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魏安釐王

指数 魏安釐王

魏安--王,或作魏安禧王、魏安僖王,原名魏圉,魏昭王之子。 前277年,其父魏昭王魏遫逝世,繼任魏王。 前276年,秦國武安君白起攻取二個城市;封其弟魏無忌為信陵君(今河南寧陵)。 前275年,秦相國兼穰侯魏冉率軍進攻,韓軍赴援敗戰折損四萬人,韓將暴鳶投奔國都大梁;國府割讓八個城市求和,魏冉不理再度進攻,敗魏將芒卯,佔領北宅,包圍國都大梁,國府割讓溫城求和。前274年,警覺到局勢緊張,與齊國再訂南北合縱同盟,秦國反應強烈,魏冉再進攻奪取四個城市,殺四萬人。 前273年,與趙國聯合攻擊韓國,包圍華陽;秦相國魏冉在韓使陳筮遊說下,會同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軍急行八天,赴華陽擊敗芒卯軍,三員大將遭俘,被殺十三萬人;大臣段干子請割南陽予秦求和,蘇代進言諫阻,遂決議不納蘇代之諫以割讓南陽求和,而集中力量保衛修武。同年白起進攻魏國,孟嘗君田文舉薦芒卯為主帥,白起在華陽大敗魏軍,芒卯戰敗而逃,田文失勢後,他的許多門客投奔魏無忌門下。 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請求魏國救援,魏安--王懼怕秦國,不敢進軍。魏無忌請求如姬從魏安--王的臥室內竊出晉鄙的兵符,晉鄙見了兵符,表示懷疑,隨行的朱亥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以精兵八萬開赴前線,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魏安--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 前243年,安--王與魏無忌同年病死。 《韩非子·有度第六》稱「魏安--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卫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王死而魏以亡。」儼然中兴之主。.

41 关系: 大秦帝国之崛起平原君信陵君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六博前240年代前243年前247年前258年前266年前270年代前273年前276年前277年秦太上皇穆天子傳窃符救赵竹書紀年男同性戀者芒卯魏安厘王魏安嫠王魏安僖王魏安禧王魏圉魏国 (战国)魏襄王魏昭王魏景湣王魯仲連谥号資治通鑑人物列表龙阳君邯郸之战LGBT歷史人物列表束晰汲塚書河外之戰戰國歷史年表战国七雄新垣衍

大秦帝国之崛起

,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国大陆古装剧,导演丁黑,宁静、邢佳栋、张博等人主演,2011年4月杀青。本劇讲述宣太后芈八子和儿子秦昭襄王嬴稷的权力更迭,於2017年2月9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新!!: 魏安釐王和大秦帝国之崛起 · 查看更多 »

平原君

平原君,嬴姓,趙氏,名胜(?),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的弟弟,是東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任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於養士而聞名。和齊國孟尝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无忌、楚國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司馬遷著《史記》,將平原君與虞卿合立《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外,《趙世家》、《魏公子列傳》、《范睢蔡澤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等亦散記有其事蹟。.

新!!: 魏安釐王和平原君 · 查看更多 »

信陵君

信陵君(),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後世亦稱魏公子。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或稱“養士四公子”)。.

新!!: 魏安釐王和信陵君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東周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君主。.

新!!: 魏安釐王和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六博

六博,又作六簙,是中国战国到晋朝流行的一种掷采行棋的兩人或四人局戲,以多得籌為勝,行棋模擬貓頭鷹等鳥類在池塘獵魚的行為。.

新!!: 魏安釐王和六博 · 查看更多 »

前240年代

前240年代從前249年1月1日開始,於前24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魏安釐王和前24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243年

没有描述。

新!!: 魏安釐王和前243年 · 查看更多 »

前247年

没有描述。

新!!: 魏安釐王和前247年 · 查看更多 »

前258年

没有描述。

新!!: 魏安釐王和前258年 · 查看更多 »

前266年

没有描述。

新!!: 魏安釐王和前266年 · 查看更多 »

前270年代

前270年代從前279年1月1日開始,於前27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魏安釐王和前27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273年

没有描述。

新!!: 魏安釐王和前273年 · 查看更多 »

前276年

没有描述。

新!!: 魏安釐王和前276年 · 查看更多 »

前277年

没有描述。

新!!: 魏安釐王和前277年 · 查看更多 »

秦太上皇

莊襄王(),《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作秦莊王,《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雍州》作秦襄王。名子楚,《战国策》记载原名子异、异人,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

新!!: 魏安釐王和秦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又名《周王遊行》,作者不詳,约成書于战国时期,記周穆王巡遊事。西晉時出土,經當時人整理分為五卷,今本將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卷併入,共六卷。《穆天子傳》是《汲塚書》中唯一流傳至今的一種。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凖盜掘先秦魏國古墓(可能是魏襄王或魏安釐王之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竹書。經荀勖、衛恆、束晳等人整理成《汲冢書》七十五篇。《穆天子傳》前五卷詳細記載周穆王在位時率師南征北戰的盛況,也記述了周穆王得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等八匹好馬,御者造父,伯夭作嚮導,在十三年至十七年進行了一次西--崑崙山的遠行,越過漳水,行程九萬里,以觀四荒,北絕流沙,見到西王母,又驱驰陰山、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等地,最後一卷抒寫了周穆王對其美人盛姬的執著情愛和刻骨相思,稱《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 《穆天子傳》有別於《左傳》的歷史傳記體裁,以日月為序,雖名為傳,實屬編年,是以周穆王的活動為中心的實錄性散文。《隋書·經籍志》最早歸列為“起居注類”。但神話色彩強烈,胡應麟稱之“小說濫觴”。姚际恒以為《穆天子传》为伪书,法国学者沙畹甚至以为穆天子并非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西晉時著作佐郎郭璞為《穆天子传》作注,清檀萃有《穆天子传注疏》,丁谦有《穆天子传地理考证》,顾实有《穆天子传西征讲疏》,初稿曾由孙文“披览笔削,允为题序行世”,岑仲勉评论谓:“其书瑕瑜参半,欧陆之拟议,无非强书本就己见,不足据也。”今人王貽樑、陳建敏有《穆天子傳匯校集釋》。 据历史学家杨宽考证,穆天子傳源自于西方河宗氏少数民族传说,后被魏国史官整理成书,其内容历史和神话混杂。但随着对西周青铜器金文的研究,证明书中许多内容有历史依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新!!: 魏安釐王和穆天子傳 · 查看更多 »

窃符救赵

#重定向 邯郸之战#竊符救趙.

新!!: 魏安釐王和窃符救赵 · 查看更多 »

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中國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戰國竹簡“汲冢书”的一部分,原無書名,因其編年體體例而命名為《紀年》,亦稱《汲冢紀年》。《竹書紀年》是一部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不作为姓氏音Fōu或Biāo、「ㄈㄡˉ」或「ㄅㄧㄠˉ」)所發現的古代史書,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編年體。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五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竹书纪年於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輯錄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新!!: 魏安釐王和竹書紀年 · 查看更多 »

男同性戀者

男同性戀者是指以同性者為對象,建立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作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的男性。男同性戀者的身體與生理構造與其他性取向男性無異,惟心理和生理上受到同性所吸引。在很多情況下,「同性戀」被用來指代「男同性戀者」,這是起因於忽略或者未意識到女同性戀者也是同性戀群體的一部分。 在法律定義上,「男同性戀」一詞傾向歸於男性之間的性關係。男同性戀的身份認同過程因人而異,有些在青春期就已察覺自己被男性所吸引,而有些人在青春期過後(如:投入社會工作後)才意識到自己同性戀的傾向。.

新!!: 魏安釐王和男同性戀者 · 查看更多 »

芒卯

芒卯,中國戰國時代魏國政治人物、軍事人物。 初以詐術而獲得魏昭王的任用,並私下當秦國間諜,以割讓魏國的長羊、玉屋、洛林三地為誘餌,要求秦王助他當上魏國司徒,芒卯上任後,割讓長羊、玉屋、洛林予秦國,並促成了秦魏聯軍攻打齊國,魏國因此獲得齊國土地,共二十二個縣。 魏安釐王四年(前273年),秦昭王派名將白起攻魏,芒卯率三晉聯軍抵抗,被白起大敗於華陽,被斬殺士卒十餘萬,其後不知所終。.

新!!: 魏安釐王和芒卯 · 查看更多 »

魏安厘王

#重定向 魏安釐王.

新!!: 魏安釐王和魏安厘王 · 查看更多 »

魏安嫠王

#重定向 魏安釐王.

新!!: 魏安釐王和魏安嫠王 · 查看更多 »

魏安僖王

#重定向 魏安釐王.

新!!: 魏安釐王和魏安僖王 · 查看更多 »

魏安禧王

#重定向 魏安釐王.

新!!: 魏安釐王和魏安禧王 · 查看更多 »

魏圉

#重定向 魏安釐王.

新!!: 魏安釐王和魏圉 · 查看更多 »

魏国 (战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侯罌(即後來的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新!!: 魏安釐王和魏国 (战国) · 查看更多 »

魏襄王

魏襄王(?─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元年(前318年),魏、韓、趙、楚、燕五國合縱攻秦,不克而返。惠施為魏出使楚國。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西晉太康二年(279年),汲郡人不准發魏襄王墓(或言--塚),得竹書數十車。這些竹書包括了魏襄王時期魏國人撰寫的史书《竹書紀年》以及《穆天子传》、《琐语》等书,《竹書紀年》較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更準確。.

新!!: 魏安釐王和魏襄王 · 查看更多 »

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名魏遫,魏襄王之子。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餘城。魏昭王的小兒子,公子魏無忌,是魏安--王的異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養士出名。前277年,魏昭王薨,子安--王立。.

新!!: 魏安釐王和魏昭王 · 查看更多 »

魏景湣王

魏景湣王(?─前228年),又稱魏景愍王,簡稱魏景王或魏愍王,原名魏增,字午,魏安-釐-王之子。魏景湣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為秦東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趙國,與其結盟,並提出抗秦合縱。趙、韓、魏、楚、燕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煖為帥。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景湣王死,其子魏王假即位。.

新!!: 魏安釐王和魏景湣王 · 查看更多 »

魯仲連

魯仲連(約前305年—前245年),有時簡稱魯連。戰國時代齊國茌平人(今山東省茌平縣王老鄉望魯店村),為遊說名士。曾就學於稷下學宮,不願出任官職。由於他的遊說技巧卓越,有著名的「義不帝秦」辯論。成為現代「和事佬」的代名詞。《漢書》藝文志有《鲁仲連子》14篇。.

新!!: 魏安釐王和魯仲連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魏安釐王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编者是古代中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为宋神宗所定,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共294卷,跨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 本列表指本书中包括的传记人物名称及概述,详细请参加具体人物条目。.

新!!: 魏安釐王和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龙阳君

龙阳君是中國戰國時期魏國人物,魏安釐王的男寵。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魏王與龍陽君,一同乘船釣魚,龍陽君滿載釣了十幾條魚,卻在哭泣。魏王說:「有甚麼不安的事嗎?如果有,為甚麼不告訴寡人呢?」龍陽君回答說:「臣沒有甚麼不安的事。」魏王說:「那你為何要哭泣呢?」龍陽君回答說:「臣為大王釣到的魚而流淚。」魏王說:「甚麼意思?」龍陽君回答說:「臣一開始釣到魚很高興;後來釣到更大的魚,就想要把以前釣到的小魚扔掉。如今臣只有醜陋的面孔,卻能有機會擔任大王的侍寝。還被封爵為龍陽君,在朝廷上,官員們都為臣奔走;在路上,平民都不敢不讓路。而今,天下的美人也是非常多啊,知道臣能得到大王的寵信,美貌的她們也一定會拎起衣裙,跑到大王這裏來。到那時,臣比不上那些美人,就成了最初釣的小魚,也會被扔掉。臣怎能不哭泣呢?」魏王說:「不會的!有這樣的想法,為何不願意跟寡人說呢?」於是下令全國,說:「敢向我提進納『美人』於宮的,誅族!” 由於龍陽君的故事,後人以他的名號作為男同性戀的含蓄說法:龍陽之癖。同樣有男同性戀典故說法的還有斷袖之癖。.

新!!: 魏安釐王和龙阳君 · 查看更多 »

邯郸之战

邯鄲之戰發生於前259年-前257年年間,是戰國時代秦國攻打趙國與趙、魏、楚三國聯軍在趙國國都邯鄲城進行的一場城池攻防戰爭,嚴格來說是長平之戰的延續。結果,秦國受到了自商鞅變法後少有之一場大敗,使六国得以延续三十年国祚。.

新!!: 魏安釐王和邯郸之战 · 查看更多 »

LGBT歷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收錄歷史上的LGBT人物及其相關歷史事件。很多文明或社會都存在過同性別間的親密關係,就靈長目動物和當代原始社會存在同性親密關係的事實來看,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應當就存在了(像是對遺址出現雕刻圖案的其中一種解釋是:兩名男性間的性愛活動)。 歷史人物是否为同性戀或雙性戀,時常是人們熱烈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这方面的確切資訊卻很少,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证据来推斷或詮釋。列表人物的列名,是以親密情感或性關係來推測,從現代的標準來看不一定會被认为是同性恋或雙性戀。 親密情感可能是浪漫友情的展現,未必涉及情慾關係。性關係的發生不必然表徵性傾向和情慾品質,而可能是迫於生計的賣淫,迎合社會形象成家生子,或士人表現灑脫風流的一時享受。經驗過同性或異性性行為的歷史人物,並不能確定該個體符合現代觀點下「同性戀」、「雙性戀」的身份認同。不過由於過往歷史對LGBT的形成有所影響,同性之間的情慾和親密友誼,仍是LGBT歷史的重要面向。 本列表按照時代先後排序,收錄公元1900年前逝世的歷史人物,二十世紀以及之後的LGBT人物請見LGBT人物列表。.

新!!: 魏安釐王和LGBT歷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束晰

束晰(),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西晋文学家、文献学家、藏书家。为汉朝宣帝时期太傅疎广之后。新朝王莽统治末期,疎广曾孙疎孟达为避祸从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逃难至沙鹿山(今河北省大名县),为隐藏身份,去“疎”字左边的疋旁,改为束姓。.

新!!: 魏安釐王和束晰 · 查看更多 »

汲塚書

汲冢书,是中国西晋初年(280年左右),在汲郡(今河南省衛輝市附近)出土的一批竹简的总称。 当时,汲郡的盗墓客「不準」(不,姓氏,音biāo)盗掘一座战国时期的魏国古墓(魏襄王或魏安-釐-王),发现了一批竹简。但「不準」本人并未意识到其价值,曾经点燃部分竹简,以作照明之用。不久,当地政府得知古墓被盗,整理了散落竹简,共计十余车、七十五卷以上,全文约古字十余万言。 经过荀勖、傅瓒、卫恒、束皙等人的整理,从竹简残片中发现了多种先秦著作,其中重要的有《竹书纪年》、《琐语》、《國語》、《易经》、《穆天子传》等。汲冢书中大部分内容至今已失传,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穆天子传》,至於《竹书纪年》、《汲冢琐语》和《归藏易》只存有辑佚本,汲冢中出土的《周书》则与汉代流传的《逸周书》汇编在了一起。.

新!!: 魏安釐王和汲塚書 · 查看更多 »

河外之戰

河外之戰發生於前247年,戰國時代秦國與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之間的一場戰爭。.

新!!: 魏安釐王和河外之戰 · 查看更多 »

戰國歷史年表

戰國歷史年表為中国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各国君主在位年代的列表。.

新!!: 魏安釐王和戰國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战国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戰國時期无数次兼併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從數百减少到數十。到战国後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为燕、秦、楚、齊(田齊)、韩、赵、魏,合称为“战国七雄”。常与春秋五霸并称。 除战国七雄外,小國尚有宋、衛、東周、中山、魯、滕、鄒、費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惟中山與他國互王,《戰國策》載其國之策,宋国也在战国后期称王,有一定的实力(宋襄公一說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齊國國力最強。三晉之中,韓最弱小,魏都大梁最壯觀,趙國多名將。楚才晉用為知名典故。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东六國”。前230年,秦灭韩,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序幕。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公元前221年,秦軍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群雄割據。.

新!!: 魏安釐王和战国七雄 · 查看更多 »

新垣衍

新垣衍(),一作辛垣衍,戰國時代魏國人。.

新!!: 魏安釐王和新垣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