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骶骨

指数 骶骨

骶骨(拉丁語:sacrum,日语:仙骨、薦骨)是一大形的三角形骨,由5塊薦椎合併而成的。.

89 关系: 劍龍屬加斯頓龍屬側入體位古病理学坐骨多刺甲龍屬多刺甲龙科大椎龍屬女上位姬蛙科始馬門溪龍屬子宫子宫骶韧带孔椎龍屬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尾綜骨鳥類尾骨少女時代巡迴演唱會列表崔秀珍巨腳龍屬巴思缽氏龍屬中黑格獸科三角龍屬下背痛人体骨骼列表似劍齒虎屬似凹齿龙後背體位利奧尼拉龍屬列奥纳多·达·芬奇呂勒龍屬哈氏蛇內蒙古龍屬公婆泉龍前戲前扁臀龍屬勝王龍屬四足類火山齒龍科秀英 (少女時代)瓦爾盜龍屬生物学史畢那可鱷屬畸形龍屬狹盤龍屬直肠隱面龍屬鞘虛骨龍屬過渡化石...聯鳥龍屬頂盾龍屬额定风险物裝甲龍屬角鼻龍屬骨骼系統高刺龍屬髂骨髋骨鯨龍屬豎脊肌鷲龍屬 (馳龍科)黃河巨龍屬軀幹露西 (南方古猿)胎位阿法南方古猿赫伯斯翼龍屬股溝脊椎腰窩腕龍屬艾雷拉龍屬艾雷拉龙科雪松山龍屬蛇頸龍屬陰部神經虛骨龍類柏柏爾龍屬林木龍屬恐爪龍屬板龍屬棒爪龍屬棄械龍屬極鱷龍屬次髎穴昆杜爾龍屬浙江龍屬2010 SMTOWN Live世界巡迴演唱會 扩展索引 (39 更多) »

劍龍屬

劍龍屬(學名:Stegosaurus)是一類已滅絕的草食性四足動物,是裝甲亞目劍龍下目的一個屬。屬名為Stegosaurus,源自希臘文中的(stegos-;指屋頂)與(-sauros;指蜥蜴)。劍龍是最知名的恐龍之一,因其特殊的骨板與尾刺聞名。劍龍就像暴龍、三角龍以及迷惑龍一樣,經常出現在書籍、漫畫或是電視、電影當中。 劍龍生活在侏儸紀晚期,大約是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左右,也就是啟莫里階至提通階早期。劍龍與一些巨型蜥腳類恐龍,如梁龍、圓頂龍與迷惑龍(原名雷龍)等優勢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相同時代的相同地區。在美國與加拿大西部的莫里遜組地層中,大約已經挖掘出約80具劍龍屬的身體骨骼,且其中至少可辨識出3個物種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新!!: 骶骨和劍龍屬 · 查看更多 »

加斯頓龍屬

加斯頓龍屬(學名:Gastonia)是多刺甲龍亞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1億2500萬年前下白堊紀的北美洲。加斯頓龍有著薦骨裝甲及巨大的肩膀尖刺,與牠的近親多刺甲龍相似。丹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同時展出加斯頓龍與怪嘴龍的骨架模型。.

新!!: 骶骨和加斯頓龍屬 · 查看更多 »

側入體位

側臥、側進式、側入體位(日语:側位,可包括前側位、後側位)或“小湯匙偎合”(英语:spooning-the spoons position)是一種男女依偎纏綿的形容,意指女人側躺,男人也同方向像是側邊疊合排列的小湯匙般,彼此側臥擁抱(cuddle),或用於行房姿態的描述。.

新!!: 骶骨和側入體位 · 查看更多 »

古病理学

古病理学(Paleopathology)是利用古代人類骨骼材料研究古時候人類疾病的學科,将现代病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古代生物遗存生前所患疾病的研究,并且在现代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独特的研究内容,在关注疾病演化历史过程的同时还重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如果有經木乃伊化或由於沼澤的保護而遺留下軟組織,亦加以利用。可診斷出關節炎、結核、痲瘋、梅毒、腫瘤、牙病、骨折及先天畸形,以及飲食缺乏性疾病,例如佝僂病和莓疹等。發病的相對頻率和預期壽命統計可用以研究古代人口。.

新!!: 骶骨和古病理学 · 查看更多 »

坐骨

坐骨(ischium),是构成四肢動物骨盆帶的骨骼之一。 人類而言,位于骨盆下方,共有两块。坐骨骨骼坚硬,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后端的骨突称作坐骨棘。坐骨棘的后上方为坐骨大切迹。坐骨大切迹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坐骨大切迹宽而浅。.

新!!: 骶骨和坐骨 · 查看更多 »

多刺甲龍屬

多刺甲龍屬(屬名:Polacanthus)又名釘背龍,名稱衍化於希臘文,poly-/πολυ-意為「許多」,acantha/ακανθα意為「棘刺」或「刺針」。多刺甲龍是種有護甲、尖刺、以植物為食的早期甲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歐洲,約1億3000萬年前到1億2500萬年前Holtz, Thomas R. Jr.

新!!: 骶骨和多刺甲龍屬 · 查看更多 »

多刺甲龙科

多刺甲龍亞科(學名:Polacanthinae)或是甲龍下目甲龍科的一個亞科,生存於侏儸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多年來,其分類仍有爭議,根據不同的研究人員,多刺甲龍亞科被歸類於結節龍科或甲龍科,或是獨立建立為多刺甲龍科(Polacanthidae)。.

新!!: 骶骨和多刺甲龙科 · 查看更多 »

大椎龍屬

大椎龍屬(屬名:Massospondylus)又名巨椎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脊椎」。大椎龍是原蜥腳下目的一屬,生存於早侏儸紀(赫塘階到普林斯巴赫階),約2億年前到1億8300萬年前。大椎龍是在1854年,由理查·歐文根據來自於南非的化石而命名。因此牠們是最早命名的恐龍之一。大椎龍的化石已經在南非、賴索托、以及尚比亞等地發現。此外,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卡岩塔組、印度、阿根廷等地發現了類似的化石,亞利桑那州、阿根廷發現的化石已被歸類於其他屬。 長久以來,大椎龍被描述成四足恐龍,但一份2007年的研究認為大椎龍是二足恐龍。雖然原蜥腳類恐龍被推論可能為雜食性動物,大椎龍卻可能是草食性動物。大椎龍身長4到6公尺,具有長頸部、長尾巴、小型頭部、以及修長的身體。大椎龍的前肢具有銳利的拇指指爪,可能用來防衛或協助進食。近年的研究發現大椎龍是以穩定地成長,並具有類似鳥類的氣囊,而且有親代養育的行為。 模式種是刀背大椎龍(M.

新!!: 骶骨和大椎龍屬 · 查看更多 »

女上位

騎乘體位(the riding position,日语:騎乗位)或稱女上位(英语:woman on top,日语:女性上位)式,是描述女方在行房时的身体位姿,或跪姿、或跨在男方的身上,男方則维持背部臥躺著或坐姿。此類性事動作通常是由女性主導,亦有些過程需要雙方彼此配合。 傳統汉字文獻有“魚接鱗、兔吮毫”的描述,現代中文世界大家所熟知的「觀音坐蓮」一詞是相同的姿勢。而近代英语俗稱女牛仔式(the cowgirl position)比擬女方類似牛仔駕馭在弓背躍起的馬上的景象。若是背對面,則稱“反女牛仔式”(the reverse cowgirl position,日语:背面騎乗位)。.

新!!: 骶骨和女上位 · 查看更多 »

姬蛙科

姬蛙科(Microhylidae),是無尾目中地理分佈最廣的一個科,一共有9個亞科,69個屬和413種,也是任何蛙家族中屬數目最多的一個科。.

新!!: 骶骨和姬蛙科 · 查看更多 »

始馬門溪龍屬

始馬門溪龍屬(學名:Eomamenchisaurus)是種蜥腳下目馬門溪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中國雲南省元謀縣,地質年代為侏羅紀中期。正模標本(編號CXMVZA 165)是一個不完整的身體骨骼,包含:八節脊椎、部分薦骨、右腸骨、右恥骨、左右坐骨、左脛骨、左右股骨。模式種是元謀始馬門溪龍(E.

新!!: 骶骨和始馬門溪龍屬 · 查看更多 »

子宫

子宫,中医学常称胞宫,又称女子胞,奇恒之腑之一。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为女性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子宫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用來讓胚胎發育的器官。人類女性的子宮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而其他哺乳動物則形狀形態各不相同。.

新!!: 骶骨和子宫 · 查看更多 »

子宫骶韧带

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s, recto-uterine ligaments),属于子宫主要韧带之一。.

新!!: 骶骨和子宫骶韧带 · 查看更多 »

孔椎龍屬

孔椎龍屬(學名:Thecospondylus)是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下白堊紀的歐洲。目前的狀態是疑名。 在19世紀,業餘地質學家A.C. Horner在英格蘭肯特郡的一處採石場發現一些化石,他將化石交給古動物學家哈利·絲萊(Harry Seeley)。在1882年,哈利·絲萊將其命名為模式種霍納氏孔椎龍(T.

新!!: 骶骨和孔椎龍屬 · 查看更多 »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是一名文藝復興時期的解剖学家、医生,他编写的《人体的构造》()是人体解剖学的权威著作之一。維薩里被认为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

新!!: 骶骨和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 查看更多 »

尾,又稱尾巴,是指位於動物體背部尾端的部份,特別是指構造柔韌可彎曲、且明顯分開於軀幹的附肢部份,大致上相當於哺乳動物與鳥類的骶骨(薦骨)和尾骨。一般而言尾巴是脊椎動物的專屬特徵,然而有些無脊椎動物也擁有類似尾巴的構造,例如蠍子的尾巴、或是彈尾蟲(furcula)分岔的部位。.

新!!: 骶骨和尾 · 查看更多 »

尾綜骨鳥類

尾綜骨鳥類(學名:Pygostylia)是一個包含孔子鳥及鳥胸骨類的演化支。它們是孔子鳥科及今鳥亞綱的共同祖先。.

新!!: 骶骨和尾綜骨鳥類 · 查看更多 »

尾骨

尾骨(拉丁文:os coccygis), 是三角形,由後面的3至5塊尾椎接合而成。.

新!!: 骶骨和尾骨 · 查看更多 »

少女時代巡迴演唱會列表

這是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的巡迴演唱會列表,包括組合演唱會、SMTOWN家族演唱會、大型公演及表演嘉賓。.

新!!: 骶骨和少女時代巡迴演唱會列表 · 查看更多 »

崔秀珍

崔秀珍(,Choi Soo-jin,1986年8月9日-),韓國音樂劇演員、電視劇演員,24歲以音樂劇演員出道,韓國偶像组合少女時代成員秀英的姐姐。 個性爽直,喜歡粉色、女性化服飾(與少時成員Tiffany時尚取向一致),平日喜歡畫畫或做美甲。.

新!!: 骶骨和崔秀珍 · 查看更多 »

巨腳龍屬

巨腳龍屬(學名:Barapasaurus),又名巴拉帕龍或巨腿龍,是火山齒龍科下的一個屬。屬名是由孟加拉語的「巨腿」與古希臘語的「蜥蜴」而來,因牠的大型腿骨。種名則是以印度詩人、哲學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為名。.

新!!: 骶骨和巨腳龍屬 · 查看更多 »

巴思缽氏龍屬

巴思缽氏龍屬(學名Barsboldia)是一屬大型的鴨嘴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蒙古南戈壁省的耐梅蓋特地層,地質年代屬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裡希特階早期。牠的化石是部份脊柱、部份骨盆及一些肋骨。巴思缽氏龍可能是北美洲亞冠龍的近親。 模式種是B.

新!!: 骶骨和巴思缽氏龍屬 · 查看更多 »

中黑格獸科

中黑格獸科(學名Mesotheriidae)是一科已滅絕的南方有蹄目。牠們生存於始新世至更新世的南美洲。中黑格獸科包含了由小至中型的草食性及適合挖掘的哺乳動物。.

新!!: 骶骨和中黑格獸科 · 查看更多 »

三角龍屬

三角龍屬(屬名:Triceratops)通稱三角龍、三觭龍,是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龍科的一属,是種食植性恐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馬斯垂克階)地层,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長大約有7到10公尺,臀部高度為2.5到3公尺,重達6到12噸。牠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長久以來,關於牠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動物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自從1887年以來,已發現大量的三角龍化石,年齡層涵蓋剛孵化幼體到成年個體,近年更發現一個完整化石標本。在21世紀的最初10年,已在加拿大海爾河組發現47個完整或部分的三角龍頭顱骨。古生物學家們還不確定三角龍在角龍科的正確位置。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新!!: 骶骨和三角龍屬 · 查看更多 »

下背痛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也稱腰痛,是常見背部,对許多民眾生活构成影响。疼痛感可能為鈍痛感,也有可能成刺痛。下背痛可按照時程分為急性(小於6週)、亞慢性(6至12週)與慢性(大於12週)。依照其成因,则可進一步分為機械性疼痛、非機械性疼痛和。症狀通常會在發作後的幾周內緩解,有40-90%的人可以在六周內完全緩解。 絕大多數的下背痛無法找到或确认病源,只能推測這類下背痛是因物理伤害所導致,如或。如下背痛经保守療法仍無法止痛,或是伴隨有一些「危險徵象」,如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發燒,抑或在行動或感覺上有明顯異狀,則需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較嚴重的潛在問題。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之類影像檢查在多數情況下帮助不大,而且檢查本身也具風險,但仍是常见的下背痛检查手段。部分下背痛源自椎間盤損傷,舉腿試驗是这种损伤的有效辨別方式。對慢性下背痛而言,有時疼痛處理系統會失常,造成即便只受到輕度刺激,也会有劇烈的疼痛反應。 針對急性發作且未能明確病因的下背痛,一般會先採取非藥物治療。若非藥物治療無效,才建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進行治療。若症狀可以忍受,建議維持足量日常活動。若疼痛無法控制則可以用藥物輔助。使用常规療法後無法改善下背痛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其他治療方法。如果簡單的止痛藥無法解除疼痛,鴉片類藥物可能有所幫助,但由于这种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通常不建議使用。椎間盤相關的慢性疼痛與失能可以采用手術解決,手術也可能對引發的疼痛有效。但對其他非特定原因的下背痛,手术疗效無法證實。下背痛常會影響患者的情緒,這可以藉由心理治療或抗憂鬱劑改善。 鎮痛藥緩解疼痛,或是在可以忍耐的疼痛下繼續日常活动。止痛藥一般以對乙醯氨基酚為一線用藥,多用至症狀改善為止。下背痛的症狀通常在使用藥物數週後改善,約有40%至90%的患者会在六週後明顯改善。此外,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如亞歷山大技巧和草药等,但没有足够证据证实這些療法的确有效。目前有關脊骨神經醫學照護或脊椎矯正的治療效果,仍然沒有一致結論。 全球約有9-12%的人口正患有下背痛。有近25%的人,在一個月的某個時間點為下背痛所苦。約有4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曾經得過下背痛,已開發國家的罹病人口比例甚至高達八成。下背痛患者通常使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相當。下背痛更常見於4080歲之間,其罹病人口比例會隨年紀逐漸增加。.

新!!: 骶骨和下背痛 · 查看更多 »

人体骨骼列表

一具标准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块: (标示黑体的数字与右边图示相对照).

新!!: 骶骨和人体骨骼列表 · 查看更多 »

似劍齒虎屬

似劍齒虎(学名:Homotherium),又名似劍虎或鋸齒虎,是一屬劍齒虎,生存於300-1萬年前的北美洲、歐亞大陸及非洲。牠們最初於150萬年前在非洲消失,並於3萬年前在歐亞大陸消失,最後於1萬年前在北美洲滅絕。.

新!!: 骶骨和似劍齒虎屬 · 查看更多 »

似凹齿龙

似凹齒龍(屬名:Pararhabdodon)意為「類似凹齒龍」,是種衍化的鴨嘴龍超科,或是基礎鴨嘴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西班牙的Tremp地層,年代為上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似凹齒龍的化石大部分為脊椎,並且因為牠們的分類歷史而著名。.

新!!: 骶骨和似凹齿龙 · 查看更多 »

後背體位

後進位、後入體位(the rear-entry position)、後背體位(日语:後背位)、俗稱老漢推車,是行房姿勢的概略描述之一,通常指女性採俯臥或半身側臥姿態,包括西方称为狗爬式(doggie或doggy style)、中国古稱虎步的体位等。 這種姿勢的可能缺點是雙方缺乏面對面的眼神情感交流,且在文化上会被女权主义者视为不尊重女性,令女性產生被壓迫及被奴役的心理感受,但也有人反而因為避免了直接注視,有著放鬆提高性交慾望的作用。此動作尤其容易令人联想到动物交配,儘管此姿勢——可以說確實相當符合生理學。因而,在進行後進位交合時,由於陰莖勃起角度正好能正確促進G點的高潮感,或使雙方感受特別的感官體驗等等不同的理由,也有偏好此一姿態者。據統計,大約三成的人類主要採用此種姿態進行性交,此外若能減少對女性腹部壓迫的機會,也是醫生建議懷孕婦女採取的行房姿勢之一。.

新!!: 骶骨和後背體位 · 查看更多 »

利奧尼拉龍屬

利奧尼拉龍屬(學名:Leonerasaurus)是蜥腳形亞目近蜥龍類恐龍的一屬,化石是一個不完整的亞成年個體,發現於南美洲阿根廷,地質年代可能是侏羅紀早期。 利奧尼拉龍是種原始蜥腳形亞目恐龍,不屬於蜥腳下目,但同時具有原始特徵、進階型特徵,顯示牠們是個過渡物種。利奧尼拉龍的四節薦椎,可能代表朝向四足恐龍的演化趨勢。利奧尼拉龍的發現,顯示蜥腳形亞目的早期演化過程中,曾出現多個平行演化的特徵。.

新!!: 骶骨和利奧尼拉龍屬 · 查看更多 »

列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又譯--,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文西城皮耶羅先生之子──李奧納多」),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个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为纪念达·芬奇而被命名為“列奥纳多”。 列奥纳多·达·芬奇常常被描述成一个博学者中的典型、一个有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极其活跃的创造性想象力”的人。他被广泛地认同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画家之一,或许他还是所有人中拥有最多不同类型的天赋的人Vasari, Boltraffio, Castiglione, "Anonimo" Gaddiano, Berensen, Taine, Fuseli, Rio, Bortolon.

新!!: 骶骨和列奥纳多·达·芬奇 · 查看更多 »

呂勒龍屬

呂勒龍屬(屬名:Ruehleia)是種原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晚三疊紀(諾利階)的德國,約2億1600萬到2億300萬年前。模式種是貝德海姆呂勒龍(R.

新!!: 骶骨和呂勒龍屬 · 查看更多 »

哈氏蛇

哈氏蛇(學名Haasiophis)是一種已滅絕及有後肢的蛇。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聖域哈氏蛇。它們是森諾曼階三種有後肢的蛇之一。.

新!!: 骶骨和哈氏蛇 · 查看更多 »

內蒙古龍屬

內蒙古龍屬(學名:Neimongosaurus)是鐮刀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中國,距今約9200萬年前。.

新!!: 骶骨和內蒙古龍屬 · 查看更多 »

公婆泉龍

公婆泉龍屬(屬名:Gongpoquansaurus)是鴨嘴龍超科恐龍的一屬,全長約6公尺,屬中型鴨嘴龍類。公婆泉龍生存於白堊紀中早期,化石發現於中國甘肅北部的酒泉市馬鬃山鎮(位於今肅北公婆泉恐龍地質公園內),該地在地質學上位在公婆泉盆地內,因而得名。.

新!!: 骶骨和公婆泉龍 · 查看更多 »

前戲

前戏(foreplay,日语:前戯)或性前嬉指人类性事过程中一连串情感亲密和身体亲密的动作组合,人们两两之间藉此挑起性兴奋与从事性活动的期望。有意开始前戏的可以是性伴侶的任何一方,也不必为性过程的主导者。前戏能促进伴侣双方性生活、减轻并增进伴侣间的情感亲密,而且反映伴侣间相当程度的信心与信赖。 古諺:“食、色,性也。”性的期望是人类性的一个面向,具体作为则因人而异。有许多潜在的诱因能使人挑起性的兴奋,包括身体上的或,这些诱因与一时的情境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事会让人扫兴,这取決於各人不同喜惡選擇。而当性期望迹象产生时该如何回应,则受到性道德议题的规範。.

新!!: 骶骨和前戲 · 查看更多 »

前扁臀龍屬

前扁臀龍屬(學名:Proplanicoxa)是鳥腳下目禽龍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巴列姆階)的英格蘭,約1億2600萬年前。 在1916年,雷金納德·胡利(Reginald Hooley)在威特島發現一個禽龍類的部分身體骨骼,該地屬於威塞克斯組(Wessex Formation)上層。正模標本(編號BMNH R 8649)是目前的唯一化石,包含:13節背椎、一個薦骨與腸骨、部分恥骨與坐骨。在1976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將這個標本編入於威特島龍。在2010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等人將這個標本建立為新屬,模式種是高氏前扁臀龍(P.

新!!: 骶骨和前扁臀龍屬 · 查看更多 »

勝王龍屬

勝王龍屬(屬名:Rajasaurus)是阿貝力龍科食肉牛龍亞科的一屬。勝王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印度,是種體型中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7.6到9公尺,頭部擁有獨特的額角。 在1982年到1984年之間,印度地質調查局的蘇雷什·斯里瓦斯塔瓦(Suresh Srivastava)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科達縣的Rahioli發現了勝王龍的化石。除此之外,印度中央邦賈巴爾普爾附近的訥爾默達河河谷也發現了勝王龍的化石,這些地區都屬於拉米塔組(Lameta Formation),該地層的地質年代為白堊紀馬斯垂克階。 模式種是納巴達勝王龍(R.

新!!: 骶骨和勝王龍屬 · 查看更多 »

四足類

四足類(学名:Tetrapoda)是擁有四肢或附屬肢體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包括恐龍)、鳥類及哺乳動物都是四足類,而甚至沒有腳的蛇亦是從四足類演化而來。最早期的四足類是於泥盆紀由肉鰭魚類適應輻射成為呼吸空氣的兩棲類。.

新!!: 骶骨和四足類 · 查看更多 »

火山齒龍科

火山齒龍科(屬名:Vulcanodontidae)是一群原始的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早侏儸紀,包括以下屬:資中龍、巨腳龍、塔鄒達龍、以及火山齒龍。火山齒龍科是在1984年由M.R. Cooper建立。在1995年,A.

新!!: 骶骨和火山齒龍科 · 查看更多 »

秀英 (少女時代)

崔秀榮(,),藝名:秀英(,SooYoung),韓國籍女歌手、演員及主持人。2000年在韓國首爾市被經紀公司SM娛樂發掘,進入該公司當練習生。2002年離開公司自行前往日本參加選秀試鏡會,成功取得韓國組優勝,並跟同場試鏡會的日本組優勝者共同組成雙人女子組合Routeφ出道。2003年Routeφ解散,秀英重新回到SM娛樂當練習生。2007年8月5日以女子組合少女時代出道,在隊內擔任主領舞、副唱及副Rapper。 男友為演員鄭敬淏,兩人在鄭敬淏於2012年9月退伍後認識,並發展成戀人關係。 2017年10月9日,秀英不再與SM娛樂續約,正式離開SM娛樂,但不會退出少女時代,日後將專注於演員方面的發展。 2017年11月10日,Echo global group宣布與秀英簽約。.

新!!: 骶骨和秀英 (少女時代) · 查看更多 »

瓦爾盜龍屬

龍屬(學名:Variraptor)是獸腳亞目手盜龍類馳龍科的一屬。.

新!!: 骶骨和瓦爾盜龍屬 · 查看更多 »

生物学史

生物学史是人类从古至今对生命研究的过程。虽然生物学的概念作为单一领域出现於19世纪,但生物学从传统医学起就已经出现,并可以根据自然史追溯到古埃及医学及时代亚里士多德和盖伦的工作。中世纪时,及学者贾希兹(al-Jahiz)、阿维森纳、伊本·苏尔(Ibn Zuhr或Avenzoar)、伊本·贝塔尔(Ibn al-Baitar)及伊本·纳菲斯(Ibn al-Nafis)进一步发展。欧洲文艺复兴及近代时期,生物学思想被新的经验主义思想彻底变革并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这次活动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生理机能进行了实验和认真观察的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和威廉·哈维以及开始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化石记录的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和蒲豐,同时还对有机体的发展和行为进行研究,显微镜展示了之前从未看到的世界并为细胞学说打下基础。自然神学的重要性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机械论学说的兴起,鼓励了博物学的发展(虽然它也巩固了)。 从18世纪到19世纪,植物学及动物学等生物科学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拉瓦锡和其它物理学家开始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有生物的世界和无生命的世界连接起来。探索博物学家如亚历山大·冯·洪堡调查了生物和他们所在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取决於地理,并建立了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及动物行为学。博物学家开始否认本质主义并考虑灭绝及物种突变的重要性。细胞学说为生命的基础提供了新的角度。这些发展以及胚胎学和古生物学,被查尔斯·达尔文综合到自然选择的演化论中。19世纪末,自然发生说开始没落,同时兴起,而遗传的机制仍处於神秘状态。 20世纪初,对孟德尔的作品的重新发现带来了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的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到了1930年代,群体遗传学和自然选择相结合形成「新达尔文主义」。新的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结构之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的建立和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学被明显地分为有机体生物学(organismal biology)——主要研究生物体及所在的群体—和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所在领域。到20世纪末,一些新学科如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则打破了这一趋势,有机体生物学家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而分子生物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也调查了基因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自然生物体的遗传。.

新!!: 骶骨和生物学史 · 查看更多 »

畢那可鱷屬

那可鱷屬(學名:Pinacosuchus)是已滅絕鱷形超目的一屬,化石被發現於美國猶他州的北角組(North Horn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畢那可鱷的化石不多,但具有角狀尖刺,這特徵在鱷形超目裡相當獨特。.

新!!: 骶骨和畢那可鱷屬 · 查看更多 »

畸形龍屬

形龍屬(屬名:Pelorosaurus)意為「怪異的蜥蜴」,是種巨型草食性恐龍。畸形龍是最早發現的蜥腳下目恐龍之一。畸形龍的身長約24公尺。牠們生存於早白堊紀,約1億3800萬年前到1億1200萬年前。牠們的化石發現於英格蘭與葡萄牙。化石包含一個肱骨、脊椎、一個薦骨、骨盆、四肢碎片、以及皮膚痕跡;牠們覆蓋者六角形鱗片。.

新!!: 骶骨和畸形龍屬 · 查看更多 »

狹盤龍屬

狹盤龍屬(屬名:Stenopelix)又名細盤龍,意為“狹窄的骨盆”,是小型鳥臀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紀的德國。狹盤龍是原始厚頭龍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巴列姆階。狹盤龍的標本缺少頭顱骨,牠的分類是基於臀部特徵。 狹盤龍的分類過去曾有過爭議。牠們最初根據恥骨與髖臼不連接,以及堅固的尾部肋骨,而被歸類於厚頭龍類。後來發現恥骨與髖臼連接,而尾部肋骨其實是薦骨部位的肋骨。狹盤龍的彎曲坐骨、缺少閉孔(Obturator foramen),這是其他厚頭龍類沒有的特徵。 但狹盤龍仍被認為屬於厚頭龍下目。一些古生物學家將狹盤龍視為厚頭龍下目中的歸類不明屬。.

新!!: 骶骨和狹盤龍屬 · 查看更多 »

直肠

肠,中國古稱廣腸,是是人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肠的最后一部分,位于肛门的前面,其作用是积累粪便。当直肠中的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向大脑通知这个状态,以便排便。.

新!!: 骶骨和直肠 · 查看更多 »

隱面龍屬

隱面龍屬(學名:Kryptops)又譯隱臉龍,屬於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化石包含部分頭骨、部分骨骼,發現於尼日的Gadoufaoua,屬於Elrhaz組,地質年代為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隱面龍是在2008年由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與Stephen Brusatte所命名,模式種是古隱面龍(K.

新!!: 骶骨和隱面龍屬 · 查看更多 »

鞘虛骨龍屬

虛骨龍屬(屬名:Thecocoelurus)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英格蘭。.

新!!: 骶骨和鞘虛骨龍屬 · 查看更多 »

過渡化石

過渡化石是既保留有其祖先、也保留有其演進出的後代的生命形態的生物化石。 尤其是當其演進出來的生物與其祖先完全不同時,過渡化石在科學研究上的意義就顯得更加重大。這種化石暗示著人類只是用自己所認定的生物劃分系統強行將一個完整的連續統給割裂開來了而已。因為化石本身的不完整性,通常無法判斷一具過渡化石與進化的分歧點有多接近。因此雖然過渡化石場被當做其祖先的模型來進行研究,但并不能假設它們就是後代們的直接祖先。 當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時,化石記錄本身亦並不為世人所熟知,更勿論過渡化石。因此達爾文曾說過渡化石的缺乏是其理論最大的弱點,但同時他也認為這可以用地質記錄數據的缺乏來解釋。 實際上後來其反對者也用這“缺失的一環”來攻擊達爾文的學說。 然而在《物種起源》出版之後兩年就出土了始祖鳥的化石,而這一化石被認為是恐龍向鳥類演進的重要過渡化石。在隨後的幾百年中,又有更多的過渡化石被人類發現,現在其豐富程度已經足以證實脊椎動物的綱之間都是有關係的。.

新!!: 骶骨和過渡化石 · 查看更多 »

聯鳥龍屬

聯鳥龍屬(學名:Ornithodesmus)是一屬小型的虛骨龍類恐龍,生存於1億3000萬年前的英格蘭。聯鳥龍的化石是一根像鳥類的薦骨(編號BMNH R187),最初被認為是屬於翼龍目的。後來有很多翼龍目的骨骸被編入聯鳥龍屬中,直至發現這根最初的標本是來自小型的虛骨龍類,可能是傷齒龍科W.

新!!: 骶骨和聯鳥龍屬 · 查看更多 »

頂盾龍屬

頂盾龍屬(屬名:Stegopelta)意為「如屋頂般的盾」,是甲龍下目是一屬。化石包含一個部份骨骸,發現於懷俄明州弗里蒙特郡的Frontier組,年代為白堊紀的晚阿爾比階到早森諾曼階。.

新!!: 骶骨和頂盾龍屬 · 查看更多 »

额定风险物

额定风险物(英文:Specified risk material,縮寫:SRM)是指反刍动物不适用作人类食物原料的特定器官。科学家发现导致疯牛病的朊毒体会大量积聚于这些器官中。这个术语的名称源于英国的“1997年额定风险物法案”及美国农业部对2003年12月在美出现的首起疯牛病病例的回应。 这些特定器官可能会包含脑、眼、脊髓及其他器官;具体定义会随各国裁决而不同。在新规定下(69 FR 1862,2004年1月12日),额定风险物为:脑、颅骨、眼、、脊髓、脊柱(存有例外)、30个月或更大牛族的,以及所有牛族的扁桃体和回肠末端。.

新!!: 骶骨和额定风险物 · 查看更多 »

裝甲龍屬

裝甲龍屬(學名:Hoplitosaurus)是甲龍類恐龍的一屬,是多刺甲龍的近親。化石是一個部份骨骼,發現於美國南達科他州卡斯特縣的拉科塔組,可能屬於下白堊紀的巴列姆階。由於過去對化石的錯誤鑑定,裝甲龍目前的資料不多。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有學者將牠歸類為多刺甲龍的異名,但最近的研究則接受牠為一個資料不足的有效屬。牠是以羅馬帝國的方陣步兵(Hoplite)為名。.

新!!: 骶骨和裝甲龍屬 · 查看更多 »

角鼻龍屬

角鼻龍屬(學名:Ceratosaurus)又名刺龍或角冠龍,是晚侏羅紀的中大型掠食性恐龍,化石在北美洲的莫里遜組、坦桑尼亞、葡萄牙的勞爾哈組(Lourinhã Formation)被發現。牠的特徵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齒、鼻端的一個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對小角。牠的前肢短而強壯,前肢有4指。薦骨及骨盆均固定在一起,就像現今鳥類的綜薦骨。在牠的背部中間有一列小型的皮內成骨(Osteoderms)。.

新!!: 骶骨和角鼻龍屬 · 查看更多 »

骨骼系統

在生物学中,骨骼系统(英語:skeleton)是为生物体提供支持作用的生命系统,也和肌肉系統組成运动系统。骨骼系统主要可分為兩種:外骨骼是動物外層的堅硬外殼,內骨骼則是在體內支撐身體。此外還有像水骨骼和細胞骨架也屬於骨骼系統的一種。.

新!!: 骶骨和骨骼系統 · 查看更多 »

高刺龍屬

刺龍屬(學名:Hypselospinus)是鳥腳下目禽龍類恐龍的一屬,屬於禽龍類內部的硬棘龍類(Styracosterna)演化支,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英格蘭。.

新!!: 骶骨和高刺龍屬 · 查看更多 »

髂骨

髂骨是构成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髋骨后半部。人类成年后,髂骨、坐骨、耻骨融合为髋骨。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髂骨翼的内面平滑略凹,称作髂窝。.

新!!: 骶骨和髂骨 · 查看更多 »

髋骨

髋骨为人体腰部的骨骼,共左右两块。幼年时,髋骨分为髂骨, 坐骨和耻骨以及软骨连接。成年后,它们之间的软骨会骨化,成为一个整体,即髋骨。左髋骨、右髋骨、骶骨、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一起构成骨盆。髋骨与股骨构成髋关节。 Category:骨骼 ja:寛骨.

新!!: 骶骨和髋骨 · 查看更多 »

鯨龍屬

龍屬(學名:Ceti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中至晚期的歐洲英國及非洲摩洛哥,距今約1億8100萬-1億6900萬年前。牠們的身長估計約16米長,體重約24.8公噸。牠的學名的意思是由古希臘文的「κητος」(意即「海怪」,衍生出鯨魚一詞)與「σαυρος」(意為蜥蜴)而來,是因其發現者理察·奧雲(Richard Owen)原先認為牠是海中的巨大鱷魚。 鯨龍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頸長、頭小,較其他蜥腳下目原始、尾巴較短。.

新!!: 骶骨和鯨龍屬 · 查看更多 »

豎脊肌

豎脊肌(一束肌肉和腱以及其在胸部及頸部的延伸)位於脊椎一側的溝上。 豎脊肌在腰部和胸部由胸腰筋膜所覆蓋,在頸部則由項韌帶所覆蓋。 豎脊肌的肌肉和腱在脊椎的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尺度,在薦骨部位是狹窄且點狀的,而在起始的部位則主要是腱的結構。 在腰部,豎脊肌較大,厚且多肉,往上分成三段,直至附著至脊椎骨和肋骨上,豎脊肌的尺度也會隨之漸漸變小。 豎脊肌起始於依附在薦骨內側嵴上寬厚的腱的前表面,至腰部及第十一與第十二段胸椎的棘突;以及由棘突上韌帶至髂嵴內唇的背部及薦骨的薦外側嵴,並在此和薦結節韌帶及後薦髂韌帶相混雜。 豎脊肌的部份肌肉纖維會和臀大肌起始處的纖維相連。 大塊多肉的肌肉纖維會在上腰部分成三段,即外側柱的髂助肌、中柱的最長肌與內側柱的棘肌。 每一段肌肉由下而上可分別再分成三個部份,如下:.

新!!: 骶骨和豎脊肌 · 查看更多 »

鷲龍屬 (馳龍科)

鷲龍屬(屬名:Buitreraptor)又名阿根廷鷲龍,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南美洲。.

新!!: 骶骨和鷲龍屬 (馳龍科) · 查看更多 »

黃河巨龍屬

黃河巨龍屬(學名:Huanghetitan)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甘肅省,地質年代為下白堊紀。牠是原始巨龍形類恐龍, 模式種是劉家峽黃河巨龍(H.

新!!: 骶骨和黃河巨龍屬 · 查看更多 »

軀幹

軀幹是動物或人類身體的軸心。動物身體除了頭頸部及肢體(包括翼、鰭)外,皆屬軀幹。人體軀幹包括以橫膈膜分界的胸部及腹部,包含了重要的身體器官。.

新!!: 骶骨和軀幹 · 查看更多 »

露西 (南方古猿)

露西(Lucy)是標本AL 288-1的通称。此标本具有约40%的阿法南方古猿骨架,由唐纳德·约翰森等人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瓦什山谷的发现。古人类学研究中一般仅能发现化石碎片,很少发现完整的颅骨或肋骨;因此对AL 288-1的发现尤其重要,为古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科学证据。露西生活于约320万年以前,被归类在人族,在阿尔迪发掘出来之前都被视为“人类最早的祖先”。 这副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方式,支持了人类进化争论中直立行走在脑容量之前的看法。.

新!!: 骶骨和露西 (南方古猿) · 查看更多 »

胎位

胎位(position)是產科學名詞,是指胎兒在子宮中的姿勢,會以胎兒在分娩之前,距母親骨盆較近的部份()為準,主要分為頭部較接近母親骨盆的、臀部較接近母親骨盆的以及肩膀較接近母親骨盆的三種。.

新!!: 骶骨和胎位 · 查看更多 »

阿法南方古猿

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又名阿法南猿或南方古猿阿法種,是生存於390-290萬年前已滅絕的人科。牠與較年輕的非洲南方古猿一樣都是身形比較修長。研究發現阿法南方古猿是南方古猿屬及人屬的祖先。.

新!!: 骶骨和阿法南方古猿 · 查看更多 »

赫伯斯翼龍屬

赫伯斯翼龍屬(學名:Herbstosaurus)是翼龍目準噶爾翼龍超科的一屬,赫伯斯翼龍生活於侏羅紀晚期的阿根廷。至今为止唯一已知的化石来自于阿根廷内乌肯省的提通階地層。 牠最初被認為是似美頜龍的小型虛骨龍類恐龍。模式種是小赫伯斯翼龍(H.),是於1974年被描述、命名的。至今为止只有一具化石被发现,它主要由骨盆部分和大腿的骨头组成。起初它被当作是獸腳亞目的一种。它可能是最早在南半球被发现的翼龙類。.

新!!: 骶骨和赫伯斯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股溝

股溝(intergluteal cleft)是兩臀之間的凹槽,由骶骨下方一直延伸到會陰部,是臀大肌之間的可見邊界,因此稱為股溝,股溝在肛门的上方。 向內生長的毛髮會阻礙股溝的毛囊,形成刺激性的異物反應,造成。也可能會再在皮膚上開另一個開口,分泌有惡臭的分泌物,即為所謂的藏毛竇。.

新!!: 骶骨和股溝 · 查看更多 »

脊椎

脊柱(拉丁语:Columna vertebralis、vertebral column、backbone、spine)是人和脊椎动物位于背侧的支撑性中轴骨骼。 人类的脊柱由33-34块脊椎骨(拉丁语:Vertebrae)和中间起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组成;这个结构通过韧带和小的脊柱关节固定;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为划分为7頸椎(cervical vertebrae)、1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5腰椎(lumbar vertebra)、骶骨和尾骨(这种分类对所有哺乳类动物有效,从老鼠到长颈鹿)。人类的5块骶骨和4块尾骨相互融合,它们被称之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动物有数目不等的尾骨。 椎骨有一个突向背侧的棘突,在背部的正中线上可以在皮下摸到,是经穴定位的重要标志之一;脊柱内部有纵行的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脊髓膜。 成人的脊柱在矢状面成双s形弯曲,脊柱侧面观,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它为直立行走的人类提供了强大支持,而且具有弹性。颈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弯曲被称之为脊柱前凸,相对的胸部和尾部向后突出则被称之为脊柱后凸。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向前、后方四个弯曲,这种弯曲往往因长期姿势不正或疾病影响而过度后凸,引起畸形,成为驼背。 脊髓由于重伤造成损害,会导致横贯性损害。 常见的会损伤脊柱的疾病: 椎间盘的损伤,影响到上下两块脊椎骨。脊椎脱位,风湿病和所属的非感染疾病(如关节强硬性脊椎柱炎)以及结核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新!!: 骶骨和脊椎 · 查看更多 »

腰窩

腰窩(lateral lumbar fossa),又稱為維納斯的酒窩或維納斯之眼,是人體下背處上二塊對稱的凹陷處,在股溝的上方。腰窩就在對應的表層,也就是骶骨和骨盆髂骨的连接處。 維納斯的酒窩是不正式的用詞,以往在醫學上可以用這個詞表示上的表層肌肉及皮膚組織,其拉丁文為fossae lumbales laterales,此凹陷處是由連結後上髂脊及皮膚的短韧带產生的,一般認為和基因有關。 還有其他韧带連接皮膚及深層組織,例如,位在乳房、胸大肌筋膜和皮膚之間。 在外科手術中也有用到「維納斯的酒窩」此一名稱,是在骶骨後面的二個對稱凹陷處,其中也有靜脈通過。在脊柱外科中,會以這個位置為準,來找骶骨上關節面,以放置骶椎弓根螺釘。 有些文化會認為維納斯的酒窩是美的標記,因此其名稱中有羅馬神話中代表美的女神维纳斯。.

新!!: 骶骨和腰窩 · 查看更多 »

腕龍屬

腕龍屬(学名:Brachiosaurus)是蜥腳下目腕龍科的一屬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的北美洲,可能還有白堊紀早期的北非。牠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結合而來,因牠的前肢長於後肢。腕龍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最聞名的恐龍之一。腕龍的科學研究大多來自於東非的布氏腕龍(B.

新!!: 骶骨和腕龍屬 · 查看更多 »

艾雷拉龍屬

艾雷拉龍屬(學名:Herrerasaurus),又稱黑瑞拉龍、埃雷拉龙、黑瑞龍或赫勒拉龍,是最早的肉食性恐龍之一。所有已知的標本都是發現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西北部的三疊紀中期地層,屬於拉丁尼階晚期,約2億3140萬年前。模式種是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龍(H.

新!!: 骶骨和艾雷拉龍屬 · 查看更多 »

艾雷拉龙科

艾雷拉龙科(学名:Herrerasauridae)为已知最古老的恐龙类群,其化石记录为2亿3140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艾雷拉龙科后来在三叠纪晚期灭绝。艾雷拉龙科为小型(体长不超过4米)的肉食性兽脚类或蜥臀目基础分类。该科的最具代表种属来自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并于上世纪60年代发现。一具接近完整的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龙骨架发现于阿根廷圣胡安省的伊沙瓜拉斯托发现。较不完整的其它种属骨架也发现于北美洲,这表明它们也栖息于其他大陆。 艾雷拉龙科的解剖学是异常和专业的,它们被认为不是后期恐龙演化支的祖先。它们通常有着原始和衍生性状。其髋臼是部分开放的,并只有两个骶骨,是所有恐龙中骶骨数量最少的。它们的耻骨有着衍生结构,其旋转有点向后折叠,并创造出类似坚尾龙类的端子扩展,尤其是艾雷拉龙。艾雷拉龙科的手较原始,有着五个掌骨且第三个手指长过第二个手指,但兽脚类只有三根手指和弯曲的爪子。它们也有着类似所有兽脚类的开闭下颌骨。.

新!!: 骶骨和艾雷拉龙科 · 查看更多 »

雪松山龍屬

雪松山龍屬(學名:Cedrorestes)可能是種基底鴨嘴龍科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猶他州。 屬名意為「雪松山脈的居民」,是以化石發現地雪松山脈組為名。化石是個不完整的骨骸,年代為巴列姆階。.

新!!: 骶骨和雪松山龍屬 · 查看更多 »

蛇頸龍屬

蛇頸龍屬(屬名:Plesiosaurus)是種大型的海生爬行動物,屬於鰭龍超目,存在於早期的侏儸紀,身長約3到5公尺。在德國與英國的里阿斯統(Lias)發現了接近完整的骨骸。牠們的特色在於小頭、細長的頸部、像烏龜般寬闊的身體、短尾巴,與兩對大且細長的鰭狀肢。 牠的名字後來成為蛇頸龍目的名稱來源,但蛇頸龍本身年代相當早,是該目典型的屬。.

新!!: 骶骨和蛇頸龍屬 · 查看更多 »

陰部神經

部神經(pudendal nerve)為會陰部的主要神經。在感覺方面,該神經負責傳送男性及女性外陰部、肛門周圍,以及會陰的感覺信息;運動信息方面,則支配了及,和。一旦損傷則可能導致排糞失禁,這類損傷常見於分娩後遺症,麻醉也可能造成類似的症狀。 陰部神經會經過上的。1836年,愛爾蘭解剖學家首次描述陰部管,故該管又稱阿爾科克氏管(Alcock's canal)。.

新!!: 骶骨和陰部神經 · 查看更多 »

虛骨龍類

虛骨龍類(学名:Coelurosauria)又名空尾龍類,是群多樣性的獸腳亞目恐龍,包含許多次演化支,例如:暴龍超科、似鳥龍下目、以及手盜龍類(也包含鳥類)。虛骨龍類的範圍為:獸腳亞目中,所有親緣關係接近鳥類,而離肉食龍下目較遠的物種。目前的有羽毛恐龍幾乎都屬於虛骨龍類,使許多科學家認為大部分虛骨龍類擁有某種程度的羽毛。.

新!!: 骶骨和虛骨龍類 · 查看更多 »

柏柏爾龍屬

柏柏爾龍屬(Berberosaurus)是種獸腳亞目阿貝力龍超科恐龍,化石發現於摩洛哥瓦爾扎扎特省阿特拉斯山脈的Toundoute地層,年代為下侏儸紀的普林斯巴赫階到托阿爾階。模式種是里阿斯柏柏爾龍(B.

新!!: 骶骨和柏柏爾龍屬 · 查看更多 »

林木龍屬

林木龍屬(屬名:Silvisaurus)又名釘肩龍、叢林甲龍,意為「林木蜥蜴」,是甲龍下目結節龍科的一屬,生存於中白堊紀的堪薩斯州。.

新!!: 骶骨和林木龍屬 · 查看更多 »

恐爪龍屬

恐爪龍屬(屬名:Deinonychus)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身長約2.5-4公尺,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中期至阿爾布階早期,距今約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牠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δεινος」(意為「恐怖」)及「ονυξ/ονυχος」(意為「爪」),因為牠的後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鐮刀狀的趾爪,在行走時第二趾可能會縮起,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但近年就伶盜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劃。 恐爪龍的正模標本(編號YPM 5205)有個大幅彎曲的第二趾爪,奧斯特倫姆研究鱷魚、鳥類的趾爪,發現主龍類的趾爪具有角質鞘,所以趾爪的實際體積較大。奧斯特倫姆估計這個第二趾爪有13公分長Ostrom, J. H. (1970)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the Cloverly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Bighorn Basin area, Wyoming and Montana", Bulletin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35:1–234.

新!!: 骶骨和恐爪龍屬 · 查看更多 »

板龍屬

板龍属(屬名:Plateosaurus)是蜥臀目蜥脚形亚目植食性恐龙的一属。板龍生存於晚三疊紀諾利階到瑞提階的歐洲,約2億1600萬年前到1億9900萬年前。目前已有兩個已承認種:恩氏板龍(P.

新!!: 骶骨和板龍屬 · 查看更多 »

棒爪龍屬

棒爪龍屬(學名:Scipionyx)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體型非常小型,生存於下白堊紀的義大利,約1億1300萬年前。棒爪龍只有一組骨骼被發現,而且連同軟組織及內臟被保存下來。牠的化石是一個只有幾吋長的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被估計可以有2米長。 棒爪龍的學名是由拉丁文的「Scipio」及希臘文的「onyx」組合而來,意思是「Scipione Breislak的爪」,是以首位研究這個化石所在地層的地質學家為名。種小名的samniticus是以義大利北部的薩姆奈特來命名。 在1981年春天,業餘古生物學家Giovanni Todesco在距離那不勒斯約50通里的Pietraroja附近發,現棒爪龍的化石。這些化石保存在Pietraroia石灰岩層,化石保存得非常原好。Todesco認為這些骨骸是屬於鳥類的,不過他並不知道這些化石的重要性,並將化石存放在自家倉庫。直至1992年,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與Marco Signore與他會面後,才確定這是義大利的第一類恐龍。最初一些雜誌給牠取了一個匿名「Ciro」,是一個常見的那不勒斯名稱。在1998年,棒爪龍登上了《自然》雜誌的封面。.

新!!: 骶骨和棒爪龍屬 · 查看更多 »

棄械龍屬

棄械龍屬(学名:Anoplosaurus)是結節龍科恐龍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阿爾布階末期)的英格蘭劍橋郡。棄械龍曾經被分類在甲龍下目、鳥腳下目。屬名意思是「沒有裝甲的蜥蜴」,但近年研究認為牠們其實是有裝甲的。.

新!!: 骶骨和棄械龍屬 · 查看更多 »

極鱷龍屬

極鱷龍屬(學名Aristosuchus)是美頜龍科恐龍的一個屬,是種小型的虛骨龍類恐龍。其屬名是由古希臘文的「ąριστον」(即勇敢、極度、最尊貴之意)及「σουχος」(埃及神話中的鱷魚頭神祇索貝克的古希臘文訛稱)而來。牠們有著很多鳥類的特徵。 極鱷龍是雙足肉食性的獸腳亞目恐龍。極鱷龍被估計約2米長,體重估計約30公斤。牠們的化石是在英格蘭懷特島被發現,被估計是屬於下白堊紀的地層,即距今約1億2500萬年前。 極鱷龍與近親美頜龍在外形及體形上很相似,有些學者甚至提出牠們是同一屬。理查德·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將極鱷龍與簧椎龍產生混淆,因為他錯誤以為威廉·達爾文·福克斯(William Darwin Fox)曾在1866年將簧椎龍重新命名。德恩·奈許(Darren Naish)根據其恥骨特徵,提出極鱷龍是美頜龍科的有效屬。極鱷龍的正模標本(編號BMNH R178)有薦骨、恥骨、股骨及幾塊脊椎。股骨的前粗隆部形狀如翼般,第四粗隆部明顯縮小。在附近也發現兩塊有趾爪的趾骨,也有可能是來自同一個體。 極鱷龍的模式種是小極鱷龍(A.

新!!: 骶骨和極鱷龍屬 · 查看更多 »

次髎穴

次髎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可在俯卧位,在第二骶后孔处取穴。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二骶后孔。皮肤由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左右两侧第二骶后孔之间距为33毫米和第三骶后孔的纵距为15.2~16.2毫米,在活体第二骶后孔和骶前孔的倾向约65度。个体略异。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之共用。主治病症同上髎穴,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痛经,疝气,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炎。并可用于催产,引产等。.

新!!: 骶骨和次髎穴 · 查看更多 »

昆杜爾龍屬

昆杜爾龍屬(學名:Kundurosaurus)是鴨嘴龍科櫛龍亞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西伯利亞,可能是馬斯垂克階晚期Godefroit, P.; Bolotsky, Y. L.; Lauters, P. (2012).

新!!: 骶骨和昆杜爾龍屬 · 查看更多 »

浙江龍屬

浙江龍屬(屬名:Zhejiangosaurus)是結節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浙江省麗水市聯城鎮的朝川組,年代為上白堊紀的森諾曼階。 模式種是麗水浙江龍(Z.

新!!: 骶骨和浙江龍屬 · 查看更多 »

2010 SMTOWN Live世界巡迴演唱會

SMTOWN Live '10 World Tour是韓國經紀公司SM娛樂從2010至2011年舉辦,旗下藝人的聯合世界巡迴演唱會。這次巡演在六個城市進行,分別在首爾、洛杉磯、上海、東京、巴黎及紐約。.

新!!: 骶骨和2010 SMTOWN Live世界巡迴演唱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薦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