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马达加斯加岛

指数 马达加斯加岛

#重定向 馬達加斯加地理.

86 关系: 埃马纽埃尔·德拉克·德尔卡斯蒂洛印度礁印度洋卷尾科单果树科坚固蛹螺塔那那利佛壶腹枣螺复仇级战列舰大陆岛大海嘯安唐·贡萨尔维斯对叶藤科山猫宝螺岛屿列表岛屿列表 (按人口)岛屿面积列表島嶼丁香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三角果科三齿仿短浆蟹亚麻藤科仓鸮伊號第十六潛艦伊號第十潛艦异菝葜科地蜂草地果莲木刺茉莉科刺毛壳蟹四合椿科四带枣螺玻甲鱼玉兔螺玉盘桂科玉蕊科球萼树科第奥古·迪亚士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簇花草属索马里板块翡若翠科翼萼茶科热带海洋性气候瓶头梅科生活满意度指数無核武地帶熱帶乾濕季氣候番茱萸科...特罗姆兰岛狐猴科白假方蟹蟾蜍鞭寄生亞科草鹭非洲树蛙科非洲桐科裸眉鸫科香蒲科马岛雉鸻马达加斯加贝齐寮人鹃鴗黑星宝螺黄纹拟鲈霉草科赤魷金縷梅科金虎尾科苦胡桃科折扇叶科林仙科恶魔角蛙属毛掌绿蟹水穗草科渡渡鸟海桑科海洋漂浮蟹浅礁梭子蟹新胡安岛无尾目旋花树科扁果树科拟鹑科 扩展索引 (36 更多) »

埃马纽埃尔·德拉克·德尔卡斯蒂洛

埃马纽埃尔·德拉克·德尔卡斯蒂洛(Emmanuel Drake del Castillo,),法国植物学家。 他出生于巴黎,曾在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跟随路易·爱德华·比罗学习,他曾经在法属太平洋岛屿和马达加斯加岛上考察研究当地植物,从1886年至1892年,他出版了《插图太平洋岛屿植物》,他曾经收集了超过50万种植物标本,他去世后将这些标本交由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 他于法国中部安德尔省的圣-遂朗-德-让泊镇逝世。.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埃马纽埃尔·德拉克·德尔卡斯蒂洛 · 查看更多 »

印度礁

印度礁(Bassas da India,Basse de Judie)是法國海外領土法屬印度洋諸島中的一個環礁直徑約10公里。印度礁在莫三比克海峽南部中線上,與马达加斯加岛和莫三比克幾乎等距,其陆地總面积約0.2平方公里,含潟湖面积在內则有80平方公里。印度礁是一個圓型封閉環礁,自海平面下3,000公尺升起,寬約100公尺,潟湖最深的地方有15公尺。1897年,法国占领印度礁。马达加斯加对该岛有主权要求。.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礁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卷尾科

卷尾科(學名:Dicruridae)是鸟纲雀形目的一个科。这一科的鸟是一类中等体型的雀类,体羽多灰色或黑色,有些种类的外侧尾羽向外向上弯曲,因而得名。其科名與屬名由希臘文的 δικρος 和 ουρα 組成,意為「叉尾」。 卷尾科下有两个属:.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卷尾科 · 查看更多 »

单果树科

单果树科又名球花柞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及其对面的非洲东海岸、东面的马斯克林群岛和塞舌耳群岛。 本科植物为常绿灌木,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无托叶,叶子干燥后会变成蓝色。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大风子科内,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没有放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列在蔷薇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5月7日的新修订将其列在缨子木目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单果树科 · 查看更多 »

坚固蛹螺

坚固蛹螺(学名:Pupa solidula),又名斑点硬捻螺,为捻螺科蛹螺属的动物。.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坚固蛹螺 · 查看更多 »

塔那那利佛

塔那那利佛(;以前在法語中稱為Tananarive ,有時簡稱Tana),是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的首都。該城市位於馬達加斯加島中心,海拔,自18世紀以來就是該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在歷史上則曾是梅里納人的首都,而梅里納人現在也是該市最多的人種,人口達210萬(2013年)。該國所有18種馬拉加什民族有都在此居住,此外較多的外國人包含中國、印度和法國人。塔那那利佛是馬達加斯加的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總統府、上議院和最高法院均位於此地。.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塔那那利佛 · 查看更多 »

壶腹枣螺

壶腹枣螺(学名:Bulla ampulla),又名台湾枣螺,为枣螺科枣螺属的动物。.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壶腹枣螺 · 查看更多 »

复仇级战列舰

复仇级战列舰(Revenge-class battleship)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该级舰同级5艘.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复仇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大陆岛

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以至於其与大陆相隔成岛。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岛(又可分成板塊及非板塊交界帶兩類)和冲蚀岛两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大陆岛 · 查看更多 »

大海嘯

大海嘯是一個非正式的名詞,泛指高度極大的海嘯,常被多種媒體使用。現時尚未有一個完整的科學定義,但通常用于形容波高在100米以上的海嘯。与一般的海啸不同,大海嘯通常由大规模的山崩,撞击事件和火山爆发所造成,而非地震。.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大海嘯 · 查看更多 »

安唐·贡萨尔维斯

安唐·贡萨尔维斯(Antão Gonçalves)是15世纪葡萄牙探险家和奴隶商人。他是第一个从非洲奴隶商贩那里购买黑奴的欧洲人。.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安唐·贡萨尔维斯 · 查看更多 »

对叶藤科

对叶藤科共有2属约60余种,生长在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藤本,单叶对生;花的花瓣5;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玄参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各属合并到爵床科中,属于唇形目。.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对叶藤科 · 查看更多 »

山猫宝螺

山猫宝螺(学名:Cypraea lynx),又名山猫眼宝贝,是中腹足目宝螺科宝螺属的一种。常栖息在低潮线。.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山猫宝螺 · 查看更多 »

岛屿列表

本列表是以洲為順序排列的世界島嶼列表,主要列出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本表面积单位為万平方公里。.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岛屿列表 · 查看更多 »

岛屿列表 (按人口)

以下是按照人口数量排序的岛屿列表:.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岛屿列表 (按人口) · 查看更多 »

岛屿面积列表

以下是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列表,按照面积大小排列:.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岛屿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島嶼

島嶼或島是指於海洋中或湖泊中被水体圍繞的陆地区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更大的澳大利亚大陆不被视为岛屿,而視為大陸)。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或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島嶼 · 查看更多 »

丁香

丁香(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clove)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一種,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其花蕾又名丁子香,是一种香料,干燥后广泛用于烹饪中,做为一种食物香料,现在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目前出产丁香的地区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和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也出产丁香,2005年,印度尼西亚生产的丁香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 丁香树是一种常绿乔木,高达10至20米,叶椭圆形,单叶大,对生,革质;花为红色,聚伞花序,花蕾初起白色,后转为绿色,当长到1.5至2厘米长时转为红色,这时就可以收获,萼托长,花萼和花瓣4;果实为长椭圆形,名为「母丁香」。 另外,木犀科丁香属的歐丁香,一般也被俗称为「丁香花」,但与本种没有直接关系。.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丁香 · 查看更多 »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的在中国危害比较大的入侵物种的一个名单 。分别在2003年和2010年分2批发布,共35个物种。 保守统计,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范围内,中国的入侵物种有488种,其中植物265种,动物171种,菌类微生物26种。以西南和沿海地区最为严重,但是还缺乏一个预警机制。入侵途径主要是人为引进;沾粘在旅游者身上带入;自然传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 查看更多 »

三角果科

三角果科又名三棱果科或三数木科,共有5属约30种,分布在东南亚、热带美洲和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对生或互生,有托叶;花两性,花萼5,花瓣3或5;果实为蒴果或翅果(有三翅)。.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三角果科 · 查看更多 »

三齿仿短浆蟹

三齿仿短浆蟹(学名:Thalamitoides tridens)为梭子蟹科仿短浆蟹属的动物。分布于夏威夷群岛、萨摩亚群岛、斐济群岛、澳大利亚、马里亚纳群岛、约翰斯顿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帛琉群岛、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岛、红海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多见于海水。.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三齿仿短浆蟹 · 查看更多 »

亚麻藤科

亚麻藤科又名弧钩树科,共有4-6属约61种,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南美洲、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 亚麻藤科植物为藤本,单叶互生;花小,花冠5;果实为核果。.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亚麻藤科 · 查看更多 »

仓鸮

仓鸮(学名:Tyto alba)是分布最广的猫头鹰种类,也是所有鸟类中分布最广的之一,属于鸮形目中两科之一的草鸮科。它广布于世界各地,除了極地、荒漠、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和一些太平洋岛屿Bruce (1999) pp.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仓鸮 · 查看更多 »

伊號第十六潛艦

伊号第一六潜水艦(イごうだいじゅうろくせんすい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軍伊一六型潜水艦的一号艦。.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伊號第十六潛艦 · 查看更多 »

伊號第十潛艦

伊号第一〇潜水艦(いごうだいじゅうせんすいかん)是日本海軍潜水艦。伊九型潜水艦(巡潜甲型)的2号舰。1944年(昭和19年)在塞班岛附近战沉。.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伊號第十潛艦 · 查看更多 »

异菝葜科

异菝葜科共有2属9种,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花小,花瓣3;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分在天门冬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取消本科,将其分别列在龙舌兰科和天门冬科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异菝葜科 · 查看更多 »

地蜂草

地蜂草(学名:Geosiris aphylla)是一种寄生植物,只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和一些印度洋的岛屿上。地蜂草没有叶绿素,其根茎细长,有鳞片状皮;茎有分支;叶退化呈鳞片状;花小,为淡紫色。.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地蜂草 · 查看更多 »

地果莲木

地果莲木(学名:Diegodendron humbertii)又名基柱木或马岛樟,属红木科,是地果莲木属已知的唯一物种,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上,是马岛的特有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地果莲木 · 查看更多 »

刺茉莉科

刺茉莉科共有3属12种,分布在热带非洲、亚洲和马达加斯加岛,中国只有1种——刺茉莉 (Azima sarmentosa (Bl.) Benth.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刺茉莉科 · 查看更多 »

刺毛壳蟹

刺毛壳蟹(学名:Pilodius pugil)为扇蟹科毛壳蟹属的动物。分布于琉球群岛、八重山列岛、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墨吉群岛、安达曼群岛、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主要生活于珊瑚礁丛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刺毛壳蟹 · 查看更多 »

四合椿科

四合椿科又名番苦木科或棱镜果科,共有2属6种,都生长在非洲东部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在枝条顶端成螺旋排列;花小,花瓣4数;果实为坚硬的蒴果,横切面呈棱镜状。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苦木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仍然放在无患子目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四合椿科 · 查看更多 »

四带枣螺

四带枣螺(学名:Bulla adamsii)为枣螺科枣螺属的动物。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塔希提岛、汤加群岛、托里斯海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等地,属于暖水性种类。其一般栖息于潮间带石头下、珊瑚礁间。.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四带枣螺 · 查看更多 »

玻甲鱼

玻甲鱼(学名:Centriscus scutatus),又名蝦魚、玻璃魚、甲香魚、刀片魚,为玻甲鱼科玻甲鱼属的鱼类,俗名甲香鱼。分布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岛、红海、锡兰、马来亚、东印度群岛、菲律宾及澳洲以及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玻甲鱼 · 查看更多 »

玉兔螺

玉兔螺(学名:Calpurnus verrucosus),又名翁螺,是中腹足目海兔螺科玉兔螺属的一种。主要分布範圍北起日本,南至美拉尼西亚、斐济群岛、澳大利亚,以及科科斯群岛、印度、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岛及東非的坦桑尼亚等地,属于暖海产。通常栖息于潮下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坦桑尼亚坦加。.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玉兔螺 · 查看更多 »

玉盘桂科

玉盘桂科(Monimiaceae)也叫杯轴花科、香材树科、香材梅科或直接音译为檬立木科,共有18-25属约150-220种,全部都是生长在南半球的植物,有灌木或小乔木,其中最大的属是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的Tambourissa属,有约50余种。 在南极洲曾经发现最早的杯轴花科植物化石,大约在白垩纪晚期。 分类.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玉盘桂科 · 查看更多 »

玉蕊科

玉蕊科包括约20属250-300余种,都是生长在南美洲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乔木。许多种类是重要的木材来源。 玉蕊科一般分为两个亚科:藏蕊花亚科(Foetidioideae)和玉蕊亚科(Lecythidioideae)。藏蕊花亚科只包括生长在马达加斯加的一属—藏蕊花属,其余的都属于玉蕊亚科。 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也是一种重要的商品。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列入一个玉蕊目,只有一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杜鹃花目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玉蕊科 · 查看更多 »

球萼树科

球萼树科(学名:Sphaerosepalaceae)又名龙眼茶科、圆萼树科、球形萼科或刺果树科(Rhopalocarpaceae),共有2属18种,都是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特有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球萼树科 · 查看更多 »

第奥古·迪亚士

奥古·迪亚士(或译迪奥戈·迪亚士,Diogo Dias),又名第奥古·戈麦斯(Diogo Gomes),是15世纪葡萄牙探险家,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的发现者。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是他的兄弟。.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第奥古·迪亚士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二次世界大战地中海、中东及非洲战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地中海、非洲、中东的一系列战役和战斗。这些区域的战斗从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追随纳粹德国向英法宣战开始,到1945年5月2日年所有在意大利的轴心国部队投降为止。.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 查看更多 »

簇花草属

簇花草属是一类不含叶绿素的寄生植物,它们只寄生在半日花科的岩玫瑰属和欧洲半日花属的植物上面,主要生长在地中海区域、南非和马达加斯加岛。.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簇花草属 · 查看更多 »

索马里板块

索马里板块是正在形成中的一个板块。它是非洲板块的一部分,因为裂谷作用,正在向东移动。由这一裂谷作用形成的东非大裂谷即是索马里板块和它西边非洲板块的另一部分努比亚板块的分界,沿裂谷形成了许多湖泊和火山,在火山中最著名的就是乞力马扎罗山。 索马里板块的西界已如上述。其北界是印度洋中洋脊的北段嘉士伯海岭向亚丁湾中的延伸,该海岭以北即是阿拉伯板块。索马里板块的北界和西界都是离散边界,它们在相会,形成一个三联点。索马里板块的东界是西南印度洋脊,隔之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邻。由于东非大裂谷向南进入莫桑比克境内即逐渐消失,因此索马里板块的南界现在还不清楚。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它和努比亚板块在南段似乎并未分离,而仍连在一起,而且因为东非大裂谷很可能是一条夭折裂谷,在未来的地质发展过程未必会一直扩张下去,因此这两个板块将来也未必会彻底分离开来;所以有人认为它们还够不上板块的级别,更恰当的称呼是索马里亚板块和努比亚亚板块。 对科摩罗群岛和马达加斯加岛北部的火山的年龄测定显示,相对于造成这些火山的热点,索马里板块向东运动的速度大约是45毫米/年。.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索马里板块 · 查看更多 »

翡若翠科

翡若翠科共有9属约240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少数在阿拉伯半岛和中国。中国只有1属几种。 本科植物都是旱生型的。;属.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翡若翠科 · 查看更多 »

翼萼茶科

翼萼茶科只有1属7种,全部生长在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两性,花瓣5,花萼长;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茶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翼萼茶科 · 查看更多 »

热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是一种分布在赤道周围的热带雨林气候。.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热带海洋性气候 · 查看更多 »

瓶头梅科

头梅科又名山醋李科或扁子木科,共有3属4种,全部生长在热带东非、非洲西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雌花单生,花瓣6-10,雄花生于聚合花序中,花瓣8-10;果实为蒴果,种子两侧压扁,有翅或无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这些属放到田基麻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但将扁果树属单独分为一个扁果树科(Kaliphoraceae),没有列入任何一个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合并入本科。.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瓶头梅科 · 查看更多 »

生活满意度指数

生活满意度指数(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dex,SWL)是由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阿德里安·怀特建立。 生活满意度指数是基于多个数据,包括新经济基金会的快乐星球指数、200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等教育程度。 调查也显示健康(ρ.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生活满意度指数 · 查看更多 »

無核武地帶

無核武地帶(Nuclear-Weapons-Free Zone,缩写NWFZ),是指由聯合國确认的根据各国自愿订立条约而明令禁止使用、研發和部署核武器的特定区域,联合国大会决议采取一系列监督和控制手段以保障有关条约的施行。无核武地带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比较接近但又有一定的区别。与此类似的还有无核地带,这一概念指的是禁止使用、研发和部署核武器及核电站的特定区域,某些情况下该区域还会禁止安置或处理核废料、禁止使用或研发核动力装置;与无核武地带不同,无核地带所依据的并不是由联合国确认的国际条约。.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無核武地帶 · 查看更多 »

熱帶乾濕季氣候

熱帶莽原氣候 (又稱熱帶乾濕草原季氣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疏林莽原气候)的地區位于赤道多雨气候的高纬两侧,具体位于非洲撒哈拉以南高原、马达加斯加岛西部、西印度群岛部分、墨西哥高原、中美洲西岸、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緬甸中部等地。.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熱帶乾濕季氣候 · 查看更多 »

番茱萸科

茱萸科又名黑叶树科,只有1属7-8种,都是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当地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叶子干燥后变为黑色;花小,花被5数,组成花序;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山茱萸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伞形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在2006年12月19日新修订时将其和鞘柄木科合并。.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番茱萸科 · 查看更多 »

特罗姆兰岛

特罗姆兰岛(Île Tromelin)为法属印度洋诸岛之一,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以东350公里。该岛面积0.8平方公里。毛里求斯与塞舌尔对该岛由主权要求。该岛无港口,登岛困难。岛上有1千米的机场跑道。1722年,法国航海家首次记录该岛。 Category:環礁 category:法属南部领地 Category:法國島嶼 Category:塞舌爾島嶼 Category:毛里求斯島嶼 Category:印度洋島嶼 Category:法國爭議地區 Category:塞舌爾爭議地區 Category:毛里求斯爭議地區 Category:有爭議的島嶼.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特罗姆兰岛 · 查看更多 »

狐猴科

科是灵长目中的一个科,是树栖动物,主要分布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狐猴的鼻子短,耳朵大而尖,眼睛大;尾巴很长且呈弧形,外觀類似浣熊的尾巴。.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狐猴科 · 查看更多 »

白假方蟹

白假方蟹(学名:Pseudograpsus albus)为假方蟹属的动物,原屬方蟹科,現歸入弓蟹科。分布于日本、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印度、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栖息于高潮线下岩石岸边或珊瑚礁丛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白假方蟹 · 查看更多 »

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無尾目下的一類动物,大部分蟾蜍耳后有毒腺,分泌毒性分泌物,可以制作中药“蟾酥”蟾蜍自然脱落的表衣膜即是中药材蟾衣。 蟾蜍科的动物大约有250种,分布在除了澳大利亚和马达加斯加岛等海岛以外的全世界各地,目前澳大利亚也引入了蟾蜍。虽然大部分蟾类生活在陆地上,栖身地洞内,但也有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树上的蟾类。墨西哥的异舌蟾以蚂蚁為食。.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蟾蜍 · 查看更多 »

鞭寄生亞科

鞭寄生科(學名:Hydnoraceae)也叫菌花科、火花草科、腐臭草科、根寄生科、菌口草科、软刺花被草科、无叶大花草科和食菌科,只有2属18种,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南美洲、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例如非洲白鷺花(Hydnora africana)等。 本科植物都是寄生植物,没有叶,有一个粗的类似根茎的主根,从其上分出许多吸根寄生在寄主的根上吸收营养。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在外形类似的大花草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无法将其列入任何一目,直接放在被子植物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将其放入胡椒目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鞭寄生亞科 · 查看更多 »

草鹭

草鹭(学名:Ardea purpurea)为鹭科鹭属的鸟类,又名--,俗稱花窖马、柴鹭或长脖佬。分布于印度、伊朗、欧洲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及中国大陆等地。在中國大陸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陕西、华北、长江中下游为夏候鸟或旅鸟,宁夏为旅鸟,云南为留鸟,四川、福建、广东为旅鸟或冬候鸟。多生活于沼泽、湖泊、稻田、廢棄魚塘等地,常活动于水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法国。.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草鹭 · 查看更多 »

非洲树蛙科

非洲树蛙科(学名:Hyperoliidae)也称苇蛙科,是两栖纲无尾目的一科,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以及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地。非洲树蛙是一类小型或中型的蛙类,多树栖,不少种类喜欢生活于沼泽地区,攀附在芦苇等植物上。现存19属200多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树蛙科 · 查看更多 »

非洲桐科

非洲桐科又名独子果科或简称非桐科,只有1属2种,全部生长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或中等,花瓣5-9,花瓣内部有毛;果实为蒴果,每个果实中只包含一粒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荨麻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桐科 · 查看更多 »

裸眉鸫科

裸眉鸫科(学名:Philepittidae)是雀形目霸鹟亚目的一个科,现仅存2属4种,全部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裸眉鸫科 · 查看更多 »

香蒲科

香蒲科(学名:Typhaceae)只有2属约48种,分布在除南非、马达加斯加岛和中美洲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国有约16种,其中香蒲属主要分布在北方,黑三棱属则分布在东北到西南一带。.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香蒲科 · 查看更多 »

马岛雉鸻

马岛雉鸻(学名:Actophilornis albinucha)是鸟纲鴴形目雉鸻科雉鸻属的一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故名。是当地的特有种。 Category:雉鸻科.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马岛雉鸻 · 查看更多 »

马达加斯加

达加斯加共和国(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岛屿国家,该国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及其周边多个比较小的岛屿。冈瓦那超大陆在早侏罗纪解体后,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9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该国独有。但是,岛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长人口侵占的威胁。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民族从婆罗洲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图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多个族群陆续前来当地定居,每个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风景线。马达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划分成18或更多个较小的族裔团体,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所占规模最大。 马达加斯加岛曾长期由零散的社会政治联盟统治。从19世纪开始,岛上大部分地区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纳贵族统一成马达加斯加王国加以统治。1897年,该岛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君主政体随之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称为共和国,先后经历四大宪政时期。1992年起,该国开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宪政民主政体统领。但是,经选举上台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9年的民众起义中被迫辞职,总统权力于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举乃是一场政变。 截至2014年4月,马达加斯加人口刚超过2300万,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该国有两种官方语言,分别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生态旅游和农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对教育、卫生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则都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统治下,这些投资使该国经济大幅增长,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导致贫困人口和中层阶级间因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关系紧张。.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马达加斯加 · 查看更多 »

贝齐寮人

贝齐寮人(Betsileo),又译作贝齐略人,是居住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高地的一个种族。贝齐寮人是马达加斯加人口第三大族群,人口约150万,占总人口的12.1%。贝齐寮人的字面意思是“许多不可征服的人”。1990年代中期人口約為1,500,000人。溝通語言為馬拉加斯語。產也方面多為農業,其中又以種植稻米為主。宗教信仰為基督教、天主教與當地傳統信仰形成的獨特宗教系統。在梅里纳人统一全国前他们也有自己的王国。.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贝齐寮人 · 查看更多 »

鹃鴗

鹃鴗(“鴗”读音lì,学名:Leptosomus discolor)也叫鹃三宝鸟,是是单型科鹃鴗科中的唯一一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科摩罗群岛。体长40–45厘米,头大、颈粗,喙粗壮而直。雌雄异色,雄鸟北部铅灰色,腹部淡灰,雌鸟棕色,腹部具有斑点。目前记录有三个亚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鹃鴗 · 查看更多 »

黑星宝螺

黑星宝螺(学名:Cypraea tigris),又名虎斑宝贝,俗名虎皮贝,是中腹足目宝螺科的一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黑星宝螺 · 查看更多 »

黄纹拟鲈

纹拟鲈(学名:Parapercis xanthozona)为拟鲈科拟鲈属的鱼类,俗名红带拟鲈、黄纹脸鲈形滕。分布于西南达非洲的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毛里求斯岛、东南达澳洲的昆士兰沿岸、中部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印半岛、向北达中国的南海及日本、台湾岛等海域,多见于热带浅海底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雅加达。.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黄纹拟鲈 · 查看更多 »

霉草科

霉草科共包括8属约48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包括东南亚、中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中国只有喜荫草属(Sciaphila)1属3种,分布在海南和南方沿海岛屿。喜荫草属的种类最多。 本科植物为腐生草本,茎不分枝;叶退化为鳞片状;小花单性,辐射对称,雌雄同株或异株,花被3-8;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设立一个霉草目,将本科和无叶莲科一起放入该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本科放入任何一目,直接列在单子叶植物分支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科列入露兜树目。.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霉草科 · 查看更多 »

赤魷

赤魷(学名:Ommastrephes bartrami),为柔魚科赤魷屬下的一个物种,俗名巴氏狭乌贼、巴氏柔魚、巴特柔鱼。分布于日本群岛、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小笠原群岛、夏威夷群岛、斯里兰卡、查戈斯群岛、马达加斯加岛、西非、地中海、加勒比海、百慕大群岛、纽芬,包括南海等海域,生活环境为海水,常见于外海温暖水域以及表层至千余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赤魷 · 查看更多 »

金縷梅科

金縷梅科屬於虎耳草目下的開花植物。金縷梅科下有27個屬及大約130種,全都是灌木或小喬木。大部分生长在亚洲的亚热带地区,也有少数生长在美洲、澳洲和马达加斯加岛,中国有17属约80种,集中分布在南方。特徵是單葉互生,具掌狀脈,托葉明顯;花兩性,單性同株則罕有,萼管與子房多少合生,萼齒4或5,花瓣4或5。 早期的分類系統,例如克朗奎斯特系統(Cronquist system, 1981, 1988)將金縷梅科分類為金縷梅目下的一個科;近期的APG和APG II分類系統(APG system, 1998, 2003)則將金縷梅科分類為虎耳草目下的一個科。.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金縷梅科 · 查看更多 »

金虎尾科

金虎尾科(学名:Malpighiaceae)也叫黄褥花科,共有约75属1300余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但绝大部分生长在热带美洲,主要在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南部,其余小部分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和中南半岛一带。中国只有部分引入的观赏植物,没有原生的品种。 本科植物为灌木、乔木或木质藤本;单叶对生,叶柄基部有腺体;花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花萼5裂,其中之一裂或多裂有腺体或无腺体;花瓣5,有齿或撕裂状;果实为蒴果或有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远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在新单独分出的金虎尾目中。 葉柄和葉片交界處具有肉質線體,花序為頂生或腋生之總狀、穗狀或聚繖花序。.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金虎尾科 · 查看更多 »

苦胡桃科

苦胡桃科也叫脱皮树科或三叶脱皮树科,包括27属约85种,主要生长在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以及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岛。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和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都将其列在大戟科下作为苦木亚科 (Oldfieldioideae),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金虎尾目。 * Category:植物科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苦胡桃科 · 查看更多 »

折扇叶科

折扇叶科又名香灌木科,只有1属—折扇叶属(Myrothamnus)共2种,都是生长在非洲东部、西南沿海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本科植物是芳香的灌木,单叶对生,有长叶鞘,有托叶,叶边有齿,在旱季叶子干燥,一旦降水出现,立即可以膨胀恢复生气。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入金缕梅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其分入任何一目,直接放到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下面,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编入新设立的大叶草目,但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大叶草科合并。.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折扇叶科 · 查看更多 »

林仙科

林仙科(Winteraceae)也叫辛辣木科、冬木科、假八角科或直接音译为温特木科,共有9属约120种,分布在南半球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区域,包括澳洲、南美洲、马达加斯加岛和马来西亚等地。 本科植物都是乔木或灌木,许多品种可以提炼香精油。单叶互生,全缘,叶背常灰白色,有细小的透明腺点,无托叶;花单生,或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果实为浆果或蓇葖果,有时聚合成蒴果或聚花果。 生长在阿根廷和智利的冬木(Drimys winteri)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树木,花有茉莉香味,假八角(Tasmannia lanceolata)可以做调味用。 本科植物属于比较原始的被子植物,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编入木兰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列入任何一目,直接放到被子植物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新设立的白樟目。.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林仙科 · 查看更多 »

恶魔角蛙属

恶魔角蛙属(Beelzebufo),别称魔鬼蛙,别西卜蛙,别西卜蟾等 ,是一属已灭绝的蛙类,生存在上白垩世的马达加斯加岛。.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恶魔角蛙属 · 查看更多 »

毛掌绿蟹

毛掌绿蟹(学名:Chlorodiella barbata)为扇蟹科绿蟹属的动物。分布于塔希提、富纳富提岛、罗士马群岛、曼加雷代岛、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生活于珊瑚礁丛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毛掌绿蟹 · 查看更多 »

水穗草科

水穗草科只有1属约20余种,全部生长在南非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水生植物,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从根中长出大型羽状复叶;花很小,组成肉穗花序;果实为蒴果,内部包含许多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在水马齿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入山茱萸目中。.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水穗草科 · 查看更多 »

渡渡鸟

渡渡鳥(學名:Raphus cucullatus)又称毛里求斯愚鸠、愚鸠、孤鸽,是已灭绝的渡渡鸟属的唯一物种,属鸽形目鸠鸽科,仅产于南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模里西斯島上,是一种不会飞的鸟 。罗德里格斯渡渡鸟是本属的姐妹群,亦已灭绝。现在,与本属亲缘关系最近的现生种为(Caloenas nicobarica)。曾經错误地认为白色的渡渡鸟存在于留尼旺岛上。 这种鸟在1505年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裡,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減少。約在1660年代前後,彻底绝灭。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生物,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渡渡鸟 · 查看更多 »

海,是指佔地球表面积70.8%的咸水区域。海洋调节着地球的气候并在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从史前时期就开始在大海中旅行并探索未知的海域,但现代真正的海洋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挑战者号远征。海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大的部分和其余的小的部分,其中大洋的主流分划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较小的分划---"海"则数量众多,如地中海。 由于大陆漂移,现今北半球几乎被陆地和海洋平分(约2:3的比例),而南半球多是海洋 (约1:4.7的比例)。Reddy, M.P.M..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海 · 查看更多 »

海桑科

海桑科共有2属约7种,生长在非洲的热带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和西太平洋的岛屿上。 海桑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单叶对生,或螺旋式排列,革质;花的花瓣小,4-8;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桃金娘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本科,将各属合并到千屈菜科中,列为海桑亚科和八宝树亚科。.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海桑科 · 查看更多 »

海洋漂浮蟹

海洋漂浮蟹(学名:Planes marinus)为方蟹科漂浮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夏威夷群岛、阿姆斯特丹岛、马达加斯加岛及大西洋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于海洋中的漂浮物体上。.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海洋漂浮蟹 · 查看更多 »

浅礁梭子蟹

浅礁梭子蟹(学名:Portunus iranjae)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分布于菲律宾、土阿莫土群岛、社会群岛、马达加斯加岛、坦桑尼亚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生活于潮间带覆有藻类的珊瑚沙里。.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浅礁梭子蟹 · 查看更多 »

新胡安岛

新胡安岛(Île Juan-de-Nova)是位于莫桑比克海峡中部的一个环礁,为法属印度洋诸岛之一。该岛处于马达加斯加岛以西。陆地面积约4.4平方千米,无常住人口。该岛6公里长,1.6公里宽。马达加斯加对该岛有主权要求。 Category:莫三比克海峽 Category:法属南部领地 Category:環礁 Category:法國島嶼 Category:馬達加斯加島嶼 Category:印度洋島嶼 Category:有爭議的島嶼 Category:法國爭議地區 Category:馬達加斯加爭議地區 Category:法國-馬達加斯加關係.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新胡安岛 · 查看更多 »

无尾目

无尾目(学名:Anura)是属于两生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两生纲生物要先进,虽然多数已经可以离开水生活,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卵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因此不如爬行纲动物先进,爬行纲动物已经可以完全离开水生活。.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无尾目 · 查看更多 »

旋花树科

旋花树科(学名:Sarcolaenaceae)又名苞杯花科或肉被花科,共有9属约60种,都是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特有种。.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旋花树科 · 查看更多 »

扁果树科

扁果树科只有一属唯一一种,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当地的特有种,灌木或小乔木,生长在潮湿的丛林或森林中。 扁果树属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是被分到田基麻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单独分为一个科,但无法列入任何一个目中,属于系属不清的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又将这个属列入新分出的山醋李科,不承认有扁果树科。.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扁果树科 · 查看更多 »

拟鹑科

拟鹑科(学名:Mesitornithidae)为鹤形目的一科,现仅存2属3种,均为马达加斯加岛的特有种。生活在森林和灌木中,以昆虫和植物的种子为食。体型和习性接近鸡形目的鸟类,但嘴细长而下弯。目前其属于鹤形目还是鸡形目还存在一些争议。 *.

新!!: 马达加斯加岛和拟鹑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