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0 关系: 劉岳昭,劉蓉,吴棠,夏扎·旺曲杰布,天心阁,太平天國 (2000年電視劇),太平天国,左宗棠,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九品芝麻官,广州人,二郎场之戰,廣州人,四川總督,石达开,王錱,紹興師爺,牛樹梅,鐵血保鏢,駱姓,贤良祠,黃彭年,黃淳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郭崑燾,郭嵩焘,藍朝鼎,藍朝柱,蔣介石日記,蔣益澧,陈亨容,李永和,梁成富,樊燮,清史稿,清朝大学士列表,湘军,湖南巡抚,朱劍凡,文庆。
劉岳昭
劉岳昭(),清代湖南漣源人,湘軍人物,字藎臣,一字靜臣。 咸豐六年(1856年),從蕭啟江援江西,抵抗太平軍,升為知縣,而後升為太守,咸豐九年(1859年),太平軍石達開入湖南,岳昭率兵抵抗石達開部下的賴裕新部,解除寶慶之圍,次年攻廣西,升觀察使,從駱秉章戰勝陳玉成,又加按察使銜,賜號鼓勇巴圖魯。 同治元年(1862年),抵抗石達開,升為雲南按察使,又升布政使;次年鎮壓貴州苗族民變;同治五年(1866年)升為雲南巡撫;同治七年(1868年)升雲貴總督。雲南回變,布政使岑毓英的軍力最強,而毓英意氣用事,與諸將不和,岳昭調和了他們的衝突,升用岑毓英。 光绪元年(1875年)劉岳昭因為馬嘉禮事件入覲遲延,被御史李廷簫彈劾,免官而卒。.
查看 骆秉章和劉岳昭
劉蓉
劉蓉(),字孟容,號霞仙,清代湖南省湘縣人,是桐城派古文學者,生員出身,參與平定太平軍之戰,1862年任官陝西巡撫。.
查看 骆秉章和劉蓉
吴棠
吴棠(),字仲宣,清代安徽省盱眙县人(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 ,晚清封疆大吏。.
查看 骆秉章和吴棠
夏扎·旺曲杰布
夏扎·旺曲杰布(,)藏族,后藏白朗人,西藏贵族,曾任噶伦、摄政。.
查看 骆秉章和夏扎·旺曲杰布
天心阁
天心阁,位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城南,地处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北面,紧邻蔡锷南路和城南路,阁楼与城墙、天心公园及其他建筑融为一体,为长沙重要古建筑之一。.
查看 骆秉章和天心阁
太平天國 (2000年電視劇)
《太平天國》是中央電視台於2000年7月10日—8月28日播放的電視劇,全46集。本劇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通过上市股票募集资金拍摄的电视剧。 此劇製作費達1.5億人民幣,其中1.15億元用於建造主要拍攝場地「太平天國城」(位於廣東省南海市南海影視城)。台灣衛視中文台及香港亞洲電視亦曾播放過此劇。.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囯是清朝道光晚年、咸豐至同治初年間建立的政權,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豐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咸豐三年(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破,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軍部队,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國之亂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軍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貫廣東省廣州府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其他的太平军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訂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查看 骆秉章和太平天国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 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將領。一生亲历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务运动、陕甘回变、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历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 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農業,钻研舆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查看 骆秉章和左宗棠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查看 骆秉章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九品芝麻官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Hail the Judge),是香港演员周星驰於1994年主演的喜劇电影,當時由於臺灣連續劇《包青天》爆紅,香港各家電視台紛紛欲加入轉播,王晶於是惡搞,創造一個「新的包青天故事」,電影的香港原名為《--》,副標題「白--包青天」中的「白--」即「白臉」,原因是周星驰扮演北宋名臣包龍圖(包拯,人稱「包青天」)的後人包龍星,只不過包拯是黑臉的,包龍星卻是白臉的。包龍星是一個小官,为了幫一名含冤被判處死刑的女子伸冤,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打敗了犯罪者與背後的惡勢力,告大白於天下。 该影片延续了周星驰一贯的搞笑风格,尤其片中臺詞十分詼諧逗趣,属其电影的经典之作。.
查看 骆秉章和九品芝麻官
广州人
广州人(英文:Cantonese,可擴展指粵人),视乎语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指在广州2200多年历史中,籍贯或出生地在广州,或长期生活在广州,以广州此城为身份认同的华人。.
查看 骆秉章和广州人
二郎场之戰
二郎场之戰是清咸豐年間四川李永和、蓝朝鼎反清運動中,順天軍张第才部在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二郎场伏擊湘軍黃淳熙部的著名戰鬥,發生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五月。.
查看 骆秉章和二郎场之戰
廣州人
廣州人(英文可作Guangzhouer、Guangzhou People等,Cantonese一詞包括但不限於指廣州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指在廣州2200多年歷史中,籍貫或出生地在廣州,或長期生活在廣州,以廣州此城為身份認同的華人。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大都會,歷代都有大量人口進出,大部分人口來自廣東省內,也有來自其它省份或海外的人口。由於“廣州”的行政範圍在歷朝有諸多變遷,本條目基本以廣州市今日的行政管轄範圍為限。.
查看 骆秉章和廣州人
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
查看 骆秉章和四川總督
石达开
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祖籍广东兴宁,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家。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从容赴死《黄彭年致唐友耕函》:“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对手心有余悸,在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石达开的民间传说、歌谣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 封号全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查看 骆秉章和石达开
王錱
王(1825-1857),字璞山。湖南湘乡县人。湘军大将,创立老湘营,前后歼灭太平军十余万人,英年早逝。刘松山为其部将。 祖父王之海是秀才出身,“待人无欺,遇贫困残疾人,寒则赠衣,饥则于食。”。父亲王宗麓,教学于乡里。王錱三岁時能能背诵經書。十岁读书家塾,读书时“常危坐终日不出,诵览不辍”,十四歲時,在家中墙上刷字:“置身万物之表,俯视一切,则理自明气自壮量自宏。”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成為羅澤南门生。咸丰二年(1852年)與县令朱孙诒、刘蓉開辦湘勇。治軍極嚴,閒時教士兵讀《孝經》、《四書》。 王錱招募六營三千多名新兵,但曾國藩命令“不超過三營”,去信說“恐兩個月後無餉可發”。幸好湖南巡撫駱秉章贈以一萬兩銀子,以為新兵訓練餉費。曾国藩认为王錱是“太汲汲于名利之人”,王錱回湘乡重募湘勇,受到湖南巡抚骆秉章賞識,咸丰七年三月带兵赴江西打仗,于吉水三曲滩,杀太平军将领沈元悦、卢友三,王錱部又斩杀平东王何胜权,大败杨辅清。自三曲滩、藤田、韶源三战大胜后,被太平军称“出队莫逢王老虎!”。王錱過度勞累,感染热疾,八月四日(9月21日)病死在江西乐安营中。临死前,将曾国藩所赠的《二十三史》留给張運蘭。年僅三十三歲,谥壮武。著有《練勇芻言》。.
查看 骆秉章和王錱
紹興師爺
紹興師爺,明代中葉至清代末造,從督撫到縣令,皆聘有師爺,清代的師爺多來自紹興府八縣,所以稱紹興師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域性「師爺幫」。 師爺,又稱幕賓、幕友,是輔佐官員的重要私人顧問,甚至師爺也因專長不同,各自辦專門之事。辦理財政、賦稅的師爺,稱為“錢榖師爺”。錢穀師爺的重要性,僅次於刑名師爺。起草奏疏的師爺稱為“折奏師爺”。專管書信的師爺稱為“書啟師爺”。.
查看 骆秉章和紹興師爺
牛樹梅
牛樹梅,字玉堂,號省齋,又字雪橋,行一。甘肅鞏昌府通渭縣雞川鄉牛坡村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骆秉章和牛樹梅
鐵血保鏢
《鐵血保鏢》(Safe Guards,原擬名《會友鏢局》),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清裝恩仇電視劇,全劇共25集,由馬浚偉及姚子羚領銜主演,並由黎耀祥、黃智賢、黎諾懿、郭峰、蔣志光、劉江及惠英紅聯合主演,監製為李添勝。.
查看 骆秉章和鐵血保鏢
駱姓
駱姓,百家姓之一,2015年排行13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一千分之一。.
查看 骆秉章和駱姓
贤良祠
賢良祠(v),清代雍正八年清世宗敕建,清朝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國家者的專祠,位於地安門西大街103號旁門。 賢良祠坐北朝南,面積約740平方公尺。祠內立有清世宗憲皇帝御制賢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最初祀王、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提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又增21人,共祀99人。.
查看 骆秉章和贤良祠
黃彭年
黃彭年(),字子壽,號陶樓,晚號更生,貴州貴築(今貴陽市)人,祖籍湖南醴陵,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骆秉章和黃彭年
黃淳熙
黃淳熙(),字子春,江西省饒州府鄱陽縣豐田村人。清朝官員,湘軍人物。同進士出身,以知縣即用,因在湖南圍剿太平軍有功,擢升道員,隨駱秉章赴四川鎮壓李永和、蓝朝鼎反清起事,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二郎场之戰中遇伏身亡。朝廷追贈布政使銜,諡忠壯。《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三·列傳二百二十·黃淳熙傳《鄱陽縣志·卷之十·人物志一·忠節》頁十二:“黃純熙,號子春,豐田人。性剛寡言笑,年二十七由道光丙午科連捷成進士,以知縣分發湖南,歷署會同、綏甯等縣,政聲卓著。嘗因防兵索餉,屢請不給上書,有‘縣令只應死于賊,不應死于兵’等語,上臺悚然。遇事據理直爭,不稍屈,頗不合于時,以是引疾杜門,博涉書史,研求郡國利獘,于方輿險易無不洞悉。會駱秉章來撫湖南,知其才堪大用,強起之。咸豐七年委署湘鄉縣五月,教化大行,方擬專疏薦達,以父憂解任。湘民爲立去思碑二,並繪巡城、臨鄉、徵輸、升堂四圖以頌其德。時兩江制軍曾國藩督辦浙江軍務,親顧其廬求一出,以母故辭。未幾,應秉章召,募勇千六百人衛省,屹然為長沙保障。九年春,石逆達開攻寶慶,純熙赴援,旋剿賊目何文彪于江華縣,復追擊于江藍廳,皆大破之。九月,乘夜大霧,馳百餘里,焚賊柵于楚粵交界之牛尾嶺、杉木根、黃馬寨等處,殲二千餘人,斃逆首賴裕新,江華肅清。奏保以知府留南補用,賞戴花翎。貽書令添慕推獎甚至。十年,率師防堵永州、道州、綏甯、靖州,至十一月,追剿逆首彭大順,連復宜章、桂陽兩城,新撫翟誥奏保以道員補用。先是,七月駱秉章奉旨督辦四川軍務,奏調純熙隨征,既而楚境撤防,獨統所部三千人趨蜀。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破賊于定遠城下,斬逆首偽總兵何國梁,俘馘以萬計。捷聞,奉旨以道員著交軍機處記名。遇湖南缺,即補,并賞加按察司銜。駐定遠二日,以餘孽未盡,窮追至二郎場,四山壁立,地勢險絕,忽賊伏四起,純熙慮全師,急督將士竭蹶力戰,橫衝直突,殺三四百人,賊稍卻即合,愈集愈密,乃解關防授親兵,使歸報,謂賊得我即止。揮會志友丁九祥等退,策馬赴敵,陷泥沼不得起,猶奮步大呼,手刃十數賊,血盈袍袖,傷重暈仆。羣逆擁至場所,稍甦,脅之跪,瞋目叱之曰:‘逆賊,豈有堂堂太守肯為汝屈以求苟活耶!’罵不已。賊怒,支解之,并燔其屍。自游擊以下,死者一百一十人。賊亦以大創宵遁。純熙駢脅多力與士卒同甘苦,臨機應變,英鷙無前。故所當輒破。作令數年,諸所規畫皆為久遠計,而不苟且邀譽于一時。卸事閒居則青袍布服,徒步往來,見者不識其爲長官也。既死,軍民莫不痛惜。事聞,贈布政司銜,予騎都尉世職。詔順慶府城及殉難處所建立專祠。駱秉章原奏交國史館採入列傳。諡忠壯。”.
查看 骆秉章和黃淳熙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最早的一編,於1966年第10月出版第1辑,1973年12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郭崑燾
郭崑燾(),原名先梓,字仲毅,號意城,別號逸叜,晚年號樗叜,湖南湘陰人,郭嵩燾之弟。以舉人參張亮基軍幕。太平軍李開方擾湖北,自懷慶折而南下,武昌夜半得報,郭嵩燾立即調師,太平軍在鵝公頸驟遇清兵,大亂,李開方被斬,太平軍被殲。駱秉章任湖南巡撫、曾國藩東征,左宗棠援浙時都倚重郭崑燾。由國子監助教歷加四品卿銜。後劉崐討黔苗,郭崑燾引疾歸家,不久起復參贊軍事。苗亂將平,又辭職而去。光緒八年,卒。.
查看 骆秉章和郭崑燾
郭嵩焘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湘軍的創建者之一,也是中国首位驻外使節,曾任駐英國、法國公使。他與曾國藩、左宗棠都是兒女親家。.
查看 骆秉章和郭嵩焘
藍朝鼎
藍朝鼎(),回族,清末順天軍起义领袖,又名藍二順。 雲南省大关人,貧農出身。1859年,李永和与藍朝鼎、藍朝柱兄弟以“不交租、不納糧”“打富济貧”的口号起义,藍朝鼎称大元帥。順天軍进入四川省,包围叙州,占領犍為、乐山。犍為、乐山製盐業兴盛,盐工参加順天軍,軍勢膨涨十数万人之上。1860年段階率领順天軍的活動范围四十余州县。李永和、藍朝鼎和藍朝柱分兵,李永和守犍為、乐山一带,藍朝鼎、藍朝柱北上攻綿州。1861年5月包围綿州。因兵力分散,清朝四川总督駱秉章率湘軍对抗,藍朝鼎阵亡。藍朝柱率残军逃至陝西省南部,称大漢显王,后战死。.
查看 骆秉章和藍朝鼎
藍朝柱
藍朝柱(),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順天軍起义领袖,又名藍大順。 雲南省大关人,貧農出身,回族。1859年,李永和与藍朝鼎、藍朝柱兄弟以“不交租、不納糧”“打富济貧”的口号起义,藍朝鼎称大元帥。順天軍进入四川省,包围叙州,占領犍為、乐山。犍為、乐山製盐業兴盛,盐工参加順天軍,人數增至十数万人以上。1860年,順天軍的活動范围有40余州县。李永和、藍朝鼎和藍朝柱分兵,李永和守犍為、乐山一带,藍朝鼎、藍朝柱北上攻綿州(治所在今四川省綿陽市東)。1861年5月包围綿州。因兵力分散,清朝四川总督駱秉章率湘軍对抗,藍朝鼎阵亡。 藍朝柱率残军逃至陝西省南部,称大漢显王。1863年,河南省的太平天国扶王陳得才率軍进入陝西省,藍朝柱在漢中合军共同作战。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六月,滇軍藍大順部攻取洋縣縣城,設靖州。三年二月,滇軍才撤離。1863年11月,藍朝柱軍占領盩厔逼近西安,清朝派遣西安将軍多隆阿对敌。这时,陳得才軍救援天京,退出陝西省。藍朝柱軍孤立,多隆阿在1864年春天攻陷盩厔,藍朝柱撤退途中遇伏兵袭击,战死。.
查看 骆秉章和藍朝柱
蔣介石日記
蔣介石日記,是中國現代史重要人物蔣中正自1915年至1972年7月21日手部肌肉萎縮症不能執筆為止之私人日記,共57年,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完整、資料量最巨的領導人日記。其中1915年、1916年及1917年之日記,於1918年底福建永泰縣遭北軍襲擊逃難時失落,1915年日記僅存13天。蔣後來自撰《中華民國六年前事略》回憶1917年前個人歷史,亦被學者引用,但非日記。1924年日記可能遺失於黃埔軍校時期。台海兩岸都有學者認為此日記高度真實及有權威性,顛覆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過去官方論述。 蔣日記原本由其本人保管,蔣死後交蔣經國保管;蔣經國死後,交蔣孝勇保管;蔣孝勇死後,交蔣方智怡保管。2004年,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與馬若孟取得蔣方智怡授權,親自到加拿大與美國的蔣家,將日記帶到胡佛研究所存放。 蔣介石日記「目前暫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已開放供研究者參閱」劉維開:《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台北,時英出版社,2009年微縮攝影版,但因蔣家後人(可能是蔣經國或蔣介石自己)對日記有刪節或塗黑,導致少部分日記內容不完整。胡佛研究所也在蔣家要求下,將部份與史學研究無涉的隱私少量內容進行處理,此部分內容將在2035年完全公開。.
查看 骆秉章和蔣介石日記
蔣益澧
蔣益澧(),字芗泉,湖南湘鄉人,清朝湘軍人物,參與征討太平天國戰事,曾任浙江巡撫、廣東巡撫等官。.
查看 骆秉章和蔣益澧
陈亨容
亨容,太平天国将领。 陈亨容参加金田起义,加入太平军。隶属于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年)春,陈亨容从江西向福建进军,担任冬官副丞相。三月到达汀州。随同石达开出走。己未九年(1859年)任府翼府宰制,转战江西、湖南。结局事迹不详。他的事迹记载于曹大颧《寇汀纪略》、曾国藩《清咸丰九年二月初九日蕭啓江在南康胜仗折》(《曾文正公奏稿卷十》)、骆秉章《宝庆援军大捷府城解围折》(《骆文忠公奏议》)。《寇汀纪略》(中国近史资料叢刊本)中误作陈享容。.
查看 骆秉章和陈亨容
李永和
李永和(),雲南省大关縣人,回族,貧農出身,清朝末年順天軍起义领袖、滇匪。.
查看 骆秉章和李永和
梁成富
梁成富()清广西鬱林人,1860年封「則天義」,1861年封「啟王」,太平天国後期将领。.
查看 骆秉章和梁成富
樊燮
樊燮,清代湖北恩施人,曾官湖南永州(今零陵县)镇总兵。.
查看 骆秉章和樊燮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骆秉章和清史稿
清朝大学士列表
清朝大学士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查看 骆秉章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湘军
湘军,或称湘勇,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由湖南(湘)长沙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曾国藩姻亲罗泽南家族、新宁江忠源家族等统领的乡勇合并而成的軍隊。 初创时募水勇五千人,分为十营,其中在湘潭募水军四营,以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为营官,衡州募六营,以成名标、褚殿元、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为营官;陆勇五千余人,以塔齐布、周凤山等为营官。水路以褚汝航为各营总统,陆军以塔齐布为诸将先锋,合计员弁兵勇夫役一万七千余人。后期名将包括李续宾、李续宾长子李光久、鲍超、吳大澂。曾国藩统领湘军与清廷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合作的关系。左宗棠原是骆秉章麾下,后自成一军,与曾国藩湘军、湖北胡林翼军队并列,被视为广义上的湘军。 湘军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1895年3月被日軍第一軍及第二軍於牛莊鎮、田庄台镇围歼,李光久只身逃出牛庄,湘军后逐渐解散。.
查看 骆秉章和湘军
湖南巡抚
湖南巡抚,全称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官衔从二品。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兼兵部侍郎衔,加衔后升为正二品。巡抚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是总揽全省军务、政务的最高地方长官,其办事衙门称巡抚部院。.
查看 骆秉章和湖南巡抚
朱劍凡
朱劍凡(),男,原名周家純,辛亥革命後復朱姓,湖南省長沙府寧鄉人,著名革命教育家,明朝宗室後裔─洪武帝朱元璋的第二十七世孫。明朝末年,清軍南下,湖南境內的明藩王吉王朱由檜(封地岳州)聯合名將何騰蛟及闖軍余部堅持抗清。戰敗後吉王全家被殺害,只時年十歲的次子逃至今天的湖南省寧鄉縣山區。幸得周氏族人庇護,認為養子,改名換姓,將「吉」字加「冂」為周,方免遭俘殺。.
查看 骆秉章和朱劍凡
文庆
文庆(v,),字孔修,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清朝官僚,道光、咸丰两朝军机大臣。.
查看 骆秉章和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