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高克恭

指数 高克恭

克恭(),字彦敬,号房山,中国元代画家。色目人。.

14 关系: 山水画中國風俗畫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元朝元朝诗回族趙孟頫郭畀 (元朝)色目人陳淳 (畫家)新元史故宫博物院

山水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从隋朝就开始出现山水画,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更甚則以闊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新!!: 高克恭和山水画 · 查看更多 »

中國風俗畫

中國風俗畫的起源可回溯至漢代。在遼陽、望都等墓地出土的墓葬藝術中,許多壁畫、帛畫、畫像磚等作品上,常可以看見以「民間風俗、社會實況」為主題的繪畫題材。但是「風俗畫」一詞最早卻是出現在唐代,在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一書中:「韓滉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而由此書可知「風俗畫」被定義為畫作的題材之一。 風俗畫題材多樣,以下依據不同主題列舉名作以供參考: 以歷史事件呈現為主者,例如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即記錄唐明皇車馬抵達蜀地避亂之事;以娛樂休閒為題材者,例如北宋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呈現兒童遊玩等畫面;以醫藥病理為主題者,例如宋代李唐的《炙艾圖》;以床笫交合為題材者,例如明代唐寅《鴛鴦秘譜》,描繪男女性事歡愉;以生產活動為主者,例如明代呂文英《貨郎圖》一類記錄貨郎、打草鞋、農業生產、唱戲等等職業;以歲時節令為主題者,例如清代丁觀鵬的《太平春市圖》,呈現新春、燈節等民俗活動與歡慶場面;或是集合各點而成者,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以上主題舉凡人間百態,皆係風俗畫系統之題材範圍。.

新!!: 高克恭和中國風俗畫 · 查看更多 »

中国美术史

中國美术,有着獨特的廷續性,明代的作品可以看到唐代的影响;清代的画作繼承着宋代的特色,在临摹的同時有所创新。歷代以來,雖然每位中國畫師的畫風及技巧各有不同,但創作主题经常是圍繞着自然生態。歷代中国艺术皆可看到宗教的影响,不少作品的绘画方式有着道教阴阳二元论的色彩:意境的虚與实;用筆的輕與重。此外,不少作品更會出現中國神話人物。這些特色元素都可在中國畫中窺得一二。 中国艺术作品多見於宫廷和学院,其影响遍及整个東洋世界,包括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十六世纪,法國等西欧各國湧見中國熱,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中国的工艺品尤其是瓷器與陶器在西欧各國相當受歡迎,這時的中国艺术对欧洲的艺术發展有着顯著的影响。.

新!!: 高克恭和中国美术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又称國畫,古时称为丹青,泛指中华文化的传统绘画艺术,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狭义的国画指青绿设色画水墨画,而广义的国画则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壁画、锦画、刺绣、重彩、水墨画、石刻乃至年畫和陶瓷上的绘画等的艺术,也包括近代的中国油画和水彩畫等。 国画历史悠久,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帛画作《龍鳳仕女圖》,傳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朝摹本。在五代十国以后中国文人艺术家得到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宋代以前繪圖在絹帛上,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王宮貴族肖像或生活記錄等,直至宋元兩代後,紙材改良,推廣與士大夫文人畫興起等,讓國畫題材技法多元。明代繪畫推廣到大眾,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風俗畫因此產生。清末,繪畫材料多元,朝多方面發展。 「书画」則是書法和繪畫的总稱,尤專指東洋世界傳統的書法和繪畫。由於東洋世界作畫傳統以墨為主,並輔以書法題字,在畫作上題詩,為書畫同源之始,因此兩者經常並稱。中国古画「远取其势,进取其质」很多中国古画的写实在于画家不仅仅是画出了形状,而且记录了建筑的结构,音乐乐器,舞蹈。很多学者根据这些了解到了以前的乐谱,舞步,甚至以前的小吃都可从画里摸索出来。.

新!!: 高克恭和中国画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與種類眾多,重要者如舊藏於南薰殿的歷代159幅帝王像、59幅皇--像、202幅先聖名臣像 ,以及70件限展書畫和已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的各類品項。截至2017年5月31日為止,藏品總計有696,476件冊。.

新!!: 高克恭和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高克恭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朝诗

元朝诗是与中国元朝(1271年—1368年)尤其相关的诗风和体裁的诗。虽然历代文学的诗歌形式仍在继续,但元朝尤其以包含具有中国戏曲特征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复杂组合的诗歌趋势发展而著称,即这些由演员所传达的韵文或特定语调的诗歌类型。虽然元朝的语言通常仍被认为是文言文,但一种反映语言变化的白话文趋势仍可在一些特定韵的诗歌形式中看到,如元词和元曲。元朝诗的某些方面可以在蒙古人灭金朝、宋朝及建立元朝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变化中得到理解。.

新!!: 高克恭和元朝诗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新!!: 高克恭和回族 · 查看更多 »

趙孟頫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后代。元代官員,书画家。其妻為元朝畫家、詩人管道昇。元朝畫家王蒙之外祖父。.

新!!: 高克恭和趙孟頫 · 查看更多 »

郭畀 (元朝)

郭畀(),字天錫,號雲山、退思,元代書法家。 祖籍洺水,靖康之變後,居於京口(今江蘇鎮江)。通曉蒙文,身材魁梧,蓄有鬍鬚,人稱郭髯。歷任饒州路鄱江書院山長、處州青田縣臘原巡檢等。能畫,取法高克恭,擅畫山水及竹石窠木。書法學趙孟頫。有《幽篁枯木圖》傳世,現藏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著有《客杭日記》。.

新!!: 高克恭和郭畀 (元朝) · 查看更多 »

色目人

色目人,意為各色名目之人,是元朝時中亞、西亞、歐洲民族的统称,也是元朝的四类人民之一。一切非蒙古人、漢人、南人的都算是色目人。元大德八年(1304年)规定除蒙古人,汉人、蛮子、高丽人外,均为色目人。徙居中原的色目人大約有三、四十萬。.

新!!: 高克恭和色目人 · 查看更多 »

陳淳 (畫家)

陳淳(),中國明代畫家。名道復,更字復父,號白陽山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原是文徵明弟子,後不拘師法,自成一格,擅長寫意花卉。中年好作山水,師法米友仁、高克恭,提材多為江南風景。陳淳的畫風屬於文人雋雅一派,稱為“白陽”派畫家。與徐渭並稱為“白陽、青藤”。 Category:明朝畫家 Category:吳縣人 Chun.

新!!: 高克恭和陳淳 (畫家) · 查看更多 »

新元史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所作,包括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民国九年刊為正史,為二十五史中最晚列入者,二十四史中未包含此書。 由於明代《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歷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於1920年脫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內容比《元史》正確詳備。《新元史》还纠正了《元史》的错误。《元史》中存在有一人两传的缺失,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新元史》则纠正了这个错误。《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末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皆一一列傳。近人李思纯在《元史学》中说:“其书(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 但《新元史》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此外,《新元史》循旧史观念,一味求简,删掉元史部分史料。还盲目迷信外国史料和野史,以讹传讹。.

新!!: 高克恭和新元史 · 查看更多 »

故宫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羅浮宮、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

新!!: 高克恭和故宫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