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魏大中

指数 魏大中

魏大中(),字孔時,號廓園,浙江嘉善人,晚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東林六君子之一。.

目录

  1. 29 关系: 夏嘉遇孫繼皐左光斗中國歷代文人並稱东林点将录三朝要典嘉善城墙嘉善县喻思恂周順昌周朝瑞傅櫆六君子王象恒袁崇焕魏姓魏學洢魏學濂黃尊素黃承昊霍維華錢士昇杨涟東林七賢東林六君子汪文言明史明史人物列表明朝諡號列表

夏嘉遇

夏嘉遇(),字正甫,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魏大中和夏嘉遇

孫繼皐

孫繼皋(),字以德,號柏潭,直隸無錫(今江蘇)人,明朝政治人物、狀元。.

查看 魏大中和孫繼皐

左光斗

左光斗(),字遺直、拱之,號浮丘,貫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籍寧國府涇縣人。明末東林黨六君子之一,是史可法之師。因東林黨爭,遭到閹黨魏忠賢下獄拷打而死,崇禎帝為之平反,贈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南明弘光時諡忠毅,世稱左忠毅公。.

查看 魏大中和左光斗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铭先生以教化兴起,云间夏彝仲、陈卧子从而和之,两郡之文遂称述于天下。”.

查看 魏大中和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东林点将录

《东林点将录》,又稱《东林党点将录》,是明代魏忠贤閹黨網羅東林黨重要成員的作品,天启五年(1625年),東林黨爭,阉党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方式,编东林党一百零八人为《东林点将录》。.

查看 魏大中和东林点将录

三朝要典

《三朝要典》,共二十四卷,初名《從信鴻編》,又稱《三大政紀》,内阁大学士顧秉謙、黃立極、馮銓等編撰。 天啟六年(1626年)四月初十,給事中霍維華上疏數千字,抨擊劉一璟、韓爐、孫慎行、張問達、周嘉謨、王之寀、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顧大章等人,全盤推翻“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結論。魏忠賢看了說:“這本條議一字不差!”時人論說:“此疏乃一部三朝要典也”。 魏忠賢為了加速陷害東林黨人,開館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維華的基礎上,派遣顧秉謙、黃立極、馮銓等三人為總裁,礼部侍郎施凤来、杨景辰,以及詹事府詹事姜逢元等任副总裁,纂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有關三大案的檔案資料,加上案語而成,王鐸與黃錦、鄭之玄等人則拒絕參與。《三朝要典》剛成書不久,熹宗駕崩,崇禎即位,清除閹黨,倪元璐上疏求毀《要典》,孙之獬、霍維華等力言不可,至五月上旬,下詔毀《三朝要典》,曰:“自今以后,官方不以此事定臧否,人材不以此书定进退,惟是三朝原无遗议,绍明前烈,注意编摩。诸臣各宜捐去成心,勿滋异论,务衷朕清平之治。”南明弘光時,阮大鋮等人打算重修《三朝要典》,不久清兵渡江,遂作罷。清代修《四庫全書》,《三朝要典》曾被列入禁毀書目。.

查看 魏大中和三朝要典

嘉善城墙

嘉善城墙为旧嘉善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罗星街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仅存原西南角残长27.4米的墙段。 嘉善县为明宣德五年(1430)置县,属嘉兴府,县治设于魏塘镇。建县之初原无城池,仅正德五年(1510)建东门宾旸门和西门平成门,嘉靖三十二年(1583)因倭寇骚乱,议请筑城,三十三年(1584)十月动工,次年三月竣工。城墙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狭,城周约八里(实为一千七百八十五丈六尺,约5714米),高二丈三尺五寸(约7.5米),厚二丈二尺(约7米),设陆门四座、水门四座(初建时有五座,东南侧通往小李港的一座水门后被填塞),四座陆门分别为东门大胜门、西门太平门、南门庆丰门和北门熙宁门,外部均设有瓮城,水门均与陆门相邻,护城河宽六丈(约19米)。 因年久失修,民国十六年(1927)首先拆除东城墙,1954年因市政建设需要开始整体拆除,至1958年除西南角墙段外已拆除殆尽,其后于南城基上兴建变电站和纺机厂,东城基上兴建健康路,西城基上兴建西城河路,北城基上兴建解放路及丝厂、绸厂、华通电子仪器厂、印刷线路板厂等。现存墙段位于今西城半岛小区南侧,占地面积495平方米,高5.5米,外侧墙面下为条石、上为方砖,墙内为夯土。此外2002年在建设中山路滨河绿带时于原东城门略偏南处重建东城门。 原城内主要建筑有县署(抗战时期毁于日军轰炸,其址后建人民广场)、学宫(嘉善县学文庙,其址今为嘉善第二高级中学)、城隍庙、忠孝祠(又名魏家祠堂,祀魏大中、魏学洢,祠前建有忠臣孝子坊,同样毁于日军轰炸)和梅花庵(吴镇墓)等,集中在连接东西城门的县前街上(与魏塘市河并行,即今中山路),今除梅花庵外均已不存。.

查看 魏大中和嘉善城墙

嘉善县

嘉善县是中国浙江省东北部的一个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苏浙沪三省市交汇处。 2013年2月28日,《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实施。.

查看 魏大中和嘉善县

喻思恂

喻思恂(),字醒拙,號川石,四川荣昌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历柏乡、枣强等知县,考选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漕运。天启四年(1642年),与魏大中等多次上疏抨击魏忠贤,被严旨斥责,愤然辞职。崇祯帝即位,魏党败,喻思恂复任山西道御史,巡查长芦盐政。历太仆寺卿、浙江巡抚等职。明末,升南京兵部右侍郎,致仕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大军入川,喻思恂逃往贵州,为永历朝兵部尚书,与王应熊、范文光等力图恢复,不久病卒,葬贵阳。.

查看 魏大中和喻思恂

周順昌

周順昌(),字景文,號蓼洲,諡忠介。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林七賢之一,被宦官魏忠賢所害,引爆了蘇州抗議事件,最後被酷刑虐死於獄中。善畫墨蘭,著有《燼餘集》。.

查看 魏大中和周順昌

周朝瑞

周朝瑞(),字思永,號衡臺,山东臨清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周朝瑞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明光宗時,擢吏科給事中。天啟元年(1621年)遷禮科左給事中。因王化貞事得罪魏忠賢的心腹徐大化。天啟五年(1625年)魏黨興大獄,逮太僕少卿周朝瑞、左副都御史楊漣、僉都御史左光斗、給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陝西副使顧大章。同年六月,下詔獄,錦衣衛都督田爾耕進行拷打,不久皆死于獄中,時謂“東林六君子”。崇禎初年(1628年)贈大理卿。南明弘光朝時,追諡忠毅。.

查看 魏大中和周朝瑞

傅櫆

傅櫆,江西臨川人。晚明閹黨官員。 官刑科給事中,投靠魏忠賢閹黨,與魏忠賢的外甥傅應星友好。天啟四年三月十九日,傅櫆借「汪文言案」彈劾左光斗、魏大中,誣“招權納賄”。.

查看 魏大中和傅櫆

六君子

六君子可以是:.

查看 魏大中和六君子

王象恒

王象恒(),字微貞,號立宇,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明朝政治人物。 王象恒為王之猷之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河南祥符縣知縣。歷官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王象斗忠貞憂國,直言敢諫,前後數十次上疏,彈劾高官,不畏權貴。其事載入《明史》。天啟年間,魏大中欲驳王象恒恤典,引起山东籍言官公憤。.

查看 魏大中和王象恒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查看 魏大中和袁崇焕

魏姓

魏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位。.

查看 魏大中和魏姓

魏學洢

魏學洢(),字子敬,浙江嘉善縣(今浙江省嘉善縣)人,明末散文作家。魏大中長子。 生於神宗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七歲能詩,生性孝順,年少曾和父親在帷蕭寺苦讀。天啟五年(1625年),魏大中因彈劾魏忠賢被捕,魏学洢哭着要随行,魏大中说:“覆巢焉有完卵耶?父子俱碎,无为也。”魏学洢暗中随牢车北上。在京城時,學洢白天藏匿於客店,昼伏夜出,四處向父执舊識求救。 魏大中死於獄中,學洢扶柩南歸,日夜號泣。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下學洢於浙江监狱。同年亦逝。崇禎初年,詔旌為孝子。一生未仕,好學善文,著有《茅簷集》。《王叔遠核舟記》即其作品。 W魏 W魏 W魏 X Category:監禁期間死亡的中國人.

查看 魏大中和魏學洢

魏學濂

魏學濂(),字子一,号容斋,又号内斋,浙江嘉善縣人。明末進士。 魏大中次子。崇禎十五年(1642年)應天鄉試舉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聯捷进士,选庶吉士。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魏學濂得授戶部司務官職。既而因此自惭,赋绝命词二章,自缢而死。魏學濂善诗,工画。有《后藏密斋诗稿》、《日知录》及《内斋集》等。《明史》有傳。.

查看 魏大中和魏學濂

黃尊素

黃尊素(),字真長,號白安,明末官員,浙江餘姚縣(今余姚市)人。黃尊素官至御史,屬東林黨人,天啟年間因反對魏忠賢而死於詔獄,是“東林七賢”之一。又與汪文言並稱「黃汪」,又稱「東林黨二智囊」。 黃尊素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黃宗羲之父。.

查看 魏大中和黃尊素

黃承昊

黃承昊(),字屢素,號闇齋,晚號樂白道人、妙喜散人,浙江秀水縣(今嘉兴市)人。明朝學者。 黄洪憲次子。幼年多病,好硏究醫理,重養生。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順天府秀才,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應天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吏科给事中,转刑科。天启五年(1625年),工部右侍郎南居益總督河道,黄承昊劾奏其“倚傍门户,躐跻通显”,被罷官。魏大中为阉党陷害入獄,黄承昊因曾相助大中而被罢官。崇祯初年起复,官户科右给事中,调工科左给事中。随后出为河南盐驿副史,累官广东按察使。編有《嘉兴县志》。致仕归。約卒於清順治年間。有未婚妻名沈伯姬,十八歲亡,後娶妻沈紉蘭。 著有《折肱漫錄》、《律例析微》、《讀律參疑》、《律例互考》、《闡幽錄》、《闇齋吟稿》、《医宗撮精》等。.

查看 魏大中和黃承昊

霍維華

霍維華,一作惟華(),字應庚,號鍾西,直隸東光(今河北)人,祖籍山西高平,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魏大中和霍維華

錢士昇

錢士升(),字抑之,號禦冷,晚號塞庵,浙江嘉善人,明朝政治人物、狀元。 錢士升為人熱情好客,精通周敦頤、朱熹的學說,與顧憲成、高攀龍等人是好友。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天启初年,以回家赡养母亲的理由归家。魏大中、趙南星遭遇大难,錢士升破產營救。崇禎中官至禮部尚書兼东阁大学士,献「宽、简、虚、平」四箴,由于经常生病,崇禎逐渐对其不滿。以「沽名」为罪,致仕歸鄉。著有《南宋書》、《逊国逸书》等。.

查看 魏大中和錢士昇

杨涟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縣(今湖北廣水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官給事中,以敢言著稱。天启間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状,被陷害下锦衣卫诏狱,迫害致死。為東林六君子之一。崇禎初平反,追谥忠烈。有《楊大洪集》。.

查看 魏大中和杨涟

東林七賢

東林七賢,又稱東林黨七君子、東林七君子,是明代天啟年間被魏忠賢陷害而死的七位東林黨大臣,即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昇、周宗建、黃尊素等七人。除了高攀龍自溺而卒,其餘六人被閹黨虐殺於詔獄中。.

查看 魏大中和東林七賢

東林六君子

東林六君子,又稱東林黨六君子,是明代天啟年間被魏忠賢閹黨陷害而死的六位東林黨大臣,左副都御史楊漣、僉都御史左光斗、給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陝西副使顧大章、太僕少卿周朝瑞等六人,時稱「東林六君子」。 天啟四年(1624年),東林黨爭劇烈,左副都御史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廿四大罪,認為應該凌遲,僉都御史左光斗等七十餘人附和,彈劾忠賢三十二條死罪,天啟帝都不理會。 忠賢反誣楊漣等六君子受熊廷弼賄賂,又偽造汪文言的供詞,誣蔑東林黨人。要汪畫押,汪不屈,被杖斃。六君子被收入錦衣衛詔獄,唯有顧大章被交予刑部,據說顧大章得到當地遊俠燕大俠的救護、疏通,得以不死,另外五人皆遭到許顯純、田爾耕拷打而死。顧大章將六君子被拷打的情狀宣佈之後,立即自殺而死。 天啟六年(1626年),又有東林七賢遭魏忠賢陷害而死。清末吳佩孚隨恩師王紹勛研考史事,王感歎於神宗三十年怠政,曰:「無為而治兮不必生一神宗三秩」,吳立刻應聲對仗:「有明之亡矣莫非殺六君子七賢。」將罪過歸向天啟帝。.

查看 魏大中和東林六君子

汪文言

汪文言(),譜名守泰,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縣)人。明朝官員。官至中書舍人,與李漕撫(李三才)被稱為「漕汪二賢」,朝有李漕撫,野有汪文言。又與黃尊素並稱「黃汪」,又稱「東林黨二智囊」,在東林黨爭中,汪遭魏忠賢下獄,魏黨的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將他拷打而死。.

查看 魏大中和汪文言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查看 魏大中和明史

明史人物列表

明史人物列表是《明史》中的人物列表,根据章节依次排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为清朝张廷玉等人耗时一百余年、历经三代、四次大型修纂而成。其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该史也包括部分朱元璋起兵时至立国号前的一些人物故事,但内容不完全涉及南明王朝一些史事人物。.

查看 魏大中和明史人物列表

明朝諡號列表

本表列舉明朝朝廷賜諡號以及獲諡人物:.

查看 魏大中和明朝諡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