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94 关系: 加藤隼戰鬥隊,厚嘴绿鸠,原馬來人,半岛,半帶潘鰍,博他侖府,华南云实,占婆,印尼側帶小公魚,印尼小相手蟹,印度波魚,印度支那豹,印度支那虎,印痕相手蟹,印马对抗,卷尾科,南岛民族,南島語系,南亚松,南西方面艦隊,南洋舌鳎,南海,南方作戰,卓锦万代兰,口螺,古吉打,台风盖伊 (1989年),史氏短吻魚,叻沙,双角犀鸟,受压迫人民阵线,叉尾似鱗頭鰍,吹雪號驅逐艦 (吹雪型),向東學習政策,吉隆坡,吉胆岛,吉打,塞芒人,大印度尼西亞,大孔鱔,大巴窑杀童案,大紋胸鮡,大眼鎧弓魚,大眼斑雉,大絹斑蝶,大盘尾,大白紋鳳蝶,大花千斤藤,大花草屬,大花龍腦香,... 扩展索引 (544 更多) »
加藤隼戰鬥隊
加藤隼戰鬥隊(飛行第64戰隊)是太平洋戰爭初期由日本陸軍加藤建夫陸軍中佐(戰死後為少將)率領的飛行戰隊(通稱號「高二一九四部隊」)主要是在南方戰線活躍,其後該隊的事跡被制作成同名電影,而採用的軍歌(戰隊歌)亦相當有名。.
查看 马来半岛和加藤隼戰鬥隊
厚嘴绿鸠
厚嘴绿鸠(学名:Treron curvirostr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厚咀绿鸠、粗嘴绿鸠、青咖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各国、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菲律宾、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廣東、广西、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地或丘陵的原始森林、次生林中、多栖于乔木上以及偶见于灌木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马来西亚马六甲。.
查看 马来半岛和厚嘴绿鸠
原馬來人
原馬來人,是指公元前2500-1500年之間從亞洲大陸遷移到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南島民族,並成為現代馬來西亞人和印度尼西亞人的祖先。 原馬來人被認為有淵博的航海知識和擁有先進的捕撈以及基本的農業技能,他們在新西蘭和馬達加斯加之間遷移,而且他們擔任領航員,船員和勞工,和印度、阿拉伯、波斯和中國的商人貿易近2000年。他們在不同的地方定居,並採納了各種文化和宗教,並與當地原住民如塞芒人接觸。 一般認為南島民族有兩次遷入馬來半島,原馬來人屬第一波,另一波更晚來到,並融合成現代的馬來人。.
查看 马来半岛和原馬來人
半岛
半岛,是一種三面环海,一面连陆地的地形,相當小的半岛稱為海岬(海角),至於像歐洲、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那樣極為巨大的半島稱為大陸延伸。阿拉伯半島被國際普遍認為是世界最大的半島,雖然印度半島面積較之更大,但由於印度半島的地形封閉性,印度半島往往被歸類為「次大陸」而非半島。.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半岛
半帶潘鰍
半帶潘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淡水流域,棲息在植被生長的底層水域,屬夜行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半帶潘鰍
博他侖府
博他侖府(จังหวัด พัทลุง,RTGS:Changwat Phatthalung)是泰國南部其中的一個府。她的邻近府份(北起按顺时针序)为:洛坤府、宋卡府、沙敦府、董里府。.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博他侖府
华南云实
华南云实(学名:Caesalpinia crista),又名假老虎簕、搭肉刺,为豆科云实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缅甸、台湾岛、波利尼西亚群岛、柬埔寨、日本、泰国、印度、越南、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福建、湖北、贵州、广东、湖南、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500米的地区,见于山地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华南云实
占婆
占婆(越南語:Chăm Pa;占語:Campadesa;天城文:चंपा),又稱占波,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国。 该地在中国东汉时期属交州。137年(永和二年)東漢象林縣功曹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该地称为「林邑」。到了中國的唐朝,出現過「占波」、「瞻波」等叫法。唐朝中期,該國改名「環王」。 到了9世紀以後,該國開始以「占城」之名,出現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料之中。占城是梵文“占婆补罗”(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简称,其中「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的意思。「占城」本是該國對國王居所的稱呼,後來成為中國和越南對該國的稱呼。14世紀時期,該國國勢一度十分強盛,占城國王制蓬峨曾三次率軍攻陷越南陳朝的首都昇龍。但在制蓬峨死後,旋即遭到了越南的反擊,國勢轉衰。1471年,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發兵討伐占婆,佔領占婆的首都毘闍耶。從此以後,占婆僅領有南部賓童龍地區,並於1697年成為越南屬下的一個土司。1832年,阮朝的明命帝下令「改土歸流」,正式兼併了賓童龍地區,從此以後,占婆正式滅亡。 占婆在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部份改信伊斯蘭教(占族穆斯林今分布在柬埔寨為主)。.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占婆
印尼側帶小公魚
印尼側帶小公魚(学名:Stolephorus tri,又稱印尼小公鱼,俗名公鱼)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侧带小公鱼属的其中一種鱼类。.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印尼側帶小公魚
印尼小相手蟹
印尼小相手蟹(学名:Nanosesarma batavicum),舊屬方蟹科小相手蟹属,現從新分類作相手蟹科。分布于爪哇、马来半岛、印度东岸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半咸水地区红树林的泥滩沼泽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印尼小相手蟹
印度波魚
印度波魚(学名:Rasbora bankanensis)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及印尼,體長可達6公分,棲息在森林溪流。.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印度波魚
印度支那豹
印度支那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也称華南豹,是豹的一个亚种,分布在中国雲南和秦嶺以及越南、寮國、泰國、緬甸、柬埔寨、马来半岛等地,是一種分布在中南半島及華南的豹。 印度支那豹体长介於1.3-1.75米之間,尾長約0.9-1米。印度支那豹的數量可能較華北豹稀少,中國的數量稀少,當局已經加強保護,將印度支那豹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印度支那豹棲息在雨林、山地、原始森林,善於爬樹及游泳,會守候在樹上,等待水鹿、羚羊、野牛、野豬經過再飛撲而下咬住獵物頸部使其窒息而死。 香港早期也有印度支那豹生存,如香港大學的香樂思教授曾報導於1931年一隻於涌尾 (船灣)以捕獸器捕獲的豹,並於沙頭角警署短暫存放獸皮。但香港的豹已於1930年代滅絕。及後據說於1940年代有人在大嶼山發現豹子,但從未獲得證實。.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印度支那豹
印度支那虎
印度支那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corbetti)简称印支虎,是老虎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原印度支那)一带。其学名中的“corbetti”是为了纪念英国自然学家吉姆·科比特,故印支虎又被称作科比特之虎。.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印度支那虎
印痕相手蟹
印痕相手蟹(学名:Sesarma impressum)为方蟹科相手蟹属的动物。分布于萨摩亚、菲律宾、马来半岛、马达加斯加、非洲东岸、台湾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主要生活于沿岸或河口处的沼泽中或灌木丛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印痕相手蟹
印马对抗
印马对抗(印尼语、马来语:Konfrontasi Indonesia-Malaysia),或称为婆罗洲对抗,是1963年至1966年期间的一场印度尼西亚为遏止马来西亚成立而发生的暴力冲突。 1963年9月,马来亚联合邦与北婆罗洲(沙巴)、砂拉越、新加坡联合成立马来西亚。此次对抗的重要先兆是1962年3月至8月印尼对荷属新几内亚的以及12月的文莱暴动。 此次对抗双方并未宣战,多数战斗发生在印尼与东马的边界。.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印马对抗
卷尾科
卷尾科(學名:Dicruridae)是鸟纲雀形目的一个科。这一科的鸟是一类中等体型的雀类,体羽多灰色或黑色,有些种类的外侧尾羽向外向上弯曲,因而得名。其科名與屬名由希臘文的 δικρος 和 ουρα 組成,意為「叉尾」。 卷尾科下有两个属:.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卷尾科
南岛民族
南岛民族指大洋洲和东南亚以南岛语系為語言的族群。其中包括台灣原住民族、东帝汶、澳洲、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波利尼西亚以及新西兰和夏威夷玻利尼西亚人、非巴布亚人的美拉尼西亚人等多个民族。他们还分布于泰国北大年地区、新加坡、越南和湛地区(覆盖越南中部和南部的占婆王国)、柬埔寨、中國海南。这些地区统称为南岛民族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南岛民族
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約1300種語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包括臺灣、海南、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臺灣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是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至於新畿內亞以東的太平洋島嶼有一百多萬人。.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南島語系
南亚松
南亚松(学名:Pinus latteri)是松科松属的植物。分布在马来半岛、菲律宾、缅甸、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丘陵台地以及山坡,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南亚松
南西方面艦隊
南西方面艦隊是大日本帝国海軍於1942年(昭和17年)4月10日編制的艦隊。.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南西方面艦隊
南洋舌鳎
南洋舌鳎(学名:Cynoglossus lida),又名利度鞋底鱼、利达鞋底鱼,为舌鰨科舌鰨屬下的一种熱帶海水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東非、印度至馬來半島、菲律賓海域,棲息深度3-30公尺,本魚身體上側面褐色,有黑色的斑點,鰭暗色的,有眼睛的一面具有2條側線,背鰭軟條99-108枚、臀鰭軟條77-86枚,體長可達21.3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南洋舌鳎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南海
南方作戰
南方作戰(Southern Operation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大日本帝國進攻東南亞各地的作戰行動。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從進攻英屬馬來西亞半島到1942年5月攻陷緬甸為止。南方作戰除了巴丹半島上美軍的抵抗較預期長外,日軍完整達成了作戰目標。.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南方作戰
卓锦万代兰
卓锦万代兰(学名:Vanda 'Miss Joaquim')为万代兰属自然杂交种,是新加坡国花。.
查看 马来半岛和卓锦万代兰
口螺
口螺(学名:Stomatia phymotis)是一個海螺的物種,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的一種。本物種舊屬原始腹足目的口螺科口螺属,但現時口螺科已被降為鐘螺目鐘螺科之下的口螺亞科。.
查看 马来半岛和口螺
古吉打
古吉打王國(Kedah Tua)是位於馬來半島著名的早期王國之一。它在古代印度文獻也被稱為逝陀訶或羯荼訶(Kataha), Kalagam, Kadaram, Kedaram, Kidaram和Kalagram;暹羅人稱為Sa;阿拉伯人則稱為Kalah或Kalah Bar。根據唐代高僧義淨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也稱為羯荼(Cheh-Cha/ Chieh-Cha/ Kaccha)。 5世紀成立的古老王國。早期,雙溪馬士(Sungai Mas)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後來轉移到畔的(Lembah Bujang)。古吉打受佛教影響,隨後受印度教影響,位於布章谷的寺廟可以證明。布章谷是整個馬來西亞最豐富的考古遺址。 日萊峰(Gunung Jerai)有領港員引導貿易商停靠布章谷的雙溪馬士港口。古吉打的港口成了來自沙特阿拉伯、印度、斯里蘭卡、波斯和歐洲的水手和商人前往東方前的貨物集散、轉運和修船之地。它也成為了商業中心,當地居民生產各種物產,如錫、金、大米、胡椒、象牙、樹脂、柳條、角等。雖然它是一個沿海王國,可是在平坦的低地地區所生產的大米也很著名。 蘇丹Al-Mutawakil(847-861)在位期間是古吉打王國的黃金時代。事實證明蘇丹Al-Mutawakil的時期發現了銀,那時從印度輸入珍珠和從中東輸入玻璃器皿。.
查看 马来半岛和古吉打
台风盖伊 (1989年)
台风盖伊又名1989年卡瓦利气旋(--),是1989年11月形成的一场规模虽小,但却在泰国湾及周边区域夺走800多条人命的强烈热带气旋,也是35年间对马来半岛影响最严重的台风。系统源于11月初泰国湾上空的季风槽,因外界大气环境有利而急剧强化,到11月3日时风速已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当晚,盖伊以风力时速185公里强度吹袭春蓬府,成为1891年后首场登陆泰国的台风。风暴的覆盖范围很小,于接下来几天里进入孟加拉湾,并在逼近印度东南部的同时逐渐重新组织。11月8日,台风达到风速每小时260公里的最高强度,相当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最高的五级标准,然后从安得拉邦的卡瓦利附近上岸。盖伊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于11月10日清晨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上空完全消散。 这场台风发展速度之快,令泰国湾数以百计的船只猝不及防,导致海上有275人遇难,其中单西克雷斯特号石油钻井船因遭遇6至11米高的巨型涌浪而倾覆就致使91人丧生。马来半岛各地共有588人因风暴相关的各种事故死亡,春蓬府多个沿海城镇毁于一旦。整个泰国共计遭受了价值110亿泰铢(1989年泰铢,相当于同年的4.97亿美元和年的美元)的损失。盖伊以高强度吹袭印度,安得拉邦有约2万户民宅受损或被毁,10万人因此无家可归。该国共因这场台风导致69人死亡,损失数额约为4.1亿印度卢比(1989年印度卢比,相当于同年的2527万美元和年的美元)。.
史氏短吻魚
史氏短吻鱼(学名:Sikukia stejnegeri)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亞洲湄公河流域及馬來半島,本魚在前面背鰭鰭條的基底有黑色的斑點;深綠色的背面,體為銀色,背鰭軟條8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低地河流,屬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史氏短吻魚
叻沙
叻沙又稱喇沙(馬來语:Laksa),是一道起源於南洋的麵食料理,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代表性料理。叻沙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不同族群和地方對於叻沙的做法和味道也有極大差異,一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所指的叻沙多為咖哩叻沙(Curry Laksa)或亞參叻沙(Asam Laksa)。其中亞參叻沙在2011年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旗下的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而咖哩叻沙則被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評選為死前必嘗的世界十大美食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叻沙
双角犀鸟
雙角犀鳥(學名:Buceros bicornis),又叫大斑犀鳥、印度大犀鳥,屬於佛法僧目犀鳥科。牠的喙上的盔突特別寬大,上方有一個凹陷,向前形成兩個突起彷彿兩隻角一樣,故名雙角犀鳥。是犀鳥科中最大的一種,分佈於印度、馬來半島與蘇門達臘等地。這種鳥類最長可存活大約50年。.
查看 马来半岛和双角犀鸟
受压迫人民阵线
受压迫人民阵线(马来语:Jaringan Rakyat Tertindas,英语:Opressed People’s Network)简称“JERIT”,是马来西亚一个为受压迫人民争取权益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尤其关注社会中下阶层人士如农民、厂工和园丘工人等的生活是否受法律制度所保障。此外,他们也常与国内其他非政府组织结成联盟,在一些重要的国家议题上向执政者表达人民的心声。 自2002年成立以来,这组织通过多种管道表达他们的诉求,其中最为轰动的是他们在2008年12月举办了一项“脚车闯半岛,人民要改变”运动。受压迫人民阵线成员组成了人数众多的两支脚车队,分别从马来半岛北部的吉打和南部的柔佛向中部的首都吉隆坡前进,一路上除了向半岛各大小城镇的人民解说活动目的以外,同时也争取各地地方领袖的支持。此项运动的诉求包括:保护工人权益,立法制定最低工资;废除内安法令、官方机密法令、大专法令等恶法;落实地方议会选举;停止水供、教育等基本设施私营化,等等。 虽然南北两支脚车队在路上遭到警方和执法单位的多番阻扰,但这运动仍然成功唤起了公众对他们诉求的关注。.
查看 马来半岛和受压迫人民阵线
叉尾似鱗頭鰍
叉尾似鱗頭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及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公分,棲息在沼澤、湖泊、溪流的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叉尾似鱗頭鰍
吹雪號驅逐艦 (吹雪型)
吹雪(ふぶき)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一等驅逐艦。由於其重武裝(砲塔式12.7厘米聯裝砲3座、於艦中心搭載3座61厘米3聯裝魚雷發射管及配備9枚預備魚雷)及優良的凌波性能,所以在當時為各海軍列強帶來很大的衝擊。「吹雪」為特型驅逐艦的首製艦,此外共有2艘日本海軍艦艇使用該名稱(初代為春雨型驅逐艦的「吹雪」)。「吹雪」於1942年10月11日在薩沃島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中沈沒後,吹雪型被改名為白雪型驅逐艦#内令昭和17年11月(4)p.24『内令第二千百十五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駆逐艦、一等ノ部中「吹雪型」ヲ「白雪型」ニ改メ同項中「、吹雪」「、叢雲」「、朧」ヲ、同朝潮型ノ項中「、夏雲」ヲ削ル』。其後,又被更名為初雪型驅逐艦#内令昭和18年4月(1)p.20『内令第五百六十八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 昭和十八年四月一日 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駆逐艦、一等ノ部中「白雪型」ヲ「初雪型」ニ改メ同項中「白雪、」ヲ、同白露型ノ項中「、村雨」ヲ削リ同「朝潮型」ヲ「満潮型」ニメ同項中「、朝潮、大潮」「、「荒潮」「、峯雲」ヲ、同陽炎型ノ項中「時津風、」ヲ削ル(以下略)』。.
向東學習政策
向東學習政策(Look East Policy)為馬來西亞向日本與韓国學習集團主義與勤奋论理政策。1981年7月16日在馬來西亞第4任首相就任後馬哈迪在同年的12月15日提倡的政策。 在提倡向東學習政策之前、在第二任首相敦拉薩,馬哈迪在擔任教育部長時,將日本和韓國當作馬來西亞學習的對象前。當時的馬來西亞有很多社會問題。 實行新經濟政策後,馬來人的社經地位逐漸提高,馬來西亞國內社會的安定也達成以及思想成熟、馬來人優先採用後,公共機構的工作效率緩慢及官僚主義橫行,而在加入商界的馬來商人過度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傾向也正顯著的增加。 然而1981年馬哈迪擔任首相後,與舊宗主國英國發生留學生問題及貿易的麻煩,所以馬哈迪政權與英國的關係非常緊張。 在這些情況的背景下,在學習個人利益集團以利益為優先的日韓兩國的辛勤工作理論之後,過度的個人主義和道德價值觀會喪失而被西歐價值觀取代。所以馬哈迪在同年12月15日提倡向東學習政策。國內華人也擁有集團主義與辛勤工作的理論,外國以日本、韓國為學習模範、這是馬來西亞特有的人種問題以及相處方式。 在馬哈迪提倡後,馬來西亞國內對日本・韓國瞭解度加深。而日本・韓國的建築業趁著好時機在馬來西亞急速發展及投資。日本・韓國企業的急速發展和投資對馬來西亞國內的經濟發展反而減緩,而使到馬哈迪批評本身的立場。 之後、在馬哈迪任期中(1981 - 2003年),因為國內繼續存有困境,以及日韓的經濟支援、技術轉移的原因所以向東學習政策必須繼續推行。.
查看 马来半岛和向東學習政策
吉隆坡
吉隆坡(英语和马来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兼最大城市,一座对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体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因许多在东南亚召开的国际级外交会议都会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举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视为是东南亚外交的两大中心之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多伦多、莫斯科、首尔市等同属于ALPHA级(Grade A)的国际都市,《外交政策》公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数中吉隆坡位居第53名,经济与社会改革相关的2016年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数则位居第92名。 吉隆坡是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以及最密集的城市,据2012年统计吉隆坡总面积达,广义的则包括了巴生谷,是一个有725万人的大都会区,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也是全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成长最快速的都会区。 吉隆坡地处马来半岛西岸(即西马),为雪兰莪州所环绕。 吉隆坡被规划作「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为大马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 Jeong Chun Hai @Ibrahim, & Nor Fadzlina Nawi.
查看 马来半岛和吉隆坡
吉胆岛
吉胆岛(Pulau Ketam)又称浮罗吉胆,旧称吉洞岛,是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港岸外的一个小岛,隶属巴生县加埔区及巴生市议会,面積約30平方公里許湘彩..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0,01:。吉胆岛在马来文意为“螃蟹岛”,全岛位于潮汐线下,以红树林为植被。 吉膽島居民人口约九千人,以华裔居多,多为潮州人及福建人,主要以渔业为生,其次是商人。岛上有兩個華人漁村,即吉胆村及五条港村 .巴生市议会官方网站,2011年11月30日查阅。,另有一個2000年左右遷至兩村之間的原住民小聚落。吉膽島中最大的村落是吉膽村,位於島的南側,居民為潮州人。五條港村位於島的東北,居民為福建同安人。吉膽岛上的建筑都建立在高脚柱上,以避潮汐。 吉胆岛除了是渔业重镇外,也是雪兰莪的旅游区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吉胆岛
吉打
吉打(马来语:Kedah)是马来西亚的一州,位于马来西亞半岛西北部。其西北与玻璃市州為鄰,北及東分別與泰国的宋卡府及惹拉府为邻,南邊為霹雳州,西南邊為槟城州,西邊鄰海。 吉打州被暹罗统治的时期,被称为Syburi(泰语:ไทรบุรี)。 加上浮罗交怡岛的吉打总面积约94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78188人。2003年的种族比例是:马来人(1,336,352人)、华人(252,987人)、印度人(122,911人)、非公民(35,293)和其他(27,532)。 吉打州的首府是亚罗士打(Alor Setar)。其他的主要城市有双溪大年(Sungai Petani)和居林(Kulim)。位于岸外的浮羅-交怡-岛(Langkawi,漢語圈常譯為兰卡威)是吉打州的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除此之外,吉打州盛产稻米,被誉为“馬來西亞米仓”。马来西亚的国父也是第一任首相的东姑阿都拉曼与现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都来自此州。.
查看 马来半岛和吉打
塞芒人
塞芒人(Semang、Seemang、Siamang),又譯賽孟人,屬於俾格米人種(Pygmies),是一支矮黑人民族,分布於馬來半島北部及泰國南部,被認為是馬來半島上最早的原住民,也是全世界體型最矮小的民族之一。其特徵是肌肉線條勻稱、黑褐色的肌膚、短而捲的頭髮、臉圓而寬、扁鼻、薄唇。 根據其墓葬,可追溯到一萬年前,现已不到3000人(1961年)。.
查看 马来半岛和塞芒人
大印度尼西亞
大印度尼西亞」或「大馬來由」(Indonesia Raya or Melayu Raya)是一個由馬來左傾人士提倡的政治概念,其構思是把馬來半島、北部婆羅洲和荷属東印度群島在內的馬來民族國家統合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這個理念在1920年代末期獲得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學院師生與校友的擁護,同時在1950年代在蘇門達腊和爪哇得到莫哈末·亞敏和蘇卡諾的響應支持。.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印度尼西亞
大孔鱔
大孔鱔為輻鰭魚綱合鰓目合鰓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馬來半島的淡水流域,棲息在底層水域,雄魚會築巢。.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孔鱔
大巴窑杀童案
大巴窑殺童案是1981年发生在新加坡的一起謀殺案。1981年1月25日,有人在大巴窑區一座組屋的電梯旁邊發現了一具九歲女童的屍體,兩周之後在附近又發現了一具十歲男童的尸首。據說兩人被殺死的原因是有人使用他们的血液來祭祀興都教女神時母。這起命案由自稱是靈媒的林寶龍一手策劃,其誘騙過無數女人,使她們以爲自己擁有超自然能力。受害者提供林寶龍金錢和性服務,以换取治愈、美容以及財運。其中兩個女人成了他的忠實助手;陳梅珠嫁給了她,何家鳳成了他的“聖妻”之一。當其中一名被害人控告林寶龍强奸使警方介入調查時,他十分氣憤,决定殺害兒童,阻擾警方再查下去。每一次,何家鳳會誘使一個兒童到林寶龍的住家,隨後三人會向兒童下藥并殺死他。林寶龍在女童死前還性侵了她。警方發現林寶龍住家外的一道血迹後,三人隨即被逮捕。儘管本案英語名稱(Toa Payoh ritual murders,直譯《大巴窑祭祀謀殺案》)顯示殺童是爲了祭祀神明,但是三名被告都稱他們在殺人過程中并没有進行禱告、燃燒香燭、振鈴或作任何其他法事。 本案經過爲期41天的審理,是新加坡法院当时审理的第二长的案件。没有被告否認有罪。辯方律師爲被告求情時說,被告精神失常,無需承擔全部責任,以减輕犯罪責任爲理據,希望免除被告死刑。辯護律師傳召醫生與心理學家出庭供證,他們對被告進行分析,斷定被告表現出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抑鬱症以及輕度狂躁的症狀。控方證人對這些證詞進行反駁,辯稱被告策劃與進行謀害時,完全掌控著自己的大脑。法官同意控方的說辭,於是判處三人死刑。兩名女被告在等待處决的當兒,向倫敦的樞密院提出上訴,也請求新加坡總統給予赦免,但是都求助無果。林寶龍并没有尋求赦免,反而已認命,面帶著微笑上絞刑臺。三人於1988年11月25日被處以絞刑。 本案當時驚動新加坡全國,人們對於發生這樣的罪案感到驚訝。三人的事迹報告與法律程序受到密切關注,好幾年來新加坡人銘記在心。有兩家電影公司嘗試依據殺童案製作成一部電影,不過批評者指責這兩部電影沉溺於無償性行爲和暴力,電影在票房上也表現欠佳。犯罪心理學領域的學者對三名犯人的行爲舉止進行了研究,本案也成爲當地减輕犯罪責任的案例研究。.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巴窑杀童案
大紋胸鮡
大紋胸鮡,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鮡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湄公河、馬來半島及婆羅洲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4.4公分,棲息在丘陵區溪流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紋胸鮡
大眼鎧弓魚
大眼鎧弓魚,為輻鰭魚綱骨舌魚目弓背魚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印尼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島、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50公分,棲息在雨林溪流底層水域,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在清晨及黃昏活動,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眼鎧弓魚
大眼斑雉
大眼斑雉(学名:Argusianus argus),又名青鸞或百眼雉雞,是一種分佈在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及馬來半島密林的雉。在亞洲一些地區被認為就是鳳凰。.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眼斑雉
大絹斑蝶
大絹斑蝶(Chestnut Tiger,學名:Parantica sita)是斑蝶亞科中的一物種,在台灣又名青斑蝶,是一種大型斑蝶。.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絹斑蝶
大盘尾
大盘尾(学名:Dicrurus paradiseus)为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俗名带箭鸟、长尾姑、大拍卷尾。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老挝、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云南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阔叶雨林、活动于原始密林中以及亦见于林区空旷出处或林间草地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曼谷至阿瑜陀耶。.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盘尾
大白紋鳳蝶
大白紋鳳蝶(Papilio nephelus)也稱臺灣白紋鳳蝶、臺灣黃紋鳳蝶、臺灣螣蝶、四斑愣鳳蝶、黃緣鳳蝶,是鳳蝶屬中的一種蝴蝶。.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白紋鳳蝶
大花千斤藤
大花千斤藤(学名:Ipomoea soluta)为旋花科番薯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斯里兰卡、印度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花千斤藤
大花草屬
大花草屬(学名:Rafflesia)又名大王花属、莱佛士花属、屍花属,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花。生長于马来半岛及婆羅洲、蘇門答臘等島嶼。冰人無根無莖,是一種寄生植物,靠吸收葡萄科植物的養分為生。其直徑可達1.4米之長。大花草開花時奇香無比,發出腐肉味的香氣,靠吸引廁蠅與甲蟲為其傳粉。 其中最大的一种为阿諾爾特大花草,其花直径能够达到3尺之長。.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花草屬
大花龍腦香
大花龍腦香(學名:Dipterocarpus grandiflorus)是龍腦香科龍腦香屬的一個分布很廣的物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花龍腦香
大蝎子草
大蝎子草(学名:Girardinia diversifolia)为荨麻科蝎子草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锡金、印度、中南半岛、埃及、马来半岛、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2,8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溪旁、山谷、山地林边及疏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蝎子草
大鱗裂峽魮
大鱗裂峽魮(学名:Hampala macrolepidota)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及馬來半島,本魚體紡錘形,體色銀色,成魚在背部與腹鰭之間有一黑色橫帶;紅色尾鰭有一條黑色的縱向又邊緣的斑紋沿著上下葉;稚魚在尾梗上通常有一個附加的縱帶;觸鬚總是長度超過眼寬度,被大鱗片,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清澈流動的水域,屬肉食性,以昆蟲與其他魚類,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鱗裂峽魮
大點波魚
大點波魚(学名:Rasbora kalochroma),又稱彩虹波魚,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點波魚
大野芋
大野芋(学名:Colocasia gigantea)是天南星科芋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7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石灰岩地区、沟谷地带、林下湿地或石缝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野芋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英帝国
大槟城
大槟城都市区由槟城州、吉打州南部地区和霹雳州北部地区组成,是马来西亚半岛北部最大的都市区,并以槟城首府乔治市作为中心。正因如此,都市区也被称作为“乔治市都市区”。 大槟城是马来西亚主要的人口聚集区之一,区内大约有2.5到3百万居民。此外,都市区也是北马最大的都市区。大槟城同时也是国内其中一个“制造业强区”,其中位于槟岛的峇六拜因为各大电子及工程公司之聚集地所以被称为“东方硅谷”。乔治市,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是目前东南亚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北马区的金融中心和数间国际银行的驻地。 槟城州是马来西亚人口密度最高的州属,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90人。作为全马最高度城市化的州属之一,槟城州在2015年取得90.8%的城市化水平, 大槟城具有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它通过世界其中一个最繁忙的机场槟城国际机场与世界各地连接。槟威海峡之间也建有两座跨海大桥与马来西亚半岛衔接,并提供渡轮服务来往两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槟城
大汉山
大汉山,可以指:.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汉山
大汉山 (马来西亚)
大汉山(马来文:Gunung Tahan)高2187米,是马来半岛的最高峰。其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国家公园内,为大汉山脉的一部分。 在马来文中,“Gunung”意为“山”,“Tahan”意为“忍耐”。顾名思义,这是一座需要一定耐力才能登上的山峰,也因此被认为是马来西亚半岛最难攀登的山峰之一。.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大日本帝国
头花银背藤
头花银背藤(学名:Argyreia capitata)是旋花科银背藤属的植物。分布于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印度、老挝、马来半岛、越南、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贵州、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25米至2,200米的地区,多生在沟谷密林、疏林及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头花银背藤
夾竹桃科
夾竹桃科是真雙子葉植物龍膽目的一個科,其模式屬為羅布麻屬(Apocynum)。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大约有402属5031种 ,主要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許多種類是原生於熱帶雨林的高大喬木,也有些是原生於溫帶地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有46属176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這些植物通常都含有乳汁且多數種類是有毒植物,誤食時會中毒。.
查看 马来半岛和夾竹桃科
套叶兰属
套叶兰属(学名:Hippeophyllum)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5种,分布于马来半岛至伊里安。.
查看 马来半岛和套叶兰属
姬地鸠属
姬地鸠属(学名:Geopelia)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属,包含5个物种,是一群长尾的小型鸠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至澳洲一带。 斑姬地鸠与珍珠斑鸠也是常见的宠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姬地鸠属
威廉·盧卡斯·迪森
威廉·盧卡斯·迪森(William Lucas Distant;),英國昆蟲學家。.
威省
威省(Seberang Perai,Province Wellesley),全名威斯利省,是马来西亚州属槟城州在马来半岛上的属地。吉打马来人原称此地为“诗布朗北赖”(Seberang Perai),属于吉打王国。1800年,英国殖民此地,改称英文名「Province Wellesley」,当时的华人译为威尔斯利省,简称威省。马来亚于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此地即恢复马来名Seberang Perai,但Province Wellesley还是有人继续使用,而华人至今仍然沿用中文名威省。.
查看 马来半岛和威省
娘惹粽
娘惹粽是一種流傳於馬來半島西海岸華人社區的粽子,在吉隆坡、檳城、馬六甲、新加坡等華人為主的城市都很常見。早期的娘惹將自身的飲食文化融入到華人的飲食當中,因此在粽子內裹上了豬肉、香菇、冬瓜糖,另外加上用各種香料和蝦米炒香的“閏巴(Rempah)”,最後放入一片班蘭葉在裡面。另外,娘惹粽所用的糯米在包裹前,會使用蝶豆花(當地人稱為藍花),將米粒染藍,因此色澤帶藍成為娘惹粽外形上最大的特色。.
查看 马来半岛和娘惹粽
娘惹糕
娘惹糕(馬來文:Nyonya Kuih)為娘惹糕點的總稱,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及泰國南部一帶,其種類及口味繁多,有蒸、炸、烤、甜、鹹、辣等,主要製作原料為糯米、米、木薯粉等,並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材料,如班蘭(Pandan)、椰漿、椰絲、綠豆泥、紅豆泥、花生粉、椰糖(Gula Melaka)、叁巴(Sambal)等。大多數娘惹糕因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的緣故,口感較為軟糯,加上早期娘惹善於利用各種植物的汁液為糕點染色,鮮豔的色彩及混合各種香料的強烈香味為娘惹糕的最大特色。.
查看 马来半岛和娘惹糕
娘惹淋麵
娘惹淋麵是一道流行於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社區的麵食料理,最初盛行於峇峇娘惹家庭,后来成为孩子生日時必吃的麵食,因此又被稱為生日麵。由於上桌时將湯汁“淋”在麵上,與吉隆坡一帶的淋麵有區别,因此被稱為檳城淋麵,不過當地人直接稱其為淋麵。.
查看 马来半岛和娘惹淋麵
娑羅樹
娑羅樹(學名:Shorea robusta),又名沙羅雙樹、缽羅叉樹、波羅叉樹,摩訶娑羅樹、沙羅樹、鶴林、鵠樹、無憂樹,為龍腦香科娑羅屬植物,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南亞雨林之中。屬多年生喬木。樹身高大,葉為長卵形而尖,表面光滑,花淡黃色,萼及花瓣外有灰色剛毛。因為氣味芳香,木材堅固,可以用來製作傢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藥用或香料。佛教視之為聖樹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娑羅樹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查看 马来半岛和婆罗洲
婆羅洲鎧弓魚
婆羅洲鎧弓魚,為輻鰭魚綱骨舌魚目弓背魚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婆羅洲、蘇門答臘及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9.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婆羅洲鎧弓魚
宮粉羊蹄甲
宮粉羊蹄甲(学名:Bauhinia variegata)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為一種落葉小喬木,俗稱蘭花木、印度櫻花、南洋櫻花、馬蹄豆、白花羊紫荊;。原產於中國南部、印度及馬來半島。宮粉羊蹄甲於每年3月至5月落葉後開花,花有5枚粉紅色的花瓣,其中1枚有深紅色條紋。而不少人將此花與同屬屬的洋紫荊混淆,主要分別在於後者開花期不同,洋紫荊的開花期為秋天(11月前後)並且在開花時葉茂盛。 花、花芽、嫩葉及幼果可供食用入藥,根皮煎劑可治療消化不良。 宮粉羊蹄甲經常與兩個同屬品種紅花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洋紫荊(Bauhinia blakeana)混淆,詳見羊蹄甲屬#名稱混淆。.
查看 马来半岛和宮粉羊蹄甲
宽叶十万错
宽叶十万错(学名:Asystasia gangetica),又稱赤道櫻草,爵床科十万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約0.5米。莖4棱、向上伸延。葉對生,葉柄長1至4厘米,葉片呈卵形至橢圓形,長5至11厘米,寬2至5厘米,全緣或具微小圓齒。在長3至4厘米的總狀花序上,排列出花蕾綻放至果實形成的不同步驟:基部的花早開及先結果,頂部的花最為晚開,花期為九月至翌年二月,花果並存的狀態最常見於12月至翌年2月。蒴果長圓形,長1.8至2厘米。種子2至4顆,邊緣無毛。.
查看 马来半岛和宽叶十万错
宽叶上树南星
宽叶上树南星(学名:Anadendrum latifolium)为天南星科上树南星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50米的地区,多生在疏林中阴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宽叶上树南星
安达曼海
安達曼海(Andaman Sea;अंडमान सागर; ทะเลอันดามัน, ),又名緬甸海(Burma Sea;မြန်မာပင်လယ်, ),是一個孟加拉灣東南部的水體,位於印度洋東北,南北長約1100公里,東西寬約600公里,面積約。安達曼海的西面是印度的安達曼群島,東面是馬來半島,北依泰國和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東南面與著名的麻六甲海峽相連,是南中国海與印度洋間的重要水道。亦於2017年6月7日發生空難,導致29人死亡,93人失蹤 安達曼海各處水深差距極大,但是只有不到5%的海域水深超過,最深處在靠近安達曼群島的一系列海底深谷,水深超過。表面水溫冬季為27.5攝氏度,夏季為30攝氏度,波動很小。 在安達曼海海底沿南北走向有一道地震斷層,在其西邊是緬甸板塊,東邊是巽他板塊。當地的許多島嶼是火山島,不過目前只有一座島上還有火山活動。 安達曼海傳統上是沿岸各國漁業及貨物運輸的交通要道,海域內的珊瑚礁與島嶼也是熱門的旅遊地點。2004年12月26日發的印度洋大地震引起的嚴重海嘯,對當地的漁業及旅遊業的基礎建設造成嚴重破壞。.
查看 马来半岛和安达曼海
宋卡湖
宋卡湖(ทะเลสาบสงขลา,Talésap Songkhla)位于泰國境内南部,是东南亚第二大的淡水湖泊。 湖泊面积為1,040平方千米;她位於宋卡府和博他侖府之間。 在曼谷以南九百公里的馬來亞半島上,同克拉地峽的南面。 湖泊的水域面積為1,040平方公里;湖一邊是宋卡府,另一邊就是博他侖府。湖個東南角通到海,中間有個小島。湖的四面種植無數橡膠同棕櫚。.
查看 马来半岛和宋卡湖
富都中环车站
富都中环车站 (Puduraya station,Hentian Puduraya)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半山芭,是吉隆坡主要的长途巴士总站之一,于1976年由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敦胡先翁开幕启用。該车站曾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長途巴士總站,在2011年1月提供通往南馬地區客運服務的南湖鎮終站(TBS)啟用後,這裡就不再提供前往馬來半島南部的路線,目前主要提供前往吉隆坡以北、泰國長途巴士服務,包括北海、檳城、怡保、双溪大年、亞罗士打和玻璃市等地。车站目前由城市發展局控股公司(Uda Holdings)经营。.
查看 马来半岛和富都中环车站
小相手蟹属
小相手蟹屬(学名:Nanosesarma),舊屬方蟹科,現從新分類作方蟹總科相手蟹科。 本屬物種主要在東南亞出現,計有:印尼的加里曼丹岛、爪哇及其他島嶼、马来半岛、新加坡、泰國、菲律宾、中国大陆的海南岛、广东、福建、浙江、河北等地,以至印度洋的印度、马达加斯加及非洲大陸在印度洋沿岸的马达加斯加、索馬里及坦桑尼亞亦有出沒。當中以小相手蟹的分佈最為廣泛。 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半咸水地区红树林的泥滩沼泽中或栖息于低潮线岩石旁。.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小相手蟹属
小花十萬錯
小花十萬錯(学名:Asystasia gangetica ssp.)是爵床科十万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0.5米。莖4棱、向上伸延。葉對生,葉柄長1至4厘米,葉片呈卵形至橢圓形,長5至11厘米,寬2至5厘米,全緣或具微小圓齒。在長3至4厘米的總狀花序上,排列出花蕾綻放至果實形成的不同步驟:基部的花早開及先結果,頂部的花最為晚開,花果並存的狀態最常見於12月至翌年2月。花冠呈一側膨脹的管狀,長1.2至1.5厘米,白色,5裂,最下瓣中央有一片紫斑。蒴果長圓形,長1.8至2厘米。種子2至4顆,邊緣無毛。.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小花十萬錯
小靈貓
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又名香狸、七間狸、麝香貓。目前被認為有十個亞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小靈貓
小驳骨
小驳骨(学名:Justicia vulgaris、Justicia gendarussa,英文名稱White Justicia),又名秦艽、裹篱樵、细叶驳骨兰、臭黄藤、駁骨丹,是爵床科洋爵床属的植物。分布于台湾、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香港、福建、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55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村旁和路边的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小驳骨
小鬚似鱗頭鰍
小鬚似鱗頭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南河、薩爾溫江及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小鬚似鱗頭鰍
小鼷鹿
小鼷鹿(学名:Tragulus kanchil)又名鼠鹿,是一种体形很小的原始反刍类动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小鼷鹿
小澤治三郎
小澤治三郎(日文: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英文:Jisaburo Ozawa,),宮崎縣人,大日本帝国海军中將,日本海军第一機動艦隊司令,並統帥艦隊參與菲律賓海海戰,他也是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小澤治三郎
尼格利陀人
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稱矮黑人,是東南亞的,零星分布於菲律賓、馬來半島、泰國、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是目前被了解最少的人類族群之一。他們可能是東南亞(包含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矮黑人和其他人種比較起來有最純的粒線體DNA基因庫,因此他們的粒線體DNA被拿來當做研究遺傳漂變的基礎。 尼格利陀人與非洲的俾格米人在外觀上相似,有著矮小身材和深色皮膚;但是,遺傳檢驗研究的結果顯示尼格利陀人與黑人關係疏遠,並在早期便從亞洲人分支出來;學者對這個結果有兩種假說:一是尼格利陀人是早期「出非洲說」的殘留後代,或他們是其中一支最早現代人類遠征隊的後代Kashyap VK, Sitalaximi T, Sarkar BN, Trivedi R 2003.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尼格利陀人
尖头花
尖头花(学名:Platostoma hispidum)又名顶头花,为唇形科仙草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尖头花
尖萼鱼黄草
尖萼鱼黄草(学名:Merremia tridentata subsp.)是旋花科鱼黄草属三齿鱼黄草的亚种。分布在热带东非、锡兰、印度、热带大洋洲、马来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40米至260米的地区,常生于旷野沙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尖萼鱼黄草
尖鼻箱鲀
尖鼻箱鲀(学名:Rhynchostracion nasus)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鲀科尖鼻箱鲀属的鱼类,俗名灯笼龟鱼。分布于印度沿海、往东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加罗林群岛、关岛、到玻里尼西亚群岛、在太平洋南部达马尔贵斯群岛、拉罗东加岛及菲吉岛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属于底层海鱼,棲息深度2-8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沉積的岩石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Nile。.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尖鼻箱鲀
尖舌苣苔属
尖舌苣苔属(学名:Rhynchoglossum)是苦苣苔科下的一个属,为肉质草本植物。该属共有6种,分布于马来半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尖舌苣苔属
屠氏招潮蟹
屠氏招潮(学名:Uca dussumieri)为沙蟹科招潮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帕劳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马来半岛、新加坡、澳大利亚东岸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等地及南海等海域,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穴居于港湾中的沼泽泥滩上、或栖息于海水。.
查看 马来半岛和屠氏招潮蟹
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軍人,最終軍階為陸軍大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負責指揮日本軍第25軍進攻英屬馬來亞(史稱馬來亞戰役),只花2個多月的時間就佔領整個馬來半島,並直取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新加坡,還因此出色戰績被暱稱為「馬來之虎」,1945年12月7日以「縱兵行馬尼拉大屠殺」戰犯罪名遭馬尼拉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6年2月23日執行。.
查看 马来半岛和山下奉文
山黄麻
山黄麻(学名:Trema tomentosa)为大麻科山黄麻属的植物。分布在斯里兰卡、锡金、非洲、尼泊尔、不丹、南太平洋诸岛、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台湾岛、缅甸、印度、马来半岛、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西藏、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于湿润的河谷、山坡混交林中以及空旷的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山黄麻
山脉列表
山脉列表,依照“洲”顺序排列,包括现已发现和命名的天体的山脉。.
查看 马来半岛和山脉列表
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又稱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是指15世纪初期到17世纪之间开始定居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带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后裔。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1960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馬來西亞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于某些政党政治因素而被馬來西亞政府归类为華人(也就是馬來西亞華人),从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峇峇娘惹今天在馬來西亞宪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纪后期来的新客无分别。 相較於馬來半島的峇峇娘惹,華人與纳闽、沙巴土著的混血族裔稱為華嘉族。.
查看 马来半岛和峇峇娘惹
崖角藤属
崖角藤属(学名:Rhaphidophora)又名针房藤属,是天南星科下的一个属,为粗壮、木质藤本植物。该属约有近100种,从非洲、南亚、东南亚、澳洲东北部到西太平洋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都有本属的分布。.
查看 马来半岛和崖角藤属
巨噬鬍鯰
巨噬鬍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塘虱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7.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巨噬鬍鯰
巨港
巨港(Palembang,音译巴邻旁,中国古籍称巴林冯和舊港)是一個位於印尼苏门达腊岛东部的城市,為苏门达腊岛上较大的城市,亦是南蘇門答臘省之省会和重要河港,现有國際機場,亦有许多觀光景点。人口约1,507,000人(2004年數據)。巨港这座城市和華人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僅有華人寺廟、華人教堂、郑和清真寺,華語和中華食物在巨港也比較流行。.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巨港
巨拎树藤
巨拎树藤(学名:Epipremnum giganteum)是一种原生于中印半岛热带雨林的木质藤本植物,属于天南星科麒麟叶属。.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巨拎树藤
巴塔克人
巴塔克人(Batak) 是主要分布在印尼蘇門答臘的民族。分为阿拉斯族(Alas)、可魯特族(Kluet)、新葛吉爾族(Singkil)、卡羅族(Karo)、代里族/帕克帕克族(Dairi/Pakpak)、西馬隆貢族(Simalungun)、托巴族(Toba)、昂科拉族(Angkola)、曼代林族(Mandailing)等數個民系,各民系具有相關卻獨特的語言與習俗。他們使用、馬來語、印尼語,總人口約六百萬至八百萬人,主要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傳統信仰。.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巴塔克人
巴生港
巴生港(Pelabuhan Klang),英殖民時期舊稱「瑞天咸港」(Port Swettenham),是馬來西亞的一個港區,建於巴生河河口,地處雪蘭莪州境內,距離同縣的巴生市西南方約6公里,與馬國首都吉隆坡的公路和鐵路服務相連接。 巴生港作為巴生縣的重要集裝箱口岸,不僅是馬來西亞的最大貨運港口,也是大馬在馬來半島西海岸和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門戶」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巴生港
巽他古陆
巽他古陆(Sundaland)是一个生物地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末次冰期由于海平面下降而在东南亚地区露出水面并连成一体的陆地。 巽他古陆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今日都已位于海面以下。仍然是陆地的部分,包括马来半岛、婆罗洲、爪哇岛、苏门答腊岛等。巽他古地的东界为华莱士线(Wallace Line),即东洋界与澳新界动物群的分界线。 Category:东南亚 Category:冰河時期 Category:古大陸 Category:淹没的大陆.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巽他古陆
巽他陆棚
巽他陆棚是东南亚的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大陆架。陆地部分包括了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巴厘岛及附近小岛屿。 覆盖区域约1.85百万km2。va Bemmelen, R.W. (1949).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巽他陆棚
巽他板塊
巽他板塊是位於亞洲東南部的板塊,以前被認為是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包括南中國海、安達曼海、中印半島東南部地區、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巴拉望島和蘇祿群島。 巽他板塊東面界線有菲律賓活動帶(Philippine Mobile Belt)、馬魯古海碰撞帶(Molucca Sea Collision Zone)、馬魯古海碰撞板塊(Molucca Sea Collision Plate)、班達海板塊和帝汶板塊,南面和西面是澳洲板塊,北面有緬甸板塊、歐亞大陸板塊和長江板塊。巽他板塊的東面、南面和西面邊界均有複雜構造和活躍地殼活動,北面邊界相對較平靜。.
查看 马来半岛和巽他板塊
帚灯草科
帚灯草科于2006年5月被确定包括58属共520余种,都是原生于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少数品种生长在新西兰、智利、马来半岛和越南。中国只有1属1种—薄果草(Leptocarpus disjunctus Mast.),生长在海南岛。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簇生,根茎有鳞片状的鞘;茎四方柱形或扁平,有节类似竹或甘蔗;花小,单性,雌雄异株,稀有同株或两性,花被3-6;果实为坚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入帚灯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入新设立的禾本目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帚灯草科
丁香蓼
丁香蓼(学名:Ludwigia prostrata)是柳叶菜科丁香蓼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尼泊尔、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700米的地区,见于河滩、稻田和溪谷旁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丁香蓼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島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與東澳之間的烏岩角,南到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為全島最長的山脈,它將台灣全島分成了西大、東小不對稱的兩半,東部地勢較險峻,而西部則較寬緩。同時中央山脈也成為全島各水系的主要分水嶺。.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中央山脈
中國海
中國海可以指:.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中國海
串珠環蝶
串珠環蝶分佈於中國南部(包括香港、澳門、雲南等地)、中南半島(越南、泰國、緬甸、馬來半島)和印度,1997年首次在台灣發現。原產地已發現之食草為平柄菝葜、菝葜、部分棕梠科植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串珠環蝶
丹丹国
丹丹国,唐朝称呾呾洲、旦旦、单单,或误为日亘。古代南海地名。始见于中国南北朝史籍。在今包括马来西亚吉兰丹州在内的马来半岛中部一带,一说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亚东南岸的天定,一说在今新加坡附近。 丹丹国崇信佛教。先后遣使至南朝梁、南朝陈及唐朝朝献。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大同元年(535年)曾遣使梁朝,献牙像、塔及金、银、琉璃、火齐珠、吉贝、杂宝、香药等。陈宣帝太建三年(571年)、太建十三年及陈后主至德三年(585年)又屡次遣使来中国,建立友好关系,7世纪又多次遣使与中国通好。.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丹丹国
帽苞薯藤
帽苞薯藤(学名:Ipomoea pileata)为旋花科番薯属的植物。分布在加里曼丹岛、热带东非、印度、马来半岛、马斯克林群岛、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斯里兰卡、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98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林缘、山坡、路旁阳处以及山坡草地向阳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帽苞薯藤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东南亚
东南亚山峰列表
本表為东南亚的山峰列表: 由于政治地理与地质地理分区定义的差异,青藏高原南部喜玛拉雅山脉的东南端及新几内亚岛在一些地质学定义上并不归于东南亚。新几内亚岛位于印澳板块,生物相属于澳新界,地质上常将其归于大洋洲。青藏高原常被视为中亚的一部分,喜玛拉雅山脉则成为中亚和南亚的分界。 如果不包括上述两区域,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的京那巴鲁山将是东南亚最高峰。但在政治地理分区,常会将印尼所属的新几内亚岛西半部(西巴布亚省 及巴布亚省)视为亚洲的一部份,如此查亚峰等三座山峰将超越京那巴鲁山;若再将缅甸位于青藏高原的领土视为东南亚的一部份,则开加博峰才是最高峰。.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山峰列表
东洋界
東洋界是涵蓋南亞與東南亞的生物地理分區,又稱為印度馬來亞區(Indomalayan realm)。 東洋界以前大都由森林覆蓋,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濕潤闊葉林。東洋界的熱帶雨林的樹木大多是龍腦香科。 分布在喜馬拉雅山以南,秦嶺淮河以南,華萊士線以西 它包括了.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东洋界
布吉人
右 布吉人又译作武吉斯人(Orang Bugis),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南蘇拉威西原始區域的民族,該地區3个主要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15世紀時,馬來人和米南佳保人等移民開始遷移到蘇拉威西島並擔任Gowa王國的行政管理階層或是從事商業貿易,然後漸漸被布吉文化影響而改變,最後也被歸類是布吉人。 许多布吉人居住在望加锡、Pare-pare这样的港口城市,但更多布吉人居住在Maros的低地平原上,从事农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布吉语。在欧洲的文献中,布吉人以勤劳勇敢闻名。马来西亚的雪兰莪州也有少量布吉人分布。.
查看 马来半岛和布吉人
布吉語
布吉語(Bahasa Bugis),是東南亞的一种语言,使用者分佈於马来半岛、沙巴、加里曼丹、廖內省、蘇門答臘,但主要用于印尼的南苏拉威西省。.
查看 马来半岛和布吉語
布连拾街长老会磐石堂
布连拾街长老会磐石堂(Prinsep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是新加坡的一座长老会教堂,位于新加坡中区的布连拾街。 该堂1843年创建时,称为马来礼拜堂。它是新加坡第一座侨生教堂。目前的罗曼式教堂建于1930年到1931年。 1931年新加坡基督少年军在这里成立。.
布渣叶属
布渣叶属(学名:Microcos)是椴树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53种,分布于非洲和印度、马来半岛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布渣叶属
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本列表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所维护的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名单。.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簡稱世界史,又稱人類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環境史、航空史。.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世界歷史
三对节
三对节(学名:Rotheca serratum)为唇形科三对节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南太平洋诸岛、东非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210米至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疏林以及谷地沟边灌丛中。该植物中含有皂甙成分,可以截疟、驳骨、杀菌、清热、解毒。.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对节
三岛由纪夫
三島由紀夫(,),本名平岡公威(ひらおか きみたけ),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與日本民族主义者。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大師之一,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 三島由紀夫諸多作品中,以1956年出版的《金閣寺》最為人所熟知,這是部充滿悲劇性幻滅美學的作品,奧野健男當時曾讚賞該小說:「這是三島文學的最高水平,三島美學的集大成,本年度文壇的最大豐收。」三島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假面的告白》, 《潮骚》等。 除了日本國內,三島的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當代日本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第一回 三島由紀夫の誕生」() (NHK News Web、2015年3月31日),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三島性好熱鬧,三教九流之輩無不結交,好美酒,嗜佳餚,高朋滿座,列位無虛席,十足是一位花花公子。高興的時候,在別人家中還會表演倒立陳孟鴻,《金閣寺》·序。 晚年的三島更加傾向政治活動,在日本自衛隊體驗入隊,並建立了民兵組織楯之會。三島於1970年11月25日同其他四名楯之会成員於現在的日本防衛省本省挾持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隊的總監。於露臺進行了政變演說失敗後,三島選擇了切腹自殺。這一事件對日本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對日本的文學界和政治運動產生了諸如新右派的建立等強烈的影響。.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岛由纪夫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佛齐
三線梭大口魚
三線梭大口魚(学名:Luciosoma trinema)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至婆羅洲及蘇門答臘,體長可達25.5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線梭大口魚
三花冬青
三花冬青(学名:Ilex triflora)为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半岛、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安徽、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浙江、福建、湖北、广东、贵州、海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30米至2,2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地阔叶林、杂木林和灌木丛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花冬青
三药槟榔
三药槟榔(学名:Areca triandra)为棕榈科槟榔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台湾岛、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云南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药槟榔
三裂叶葛藤
三裂叶葛藤(学名:Pueraria phaseoloides)是豆科葛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海南、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丘陵、山地及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裂叶葛藤
三棱栎属
三棱栎属(学名:Trigonobalanus)是壳斗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2种,分布于泰国北部、马来半岛及加里曼丹。.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棱栎属
三斑趾弄蝶
三斑趾弄蝶(学名:Hasora badra),又名豆弄蝶、--、鐵色絨毛弄蝶、鐵色絨挵蝶,为弄蝶科絨弄蝶屬下的一個品種。展翅長度約 40 至 45 毫米;雌雄二型;雌蝶上翅近翅尖具有三枚細小的黃斑,翅中有三枚明顯的方形黃斑;雌雄蝶後翅腹面中央和臀角部份各有一枚白斑,尾突明顯及有黑色的臀角斑。分布範圍包括:印度南部和東北部、尼泊爾、廣西、廣東、海南島、福建、香港、台灣、印支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三斑趾弄蝶
一年战争
一年戰爭(U.C.0079年—U.C.0080年),是在虚构的《机动战士GUNDAM》历史宇宙世纪中发生的一场战争,是整个宇宙世纪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交战双方是地球联邦与宇宙殖民卫星的吉翁公國,吉恩公國方面称之为「吉翁独立战争」。战争范围遍布整个地球圈,地球及宇宙殖民卫星的所有人几乎都被卷入战争漩涡。.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一年战争
一点灰蝶
一点灰蝶(Quaker,学名:Neopithecops zalmora),又名--、姬黑星小灰蝶、白灰蝶、白斑黑星灰蝶、小斑里白灰蝶,是一种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灰蝶科小蝴蝶。.
查看 马来半岛和一点灰蝶
干陀利
干陀利,陀一作陁,又作干陁利、近陁利、斤陀利、乾陀利。或误作于陁利、于陀利。“千”、“于”、“斤”字均应为干之讹。 干陁利国,在南海洲上,他的风俗与林邑、扶南略同。干陀利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一带,为该地梵名Kandari的译音。一说在马来半岛,或认为是吉打的泰米尔文Kadaram的译音,或认为指霹雳州的金丹,一说即三佛齐的古称。位于古代东西海上航线上,约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就和中国有交通、贸易关系。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年)八月,斤陀利国遣使献方物。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其王瞿昙修跋陁罗遣使朝贡。.
查看 马来半岛和干陀利
乌雕鸮
乌雕鸮(学名:Bubo coromandus)为鸱鸮科鵰鸮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江西等地,一般栖息于水源较丰富的森林地区和荒漠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乌木海岸。 繁殖期为11月-翌年4月。巢由大树树杈部分的枝条构成,常建於水旁以及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范围较小,一对乌雕鸮常在同一片树林中生活多年。.
查看 马来半岛和乌雕鸮
乔治市
乔治市(George Town;槟城福建话:『坡底』,意为市中心),为马来西亚槟城州的首府,位于槟岛东北角。槟岛是2010年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及第一大岛城。在2010年共有708,127人。而以乔治市为中心的大槟城都会区方面则有约两百五十万人,也是全国第二大的组合城市。乔治市也是国内古老城镇之一,并在2008年7月7日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形成了现今的古迹区。乔治市是槟城州乃至整个北马区的政治、金融、旅游、文化和高等教育中心。 乔治市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船长弗朗西斯·莱特(Francis Light)于1786年作为转口港创立,也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地之一。乔治市在1867年和新加坡马六甲组成海峡殖民地,之后被大日本帝国占领,二战结束后大英帝国成功收回槟城,并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前被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颁布为马来西亚第一个大城市,过后在70年代被剥夺城市资格并重组成为(MPPP)。在2015年,乔治市以『槟岛』的名义再次取得大城市资格。 由于全盛时期时许多不同种族及宗教的人抵达并在这里居住,使乔治市的建筑风格以殖民地和亚洲风格为主。由于其独特且无处不在的街头小吃,使乔治市获得了『马来西亚美食之都』的美誉。还有,乔治市也拥有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生华人(Peranakan,为早期华人先辈与当地土著的后代)就拥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和饮食习惯。 今天,乔治市也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医疗旅游中心,接待国内约一半的医疗游客,也有一些来自临近国家。乔治市也是数家马来西亚和国际银行在北马的金融中心。乔治市也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城市,位于乔治市南部的槟城国际机场提供飞行至亚洲主要城市的航班,和槟威大桥则连接至对岸的马来西亚半岛。槟城港口将乔治市与全球200多个港口连接起来,并吸引豪华邮轮在此停靠。.
查看 马来半岛和乔治市
亞美尼亞裔緬甸人
亞美尼亞人最早1612年抵達缅甸住在德林達依,他們是商人。第一塊墓碑的日期為1725。.
亞齊蘇丹國
亞齊蘇丹國是16至17世紀在今天印尼蘇門答臘亞齊的強權,首都Kutaraja(今日之班達亞齊)。亚齐人的族源为占族,在占城被越南灭亡后部分占族逃离到东南亚各地,亚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地点。 亞齊蘇丹國在其最盛之時,成為馬來半島上的柔佛蘇丹國與葡屬馬六甲的強敵,三者間持續地搶奪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以及胡椒與錫的出口。除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外,亞齊蘇丹國的宮廷也曾為伊斯蘭學術與貿易的重要中心。.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亞齊蘇丹國
亞洲小爪水獺
亞洲小爪水獺(學名Aonyx cinerea、oriental small-clawed otter、 Asian small-clawed otter),又名小爪水獺,是一種小型水獺。主要分佈於孟加拉國、印度、中國、中南半島全省、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區的濕地附近。 亞洲小爪水獺一般體長0.9米(包括尾巴),體重可達5公斤。以魚、蛙、蟹、螯蝦和貝類為食。 此水獭曾经分于Amblonyx。.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亞洲小爪水獺
亨氏粒鯰
亨氏粒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粒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及暹羅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9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的溪流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亨氏粒鯰
康氏箬鰨
康氏箬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紅海至波斯灣、印度西部、斯里蘭卡、馬來半島半鹹水域、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康氏箬鰨
人畜共通傳染病
人畜共通病(Zoonoses)指任何可以經由動物傳染給人或由人傳染給動物的傳染病,透過人畜之間直接傳播,或是藉由病媒傳播(例如蚊子),將病原體帶入另外一個生物體上,而這些病原體包括真菌、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中,該詞彙多來自希臘文,由表示動物的「zoon」加上代表疾病的「nosos」,兩詞融合為一,這一類傳染病當中有許多會造成患者嚴重的生理變化。保護醫學(conservation medicine)則是一門,整合醫學、獸醫學、環境科學的跨領域學科,與此類疾病之研究息息相關。.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人畜共通傳染病
人民行动党
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缩写为PAP)是新加坡独立至今的唯一执政党,1959年至1963年在英联邦新加坡自治邦,及1963年至1965年在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州执政,自1965年在新加坡共和国执政至今。.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人民行动党
五翅莓属
五翅莓属(学名:Pentapterygium)是越桔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植物,常附生于他植物上。该属共有6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和马来半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五翅莓属
五香滷肉
五香滷肉(馬來文:Loh Bak),是一道流行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社區的一道小吃,大部分大多將這道小吃簡稱為滷肉或五香(Ngo Hiang),前者多用於檳城一帶,後者多用在馬來半島的其他地方。.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五香滷肉
五棘银鲈
五棘银鲈(学名:Pentaprion longimanus)为银鲈科五棘银鲈属的鱼类,俗名银米、长臂钻嘴鱼。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常见于近岸区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马来半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五棘银鲈
他念他翁山 (中南半岛)
他念他翁山(緬甸語:တနင်္သာရီ တောင်တန်း,泰語:ทิวเขาตะนาวศรี,馬來語:Banjaran Tenasserim)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座山脈,為泰國與緬甸的界山,往南一路延伸至馬來半島。最高峰為馬來西亞境內的大漢山。.
廖内
廖内可以指:.
查看 马来半岛和廖内
仄迪人
仄迪人(馬來語:Chetty;英語:Chitty),是來自南印度的商人與馬來半島女子所生下的族群。15至16世紀,這些來自南印度的人,乘船或經由陸路來到馬來半島進行貿易。當時馬來半島,尤其是馬六甲是國際貿易中心,有許多地區的人會集中在此處進行貨物買賣及其他生意。這樣的環境吸引他們前來,主要是從事放款借貸生意。他們與當地女子生下的後代,就是仄迪人。這些印巫的後代大多保留興都教的信仰。.
查看 马来半岛和仄迪人
伯納特低線鱲
伯納特低線鱲(学名:Barilius bernatziki)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伯納特低線鱲
弯螺属
弯螺属(學名:Sinoennea),又名中華草包蝸牛屬,是一種會呼吸空氣的陸地蝸牛,屬於扭蜗牛总科扭蜗牛科草包蝸牛亞科的陸上有肺類腹足綱軟體動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弯螺属
似絢鯰
似絢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馬來半島及婆羅洲Barito河及爪哇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1.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似絢鯰
張永記
張永記(;),又名張正記(),號士載(),又號南中隱士,越南阮朝歷史學家、文學家、民俗學家、報業人士。.
查看 马来半岛和張永記
弗朗西斯·萊特
法蘭西斯·萊特(Francis Light)() ,是馬來半島檳榔嶼於英國殖民時期的第一任總督。常被稱做莱特船長(Captain Francis Light)。.
查看 马来半岛和弗朗西斯·萊特
休·洛
休·洛爵士,GCMG(Sir Hugh Low,)为英国殖民地官员及博物学家。休·洛曾在纳闽担任各种殖民地官员,经常被认為是馬來半島首位成功的英國官員。1851年他登顶京那峇鲁山,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京那峇鲁山的最高峰及附近的深谷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查看 马来半岛和休·洛
异形木属
异形木属(学名:Allomorphia)是野牡丹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25种,分布于印度、中国南部至马来半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异形木属
异鳞箬鳎
异鳞箬鳎(学名:Brachirus pan)或恆河寬箬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印度東部至馬來半島、中國淡水、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河川下游、河口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恒河。.
查看 马来半岛和异鳞箬鳎
异色山黄麻
异色山黄麻(学名:Trema orientalis)是大麻科山黄麻属的植物。分布于喜马拉雅南坡、马来半岛、热带非洲、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中南半岛、缅甸、南太平洋诸岛、台湾岛、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谷开旷的较湿润林中和较干燥的山坡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异色山黄麻
彭亨河
彭亨河(Sungai Pahang)是马来半岛最长的河流,长约459公里,源头在蒂迪旺沙山脈,上游区域位于大汉山国家公园。彭亨河岸的城市有而连突、淡马鲁、马兰和北根(彭亨州皇城),河水最后汇入南海。.
查看 马来半岛和彭亨河
何塞·德·埃斯普龍塞達
何塞·德·埃斯普龍塞達(José de Espronceda)(1808年3月25日- 1842年5月23日)是一個浪漫主義西班牙詩人。.
何氏葉猴
何氏葉猴 (学名:Presbytis hosei)是一種舊世界猴,屬疣猴亞科葉猴屬,目前是婆羅洲獨有種,但昔日分佈地包括泰國、馬來半島、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 下分四個亞種。其中一個亞種,Presbytis hosei canicrus2005年在其原分佈地、婆羅洲東北部被宣佈絕種。2011年6月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重新被發現。.
查看 马来半岛和何氏葉猴
依约
依约(Ijok)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瓜拉雪兰莪县的一个市镇,也是一个华人新村。依约的面积为144.50平方公里,位于马来西亚联邦大道 ,其交汇处通向八丁燕带。 由于商店和小型建筑物并排在其主要街道的两旁,酷似牛仔部落的建设结构,因此依约也在民间被称作马来西亚的“牛仔城镇”。.
查看 马来半岛和依约
匍地蛇根草
匍地蛇根草(学名:Ophiorrhiza rugosa)为茜草科蛇根草属的植物。分布于尼泊尔、马来半岛、锡金、中南半岛、不丹、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2,1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匍地蛇根草
匍茎草科
匍茎草科也叫钵子草科,只有1属—匍茎草属(Hanguana)2种,分布在斯里兰卡、东南亚的马来半岛、越南和太平洋岛屿,以及澳大利亚北部。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小花,花瓣3;果实为肉质核果。 以前的分类法把本科分到百合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但无法将其列入任何一目,直接放到鸭跖草分支下面,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鸭跖草目。.
查看 马来半岛和匍茎草科
地峡
地峽(Isthmus)指兩块陆地之間連接處是最狹窄而長的一種地形,例如:連接兩大陆之巴拿马地峡,又或連接大陆和半岛之克拉地峡。這類的地形往往是成为两个水体之间的通航障碍,卻是两块陆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在軍事上、經濟上都顯得意义重要;相对于海峡,地峡分布较少。其成因比较复杂,有學說是大陆板块漂移造成的,另有學說是陆地部分下沉到海中造成的。.
查看 马来半岛和地峡
北大年苏丹国
北大年苏丹国是15-18世纪马来半岛一个古国。明代张燮《东西洋考》称之为大泥。北大年苏丹国建国于1474年前后,1786年为暹罗所灭许云樵 二一页,九三页。.
查看 马来半岛和北大年苏丹国
圆吻海鰶
圆吻海鰶(学名:Nematalosa nasus)为鲱科海鰶屬的鱼类,俗名黄鱼、鲁达。分布于伊里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和阿拉伯海、台湾以及东海、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Malabar。.
查看 马来半岛和圆吻海鰶
圆形狼牙蟹
圆形狼牙蟹(学名:Lupocyclus rotundatus)为梭子蟹科狼牙蟹属的动物。分布于马来半岛、安汶海、澳大利亚、安达曼海、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南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主要栖息于水深 67米的泥沙质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巴兰加岛及加里曼丹婆罗洲北端。.
查看 马来半岛和圆形狼牙蟹
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国际民航组织机场代码(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Airport Code,縮寫:ICAO code),是國際民航組織為世界上所有機場所訂定的識別代碼,由4個英文字母組成。ICAO機場代碼通常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及飛行策劃等。 國際民間航空組織機場代碼與一般公眾及旅行社所使用的IATA機場代碼並不相同。.
刁曼岛
刁曼岛 (Pulau Tioman),为马来半岛东岸外32公里的一个小型火山岛,属马来西亚彭亨州管辖,面积约228平方公里,当地居民人烟稀少,仅2000人左右。刁曼岛以周边美丽的珊瑚礁闻名,1958年著名美国电影《南太平洋》在此取景,遂使当地成为旅游胜地,尤以潜水著称。.
查看 马来半岛和刁曼岛
刺芋
刺芋(学名:Lasia spinosa)是天南星科刺芋属的植物。分布在泰国、台湾岛、马来西亚、印度东北部、缅甸、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锡金、中南半岛、孟加拉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广西南部、广东南部等地,生长于海拔650米至1,530米的地区,多生于阴湿草丛、沟边、田边以及竹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刺芋
刺螺屬
刺螺屬(學名:Guildfordia)是一個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的屬。舊屬原始腹足目,現時刺螺屬是鐘螺目鐘螺總科蠑螺科之下的一個科。.
查看 马来半岛和刺螺屬
嘛嘛档
嘛嘛檔或瑪瑪檔(Gerai Mamak)是指由馬來西亞的淡米爾裔穆斯林所經營的飲食檔;在馬來西亞,淡米爾裔回教徒被俗稱為「嘛嘛」,傳統的嘛嘛檔是在路旁擺攤經營,但較新生代則以轉為餐館或咖啡屋的方式經營。其獨有的特點是價格實惠、全年無休、全天廿四小時營業。.
查看 马来半岛和嘛嘛档
單色銼灰蝶
單色銼灰蝶(學名:Allotinus unicolor,英文俗名:Lesser Darkie),是屬於灰蝶科雲灰蝶亞科的一種蝴蝶,是銼灰蝶屬的一種。分佈於中南半島及大巽他群島一帶,模式產地為新加坡。幼蟲是肉食性,以胸喙亞目之蚜蟲、介殼蟲、和為食物,又會與長足捷蟻共生。.
查看 马来半岛和單色銼灰蝶
咖哩魚頭
咖哩魚頭是馬來西亞的咖哩海鮮食品,早於英國統治馬來半島時期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美食。印度人在英國的統治下,遷入同樣是英國殖民地的馬來半島,印度人把咖哩烹調手法引入馬來亞,由於當地馬來人和印度人在殖民統治下,地位遠低於英國統治者,所以普遍窮困,因為魚頭比整條魚便宜,因此當地人便結合咖哩的烹調方法,把便宜的魚頭製作為咖哩魚頭。.
查看 马来半岛和咖哩魚頭
咖哩麵
咖哩麵(Curry Mee),又稱咖哩叻沙(Curry Laksa),是一道由馬來人、華人、娘惹等不同文化混合的麵食料理。因馬來半島上有許多不同族群,加上地理分隔,造成不同族群及不同地方的咖哩麵都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原料是相同的。 咖哩麵最大的特色是使用加了椰奶的咖哩湯頭,味道較為濃郁。咖哩麵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一道非常常見的麵食料理,幾乎在大部分的路邊攤、茶餐室、美食中心等都可見其踪影。檳城的咖哩麵曾經被赫芬頓郵報評選為「死前必嘗的世界十大美食」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咖哩麵
品藻
品藻(学名:Lemna trisulca),为天南星科浮萍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长于较寒冷而平静的淡水中,与其它浮萍属物种不同,品藻并非漂浮于水面上,而是半潜于水面下。.
查看 马来半岛和品藻
哥打丁宜
哥打丁宜(Daerah Kota Tinggi)华侨旧称“德兴港”,馬來文譯為“高城”,是柔州的“歷史之城”。哥打丁宜是柔佛州八個州縣之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新山縣向北分隔丰盛港,西面則隔著居鑾,西南分隔著新山,東面就隔著中國南海。其總部位於哥打丁宜,人口约10萬。 哥打丁宜是由哥打丁宜市政理事會(Majlis Daerah Kota Tinggi)管理。哥打丁宜縣的主要旅遊勝地有濱海游樂場的沙鲁(Desaru),柔佛州的舊皇位——堡壘古柔佛(Johor Lama)及離哥打丁宜市鎮有15公里的龍蹦 (Lombong) 瀑布。.
查看 马来半岛和哥打丁宜
哈氏紋唇魚
哈氏紋唇魚(学名:Osteochilus hasseltii)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哈氏紋唇魚
凸雕扁足蟹
凸雕扁足蟹(学名:Platypodia anaglypta)为扇蟹科扁足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恰果斯群岛、红海、波斯湾、毛里求斯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栖息于珊瑚礁浅水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凸雕扁足蟹
全缘火麻树
全缘火麻树(学名:Dendrocnide sinuata)是荨麻科火麻树属的植物。分布在泰国、锡金、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越南、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西藏、海南、云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8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疏林可,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全缘火麻树
八點灰燈蛾
八點灰燈蛾(學名:Creatonotos transiens)是灰燈蛾屬下的一種蛾,發現於亞洲東部。.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八點灰燈蛾
六帶無鬚魮
六帶無鬚魮(学名:Puntius hexazona)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可做為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六帶無鬚魮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元朝
光华日报
《光華日報》是馬來西亞的一份中文報紙,也是世界僅存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由革命家孫中山於1910年12月20日在檳城創辦,當時是為了向本地華僑宣傳革命以推翻滿清、建立共和。 《光華日報》在馬來西亞各地均有發行,並以西馬北部一帶(尤其是檳城州)最為暢銷;其他國家與地區如泰國、 新加坡、香港等地亦有發行,平均每日發行量超過10萬份。.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光华日报
光藝製片公司
光藝製片公司,簡稱光藝,由新加坡光藝院線何啟榮家族投資於1955年8月成立。「光藝」以出品粵語片為主,成立時正值粵語片的蓬勃期,登陸香港後以「垂直整合」方式為主的流水線大廠式制片體制、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方式以及全球化的跨國界發展進行電影生產和經營,由1955至1969年間攝製了近120部粵語片,擅長描寫現代男女愛情的文藝片,呈現了一種屬於現代都市的中產調子,「光藝」與「中聯」、「華僑」、「新聯」並稱「粵語片四大公司」。.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光藝製片公司
克氏鿕
克氏鿕(学名:Danio kerri,又稱克氏斑馬魚),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克氏鿕
克拉地峡
克拉地峡(Kra Isthmus)為泰國連結馬來半島的地區,最窄處只有56公里,最高處為海拔75米。南一書局 高二下地理教師用書.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克拉地峡
克拉運河
克拉運河是一條規劃中的運河,全長102公里,位於泰國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所在的克拉地峡,介乎北緯7度至10度之間,是馬來半島的最窄處。 東面是南海,西面則是安達曼海。克拉運河開通後,預計船隻往來印度洋和中国南海,將無須通過馬來半島最南處的马六甲海峡,航程可以縮短超過一千公里,從而大幅減少運輸時間和降低海運成本,對依賴中東地區油氣供應的東亞國家(尤其是懼怕美軍封鎖麻六甲海峽的中國大陸),更具有能源運輸安全的意義。.
查看 马来半岛和克拉運河
四手井綱正
四手井綱正(、1895年1月27日 - 1945年8月18日)為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陸軍中將。.
查看 马来半岛和四手井綱正
噪鹃
噪鹃(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a)为杜鹃科噪鹃属的鸟类,俗名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叫春鳥。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南太平洋诸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自四川东向秦岭至淮河、长江口及这范围以南大陆、海南等地。在伊朗,阿聯酋及也門有迷鳥記錄。,一般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从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边的疏林都有踪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查看 马来半岛和噪鹃
短身鰻鬍鯰
短身鰻鬍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塘虱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8.2公分,棲息在森林中的沼澤區。.
查看 马来半岛和短身鰻鬍鯰
玫瑰木属
玫瑰木属(学名:Rhodamnia)是桃金娘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12种,分布于马来半岛至大洋洲。.
查看 马来半岛和玫瑰木属
玻璃市
玻璃市(Perlis,简称玻州),是馬來西亞十三州中最小的州,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北部,其南邊為吉打州,北邊則與泰國的沙敦府、宋卡府為界。玻璃市在暹罗王朝治下曾称为帕里特(ปะลิส)。 玻璃市的首府是加央,亚娄是玻州的皇城,也是皇殿所在地,位于加央以东十公里处。其他主要城镇如巴东勿刹,位于马來西亞、泰國边界。玻璃市港口是玻璃市河的河口港,是前往浮罗交怡岛的渡头,也是玻州的主要渔业港口。玻璃市有一座著名的蛇養殖場及研究中心,位於峇株巴辖河邊。主要的景點為玻璃市州立公园和暗窟(Gua Kelam)。.
查看 马来半岛和玻璃市
玛蓉剧
玛蓉剧(Makyong,或写作Makyung、Mak Yong,又译作慢蓉、麦雍、玛咏、马克-扬等)是一种综合了唱、舞、演、宾白、音乐演奏、插科打诨等表演艺术的传统马来戏曲,它流传于马来西亚的吉兰丹、吉打、玻璃市、登嘉楼和泰国的北大年等地。对于这种戏曲的起源,学界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说法,但从戏曲的内容来看,这种曲艺应该在马来半岛伊斯兰化以前已开始流传,至少已有超过800年的历史。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玛蓉剧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了这种曲艺的艺术文化价值。.
查看 马来半岛和玛蓉剧
灰藍扁尾海蛇
蓝灰扁尾海蛇(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又名黃唇青斑海蛇,是蛇亞目眼鏡蛇科扁尾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俗名灰海蛇、火烧蛇。主要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帶的海域,孟加拉湾到马来半岛沿海、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斐济、汤加、日本沿海以及台湾沿海等地。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查看 马来半岛和灰藍扁尾海蛇
獨山戰役
山戰役為抗日戰爭末期的戰役之一,是指1944年(民國33年)11月至12月,日軍為完成「一號作戰」計畫,途經獨山所發動的一場戰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獨山戰役
獺狸貓
貓(Cynogale bennettii),又名獺靈貓,是棲息在馬來半島、蘇門塔臘及婆羅洲森林、低地近河流及沼澤的麝貓。在越南北部亦有發現牠們,不過只有一個標本。 獺狸貓的口闊,腳有蹼及長爪。牠們的吻長,且有很多長的鬚子。 獺狸貓是夜間活動的,主要在水中覓食,吃魚類、蟹及淡水軟體動物,且能攀上樹上吃鳥類及果實。由於牠們的數量稀少及隱秘的生活,所以對牠們所知甚少。牠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獺狸貓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真珠湾攻撃)或夏威夷作戰(ハワイ作戦)、AI作戰、Z作戰,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攻擊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國策逐漸走向奪取他國資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日本海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的兵力,分為兩波攻擊。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取得重大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然而,日軍之勝利並不完全:島上的發電站、維修設備、燃料和指揮總部大樓均未被破壞,未來海戰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內。即使如此,和美國的損失比起來,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另外,由於參戰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總統親同盟國、欲加入世界大戰的態度,出現知道日軍即將攻擊珍珠港、卻不加以警告的陰謀論,其至今仍充滿爭議。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聲稱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之一日」,後來成為該國的紀念日。.
查看 马来半岛和珍珠港事件
珠子木属
子木属(学名:Phyllanthodendron)是大戟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12种,分布于马来半岛至中国。.
查看 马来半岛和珠子木属
睛斑魨
睛斑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馬來半島、湄公河流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淡水及半鹹水的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睛斑魨
硬角鯰
角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島及婆羅洲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硬角鯰
硕莪树
硕莪树(学名:Metroxylon sagu)又名--、西密棕、西米椰子,属棕榈科西谷椰属,是一种原生于东南亚马来群岛的植物,以生产西米(硕莪淀粉)而知名。.
查看 马来半岛和硕莪树
神棘白鯧
棘白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白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包括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海域,本魚背部綠褐色,側面灰白色,腹部銀色,鱗片具深色的邊緣,形成深色的縱向線,身體長方形而側扁,上頷不能伸展,突出略微在下頜之前,犛骨或顎骨沒有牙齒,在下頜的兩邊上具五個孔,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4-1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3-15枚,體長可達32.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
查看 马来半岛和神棘白鯧
福州历史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为了南明隆武政权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福州开埠,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福州历史
福建炒麵
福建炒麵是一種源于吉隆坡的華人傳統麵食,也是當地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在吉隆坡當地人一般都稱之為福建麵或稱福建炒,在馬來半島地方,也有人將其稱為福建炒大碌麵。.
查看 马来半岛和福建炒麵
竹節蟲目
竹節蟲,又稱()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竹節蟲目(又稱)的總稱。草食性的昆蟲,以善於擬態成樹枝或樹葉著稱,可以躲過天敵。全世界約有2,500種。 大型或非常大型的昆蟲,體型修長,呈圓筒形,棒狀或枝狀;少數種類扁平如葉。複眼發達,單眼通常退化。翅膀通常退化;如有翅膀,前翅通常小於後翅。不完全變態,陸棲,植食性昆蟲。多數分佈於熱帶。 竹節蟲目包括了全世界最長的昆蟲-尖刺足刺竹節蟲 (Pharnacia serratipes,分佈於馬來半島),體長(含腳)可達55.5公分。 竹節蟲與螳螂有近親關係。.
查看 马来半岛和竹節蟲目
第11航空艦隊 (日本海軍)
11航空艦隊為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艦隊。從太平洋戰爭時就為駐在外地之基地航空部隊。開戰當初時指揮攻佔菲律賓・馬來・爪哇等之南方作戰的航空作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開始時、司令部從天寧島 移動到拉包爾大力進行南東方面航空作戰任務。昭和17年12月南東方面艦隊編制成軍,本艦隊編為其隷下艦隊(南東方面艦隊司令部要員為第11航空艦隊司令部要員兼任)。航空隊從丘克島撤退,本土與拉包爾的補給斷絶之後,部隊補給的維持就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進行直至終戰。.
第18师团
18师团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陸軍師。该师团参加了南京大屠杀。.
查看 马来半岛和第18师团
第29軍 (日本陸軍)
29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之一軍。 1944年1月6日編制成軍,同月15日編入南方軍作戰序列,佈署在馬來半島太平市。同年3月27日編入第7方面軍。駐守太平市直至終戰。.
第46师团 (日本陆军)
46师团(だいよんじゅうろく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94师团 (日本陆军)
94师团(だいきゅうじゅうよん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师团之一。.
第二種人
《第二種人》,是倪匡筆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之一,系列編號47,連載於1980年10月14日至1981年3月11日的《明報》。 故事首先描述一宗飛機失事,因衛斯理在出事前曾和失事飛機機長喝酒,所以決定調查此事,最後發現地球上除了地球人外,還有另一種人存在,這種人和地球人表面沒有分別,其內在卻擁有植物的特性。.
查看 马来半岛和第二種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或受戰事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管蛇科
管蛇科是蛇亞目下的一個單型科,主要包含亞洲一帶的管蛇。管蛇科是洞棲性蛇類,身體有著斑駁的黑白相間體紋。目前管蛇科下有8個品種已被確認。.
查看 马来半岛和管蛇科
箭叶海芋
箭叶海芋(学名:Alocasia longiloba)为天南星科海芋属的植物。分布在加里曼丹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爪哇、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云南南部、广州等地,生长于海拔90米至1,02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灌丛中及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箭叶海芋
簡·皮特斯佐恩·科恩
簡·皮特斯佐恩·科恩(Jan Pieterszoon Coen,),17世紀时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印尼的總督,並於1619年-1623年及1627年-1629年間兩度擔任總督,並致力荷蘭國力的增強。他雖被荷蘭視為英雄,但在荷蘭殖民地區的亞非國家卻不受歡迎;在近現代,他更視為種族滅絕的典型人物。 科恩在荷屬東印度總督任內以嚴峻高壓的統治以及專橫獨斷的行事作風著稱,對下屬嚴苛,對敵人更是絲毫不仁慈;但也因為他的戰略宏圖和旺盛的企圖心,才有之後荷蘭佔領台灣的38年。.
粗皮姬蛙
粗皮姬蛙(学名:Microhyla butleri),又名巴氏小雨蛙,为姬蛙科姬蛙属的两栖动物。本種分布中國中部,南部和西南部,臺灣和香港,緬甸东部,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马来西亚。.
查看 马来半岛和粗皮姬蛙
粗粒石扇蟹
粗粒石扇蟹(学名:Epixanthus corrosus)为扇蟹科石扇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新喀里多尼亚、马来半岛、红海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于珊瑚礁浅水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粗粒石扇蟹
糙燭光魚
糙燭光鱼(学名:Polyipnus asper)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印度洋區,包括安達曼海及馬來半島東部海域,棲息深度384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
查看 马来半岛和糙燭光魚
納土納群島
納土納群島(印尼語:Kepulauan Natuna)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群島,位於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之間的南海内,由272個島嶼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人口約9萬,屬廖内群岛省管轄。納土納群島以西為阿南巴斯群島。 1980年代末人口约1.5万,当时華人占八成以上。印尼政府近年来大量向纳土纳岛移民,其结果使得仅该主岛人数就增至85000。 印尼国家石油公司正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合作,在岛上开采石油与天然气。 各國官方宣稱此群島上並不存在主權爭議但當地居民對此有所顧慮。印尼和馬來西亞曾對纳土纳群岛有主權爭議,經仲裁後判予印尼。另外印尼以此為基點的專屬經濟海域與中國的南海九段線重曡。2015年11月12日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明确表明纳土纳群岛主权属于印尼。.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納土納群島
納爾遜號戰艦
纳尔逊号战列舰(英语:HMS Nelson)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中的一艘。其被命名为纳尔逊以纪念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纳尔逊号于1925年9月3日下水,1927年8月15日建成服役,于1949年3月15日被拆解。.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納爾遜號戰艦
素可泰王国
素可泰王朝,是泰國历史上的首個王朝,存在於1257年至1436年,首都素可泰(Sukhothai)位於泰國中央平原,曼谷以北427公里,意為「快樂的開始」,今天這裡有國家歷史遺址。.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素可泰王国
紫啸鸫
紫啸鸫(学名:Myophonus caeruleus)为鶲科啸鸫属的鸟类,俗名乌精、鸣鸡、铁老鸦、山鸣鸡、萧声鸫。分布于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至东南亚、南达爪哇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南部以南地区、西达西藏等地,主要栖息于多石的山溪或崎岖岩石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州。 紫啸鸫又称为蓝色紫啸鸫 (Blue Whistling Thrush),为一种能发出哨声的鸫科鸟类,最先生长于印度次大陆的喜马拉雅山一带,然后逐渐扩展到东南亚。生长在台湾的称为台湾紫啸鸫。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黎明或黄昏时常会发出像人类口哨的巨大叫声。由于牠的分布地区广大,因而在体型和全身羽毛上产生了一些差异,其中有一些被分类为鸫科亚种。像同一类的其它鸟类一样,紫啸鸫在地上觅食,牠们经常沿着小溪流或在湿地中寻觅小蛇、螃蟹、水果和昆虫做为食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紫啸鸫
紫金鹃
紫金鹃(学名:Chrysococcyx xanthorhynchus)为杜鹃科金鹃属的鸟类,俗名紫杜鹃。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缅甸至马来群岛、马来半岛、东至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山林、平原树林以及灌木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紫金鹃
紫林鸽
紫林鸽(学名:Columba punicea)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南抵马来半岛的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海南等地,多栖息于次生林区边缘以及或隐匿树叶稠密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紫林鸽
紫沙蛇
紫沙蛇(学名: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为游蛇科紫沙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茶斑大头蛇、懒蛇、褐山蛇。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印度、经缅甸到老挝、越南、南经马来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一般栖息于平原、山麓或低山以及常栖于林荫下水草丰茂处。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6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亞種P.P.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紫沙蛇
細身半鱨
細身半鱨,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0.5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溪流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細身半鱨
紅尾管蛇
紅尾管蛇(學名:Cylindrophis ruffus)是蛇亞目管蛇科下的一個蛇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目前尚未有任何亞種。其一般生活于枯枝落叶下以及耕作地或住宅花园内的土质松软处。.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紅尾管蛇
紅血蟒
紅血蟒(學名:P.
查看 马来半岛和紅血蟒
網紋刺鰍
網紋刺鰍為輻鰭魚綱合鰓目刺鰍亞目刺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泰國及馬來半島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流動的水域,在夜間活動,屬肉食性,以昆蟲幼蟲、蠕蟲等為食。.
查看 马来半岛和網紋刺鰍
線尾半鱨
線尾半鱨,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淡水流域,本魚體褐色、有時帶有綠色光澤,胸鰭棘內緣呈鋸齒狀,頭部扁平,頭頂有皺紋,具觸鬚4對,背鰭硬棘2枚;背鰭軟條7枚;臀鰭軟條10-13枚,體長可達65公分,主要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溪流、水塘、氾濫的森林,會進行洄游,以水生昆蟲、甲殼類及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線尾半鱨
纤细龙脑香
細枝龍腦香(學名:Dipterocarpus gracilis)為龍腦香科龍腦香属下的一個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纤细龙脑香
约翰·克劳福
约翰·克劳福, (John Crawfurd;)英国医生、殖民长官、外交官,苏格兰人。.
查看 马来半岛和约翰·克劳福
纳闽
纳闽联邦直辖区(马来语:Wilayah Persekutuan Labuan;Federal Territory of Labuan;爪夷文: لابوان;簡稱Labuan或纳闽)是马来西亚东部一个聯邦直轄區,于沙巴西南部,是南中国海中的岛屿。纳闽在马来语是“良港”的意思。纳闽也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及旅游胜地。纳闽自古以来是沙巴一部分,但自1984年成為聯邦直轄區后,纳闽属于马来西亚独自的行政区划,从此受联邦政府直接管辖,不再由沙巴州政府管制。 纳闽于1990年成为自由港和國際離岸金融中心,获世界级城市评为自足级(Sufficiency level cities)城市。.
查看 马来半岛和纳闽
绣花脊熟若蟹
绣花脊熟若蟹(学名:Lophozozymus pictor)为扇蟹科脊熟若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斐济、萨摩亚、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生活于低潮线至水深30米的岩石底或珊瑚礁丛中。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30米。有劇毒。.
查看 马来半岛和绣花脊熟若蟹
绿翅金鸠
绿翅金鸠(学名:Chalcophaps indica)为鸠鸽科金鸠属的鸟类,又名--,俗名绿背金鸠。分布于自印度、斯里兰卡、经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东达菲律宾群岛、向南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以至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极南部、包括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地及山沟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安波那。.
查看 马来半岛和绿翅金鸠
绿瘦蛇
绿瘦蛇(学名:Ahaetulla prasina)为游蛇科瘦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菱头蛇、蓝鞭蛇、鹤蛇。分布于锡金、印度、经缅甸到中南半岛、向南经马来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香港、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生活习性为树栖。其一般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区、常栖于林木葱茂处以及亦见于田边杂草丛中或山坡路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90至16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查看 马来半岛和绿瘦蛇
绿锦蛇
绿锦蛇(学名:Elaphe prasina)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印度、缅甸、马来半岛、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拔700-2000米的山区。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2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
查看 马来半岛和绿锦蛇
细足梭子蟹
细足梭子蟹(学名:Portunus tenuipes)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半岛、新加坡、安达曼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于水深15-35米的沙、石底。.
查看 马来半岛和细足梭子蟹
缘弓蟹蛛
缘弓蟹蛛(学名:Alcimochthes limbatus)为蟹蛛科弓蟹蛛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越南、马来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缘弓蟹蛛
缅茄属
缅茄属(学名:Afzelia)是云实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30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和热带非洲。.
查看 马来半岛和缅茄属
美飞蛾藤
美飞蛾藤(学名:Porana spectabilis)为旋花科飞蛾藤属的植物。分布在马来半岛、印度、老挝、越南、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620米至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沟谷或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美飞蛾藤
美英荷澳司令部
美英荷澳司令部(American-British-Dutch-Australian Command)简称ABDACO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时存在的、指挥东南亚所有盟军部队的机构。司令部由阿奇博尔德·韦弗尔领导,主要负责对马来防线的控制。该防线是一个穿越马来半岛、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虚拟防线。 虽然司令部仅存在了数周时间,而且接连失利,但还是为此后战争积累了盟军如何合作的经验。 Category:太平洋战争 Category:多國軍事部隊 Category:英美關係 Category:美荷關係 Category:澳大利亞-美國關係 Category:英荷關係 Category:澳大利亞-英國關係 Category:澳大利亞-荷蘭關係.
查看 马来半岛和美英荷澳司令部
羅越人
羅越人,是指生活在新加坡、馬來半島和廖内群岛的馬來人族群,同時也指生活在泰國和緬甸安達曼海的南島民族,如莫肯人。.
查看 马来半岛和羅越人
真腊
真腊(;;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查看 马来半岛和真腊
省藤亞科
省藤亚科(学名:Calamoideae)亦作鱗果亞科、鳞果榈亚科,是棕櫚科之下的一個亞科,可再細分為3個族,合共21個屬,約620個物種,遍布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省藤亞科
猪属
属(学名:Sus),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的一屬,杂食类动物,包括10種左右,產于歐亞大陸。其中野猪的分布最为广泛,家猪亦是其亚种。.
查看 马来半岛和猪属
烏打
烏打(也稱烏達,馬來文:Otak-otak),是一種以魚肉泥與各種香料混合,放進香蕉葉或亞答葉包裹拿去炊蒸或烘烤的食品,在東南亞一帶非常常見,也是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Muar)的代表性美食。Otak在馬來文意指「腦」,在印尼一帶的烏達多以灰白色為主,看起來像人腦,因此被稱為Otak-otak,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的烏達因混合了辣椒、、黃薑粉等香料,是呈橘紅色的,且大多使用亞答葉來包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烏打
烤串
串,或称烤串儿、串燒,指将肉类、蔬菜等食材用签子穿成串后炙烤的烹饪方法,也指通过该方法产生的食物,属于烧烤的一种。烤串在中东、南亚、中亚、地中海、东亚等多地均非常流行。 一種起源于中东,後來流傳至南亚及地中海地區,後至全世界的料理。卡博(Kebabı)的意思是在中東一帶燒、煎和烤的肉類料理總稱(不一定是串起來的肉類,主要為雞肉、羊肉、牛肉,沒有豬肉)。這個詞源於波斯語的“کباب”(),意思原指「烤肉」。.
查看 马来半岛和烤串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具体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以南、南中国海、臺灣島嘉義以南、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一年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查看 马来半岛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低压威尔玛 (2013年)
熱帶低氣壓威爾瑪(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02013),又名低氣壓BOB 05,是個強度較弱,但持續時間長的熱帶氣旋,於2013年自西北太平洋發展到北印度洋。此熱帶低氣壓於11月1日在帛琉東方形成,並於11月4日横過菲律賓,隔天進入南海。該系統並未增強便於11月6日登陸越南,之後於11月7日抵達泰國灣。 其於11月8日穿過馬來半島並進入孟加拉灣後,以低壓區的標準緩慢發展,直到11月13日重新增強成為印度氣象局的「低氣壓」等級。系統於11月16日登陸印度並造成16人喪生,翌日再度減弱為低壓區後抵達阿拉伯海,隨後減弱消散。.
爪哇史頌
《爪哇史頌》本書有多個譯名,此條目參考徐明月、劉志強編譯的中文譯本。(Nagarakretagama或Nagarakrtagama,中文譯名有納卡拉克達卡瑪梁立基《印度尼西亞文學史》(上冊),北京昆崙出版社,156頁。、納卡拉格爾達卡瑪薩努西·巴尼《印度尼西亞史》(上冊),吳世璜譯,香港商務印書館,187頁。、那加克塔加瑪,意思有「關於國家組織的學術」、「神聖的國家」、「按照神聖傳統建立的國家」或「國家建立史」),原名《王國錄》(Desawarnana),另外還有稱作《哈奄·武祿頌》《東南亞歷史辭典·「哈奄·武祿頌」條》,上海辭書出版社,313頁。),是滿者伯夷(又譯作麻喏巴歇)的宮廷詩人普臘班扎(又譯作普拉班扎、普拉潘查、勃拉班查、勃拉邦加)在1365年以寫成的史詩。本書採用(又譯格卡溫)詩體,全書共九十八章,內容描述13世紀初到14世紀中期新柯沙里國和滿者伯夷國的歷史,歌頌滿者伯夷國王(即普拉布·拉查沙納卡拉,1350-1380年在位)治下的王朝盛世,及其御駕巡遊的事跡。書中行文結構銜接緊密,具有相當的文學造詣;作者本人又曾跟隨哈奄·武祿巡遊,能親身蒐集和見證有關新柯沙里及滿者伯夷的歷史、宮廷、建築、佛教、人物、地理等方面的資料,因而使本書具有甚高的史料價值,被稱為當時爪哇地區的一部「百科全書」。.
查看 马来半岛和爪哇史頌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爪哇岛
爪哇八哥
哇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javanicus),又名--,为八哥科八哥屬下的一个种。 產地原為東南亞的爪哇、蘇門答臘及馬來半島。.
查看 马来半岛和爪哇八哥
爪哇鲃鲤
哇鲃鲤(学名:Puntioplites waandersi,又名爪哇魮鯉)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鲃鲤属的一種鱼类。分布于亞洲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爪哇、苏门答腊、及婆羅洲加里曼丹等地,以及西双版纳的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小黑江等。 爪哇鲃鲤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流速緩慢的溪流、溝渠及水塘,屬雜食性,以昆蟲、藻類及植物等為食,為具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爪哇鲃鲤
爪哇蓝子鱼
哇蓝子鱼(学名:Siganus javus)为蓝子鱼科蓝子鱼属的鱼类。分布于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棲息深度2-20公尺,體長可達53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潟湖,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查看 马来半岛和爪哇蓝子鱼
疏花穿心莲
疏花穿心莲(学名:Andrographis laxiflora),为爵床科穿心莲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的云南、贵州、海南等地,生长在海拔800米至1,8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对疏花穿心莲进行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疏花穿心莲
炒粿条
粿條是潮州人的小吃,也是馬來西亞檳城潮州人的代表性美食,在馬來半島各處的茶餐室、美食中心或路邊攤都可找其踪跡。香港稱作炒貴刁。.
查看 马来半岛和炒粿条
瓜拉龙运
拉龙运(Kuala Dungun,泰米尔文:Kataram,古称「都元国」),是马来西亚登嘉楼州龙运县的首府,隶属于龙运市议会。.
查看 马来半岛和瓜拉龙运
田基黄
基黄(学名:Grangea maderaspatana),又名线球菊,是菊科田基黄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巽他群岛、中南半岛、爪哇、印度、西非、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米至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水旁向阳处以、河边沙滩、干燥荒地或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入藥後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
查看 马来半岛和田基黄
熱帶風暴畫眉
热带风暴画眉是2001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形成的最后一场风暴,于12月26日在南海北纬1.4°至1.5°海域发展形成,是有紀錄開始,除了強烈氣旋風暴阿耆尼外,第二靠近赤道生成的熱帶氣旋。系统迅速增强并沿马来西亚西馬最东南端登陆,然后迅速减弱,于12月28日在苏门答腊上空消散,其残留最终在北印度洋重新组织。 画眉的正式分类为热带风暴,但各气象机构对其强度并未达成一致,部分机构认为气旋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40公里,并且有风眼存在,因此属于台风。风暴在马来西亚东部引发洪灾和山体滑坡,造成5人丧生,经济损失约360万美元(200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画眉”之后成为日本气象厅自21世纪开始为太平洋台风命名以来退役的第一个风暴名称,用“琵琶”代替。.
查看 马来半岛和熱帶風暴畫眉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查看 马来半岛和熱帶氣旋
異絲圓唇魚
絲圆唇鱼(学名:Cyclocheilichthys heteronema)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湄南河、湄公河流域、馬來半島及婆羅洲,體長可達12公分。.
查看 马来半岛和異絲圓唇魚
異鱗膜首鱈
鱗膜首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安達曼群島至馬來半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異鱗膜首鱈
異鱂科
鱂科(Adrianichthyidae)為輻鰭魚綱鶴鱵目的其中一科。旗下的魚分佈於印度、馬來半島至日本的水域中。青鱂科的魚亦稱稻田魚,原因是它們常見於日本的稻田中。 該科下有30多個種,其中一些已經極度瀕危甚至已經滅絕。.
查看 马来半岛和異鱂科
異葉公鯷
尖吻半棱鯷(学名:Encrasicholina heteroloba)又稱異葉公鯷、尖吻小公鱼,俗名魩仔、白鱙,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鯡亞目鳀科的其中一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異葉公鯷
煙色絢鯰
煙色絢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及婆羅洲北部淡水及半鹹水流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昆蟲及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受到人為開發而遭受威脅。.
查看 马来半岛和煙色絢鯰
煙色擬鱯
煙色擬鱯,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煙色擬鱯
特氏新光唇魚
特氏新光唇魚(学名:Neolissochilus tweediei)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特氏新光唇魚
版纳蛇根草
纳蛇根草(学名:Ophiorrhiza hispidula)为茜草科蛇根草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马来半岛、孟加拉国、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一般生于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版纳蛇根草
狼牙脩
牙脩(Langkasuka)是古代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之一,其领土包括今马来半岛东岸北大年以东和东北地区,约位于東經101°18',北緯6°48',及今马来西亚的吉打州。 狼牙脩在宋代称为“凌牙斯加”、元代称为“龍牙犀角”、明代称为“狼西加”。“Langkasuka”一词首见于,印度尼西亞11世纪泰米尔文碑銘作 Ilangasongam,14世纪《爪哇史颂》(Nagarakrtagama),作Langkasuka,16世纪出版的阿拉伯文《吉打纪年》(Kitab al-Minhaj al-fakhir fi-ilm al-bahr al-zakhir)作Langashuka。“Langkasuka” 的得名或来自印度文化,依照印度的佛經《枵伽經》里的記載,Lanka是傳說中一個在马来亚峰(英文:Mount Malaya)上面的山城;而在梵文中Sukha乃是“快樂世界─Sukhavati”一詞中的前半截。因此Langkasuka或取義於“快樂的马来半岛山城”。 狼牙脩建國年代约于公元1世紀末至2世紀。 狼牙脩的居民以吉蔑人為主,而統治階級是印度人。狼牙脩开始是盛行佛教,使用南印度的文字。但至元代称“龍牙犀角”时期,已不见佛教盛况,那时期伊斯兰教已传入东南亚多时。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狼牙脩是當時世界的重要航站。.
查看 马来半岛和狼牙脩
盾苞藤
苞藤(学名:Neuropeltis racemosa)是旋花科盾苞藤属的植物。分布在缅甸、加里曼丹岛、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1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沟谷密林或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盾苞藤
盾柱木
柱木 (學名:Peltophorum pterocarpum) 嘉義大學景觀植物圖鑑,別稱雙翼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閉筴木、黃燄木及翅果木等綠化資訊站,台南縣政府,是豆科盾柱木属的植物,種加詞 pterocarpum 意為「翅果的」樹木谷。原產於中國海南島、越南、馬來西亞、澳洲及美洲等,現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越南、大洋洲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州等地,性喜高溫天氣,能耐風、耐旱,但不耐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栽種於砂質壤土或以深層壤土為佳。樹皮能作提煉黃色染料之用。.
查看 马来半岛和盾柱木
盘盘
国是3世纪-7世纪时马来半岛的一个古代国家,其地理位置在马来半岛东岸,暹罗湾附近,與狼牙脩国接壤,北接占城国、堕和罗国,东南接哥罗国。自交州海行四十日可以到达。 盘盘国王名叫杨粟圬,也称崑崙(kurung),大王之意。大臣称为勃郎索滥。国中有佛寺、有印度教庙,人皆学婆罗门书。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12月、四年(533年)4月、五年(534年)秋,六年(535年)8月,盘盘国四度遣使献方物。 南朝陈太建三年(571年)5月,盘盘国遣使献方物。 隋朝大业十二年(616年),丹丹、盘盘二国,来贡方物。 唐朝贞观九年(637年),遣使来朝,贡方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盘盘
登嘉楼唐人坡
登嘉楼唐人坡(马来语:Kampung Cina,爪夷文:كامڤوڠ چينا,白话字:tn̂g-lâng-pho)是一个位于马来西亚登嘉楼首府瓜拉登嘉楼的唐人街,坐落于万达路(Jalan Bandar,前称Jalan Kampung Cina)及瓜登市中心靠近即将流入南海的登嘉楼河。登嘉楼唐人坡是东南亚最早的华人聚集地之一,而区内有庄严的旧式住宅、寺庙、店屋和商业场所。该唐人坡规模小,但其道路两旁皆有丰富多彩的复古商店。 瓜拉登嘉楼唐人街在十九世纪末由当地华社创立。它曾经是当地的商贸枢纽,并帮助瓜拉登嘉楼升格为今日的繁荣和平。华人先贤根据其家乡的模样建造传统商店。该建筑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纪念碑观察计划宣布为遗产,并每年资助该地进行保护。.
查看 马来半岛和登嘉楼唐人坡
登嘉樓
登嘉楼(Terengganu),旧称丁加奴,是馬來西亞位於西馬的州属,東臨南中國海。西北部與吉蘭丹州交界,西南部有彭亨州。登嘉楼面积12,955平方公里,人口101萬人,首府是瓜拉登嘉楼。 人口比例爲:馬來人佔94%(859,402人)、華人佔5%(42,970人)、印度人4,355人、其他3,238人(1995年统计数字)。.
查看 马来半岛和登嘉樓
白面苎麻
白面苎麻(学名:Boehmeria clidemioides)是荨麻科苎麻属的植物。分布于喜马拉雅、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湖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谷林中以及林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白面苎麻
白豔粉蝶
白豔粉蝶(Delias hyparete)又稱黑脈粉蝶、紅紋粉蝶、紅紋白蝶、紅緣粉蝶、紅緣斑粉蝶、紅紋斑粉蝶,是艷粉蝶屬中的一種蝴蝶。.
查看 马来半岛和白豔粉蝶
白掌長臂猿
白掌長臂猿(學名:Hylobates lar)或白手長臂猿,屬於長臂猿屬,是一種動物園中比較常見的長臂猿。.
查看 马来半岛和白掌長臂猿
白條叫姑魚
白條叫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洋區,從巴基斯坦至馬來半島海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海及河口區,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白條叫姑魚
百里渠
里渠爵士(,),英國殖民地法官,1971年至1973年擔任香港最高法院高級副按察司,跟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勳爵都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即廉政公署)得以在1974年成立的關鍵人物。 百里渠畢業於愛丁堡大學法學系,1937年至1942年在馬來亞和海峽殖民地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1942年2月逃出新加坡,並在英屬印度等地服役,至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他一度加入馬來亞的英方臨時軍政府從事司法工作,至1946年5月當地恢復英國民事管治為止。1946年12月,百里渠加入香港政府,歷任九龍裁判司、租務法庭庭長、高級檢察官和署理法律政策專員等職。他在1959年出任地方法院法官、1961年任最高法院副按察司、以及在1971年升任高級副按察司。1963年,他受命調查轟動一時的陳建建事件,對陳建建投訴被警方政治部拘留期間遭到毆打的指控展開研訊,最終他結論陳建建的指控不盡不實。 百里渠在香港最為人所知的事蹟,要算他在1973年6月受港督麥理浩委託,分別就涉嫌貪污受查的外籍前總警司葛柏成功潛逃返回英國的事件,以及就香港的貪污問題和相關的防貪法例展開獨立調查。百里渠隨後於同年7月和10月先後發表的兩份報告書,更是對廉政公署的成立起關鍵影響。他在第二份報告書中指出,「有識之士一般認為除非反貪污部能脫離警方獨立,否則大眾永不會相信政府確實有心撲滅貪污」,看法與銳意設立獨立肅貪機構的麥理浩不謀而合。廉政公署成立後,對於掃除香港當時積習已久的貪污風氣起重要影響。 雖然百里渠在發表兩份報告書後不久,便在1973年12月退休,但他在1975年再一次受麥理浩邀請,返港主持一個委員會,調查香港電話公司被外界批評內部經營不善和陷入財政困難的指責。在同年11月公開發表的報告書當中,他提出多項實質建議,使電話公司進一步受到港府的監管。退出港府後,百里渠於1978年至1989年歷任巴哈馬、伯利茲、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和百慕達的上訴庭庭長、以及直布羅陀上訴委員會委員等職。晚年的他在蘇格蘭家鄉隱居,直到去世。.
查看 马来半岛和百里渠
隐穗薹草
穗薹草(学名:Carex cryptostachys)为莎草科薹草属的植物。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泰国、台湾岛、马来半岛、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1,200米的地区,常生于密林下湿处或溪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隐穗薹草
花冠伊兰猛水蚤
花冠伊兰猛水蚤(学名:Elaphoidella coronata)为异足猛水蚤科伊兰猛水蚤属的动物。分布于吕宋岛、马来半岛、英国、夏威夷、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多见于湖池、河流的沿岸带底层。沼泽、积水洼及温泉中亦有分布。.
查看 马来半岛和花冠伊兰猛水蚤
隱翅缺鰭鯰
隱翅缺鰭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4.6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會進行洄游,以魚、蝦子及昆蟲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隱翅缺鰭鯰
花狭口蛙
花狭口蛙(学名:Kaloula pulchra)为姬蛙科狭口蛙属的两栖动物。分布範圍從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向马来半岛,印尼的蘇門答臘、婆羅洲(坤甸), 蘇拉威西島 (錫江、帕盧 和弗洛勒斯島)和刁曼島、布吉島、蘭卡威 和新加坡。 印度東北部(西孟加拉邦西部和阿薩姆)和孟加拉國。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本種亦被引進至台灣。背部有黄色纹路,体长7-8厘米,寿命可达10年。.
查看 马来半岛和花狭口蛙
芒果
芒果(學名:Mangifera indica)也作檬果, 杧果,是芒果属的一种植物和果实,原产自北印度和马来半岛,在梵語中叫作,音譯為“菴羅”,或叫作,音譯為“菴摩勒”、“菴摩羅”、“阿摩落伽”,佤语称blix mag mung。性喜高温、潮濕的天气,营养生长期(根、茎、叶)最适合温度为24-30℃,气温降到18℃以下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生殖生长期(花、果)需较高温度,以排水良好且含腐植质的砂质土壤最适宜,pH值5.5-7.5为佳。后引种改良,已遍及多个地方,其中世界上十大芒果生产地区,以产量排名如下: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国、中国大陆、印尼、菲律宾、海地、刚果、台灣。 芒果因具有速生、早产、高产,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等各種特点,使得芒果生产不断得到发展與改進。在目前已成为继葡萄、柑橙、香蕉、苹果之后的世界第五大水果。.
查看 马来半岛和芒果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查看 马来半岛和隋朝
芙蓉燒包
芙蓉燒包(Seremban Siew Pau)為馬來西亞森美蘭州首府——芙蓉市(Seremban)的代表性美食,與廣式點心中的叉燒酥和酥皮叉燒包類似。芙蓉燒包的原型為廣式燒包,在20世紀中期已經流傳於馬來半島的廣東社群,戰後許多廣東人開設的茶樓都有推出燒包這道料理,但並非各家茶樓所重點推薦的點心種類。燒包的誕生是使用生肉調味而成,但早期在茶樓內販售的燒包,是使用茶樓內賣不完的點心,如叉燒包、燒賣等,將其餡料回收加工而成;然而目前的芙蓉燒包則是使用叉燒丁及炒熟的肉丁,加上洋蔥、沙葛、青豆、薑等多種材料,用酥皮包裹後,抹上蛋汁與芝麻再烘焙而成。 1970年代起,在芙蓉市開始出現販賣脆皮燒包的攤位和流動攤販,其多層次的外皮與豐富味道的內陷,引起芙蓉市民的歡迎。在1990年代,開始有人將燒包引入吉隆坡及市郊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的茶餐室、美食中心及巴剎販售,成為市民的飯後甜點或下午茶點心。因這種新形式的燒包是源自於芙蓉市,於是被業者冠上芙蓉市的地名,形成現今的芙蓉燒包。 目前,芙蓉燒包以成為馬來西亞華人社區對燒包的代名詞,甚至在芙蓉市內也設立了一家“芙蓉燒包城”。隨著芙蓉燒包的成功行銷,名聲大噪後,也傳至馬來半島各城市,各城市也開始推出以當地名稱冠名的燒包或點心,另外為了拓展更大的市場,也推出了符合清真食品認證——雞肉口味的芙蓉燒包。.
查看 马来半岛和芙蓉燒包
韞玉灰蝶屬
韞玉灰蝶屬(又寫作溫玉灰蝶屬,學名:Celatoxia)是灰蝶科眼灰蝶亞科中的一個屬。物種分佈於印度至馬來半島一帶。.
查看 马来半岛和韞玉灰蝶屬
蟾鬍鯰
蟾鬍鯰或胡鲶(學名:Clarias batrachus),台灣俗稱土虱、土殺、泰國土虱、塘虱魚,是輻鰭魚綱鯰形目塘虱魚科的其中一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蟾鬍鯰
蟒屬
蟒屬(學名:Python)是蛇亞目蟒科下的一個屬,主要包括分布於非洲及亞洲的無毒蟒蛇。目前共有11個现存物種已被確認。.
查看 马来半岛和蟒屬
鞭檐犁头尖
鞭檐犁头尖(学名:Typhonium flagelliforme)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的植物。分布在缅甸、马来半岛、孟加拉、中南半岛、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35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溪浅水中、水田、田边及其它湿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鞭檐犁头尖
螳螂跌打
螳螂跌打(学名:Pothos scandens)为天南星科石柑属的植物。分布在安达曼群岛、斯里兰卡、孟加拉、菲律宾、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爪哇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多生在河漫滩雨林、平坝、山坡及季雨林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螳螂跌打
荃錦公路
荃錦公路(Route Twisk)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荃灣和元朗區石崗之間,為一南北走向道路。北面與錦田公路和林錦公路相接,南面於荃錦交匯處與象鼻山路、大河道北和德士古道相接。部分路段在大欖郊野公園和大帽山郊野公園之間,全長約11.3公里(約7英里),寬約7.2米(約24英尺)。 此路多斜多彎,途經荃錦坳,為連接新界荃灣、錦田和石崗軍營的道路。總長度超過10米的車輛都不可以進入荃錦公路。新界的士可行走全段荃錦公路,惟只有大帽山郊野公園範圍及以北路段可經營,以南路段不准停車。 荃錦公路以狹窄多彎及聞名,車流量亦一直偏低,但其一直是往來石崗和荃灣的唯一公路,直至大欖隧道通車后方完全取代其功能。數十年來賽車發燒友一直在此飆車,因此亦发生不少交通意外。.
查看 马来半岛和荃錦公路
草龙
草龙(学名:Ludwigia hyssopifolia)是柳叶菜科丁香蓼属的植物。分布在斯里兰卡、密克罗尼西亚、缅甸、印度、澳大利亚、马来半岛、菲律宾、中南半岛、台湾岛、非洲热带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云南、广西、香港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75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田边、河滩、塘边、水沟中、湿草地和湿润向阳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草龙
華人地區
華人地區是指以華人聚居為主的地方,狹義的僅指華人主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香港、澳門两个特别行政区)、中華民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汶莱部分地區、聖誕島,以上地方基本广泛使用中文,并且拥有华人社团及华文教育;廣義上也包括有些许華人居住及活動的地區,如泰國、印尼、越南、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市(2011年华裔人口占49%)及各地的「唐人街」等。 由於馬來西亞和汶莱的社會重心仍以馬來人為主體,以國家來說不被納入華人地區。然而部分地方的城市华人人口較多,並且通用華語、粵語、閩語、客語及潮语等漢語方言,在这里依据城市群劃定為華人地區。.
查看 马来半岛和華人地區
萊特
*莱特是英格兰人姓氏Light或Wright的中文譯名。来源于中世纪英语、古英语。也可以是德语中的Rheydt。.
查看 马来半岛和萊特
萬代蘭屬
萬代蘭是蘭科下的一個屬,雖然並不龐大(約50種),但卻是極為重要的花卉之一。 本屬多為附生性,但亦有部份岩生性或地生性蘭花,分布於印度、喜馬拉雅山脈、東南亞、印尼、菲律賓、新幾內亞、中國南方及澳洲北方。 卓锦万代兰(Vanda 'Miss Joaquim')是新加坡的国花。 萬代蘭屬中的很多种都处于濒危状态,大花万代兰(Vanda coerulea)的处境尤为危险。大花万代兰以及其他万代兰的出口在全球范围内被管制,因为这些种已被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二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萬代蘭屬
鐵行輪船公司
鐵行輪船公司 (英文名稱:Peninsular and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London), 又名半島東方輪船公司或大英轮船公司,简称P&O,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航运公司,成立于1837年。该公司已于2006年被迪拜環球港務购并。公司曾於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於2000年代先後分拆遊輪業務予嘉年華公司(現最大的遊輪公司)、集裝箱海運業予渣华(鐵行渣华,其後併入马士基, 現最大的集裝箱海運業公司)。.
查看 马来半岛和鐵行輪船公司
青襟油蟬
青襟油蟬(學名:),為蟬科蟬亞科Tacua所屬的單一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文學名目前以海野和男2011年著作的名稱為主,因採集於婆羅洲,一般俗稱「婆羅洲巨蟬」,但非「琉球油蟬」(Graptopsaltria bimaculata Kato, 1925)、「」(Graptopsaltria nigrofuscata, 1866)等同屬。.
查看 马来半岛和青襟油蟬
項棘叫姑魚
項棘叫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暹羅灣、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婆羅洲、蘇拉威西等海域,棲息深度15-30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偶爾會進入河口區,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項棘叫姑魚
血叶兰属
血叶兰属(学名:Ludis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有血叶兰(L.
查看 马来半岛和血叶兰属
血吸虫
血吸蟲,又名裂体吸蟲,屬扁形動物門,主要指所有歸類在裂體屬下19個同屬的物種。其中有6種可以寄生人類主要者有三種,分別流行於中東、亞洲和南美洲地區,分布範圍較廣,且是可以感染人類的主要三種血吸蟲;另外三種則侷限於北非、馬來半島、湄公河流域,由於多為動物株(zoophilic strain),對人的影響較小。血吸蟲成長的過程都必須經過在淡水螺類體內的寄生階段,才有能力感染其他宿主,而血吸蟲寄生後多選擇在宿主體內的靜脈血管定居,所引起的症狀表現各有不同,皆統稱為血吸蟲症(或血吸蟲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公佈在六大熱帶醫學疾病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血吸虫
血红猪笼草
血红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sanguinea)是原产于马来半岛及泰国南部的热带食虫植物,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800米的地区。McPherson, S.R. 2009.
查看 马来半岛和血红猪笼草
血蟒
血蟒(學名:Python curtus)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下的一個無毒蛇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目前已有三個亞種被確認。.
查看 马来半岛和血蟒
颱風榴槤 (2006年)
--(Typhoon Durian,大陸稱「--」、香港稱「--」、臺灣稱「--」,國際編號:0621,JTWC編號: 24W,台灣中央氣象局分級:強烈颱風,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eming),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榴槤」(ทุเรียน)是由泰國提供的名稱,是泰國人喜愛的一種水果。 榴槤所挾帶的災害,是造成的背景因素之一。 由於榴槤造成極大的災害,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39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榴槤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竹」替代。.
飾帶透明鱨
飾帶透明鱨,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印尼婆羅洲卡普阿斯河流域,體長可達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飾帶透明鱨
裂萼水玉簪
裂萼水玉簪(学名:Burmannia oblonga)是水玉簪科水玉簪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腐殖土上及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裂萼水玉簪
褐背鹟鵙
褐背鹟鵙(学名:Hemipus picatus),又名褐背鹊鵙,为山椒鸟科鹟鵙属的鸟类,俗名褐背花伯劳。分布于自印度、斯里兰卡、向东沿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栖息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开阔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中,也见于林缘、公路边或坝区的树丛间以及雨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德干Dukhun。.
查看 马来半岛和褐背鹟鵙
褐斑凤蝶
褐斑凤蝶(學名:Papilio (Chilasa) agestor)是原產於印度次大陸的一種鳳蝶,分佈於巴基斯坦、緬甸、印度阿薩姆邦、尼泊爾、不丹、泰國、寮國、越南、中國中南部與馬來半島等地,屬於鳳蝶屬下的斑鳳蝶亞屬。數量不是很多,但也不被認為瀕臨絕種,只有在馬來半島被認為族群較為脆弱。.
查看 马来半岛和褐斑凤蝶
西洋
西洋这个地理名词现指西方世界,但在中国历史上,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查看 马来半岛和西洋
馬塔克島
馬塔克島是印度尼西亞的島嶼,屬於阿南巴斯群島的一部分,位於馬來半島和婆羅洲之間的南中國海,由廖內群島省負責管轄,該島是多間石油公司的基地。 Category:印尼島嶼.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塔克島
馬來
来(Melayu;Malay)可以指:.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
馬來屬邦
馬來屬邦(Unfederated Malay States,Negeri-negeri Melayu Tidak Bersekutu,華語俗稱「五州府」),是大英帝國於殖民時期在馬來半島的5個馬來土邦的總稱(包括玻璃市、吉打、吉蘭丹、登嘉樓和柔佛),而且受英國保護但沒有加入馬來聯邦。除柔佛外,泰國周邊4邦原為暹羅藩属,後於1909年因宗主權變更而被劃歸英國。總體而言,马来屬邦的自治程度一般比马来聯邦的自治程度更高。 1946年4月1日,馬來屬邦與馬來聯邦、海峽殖民地(不含新加坡)在英國政府管理下,組成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 Category:馬來西亞歷史.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屬邦
馬來亞鱯
來亞鱯,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5.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亞鱯
馬來亞戰役
來亞戰役是於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期間,同盟國與大日本帝國在英屬馬來亞上的戰事。在這場戰役因為日本的士兵擁有曾在中國作戰的豐富戰鬥經驗、加上對叢林戰有相當完善的準備以及機動作戰,比較起來英聯邦軍隊的士兵訓練不足,飞机和坦克数量上处于劣势且指揮官指揮不力。但是双方裝備並沒有明顯差異,且英軍兵力遠大於日軍。戰役中山下奉文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攻破英軍防線,使得英軍只能一退再退最終撤退到新加坡,戰役最後以日軍的勝利告終,以少許代價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以及新加坡,遠比大本營預計佔領時間還要短上許多,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則稱新加坡的陷落為「英國史上最大的災難」,而日本也稱此次戰役為日本版的閃擊戰。.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亞戰役
馬來咖喱角
咖喱角(馬來語:Karipap;印尼語:pastel;英語:Curry Puff)又称咖喱卜,是一道馬來糕點,流行於印度尼西亞、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萊、泰国等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咖喱角
馬來犀鳥
來犀鳥(學名:Buceros rhinoceros)是一種犀鳥。成鳥長110-127厘米,重2-3公斤。馬來犀鳥的壽命可以達35歲。它們只棲息在雨林的最高處。 雄鳥的眼睛呈橙色或紅色,雌鳥的眼睛則是白色的。它們的喙及盔主要是白色及橙色的。它們的下身及尾巴呈白色。它們分佈在馬來半島、星加坡、蘇門塔臘、爪哇島及婆羅洲。 馬來犀鳥十分重視示愛,雄鳥必須先得到雌鳥的信任才會交配、生蛋、孵蛋及育幼。它們會將鳥蛋藏在樹幹內,雌鳥會一同留在內,而雄鳥則會覓食。雌鳥生蛋後,雄鳥會搜集泥土,雙親一同用泥、食物及糞便封起樹穴的入口。它們只會留有非常細小的洞,只足以讓雄鳥餵食。當雛鳥長大後,雌鳥及雄鳥會喙開乾泥,讓幼鳥出來。它們主要吃果實、昆蟲、細小的蜥蜴、蛇、齧齒目及較細小的鳥類。 對於達雅族而言,馬來犀鳥是他們的戰神。它們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州鳥。.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犀鳥
馬來糕
來糕,常稱為馬拉糕,是著名的粵式糕點,是香港及廣東茶樓常見的點心,是一種蒸製而成的蛋糕。.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糕
馬來聯邦
來聯邦(1895年-1946年;Federated Malay States,Negeri-negeri Melayu Bersekutu,華語俗稱「四州府」),是大英帝國在馬來半島的殖民政体之一,由半島上4個接受英國保護的馬來王朝所組成,包括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和彭亨,首府為吉隆坡。 自《邦咯條約》開始,四州逐步為大英帝國所控制,其外交和防務均由英國負責。在內政方面,,除了涉及馬來習俗和伊斯蘭教的事務以外,四州均須聆聽英國派出的参政司的意見。 1946年4月1日,馬來聯邦與馬來屬邦、海峽殖民地(不含新加坡與馬六甲)在英國政府管理下,組成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聯邦
馬來西亞坦米爾人
來西亞坦米爾人(Orang Tamil di Malaysia)又稱坦米爾裔馬來西亞人,為马来西亚出生或移民至該地的泰米尔人,佔馬來西亞印度人90%以上。大多數馬來西亞坦米爾人自英属印度時期移民至馬來西亞,大英帝国引進印度工人至種植園進行工作,而有部分為生活超過千年的泰米爾社群。 (April 2000).
馬來西亞土著
來西亞土著(馬來語:Bumiputera),在《馬來西亞憲法》下指的是馬來西亞的馬來人,及沙巴和砂拉越的原住民族。Bumiputera一詞源自梵文,意指地球之子或是土地之子,這是由於Bumi一詞有“土地”和“地球”之意。在馬來西亞,中文使用者一般都使用“土著”一詞來稱呼這些人。由於馬來人佔了土著92%以上的人口,所以,一般人使用土著一詞時,指的就是馬來人。而不屬於Bumiputera的人,则稱為非土著。而非土著一詞指的就是華人、印度人、歐亞裔和一些已具有馬來西亞公民權的新移民。华人和印度人佔了非土著近99%的人口,所以非土著通指華人或印度人。 不同于马来人的(Orang Asli),在馬來西亞一般被稱為原住民,他們是否是土著範圍下的人向來是輿論的焦點。 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实施了有利于马来西亚土著的“新经济政策”,《经济学家》将其称为“种族歧视”,政策目的是为马来西亚土著创造机会,缓和自1969年五一三事件后华人与马来西亚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政策成功打造了大量的马来人城市中产阶级,但是对于消除农村社区的贫穷状况见效甚微。一些分析学者注意到,那些被排斥在外的群体充满怨氣,对这些政策强烈抵制,尤其是为数众多的华人和马来西亚少数民族。.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西亞土著
馬來西亞國花
来西亚国花是大红花,于1960年7月28日正式成为国花。.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西亞國花
馬來西亞公共假期
来西亚公共假期是根据《1951年假期法令》、《沙巴假期法令》和《砂拉越公共假期法令》而制定,适用于马来西亚半岛、沙巴及砂拉越,可分为周休假日、银行假日和公共假日三种。沙巴假期法令(第56号条例)第3条文 公共假日方面,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公布的是全国公共假日,各州的公共假日由州政府宪报公布,联邦直辖区的公共假日则由联邦政府宪报公布。1951年假期法令(第369号法令)第9条文 联邦和州政府有权在任何时候,将特定的日期列为假日、银行假日或公共假日。1950年周末假期法令(第220号法令)第5条文1951年假期法令(第369号法令)第8条文沙巴假期法令(第56号条例)第9条文砂拉越公共假期法令(第8号条例)第5条文砂拉越公共假期法令(第8号条例)第6条文.
馬來豬
來豬(学名:Sus scrofa vittatus)又名印尼野猪,是野豬的一個亞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豬
馬來貘
來貘(学名:Tapirus indicus)又名亚洲貘、印度貘,是貘屬下的一個種,屬於奇蹄目貘科。.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來貘
馬六甲 (消歧義)
六甲(又譯麻六甲、滿剌加,Melaka,爪夷文:,Malacca,Malaca)有以下意思:.
馬六甲海戰
六甲海戰(ペナン沖海戦,Battle of the Malacca Strai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5年5月16日夜於马来半岛北西岸,马六甲海峡內槟島沖發生的日本海軍與英國海軍間的海戰(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的水上戰闘。.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馬六甲海戰
香花暗罗
香花暗罗(学名:Polyalthia rumphii)是番荔枝科暗罗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香花暗罗
香莢蘭屬
香莢蘭屬(学名:Vanilla),又作香草蘭屬、梵尼蘭屬、香果蘭屬等,是被子植物門蘭科的一個屬,擁有約110個物種。廣泛已知的成員包括香莢蘭(V. planifolia),一種在商業上用以獲得香草調味料的品種。本屬是唯一的蘭花品種廣泛用於工業(在食品工业和在化妝品產業)。 香莢蘭屬為常綠植物,廣泛分佈於熱帶美洲到熱帶亞洲、新幾內亞和非洲西部。它的調味特質为阿茲台克人所知。本屬於1754年由Plumier基於J.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香莢蘭屬
香餅
香餅(廣東話:Heong Peng,福建閩南話:Heong Peah)為馬來西亞華人社區內主要的糕點,一般內陷以麥芽糖為主,餅皮酥而易碎,食用時容易掉落餅屑。早期這道糕點又因形狀像馬蹄,而被稱為馬蹄酥,後來因烤製此餅時,會散發陣陣誘人香味,因此後來在馬來西亞廣被稱為香餅。.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香餅
香椎号训练巡洋舰
香椎号训练巡洋舰(),是香取级训练巡洋舰3号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大日本帝国海军服役。该舰得名自福冈县的香椎宫。.
香港蟳
香港蟳(学名:Charybdis hongkongensis)为梭子蟹科蟳属的动物。分布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斑达海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栖息于30-400米深的沙质与沙泥质海底。.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香港蟳
香港魔芋
香港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 oncophyllus)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安达曼群岛、泰国、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省等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香港魔芋
见血封喉属
见血封喉属(学名:Antiaris)是桑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只有唯一的1种箭毒木,分布于热带非洲、印度、马来半岛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见血封喉属
见血飞
见血飞(学名:Caesalpinia cucullata)为豆科云实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锡金、尼泊尔、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2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坡疏林和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见血飞
角準舌唇魚
角準舌唇魚(学名:Lobocheilos cornutu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準舌唇魚属的鱼类。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棲息在中底水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角準舌唇魚
马六甲
六甲,Melaka,爪夷文:,Malaca),簡稱甲州,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首府马六甲市,有古城之称。马六甲州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 古时明史记载為满剌加,被葡萄牙侵占后,改称馬六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大马时间9时30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
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Selat Melaka),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2.8公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一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马莲鞍属
莲鞍属(学名:Streptocaulon)是萝藦科下的一个属,为木质藤本、半灌木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5种,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莲鞍属
马来半岛原住民甘榜网络
来半岛原住民甘榜网络(Jaringan Kampung Orang Asli Semenanjung Malaysia,JKOASM)是一个为马来半岛原住民争取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在这较大的网络组织之下有各州属个别的甘榜网络,如霹雳有霹雳州原住民甘榜网络(Jaringan Kampung Orang Asli Perak)、森美兰有森美兰州原住民甘榜网络(Jaringan Kampung Orang Asli Negeri Sembilan),等等。目前,半岛原住民甘榜网络代表霹雳、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和柔佛六州,约3万名原住民。 自2010年以来,半岛原住民甘榜网络推动了一系列公民运动去捍卫原住民权益。他们曾联同其他原住民组织举行示威,准备到首相署去提呈备忘录给马来西亚首相纳吉,以抗议政府考虑修订《1954年原住民法令》中的土地政策,剥削原住民的利益。无论如何,后来他们只成功和部长会面。对于牵涉到原住民利益的政府政策,半岛原住民甘榜网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一方面他们持续地批评制定政策者漠视原住民民意,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断通过教育去提升原住民社群内部的维权意识。.
马来亚
来亚(Melaya.;Malaya.)可以指:.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亚
马来亚人民解放军
来亚人民解放军(Tentera Pembebasan Rakyat Malaya;Malayan Races Liberation Army)是1949年2月1日由马来亚共产党所组织成立的一支武装,前身是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主要成员是华人,主要活跃于马来半岛农村进行游击战。原名马来亚民族解放军,1970年更名为马来亚人民解放军。现在已经不存在 1951年10月5日,马来亚人民解放军在福隆港刺杀了英国驻马最高专员葛尼。马来亚人民解放军一直坚持到六十年代。.
马来亚共产党
来亚共产党(Parti Komunis Malaya;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简称马共(PKM或CPM),是曾活跃于马来半岛的共产主义政党,於1930年4月30日在马来亚森美兰州瓜拉比拉的鄉村成立。.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亚共产党
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68年-1989年)
来亚共产党叛乱(Communist Insurgency War),简称马共叛乱,又称第二次马来亚紧急状态,是于1968年到1989年在马来西亚境内以及马泰边界发生的马来亚共产党叛乱事件。马来亚共产党在1960年的马来亚紧急状态被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当时称“马来亚武装部队”)打败并退到马泰边界后,号召各成员重新集结并极力对抗马来西亚政府。这场战争也导致马来西亚境内与越南境内的马来人以及华人之间的种族关系恶化并处于紧张状态。 马来亚共产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间接提供援助,直到1974年6月马来西亚与中华民国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才停止Chin Peng, p.450。1970年,马来亚共产党对根据地进行了几次“肃反”,处决了不少人,导致部分党员非常不满,进而导致马来亚共产党分裂出马来亚共产党(马列)和马来亚共产党革命派Chin Peng, pp.467–68,原有的马来亚共产党依旧存在并继续参战。马来西亚政府因曾与英国一同经历过第一次马来亚紧急状态,因此在应付叛乱者已有经验,马来西亚政府在国会通过并引入新的政策来打击马来亚共产党,这包括成立安全和发展法令(KESBAN),推广邻里守望计划以及RELA计划。 1989年12月,在国际冷战结束之际以及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援的情况下,马来亚共产党宣布解散,最终在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政府以及泰国政府签署《》。 在《合艾条约》里,马来西亚政府不再要求马共人员投降,而马来亚共产党则会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和平解散,所有成员将放下武器并对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宣誓效忠,马来西亚政府则对其保证日后不再追究马来亚共产党的法律责任。马共解散之际,共有约1188名活跃党员,当中部分选择回到马来西亚的故乡定居,另一部份则选择留在泰国边境的和平村内。对于回国的前马共党员,马来西亚政府向每人发放了马币八千元的补偿金,其中三千元在他们回国时发放,另五千元则在三年后发放。 依照条约,陈平原本有权回到马来西亚定居,但在2005年,阿都拉巴达威政府拒绝让他入境之后,高等法院及上诉庭也在相继在2005及2008年驳回其上诉。在聆审期间,上诉庭要求他出示做为马来西亚公民的书面文件,但陈平通过代表律师表示这无法做到,原因是他的身份证件早在1948年紧急状态时就被官方所销毁。至2013年去世,陈平都未能达成其回国心愿。 在这次叛乱期间,马来西亚也正进行其他军事行动以及受到其他威胁,如:砂拉越共产党叛乱(1962年—1990年)以及国内的种族血腥冲突五一三事件(1969年)。此外马来西亚也在该段时间举行全国选举(1969年5月11日)。.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68年-1989年)
马来亚联邦
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1946年—1948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殖民政府为整合英属马来亚,而在马来半岛所策划的联邦体制,属英国皇家殖民地,由第一任总督在1946年4月1日宣布成立。后来在马来人民族主义高涨的反对声浪下,于1948年1月31日终止,由马来亚联合邦所取代。 马来亚联邦由马来联邦、马来属邦与海峡殖民地(不包括新加坡)所组成,共11个州属。.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亚联邦
马来亚铁道
來亞铁道公司(Keretapi Tanah Melayu Berhad;简称KTMB)是馬來西亞馬來半島主要的鐵路經營者。其鐵路網絡的建設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代,在當時主要作運輸錫米之用。「馬來亞鐵道」這名字是在1962年馬來西亞獨立後採用,此前該機構被稱為馬來聯邦鐵路和马来亚铁道管理局。雖然马来亚铁道局已於1992年企業化,重組為馬來亞鐵道公司,但是馬來西亞政府依然獨資擁有該公司。雖然其鐵路線票價合理,但疏落的班次使之難以與其他交通工具競爭。.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亚铁道
马来亚虎
来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jacksoni)俗称马来虎,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与泰国境内,此前一直被归类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此新分类是罗述金等人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基因多样性实验室(Laboratory of Genomic Diversity)研究所得。 据2010年至2013年的统计,显示其数量急剧下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亚虎
马来人至上
来人至上(另译为马来人主权,爪夷文:کتوانن ملايو;Ketuanan Melayu)是一种种族主义信条,认为马来人是马来西亚或马来亚的主人或特权者(tuan)。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裔马来西亚人构成了马来西亚的重要少数种族,被认为是承蒙马来人的恩惠,通过承认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裏规定的马来人优待,而获得公民权。这种交换通常被称为。马来人至上的概念常常被政治野心家,尤其有影响力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所提及。 虽然该观念在马来西亚独立前已存在,但这个名词直至2000年代初期之前并未成为流行。在历史上,对于这个观念最强力的反对声浪来自非马来人为首的政党,比如民主行动党,激烈反对种族主义观念;2000年代,多种族的人民公正党也反对马来人至上的观念,转而提倡“人民至上”(ketuanan rakyat)。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在1940年代开始受到注目,马来人组织因将剥削马来统治者之政治权力而抗议马来亚联邦的成立,后来又为争取马来亚独立而战。1963年至1965年参组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亦挑战了这个观念,引发了1964年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将新加坡州自马来西亚联邦中除名。新加坡独立后改由民主行动党续握政权。 1969年5月13日的五一三事件后,马来西亚宪法中有关马来人至上的部分(实际仅列明马来人特殊地位)得到确立,成为,期间也有了发展,他们宣扬建立一个由巫统一党执政的政府,并强调只有马来人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197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推行只是有利于马来人的新经济政策 。国家文化政策也强迫非马来人融合到马来族群中去。直至1990年代,马来西亚首相时任马哈迪开始推行马来西亚民族(Bangsa Malaysia)政策,强调马来西亚人而不是马来人的认同。但在2000年代,政治野心家们开始宣扬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并公开谴责那些质疑马来西亚社会契约的政府官员。“Ketuanan Melayu”这个词语迟至二十一世纪初,才成为流行的马来语。.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人至上
马来短剑
来短剑别译为格里斯劍(keris;keris;Kalis;กริช),是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各民族使用的一種獨特的短劍,主要流行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泰國南部以及菲律賓南部等“马来世界”传统文化圈地區,在日本有類似的蛇行劍。由於它的劍刃是波浪型的,因此也被称为波狀刃短劍、波紋劍。.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短剑
马来群岛
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過去曾有「東印度」、「印度群島」、「印度尼亞西群島」等名稱。是一组散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位於东南亚大陸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群島。該群島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东马) 、文莱、新加坡、东帝汶"."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历史
來西亞是一個擁有狹長海岸線(如馬六甲海峽),並且接受全球貿易與外來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過去,傳自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文化一直主導该国的早期區域史,其影響力於西元7世紀到14世紀之間擴大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以及婆羅洲諸多地方,並在室利佛逝文明於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時期達到頂峰。 早在前3—1世紀,即已出現古吉打王國(羯荼);布央谷文明則在3世紀出現。10世紀起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就曾多次途徑馬來半島。 1136年第9任吉打统治者玛哈拉惹得哇拉惹二世自兴都教皈依伊斯兰教,改称,建立吉打苏丹王朝,兴都王朝也就此走入歷史。15世紀伊始,島上以馬六甲為首的一些新興蘇丹國開始採用伊斯蘭教,使得伊斯蘭教對马来人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反之亦然。 1511年,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成為在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地區建立定居點的第一個歐洲殖民列強,而荷蘭人也在1641年緊隨其後。然而,當英國人在亞庇、古晉、檳城和新加坡初步建立軍事基地之後,他們卻成為最終能夠確保其霸權橫穿各個 出於外部因素影響,現在的馬來群島地區被劃分成六个主權國家(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和菲律賓)。儘管如此,基於地理和歷史連接,今天的馬國在文化和語言上,与馬來群島國家之間的差別較少。.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西亚历史
马来西亚半岛
来西亚半岛(Semenanjung Malaysia)通称马来半岛(Semenanjung Tanah Melayu)、西马(Malaysia Barat),旧称马来亚(Malaya),是马来西亚国土在马来半岛的一部分,总面積。它北邻泰国,南与新加坡通过新柔长堤和马新第二通道相连。它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相望。南中国海将其与东马隔开。马来西亚半岛占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的大部分,大约80%。截至2015年,半岛人口约为2500万。.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西亚半岛
马来西亚华人史
来西亚华人史可追溯至汉代,唐、宋时代,當時中国和马来群岛已有频密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元、明时已有中国人在当地定居的明确记载。华人大量移居南洋的历史则是在清代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英属马来亚与婆罗洲的英殖民政府大量引入华工,一直到马来西亚独立建国之后,华人已成为当地的第二大族群。.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西亚华人史
马来西亚印度人
来西亚印度人(也被称为马来西亚印度裔;Orang India Malaysia),是对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的称呼。印度裔马来西亚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属马来亚时期從印度移居马来半岛的后裔。这可能发生在在印度人在东南亚第一波迁徙时期──阿育王对卡林加的南征和之后沙摩陀罗·笈多对东南亚各地的入侵,势力远及爪哇和马来半岛,从此开始有印度人移居于此。如今,它们成为了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族群,人口规模在马来人和馬來西亞華人之后。 马来西亚是海外印度人聚居最多的其中一个国家,约占马来西亚人口的7%。他们同时也创造了与人口比例不相符合的大量的马来西亚专业人士,特别是在医学领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西亚印度人
马来西亚州属和联邦直辖区
来西亚是一个由13个州属和3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国家。11个州属和两个联邦直辖区位于马来半岛,另外两个州属和联邦直辖区则位于婆罗洲岛。.
马来西亚圣约翰救护机构
来西亚圣约翰救护机构(St.,St.,简称:St.John或SJAM),是圣约翰国际救护机构设于马来西亚的跨国支部,始于1908年,依据马来西亚法律的1972年马来西亚圣约翰救护机构法令(Laws of Malaysia Act 74, St.
马来西亚内安法令
来西亚内安法令,又称1960年国内安全法令(Internal Security Act),简称内安法令(ISA)。此法令的前身为1948年紧急条例(Emergency Regulations),其原來的功能是为了对付当时组织武装斗争和游击战的马来亚共产党党员。由于当时马共多从事地下活动,英国殖民政府要收集证据对付他们往往是件困难的事,因此就实施内安法令,允许执法者在未经审讯的情况下扣留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內安法令的宗旨是:“由于国內外,有大批人士已採取行动,並且威胁进一步行动:1.对人命和财物进行有组织的暴力行动,同时也使到为数相当多的公民担忧这类有组织的暴力会发生;2.以不合法手段,设法改换马来西亚的合法政府,而这些行动危害到马来西亚的安全,国会认为有必要阻止或预防这类行动发生,所以,根据《马来西亚宪法》第149条,通过了这项法令。”.
马来西亚回教
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而回教是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其他土著为主信奉的宗教。截至2013年,有大约61.3%(1950万)马来西亚人是回教徒(穆斯林)。逊尼派(特别是沙斐仪学派)是该国回教的最大教派,传统上回教法的立法依据主要来自于沙斐仪学派。《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三条规定,回教是马来西亚联邦宗教,但《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十一条同时保障其他宗教和平传播和国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该国的法律制度以及判例是依据英国的英美法系,仅有回教徒受到回教法管辖,并且仅限于家事法与宗教信奉相关事务。 尽管有人提出马来西亚是一个回教国(Islamic state),但宪法条文阐明马来西亚是一个宗教自由的世俗国,而回教是马来西亚的联邦宗教而已。.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西亚回教
马来西亚团结大会
来西亚团结大会(Malaysian Solidarity Council,縮寫 MSC),是曾經存在於1965年5月至8月的一個馬來西亞跨黨派政治組織。 1965年5月9日,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召开「马来西亚团结大会」,在会上成立了这组织。MSC 成员除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还有马来半岛及各地的联合民主党、人民进步党、沙捞越统一进步党及马真达党等非马来人政党或组织。MSC以“建立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非马来人的马来西亚”为口号,号召马来西亚联邦内的各界人士广泛参与。 出席“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机构”代表大会的各党代表:杨国斯(砂人联党)、布马(砂马真达党)、杜进才博士(人民行动党)、林苍祐(民主联合党)、D.
马来西亚皇家海军
来西亚皇家海军(Royal Malaysian Navy(RMN);Tentera Laut DiRaja Malaysia(TLDM))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的海事作战部队,它主要的任务是保卫马来西亚海岸线、海域和专属经济区的安全和稳定。.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空难
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失踪事件,指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由吉隆坡前往北京的MH370号班機兼中國南方航空CZ748失蹤事件。马来西亚标准时间(UTC+08:00)凌晨0:41,馬航MH370号班機(與南航CZ748代碼共享)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機上共載有239人,當中大部份乘客为中國公民。該班機原定计划于北京时间(UTC+08:00)6:30抵达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但起飛後不足一小時便在馬來西亞與越南海域的交界處、土珠島(也譯「土朱島」)以南约140海里及哥打巴鲁东北东约90海里处与馬國梳邦空管中心(Air Traffic Control Centre Subang)失去联系。 随后,根据数据分析,推定的飞机失踪位置被多次修改,最终认为航機進入并于南印度洋失联。2015年1月29日,即客機宣布失聯的10個月後,馬來西亞民航局代表马来西亚政府正式確認航班失事,並認定機上239人由失蹤改為全數罹難。但相關證據直到2015年7月29日,一塊疑似大型飛機襟副翼殘骸在法属留尼汪岛被尋獲,人們才首次掌握到墜毀的線索,上面有一組波音專屬的維修編號,經初步丈量後判斷屬於波音777型客机,最終被送往法國本土的圖盧茲(DGA Techniques aéronautiques)實驗室進行分析,後於同年8月6日由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間接證實該零件屬於MH370。9月3日,法國巴黎檢察院宣布結果,確定該樣本是編號9M-MRO的波音777機翼。搜救工作后期由澳大利亞主導,中马两国参与,以水下搜救为主,另一方面打撈漂流零件的工作也在東非各法屬島嶼進行著。官方主導的水下搜救工作于2017年1月17日暫時性中止。截至2017年,该空难为商业航班事故史上,唯一未能确定具体失事地点的事故。2018年1月10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与美国民间的海洋无限(Ocean Infinity)探勘公司合作,由该公司自1月17日起进行为期90日的水下搜救,寻找飞机残骸地点和黑盒子。2018年5月29日,由于仍然未能找到MH370客机的残骇,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宣布搜索工作停止。.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
来西亚武装部队(Malaysian Armed Forces(MAF);Angkatan Tentera Malaysia(ATM))扮演的角色是保卫马来西亚国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随时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威胁;在国家内部发生动乱时,维持公共秩序;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给予援助;同时它也参于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维和行动。馬來西亞在全球軍事综合力量排名中排名第28名。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细分为以下三个分支:.
马来族
来族(马来语:Etnik Melayu;英语:Malays),习惯上多称为马来人,旧时又译为巫来由人,故当地华语常以巫为族名简称,分布于东南亚。马来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分布于婆罗洲、马来半岛南部及苏门答腊东南部的一个民族,该民族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而广义上,马来族有时候也用来指馬來語(印尼語)族群甚至整个南島語系族群。 从15世纪馬六甲蘇丹王朝始,大量马来人由古代印度教转為皈依伊斯蘭教(除了峇里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賓和大洋洲等。菲律賓的马来人由於西班牙殖民緣故而信奉天主教(除了摩洛人)。 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台灣原住民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表明「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除此之外,南島語系民族還分佈在非洲的南非與馬達加斯加。.
查看 马来半岛和马来族
鬚豬
鬚豬(学名:Sus barbatus)也称为婆羅洲鬚豬,屬豬科豬屬,是一種分布在馬來群島上的野豬。 鬚豬的特點是嘴部有突出的鬍鬚,牠分布於蘇門答臘、婆羅洲、馬來半島和蘇祿群島,主要棲息處是雨林和紅樹林,以家庭形式生活,母豬會照顧幼豬至18個月大,牠們會和其他豬科家族成員雜交。 牠們通常最活躍時間是早晨和深夜,中午牠們在泥沼中休息或睡眠,食物包括水果、真菌,無脊椎動物,海龜卵和動物屍骸。.
查看 马来半岛和鬚豬
謝氏潘鰍
謝氏潘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新加坡、蘇門答臘、婆羅洲沙勞越、卡普阿斯河與馬哈甘河淡水流域,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河色水質、腐葉沉積的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謝氏潘鰍
魚頭米粉
魚頭米粉(Fish Head Noodle)是一道發源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Negeri Sembilan)芙蓉市(Seremban)的麵食,流行於馬來半島西海岸的華人社區,在茶餐室或美食中心都可尋其踪跡。一般人在稱呼這道麵食時,通常都會直呼“魚頭米”,而將後面的“粉”字去除。魚頭米粉在馬來西亞的茶餐室是屬於單價較高的食物,售價會比其他麵食高上5至8令吉之間。.
查看 马来半岛和魚頭米粉
魮鯉
魮鯉(学名:Puntioplites proctozystron)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及馬來半島,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流速緩慢的溪流、溝渠及水塘,屬雜食性,以昆蟲、藻類及植物等為食,為具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魮鯉
鰻形潘鰍
鰻形潘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與婆羅洲淡水流域,本魚體全褐色的或佈滿斑點,一條模糊的深色斑紋從鰓裂延伸到尾鰭,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中大型、沙底質且有沉積物、水流緩慢的河川,平時躲藏於沙中,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在植被生長的淺水處繁殖,可作為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鰻形潘鰍
豚尾獼猴
豚尾獼猴(學名:Macaca nemestrina)又稱豬尾獼猴、豬尾猴或椰子猴,屬於中等體型的舊世界猴。.
查看 马来半岛和豚尾獼猴
鱟
鱟 (拼音:hòu;注音:ㄏㄡˋ)为鲎科(学名:Limulidae)动物的通称,又名「馬蹄蟹」、「夫妻魚」,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被譽為活化石。現存的鱟種類僅存3屬4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鱟
豹
豹(学名:Panthera pardus)是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环境适应能力强,行踪隐秘,总体生存状况好于它的猫科亲戚狮和虎,但是有些豹亚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不同亚种的豹毛色有浅黄,金黄,黄褐等不同。因为其浑身布满圆形斑纹,所以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花豹有時會有黑化現象,即為黑豹,皮膚及毛髮上出現大量黑色素,但還是可隱約見到斑點。.
查看 马来半岛和豹
鳞蕊藤
鳞蕊藤(学名:Lepistemon binectariferum)是旋花科鳞蕊藤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等地,一般生长在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鳞蕊藤
鳥海號重巡洋艦
鳥海(ちょうか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3號艦#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96頁。艦名來源為秋田與山形縣境內的鳥海山。艦内神社是從鳥海山大物忌神社分祀出來。使用該名稱的日本海軍艦船共有2艘。另外,這名稱亦由海上自衛隊的金剛型護衛艦(こんごう型護衛艦)4號艦「鳥海(ちょうかい)」所繼承。 在公文上為日本最後竣工的重巡洋艦(一等巡洋艦)(最上型、利根型於計劃時為輕巡洋艦(二等巡洋艦),而直到喪失為止在公文上未曾作出過更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鳥海號重巡洋艦
鳄嘴花
嘴花(学名:Clinacanthus nutansLindau, 1894 In: Bot.
查看 马来半岛和鳄嘴花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統治的一個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前111年,西漢攻滅南越國後,設南越舊地為交州,並置九個郡縣: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為了便於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漢廷非常關注在肥沃的紅河三角洲的統治。在前1世紀時,漢朝在交州的統治十分寬鬆,雒越的君長在自己的部族裡依舊保持著他們世襲的權力。然而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鼓勵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加強了稅收,將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越南歷史
越南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顯示,越南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現時的越南中、南部地區,曾有占婆國存在(2至15世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曾為扶南、真臘(柬埔寨)等國的領土。 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正式独立建国。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本土文化亦有所發展,本國文字「喃字」得以應用。對外多次進行戰爭,以維護獨立和擴張領土,曾抵禦北方的中國及蒙古等國,在印支半島逐步征服占婆國,入侵老撾,與真臘、暹羅(泰國)爭雄。 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併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政府曾染指鄰國老撾、柬埔寨,又與中、美等交惡,外交形勢曲折。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係。.
查看 马来半岛和越南歷史
鹊肾树属
鹊肾树属(学名:Streblus)是桑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22种,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地区。.
查看 马来半岛和鹊肾树属
鹟鵙
鹟鵙是鹟鵙属(学名:Hemipus)下的两种小型亚洲雀形目鸟类。传统上,该属被归入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下。但目前有迹象表明,与钩嘴林鵙属(Tephrodornis)和王鵙属(Philentoma)一样,该属与盔鵙科(Prionopidae)及钩嘴鵙科(Vangidae)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查看 马来半岛和鹟鵙
鹤嘴盖蛛
嘴盖蛛(学名:Neriene macella)为皿蛛科盖蛛属的动物。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查看 马来半岛和鹤嘴盖蛛
麻坡
麻坡(馬來語:Bandar Muar),又稱香妃城(Bandar Maharani)、皇城(Bandar Diraja),是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西北部的都市,也是麻坡縣的縣府,人口大約25萬,華族人口過半。為柔佛州第3大城,全市面積為135.2平方公里。隶属于麻坡市议会管辖范围。 麻坡因是歷史古城、常年舉辦文創活動、有著豐富的美食、和戰前遺蹟林立而成為馬來西亞熱門旅遊景點之一。麻坡有香妃城之稱,在2012年2月5日柔佛州蘇丹正式的宣佈下成為「柔佛州皇城」,因此升格為香妃皇城。.
查看 马来半岛和麻坡
麗鰭紋胸鮡
麗鰭紋胸鮡,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鮡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流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麗鰭紋胸鮡
麒麟叶
麒麟叶(学名:Epipremnum pinnatum)又名麒麟尾、拎树藤,是天南星科麒麟叶属的植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麒麟叶
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又称第三次廣州起義、辛亥廣州起義、三·二九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是中國同盟會於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广东省廣州市發起的一場起義。.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黃花崗起義
黃梨餅
黃梨餅、或稱黄梨酥,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華人在過農曆新年時,不可缺少的年餅之一,是早期峇峇娘惹的傳統糕餅之一,其製作方法及使用材料與臺灣的鳳梨酥略有不同。馬來西亞華人一般將鳳梨稱之為“黃梨”,因黃梨在廣東話、潮州話和泉漳話的諧音“旺來”,有招財和好運之一,因此被演變成農曆新年的重要應節食品之一 。隨著馬來半島各族群文化的互相密切交流,近年來馬來人和印度人在慶祝開齋節及屠妖節時,也開始享用這道糕餅了。 馬來西亞的黃梨餅比起鳳梨酥,外型較小巧,可一口解決,且外型多變,早期是使用酥皮包裹著鳳梨餡,後來延伸出將酥皮捏成各種造型或花邊來包裹餡料,其外型與鳳梨酥最大的不同是餡料都會外露。黃梨餡是使用切碎的鳳梨伴以砂糖一起熬煮,有些人也會添加肉桂、丁香或八角來提升香味。直到黃梨醬開始變濃稠及不粘手之後,才開始包裹餅皮。黃梨餅的餅皮一般多使用麵粉、牛油和蛋黃製成,多使用擠花筒將餅皮擠出不同的形狀,將黃梨餡放上,再捲起或包裹,之後送入烤爐內烘烤。 因製作黃梨餅的成本高昂且繁瑣,在馬來西亞一般的華人社區中,平時是難以找到黃梨餅的踪跡,僅有在接近農曆新年時,家庭式的工廠或各家庭主婦為幫補家用才會開始製作黃梨餅。但隨著觀光業的日益發達,在馬六甲和檳城老街開始出現大量生產的黃梨餅販售給遊客,作為當地的特產。.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黃梨餅
黑冠长臂猿
黑冠長臂猿(學名Nomascus concolor),也叫冠長臂猿、黑長臂猿,是一種產于印度、馬來半島、越南、老撾等地的長臂猿,在中國主要生活在雲南、廣西等地,產于東部的黑冠長臂猿現在被專門列爲獨立的種,即東部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 黑冠長臂猿有四個已知亞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冠长臂猿
黑石号
黑石号沉船(bangkai kapal Batu Hitam),又名勿里洞沉船(bangkai kapal Belitung)或唐代沉船(bangkai kapal Tang),是一艘公元830年左右行驶于中国至中东航线的阿拉伯帆船的遗骸。这艘船已经完成了从阿拉伯至中国的航程,但在返航中在距离今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近1.6千米处沉没。沉船于1998年被发现,后于1998年和1999年由一家商业公司进行发掘,出水文物被新加坡政府获得。 黑石号沉船带给考古学界两大重要发现。黑石号发现的文物是同一地点一次性发现的唐代文物数量最为庞大的,这些文物也被称为“唐代宝藏”。与此同时,黑石号也为研究唐代中国和中东之间的贸易路线提供了新的视角。挖掘出的文物一直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收藏。在发掘中,对遗址完整性和船只残骸的保护为考古学提供了诸多详细信息,为研究古代船舶制造方法提供了新的材料,出水文物及其样式也为中国和中东之间的古代贸易提供了新证据。.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石号
黑翅鹟鵙
黑翅鹟鵙(学名:Hemipus hirundinaceus)是鹟鵙属的一种,在传统上被归入山椒鸟科里。该物种可在马来半岛及大巽他群岛发现,分布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其自然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森林以及亚热带或热带的红树林。.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翅鹟鵙
黑鰭袋唇魚
黑鰭袋唇魚(学名:Balantiocheilos melanopterus),俗稱銀鯊,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個種。被IUCN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鰭袋唇魚
黑掌长臂猿
屬於長臂猿屬,是一種動物園中比較常見的長臂猿。.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掌长臂猿
黑掌树蛙
黑掌樹蛙(Rhacophorus nigropalmatus)為樹蛙科樹蛙屬的一種兩棲動物,分佈於馬來半島至印度尼西亞西部一帶。由於該物種可以在空中滑翔,而且生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被公認為是首次採集到其標本的人物,因此又名華萊士飛蛙(Wallace's flying frog)。 大泛樹蛙(R.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掌树蛙
黑枕王鶲
黑枕王鶲(学名:Hypothymis azurea)又名--,为王鶲科黑枕王鶲属的鸟类。主要分布於熱帶亞洲,模式产地位於菲律宾呂宋島。.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枕王鶲
黑枕黃鸝
黑枕黄鹂(學名:Oriolus chinensis)又名--、黃鶯、黃鳥、金衣公子,屬於雀形目,黃鸝科。黑枕黃鸝的歌聲猶如流水般的婉轉動聽。.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枕黃鸝
黑澤隆朝
黑澤隆朝(日文漢字:黒沢 隆朝,平假名:くろさわ たかとも,),筆名水田詩仙、桑田つねし、秋田実、植村甫、西田徹、藤村俊、藤原俊,是日本秋田縣鹿角郡出身的民族音樂學者、音樂教育家、童謠作曲家及樂器收藏家。他是第一位將臺灣原住民音樂的調查及研究寫成專書的日本籍學者。.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澤隆朝
黑斑叉鼻鲀
黑斑叉鼻鲀(学名:Arothron nigropunctatus)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鲀科叉鼻鲀属的鱼类。分布于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内、西达红海、西南达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和莫三鼻给的德拉果阿海湾、向东经印度沿海、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直到以及西沙群岛、海南岛、台湾等海域等,一般栖息于热带,棲息深度3-25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通常成對出現,以珊瑚、海綿、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具有毒性。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特兰古巴。.
查看 马来半岛和黑斑叉鼻鲀
软体粘蛭
软体粘蛭(学名:Myxobdella annandalei)为医蛭科粘蛭属的动物。分布于印度、缅甸、马来半岛、阿富汗、格鲁吉亚的高加索山区以及中国大陆的香港、浙江等地,主要栖息于较高的山溪里且常隐藏在石块下。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
查看 马来半岛和软体粘蛭
轴花属
轴花属(学名:Erismanthus)是大戟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2种,分布于马来半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轴花属
齿叶鳞花草
齿叶鳞花草(学名:Lepidagathis fasciculata)为爵床科鳞花草属的植物。分布在泰国、孟加拉国、马来半岛、老挝、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7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齿叶鳞花草
齿缘摄龟
齿缘摄龟(学名:Cyclemys dentata)为摄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从印度到印度支那、向南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巴厘、婆羅洲、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等地,常生活于山区的溪流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3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爪哇。.
查看 马来半岛和齿缘摄龟
辻政信
辻 政信(),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军官,活跃于太平洋战争期间,特别对于马来亚半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缅甸等地战场有重大影响。由于其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和逃脱盟军的戰犯审判,以及其后来在日本政治界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颇受非议的旧日本帝国军人。.
查看 马来半岛和辻政信
龌龊无栉蟹
龊无栉蟹(学名:Leipocten sordidulum)为沙蟹科无栉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马来半岛、新加坡、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见于沿海咸淡水的泥沙间、全身沾满泥污、行动迟缓以及并不打洞。.
查看 马来半岛和龌龊无栉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马来半岛和辛亥革命
辛格鱯
辛格鱯,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溪流底層水域,以昆蟲、浮游生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辛格鱯
迪沙鲁
迪沙鲁(Desaru),位于马来半岛的东南方,是柔佛州的一个沙滩,适合滑浪和玩风帆,亦是进行潜水和划独木舟活动的场所。迪沙鲁海滨建有度假酒店。 该处有迪沙鲁果园,是一座占地100亩的农业旅游乐园,种植约100种的热带水果。.
查看 马来半岛和迪沙鲁
迈克尔·杰弗里
菲利普·迈克尔·杰弗里(Philip Michael Jeffery,),澳大利亚退役军官、第24任澳大利亚总督。 杰弗里生于西澳州威卢纳市。就读于澳大利亚西澳州的珀斯学校.
查看 马来半岛和迈克尔·杰弗里
霍氏半鱨
霍氏半鱨,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印尼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島及馬來半島淡水、半鹹水流域,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霍氏半鱨
霹靂州
霹靂(旧称吡叻,马来语:Perak)是馬來西亞的十三个州属之一,也是馬來半島11個州當中的第2大州,面积约21000平方公里,北部连接馬來西亞东北部的馬、泰邊境以及吉打州、西北部接壤槟城、东边有吉兰丹州和彭亨州、南边雪兰莪州。马六甲海峡则处于霹雳州西方。 “Perak”在马来语即为銀,或许是來自霹靂州以前主要產品錫的銀色顏色。此外也传说霹雳州地名其实源自河里鱼儿在阳光下闪烁似银而来。 霹雳州首府是怡保(Ipoh),英殖民时期以市内繁荣的锡矿开采业著名,锡价下滑使其经济受到了影响。霹雳州苏丹皇宫则位于皇城江沙(Kuala Kangsar)。.
查看 马来半岛和霹靂州
范慎遹
范慎遹(;),字觀成,號望山,越南阮朝時期官員、史學家。 范慎遹是寧平安謨縣人。九歲時,就師從於武范啓學習儒學。21歲時,又拜黃甲范文誼為師。 1850年,范慎遹中舉人,但未能通過會試。不過嗣德帝卻任命他出來當官,成為端雄縣的儒學教師。在此期間,編成《興化記略》,於1856年完成。 1857年,擔任桂陽(今諒山省桂武縣)知州。1873年,因法國侵略北圻,他前往河內交涉,擢河內巡撫。 1876年,調任吏部參知。1878年,進入機密院,成為皇子育德堂和正蒙堂的老師。他還負責監督國子監,並參與國史館修史,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1882年,法國再次侵略北圻,范慎遹奉嗣德帝之命,秘密出使清朝求救。1884年,范慎遹與阮文祥、尊室𤄫三人,作為阮朝的全權使者,出使西貢,與法國殖民政府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歸國後,擔任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工部左參知。 在《第二次順化條約》簽訂之後,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885年,尊室說率軍突襲中圻欽使府,戰敗,挾持咸宜帝逃往廣治省山中,建立新所城。咸宜帝發出《勤王詔》,號召越南人起義,對抗法國的統治。7月29日,范慎遹欲跨海向北圻逃去,欲響應勤王運動,但被法國殖民政府逮捕,罷免一切官職,流放崑崙島監獄,後來與阮文祥、尊室訂一起被判流放塔希提島。10月23日,在旅途的第六天,范慎遹因糖尿病,死於馬來半島附近。他的屍體被法國水手投入海中。 河內市和寧平市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以紀念他忠於阮朝皇室、反抗法國統治的事蹟。越南設有范慎遹史學獎,以紀念其在史學上的貢獻。 Category:越南國子監官員 Category:阮朝戶部尚書 Category:越南歷史學家 Category:阮朝協辦大學士 Category:寧平省人 D Category:阮朝吏部參知 Category:阮朝工部參知 Category:嗣德三年庚戌科南定場舉人.
查看 马来半岛和范慎遹
蜂窩餅
蜂巢餅或稱蜜蜂竇是一道流傳於馬來半島一帶的糕點,使用麵粉、粘米粉、雞蛋、椰漿、砂糖拌成麵糊,讓麵糊沾點在蜂巢裝的餅模模上,再放進熱油內將其炸熟,成品類似蜂巢或幾何圖案的大圓花瓣,吃起來薄而脆。雖然材料簡單且廉宜,但製作過程麻煩,需要長時間站在熱油旁,搖晃餅模直到麵糊脫落,再用筷子不停地翻動糕點的每個孔洞,讓它在熱油中定型,加上馬來西亞炎熱的氣候,製作過程非常艱辛,使得這糕點通常只有在華人的農曆新年、馬來人的開齋節或印度人的屠妖節才會見其踪影。其外型與與中國南部一帶流傳的“糖環”類似,但是製作方式並不相同。 蜂巢餅是一道源自南印度的食品,在南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將其稱為“Achu Murukku”,在喀拉拉邦(Kerala)則叫做“Achappam”。後來這糕點流傳至馬來人社群,因沾麵糊下鍋油炸的模具是由黃銅(Loyang)所製,因此被稱為“黃銅餅(Kuih Loyang)”。早期土著嫁給華人成為娘惹後,開始將這道馬來食品帶入華人社會,再進行改良,成為流傳於南洋華人社會中,成為農曆新年中必備的食品之一。華人因糕點的圓盤形且充滿洞柱,而聯想成蜂窩,因此將其稱為“蜂巢餅”或“蜜蜂竇”,也有不少福建人將其稱為“蜂窩菊”(Pang Siu Kiok),後來這道糕點也傳入當地的印度社區中,也成為該族群的佳節糕點之一。近年來,在馬來社區中,因有人認為其形狀類似玫瑰花,而將其稱之為“玫瑰花餅(Kuih Ros)”.
查看 马来半岛和蜂窩餅
背點波魚
背點波魚(学名:Rasbora dorsiocellata)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是一個受歡迎的觀賞魚的品種,更被列入由William T. Innes著名的著作《Exotic Aquarium Fishes》中。.
查看 马来半岛和背點波魚
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客語白話字:Làn-fông Khiung-fò-koet,1777年—1884年),別稱蘭芳公司、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由海外華人在婆羅洲創立。1770年,廣東嘉應(今梅州市梅縣區)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片面改為「共和國」,即公司共和國,但向清朝稱臣時仍使用「蘭芳公司」。 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制是陳蘭伯,第二任總制是羅芳伯,因此又称為「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亦有人因第二任總制羅芳伯而稱其為「芳伯共和國」。 1884年,蘭芳公司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擊敗而滅亡,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蘭芳共和國從立國至滅亡,共經歷一百零七年。由於顧忌清朝干涉,荷蘭並未公開佔領,而是另立一個傀儡政權進行統治。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佈佔領。.
查看 马来半岛和蘭芳共和國
阿尔卑斯带
阿爾卑斯帶,也称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K.M. Storetvedt, K. M., The Tethys Sea and the Alpine-Himalayan orogenic belt; mega-elements in a new global tectonic system,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Volume 62, Issues 1–2, 1990, Pages 141–184 ,是從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伸延至喜馬拉雅山脈、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地震帶和造山運動帶,是一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板塊移動劇烈。 它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之后,占有全球最大地震的17%。 阿尔卑斯带是被正在进行的板块构造如阿尔卑斯造山运动造成。这条带是特提斯洋中生代到新生代到最近的封闭以及向北移动的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碰撞过程的结果。.
查看 马来半岛和阿尔卑斯带
阿榜糕
阿榜糕(馬來文:Apom或Apong)是一道流行於馬來西亞的街頭小吃,在發酵後的米漿加入椰漿和砂糖,放入小鐵鑊將粉漿烙成圓形,再取出對折成半圓形。該糕點源自於南印度,與曼煎粿類似,也經常被誤認,不過兩者的口感與味道不相同,阿榜糕的口感較為軟嫩,且充滿椰漿的香氣和米漿發酵的酸味。其口感香脆,而中間部分則軟嫩成糕,並且會搭配不同的餡料。此糕點在2012年5月被馬來西亞國家文物遺產局列為國家文化遺產(顯著文化遺產及非顯著文化遺產)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阿榜糕
阿拉烏丁二世
阿拉烏丁二世(Ala'ud'din,Alauddin Riayat Shah II of Johor,),馬來半島柔佛王國的首位蘇丹。阿拉烏丁二世是滿剌加蘇丹國(或馬六甲王朝)末任國王苏丹马末沙(Mahmud Shah of Malacca)的兒子。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後,他連同苏丹马末沙逃離麻六甲,並伺機以打打停停戰術取回故土。1528年,苏丹马末沙於蘇門答臘甘巴(Kampar)過世後,阿拉烏丁繼承王朝王位,並將王朝首都從甘巴遷移至柔佛拉馬(旧柔佛 Johor Lama),是為柔佛蘇丹第一人。 他在柔佛繼續實行伊斯蘭教義為主的政教合一政體,1564年,亞齊人攻擊柔佛,柔佛國受到洗劫外,他也被擄走,隨後於亞齊被殺。.
查看 马来半岛和阿拉烏丁二世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查看 马来半岛和蘇門答臘
赤道多雨气候
赤道多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热带雨林气候的一种子类型,在對應的柯本氣候分類法中代號為「Af」。根據三圈環流,由於地球赤道地區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而導致降水充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赤道多雨气候
閃鱗蛇科
閃鱗蛇科是蛇亞目下的一個單型科,包含以分佈於東南亞的閃鱗蛇屬為主的蛇類。目前閃鱗蛇科內有兩個被確認的品種,牠們的特色是在陽光照射下,其鱗片與體紋會反映出有如金屬或浮油般斑爛的色彩。(見參考資料3).
查看 马来半岛和閃鱗蛇科
藍斑麗眼蝶
藍斑麗眼蝶(學名:Mandarinia regalis)是屬於蛺蝶科眼蝶亞科的一種蝴蝶,是麗眼蝶屬(學名:Mandarinia)的唯一一種,即是一個單型分類。分佈於東南亞,中國中部至馬來半島一帶,會在林地和陰暗潮濕的環境活動。.
查看 马来半岛和藍斑麗眼蝶
關德興
德興,MBE(),香港著名粵劇和電影演員、粵劇編劇及武術家。以演出黃飛鴻系列電影而享譽藝壇。 他在家族排行第二。早年跟小武靚就學戲,故入班後取藝名「新靚就」。與新馬師曾齊名。.
查看 马来半岛和關德興
葡荷澳門戰役
葡荷澳門戰役是發生在1622年(明天啟二年)6月22日至6月24日間,由荷蘭提督賴啫臣(Cornelis Reyerszoon)統率的荷蘭海軍,入侵由葡萄牙帝國管治的澳門,是葡荷戰爭中發生於遠東的其中一場戰役。是次澳門葡軍獲得了完全的勝利,此後荷蘭打消佔領澳門的念頭,轉而佔領台灣。.
查看 马来半岛和葡荷澳門戰役
葡萄科
葡萄科(学名:Vit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蔷薇类葡萄目(Vitales)下唯一的科。《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鼠李目,属于蔷薇亚纲。《APG 分类法》将其单列为独立的目,置于蔷薇类植物分支之下。 葡萄科有16屬,約有770種,其中火筒樹屬約有70種。《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火筒树属单列为一个科,《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葡萄科。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有7属约110种,全国均有分布。 本科植物除火筒樹屬外均为藤本或草本,借卷须攀缘;花细小;果实为浆果。.
查看 马来半岛和葡萄科
鑲邊尖粉蝶
鑲邊尖粉蝶(学名:Appias olferna),在台灣也稱八重山粉蝶,本種蝴蝶在琉球列島的八重山地區屬於迷蝶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季刊,原名不具代表性,而此種類是來自熱帶地區,蝴蝶前翅外緣佈有黑邊;個體與季節變化有明顯差異,翅腹面在高溫期(雨季)的時候呈現白色,上面會有明顯的黑褐色線紋;而在低溫期(乾季)的時候則大部分呈現淺褐色,並且黑褐色線紋會減退。雄蝶與雌蝶在低溫期(乾季)外緣黑褐色線紋有差異徐堉峰,2013,臺灣蝴蝶圖鑑 (上冊)。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
查看 马来半岛和鑲邊尖粉蝶
蒟蒻
蒟蒻(學名:Amorphophallus konjac),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宿根性塊莖草本植物。原產日本、印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在中國西南地區栽種亦有多年歷史,自古便是中國古書中的藥草之一。除上述產地外,亦分佈於越南、喜馬拉雅山地至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寧夏至江南各省、陝西等地,近年來尤在四川、雲南、貴州一帶大量生產。台灣的埔里、魚池、台東等地亦有生產,生長於海拔310米至2,2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林緣、疏林下以及溪谷兩旁濕潤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蒟蒻
蒂迪旺沙山脈
蒂迪旺沙山脈(Banjaran Titiwangsa)是馬來半島的主幹山脈,也是馬來半島的自然分隔線,將半島分成東岸及西岸地區。山脈由泰國南部開始一直延申至馬來西亞柔佛州的金山(Gunung Ledang)。馬來語亦稱其為「Banjaran Besar」,意為「中央山脈」;泰語則稱其為「卡拉武里山脈」(เทือกเขาสันกาลาคีรี,拉丁化:Sankalakhiri)。最高峰是可布山(Korbu)的可布峰,海拔高2183米。 馬來西亞多個旅遊景點均座落於蒂迪旺沙山脈,例如金馬侖高原、雲頂高原、福隆港(Fraser's Hill)。.
查看 马来半岛和蒂迪旺沙山脈
蒂摩笛鯛
蒂摩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從日本西表島至馬來半島海域,棲息深度20-13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生活在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蒂摩笛鯛
那空是贪玛叻
那空是贪玛叻(泰语: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也称洛坤,位于泰国南部马来半岛,是那空是贪玛叻府的首府。也可能是中国古籍上记载的“登流眉国(亦稱單馬令,Tambralinga)”所在地。 那空是贪玛叻是南部的第二大府,在三佛齊(Srivijaya)时期是主要的佛教胜地,距曼谷780公里,面积9942平方公里,西部是高原和山脉,地势西高东低,在沿着泰国湾海岸线成为一个盆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那空是贪玛叻
邦咯岛
邦咯島(Pulau Pangkor)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西南部海岸,是马来西亚公認最美麗的島嶼之一。面积大约8平方公里,有大约25000位居民。当地人民靠渔业、海洋产品和旅游业为生。.
查看 马来半岛和邦咯岛
邦咯条约
《邦咯條約》或稱《1874年邦咯協定》,是1874年1月20日由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Andrew Clarke)與霹靂苏丹和當時的兩大華人私会党(海山和义兴)領袖在英國軍艦HMS Pluto所簽訂的條約。主要的目的是解決霹靂糾紛對海峽殖民地的經濟影響,同時也使英國放棄對馬來各邦所採取的不干涉政策,繼而讓英國有機會機會參與馬來半島各邦的事務。.
查看 马来半岛和邦咯条约
蓝翅希鹛
蓝翅希鹛(学名:Minla cyanouroptera),是画眉科希鹛属(分類地位未正式確定)的一种,是海拔迁徙的候鸟,分布于香港、不丹、老挝、中国大陆、越南、印度、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和柬埔寨。全球活动范围约为2,840,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蓝翅希鹛的平均体重约为17.4克,體長約15公分。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和耕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查看 马来半岛和蓝翅希鹛
蓝枕花蜜鸟
蓝枕花蜜鸟(学名:Nectarinia hypogrammica)为太阳鸟科花蜜鸟属的鸟类。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栖息于滋生草本植物的林中以及有时见于林园高大的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查看 马来半岛和蓝枕花蜜鸟
银背藤
银背藤(学名:Argyreia obtusifolia)为旋花科银背藤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50米至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沟谷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银背藤
锥头麻
锥头麻(学名:Poikilospermum suaveolens)是荨麻科锥头麻属的植物。分布在爪哇、印度、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加里曼丹、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谷林中或林缘的潮湿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锥头麻
锯齿奇净蟹
锯齿奇净蟹(学名:Aethra scruposa)为菱蟹科奇净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新喀里多尼亚、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斯里兰卡、印度、非洲东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较深水的岩石底部。.
查看 马来半岛和锯齿奇净蟹
里氏羅碧魚
里氏羅碧魚(学名:Paralaubuca riveroi)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湄公河及湄南河流域,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浮游動物及昆蟲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里氏羅碧魚
金馬崙高原
金馬仑高原(Tanah Tinggi Cameron;Cameron Highlands)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西北部,属金马仑县,是马来西亚半岛最小的县,总面积712km²,2006年总人口34,800人。 金马仑高原地处马来半岛主干山脉蒂迪旺沙山脈东麓,海拔约1500米左右,与霹靂州的近打高原及吉兰丹州的罗京高原毗邻,距打巴60公里处,离首都吉隆坡约200公里。金马仑高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高原度假胜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金馬崙高原
金慈姑
金慈姑(学名:Typhonium roxburgii)是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金慈姑
長吻棘鰍
長吻棘鰍又名刺鳅為輻鰭魚綱合鰓目刺鰍亞目刺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泰國、馬來半島、印尼的淡水流域,則在中国,分布于各大水系,一般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泥底質的溪流、沼澤,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長吻棘鰍
長吻海蛇
長吻海蛇屬(學名:Pelamis),又稱黃腹海蛇、黑背海蛇,是蛇亞目海蛇科下的一個單型有毒蛇屬,屬下只有長吻海蛇(P.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長吻海蛇
長冠犀鳥
長冠犀鳥(Berenicornis comatus),又名白冠犀鳥,是分佈在馬來半島、蘇門塔臘及婆羅洲的一種犀鳥。牠們分類在單型的白冠犀鳥屬中,但也有學者將白冠彎嘴犀鳥分類在此屬中。另外也有學者將長冠犀鳥分類在皺盔犀鳥屬中。 長冠犀鳥受到棲息地被破壞的威脅。.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長冠犀鳥
長身長鬚鿕
長身長鬚鿕(学名:Esomus longimanu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流域及馬來半島,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水生植物茂盛的溪流、池塘及溝渠,屬肉食性,以昆蟲及浮游動物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長身長鬚鿕
長背魮
長背魮(学名:Labiobarbus festivu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南部及婆羅洲,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混濁的水域,可做為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長背魮
長臂鰻鬍鰻
長臂鰻鬍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塘虱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南方及蘇門答臘島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沿岸的沼澤或死水區。.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長臂鰻鬍鰻
长叶水麻
长叶水麻(学名:Debregeasia longifolia)是荨麻科水麻属的植物。分布在菲律宾、斯里兰卡、马来半岛、锡金、尼泊尔、缅甸、老挝、印度、越南、不丹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四川、广西、湖北、甘肃、陕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3,2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谷、溪边两岸灌丛中或森林中的湿润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长叶水麻
长尾豪猪
长尾豪猪(学名:Trichys fasciculata)是啮齿目豪猪科的一种,分布于苏门答腊、婆罗洲以及马来半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长尾豪猪
鉤盲蛇
鉤盲蛇(學名:Ramphotyphlops braminus)是蛇亞目盲蛇科下的一種無毒蛇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亞洲,不過現在鉤盲蛇的分布已推廣至世界各地。鉤盲蛇是棲息於地洞的蛇種,由於體型細小,加上善於掘洞,因此經常被誤認為蚯蚓,唯一分別就是鉤盲蛇的身體並沒有分成明顯的段節。另外,鉤盲蛇的學名,是由印度教名詞「Brahmin(婆羅門)」拉丁化而來的。目前鉤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確認的亞種。鉤盲蛇在中國亦被稱為地鱔及鐵絲蛇。.
查看 马来半岛和鉤盲蛇
艾氏波魚
艾氏波魚(学名:Rasbora einthovenii)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艾氏波魚
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 简称 苏门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双角犀属的唯一一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700公斤。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後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除了声音外,它们还会在泥中做记号或排便。 苏门犀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四川。 现已是极危动物,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总数不到100隻。2008年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出苏门答腊犀牛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的稀有动物物种之一。苏门犀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为其角而引发的偷猎。犀角在中医药材中极其珍贵,每公斤值3万美元,不過藥材店現在很多都偷偷改用水牛角了。反而現在大規模伐木与森林的开发才是另外一个重要威胁。苏门犀在人工饲养环境下适应较差。.
查看 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犀牛
苏梅岛
蘇梅島,或译阁沙梅岛、蘇美島(เกาะสมุย)隸屬素叻他尼府,為泰國第三大島嶼,僅次布吉島和象島。位於首都曼谷南方約560公里處,長21公里,寬25公里,總面積228.7平方公里,人口約50,000人(2008年)。當地人民以務農為主,其中椰子的生產是重要經濟來源,島上的椰樹隨處可見,所以此島又被稱為「椰子島」;近年亦發展為泰國受歡迎的旅遊點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苏梅岛
英屬馬來亞
英屬馬來亞是大英帝國殖民地之一,包含了海峡殖民地(1826年成立)、马来联邦(1895年成立)及五个马来属邦(1904年至1909年间取得宗主权),战后,先后改组成马来亚联邦及马来亚联合邦,直至1957年獨立。.
查看 马来半岛和英屬馬來亞
雪蘭莪
雪蘭莪(Selangor,英语音标:; ;简称雪州),馬來西亞十三州之一,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中部,首府莎阿南(Shah Alam)是一个新兴城市。全境環繞吉隆坡和布城這两个联邦直辖区,北部與霹靂州為鄰、東部接彭亨州南部與森美蘭州為鄰。雪兰莪和吉隆坡常合称为雪隆。 雪州首府是莎阿南,但是雪州的第一个城市却是皇城巴生市。另一个主要城市是于2006年6月20日被授予大城市地位的八打灵再也。雪州是马来西亚除砂拉越外拥有多个大城市的州属。 雪州在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贡献了23998.6亿马币(约555亿美元),在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6%。雪州也是马来西亚最发达的州属,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和交通运输。雪州同时也是拥有全国最多人口的州属,生活水平较高,贫困率也是全国最低的,是名副其实的先进州属。.
查看 马来半岛和雪蘭莪
雲頂高原
云顶高原(Genting Highlands,亦称为云顶名胜世界),位于马来半岛蒂迪旺沙山脈,海拔1,865公尺上,是马来西亚彭亨州文冬县的著名高原景点,距離吉隆坡市中心约1小时车程。而外国游客则需要从吉隆坡国际机场乘坐到吉隆坡中央车站,转乘巴士到云顶缆车站,直达云顶名胜世界。云顶缆车全长3.38公里,是世界最快以及东南亚最长的缆车。目前新建的云天缆车已超过云顶缆车的记录。云顶名胜世界附属于云顶集团。 被称为云端上的娱乐城,云顶名胜世界拥有5间酒店及多间餐厅。除住宿外,云顶名胜世界的設施包括:户外及户内游乐园、云顶第一城、云顶国际会议中心、云天大道(Sky Avenue)等,亦设有马來西亚唯一的合法赌场。另外,云顶的云星剧场,可容納6,000名观众,不少华人以及国外歌星都经常于此举行演唱会,亦会有颁奖典礼等活动。.
查看 马来半岛和雲頂高原
雲豹
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屬於哺乳類的貓科動物,只分布於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到台灣,包括緬甸和中國秦嶺以南;往南則從印度東部、中南半島開始,一直向南到马来半岛等地為止。雲豹名字由来是因为豹皮有云状斑点。 云豹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按头颅比例来算,云豹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云豹主要以树栖动物为食。 云豹的生存目前受到严重威胁,美丽的皮毛让牠它们成为了猎取目标,目前已於台灣境內消失。.
查看 马来半岛和雲豹
雅浦人
雅浦人(Yapese)主要分佈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島上的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雅浦語(Yapese language ).
查看 马来半岛和雅浦人
雙鬚缺鰭鯰
雙鬚缺鰭鯰(又稱玻璃貓)是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雙鬚缺鰭鯰
雙色海豬魚
雙色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斯里蘭卡至馬來半島海域,棲息深度3-2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沿海淺水礁區及海草生長的沙泥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雙色海豬魚
雙斑魨
雙斑魨,又名為八字娃娃,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及印尼淡水流域,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雙斑魨
陈永龄
永龄(),北京人,大地测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看 马来半岛和陈永龄
陈旭年
拿督 陳旭年 (Dato' Tan Hiok Nee;),馬來亞柔佛早期的港主。.
查看 马来半岛和陈旭年
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
下方列出Google街景自2007年5月25日引入美國後所覆蓋的範圍。.
TV3 (马来西亚)
TV3是马来西亚第一家商营电视台,成立于1983年,并于1984年6月1日于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启播,由馬來西亞電視系統有限公司(Sistem Televisyen Malaysia Berhad)經營。它是首要媒体的其中一个电视频道,每周7天播放24小时的全日广播。.
报春苣苔属
报春苣苔属(学名:Primulina)是苦苣苔科下的一个属,为无茎草本植物。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中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该属在中国有150余种。.
查看 马来半岛和报春苣苔属
柔佛半鱨
柔佛半鱨,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淡水流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柔佛半鱨
柔佛大皇宫
柔佛大王宮(Istana Besar),又称苏丹阿武峇卡皇宫,现名柔佛皇家博物館。王宮坐落在柔佛海峡边的敦依斯邁醫生路(Jalan Tun Dr.
查看 马来半岛和柔佛大皇宫
柔佛苏丹王朝
柔佛苏丹王朝(Kesultanan Johor,1528年至今),是由马六甲王朝的苏丹马末沙的儿子苏丹阿拉乌丁二世于1528年所成立的。在1511年以前,柔佛是马六甲王朝领土的一部份,但自从葡萄牙占领马六甲之后,柔佛王朝因此而成立。当时的柔佛王朝控制了柔佛、廖内与苏门答腊的一部分。領土自巴生河一帶延伸至和、麻坡縣、峇株巴轄县、新加坡、丁宜岛,以及其他馬來半島東部海岸的一些小島,像是大卡里蒙島、民丹島、林加群島等地。在英國殖民時期,柔佛王朝在馬來半島的部分被英國統治,而外島的部分則被荷蘭統治。1946年,柔佛王朝答应柔佛加入了马来亚联邦,两年后也在加入了马来亚联合邦,过后与1963年便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
查看 马来半岛和柔佛苏丹王朝
林道乾
林道乾(Lîm Tō-khiân,Tok Kayan,ลิ้มโต๊ะเคี่ยม,),明代的海盜,後來北大年王國拉圖·比魯(Ratu Biru)女王在位時代的華人高官。.
查看 马来半岛和林道乾
捣蛋鬼提尔
“捣蛋鬼提尔”(Till Eulenspiegel)是德国14世纪一个喜欢恶作剧的传说人物,最早在1510年出版的一部低地德语故事集中作为主角出现。.
查看 马来半岛和捣蛋鬼提尔
李青萍
李青萍()原名赵毓贞,曾用名李媛,女,湖北荆州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画家。.
查看 马来半岛和李青萍
東方果實蠅
東方果實蠅(學名:Bactrocera dorsalis),又名桔小實蠅,原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地,為太平洋地區果樹的重大害蟲。其寄主繁多、繁殖力強,雌蠅產卵於果皮下,幼蟲孵化後鑽入果肉中蛀食,造成水果腐爛失去商品價值,如果吃水果時發現內部長蟲,大半都是東方果實蠅的幼蟲。由於台灣氣候及環境適合它的生存,目前已遍布全台,終年均有果實蠅發生。 目前有技術透過向農作物噴灑含有斯氏線蟲科物種的蟲卵的懸浮液到泥土,讓這些物種體內的兩種腸桿菌科物種的共生菌使果實蠅幼蟲感染而死亡,並為線蟲提供成長的環境。.
查看 马来半岛和東方果實蠅
桂叶山牵牛
桂叶山牵牛(学名:Thunbergia laurifolia)为爵床科山牵牛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岛、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州等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桂叶山牵牛
桂木属
桂木属(学名:Artocarpus)又名波罗蜜属,是蔷薇目桑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64种,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至中国。.
查看 马来半岛和桂木属
森美兰
森美兰(马来语:Negeri Sembilan,爪夷文:,在马来语是“九个州”的意思)是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的一个州属。 森美兰州首府是芙蓉,州王宫所在地位于神安池(马来语:Seri Menanti)。有别于马来半岛其他州属君主的世袭制,森美兰州的君主称为最高统治者(也称“严端”),而并非苏丹。最高统治者是由州内四大部落即双溪芙蓉、林茂、日叻务和柔河的酋长选出的。.
查看 马来半岛和森美兰
棕色潘鰍
棕色潘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薩爾溫江及馬來半島北部淡水流域,本魚體全褐色,鼻無觸鬚,尾鰭截形略圓,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棕色潘鰍
棋子豆属
棋子豆属(学名:Archidendron)又称猴耳环属,是含羞草科下的一个属,为无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13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及印度支那半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棋子豆属
椰浆饭
椰浆饭(nasi lemak)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汶莱常见到美物,是马来西亚的非正式国肴。在马来半岛东海岸登嘉楼与吉兰丹,「搭冈饭」非常普遍。在印度尼西亚也有类似这样的美食,称作「乌督饭」。.
查看 马来半岛和椰浆饭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查看 马来半岛和榛名號戰艦
槟城
槟城(Penang;Pulau Pinang) ,亦称槟州,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属之一,位于马来亚半岛西北侧。以槟威海峡為界,槟城分成槟岛和威省两部分,其中威省的东部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而槟岛西部则与印尼苏门答腊岛隔马六甲海峡相对。 槟城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颇高,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重镇之一。1786年设立的首府乔治市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都会区,并于2008年同马六甲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受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获世界级城市评为自足级(Sufficiency Level City)城市。.
查看 马来半岛和槟城
槟威海峡
槟威海峡(Selat Selatan)又名槟城海峡(Penang Strait),是位于马来西亚槟城海域的一道海峡,海峡将槟榔屿与位于马来半岛的威省隔开,最窄处宽约3公里,有槟威大桥及槟城第二大桥连接两岸。未来将建海底隧道或第三大桥连接威北和槟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槟威海峡
槟岛
槟岛(Pulau Pinang、Penang Island,也称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海岛市,英國人曾命名為「威爾斯親王島」(英太子島,Prince of Wales Island),是马来西亚西北部的一个岛屿,是槟城州的组成部分。该岛面积295平方公里,是马来西亚大岛城,东隔槟威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由槟威大桥与半岛及光大大楼相连,全岛人口约67.8万人,并于2015年同乔治市列为槟岛市。 而岛内華裔当中以闽南人居多,每年年初會舉辦盛大的八天宫诞,當地通用福建话(闽南语)。中秋节也有在乔治市中央擺攤庆祝的習俗。台湾和香港现在已有直通这里的航班。.
查看 马来半岛和槟岛
槍吻海龍
槍吻海龍(学名:Doryichthys deokhatoide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湄公河、馬來半島及印尼蘇門答臘島、婆羅洲等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8.5公分,棲息在河川植物生長茂密的區域,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蠕蟲及昆蟲等為食,為卵胎生。.
查看 马来半岛和槍吻海龍
槃羅茶全
槃羅茶全(;महा साजन Maha Sajan;占語:Syah Pau Kubah;)是占城第十五王朝國王,1460年至1471年在位。他是摩訶槃羅悅的弟弟。 天順四年(1460年)九月,摩訶槃羅悅病死,槃羅茶全遣使赴明朝報喪。明英宗遣給事中黃汝霖、行人劉恕前往占城,冊封槃羅茶全為王。 1464年(天順八年),占城向明朝朝貢。占城使者將大越侵犯占城之事訴於明憲宗,明憲宗令使者回報占城王:「務循禮法,固封疆,捍外侮,毋輕構禍」。 1469年(成化五年),大越後黎朝命令占城向大越朝貢。占城拒絕,於是後黎朝大舉伐占。槃羅茶全向真臘求救,但真臘國王對從前占巴的賴侵略真臘一事懷恨在心,因此拒絕出兵相救。1471年(明成化七年、越洪德二年),黎聖宗親率軍隊攻破占城都城闍盤城,殺六萬餘人,俘槃羅茶全及其家屬五十餘人。隨後越軍大肆擄掠,俘占人三萬餘人而歸,以其地置交南州。 槃羅茶全被黎聖宗押往昇龍,途中病死,黎聖宗命令斬其首級號令於船頭,其屍身則按占婆喪禮,焚毀投棄於江中。至昇龍後,黎聖宗將其首級和俘虜獻捷於太廟。 占城的殘餘部眾逃亡山中,擁立王弟槃羅茶遂為王。槃羅茶全的一個兒子斯雅帕烏林(Syah Pau Ling)率部逃往蘇門答臘島北部的亞齊,建立了亞齊蘇丹國;另一個兒子斯雅·因德拉·貝爾曼(Syah Indera Berman)則逃往馬來半島南部的馬六甲。大量占城人逃往國外,湧入真臘境內的磅湛省地區、寮國的占巴塞省地區,以及東南亞的亞齊、爪哇和馬六甲。.
查看 马来半岛和槃羅茶全
橡膠樹
橡膠樹(学名:Hevea brasiliensis),或稱為巴西護謨樹,是大戟科橡膠樹屬的一種喬木,其樹汁是天然橡膠最主要來源。木材亦可製作家具。 原產於亞馬遜森林,1873年被英國人亨利·威克罕姆走私到英國邱園;1877年,22株三葉橡膠樹被運至新加坡,1898年傳到馬來半島。1904年,云南干崖土司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了八千株橡胶苗,种植在今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内,开创中国种植橡胶的先例,至今仍有一棵存活。.
查看 马来半岛和橡膠樹
橙端粉蝶
橙端粉蝶(学名:Hebomoia glaucippe)是橙瑞粉蝶屬的一個物種,前翅背面頂角有個大型的三角形成紅色斑紋。本種為本屬的模式種,因此以屬名的中文名做為本種的中文名稱呂至堅、陳建仁,2014,蝴蝶生活史圖鑑。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查看 马来半岛和橙端粉蝶
橙胸绿鸠
橙胸绿鸠(学名:Treron bicincta)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橙胸鸠、赤胸绿鸠。分布範圍西起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东至中南半岛、海南島、台灣,南抵马来半岛及爪哇岛,多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及栖息于树顶的秃枝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代利杰以南的海岸。.
查看 马来半岛和橙胸绿鸠
歐羅姆混沌
歐羅姆混沌(Aureum Chaos)是火星珍珠灣區一個崎嶇的陷落區域,中心座標4.4S°, 27W°。.
查看 马来半岛和歐羅姆混沌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查看 马来半岛和殖民地
比薩揚人
比薩揚人(Bisaya)或譯為比薩揚族,為馬來西亞婆羅州(Borneo, Malaysia)西北部的原住民,人口大約 2 萬 1 千人。比薩揚族的村莊是沿著河岸來組成。他們的聚落分佈在沙巴州帕達斯河(Padas, Sabah)上游、砂拉越州(Sarawak)北部、波弗特鎮(Beaufort)南部。所以比薩揚人都能熟練地從河流或海上捕魚,他們可以在水下保持呼吸,而不會溺水。.
查看 马来半岛和比薩揚人
水鹿
水鹿(学名:Cervus unicolor)属哺乳纲偶蹄目的一种鹿。.
查看 马来半岛和水鹿
水龙
水龙(学名:Ludwigia adscendens)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的植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水龙
池鹭
池鹭(学名:Ardeola bacchus),又名沙鹭、花洼子、交胪、鴈、中国池鹭、紫邬头、红毛鹭、沼鹭、围螺鹭、田牛奴、茭鸡。是产于中国的一种鹭科鸟类。.
查看 马来半岛和池鹭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马来半岛和汉朝
河棲巴塔鱨
河棲巴塔鱨,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緬甸Tenasserim河至馬來半島北部霹靂州及丁加奴州淡水流域,體長可達8.6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流動的溪流底層水域,平時躲藏在水生植物或岩縫中,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河棲巴塔鱨
沼生纓鬚鰍
沼生纓鬚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沙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及馬來半島北部流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或岩石底質的溪流底層水域,在夜間或清晨活動,以軟體動物、昆蟲、蠕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沼生纓鬚鰍
沃氏副雙邊魚
沃氏副雙邊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雙邊魚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湄公河及婆羅洲、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等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0公分,屬肉食性,棲息在靜止或流動緩慢的溪流或湖泊。.
查看 马来半岛和沃氏副雙邊魚
沙河粉
沙河粉,簡稱河粉、河或粉,是一種通過蒸煮米漿而成的粉條食品,是中国南方和港澳、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食品,常見的煮法為炒或水煮後配湯,例如炒牛河、上湯河粉。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产广州沙河镇。.
查看 马来半岛和沙河粉
沙摩陀罗·笈多
沙摩陀罗·笈多一作三慕达罗笈多、三谟陀罗笈多,即“海护王”,是古印度笈多王朝第二位君主(335年 - 375年在位)。在位期间大力扩张领土,首先征服了恒河上游地区和印度河流域东部地区;然后回师东进,征服恒河下游直至三角洲的大部分;后又挥师南下,进抵奥里萨和德干高原东部。势力远及马来半岛和印度人侨居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此外沙摩陀罗·笈多还兼容婆罗门教和佛教,奖励文学艺术,他本人也谙熟文艺,有“诗人国王”之称。.
查看 马来半岛和沙摩陀罗·笈多
泰國宗教
泰國憲法未規定泰國國教,而且保障所有泰國公民的宗教自由——但是國王一定要是佛教徒。2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94.6%的泰國人是信仰上座部佛教的佛教徒。穆斯林是泰國第二大宗教群體,占泰國人口的4.6%。 泰國最南端的府份——北大年府、惹拉府、陶公府以及宋卡府及春蓬府的部份地區——有著大量穆斯林人口,其中既有泰族也有馬來族。泰國南端主要是馬來人。基督徒(主要是天主教)占泰國人口的0.7%。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人數較少,但也有一定影響力,他們居住在城市裡,主要從事零售業。 17世紀後,泰國有少量的猶太人。由2011年開始,穆斯林活動人士——泰國政府稱之為恐怖分子或分裂主義者——因腐敗及種族歧視與中央政府對抗。隸屬於文化部的泰國宗教局(Thailand's Department of Religion)負責該國宗教團體的註冊。它與泰國移民署的警察一起負責監管外國傳教士的傳教。.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泰國宗教
泰國低線鱲
泰國低線鱲(学名:Barilius huahinensi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泰國低線鱲
泰國地理
泰王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南連馬來半島。東西皆面海:東臨泰國灣,西枕安達曼海。總面積514,000平方--,其中水域面積2,230平方--。海岸線長3,219--。與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和緬甸接壤(順時針方向)。.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泰國地理
泰國準舌唇魚
泰國準舌唇魚(学名:Lobocheilos trangensi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準舌唇魚属的鱼类。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泰國準舌唇魚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泰国
泰裔馬來西亞人
泰裔馬來西亞人,是指出生或移民到馬來西亞的泰族(暹羅泰族),在2014年有70000個泰人有馬來西亞國籍。這個數字不包括那些居住在馬來西亞但不持有馬來西亞公民身份的泰國人。他們多來自泰國與馬來西亞接壤地區。 在政治上,泰裔馬來西亞人被視為馬來西亞土著並給予馬來人的地位。.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泰裔馬來西亞人
泰英關係
泰英關係,是指歷史上的泰國和英國(包括現在泰王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泰國和英國早在1610年起便有往來。.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泰英關係
泽蛙
澤蛙(二名法:Fejervarya limnocharis)是一種廣泛分佈於南亞的青蛙,模式產地在爪哇。對澤蛙種群的分子水平研究表明,澤蛙可能涵蓋了幾個物種。.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泽蛙
泉州港
泉州港,又稱“刺桐港”,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沿海港口,由福建省泉州市港口管理區管理。.
查看 马来半岛和泉州港
洛坤府
洛坤府(南泰語:ลิกอร์,RTGS:Liko,厲郭),泰语名那空是贪玛叻(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Nakhon Si Thammarat),口語那空(南泰語/泰語:นคร,Nakhon),是泰国南部人口最多的府。东面临着泰国湾,邻近府份从南到北按顺时针顺序为宋卡府、博他侖府、董里府、甲米府和素叻府。本府名字在印度梵文中意思是「圣王之城」(Nagara Sri Dhammaraja)。.
查看 马来半岛和洛坤府
涧蟾属
涧蟾属(学名:Ansonia)是蟾蜍科的一属,分布于印度南部、泰国北部、马来半岛、刁曼岛、婆罗洲、棉兰老岛等地。它们是生活在丛林中的小型蟾蜍,会在溪流中产卵。.
查看 马来半岛和涧蟾属
淡巴
淡巴,古国名,或作淡邦、澹巴。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的丹帕(Dampar)湖一带。一说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甘巴(Kampar)河流域。 洪武十年(1377年),国王佛喝思罗遣使上表,上贡当地物品,明太祖赐给他金币。淡巴国,石城瓦屋。国王乘车,官员骑马。土地平坦水清澈,草木茂盛,畜产丰富。男女勤于耕织,市场有贸易,野外没有寇盗,称为乐土。贡品有,苾布、兜罗绵被、沉香、速香、檀香、胡椒。.
查看 马来半岛和淡巴
淡綠項鰭魚
淡綠項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從日本南部、台灣至馬來半島海域,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沙底質開放海域,受驚嚇時會躲於沙中,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淡綠項鰭魚
淡黄荚蒾
淡黄荚蒾(学名:Viburnum lutescens)是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80米至1,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谷林中以及河边冲积沙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淡黄荚蒾
淡杯
淡杯是一个靠近柔佛州新山市中心的一个郊区,位于新山北部。马来半岛南部著名的精神病院柏迈医院(Hospital Permai)着落在此。淡杯也被称为“五英里”。 在淡杯有许多轻工业工厂。在淡杯亦有一间道教的关帝庙和Angsana购物商场。.
查看 马来半岛和淡杯
渐尖楼梯草
渐尖楼梯草(学名:Elatostema acuminatum)为荨麻科楼梯草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广东、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谷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渐尖楼梯草
港澳埠際足球賽
港澳埠際足球賽(英文:Hong Kong Macau Interport)是香港足球代表隊與澳門足球代表隊每年一度角逐的埠際足球錦標賽,由香港及澳門輪流主辦,比賽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37年,除了二次世界大戰及1962年因為澳門缺乏場地而被逼停頓外,一直無間斷地舉行,為香港歷史悠久的足球埠際賽。.
查看 马来半岛和港澳埠際足球賽
渔游蛇
渔游蛇(学名:Xenochrophis piscator)为游蛇科渔游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鱼蛇、草花蛇、红糟蛇、水草蛇、小黄蛇。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部、从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向东到中南半岛、南经马来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生活习性为半水栖。主要棲息於水田、沼澤和濕地,是一種以白天活動為主的蛇類。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168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印度群岛。.
查看 马来半岛和渔游蛇
清水岩庙
清水岩庙,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云顶高原,于1975年由福建安溪後裔林梧桐所创建,主祀安溪高僧清水祖師,历经18年,于1994年3月29日建成,已成为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景点。云顶高原横跨马来西亚的彭亨州及雪兰莪州,距离吉隆坡市中约1小时车程,位于马来半岛蒂迪旺沙山脉,海拔1860米上。.
查看 马来半岛和清水岩庙
湄公河亮背鯰
湄公河亮背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3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棲息在水質混濁的溪流或泛濫區,會進行季節性洄游,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湄公河亮背鯰
满者伯夷
满者伯夷(爪哇语:Madjapahit;马来语:Majapahit)是13世纪时东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国,位於今日泗水的西南,《元史》称为麻喏巴歇,《明史》称为满者伯夷。从1293年至1500年,满者伯夷王国曾统治马来半岛南部、婆罗洲、苏门答腊和巴厘岛。于西元1350年至1389年期間,國王哈亞·烏魯克(Hayam Wuruk)和首相加查·馬達在位時期勢力達于巔峰,其領土範圍甚至遠至泰國南部、菲律賓、東帝汶。 德国东方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maja pahit”来自印尼的一种果树木橘(Aegle marmelos)的名字。.
查看 马来半岛和满者伯夷
滷麵
滷麵是來源於福建漳州、泉州、興化及福州一帶的麵食,與打滷麵或淋麵相似,先煮好一鍋濃稠的滷湯,在顧客點餐後才將黃麵燙熟盛進碗內,鋪上舖料,淋上滷湯再撒上香菜或油蔥酥端上。隨著早期福建籍的移民大量移民至馬來半島一帶,目前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福建社區的麵食可輕易找到這道麵食。.
查看 马来半岛和滷麵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查看 马来半岛和漢字文化圈
澳門人
澳門人,通常是指澳門居民,而並不取決於其種族或國籍。.
查看 马来半岛和澳門人
木衛一火山口列表
木衛一上的火山口,多以神話中的光明之神,太陽神或火神命名。 其中洛基火山口也有被歸類在火山地形,馬茲達火山口、Reshet火山口和特瓦史塔火山口則亦被有歸類為鏈坑地形。.
木衛一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經被命名的木衛一的地質特徵。.
末罗瑜
末羅瑜(Melayu)或末羅遊为古代(大约4世纪-13世纪)苏门答腊岛上一个信奉婆羅門教的古国(现改为占碑),后来末罗瑜被苏门答腊岛上的另一个著名古国三佛齐所并吞。 唐代以后又出现了木剌由、麻里予兒、巫来由、無来由等,这些地名都指向同一个末羅瑜。清代的著述把马来亚(Malaya)翻译为“无来由”或“巫来由”。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一向自称“巫来由人”(Orang Melayu)。.
查看 马来半岛和末罗瑜
有爪动物门
有爪动物(學名:Onychophora)是蜕皮动物(Ecdysozoa)中的一门,经常被简称为有腿的虫,种类极少,包括少数化石种类在内,共约90种。 有爪动物门的动物极有可能和节肢动物(Arthropoda)和缓步动物门动物(Tardigrada)是近亲,牠们共同构成泛節肢動物(Panarthropoda)。牠们的祖先可能是寒武纪叶足动物。.
查看 马来半岛和有爪动物门
截鳞薹草
截鳞薹草(学名:Carex truncatigluma)为莎草科薹草属的植物。分布在马来半岛、台湾岛、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江西、云南、广西、四川、安徽、湖南、贵州、浙江、海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在林中山坡草地及溪旁。.
查看 马来半岛和截鳞薹草
星洲日報
《星洲日報》是馬來西亞第一大中文報章,由朝日報業私人有限公司出版。 《星洲日報》是由著名的新加坡虎標永安堂老闆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將早先創立的《星報》和新加坡商人鄧荔生的春源印刷廠合併而成,於1929年1月15日創刊於新加坡。.
查看 马来半岛和星洲日報
星斑叉鼻鲀
星斑叉鼻鲀(学名:Arothron stellatus)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鲀科叉鼻鲀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洋、西达红海西北端的苏伊士港、西南达非洲南端伊利莎白港以西的克奈斯那、往东经印度及马来半岛诸海、到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台湾,包括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海洋底层鱼类;棲息深度3-58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稚魚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礁岩內側,成魚則棲息在水質清澈的潟湖、臨海礁石,生活習性不明,有劇毒。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毛里求斯。.
查看 马来半岛和星斑叉鼻鲀
春蓬府
春蓬府(ชุมพร,RTGS:Chumphon)又时而被译为尖喷,是泰國南部的府份。西面与缅甸接壤,北面和南面分别是泰国的班武里府(Prachuap Khiri Khan)和素叻他尼府(Surat Thani),西南面是拉廊府(Ranong),东面则是泰国湾(旧称暹罗湾)。 “春蓬府”(ชุมพร)这个字在泰文中的意思是‘行军中途歇脚之地’,可见其在战争中地理位置之极其重要,为历代兵家所争。.
查看 马来半岛和春蓬府
海南火麻树
海南火麻树(学名:Dendrocnide stimulans)为荨麻科火麻树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太平洋岛屿、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等地,一般生长在山坡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海南火麻树
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是一道雞肉配香飯的菜餚,作法起源於海南島文昌市的日常飲食,当地人称之为“文昌鸡饭”或“文昌鸡糒”,並從新馬等地開始成功的商業化普及推廣。海南人會以被稱爲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文昌當地出產的文昌鷄的白斬雞做法,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20世紀初期,隨着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等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海南雞飯
海峡殖民地
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是大英帝國於1826年至1946年對於馬六甲海峽週邊及鄰近地區各殖民地的管理建制。最初由新加坡(星加坡)、檳城和馬六甲(麻六甲)三個重要英屬港口組成,因此被当时當地華人稱為三州府或者叻嶼呷,之後海峽殖民地涵蓋範圍及於天定及納閩。.
查看 马来半岛和海峡殖民地
海峽列表
本條目依照地理方式列出世界各地的海峽列表:.
查看 马来半岛和海峽列表
海洋东南亚
海洋東南亞指的是包括文萊、東帝汶、印度尼西亞、东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新加坡的東南亞海洋地區。 海洋東南亞有時也稱為“島嶼東南亞”。19世紀的語彙“馬來群島”指的是範圍與此大致相同的地區。.
查看 马来半岛和海洋东南亚
浆果楝属
浆果楝属(学名:Cipadessa)是楝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4种,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和马达加斯加。.
查看 马来半岛和浆果楝属
斤
斤,是中国傳統度量衡中的質量單位,起源於中國,再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臺灣、馬來半島等地。又稱司马斤。現時多為傳統市場慣用。.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斤
斯氏頭孔無鬚魮
斯氏頭孔無鬚魮(学名:Poropuntius smedleyi)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體長可達13.5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斯氏頭孔無鬚魮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新加坡历史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該島開始被受重視是14世紀三佛齊王子拜里米蘇拉建立馬六甲蘇丹王朝將其建設成港口,並於1613年被焚毀。新加坡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把該島建設成港口,在英國治下該地茁壯為重要的轉口港,負責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大日本帝國所占領,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新加坡重新為英國統治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聯邦,然而社會內部的矛盾與激化,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產生歧見,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 在面臨失業率高以及住屋不足的壓力下,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現代化過程,建立起輕工業、發展大型國宅以及重金投資在公共教育上,從獨立後新加坡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以上,在1990年代該地成為世界最為繁榮的國家之列,伴隨而來的是高度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在亞洲僅次於西亞的國民平均所得。.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历史
新加坡岛
新加坡岛(Singapore Island)是东南亚岛国新加坡共和国的主岛,長寬約50公里乘以26公里,面积约710平方公里。新加坡岛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廖内群岛相望,北有柔佛海峡与马来半岛相隔。.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岛
新加坡州
新加坡州(Negeri Singapura)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州,于1963年9月16日设立,1965年8月9日独立成为新加坡共和国。 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北婆罗洲(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共同组建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英属时期结束,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然而,新加坡州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经济、财政、政治上的意见经常相左。中,以新加坡州为根据地的人民行动党参加大选,被联邦政府的执政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视为对马来人至上的政治系统的威胁。同年在新加坡州发生牵涉到华人社群和马来人社群的种族骚乱。中,人民行动党的对手社会主义阵线参选,受到巫统的支持。1965年,马来西亚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决定将新加坡州从联邦中除名。马来西亚国会于1965年通过紧急修宪将新加坡州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同年8月9日,新加坡州获得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州
新加坡布政司
新加坡布政司(),1946年至1955年間稱為新加坡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 Singapore),沿襲自1867年創置的海峽殖民地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 Straits Settlements),是新加坡殖民地及其前身海峽殖民地在英國管治時期下所設置的公務員官職,地位僅次於海峽殖民地總督和後來的新加坡總督。 海峽殖民地輔政司一職因當地在1867年成為皇家殖民地而設立,以取代原有的新加坡參政司,在二戰期間,輔政司一度因為新加坡和馬來亞全境為日本攻佔而懸空。重光後的1946年,新加坡脫離檳城和馬六甲自立為皇家殖民地,原有的海峽殖民地輔政司遂更名為新加坡輔政司,到1955年再因為實施《林德憲法》而改名為新加坡布政司。在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具92年歷史的布政司一職終被裁撤。 布政司及其前身輔政司均是殖民地內地位最高的文官之一,也是布政司辦公室(舊稱輔政司辦公室)的首長,自1867年至1955年間更一直是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同時負責掌管輔政司署。即使是新加坡在1955年實施新憲法後,布政司仍繼續擔任部長會議和立法議會的當然官守議員。歷任輔政司和布政司主要以新加坡的皇后坊大廈為辦公地點,並以總督府旁的斯里淡馬錫作為官邸。.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布政司
新加坡地理
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由新加坡岛、德光岛、乌敏岛和圣淘沙岛等6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694平方公里。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新加坡在过去40年至今一直填海,至2013年3月填海土地面積達到逾13,000公頃,佔據新加坡原有國家土地面積達約1/4;2013年1月,新加坡政府訂出藍圖,計劃於2030年將國家土地面積增加7%。然而新加坡扩大领土的行为也引发了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强烈抗议,因為新加坡填海將會使到上述國家的领海缩小,国境线亦会随之不斷发生变化。 新加坡地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线马六甲海峡的南端出口,战略地位重要。 新加坡地形平缓,最高点为新加坡岛上的武吉知马丘陵,海拔高度为163.63米。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很短小。新加坡共有32条主要河流,加起来共93公里长,最长的加冷河不过10公里。新加坡没有天然湖泊,但是建有人工湖储存淡水。新加坡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位,城市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存储雨水及从邻国进口淡水(目前有超过50%的供水来自马来西亚的柔佛州)。.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地理
新加坡王国
新加坡王国(Kerajaan Singapura)是一个马来小王国,其疆界主要坐落在当今的岛国新加坡共和国。传统的历史观显示,逃亡的三佛齐巨港王子山·尼拉·乌他马(Sang Nila Utama)于约公元1299年建立新加坡王国。14世纪,新加坡经济在蒙古和平时期(Pax Mongolica)蓬勃发展,从一个小商埠转化为和元帝国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中心。然而,新加坡的繁荣和功绩惊动了邻近的两大势力——北方的大城王国和南方的满者伯夷王国。壁垒森严的新加坡因此历经至少两大外敌侵袭,最后终于在1398年被满者伯夷王国消灭。新加坡王国的最后一位拉惹(国王)伊士干达沙逃至马来半岛的西海岸,于1400年建立马六甲苏丹王国。.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王国
新加坡馬來人
來裔新加坡人 也被稱為 新加坡馬來人(Melayu Singapura;爪夷文: ملايو سيڠاڤورا) ,為具有馬來血統的新加坡公民,於馬來西亞馬來人的定義相近。雖然馬來人早在公元13世紀就居住在現在的新加坡地區,但大多數新加坡的馬來人源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在萊佛士抵達新加坡之前,許多馬來人生活在屬於柔佛蘇丹國的新加坡。大多屬新加坡馬來人來自馬來群島。截至2015年,新加坡馬來人佔新加坡全國人口的15%,為新加坡第二大族裔社群。.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馬來人
新加坡標準時間
新加坡標準時間(Singapore Standard Time,SGT;Waktu Piawai Singapura,WPS)是新加坡所採用的時間標準。新加坡標準時間全年比協調世界時快8小時,即與位於UTC+8時區的國家及地區一致。.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標準時間
新加坡戰役
新加坡戰役(Battle of Singapo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南亞戰區中的一場關鍵戰役,大日本帝國陸軍在1942年2月8日至15日間攻擊大英帝國所屬的海峽殖民地政府,最終成功佔領整個新加坡島,而善用zh:自行車;zh-cn:自行车;zh-hk:單車;zh-tw:腳踏車;-是日軍戰勝的重要原因。.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戰役
新加坡战略
新加坡戰略是一份关于大英帝国的海军国防政策,这个政策涉及到了从1919年到1941年间的一系列的,計劃主旨是在遠東進駐一支英國皇家海軍艦隊,遏止日本南下侵略印度或澳大利亞;為此1919年起英國選定在马六甲海峡东端的新加坡建設艦隊基地,此後20年不斷強化該地戰鬥能量。.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战略
新加坡日佔時期
新加坡日佔時期,也稱新加坡日治時期、新加坡日據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時大日本帝國佔領新加坡的時期:由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海峽殖民地政府投降起,至1945年9月12日在新加坡政府大厦举行日军無條件投降仪式为止。 新加坡作為英國殖民地統治下的發展因日軍佔領而中斷。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並展開對東南亞的侵略。日軍在少於兩個月的時間,便已在翌年1月31日佔領整個馬來半島,開始了新加坡保衛戰。1942年2月15日農曆新年當日,駐新加坡英軍向日軍投降,日佔時期開始。日本佔領新加坡後,日军將領「馬來之虎」山下奉文將之改名為昭南島(意指南方光明之島,或昭和天皇在南洋获取的領土)。在行政上,新加坡则成為大日本帝國的一部分,為「昭南特別市」。因此,新加坡日據时期也称为昭南時代。.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日佔時期
新加坡早期歷史
新加坡早期歷史意指新加坡1819年之前的歷史。关于新加坡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当时希臘地理學者托勒密把新加坡及其周遭地區称为薩瓦納(Sabana)地區。 公元3世纪,马来人将新加坡的主岛命名为“Pulau Ujong”,取意“(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东吴孙权时期交广刺史吕岱于243年派遣朱应、康泰南宣国化。康泰于归国后著《吴时外国传》记录出使南国时的经历的一百数十国的见闻,其中蒲罗中国就是Pulau Ujong 的对音,是新加坡最早的中文名称。。后来,新加坡又被赋予“Negeri Selat”(海峡之邦)的别誉,故《新唐书》中称“萨庐都”,在《宋史》中作“柴历亭”。早期的华人移民以“Selat”(海峡)为本源,呼其作“石叻”。 1320年,元朝派人到“龙牙门”(Selat Panikam)寻找大象;1325年,龙牙门派使臣到中国。有学者指出“龙牙门”就是龙牙岛,即林加群島一小岛。 1330年,中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首次来到新加坡,并在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将之称为“单马锡”,并留下了“近年素可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单马锡,一月不下”的记录。 1365年的《爪哇史颂》把新加坡叫做“Tamusik”,而绘制于1430年(明代宣德五年)的《郑和航海图》则称新加坡为“淡马锡”,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越南文献上。“单马锡”、“淡马锡”、“Tamusik”,都是马来文“Temasek”(海城)的对音,源自梵文“tamarasa”(黄金)。 馬來史書《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記載,公元13世纪时,一位室利佛逝王子Sri Tri Buana(又名山尼拉乌他马,Sang Nila Utama)的船隻擱淺在該島上。王子在這座島上看到一只獅子,認為是個吉兆,便將該島定名為Singha-pura(或Singapura),在梵語中singha的意思就是獅子,pura则是城市。然而新加坡并没有獅子,因此也有人认为“狮城”一名来源于该岛的形状。 新加坡考古學家在山(Fort Canning)發現14世紀港口的遺址,是當時馬來半岛和中國的貿易港口。 14世纪的暹罗(今泰国)和位于爪哇岛的满者伯夷(Majapahit Empire)正在争夺新加坡的控制权。《马来纪年》记载,在1390年代,一个叫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的巨港王子在被满者伯夷王国推翻后逃亡到淡马锡,并统治五年。之后他又被迫逃亡到麻坡(Muar),再转移到马六甲,并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Sultanate of Malacca)。 15世纪初,新加坡是泰国的属国,但是马六甲苏丹王朝很快就将其纳入自己的领土。新加坡成為海軍統帥漢都亞的封地,亦成为该苏丹国重要的贸易港口。 1511年,葡萄牙占领了马六甲。逃亡到新加坡的马来将领在(Johor Lama)建立新的国都,在新加坡设置了港口官员。1587年,葡萄牙人占领了舊柔佛拉玛。1613年,葡萄牙人焚毀了新加坡河河口的據點。此后两个世纪内没有关于新加坡的史料。.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早期歷史
新山歷史
新山自1846年由陳開順率領逾大量潮州籍農民抵達陳厝港開墾種植胡椒及甘蜜,便是新山開埠之始。之后新山於1855年,即柔佛天猛公王朝統治時期正式開埠,但仍稱原稱丹絨布蒂裡,1858年天猛公達因·依布拉欣登基後才命名為該地為依斯干達布蒂裡。 由於早期華人多由汕頭南下至此,且多為潮州籍貫,因此新山亦被稱作為「小汕頭」。现今的新山是马来西亚柔佛州首府及最大城市,其所属的新山县也发展成一座拥有两个市政厅规格(依斯干达公主城),一座市议会(巴西古当)的发达县份,之前的古来副县也于2008年自立新县。.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新山歷史
施氏近鯰
施氏近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蘇門答臘、馬來半島、泰國東南部與柬埔寨南部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施氏近鯰
斑姬地鸠
斑姬地鸠(学名:Geopelia striata)又名斑马鸠,为鸠鸽科姬地鸠属的一种,原生于东南亚,是一种小型的长尾鸟类。羽毛大多为灰棕色并局部伴有黑白相间的细条纹。本鸟也以其悦耳的鸣叫声著称。.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斑姬地鸠
斑尾副元寶鯿
斑尾副元寶鯿(学名:Parachela maculicauda)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湄公河、湄南河、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島,體長可達6公分,棲息在河水氾濫區,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斑尾副元寶鯿
斑点马鲛
斑点马鲛又名台灣馬加鰆(学名:Scomberomorus guttatus)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鲭科马鲛属的鱼类,俗名马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半岛、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5-200公尺,属于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泳鰾不存在,身體完全地覆蓋著小鱗片,側線有在前三分之一中背面而且腹地延伸的許多附加的分支,對於尾柄彎曲下來,側邊銀白色與圓深褐色的斑點的幾排散佈於大約三不規則的列沿著側線,第一背鰭薄膜黑色,背鰭硬棘15-18枚;背鰭軟條18-24枚;臀鰭軟條19-23枚;脊椎骨47-52個,體長可達76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特兰克巴尔。 棲息在沿海水質混濁水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烏賊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遊釣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斑点马鲛
斑鰭纓鬚鰍
斑鰭纓鬚鰍(学名:Syncrossus beauforti)为輻鰭魚綱鯉形目沙鳅科纓鬚鰍属的鱼类,為熱帶淡水魚,分布于亞洲泰国湄南河、湄公河、馬來半島北部等流域,體長可達25公分,常栖息于江边砂底浅滩河段,以軟體動物及甲殼類為食,可作為觀賞魚及食用魚,無法忍受硝酸鹽。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斑鰭纓鬚鰍
斑擬單角魨
斑擬單角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南中國海、泰國、馬來半島、日本南部等海域,棲息深度1-1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斑擬單角魨
日本鰻鱺
日本鰻鱺(学名:Anguilla japonica,俗名白鳝、青鳝、鳗鱼、白鰻)為鰻鱺属的其中一種鱼类。.
查看 马来半岛和日本鰻鱺
旋灰蝶屬
旋灰蝶屬(Hedge Blues,學名:Cebrella)是灰蝶科眼灰蝶亞科中的一個屬。物種分佈於馬來半島、婆羅洲和菲律賓。.
查看 马来半岛和旋灰蝶屬
旋苞隐棒花
旋苞隐棒花(学名:Cryptocoryne retrospiralis)是天南星科隐棒花属的植物。分布在孟加拉、缅甸、印度、老挝、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等地,常生长在路旁水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旋苞隐棒花
摩尔人
摩尔人(Moro,Moors)是指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和葡萄牙)、西西里島、撒丁尼亞、馬爾他、科西嘉島、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居民。历史上,摩尔人主要指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征服者。直到3世纪,“毛利”这个名字罗马人用来对所有未罗马化的由自己首领统治的北非土著的称呼。摩尔人主要由埃塞俄比亚人、撒哈拉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也有伊比利半岛出身的土著穆斯林(穆拉迪人)。 历史学家认为,摩尔人是一个阶级和文化的统称。尽管非洲摩尔人占大多数,摩尔人这一概念其实并没有人类学和民族学上的意义。的著作《自然界不论颜色》中阐述了此一观点。继而《非洲:西方文明之母》的作者证实这个族群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然后移居到非洲西北部和东北部。事实上,直到640年阿拉伯人入侵北非之后,摩尔人才和阿拉伯扯上关系,即他们都是穆斯林。今天的摩尔人并不认同自己为白人或黑人。 摩尔人一词在欧洲使用很广泛且略带贬义,一般指穆斯林,特别是西班牙或北非的阿拉伯人或柏柏尔人。在葡萄牙殖民印时代,葡萄牙人在斯里兰卡和印度果阿使用“锡兰摩尔人”和“印度摩尔人”两个词,孟加拉国的穆斯林也被称为“摩尔人”。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就是“威尼斯的摩尔人”。.
查看 马来半岛和摩尔人
悦金蝉蛛
悦金蝉蛛(学名:Phintella suavis)为跳蛛科金蝉蛛属的动物。分布于马来半岛、尼泊尔、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云南等地。.
查看 马来半岛和悦金蝉蛛
擬蛾大灰蝶
擬蛾大灰蝶(學名:Liphyra brassolis),是屬於灰蝶科雲灰蝶亞科的一種蝴蝶,是大灰蝶屬的模式種,也是世上體型最大的灰蝶。在西方普遍稱為蛾蝶(Moth butterfly),因其外觀被認為像蛾類。罕有地分佈於東洋界及澳新界。幼蟲是肉食性。.
查看 马来半岛和擬蛾大灰蝶
扁平拟闭口蟹
扁平拟闭口蟹(学名:Paracleistostoma depressum)为沙蟹總科大眼蟹科拟闭口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新加坡、马来半岛西岸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福建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栖息于咸淡水小河泥滩上。.
查看 马来半岛和扁平拟闭口蟹
扁鍬形蟲
扁鍬形蟲(學名:),為鍬形蟲的一種,分布於中低海拔的平原與闊葉林山區。公蟲體長(含下顎)約;母蟲體長大約。.
查看 马来半岛和扁鍬形蟲
扶南
扶南國(នគរភ្នំ ;越南语:Phù Nam)也称夫南、跋南,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印度化古国,建国于公元1世紀,《汉书》中称为“究不事”,遗址在今柬埔寨境内,奉印度教為國教,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扶南王國国都在公元五世纪在毗耶陀补罗城(Vyadhapura,梵文:猎人城),在今波羅勉省(Prey Veng)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高棉語中扶南国王叫“山帝”(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高棉語bnam(山)的对音。 《梁书》:“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广十里,西北流,东入于海。其国轮广三千余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气候风俗大较与林邑同。出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鹦鹉。其南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羁属扶南。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毘骞国,去扶南八千里。……扶南王数遣使与书相报答,常遗扶南王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扶南国俗本裸体,文身被髮,不制衣裳。”.
查看 马来半岛和扶南
托氏波魚
托氏波魚(学名:Rasbora tornieri)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亞洲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及印尼,體長可達17公分,棲息在低地溪流、溝渠或池塘,以昆蟲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马来半岛和托氏波魚
拉庆中央车站
拉庆中央车站(Larkin Sentral)(之前称作拉庆巴士与德士总站)是一个位于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巴士车站。它有许多往返马来半岛、新加坡和泰国合艾的直达巴士服务。此车站呈T字形,共有3层楼及约50个巴士停车处。.
查看 马来半岛和拉庆中央车站
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
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Rafael Perestrello,中国史籍称剌匪尔别斯特罗,活跃于1514—1517年间)是一位葡萄牙探险家。他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妻子菲丽帕·莫尼兹是表亲Brook, 124.
曲籽芋
曲籽芋(学名:Cyrtosperma merkusii)是天南星科曲籽芋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等地,多生长在沼泽地及浅水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马来半岛和曲籽芋
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前名渣甸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远东最大英資财团,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貿易。渣甸洋行對香港早年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今天的怡和是一家業務多元化的國際集團,組成集團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在百慕達註冊,發行6.34782億股份在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上市。2010年怡和洋行的總資產達到480.76億美元,淨資產137.1億美元,營業額300.53億美元,盈利30.84億美元。.
查看 马来半岛和怡和洋行
普吉府
普吉府(ภูเก็ต,RTGS:Phuket)是泰國77個一級行政區之一,府治為與行政區同名的普吉市。該行政區全境以普吉島再加上32個離島為範圍。普吉島是泰國境內最大的島嶼,位於泰國南部安達曼海海域上,也是唯一一個擁有自己獨立一級行政區劃的島嶼。普吉是世界知名的熱帶觀光勝地,其豐富的天然資源也替泰國帶來不小的財富。.
查看 马来半岛和普吉府
晴班單孔魨
晴班單孔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馬來半島淡水流域,棲息在底層流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马来半岛和晴班單孔魨
1824年英荷條約
《1824年英荷條約》,又稱《倫敦條約》,新加坡有人译为《盎格魯-荷蘭條約》,是在1824年3月17日,英國與荷蘭在倫敦簽訂的條約,主要目的是解決這兩個歐洲國家在東南亞馬來群島的貿易與勢力範圍的糾紛。此條約大致上影響了後來馬來西亞與印尼二國領土的範圍,也決定了新加坡往後的命運。.
1915年2月14日日食
1915年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5年2月14日(當天也是春節,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荷屬東印度、德屬新幾內亞、日本南洋廳,日偏食則覆蓋了馬來群島、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1929年5月9日日食
1929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9年5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荷屬東印度、馬來聯邦、暹羅、法屬印度支那、南沙群島、美屬菲律賓、日本南洋廳,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南部、亚洲東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1941年
请参看:.
查看 马来半岛和1941年
1943年8月1日日食
1943年8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3年8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法屬馬達加斯加的阿姆斯特丹島,日偏食則覆蓋了馬來群島的大部分、澳大拉西亞及周邊部分地區。.
1962年2月5日日食
1962年2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2年2月5日(當天也是春節,而西半球爲2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印尼、荷屬新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英屬索羅門群島、帕邁拉環礁,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1997年3月9日日食
1997年3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7年3月9日(西半球為3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部和北美洲西北部地區。俄罗斯和中国等國都對本次日全食做了觀測,中国完成了首次電視直播日全食,而1995年發現的海爾-博普彗星在日全食期間出現在天空,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四次日全食與亮彗星同時出現。.
1998年8月22日日食
1998年8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8年8月22日(西半球爲8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印尼、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南部和大洋洲大部。.
1999年2月16日日食
1999年2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99年2月1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非爱德华王子群岛和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南部、马来群岛、大洋洲西部、南极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19世紀日食列表
19世紀日食列表列出了19世紀所有的日食日期、時間、地點、類型、沙羅周期及持續時間。在19世紀,總共發生了242次日食,其中有87次不帶其他種類日食的日偏食,77次日環食,63次日全食和15次全環食。在這之中,1805年是出現最多日食的年分,一共出現了5次日食,該年1月以及12月則分別出現了2次日食。在1851年7月28日發生的日全食更是人類史上首個被攝影紀錄的日食。 發生於1850年8月7日的日食是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全食維持6分50秒;而日全食最多可持續7分32秒。最長日環食則是1883年10月30日的日食,環食持續10分17秒;日環食最多可持續12分29秒。此外,1807年6月6日之全環食與1807年11月29日之全環食、1825年6月16日之全環食與1825年12月9日之全環食、1827年10月20日之全環食與1828年4月14日之全環食、以及1845年10月30日之全環食與1846年4月25日之全環食相距皆不足一年。另外,日食沙羅週期152與日食沙羅週期153依次於本世紀開始,而日食沙羅週期112、日食沙羅週期107、日食沙羅週期113與日食沙羅週期109則依次於本世紀結束。 本列表包含19世紀日食發生的日期、食甚時間、其沙羅周期、該日食的類型、食分。如果是全食、環食或全環食,亦會提供其全(環)食持續時間及影子直徑。此外,此列表還包含各日食的日甚地點(以經緯度表示)及可見地區。.
2002年6月10日日食
2002年6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02年6月10日(東半球爲6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印尼、帛琉、北马里亚纳群岛、墨西哥,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中北部及其兩岸亚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區。.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2年太平洋台风季相对而言较为活跃,有多个热带气旋对菲律宾、日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构成影响。全季每个月都有热带天气活动,其中又以7至10月间形成的风暴数量最多。全年经正式和非正式确认存在的热带低气压有37个,其中26个获得命名,15个发展成台风。 1月10日,热带风暴塔巴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发展形成,提前拉开台风季序幕。两个月后,台风米娜成为有纪录以来首场在3月成形的强台风。6月,台风查特安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带去暴雨,夺走48人的生命,成为楚克州有纪录以来最致命的自然灾害。风暴接下来重创关岛,然后又袭击日本。8月,台风鹿莎成为43年来在大韩民国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导致238人遇难,经济损失高达42亿美元(2002年美元)。10月,台风海高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吹袭东京都的第三强台风。台风凤仙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造成关岛损失最严重的气旋之一,经济损失达7亿美元,最终在12月11日消散。 西太平洋是指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如果是在国际日期以东、赤道以北形成的风暴,则会称为飓风,见2002年太平洋飓风季。西太平洋形成的热带风暴由日本气象厅命名。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为这片海域的热带低气压编号时,会在数字后面加上字母“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会对进入或是在其预警责任海域形成的热带低气压命名,这样,同一场风暴就可能会有两个名称,这类情况会在下文中同时列出两个名称,其中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的命名以括弧括出。.
2007年3月19日日食
2007年3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7年3月19日(西半球爲3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除西亚和马来群岛外的亚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2008年8月1日日食
2008年8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8年8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格陵兰、斯瓦尔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絕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2012年5月20日日食
2012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12年5月20日(欧洲、亚洲大多為5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中国大陆、澳門、香港、臺灣、日本和美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東部和北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2013年5月10日日食
2013年5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13年5月10日(西半球爲5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的絕大部分區域和周邊部分地區。.
2023年4月20日日食
2023年4月20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將發生於2023年4月20日(西半球部分區域爲4月1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只經過了極短的海洋,日全食經過了澳大利亚本土及其海外領地阿什莫尔和卡捷群岛、東帝汶、印尼,日偏食則覆蓋了亞洲東南部、大洋洲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2027年8月2日日食
2027年8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7年8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西班牙、直布羅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蘇丹、沙特阿拉伯、葉門、索馬利亞、英屬印度洋領地,日偏食則將覆蓋非洲北部、歐洲大部、亞洲西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全食是21世紀持續時間第二長的日全食,僅次於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又由於2009年日全食最長時間出現在遙遠的海上和極偏遠的島嶼,本次日全食是容易到達的陸地上全世紀最長的日全食。本次日全食的時長紀錄直到2114年6月3日才會打破。.
2031年5月21日日食
2031年5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31年5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安哥拉、納米比亞、赞比亚、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亚、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中南部、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
2035年9月2日日食
2035年9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35年9月2日(西半球爲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中國、北韓、南韓、日本,日偏食則將覆蓋亞洲中東部、大洋洲中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2037年7月13日日食
2037年7月1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37年7月13日(西半球爲7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澳大利亚和新西蘭,日偏食則將覆蓋東南亞南半部、大洋洲西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2038年12月26日日食
2038年12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38年12月26日(西半球爲1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澳大利亚和新西蘭,日偏食則將覆蓋東南亞中南部、大洋洲中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20世紀日食列表
20世紀日食列表是一個介紹20世紀的日食列表。在20世紀,總共發生了228日日食,其中有78次日偏食,73次日環食,71次日全食和6次全環食。.
,大蝎子草,大鱗裂峽魮,大點波魚,大野芋,大英帝国,大槟城,大汉山,大汉山 (马来西亚),大日本帝国,头花银背藤,夾竹桃科,套叶兰属,姬地鸠属,威廉·盧卡斯·迪森,威省,娘惹粽,娘惹糕,娘惹淋麵,娑羅樹,婆罗洲,婆羅洲鎧弓魚,宮粉羊蹄甲,宽叶十万错,宽叶上树南星,安达曼海,宋卡湖,富都中环车站,小相手蟹属,小花十萬錯,小靈貓,小驳骨,小鬚似鱗頭鰍,小鼷鹿,小澤治三郎,尼格利陀人,尖头花,尖萼鱼黄草,尖鼻箱鲀,尖舌苣苔属,屠氏招潮蟹,山下奉文,山黄麻,山脉列表,峇峇娘惹,崖角藤属,巨噬鬍鯰,巨港,巨拎树藤,巴塔克人,巴生港,巽他古陆,巽他陆棚,巽他板塊,帚灯草科,丁香蓼,中南半島,中央山脈,中國海,串珠環蝶,丹丹国,帽苞薯藤,东南亚,东南亚山峰列表,东洋界,布吉人,布吉語,布连拾街长老会磐石堂,布渣叶属,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世界歷史,三对节,三岛由纪夫,三佛齐,三線梭大口魚,三花冬青,三药槟榔,三裂叶葛藤,三棱栎属,三斑趾弄蝶,一年战争,一点灰蝶,干陀利,乌雕鸮,乔治市,亞美尼亞裔緬甸人,亞齊蘇丹國,亞洲小爪水獺,亨氏粒鯰,康氏箬鰨,人畜共通傳染病,人民行动党,五翅莓属,五香滷肉,五棘银鲈,他念他翁山 (中南半岛),廖内,仄迪人,伯納特低線鱲,弯螺属,似絢鯰,張永記,弗朗西斯·萊特,休·洛,异形木属,异鳞箬鳎,异色山黄麻,彭亨河,何塞·德·埃斯普龍塞達,何氏葉猴,依约,匍地蛇根草,匍茎草科,地峡,北大年苏丹国,圆吻海鰶,圆形狼牙蟹,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刁曼岛,刺芋,刺螺屬,嘛嘛档,單色銼灰蝶,咖哩魚頭,咖哩麵,品藻,哥打丁宜,哈氏紋唇魚,凸雕扁足蟹,全缘火麻树,八點灰燈蛾,六帶無鬚魮,元朝,光华日报,光藝製片公司,克氏鿕,克拉地峡,克拉運河,四手井綱正,噪鹃,短身鰻鬍鯰,玫瑰木属,玻璃市,玛蓉剧,灰藍扁尾海蛇,獨山戰役,獺狸貓,珍珠港事件,珠子木属,睛斑魨,硬角鯰,硕莪树,神棘白鯧,福州历史,福建炒麵,竹節蟲目,第11航空艦隊 (日本海軍),第18师团,第29軍 (日本陸軍),第46师团 (日本陆军),第94师团 (日本陆军),第二種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管蛇科,箭叶海芋,簡·皮特斯佐恩·科恩,粗皮姬蛙,粗粒石扇蟹,糙燭光魚,納土納群島,納爾遜號戰艦,素可泰王国,紫啸鸫,紫金鹃,紫林鸽,紫沙蛇,細身半鱨,紅尾管蛇,紅血蟒,網紋刺鰍,線尾半鱨,纤细龙脑香,约翰·克劳福,纳闽,绣花脊熟若蟹,绿翅金鸠,绿瘦蛇,绿锦蛇,细足梭子蟹,缘弓蟹蛛,缅茄属,美飞蛾藤,美英荷澳司令部,羅越人,真腊,省藤亞科,猪属,烏打,烤串,热带季风气候,热带低压威尔玛 (2013年),爪哇史頌,爪哇岛,爪哇八哥,爪哇鲃鲤,爪哇蓝子鱼,疏花穿心莲,炒粿条,瓜拉龙运,田基黄,熱帶風暴畫眉,熱帶氣旋,異絲圓唇魚,異鱗膜首鱈,異鱂科,異葉公鯷,煙色絢鯰,煙色擬鱯,特氏新光唇魚,版纳蛇根草,狼牙脩,盾苞藤,盾柱木,盘盘,登嘉楼唐人坡,登嘉樓,白面苎麻,白豔粉蝶,白掌長臂猿,白條叫姑魚,百里渠,隐穗薹草,花冠伊兰猛水蚤,隱翅缺鰭鯰,花狭口蛙,芒果,隋朝,芙蓉燒包,韞玉灰蝶屬,蟾鬍鯰,蟒屬,鞭檐犁头尖,螳螂跌打,荃錦公路,草龙,華人地區,萊特,萬代蘭屬,鐵行輪船公司,青襟油蟬,項棘叫姑魚,血叶兰属,血吸虫,血红猪笼草,血蟒,颱風榴槤 (2006年),飾帶透明鱨,裂萼水玉簪,褐背鹟鵙,褐斑凤蝶,西洋,馬塔克島,馬來,馬來屬邦,馬來亞鱯,馬來亞戰役,馬來咖喱角,馬來犀鳥,馬來糕,馬來聯邦,馬來西亞坦米爾人,馬來西亞土著,馬來西亞國花,馬來西亞公共假期,馬來豬,馬來貘,馬六甲 (消歧義),馬六甲海戰,香花暗罗,香莢蘭屬,香餅,香椎号训练巡洋舰,香港蟳,香港魔芋,见血封喉属,见血飞,角準舌唇魚,马六甲,马六甲海峡,马莲鞍属,马来半岛原住民甘榜网络,马来亚,马来亚人民解放军,马来亚共产党,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1968年-1989年),马来亚联邦,马来亚铁道,马来亚虎,马来人至上,马来短剑,马来群岛,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历史,马来西亚半岛,马来西亚华人史,马来西亚印度人,马来西亚州属和联邦直辖区,马来西亚圣约翰救护机构,马来西亚内安法令,马来西亚回教,马来西亚团结大会,马来西亚皇家海军,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空难,马来西亚武装部队,马来族,鬚豬,謝氏潘鰍,魚頭米粉,魮鯉,鰻形潘鰍,豚尾獼猴,鱟,豹,鳞蕊藤,鳥海號重巡洋艦,鳄嘴花,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越南歷史,鹊肾树属,鹟鵙,鹤嘴盖蛛,麻坡,麗鰭紋胸鮡,麒麟叶,黃花崗起義,黃梨餅,黑冠长臂猿,黑石号,黑翅鹟鵙,黑鰭袋唇魚,黑掌长臂猿,黑掌树蛙,黑枕王鶲,黑枕黃鸝,黑澤隆朝,黑斑叉鼻鲀,软体粘蛭,轴花属,齿叶鳞花草,齿缘摄龟,辻政信,龌龊无栉蟹,辛亥革命,辛格鱯,迪沙鲁,迈克尔·杰弗里,霍氏半鱨,霹靂州,范慎遹,蜂窩餅,背點波魚,蘭芳共和國,阿尔卑斯带,阿榜糕,阿拉烏丁二世,蘇門答臘,赤道多雨气候,閃鱗蛇科,藍斑麗眼蝶,關德興,葡荷澳門戰役,葡萄科,鑲邊尖粉蝶,蒟蒻,蒂迪旺沙山脈,蒂摩笛鯛,那空是贪玛叻,邦咯岛,邦咯条约,蓝翅希鹛,蓝枕花蜜鸟,银背藤,锥头麻,锯齿奇净蟹,里氏羅碧魚,金馬崙高原,金慈姑,長吻棘鰍,長吻海蛇,長冠犀鳥,長身長鬚鿕,長背魮,長臂鰻鬍鰻,长叶水麻,长尾豪猪,鉤盲蛇,艾氏波魚,苏门答腊犀牛,苏梅岛,英屬馬來亞,雪蘭莪,雲頂高原,雲豹,雅浦人,雙鬚缺鰭鯰,雙色海豬魚,雙斑魨,陈永龄,陈旭年,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TV3 (马来西亚),报春苣苔属,柔佛半鱨,柔佛大皇宫,柔佛苏丹王朝,林道乾,捣蛋鬼提尔,李青萍,東方果實蠅,桂叶山牵牛,桂木属,森美兰,棕色潘鰍,棋子豆属,椰浆饭,榛名號戰艦,槟城,槟威海峡,槟岛,槍吻海龍,槃羅茶全,橡膠樹,橙端粉蝶,橙胸绿鸠,歐羅姆混沌,殖民地,比薩揚人,水鹿,水龙,池鹭,汉朝,河棲巴塔鱨,沼生纓鬚鰍,沃氏副雙邊魚,沙河粉,沙摩陀罗·笈多,泰國宗教,泰國低線鱲,泰國地理,泰國準舌唇魚,泰国,泰裔馬來西亞人,泰英關係,泽蛙,泉州港,洛坤府,涧蟾属,淡巴,淡綠項鰭魚,淡黄荚蒾,淡杯,渐尖楼梯草,港澳埠際足球賽,渔游蛇,清水岩庙,湄公河亮背鯰,满者伯夷,滷麵,漢字文化圈,澳門人,木衛一火山口列表,木衛一表面特徵列表,末罗瑜,有爪动物门,截鳞薹草,星洲日報,星斑叉鼻鲀,春蓬府,海南火麻树,海南雞飯,海峡殖民地,海峽列表,海洋东南亚,浆果楝属,斤,斯氏頭孔無鬚魮,新加坡,新加坡历史,新加坡岛,新加坡州,新加坡布政司,新加坡地理,新加坡王国,新加坡馬來人,新加坡標準時間,新加坡戰役,新加坡战略,新加坡日佔時期,新加坡早期歷史,新山歷史,施氏近鯰,斑姬地鸠,斑尾副元寶鯿,斑点马鲛,斑鰭纓鬚鰍,斑擬單角魨,日本鰻鱺,旋灰蝶屬,旋苞隐棒花,摩尔人,悦金蝉蛛,擬蛾大灰蝶,扁平拟闭口蟹,扁鍬形蟲,扶南,托氏波魚,拉庆中央车站,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曲籽芋,怡和洋行,普吉府,晴班單孔魨,1824年英荷條約,1915年2月14日日食,1929年5月9日日食,1941年,1943年8月1日日食,1962年2月5日日食,1997年3月9日日食,1998年8月22日日食,1999年2月16日日食,19世紀日食列表,2002年6月10日日食,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2007年3月19日日食,2008年8月1日日食,2012年5月20日日食,2013年5月10日日食,2023年4月20日日食,2027年8月2日日食,2031年5月21日日食,2035年9月2日日食,2037年7月13日日食,2038年12月26日日食,20世紀日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