖電影,又名恐怖片,這一類型的電影透過影像或故事使觀眾感受到恐怖的刺激。最早的恐怖電影深受文學與戲劇的影響。隨著時代與地域的不同,恐怖電影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有差異。.

新!!: 魔鬼和恐怖電影 · 查看更多 »

搭便車的人

搭便車的人,是世界上非常流行和知名的都市傳奇之一,在古老的文獻,包括《聖經》亦有記載。其傳說為民俗學學者長期研究的主題之一,索引編號為E332.3.3.1《都市傳奇》 維若妮卡·坎皮儂·文森及尚布魯諾·荷納著 楊子葆譯 麥田出版 ISBN 986-7691-44-X。 這則都市傳奇經常以類似鬼故事的方式傳播,內容大同小異,但結局卻有不同變化。警察和電臺DJ是最常收聽到這傳說的職業,報案者或聽眾會歇斯底里向他們訴說:午夜在公路駕駛時,有人在十字路口徘徊,比著搭便車的手勢,主人公便欣然搭載,安排那人坐在後座,當駕駛一段時間後,主人公回望後座,搭便車的人神秘消失了,留下驚惶失措的主人公…… 然而,警察通常將之當成為吸毒者的幻覺或開玩笑;而電臺DJ則只當成枯燥無味,由不同的聽眾一次又一次訴說自己、或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之「真實經歷」。.

新!!: 魔鬼和搭便車的人 · 查看更多 »

格蕾丝·舍伍德

格蕾丝·怀特·舍伍德(Grace White Sherwood,)人称“庞戈女巫”,是弗吉尼亚殖民地已知遭巫术罪名定罪的最后一人。她以务农为生,做过助产士,还会用草药为他人治病。邻居指控她会变幻成猫,还会破坏庄稼、导致牲畜死亡。舍伍德多次受到使用妖法的指控,1706年,她被控妖惑伊丽莎白·希尔并导致后者流产。法庭裁决将舍伍德浸入水中来判断她是否有罪,如果沉下去,她就是无辜的,否则就有罪。舍伍德浮上了水面,由此导致可能长达8年的牢狱之灾,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受到巫术罪名指控。 2006年7月10日是舍伍德遭定罪300周年。弗吉尼亚州州长蒂姆·凯恩宣布舍伍德当年遭受了冤狱,并恢复了她的名誉。弗吉尼亚海滩独立大道的森塔拉碧沙医院附近树立起一座舍伍德的雕像,这里距她当年受审的殖民地法院很近。雕像上她身边还站有一只浣熊,代表她对动物的热爱,后面背的筐里盛有蒜和迷迭香,相当于对她在草药治疗领域知识的认可。.

新!!: 魔鬼和格蕾丝·舍伍德 · 查看更多 »

梦境杀手

梦境杀手(Dreamkiller)是一款幻想类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由Mindware开发,AspyrMedia发行,在PC和Xbox 360平台发售。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女精神病医生爱丽丝·德雷克(Alice Drake),她可以进入精神病患者的脑中与以梦魇为食的恶魔作战。此外,女主角还可以使用各种特殊武器和特殊能力。游戏共有12种类的单机冒险任务可供玩家选择。.

新!!: 魔鬼和梦境杀手 · 查看更多 »

梅菲斯托費勒斯

梅菲斯托費勒斯(Mephistopheles,另外還有其他寫法),簡稱梅菲斯特(Mephisto)。最初於文獻上出現是在浮士德傳說中作為邪靈的名字,此後在其他作品成為代表惡魔的定型角色。.

新!!: 魔鬼和梅菲斯托費勒斯 · 查看更多 »

梅思默拉

梅思默拉(Manche Masemola,),南非少女,著名的圣公会殉道圣人,因坚持自己的信仰而被父母迫害致死,伦敦西敏寺西大门上方有她的塑像。.

新!!: 魔鬼和梅思默拉 · 查看更多 »

楊維漢

白雲(Bai Yun,),原名楊維漢,中華民國電影演員,祖籍廣東省大埔縣,一生演出超過百多齣國語、粵語及廈語電影。.

新!!: 魔鬼和楊維漢 · 查看更多 »

機動武鬥傳G GUNDAM

《機動武鬥傳G鋼彈》是日昇動畫在1994年製作的GUNDAM系列電視動畫,放映時間從西元1994年(平成6年)4月1日到1995年(平成7年)3月31日止,共49話。日本朝日電視台每週五播映。 與後來的《新機動戰記GUNDAM W》、《機動新世紀GUNDAM X》常被並稱為「平成三部曲」。.

新!!: 魔鬼和機動武鬥傳G GUNDAM · 查看更多 »

機器勇士

《機器勇士》香港無線電視TVB播出名稱 天威勇士(原題:マシンロボ クロノスの大逆襲)為東京電視台於1986年7月3日~1987年5月28日間,毎週四的19時30分~20時00分播映的動畫作品;製作為葦Production。 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於1987年首播名稱 天威勇士。台灣則於1989年(民國78年)由華視引進播出。 本作品的直接續編為《-zh-tw:天威勇士; zh-hk:新天威勇士;zh-hans:天威勇士-(マシンロボ ぶっちぎりバトルハッカーズ)》,《機甲露寶(出撃!マシンロボレスキュー)》則與本劇無關。.

新!!: 魔鬼和機器勇士 · 查看更多 »

櫻色家族!

櫻色家族!(さくらファミリア!)為日本輕小說作家杉井光撰寫。ゆでそば繪製插圖。2008年起,於一迅社文庫(一迅社)刊載。繁體中文版由臺灣東立出版社代理。 作為杉井光在一迅社文庫的作品,緊接著《死圖眼的伊妲卡》的第2系列。以基督教作為主題,亦有許多參考聖經書目上的設定。.

新!!: 魔鬼和櫻色家族! · 查看更多 »

歐沃頓橋

歐沃頓橋(Overtoun Bridge)鄰近蘇格蘭西敦巴頓郡敦巴頓,是一座懸在歐沃頓溪(Overtoun Burn)上方,通往的B類登錄建築。 歐沃頓橋於1895年由土木工程師設計完工,這座橋因為許多隻狗從此一躍而下,喪命於位在橋下的石頭上,而受到了國際媒體的關注。.

新!!: 魔鬼和歐沃頓橋 · 查看更多 »

武裝神姬

《武裝神姬》是日本科樂美數位娛樂所販售MMS人物模型系列,以及同名的系列遊戲、动畫和漫畫。.

新!!: 魔鬼和武裝神姬 · 查看更多 »

毁灭战士3

是一款雜驚悚與科幻於一身的第一人称射击遊戲,遊戲由id Software开发,PC版於2004年8月3日由Activision发行。遊戲故事除了英文名稱外,並未有完全跟隨《Doom》的發展,並采用了全新的id Tech 4引擎。 遊戲目前已发布了Windows、Linux、Mac和Xbox版,虽然Xbox版画面精细程度略于PC版,但其卖点在于支持两位玩家协同作战。故事主要发生在2145年的火星联合宇宙航空公司(UAC)研究中心。.

新!!: 魔鬼和毁灭战士3 · 查看更多 »

毀滅戰士 (1993年遊戲)

是id Software於1993年12月10日,在DOS系統下推出的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这个系列的核心制作者是約翰·卡馬克(John Carmack)和约翰·罗梅洛(John Romero)。 這個遊戲的先鋒性地位被廣泛的同意,它使用了包圍遊戲角色的3D環境繪圖、多人遊戲支援,並且能讓玩家自由創建擴展遊戲內容的WAD架構。在當時,毀滅戰士利用共享軟體的方式傳播,在兩年內達成約一千萬次的下載,使遊戲的模式通俗化,並且產生了一股遊戲的次文化;由於它對遊戲工業的衝擊之大,在90年代中期以後激增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通常被稱為「類DOOM(Doom-like)」遊戲。它的圖形化及互動化的血腥暴力,在遊戲的世界外也曾引起爭論。根據GameSpy,毀滅戰士被遊戲工業的內部人士選舉為電子遊戲歷史上「不朽的遊戲第一名」。 毀滅戰士的成功稍後由《毁灭战士II》和數個資料片延續了,這些資料片包括The Ultimate Doom和Master Levels for Doom II和Final Doom。雖然當初毀滅戰士專為DOS系統而設計的,但稍後這些遊戲被移植至不同平台上,包括九種不同的掌上遊戲機。然而這一系列的遊戲在90年代後期逐漸失去吸引力,主要的原因是毀滅戰士的遊戲引擎在此時已經顯得過時,不過喜好者們仍然針對毀滅戰士的不同方面做出貢獻,例如持續製作WAD擴充包、製作快速過關影片、以及更改毀滅戰士原始碼的工作。而此一系列遊戲又在2004年毀滅戰士三代的釋出吸引的大眾的注意力,三代採用一代相同的故事,不過使用了全新的科技,所改編而成的電影並且在2005年上映。 以下文章說明的是這一系列遊戲的毀滅戰士一代。.

新!!: 魔鬼和毀滅戰士 (1993年遊戲) · 查看更多 »

江湖.com

《江湖.com》是趙正平製作、王偉忠導演的搞笑古裝單元劇,場景以古代中國為主,敘述五個聚在「江湖客棧」(原名「王六包子店」)的人所發生一連串的故事。中視無線台首播期間為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3月11日,首播時間為每週一至週四晚間22時到22時30分(臺灣時間),共72集。.

新!!: 魔鬼和江湖.com · 查看更多 »

沉默之丘:起源

是科樂美發售的驚悚遊戲。遊戲開發與科樂美無關,由Climax Studios所製作,但是遊戲音樂由当时科乐美作曲家山岡晃負責。.

新!!: 魔鬼和沉默之丘:起源 · 查看更多 »

沙利葉

沙利葉(זהריאל,Ατριήλ,Sariel或Suriyel),或作薩利爾(出自一些死海古卷的翻譯),是一位於猶太教與基督教出現的天使長。 在卡巴拉的傳說中他是地球的七位創造天使之一,俄利根認定他也是七位創造天使的原始動力之一。在諾斯底主義中,沙利葉則曾調用他的保護力量。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的日曆中也紀念了他。 跟拉斐爾一樣,沙利葉也是一位死亡和仁慈的天使。相傳他是取回摩西靈魂的天使,據說,摩西收到的所有知識都是來自沙利葉(雖然舒薩高也曾給予摩西知識)。另外相傳沙利葉和烏列爾為同一位天使。.

新!!: 魔鬼和沙利葉 · 查看更多 »

沙鲁尔杖

沙鲁尔杖(Sharur)是意味“千钧之击”的武器,尼努尔塔神(Ninurta)的神话象征。苏美尔神话描述它为一种能讲话的钉头杖。据认为它可能是其他神话中(如亚瑟王传说)所出现的类似武器的前身。.

新!!: 魔鬼和沙鲁尔杖 · 查看更多 »

沙比哈

沙比哈(,转写:、 或 ;词根:,转写:,意义:“魔鬼”;单数:,转写:),是一个阿拉伯语词语,尤其主要用于叙利亚,意思是暴徒或魔鬼。在2011年叙利亚示威和起义中该组织被国际社会所了解:其成员都是身穿平民服装的武装分子,其中一些成员来自于安全部队,主要攻击反对巴沙尔·阿萨德的抗议者。因此该组织被认为是巴沙尔·阿萨德的民间雇佣兵。 该组织被描述为“负责保卫巴沙尔政权的一个阿拉维派准军事组织”;“效忠巴沙尔的歹徒”;“亲当局的犯罪黑帮组织”.

新!!: 魔鬼和沙比哈 · 查看更多 »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簡稱波卡事件,是指2015年8月至9月間,臺灣電子票證業者悠遊卡公司发行以日本AV女優波多野結衣為悠遊卡封面的悠遊卡,由此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和政治事件。此款悠遊卡分別推出波多野結衣身穿黑衣的「惡魔造型」、以及身穿白衣的「天使造型」兩種版本,而悠遊卡銷售的收入將會捐贈給慈善機構。然而悠遊卡公司決定使用波多野結衣形像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引起臺灣輿論及新聞媒體的熱烈討論。主要意見在於考慮到波多野結衣在日本從事AV女優這一特殊行業,使得將其照片作為悠遊卡封面有許多爭論之處。 在面臨許多反對意見後,悠遊卡公司曾經一度考慮撤回這批具有爭議的悠遊卡。但是在8月28日經過公司內部開會討論後,悠遊卡公司決定繼續推出印有波多野結衣照片的悠遊卡。不過由於原本的「天使造型」版本悠遊卡被民眾質疑直接使用AV的封面照片,使得悠遊卡公司決定另外推出新的「天使造型」版本,並延後至9月中旬發行。而原本的「惡魔造型」以及遭到替換的「天使造型」悠遊卡,則仍然按照計畫於9月1日推出。.

新!!: 魔鬼和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 查看更多 »

波希米亚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参考译名:波希米亚狂想曲)是皇后乐队的一首歌曲,由弗雷迪·默丘里所创作,最初版本收录在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1975年)中。本曲結構極為特殊,無重複的副歌,而是由几个風格差異甚大的部分構成,包括谣曲、、歌劇、硬摇滚等,并且充满着猛烈的意识流与噩梦色彩。本曲在西方社會相当為人熟知,常被简称为“Bo Rhap”或“Bo Rap”。在当时,它是有史以来制作费最高的单曲,现在仍为流行音乐史上最精心设计的复杂作品之一。 其作为單曲推出後,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连续九周登顶英國單曲排行榜,截止1976年1月在英國國內銷售超過100萬張,創下當時英國史上銷售最高單曲紀錄;在1991年默丘里去世后再次连续五周登顶,最终成为英国史上最畅销单曲第三;在几个海外市场也登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和荷兰,成为全世界唱片業史上最畅销单曲之一;在美国第一次发行最高到畅销榜上第九,但1992年电影用此曲作为原声后重新激发了它的流行程度,排到榜上第二。 尽管刚开始评论界的反应褒贬不一,《波希米亚狂想曲》仍是皇后乐队最热门的歌曲之一。为此单曲制作的音乐视频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有开拓性意义的。2004年,此曲被收入。2012年,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组织的民众投票中,此曲被选为过去60年间“全国最喜爱的歌”。.

新!!: 魔鬼和波希米亚狂想曲 · 查看更多 »

波斯古经

《波斯古經》,也译作《阿維斯陀》、《阿維斯塔》,是瑣羅亞斯德教(祆教)的經典,當中最古老的部份可追溯至公元前1323年。 教義概括為神學上的一元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認為宇宙初期有善惡兩種神,善神為阿胡拉·瑪茲達,意思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創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惡神為安格拉曼鈕,是黑暗、死亡、破壞、謊言、惡行的化身。最後善神擊敗惡神,成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 传世者有两种版本,其一《阿维斯陀》(Avesta),以阿维斯陀文形成,为祈祷文汇集,以阿维斯陀文字书就。时至今日,琐罗亚斯德教神职人员祈祷时亦颂之。其二,《曾德·阿维斯陀》(Zend·Avesta,即《阿维斯陀注释本》),内容与前者基本相同,编排有所不同,旨在供研究,而非诵读。此版本分为卷、章、节,附有“注释”。《曾德·阿维斯陀》以中古波斯文形成,并非以阿维斯陀文字母,而是以巴列维文字母书就。 《阿维斯陀》的古文内容庞杂,约三十五万字,写在约一万两千张羊皮上,编成于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伐波斯遭焚,仅存一卷。安息王朝时期重新搜集、整理,萨珊王朝时期始告完成(公元三世纪),辑为二十一卷,分为五部分: 《温迪达德》(Vendidad),为中古波斯文“Videvdat”之误读,来自阿维斯陀文“Vi devo datem”,意即“降德弗文典”(又做驱魔书,降魔书),为律法和戒律汇集,其意旨在于:相符邪恶和魔怪(德弗)、确立义。采取查拉图什特拉(琐罗亚斯德)与至高神阿胡拉·玛兹达对话的形式,其内容设计仪典的纯正、赎罪、种种戒律以及神话。共二十二章。 《维斯配雷德》(Vispered),中古波斯文“维斯普拉特”,来自阿维斯陀文“Visporatavo”,意即“一切统御者”,即“一切善者的守护者”,为祈祷颂歌,通常为二十四章,其内容与《耶斯那》相近。 《耶斯那》(Yasna),来自阿维斯陀文“ias”,意即“诵读”、“敬拜”,其内容包括献祭和祈祷时所用祷词、对神之赞颂和吁求。共七十二章,其中十七章属《伽泰》(被视为阿维斯陀中最古老的的部分)。 《耶什特》(Yashts),意即“崇拜”、“赞颂”,来自阿维斯陀文“ias”,为赞颂之歌,共二十二歌。每一首歌为对一神而发,包容众多神话内容。 《库尔达》(Khurda),包容祈祷词,其中部分以中古波斯文形成,《库尔达》通常包括《耶什特》。 波斯古經除了記述伊朗的宗教神話、讚歌、禮儀、戒律外,還包括其民族起源、歷史、民間傳說、英雄史詩等內容;波斯宗教中對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觀念和末日審判等之說,無疑都對當時的猶太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來更為基督教所繼承。 现在所流行的版本并非完整的古老全文,约为古卷的1/3,根据后来琐罗亚斯德教的传说,其中的佚失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在攻破古波斯后,对其文化的破坏所致。.

新!!: 魔鬼和波斯古经 · 查看更多 »

法蒂瑪的三個秘密

法蒂瑪的三個秘密是指聖母瑪利亞對葡萄牙花地瑪的三位牧童,露希亞·桑托斯(Lucia Santos)及她的表弟妹哈辛塔·瑪爾托(Jacinta Marto)和弗朗希斯科·瑪爾托(Francisco Marto)所告知的三個預言,他們聲稱在1917年5月至10月間見證了聖母顯靈,也就是今日通稱的法蒂瑪聖母。 據說聖母瑪利亞在6月13日將這三個秘密以預言的形式交托給年輕的見證者們,其中第一個和第二個秘密在1941年露希亞·桑托斯協助她兩位堂弟妹封聖所寫的一份文件中揭露,第三個未公開,雖然萊里亞主教命令她寫下交給教宗,但露希亞·桑托斯希望1960年揭露,她說這是因為她認為「那時候秘密可更為清楚」。第三個秘密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0年6月26日對外公佈,年邁的露希亞·桑托斯當時也在場。.

新!!: 魔鬼和法蒂瑪的三個秘密 · 查看更多 »

派蒙

派蒙(Paimon、Paymon),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9位的魔神,位阶为王,別名「拜耶蒙」(Bayemon)。知道一切的秘密。统帅200个军团,是地獄西方實力最強的魔王。擁有著漂亮的女性臉孔,說話的聲音清晰、且雄亮,頭戴著代表王的身份,鑲滿著閃耀寶石的榮光王冠。會以騎著駱駝的樣貌出現在召喚術者的面前,而且身旁有許多下級惡魔隨侍並吹響號角。有著能在一瞬間傳授召喚者獲得名譽、藝術、科學知識的能力。能一瞬间授予人类科学、艺术、秘法。只要術者所提及的一切質問,他都會確實地去回答,是在惡魔帝王中,最忠實的一位。相傳祂之前是主天使、座天使的第16位或是智天使,曾率領天使和能天使,同時為地獄四王(指“四方的惡魔王”,其中東方的惡魔王為威利克斯(Oriens),西方為拜蒙(Paimon),北方為艾基恩(Egyn),南方為亞麥依蒙(Amaimon))之一,西方支配者。 相傳和阿撒瀉勒是同一位惡魔。.

新!!: 魔鬼和派蒙 · 查看更多 »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新!!: 魔鬼和洗禮 · 查看更多 »

潘 (希腊神话)

潘(英文:Pan),是希腊神话裏的牧神,牧神潘是眾神傳信者赫密斯的兒子,而名字的原意是一切。掌管樹林、田地和羊群的神,有人的躯干和头,山羊的腿、角和耳朵。他的外表後來成了中世紀歐洲惡魔的原形。喜欢吹排笛,因為排笛能催眠。潘神被罗马人等同于罗马宗教中的自然之神法乌努斯(Faunu)或者西尔瓦努斯(Silvānus)。 潘生性好色,經常藏匿在樹叢之中,等待美女經過,然後上前求愛。 英文(Pan)在天文学上指土星的一颗卫星─土卫十八。.

新!!: 魔鬼和潘 (希腊神话) · 查看更多 »

未踏召喚://鮮血印記

《未踏召喚://鮮血印記》(未踏召喚://ブラッドサイン)是由鎌池和馬著作、依河和希繪製插畫的輕小說作品,由電擊文庫(KADOKAWA)出版發行。.

新!!: 魔鬼和未踏召喚://鮮血印記 · 查看更多 »

月宫亚由

月宮亞由(月宮あゆ)為Key公司在其所推出成人視覺小說《Kanon》的女主角之一,同時也是唯一一名同時出現在《Kanon》官方所有版本遊戲封面的女主角,而另一名女主角水瀨名雪則只是與亞由一同出現於其中3個版本的遊戲封面上。亞由的造型設計由樋上至負責,而故事內容則是遊戲劇本作者之一的久彌直樹安排。久彌直樹表示亞由是他在《Kanon》所有人物之中把握得最好的角色,但是其過於活潑的性格設定反而使得劇本不太好寫。在最初的设定中,樋上至在亞由的背包上添加了翅膀這一新奇的元素,但久彌直樹以劇情透露為由建議取消翅膀的設計;不過儘管在當時討論之中樋上至对此建議表示認同,但在後來製作遊戲時的重新討論之中樋上決定繼續保留翅膀這一獨特裝飾。 在故事中,作為《Kanon》男主角的相澤佑一在搬家之後遇到了自稱17歲的亞由。随着劇情的發展,佑一發現到亞由不斷努力尋找著一樣她所遺失、但却無論如何也記不起来的東西。兩人時常一同在遊戲虛構的城鎮中到處尋找,却始終没有任何的進展。雖然說亞由表示她與佑一很早之前便已經十分熟識,但是佑一卻遲遲想不起兩人過去一同渡過的回憶。而儘管亞由在故事中称自己與佑一同是17歲的學生,但與其他同年齡的角色相比其外觀仍然年輕了許多。在故事之中亞由還有另一個特點為她經常發出「嗚咕」(うぐぅ)的口頭禪,無論是沮喪、憤怒或者是恐懼等表示負面情緒時她都會無意識的發出这聲音。此外亞由最喜歡的點心是傳統的鯛魚燒,在《Kanon》的遊戲以及動畫之中都有許多她正在吃鯛魚燒的場景。 除了遊戲作品之外,亞由同時也在2部《Kanon》動畫及其它改编作品之中擔任女主角,甚至還曾在在許多同人遊戲之中登场。此外,亞由与《Kanon》裡的另外2名女主角水瀨名雪及澤渡真琴一同友情客串了《AIR》動畫的第2話。在《Kanon》遊戲及京都動畫所製作的動畫中,日語版本的聲優由堀江由衣担当,而英語版本的配音員選擇了,而後者在亞由客串《AIR》時也特別為其配音。亞由在《Kanon》中所使用的角色曲為《日光照耀的街道》(日溜りの街),在遊戲中主要用于亞由出場時的固定的背景旋律,而另一首改編版本的音樂同樣也在京都動畫推出的《Kanon》之中使用。動畫新聞網評論家的塞隆·馬丁(Theron Martin)在觀賞整部動畫後發表一篇評論,提到亞由这个角色「由於其認真到令人感到可愛這點,使一部分觀眾对她十分地喜愛」。.

新!!: 魔鬼和月宫亚由 · 查看更多 »

最终幻想系列的角色设计

虽然最终幻想系列每作通常设定于不同的虚构世界,情节彼此独立,但在角色设计方面有一些共性——设计主题重复,同时某些角色名称和类型反复出现。对于正传游戏,天野喜孝负责《最终幻想》、《II》、《III》、《IV》、《V》和《VI》的角色设计,野村哲也担任《VII》、《VIII》、《X》、《XI》、《XIII》的角色设计,板鼻利幸担任《IX》的角色设计,吉田明彦担任《XII》的角色设计。.

新!!: 魔鬼和最终幻想系列的角色设计 · 查看更多 »

惡靈龍屬

惡靈龍屬(學名:Adasaurus),又名惡魔龍或阿達龍,是馳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亞洲。牠是小型的雙足肉食性恐龍,在後腳第二趾上有鐮刀狀的爪。根據2008年的估計值,成年的惡靈龍的身長約為1.8公尺長。Holtz, Thomas R. Jr.

新!!: 魔鬼和惡靈龍屬 · 查看更多 »

惡魔城 白夜協奏曲

是日本科樂美集團旗下遊戲部門所開發的惡魔城系列動作遊戲,這是在Game Boy Advance上的第二作。.

新!!: 魔鬼和惡魔城 白夜協奏曲 · 查看更多 »

惡魔城系列敵人

惡魔城系列敵人為日本電玩公司科樂美的作品─惡魔城系列下所有架空敵人的一覽表。 本表不包含如德古拉、死神等重要角色,僅收錄過場敵人。(注意:日版和海外版的名稱可能不同).

新!!: 魔鬼和惡魔城系列敵人 · 查看更多 »

惡魔少女

《惡魔少女》(AKUMAで少女),わかつきひかる所著,高階@聖人所繪製的輕小說作品。由Hobby Japan發行。這是到目前為止都專門從事著作言情小說的作者第一部一般向的輕小說。本編全四集之中文版已由台灣東立出版社代理。.

新!!: 魔鬼和惡魔少女 · 查看更多 »

惡魔列表

恶魔列表,本列表介绍恶魔。.

新!!: 魔鬼和惡魔列表 · 查看更多 »

惡魔獵人

是卡普空于2001年8月23日发行的一款动作游戏。游戏中充满了黑暗的哥特式背景,混合了重金属音乐、工业音乐和音调优美的氛围电子乐做成鲜明对比。主角但丁喜欢嘲讽敌人,有着一半恶魔和一半人类血统的恶魔猎人,其父名为斯巴达,为魔界贵族。.

新!!: 魔鬼和惡魔獵人 · 查看更多 »

惡魔獵人4

《惡魔獵人4》(Devil May Cry 4, デビルメイクライ4)最早於2006年舉行的東京電玩展(TGS)由日本卡普空公司宣佈推出PlayStation 3版本,是惡魔獵人系列首次登陸次世代遊戲機的作品,其後才宣佈會同時推出Xbox 360及PC版本。本作以全新角色尼祿(Nero)為主角,與以往一直以但丁(Dante)為主角有所不同,但在本作中雙方對頭。遊戲定於2008年2月5日於日本地區首先推出PS3及Xbox 360版本,而PC版方面,卡普空公司在2008年7月中旬向公眾釋出《惡魔獵人4》電腦體驗版,正式版则在2008年7月24日于日本地区以及7月8日于北美地区发售。惡魔獵人4電腦版支持DirectX 10,也是惡魔獵人系列首次支持的游戏。 惡魔獵人4 Special Edition已於2015年6月23日全球發行,對應PS4、Xbox One、PC平台。.

新!!: 魔鬼和惡魔獵人4 · 查看更多 »

惡魔管家

《惡魔管家》是日本漫画家淺利義遠曾于《月刊Afternoon》上连载的已完结的漫畫作品。.

新!!: 魔鬼和惡魔管家 · 查看更多 »

惡魔高校D×D

| | ,是日本作家石踏一榮發表在富士見Fantasia文庫上的輕小說作品,插畫部分由美山零負責。.

新!!: 魔鬼和惡魔高校D×D · 查看更多 »

惡魔蔓諾克

《惡魔蔓諾克》(英語:Memnoch the Devil)是美國作家安·萊絲的系列小說「吸血鬼紀事」第五部,續接《肉體竊賊》,於1995年7月3日出版。這部小說的多數主題包括標題都是轉借自19世紀愛爾蘭作家查爾斯·羅伯特·馬圖林發表於1820年的哥德小說《》。此作中,惡魔接近了並為他提供一份工作。.

新!!: 魔鬼和惡魔蔓諾克 · 查看更多 »

成圣

成圣(sanctification)是一个在各种宗教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古老概念,是指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成为神圣的过程。成圣在字面上表示“为了特殊的目的分离”,相当于“使神圣”。这个术语在语源学上来源于拉丁语动词sanctificare,词根sanctus表示“神圣”,facere表示“使”。.

新!!: 魔鬼和成圣 · 查看更多 »

戈尔兴

戈尔兴(德语:Golchen)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3.49平方公里,总人口313人,其中男性165人,女性148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3人/平方公里。.

新!!: 魔鬼和戈尔兴 · 查看更多 »

浮士德 (2011年电影)

《--》(Faust)是一部2011年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执导的德语电影。背景是19世纪早期的欧洲,根据歌德的戏剧《浮士德》自由改编而成。获得了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獅獎。.

新!!: 魔鬼和浮士德 (2011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浮士德I

《浮士德》(Faust)是德国大文豪歌德于1808年发表的一部悲剧。传统上,《浮士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该剧主人公浮士德也曾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歌德给他的形象赋予了深刻的人格寓意。 本文介绍《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即《浮士德,悲剧第一部》(Faust.);关于《浮士德》的第二部分,请见《浮士德II》。另,本文中所有译文及专用名词均取自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译本。.

新!!: 魔鬼和浮士德I · 查看更多 »

海盜基德

《海盜基德》(Kidd the Pirate)是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根據海盜威廉·基德船長的傳說而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發表於1832年的歐文作品集《見聞札記》中。故事涉及到基德船長埋藏的寶藏,並連結歐文的下一篇作品《》。.

新!!: 魔鬼和海盜基德 · 查看更多 »

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

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Muhammed-tegningerne)是2005年至2006年间由諷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引起的系列新聞及政治事件。這些漫畫最初於2005年9月30日在丹麦銷量最大的日報《日德蘭郵報》上刊出,引起伊斯兰世界的強烈不滿。在伊斯蘭世界,刊登穆罕默德的圖像被認為是褻瀆的行為;因此《日德蘭郵報》此描繪穆罕默德的12幅漫畫,导致穆斯林民众的抗议,也帶來部分極端主義分子的恐怖威脅。丹麥政府儘管譴責刊登这类漫画的行為,但也指出丹麥民族的诙谐特質,並強調捍衛民主與言論自由。隨後,丹麥、德國、瑞典、挪威、比利時、冰島及其他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的報紙也陸續刊登這些漫畫,立場同樣是捍衛言論自由。伊斯蘭世界的牴牾情緒與動作亦逐步升溫,該事件成為國際矚目的新聞及政治事件。.

新!!: 魔鬼和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 · 查看更多 »

摩尼教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明教,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对于旧约的否定、犹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诺斯底主义的“灵知”思想,创造了二宗三际论体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合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初際時,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人類世界因此產生。後際時,恢復到初際時相互對立的狀態,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物質是黑暗的產物,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希望利用虔诚的信仰和严格的戒律获得灵知,回归光明世界。有學者認為摩尼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宗教,更被譽為真正世界性完美宗教的唯一代表。 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處決,聲勢下降。其后,駐錫于巴比倫的宗教中心又受到穆斯林的強力打击,今日在波斯已经完全消失。歐洲的摩尼教因與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不同理解和对《旧约》的态度而被认定为异端,受到基督徒的猛攻,在10世纪后渐趋沒落。中亚地区的摩尼教势力一度较为兴盛,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并藉助回鶻勢力進行傳播,後來在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宋代以後,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或者混入佛教,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釋迦牟尼佛。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明教”。.

新!!: 魔鬼和摩尼教 · 查看更多 »

摩星嶺4號

是香港商業電台叱咤903的節目。主持人為雲海和阿祖(彭震宇),監製為光仔,陳強為製作助理(現已離開商台),他同時和EKEE(現已離開商台)與阿Bu(現已離開商台)負責聲音演繹(每節開頭的一段錄音及讀出檔案編號、名稱)。於2009年8月2日(8月1日)首播,逢星期日凌晨(星期六深夜)1時至3時於商業二台播出。節目於2013年6月16日(6月15日)結束。阿祖亦確定和雲海正式離開商台。.

新!!: 魔鬼和摩星嶺4號 · 查看更多 »

摇滚手势

摇滚手势(意大利语corna,也写作mano cornuta或是horned hand),原是一种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居民用的一种粗俗的手势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此手势将食指与小指伸直,与此同时要用拇指压住弯下的中指和无名指。.

新!!: 魔鬼和摇滚手势 · 查看更多 »

撒但

撒但(שָּׂטָן;شيطان;Satan),又作撒旦,思高譯本譯為撒殚,东正教《新遗诏圣经》译为萨他那。景教譯為娑殫,還有一些中文譯本譯為沙丹或薩坦。.

新!!: 魔鬼和撒但 · 查看更多 »

撒種的比喻

撒種的比喻(Parable of the Sower)是耶稣说的一个比喻。.

新!!: 魔鬼和撒種的比喻 · 查看更多 »

撒旦坑

《撒旦坑》(The Satan Pit)是英國科幻電視劇《異世奇人》系列2的第9集,於2006年6月10日在BBC One首播。這集的劇本由編寫,並由執導。在演員方面,大衛·田納特飾演的博士和比莉·派佩飾演的羅斯·泰勒(Rose Tyler)是主角。 本集繼承上集,講述博士來到行星的地底後發現一個深坑,住在內裡的正是上古外星生物「野獸」(The Beast)。在博士和太空基地成員以及泰勒的通力合作下,眾人最終擊敗「野獸」,成功逃離一直圍繞黑洞運行的行星。這集共吸引608萬人收看,是整個系列2收看人數最低的一集,但依獲得正面的評價。.

新!!: 魔鬼和撒旦坑 · 查看更多 »

救急戰隊GOGOV

《救急戰隊GOGOV》(救急戰隊GOGOFIVE,原題:救急戦隊ゴーゴーファイブ)是日本東映公司在1999年製作的「超級戰隊系列」第23部特攝作品。1999年2月21日至2000年2月6日每週日早上7:30~8:00在日本朝日電視台播放,共50集。這組的宗旨,人類發揮救難精神,敘述他們五兄妹共同奮鬥,協助救災的冒險故事。 最初編組主要成員則為級戰隊早期傳統的四男一女組合,顏色依序為:紅、綠、藍、黃、桃。本作最多初期只有5個人並沒有追加戰士,本作是繼《鳥人戰隊噴射人》之後,睽違8年後再次沒有出現追加成員的戰隊的設定。 本作是首次採用「消防」以及首次採用「救援」主題的戰隊系列作,同時這也是繼《JAKQ電擊隊》、《戰鬥狂熱 J》、《大戰隊風鏡V》後,第四次不以「○○人」、「○○連者」、「○○者」命名的作品。除此之外本作亦是繼《大戰隊風鏡V》後,睽違17年後再次採用「○○V」為命名標題及團隊名稱。 此外,從這支戰隊開始,每輯戰隊的片頭曲和片尾曲都分開由兩位不同的歌手演唱。.

新!!: 魔鬼和救急戰隊GOGOV · 查看更多 »

打工吧!魔王大人

| 《打工吧!魔王大人》(はたらく魔王さま!)是日本作家和原聰司撰寫、029繪製插畫的輕小說作品,獲得第17屆電擊小說大獎銀賞。2012年10月電視動畫化決定,2013年4月至6月播放。在《這本輕小說真厲害!》2014年獲得作品部門第六名。.

新!!: 魔鬼和打工吧!魔王大人 · 查看更多 »

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

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是神秘學書籍《所羅門的小鑰匙》的第一部份「Ars Goetia」中所記載的七十二位惡魔,他们擁有各自的職位(統領、公爵、侯爵、伯爵等等),同時管理各自的惡魔軍團和本身的封印(又即是柱)。又據說他们可以給予召喚者能力、協助或者知識。七十二位惡魔的外貌有些像動物(烏鴉、狼等),也有些比較奇形怪狀(例如生物混合體)。.

新!!: 魔鬼和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 · 查看更多 »

所羅門的小鑰匙

《所羅門的小鑰匙》(Clavicula Salomonis,The Lesser Key of Solomon,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稱是Lemegeton),是神秘學著作,託名是由古以色列的國王所羅門所編寫。歌德在其《浮士德》一書中亦曾提及。裏面記載眾多咒語與召喚魔鬼之法。 十七世紀時有了第一次的英文版出版,但從那之後書中的內容可信度因為大量的譯者猜測與翻譯錯誤而每況愈下。但仍有幾種儀式保存了其實用性,例如:暸望者的儀式。.

新!!: 魔鬼和所羅門的小鑰匙 · 查看更多 »

拂晓

拂晓,又称黎明,古稱昧爽,指早晨在日出之前的太陽已在地平線下6度以上,天將曉而尚暗之時段,日常定義是物體已經能夠被辨識,而且戶外活動也可以開始進行的時段。 航海拂晓是日出之前太陽仍在地平線下12度的時段。航海拂晓的定義是陽光僅足以辨識物體。 天文拂晓是黎明之前,太陽仍在地平線下18度的時段。天文拂晓的定義是陽光開始滲入天空的時刻,在這之前的天空仍是完全黑暗的。 拂晓不會與日出混淆,那是太陽的邊緣剛剛從地平線露出來的時刻,叫做破曉。 在認為這是惡魔、精靈、鬼魂和魔鬼等不祥之物,甚至撒但都會消失在曙光之中,因為這些來自黑暗的生物憎恨光線,特別是來自太陽的光,在基督徒之前的凱爾特人也有相同的信仰。 傳統上的拂晓是指白色的細絲能夠在黑色的細絲中被分辨出來的時間點。.

新!!: 魔鬼和拂晓 · 查看更多 »

性罪犯

性罪犯是干涉性罪行的人物,由施法機關判罪。性罪犯,俗稱色魔、色狼,不過前後三者有分別。色狼或許只是對性有強烈興趣的好色之徒,如港產片《七擒七縱七色狼》之中的七位男主角,思想企圖越軌而已。而色魔是泛指干涉性罪行的人物,行為如魔鬼,不具人性。色魔行為給受害人身心帶來傷害,包括死亡。常人未審先判濫用色魔、色狼的稱呼,或許對有性好奇的小朋友尊嚴受創,懷疑自己是性罪犯,提問或討論性知識因此成為性禁忌。 在普通法,干犯如下罪行,判罪才稱為性罪犯:.

新!!: 魔鬼和性罪犯 · 查看更多 »

怪物小王子角色列表

本列表介绍怪物小王子的登场人物,角色介紹包含黑白動畫版和彩色動畫版。.

新!!: 魔鬼和怪物小王子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怪物王子

《怪物小王子》(怪物くん)是藤子不二雄A的日本少年漫畫作品,另外亦有改編的動畫。日文標題則是主角的通稱。2010年4月、日本電視台預定要加以改編成電視劇。其中くん,是日本对較年輕男性的暱稱。 1980年代在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香港播出時譯作《怪物王子》、《怪物小王子》,中國大陆翻译为《怪物太郎》,台灣在無版權時期的出租帶上也曾譯為《怪物王子》。大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後大然正式代理版權漫畫則翻為《怪物小鬼》,出版共13集。.

新!!: 魔鬼和怪物王子 · 查看更多 »

0

0(〇/零)是-1与1之间的整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偶数。在数论中,0不属于自然数;在集合论和计算机科学中,0属于自然数。0在整数、实数和其他的代数結構中都有著單位元這個很重要的性質。.

新!!: 魔鬼和0 · 查看更多 »

2014年招远围殴女子致死案

2014年招远围殴女子致死案,警方称之为“5·28”故意杀人案,是指在2014年5月28日发生在中国山东省招远市的一起杀人命案。一名女子在一家麦当劳快餐店用餐时,被要求提供手机号码,拒绝后遭到6人团伙围殴致死。当地警方接到报警后当场将6人逮捕。事发次日当地警方经社交网络发布相关案情,在案发现场的照片和录像被上传后,该案件引发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据中国公安部公布,嫌疑人均为“全能神教”成员,山東省煙台市人民檢察院於7月21日對其中五名嫌犯提出公訴,起訴張立冬、張帆、呂迎春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故意殺人罪,被告人張航、張巧聯犯故意殺人罪。10月11日,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该案,一审判处张帆、张立冬死刑,其余几人分别判处无期徒刑至七年有期徒刑,张航、张巧联在此前庭审中曾表示认罪、悔罪。2014年10月14日,山东招远麦当劳杀人案受害人吴硕艳的丈夫金中庆及其岳母于向烟台市人民检察院递交了抗诉申请,要求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对该案一审判决提出抗诉。金中庆认为,该案被告人吕迎春的判决量刑畸轻,应判处其死刑。2014年11月10日,金中庆的舅舅吕学义对媒体宣称,他们已经撤回了该抗诉申请,并称不想再谈论此事。2015年2月2日,主犯张帆与张立冬被执行死刑。.

新!!: 魔鬼和2014年招远围殴女子致死案 · 查看更多 »

666~撒旦~

《666~撒旦~》是岸本聖史的漫畫作品,於《月刊少年GANGAN》連載,共19卷。.

新!!: 魔鬼和666~撒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恶魔惡魔邪魔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