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高麗史

指数 高麗史

《高麗史》是一本記載有關朝鮮半島上高麗王朝歷史的紀傳體官史,於朝鲜王朝初期成書,從1392年起至1451年,經歷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歷時59年才完成。期間史書經過多次修訂,編纂者有郑麟趾等多人。全書於文宗元年八月(1451年)完成。 高麗王朝傳32代君主,歷時475年。在此期間,存在著與《朝鮮王朝實錄》相類似的歷代國王實錄——《高麗王朝實錄》。《高麗史》是參照多種官方和私人文獻、書籍而編纂而成的,這些書籍大部份在朝鮮王朝期間因為政治需要被焚毀而失傳。此外,在《高麗史》編纂期間,朝鮮王朝還組織編纂了《高麗史節要》。.

247 关系: 偰遜偰長壽南誾双城总管府大石佛寺大穆王后大為國天元 (北元)天授 (高麗太祖)奇子敖奇轍威肃王后孝隱太子孝思王后宣光 (北元)宣禧王后宣義王后宣靖太后宣正王后容信王后容穆王后容懿王后安貞淑儀公主安惠太后宋松禮寶塔實憐對馬島征伐崔亮 (高麗)崔忠獻崔竩崔瑀崔暹 (高麗)崔沆 (高麗武臣)崔沆 (高麗文臣)东夏三师三国史记也顿村之战也速真亦怜真班康兆康兆政變庾黔弼仁平王后仁睿太后廢妃李氏 (李資謙三女)廢妃李氏 (李資謙四女)廣州院君廉悌臣伊昕巖...伯顏忽都 (慶華公主)徐熙 (高丽)後三國忻都忙哥台北元北进政策 (高丽)國大妃王氏刀伊入寇周妃 (明太祖)函普元容王后元德太后元和王后元穆王后元莊太子元貞王后元惠王后元成太后元昭宗元昌王后元日战争光靖太后王基 (高麗)王塤 (延德府院大君)王奭王㶨王式廉王佖 (高麗)王侾王俌王僑王玢王珆王琠王琮 (高麗)王琇 (高麗)王祈王祉王禕 (高麗)王綧王絪王瑈王瑛 (西原侯)王瑛 (樂浪侯)王璥 (樂浪侯)王規 (高麗文臣)王鼎 (辽朝)王鈞 (高麗)王暟王暠王暻王恕 (高麗)王溫 (江陵公)王溫 (承化侯)王滋 (江陽公)王濤 (高麗)王昀王愔獻哀王后獻貞王后獻肅王后獻懿王后神惠王后神成太后箕子陵箕子朝鲜红巾军东征高丽红蝇赶散纪传体義和王后羅世牧胡独岛主权争议瀋王韓服莊宣王后莊敬王后遣耽羅使萧恒德順妃盧氏順德王后順敬太后表 (史書)顺静王后裴仲孫首爾首爾歷史高丽与契丹之战高丽忠宣王高丽忠穆王高丽忠肃王高丽忠惠王高丽穆宗高丽成宗高丽景宗高乙那高麗史節要高麗君主世系圖高麗君主列表高麗安宗高麗世祖高麗忠烈王高麗國王配偶列表高麗國祖高麗元宗高麗光宗高麗禑王高麗靖宗高麗高宗高麗肅宗高麗恭讓王高麗恭愍王高麗戴宗高麗昌王高麗文元王高麗懿祖高龍普謹妃李氏貞和王后貞懿王后趙浚龍山元子辛旽胡里改部郑仲夫般若 (高麗恭愍王)阴姓阿只拔都邊安烈铁岭卫脫脫不花 (瀋王)鄭麟趾鄭昌孫金宗瑞金俊 (高麗)金方慶良乙那雙冀陛下LGBT歷史人物列表柳公權 (高麗)柳璥柳清臣林衍林惟茂恭元王后恭睿太后李义旼李仁任李琳 (高麗)李純祐 (高麗)李義方李茂方東寧府权知高丽国事桓宣吉權謙權漢功正史殿下江東六州泰封渤海人濟州市濟州特別自治道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朝鮮半島伊斯蘭教朝鮮半島公主列表朝鮮半島追尊君主列表朝鲜历史朝鲜戏剧朴守卿朴述熙朴英規成平王后明平云南之战明懿太后济州岛方臣祐文德王后文和王后文益漸文貞王后文恭王后文惠王后文成王后撒里台懷純王后散騎常侍敬和王后敬成王后慶大升思平王后思肅太后1478年 扩展索引 (197 更多) »

偰遜

偰遜(설손,),原名百遼遜,是元朝及高麗的一位官員。今日朝鮮半島慶州偰氏都是他的後代。 偰遜是畏兀兒人,世居偰輦河畔,因此以偰為氏。偰遜的高祖父嶽璘帖穆爾歸順元朝後,歷代都出仕於元朝。偰遜的父親偰哲篤就出任了元朝的江西行省右丞。 偰遜在元順帝在位期間考中進士,歷任翰林應奉文字、宣政院斷事官,後來被選為端本堂正字,負責給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教授儒家經典。受到丞相哈麻的猜忌,出守單州。父病卒,為之守孝,寓居大寧。後來紅巾軍逼近大寧,偰遜於1358年(恭愍王七年)為避免戰亂來到高麗。恭愍王從前在元朝擔任皇太子的宿衛時,與偰遜有交情,因此厚待於他,賜給府邸,封高昌伯。後來改封富原侯,賜田富原。1360年(恭愍王九年)卒於高麗。著有《近思齋逸藁》流傳於世。 偰遜有五子:偰長壽、偰延壽、偰福壽、偰慶壽、偰眉壽。其中偰長壽和偰眉壽都是麗末鮮初的著名官員。.

新!!: 高麗史和偰遜 · 查看更多 »

偰長壽

偰長壽(설장수,),字天民,號芸齋,高麗末期及朝鮮初期官員。本貫慶州偰氏。 偰長壽的祖先來自高昌回鶻,在元朝屬於色目人,後來歸化高麗。1360年,為慶順府舍人。其父親偰遜逝世,偰長壽為他服孝。恭愍王認為他是色目人,不必守漢人禮節,特命脫去孝服參加科舉考試。1361年同進士科及第,官拜判典農寺事,擔任晉州牧使。 高麗禑王在位期間,拜知密直事,再轉政堂文學。1387年,高麗派遣偰長壽出使明朝,送還在元末混亂時期逃亡到高麗境內的漢人。1388年,李成桂發動威化島回軍,偰長壽持禑王的遜位表前往明朝的南京,謁見洪武帝朱元璋,說明此事。他還參與李成桂廢黜昌王、改立恭讓王的行動,被賜予中興功臣、鐵券,封忠義君。 1392年,李成桂篡高麗自立,建立朝鮮王朝。1394年,偰長壽任司譯院提調。1396年,任檢校門下侍中,封燕山府院君。 偰長壽也是一位著名文人,著作有《近思齋逸藁》、《牧隱集》等。.

新!!: 高麗史和偰長壽 · 查看更多 »

南誾

南誾(남은,)是高麗末期和朝鮮初期的文臣。本貫宜寧南氏。 南誾性格豪邁無所拘束,自幼好奇計。1374年文科及第。1380年,被任命為社稷壇直,當時倭寇非常囂張,三陟郡城小難守,南誾自薦知三陟郡事。至郡,倭寇突然到來。南誾率十餘騎開門突襲,倭寇敗走,於是被召回,授司僕寺正。南誾厭倦了當時高麗權門世族的腐敗,與主張改革的李成桂、鄭道傳、鄭夢周等新進士大夫來往密切,並與鄭道傳等人同為李成桂勢力的中心人物。 1388年,禑王在權門士族的煽動下決定進行遼東征伐,派李成桂出兵明朝的遼東。南誾認為這是對大國發起挑戰,極力反對。兵至威化島時,南誾與趙仁沃合謀,向李成桂提出回師兵變之議。南誾原本想推戴李成桂篡位,李成桂謹慎地不敢說話。威化島回軍後,南誾秘密向李成桂之子李芳遠提及此事,李芳遠令他不要聲張。禑王被廢位,昌王嗣位,南誾轉任三司右尹監門衛上護軍。 恭讓王在位期間,拜鷹揚軍上護軍兼軍簿判書,錄回軍功,賜土田錄鐵券,陞開城尹,後遷密直副使。1392年,鄭道傳被人彈劾,流放羅州。南誾上書救之,沒有成功,有怨言,因而遭到金震陽的彈劾,削職流放外地。不久後,鄭夢周被暗殺,南誾被召回,任命為同知密直司事。同年,與鄭道傳、趙浚、趙仁沃等五十二人一起推戴李成桂受禪。李成桂篡高麗,建立朝鮮王朝。南誾被錄為朝鮮開國的八位佐命功臣之一,判中樞院事兼義興親軍衛同知節制使。封為開國功臣一等、宜寧君,賜田二百結、奴婢二十五口。後改封宜城君、參贊門下府事。他與鄭道傳一樣,積極地支持讓神德王后康氏的兒子李芳碩成為王世子,因而與靖安大君李芳遠(後來的朝鮮太宗)結怨。1395年,以父喪為由辭職,兄長南在等人被特別敘用,1396年,參贊門下府使兼判尚瑞司事。他加強了西北部邊境的軍事實力,與鄭道傳都圖謀取得遼東,但沒有成功。 1398年,在第一次王子之亂中,世子李芳碩和鄭道傳都被李芳遠所殺。南誾在河景、崔沄的隨行下逃出城水門,隱於城外圃幕。見巡邏的軍士,南誾欲詣巡軍,二人止之。南誾說鄭道傳有仇人所以被殺害,自己沒有仇人。自詣巡軍門外,於是被斬殺。南誾、鄭道傳、沈孝生、張至和、李懃等世子一黨被認定為逆臣,憲司請籍沒他們的家產,李芳遠奏請定宗,只沒收了他們家的科田。 世宗即位後為他平反,追贈議政府左議政的官職。後追封領議政,封義城府院君。1421年(世宗三年),追贈諡號剛武,配享太祖廟庭。.

新!!: 高麗史和南誾 · 查看更多 »

双城总管府

双城总管府(쌍성총관부),是1258年蒙哥汗入侵高丽后建立的元朝在高丽东北部地区(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的行政机构,隶属于元朝辽阳行省的开元路,由归降蒙古的高丽人世袭管领。 1356年,高丽恭愍王派柳仁雨收复双城总管府。.

新!!: 高麗史和双城总管府 · 查看更多 »

大石佛寺

大石佛寺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在已不存在。.

新!!: 高麗史和大石佛寺 · 查看更多 »

大穆王后

大穆王后(대목왕후,)皇甫氏,父亲是高丽太祖,母亲是神静太后皇甫氏,随母姓,也是王旭的姊妹。谥号大穆王后,祔光宗廟。《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皇甫氏嫁給异母兄弟高麗光宗王昭,生高丽景宗、孝和太子、千秋寶華二夫人、文德王后。 光宗七年(956年),命按檢奴婢,辨其是非,奴婢背主者非常多,奴婢违抗主人之風大行,贵族都抱怨。大穆王后上諫,光宗不納。 高麗穆宗五年(1002年)四月加安靜。 高麗顯宗五年(1014年)三月加宣明,十八年(1027年)四月加懿正,後又加信敬。 高麗文宗十年(1056年)十月加恭平。 高麗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靜睿。全称安靜宣明懿正信敬恭平靜睿大穆王后。.

新!!: 高麗史和大穆王后 · 查看更多 »

大為國

大為國(1135年),高丽中期起事领袖妙清建立的政权。 1126年,因为李资谦之乱,高丽王宫起火。金安、文公仁推荐给高丽仁宗的佛教和尚妙清,晓知风水,向仁宗建议迁都西京平壤。由于金富轼等开京文官的反对,没有成功。1135年,妙清与柳旵、分司侍郎趙匡、司宰小卿趙昌言、安仲榮等在西京叛乱,国号大為國,年号天开,自称天遣忠义军,据守岊嶺。金富轼率军取得安州,包围西京,妙清被赵匡所杀。次年二月,攻克西京,叛乱平定。.

新!!: 高麗史和大為國 · 查看更多 »

天元 (北元)

天元(1379年六月-1387年)是北元后主脱古斯铁木儿的年號,共計9年。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根据《新元史·惠宗本纪》、《高丽史·辛禑传》确定。.

新!!: 高麗史和天元 (北元) · 查看更多 »

天授 (高麗太祖)

天授(918年—933年)是朝鲜半岛高麗王朝国王王建之年號。.

新!!: 高麗史和天授 (高麗太祖) · 查看更多 »

奇子敖

奇子敖,高丽国幸州人,本貫幸州奇氏。 曾祖父奇允肅,依附崔忠獻,官拜上將軍,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谥号康靖。奇子敖蔭補散員,累遷摠部散郎,出守宣州。六十三岁时,奇子敖卒。娶典書李行儉之女,生下儿子奇軾、奇轍、奇轅、奇輈、奇輪。奇軾早死,奇子敖幼女選入元順帝後宮,封第二皇后,生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高丽忠惠王時,元順帝派遣資政院使高龍普、太監朴帖木兒不花,追贈奇子敖秉德承和毓慶功臣、封榮安王,谥号莊獻。翰林學士歐陽玄撰墓碑,賜奇子敖之妻李氏爲榮安王大夫人,表其門曰貞節。多次遣使來錫衣酒,又以奇轍爲征东行省参知政事,奇轅爲翰林學士,高丽國拜奇轍政丞,封德城府院君;奇轅封德陽君。.

新!!: 高麗史和奇子敖 · 查看更多 »

奇轍

奇轍(기철,),高麗王朝官員,元朝奇皇后之兄。蒙古名伯顏不花(),本貫幸州奇氏。 奇轍是奇子敖的次子,母親為李行儉之女李氏。奇皇后被元順帝封為第三任皇后後,奇子敖被追封為榮安王,李氏追封榮安王大夫人。奇氏一門都得到榮華富貴,奇轍被元朝任命為征東行省叅知政事、德城府院君,其弟奇轅為翰林學士、德陽君。 奇轍與趙日新、權謙、盧頙等人壟斷了高麗的國政,奇轍的弟弟奇轅、奇輈、奇輪也仗著奇皇后勢力在國中頗為驕橫。恭愍王新繼位,來到征東行省賀聖節,趙日新欲剷除奇氏勢力,遣人捕殺,奇轅被殺,奇轍逃跑藏起來得以倖免。元朝將趙日新逮捕處決,恢復了奇氏一門權力,封奇轍為大司徒。 1356年,奇轍與權謙、盧頙等人圖謀在宮廷宴會舉事推翻恭愍王,事洩,恭愍王令密直姜仲卿、大護軍睦仁吉埋伏於路旁,用椎突然擊到奇轍,旋即將其殺死。權謙、盧頙逃跑,在紫門前也被殺。奇轍、權謙、盧頙三人的族人都被逮捕滅族。奇轍被暴屍於朱橋示眾,百姓對其恨之入骨,紛紛用刀毀損他的屍體。 《高麗史》將其列為叛逆之臣。.

新!!: 高麗史和奇轍 · 查看更多 »

威肃王后

威肅王后(위숙왕후,)韓氏,是高丽王朝太祖王建的母亲。高麗建立後,王建追封母亲谥号惠思仁平威肅王后。.

新!!: 高麗史和威肃王后 · 查看更多 »

孝隱太子

孝隱太子(효은태자,),名王垣(왕원),高麗太祖王建之子,後因企圖推翻兄長光宗而被賜死。.

新!!: 高麗史和孝隱太子 · 查看更多 »

孝思王后

孝思王后(효사왕후,)金氏,是高丽王朝顯宗王詢的女兒,也是高麗德宗王欽的王后,母元惠王后金氏。《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48》,郑麟趾 《高麗史》對孝思王后著墨不多,只知德宗王欽納金氏為后,死後謚號孝思王后。.

新!!: 高麗史和孝思王后 · 查看更多 »

宣光 (北元)

宣光(1371年-1379年六月)是北元昭宗的年號,共計9年。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根据《新元史·恵宗本紀》、《高丽史·辛禑传》确定。 宣光八年四月北元后主脱古斯铁木儿即位沿用。.

新!!: 高麗史和宣光 (北元) · 查看更多 »

宣禧王后

宣禧王后(선희왕후,)金氏,慶州人,大卿金良儉之女,在順宗王勳為東宮時納入宮,得順宗寵幸,但家翁文宗王徽並不喜歡她,後來金氏因此而出宮,所以她無子。 出宮後,金氏被稱為延福宮主。她歷宣宗、獻宗、肅宗、睿宗、仁宗五朝,才在仁宗四年二月(1126年)去世,仁宗追贈諡號宣禧王后,四年後祔順宗廟。 後來在仁宗十八年四月加號恭懿,高宗四十年十月加號和順,全稱恭懿和順宣禧王后。.

新!!: 高麗史和宣禧王后 · 查看更多 »

宣義王后

宣義王后(선의왕후,)柳氏,是高丽王朝太祖王建與貞德王后柳氏的女兒,追尊戴宗王旭的夫人,也是高麗成宗王治的母亲。《高麗史91卷-列傳4-公主》,郑麟趾 史書並未記載宣義王后的卒年,不過有提到她先於王旭過世。柳氏死後謚號宣義,祔戴宗廟。高麗穆宗五年,加謚貞淑,高麗顯宗五年加謚靜穆,十三年後再加謚匡懿,到高麗高宗四十年又加謚益慈。全稱貞淑靜穆匡懿益慈宣義王后。.

新!!: 高麗史和宣義王后 · 查看更多 »

宣靖太后

宣靖太后(선정태후,)金氏,高丽江陵公王溫之女,是高丽神宗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神宗爲平諒公时,娶了她。卽位后,立爲元妃,神宗三年(1197年)封爲宮主,生下高丽熙宗、襄陽公王恕、孝懷公主、敬寧宮主。熙宗即位,尊爲王太后。號慶興府、長秋殿。后改爲膺慶府、綏福殿。金氏自幼勤于女功,崔忠獻廢立之際,艱難謹愼自守。高宗九年(1222年)去世,葬在真陵,谥号宣靖太后。高丽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谥号信獻。.

新!!: 高麗史和宣靖太后 · 查看更多 »

宣正王后

宣正王后(선정왕후,)劉氏,是高丽王朝宗室弘德院君王圭的女兒,也是高麗穆宗王訟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48》,郑麟趾母文德王后劉氏,宣正王后随母姓。 宣正王后的祖父是壽命太子王史,後來她嫁給穆宗,死後謚號宣正,祔穆宗廟。高麗顯宗五年三月,加謚懿節、安獻貞慎,高麗文宗十年十月加謚襄堅,到高麗高宗四十年十月又加謚元貞。全稱懿節安獻貞慎襄堅元貞宣正王后。.

新!!: 高麗史和宣正王后 · 查看更多 »

容信王后

容信王后(용신왕후,)韓氏,湍州人,贈門下侍中韓祚之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丽靖宗爲平壤君时,納爲妃。卽位后,號延興宮主。靖宗元年(1035年)生子,賜名。冊爲惠妃。後封定信王妃。二年(1036年)七月廿四薨,八月葬玄陵。高丽文宗二年(1048年)三月追謚容信王后。十年(1056年)十月加定懿,高丽仁宗十八年(1138年)四月加明達,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禧穆。全称定懿明達禧穆容信王后。.

新!!: 高麗史和容信王后 · 查看更多 »

容穆王后

容穆王后(용목왕후,)李氏,扶餘郡人,是高丽王朝靖宗王亨的王后,父工部侍郞李稟焉。《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麗史》對容穆王后著墨不多,只知靖宗王亨納李氏為后,號昌盛宮,生悼哀公主,死後謚號容穆王后。.

新!!: 高麗史和容穆王后 · 查看更多 »

容懿王后

容懿王后(용의왕후)韓氏,湍州人,贈門下侍中韓祚之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丽靖宗四年(1038年)四月冊爲麗妃,號昌盛宮主。後改玄德宮主。六年(1040年)二月冊爲王后,生哀殤君王昉、樂浪侯王璥、開城侯王暟。谥号容懿王后。.

新!!: 高麗史和容懿王后 · 查看更多 »

安貞淑儀公主

安貞淑儀公主,名不詳,高麗太祖王建長女,生母為神明王太后劉氏,定宗和光宗同母姐妹。新羅敬順王金傅歸順後,王建將她下嫁金傅,被稱作「樂浪公主」,一說「神鸞宮夫人」。.

新!!: 高麗史和安貞淑儀公主 · 查看更多 »

安惠太后

安惠太后(안혜태후,)柳氏,父亲是高丽熙宗,也是高丽高宗的王后。她和高宗是同一个曾祖父(高丽仁宗)的从兄妹。《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熙宗七年(1211年)冊爲承福宮主。高宗五年(1218年)納爲妃生元宗、安慶公王淐、壽興宮主。十九年(1232年)六月初一薨。百官玄冠素服三日,上谥号安惠。元宗元年(1260年)追尊爲王太后。忠宣王二年元武宗降制追封高麗國王王璋曾祖母柳氏为高麗王妃。.

新!!: 高麗史和安惠太后 · 查看更多 »

宋松禮

宋松禮(;)是高麗王朝時期的軍事及政治人物,曾協助高麗元宗消滅武人政權。 宋松禮在史書首次出現於1270年,當時武人政權掌權者林惟茂拒絕執行遷都,於是元宗以當時是近衛軍的宋松禮及洪奎等人,煽動三別抄軍發動政變,殺死林惟茂、崔宗紹等人,並將林惟茂親屬執送元大都。後來在同年農曆八月,元宗派遣世子王諶(高麗忠烈王)到蒙古上奏裴仲孫叛國時也派他及中丞洪文系同行。 元宗十三年(1272年)元宗為恭賀蒙古建立國號大元,便以任樞密院副使的他與齊安侯王淑出使元大都,同年他亦被任命為忠清道指揮使。 忠烈王十五年(1289年),成為中贊致仕的他在正月庚子(2月18日)去世。諡貞烈。.

新!!: 高麗史和宋松禮 · 查看更多 »

寶塔實憐

寶塔實憐(,)即元朝薊國大長公主,是忽必烈之子真金之子晋王甘麻剌(元顯宗)之女,高丽忠宣王的王后。 出生年份没有记载。.

新!!: 高麗史和寶塔實憐 · 查看更多 »

對馬島征伐

對馬島征伐是14世紀末到15世紀初高麗王朝及其後續政權朝鮮王朝對對馬島發動的三次軍事行動。繼元日戰爭中配合元帝國出兵日本後,高麗及朝鮮王朝的官軍,分別於1389年、1396年及1416年對對馬島發動了三次自主性的軍事行動。出兵一方宣稱行動的目的為打擊盤踞島上的「倭寇」(海盜),因此稱之為「對馬島征伐」;而該領域在日本律令制中屬於對馬國,因此在日本的歷史紀錄中,視該等行動為對日本的侵略,分別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其中兩次為「康應之外寇」、「應永之外寇」。.

新!!: 高麗史和對馬島征伐 · 查看更多 »

崔亮 (高麗)

崔亮,高丽王朝大臣,慶州(今大韩民国庆尚北道慶州市)人。 崔亮性情寬厚,能做文章。高丽光宗时崔亮登第,爲攻文博士。高丽成宗在潛邸,引爲師友。成宗即位,遂加擢用,官至左散騎常侍、参知政事兼司衛卿。他因病解官。既而成宗命他復職。不久拜門下侍郎,转任內史侍郎兼民官御事、同內史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成宗十四年(995年)四月丁丑崔亮卒。成宗痛悼,贈太子太師、賻米三百石、麥二百石、腦原茶一千角,以禮安葬。谥号匡彬,後配享成宗廟庭。累贈太尉、太保、太師、內史令、三重大匡。其子崔元信、崔元佐、崔元億、崔元偉、崔元侃、崔元保、崔元俊。崔元信擢甲科,歷任戶部侍郎、禮賓卿,高丽顯宗时與李守和到宋朝賀正,回国后因为奉使汚辱,被流放。.

新!!: 高麗史和崔亮 (高麗) · 查看更多 »

崔忠獻

崔忠獻(),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中葉時期的權臣,武人出身。在崔忠獻的年青時期,高麗王朝已開始了武臣專政的局面,而他本人則自1196年起,成功控制了整個高麗朝廷,一直至到去世,掌權長達二十多年,他的子孫繼承權力,展開了朝鮮半島史上的「崔氏政權」的統治。崔忠獻以專橫作風進行管治,但同時又改良政制,革除原有的時弊,對整個高麗朝廷的影響重大。.

新!!: 高麗史和崔忠獻 · 查看更多 »

崔竩

崔竩(),是崔氏政权第四任独裁者,崔沆的庶子。 崔沆與正妻之間沒有兒子,在當僧人的時候曾與宋㥠的婢子生下的崔竩是獨生子。因此崔沆以崔竩為嗣,由景淋師芮記教授書法和詩歌,鄭世臣教以禮儀,權韙、任翊教授政治教育。 根據《高麗史》記載,崔竩「美容貌,兩手微有金色,性沈黙,多羞澁。」高麗高宗任命他為殿中內給事。1257年崔沆得了重病,臨終前將崔竩託付給了宣仁烈、柳能二人輔佐。崔沆死後,殿前崔良白秘不發喪,禁止侍婢啼哭;另一面與宣仁烈相謀,召門客、大將軍崔瑛、蔡楨、柳能等人,率夜別抄、神義軍、書房、三番都房、三十六番擁衛前來聚集,方才發喪,使崔竩能順利的即位。高麗高宗遂授予崔竩借將軍之職,又任命為教定別監,百官都前來弔唁崔沆、慶祝崔竩的昇官。 崔竩與其父崔沆一樣好色,崔竩見父親的嬖妾心鏡美麗慧黠,曾在崔沆在世的時候與之通姦,崔沆病死之日就將其納入後房了。崔沆的母親本為妓女,而崔竩的母親又出身下賤,因此崔竩對「娼妓、賤隸」之類的詞彙極為敏感。凡是讀書人讀書讀到關於「娼妓、賤隸」之類的語句,與之有隙的人往往會前往向崔竩報告,崔竩將他們盡殺之。 高麗高宗任命崔竩為樞密院副使判吏兵部御使臺使,但被崔竩辭去了,不久改授右副承宣。住在延安宅和靖平宮王府中。 1258年,崔竩派將軍邊軾、郎將安洪敏、散員鄭漢珪為江華收獲使。這些人騷擾百姓,令百姓叫苦不迭。根據高麗王朝的官制,奴隸即使有大功也不能當官,但崔沆統治期間將此條廢除了,奴隸李公柱、崔良伯、金仁俊擔任別將,聶長守擔任校尉,金承俊擔任隊正。而在崔竩統治時期,李公柱更是被授予了郎將的職務。 崔竩年少暗劣,不懂得禮待賢士,所寵信的都是出身奴隸的柳能、崔良伯之類人。因此諸如柳璥之類的文臣都與他關係惡劣。而由於遇到天災的時候崔竩不開倉救濟百姓,致使其失去了民心。由於崔竩寵信宵小,性格多疑,又與柳能、金仁俊等人也開始交惡。神義軍都領郎將朴希實、指諭郎將李延紹召集大司成柳璥、郎將金仁俊、金承俊、李公柱,以及將軍朴松庇、都領郎將林衍、隊正朴天湜、別將同正車松祐、郎將金洪就,以及金仁俊的兒子大材、用材、式材等人密謀發動叛亂,約以四月八日觀燈舉事。崔良伯得知此事,故意將此事告知崔竩,建議崔竩召夜別抄軍前來平叛。崔竩照著做了。金仁俊一面率神義軍逮捕了崔竩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則派人沿街傳呼稱崔竩死期到了。夜別抄軍都倒戈支持金仁俊,攻入崔竩的府邸。崔竩扶墻欲逃走,但身軀肥重無法攀越,為夜別抄軍所殺。 崔竩的死標誌著長達60餘年的崔氏武人政權的覆滅。崔竩死後,高麗高宗下令沒收崔氏家族的土地財產,撤去了崔忠獻、崔怡在高麗太廟中的靈位。文臣柳璥執掌了政權,高麗也隨即放棄了同蒙古對抗的政策,向蒙古投降。但不久武臣金仁俊上臺以後,繼續實行與蒙古對抗的政策。.

新!!: 高麗史和崔竩 · 查看更多 »

崔瑀

崔怡(),是高丽王朝崔氏政权第二任独裁者。原名崔瑀。 崔瑀是高丽权臣崔忠献之子。崔瑀17岁时其父杀死李義旼,目睹崔忠献如何夺取并操纵大权。在崔忠獻掌權的時候,契丹的殘餘勢力入侵高麗,崔瑀在開京宣義門外進行閱兵。高麗的官軍不堪戰鬥,崔忠獻的私兵強盛,擊退了契丹兵。1219年,崔忠獻得病將死,自知死後將有人叛亂,秘密叮囑崔瑀勿來探望。於是崔瑀也稱病不出,令女婿金若先侍疾。果然在崔忠獻死後,將領崔俊文、池允深、柳松節、金德明等密謀暗殺崔瑀,欲擁立幼子崔珦,遣使請崔瑀前往探病。崔瑀再三不至,因此他們前往崔瑀的府邸邀請。崔瑀將他們逮捕,殺死了崔俊文,並將其他人流放海島,隨後將崔珦及其黨羽全部殺害,成功掌權。 根據《高麗史》的記載可以看出,与崔忠献相比,崔瑀更显仁慈。為了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将崔忠献收藏的金銀珠寶進獻給了高麗高宗,將崔忠獻奪占的田地退還原主,同時將搜刮的钱财发放给人民。崔忠獻統治期間,賣官鬻爵現象十分嚴重;崔忠獻本身亦是貪財之人,以賄賂多少來任命官職。崔瑀一改其作風,以才能來任命官職,同時又誅殺了一些不守法度的官員。正因為如此,在崔瑀的统治期间,高麗人开始逐漸願意接受軍政统治。 1221年,高麗高宗冊封崔瑀為晉陽侯,但崔瑀辭去了這個封號。不久進叅知政事吏兵部尚書判御史臺事。而崔瑀執政的時候正值蒙古帝國崛起之時,1225年,成吉思汗派遣使者這可要求高麗朝貢,但被崔瑀拒絕,將使者禮送出境。成吉思汗當時正在征討西夏,無暇顧及此事;而崔瑀也大肆調兵前往北部邊境,並修築北方的要塞以防備蒙古。同年崔瑀將百官朝見的場所改設於自己府邸的政房之中,所有奏章經崔瑀批復後才告知高麗高宗,高宗完全成為了一個傀儡和擺設。 1231年,蒙古大汗窩闊台派撒禮塔入侵高丽。崔瑀亲自率兵抵御蒙古的入侵。為了增強高麗軍隊的實力,崔瑀派人重金誘使山賊、僧兵等為之效力,但最終蒙古騎兵兵臨開京城下的時候,崔瑀將自己的私兵全部用於保衛自己,守城的軍隊皆老弱之卒。另一方面,遣使赴蒙古營中請求講和,但使者被拘禁。次年崔瑀發现無法抵抗蒙古軍後,將開京洗劫一空,把高麗王室、大臣和百姓遷移到江華島。由于蒙古軍不擅水戰,因此高麗王室在崔氏政权滅亡後仍能安然无恙。 1235年,因遷都之功,崔瑀被高宗封為晉陽侯。此後又進爵為公。 1249年崔瑀病故。高麗高宗為之罷朝三日,諡匡烈,葬禮十分隆重。後來又將其靈位配享於康宗之廟。不過在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之後,其靈位被撤去,其繪於朝堂之上的壁上功臣形象也被抹去。 崔瑀沒有嫡子,只有嬖妓瑞蓮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萬宗、萬全。崔瑀最初希望傳位給女婿金若先,因此讓兩個兒子出家,崔萬宗住在斷俗,崔萬全住在雙峯。但此二子皆聚僧為亂,打家劫舍,各州縣都十分畏懼,無可奈何。刑部尚書朴暄認為這是禍害,建議崔瑀將二子召回,同時派按察使清剿並囚禁為亂的僧眾。崔瑀聽從了建議並照著做了。但崔萬宗、崔萬全回到京城之後,反誣告朴暄離間父子關係,於是崔瑀將朴暄流放黑山島,釋放了僧眾。令萬全還俗,改名崔沆。在崔瑀死後,崔沆順理成章地继承了其权位。.

新!!: 高麗史和崔瑀 · 查看更多 »

崔暹 (高麗)

崔暹(최섬),高丽王朝大臣。 高丽光宗九年(958年),按翰林學士雙冀建議,高丽开始设置科举,雙冀知貢举。以詩、賦、頌、時務策取進士。崔暹、晉兢等二人登進士甲科。五月丙申,光宗在威鳳樓賜崔暹等及第。崔暹官至常侍。靜州靈光縣金審言跟随崔暹求學,崔暹坐着睡着了,夢见金審言頂上出火氣、屬于天心。崔暹惊異,把女儿嫁给了他。高丽成宗十五年(996年),崔暹为都考試官,录取進士郭元。.

新!!: 高麗史和崔暹 (高麗) · 查看更多 »

崔沆 (高麗武臣)

崔沆(),是崔氏政权第三任独裁者。他是崔怡的庶子,為嬖妓瑞蓮所生。原名崔萬全。 崔怡的夫人鄭氏早逝,因此沒有嫡子,只有嬖妓瑞蓮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崔萬宗和崔萬全。崔怡最初希望傳位給自己的女婿金若先,因此讓兩個兒子出家,崔萬宗住在斷俗,崔萬全住在雙峯。但此二子皆聚僧為亂,打家劫舍,各州縣都十分畏懼,無可奈何。刑部尚書朴暄認為這是禍害,建議崔怡將二子召回,同時派按察使清剿並囚禁為亂的僧眾。崔怡聽從了建議並照著做了。但崔萬宗、崔萬全回到京城之後,反誣告朴暄離間父子關係,於是崔怡將朴暄流放黑山島,釋放了僧眾。令萬全還俗,改名崔沆。不久崔沆拜左右衛上護軍、戶部尚書的職務,群臣皆到崔怡的府邸上慶賀。為了讓崔沆脫離流氓習氣,崔怡讓待制任翊授書,侍郎權韙教授禮儀,隨後遷任樞密院知奏事,崔怡分與崔沆私兵五百餘人。 1249年崔怡得了重病,崔沆領兵入府,但聽說崔怡病死後立即回到了家中。崔怡死後,知吏部事上將軍周肅率領夜別抄及內外都房的兵卒發動兵變,欲還政於高麗高宗。但高宗猶豫不決,導致殿前李公柱、崔良伯、金俊等七十餘人歸附崔沆,最終周肅也投降崔沆。崔沆遂继承大权,成為武人政權的新掌權者。 崔沆僅為崔怡戴孝兩天就除下喪服了,等到崔怡下葬的那天,崔沆不僅沒有出去送葬,反而在家中與崔怡的諸妾通姦。高麗高宗拜崔沆為銀青光祿大夫、樞密院副使、吏兵部尚書、御史大夫、太子賓客,尋兼東西北面兵馬使,又任命他為敎定別監,大權在握。崔沆將反對自己的人以及有舊仇的人罷官流放,同時也把崔怡的侍妾三十人流放到了外地。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崔沆娶大卿崔昷的女兒為妻,但不久以有疾病為由將其拋棄,改娶左承宣趙季珣之女,百官都前去祝賀。高麗高宗賜予崔沆只有國王才能使用的御座肩輿;同時將崔忠獻的畫像移到昌福寺、崔怡的畫像移到禪源社供奉,使用供奉高麗太祖畫像的禮儀來進行供奉。後來又以築中城之功拜崔沆為門下侍中、封晉陽侯,但被崔沆推辭不受。 雖然高麗高宗表面上十分敬重崔沆,但心裡十分猜忌他。崔沆掌权期间,继续了其父抵抗蒙古侵略的政策,但高麗高宗卻主張向蒙古講和,司天監判臺事崔允旦、太史丞吳安矩也附和高宗的意思,奏稱「主有憂,上相誅;有亂臣,臣代其主。」但最終都被崔沆罷去了官職。 崔沆生性多疑,喜歡聽信讒言,凡是有私怨的人都喜歡通過向崔沆誣告仇人謀反以邀功請賞,被誣陷的人無不被逮捕審問。周肅是崔沆最為信任的人,每遇有告發謀反者都與周肅商量,周肅也往往無論曲直都殺之。周肅監選校尉時以賄賂多少為位次,朝野對其切齒痛恨。但最後崔沆也聽信了讒言,將周肅流放並暗殺。 1252年,蒙古大汗窩闊台大汗要求高麗高宗君臣臣服於蒙古並從江華島回到開京,崔沆不欲前往,派李峴出使蒙古。李峴依據崔沆的指示搪塞窩闊台,導致窩闊台的憤怒,決定再次出兵進攻高麗邊境。 1253年,崔沆被封為門下侍中判吏部御史臺事。而蒙古又發兵進攻高麗,永寧公王綧建議崔沆讓安慶公王侃為代表出降迎接蒙古軍,但被崔沆拒絕了。 而在讓蒙古退兵之後,崔沆開始醉生夢死的生活。1255年,崔沆在他的府邸大宴群臣,進行擊毬、戲馬等遊戲,此後也經常舉行這類活動。1257年封為濟衆康民功臣。不久崔沆得了重病,高麗高宗大赦天下為其祈禱健康。崔沆扶病登後園小亭賦詩:「桃花香裏幾千家,錦幄氤氳十里斜。無賴狂風吹好事,亂驅紅雨過長河。」吟誦此詩後回到寢室,突然死去。高麗高宗追封他為晉平公。 崔沆與正妻之間沒有兒子,在當僧人的時候曾與宋㥠的婢子生一子崔竩。崔沆死後,崔竩嗣位。.

新!!: 高麗史和崔沆 (高麗武臣) · 查看更多 »

崔沆 (高麗文臣)

崔沆(최항,),字來融,高麗初期文官。本貫。 崔沆是的孫子。成宗在位期間,年僅二十歲的崔沆在科舉考試中登甲科。成宗愛其才,擢授右拾遺知制誥,累遷內史舍人。穆宗在位時,負責主持科舉考試,選拔出了許多名士。穆宗對他尤為倚重,政事無論大小必與之商議,轉吏部侍郎、中樞院使。穆宗病重時,金致陽圖謀不軌。崔沆與蔡忠順定計,迎立顯宗。顯宗即位後,拜崔沆為翰林學士、承旨、左散騎常侍。不久下稱讚了他,授政堂文學,為顯宗的師傅。在任期間,恢復了被成宗廢止三十餘年的。 1011年(顯宗三年),遷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監脩國史。1015年(顯宗七年),拜內史侍郎平章事。1019年(顯宗十一年),賜推忠盡節衛社功臣號。翌年,授檢校太傅、守門下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清河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加守正功臣號。 崔沆不喜歡當官,且為官清廉,年未及七十歲就請求辭官致仕,顯宗多次不同意。性格聰穎而沉默寡言,又篤信佛教。 1024年病卒,顯宗非常哀悼,諡節義,贈賻絹三百匹、布五百匹、米麥各一千石,其子有孚以父遺命,固辭不受。後來其牌位配享顯宗廟庭。德宗二年贈正匡。靖宗加贈侍中。文宗二十一年,又加贈守太師兼中書令。.

新!!: 高麗史和崔沆 (高麗文臣) · 查看更多 »

东夏

东夏是13世纪时蒲鮮萬奴在中國东北建立的一个国家。原称大真国,后改称东夏国,也称东真国。 蒲鲜万奴原为金朝将领,担任辽东宣抚使讨伐反叛的契丹首领耶律留哥。他于贞祐三年(1215年)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金朝在东北的诸猛安谋克多响应。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势力最大时,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龙江省阿城境内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辽宁丹东境内九连城)以及部分辽东半岛区域,东南到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与恤品路(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 东夏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辽宁开原北),复国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蒲鲜万奴在国内依照金朝官制设立诸官,军队则按猛安谋克组织。 1233年,窝阔台派皇子贵由率领左翼蒙古军征讨蒲鲜万奴,在东京(今辽宁辽阳)擒之,东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灭亡,但其后蒙古仍任命万奴子孙镇守原地,为其藩属。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东夏故地建立辽阳行省。.

新!!: 高麗史和东夏 · 查看更多 »

三师

三師三公,起使於中國古代官名,為太師、太傅、太保三個官名合稱。 後亦有三師三公之稱,唐代三師為:太師、太傅、太保之合稱,太尉、司徒、司空則合稱三公。.

新!!: 高麗史和三师 · 查看更多 »

三国史记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新!!: 高麗史和三国史记 · 查看更多 »

也顿村之战

也顿村之战(야돈촌 전투)1370年高丽攻打北元辽阳行省的战争。.

新!!: 高麗史和也顿村之战 · 查看更多 »

也速真

也速真(),高丽第26代王高丽忠宣王的后宫(懿妃),高丽忠肃王的生母,元朝蒙古人。 出生年份没有记载。她的家庭史书没有记录,没有被称为公主,她应该不是出身元朝皇族。 忠宣王是世子时,经常到元朝去。也许此时和她成婚。也速真的次子忠肃王在1294年出生,她早于1296年结婚的蓟国公主嫁给忠宣王。 1316年(忠肃王3年)七月十八,也速真在元朝去世。八月初三,她的灵柩运回葬高丽,八月二十,举行了葬礼,号衍陵。她的遗像供奉在青雲寺、妙蓮寺,追赠懿妃。她的两个儿子。长子广陵君王鑑、次子忠肃王王焘。.

新!!: 高麗史和也速真 · 查看更多 »

亦怜真班

德寧公主亦憐真班(元朝稱貞順淑儀公主)(),是高丽忠惠王的王妃,为元朝镇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玄孫女,忠穆王之母,受忠惠王寵愛。1330年2月被元文宗封为德宁公主,1367年元朝册封德宁公主为贞顺淑仪公主,辛禑元年(1374年)去世,葬於頃陵。.

新!!: 高麗史和亦怜真班 · 查看更多 »

康兆

康兆(강조,),《遼史》作康肇,是高麗王朝武將、大臣。 康兆為黃海道信川郡人,穆宗時,累官中樞使、右常侍,出為西北面都巡檢使,鎮守西北邊境。1009年,穆宗病重,知金致陽陰謀篡位,便派皇甫兪義往迎大良院君王詢(即後來的顯宗)。又知殿中監李周楨附致陽,權授西北面都巡檢副使,即日發遣,仍徵康兆入衛開京。康兆奉命前來,行至洞州龍川驛,內史主書魏從正、安北都護掌書記崔昌曾坐事被黜,深怨朝廷,常常想要叛亂,便都來見康兆,說穆宗病重將死、千秋太后同金致陽陰謀奪社稷,因為忌憚康兆手握重兵才召他前來都城,再加以殺害。康兆聽信其言,立即回歸本營,舉兵向開京進軍。兵至平州時,才探知穆宗並未死去,垂頭喪氣。諸將說:「業已來矣,不可止。」於是康兆率軍進入開京發動政變,擁戴王詢為國王,是為顯宗,廢穆宗為讓國公,並派人殺死金致陽及其黨羽、流放千秋太后家人。康兆的手下殺死穆宗,並以自刎上報。康兆命人拆下門扇做棺材,停於館中,使人以縣倉米作飯祭之。顯宗封康兆為中臺使,尋授兆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顯宗元年(1010年),遼聖宗以討伐弑君之賊康兆為由,率40萬契丹大軍攻打高麗。顯宗任命康兆為行營都統使,李鉉雲為副使,派兵三十萬軍于通州以備之。十一月,契丹兵渡鴨綠江,圍興化鎭。康兆引兵出通州城南,分軍為三,隔水而陣,一營于州西,據三水之會,康兆居其中;一營于近州之山,一附城而營。康兆以劒車排陣,契丹兵入則劒車合攻之,無不披靡。康兆便有了輕敵之心。契丹先鋒耶律盆奴率詳穩耶律敵魯擊破三水砦,鎭主報告契丹兵至,康兆不信,怒而叱之。大量契丹兵湧入之後,康兆慌忙起身,被契丹兵俘虜,以氈載之而去。李鉉雲亦被執。遼聖宗親自釋其縛,勸他投降。康兆說:「我是高麗人,何更為汝臣乎?」遼聖宗又多次勸降,李鉉雲投降了,康兆怒叱之。於是遼聖宗將其誅殺。.

新!!: 高麗史和康兆 · 查看更多 »

康兆政變

康兆政變是发生於高丽穆宗在位時的1009年的一次宫廷政变。西京(今平壤附近)都巡檢使康兆的弒君行为,成為了辽国第二次入侵高丽的导火索。.

新!!: 高麗史和康兆政變 · 查看更多 »

庾黔弼

庾黔弼(유금필,),高麗初期武將、大臣。本貫平山庾氏。 庾黔弼在統一新羅時期出生於平州(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南道平山郡),後加入泰封國的軍隊成為將領。高麗太祖王建在位時,擔任馬軍將軍,累轉大匡。當時高麗與後百濟交戰,而北方又叛亂,太祖派庾黔弼去北方鎮守。庾黔弼築城而居,召集酋長三百餘人設宴款待;待其喝醉,以威脅之,於是酋長皆服,紛紛歸附,北方遂平定。太祖特加褒獎。 925年(太祖八年),庾黔弼為征西大將軍,攻後百濟的燕山鎮,殺死將軍吉奐;又攻任存郡,殺死俘獲三千餘人。太祖與後百濟王甄萱在曹物郡交戰,因後百濟兵鋒甚銳,太祖便與之相持,欲老其師。庾黔弼率兵支援,使高麗兵勢大振。甄萱便派人與太祖和解。 927年(太祖十二年),太祖派他建造湯井郡的城池。後百濟三千餘人攻青州,庾黔弼引兵往救,殺獲三百餘人。翌年甄萱包圍古昌郡,庾黔弼隨太祖往救。行至禮安鎮時,太祖問若戰事不利該怎麼辦,庾黔弼說臨陣不戰時怎能先說敗北,並表示願意進軍急擊。太祖從之,庾黔弼自猪首峯奮擊,大破後百濟軍。太祖入郡時,說此戰勝利都是庾黔弼的功勞。 929年,庾黔弼受到讒言,貶於鵠島。翌年,後百濟海軍攻掠大牛島,太祖派大匡王萬歲等人往救,不利。庾黔弼選島上壯丁充軍隊、修理戰艦防禦,並上書報告太祖,太祖後悔自己聽信讒言,回書慰問。 931年,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守義城府。後百濟大舉侵略新羅,至其國都金城(今大韓民國慶尚北道慶州市)。新羅國王遣使至高麗求救,太祖令庾黔弼往救。庾黔弼選出敢死隊八十人,以必死之志激勵他們。遇上後百濟統軍甄神劍等人,庾黔弼等欲戰。後百濟軍見其精銳,不戰自潰。庾黔弼至金城,新羅百姓紛紛出城相迎,庾黔弼留七日而歸。途中遭遇甄神劍等人於子道,與之大戰,殺傷甚多,擒其將今達奐等七人。歸國後太祖更加重用他。 934年(太祖十七年),太祖御駕親征運州,庾黔弼為右將軍。甄萱率五千餘人前來攻打。庾黔弼乘其尚未佈陣,率勁旅騎兵數千人突襲,大破之,斬殺三千餘人。後百濟自熊津以北三十餘城聞風歸降。翌年,因羅州四十餘郡被後百濟侵略,遣庾黔弼任羅州經略。 935年,後百濟發生政變,甄萱被兒子甄神劍篡位,並遭到囚禁。甄萱出奔高麗,庾黔弼、王萬歲奉命迎接他,待之以厚禮。此後,庾黔弼跟隨太祖攻打後百濟,滅之。941年(太祖二十四年)卒,諡忠節。成宗十三年,贈太師,配享太祖廟庭。 庾黔弼有三子:庾兢、庾官儒、庾慶。又有一女嫁太祖,封,生王義、孝隱太子王垣。.

新!!: 高麗史和庾黔弼 · 查看更多 »

仁平王后

仁平王后(인평왕후,)金氏,是高丽王朝顯宗王詢的女兒,也是高麗文宗王徽的王后,母元成王后金氏。《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麗史》對仁平王后著墨不多,只知文宗王徽納金氏為后,死後謚號仁平王后。.

新!!: 高麗史和仁平王后 · 查看更多 »

仁睿太后

仁睿太后(인예태후,)李氏,仁州人,中書令李子淵之長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新!!: 高麗史和仁睿太后 · 查看更多 »

廢妃李氏 (李資謙三女)

廢妃李氏(폐비이씨,),是朝鮮國公李資謙第三女,高麗仁宗王妃。《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李資謙恐他姓爲妃,權寵被他人所分。强請仁宗納其女。仁宗不得已,1124年八月,納李氏,冊封爲延德宮主。1126年,李資謙失敗后,以諫官之言廢李氏:“宮主於上爲從母(姨母)不可以配極。”仁宗廢黜了李氏,但恩賚優渥。仁宗十七年(1139年)卒。.

新!!: 高麗史和廢妃李氏 (李資謙三女) · 查看更多 »

廢妃李氏 (李資謙四女)

廢妃李氏(폐비이씨,),是李資謙第四女,高麗仁宗王妃。《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1125年,入宮為妃。李資謙圖謀不軌,讓女兒下毒藥毒死仁宗,王妃捧椀,假裝摔倒把毒藥撒掉。1126年,李資謙失敗后,以諫官之言廢李氏。仁宗念覆椀之功,賜田宅、奴婢,恩眷甚厚,號福昌院主。高麗毅宗、高麗明宗二王亦事之謹。明宗二十五年(1195年)十一月廿七李氏卒,以王后禮安葬。.

新!!: 高麗史和廢妃李氏 (李資謙四女) · 查看更多 »

廣州院君

廣州院君(광주원군,),名不詳,高麗王朝初期宗室,為太祖王建之子。.

新!!: 高麗史和廣州院君 · 查看更多 »

廉悌臣

廉悌臣(염제신,),字愷叔,小字佛奴,元朝及高麗王朝末期官員、將領。本貫坡州廉氏。 廉悌臣是中贊廉承益之孫,少孤,在姑夫元朝平章末吉家長大。泰定帝自晉王府邸入繼元朝大統之時,末吉帶著廉悌臣在和林迎接,泰定帝見廉悌臣之面相,以之為奇,命令他在禁中宿衛。居於禁中數年後,廉悌臣以多年未見母親為由,請求回高麗,泰定帝命降香金剛山。回到元朝後,授予尚衣使。第二次歸鄉回來之後,授予征東省郎中。同僚們作威作福,廉悌臣力爭阻止他們,田民詞訟悉還攸司,高麗忠肅王認為他為官很清簡。 後來廉悌臣擔任翊正司丞,奉旨出使江浙行省。會計中政院錢貨的許多官吏向他行賄請求說好話,廉悌臣一概拒絕,丞相別哥不花待以殊禮。別哥不花入相後,向元順帝推薦廉悌臣,說他為官清白。元順帝要重用他,他卻以母親得病為由請求回到高麗。高麗忠穆王拜他為三司右使,賜輸誠翊戴功臣號,轉都僉議評理、進贊成事。 高麗恭愍王即位後,拜廉悌臣為左政丞,賜端誠守義同德輔理功臣號。蔡河中在元朝圖謀復相,當時元朝南征紅巾軍,蔡河中秘密見太師脫脫,請求回國徵調高麗兵助陣。恭愍王畏懼脫脫之勢,乃派柳濯、廉悌臣等率軍出兵,行至鴨綠江時,部將康允忠舉兵返回松都,誅殺蔡河中。 1356年,恭愍王肅清了奇轍等親元派勢力。由於奇轍是元朝奇皇后的兄長,恭愍王畏懼元朝報復,任命廉悌臣為西北面都元帥,假節鉞。 1364年,領都僉議司事。當時辛旽專權,廉悌臣不附,辛旽對他非常討厭。而幸臣金興慶也因為廉悌臣不把錢借貸給他而結怨。二人便都向恭愍王告發,恭愍王不聽信這些讒言。禑王繼位後,讓他領三司事,尋領門下府事。禑王服喪結束後,廉悌臣對他說:「爲君難,爲臣不易,親賢遠佞」等話,禑王為之動容,加賜忠誠守義同德論道輔理功臣號。北元遣使拜其為將作院使。1382年病危時,禑王派中官前去賜藥,不久卒,年七十九,諡號忠敬。 廉悌臣有三子,廉國寶、廉興邦、廉廷秀。後來由於廉興邦謀反,皆被滅族。.

新!!: 高麗史和廉悌臣 · 查看更多 »

伊昕巖

伊昕巖(이흔암,),泰封國及高麗王朝初期將領。 伊昕巖是桓宣吉的妻兄。他弓馬嫺熟,而別無他能。弓裔任命他為馬軍大將軍,後來伊昕巖率兵襲取後百濟的熊州並鎮守此地。918年,得知高麗太祖奪位建立高麗王朝後,不召自至,自此士卒多逃亡,熊州又被後百濟佔據。韓粲、守義刑臺令閻萇與伊昕巖是鄰居,知他有陰謀,秘密奏聞太祖。太祖遣內人至其家暗探情況,自其妻桓氏處探得是實,便將伊昕巖逮捕下獄,斬首於市,籍沒其家,不問罪於其黨羽。 伊昕巖的謀反可能與桓宣吉有關。《高麗史》將他列為叛逆。.

新!!: 高麗史和伊昕巖 · 查看更多 »

伯顏忽都 (慶華公主)

伯顏忽都(),即元朝慶華公主,是高丽忠肃王王焘的王妃。金童公主去世后,元文宗将慶華公主嫁给了王焘。至顺三年(1332年),与王焘完婚于元大都(今北京)。次年二月赴高丽。至元五年(1339年),王焘去世。其子王祯继位,就是高丽忠惠王。王祯荒淫,将慶華公主强奸,慶華公主向元朝申诉。至正(1343年),元朝丞相伯颜将王祯押送至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王禎在元朝去世,元朝立他的儿子王昕为高丽王,即高丽忠穆王。同年(1344年),慶華公主去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朝赐諡肃恭徽宁公主。.

新!!: 高麗史和伯顏忽都 (慶華公主) · 查看更多 »

徐熙 (高丽)

徐熙,小字廉允。內議令徐弼之子。高丽著名外交家。 性嚴恪。高丽光宗十一年(959年)擢甲科超授廣評員外郞。累遷內議侍郞。二十三年(971年)访问宋朝。宋太祖授他檢校兵部尙書。 高丽成宗二年(982年)由佐丞拜兵官御事從幸西京。因諫成宗游玩,賜鞍馬。後改內史侍郞。 993年,契丹南下入侵高丽。在逢山郡契丹要求高丽投降。面对契丹的大举入侵,高丽宫廷惊恐。成宗欲逃。高丽时任中军使徐熙前去与契丹萧逊宁谈判。徐熙阐述高丽继承高句丽,并承诺向契丹称臣纳贡,断绝与宋朝关系,但是女真阻碍高丽向契丹纳贡的道路,高丽要求得到鸭绿江南部土地,并出兵打击鸭绿江以南的女真势力,契丹主动撤兵并把鸭绿江以南的土地让给高丽。高丽随后在此建立了江东六州新城镇。 徐熙曾经扈驾到海州,高丽成宗想进徐熙帐中,徐熙道:“臣之幕非至尊所当临。” 又命进酒道:“臣之酒不堪献也。” 成宗只好坐在帐外进御酒,共饮而罢。供宾令郑又玄上书议论时政,成宗问宰相:“又玄敢越职论事罪之何如?”皆曰:“惟命。” 徐熙道:“古者谏,无官越职何罪?臣以不才,谬居宰相,窃位素餐,使官卑者论政敎得失,是臣之罪也。又玄论事甚切。宜加褒奖。” 成宗感悟,提拔郑又玄为监察御史,拜徐熙为太保内史令。 995年,徐熙在开国寺患病,成宗亲自探病,布施为他祈命。次年,徐熙病还未好,成宗对有司说:“熙年虽未及致仕,以疾病未得侍朝,宜给致仕禄。” 高丽穆宗元年(998年),徐熙病死,谥号章威。高丽显宗十八年(1029年),配享成宗庙庭。高丽德宗二年(1033年),加赠太师。.

新!!: 高麗史和徐熙 (高丽) · 查看更多 »

後三國

後三國(892年-936年)是朝鮮歷史上的時代劃分之一,《高麗史》開篇即定後三國之說,後世史家多以新羅、後百濟、泰封(後高句麗)為後三國。始於892年農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時期新羅王族後裔弓裔亦建立泰封國導致已衰弱的新羅分裂,終於936年高麗再度統一朝鮮半島。.

新!!: 高麗史和後三國 · 查看更多 »

忻都

忻都(;生卒年不詳),《高麗史》中又作忽敦,是元朝初年的一位將領,負責為元朝經略高麗,其在元朝征討日本的戰役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铁木哥斡赤斤六世孙。 忻都在1270年被忽必烈任命為鳳州經略使,以防備在高麗發動叛亂的三別抄軍,並為進攻日本作準備。1271年,三別抄軍的首領裴仲孫請求以全羅道之地投降元朝,但被忻都拒絕了。不久忻都率忽林赤、王國昌等部,聯合高麗的金方慶部攻打三別抄軍的根據地珍島,一舉奪下了該島,殺死了裴仲孫及其擁立的承化侯王溫,餘黨逃往耽羅。高麗元宗欲讓被三別抄軍擄至珍島的百姓回到故鄉與家屬團聚,忻都不聽。最終在忽必烈的干涉下方才讓這些人重返故鄉。 1273年,忻都率鄭溫、洪茶丘等部攻打耽羅,一舉殲滅三別抄軍殘餘勢力。 1274年,忽必烈命令鳳州經略使忻都、安撫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率一萬五千人遠征日本,史稱文永之役。但最終元軍因遭遇颱風而全軍覆沒,忻都逃回高麗。 1277年,洪茶丘誣陷高麗官員金方慶謀反,忻都與洪茶丘逮捕金方慶及其子金忻。但後來被證明系被誣告,將其釋放。 1280年,日本鐮倉幕府殺死了元朝前往勸降的使者杜世忠等人,時任征東元帥的忻都請求再次征討日本,但忽必烈下令暫緩。同年高麗忠烈王到遠元大都,提出高麗將以三萬大軍遠征日本。於是忻都被任命為中書右丞,計劃再征日本。次年正月,忻都、洪茶丘率元軍再次遠征日本,史稱弘安之役。但再次遭遇颱風而全軍覆沒。 忻都是元朝負責監視和統治高麗的官員,因此高麗朝廷對其極為禮待,凡是議事的時候都坐在高麗國王的左邊。其妻子都享受王族待遇。但是高麗王對忻都十分猜忌,試圖削弱忻都的權力。忻都也對高麗國王此舉十分不滿,與高麗王的政見多有不和。在誣陷高麗忠烈王所重用金方慶事件中,忻都逮捕金方慶,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新!!: 高麗史和忻都 · 查看更多 »

志是東亞紀傳體史書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部分,與本紀、列傳、表不同,重點是擺在社會制度與學術演變上。不過在《史記》裡不用「志」這個名稱,取而代之的是「書」這個名稱,《東觀漢記》則因避漢桓帝劉志名諱,以「意」這個名稱取而代之,《新五代史》則以「考」這個名稱取而代之,華嶠《漢後書》則用「典」這個名稱,郝經《續後漢書》則用「錄」這個名稱。.

新!!: 高麗史和志 · 查看更多 »

忙哥台

忙哥台,元朝公主,元世祖忽必烈女儿,祖父拖雷,曾祖父元太祖成吉思汗。 忙哥台嫁给了弘吉剌部的首领昌吉,昌吉是爱不哥之子。昌吉死后,嫁给昌吉的弟弟脱铁木而。《高丽史》记载1278年,高丽忠烈王和王妃齐国大长公主朝见元世祖,元世祖派皇女忙哥台在开平府东门迎接高丽王。大德十年(1306年)五月,元成宗封驸马脱铁木而为濮阳王,赐以金印,公主忙哥台为鄄国大长公主。皇庆元年(1312年)四月丙子,元仁宗封鄄国大长公主忙哥台为大长公主,赐金印。延祐四年(1317年)四月乙亥,加封大长公主忙哥台为皇姑大长公主,给金印。七月庚辰,赐皇姑大长公主忙哥台金百两、银千两、钞二千锭、币帛各百匹。.

新!!: 高麗史和忙哥台 · 查看更多 »

北元

北元(蒙古語:,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新!!: 高麗史和北元 · 查看更多 »

北进政策 (高丽)

北进政策 是高丽所制定的一項政策。.

新!!: 高麗史和北进政策 (高丽) · 查看更多 »

國大妃王氏

國大妃 王氏,是高麗第34代恭讓王王瑶的母亲,定原府院君王鈞的夫人,曾祖父是忠烈王,為延德府院大君王埙之女,封福寧宮主,尊为三韓國大妃,尊号慈睿貞明翼聖思齊惠德三韓國大妃。 王氏生年不详,史书记载她的生日是正月十七,她是忠烈王的曾孙女,高丽仁宗是她的九世祖,原为福寧宮主。她的丈夫定原府院君王鈞,是高丽仁宗的八世孙。她的儿子王瑶于1389年被李成桂拥立为高丽国王(恭讓王)。1390年四月,恭讓王尊母福寧宮主王氏爲慈睿貞明翼聖思齊惠德三韓國大妃,号貞明殿。1391年二月,國大妃从南京至开京。七月,尊國大妃父亲延德大君王塤爲良孝公,母亲趙氏爲安懿妃,祖考父江陽公王滋爲靖康公。1392年三月,世子王奭从明朝京師应天府回還,國大妃、王妃、世子嬪受到厚賜。其后,國大妃的事迹没有记载,七月,恭讓王禅位给李成桂,高丽灭亡。.

新!!: 高麗史和國大妃王氏 · 查看更多 »

刀伊入寇

刀伊入寇是1019年在遼國女真族海盜入侵日本北九州的事件。「刀伊」(とい)意即東夷,是朝鲜半岛高麗國對高麗北面及東北面外族人的蔑稱。.

新!!: 高麗史和刀伊入寇 · 查看更多 »

周妃 (明太祖)

周妃,明朝初期妃嫔,明太祖朱元璋妃,名字不详,封号不详。.

新!!: 高麗史和周妃 (明太祖) · 查看更多 »

函普

函普(함보),即后来的完颜函普,是10世纪早期的一个女真部落完颜氏族领袖。据《金史·本纪第一》记载,函普最初非完颜部人,而是来自高丽,来时年已六十多岁。他改良了女真族的习惯法,并迎娶了一位六十余岁的当地女子,两人共育有三个孩子。他的后裔后来统一女真各部落,并在1115年建立了金朝。金熙宗即位後不久,在1136年或1137年,给函普追上諡號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在1144或1145年,稱他的埋葬地為光陵,到1145年12月或1146年1月,增諡為懿宪景元皇帝。.

新!!: 高麗史和函普 · 查看更多 »

元容王后

元容王后(원용왕후,)柳氏,是高丽王朝宗室敬章太子的女兒,也是高麗顯宗王詢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48》,郑麟趾 元容王后的祖父是高麗戴宗王旭,顯宗四年(1012年)五月,顯宗王詢納柳氏為妃,死後謚號元容王后。.

新!!: 高麗史和元容王后 · 查看更多 »

元德太后

元德太后(원덕태후,)柳氏,宗室信安侯王珹之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麗明宗五年(1175年)被選為太子妃,直到二十二年正月生下高丽高宗。高丽康宗元年(1212年)冊爲王妃,號延德宮主。高宗二十六年(1239年)薨。葬坤陵。谥号元德太后,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貞康。.

新!!: 高麗史和元德太后 · 查看更多 »

元和王后

元和王后(원화왕후,)崔氏,高麗成宗之女,生孝靜公主、天壽殿主。《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初稱恒春殿王妃,後改常春殿王妃,契丹入侵,從國王高丽显宗南逃。高丽显宗八年(1017年)十二月,贈后外祖崔行言尙書左僕射,外祖母金氏豊山郡大夫人,母崔氏樂浪郡大夫人。去世后諡號元和王后。.

新!!: 高麗史和元和王后 · 查看更多 »

元穆王后

元穆王后(원목왕후,)徐氏,利川人,內史令徐訥之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顯宗十三年(1022年)八月高麗顯宗納爲淑妃,稱興盛宮主。十七年(1026年)三月,追贈母崔氏爲利川郡大夫人,繼母鄭氏利川郡大君。高麗文宗十一年(1057年)五月十二去世。興盛宮主無子,文宗不服丧,輟朝三日。興盛宮主火葬。中書省奏: “伏審乙未十二月判旨,景興院主貴妃依文和大妃例葬,除其陵號。興盛、景興皆是聖考妃,追孝之禮不宜有異。興盛無後,上旣無服,請除陵號及歲時奉祀。”贈谥号元穆王后。.

新!!: 高麗史和元穆王后 · 查看更多 »

元莊太子

元莊太子(원장태자,),名字不詳,是高麗國太祖王建的王太子,也是侄子高麗景宗岳父。.

新!!: 高麗史和元莊太子 · 查看更多 »

元貞王后

元貞王后(원정왕후,)金氏,是高丽王朝成宗王治的女兒,也是高麗顯宗王詢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48》,郑麟趾母文和王后金氏。 顯宗王詢即位時,納金氏為王后,稱玄德王后,顯宗九年四月去世,死後謚號元貞,葬和陵。顯宗十八年加謚懿惠。全稱懿惠元貞王后。.

新!!: 高麗史和元貞王后 · 查看更多 »

元惠王后

元惠王后(원혜왕후,)金氏,父亲是高丽侍中金殷傅,安山人。《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初稱安福宮主,高麗顯宗十一年(1020年)五月改安福爲延德宮主。十三年(1022年)六月三十卒,諡號元惠,葬懷陵。十六年(1025年)四月追贈王妃,十八年(1027年)五月加諡號平敬王后,文宗時尊爲太后。.

新!!: 高麗史和元惠王后 · 查看更多 »

元成太后

元成太后(원성왕후,)金氏,父亲是高丽侍中金殷傅,安山人。《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顯宗南幸,還至公州。金殷傅時爲節度使,讓長女金氏製御衣進獻給國王,金氏被納為延慶院主。顯宗九年(1018年)七月,金氏生高麗靖宗,顯宗命改院號爲宮,並遣使賜禮物。十三年(1022年)九月顯宗追贈金殷傅爲推忠守節昌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上柱國、安山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金殷傅之妻為安山郡大夫人,不久延慶宮主被冊爲王妃。十五年(1024年)贈其祖父金肯弼爲尙書右僕射、上柱國、安山縣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外祖李許謙為尙書左僕射、上柱國、邵城縣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十八年(1027年)九月,賜舊宅號爲長慶宮。十九年(1028年)七月,王妃金氏薨,諡號元成,葬明陵,祔顯宗廟。德宗即位,追尊爲王太后,加諡容懿恭惠。高麗文宗十年(1056年)十月加英穆,後又加良德信節順聖。高麗仁宗十八年(1141年)四月加慈聖,高麗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廣宣。全称元成容懿恭惠英穆良德信節順聖慈聖廣宣王太后。.

新!!: 高麗史和元成太后 · 查看更多 »

元昭宗

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或愛猷識里達臘,,),是北元的第二位君主,第十六位蒙古大汗,蒙古文称号必里克圖汗()。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70年5月27日至1378年5月10日,在位8年,年號宣光。父為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母親是高麗貢女奇皇后。.

新!!: 高麗史和元昭宗 · 查看更多 »

元昌王后

元昌王后(원창왕후),是高丽王朝太祖王建的祖母。高麗建立後,王建追封祖母谥号元昌王后。 金寬毅《編年通錄》说,作帝建是貞和王后和唐肃宗的儿子,作帝建东渡黄海到唐朝,途中落水入海,被西海龍王招为驸马,龍女渚旻義(焉旻義)生下龍建,就是高丽太祖的父亲。聖源錄称,昕康大王(高麗懿祖)之妻龍女,平州人頭恩坫角干之女。.

新!!: 高麗史和元昌王后 · 查看更多 »

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战争;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襲来」,或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鎌倉、室町時代呼称(蒙古襲来、異賊襲来、蒙古合戰、異國合戰)亦有用凶徒稱呼之,江戶時代大日本史稱為元寇。這兩次入侵也以北九州為主要戰場。当时元朝舰队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艦隊。 1259年(正元元年・元宪宗9年)、高麗抵抗蒙古勢力武人政权倒台,1260年(文应元年、中統元年)忽必烈上台,对高麗方針由武力征服变更为怀柔政策。高麗成为后来元朝侵略日本的協力者。 蒙古帝國滅金朝以後,负责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其称臣,高麗成为其东藩,而且蒙古帝國又與高麗結盟。1271年忽必烈以易經「大哉--元」之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并于两年之后要求高麗派使者奔赴日本,希望与日本“通好”。.

新!!: 高麗史和元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光靖太后

光靖太后(광정태후)金氏,高丽江陵公王溫之女,是高丽明宗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金氏被封为義靜王后,生高丽康宗和延禧、壽安二宮主。死后,康宗继立,追冊爲光靖太后。高丽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光靖太后的孙子高宗为祖母加谥号恭平。.

新!!: 高麗史和光靖太后 · 查看更多 »

王基 (高麗)

平壤公(평양공,),姓王名基,是高麗第八任君主王詢第四子,母親是元惠王后金氏。.

新!!: 高麗史和王基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塤 (延德府院大君)

延德府院大君王塤(연덕부원대군 왕훈,),是高麗國宗室江陽公王滋第三子《高麗史·91卷·列傳4·宗室2》;第二十五任君主忠烈王王昛的孫子,同時也是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外祖父。.

新!!: 高麗史和王塤 (延德府院大君) · 查看更多 »

王奭

世子王奭(세자 왕석,),是高麗國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獨子,生母順妃盧氏。.

新!!: 高麗史和王奭 · 查看更多 »

王㶨

金官侯王㶨(금관후 왕는,),是高麗第十一任君主文宗王徽第七子,母親是仁睿太后李氏。.

新!!: 高麗史和王㶨 · 查看更多 »

王式廉

王式廉(왕식렴,),高麗王朝初期官員,為高麗太祖的從弟。 王式廉是三重大匡之子,為人忠勇勤恪。初為軍部書史,多所遷歷。高麗太祖認為平壤荒廢,遷徙百姓實其地,派王式廉前去擔任鎮將。又建立安水、興德等鎮有功,轉任佐丞。王式廉長年鎮守平壤,常常以守衛社稷和開拓封疆為己任。高麗惠宗得病臥床,王規圖謀叛亂,定宗秘密與王式廉商量應對之計。王規叛亂後,王式廉率軍自平壤來到開京守衛,王規不敢動,於是誅殺了王規等三百餘人,獲得定宗的倚重和褒獎,賜匡國翊贊功臣,加大丞之號。定宗四年病卒,諡威靜,贈虎騎尉太師、三重大匡、開國公,配享定宗廟庭。有二子:含允、含順。.

新!!: 高麗史和王式廉 · 查看更多 »

王佖 (高麗)

上黨侯王佖(상당후 왕필,),是高麗國第十五任君主肅宗王顒的次子,生母明懿太后柳氏。.

新!!: 高麗史和王佖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侾

大原公王侾(대원공 왕효,),是高麗國第十五任君主肅宗王顒的第五子,生母明懿太后柳氏。.

新!!: 高麗史和王侾 · 查看更多 »

王俌

帶方公王俌(대방공 왕보,),是高麗國第十五任君主肅宗王顒的第四子,生母明懿太后柳氏。.

新!!: 高麗史和王俌 · 查看更多 »

王僑

通義侯王僑(통의후 왕교,),是高麗國第十五任君主肅宗王顒的第七子,生母明懿太后柳氏。.

新!!: 高麗史和王僑 · 查看更多 »

王玢

陽侯王玢(익양후 왕분,),是高麗王朝宗室,也是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曾祖父。.

新!!: 高麗史和王玢 · 查看更多 »

王珆

始陽侯王珆(시양후 왕이或왕태,),是高麗國第二十四任君主元宗王禃的次子。.

新!!: 高麗史和王珆 · 查看更多 »

王琠

興侯王琠(서흥후 왕전,),是高麗王朝宗室,西原侯王瑛次子。.

新!!: 高麗史和王琠 · 查看更多 »

王琮 (高麗)

順安公王琮(순안공 왕종,),一作王悰,是高麗國第二十四任君主元宗王禃的第三子。.

新!!: 高麗史和王琮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琇 (高麗)

常安公王琇(상안공 왕수,),是高麗第十一任君主文宗王徽第五子,母親是仁睿太后李氏。.

新!!: 高麗史和王琇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祈

孝靈太子王祈(효령태자 왕기,),是高麗毅宗王晛的王太子,鄭仲夫等武臣發動兵變後遭流放。.

新!!: 高麗史和王祈 · 查看更多 »

王祉

昌原公王祉(창원공 왕지,),是高麗國第二十一任君主熙宗王韺的長子。.

新!!: 高麗史和王祉 · 查看更多 »

王禕 (高麗)

始寧侯王禕(시령후 왕위,),是高麗國第二十一任君主熙宗王韺的次子。.

新!!: 高麗史和王禕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綧

王綧()是高麗王朝的一位宗室,封永寧公,官拜尚書令。後入侍元朝,受蒙哥汗的重用。 王綧是清化侯王璟的次子,也是平壤公王基(高麗顯宗子)的第七世孫。根據《高麗史》和《元史》的記載,王綧「美容儀,慷慨有志略,善騎射,讀書通大義」。1241年,蒙古入侵高麗。高麗高宗派王綧冒充王子,送入蒙古作人質,住在東京總管洪福源的家中。1253年,由於高麗權臣高令公反叛蒙古,蒙哥派遣耶虎大王(《高麗史》作也窟大王)攻打高麗,圍攻忠州。此戰中王綧隨軍前往,因此高麗高宗送信給王綧曉之以忠孝。在王綧的斡旋下,蒙古軍從高麗撤退。 次年蒙哥汗知道了王綧並非高宗之子,但由於信任王綧的緣故,奪阿母侃馬三百匹賜之,凡是有投降蒙古的高麗人,都令王綧統轄之。王綧又跟隨撒禮塔進攻高麗,至尚州而還。王綧下屬的郎將蔡取和計劃逃歸高麗,被王綧發現,追而斬之。 雖然王綧初到蒙古的時候與洪福源交情甚厚,但逐漸對洪福源反對高麗朝廷地方行為心生不滿。1258年,王綧與其蒙古人妻子一起告發洪福源用巫術詛咒蒙哥汗。蒙哥汗大怒,將洪福源殺死。王綧因此引起了洪福源之子洪茶丘的仇恨。 1260年,授金符總管,昇佩虎符,兼領軍民。1262年,率兵征討濟南李璮。1266年,高麗武臣政權掌權者林衍反抗元朝,忽必烈派遣頭輦哥前往討伐,王綧率領一千三百戶高麗軍民隨行。同年王綧被洪茶丘誣陷與真金太子謀奪帝位,被罷官蟄居。 1283年,王綧病逝,享年61歲。.

新!!: 高麗史和王綧 · 查看更多 »

王絪

始安公王絪(시안공 왕인,),是高麗王朝宗室,也是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五世祖。.

新!!: 高麗史和王絪 · 查看更多 »

王瑈

淳化侯王瑈(순화후 왕유,),是高麗王朝宗室,也是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祖父。.

新!!: 高麗史和王瑈 · 查看更多 »

王瑛 (西原侯)

西原侯王瑛(서원후 왕영,),是高麗王朝宗室,也是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高祖父。.

新!!: 高麗史和王瑛 (西原侯) · 查看更多 »

王瑛 (樂浪侯)

樂浪侯王瑛(낙랑후 왕영,),是高麗追尊君主靖簡大王王基第三子。.

新!!: 高麗史和王瑛 (樂浪侯) · 查看更多 »

王璥 (樂浪侯)

樂浪侯王璥(낙랑후 왕경,),是高麗國第十任君主靖宗王亨的第三子。.

新!!: 高麗史和王璥 (樂浪侯) · 查看更多 »

王規 (高麗文臣)

王規(왕규,),原名咸規(함규),是高麗王朝初期的一位文臣。 王規本貫廣州咸氏,後侍奉高麗太祖,封為大匡,賜姓王。高麗太祖先後娶王規的兩個女兒為妃,分別為第十五妃廣州院夫人和第十六妃小廣州院夫人。小廣州院夫人為太祖誕下一子,封廣州院君。 944年(惠宗二年),王規向惠宗誣告王弟王堯和王昭有異圖,惠宗知道是誣告,反而對二人恩遇愈厚。司天供奉崔知夢奏稱:「流星犯紫微,國必有賊。」惠宗認為這是王規要謀害堯、昭二弟之應,於是把長公主嫁給了王昭,壯大其族勢力,使王規無法謀害。王規希望立自己的外孫廣州院君為王,派刺客潛入惠宗寢宮,想要趁惠宗睡熟的時候將其謀害。惠宗將刺客一拳擊斃,命令左右將其屍體拖出,不再追問。一日,惠宗生病臥於在神德殿,崔知夢奏稱:「近將有變,宜以時移御。」惠宗悄悄搬到了重光殿,王規在夜間率領其黨羽穿墻而入,寢宮中已經無人。知道是崔知夢所為,拔劍大罵:「上之移寢,必汝謀也。」崔知夢無言以對,王規率兵退去。惠宗知道王規的所作所為,也不降罪於他。 惠宗病重後,王弟王堯知道王規心懷異志,秘密與身處西京的大匡王式廉合謀要除掉他。惠宗薨後,王弟王堯繼位,是為定宗。王規舉兵作亂,由於厭惡大匡朴述熙,便假借定宗的之命將其殺害。王式廉引兵入開京保衛,王規竟不敢動,逃竄,被定宗派人追而斬之,並誅殺其黨羽三百餘人。.

新!!: 高麗史和王規 (高麗文臣) · 查看更多 »

王鼎 (辽朝)

王鼎(),|字虚中,辽朝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辽道宗清宁年间进士。学通经史,善作诗文,辽道宗时代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王鼎刚正不阿、通达政务,辽道宗有事多有咨询。历任易州观察判官、涞水县令、翰林学士、知制诰、史馆修撰、观书殿学士。曾经出使高丽,《高丽史》记载了他的“言治道十事”。王鼎妻子乳母的女儿,是权臣耶律乙辛的宠婢,所以他写出了详细记录皇后萧观音被害的史书《焚椒录》。大康年间(1075年—1084年),因事获罪,被流放镇州。大安年间,王鼎被召还,官复原职。乾统六年(1106年),王鼎去世。.

新!!: 高麗史和王鼎 (辽朝) · 查看更多 »

王鈞 (高麗)

定原府院君王鈞(정원부원군 왕균,),是高麗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父親。.

新!!: 高麗史和王鈞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暟

開城侯王暟(개성후 왕개,),是高麗國第十任君主靖宗王亨的第四子。.

新!!: 高麗史和王暟 · 查看更多 »

王暠

王暠(),高麗宗室、元朝瀋王。蒙古名字完澤禿()。他是江陽公王滋的兒子,也是忠宣王的侄兒。 出生年份没有记载。他的父親江陽公王滋本是高麗忠烈王的長子,為貞和宮主王氏所生。貞和宮主是忠烈王的髮妻,但1274年忠烈王被元朝扶持登上王位時,為了繼續取得元朝的支持,忠烈王迎娶了忽必烈的長女忽都揭里迷失為王后,是為莊穆王后。次年莊穆王后生下了忠宣王王璋,王璋成為高麗的王世子,而忠烈王的長子王滋則降封江陽公。 正因為這個原因,忠宣王即位後,江陽公王滋一派非常不滿,試圖藉助元朝的力量奪回王位。1307年,王暠迎娶元朝宗室松山(梁王甘麻剌次子)的女兒為正室。1314年,忠宣王將高麗國王之位讓給了兒子忠肅王。與此同時忠宣王將王滋之子延安君王暠送往元大都作人質,並在1316年將瀋王之位讓給了王暠。 1320年,元英宗繼位,推行漢法,但遭到太皇太后答己一派的阻撓。王暠趁機糾集黨羽,誣陷上王王璋與太皇太后同謀,致使王璋被流放吐蕃的薩思結(今西藏自治區薩迦縣)。高麗忠肅王號召百官聯名上書元廷,為忠宣王鳴冤;而王暠則與黨羽權漢功合謀,糾集其在高麗朝廷中的黨羽聯名上書元廷,要求廢黜忠肅王。元英宗將忠肅王叫到元大都,長期滯留無法歸國。 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變中遭暗殺。次年,元泰定帝允許忠肅王返回高麗,並賜予忠肅王「高麗國王之印」,王暠的奪位計劃被擱淺。忠肅王歸國之後,徹底肅清了王暠在高麗朝廷中的黨羽。1333年,忠肅王與瀋王王暠在臨江卵山寨相會,隨後忠肅王又在大同江宴請王暠,兩人之間達成了和解。 1339年,忠肅王逝世。瀋王王暠再次陰謀奪取高麗王位。由於高麗王世子王禎曾經是燕帖木兒一黨,而燕帖木兒是丞相伯顏的政敵,因此王禎遭到伯顏的打壓,伯顏力主立王暠為新的高麗王。結果權溥聯合高麗群臣上書中書省,要求立王禎為國王,元廷最終冊封王禎為高麗王,是為忠惠王。王暠的奪位計劃再次擱淺。 忠惠王荒淫無道,1343年被元廷廢黜,流放廣東;年幼的忠穆王繼位。王暠被元朝送回高麗,並在次年逝世。他的孫子脫脫不花後來繼承了瀋王之位。.

新!!: 高麗史和王暠 · 查看更多 »

王暻

大寧侯王暻(대령후 왕경,),是高麗國第十七任君主仁宗王楷的次子,生母恭睿太后任氏。.

新!!: 高麗史和王暻 · 查看更多 »

王恕 (高麗)

襄陽公王恕(양양공 왕서,),是高麗第二十任君主神宗王晫第二子,第二十一任君主熙宗王韺之弟。同時,他也是第三十四任君主恭讓王王瑤的六世祖。.

新!!: 高麗史和王恕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溫 (江陵公)

王溫(),高麗王朝的一位王族,封江陵公。 王温是襄宪王朝鲜公王燾的第三子。是莊敬王后、義靜王后和宣靖太后之父。他也被稱為江陵侯。王溫官至檢校工部尙書、柱國。高丽睿宗授王溫上柱國,高丽仁宗加守太尉,封江陵侯,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三百戶。不久去世。生三女,爲高丽毅宗、高丽明宗、高丽神宗的王妃。.

新!!: 高麗史和王溫 (江陵公) · 查看更多 »

王溫 (承化侯)

王溫(),高麗王朝的一位王族,封承化侯。 王溫是清化侯王璟的長子,也是平壤公王基(高麗顯宗子)第七世孫。1270年,高麗元宗在元朝的授意下欲解散三別抄軍。這引起三別抄軍的強烈不滿,發動叛亂。三別抄軍的首領裴仲孫在江華島擁立承化侯王溫為王,公開與高麗朝廷對抗。不久放棄了江華島,改以珍島為據點。 1271年,蒙古、高麗聯軍一起進攻珍島的三別抄軍。當時王溫的弟弟王綧在蒙古當人質,並且與忽必烈關係不錯。忽必烈派遣王綧的兒子信安侯王雍、光化侯王熙前往征討。王綧囑咐王雍、王熙,要求設法保存王溫的性命。但第一個攻陷珍島的卻是洪茶丘部,洪茶丘殺死了王溫及其兒子王桓。.

新!!: 高麗史和王溫 (承化侯) · 查看更多 »

王滋 (江陽公)

江陽公王滋(강양공 왕자,),是高麗國第二十五任君主忠烈王王昛的長子《高麗史·91卷·列傳4·宗室2》。.

新!!: 高麗史和王滋 (江陽公) · 查看更多 »

王濤 (高麗)

朝鮮公(조선공,),姓王名濤,是高麗第十一任君主王徽兒子,母親是仁敬賢妃李氏。.

新!!: 高麗史和王濤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昀

漢山侯王昀(한산후 왕윤或왕균,),是高麗國第十三任君主宣宗王運的次子,第十四任君主獻宗王昱是其異母兄長。.

新!!: 高麗史和王昀 · 查看更多 »

王愔

卞韓侯王愔(변한후 왕음,),是高麗第十一任君主文宗王徽第八子,母親是仁睿太后李氏。.

新!!: 高麗史和王愔 · 查看更多 »

獻哀王后

獻哀王后(헌애왕후;),皇甫氏,是高麗的第五代君主景宗的第三王妃,亦是第七代君主穆宗的生母。 獻哀王后是王旭(後追崇為戴宗)之女,為宣義王后柳氏所生。與妹妹獻貞王后同嫁景宗,分別為第三王妃和第四王妃。獻哀王后與景宗生下了穆宗。根據《高麗史》記載,獻哀王后的外族金致陽「性姦巧,陰能關輪」,祝髮出入獻哀王后居住的千秋宮,多有醜聞傳出。成宗將金致陽杖配遠地。穆宗即位後,獻哀王后以母后的身份攝政,稱千秋太后(천추태후)。召金致陽歸,授閤門通事舍人。不數年貴寵無比,百官皆出其手,黨羽遍佈朝中。金致陽建立園池,窮極美麗,日夜與千秋太后遊戲,無所顧忌。千秋太后與金致陽私通並生下了一子,合謀欲以這名私生子取代王位。又忌憚大良院君王詢(顯宗),強迫他出家,寓居三角山神穴寺,時稱神穴小君,並多次派人謀害。忠於高麗王室的都被降罪陷害,穆宗無法制止。 己酉年(1009年)正月壬申,穆宗於詳故殿觀燈時,宮中忽然發生大火,府庫皆被燒盡,穆宗因此病重。穆宗知金致陽必然謀反,派皇甫兪義往迎大良院君王詢(顯宗),並召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率軍入衛。康兆率軍至開京,殺死金致陽父子及其黨羽。隨後殺死穆宗,流放了千秋太后的家人。千秋太后歸居於黃州長達二十一年,於顯宗二十年正月薨於崇德宮,年六十六歲,葬幽陵。諡號應天啟聖靜德獻哀王太后(응천계성정덕헌애왕태후)。.

新!!: 高麗史和獻哀王后 · 查看更多 »

獻貞王后

獻貞王后(헌정왕후,)皇甫氏,是高麗的第五代君主景宗的第四王妃,亦是高麗顯宗之母。 獻貞王后是王旭(後追崇為戴宗)之女,為宣義王后柳氏所生,也是成宗王治和獻哀王后之妹。嫁給堂兄景宗王胄,為第四王妃。景宗薨後,出居父親位於王輪寺以南的私第。嘗夢登鵠嶺,旋流溢國中盡成銀海,占卜之人稱:「生子則王,有一國。」獻哀王后說:「我既寡,何以生子?」叔父王郁(後追崇為安宗)的府邸與獻貞王后的私宅相近,因此經常往來,最終發展為私通。獻貞王后懷孕一月有餘,人莫敢言。 成宗十一年(992年)七月,獻貞王后住在王郁的家中,家人堆積木柴在庭中,發生了火災。百官紛紛前來救火,成宗也前來慰問。家人遂以實情相告。成宗下令將王郁流放到泗水縣。懷有身孕的獻貞王后羞愧地返回私宅,在家門前發生動了胎氣,產下一子王詢(即後來的顯宗)後過世。成宗派人選擇傅姆撫養王詢。 王詢即位後,追贈生母皇甫氏為孝肅王太后(孝肅王后),陵號曰元陵。顯宗八年五月,加號惠順;十二年六月,改惠順為仁惠;十八年四月,加號宣容。高宗四十年十月,加號明簡。.

新!!: 高麗史和獻貞王后 · 查看更多 »

獻肅王后

獻肅王后金氏(),父親是新羅敬順王金傅,高麗景宗王胄之元妃。 史書對她的記載相當少,只知道她沒有生子就去世,諡號為獻肅王后,祔景宗廟。高麗穆宗五年四月加諡號溫敬,高麗顯宗五年三月加諡號恭孝,十八年四月加諡號良惠,後來又加諡號懿穆順聖,高麗文宗十年十月加諡號懷安,高麗高宗四十年十月再加諡號仁厚,全稱溫敬恭孝良惠懿穆順聖懷安仁厚獻肅王后。 除此之外,雖然正史並未記載她的生母,但是依照當時高麗王室近親通婚的習俗以及她作為景宗正妃的身分,應是由金傅之妻,王建之長女樂浪公主所出。.

新!!: 高麗史和獻肅王后 · 查看更多 »

獻懿王后

獻懿王后(헌의왕후,)劉氏,是高麗王朝文元王王貞的女兒,也是景宗王伷的王后,母親是文惠王后柳氏。《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麗史》對獻懿王后著墨不多,只知她跟隨祖母姓劉,以便嫁給景宗。.

新!!: 高麗史和獻懿王后 · 查看更多 »

神惠王后

惠王后(신혜왕후,)柳氏,貞州人。高丽太祖的王后,三重大匡柳天弓之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柳天弓家富,同乡人他稱爲長者。太祖王建作弓裔的將軍,领兵過貞州。停馬在古柳下,柳氏立在路傍川上,王建見她有德容,問她:“汝誰氏女?”她回答:“此邑長者家女也。”王建在她家住宿,柳氏侍寢。王建走后,柳氏守志貞潔,剃髮爲尼。王建听说,召以爲夫人。弓裔末年,、、申崇謙、卜智謙到王建家,商議廢弓裔立王建为王。王建不想让妻子知道,对柳氏说:“園中豈有新瓜乎可摘來。”柳氏知其意,出從北门,潛入帳中。於是諸將表示了推戴之意,王建变色拒绝。柳氏從帳中出来对王建说:“擧義代虐自古而然。今聞諸將議,妾猶奮發,何况大丈夫乎?”手提铠甲为王建披上,諸將扶擁而出,王建遂卽位,建立高丽王朝。太祖十六年(933年),後唐明宗派遣太僕卿王瓊等來冊封王建为大義軍使、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菟州都督、上柱國、高麗國王,柳氏为河東郡夫人。柳氏死后,谥号神惠王后,葬在顯陵。.

新!!: 高麗史和神惠王后 · 查看更多 »

神成太后

成太后(神成王太后,신성왕태후,)金氏,是高丽王朝太祖王建的王后,新羅王金傅的堂妹,父親是新羅宗室角干金億廉。高麗建立後,前新羅王金傅派人請降,王建厚待使者。使者回報金傅:「新羅王將國家給與寡人,寡人希望與新羅宗室結姻親,以締結甥舅之好。」金傅後來又遣使回應:「我的伯父金億廉有個女兒,她德行、容貌雙全,適合行宮廷內政。」高丽太祖就娶了她。《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神成太后後來生下高麗安宗王--。高麗顯宗即位後,追謚神成王太后,陵為貞陵。.

新!!: 高麗史和神成太后 · 查看更多 »

箕子陵

箕子陵是古代高麗國為紀念箕子而建的陵墓,原址位於今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牡丹峰脚下,至今已无存。 1102年,高麗肅宗接受礼部的建议,访查箕子埋葬的地点。最终认定箕子埋葬于牡丹峰下,肃宗便为箕子修筑了陵墓,又在旁边建立箕子廟以进行祭祀。不过,中國古代地理著作《水經注》記載:「杜預曰:梁國蒙縣北有薄伐城,城中有成湯塚,其西有箕子塚。」若根据记载来推断,平壤的箕子陵不是真正埋葬箕子的地方,而仅仅是箕子的衣冠冢。 朝鲜半岛历代君主都对箕子陵进行定期祭祀,并进行过数次修缮。箕子陵与乙密台、七星门、浮碧楼毗邻,成为古代平壤著名的景观之一。 1959年春季,为了建设牡丹峰青年公园,金日成下令将箕子陵拆毀。金日成认为,箕子入朝鲜是“为了借口侵略古朝鲜”而“凭空捏造”出来的事件,“把朝鲜民族看成箕子的后裔是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我们民族的侮辱。”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官方的说法,箕子陵中没有发现箕子遗骨和任何相关文物,不过并未作任何发掘报告。.

新!!: 高麗史和箕子陵 · 查看更多 »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기자조선),根据《史记》、《尚书大传》、《汉书》等史书的说法,是在公元前11世紀到前2世紀期間由商朝宗室箕子在辽宁与当地原住民东夷人一起建立的一个国家。是以东夷人为主体的国家。有学者认为该国原为箕氏侯国,在辽西的喀左县一带,与孤竹国相邻;在战国时代为燕国将领秦开所败,其国君被迫率百姓遁入朝鲜半岛。.

新!!: 高麗史和箕子朝鲜 · 查看更多 »

红巾军东征高丽

红巾军東征高丽发生在14世纪中國征東行省与中国红巾军之间的战争。.

新!!: 高麗史和红巾军东征高丽 · 查看更多 »

红蝇赶散

红蝇赶散,亦称红蝇驱散、洪军赶散、红虫吃人等,為流传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省的民间传说。 关于该传说的历史真实性说法不一。一种比较引人注目的说法为“红虫”乃是元末红巾军比较隐晦和以讹传讹的说法。红巾军头裹红巾,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很大,“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高丽史》)”并且到达了内蒙古地区和高丽。史有刘福通红巾军屠城、吃人记载;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有“淮右之军食人”记录;红巾军火烧上都;韩国方面历史也记载了红巾军进入高丽之后大肆烧杀抢掠。另外,红巾军内部也发生着激烈的火并,兼并:比如红巾军将领毛贵占山东之后被部下所杀,分裂为“花马军”和“扫地军”互相攻击;南方陈友谅、方国珍与朱元璋之间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残酷战争。中国民间县志、家谱亦有不少记录,并以“红虫”、“南匪”“伪宋刘福通”等等相称。“赶散”则反映了移民的强迫性,因为历史记载朱元璋曾强迫南京一带富户迁徙各地,以达到分化瓦解参残余敌对势力的目的。可能于朱元璋最后掌权,该传说就一直采用隐晦的手法传播。 另从纵向考察,马可·波罗游历了元朝的南北,在行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大都(北京)、涿州、济南、东平以及南方地区的繁荣景象,然而明朝初年却是十室九空,北方一片凋零,人口大规模下降,也在一定程度证明了红巾军及其朱元璋对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 与此相关的传说还有“朱洪武洗人烟”、“燕王扫碑”。.

新!!: 高麗史和红蝇赶散 · 查看更多 »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新!!: 高麗史和纪传体 · 查看更多 »

義和王后

義和王后(의화왕후,)林氏,鎭州人,是高丽王朝大匡林曦的女兒,也是高麗惠宗王武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48》,郑麟趾 高丽太祖四年十二月(922年1月),太祖冊惠宗為正胤(皇太子),也封林氏為正胤妃,後來生興化君、慶化宮夫人及貞憲公主,死後謚號義和,葬順陵,祔惠宗廟。高麗穆宗五年四月,加謚成懿,顯宗五年三月,加謚景信,十八年四月再加懷宣,到高宗四十年十月又加謚靖順。全稱成懿景信懷宣靖順義和王后。.

新!!: 高麗史和義和王后 · 查看更多 »

羅世

羅世(나세,),高麗末期及朝鮮王朝初期的將領,他是元朝的漢人,後移居高麗,成為高麗的一位軍人。 1362年,羅世與其他將領擊退紅巾軍,錄功為二等,累轉版圖判書,為喬桐萬戶。倭寇入侵,羅世逃回,恭愍王大怒,命令囚禁於巡衛府。禑王在位初期,擔任全羅道上元帥兼都安撫使。1376年,倭寇五十餘艘船在熊淵登陸,過境狄峴,侵犯扶寧縣。又毀壞東津橋,使高麗的官軍無法進兵。羅世與邊安烈、趙思敏等人趁夜築造橋樑,分兵攻擊倭寇。倭寇步騎千餘人登上幸安山,官軍四面圍攻,倭寇大敗潰散。羅世因功,判開城事。1377年,當時倭寇入侵江華島,羅世自請出兵。禑王許之,派他與趙思敏、李元桂、康永、朴壽年等人前去擊退。倭寇五十餘船攻擊江華島,殺死府使金仁貴,俘虜千餘人,又侵犯水原。羅世與元帥楊伯淵率領戰艦五十艘將之擊退。倭寇又攻擊信州、文化、安岳、鳳州,羅世與、梁伯益、朴普老等人擊退之,羅世被封為延安君,擔任海道元帥。1378年,倭寇攻打延安府,羅世與金海君金庾以戰艦五十餘攻擊,又與金庾在龍岡縣木串浦俘殺倭寇。1397年,任命他為都追捕使。 1380年,倭寇500艘戰船登陸鎮浦,燒殺搶劫,無惡不作。羅世與、崔茂宣等人用火攻焚毀倭寇戰船,全殲倭寇。這也是高麗王朝對倭寇最大規模的一場戰鬥。羅世等人遣鎮撫獻捷,禑王大喜,賜鎮撫銀各五十兩,百官稱賀。羅世班師歸朝之後,大擺筵席慶祝,拜其為門下評理。倭寇入侵丑山島,禑王派羅世出征。羅世沒有立即出兵,禑王大怒,將其囚禁在廣州監獄裡,後來將他釋放。 朝鮮王朝建立後,朝鮮太祖於1393年任命他為兵船助戰節制使、親軍衛、參贊門下府事。.

新!!: 高麗史和羅世 · 查看更多 »

牧胡

牧胡(목호)是13世紀時期元朝在濟州島設置牧場(又稱阿莫)之後,派遣到島上管理牧場的蒙古人。因高麗人呼蒙古人為「胡」,故名。在《高麗史》中,又以哈赤、達達牧子、韃靼牧子、耽羅牧子之名登場。 反抗元朝統治的三別抄軍逃入耽羅,以其地為根據地。1273年,元朝攻佔耽羅,剿滅三別抄軍。此後,在耽羅設置牧馬場,元朝派軍駐紮在此。元朝統治耽羅一百餘年,島上的牧胡數量大約有1400人之1700人左右。 高麗恭愍王即位之後,奉行叛元政策,將耽羅納於高麗統治之下,設置萬戶府,殺害島上的牧胡。牧胡起兵反抗,恭愍王派遣崔瑩率領25000人前往鎮壓,是為牧胡之亂。 Category:濟州特別自治道 Category:高麗 Category:元朝 Category:中韓關係史.

新!!: 高麗史和牧胡 · 查看更多 »

独岛主权争议

岛主权争议是韩国、日本就獨島之主權歸屬爭議。由於目前在此島的專屬經濟區內尚未發現任何石油等海底資源,因此爭論的起因主要來自漁業權。 獨島現在由韓國實際控制,並在靠近韓國海區内由韓國海洋警察廳進行監視,更建設直升機場、碼頭和燈塔等設施。每年韓國海警和海軍空軍會舉行1,2次防御演習。.

新!!: 高麗史和独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瀋王

瀋王是元朝的一個世襲的王爵,由高麗王族擔任。瀋王的封地在瀋陽路,為金印獸紐王。 至元三年(1266年)二月,元世祖設置瀋州,以其地安置高麗降民。1296年,改为瀋陽路。1307年或1308年,高麗王世子王璋由於擁立元武宗有功,被元朝朝廷封為瀋陽王。當時的瀋陽路,轄今瀋陽、遼陽等地,是當時交通上、軍事上、經濟上極為重要的要地。在高麗蒙古戰爭期間,元朝將大量投降和被俘的高麗人安置到這裡。考慮到這些高麗人可能威脅元朝的統治,因此將王璋封於此地。 同年高麗忠烈王逝世,王璋繼承了高麗王位,是為忠宣王,仍然兼任瀋陽王之爵。1310年改爵位名為瀋王。1316年,忠宣王將瀋王的爵位讓給了延安君王暠。這是由於忠宣王十分寵愛王暠,將其當做親生兒子看待的緣故。 1325年,忠宣王逝世,其子忠肅王繼任高麗國王之位。王暠對高麗的王位有野心,圖謀藉助元朝的力量登位。元朝利用瀋王為道具,巧妙地牽制高麗朝廷。雖然王暠最終沒有登上高麗王位,但此後瀋王和高麗王互相爭鬥,高麗王始終處於劣勢。 王暠死後,瀋王之爵由高麗王兼任,直至1351年忠定王因不滿元朝統治而被廢黜王位。元朝讓忠定王的叔父恭愍王繼任高麗王之位。瀋王之位則由王暠之孫脫脫不花繼承。1354年,由於恭愍王殺害了元朝奇皇后兄長奇轍一族,奇皇后便同皇太子愛猷識里答臘、瀋王脫脫不花合謀,封德興君塔思帖木兒為高麗王,攻打高麗。恭愍王發兵抗拒,擊退了元朝的進攻。 1368年元朝退往北方之後,高麗改為支持明朝。1374年恭愍王被宦官崔萬生、幸臣洪倫刺殺之後,高麗朝廷擁立禑王,但北元試圖讓脫脫不花登上高麗王位,脫脫不花的支持者安師琦發兵叛亂,迎脫脫不花歸國,但最終失敗。脫脫不花死後,瀋王一爵自此廢除。.

新!!: 高麗史和瀋王 · 查看更多 »

韓服

韓服 (),-zh-hans:朝鲜;zh-hant:北韓-稱朝鮮服(),是一種傳統的朝鮮族服裝。韩服深受中國服飾的影响,可以分为王室礼服、官服、士大夫服制以及平民服制。由韩服承载的韩山苎麻编织、谷城织麻技术、羅州间村纺棉、明紬编织、刺绣以及缝纫(缕绯)、染色技艺是韩国无形文化遗产。.

新!!: 高麗史和韓服 · 查看更多 »

莊宣王后

莊宣王后(장선왕후,)崔氏,是高丽王朝毅宗王晛的王后,也是參知政崔事端的女兒。《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麗史》對莊宣王后著墨不多,只知毅宗王晛納崔氏為后,死後謚號莊宣王后。.

新!!: 高麗史和莊宣王后 · 查看更多 »

莊敬王后

莊敬王后(장경왕후,)金氏,是高丽王朝宗室江陵公王溫的女兒,也是毅宗王晛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毅宗王晛當王太子時,莊敬王后被納為妃,當時毅宗的父親仁宗下詔賜禮物給她。到毅宗即位,金氏被封為興德宮主,後來生下兒子孝靈太子王祈、女兒敬德宮主、安貞宮主和和順宮主。死後謚號莊敬。高宗四十年十月加謚惠資。全稱惠資莊敬王后。.

新!!: 高麗史和莊敬王后 · 查看更多 »

遣耽羅使

遣耽羅使,是日本(倭國)派遣至耽羅(濟州島)的使節。.

新!!: 高麗史和遣耽羅使 · 查看更多 »

萧恒德

萧恒德(),字逊宁,辽朝官员,契丹人,有胆略而善谋。.

新!!: 高麗史和萧恒德 · 查看更多 »

順妃盧氏

順妃 盧氏(순비 노씨,),交河郡(今慶山市)人 ,是昌城君盧稹之女,高麗恭讓王王妃。《高麗史89卷-列傳2-后妃2》,郑麟趾 恭讓王元年(1389年)十一月,立爲順妃,開府懿德,置僚屬。恭讓王三年(1391年)三月,上奏:“殿下受命中興,以正大位,奉承宗廟社稷之祀。中宮所以助祭祀,東宮所以重國本,宜令有司,擧行冊禮,以正名號。”又請“追贈王大妃、國大妃、中宮,三代祖考,以彰孝理。”恭讓王听從。七月,追謚順妃三代。八月,授妃竹冊、金印。順妃生世子王奭、肅寧宮主、貞信宮主、敬和宮主。高丽灭亡后,他和丈夫被流放,1394年,他和丈夫一起被李成桂所殺害,一说和恭让王一起跳楼自杀。.

新!!: 高麗史和順妃盧氏 · 查看更多 »

順德王后

順德王后(순덕왕후,),即文敬太后(문경태후),是朝鮮國公李資謙第二女,高麗睿宗王妃,高麗仁宗之母。《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睿宗三年(1108年),李氏入宮,號延德宮主。睿宗四年(1109年)在私第生元子,爲仁宗,睿宗遣使下詔賜銀器、綾羅、錦絹、鞍馬、布米。九年(1114年)冊爲王妃。又生承德興慶二宮主。十三年(1118年)產後薨逝。他柔嘉聰慧,非常得寵,自得病国王親調藥餌。死后谥号順德王后,葬綏陵。睿宗親送葬到神鳳門外,後又幸魂堂。仁宗卽位,追尊爲文敬王太后。十八年(1138年)四月加谥号慈靖。.

新!!: 高麗史和順德王后 · 查看更多 »

順敬太后

順敬太后(순경태후,),金氏,慶州人,莊翼公金若先之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麗高宗二十二年(1235年)被封為太子妃,次年,生忠烈王。高宗二十四年(1237年)七月二十九日去世,得年16歲(虛歲),號敬穆賢妃。高麗元宗三年(1262年)追封爲靜順王后。忠烈王卽位,追尊為順敬太后。忠宣王二年元武宗降制追封高麗王妃。.

新!!: 高麗史和順敬太后 · 查看更多 »

表 (史書)

表,一作譜(見八家後漢書),是東亞紀傳體史書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部分,與本紀、列傳、志不同,是以表格來整理歷史現象之流變,以使人易於理解。.

新!!: 高麗史和表 (史書) · 查看更多 »

顺静王后

順靜王后(순정왕후)韓氏,是高丽王朝恭愍王的后宫,高丽禑王的义母。出身谷山韓氏。 1357年,被选入恭愍王的后宫。1374年九月丁丑,恭愍王宣布江宁府院大君王禑为韩氏所生,追贈韓氏父亲韓俊、祖父韓平、曾祖韓通为沔陽府院大君,外祖韓良为沔城府院大君。九月甲申,恭愍王被刺杀,王禑即位。十一月,禑王追謚韓氏爲順靜王后。禑王二年(1376年)闰九月戊申,葬順靜王后韓氏于懿陵。.

新!!: 高麗史和顺静王后 · 查看更多 »

裴仲孫

裴仲孫(),高麗王朝後期三別抄軍將領,三別抄軍反抗元朝統治的領導人。 裴仲孫在高麗元宗在位期間官至將軍。元宗十一年(1270年),高麗元宗將都城從江華島遷回開京,並下令解散三別抄軍,取回軍中名籍。三別抄軍害怕名籍被交給蒙古人致使蒙古人報復,裴仲孫便與夜別抄軍指諭盧永禧等人起兵叛亂,並在國中宣稱蒙古人大軍將至,要對高麗百姓進行大屠殺。裴仲孫、盧永禧擁立承化侯王溫為國王,署置官府,以大將軍劉存奕、尚書左丞李信孫為左右承宣。三別抄軍封鎖了江華島與陸地之間的水路,又佔據了周邊的島嶼和沿海一帶作為根據地。 前中書舍人李淑真、郎將尹吉甫聚集奴隸攻擊三別抄軍,三別抄軍逃往珍島。元宗派金方慶前往鎮壓。翌年,金方慶與蒙古元帥忻都擊敗三別抄軍,攻陷珍島。裴仲孫和王溫都被殺,三別抄軍餘部在金通精的率領下逃往耽羅繼續抗爭。.

新!!: 高麗史和裴仲孫 · 查看更多 »

首爾

首尔(,官方英語拼法:Seoul,國際音標:),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為韓國首都,同時為韓國及朝鮮半島最大城市,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公元前18年,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首先定都于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和朝鮮王朝的國都,現今為韓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全市人口約1千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則達2千4百萬。 首尔曾举办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與日本合辦)、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等国际体育赛事與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会议,並獲選為2010年的世界设计之都。都會區內有昌德宮、水原华城、宗庙、朝--鲜王陵、南漢山城等5處古蹟列為世界遗产。.

新!!: 高麗史和首爾 · 查看更多 »

首爾歷史

首爾歷史超過二千年。自從公元前18年百济国都慰禮城始建,就開始了它在朝鮮半島上作為首都的地位,此後,今日的首爾一直都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家必爭之地。.

新!!: 高麗史和首爾歷史 · 查看更多 »

高丽与契丹之战

丽契丹战争指的是10世纪到11世纪发生在今中国和朝鲜边境附近的契丹(遼國)对高丽的三次侵略战争。遼國虽然打赢前两次战争,但未获政治优势。第三次战争以遼國的失败告终,保州的领土纠纷成為兩國關係的遺留問題。.

新!!: 高麗史和高丽与契丹之战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宣王

麗忠宣王(;),是高丽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諱王璋(),初名王謜()。高麗忠烈王王賰长子。其母为高麗莊穆王后、元朝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

新!!: 高麗史和高丽忠宣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穆王

丽忠穆王(;),是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讳王昕(),蒙古名字八思麻朵儿只()忠惠王长子,為德寧公主亦憐真班所生。 王昕曾經長期在元大都充任元朝皇帝的宿衛。1343年,忠惠王因為無道而被綁架到元大都問罪。資政院使高龍普(高麗人)抱王昕朝見元順帝。元顺帝问他是以自己的父亲还是母亲为榜样。王昕选择了母亲。元顺帝高兴地称赞他明事理,并立他为高丽君主,是為忠穆王。 忠穆王繼位後由德寧公主攝政,一改先王的弊政,將先王寵信的佞臣全部罷免。同時任命了一些賢臣,並將忠惠王建造的新宮拆毀,改建為崇文館。對祿科田的制度的弊端進行改革,設立賑濟都監救濟百姓。閔漬等增修《編年綱目》,下令編纂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三代的實錄。 1346年又整治都監。由於元朝奇皇后的族弟奇三萬非法奪占他人田地,被下獄死。元朝因此遣使前來調查,罷免了一些官員,並任命王煦為判事,下令整治都監。 1347年,忠穆王向元朝朝廷請求先王的諡號,但被元廷拒絕了。於是又遣金那海前往元朝,請求改正先王之罪。不久忠穆王就逝世了,葬於明陵,諡顯孝大王(),元朝賜諡忠穆。庶弟忠定王繼位。.

新!!: 高麗史和高丽忠穆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肃王

丽忠肃王(;),是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讳王焘(),小字宜孝(),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

新!!: 高麗史和高丽忠肃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惠王

丽忠惠王(;),是高丽王朝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39年—1343年在位),讳王祯(),蒙古名字普塔失里()。其父是忠肃王。其母为高丽人明德太后洪氏。.

新!!: 高麗史和高丽忠惠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穆宗

麗穆宗(;),諱王訟(),字孝伸。高麗國的第七任君主,997年─1009年在位。 他是景宗之子,母親為獻哀王后皇甫氏。 997年十月戊午受内禅卽位。十一月遣合门使王同颖到契丹告嗣位。十二月壬寅到威凤楼赦免犯人,救病人、嘉奖文武官及僧人、国内神祇皆加勋号,尊母皇甫氏为太后。契丹派千牛卫大将军耶律迪烈来贺千秋节。王迎命告于成宗柩前。998年以王生日为长宁节。七月徐熙逝世。癸未改西京为镐京。999年七月作眞观寺于城南为太后愿刹。十月幸镐京斋祭,大赦恩赐耆老、老军人。契丹遣右常侍刘绩来册王为尙书令。日本人道要弥刀等二十户来投,编入利川郡。高丽派吏部侍郞朱仁绍觐见宋真宗,陈述国人思慕华风,为契丹劫制。1001年十一月幸中原府,宴群臣,嘉奖大臣。 1003年太后皇甫氏与金致阳私通生子。太后逼大良院君王詢为僧。1004年三月改定科举法。十一月甲寅幸镐京,斋祭、赦杖罪以下、养耆老、加方岳州鎭神祇勋号。1005年正月东女眞寇登州,烧州鎭部落三十余所。三月己酉汰外官,本年温州文士周伫来投授礼宾注簿。1006年六月戊戌嘉奖文武官员。本年彗星见。1007年二月契丹派遣耶律延贵来加册王为守义保邦推诚奉圣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尙书令兼政事令、上柱国,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七百户。七月戊寅流放平章事韩蔺卿于杨州、吏部侍郞金诺于海岛。十月戊申幸镐京,斋祭,赦免流罪以下加国内神祇勋号。本年镐京地震。 1009年,高丽武官金致陽火燒高麗王宫後威脅要殺死穆宗篡位。穆宗于是传北方戍邊将領康肇救驾。康肇到開京後,立刻殺死了金致陽及其支持者。與康肇為敵的大臣們馬上散布謠言說康肇要谋反篡位。穆宗得知後开始策劃要殺死康肇。康肇于是下令其部下殺死所有與他為敵的所有人,包括穆宗王訟。王訟死後廟號愍宗,諡號宣靈大王,葬於恭陵。高麗顯宗三年改諡號為宣让大王,廟號穆宗,陵號改稱义陵。 高丽史记载穆宗十二年1009年春正月,大府油库起火,千秋殿被焚毁。王因此悲郁成疾,不览朝政。群臣惶恐,要探视,王不许。王与蔡忠顺崔沆密议立嗣大良院君,派皇甫于义等前去迎接新王。康兆因手握兵权,二月请王出游归法寺,兴兵占领皇宫,王携太后出逃法王寺。不多时,皇甫于义等将大良院君迎到,显宗即位。康兆杀金致阳父子等七人,废穆宗为让国公,上书新王说自己愿意归老,但同时遣人在积城县逼穆宗自刎。取门板做棺材,停棺于馆。一个月后,康兆让人火化穆宗尸首, 陵曰恭陵,谥宣灵,庙号愍宗,显宗三年葬积城县南。改为义陵,谥曰宣让,庙号穆宗,五年加谥孝思,十八年加威惠,文宗十年加克英,高宗四十年加靖恭。.

新!!: 高麗史和高丽穆宗 · 查看更多 »

高丽成宗

麗成宗(;),諱王治(),字溫古,高麗國的第六代君主,981年—997年在位。 生於高麗光宗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戴宗王旭的次子,也是高麗太祖王建之孫。成宗的母親是宣義王后柳氏。死後廟號成宗,諡號康威章宪光孝献明襄定文懿大王,葬於康陵。 其任内爆發了遼國與高麗的戰争,遼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跟高麗成宗展開了有關與南方的宋朝斷交的談判。 談判的结果是遼國将“鴨綠江東數百里地”劃歸高麗,换取高麗與宋朝斷交,向遼稱臣。而實際上高麗一直沒有斷絕與宋朝的外交来往。 成宗六年(987年),高麗中央開始管理地方教育,並向地方十二州派經學博士和義學博士。鄉校作為高麗官學的地方教育機構也在成宗時期得到普及。.

新!!: 高麗史和高丽成宗 · 查看更多 »

高丽景宗

麗景宗(;),諱王伷(),字長民。高麗國的第五任君主,975年─981年在位。 他是光宗長子,母為大穆王后皇甫氏。死後廟號景宗,諡號至仁成穆明惠顺熙靖孝恭懿献和大王,葬於荣陵。.

新!!: 高麗史和高丽景宗 · 查看更多 »

高乙那

乙那(韓文:고을나,? ~ ?)為朝鮮三國時代的部落國家, 耽羅國的始祖。。 據《高歷史 古記》記載,在太初遠古時期,濟州島原本空無一人。有一天在漢拏山北面山腳下的毛興穴,有三位神人由地下湧出。老大是良乙那(양을나),老二是高乙那,老三是夫乙那(부을나)。 三位神人從山頂上射出了三支箭,箭落下的地方便成為自己後裔的居住地,高乙那所居曰第二都。.

新!!: 高麗史和高乙那 · 查看更多 »

高麗史節要

麗史節要(고려사절요),是1452年朝鮮王朝編纂的關於高麗的正史著作。 作者是監春秋館事金宗瑞,内容是根據1451年成書的高麗史獨立編纂並詳細研究其中一些部分,是很高價值的歷史著作。全書共有35卷。.

新!!: 高麗史和高麗史節要 · 查看更多 »

高麗君主世系圖

本條目列明朝鮮半島高麗的家族世系。.

新!!: 高麗史和高麗君主世系圖 · 查看更多 »

高麗君主列表

本列表詳列高麗歷代君主,包括被追封的君主名號。.

新!!: 高麗史和高麗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麗安宗

王郁(왕욱,),高麗國宗室,為顯宗王詢的生父,廟號安宗(안종)。 王郁是高麗太祖王建第十三子,母為神成王太后金氏(另有一說大良院夫人李氏),也是惠宗、定宗、光宗、戴宗王旭(成宗父親)的同父異母弟弟,顯宗王詢的生父。.

新!!: 高麗史和高麗安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世祖

王隆()高丽王朝太祖王建的父亲,初名王隆建,字文明,庙号世祖,谥号威武大王。 金寬毅《編年通錄》说,王隆的祖父是唐肃宗,父王帝建东渡黄海到唐朝,途中落水入海,被西海龍王招为驸马,龍女渚旻義生下王隆,就是高丽太祖的父亲。聖源錄称,昕康大王(王帝建)之妻龍女,平州人頭恩坫角干之女。.

新!!: 高麗史和高麗世祖 · 查看更多 »

高麗忠烈王

麗忠烈王(;),是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308年在位),諱王昛(),初名王諶(),後改名王賰()。.

新!!: 高麗史和高麗忠烈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麗王配偶是高麗王朝(918年 - 1392年)國王之妻妾,前期國王之正室在國王正式登基之後即是王后,後期則只能稱為王妃,到死後才追諡為王后。以高麗史為基準。.

新!!: 高麗史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麗國祖

麗國祖()是高丽王朝的追尊君主,是高丽太祖王建的曾祖父,高麗懿祖的父亲。 918年,高麗王朝成立以后,被太祖王建,追尊庙号国祖,谥号元德大王。又称始祖。 《高丽史节要》引金宽毅《编年通录》称,唐肃宗曾隐姓至松岳郡,投宿康寶育家,自称为大唐贵姓。宝育“认是中华贵人”,令其女辰义“荐枕,留期月,觉有娠”,生作帝建。王建称王后,尊曾祖母之父康寶育为国祖元德大王,其女辰义为贞和王后。后王建家族自称唐贵人。.

新!!: 高麗史和高麗國祖 · 查看更多 »

高麗元宗

麗元宗(;)諱王禃(),是高麗王國的第24代君主(1260年-1274年在位),初名王倎()。死後廟號元宗,諡號忠敬順孝大王(),葬於韶陵。元宗由忽必烈扶植继位,是高丽最后一个使用庙号的高丽君主。他有親蒙古帝國(元朝)傾向,之後高麗分成附元與反元兩派。.

新!!: 高麗史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光宗

麗光宗(;),諱王昭(),字日華,高麗的第四代君主,949年至975年在位。 光宗是太祖王建第四子,為神明太后劉氏所生,也是第三代王定宗王堯同母弟。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豪族權力,殘酷鎮壓反對者,並對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高麗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很大發展。外交上,確定了「外王內帝」的方針,即對中原王朝自稱國王,在國內自稱皇帝。死後,由景宗繼位。.

新!!: 高麗史和高麗光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禑王

麗禑王(;)是高丽王朝第32位国王(1374年—1388年在位),高丽恭愍王和奴婢般若所生之子。初名牟尼奴()。.

新!!: 高麗史和高麗禑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靖宗

麗靖宗(;),諱王亨(),字申照,高麗國的第十任君主,1035年─1046年在位。德宗母弟显宗九年七月戊寅生。死後廟號靖宗,諡號弘孝安懿康献英烈文敬容惠大王,葬於周陵。.

新!!: 高麗史和高麗靖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高宗

麗高宗(;)諱王皞(),是高麗國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忠憲安孝大王(),葬於洪陵。 高麗高宗在位初期,高麗處於武臣政權時期,高宗沒有實權,僅僅只是崔氏武臣政權的一個傀儡。 高麗高宗初期,高麗受到了契丹殘部的攻擊。1218年,高麗聯合蒙古擊敗了契丹,雙方締結了同盟條約。然而蒙古要求高麗向其稱臣朝貢,這激怒了崔氏政權的首領崔瑀,1225年雙方斷絕國交。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崔瑀持堅決反對蒙古的態度,拒絕向蒙古朝貢並於次年強行將都城從開京遷到了江華島。雖然蒙古騎兵不善水戰,無法攻下江華島,但高麗本土都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屠殺,事實上處於滅亡的狀態下。此後高麗又受到蒙古的六次攻擊。 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後,高宗向蒙古妥協,將太子王倎送到蒙古當人質。此後高麗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在此之前,高麗國王在國內自稱天子,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在此之後高麗廢除了天子稱號和相对应的礼仪;王后降格為王妃,王太子的地位也被降格為王世子。 高麗高宗在位期間,花費了16年時間刻成了著名的高麗大藏經。.

新!!: 高麗史和高麗高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肅宗

麗肅宗(;)諱王顒(),字天常,高麗國的第十五任君主,1095年─1105年在位,初名王熙()。 高麗文宗的第三子。幼而聪慧,孝敬勤俭,雄毅果断,五经子史无所不览。文宗曾说: "后之复兴王室者其在尔乎。" 1095年迫使高麗獻宗禪位,因此即位。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文惠康正明孝大王葬於英陵。.

新!!: 高麗史和高麗肅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恭讓王

丽恭让王(;),讳王瑶(),高丽王朝第34位国王(1388年至1392年在位),高丽神宗七世孙。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即位,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被權臣李成桂逼迫退位。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被李成桂派人绞死。.

新!!: 高麗史和高麗恭讓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恭愍王

丽恭愍王(;),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諱王颛(),原名王祺(),蒙古名伯顏帖木儿()。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諡号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新!!: 高麗史和高麗恭愍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戴宗

王旭(왕욱,),高丽國宗室。 王旭是太祖王建之子,為神靜王后皇甫氏所生,也與光宗的大穆王后皇甫氏是同母所生。 王旭生孝德太子、成宗王治、敬章太子、獻哀王后與獻貞王后。他也是穆宗和顯宗的外祖父。光宗二十年(969年)卒。 981年,高麗景宗薨。因太子王訟年幼,遺命由開寧君王治繼承王位,是為成宗。王治繼位後,追尊生父王旭為王,上廟號戴宗(대종)、諡號睿聖宣慶太王,葬於泰陵,配享太廟。穆宗五年,加號和簡。顯宗五年,加恭慎;十八年,又加顯獻。.

新!!: 高麗史和高麗戴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昌王

丽昌王(;),諱王昌(),高丽王朝第33位国王(1388年—1389在位),前任国王王禑之子。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守门下侍中李成桂在威化岛回军,王禑被逼迫退位,王昌即位。次年十一月,王禑意图复辟,事觉,李成桂废了王昌,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高丽恭让王。迁王禑于江陵,流王昌于江华。十二月,杀之,年仅八岁。 朝鮮王朝編著的史料《高麗史》不承認昌王王位的正統性,將其稱為「辛昌」()。.

新!!: 高麗史和高麗昌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文元王

王貞(왕정,),是高麗國開國君主太祖王建第十四子,母親是神明太后劉氏。後來被追封為文元大王(문원대왕),原因不明。.

新!!: 高麗史和高麗文元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懿祖

麗懿祖()是高丽王朝的追尊君主,名为王帝建,是高丽太祖王建的祖父,國祖和貞和王后之子。 918年,高麗王朝成立以后被追尊庙号懿祖,谥号景康大王。 金寬毅《編年通錄》说,王帝建是貞和王后和唐肃宗的儿子,王帝建东渡黄海到唐朝,途中落水入海,被西海龍王招为驸马,龍女渚旻義生下龍建,就是高丽太祖的父亲。聖源錄称,昕康大王(高麗懿祖)之妻龍女,平州人頭恩坫角干之女。.

新!!: 高麗史和高麗懿祖 · 查看更多 »

高龍普

龍普(고용보,)是高麗王朝末期的一個宦官,入仕元。在一些史料中又寫作以龍鳳或龍卜。蒙古名字為禿滿迭兒(Түмэдэр,一譯透滿迭兒)。本貫全州高氏。 《高麗史》記載,高龍普是煤場人,後入元朝,成為奇皇后的側近者,得到元順帝的寵愛,拜資政院使。高麗忠惠王亦封其為三重大匡、完山君。1343年,元順帝派遣高龍普至高麗,賜給忠惠王衣酒。一個多月後,元廷聽聞忠惠王荒淫無道,便假借頒郊赦詔之名,遣大卿朶赤、郎中別失哥來到高麗,計劃綁架忠惠王並將其廢黜。忠惠王本想託病不出,但高龍普卻說:「帝常谓王不敬,若不出迎,帝疑滋甚。」忠惠王被迫率百官出迎。朶赤踢翻忠惠王並將其綁了起來,忠惠王連忙呼救,高龍普叱之。 朶赤將忠惠王綁架到元朝後,命令高龍普暫時管理高麗朝政。高龍普派人逮捕朴良衍、林信、崔安義、金善、莊承信等忠惠王的侍從群小入獄,宋明理、趙成柱、尹元祐、姜贊歷來與高龍普親近,便赦免了他們。隨後,與征東行省省官奇轍等人封閉了內帑,前往元朝。 忠穆王繼位後,賜高龍普十二字功臣之號。元朝的御史臺上書彈劾,稱高龍普仗著被寵倖四處作威作福、收受賄賂、家中金帛如山,將其比作漢朝的曹節、侯覽以及唐朝的仇士良、楊復恭,請求誅殺他。元順帝便將其流放到了金剛山,但不久就召其歸國。 恭愍王元年(1352年),判三司事趙日新發動叛亂。高龍普逃匿,得以免死,去伽倻山海印寺出家為僧。恭愍王遣御史中丞鄭之祥斬之。.

新!!: 高麗史和高龍普 · 查看更多 »

謹妃李氏

謹妃李氏(근비이씨;),是高丽王朝禑王的謹妃,高丽昌王的母亲。出自固城李氏,判開城府事李琳之女。 禑王五年(1379年)四月,冊封李氏爲謹妃。妃府为厚德府,李琳为鐵城府院君。母亲为卞韓國夫人,祖母为三韓國大夫人。禑王六年(1380年)生王子王昌。 禑王十四年(1388年)六月,李成桂威化岛回军,废黜禑王,立王昌为王。昌王元年(1389年),昌王也被废黜,李琳流放到忠州去世,禑王和昌王父子被杀。 李氏朝鲜把禑王、昌王作为辛旽的后代,禑王的妃嫔包括謹妃李氏都没有列入《高麗史》后妃传。.

新!!: 高麗史和謹妃李氏 · 查看更多 »

貞和王后

貞和王后康氏(정화왕후 강씨),名康辰義(진의),信州人,是高丽王朝太祖王建的曾祖母。高麗建立後,王建追封曾祖母谥号貞和王后。 金寬毅《編年通錄》说,貞和王后是康宝育的女儿,遇到了微服出巡的唐肃宗(閔漬《編年綱目》说是唐宣宗),唐肃宗曾隐姓至松岳郡,投宿康宝育家,自称为大唐贵姓。宝育“认是中华贵人”,令其女辰义“荐枕,留期月,觉有娠”,貞和王后为唐皇帝生下作帝建,作帝建就是高丽太祖的祖父。.

新!!: 高麗史和貞和王后 · 查看更多 »

貞懿王后

貞懿王后(정의왕후,)王氏,是高丽王朝宗室平壤公王基的女兒,也是高麗順宗王勳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高麗史》對貞懿王后著墨不多,只知順宗王勳納王氏為后,死後謚號貞懿王后。.

新!!: 高麗史和貞懿王后 · 查看更多 »

趙浚

趙浚(조준,),字明仲,號吁齋,又號松堂,高麗末期及朝鮮初期大臣、將領、詩人。本貫平壤趙氏。 趙浚是高麗時代門下侍中趙仁規的曾孫、趙璉的孫子,為版圖判書趙德裕的第五子。1371年被薦舉為文官,1374年及第,恭愍王在位期間擔任文官和武官的官職。1384年時短暫的被免官。 1388年,李成桂發動威化島回軍後,因為信任趙浚,使他復歸政壇,關拜知密直司事兼大司憲,封忠義君。他彈劾門下侍中曹敏修,使其被放逐。並參與介入了1389年廢黜昌王、改立恭讓王的事件中。1392年,趙浚與鄭道傳等人一起推戴李成桂受禪,建立朝鮮王朝,被李成桂列為開國功臣之一。 在朝鮮時期,趙浚致力於改革朝鮮的經濟專制制度,對朝鮮早期經濟的發展貢獻很大。後來,趙浚參與了第一次王子之亂。歷任都統使、門下右侍中、左政丞。1403年,領議政府事,朝鮮太宗稱他為朝廷的賢相,頗為器重。其子趙大臨娶太宗之子慶貞公主為妻。 1405年病逝,諡文忠。.

新!!: 高麗史和趙浚 · 查看更多 »

龍山元子

龍山元子(용산원자,),名字不詳,是高麗國第二十七任君主忠肅王王燾的次子,生母曹國長公主金童。.

新!!: 高麗史和龍山元子 · 查看更多 »

辛旽

辛旽(신돈,)是高麗王朝末期的僧人,高麗恭愍王時期的寵臣。法名遍照,辛旽是其還俗後的名字。號清閑居士。.

新!!: 高麗史和辛旽 · 查看更多 »

胡里改部

胡里改部是明代建州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名火儿阿,《高丽史》有记载为兀良哈,是元代五万户(后仅存三万户)之一。胡里改人最初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的黑龙江省依兰县,元末明初, 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 加之受“野人女真”的袭击, 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相继南迁。 南迁后长期居住在今牡丹江中下游(牡丹江当时称胡里改江)。阿哈出是明朝初年辽东女真胡里改部头人。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明置建州卫,任阿哈出為指挥使,賜姓名李誠善。 阿哈出的两个儿子釋加奴(李顯忠)、猛哥不花,分別掌建州卫和毛怜卫。兩人死後,又傳位給他們的兒子李满住、撒滿哈失里。.

新!!: 高麗史和胡里改部 · 查看更多 »

郑仲夫

郑仲夫,高丽王朝时期的武将,也是武人政权掌权者。 根據《高麗史》記載,鄭仲夫本貫海州鄭氏,身材高大,美鬚髯,令人望之生畏。原為州的軍籍,後來上京,宰相崔弘宰異其容貌,充控鶴禁軍。後來又受到高麗仁宗的重用,任命為牽龍隊正。一次在除夕宴上,鄭仲夫表演雜技,內侍金敦中年輕氣盛,用火焰燒鄭仲夫的鬍鬚取樂。鄭仲夫大怒,當殿辱駡並毆打了金敦中。金敦中回家後將此事告訴了擔任宰相的父親金富軾,金富軾上奏高麗仁宗,欲將鄭仲夫逮捕拷問。仁宗表面上同意了,暗地裡卻秘密告訴鄭仲夫,使他得以逃回鄉里。從此以後,鄭仲夫與金敦中等文臣集團結下了深仇大恨。 後來,鄭仲夫憑藉關係,得以重新當官,在高麗毅宗初年擔任校尉,後來升任上將軍。當時高麗王朝重文輕武,文臣執掌朝政,武臣則沒有參與朝政的權力。這引起了文臣集團與武臣集團之間的緊張對立。在毅宗年間,這種對立形勢達到了極點。 1170年,高麗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和武臣皆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則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牽龍行首散員李義方、李高等人,對文臣與武臣之間的差別待遇十分不滿。 毅宗察覺到了這一點,為了平息武臣的不滿,在到達普賢院時,特意召見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在御前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李紹膺年老力氣小,在與一年輕人搏鬥中失敗逃走。文臣韓賴趁機上前毆打李紹膺。這件事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最終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率武臣發動兵變,大肆屠殺文臣,廢黜了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建立了武人政權。 然而武人政權在建立之後就發生了內訌。李高試圖剷除鄭仲夫、李義方二人以獨攬大權。次年,鄭仲夫聯合李義方殺死了李高,隨後兩人同秉朝政。1173年,金甫當在西北地方發動叛亂,欲擁毅宗復位。李義方殺死了毅宗,平定了叛亂。1174年,李義方殺死了西京守將尹仁美,這使得李義方在軍中的影響力大為下降。 李義方專橫跋扈,大肆屠殺文臣甚至強姦王室女性成員,強迫高麗康宗娶自己女兒為王后。鄭仲夫感覺到自己地位受到威脅,命兒子鄭筠、女婿宋有仁謀殺了李義方。在剷除了李義方以後,鄭仲夫獨攬大權,但當時高麗境內的軍隊叛亂和民變此起彼伏。其中,較為出名的是西京將領趙位寵的叛亂(1176年)和晉州奴隸的亡伊、亡所伊之亂(1176年—1177年)。鄭仲夫成功鎮壓了晉州的叛亂,並招安了亡伊、亡所伊起義軍。然而不久以後,亡伊、亡所伊兄弟再次起兵。雖然兄弟二人於1777年被處決,但不少窮苦的百姓依然前仆後繼地發動民變,反抗朝廷。 在高麗朝廷大廈將傾的時刻,鄭仲夫不得不決定退隱,此時他是已經將近80歲的人了。其子鄭筠繼承其位。為了像父親一樣執掌政權,鄭筠不惜使用行賄的手段,取得了王室的支持。鄭仲夫的家奴同文臣宋詝、張博仁發生爭執,鄭仲夫大怒,欲發兵殺死文臣。這使許多朝臣認為很有必要推翻鄭仲夫的獨裁政權。1179年,年輕的將軍慶大升發動兵變,殺死了鄭筠和宋有仁。鄭仲夫聞變出逃,藏匿於民舍,被軍士搜出,斬首於市。.

新!!: 高麗史和郑仲夫 · 查看更多 »

般若 (高麗恭愍王)

般若(반야,),是辛旽的奴婢也是侍妾高丽王朝恭愍王幸辛旽家時思念公主与之通辛盹知養之,高丽禑王的母亲。 1365年,恭愍王在鲁国大长公主死后,意志消沉,与辛旽的婢妾般若,生下王禑。1368年赐般若一月三千石米。1373年,封王禑为江宁府院大君。1374年,宣布王禑为宫人韩氏所生,追贈韓氏三代及其外祖。九月,恭愍王被刺杀,王禑即位。 禑王二年(1376年)三月,般若夜潛入太后宮,啼號:“我實生主上,何母韓氏耶?”太后将她黜出。李仁任把般若下獄,臺諫、巡衛府共同审理。般若指新創中門號哭:“天若知吾寃此門必頹。”般若在臨津被斬。 李氏朝鲜修《高麗史》把禑王作为辛旽和般若的儿子。.

新!!: 高麗史和般若 (高麗恭愍王) · 查看更多 »

阴姓

姓,是中文的漢字姓氏之一。.

新!!: 高麗史和阴姓 · 查看更多 »

阿只拔都

阿只拔都(あきばつ,),是高麗史與朝鮮王朝實錄中出現的14世紀後期的倭寇首領。.

新!!: 高麗史和阿只拔都 · 查看更多 »

邊安烈

邊安烈(변안렬;),高麗末期武將、推誠輔祚功臣。朝鮮半島原州邊氏始祖。歷任二等功臣、一等功臣、禮儀判書、判三司事、領三司事等職務。 他的祖先是宋朝時歸化高麗居住在黄州郡的邊幺,他的後人邊順在1268年返回元朝受封為瀋陽的千戶侯,而他孫兒邊安烈在1352年成為嫁到高麗的元朝魯國公主的師傅隨其入國。 因與崔瑩征伐濟州島的功勞被任知門下府事及門下評理,禑王時代任門下贊成事。後與李成桂在荒山打退倭寇被任政房提調和原川府院君。 1390年,邊安烈圖謀擁戴被李成桂廢黜的禑王復位被發覺,逮捕處死,但他的妻族都被赦免。 《高麗史》巻126有傳。.

新!!: 高麗史和邊安烈 · 查看更多 »

铁岭卫

铁岭卫为公元1388年,明朝为取代元朝开元路设置管辖今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东北部的一个卫所,铁岭卫最初设在鸭绿江以东,后改置辽东奉集堡(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南奉集堡)和古银州(今铁岭市)。 元朝双城总管府的南界也叫铁岭卫(今咸镜道与江原道交界处),而铁岭是高丽原有地名。 明朝初年,明太祖意图收回铁岭(今咸镜道与江原道交界处)以北的元朝国土,“命户部咨高丽王: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所侵越。”。此举引起高丽强烈的不满,高丽表奏“铁岭迤北,历文、高、和、定、咸等诸州以至公崄镇,自来悉是本国之地”。高丽禑王以进攻中国的辽东地区的行动来对抗,是年四月,辛禑派都统使李成桂北渡鸭绿江进攻中国辽东。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士气低落,于是回师松京,废黜辛禑,流放崔莹。之后李成桂立辛禑之子辛昌为王,与明朝表示商意,并意图自立。此后明朝不再要求原铁岭以北鸭绿江以南之地,并将铁岭卫改置于辽东奉集堡(今辽宁沈阳东南奉集堡)。1393年,铁岭卫又从奉集堡移至银州(今辽宁省铁岭市)。.

新!!: 高麗史和铁岭卫 · 查看更多 »

脫脫不花 (瀋王)

脫脫不花(;),《高麗史》作篤朶不花,王姓,漢名不詳。高麗宗室、元朝末代瀋王。 脫脫不花是江陵大君王德壽的兒子,也是瀋王王暠的孫子。其父王德壽的生平事蹟失考。脫脫不花滯留於元朝,並在1350年成為元朝的東宮怯薛官,充當皇太子愛猷識里答臘(即後來元昭宗)的宿衛,得到元順帝和皇太子的信任。 高麗恭愍王繼位之後,奉行對元朝獨立自主的政策。元朝於1354年九月冊封脫脫不花為瀋王。 1356年,元朝奇皇后的哥哥奇轍被恭愍王殺害。此事傳到元朝,此後奇皇后與高麗大臣金鏞試圖封脫脫不花為高麗王。脫脫不花上表辭讓,但暗地裡卻對高麗朝廷行使自己的影響力。 1368年,明朝軍隊攻入元大都,元順帝逃往漠北。親明的恭愍王在1374年被刺殺,引起高麗王位的爭奪。高麗權臣李仁任擁立王禑繼位。安師琦發動叛亂,邀請脫脫不花歸國繼位。北元冊封脫脫不花為高麗王,派軍護送他歸國,但被高麗擊敗。 此後脫脫不花可能留在了元太尉納哈出的軍營裡。1376年,脫脫不花的死訊傳到了高麗。 |-style.

新!!: 高麗史和脫脫不花 (瀋王) · 查看更多 »

鄭麟趾

鄭麟趾(),字伯雎(백저),號學易齋(학역재),是朝鮮王朝初期的文臣及學者,著名的理學家,曾於世宗時期負責教育工作,亦是《訓民正音》(훈민정음)的八位編者之一。.

新!!: 高麗史和鄭麟趾 · 查看更多 »

鄭昌孫

鄭昌孫(諺文:정창손,)本貫東萊鄭氏,字孝仲(효중),號東山(동산),是朝鮮王朝前期的政治人和性理學者, 言語學者。他在朝鮮世宗的諺文創製反對語文學者之一和朝鮮世祖的反正有功者之一,1458年-1462年, 1475年-1484年, 1484年-1485年三回歷朝鮮首相。爵蓬原府院君(봉원부원군),諡忠貞(충정)。.

新!!: 高麗史和鄭昌孫 · 查看更多 »

金宗瑞

金宗瑞(김종서,),字國卿(국경),號節齋(절제),諡號忠翼(충익),本貫順天金氏,是朝鮮王朝時代的武臣,歷世宗、文宗、端宗三朝。曾经奉命和郑麟趾一同编修《高丽史》。.

新!!: 高麗史和金宗瑞 · 查看更多 »

金俊 (高麗)

金俊()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 金俊原名金仁俊。其父金允成,是崔忠獻的家奴。根據《高麗史》記載,金俊狀貌魁岸,性格寬厚,謙恭下人,而且又善射好施,因此深得人心,被人推薦給崔瑀,得到了崔瑀的信任。此後1249年崔沆嗣位,又成為崔沆的親信。 崔沆逝世後,其子崔竩執掌政權。崔氏政權的實際掌權者,金俊對此非常不滿,1258年,金俊同林衍、柳璥、崔溫等人,以三別抄軍為主力發動兵變,殺死崔竩,崔氏政權覆滅。由於金俊在推翻崔氏政權、恢復王權的行動中有功,同其他同謀者一起被高麗高宗封為「衛社功臣」。金俊被授予教定都監的職位,掌握國家檢察非違行動的權力,擔當國事監督的大權。此後又被封為門下侍中、海陽侯,其權勢擬於崔忠獻,儼然成為高麗武人政權的新執政者,高麗高宗形同傀儡。 金俊執政期間,對蒙古持強硬政策。1252年,蒙古要求高麗國王入朝朝見。金俊強烈反對,並將蒙古派來的使臣殺害。 金俊父子性格溫厚,同另一衛社功臣林衍發生田界糾紛,其個性貪橫,林衍的妻子殺死了金俊的家奴。金俊大怒,欲將林衍的妻子流放海島。高麗元宗得知此事後,秘密同林衍合謀。元宗召金俊入朝並將其擊殺。林衍率夜別抄之兵盡滅金俊之黨,將其支持者流放海島。.

新!!: 高麗史和金俊 (高麗) · 查看更多 »

金方慶

金方慶(),字本然,高麗王朝的將領、都督使。新羅敬順王九世孫,慶尚北道安東金氏出身。 從元宗時代就在高麗朝廷中活躍,1271年更和蒙古軍一同討伐了三別抄之亂因而有軍功。1274年,在忽必烈的命令之下奉命參與進攻日本(即日本史上所謂的文永之役),他身擔高麗軍司令官並率領高麗軍參加了這次的攻擊。但是與同是高麗的人洪茶丘意見相左,據說在許多戰鬥的意見上往往持對立的看法。據說文永之役日本軍隊可以戰勝的理由之一也是因為高麗軍本身的內鬨(在撤軍問题上和忻都一樣相左反對撤軍)。 根據《高麗史》的記載,在文永之役後,金方慶伏虜了兩百名日本人,獻給高麗王作為奴隸。原文如下:「侍中金方慶等還師、忽敦以所俘童男女二百人獻王及公主。」 1277年,因為洪茶丘進讒言,他以謀反的罪名被忽必烈逮捕入獄,後來在高麗的忠烈王的苦苦求情和承認他的清白之下,方才無罪釋放。1281年的弘安之役也是以高麗軍司令官的身份參戰。1300年過世,享年88歲。諡忠烈。 金方慶在高麗受到元朝高壓支配之下,依然表現其強烈的忠君愛國之心,至今在韓國史上對他仍有很高的評價。但在日本因高麗軍在對馬、壹岐、北九州的暴行形象很差。 Category:高麗軍事人物 Category:舊安東金氏 Category:諡忠烈.

新!!: 高麗史和金方慶 · 查看更多 »

良乙那

良乙那(韓語:양을나, ? ~ ?)為朝鮮三國時代的部族國家耽羅國和濟洲梁氏的始祖。.

新!!: 高麗史和良乙那 · 查看更多 »

雙冀

雙冀(쌍기,?—約975年)是高麗王朝初期的一位儒學學者,他將科舉考試制度引入高麗。 雙冀是來自後周,曾擔任過後周的武勝軍節度巡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955年(光宗七年),跟隨冊封使薛文遇來到高麗。在此期間雙冀得病,留在了高麗治病。病愈後,引對稱旨。高麗光宗愛其才,請求後周將雙冀留在高麗,為自己所用,得到後周朝廷的允許。於是光宗將他突然提拔為元甫翰林學士,不超過一年,又授以文柄,時人議論認為光宗太過於重用他了。957年(光宗九年),雙冀建議光宗模仿中原開科取士。光宗允許,命他主持科舉考試,以詩賦頌策取進士甲科崔暹等二人、明經三人、卜業二人。自後多次主持科舉考試,並倡導了高麗的文學。十年,父侍御哲時爲淸州守,聞冀有寵,隨回使王兢來拜佐丞。此後史逸。.

新!!: 高麗史和雙冀 · 查看更多 »

陛下

陛下是对包括中国皇帝、越南皇帝、日本天皇等皇帝和女皇帝的敬称,原指天子陛階之下的侍衛,後成為對皇帝的尊稱,比殿下、阁下等高级,属于最高级的敬称,因此后来也引申为对其他君主敬称。 此外,英文中的「Majesty」作为陛下的等义词,是在国际外交上对君主制国家元首及其法定配偶的敬称。.

新!!: 高麗史和陛下 · 查看更多 »

LGBT歷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收錄歷史上的LGBT人物及其相關歷史事件。很多文明或社會都存在過同性別間的親密關係,就靈長目動物和當代原始社會存在同性親密關係的事實來看,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應當就存在了(像是對遺址出現雕刻圖案的其中一種解釋是:兩名男性間的性愛活動)。 歷史人物是否为同性戀或雙性戀,時常是人們熱烈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这方面的確切資訊卻很少,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证据来推斷或詮釋。列表人物的列名,是以親密情感或性關係來推測,從現代的標準來看不一定會被认为是同性恋或雙性戀。 親密情感可能是浪漫友情的展現,未必涉及情慾關係。性關係的發生不必然表徵性傾向和情慾品質,而可能是迫於生計的賣淫,迎合社會形象成家生子,或士人表現灑脫風流的一時享受。經驗過同性或異性性行為的歷史人物,並不能確定該個體符合現代觀點下「同性戀」、「雙性戀」的身份認同。不過由於過往歷史對LGBT的形成有所影響,同性之間的情慾和親密友誼,仍是LGBT歷史的重要面向。 本列表按照時代先後排序,收錄公元1900年前逝世的歷史人物,二十世紀以及之後的LGBT人物請見LGBT人物列表。.

新!!: 高麗史和LGBT歷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柳公權 (高麗)

柳公權(;),字正平,是高麗王朝時期的一名政治人物,也是武人政權唯一的文人掌權者柳璥之祖父。.

新!!: 高麗史和柳公權 (高麗) · 查看更多 »

柳璥

柳璥(;),字天年或藏之,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唯一的文人掌權者。.

新!!: 高麗史和柳璥 · 查看更多 »

柳清臣

柳清臣(류청신,),原名柳庇,高麗王朝時期武將。本貫高興柳氏。 柳清臣是長興府高伊部曲(今全羅南道高興郡)人,其先人都擔任部曲吏。根據高麗的國制,部曲吏即便有功也不能超過五品。柳清臣自幼就有悟性和膽氣,學習蒙古語,多次跟隨出使元朝而且善於應對,因此獲得高麗忠烈王的寵任,破格提拔為三品的郎將,並將高伊部曲升格為高興縣。乃顏王發動叛亂,忠烈王計劃親自舉兵協助元朝征討,派遣柳清臣出使元朝。柳清臣回報稱叛亂已被平定,忽必烈的車駕已經返回大都,傳令忠烈王前來大都慶賀。忠烈王大喜,加其為大將軍,轉密直承旨,陞同知密直監察大夫。忠宣王接受禪讓之後,拜柳清臣為光政副使,累轉判密直司事。忠烈王復位後,授贊成事。忠宣復位,拜僉議政丞,封高興府院君,賜玉帶。 忠肅王繼位後,跟隨忠肅王來到元朝,發現瀋王王暠圖謀奪取高麗王的寶座,便背叛了忠肅王,成為瀋王的一黨。1323年,柳清臣與吳潛一起上書中書省,請求廢除高麗國號,向內地一樣設立行省。元朝的通事舍人王觀上書極力勸阻。崔誠之、金怡、李齊賢等高麗人也上書勸阻,立省論遂寢。 1327年,柳清臣與吳潛再次上書中書省,詭稱忠肅王盲聾喑啞不理政事,請求將其廢黜,改立瀋王王暠為高麗王。元泰定帝派平章買驢等人出使高麗,隨行的興禮君朴仲仁、趙雲卿、上護軍高子英都是瀋王一黨。買驢同忠肅王見面,發現他禮容嚴肅、條理清晰,方才得知是柳清臣等人誣告,便據實回奏。忠肅王復位後,柳清臣、吳潛等人畏懼,不敢回國。柳清臣滯留九年以後客死元朝。 《高麗史》將柳清臣列入姦臣傳。.

新!!: 高麗史和柳清臣 · 查看更多 »

林衍

林衍()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高宗、元宗時期的權臣。 根據《高麗史》記載,林衍原名林承柱,本貫鎮州林氏。而其父親不知來自何方,僑居鎮州,娶州吏的女兒為妻,因此以鎮州為本貫。林衍最初為大將軍宋彥祥的部下,因擊退蒙古兵的功績被任命為隊正。當時有一個名叫林孝侯的人與林衍的妻子私通。林衍知道後,也誘導林孝侯的妻子與自己私通,報了此仇。有人告發了此事,但將軍金俊對他的行為讚賞不已,力救得免,並推薦他擔任郎將。因此林衍認金俊為義父。 1258年,林衍同金俊、柳璥發動兵變,殺死了崔竩,崔氏政權覆滅。由於林衍在推翻崔氏政權、恢復王權的過程中起重大作用,被高麗高宗授予「衛社功臣」的稱號。 1268年,因與金俊發生田界衝突,林衍殺死了金俊,盡滅其党,建立新的武人政權。次年廢黜高麗元宗,擁立安慶公王淐為王。林衍則被任命為教定別監,獨攬朝政。 高麗元宗是親元派人物,元宗的被廢觸犯了元朝的利益,因此忽必烈遣使詰問林衍。林衍則謊稱元宗是因病遜位的,元朝要求元宗與安慶公王淐同來元大都以斷其曲直。林衍拒絕了這一要求,隨後元朝發兵進攻高麗。林衍發兵抗擊元軍,失敗竄居海島,元宗復位。 林衍遣夜別抄軍至各地方抗擊元軍,並責令百姓入居海島。元朝遣使要求林衍投降,被他拒絕了。不久以後,林衍因過度擔憂的緣故,疽發背而死。諡號莊烈。其子林惟茂嗣位。.

新!!: 高麗史和林衍 · 查看更多 »

林惟茂

林惟茂()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林衍之子。 1270年,林衍病死於江華島,林惟茂嗣位。由於年幼,其政事皆由林衍的親信李應烈、宋君斐所掌握。 當時高麗元宗前往元大都朝見忽必烈歸國,決定將國都從江華島遷回開城。從前崔瑀為了抗擊元朝而將都城遷往江華島,元宗的這一決定意味著高麗王室向元朝的妥協,伏屬於元朝的統治。因此林惟茂拒絕執行這一命令,阻撓遷都。元宗召見近衛軍宋松禮、洪奎等人,煽動三別抄軍發動政變,殺死林惟茂、崔宗紹等人,並將林惟茂親屬執送元大都。 林惟茂是高麗王朝時期最後一位武人政權的掌權者,他的死標誌著武人時代的終結。.

新!!: 高麗史和林惟茂 · 查看更多 »

恭元王后

恭元王后洪氏(),也称明德太后,是南陽人府院君洪奎之女,高丽忠肃王的王妃,忠惠王和恭愍王的母亲,忠肃王即位時娶之,並冊為德妃,受忠肃王寵愛。 後來忠肃王娶靖和宮主亦憐眞八刺後,靖和宮主十分嫉妒她,於是洪氏出居定安公的府第,不過忠肃王經常在深夜臨幸定安公府第,他的二兒子恭愍王被權臣李仁任所指使的內侍和宦官弒殺之後,1380年去世。 她死後,葬於令陵,諡號恭元。.

新!!: 高麗史和恭元王后 · 查看更多 »

恭睿太后

恭睿太后(공예태후,)任氏,高丽中書令任元厚之女,門下侍中李瑋之外孫女,是高丽仁宗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1109年九月初七出生时,李瑋夢见有黃大旗竪在他家中門旗尾飄至宣慶殿。李瑋说:“此女後當遊宣慶殿。”高丽仁宗废黜李資謙二女,四年(1126年)選入宮,號为延德宮主。五年(1127年),延德宮主生高丽毅宗。七年(1129年),冊爲王妃。八年(1130年),生大寧侯王暻。九年(1131年),生高丽明宗。十六年(1138年),她的母亲李氏卒,仁宗素服避于正殿,贈李氏辰韓國大夫人。任氏又生下元敬國師王沖曦、高丽神宗和承慶、德寧、昌樂、永和四宮主。毅宗卽位,尊母亲爲王太后,殿为厚德,立善慶府,置官屬。任氏愛次子大寧侯欲立爲太子,毅宗有怨气。一日,雷雨大震,電光入座,毅宗驚懼,躲在太后衣下。毅宗悔悟,母子如初。明宗十二年(1182年),王曦死,太后听说是掌权武人所害,得病,十三年(1183年)去世,壽七十五岁,葬純陵,谥号恭睿太后。次年金朝遣使致祭文。.

新!!: 高麗史和恭睿太后 · 查看更多 »

李义旼

李义旼(、,),高丽王朝时期武人政权的第三位独裁者。1183年,庆大升去世后,李义旼夺权。他统治高丽13年,直到1196年被崔忠献杀死。.

新!!: 高麗史和李义旼 · 查看更多 »

李仁任

李仁任(),本贯慶尚道星州,高丽王朝末期权臣,以贪渎著称。官至守门下侍中,谥“文肅”。.

新!!: 高麗史和李仁任 · 查看更多 »

李琳 (高麗)

李琳(이림,),又名李成琳,高麗王朝末期武將、文臣及詩人。本貫固城李氏。他是謹妃李氏的生父,也是高麗昌王的外祖父。 李琳的父親李嶠擔任過監察大夫。1355年,李琳蔭襲擔任武將,後累官至密直副使。高麗禑王在位期間,陞官判司事。1734年,禑王納其女,冊封為謹妃,封李琳為鐵城府院君。 1388年,守門下侍中李成桂發動威化島回軍,廢黜禑王,擁立昌王。任命李琳為門下侍中,命劒履上殿,贊拜不名,李琳解職不聽。翌年,邊安烈策劃擁戴禑王復位,被發覺,事情牽涉到李琳。李成桂廢黜昌王,改立恭讓王,並將李琳流放到了鐵原。1390年,又流放到了忠州。翌年,病死於流配之所。.

新!!: 高麗史和李琳 (高麗) · 查看更多 »

李純祐 (高麗)

李纯佑(朝鲜文:이순우,)是高丽的文臣和政治人物、詩人、作家。儿名请(청),字拔之(발지)。封爵号锦城君。江原道出身。.

新!!: 高麗史和李純祐 (高麗) · 查看更多 »

李義方

李義方()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軍事掌權者。本貫全州李氏。他是大將軍李勇夫的次子,為政丞李珩的女兒所生。李義方的侄孫李安社是朝鮮太祖李成桂的高祖父。.

新!!: 高麗史和李義方 · 查看更多 »

李茂方

李茂方(이무방,),字释之,王氏高丽末年到李氏朝鲜初期大臣,光阳(今全羅南道光陽市)人。 高丽忠穆王时,李茂方登第,补任典校校勘。高丽恭愍王初年,出知淳昌郡。有朋友向郡里求取当地土特产,李茂方解开所佩笔鞘和带给官吏说:“朋友私请,不可以公物应之,以此易所求与之。”请者惭愧而去。后担任献纳。当时金镛执掌国柄,屡次要见李茂方。李茂方推辞不往。金镛说:“朝官无不求见我,茂方独不来。吾亲往,亦不来,简我也。”转任掌令。高丽国制度:陵隧必派执义署封。世称封陵之人多不显达。封恭愍王仁德王后正陵时,执义洪原哲因为这句话规避。李茂方代署,非常恭谨。恭愍王赞赏他,说:“掌令清白忠直,寡人所知。显达与不显达,不是在於我吗?”洪原哲害怕,于是祝发避嫌。李茂方居母丧,起复後判典校寺事,向国王固辞,国王不允。转任民部尚书,改任司宪府大司宪,赐推忠佐命功臣号,升密直学士。恭愍王因为旱灾,命李茂方在康安殿求雨,李茂方燃臂祈祷。恭愍王听说后,说:“爱民如是,可为首相。”于是让他出任鸡林府尹。原来鸡林府饥荒,等到李茂方到任,开始丰收。李茂方因民之便,贩鱼盐,置义仓,以备赈贷。崔莹巡察六道,执法严厉,守令多被降职免官。到达鸡林府,境内安然,崔莹大喜。 恭愍王召李茂方判开城府事,加赐砺节功臣号。恭愍王以李茂方清寒,赐米五十硕。李茂方认为大臣不可虚受赐,不接受。转任政堂文学。恭愍王常常称李茂方国耳忘家,不畏权势,即使古人也比不上。高丽禑王即位,开书筵,以李茂方为师。恭愍在宫中所养的斑鸠,禑王常常爱玩。李茂方写下《旅獒篇》进讲,说:“斑鸠也是珍禽,愿不要圈养。”禑王命左右侍从将斑鸠放掉。禑王二年(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李茂方责备侍中庆复兴不籍韩方信、卢稹家,忤上意,罢官,封光阳君。之后任门下评理。高丽昌王即位,任命李茂方检校门下侍中。恭让王宴请群臣,李茂方侍宴,当时他八十一岁,上寿起舞,风仪可观。恭让王称叹,赐推忠砺节赞化功臣号。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封李茂方为光阳府院君。太祖七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谥号文简,以礼安葬。.

新!!: 高麗史和李茂方 · 查看更多 »

東寧府

東寧府(朝鮮語:동녕부)是元朝在朝鲜半岛西北部设立的行政区划。 1269年十月,高丽西京(今平壤)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以高丽北部50城降元。两年后,忽必烈将高丽西京划归元朝辽阳行省东宁府。翌年,元朝将高丽西京命名为旧西府,作为东宁府治所。 1276年(至元13年),東寧府改東寧路。1290年,应高丽忠烈王的要求,元朝将东宁府归还高丽。高丽史则记载在元末仍然有東寧府, 有学者认为東寧府迁往鸭绿江以北。也有学者认为是元末混乱期再設置。.

新!!: 高麗史和東寧府 · 查看更多 »

权知高丽国事

权知高丽国事是1392年高丽大将和实际执政者、李氏朝鲜建立者李成桂向明朝申请册封时自称的头衔,意为“代理高丽国之事”。 公元1388年,高丽末代国王禑王由于其王族长期的亲蒙古政策,意图联合蒙古打击成立不久的明朝。 当时的高丽将军李成桂受命进攻辽东。李成桂却因故反对出兵,并且发动兵变,1392年在高丽都城开城废黜国王禑王,后李成桂以“权知高丽国事” 的头衔向明朝上表,称高丽国王长期亲蒙古,有辱社稷,企图自立为高丽王。 朱元璋则口气冷漠,道:“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概李成桂要自作王。我不问,教他自作。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 后来李成桂改变策略,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号)和“和宁”(李成桂父亲李子春就仕之地)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认为朝鲜乃是古代箕子受封之名,因此选了朝鲜二字,但是又因为李成桂乃是造反并“顽嚣狡诈”而迟迟不正式册封赐印。当时明朝与高丽之间还有辽金时代遗留下来的保州等领土争端。后李成桂子靖安大君李芳远的时候才正式被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 另外,高丽王朝建立者王建在被后唐明宗封为“高丽国王”之前,也自称“权知国事”。.

新!!: 高麗史和权知高丽国事 · 查看更多 »

桓宣吉

桓宣吉(환선길,),泰封國及高麗王朝初期將領。 桓宣吉原為泰封國弓裔的將軍,以勇壯而知名。918年,高麗太祖王建發動政變,推翻弓裔,建立高麗王朝。桓宣吉與弟弟桓香寔輔佐太祖登位有功,太祖拜桓宣吉為馬軍將軍,以之為心腹,經常令他率領精銳部隊宿衛皇宮。桓宣吉之妻伊氏(伊昕巖之妹)認為士兵都聽從於他,且有大功,但朝政都掌握在他人手中,煽動他舉兵。於是桓宣吉圖謀不軌,結交軍士,準備乘隙發動兵變。馬軍將軍卜智謙知其逆謀,秘密報告給了太祖。太祖認為反跡尚未洩露,沒有對其採取行動。一日,太祖與數名學士在大殿之上討論國政,桓宣吉率五十餘人自東廂闖入內庭,直欲犯之。太祖策杖而立,高聲怒叱,桓宣吉見其神色自若,懷疑埋伏有甲士,率逆黨逃走,在毬庭全部被抓獲殺死。其弟桓香寔後至,得知政變失敗,也逃走,被追兵殺死。 《高麗史》將桓宣吉列為叛逆。.

新!!: 高麗史和桓宣吉 · 查看更多 »

權謙

權謙(권겸,),高麗王朝官員,北元權皇后之父。本貫安東權氏。 權謙是政丞權溥之子。忠肅王即位之初,官拜司僕副正,累遷代言,轉民部典書。忠肅王被元朝扣留在大都長達六年,權謙侍從有功。忠肅王歸國後,錄功為二等,尋陞同知密直司事。權謙曾擔任過合浦的巡軍萬戶,忠肅王復位後,屢次要求擔任萬戶,但忠肅王不聽。於是權謙去了元朝,依勢家代李俊為巡軍萬戶。忠穆王襲位回到高麗,權謙奉璽詣行宮,拜贊成,尋判三司事。 恭愍王初年,權謙被封為福安府院君,前往元朝,獻女於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因而被元廷封為太府監太監。權謙的家奴忽只奪朴元柱之妻和李佛臣之女,於權謙府中強姦。典法司捕而鞫之,張榜暴其罪,將其黨三人處以杖刑。 1356年,權謙與奇轍、盧頙等人圖謀在宮廷宴會上舉事,事洩,恭愍王令密直姜仲卿、大護軍睦仁吉埋伏於路旁,突然發起攻擊,當場殺死奇轍。權謙與盧頙逃跑,在王宮的紫門前被殺死。隨後,三人都被滅族。 《高麗史》將其列為叛逆之臣。.

新!!: 高麗史和權謙 · 查看更多 »

權漢功

權漢功(권한공,),高麗王朝官員。本貫安東權氏。 權漢功於忠烈王在位期間等第直史館。忠烈王與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時候,王惟紹等人離間王父子,權漢功為忠宣王的從臣,出仕忠宣王府邸,與崔誠之主選法。忠烈王薨,忠宣王歸國後,賜冠帶,常常出入宮禁,時不時召見,拜密直副使驟陞僉議評理。當時忠宣王經常滯留元朝不歸國,從臣們都想要回國。漢功、誠之同掌銓注,貪其賄賂,無意東還。李思溫、金深彈劾於徽政院,將權漢功逮捕下獄。忠宣王怒,將此事告訴皇太后。於是權漢功被釋放,李思溫、金深遭到流放。 忠肅王即位後,表彰權漢功、崔誠之、朴景亮跟隨父親忠宣王之功。忠宣王奉御南遊江浙,權漢功與李齊賢跟隨。權漢功、崔誠之、李光逢等人跟隨忠宣王在大都之時大肆收受賄賂,濫封親戚故舊為官,使得忠肅王非常不滿。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後,權漢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權漢功欲自廁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沒家產流放遠島,金廷美則被釋放。權漢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沒有進入海島,而是在洪州界聚眾擾民。不久後,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權漢功怨恨忠肅王,於是投靠了瀋王王暠。權漢功糾集瀋王的黨羽,在慈雲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廢黜忠肅王、改立王暠的請願書上簽字。當時忽降大雨冰雹,監察執義尹宣佐便說此是豬狗不如的事,聚集簽字,百官紛紛效仿,於是失敗了。 權漢功多年跟隨忠宣王,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時候還向權漢功寄詩,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忠惠王繼位後,得知權漢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護軍朴伊刺赤納之宮中。伊刺赤先將其強姦,忠惠王得知後大怒,皆撲殺之。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議上書其鳴冤。權漢功說:「昔殷太甲不明於德,伊尹放諸桐三年,然後悛心改行,復於君位。又有一國,介於要衝之地,殺其朝覲諸侯及天子之使,於是天子遣人誅之。又有一國之臣使於他國,及其還,天子之使斬其君首而去,其臣詣屍所陳祭而哭,亦令斬之。今王無道,天子誅之,何得而救乎?」後來權漢功官至都僉議政丞、醴泉府院君。曾奉元朝之命,為太子左贊善。忠定王元年卒,諡文坦。著有文集《一齋逸稿》。 權漢功有二子:權仲達、權仲和。其中權仲和在朝鮮太宗在位期間擔任過領議政之職。 《高麗史》將權漢功列為姦臣。.

新!!: 高麗史和權漢功 · 查看更多 »

正史

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对历史的詳实记录,有別於古代私家编撰史书,即所謂野史。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 「正史」一词最早见於阮孝绪《正史削繁》,有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因紀傳體《史記》、《漢書》之書,以帝王(本紀)為綱,故稱正史。至清乾隆四年修《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统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而其間的「三史」、「四史」、「七史」、「十一史」、「十三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都可稱作正史,《二十五史》之中,字数最少的史书是《陈书》,大约20万字;字数最多的是《清史稿》,约500万字。《明史·藝文志》又分為紀傳、編年二體,所謂正史,為各朝政府為前朝所編修史書,二十五史皆為紀傳體,無編年體。.

新!!: 高麗史和正史 · 查看更多 »

殿下

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 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尊奉外王內帝的外交策略,在國內,其君主被稱為「陛下」。元朝侵略高麗之後,臣下對國王的稱呼被元朝降格为「殿下」(전하)、宗亲称呼君主为「主上」(주상),王世子为「邸下」(저하)。此稱謂到了朝鲜王朝建立後仍被延續,直到大韓帝國建立之後,才隨著高宗的稱帝而被恢復為「陛下」。 日本称自己的包括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皇族还有摄政、关白、征夷大将軍为殿下。明治维新後,親王、内親王、王、女王等皇族尊称为殿下,而皇后稱陛下。 在欧洲君主制国家,英語敬稱的Your/His/Her (Imperial, Royal, Grand Ducal, Ducal Serene, Serene, Illustrious, etc.) Highness相當於中文的殿下。.

新!!: 高麗史和殿下 · 查看更多 »

江東六州

江東六州(강동 육주)高麗西北面的興化(홍화、現在的義州郡)、龍州(용주、現在的龍川郡)、通州(통주、現在宣川郡)、铁州(철주、現在的铁山郡)、龜州(귀주、現在的龜城市)、郭州(곽주、現在的郭山郡)共6州总称。現在属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北道。.

新!!: 高麗史和江東六州 · 查看更多 »

泰封

泰封(901年-918年)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891年弓裔起兵反对新罗,894年称将军,898年建都松岳(今开城),901年称王。904年弓裔立国号摩震,905年遷都鐵圓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911年又改国号泰封。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世史家多称“泰封国”或“後高句麗”(因弓裔自稱是後高麗王),中国史书《资治通鉴》中作“大封国”。918年被大將軍王建所建的高丽所灭。《高丽史》开篇即定后三国之说,后世史家多以新罗、后百济、泰封为后三国。.

新!!: 高麗史和泰封 · 查看更多 »

渤海人

渤海人是7世紀〜13世紀間居住於中国東北地區东部和朝鮮半島東北部的民族,也是渤海的主體民族。.

新!!: 高麗史和渤海人 · 查看更多 »

濟州市

濟州市()是一個位於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的一个市级行政区,也是该道的首府,面积977.8平方公里,人口超40万。 济州市是韩国的一个旅游城市,也是济州特别自治道的陆路交通枢纽。济州国际机场是韩国主要的国际机场之一。济州市与釜山市、木浦市、莞岛郡开通有渡轮和游船。.

新!!: 高麗史和濟州市 · 查看更多 »

濟州特別自治道

濟州特別自治道(),简称济州道,是大韩民国西南部的島嶼地方行政区,由济州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总面积1847.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5万。济州道行政区域分为2个市,首府是济州市。 济州道是韩国最大的旅游度假胜地。济州火山岛和熔岩洞,200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济州道交通便利,从首尔乘飞机只需1个小时就可到达济州道。以济州机场为起点,乘车可在一个小时内到达道内任何地方。 济州道的职业球队主要是K联赛济州联。济州世界杯竞技场是2002年世界杯的比赛场馆之一,并曾主办2014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

新!!: 高麗史和濟州特別自治道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

下列列表列舉了朝鮮半島歷代太上王及太上皇的資料。.

新!!: 高麗史和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이슬람교)历史上在朝鲜半岛是一個小眾的宗教。 20世纪重新引入朝鲜半岛,而自1940年代朝鲜半岛分裂后,穆斯林人口主要在韩国。韩国穆斯林(包括韓國和外國出生)社群分佈在首爾及周邊地區,第一個大型的清真寺是在1976年由馬來西亞和其他伊斯蘭國家的資金援助下建立的。根据的资料,韩国有大约10万名穆斯林,有韩国人也有外国人。 自2004年以来,外交部每年在斋月期间举办开斋晚宴。.

新!!: 高麗史和朝鮮半島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公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所有的王女以及封公主者。.

新!!: 高麗史和朝鮮半島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追尊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所有被追尊君主。.

新!!: 高麗史和朝鮮半島追尊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指的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其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鐵器时代。 韓國信史大約在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建立卫满朝鲜时建立。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中国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四百多年。但到公元4世纪以后,中原勢力漸衰,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鮮半島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今日韓國人所稱的統一是在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鮮半岛,朝鮮因為政治因素對此則有不同見解,不過無論如何,等到中古時代的高麗國(高麗也是韓國英文名Korea的來源)出現之後,韓民族國家的概念基本已經確立。904年,新罗僧人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后更滅新羅正式統一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又維持500餘年,並在世宗時並創制朝鮮文字-諺文,在此同時儒教也大力發展並取代佛教的主導地位。後來於1592年與日本爆發戰爭而鎖國,西方勢力入侵日本後,日本也內部革新而成為殖民國家,甲午一役後在列強的操縱下朝鲜高宗改革建立大韓帝國正式脫離朝貢體系。但很快的於1910年“日韩合并”就遭滅亡。 1945年2月,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2国共同托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鮮半島被美苏分為南北兩塊分别占領,并分别建政,北部蘇聯勢力範圍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南部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缺席下,当时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军支援南韩。1953年,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由中国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北朝鲜最终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分裂至今。.

新!!: 高麗史和朝鲜历史 · 查看更多 »

朝鲜戏剧

朝鲜戏剧是朝鲜文化的一部分,发源于史前宗教仪式。三国时期,中国和西域乐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戏剧在自身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戏剧成份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戏剧。朝鲜传统戏剧主要有假面剧、木偶剧、盘索里、唱剧等形式,其主要成份是舞蹈和音乐,大多采用三拍子节奏,在歌曲、舞蹈、动作以及台词的运用方面与中国和日本传统戏剧很不同。 剧作、演员、剧场三要素齐备的朝鲜戏剧开始于近代。1908年7月在公演的《银世界》是朝鲜半岛首部西式戏剧。20世纪10年代,日本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戏剧出现了(1887-1921年)的、尹白南(1888-1954年)的文秀星和(1889-1945年)的唯一团等新派剧剧团。三一运动之后,运动开始出现。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朝鲜戏剧舞台,为朝鲜戏剧培养了大量人才,并创作了大量戏剧作品。.

新!!: 高麗史和朝鲜戏剧 · 查看更多 »

朴守卿

朴守卿(박수경,),是高麗王朝初期的一名將領。本貫平州浿西。大匡尉之子。 根據《高麗史》記載,他性勇烈、多權智,擔任高麗的元尹。後百濟數次侵略新羅,高麗太祖王建以其為將軍,往鎮之。時值後百濟王甄萱率兵再至,朴守卿以奇計將其擊敗。在925年(太祖八年)的曹物郡之戰中,高麗太祖將其部眾分為三軍,以大相帝弓爲上軍,元尹王忠爲中軍,守卿、殷寧爲下軍。戰鬥時,上軍、中軍都失利,只有朴守卿的下軍獲勝。高麗太祖大喜,將其提拔為元甫。朴守卿說:「臣的兄長現在是元尹,而臣位居其上,寧不自愧?」於是兩人都被提拔為元甫。在927年(太祖十年)的勃城之役中,太祖被圍困,朴守卿奮戰將其救出。後來936年,朴守卿以馬軍將軍的身份,跟隨高麗太祖討伐甄神劍。依據功勞分給役分田時,朴守卿被特賜田二百結。 高麗定宗剛剛即位時,朴守卿在因平定內亂中功勞居多,不久轉任大匡。光宗十五年,其子佐丞承位、承景、大相承禮等人被讒下獄,守卿憂驚而死。後累贈司徒三重大匡。.

新!!: 高麗史和朴守卿 · 查看更多 »

朴述熙

朴述熙(박술희,),一作朴述希,後三國時期和高麗王朝初期的武將。本貫沔川朴氏。 朴述熙之父為大丞朴得宜。其性格勇敢,年僅十八歲時擔任泰封國國君弓裔的衛士。後跟隨高麗太祖王建,屢立軍功,封為大匡。 太祖之子王武七歲時,太祖欲立之為嗣,但由於王武的母親吳氏卑微,怕無法冊立,於是太祖將黃袍送給吳氏,吳氏以將其展示給朴述熙看。朴述熙知道太祖的意思,便請求冊立王武為正胤(太子)。太祖臨終時,以軍國之事託付給他,並希望他輔佐王武。王武繼位,是為惠宗。惠宗病重時,朴述熙與王規相惡,以兵百餘人自隨。定宗王堯懷疑他有異志,將他流放與甲串。王規假借定宗之命將其殺死。後諡嚴毅,贈太師三重大匡,配享惠宗廟庭。有一子朴精元。.

新!!: 高麗史和朴述熙 · 查看更多 »

朴英規

朴英規(박영규,),後三國時代人物。初為後百濟將領,後為高麗王朝官員。本貫昇州。 朴英規是新羅景明王的後裔,為江南大君朴彦智之子,娶後百濟開國之君甄萱之女,被甄萱任命為將軍。935年,王子甄神劍篡位,甄萱逃往高麗。朴英規私下對妻子說:「大王勤勞四十餘年,功業垂成,一旦以家人之禍,失地投於高麗。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若舍吾君以事賊子,則何顔以見天下之義士乎?聞高麗王公,仁厚勤儉,以得民心,殆天啓也,必爲三韓之主。致書以安慰我王,兼致慇懃於王公,以圖將來之福乎?」獲得其妻的贊同。 936年(高麗太祖十九年),朴英規遣人送款於高麗,表示自己願意舉兵為內應。高麗太祖大喜,厚賜之,令其使者回報他說:「若蒙君惠,道路無梗,則先謁將軍。升堂拜夫人兄事而 尊之,必終有以厚報之。天地鬼神,悉聞此言。」太祖滅亡後百濟後,對英規說:「自萱失國遠來,其臣子無一人慰籍者。獨卿夫婦千里嗣音,以致誠意,兼歸款於寡人,義不可忘。」於是授予他佐丞的官職,以驛馬三十五匹迎致家人,其二子也被授予官職。英規後官至三重大匡。.

新!!: 高麗史和朴英規 · 查看更多 »

成平王后

成平王后(성평왕후,)任氏,父亲是高丽宗室寧仁侯王稹,諱稱任氏,是高丽熙宗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熙宗七年(1211年)封爲咸平宮主。后生昌原公祉、始寧侯禕、慶原公祚、大禪師鏡智 明國師覺膺、安惠太后、永昌、德昌、嘉順、貞禧四宮主。高丽高宗三十四年(1247年)薨。葬紹陵。上谥号成平王后。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谥号貞章。.

新!!: 高麗史和成平王后 · 查看更多 »

明平云南之战

明平云南之战,是汉人主导的明朝将蒙古人主导的元朝驱逐出中国的最后阶段。战争双方都使用了穆斯林部队。 1381年,明朝出动30万汉族和回族部队,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明朝将领傅友德、沐英和蓝玉率军攻打蒙古和穆斯林军队。1382年1月6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忠于明朝的回族部队占领了云南。沐英和他的家族后来获得在云南全省世袭驻军地位,一直到咒水之难随南明永历帝入缅甸東吁王朝北部(今克钦邦东北部的八莫)边境的沐天波。 战争结束后,明朝将军蓝玉和傅友德阉割了380名蒙古和回族穆斯林俘虏。他们许多人成为太监,服务明朝皇帝。 其中一名太监就是郑和。 汉人士兵也参与了战争。他们与汉族、苗族与瑶族妇女的后代被称为“屯堡人”,以区别于在以后的几个世纪移民到云贵的汉人。屯堡人今天仍然生活在贵州、云南。.

新!!: 高麗史和明平云南之战 · 查看更多 »

明懿太后

明懿太后(사숙태후,)柳氏,高丽貞州人。門下侍中柳洪之女,是高丽肃宗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柳氏號明福宮主,後改號延德宮主。肅宗二年(1097年)宮主生子。四年(1099年)三月封爲王妃,生下子女高丽睿宗及上黨侯王泌、圓明國師王澄儼、帶方公王俌、大原公王侾、齊安公王偦、通義侯王僑,大寧、興壽、安壽、福寧四宮主。睿宗卽位,尊爲王太后,殿为天和,府为崇明,生辰为至元節。七年(1112年)七月十四太后病薨,王率百官上谥号为明懿王太后。八月葬在崇陵,八年(1113年)遼朝遣使致祭文。高丽仁宗十八年(1138年)四月加謚柔嘉,高丽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光惠。.

新!!: 高麗史和明懿太后 · 查看更多 »

济州岛

濟州島()是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的本岛,位於朝鮮半島西南,在韩国东海、東中國海和黃海之間,人口約55萬人,面積1845平方公里,是韩国最大的岛屿及旅游胜地。 济州岛是由第三纪末开始的许多次大陆架火山运动形成的火山岛,有着独特的火山地质面貌。济州火山岛和熔岩洞,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自然遗产。 「濟州特別自治道」簡稱「濟州道」,在韓語裡,「道」與「島」讀音相同,但「濟州島」與「濟州道」是兩個不同概念。.

新!!: 高麗史和济州岛 · 查看更多 »

方臣祐

方臣祐(방신우,),小字小公,是高麗王朝末期的一位宦官。本貫尚州。 方臣祐出生在尚州的中牟縣,其父方得世本為中牟縣的縣吏。忠烈王時期,方臣祐跟隨安平公主前往元朝,拜謁裕聖皇后闊闊真,被留在元朝,獲賜蒙古名字忙古台,授掌謁丞加泉府大卿。元武宗在位時,侍奉壽元皇太后答己,改將作院使,进平章政事。遼陽行省右丞洪重喜上書中書省,污蔑忠宣王不守法度、恣行暴虐,並請求當廷對質。中書省上奏元廷,忠宣王甚為憂慮。方臣祐在皇太后面前加以勸阻,聲稱洪重喜是高麗脫逃之民,妄圖通過污蔑的手段顛覆高麗社稷,不可讓他與高麗王對質。皇太后便向武宗勸阻,最終不得對質,將洪重喜杖責之後流放潮州。 元朝派遣方臣祐至高麗,監督大藏經的印製。後來方臣祐又侍奉泰定帝的皇后得寵,除太子詹事,改徽政院使,後加储庆司使。朔方藩王八驢迷思率眾歸附元朝,元廷欲將其安置在鴨綠江以東。方臣祐奏稱高麗多山不適宜遊牧,建議不要安置在那裡擾民。元英宗聽從了他的建議。元英宗欲廢除高麗國、在國設立行省,被方臣祐通過壽元皇后的關係成功阻止。因此功勞,方臣祐受到忠肅王的厚待,封為上洛府院君,賜推誠敦信亮節功臣號。其父方得世也因此發迹,被任命為管城縣令,不數年,拜尚州牧使。妹婿朴侶原本為農夫,一夜成為貴人,突然被提拔為僉議評理;其子朴之貞也被提拔為摠郞典書。 方臣祐在元朝歷經七朝,侍奉過兩位皇太后,掌機密,金銀珠寶田畝不可計數。1330年(忠肅王十七年)請求回到高麗,修建禪興寺,極其壯麗。1342年(忠惠王後三年)回到元朝,次年死。.

新!!: 高麗史和方臣祐 · 查看更多 »

文德王后

文德王后(문덕왕후,)劉氏,是高丽王朝光宗王昭的女兒,也是高麗成宗王治的王后,母大穆王后皇甫氏。《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48》,郑麟趾 文德王后先嫁弘德院君,生宣正王后,後來她嫁給成宗,死後謚號文德,祔成宗廟。高麗穆宗五年四月,加謚孝恭,顯宗五年三月,加謚順聖,十八年四月再加英容、肅節,文宗十年十月加謚元獻,到高宗四十年十月又加謚宣威。全稱孝恭順聖英容肅節元獻宣威文德王后。.

新!!: 高麗史和文德王后 · 查看更多 »

文和王后

文和王后(문화왕후,)金氏,善州人,贈侍中金元崇之女。《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金氏嫁給高麗成宗王治,初稱延興宮主或稱玄德宮主。生元貞王后。高麗顯宗二十年(1029年)四月封爲大妃,九月贈元崇特進、守大尉、兼侍中、上柱國、和義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母王氏和義郡大夫人,祖光義尙書左僕射、上柱國、和義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祖母金氏和義郡大夫人。后薨諡號文和王后。.

新!!: 高麗史和文和王后 · 查看更多 »

文益漸

文益漸(문익점, 农历),又名益瞻, 字日新, 号思隱, 三憂堂, 谥号忠宣, 本贯南平。高丽政治人物、儒学家。晉州江城縣人(现庆尚南道山清郡)。恭愍王时期登第。朝鲜王朝建立后,朝鲜太祖贈他參知議政府事、藝文館提學、同知春秋館事、江城君。朝鲜太宗追认他左司議大夫贈參知議政府事江城君。朝鲜世宗1440年追封领议政,加封谥号富民侯。墓地1983年8月24日庆尚南道指定纪念物第66号。.

新!!: 高麗史和文益漸 · 查看更多 »

文貞王后

文貞王后(정의왕후,)王氏,是高丽王朝宗室辰韓侯王愉的女兒,也是高麗睿宗王俁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王氏被選入宮,睿宗死後薨居於永貞宮,仁宗七年(1127年)封貴妃,十六年(1136年)王氏去世,死後謚號文貞王后。.

新!!: 高麗史和文貞王后 · 查看更多 »

文恭王后

文恭王后(문공왕후,)朴氏,昇州人,是高丽王朝三重大匡朴英規的女兒,也是東山院夫人的妹妹,文成王后的姐姐。《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朴氏嫁給高麗定宗王堯,謚号文恭王后,葬安陵,祔定宗廟。高麗穆宗五年(1002年)四月加淑節,高麗顯宗五年(1014年)三月加孝慎,十八年(1027年)四月加景信,後又加宣穆順聖,高麗文宗十年(1056年)十月加貞惠,高麗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安淑。全称淑節孝慎景信宣穆順聖貞惠安淑文恭王后。.

新!!: 高麗史和文恭王后 · 查看更多 »

文惠王后

文惠王后 柳氏(문혜왕후 유씨),高丽太祖之女,嫁给追封高麗文元王王貞。 她的母亲貞德王后柳氏,同母妹妹宣義王后柳氏,嫁给高丽戴宗王旭。文惠王后嫁给异母兄弟王貞,王貞的母亲是神明順成王后劉氏。她和王貞生下2子1女。史书没有记载王贞夫妻何时何原因,被追封为王和王后。.

新!!: 高麗史和文惠王后 · 查看更多 »

文成王后

文成王后(문성왕후,)朴氏,本贯顺天。是高丽王朝三重大匡朴英規的女兒,也是東山院夫人的妹妹。《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朴氏嫁給高麗定宗王堯,並生下一女慶春院君公主。.

新!!: 高麗史和文成王后 · 查看更多 »

撒里台

札剌儿·撒里台(;)其名《元史》译做札剌、札剌兒帶、札剌台;《新元史》译做札剌亦儿台或撒礼塔;《高丽史》译做车罗大、束里大,蒙古札剌亦儿人,其以姓为名,初为成吉思汗怯薜兵里的弓箭手,号“豁儿赤”(《元史》譯作「火兒赤」)。.

新!!: 高麗史和撒里台 · 查看更多 »

懷純王后

懷純王后 蘇氏,是高麗第14代王献宗王昱的王后,本貫晋州苏氏,生于庆尚南道的晋州,為晋山府院君蘇繼笭之女,谥号懷純王后。 懷純王后的事迹在《高丽史》上没有记载,只在晋州苏氏的族谱上有记载。.

新!!: 高麗史和懷純王后 · 查看更多 »

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中國、朝鮮古代官名。.

新!!: 高麗史和散騎常侍 · 查看更多 »

敬和王后

敬和王后李氏(),父親是高麗宣宗王亨,母親是貞信賢妃李氏。本是睿宗王俁的堂姐妹,後來成為他的妻子。她成長於外家,所以隨母親姓李,初封「延和公主」。睿宗元年六月成為王妃,號「延和宮主」,因她容貌舉止十分端莊秀麗而受寵。李氏於睿宗四年七月過世,享年三十一歲,諡號為敬和王后,陵號慈陵。.

新!!: 高麗史和敬和王后 · 查看更多 »

敬成王后

敬成王后(선의왕후,)金氏,是高丽王朝顯宗王詢的女兒,也是德宗王欽的王后,母親是元順淑妃金氏。《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金氏德宗三年(1033年)二月被德宗納為王后。後來在宣宗三年七月(合1086年)去世,死後謚號敬成,葬質陵,肅宗元年(1095年)六月才祔德宗廟。高麗仁宗十八年四月加謚柔貞,高麗高宗四十年十月又加謚寬肅。全稱柔貞寬肅敬成王后。.

新!!: 高麗史和敬成王后 · 查看更多 »

慶大升

庆大升,高丽王朝武人政权的独裁者。 慶大升本貫清州慶氏,是中書侍郎平章事慶珍的兒子。1168年,根據當時高麗王朝的蔭敘制度,慶大升被敘為校尉。當時高麗的官僚貪污腐敗,大肆搜刮百姓財物。慶珍也是貪鄙之人,經常強奪百姓田地。慶珍死後,慶大升將父親所得的不義之財散還給窮人,百姓都稱讚他的清廉。 1170年,鄭仲夫等武臣發動政變,推翻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建立武人政權,開創了武人時代。此後,高麗各地先後發生了叛亂。1178年,清州人和與州人發生了糾紛,在開京發生衝突。慶大升作為事審官,未能解決糾紛問題,被罷免了官職。 1179年,鄭仲夫與文臣發生衝突,鄭仲夫欲發兵殺死文臣。高麗明宗決定剷除鄭仲夫。慶大升與牽龍許升、金光立合謀,推翻並處死了鄭仲夫,建立了新的武人政權。 慶大升執政期間,致力於改革國家,對最高權力機構重房進行武力化,並新設了權力集團都房。在任命官吏的方面平等錄用文臣和武臣,這使得國家得以繁榮。為了防止鄭仲夫的餘黨報仇,慶大升設立都房這一機構以進行獨裁統治,並派人監視開京百姓的所有言行舉止,使用殘酷的刑罰鎮壓反對者。 慶大升對武人政變的舉兵者尤為反感,但卻提拔了合謀推翻鄭仲夫的許升和金光立。 1181年,韓信忠、蔡仁靖、朴敦純等發動叛亂,與此同時,各地也發生大大小小的民變。1183年病逝於開京。隨後都房的100余名士兵發動了兵變。高麗明宗令重房鎮壓了都房的兵變,並將參與叛亂士兵的家人流放遠島。 慶大升是在《高麗史》中唯一一位沒有被列為「逆臣」的武人政權掌權者。.

新!!: 高麗史和慶大升 · 查看更多 »

思平王后

思平王后(사평왕후,)李氏,是高丽王朝康宗王祦的王后,也是武人政權軍事掌權者李義方的女兒。《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康宗王祦當王太子時,只知李義方為康宗納思平王后為妃,後來生下女兒壽寧宮主。當李義方被誅時,她同時被廢,死後謚號思平王后。.

新!!: 高麗史和思平王后 · 查看更多 »

思肅太后

思肅太后(사숙태후,)李氏,高丽仁州人。工部尙書李碩之女,是高丽宣宗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號延和宮妃,开始宣宗爲國原公。納之生高丽献宗及遂安宅主。宣宗卽位冊爲王妃。獻宗嗣位,尊爲太后,殿號中和。置永寧府。獻宗幼弱不能断事,太后稱制,主持軍國大事。獻宗薨后,有司奏罷永寧府及中和殿號。薨后谥号思肅太后。高丽睿宗二年(1107年)四月,睿宗(宣宗弟肃宗之子)欲以貞信賢妃祔葬宣宗。諫官奏:“貞信爲國原公妃,年月不久。思肅自嬪公府以至踐祚,內助居多,及太子繼統臨朝稱制者。三年獻宗遜位于肅宗,乃退。居舊宮,終無失德。宜以思肅升祔。”睿宗下制:“嫡庶之分,不可不別,更詳禮典以聞。”諫官復奏:“春秋之義,國君卽位未踰年者,不合列序昭穆,國君尙如此,請以思肅升祔。”高丽仁宗十八年(1138年)四月加謚貞和,高丽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匡肅。.

新!!: 高麗史和思肅太后 · 查看更多 »

1478年

没有描述。

新!!: 高麗史和1478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高丽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