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英九

指数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1509 关系: 嚴德發劉和謙劉兆玄劉兆玄內閣劉玉山劉煥榮劉興欽劉柏煙劉櫂豪劉文雄 (基隆市)劉放吾劉憶如城仲模基進黨原乡人 (小说)原住民族電視台去蔣化去日本化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卜睿哲南海仲裁案的國際反應南海爭議南方澳進安宮南方朔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反媒體壟斷運動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反分裂國家法反共愛國聯盟反馬英九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古龙台北101台北奧運構想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台北府城隍廟台北國際電玩展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台北花市台灣加油讚台灣同志遊行台灣壹傳媒賣盤案台灣大型抗議活動列表台灣天主教台灣宗教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台灣人權聯盟台灣建國聯盟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團結聯盟台灣價值台灣共識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台灣的拼音系統爭議台灣獨立運動台灣社台灣網路用語列表台灣統治者台灣運動彩券台灣觀光特產協會台灣與香港關係台灣藍鵲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台灣LGBT權益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政治台湾义勇队旧址台湾地下电台台湾地区领导人史亞平史哲維司徒文受天宮名人DNA吳寶春吳伯雄吳俊立吳念真吳瑞璧吳萬教吳豐山吳育仁吳育昇吳清基吳清源吳敦義吳敦義內閣吳慶堂吳思華吾爾開希·多萊特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士林運動中心壹電視新聞台壹週刊 (台灣)多元成家立法草案夏瀛洲夢想家大埔事件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士官考試大統長基食品大熊猫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大支天安号沉没事件天主教會天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天然獨天恩彌勒佛院太子党太平島太陽花學運太陽花學運時間軸夷將·拔路兒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女王之花姚嘉文姜民權孫大偉 (廣告人)孫運璿孫越 (演員)孫治平孔垂長孔子孔庆东孔庙孔德成孔傑榮官秀琴宇昌案安倍晋三宋希濂宋楚瑜寶島春夢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寺岛实郎富邦併北銀案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對馬英九的評價對蔣中正的評價對蔣經國的評價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對於雨傘革命的反應小田滋小馬小馬哥尹士豪尹啟銘岳云中学崔麗心巢運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丁守中不統、不獨、不武不能戳的秘密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两岸领导人会面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中华民国台湾时期历史年表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列表中华民国-圣座关系中华民国政府沿革中华民族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央廣播電臺中央通訊社相關爭議中央日報中山獎學金中山足球場中山樓 (臺北市)中山橋 (台北市)中影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飛彈中國國籍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青年團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中國國民黨黨費中國因素中國總理中國總統中國茉莉花革命中國電視公司中國時報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网络用语列表中国天主教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列表中国关于钓鱼岛之言行中国国民党历史中国统一中国民族主义中科三期環評撤銷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自由中華語文知識庫中華郵政中華航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102年全國運動會中華民國外交中華民國外交史中華民國審查制度中華民國保衛臺灣紀念章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中華民國內閣列表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的稱號中華民國第一家庭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中華民國總統官邸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中華民國總統行政專機中華民國發展史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華民國衛哨兵中華民國首都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中華民國與古巴關係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關係中華民國與巴拿馬關係中華民國與不丹關係中華民國與布吉納法索關係中華民國與以色列關係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中華民國與立陶宛關係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中華民國與盧森堡關係中華民國與聖多美普林西比關係中華民國與菲律賓關係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中華民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關係中華民國與關島關係中華民國與英國關係中華民國與斯洛維尼亞關係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中華民國-帛琉關係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中華民國-諾魯關係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中華民國-海地關係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活動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得票率中華民國歷任直轄市長得票率中華民國法務部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中華民國政治中華文化總會中興票券事件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中橫公路中正紀念堂中正運動中心 (台北市)丸子 (組合)丹尼尔·奥尔特加主席希拉里·克林顿七二一方針丘宏義丘宏達世界人权宣言世界第一麥方世界運動會三七事件三芝福成宮三鶯部落三都十五縣三通一中共表一国两区一個中國 (中華民國)一邊一國連線一江山岛战役九二共識九六共識九華徑九月政爭九月憲政危機习连会习朱会平秀琳平民法年金改革义乌市亚内兹·扬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妇女基金会亞太營運中心亞視新聞亞洲電視亞洲電視歷史亞洲週刊亞洲週刊年度風雲人物康熙來了康熙來了節目列表 (2005年)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康湖路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二二八公園福德宮二月政爭五四运动事必關己廣大興28號事件廣華醫院廣電三法建國黨廖了以廖風德廖榮吉廖正豪伍錦霖伍汉持伍汉持墓张亚中张志军张王会谈张枣張平沼張俊宏張俊彥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張善政張善政內閣張啟楷張穆庭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張道禎張顯超張顯耀張麗善張雅屏張榮發張溫鷹張斯綱張慶忠張承中張景森开罗宣言彭佳嶼彭鳳至彭長貴彭欽清彭淮南彭明輝 (工程學家)彭文正彰工風力發電站何嘉榮余光中余克禮余騰芳余英時余連發徐巧芯徐弘庭徐佳士徐景富御筆匾額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侯友宜侯寬仁侯乃榕侯彩鳳侯惠仙侯昌明侯文詠俞國華內閣保外就医保釣運動信義運動中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在臺香港人区长匿名者北京师范大学北投空中纜車包宗和國字國家統一委員會國家統一綱領國家軍事博物館國家文官學院國共關係國光石化開發案國務機要費國務機要費案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校友列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國發院弊案國親聯盟國語羅馬字國防報告書國旗屋米干店國慶日 (中華民國)刺客聶隱娘嘉邑行善團單國璽周子瑜国旗事件周五六周玉蔻周美青周陽山周有光呂子昌呂有文傅高义傅朝樞哈佛大学哈佛法学院再春游泳池冲天 (紀錄片)凱瑟琳·葛蘭姆凌濤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內湖線內湖運動中心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歷史全国哀悼日全民大悶鍋全民計程車隊全民最大黨全民拔菜總部兩岸定期航線兩岸共同市場兩岸經濟協議電視辯論八八水災八田與一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公投護台灣聯盟公民1985行動聯盟公民投票法六堆忠義亭六四事件十八週年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六四事件二十週年六四事件纪念活动六都爭霸先嗇宮光華商場光華六號飛彈快艇光明星3号 (2期)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勞動人權協會勞思光勇固案務實外交国共内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噗浪石之瑜环球人物周刊环球时报玉山周報王偉民王可富王如玄王定宇王家驥王尚智王世堅王建煊王作榮王兆湘王秋冬王豫元王貫英王郁琦王醒之王金平王正皓王永慶王清峰王昱婷王拓火星文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獨台社會住宅祁耿寰祝平次祝福 (張學友專輯)祭孔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秦厚修秦孝儀秦灿石秦承志章仁香立委席次減半運動立法院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第22屆金曲獎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第三次江陳會談第一世代寶可夢列表第一核能發電廠第二核能發電廠管碧玲箭瑛大橋簡宏偉簡錫堦米奇·麥康諾紫錐花運動紀萬生紀政總統府 (臺灣)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總統教育獎 (中華民國)繁体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纳尔逊·曼德拉之死纽约大学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美俄熱線美河市案羅志明羅瑩雪羅淑蕾羅明才羅昌發羅文嘉羅智強烏坵鄉瘦肉精瘋狂大悶鍋終極統一病人自主權利法環球電視 (台灣)炎黄子孙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生态葬無綫電視節目列表無綫電視晚間新聞無敵珊寶妹焦仁和熊海靈燦爛時光 (書店)特別費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特殊非兩國論特殊性關係牛埔幫監察院盧滿妹盧月香直轄市 (中華民國)登齐尔·道格拉斯白冰冰白秀雄白衫軍運動白曉燕命案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百萬森林計劃芬蘭化花蓮縣銀正雄韩寒韓國起源論韋宗成莊國榮莊朱玉女莫天虎莫那能遊戲之星選拔賽聯合號海釣船事件聯合新聞網聂华苓鍾小平鍾鐵民鍾鼎邦事件荔園華僑節華光社區華裔臺灣人華視新聞非常光碟革命同志革命實踐研究院青年國是會議頂新國際集團頂新獻金案顏大和顏元叔顏銘緯顏永烈衡阳市顧明鈞项武忠顾毓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性別平等會袁健生被出賣的台灣颱風納莉 (2001年)颱風海鷗 (2008年)飛虎隊裙帶關係西藏问题親中親華派親民黨親愛的總統先生馬場町紀念公園馬家堰馬小九馬乃西馬以南馬以工馬來西亞華人馬唯中馬冰如馬元中馬光亞馬皇降臨馬總統馬習會 (2014年)馬莉君馬鶴凌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馬英九政府馬樹禮馮寄台馮光遠馮鵬年香港2005年1月香港人口香港人口史香港親台團體許天來許崑源許信良許傑輝許登源許財利許陳蓮花許水德马启思马姓马匪詹春柏調景嶺高廣圻高華柱高輝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校友列表高雄負債高雄港高雄海空經貿城高格孚高植澎高朗謝大寧謝忠良謝志偉 (臺灣)謝龍介謝長廷謝欣霓魏京生魏鏞魏應交魏應行議會暴力護漁議題識正書簡许志永许淑净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豫剧費爾南多·盧戈費鴻泰費浩偉貓空纜車鳳飛飛賴幸媛賴佳微賴素如賴義鍠賴鼎銘賴英照賴清德賴浩敏賽德克·巴萊賀陳旦贝拉克·奥巴马费德里科·弗朗哥趙寧 (臺灣)趙少康趙衍慶趙麗雲趙春山趙文藝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鹿茸點亮台灣黎建球黨政軍退出媒體黃友棣黃吳秀妹黃士修黃季敏黃崑巖黃丞儀黃帝穎黃世銘黃彰健黃俊翰事件黃俊英 (台灣)黃俊雄黃國桐黃國昌黃玉振黃璽君黃茂榮黃肇松黃雀行動黃暐瀚黃正雄黃泰山黃昆輝黑紙黑金 (電影)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輔仁大學齊邦媛齊柏林 (臺灣)龍兄虎弟 (電視節目)龐建國農村再生辜嚴倬雲辛旗辛普森一家的非英语版本返校錢國成錢穆錢林慧君霸海皇英范雲 (臺灣)范振宗茉樹代等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郝鳳鳴郝龍斌郝柏村郝柏村內閣郝明義胡壽宏胡定吾胡宗賢炸彈案胡志強胡四点郭台銘郭位郭冠英郭芝苑都市传说列表興隆次分區鈕則勳阮次山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阿帕契打卡案蘇寅嬌蘇建和案蘇俊賓蘇嘉全蘇盈貴蘇花高速公路計畫蘇貞昌蘇麗文蘇起蘇永欽蘇昭旭阅兵蘋果麵包赵万富閩南裔臺灣人間接選舉薄瑞光開羅宣言 (電影)藍信祺藏區連環自焚事件藝術家 (雜誌)问答神州關中 (中華民國)關愛之家再興社區案董陽孜葉世文葉爾辛效應葉由根葉百修葉金川葉耀鵬葉耀星葉武台葉憲修邱小妹事件邱彰邱創煥邱榮利邱正雄邱毅邱淑媞邵燕玲邵音音邵昕蔡同榮蔡宏圖蔡式淵蔡得勝蔡勳雄蔡瑞月蔡豪蔡英文蔡正元蔡沛然蔡易餘蔣偉寧蔣友柏蔣孝嚴蔣中正蔣介石日記蔣公報恩觀蔣經國蔣經國之死蔣萬安蔣渭水紀念公園锦州市鄧佳華鄭家純 (藝人)鄭安國鄭弘儀鄭德美鄭陳桃鄭村棋鄭永金鄭文龍鄺麗貞野草莓運動自由中國號自由經濟示範區自由時報相關爭議列表自覺運動臺南天馬電臺臺南孔子廟臺中市孔廟臺北孔子廟臺北市臺北市市長臺北市私立再興高級中學臺北市私立靜心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職業學校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臺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臺北市立圖書館王貫英紀念圖書館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臺北市道路列表臺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臺北市歷史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臺北圓環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臺北製糖所臺北雙子星弊案臺北松山機場臺北文化體育園區臺灣臺灣原住民人物列表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反核遊行臺灣同性婚姻臺灣同性婚姻釋憲案臺灣各界對於太陽花學運的反應臺灣大陳人臺灣外省人後代臺灣媒體亂象臺灣對外關係史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臺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之最列表臺灣人權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問題臺灣光復臺灣前途決議文臺灣第一列表臺灣選舉臺灣裔臺灣裔美國人名單臺灣高中課程綱要微調案臺灣高中教材日治改日據爭議臺灣軍事史臺灣黑金政治臺灣與日本關係史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臺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歷史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檢察署臺灣戰後時期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臺灣書院臺海現狀臺日漁業協議金馬地區選舉地理金恒煒金溥聰釋惟覺釋星雲蕭隆澤蕭萬長蕭青陽蕭旭岑蕭景田色,戒 (電影)艾未未艋舺夜市艋舺公園苗栗縣難民法草案雲峰飛彈雲林定遠電臺雲林張派雷震通訊監察老農津貼連戰連戰內閣連日清考試院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陳姿蓉陳威仁陳守煌陳師孟陳之藩陳建銘陳張培倫陳嘉君 (社運人士)陳冲 (臺灣)陳冲內閣陳玉勳陳玉梅 (政治人物)陳碧玉陳筑藩陳瑞鈿陳鎮湘陳聰明陳菊陳黎陽陳育賢陳肇敏陳致中陳金讓陳良博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陳杰 (政治人物)陳樹陳樹菊陳歐珀陳武雄 (農業專家)陳水扁陳水扁家庭密帳案陳明忠陳明義 (臺灣)陳春生陳文寬陳文彬陳文成事件陳敏 (法學家)陸小榮F.I.R.飛兒樂團How to Start a Business in TaiwanMG149案Whoscall把酒當歌暖暖安德宮柯劭臻柯玉芝柯賜海柳玉成柴松林掌聲響起林右昌林家興林宅血案林安迪林中森林中斌林一方林建山林保華林國春林冠華林全內閣林火旺林義雄林益世林益世索賄案林芳郁林豐正林鴻池林杰樑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林泉忠林昶佐林旺林書豪捷運電扶梯掀頭皮事件換柱爭議李友邦李學炎李佳霏李復興 (臺灣)李元貞李光耀李光耀之死李玉雁李筱峰李翔宙李煥李煥內閣李登輝李述德李柏翰李永萍李清國李朝卿李明憲 (政治人物)李显龙李新 (政治人物)李應元李敖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李慶安李慶華杨虎城東宮西宮TV東聖吉16號事件東沙群島東星大樓松青超市松本樓校園金曲獎核四公投根本博桃園市私立啟英高級中學桃園國際機場捷運桃園捷運桂裕梁文傑棄保效應楊偉中楊又穎楊實秋楊仁壽楊念祖 (臺灣學政界人物)楊志良楊儒門楊秋興楊甦棣楊贊儒楊鼎章楊永明楊惠敏楊日松楊景逢楊智淵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保留運動歐陽龍正体字正義無敵音樂會武汉大学殷允芃殷琪殷瑋毓鋆毛治國毛治國內閣民主女神民主行動聯盟民主進步黨歷史江宜樺江宜樺內閣江丙坤江玲君江霞江蕙江耀宗江漢聲江惠貞江春男汪笨湖汪用和汶川大地震各方反应汉字规范油麻地沈富雄沈建德沈彤 (中國)沈呂巡沈春華沈文程沙崙線波士頓通訊法務部廉政署法輪功在臺灣泛藍洪中海洪一峰洪仲丘事件洪秀柱洪昭男洪慈庸活路外交洋名淡江大橋淡海新市鎮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游錫堃游錫堃內閣游梓翔湯德宗湘语湘潭县湘潭市湖南省湖湘民系溪洲部落溫士凱滯留大陸國軍後裔漢字簡化爭論漢光演習漢疆演習潘世偉潘建志潘進隆潘振球朱珍瑤朱立倫朱高正朱雪璋會計法第99-1條修正烏龍事件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惡搞文化成吉思汗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戰後臺灣歷史年表我们台湾这些年戒急用忍明天會更好昆山中荣工厂爆炸事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海峽兩岸關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海拋五星旗保釣行動新华网新十大建設新台灣加油新台灣新聞周刊新學友書局新五四運動新唐人電視台新党历史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新四不新竹霸凌事件新鴛鴦蝴蝶夢新黨新闻今日谈新潮流系新新聞施鴻志施明德斗六南聖宮文山區文化台獨文魯彬文膽日本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日本和平安全法制日本关于钓鱼岛之言行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时代百大人物旺报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撞臉悲情牌擺接義塚大墓公政經看民視政黨輪替政治運動愛台十二建設憲法各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慰安妇扶輪社員列表扔鞋曹長青曹海波事件曾紀恩曾永權性別主流化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1126槍擊事件11月19日11月1日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1950年1950年臺灣1952年臺灣1956年臺灣1958年臺灣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0年代2000年代臺灣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2005年1月2005年7月2005年8月2005年台北國際菁英自由車競賽2005年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05年亲民党搭桥之旅2005年臺灣2006年11月2006年1月2006年3月2006年5月2006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06年國共經貿論壇2006年臺灣2006年臺東縣縣長補選2007年12月2007年2月2007年4月2007年5月2007年6月2007年8月2007年基隆市市長補選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2007年臺灣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2008年2008年10月2008年10月臺灣2008年11月臺灣2008年12月臺灣2008年1月臺灣2008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08年2月臺灣2008年3月2008年3月臺灣2008年4月臺灣2008年5月2008年5月臺灣2008年6月臺灣2008年9月臺灣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08年西藏骚乱2008年臺灣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2008年臺灣返聯公民投票2009年10月2009年10月臺灣2009年1月臺灣2009年2月臺灣2009年3月臺灣2009年5月臺灣2009年6月臺灣2009年7月2009年7月臺灣2009年8月臺灣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2009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09年世界運動會2009年世界運動會開幕式200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09年达赖喇嘛访台2009年臺灣2010年10月臺灣2010年1月臺灣2010年2月臺灣2010年3月臺灣2010年4月2010年5月臺灣2010年6月2010年7月2010年7月臺灣2010年8月臺灣2010年中国大陆2010年中華職棒明星賽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2010年代2010年代臺灣20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10年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山崩事件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2010年臺灣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1年11月中國2011年12月中國2011年12月臺灣2011年1月臺灣2011年1月日本2011年3月日本2011年4月臺灣2011年5月臺灣2011年6月臺灣2011年8月臺灣2011年9月臺灣2011年埃及革命20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11年臺灣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2011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2011年日本2012年2012年12月臺灣2012年1月2012年1月臺灣2012年2月臺灣2012年4月臺灣2012年5月臺灣2012年6月臺灣2012年7月臺灣2012年8月臺灣2012年9月臺灣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民意調查2012年中華民國鄉鎮市長補選20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12年臺灣2012年連江縣博弈公民投票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2013年11月中國2013年11月臺灣2013年1月臺灣2013年2月臺灣2013年5月臺灣2013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2013年印度尼西亚APEC峰会2013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事件2013年钓鱼岛争端2013年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3年臺灣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2014年10月臺灣2014年11月臺灣2014年12月臺灣2014年3月臺灣2014年5月臺灣2014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2014年6月中国大陆2014年6月臺灣2014年9月中国大陆2014年9月臺灣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2014年中国APEC峰会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20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2014年臺灣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2015年2015年11月2015年11月中國2015年11月臺灣2015年1月臺灣2015年2月臺灣2015年3月臺灣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2015年5月臺灣2015年中國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2015年美軍戰機降落臺南事件2015年菲律宾APEC峰会2015年高雄監獄挾持事件2015年臺灣2016工鬥連線2016年12月臺灣2016年1月臺灣2016年3月中國2016年台灣詐騙集團成員涉嫌電信詐騙案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6年內湖隨機殺人事件20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2016年臺灣2016年桃園火燒車事件2017年10月臺灣2018年6月2018年6月台湾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323佔領行政院事件330反服貿遊行3千纪3月22日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517嗆馬保臺大遊行519嗆馬踹共大遊行5月14日5月20日5月2日633政見6897月13日7月26日830百日怒吼大遊行8月19日908台灣國運動 扩展索引 (1459 更多) »

嚴德發

嚴德發,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籍貫南京市,畢業於陸軍官校1975年班(64年班)裝甲兵科,現任國防部長,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總統府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召集人,2016年退役前歷任參謀總長、陸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陸軍八軍團指揮官、陸軍49師師長等職。 2013年8月,馬英九政府時期,嚴創下首次有非軍種司令直升國防部副部長的紀錄,2014年1月又與陸軍司令李翔宙二級上將對調職位,至2015年1月再升任參謀本部參謀總長,2016年11月退伍。 2017年1月,嚴創下首次有退役上將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的紀錄;也是繼霍守業與胡鎮埔以來,第三位裝甲兵科出身的陸軍司令。2018年2月出任國防部長。.

新!!: 馬英九和嚴德發 · 查看更多 »

劉和謙

劉和謙(),生於安徽合肥,中華民國海軍一級上將、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畢業於海軍官校、美國海軍PG學院、美國海軍大學與三軍大學。年輕時曾撰寫《海軍救國論》因而聞名,後來曾任參謀總長(1991年12月5日-1995年6月30日),亦先後受四朝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聘任為總統府戰略顧問迄今,並曾獲頒軍人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

新!!: 馬英九和劉和謙 · 查看更多 »

劉兆玄

劉兆玄(筆名上官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作家,湖南衡陽市人 ,出生於四川成都市,戰後隨雙親移居臺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東吳大學校長等職。 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取回執政權後,劉兆玄獲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組閣邀請,入閣擔任行政院院長,翌年9月10日因八八水災所引發的政治風波而率領內閣總辭。於2010年1月14日接任國家文化總會(後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於2016年底卸任會長職務;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劉兆玄 · 查看更多 »

劉兆玄內閣

劉兆玄內閣組成於200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5月20日就任後,於同日任命劉兆玄為行政院院長,同時由劉兆玄組成內閣成員(行政院各部會局處首長),所有閣員並於5月20日宣示就職。內閣成員以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為主。 2009年8月,因台灣中南部發生八八水災,嚴重的人命財物損失引發民眾對於劉兆玄內閣行政的質疑和不信任,引起民怨,因而在2009年9月7日下午17點15分召開記者會宣布於9月10日總辭。.

新!!: 馬英九和劉兆玄內閣 · 查看更多 »

劉玉山

劉玉山(),台灣台南縣人,台灣政治人物。臺灣省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士、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碩士、泰國亞洲理工學院系統工程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及行政院政務委員。2006年獲第六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08年獲馬英九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第四屆監察委員(2008.8.1-2014.7.31)。就讀亞洲理工學院期間,和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是同學。.

新!!: 馬英九和劉玉山 · 查看更多 »

劉煥榮

劉煥榮,綽號「神經」、「冷--殺手」,為台灣黑社會「竹聯幫」成員,犯下多起槍擊殺人案件,曾經列名十大槍擊要犯之中,後遭日本警方逮捕,回台後判處死刑。此後在監禁中改變,曾在監獄中著書,參與救援雛妓運動,於1993年3月23日接受死刑槍決,並將器官捐出。劉煥榮在臨刑前高喊「中華民國萬歲!」一事,是最為讓台灣社會所熟知的罪犯之一。.

新!!: 馬英九和劉煥榮 · 查看更多 »

劉興欽

劉興欽是台灣的漫畫家及發明家,小名阿欽。出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竹東郡--大山背(今新竹縣橫山鄉豐鄉村)。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畢業,美國聯合大學榮譽藝術博士。 代表作為《阿三哥與大嬸婆》、《機器人與阿金》系列。.

新!!: 馬英九和劉興欽 · 查看更多 »

劉柏煙

劉柏煙,台灣南投市人。2008年野草莓運動期間,劉柏煙因不滿陳雲林事件中馬英九政府的表現(認為馬政府忽視人權與國家主權),引火自焚而死。.

新!!: 馬英九和劉柏煙 · 查看更多 »

劉櫂豪

劉櫂豪(Liu Chao-hao,櫂音兆,),臺灣政治人物,曾任法官,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臺東縣河洛泉州人。於前臺東縣長徐慶元任內擔任副縣長;在2012年立委選舉中、泛藍分裂情況下,當選為臺東縣選舉區第二位民進黨籍立委。2016年立委選舉以64.1818%得票率大勝,以絕對多數順利連任。 2017年12月27日,民進黨舉行2018年縣市長選舉第二波提名,劉櫂豪獲民進黨確定徵召為臺東縣長選舉候選人。.

新!!: 馬英九和劉櫂豪 · 查看更多 »

劉文雄 (基隆市)

劉文雄(),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河南開封回族,臺灣戰後中國大陆移民第二代,生於基隆,臺灣伊斯蘭教信徒,曾任中国國民黨籍臺灣省議員、親民黨立法委員、親民黨副秘書長等。2017年獲蔡英文政府提名為監察委員,由於送交國會審理中而尚未通過此人事案。7月21日凌晨,劉文雄因酒後嘔吐窒息而緊急住院,7月31日不治。 任職省議員期間,劉文雄與時任臺灣省長宋楚瑜非常友好,日後宋楚瑜創建親民黨,劉文雄從國民黨轉投親民黨,並成為黨內重要領袖之一,此後一直留在親民黨,並未如許多的親民黨政治人物後來又回頭改投國民黨。.

新!!: 馬英九和劉文雄 (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劉放吾

劉放吾(),原名劉繼樞,湖南桂陽人,號不羈。黄埔軍校第六期,中華民國陸軍少將,參加了一二八上海抗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參與中國遠征軍,為孫立人下屬,曾率新編38師第113團,於緬甸仁安羌力戰日軍,為盟軍解圍。.

新!!: 馬英九和劉放吾 · 查看更多 »

劉憶如

劉憶如(),現任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香港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兼任教授、及南京大學校聘客座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經濟學博士,專長領域為國際貿易與金融、財務管理、產業經濟及總體經濟;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立法院第五屆及第六屆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劉憶如 · 查看更多 »

城仲模

城仲模(),台灣政治人物,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人,前任司法院大法官兼任副院長。1962年,畢業於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1966年,在日本國早稻田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1970年,獲得奧地利共和國維也納大學法學博士。.

新!!: 馬英九和城仲模 · 查看更多 »

基進黨

基進黨是臺灣政黨之一,原名基進側翼,為臺灣第一個以臺獨左派為明確號召的政黨。2012年成立,2014年中已發展有臺北、臺南、新竹、臺中等地方組織,2015年7月正式申請成為全國性政治團體,2016年5月改為現名。總部位於高雄,現任黨主席為陳奕齊。.

新!!: 馬英九和基進黨 · 查看更多 »

原乡人 (小说)

《原鄉人》是一篇台湾客家人作家鍾理和於195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與其1945年早期旅居大陸時期的《夾竹桃》中對中國理想的破滅,及返回台湾後1946年的散文《白薯的悲哀》中台灣意識的窘迫相對照,此在鍾理和於逝世前一年所創作的作品展現出作者少年时期對原鄉的憧憬與想像。 这部短篇小说描写的是“我”如何决定前往中国的心路历程。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就是青少年时代的鍾理和自己。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则是“我”周围的老师、同事和几个亲人。书名“原乡人”字面上就是“(来自)故乡的人”,在书中作者给出的“原乡”的定义最早是美濃鎮絕大多數客家人的祖籍廣東“梅縣”,以及因為面對日本殖民的反抗心理而產生尋求的文化和理想上的“中国”。.

新!!: 馬英九和原乡人 (小说) · 查看更多 »

原住民族電視台

原住民族電視台(Taiwan Indigenous Television,缩写为TITV),簡稱原視,口頭慣稱原民臺,是中華民國第一個、並為唯一全天候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題的電視頻道,也是第七家無線電視台,字幕則使用翻譯成國語的中文。現位於中國電視大廈,於2014年脫離台灣公廣集團,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擁有。2016年8月1日起正式於無線數位頻道以HD訊號播出至今。 2014年1月起,原住民族電視台改為全日24小時播出,是目前臺灣全年播放時數最多的公共廣播電視臺。.

新!!: 馬英九和原住民族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去蔣化

去蔣化,为一系列改變或移除昔日蔣中正或蔣經國執政時期的痕跡,尤其是針對蔣中正的紀念痕跡,主要由民主進步黨推動。2007年起,執政黨民主進步黨展開一連串舉動,認為蔣要為二二八事件及其後屠殺台灣人(指該事件後期的清鄉行動)和後期白色恐怖負責,認為應該去蔣化,進而要求中華民國國軍移除營區蔣氏銅像,以及進一步拆除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圍牆,「去蔣化」的另一層理由是否定獨裁及威權的執政正當性,等同轉型正義的一環。由於民進黨在執政後期才大力進行去蔣化,被中國國民黨批評是政治清算,記錄抹煞國民黨在台灣的歷史和貢獻。 大规模的去蔣化運動發生在臺灣2000年民主進步黨首次贏得中央政府的執政權之後。此運動主要針對的是蔣中正,其原因在於蔣中正及主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對人權压制的情況较苛刻;雖然蔣經國的影響痕跡也在改變之列,但是由於蔣經國的評價較其父好,再加上蔣經國去世後,政府幾乎沒有在公共場合建立關於蔣經國的象徵物,因此去蔣化主要是針對蔣中正進行。 中國大陸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也藉「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黨政府曾經迫害人民」之理由實施過類似的行動。措施包括将中正路全部更名,借以废除对蒋中正的个人崇拜。.

新!!: 馬英九和去蔣化 · 查看更多 »

去日本化

去日本化,政治術語,指由日本統治,或曾由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地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推行的各項復興文化運動,其主旨在於去除日本帝國文化的影響,發揚本地民族文化。例如,在1945年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在台灣推行的一系列文化運動。這些措施的目的在於去除台灣人對於日本帝國的文化認同,使台灣重回到中國文化中,因此在台灣又稱為去奴化(含貶義)、去皇民化(含貶義)、趨祖國化、再中國化。.

新!!: 馬英九和去日本化 · 查看更多 »

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

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為1992年5月15日上午11時40分,發生在臺灣桃園縣平鎮市(今桃園市平鎮區)的一起重大遊覽車交通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9人輕重傷,但是事件常會被誤解為是火燒娃娃車或火燒幼童專門車,實際上燒的是大型遊覽車,健康幼稚園當時未察他們是租借到違法改裝的大型遊覽車帶孩童做戶外教學活動。健康幼稚園火燒遊覽車事件為臺灣在2016年7月19日在同市國道二號發生火燒車造成26人死亡之前,死傷最嚴重的單一遊覽車火燒車事件。 健康幼稚園老師林靖娟為搶救大型遊覽車上的學童而身亡,事後入祀臺北忠烈祠,為忠烈祠第一位入祀的平民。.

新!!: 馬英九和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 · 查看更多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希望延長基本教育年限,將高中、高職、五專的前三年納入並統整,以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實力,並以「全人教育」、「核心素養」為發展主軸。以2014年發布的課綱總綱為依據,其核心素養是培育「終身學習者」,其分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 現行制度既稱「國教」但不強迫入學,因此不是憲法講的「義務教育」。又雖稱免試入學,但仍用會考、特招成績來決定入學結果,且公立高中的數量並不充足,高中職也不像國中小學一樣到處都有,因此勢必仍有學生會因學習能力而被迫進入離家遙遠甚至是昂貴的私立高中就讀。從此只能期待教育部會兌現免學費的政策支票。據瞭解,此項十二年國教政策並非義務教育,只是一種保障升學的方式,義務依然為九年。 十二年國教原定自民國107學年度逐年實施,後修改為自108學年度逐年實施。.

新!!: 馬英九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 查看更多 »

卜睿哲

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歷任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務院官員,關注亞洲國際事務逾30年,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1997-2002),現任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2002-)。研究領域涵蓋亞洲政治,尤其關注美國、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雙邊國際關係。.

新!!: 馬英九和卜睿哲 · 查看更多 »

南海仲裁案的國際反應

在南海仲裁案中,各国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其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看法,这涉及南中国海领土争端。这些国家和组织并不一定完全偏向某方,因为这关乎受争议地区的主权问题。.

新!!: 馬英九和南海仲裁案的國際反應 · 查看更多 »

南海爭議

南海爭端指南中國海周边的幾個國家因為對於該海域的部分島嶼的主權归属、海域划分和相关海洋权利的聲索產生重疊從而發生的衝突。涉及該爭端的國家及地区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汶萊、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越南。 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包括南沙群島(見南沙群島主權爭議)、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主權糾紛、北部灣海上邊界問題以及其他地區的爭議。後來有關位於印尼和馬來西亞附近的納土納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也被歸類進該爭端範圍中。各個國家出於自身利益,希望控制自己所主張擁有主權的島嶼的實際控制權,其中包括島嶼附近的專屬經濟區和捕撈地帶。由於懷疑南中國海的油氣蘊藏十分豐富,當事國也紛紛加入爭奪行列。其他一些爭奪該地區主權的理由有重要的航運通道,戰略控制等。 香格里拉對話是相關國家為解决該地區爭端和衝突的一個重要平臺。則是各國間為協調亞太地區的安全問題的另外一個重要平臺。 2013年,菲律賓提出南海仲裁案,控告中國的九段线主张和海洋执法活动違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國,日本等域外國家相繼介入,令南海爭議由地區提升至國際層面。.

新!!: 馬英九和南海爭議 · 查看更多 »

南方澳進安宮

南方澳進安宮,是位於臺灣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南正里的媽祖廟,為遷村的北方澳人所建,在1989年4月初率先進行海峽兩岸宗教直航。.

新!!: 馬英九和南方澳進安宮 · 查看更多 »

南方朔

王杏慶(),筆名南方朔,出身臺灣臺南市,是一位臺灣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2007年得到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

新!!: 馬英九和南方朔 · 查看更多 »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2012年8月28日由部分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拆遷戶、以及聲援學生組成。自救會宣稱支持地下化,但要求保障拆遷戶之土地利益,不得徵收東側土地。臺南鐵路地下化案由1993年起規劃,並在2009年由馬英九政府、劉兆玄內閣通過,而自救會主要訴求及論點有:.

新!!: 馬英九和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 查看更多 »

反媒體壟斷運動

反媒體壟斷運動,又稱反媒體巨獸運動,為2012年在台灣發起的學生與社會運動,901反媒體壟斷聯盟與由台灣各大學院校學生組成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為推動此運動的主要團體。反對旺中案、反對壹傳媒併購案,要求制定反媒體壟斷法。以維護台灣新聞自由、反對媒體壟斷、防止中資與台灣財團控制台灣媒體為主要訴求。.

新!!: 馬英九和反媒體壟斷運動 · 查看更多 »

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

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是指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時,不滿中華民國政府過於草率地加入亞投行的群眾所發起的抗爭行動。事件起因在於馬英九政府表示準備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臺辦向亞投行遞交意向書,然而這個舉動卻引起包括台灣團結聯盟等在野黨與民間社團批評。到了3月31日晚間,以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為首的30名抗議人士企圖衝撞中華民國總統府,之後則被中華民國憲兵及保安人員阻攔,期間至少4人被拘捕。 抗議群眾聚集在總統府前表達不滿,之後提出「拒絕主權矮化」、「提出實質評估」、「程--公開透明,凝聚社會共識」、「民意基礎不足,停止政經整併」等訴求。儘管在在晚間11時警方實施第一波驅離行動,但是聲援民眾反而不斷增加,到了4月1日凌晨仍有300多人持續在總統府前靜坐。到了凌晨3時30分,警方再度集結警力組織人牆強勢逼退抗議群眾。對此參與群眾見訴求達成後,在發起人賴品妤、吳崢帶領下轉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辦公大樓前集結抗議,直到上午7時20分召開記者會重申訴求後才宣告解散。.

新!!: 馬英九和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 · 查看更多 »

反分裂國家法

《反分裂國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過的一部針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法律。當天在通過後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并立即予以实施。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確保台灣如和平统一后的自治地位,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授權以軍事行為進行國家統一。.

新!!: 馬英九和反分裂國家法 · 查看更多 »

反共愛國聯盟

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簡称「愛盟」,早期稱為「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後改稱「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是一個於1970年代由來自臺灣的留學生,自發的在美國成立的政治性組織,當年主要參與者為中華民國在美國的右派留學生。.

新!!: 馬英九和反共愛國聯盟 · 查看更多 »

反馬英九

反馬英九,又稱倒馬、反馬、罷馬或嗆馬,係專指在馬英九總統在任期間,發生於臺灣的多起社會運動,多以要求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辭去總統職務為訴求,同類的臺灣政治運動有倒扁。 反馬運動的時間主要發生在馬英九政府任期期間,主要是泛綠支持者推動,但也有不少同樣反對泛綠政黨的第三勢力聲音。在其社會運動的成員隨著時間推移,有擴大至臺灣社會各層面的趨向,見下文所述。.

新!!: 馬英九和反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或反黑箱課綱運動,是一場在2015年5月24日由臺灣多所高級中學及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發起、以反對高中課綱微調為目的之學生運動。.

新!!: 馬英九和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 查看更多 »

古龙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出生于英屬香港,幼時曾住過湖北漢口,少年後定居於台灣。自1960年代起,以筆名「古龍」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楚留香傳奇》、《絕代雙驕》、《小李飛刀系列》、《陸小鳳傳奇》等,歷年來古龍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亦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為台灣著名武俠小說家。.

新!!: 馬英九和古龙 · 查看更多 »

台北101

--北101(TAIPEI 101)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摩天大樓,樓高,地上樓層共有101層、另有地下5層,總樓地板面積37萬4千平方公尺,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KTRT團隊承造,於1999年9月動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開幕。最初名稱為臺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World Financial Center),2003年改為現名。興建與經營機構為台北金融大樓公司。其為台灣第一高樓以及唯一樓層超過100層的台灣建築物,曾於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間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紀錄,目前為世界第八高樓以及地震帶最高摩天大廈,完工以來即成為臺北重要地標之一。此外,大樓內擁有全球第二大(僅次上海中心大廈)、全球唯二開放遊客觀賞的巨型阻尼器(另一為上海中心大廈),以及目前全球起降速度第四快的電梯,僅次於哈里發塔(全球第三快)、上海中心大廈(全球第二快)、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全球最快)。.

新!!: 馬英九和台北101 · 查看更多 »

台北奧運構想

臺北奧運構想是於2006年臺北市長選舉中,民主進步黨籍候選人謝長廷在競選時所提出的一項市政願景構想,其目標是使臺北市取得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此構想被認為是謝長廷為了拉抬支持度低迷已久的民進黨而提出的政見。然而當時在各候選人中,民意調查支持度最高的中國國民黨籍郝龍斌先生則批評謝長廷提出的目標不可能達成。後來由於謝長廷落選,此政見構想便逐漸淡化。.

新!!: 馬英九和台北奧運構想 · 查看更多 »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臺北富邦商業銀行,簡稱臺北富邦銀行、北富銀,為臺灣的大型商業銀行之一,隸屬於富邦金控旗下,2005年1月1日由臺北銀行及富邦商業銀行合併而成。根據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網站中之統計,目前國內營業據點共有127間,海外營業據點共5間。.

新!!: 馬英九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 查看更多 »

台北府城隍廟

台北府城隍廟,舊稱昭明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的城隍廟,主神為臺北市城隍爺信仰中的府城隍,與臺灣省城隍廟都是源自臺北府縣城隍廟。.

新!!: 馬英九和台北府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台北國際電玩展

台北國際電玩展 (Taipei Game Show,縮寫TpGS、TGS)是由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舉辦的電子遊戲展覽,是全台唯一以「遊戲產業」為主、兼具B2B與B2C的綜合性展覽。自2003年開辦以來,豐富精采的內容總是吸引世界各地玩家前來朝聖,從松山機場旁外貿協會的小展場,到現在具有國際規模的遊戲展;從幾千人的參觀人潮到現在成為全國數十萬玩家每年必到的朝聖勝地;見證了整個遊戲產業的興起,與產業一起歷經了草創時期的艱辛,也經歷了大環境變遷的衝擊,更在國際的激烈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步。同時作為東北亞、東南亞市場樞紐地位與兩岸華文市場的重要橋梁,展覽中以最新趨勢、最新遊戲的體驗、中文化平台為三大亮點,結合遊戲社群的交流互動,提供玩家與業者最歡樂的遊戲饗宴,由於電玩展正值寒假黃金期間,每年都吸引大批玩家湧入會場。.

新!!: 馬英九和台北國際電玩展 · 查看更多 »

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

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英語:COMPUTEX Taipei;意譯Taipei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w)是由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台北市政府指導,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聯手舉辦之國際型專業電腦展覽;於1982年首度辦理,前身為「台北市電腦展」,在臺北松山機場外貿協會展覽館進行展出;1984年訂定英文展覽名為『COMPUTEX』;1985年外貿協會加入辦理展覽的行列後,正式冠上「國際」之名,走向國際舞台。 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啟用後,1986年起就固定在此展出,並且於1989年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大電腦展。隨著展覽規模陸續擴增、展覽館紛紛啟用的情況下,2003年,在台北世貿三館正式納入展區後,也宣告此展覽成為世界第二大展;並在2004年起,形成「四展館同步展出」的局面,至今已成功辦理三十二屆。雖然2013年台北展演二館拆除,但此電腦展目前仍是「世界第二大國際電腦展」。.

新!!: 馬英九和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台北花市

台北花卉產銷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pei Flowers Auction Co., LTD.,簡稱:臺北花市),目前位於臺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8至36號,面積約1800坪,中間被民善街貫穿,有人行天橋連接兩個區塊,惟人行天橋的使用率不高。主要經營切花、盆花及資材類之批發零售,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花卉批發交易市場。.

新!!: 馬英九和台北花市 · 查看更多 »

台灣加油讚

台灣加油讚(Taiwan Bravo),是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全國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為金溥聰,副執行總幹事為林益世與羅智強,發言人為殷瑋與李佳霏,新聞總監為李猶龍,首席顧問為廖文振。.

新!!: 馬英九和台灣加油讚 · 查看更多 »

台灣同志遊行

臺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是在臺灣臺北市舉辦的同志遊行,於每年十月底最後一個週六舉行,吸引全臺各地及鄰近國家和地區的同志團體、社會運動者參與,主要目的為提供一個公開現身的平台,凝聚志同道合者的力量喚起社會大眾注意,讓隱藏的問題曝光、未見的需求被重視,進而建立更多元包容的社會及價值。 遊行首次舉辦於2003年,是華人社會領導首次的同志遊行,在2017年時參與人數達到12萬3000人,使臺灣同志遊行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爭取同志權益活動。, Fridae.

新!!: 馬英九和台灣同志遊行 · 查看更多 »

台灣壹傳媒賣盤案

臺灣壹傳媒賣盤案是自2008年中國時報集團賣盤後,臺灣媒體界另一大型的媒體賣盤案。2012年,壹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黎智英傳出將臺灣壹傳媒出售給辜仲諒、王文淵、蔡衍明等人,引起新聞媒體遭臺灣財團與中國勢力控制的疑慮,在臺灣引發反媒體壟斷運動。最終此交易案於2013年破局。.

新!!: 馬英九和台灣壹傳媒賣盤案 · 查看更多 »

台灣大型抗議活動列表

该列表收录了台湾大型的、有维基主条目介绍的抗议活动。.

新!!: 馬英九和台灣大型抗議活動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天主教

台灣信仰天主教的人口逾24萬人 ,派別屬於羅馬公教,其中包括神父6百多人、修士與修女各約1百人與1千8百人,分佈在8百個教堂及各種教會機構;此外共有14位主教,並設有主教團做為最高領導機構。雖然天主教的信仰人口僅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1,但天主教會在台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教等公益方面的貢獻上,有著相當高的影響力。.

新!!: 馬英九和台灣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宗教

臺灣各宗教受《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並且各宗教間皆為平等。除此之外,臺灣傳教環境極為自由,政府奉行政教分離原則,政府與宗教之間亦無關聯。又因臺灣為一移民社會,華人移民固有的傳統信仰如佛教、道教,在該族群中極為流行且根深柢固,而西方世界較常見的宗教,如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亦擁有不少的信眾。 201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的調查,2300萬臺灣人口中,佛教、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三者難捨難分,約佔93%。基督徒(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約4.5%,其他信仰或不表態,約2.5%。.

新!!: 馬英九和台灣宗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

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是聯合報自2008年起仿效日本今年的汉字,每年年底對台灣民眾徵集投票選出一个代表性漢字,旨在表現該年台灣的社會面貌與心靈風景,並從歷年代表字解讀台灣的社會變遷。。 2008至2015年共同主辦單位為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2016年換為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新!!: 馬英九和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 · 查看更多 »

台灣人權聯盟

台灣人權聯盟,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7年10月14日,當時名稱為紅黨。創立者多為2006年倒扁活動中紅衫軍的核心幹部,所以許多人將之視為紅衫軍的政黨。2011年,在「我心未死運動」發起成員如許倬雲、施明德、許博允等人,以及「瘋綠電行動聯盟」發起成員共同促成下,更改黨名為台灣國民會議。2015年5月21日,施明德宣佈以無黨籍參選總統時,再次改黨名為台灣人權聯盟。.

新!!: 馬英九和台灣人權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建國聯盟

台灣建國聯盟(Taiwan Jianguo Union,簡稱台建或TJU)是中華民國的第116個政黨,成立於2005年12月10日,主席吳清曾任建國黨國民大會代表,副主席李政憲曾任建國黨決策委員。台建認為,台灣海峽兩岸的敵對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敵對,與台灣無關。台建宣稱,台灣必須獨立建國,「把中華民國趕出台灣」。 台建與名稱相似的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獨聯盟)及台灣建國運動組織(台建組織)均無關聯。.

新!!: 馬英九和台灣建國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簡稱台開案、台開弊案),是發生於2006年5月的一件涉及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內線交易的案件。因為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的女婿趙建銘為此案當事人之一,此案爆發後成為很大的政治醜聞。.

新!!: 馬英九和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 · 查看更多 »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或稱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台灣的主權歸屬未定,是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之一。 台灣地位未定之說出現於二戰戰後初期,至遲由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羅伯特·卡度於1946年提出該論述。美國國務院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在1948年提出过台灣地位未定的議論。1949年3月更有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台灣仍屬於盟軍總部」;同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新聞事務特別助理公開表示台灣與戰時的庫頁島一樣,「其最后地位將由一項和約決定」。麥克德莫特之言是美國官方首次公開表明台灣地位未定。 随着1948年底國共內戰情勢逆轉,美國對於可能被中共佔領的台灣進行政策檢討。1949年,美國以外交與經濟手段保衛台灣的結果均告失敗,認為台灣終將落入中共之手。在國務院掌握決策優勢下,美國為擺脫介入國共內戰失敗的責任,決定從中脫身。1950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草擬一聲明並說服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受。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出面發表該聲明: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介石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艾奇遜當日稍後也闡釋杜魯門的說法表示:中國管理台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從未發生疑問,當台灣被納為中國的一省時也未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人們認為那是合法的,現在若干人認為情形改變了,他們認為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勢力,對我們是不友好的,而那個勢力,不久將獲得其他若干國家的承認,因此他們就主張:「好,我們等待一個條約吧。」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蘇聯得知後決定支持並軍事援助北韓的統一朝鮮以及中共的攻佔台灣計劃。2月1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艾奇遜拉攏中共離間蘇聯的計畫宣告失敗,轉變成積極圍堵政策。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佔領台灣,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實施台海中立化,同時聲明: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後世普遍將此聲明解讀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 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舊金山和約》簽訂時,絕大多數簽約國代表的共識為台灣的地位暫時未定,應在適當時機依照《聯合國憲章》的住民自決原則,經由公民投票由住民決定,但是現今尚未為解決此問題而舉辦公民投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聯合聲明》或《中日和約》來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各自主張擁有台灣與澎湖的主權。而美國則視《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的部份為從未正式執行的意向聲明,且視《中日和約》未處理台灣地位,並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政府在《中美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聲明了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後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張,亦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新!!: 馬英九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 查看更多 »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台聯黨,是一個臺灣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進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偏向臺灣本土化與臺灣獨立的政治訴求,普遍被歸屬為泛綠陣營的政黨之一。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並非該黨黨員,但為該黨之精神領袖。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國會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台灣第三大政黨,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一獲得一百萬選票以上的政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亦為全國第三大黨。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僅獲2.5%的政黨票,區域立委均落選,是繼2008年之後第二度退出國會。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資遣所有員工。.

新!!: 馬英九和台灣團結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價值

台灣價值是一個政治術語,2018年1月由中華民國總統兼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提出,有很多不同的定義。.

新!!: 馬英九和台灣價值 · 查看更多 »

台灣共識

台灣共識,台灣政治名詞,由蔡英文於2011年提出的政治主張,作為其總統大選政見之一。不採用馬英九政府支持的九二共識、維持限狀作為兩岸基礎,主張先以民主程序匯集台灣各政黨間對於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共識,再以此作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談判基礎。但許多評論者認為,臺灣共識是尚未成形的設想,仍有待討論。.

新!!: 馬英九和台灣共識 · 查看更多 »

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

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aiwan Innovation Memory Company,簡稱TIMC),為台灣政府於2009年,對於DRAM產業危機所提出的整併方案。.

新!!: 馬英九和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 · 查看更多 »

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

中華民國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Chinese language romanization in Taiwan)為國際上較流通的漢語拼音(2009年-)。在2009年以前,政府曾採用國語羅馬字(1928年-1985年)、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國音二式,1986年-2002年)、通用拼音(2002年-2008年),與上述幾個官方系統並行的,是大體上已使用數十年的威妥瑪拼音(韋式拼音)。 目前教育部規範地名、街道名、人名均以漢語拼音翻譯,僅各縣市以國際慣用為由保留威妥瑪拼音、淡水及鹿港則依國際通用、約定俗成方式譯寫。由於政府曾通行通用拼音,因此在部分地方、人名中仍可見通用拼音。 中文羅馬拼音一直有許多非純正學術上的爭論,也從未能回應在台外籍人士的需求,亦無法與台灣民眾建立連結,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因此,台灣的現代國字羅馬拼音一直處在不合理的矛盾狀態下,造成許多外國觀光客、外籍居民和當地台灣人溝通上的困難。.

新!!: 馬英九和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 · 查看更多 »

台灣的拼音系統爭議

臺灣的拼音系統爭議起源於1990年代末期。1945年臺灣結束日治時期之後,早年無論政府或民間皆使用威妥瑪拼音(官方標準為大陸時期頒布的國語羅馬字,以及其後繼承的注音符號第二式),1996年經濟建設委員會在國際化的要求下,以內部行政協調方式,決定以注音二式作為統一全國街路譯名的版本,交通部並行文各交通單位開始執行。然而台北市政府(陳水扁任市長)認為注音二式不適合國際化的需求,於1998年推出與漢語拼音相似度極高的通用拼音(與2002年推行全國的通用拼音並不相同,當時的版本仍採用zh, x, q),而宜蘭縣、基隆市的路標則以閩南話音譯,遂演變成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

新!!: 馬英九和台灣的拼音系統爭議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馬英九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社

團法人台灣社 (Taiwan Society)是一個強調臺灣主體性、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社會團體,部份成員來自台灣北社、台灣南社和台灣東社,旗下有台灣角社、台灣客社、台灣青社、台灣原社等子社團。.

新!!: 馬英九和台灣社 · 查看更多 »

台灣網路用語列表

台灣網路用語是指通常使用於台灣網站上的網際網路用語,其中不少以臺灣話、客家語或台灣國語的諧音轉寫為中文字的詞彙,也有部份是受到其它地區如中國大陸、香港、日本的網路用語影響而產生。.

新!!: 馬英九和台灣網路用語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統治者

台灣統治者有跡可查應自1624年荷蘭殖民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17世紀中期(1638年)時,台灣原住民-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在台灣中部已成立大肚王國,其統治者稱為「大肚王」,不過目前僅有兩位「大肚王」有跡可查。在17世紀之前,元、明兩朝雖於澎湖群島設置了澎湖寨巡檢司,也有澎湖寨巡檢官職設置(例如首任澎湖寨巡檢陳信惠),不過其僅駐於澎湖群島,並未實際管轄台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世紀之前,台灣統治者所轄實際領土幾乎都未達台灣全境;即使到19世紀中期,台灣清治時期政府力量仍未涵蓋所有台灣原住民居住的番地。 除此之外,1722年-1769年負責監督台灣行政之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及1874年-1884年,每年冬春兩季駐守於台灣台南辦公的福建巡撫、掌管台灣內政之台灣府知府、台灣布政使、掌管台灣軍事之台灣鎮總兵等等在此均不認定為台灣統治者。而即使照這樣認定標準下,並扣除未派實上任或回任者,從1624年至今的三百八十幾年當中,台灣統治者也超過了160位以上。.

新!!: 馬英九和台灣統治者 · 查看更多 »

台灣運動彩券

運動彩券,簡稱運彩,是台灣合法授權的體育投注彩券,由主管機關公開甄選發行機構負責運動彩券之發行。台灣運動彩券自2008年5月起發行,第一屆發行期間為2008年至2013年,第二屆發行期間為2014年至2023年。第二屆由威剛科技取得經營權、台灣運動彩券公司擔任受委託經營機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受委託金流機構。第一屆運動彩券發行機構則為台北富邦銀行。運動彩券發行之法源依據為《運動彩券發行條例》。.

新!!: 馬英九和台灣運動彩券 · 查看更多 »

台灣觀光特產協會

台灣觀光特產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Taiwan Tour Souvenir),簡稱T.T.S,成立於2007年6月26日,宗旨為促進及提昇台灣觀光特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台灣光觀特產協會目前有60多位個人及團體會員。.

新!!: 馬英九和台灣觀光特產協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與香港關係

台灣與香港關係是指台灣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雙邊關係。目前為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一部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香港事務局分別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1年前稱中華旅行社)、遠東貿易服務中心以及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名義在香港運作。 相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台北設香港旅遊發展局台北辦事處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台北顧問辦事處。2007年5月1日,因應香港旅遊團在阿里山區發生車禍,陸委會表示希望港府能在台灣設立辦事處。2011年7月15日起,香港政府得在台設立綜合性辦事機構,並於2011年12月19日在台北市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

新!!: 馬英九和台灣與香港關係 · 查看更多 »

台灣藍鵲

臺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閩南語:)或長尾陣仔,為臺灣特有種鳥類。臺灣從清領時期開始就有文獻紀載臺灣藍鵲的資料。1862年,鳥畫家约翰·古尔德根據英國博物學家郇和寄來的臺灣鳥類標本發表了一篇文章,命名並詳述16種新發現的台灣物種,其中就包含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主要分布1,500公尺以下的森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性情兇悍,特徵是兩根長尾羽。牠們的繁殖季在3月至7月,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臺灣藍鵲列為保育類動物。.

新!!: 馬英九和台灣藍鵲 · 查看更多 »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Taiwan Association for China Human Rights,簡寫TACHR)是台灣的非政府組織,於2011年5月14日由資深媒體人、台灣中央廣播電台董事楊憲宏在台北成立。該社團法人之目的在督促中華民國政府將人權做為兩岸談判的前提,特別是關注中國大陸內部的人權狀況,呼籲台海兩岸當局之間建立類似中美之間談判的「人權對話平台」機制,並推動中華民國政府儘速制定《難民法》或是《政治庇護法》、《中國人權法草案》,以協助受迫害的中國大陸良心犯及異見人士。該聯盟認為兩岸人權自由落差太大,穩定的兩岸關係需要「人權標準」。因此主張台灣應用民主人權、自由法治來跟中國大陸交往,強調民主、人權、自由和法治是「台灣唯一的籌碼」,並倡議「人權標準」應納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談判.

新!!: 馬英九和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簡稱醫勞盟,英文簡稱TMAL),為臺灣的公益性社團法人,是一個主要由醫師及護理師自發組成的醫療改革組織。於2012年9月11日成立,以關懷和改善台灣醫療勞動環境和病人安全為出發點而努力,為目前台灣及下一代締造更好的就醫環境。.

新!!: 馬英九和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LGBT權益

中華民國(臺灣)通常被認為是東亞、乃至亞洲地區之中,少數LGBT權益相對友善之地區。每年十月最後一週星期六在臺北市舉辦的臺灣同志遊行吸引數萬人參與,為亞洲僅次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第二大的LGBT活動。 同性性行為在台灣是合法的,針對同志的暴力事件相當少見,警方對同志友善空間施壓的情況逐漸減少。同性伴侶目前未享有與異性伴侶同等的法律權益,僅部份地方政府開放受理「同性伴侶」的戶政註記。2015年台北市聯合婚禮開全國先例,首度開放同性伴侶參加。 在反歧視法方面,分別在2003年和2007年制定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和《性別工作平等法》,保障教育和工作領域不得有性別、性傾向之差別待遇。在2011年《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條文中,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以教育方式教導尊重多元性別(指性別除生理性別外,還包括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2015年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將長期照護納入反性傾向歧視範疇。2016年民進黨為立法院多數後,涉婚姻平權的民法修正案,在立法院被提上議程,獲多數立委主持。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於2017年5月24日釋憲,中華民國民法972條違憲,要求兩年內修法,使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区。 根據一份2014年的研究,臺灣社會普遍接納同志,不會因其性別而拒絕他們交友、求職等權利,多數反對對同志的種種刻板印象。然而問及若自己子女是同志時,其意見則明顯保留。2012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指出55%受訪者贊成應立法保障同志合法結婚權,37%反對,其中以年輕族群對於婚姻平權特別支持。 台灣在LGBT權益和同志運動的反對聲浪主要以基督教右派背景的保守派團體為主,主要政黨內部亦有反對的聲音。.

新!!: 馬英九和台灣LGBT權益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民族主義(Taiwanese Nationalism),或稱台灣國族主義,是一種存在於台灣的民族主義。此主義涉及了台灣人在各種層面的複雜思想體系。其宗旨在於建立一個由台灣人彼此認同且內聚的台灣國族,以台灣人自身的自主意識為思想的中心點,進而追求民族的最大利益並且擺脫來自任何境外國家及民族的直接束縛及影響。與建立在種族主義之上的族群民族主義(種族民族主義)不同的是,台灣民族主義是建構在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傳統之上的公民民族主義,僅僅強調台灣人應認同台灣這個國家,並無關乎血緣、祖先及文化及種族或族群層面的認同。本主義內涵的民族並非特指和獨尊特定的台灣族群,而是指任何認同台灣價值的台灣公民。因此,台灣民族主義係由原住民、閩南裔、客家裔、戰後移民裔及新住民等所有族群所共同擁有的。.

新!!: 馬英九和台灣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治

台灣政治涵蓋的政府型態、統治者或行政區劃體制,今普遍與中華民國政治相同。事實上,於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之前,台灣具有政治雛形有文字脈落可尋者可遠自1624年荷蘭據臺後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在此尚不包含台灣近代之前未經證實的平埔族統治的相關政治型態(如:大肚王國)。.

新!!: 馬英九和台灣政治 · 查看更多 »

台湾义勇队旧址

台湾义勇队旧址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酒坊巷,是台湾义勇队从1939年2月22日成立到1942年5月金华沦陷之前的活动场所,也是台湾人在中國大陆抗日的唯一旧址。2006年被列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台湾义勇队旧址现存三组建筑,酒坊巷84号(当年为酒坊巷18号)为民国初年民居,坐北朝南,占地213平方米,为单层四开间砖木结构,是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成立地和第一所台湾医院所在地;一墙之隔的清代天井式建筑湘岩试馆在1939年时曾作为义勇队队员的宿舍;酒坊巷103号清末民居占地198平方米,单层砖木结构,大门朝西,是李友邦将军的住所,也是朝鲜义勇队旧址。 2006年金华市政府将酒坊巷84号修复并辟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 马英九为该馆题写馆名,此外还有汪道涵题词“台湾义勇队在金华”,连战题词“同源同祖同文,连山连水连心”等。.

新!!: 馬英九和台湾义勇队旧址 · 查看更多 »

台湾地下电台

台湾地下电台产生于二十世纪90年代,在中国国民党处于大众媒体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为了在选举时让更多的民众听到自己的声音,民主进步党等反对党纷纷设立地下电台,宣传政见,号召选民投票支持。 在台灣,廣播電台的主管機關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早年為行政院新聞局)。早年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時代,廣播電台頻道分布不均,為掌控媒體而佔有多數的頻率,扼殺媒體自由;1990年代起,因而有地下電台的興起,節目大多以批評時政為主。2000年後,政府開放小功率電台申請設立,部份地下電台因此合法化。為增加營收,除了政論節目外,地下電台的節目大多進行商品販賣,尤其以藥品為主;但部份藥品未經檢驗,含有各種不明成分對人體有害,造成不少非法藥物氾濫的情況發生。在台灣中南部農村地區,出現不少因服用非法藥品而導致腎臟病變需洗腎的案例。迄今台灣街頭仍有所謂的「電台指定藥局」,而這些藥局的主要宣傳媒介都以地下電台居多,尤其是病入膏肓的老年聽眾很容易受到電台蠱惑與誤導而誤買誤用藥物,造成長遠的身心傷害。.

新!!: 馬英九和台湾地下电台 · 查看更多 »

台湾地区领导人

臺灣地区領導人,或称台湾当局领导人、台湾方面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新聞媒體为了描述中華民國国家元首的一個名詞。此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新聞媒体使用的標準詞彙,運用此一稱呼反映出中共当局的認知,即不再承認「在台湾的中華民國是國家」,以達政治正確的宣傳效果。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認為中國共產黨及創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已經取代中華民國政府而成為唯一的中國政府,因而不再承認1949年以後將中央政府所在地遷移至台湾地区的中華民國政府,亦不承認其最高領導人之正式官銜「中華民國總統」。在中國大陸经营的境外电视台,如凤凰卫视,则一般以「台湾领导人」这一较为折衷的称谓来指代中华民国总统。 但台灣仍使用中華民國為國號至今,因此透過选举勝出出任的國家領導人在法律上正式的官銜全名是「中華民國总统」,而並非「台灣總統」。 假若中國大陸媒體说台湾总统,等于是承认台灣獨立;但若说中华民国总统,等于承认两个中国。因此,中國大陸采用“台湾地区领导人”来代替中华民国总统:用“地区”说明台湾不是一个国家,用“領導人”不等同于“总统”。中国大陆媒体也不会称之为「臺灣省省長」,因为这样称呼等同将中华民国总统降级为省级领导人,亦不符合台湾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統治的現狀。 根据北京当局的規定,中国大陆媒体不能使用“中华民国”字样描述台湾当局。但如果新闻中无法避免正式称谓,则需在其官衔或机构名称加上引号,如“中华民国总统”、“总统府”等。.

新!!: 馬英九和台湾地区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史亞平

史亞平(Vanessa Shih,),中華民國女性外交官,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中華民國駐新加坡代表(大使級),中華民國外交部常務次長,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女性外交部常務次長,現任駐奧地利代表。.

新!!: 馬英九和史亞平 · 查看更多 »

史哲維

史哲維(Erich Shih,),中天電視新聞主播、《時事求是》、《兩岸秘密檔案》(廈門衛視合作節目)節目主持人。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學院國家安全研究所。 2014年5月15日被發現頭部被套塑膠袋,陳屍在臺北市仁愛路住處,現場沒有留下遺書,警方據現場跡證初步研判可能是自殺,須進一步調查死因。中天於當日晚間發表聲明表示,慟失傑出優秀主播。.

新!!: 馬英九和史哲維 · 查看更多 »

司徒文

司徒文(William Anthony Stanton.),暱稱比爾·史坦頓(Bill Stanton),美國資深外交官,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際學院(NTUIC)教授,曾任美國駐澳洲、駐韓國大使館及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長,2013年7月17日,司徒文出任國立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首任主任。2014年10月,司徒文就任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負責清大全球事務。.

新!!: 馬英九和司徒文 · 查看更多 »

受天宮

受天宮為奉祀北極玄天上帝之道教廟宇,位於台灣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 松柏嶺的舊地名為松柏坑,於八卦山山脈南端,海拔約440公尺,為台灣玄天上帝信仰代表廟宇,由受天宮分香之宮、觀、壇、宇計1萬8千餘座。.

新!!: 馬英九和受天宮 · 查看更多 »

名人DNA

名人DNA(List of haplogroups of historic people)是名人的Y染色體單倍群、亦名人的粒線體DNA單倍群一覧。Y染色體單倍群嚴格遵循父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父系源流,亦粒線體DNA單倍群嚴格遵循母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母系源流。.

新!!: 馬英九和名人DNA · 查看更多 »

吳寶春

吳寶春,麵包師傅,生於台灣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 2008年,吳寶春、曹志雄與文世成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路易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奪下亞軍,同時吳寶春亦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 2010年,世界盃麵包大賽新增個人賽,吳寶春在前十名團體賽競爭選手當中,代表中華民國台灣參賽並獲得世界麵包金牌(冠軍)。 2016年,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亞太EMBA學程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新!!: 馬英九和吳寶春 · 查看更多 »

吳伯雄

吳伯雄(),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今桃園市中壢區),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中國國民黨籍。現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曾任總統府秘書長、內政部部長、臺北市市長、政務委員、桃園縣第七屆縣長、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亦曾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會長、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他是第三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 吳伯雄為國民黨重用的台籍人士(桃園客家人),祖先來自福建省永定縣。吳伯雄的伯父吳鴻麒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遭謀殺身亡。父親吳鴻麟曾任第四屆桃園縣縣長。長子吳志揚曾為第十六屆桃園縣縣長,現任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吳伯雄 · 查看更多 »

吳俊立

吳俊立,臺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

新!!: 馬英九和吳俊立 · 查看更多 »

吳念真

吳念真(),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臺灣男導演及藝術監督,出生於臺北縣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猴硐大粗坑,父親入贅,身為長子的吳念真,從母親的家姓;自爆曾罹患憂鬱症,自承還在吃藥。.

新!!: 馬英九和吳念真 · 查看更多 »

吳瑞璧

吳瑞璧(),筆名月鴞,台湾女性作家,生於宜蘭市,成長於台北市,私立醒吾商業專科學校國際貿易科畢業、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人文學學士、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士。.

新!!: 馬英九和吳瑞璧 · 查看更多 »

吳萬教

吳萬教,中華民國空軍二級上將,籍貫臺灣省雲林縣元長鄉,現任國防大學校長,為唯一現役臺灣本省籍二級上將,也是前總統馬英九任內唯一一位晉升二級上將的臺籍將領。畢業於空軍官校68年班,同期出身的二級上將尚有國防部的軍政副部長沈一鳴,吳萬教同時也有民間大學碩士學位,亦即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碩士。曾任國防部總督察長、空軍司令部副司令、空軍作戰指揮部指揮官、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空軍作戰指揮部副指揮官、空軍司令部督察長、空軍第427戰術戰鬥機聯隊(空軍清泉崗基地)聯隊長,也是馬英九政府第一位晉升的臺籍上將。.

新!!: 馬英九和吳萬教 · 查看更多 »

吳豐山

吳豐山(Frank Wu,),台灣媒體人、作家、政治人物。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北門郡(現在台南市北門區)。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學士(1969年)、新聞學研究所碩士(1971年,論文《台北市公營報紙與民營報紙》)。2度當選國民大會代表(無黨籍)。 1968年在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讀書時在鄉賢親長吳三連經營的無黨派獨立報《自立晚報》做新聞工作,從基層記者做到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1998年台灣公共電視台開播,,吳豐山做第1任、第2任董事長,2任6年。2006年,吳豐山入蘇貞昌內閣,任行政院不管部會政务委员(無黨籍)。2008年,吳豐山被總統馬英九提名,經立法院投票通過,任監察院監察委員(無黨籍),任期6年,2014年卸任。著有《今日台灣農村》、《環遊世界79天》、《台灣社會心理改造論》、《台灣1999》(小說)、《論台灣及台灣人》等書。 2010年11月,吳豐山針對政府新聞置入性行銷、中國置入性行銷廣告提出調查報告及糾正案。認為陸委會怠於查處,無法管理這類假專題的真廣告,使中國的新聞置入橫行,而糾正陸委會。 2012年8月,吳豐山說,台灣從1996年民選總統以來,就存在「一鄉一停車場」、「一縣市一焚化爐」這種毫無政策專業的亂象,所以他對台灣「選舉政治」感到悲哀,也痛斥台灣的文官:「盲目決策,因循苟且,缺乏積極主動與擔當。.

新!!: 馬英九和吳豐山 · 查看更多 »

吳育仁

吳育仁()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雲林人,台灣勞資關係學者,曾任立法委員。 現任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孫文學校嘉院院長。 2018年4月25日獲中國國民黨徵召提名參選嘉義縣長。.

新!!: 馬英九和吳育仁 · 查看更多 »

吳育昇

吳育昇(),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台南縣,籍貫江蘇省漣水縣人,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前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於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擔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發言人,被媒體稱為馬家軍核心成員,曾遭到「憲法133聯盟」與「割闌尾計畫」團體發起連署罷免,但兩次連署未達法定人數,皆以失敗收場。.

新!!: 馬英九和吳育昇 · 查看更多 »

吳清基

吳清基(),臺灣學者,臺南市佳里區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曾擔任教育部技職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臺北市副市長、教育部部長等職。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名譽教授、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兩岸現代職業教育協會理事長、龍華科技大學校務諮詢顧問、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校務顧問、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新!!: 馬英九和吳清基 · 查看更多 »

吳清源

吳清源(),名泉,字清源,以字行,出生於中國福建,現代圍棋名家,日本退休職業棋士,又號「昭和棋聖」。七歲開始學棋,數年後已難逢敵手,有「天才神童」之稱。後來獲旅華日本棋手井上孝平五段賞識,引薦給日本圍棋长老瀨越憲作七段。其後遠赴日本,稱雄日本棋壇數十年,開創新佈局,獲棋壇譽為「現代圍棋第一人」。.

新!!: 馬英九和吳清源 · 查看更多 »

吳敦義

吳敦義(),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中國時報記者、大都市建設副董事長,臺灣本省人。出生於臺中縣南投區草屯鎮,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曾任報社主筆,負責臺北市政專欄,能言善道,於1973年獲中國國民黨推薦參選臺北市議員並當選,開啟從政之路。1981年被國民黨徵召返鄉參選南投縣長,成為最年輕的地方首長。 在1990年任高雄市長,並於1994年首次民選市長連任,任內在1990-1998年,多次強力批評中央政府「重北輕南」的政策,頻頻為高雄人叫屈。;2002年返鄉參選南投縣立法委員,連續三屆當選;2009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馬英九總統任內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長;2011年6月受馬英九總統認同,成為第十三任副總統候選人,並於2012年5月20日宣布就職。此外,吳敦義曾擔任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常委、中央評議委員團主席、秘書長、第一副主席至代理主席等。2017年1月9日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破14萬票第一輪出線當選。.

新!!: 馬英九和吳敦義 · 查看更多 »

吳敦義內閣

吳敦義內閣,為2009年9月10日至2012年2月6日行政院院長吳敦義所領導的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5月20日就任後的第2任及執政時間最長的內閣。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中南部嚴重水患,嚴重的人命財物損失引發民眾對於劉兆玄內閣行政的質疑和不信任,導致劉兆玄院長為負起水災的政治責任而宣布請辭並帶領內閣總辭。隨後,總統馬英九於2009年9月7日任命時任立法委員的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院長,時任桃園縣縣長朱立倫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副院長職2010年5月17日由陳冲接任),所有閣員並於2009年9月10日宣誓就職。內閣成員以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為主。.

新!!: 馬英九和吳敦義內閣 · 查看更多 »

吳慶堂

吳慶堂(),生於臺灣臺南,是前國民大會代表、臺灣出版業者、多所學校擁有人及慈善家。吳目前為全台灣最大之私立高中職學校擁有者, 也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最年輕的創校人。妻子王美只曾列名於國民黨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名單。倆人目前分別為桃園啟英高中、治平高中董事長。吳慶堂畢業於嘉義高商商和美國教育學系,前者為當時台灣南部較著名之職業學校。 在社會服務方面,吳曾多次因為在教育上的投入而被媒體冠以包括「教育首善」、「教育巨擘」等稱呼,並曾經有計畫性的承接多所學校校務(惟有些並未成功)。在慈善奉獻方面,吳與妻子皆在許多慈善基金會擔任領導性職務,包括慶美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台南縣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台南縣生命線協會常務理事等。吳早期在政治參與上相當活躍,曾經擔任無黨團結聯盟籍國民大會代表和其他職務。.

新!!: 馬英九和吳慶堂 · 查看更多 »

吳思華

吳思華,生於臺灣雲林縣,籍貫浙江省平陽縣,管理學者,研究專長為策略管理、產業與競爭分析、知識經濟、創新與創造力等,曾獲第一屆科技管理學會院士、2008年「科技管理獎」個人獎。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20日接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

新!!: 馬英九和吳思華 · 查看更多 »

吾爾開希·多萊特

吾尔开希·多萊特(Örkesh Dölet,),维吾尔族,籍貫新疆自治區伊宁市,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曾在新疆接受三年教育,中國民運人士,是八九學運的领导成员,與王丹、柴玲等同為當時學生領袖之一。目前是中華民國國民,領有中華民國國籍,定居於中華民國臺中市,從事金融業。.

新!!: 馬英九和吾爾開希·多萊特 · 查看更多 »

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

各方對於九月政爭事件的反應。.

新!!: 馬英九和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 · 查看更多 »

士林運動中心

在台北市各行政區設置市民運動中心是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主要政見之一,士林運動中心是台北市第6座啟用的市民運動中心,其樓地板面積9,920平方公尺,地下二層,地上十層。2008年2月2日正式啟用,承包經營單位是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新!!: 馬英九和士林運動中心 · 查看更多 »

壹電視新聞台

壹新聞(英語:Next TV,全名「壹電視新聞台」),為壹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於2010年7月30日晚間7點官網試播,同年12月28日在壹網樂平台開播,並於2011年7月20日取得電視廣播節目衛星執照。目前能收看到此頻道的平台有中華電信MOD506頻道(HD)、台灣有線電視系統49頻道(HD),同時也提供iOS及Android系統壹電視新聞台APP兩版本直播。.

新!!: 馬英九和壹電視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壹週刊 (台灣)

《壹週刊》(Next Magazine)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是壹傳媒繼香港《壹週刊》後進軍台灣之作,2001年創刊,2018年停止發刊,轉為網路媒體。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若遇特殊狀況,如重大社會事件時,則機動性提前至星期二出刊。.

新!!: 馬英九和壹週刊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多元成家立法草案

多元成家立法草案是指中華民國(臺灣)有關修改民法中涉及婚姻及家庭制度以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草案。最早起源於1990年代起臺灣社會對性別平等相關議題的重視,之後在馬英九政府時代起由關注性別平等的社會團體推動修法,是「性別主流化」的一環。隨著部份爭議相對較少的法律與政策施行後,目前經常以「多元成家」概括及通稱相關審議中的議題,內容包含婚姻平權草案、伴侶制度草案、家屬制度草案等三個法案,目前其中又以同性婚姻關係的合法化、領養子女的權利最引起輿論關注與評論。三個草案各自獨立,且同時送入立法院審查,其中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草案首先獲得足夠提案立委人數的連署,並在2013年10月25日通過一讀,交付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伴侶制度草案、家屬制度草案仍處於民間倡議的階段。 2016年10月下旬,立法委員尤美女領銜第二次提出婚姻平權法案,獲得時代力量黨團、以及部分國民黨與民進黨籍立委連署,得以超過15人之提案門檻。各版本法案分別在同年11月8日、11日在立法院院會一讀通過付委。.

新!!: 馬英九和多元成家立法草案 · 查看更多 »

夏瀛洲

夏瀛洲(),中華民國空軍二級上將,生於山東諸城,由總統李登輝親自提拔晉升中將與上將,屬於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

新!!: 馬英九和夏瀛洲 · 查看更多 »

夢想家

《夢想家》是一部台灣搖滾音樂劇,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表演工作坊製作,在2011年「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慶晚會」演出。主要製作人為賴聲川(擔任創意總監、編劇與歌曲作詞),導演丁乃箏、呂柏伸,主要音樂創作者為陳志遠,主要演員周定緯、林芯儀、李杰宇、張靜之、林維哲。 於當年度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日)、10月11日在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演出兩個場次,耗資約新台幣2.58億元。外界質疑費用過於高昂,並涉及帳目不清等財務問題,引發台灣社會內部討論,成為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議題之一,並登上台灣2011年十大藝文新聞第一名。台北地檢署以貪污案進行偵辦,但以「查無實據」結案,2013年監察院以此案涉及行政缺失,糾正行政院與文化部(前文建會)。.

新!!: 馬英九和夢想家 · 查看更多 »

大埔事件

大埔事件(媒體亦稱大埔毀田、大埔圈地、大埔爭議、大埔案),是一起發生在臺灣苗栗縣竹南鎮大埔里居民反對政府區段徵收與强制拆迁房屋的抗爭事件。事件起源於行政院國科會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因應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用地已呈飽和狀態,規劃約157.09公頃用地作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第四期擴建用地竹南基地,於2001年5月18日完成竹南基地細部計畫。其中苗栗縣政府為執行「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周邊地區特定區」都市計劃,以區段徵收方式,進行徵收。2010年6月9日,苗栗縣政府在佔百分之九十八當地地主同意區段徵收並完成抵價地申請後,進行整地工程,同時對於在區內尚未同意徵收農戶但已被強制徵收的農地上,在即將收成的稻田中直接執行整地施作公共設施工程,破壞了徵收範圍的稻田,引發抗爭,經媒體報導與批判,引發後續一連串公民團體的抗爭與全國性的聲援,要求修改法令。事後內政部和苗栗縣政府依照行政院時任院長吳敦義指示,和自救會達成共識,劃定專區配農地給自救會。2013年則因為都市計畫變更致生計劃道路上建築的拆除事件。4戶被拆遷戶控告內政部區段徵收違法,2014年1月3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宣判,判決張藥房、朱樹、黃福記及柯成福4拆遷戶勝訴,其他駁回。2014年1月28日內政部決定不上訴。.

新!!: 馬英九和大埔事件 · 查看更多 »

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士官考試

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官士官考試,簡稱「預官預士考試」、「預官考試」和「預士考試」,是中華民國政府依照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所實行的服役方式,主管機關為國防部,開放予合乎標準且尚未服義務役的男子,錄取者受訓及格後,在服役時任少尉預備軍官、下士預備士官。軍官、士官役男具備現役軍人身分,受軍法管制;退伍後身分為後備役軍官、士官,依法接受各軍種國防主管機關實行召集,一般來說行政院海巡署預官在退伍後,改列為陸軍召集。.

新!!: 馬英九和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士官考試 · 查看更多 »

大統長基食品

大統長基食品廠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大型食用油公司,市占率近一度接近四成,創立於1977年(民國66年)1月,初期營業項目以沙拉油、花生油、麻油及苦茶油為主,加入葵花油、芥花油、玉米油、葡萄籽油、橄欖油、混裝棉籽油之進口業務。產品販賣遍佈各種通路包含國防部福利總處、全聯福利中心及全台各大量販店、超市等,並在國內主要縣市廣設營業據點。.

新!!: 馬英九和大統長基食品 · 查看更多 »

大熊猫

大熊猫(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稱作大--,一般稱為「--」或「--」,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熊猫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数据)。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由於生育率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大熊猫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大熊猫黑白相間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們喜愛,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猫為標誌,大熊猫俨然已成為了濒危物種保护最重要的象徵;大熊猫也是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向对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美國國際政治學元老級人物約瑟夫·奈爾更直言大熊貓被視為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支柱,與英國的皇室家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Jamil Anderlini,The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 2017。.

新!!: 馬英九和大熊猫 · 查看更多 »

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

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為台灣電力公司針對臺灣高雄市小港區火力發電廠,大林發電廠的發電機組汰除與新建工程計畫。.

新!!: 馬英九和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 · 查看更多 »

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

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Voice of hakka),位於台灣苗栗縣,於2002年5月17日開播,以桃園、新竹、苗栗為播送範圍的中功率客語廣播電台。.

新!!: 馬英九和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大支

大支(英語:Dwagie,台羅:Tuā-ki,),臺灣臺南人,饒舌歌手。也是一位音樂節目的主持人。.

新!!: 馬英九和大支 · 查看更多 »

天安号沉没事件

天安号沉没事件是指2010年3月26日晚間,载着韩国海军104人的天安号护卫舰,在黄海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时,突然沉入海底的事件 ,沉船導致46名艦上官兵死亡。5月20日,多国专家组成的军民跨国调查小组报告指稱巡防艦遭朝鮮潛艇發射魚雷擊沉。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后来称朝鲜的一些文件暗示了金正恩制造了天安舰事件。.

新!!: 馬英九和天安号沉没事件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馬英九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

天下雜誌縣市長滿意度,為台灣綜合性雜誌《天下雜誌》台灣幸福城市排行榜專題中的其中一個調查項目,幸福城市排行榜通常以五大面向「經濟力」、「環境力」、「教育力」、「社福力」、「施政力」,作為排行之標準。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則屬「施政力」調查的一部分,針對臺灣地區縣市首長進行滿意度民調。該調查自2004年開始施行,調查方式為以每個縣市為獨立母體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調查,一年進行一次。雖該調查並非唯一施政調查數據,但該調查之結果經常被媒體作為引用,甚至被作為輿論對於縣市首長能力評價的依據之一。。.

新!!: 馬英九和天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 · 查看更多 »

天然獨

天然獨,又稱自然獨,是台灣政治術語與主張之一,泛指生於1980年之後、認為台灣已獨立的台灣人。在這個世代中,多數認同自己的台灣人身份,支持台灣現狀是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獨台),但這個意識型態不一定延伸到支持台灣獨立建國。這個說法一般被認為起源自2014年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發表的談話,經由新聞和林濁水等人的論述而開始傳播,在太陽花學運之後成為流行名詞。相對而言,主要生於1970年代之前的「舊世代」台灣人,認為台灣必然要与大陆统一的人士,被稱為天然統或當然統。.

新!!: 馬英九和天然獨 · 查看更多 »

天恩彌勒佛院

天恩彌勒佛院,是位於臺灣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峨眉湖畔的彌勒大道總院,有一座淨高56.7公尺的彌勒佛青銅像。.

新!!: 馬英九和天恩彌勒佛院 · 查看更多 »

太子党

太子党指因其父母权势而获得了重要职位的人。.

新!!: 馬英九和太子党 · 查看更多 »

太平島

太平島(Itu Aba Island / Taiping Island,Ligaw / Ligao,),位居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位在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東距中洲礁約3.1海浬(約6公里)、敦謙沙洲約7.1海浬(約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浬(約30公里)。目前由中華民國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實際控制與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皆主張擁有太平島主權。 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申請「南海紛爭仲裁」,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當中指出,南沙群島是岩礁而非島。事後中華民國對於該仲裁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新!!: 馬英九和太平島 · 查看更多 »

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是指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臺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

新!!: 馬英九和太陽花學運 · 查看更多 »

太陽花學運時間軸

太陽花學運是指自2014年3月18日開始,由臺灣學生主導並且以中華民國立法院為主要據點的社會運動。其中在當天9時,反對中國國民黨單方面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宣告存查的學生佔據了立法院議場。儘管內政部警政署曾經多次嘗試驅離佔領議場的抗議學生卻都宣告失敗,與此同時來自臺灣各處的示威群眾也紛紛前往立法院附近支援。.

新!!: 馬英九和太陽花學運時間軸 · 查看更多 »

夷將·拔路兒

夷將·拔路兒(阿美語:Icyang Parod,),臺灣原住民族政治人物,阿美族人,漢名劉文雄,現任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新北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夷將·拔路兒 · 查看更多 »

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

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Goa-Seng-Lang Association For Taiwan Independence),簡稱GATI或外獨會,是一個由美國台灣外省子弟台灣獨立支援會(New Taiwanese For Taiwan Independence),簡稱NTTI 突破黑名單禁忌,返台沿伸發展出來的臺灣獨立運動組織。 1992年8月23日由在台的張忠棟、戴鑑、廖中山、陳師孟、夏子勛和美國台灣外省子弟台灣獨立支援會成員黃秀華、段震宇、郭樹人等共七十二人,基於「在台灣獨立建國的行列裡,外省人不該缺席」的理念發起成立於臺北市。然向中華民國內政部申請設立人民團體時遭駁回,因當時《人民團體法》規定人民團體不得主張分裂國土之條文。 外獨會造勢成功,聲名大噪後,不少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外省成員紛紛加入,成為外獨會中最大的派系,如鍾佳濱、田欣、周威佑,馬永成等。.

新!!: 馬英九和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女王之花

《女王之花》(여왕의 꽃,Victoria,前名《赤道之花》),為韓國MBC於2015年3月14日起播出的週末特別計劃劇,由《愛情萬萬歲》、《完美媽媽》朴賢珠作家攜手李大泳導演聯合打造。.

新!!: 馬英九和女王之花 · 查看更多 »

姚嘉文

姚嘉文(),臺灣彰化縣和美鎮人,執業律師,曾任考試院院長、民主進步黨第二任黨主席、總統府資政。妻子周清玉為前任彰化縣長、立法委員、國策顧問。.

新!!: 馬英九和姚嘉文 · 查看更多 »

姜民權

姜民權()生於中華民國上海市,籍貫江蘇省松江縣(現上海市松江區)。姜民權是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首名女學生,曾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遭判「參加叛亂組織」罪名,入獄服刑近十年,並因此無法從臺大畢業。.

新!!: 馬英九和姜民權 · 查看更多 »

孫大偉 (廣告人)

孫大偉(),生於台灣屏東,廣告製作人、作家、主持人、企業家。他曾擔任台灣奧美廣告創意總監、汎太國際執行顧問、張思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顧問,以及上海偉太廣告總裁和台灣偉太廣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以熱愛釣魚、登山、自行車、旅行並總是充滿創意而聞名,並被稱作「廣告教父」。.

新!!: 馬英九和孫大偉 (廣告人) · 查看更多 »

孫運璿

孫運璿()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僚、工程師,籍貫山東省蓬萊縣。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二戰後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任至臺灣修復電力,曾前後擔任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院長。在臺灣素有「永遠的行政院長」之稱。在將近20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的任內,他推行十大建設,與李國鼎共同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規劃臺灣早期科技政策;被許多人認為不僅是臺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也堪稱是「臺灣經濟的推手」《孫運璿傳》,楊艾俐著,天下雜誌社,1989年4月10日初版,ISBN 978-957-9079-01-3之一,也是臺灣經濟貢獻重要人物之一。 1984年2月24日,時任行政院長孫運璿因罹患腦溢血而一度病危,不久因身體狀況不理想而辭職下臺。經過漫長的恢復,孫運璿中風後的病情仍不甚理想,只能以輪椅代步。儘管喪失了部份語言和行動能力,且已淡出政治圈,他仍然受到中國國民黨乃至臺灣政壇內的景仰,曾於4年內以國民黨大老身份,兩度替該黨總統候選人連戰站臺助選。2006年2月,他因併發症於臺北市病逝,享壽92歲。.

新!!: 馬英九和孫運璿 · 查看更多 »

孫越 (演員)

孫越(),本名孫鉞,祖籍浙江省餘姚縣,為台灣男演員、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終身志願工作者。曾參與多部電影的演出,主持公共電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而被稱為「孫叔叔」。1989年宣佈退出商業演出,全力投入慈善活動,只從事義務性、公益性演出,包括節目主持、宣導廣告等。第20届金马影帝。代表作品有《扬子江风云》、《搭错车》、《群龙戏凤》等。 1959年與其妻結婚至今,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孫向竹)(孫向瑩)。.

新!!: 馬英九和孫越 (演員) · 查看更多 »

孫治平

孫治平()為孫中山先生長孫,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孫科長子。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

新!!: 馬英九和孫治平 · 查看更多 »

孔垂長

孔垂長(),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孫,孔維益与--曰潔之子,末代衍聖公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之孫。孔垂長是中華民國目前的唯一世襲特任官-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於2008年受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

新!!: 馬英九和孔垂長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馬英九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孔庆东

孔庆东(),外号孔和尚,汉族人,是一名中共党员。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祖籍山东费县。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友,本科毕业后师从于北大中文系的两位名师:是钱理群先生的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自称孔子和平獎發起人及評委,常以具爭議性的言論,如极端仇视“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而被受到網民注意。他曾经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任教2年。.

新!!: 馬英九和孔庆东 · 查看更多 »

孔庙

孔庙,又称夫子庙、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通常称为文庙,本是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式建筑,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借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庙宇。 随着中国文化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加深,越南、朝鲜、日本等地都兴建了许多孔庙。18世纪以后,在欧洲、美洲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孔庙。海内外孔庙曾发展到三千多处(目前尚存一千三百多处)。.

新!!: 馬英九和孔庙 · 查看更多 »

孔德成

孔德成(),字玉汝,號達生,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孫,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兼第一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世襲官員。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曾任中華民國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暨指導委員會委員、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新!!: 馬英九和孔德成 · 查看更多 »

孔傑榮

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又譯傑羅姆·艾倫·柯恩,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及東亞法律專家。他是前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現任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暨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同時也是外交關係協會的兼任資深研究員、寶維斯律師事務所的資深顧問。 他剛到中國時,全國上下都在進行「批孔運動」;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在中國大陸地區慣用的中文名為柯恩。.

新!!: 馬英九和孔傑榮 · 查看更多 »

官秀琴

官秀琴(),人稱官姐,是台灣性工作者權利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任台北市公娼自救會會長。1997年9月,臺北市政府廢除公娼制度;官秀琴爲了保持公娼合法,進行了多達500場的大小抗爭,包括遊說臺北市議會和對抗當年廢娼最力的台北市長陳水扁。2006年8月1日官秀琴失蹤,屍體於8月3日在基隆海邊被發現,疑似為投海自殺,具體死亡日期不詳。.

新!!: 馬英九和官秀琴 · 查看更多 »

宇昌案

宇昌案是於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期間所爆發的爭議事件。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於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協助並核准宇昌生技公司(今中裕新藥)的設立,在卸任後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以其家族資金投資宇昌生技;在當選民進黨主席後,蔡英文辭去董事長職位,將股份完全轉讓給潤泰集團尹衍樑。在大選中,此事遭中國國民黨質疑濫用權力、圖利特定人士、貪污,蔡英文認為是誣蔑進而提告。 包括陳良博、楊育民及何大一等生技界人士皆被牽連進此案件中,此外,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張俊雄、副院長蔡英文、經濟部長何美玥、中研院長翁啟惠等也全遭約談。在選後,特偵組以查無不法簽結,民事部分台北地院一審宣判劉憶如應賠償蔡英文200萬元,劉要上訴。宇昌案雖已簽結,唯監察院仍通過糾正文追究違職之行政責任,認定行政院及經建會都沒有善盡監督管理之責實屬不當,國發基金歷年所派董事及相關人員都有違失。此案影響了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與台灣生技產業的產業發展。.

新!!: 馬英九和宇昌案 · 查看更多 »

安倍晋三

安倍晋三(,)是日本自由民主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第90、96、97、98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5任)、日本眾議院議員(连任9屆)。 安倍晉三出生於東京都,本籍在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現今長門市)。其父親安倍晋太郎也曾是日本政治界的三大领袖之一,与竹下登、宫泽喜一并称;其外祖父岸信介(原姓佐藤)及外叔公佐藤荣作亦曾任總理大臣,號稱「一家三宰相」。 安倍在1982年踏入政壇,曾任自由民主黨幹事長及內閣官房長官,之後在2006年至2007年擔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1任)與內閣總理大臣(第90任),是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也是二戰後最年輕就任的首相(但2011年出任首相的野田佳彥歲數又更小),但僅擔任一年就以健康理由辭職。後於2012年再度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總裁,同年舉行的众议院选举中領導自民黨再次重新奪回取得執政權,成為平成時代第一位回任的內閣總理大臣。在2017年眾議院大選後,安倍成為平成時代以來第二位達成三連任、日本國憲法頒布後繼吉田茂第二位擔任四屆內閣的日本總理大臣,同時也是1885年日本改為內閣制後第三位達成四任首相的政治家。.

新!!: 馬英九和安倍晋三 · 查看更多 »

宋希濂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黄埔軍校第一期毕业,被誉为黄埔之光。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蒋介石嫡系重要將領,抗日名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新!!: 馬英九和宋希濂 · 查看更多 »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新!!: 馬英九和宋楚瑜 · 查看更多 »

寶島春夢

《寶島春夢》(Taiwan Evocation)是香港亞洲電視拍攝的一齣15集政治諷刺劇,諷刺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後中華民國的政局。這劇集如此公開的諷刺政治事件和人物,在香港電視史上相當罕見。 這劇集曾引起不少風波,曾有非正式統計指此劇播映時,在廣東省東莞市曾創下九成收視率;而時任亞洲電視總顧問的中華民國時事評論員沈野,在2000年4月7日中華民國TVBS電視節目《2100全民開講》中被中華民國一些民眾批評強烈醜化剛當選總統的陳水扁。.

新!!: 馬英九和寶島春夢 · 查看更多 »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可以根据政治意識型態分为“亲中共”和“反中共”两大立场。 “亲中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亲中共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带领数亿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殖民统治,对中共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国家统计局: 中国共产党获很高支持率 。亲中共人士常被中共称为爱国人士。 “亲中共”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第二,对中共和国家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举办大事、应对难事具有很高的满意率,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第三,对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依然保持较高信心,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看待理性,“关心担心但不害怕”是社会主流;第四,改革开放受到广泛拥护,民众生活改善、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与“亲中共”对立的“反中共”人士的一般共识是,中共邪恶无比,但出发点各有不同。有人认为中共出卖国家不是真爱国,所以中共很邪恶。有人认为中共太注重大一统、剥夺人民自决权,所以中共很邪恶。因此,“反中共”人士对一些反共人物(如蒋介石等)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许多来自中国的“反中共”人士主張「中共不等於中國」「爱国不等于爱党」,因此他们“反中共”而不“反中”。而另外一些反共人士则承认自己“既不爱这个党,也不爱这个党国”(反共反中)。 “反中共”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主要反對的是中國共產黨这个组织本身,但和当今中共一样都主张专制、党国一体、中华民族主义、“一个中国”,如两蒋时代的中国国民党。第二种,主要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和大一统思想,由于中國共產黨目前在中国大陆实行专制统治,共产党的政策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因此“反中共”與“反中”在内容上有重疊之處。同时,以上两者都反对中共在毛泽东时代实行的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等极左政策。.

新!!: 馬英九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 查看更多 »

寺岛实郎

寺岛实郎 (寺島実郎,)日本国际政治与经济领域的著名学者。现任日本多摩大学校长、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会长、日本综合研究所会长。2009年8月曾经访台,向台湾总统马英九传达日本民主党高层的讯息 ;寺岛实郎被视为民主党智囊。 寺岛实郎出生于日本北海道雨龍郡沼田町。从北海道札幌旭丘高校毕业、早稲田大学大学院政治学研究科修士课程修毕后,加入三井物产,曾任纽约本店业务部情报、企画担当课长、华盛顿事务所长、三井物产常务执行董事等。 经济上,寺岛实郎认为日本应该放弃市场万能论,推行“义利合一”的资本主义;外交上,他主张日本应该“亲美入亚”,建立「对等的美日同盟关系」,但不是反美厌美,也完全不同于早年日本社会的反日美安保同盟运动。.

新!!: 馬英九和寺岛实郎 · 查看更多 »

富邦併北銀案

富邦案,亦稱富邦併北銀案、富邦銀行併吞台北銀行案,是富邦金控能在事後十年迅速崛起的重中之重。此案是由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主導。然而此併購案事前未經台北市議會同意且事後馬英九承認曾經在同意併購案前前往富邦招待所共5次。除此之外,尚未併吞台北銀行的富邦金控即便加上富邦銀行的資產,其總資產規模仍只有台北銀行的一半不到,但最終竟能上演小吃大,將規模大自己超過1倍的台北銀行納入成為自身集團的子公司,改名為台北富邦銀行,讓眾多人瞠目結舌,不敢置信,引爆爭議。 隨後媒體揭露,台北市政府在沒公開遴選、招標及簽約的情況下,直接下令由富邦集團代理台北市市庫。台北市政府將自身平均月存量約6、7百億元的公款存在富邦銀行、更甚者,舉凡台北市政府存放於富邦銀行低於60億元的帳目,台北市政府同意富邦銀行不必支付利息。此舉亦遭非議指台北市政府放任市產縮水。 民主進步黨連續在2004年、2008年與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提出質疑馬英九涉嫌賣市產圖利私人財團的金融合併案。台北地檢署在檢察長邢泰釗指示下,針對馬英九所涉富邦併北銀案已經啟動偵辦,馬英九出訪回國後,傳喚馬到案說明。 蔡明忠否認捐1500萬元政治獻金給馬英九,但民進黨舉「98年矚金重訴字第一號《洗錢防-制-法》」等案的審判筆錄,顯示蔡明忠表示「當時《政治獻金法》已經通過,我印象所及我們是有捐款給國民黨,並且也取得收據,金額應該是1500萬」(馬英九當時未擔任國民黨主席),蘋果日報,2011年12月19日。 此疑似併購圖利案還疑似爆發內線交易案外案,台北地檢署在2002年曾分他案偵辦,但後來併由特偵組前身的高檢署查黑中心分別在2004年、2008年查無不法後簽結。事後特偵組還將北市財政局前局長李述德等5人發交北檢續查,2009年全案不起訴。特偵組發言人陳宏達表示:「魚翅宴案屬舊聞炒冷飯,當初告發的都是至今仍在批罵的人,簽結時他們都收到通知,未表異議,卻一再舊案重提,等於在浪費司法資源。」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黃世銘表示富邦金控政治獻金案已於2011年8月28日剪報分案,由特偵組先了解、釐清。.

新!!: 馬英九和富邦併北銀案 · 查看更多 »

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中國國民黨從1895年其前身興中會成立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本條目介紹中國國民黨在發展歷程中的出現的重大批評聲音和爭議事項。.

新!!: 馬英九和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 查看更多 »

對馬英九的評價

對馬英九的評價是對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馬英九的評價。.

新!!: 馬英九和對馬英九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對蔣中正的評價

前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曾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蔣中正帶領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勝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臺澎金馬,堅決反共對保存中華文化及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發揮重大貢獻。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利失去政權到臺灣後,以反共為名實行威權體制。蔣中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中正的評價非常歧異,除了蔣中正因戰敗失去政權而備受日後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評之外,在全世界依然有不同的評價。.

新!!: 馬英九和對蔣中正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對蔣經國的評價

蔣經國在中國近代史及台灣戰後史上地位舉足輕重,他逝世後,人們給予他不同評價。一方面他形象正面,領導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走向復興,專業人士不受制肘,使得過去一些留學海外的海歸派紛紛回台創業或投資,而促進台灣經濟逐漸起飛,熱錢湧進,新台幣開始大幅升值,股市創新高。1987年,解除台灣省戒嚴令,開放報禁、黨禁,准許台灣戰後各省移民可以返回中國大陸探親。甚至開放台灣民眾到中國大陸展開小額投資,而獲得人民認同。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也在蔣經國任內成立。 关于中華民國行憲後歷任總統的民意調查顯示,台灣人民對蔣經國均抱持最深切懷念及肯定。蔣經國的親民作風,也受到李登輝、宋楚瑜、馬英九等政治人物倣效及模仿。 另一方面,他領導的國民黨政府繼續施行威權統治,以警總及情治單位特務鎮壓身邊匪諜,藉此打壓可能萌芽的共產主義或黨外政治思想。當時有幾句話:「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充斥在大街小小巷,甚至發票上都有此警語。.

新!!: 馬英九和對蔣經國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

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主要收錄了與民主進步黨相關的批評與爭議。.

新!!: 馬英九和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 · 查看更多 »

對於雨傘革命的反應

在雨傘革命中,有很多來自媒體、泛民主派、親建制派、不同組織和國家的反應。.

新!!: 馬英九和對於雨傘革命的反應 · 查看更多 »

小田滋

小田滋(おだ しげる,),是成長於臺灣的日本律師、法學家(專長國際法與海洋法)、東北大學(宮城縣仙台市)名譽教授,1976年至2003年任國際法院法官,1991-1994年並為副院長,1994年獲選為日本學士院會員,2004-07年為日本國際法協會(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 of Japan)會長。.

新!!: 馬英九和小田滋 · 查看更多 »

小馬

小馬可指:.

新!!: 馬英九和小馬 · 查看更多 »

小馬哥

小馬哥可以指:.

新!!: 馬英九和小馬哥 · 查看更多 »

尹士豪

尹士豪()安徽巢縣人,父親是尹學謙將軍;二弟是生化學家尹士俊,妹妹尹士立,1982年至1992年接任阮大年擔任台灣中原大學校長(後由張光正繼任校長),被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青輔會主任委員、監察院委員、唐榮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其配偶為尹鄧樂生,長子浩恩,次子懷恩。.

新!!: 馬英九和尹士豪 · 查看更多 »

尹啟銘

尹啟銘(),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經濟部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等職。.

新!!: 馬英九和尹啟銘 · 查看更多 »

岳云中学

岳云中学,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前临南岳古镇,后倚紫云雄峰,为宋文定书院、明甘泉书院故址,自古文风鼎盛,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湖南省重点中学。学校清朝末年初创于长沙,抗日战争时期因兵燹迁南岳,再迁白果镇、蓝田,抗战胜利后复校于南岳,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

新!!: 馬英九和岳云中学 · 查看更多 »

崔麗心

崔麗心(),出生於台灣,曾是台灣知名節目主持人。曾獲得1990年與1992年的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她的弟弟崔企川曾任中天電視新聞部政治組召集人及中天新聞主播,是2013年紀錄片《看見台灣》的編劇。 崔麗心是中國國民黨的堅定支持者,曾多次為國民黨籍候選人站台助選,如2008年的馬英九和2014年的朱立倫等。 她與其夫李振稼育有一子一女。好友有張雅琴(新聞主播)、丁曉雯(資深音樂人)、趙樹海(歌手、主持人)、趙寧、高婉倩(朱立倫妻子)等人。.

新!!: 馬英九和崔麗心 · 查看更多 »

巢運

巢運,於2014年發起的台灣社會運動,以「滅金權、爭公平」為號召 ,主要抗議高房價,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等19個民間團體為主要發起,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秘書長彭揚凱及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擔任發言人。.

新!!: 馬英九和巢運 · 查看更多 »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常簡稱工委會)是台灣的體制外勞工運動組織之一,成立於1992年,緣於1992年基隆客運罷工事件。1992年6月2日9時整,基隆客運產業工會舉行會員大會,投票通過從1992年6月4日16時整開始罷工,由「七人決策小組」決定罷工時間長短;此次罷工間接促成工委會的成立。 工委會雖不合於《工會法》規定,卻結合了基層工會、行業工會聯合會、地區性總工會、女工、工傷者及外勞等組織,成為台灣重要的勞工運動力量。其口號為「工人鬥陣,車拚相挺」。 2006年時,工委會成員改組成「人民火大行動聯盟」。2011年,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向內政部登記為政黨「人民民主陣線」。.

新!!: 馬英九和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丁守中

丁守中(),生於高雄市,成長於臺北市,祖籍浙江省義烏縣。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台大政治系兼任副教授,曾任國民黨青工會主委、台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立法委員。任立委期間問政表現多次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優秀立委之評鑑。.

新!!: 馬英九和丁守中 · 查看更多 »

不統、不獨、不武

在台灣,不統、不獨、不武(no unification, no independence and no use of force)是一個政治名詞與口號,由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提出,作為政見,也是其任內的兩岸政策原則之一,又稱新三不政策。常被認為是九二共識,一中共表及憲法一中的補充。其內容為,在馬英九任內,保證不推動两岸統一,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兩岸之間不進行軍事戰爭。在馬英九執政後,這個原則取代了陳水扁時代的四不一沒有。.

新!!: 馬英九和不統、不獨、不武 · 查看更多 »

不能戳的秘密

《不能戳的秘密》由李惠仁執導,描述自2006年至2011年間在台灣所發生之禽流感,因政府官僚隱匿甚至扭曲實驗數據的情況下病毒演化、疫情更逐步擴散,探討防疫缺失與責任歸屬的調查報導式議題紀錄片。.

新!!: 馬英九和不能戳的秘密 · 查看更多 »

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中國大陸赠送台灣大熊猫,简称赠台大熊猫,是描述于2008年12月23日中國大陸赠送一对国宝大熊猫(“團團”與“圓圓”)给台湾,而于2011年4月16日台灣回贈給大陸一對長鬃山羊與台灣梅花鹿,而称之为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兩頭大熊猫來自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現居於臺北市立動物園,而台灣回赠的山羊與台灣梅花鹿則於2011年4月16日送往山東威海市森林公園。 熊猫赠台事件引起許多关注,也历经波折。2005年中國國民黨连战访问大陆,同时由中國大陸政府提出赠送大熊猫,2006年中國大陸已經基本确定赠台方案并已經准备就绪,但最终因中國大陸方面而生的統戰命名,導致台灣政府拒絕而未能成行。直至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后,才輸入貓熊至台灣。.

新!!: 馬英九和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 查看更多 »

两岸领导人会面

兩岸領導人會面,常称“--”或“--”,是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會面,也是海峽兩岸(即--)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66年),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會中主要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該會面在當地時間下午3時,於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层“島嶼宴會廳”內的「東陵廳」及「裕廊廳」舉行,新加坡政府應雙方要求協助籌辦本次會面。馬英九為此次會面專程前往新加坡,習近平則是在結束越南與新加坡的國事訪問後再與馬英九會面。雙方同時派遣兩岸關係的相關官員共同參與,會面前半段向媒體公開,後半段則為閉門會議。 為達成實質對等與尊嚴,雙方在會面上以「--」與「--」的身分見面,並以「先生」互稱。中國大陸方面指出「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會後,先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下午4時15分舉行記者會,接著馬英九於下午4時45分在同一場地舉行記者會。雙方在稍晚共進晚宴,並分別在當日晚間搭乘專機返回北京與台北。.

新!!: 馬英九和两岸领导人会面 · 查看更多 »

两个中国

兩个中國是一種近現代描述兩岸關係或者國共關係的政治用語,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政治現实上作为两个主权国家或政治实体。.

新!!: 馬英九和两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始於公元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可分為以社會主義轉型及階級鬥爭為主題的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時代至今(1978年至今)。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唯一的執政黨,並堅持對全国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與歷史影響巨大。 中國社會經歷一次由中央至地方、有其特色的巨大變革,從貧窮、落後轉變為一個日益現代化的國家。現在的中國貧民階層大幅度下降至12%,而大多數人民享有食品、住房、醫療等生活必需品,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1949年以前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至今下降至約3.58%。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僅為35歲,至今達到73歲,比較第三世界國家平均為高約10歲,部分沿海都市人均壽命更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城鄉醫療保健系統主要集中在疾病的預防上。中國於1950年代末基本消滅血吸蟲病,但是近年又有死灰復燃趨勢。於1994年基本杜絕絲蟲病,於1995年杜絕脊髓灰質炎。中國政府正在計劃在短期內根治麻風病,在來年杜絕碘缺乏症。雖然人口的壽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1970年代以來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人口增長率正在穩步下降。因此,中國很大程度的解決了人口過剩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在外交上,1949年後的中國變得更為獨立自主,雖然在長達22年的時間裡遭受到美國及蘇聯兩大國的封鎖,被聯合國排除之外,卻依然被視為冷戰中少數幾個獨立於兩陣營外的國家中最重要的一個;隨著經濟實力的發展中國也日漸成為全球受矚目的大國之一,區域與全球影響力不斷上升。軍事上中國也取得長足發展,國防安全不再是重大威脅。 西藏和新疆的獨立運動已经大大受到控制。台灣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分治已久,台灣有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價值觀與制度,新一代台灣人经过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去中国化的教育,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感極低,更不覺得有「內戰遺留問題」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必要。台灣民調顯示多數不願與中國「統一」。西方主流媒體與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政府利用對媒體、學術、教育、資訊的控制,掩蓋歷史事實。中共官方則將「還原歷史」、「重寫歷史」、否定黨史、國史的主張稱為「歷史虛無主義」。.

新!!: 馬英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的第五个修正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并在吸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补充提案下,于2018年3月11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同日公布施行。 修正案内容包括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设立国家监察机关、取消国家主席和国家副主席任期限制及從憲法層面上确立宪法宣誓制度等事项,共21条。其中的第十四項修宪建议刪除国家主席、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引起國際關注。.

新!!: 馬英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台湾时期历史年表

本条目介绍中华民国历史台湾时期的大事记。.

新!!: 馬英九和中华民国台湾时期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列表

中华民国国家元首配偶,即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先生或第一夫人。.

新!!: 馬英九和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圣座关系

中華民國-聖座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今多以聖座行政機構教廷、或其所在地梵蒂岡代稱)之間的外交關係,通稱台梵關係。聖座在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整個中國,而非海峽兩岸的分治現狀。 目前教廷是中華民國自2001年與馬其頓斷交後唯一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歐洲國家,雙方均互設大使館;中華民國在教廷派駐大使,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也與其他國家的使館相同,不是設在梵蒂冈而位於罗马,聖座則在台北派駐參贊代辦,使館名稱為「駐華大使館」。雖因政治因素令教廷駐華使節職稱有所變化,然而台梵關係基於共享自由、人權、和平及博愛等普世價值,使邦誼保持密切友好。.

新!!: 馬英九和中华民国-圣座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政府沿革

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市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直到現今在臺灣执政的蔡英文政府。.

新!!: 馬英九和中华民国政府沿革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亦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該詞最早在晚清由建構和完善「維新派」的民族理論的梁啟超所提出,梁啟超的「中華民族」理論的前提,是在現階段承認中國境內各歷史-文化群體之間原本存在的差異和多元現象,但同時也樂見其一體化的趨勢,希望建立有如美國的國家,在未來成為無差別的大民族。 晚清時期,面對列強的威脅,中國知識分子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其中一部分人將中國的危機歸咎於中國內部「異族」的統治,不滿清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岐視政策。這種認知在20世紀初發展成為漢民族主義 ,形成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黨」,而維新派則警告革命派的「排滿」種族革命主張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和列強干預的危險。另外,清末留日滿族和蒙古族人士及清朝官員在「國民」觀念的啟示下,對於中國族群關係「從多元到一體」的認知,影響了中華民國建立後的族群思想與族群政治。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民族矛盾,由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紛紛參與革命,日益威脅著滿清統治權。為了度過自身低潮的統治時期,清朝統治者與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漢族士大夫之間,取得了透過「變法維新」將君主專制轉化為君主立憲的共識,「五族共和」族群論述被晚清政府接納並且成為朝廷的官方族群政策,將自身定位為合「五族」、「五地」為一體的「中央」政府。與維新派相對立的是頑固派,兩者的實質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辛亥革命後,主張種族革命的革命派放棄種族復仇主義的主張,接受新成立的中華民族民族國家的立國理論基礎——「中華民族」觀念和「五族共和」政策吳啟訥,。 中華民國建國後,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更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而廣為人知。當今中華民國學術界主張中華民族是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原住民及其他民族為組成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憲法定義中國現今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 在歷史淵源上,中華民族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黄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群,在某些情況下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華人或未必有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故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其定義可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在族群內涵及地理範圍上或有差異。 關於中華民族的概念變遷,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

新!!: 馬英九和中华民族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于1951年5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订。.

新!!: 馬英九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 查看更多 »

中央廣播電臺

中央廣播電臺,簡稱央廣,為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廣播電臺,也是中華民國唯一提供國際廣播服務的公共媒體機構,以中文(國語、閩南語、客家語、粵語)、英語、日語等13種語言代表中華民國對全球廣播。其於1928年由時任監察院副院長陳果夫籌款成立,與中國廣播公司系出同源,並開創了華人廣播史上首次「現場直播連線」的先河;遷至臺灣後,逐漸轉型為專責對中國大陸、國際社會廣播的國家公共媒體,依據法定任務及營運方針,央廣在屬性及定位上配合政府政策,宣揚臺灣自由、民主、人權、多元文化等核心價值,以追求、捍衛中華民國國家利益為依歸,代表國家向國際發聲,同時促進兩岸和平、加速中國大陸的民主化進程。.

新!!: 馬英九和中央廣播電臺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相關爭議

以下是與中央通訊社有關的爭議事件。.

新!!: 馬英九和中央通訊社相關爭議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馬英九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山獎學金

中山獎學金(Dr.),又稱中山學術獎學金,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於1960年在台灣創設的留學獎學金。以中國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之名來命名此項獎學金,對象為經過考試與黨內考核合格的中國國民黨黨員。.

新!!: 馬英九和中山獎學金 · 查看更多 »

中山足球場

中山足球場是一座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的足球場。寬184米、長300米的這座球場是臺北市史上第一座標準足球場,其前身為圓山運動場。2007年時,為了配合在2010年開展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馬英九市長決定封場進行改裝,成為花博公園園區內展館之一的爭艷館,預計在花博結束後還原,但到現在為止,續作為多功能展覽館使用中。.

新!!: 馬英九和中山足球場 · 查看更多 »

中山樓 (臺北市)

中山樓是位於臺灣臺北市陽明山的多功能會議設施,1965年10月動工、1966年11月12日竣工啟用,由修澤蘭設計,佔地約18,000平方公尺,外型的中式宮殿建築樣式為主要特色;樓高三層,內部設有可容納約1,800人的會議廳(中華文化堂)、與可容納2,000人的餐廳各一座。目前由國立臺灣圖書館轄下的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負責管理。 中華民國總統在1996年改由公民直選前,皆由國民大會代表選出,而中山樓正是國民大會遷臺後的主要開會場所;因此中山樓除歷經多次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憲法歷次增修的會議所在地。中山樓建築亦常為新臺幣鈔券、郵票的主題圖像,為現版新臺幣壹百元紙鈔背面的代表圖像。.

新!!: 馬英九和中山樓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山橋 (台北市)

中山橋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跨越基隆河,連接南岸的圓山與北岸的劍潭山,橋南為中山北路三段,北側為中山北路四段。.

新!!: 馬英九和中山橋 (台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影公司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Central Pictures Corporation,簡稱中影)是臺灣一家大型電影公司,前身是中央電影公司(CMPC)。過去與中國電視公司、中國廣播公司過去合稱「三中」,原皆為中國國民黨經營的媒體事業,2005年起配合中華民國政府的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而民營化。.

新!!: 馬英九和中影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飛彈

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飛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所部署在其东南沿海、射程涵蓋中華民國的各式導彈,普遍認為針對台灣。一旦雙方發生軍事衝突,可用於非直接性的封鎖,亦可直接打擊防空設施、空軍基地和C2通訊體系,干擾中和台灣的領導階層,使民眾喪失戰鬥意志。.

新!!: 馬英九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飛彈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籍

中國國籍指中國公民的國籍。「中國國籍」一詞始於1909年3月28日頒布的《大清國籍條例》。以前中國只有“戶籍”而無“國籍”。晚清時因應對荷屬印尼華僑國籍問題而依據血統主義制定《大清國籍條例》。.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籍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簡稱國民黨中央或中央黨部)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執行機關,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组成,整個組織包括以主席為首的幹部群、以及數個黨務單位。.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主席

中國國民黨主席 (簡稱國民黨主席)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自2001年起由中國國民黨全體黨員直選。《黨章》第19條規定「主席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從第七任黨主席開始將根據2013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全)修改的《中國國民黨黨章》第十七條規定「主席之選舉,應於任滿當年應召開之全國代表大會舉行之3個月前,與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之選舉同時辦理」及「主席之任期為4年」。此外,黨章同時規定在執政黨的時期,總統將會兼任黨主席。 依現行《中國國民黨黨章》,黨主席也是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之主席。 現任主席是吳敦義。最近一次的選舉為201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國民黨全代會)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召開一次,一屆四年,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召集。其由各級黨部選舉之代表、中央委員、與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核定之代表共同組成,其中後兩者的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每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任期為4年,沒有禁止連任的限制。若中央委員會認為必要、或有半數以上縣市級黨部半數以上請求時,得召集臨時全國代表大會。.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簡稱國民黨副主席)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副手,1993年(民國82年)8月17日,第十四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黨章》修正案,增設副主席若干人(若干是指不定數,是指2至9數目),由黨主席提名、經全國代表大會同意任命之。.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全,2013年11月10日在臺中市中港體育館舉行。該次大會主要通過了馬英九繼續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通過任命林豐正、詹春柏、蔣孝嚴、曾永權、洪秀柱、黃敏惠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大會同時通過了《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中國國民黨黨章》暨黨主席選舉辦法和中央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選舉辦法的修正案。.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青年團

中國國民黨青年團(英語譯名:Kuomintang Youth League),簡稱青年團(Young KMT),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單位之一,於2006年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成立的青年翼。2014年與中央委員會組織發展委員會青年部一同併入國家發展研究院轄下,不再是中央委員會的直屬單位。首任總團長為林益世。該團成立之初,規定參加人員必須40歲以下,總團長一職並身兼黨副主席與指定中常委。然自第二任總團長黃執中開始,參加人員必須40歲以下、且具備學生身份;總團長一職則僅為指定中常委,不再身兼黨副主席。按章程所載,其組織目的在於保障在學青年權益,擴大青年參與,並提供青年參與決策之空間。 國民黨青年團除了於台灣各地設置分團外,也在美國等地設置相關組織。2009年3月,國民黨成立網路部,其職務由青年團相關人員兼任,專責經營各網路平台如FACEBOOK、無名小站、PLURK等,希望藉由網路社群來宣傳、並匯集更多青年的聲音。 現任即第十二任總團長劉昱佑。.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青年團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指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撤台後,中國國民黨在專政的威權體制時期,在台灣及海外累積龐大黨產所引發之爭議。來源主要包括遷台資產,接收日產,國庫輸送,以侵佔、徵收、轉帳撥用、賤價收購等手段,將國家資產或私有財產轉成黨產,及經營特權黨營事業等等。 國民黨黨產的正當性長期以來備受爭議,前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1954年2月寫了一封信給國民大會,痛陳政府六大缺失,第一條是:「一黨專政。國民黨之經費,非由黨員之捐助,乃係政府,即國民之負擔。這種國庫通黨庫做法,除共產極權國家外,實為今古所無。」1958年的《自由中國》雜誌也出現批評的聲浪。但由於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多與中國內戰、國際冷戰時期重疊,因此也出現國民黨應政府要求在臺灣、中國大陸、及海外以較不敏感的民間團體身分代政府進行外僑服務、情報蒐集等任務,部分黨產也因政府交待任務而取得,且政府常以資金外方式間接資助,加上國民黨原有資金,使得國民黨黨產歸屬更加難以釐清。.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黨費

中國國民黨黨費繳納收取依據乃為中華民國政黨中國國民黨現行黨章及《中國國民黨黨員繳納黨費辦法》。雖然相關黨規辦法規定:「黨員未依規定繳納黨費者,不得享有本黨所辦各種選舉之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且言明繳納黨費為黨員基本義務。不過因為並無嚴訂繳納黨費為黨員必備要件,只認定為較寬鬆的「有效黨員」,因此所造成的黨員人數懸殊差異;每逢國民黨黨內選舉時造成爭執。 因為黨員認定並非全然以繳納黨費與否,因此部分中國國民黨黨員並未按時繳納該黨費用。例如曾為中國國民黨黨員的台灣知名人物呂秀蓮、游錫堃、苦苓及鄭弘儀,均聲稱於具國民黨黨員身分時期,並無繳納任何該黨黨費。.

新!!: 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黨費 · 查看更多 »

中國因素

中國因素,國際政治名詞,起源於外國因素一詞,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其勢力範圍內,對外國的內政干涉,利用政治與經濟力量,影響其他國家的外交與內政,因而造成對自由,人權與民主的普世價值遭到嚴重破壞,中國因素現今已影響不少亞太區國家。 21世紀後,因應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而產生,中國政府認為這是一種反中或反華的論述。.

新!!: 馬英九和中國因素 · 查看更多 »

中國總理

中國總理,是指近代中國政府的政府首腦,現在多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位列最高級別的國家級正職。 在中國歷史上,總理一職作為政府首腦始創於清朝末年,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仿效日本設立責任內閣,置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一職,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凯先后擔任此職。 中華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設國務院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置國務總理作為國務院的首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后,國務院被行政院取代,國務總理也被行政院院長取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設政務院,政務院以總理作為首長。1954年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中央人民政府,即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總理作為中央政府負責人。 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中的代表中國的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因此目前國際上稱的「中國總理」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新!!: 馬英九和中國總理 · 查看更多 »

中國總統

中國的總統職位首次出現於1912年於南京正式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當時以「大總統」稱之,此銜稱亦由北洋政府繼續使用;1928年,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統治中國,總統職位也被國民政府主席取代,直到1948年行憲後設置中華民國總統為止。1949年,中國共產黨於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並未設置總統一職。理論上,目前統治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總統是唯一可在中文以「中國總統」稱呼的國家元首職位,但中華民國現有的邦交國,也因「臺灣」成為中華民國的通稱而多以「臺灣總統」稱之。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接近總統功能的政治職位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通稱國家主席)。自198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八二宪法》恢复设立于1975年被废除的国家主席职务,同时官方英文译名由“Chairman”改為“President”,中文直譯即「總統」;不過重新設立的國家主席職務被剝奪了召開最高國務會議和領導國防委員會的權力,僅為虛位元首。另一方面,2000年起,部分中國大陸學者開始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置總統職位的可能性,也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於總統制與議會制的兩選項擇一為「當務之急」,是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政必要課題。不過即使擁護設立總統一職的中國大陸學者也承認「現在討論中國將來實行總統制或設置中國總統還為時尚早」。自1993年起,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兼任國家主席一職,使國家主席在一黨執政體制下成為有實權的職務,有部分外國學者更視「三位一體」下的中國政治制度為「半總統制」。.

新!!: 馬英九和中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國茉莉花革命

中國茉莉花革命,由匿名人士通过互联网发起,開始於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下午二時(北京時間),在中國大陆多個大城市的鬧市或廣場、澳門、香港,部分海外地區和台灣同時進行。此後舉辦者宣稱活動固定於每星期日下午二時在各城市人流最多地點或是中心廣場進行散步和圍觀。該活動運用網際網路與參與者進行協調聯絡。但是由于严密的安保措施,中國大陸一直没有发生大型的抗议活动,而在港澳台地区,也只有數十人曾參與集會。 雖然活動發起者以「茉莉花活動」為名,但因該活動緊接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後,一些媒體以「中國茉莉花革命」稱呼此活動。其鼓勵民眾在特定集會點以和平聚會、散步和圍觀的方式進行活動,類似1989年9月4日星期一發生於東德萊比錫圣尼古拉教堂的星期一示威,而星期一示威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接連促成柏林圍牆倒塌,以及兩德統一。 中國政府對中國茉莉花革命嚴陣以待。在首次集會時,現場聚集了大量媒體記者和圍觀民眾,如同活動守則「只需走到指定地點,遠遠圍觀、默默跟隨,順勢而為」的要求,因此集會者不需明確表態參與。另一方面,中國官方於集會時間前就在集會點派駐大批警察和便衣,以疏導人流與交通及防止發生衝突為由驅散圍觀民眾、防止民眾聚集,並多回帶走示威民眾及個別手持茉莉花的人士,為了防止活動情況透過媒體報導而讓更多人參與,中國公安曾拘禁境外媒體記者。.

新!!: 馬英九和中國茉莉花革命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馬英九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馬英九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馬英九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馬英九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Taiwan, China)或中国台湾省(ISO 3166-1代码:TW;Taiwan, Province of China;Taïwan, Province de Chine),是国际标准ISO 3166-1下台湾的名称,也是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对台湾的主要称呼,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和国内场合中对台湾的正式称呼之一。 该组词语被用来描述臺灣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尽管中华民国政府曾以“中国”名义在国际社会活动,但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在聯合國取得「中國」代表權之後,「中國台灣」一词继而被认为是具有政治争议的用语,并受到中华民国方面的強烈反對和抵制。台湾多数学者和媒体认为,“中国台湾”一词是对台湾地位的矮化,该用词“不会被台湾人民接受”。.

新!!: 馬英九和中国台湾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馬英九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网络用语列表

本條目是關於中國大陸通行的網絡用語的列表。.

新!!: 馬英九和中国大陆网络用语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天主教

天主教(或天主教會)在中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元朝時開始有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但大規模的發展則始於清末。現今中國天主教會建有聖統制(起始於1946年),但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起執政的共產黨政府以「三自」方針控制與限制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導致聖座目前對中國天主教會無法實施完全的管轄;聖座也僅與國共內戰後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未和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

新!!: 馬英九和中国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列表

本列表为历任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驻联合国代表及副代表名录。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详见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兹不赘述。.

新!!: 馬英九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关于钓鱼岛之言行

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皆主張釣魚臺列嶼依歷史、法理及地理係台灣附屬島嶼,属於台灣管辖。但由于两岸自1949年处于分治状态,因此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聯合主張釣魚臺列嶼主權,而是「分別」宣稱釣魚臺列嶼主權。.

新!!: 馬英九和中国关于钓鱼岛之言行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民党历史

中國國民黨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國民黨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国共内战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

新!!: 馬英九和中国国民党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统一

中國統一,是指將中國人居住地區构成一个統一国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各地中国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中國政權的統一,多數是北方政權統一南方政權。現今主要的「中國統一」意即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中國大陸地區和港澳地區,與中華民國統治的台澎金馬地區(個別管制領域)統合成一个統一的主權國家和國家政權,即中國,結束自1946-1949年國共內戰及1949年中共建政造成的海峽兩岸分治局面。.

新!!: 馬英九和中国统一 · 查看更多 »

中国民族主义

中國民族主義(Chinese nationalism),也稱中華民族主義、中華國族主義、大中國主義、大中華主義,是一種在近代中國出現的民族主義政治主張與意識型態,主張在中國領土中的所有民族,應該融合成一個單一民族(中華民族),建立單一民族國家(中國),共同成為中國人(或華人),一起抵抗外敵。起源於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經清朝採納後成為國家政策,並且在立憲運動後推行。後來取代清朝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沿續了這個意識形態。.

新!!: 馬英九和中国民族主义 · 查看更多 »

中科三期環評撤銷案

中科三期環評案,係中華民國自2006年起發生的一件環評公益訴訟。台中后里居民因擔心中部科學園區第三期發展區七星基地的環境評估程序不周,若允許工廠進駐將可能危及當地居民的健康,於是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環保署通過的環評處分。2008年1月31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成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的判決。環保署對判決不服提起上訴後,最高行政法院仍維持原判,使本案成為是環境評估法實施以來第一件通過環評卻被最高行政法院撤銷的案件,在台灣環境議題抗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然而在判決確定後,環保署不但未依判決意旨要求廠商停工,更與國科會和友達等廠商合作,一面要求雖然廠商補做環評,一面卻繼續允許廠商動工,引來學界和社運圈以及后里當地農民的連串抗爭,后里農民更矢言將持續進行訴訟。 雙方於2014年才最終以環保署讓步達成和解。和解內容大致為和解成立後於1個半月內,環保書須在各大報及環保署網站刊登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摘要及和解協議,此外科技部應捐助成立環保相關公益財團法人,以保障憲法、環境基本法等相關環境權益為宗旨。.

新!!: 馬英九和中科三期環評撤銷案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聞自由被自由之家評價為在全世界195個國家或地區排名中名列181,與越南(178)、老挝(184)、古巴(190)、朝鮮(195)等社會主義國家同為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2010年无国界记者發布的新闻自由指数,中國大陸仍然是極少數沒有新聞自由的地區之一。 由于中国政府的新闻封锁和网络封锁,媒體與網路被包含许多中国官方报道,但一些中國民眾和网民会通过国外电视台和网站得到一些中国官方单方报道之外的报道。 2015年2月12日,無國界記者組織发布报告,中国大陆的新闻自由再次下跌,排名在全球倒数第五。.

新!!: 馬英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自由 · 查看更多 »

中華語文知識庫

中華語文知識庫(Chinese Linguipedia 或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Base) 源於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提出的文化政策白皮書——「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最初目的是為了弭平兩岸民眾溝通的障礙,隨後交由中華文化總會規劃,在會長劉兆玄融入數位整合及雲端運算的概念下,發展成為提供華文詞語查詢、漢字藝術賞析的知識型網站 初期主要提供的內容,以兩岸合作編纂的「中華語文工具書」為主,內容包括《兩岸常用詞典》、兩岸學術名詞中譯對照、兩岸中小學教科書常用學術名詞中譯對照。臺灣方面,由中華文化總會統籌相關工作,邀請前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鍌教授組織專業編審團隊;大陸方面則由中國辭書學會出面作為對口單位,由《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主編李行健教授負責相關工作。 中華語文知識庫已於2012年2月8日上午10時30分正式上線,分為臺灣版及大陸版,分別以正體字及簡化字提供網站服務。臺灣版網站除了以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作為官方網址,甚至註冊中文域名:http://中華語文知識庫.tw、http://中華語文知識庫.臺灣,藉由宣傳中文網域,達到推廣中文.

新!!: 馬英九和中華語文知識庫 · 查看更多 »

中華郵政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郵政,俗稱郵局,是中華民國唯一的郵政事業機構,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企業。其業務除郵遞相關領域外,亦涵蓋儲匯、人身保險等簡易金融服務。其前身為交通部郵政總局,為突破既有的經營限制、並增加市場競爭力,中華民國政府在2002年7月修正《郵政法》,並於2003年1月1日將其改為今制。其標章由篆體的「郵」字構成。.

新!!: 馬英九和中華郵政 · 查看更多 »

中華航空

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簡稱華航,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用航空業者,為華航集團的核心企業。其主要轉運中心為桃園國際機場,總部則設於緊臨桃園國際機場的華航園區。目前以經營國際航線以及兩岸航線為主(包含客運與貨運),航點遍佈30個國家地區。華航在成立之初亦有經營國內航線,惟考量企業內部資源及營運重心整合,自1998年全部轉由子公司華信航空經營。旗下還擁有低成本航空公司臺灣虎航,以搶攻臺灣出發或轉運的低成本航空市場。 華航在195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為首出資創辦,目前以間接持股方式擁有多數股權。華航是臺灣航空業共享代碼合作的先驅業者,目前與22家國際航空業者合作經營多條共享代碼航線。而為了使航網效益極大化,華航於2011年9月28日加入天合聯盟,是首間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台灣籍航空公司。.

新!!: 馬英九和中華航空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102年全國運動會

中華民國102年全國運動會(The National Games Taipei 2013),是於2013年10月19日至10月24日在臺灣臺北舉行的一屆綜合性運動會。.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102年全國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即使在1949年兩岸分治後仍是如此。現今中華民國與世界18個主權國家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餘國家則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與中華民國建交;但中華民國與部分無邦交國家仍保持政治及經貿往來,並視情形互設以民間機構名義運作的外交代表機構。 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中華民國政府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此外,中華民國雖被排除聯合國會籍,仍積極尝试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聯合國系統之組織與機構。.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外交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史

中華民國外交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至1949年中共佔領中國大陸,第二阶段自中华民国政府遷往台湾地區至今日海峡兩岸分治。 中华民国历史上经历过几波“断交潮”,第一波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及东欧国家、英国、以色列、挪威、瑞典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在一年内从52国降至38国。1952年起中华民国乘中共被國際孤立拓展国际空间,1969年邦交国達70国,期間在1964年與法國斷交。第二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及美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迅速减少,日本、澳大利亞在1972年與至1978年與美國斷交後,僅22國(但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反共國家維持邦交)。 不过从1989年1月开始,李登辉政府的外交政策轉採主動,一改兩蔣時期不外訪的政策,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同時外訪突顯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李登輝以總統身份出訪邦交國及非邦交國,包括新加坡、南非及美國。到1992年,達到30個邦交國。不過,李總統任內亦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國家斷交。 陈水扁政府实行全民外交,邦交国降至23國。不過,陳總統任內与聖盧西亞恢復邦交,並成功以總統身份出訪羅馬和教廷,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 马英九政府时期,2013年11月与冈比亚断交。馬總統任內兩度訪問新加坡,並與中国大陆领导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是66年來首度兩岸領導人會面。 蔡英文政府時期,2016年12月与圣多美普林西比断交,2017年6月與巴拿馬斷交。蔡總統任內曾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進行通話,是台美斷交以來的首例,但因當時川普並未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故並無影響中美關系。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共和國宣佈和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018年5月24日,布基納法索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 並於2018年5月26日宣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外交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審查制度

中華民國審查制度是關於中華民國政府對於自由權所給予的規範及約束。1987年政府解严後,言論審查便显著减弱。从那时起,媒体已经被允许播放政治反对派的相关消息。現今审查的重点在於诽谤、-zh-hans:两岸关系; zh-hant:兩岸關係;-和有关国家安全的信息。.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審查制度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保衛臺灣紀念章

中華民國保衛臺灣紀念章爲中華民國表彰1949年古寧頭戰役後,參與歷次保衛臺灣作戰的國軍官兵、金馬自衛隊及美軍協防等先進們,冒險犯難、犧牲奉獻、出生入死的愛國情操,頒發給為作戰而陣亡、受傷、被俘不屈、作戰有功者,2016年1月下旬由總統馬英九公開頒贈,有資格獲頒者至少一萬兩千人。.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保衛臺灣紀念章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本表記錄中華民國自從1912年開國以來歷屆國家元首。包括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1948年行憲後由國民大會間選產生與1996年修憲後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公民直選出現中華民國總統或副總統。.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是中華民國有關國家發展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前身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要負責規劃國家發展策略計畫、促進經濟與社會整體發展、以及政府治理等工作,因其範圍涉及跨部會工作而有「小行政院」的別稱。.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立法公佈於1935年1月1日,同年7月1日連同《中華民國刑法》全文共357條一同實施。本條文於1928年之刑法草案(共387條)頒布時,原為刑法第103條,後來於1935年頒布後,方改列為第一百條。 這個條文於1992年修正。這項修正,被視為是臺灣民主運動、言論自由及推動人權保障的重大成就。.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閣列表

以下列出中華民國行憲後迄今的歷任內閣。此處指的「行憲」,以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於民國37年(1948年)5月20日開始依《中華民國憲法》執行職務後,其任命的內閣首長——行政院院長就任作為起始點。.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內閣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的稱號

中華民國的通稱與簡稱,隨著國家政局的轉變而有重大改變。1912年成立後简称“中國”或“华”,直到1971年退出联合国后,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别,使用場合逐渐減少。今日在中华民国国内,因其實際管轄領土仅限于台湾地区,加上1990年代以後台灣主體意識的抬頭,因而改以「臺灣」做為國家通稱,但政府方面在國家簡稱上,也同時使用「華」、以及代表臺灣的「臺」。在參與國際活動或組織時,因「一個中國」主張等政治因素影響無法使用正式国号,而被迫使用「中華臺北」、「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等權宜名稱。.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的稱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第一家庭

中華民國第一家庭是一個非正式的稱呼,專指現任中華民國總統的家庭;即中華民國的「第一家庭」。.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第一家庭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李登輝於1988年1月繼任中華民國總統後,蔣家執政時代結束,臺灣人首次出任國家元首,臺灣社會要求政治民主化呼聲日益高漲。1990年,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總統時引發三月學運,中華民國政府在1991和1992年完成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後,民主進步黨與李登輝總統即開始推動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但因國民黨內保守派阻撓而未能實現。幾經折衝後,為避免於1994年12月即將首度民選的「臺灣省省長」引發葉爾辛效應,乃於1994年7月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而於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時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一改先前由國民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的方式,亦使直選總統與行政院長之權責關係類似法國第五共和之雙首長制。1996年3月23日,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即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舉行總統之首次直接選舉。,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光華雜誌, 2000.6.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官邸

中華民國總統官邸是中華民國總統居住之寓所,由中華民國政府提供予總統及其家人於其任職期間入住。現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龍福里重慶南路二段與愛國西路的交會處,鄰近捷運小南門站,自李登輝就任總統後開始使用。.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官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

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的幕僚機關,專責處理與總統、副總統有關的行政事務;成立於1948年5月20日,其機關法人前身為國民政府。.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簡稱國策顧問,根據《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由總統遴選及聘任,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兩種,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並於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取消「有給職」國策顧問職務,所有國策顧問均為無給榮譽職。 國策顧問就不同範疇的公共政策向總統提供意見,國策顧問多來自不同專業領域或群體,為國建言。.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總統府秘書長是中華民國總統府的首長,由總統任命,綜理府內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總統府副秘書長襄助秘書長處理事務。.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

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為中華民國總統府的發言人,負責新聞聯繫、政策宣導、形象推廣等工作,目前並非正式編制官職,僅以總統府機要祕書資格任用。.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簡稱總統府資政,是中華民國總統的顧問職位之一,設置於中華民國總統府之下,由總統遴聘之。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以三十人為限,聘期不得逾越總統任期。資政為國建言,是總統就公共政策請益、諮詢之社會領袖。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後正式取消「有給職」,所有資政均為無給榮譽職。.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

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簡稱戰略顧問,是中華民國總統府依《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規定設置「戰略顧問」一職,由總統任命的上將級顧問,以十五人為上限,專門向總統提供意見、諮詢關於國防戰略事項。 現任戰略顧問由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所任命。.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

公元1996年3月20日,中華民國在台灣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的正副總統直選。自此開始,每隔四年例行舉辦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總統直接選舉。下方就至目前為止的總統直選按照參選組合之得票率(得票數)做出列表整理。 ImageSize.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行政專機

中華民國總統行政專機又稱空軍一號、空軍3701或總統專機,是中華民國用來護送中華民國總統或其他高級官員的行政專機。該架飛機是以波音737-800購買改裝而成,總造價4,500萬美元。2000年2月7日,美國波音公司將專機移交給中華民國空軍,並在同年3月20日正式成軍。當前總統專機由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成員擔任機組人員,並先後服務過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總統行政專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發展史

《中華民國發展史》是一套在中華民國一百年(2011年)推出的12冊「非官方修纂」的歷史叢書。其修史工程為中華民國近年來規模最大,係由國立政治大學整合臺灣學術界149位學者以近2年時間編纂,記錄一百年來的發展歷程,包括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政府遷臺後及中國大陸的發展,概分〈學術發展〉、〈政治與法制〉、〈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學與藝術〉與〈教育與文化〉六大類,總計將近350萬字,圖表與照片650張。設定為「全民詮釋歷史」,以「中華民國在地化」的轉型史觀,以表現「中華民國在台灣」為中心理念。.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發展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

以下由汉语拼音排列方式列出中华民国建国后领袖以及政治知名人物。中華民國總統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僅限臺灣省)、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 依照1999年制定之《地方制度法》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人地位,四、五級行政區則為附屬於上級行政區的編組單位,不具有公法人身分。而具有實施地方自治功能之行政區(公法人)稱為「地方自治團體」,目前包括直轄市、縣、市與鄉、鎮、縣轄市。省原為地方自治團體,在《地方制度法》施行後被剔除,成為不具公法人身分的行政區單位;省政府原直接監督縣與市的地方自治,改為受行政院指揮下監督其境內縣市的地方自治,但在部分法律與戶籍、國民身分證等政府文書上全稱依然是使用「○○省○○縣(市)」。此外,行政院為了便於地方民眾接洽中央業務,增設3個派出機關「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由各部會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取代省政府原有之功能。由於直轄市、縣、市為最主要的行政區劃及基層政權單位,因而常合稱為「縣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衛哨兵

中華民國衛哨兵指的是在中華民國執行衛哨勤務的軍人,職責是對出入營門的人員實施身分查驗,同時在有必要及合法的時候查驗出入人員攜帶的物品或行李。 根據《陸軍禮節條例》(1928年)條例,「衛兵」是指檢查風紀及衛戍的士兵,「衛哨」是指站崗的衛兵。 經過修訂以後,現時的「衛兵」是指檢查風紀及衛戍的士兵,「哨兵」是指在陣中勤務令以外執行步哨的士兵。.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衛哨兵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首都

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國以來,曾以多座城市做為首都,最近一次是在1949年12月7日遷至臺灣臺北;在此之前,北平與南京曾先後成為中華民國首都長達十年以上。此外,國民政府時代曾在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將洛陽立為行都、將對日抗戰時期的臨時首都重慶立為陪都,亦有在西安設立西京的計畫。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北後,也有遷都至臺灣其他城市的提議出現。 綜觀中華民國歷史,大多沒有透過法律確立首都位置,亦不常於政府公文中載明首都所在之城市,僅國民政府時代將國都位置寫入训政时期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期間曾對首都是否入法有所討論,但最後並未寫入,故一般所稱的首都均等同於「中央政府所在地」。.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首都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

首長特別費事件是指2006年於中華民國國務機要費案之後,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與起訴的一列活動。多數行政首長都被發現將特別費使用於私人支出上以及為了報銷特別費而使用假發票報帳的現象,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的特別費案。 遭受調查的首長,除馬英九之外,還有蕭萬長、連戰、吳敦義、蔡英文、謝長廷、蘇貞昌、呂秀蓮、游錫堃等共七千多名政務首長遭調查、偵訊、起訴及法庭審理。由於民進黨執政時期其中遭波及的民進黨公職人員較多,直到政黨二次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民進黨對此認為檢察機關明顯偏袒,要求立法院民進黨團擴大檢舉國民黨政務官特別費問題。 在該事件之後,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秘書長余文與杜正勝幕僚郭秀霞、陳香微是少數因特別費被判刑的人士,而首長皆被判處無罪。法官蔡守訓審理馬英九案時,判決馬英九無罪,但判決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認定有罪,引起民進黨抗議兩案審理標準不同。2011年5月立法院通過特別費除罪化,但是由於並沒有將國務機要費除罪化,仍有泛綠官員被繼續審判,但皆被判無罪或緩刑。.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

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2-1949年有正式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兩國在民間之商業以及文化往來日益密切。 --> -->.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古巴關係

中華民國與古巴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古巴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6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因古巴共產革命導致斷交後,與中華民國關係極不友好。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古巴的相關事務由。.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古巴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關係

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1-2018年有正式外交關係,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多明尼加的相關事務由中華民國駐瓜地馬拉大使館、駐邁阿密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巴拿馬關係

中華民國與巴拿馬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巴拿馬共和國之間的關係,現今亦指臺灣與巴拿馬之間的關係。 兩國於1910-2017年有正式外交關係,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宣統元年,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及遷至台灣後,始終維持外交關係,直到2017年6月,巴拿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聲明中表示依「一個中國」政策終止與「臺灣」之間的直接官方關係。 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巴拿馬的相關事務由中華民國駐尼加拉瓜共和國大使館。.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巴拿馬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不丹關係

中華民國與不丹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不丹王國之間的關係。兩國從未有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不丹的相關事務由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不丹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布吉納法索關係

中華民國與布吉納法索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布吉納法索(1984年之前稱上伏塔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1-1973年、1994-2018年有正式外交關係,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布吉納法索的相關事務由。.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布吉納法索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以色列關係

中華民國與以色列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以色列國雙邊的關係。兩國至今並未有正式外交關係,但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以色列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41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但曾經中斷,二次斷交後由於德國分治與冷戰緣故,中華民國只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保持關係,直到兩德統一。目前均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俄羅斯聯邦(通稱俄羅斯、俄國)之間的關係。1913-1949年,以俄羅斯為主體的俄羅斯帝國/蘇聯與中華民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期間多次斷交與復交。1949年10月3日,苏联是第一個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並與中华民国斷交的國家。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繼承苏联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但和中华民国於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雙邊在經貿等非官方的往來也如常。.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立陶宛關係

中華民國與立陶宛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立陶宛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立陶宛的相關事務由駐拉脫維亞臺北代表團。.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立陶宛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

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約旦哈希姆王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57-1977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兩國於人員代訓、教育、醫療、人道援助、經貿等各方面交流及合作在無邦交國中仍屬密切。.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雙邊之關係史。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台灣的关系重疊。.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

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義大利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但曾經中斷,二次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義大利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盧森堡關係

中華民國與盧森堡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盧森堡大公國之間的關係。1949-1972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對盧森堡的相關事務由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盧森堡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聖多美普林西比關係

中華民國與聖多美普林西比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通稱聖普、聖多美)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97-2016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相關事務由。.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聖多美普林西比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菲律賓關係

中華民國與菲律賓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菲律賓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46-1975年,中華民國與菲律賓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雖無外交關係,但雙方在經貿、投資、觀光、勞工關係密切、互補性高。.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菲律賓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Hubungan Malaysia-Taiwan)是指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大馬)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4-1974年有領事級外交關係,終止關係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中華民國是僅次於日本、美國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第四大的外資來源國,累計投資金額達到124.17億美元。另一方面,大馬為臺灣「正式修讀學位外籍留學生」最大來源國,這源自於中華民國長期、穩定的「僑教政策」,作為僑務外交策略一環,中華民國將海外華裔學生視為僑生(僑胞)予以特殊優惠待遇,鼓勵全球華人到中華民國留學,而大馬數百萬計的華人正是中華民國歡迎的對象。.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

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通稱馬爾他騎士團)之間的關係。雙方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雙方在越南、保加利亞、薩爾瓦多和塞爾維亞等國均提供人道救援計畫,雖無邦交,但高層曾經互訪。.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通稱阿聯)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中華民國目前在第1大城杜拜設立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關島關係

中華民國與關島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的屬地-關島之間的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關島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英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英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通稱英國、不列顛、聯合王國)之間的關係。1913-195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英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斯洛維尼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斯洛維尼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斯洛維尼亞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斯洛維尼亞的相關事務由駐奧地利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斯洛維尼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

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新加坡共和國(通稱新加坡、星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但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雖無邦交,而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領域皆保持密切關係。新加坡也數次在海峽兩岸官方交流間擔任第三方的角色。.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36-1940年有公使級的外交關係,但因蘇聯併吞拉脫維亞而中止。自1991年獨立以來,於1992-1994年,兩國建立總領事級的外交關係,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唯二建立外交關係的歐洲新獨立國家(另一為馬其頓共和國),以及唯一的前蘇聯國家。與拉脫維亞斷交後,中華民國政府於首都里加設立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別稱黃埔軍校,簡稱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陸官(英文: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縮寫:ROCMA),是中華民國的軍校,由孫文指示籌辦,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第一任校長為蔣中正,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東廣州黃埔,因此世人也別稱它叫「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下的產物,因此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與將領都出自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發源地,因為該校第一期學生開學日由孫中山頒布之書面訓詞正是今日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陸軍軍官學校目前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而其宗旨和創校目的是為了培養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便改為大學與專科學制,但專科學制在2004年末屆第27期後便取消。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廣東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6年,陸軍官校因應軍隊國家化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陸軍官校校本部成建制投共。1950年,陸軍官校於臺灣高雄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復校迄今已年。陸軍官校黃埔時期的校址和南京時期的校址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而成都时期的校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司令部及空军机关驻地。 陸軍官校在大陸時期(1924年至1949年)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曾經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事。而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於臺灣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沒有參與過戰事,這些人大都擔負起戰備整備等要務,他們的貢獻主要在維繫臺海安全。.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

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史瓦帝尼之間的外交關係。1968年9月6日史瓦帝尼建國時便與中華民國建交,2018年5月24日布吉納法索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史瓦帝尼成為唯一與中華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非洲國家。.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

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吐瓦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

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吉里巴斯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吉里巴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

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宏都拉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

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尼加拉瓜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

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巴拉圭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帛琉關係

中華民國-帛琉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帛琉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帛琉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

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索羅門群島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

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瓜地馬拉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

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聖露西亞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

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

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諾魯關係

中華民國-諾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諾魯共和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諾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

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貝里斯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

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薩爾瓦多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海地關係

中華民國-海地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海地之間的外交關係。.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海地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是2005年7月30日至2008年5月19日,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外交部、行政院新聞局等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使用的中華民國非法定稱謂之一。其中,「中華民國」為法定的正式國名,「(臺灣)」作為加註。 根據總統府公共事務室在修改之初所做的特別說明,外國人常將「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混淆而造成不便困擾,加註「台灣」是為做合理而明確的區別。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網站上的「台灣」加註陸續去除,仍保留英語的「Taiwan」字樣。.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臺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爲中華民國紀念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頒給參與對日抗戰之國軍官兵。此章事逾70年二次頒贈,為中華民國勛賞之創舉。紀念章首次於1946年10月頒發抗戰有功官兵,201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再次頒贈抗戰老兵。.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活動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活動,是由中華民國政府所舉辦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紀念活動,包含春秋祭典、大會、典禮和特展等活動。.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活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得票率

中華民國總統得票率是從1948年起中華民國舉行的首屆全國性的總統選舉,選舉方式為具有民意基礎的中華民國行憲國民大會代表參與投票的間接選舉。而後1996年起,在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舉行選舉。同時也是華人地區首次的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得票率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任直轄市長得票率

中華民國歷任直轄市長得票率是從1994年起中華民國舉行的直轄市直接民選。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以來動亂的政治情勢,導致地方自治遲遲無法實行,故並非普選產生,而是由中央政府派任的政務官。1994年實施《直轄市自治法》後,實行地方自治,在台北市和高雄市進行選舉。.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歷任直轄市長得票率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務部

法務部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行政機關。本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博愛特區內,與司法院為鄰,隔重慶南路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相望。 除本部之外,法務部另轄調查局、廉政署、最高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分署、行政執行署、矯正署、司法官學院、法醫研究所以及所屬機關28個檢察機關與77個矯正機關等一共124個機關,本部暨所屬機關員工約一萬八仟餘人。.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法務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

本表列出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國至今的歷任政府首腦,包括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等,國民政府時代的行政院院長,以及行憲後的行政院院長。需要注意的是,本表所列不僅限於具正式職務者,亦包含各種形式的代理政府首腦。有關背景信息另見具體條目及參考文獻。.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

中華民國行政院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至少5人、至多7人。2012年(民國101年)行政院組織改造後的《行政院組織法》,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改稱政務委員,人數改為7至9人。.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

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整理了中華民國各主要政黨歷年來在各地的最高的票率,其中中國國民黨自2000年起計,其他政黨則自創黨起計。自第二屆國民大會及立法院起(國會在臺全面定期改選),共有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新黨、親民黨、台灣團結聯盟、無黨團結聯盟、時代力量等七個政黨,先後在中華民國國會成立黨團。 臺灣的選舉地理大多以縣市層級或鄉鎮市區層級的行政區為區域界線劃分,用以探討各區域的選民的政黨偏向,以及對各種政治議題(如統獨問題等)的傾向。在2000年總統大選後,臺灣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決戰中臺灣」、「藍天綠地」等用詞,用以對臺灣的選舉地理做「概括」、「概略」的統計與整理。本條目羅列臺灣各政黨在各地的最高得票紀錄,將臺灣選舉地理以圖表形式整合呈現。.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政黨歷年最高得票率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治

中華民國政治是指於1912年創建中華民國政府,期間在大陸時期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並在行憲後於1948年正式改組,1950年遷至臺灣地區後運作至今。.

新!!: 馬英九和中華民國政治 · 查看更多 »

中華文化總會

中華文化總會(簡稱中華文總、文總),中華民國政府出資設立的社團法人團體,成立於1967年7月28日,旨在向兩岸、世界傳揚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中華文總現任會長為蔡英文。.

新!!: 馬英九和中華文化總會 · 查看更多 »

中興票券事件

中興票券事件,又稱中興票券案、簡稱興票案,是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中爆發的金融醜聞案,主角為總統參選人宋楚瑜。這個事件是由國民黨立委楊吉雄指控宋楚瑜之子宋鎮遠擁有中興票券(今兆豐票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一億六百餘萬元票券所引起,這筆資金來自於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向檢方提出告訴,指控宋楚瑜侵佔黨款。這起事件造成國民黨與宋楚瑜的形象受損。該案事後雖獲不起訴處分,但一般認為是2000年總統大選宋楚瑜落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 馬英九和中興票券事件 · 查看更多 »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黃帝之功績,並表達對民族遠祖之崇敬,於民國紀元二十四年(1935年)將清明節訂為「民族掃墓節」。.

新!!: 馬英九和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 · 查看更多 »

中橫公路

東西橫貫公路入口 谷關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 九曲洞隧道東口 中橫公路的明隧道 中橫公路沿途的隧道 中橫公路碧綠神木段 中橫公路,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1956年7月7日開工,1960年5月9日通車,最初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的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擔任開發主力。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省道台八線是此系統中的主線,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與台十四甲線;其中台八線上谷關至德基路段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長期封閉,至2011年完成便道的整修,惟僅供梨山地區與公路沿線居民和工程人員等出入使用,未對公眾開放。.

新!!: 馬英九和中橫公路 · 查看更多 »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一座為紀念已故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築,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也是眾多紀念蔣中正總統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管理機關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而園區廣場的南北側,另建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管理的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落成以來成為臺北市及臺灣在國際上最著名地標之一。 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常舉辦展覽;邦交國元首訪華歡迎儀式(軍禮)也在此舉行。園區主體建築及牌坊等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被登錄為國定古蹟 ;園區及園區周邊以「中正紀念堂」之名義被登錄為文化景觀 。.

新!!: 馬英九和中正紀念堂 · 查看更多 »

中正運動中心 (台北市)

  於台北市各行政區設置市民運動中心是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主要政見之一,_而中正運動中心是台北市第三座啟用的市民運動中心,鄰近捷運中正紀念堂與台大醫院。中心為一地上9層,地下3層的建築,基地面積為1,138坪,總樓地板面積為5,346坪。於2006年10月正式啟用_。   原承包經營單位為,於2016年10月8日合約到期後,改由長佳機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經營,閉館整建至2016年4月16日,再度於2016年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營運。.

新!!: 馬英九和中正運動中心 (台北市) · 查看更多 »

丸子 (組合)

丸子是台灣滾石唱片旗下已解散的男子團體,於2003年組成。團員分別是黃鴻升(小鬼)、韓宜邦(Junior)及林埈永(綠茶)。 成軍之前丸子三人曾經歷一年多的培訓過程,原先計畫是五人團體(另兩位成員為李紹祥與黃玉榮),後來刪減成三人正式進軍樂壇,於2003年10月發行首張專輯《關東煮》。以“酷帥無厘頭”風格作為特點,一出道就獲得熱烈的反應,商演及代言演邀約不斷。 2004年,林埈永因決定更換經紀公司而退出,黃鴻升與韓宜邦二人則繼續以丸子的名義活動,直至2005年,二人因各自的演藝事業發展而決定解散。.

新!!: 馬英九和丸子 (組合)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奥尔特加

何塞·丹尼尔·奥尔特加·萨韦德拉(Jose Daniel Ortega Saavedra;)生於拉利伯塔德。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领袖,現任尼加拉瓜總統。.

新!!: 馬英九和丹尼尔·奥尔特加 · 查看更多 »

主席

主席(Chairperson/President)一般指一個機構或委員會內的領袖,根據機構的類型有多種不同稱謂,如會長、議長、委員長、理事長等,副職一般稱「副主席」。公司的負責人(董事長)又可以稱「董事會主席」。有些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或政黨領袖也會稱為主席。.

新!!: 馬英九和主席 · 查看更多 »

希拉里·克林顿

希拉里·黛安·羅德姆·克林顿(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是美國律師和民主黨政治人物,生於伊利諾州芝加哥。曾任美国国务卿、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美国第一夫人、阿肯色州第一夫人,丈夫是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 2008年,首度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雖然在民選得票領先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但最終在黨代表票數败给奥巴马。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后被任命为美国史上第三位女性国务卿。 2016年,再次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並勝出,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性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同年年底总统选举中領先共和黨對手唐納·川普近287萬普選票,但川普掌握過半選舉人票而使她敗選。.

新!!: 馬英九和希拉里·克林顿 · 查看更多 »

七二一方針

七二一方針,又稱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係中華民國政府與部份學者指責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等在中國抗日戰爭時對其所轄部隊的作戰指示。此方针無法從中共檔案得到證實,但在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内部及民間反對中國共產黨的人士普遍相信及認同。 不少人认为此說法符合中共在對日抗戰時的實際行為,並強烈譴責。例如,2015年9月2日中華民國總統马英九在台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讲话時便提及此主張,藉此批評中共在紀念抗戰時扭曲史實及抹殺國民政府在對日抗戰的貢獻,並重申國民政府是對日抗戰領導中國的唯一政府,國軍主導抗戰是歷史事實。但也有学者反对此说法,认为该说法来源系国民党捏造,“发展”、“应付”、“抗日”不可截然划分,实为同一件事。.

新!!: 馬英九和七二一方針 · 查看更多 »

丘宏義

丘宏義(Hong-Yee Chiu,)生於上海市,其父親丘漢平博士為民國年間知名的經濟學家與上海灘的執業律師,曾任福建省財政廳長,其兄弟丘宏達教授為知名的國際法專家,也是馬英九總統的恩師。丘宏義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旋即赴美於三年內在康乃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且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访问,爾後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擔任天體物理學與太空科學達35年,1969年榮獲̼,NASA自1961年創辦此獎,丘宏義博士是第一位榮獲此獎的臺灣科學家,也是全球第一位正名类星体的天文物理科學家,因而獲時代雜誌(Times)冊封為「最優秀的美國科學家」。丘宏義曾在知名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大學等兼任教授,著有科學著作130餘篇、書籍十餘冊、科普中文譯作十餘冊、科普文章十餘篇等;美國聯邦政府退休後與海外華人創辦漢世紀集團與EHGBooks微出版公司,並且擔任資深合夥人兼任總裁,活躍於美國大華府地區,與外甥女薛麗珍(Nonny Hsueh)聯手協助中華民國進行多項國民文化外交合作,帶領漢世紀技術團隊致力研發華人世界科技與人文的資訊解決方案,2008年帶領漢世紀推動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加入世界數位圖書館,2012年帶領漢世紀開發全球第一套Amazon微出版漢字標準資訊解決方案(Amazon Micropublishing Chinese Solution)。 丘宏義博士2013年帶領國立臺灣大學早期校友會(NTUEG)200位校友返臺參加臺大85周年校慶,同時與臺大校友會、校史館等編輯合作,透過臺灣學人出版網出版《臺大人回憶錄》叢書,以POD印刷書+Kindle中文電子書在臺出版、全球發行。丘博士亦擔任多家國內外財團法人基金會董事,並常應邀擔任國際論壇之貴賓演講。.

新!!: 馬英九和丘宏義 · 查看更多 »

丘宏達

丘宏達(Chiu Hungdah,),福建漳州海澄人,生於上海,中華民國籍旅居美國學者、國際法學權威。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教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等校,也是馬里蘭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曾任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1998~2000獲選擔任會長。並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务委员與外交部無任所大使。.

新!!: 馬英九和丘宏達 · 查看更多 »

世界人权宣言

《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夏樂宮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联合国大会第217号决议,A/RES/217),共有30條。宣言起草的直接原因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省,是第一份在全球範圍內表述所有人類都應該享有的權利的文件。其由联合国出版在其自己網站上。 《世界人權宣言》與《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兩公約)和其他兩個可選協約一起包含在國際人權法案中,兩個公約都是在1966年通過。.

新!!: 馬英九和世界人权宣言 · 查看更多 »

世界第一麥方

《世界第一麥方》(27°C – Loaf Rock)是一部2013年的臺灣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在路易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奪下冠軍的麵包師傅吳寶春的故事。漢字「」(台羅拼音:pháng,方音符號:ㄆㄤˋ)即指台語的麵包,為日語パン音譯而來,是吳寶春為臺灣打造描述「麵包」的專用字。.

新!!: 馬英九和世界第一麥方 · 查看更多 »

世界運動會

世界運動會(簡稱世運會或世運)是一個國際性的體育競賽盛會,1981年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首次舉辦,之後每四年舉行一次,競賽項目以非奧運會項目為主,由國際世界運動總會(IWGA)舉辦,於每屆奧運一年後舉行。與奧運會分夏季和冬季不同,世界運動會沒有冬季項目。 世運會的項目大概介於25至35種之間,數量由各主辦城市的場地設施而定,很少會為了某項目而新建場館設施。被列為「邀請賽」的項目仍會舉辦,但並不會頒發獎牌,就算某些比賽是正式項目,主辦城市仍可將其列為邀請賽。一些世運會的競賽項目已成為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如鐵人三項),或曾是過去奧運會的項目(如拔河)。2004年8月12日,奧運會決議將世運會比賽情形納入挑選奧運新項目的條件,然而,奧運會近年的參賽選手已逼近10,500人,因此世運會的項目很有可能不會再被納入奧運。 2000年與國際奧委會簽訂備忘錄,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IWGA受國際奧委會IOC所授權及資助,為共同推廣世界運動而努力,共享資源與宣傳。.

新!!: 馬英九和世界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三七事件

三七事件,亦名東崗事件、或東崗慘案,是一宗發生在1987年3月7日,中華民國國軍小金門守軍射擊並屠殺無武裝的越南難民船事件。郝柏村於2000年出版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中證實事件中的越南難民十九屍二十命全部遇害,但有在場士官見證不止此數。.

新!!: 馬英九和三七事件 · 查看更多 »

三芝福成宮

三芝福成宮,又稱小基隆福成宮,俗稱三芝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現位於臺灣新北市三芝區中山路一段38號的一座媽祖廟,奉祀「臺北府城官祀金面媽祖」。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建立臺北大天后宮,奉祀金面媽祖,人稱「臺北府城官祀金面媽祖」。 臺灣日治時代,大正元年(1912年),臺北大天后宮因颱風受損,廟貌萎頹而拆除,日本人將之改建為臺北新公園(今日二二八紀念公園)水池,將原供奉的臺北府城金面媽祖神像置於官廳倉庫。後小基隆(今三芝)士紳黃見龍至臺北參加會議,發現此尊媽祖,於是向長官申請,終於將媽祖迎回小基隆奉祀。糾集地方人士,集資建廟,大正8年(1919年)建廟,廟有大木匠師廖石成、民俗雕刻大師黃龜理之作品。 2004年,曾舉辦「臺北府城官祀金面媽祖回鑾大典」,臺北市長馬英九率僚屬於臺北北門奉迎媽祖入城,祈禱保佑市民平安。.

新!!: 馬英九和三芝福成宮 · 查看更多 »

三鶯部落

三鶯部落是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的阿美族部落,形成於1980年代,位於新北市三峽區三鶯大橋下大漢溪河床地,全盛時期有140戶,以阿美族人為主,1984年海山煤礦爆炸,輾轉遷徙到三鶯部落,為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因長年在眾多社會團體的協助下, 反抗政府強迫拆遷而聞名。.

新!!: 馬英九和三鶯部落 · 查看更多 »

三都十五縣

三都十五縣,為臺灣行政區域重劃政策之一,爾後,復為馬英九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期間所提之政見,於就任中華民國總統(2008-2016)後成為重大施政方針之一;大致方向為臺灣北、中、南各設一直轄市,其餘省轄市與縣合併。 此計畫具有高度爭議;經各界廣泛密集討論,行政院目前以「三大生活圈、七大區域」定案。後共有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改制為直轄市,再加上臺北市及與高雄縣合併之高雄市,統稱為五都。.

新!!: 馬英九和三都十五縣 · 查看更多 »

三通

三通是臺海两岸直接“通郵”、“通商”、“通航”的简称,主要是中国大陸提出與臺灣方面就兩岸之間的交流提議,中華民國政府則長期採取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作為對應。 因為兩岸政府主张之管轄區域重叠,且除了民進黨政府外,雙方領導人各自宣稱「一個中國」,此航線一般定义為:不是國內航線(道)、也不是國際航線(道),而是两岸航线。.

新!!: 馬英九和三通 · 查看更多 »

一中共表

一中共表,意思是指「一個中國,共同表述」,是中華民國前任總統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核心幕僚國立臺灣大學前副校長包宗和在《一個超越歷史侷限的兩岸觀》文章中,對於中華民國政府所提的「一中各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提的「一個中國」的各自主張,提出的關於推动海峽兩岸關係的概念。類似的概念還有張亞中提出的一中同表。.

新!!: 馬英九和一中共表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区

一個中国,兩個地區,簡稱一国两区,為2012年由中國國民黨提出,對於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一個定位。「兩區」指的是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 2012年3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中國大陸參與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會談時,將一國兩區解釋為一個國家,兩個地區。此論述認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者之間並不是特殊國與國關係,而是一種特殊的地區對地區的關係。吳伯雄最初的發言中,沒有明確定義一國是指哪一國。國台辦發言人宣稱這代表台灣也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國共論壇上回應,海峽兩岸確認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是兩岸互信新起點。 在台灣,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明確將一國兩區表述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與相關會議時,中國國民黨代表則未在公開場合明確聲明其中的「一國」即是指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主張這可以被視為是九二共識與憲法一中的延伸。中國國民黨認為,這是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一個架構,中華民國在當前可以被分隔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中華民國擁有這兩個區域的主權,但是治權只及於自由地區,也就是台澎金馬。根據民進黨與部分媒體的數據,臺灣約六成民意反對此說。, 自由時報, 2012-4-15, 民主進步黨, 2012-03-29, 台灣日報, 20120329, Nownews, 2012年3月29日對這樣的結果,國民黨認為是民進黨在做民調時,故意曲解馬英九立場所導致。而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白樂琦也對此說表示疑慮。.

新!!: 馬英九和一国两区 · 查看更多 »

一個中國 (中華民國)

一個中國,又稱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政策、一中原則、一中政策,是中華民國由中國國民黨執政時,對於一個中國的一種國際外交政策、政治意識形態用語。依據中國國民黨的觀點,中華民國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擁有中國完整主權,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在現實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其領土上,擁有治權,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稱為臺灣地區或自由地區,即國際上認知的臺灣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稱為大陸地區或者中國大陸,即國際上認知的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皆為政治實體,雙方應以同等尊重的地位來交往。 此官方立場隨著政權轉換,亦被表述為特殊兩國論、一國兩區等不同立場。.

新!!: 馬英九和一個中國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一邊一國連線

一邊一國連線(英文: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Alliance 或 One Side One Country Alliance,簡稱OSOCA),是台灣的一個政治組織,在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前由陳致中主導組成,高舉一邊一國、反對ECFA為政見。其成員涵蓋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籍候選人及偏泛綠的無黨籍候選人,其組織由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執委)陳其邁主導,立法委員陳唐山為總召集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其共同追求的目標。現時一邊一國連線擁有7席立委,其力量比台灣的第三大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和親民黨二黨相加共6席立委還要強大,另外還擁有五大直轄市總共31席直轄市市議員。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則推出84位泛綠及無黨籍縣市議員參選人,並簽署共同政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扁案是政治事件,應予平反」,當選68位,當選率81%。.

新!!: 馬英九和一邊一國連線 · 查看更多 »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島戰役是1955年1月18日上午7時許,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中在浙江省一江山島進行的戰役。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发动攻岛作战,此为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大舉進攻大陳島門戶一江山島。戰鬥历时两天,至1月19日2時,解放軍佔領該島。国军一江山島指揮官王生明阵亡,副指揮官王輔弼被俘,其餘守軍阵亡500多人,遭俘500多人。.

新!!: 馬英九和一江山岛战役 · 查看更多 »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是一個與台海兩岸關係有關的政治術語。是指在1992年,台灣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會談之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即無任何書面協議或約定,無任何法律效力)。但其實質含義為何,至今海峽雙方仍無交集。 最初在九二香港會談中,雙方並沒有達成广泛的共識,「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也尚未出現。到2000年4月28日,時逢中華民國總統选举結束後、政權移交前,中國陸委會主委蘇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識”,并阐述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隨後列入中國國民黨的黨綱之中。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歷史性訪問中國大陸,與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锦涛會面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公文書上使用“九二共識”之名稱,并将其阐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2006年,蘇起坦承「九二共識」是為了重新包裝「一中各表」所自創的名詞。 2008年5月26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文件中首見「九二共識」一詞。 2015年的兩岸領導人會面中,雙方再度肯定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及共識,此會談與稍早的朱習會都沒有特別強調各自表述的存在。 自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執政後僅承認九二會談,但不承認九二存在共識,此後兩岸關係轉淡。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报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應堅持“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识”的立場來處理两岸關係。.

新!!: 馬英九和九二共識 · 查看更多 »

九六共識

九六共識是由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呂秀蓮所提出的一項建議性共識,其內容是指:臺灣在1996年3月23日首次民選總統之後,就已明確確立為一主權國家,不為其他國家所控制,因為只有主權國家的人民才有權以自由民主的方式選舉出自己的國家元首。.

新!!: 馬英九和九六共識 · 查看更多 »

九華徑

九華徑(Kau Wa Keng,亦作Kau Wah Keng或Kau Wa Kang)為香港新界葵青區的一個地方,原名為狗爬徑(Kau Pa Keng,亦作Kau Pa Kang),因舊時山路極爲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而得名,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 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九華徑長坑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和荔欣苑。十八區區域劃分上九華徑隸屬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則屬於深水埗區。 據報載,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藝人曾華倩也出生在九華徑村。.

新!!: 馬英九和九華徑 · 查看更多 »

九月政爭

九月政爭,或稱為馬王政爭(總統馬英九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政治鬥爭),是一場2013年9月發生在中華民國的政治事件。在本次政治風暴當中,總統和行政院院長遭到同步傳喚到案,同時異地偵訊作證,在政壇創下歷史首例。立法院長與立法委員涉入的關說疑雲、檢察總長及總統涉入的洩密疑雲、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特偵組)涉入的監聽國會事件,多項重大疑案都在九月政爭當中浮現。 本次事件以特偵組舉行的「切勿錯過記者會」為起點,引發一連串總統、行政院、立法院等中央政府高層首長之間的衝突與對立,範圍包括身兼黨魁(時為國民黨主席)的國家元首(總統馬英九)、行政機關首長(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司法行政機關首長(行政院法務部部長曾勇夫)、檢察機關首長(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黃世銘)、立法機關首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等中央政府高層首長。 公眾得以知悉此次事件,始於2013年9月6日,特偵組召開記者會認定法務部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王金平等人涉嫌關說。9月9日,檢察總長黃世銘召開記者會說明,並無聽到任何刑事案件的不法,認定關說為「行政不法」。9月11日,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譴責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對檢察體系的司法關說。中國國民黨宣布將王金平開除黨籍,這意謂王金平將喪失不分區立法委員身份,也同時必須退出立法院。王隨即向法院提起「確認國民黨員資格存在」的民事訴訟,9月13日獲法院裁准保留黨籍的假處分,暫保國會議長的資格。 9月28日,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揭發監聽國會事件,管表示,特偵組於5月16日至6月14日監聽國會總機,可監聽所有使用該總機播出電話的立法委員,特偵組立刻出面否認監聽國會,但慘遭記者當場揭穿特偵組說謊。檢察總長黃世銘只好召開記者會承認監聽國會,但說這只是一個失誤,並向社會大眾致歉。朝野立委痛批黃世銘與特偵組違法濫權,連國會都敢監聽,還開記者會狡飾。 王金平關說案由特偵組移送台北地檢署調查後,以查無事證結案,相關人等皆未起訴。黨籍訴訟,一、二審皆判定王金平獲勝,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布停止訴訟,確認王金平仍保有黨籍。反而是痛批王金平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因對外洩露監聽及偵辦內容,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及「公務員保密責任」,遭到臺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洩密罪定讞。 2017年3月14日,台北地檢署依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刑法洩密罪、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罪起訴馬英九。.

新!!: 馬英九和九月政爭 · 查看更多 »

九月憲政危機

九月憲政危機可以指:.

新!!: 馬英九和九月憲政危機 · 查看更多 »

习连会

連習會是指中國國民黨原榮譽主席連戰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的會談,共進行了三次。.

新!!: 馬英九和习连会 · 查看更多 »

习朱会

习朱会指在2015年5月4日上午10時,時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会晤。.

新!!: 馬英九和习朱会 · 查看更多 »

平秀琳

平秀琳,臺灣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畢業,現為中天新聞台《新聞深喉嚨》節目主持人。.

新!!: 馬英九和平秀琳 · 查看更多 »

平民法

平民法(Plain Folks 或 Common Man)是一種常被用在政治或廣告的宣傳手法,企圖使閱聽人相信,宣傳者本身及他們的想法都來自人民,與人民無異。 宣傳者利用平民法來說服廣大群眾,他們的想法與作為都是從人民而來,所以會為人民服務,而且對人民有好處。為了贏得人民的信賴,宣傳者會利用與人民相同的行為及風格來溝通,例如人民的語言、服飾、語調、詞彙等等,顯示宣傳者只是普通的老百姓。 當平民法及光輝普照同時使用時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可以讓人民相信宣傳者如此正面的想法都跟他們一樣,擁有更高的正當性。 美國歷任總統都是億萬富翁,但他們也都會試圖展現自己平民的那一面:柯林頓會在麥當勞用餐、老布希說自己討厭吃花椰菜但喜歡釣魚、雷根常讓攝影拍攝他伐木的畫面、卡特則將自己呈現為一個來自喬治亞州的窮花生農。 在台灣,陳水扁會一再強調自己身為佃農之子、在台北市長任內也經常參加各種扮裝活動;馬英九則努力學習台語及客家話;蔣經國喜歡去吃小吃,也都是試圖讓民眾認為自己與平民無異。.

新!!: 馬英九和平民法 · 查看更多 »

年金改革

年金改革,是指中華民國對其國民(含軍人、公務員、教師、勞工及農民等)之退休金或國民年金制度,以及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俗稱18%)的改革。年金改革整體內容,包括相關財政來源、稅制調整及退休金金額之調整等。而所得替代率、信賴保護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世代正義等都是其中的爭議點。.

新!!: 馬英九和年金改革 · 查看更多 »

义乌市

义乌市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中部。义乌为浙江省综合实力第三大县市,也是中国经济发达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第三位,全国百强县(市)第八位。2005年,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等多家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震惊世界的中国数字》报告中,义乌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国内第三大贸易类展会。2010年,义乌被设为国际贸易方面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 馬英九和义乌市 · 查看更多 »

亚内兹·扬沙

亚内兹·扬沙(斯洛文尼亚语:Janez Janša,,原名伊万·扬沙)是斯洛文尼亚政治家,前任總理。.

新!!: 馬英九和亚内兹·扬沙 · 查看更多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縮寫為AIIB),簡稱亞投行,是一個向亚洲各国家和地区政府提供資金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設之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成立宗旨在促進亞洲區域内的互联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並且加強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總部設在中国北京,法定资本為1,000億美元。.

新!!: 馬英九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查看更多 »

亚洲妇女基金会

亚洲妇女基金会(アジア女性基金),全名有關女性的亞洲和平國民基金(女性のためのアジア平和国民基金),英文名稱為Asian Women's Fund,是日本曾經存在的一個基金會,于1995年7月由当时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倡议成立,通过民间募款和政府资助的形式,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占领地区的慰安妇支付赔偿金。该基金会之簡稱,最初為「國民基金」(国民基金),後改為「亚洲妇女基金会」(アジア女性基金);该基金会支付的赔偿金,最初稱為「慰撫金」(見舞金),後改稱為「賠償金」(償い金)。.

新!!: 馬英九和亚洲妇女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亞太營運中心

亞太營運中心(Asia-Pacific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是中華民國李登輝政府於1990年代推動的經濟政策,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經濟樞紐為目標。所謂的「營運中心」是指六項專業中心,包括製造中心、海運轉運中心、航空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電信中心和媒體中心。 亞太營運中心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在1993年間提出,時任經濟部部長蕭萬長採納了這個想法,並將「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做為接下來幾年李登輝政府的經濟政策主軸與口號。原本政策上制定推動的時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至1997年,第二階段為1997年至2000年,第三階段則從2000年開始;三階段的目標分別是改善台灣經濟體質、調整經濟結構,並在2000年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後繼續鞏固這個地位。但由於之後的政黨輪替和國際情勢的變化,該計劃的推動並未如預期中順利。 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擱置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改為推動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因此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在2000年後就不再是中華民國經濟政策的主軸,但綠色矽島關鍵的兩兆雙星政策最終並未獲得成功。2016年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改推動台灣做亞洲·矽谷計畫。.

新!!: 馬英九和亞太營運中心 · 查看更多 »

亞視新聞

亞視新聞(ATV News)是前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新聞及公共事務部(ATV News and Public Affairs Division)製作的新聞類電視節目的統稱。其總部位處亞洲電視大埔廣播大樓,在灣仔電訊大廈設有直播室。另外,在北京及廣州設有新聞中心或記者站,會定期派出記者駐守。其官方口號為「亞視新聞 深入社群」。亞視新聞的主要競爭對手為無綫新聞。 亞洲電視的新聞和財經節目主要以粵語製作,每日於旗下中文頻道本港台及亞洲台播出,而以普通話及英語製作的新聞和財經節目則於旗下頻道國際台及亞洲台播出。 2016年2月6日起,由於員工連續兩個月被拖欠工資,亞視絕大部分員工已離職,所有自製新聞節目停播,此舉更違反牌照要求。同月20日,亞視恢復製作粵語新聞直至4月1日停播。 2016年4月2日起,亞視免費電視牌照屆滿,亞視新聞停播。新聞部資料室3名員工繼續獲臨時清盤人德勤聘用,處理新聞部影片。.

新!!: 馬英九和亞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亞洲電視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Asia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ATV),前身為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簡稱麗的;Rediffusion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RTV)是香港一家免費電視廣播的電視台,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因為於2015年不獲續牌,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結束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電視廣播頻道,正式結束58年309天的電視廣播歷史。 亞洲電視是華人地區中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2000年代後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7年協盛協豐完成收購亞視大多數股權。12月18日,協盛協豐旗下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宣布以「亞洲電視」為品牌推出OTT平台網絡電視服務,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啟播。2018年4月20日,協盛協豐易名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新!!: 馬英九和亞洲電視 · 查看更多 »

亞洲電視歷史

亞洲電視歷史是亞洲電視的歷史概覽。亞洲電視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1973年12月1日正式免費電視服務,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因為於2015年不獲續牌,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結束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廣播,正式結束58年又308天的廣播歷史,是繼佳藝電視後,香港第二家停播的免費電視台。亞洲電視經歷了一年多的重組,終於於2017年12月18日「復活」,公佈亞洲電視將以流動應用程式及OTT方式復播。 亞洲電視在結束廣播之前是華人地區中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2000年代後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0年中國內地商人王征入主後,發生新聞部誤報江澤民死訊事件、ATV焦點批評學民思潮爭議,以及直播「亞洲會」政府總部反對發牌集會等事件。 2014年年底起,亞洲電視資方涉及持續欠薪事件,令到公司陷入開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亞視新聞於2015年元旦起削減製作,而資金緊絀亦影響節目播映。2015年,法庭委任來自德勤的代表黎嘉恩及何熹達作為亞視的經理人,他們表示,希望為亞視找到「白武士」,接手亞視股權,亦不建議亞視清盤。 亞視既有的免費電視牌照原定於2015年11月30日屆滿,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15年4月1日決定不再續牌予亞視,同時根據法例把亞視現有牌照的有效期延至2016年4月1日,令亞洲電視成為香港歷史上首間不獲續牌的電視台。通訊事務管理局隨後亦宣佈會於亞視免費電視牌照屆滿後同時收回指配予亞視的所有廣播頻譜。 除了本地免費電視牌照外,亞洲電視亦持有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以人造衞星把本港台的節目跨境播送至中國大陸。因亞視的股權變動申請並無進展,導致通訊局無法處理有關的續期申請,該牌照有效期如期至2016年5月31日已屆滿。雖然亞洲電視亦在廣東省有落地權,頻道包括本港台及國際台可在有線電視網絡播出(實際上是轉播已經被過濾處理的亞視模擬廣播訊號),但要配合德勤的指示,兩個頻道已於4月2日凌晨起正式停播。 2016年2月5日,王征向高等法院申請將亞視清盤,法庭委任德勤為臨時清盤人,多次傳出亞視將早於2016年4月1日牌照期滿日停播的消息,最終亞視能廣播至牌照期滿為止。 2016年5月3日,司榮彬擁有99%股權的公司 Star Platinum Enterprises Limited(星鉑企業有限公司)與主要債權人王征及其名下公司草簽協議,購入王的股權與債項。7月29日起,協盛協豐(00707)正式持有星鉑企業全部股權。星鉑現時為亞視唯一的投資者及主要債權人之一,持有亞視超過52%股權。 2017年4月24日,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批准解除德勤的亞視臨時清盤人職務,亞視交由上市公司協盛協豐控股旗下子公司星鉑企業接管。.

新!!: 馬英九和亞洲電視歷史 · 查看更多 »

亞洲週刊

《亞洲週刊》創刊於1987年12月13日,在香港編輯發行。英文名稱為Yazhou Zhoukan,英文縮寫為YZZK。《亞洲週刊》由時代華納屬下的Asiaweek(中文譯作“亞洲新聞”)創辦,創辦人是邁克爾·奧尼爾(Michael O'Neill)和康榮(Thomas Hon Wing Polin)。 《亞洲週刊》涵蓋的內容包括經濟、政治及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廣獲全球華人關注。《亞洲週刊》總部位於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現任總編輯為邱立本。.

新!!: 馬英九和亞洲週刊 · 查看更多 »

亞洲週刊年度風雲人物

亞洲週刊年度風雲人物,是香港《亞洲週刊》自1993年起,以對亞洲地區和華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為標準,於每年年底評選出的人物,包含個人和群體。.

新!!: 馬英九和亞洲週刊年度風雲人物 · 查看更多 »

康熙來了

《康熙來了》(Kangsi Coming摘自2013年8月21日播出之畫面,該集使用全新布景,並可由背景道具上清楚看見「Kangsi Coming」字樣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母集團旺旺集團之吉祥物圖卡。)為2004年至2016年播出的台灣談話性節目,主要由蔡康永、徐熙娣主持,曾為台灣以至華語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最長壽的談話節目。.

新!!: 馬英九和康熙來了 · 查看更多 »

康熙來了節目列表 (2005年)

以下記載綜藝節目《康熙來了》2005年每集的主題及來賓。.

新!!: 馬英九和康熙來了節目列表 (2005年) · 查看更多 »

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

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是康熙來了在2004年至2016年的訪談各界人士列表。.

新!!: 馬英九和康熙來了節目訪談列表 · 查看更多 »

康湖路

康湖路(Kanghu Road)是台灣台北市內湖區的一座公路,「東湖地區聯外山區線道路新築工程」的主要施工路線。於2004年4月9日結標,2005年4月正式動工,由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命名。2006年12月6日通車。台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發包,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設計,聯合大地工程顧問公司監造,力山環境科技公司環境監測,林同棪工程顧問公司營建管理,福清營造公司施工。全長1876公尺,路寬13公尺。由西而東來看,大湖公園東側的成功路5段轉進康湖路,途中行經大湖橋、大湖隧道,其次是安泰橋、安泰隧道,以及康樂橋、康樂隧道,最後止於康樂街口。康湖路沿線設有消防、監視、通風、緊急照明及電話等交控設備,是採用快速道路設計標準。而各橋梁的下方,則設有「動物隧道」,使當地棲息動物不必行走路面,即可安全地穿越來往。該計畫是為有效抒解東湖與汐止地區交通壅塞問題,其實早在前市長黃大洲時就已規畫中,但由於各種因素而未能立即興建。新工處總工程師林慶釩表示,預計可紓解兩地間四成以上的車流量。.

新!!: 馬英九和康湖路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馬英九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

《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原稱《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是中華民國在1995年(民國84年)的制定的條例,並於其後經過多次修正。其訂定目的係「處理二二八事件補償事宜」,並「使國民瞭解事件真相,撫平歷史傷痛,促進族群融和」。.

新!!: 馬英九和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公園福德宮

二二八公園福德宮,位於臺北市二二八公園急公好義坊之側,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懷寧街109號,俗稱新公園土地廟,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是位於博愛特區的知名土地廟,是北臺灣最有名的土地廟之一。.

新!!: 馬英九和二二八公園福德宮 · 查看更多 »

二月政爭

二月政爭又稱李郝政爭是指中華民國(台灣)在1988年1月13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逝世後的一連串中國國民黨黨內及政治圈的權力鬥爭,主角為以當時繼任總統、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為首、支持改革及本省人為主的「主流派」,以及政治立場保守威權、外省人為主的「非主流派」。由於兩派的政治角力在1990年2月以後逐漸白熱化,因而得名。此次政爭也影響到後來中國國民黨的分裂。二月政爭也突顯蔣家及外省勢力在蔣經國逝世僅兩年便失去全權支配的影響力,本土力量至此主導台灣政治。.

新!!: 馬英九和二月政爭 · 查看更多 »

五四运动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中华民国8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治下的京兆地方,是一场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有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游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 广义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及批判華夏传统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和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的黨團體的組織展開“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生日),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1939年八路軍總政治部、中共中央青委發出《關於部隊紀念“五四”青年節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中央青委決定每年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後成中国大陸的固定節日)。.

新!!: 馬英九和五四运动 · 查看更多 »

事必關己

《事必關己》(英文:Infolink)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一個資訊節目。宣傳口號為「一個緊貼大眾,事事關心的通識增值節目」。該節目由2008年1月2日起於高清翡翠台以高清格式,與翡翠台同步廣播。.

新!!: 馬英九和事必關己 · 查看更多 »

廣大興28號事件

廣大興28號事件,又稱廣大興事件、廣大興案,是2013年5月9日在巴林坦海峽的中華民國(臺灣)及菲律賓兩國主張之專屬經濟海域重疊區域上,菲律賓海巡署東北呂宋島海巡區(CGD NELZN)暨(BFAR)公務船(編號 MCS-3001)與臺灣屏東縣琉球鄉籍的漁船「廣大興28號」的衝突事件,造成廣大興28號船上漁民洪石成死亡。由於事後菲律賓政府對於該事件處理不當,造成中華民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外交關係緊張。.

新!!: 馬英九和廣大興28號事件 · 查看更多 »

廣華醫院

廣華醫院(Kwong Wah Hospital)是香港一间公立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最重要的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中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張復熾醫生。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141張。耗資1億6,000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廣華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港之冠。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廣華醫院腦外科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廣華醫院亦是主要的產前檢查轉介中心之一。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新!!: 馬英九和廣華醫院 · 查看更多 »

廣電三法

廣電三法,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三項廣播電視相關法律,包括《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為了推動通訊匯流,最早自2002年起,陸續有多次修法。.

新!!: 馬英九和廣電三法 · 查看更多 »

建國黨

建國黨 ,是臺灣的政黨之一,1996年10月6日成立,黨員主要是從民主進步黨分裂出來的台灣獨立運動成員。.

新!!: 馬英九和建國黨 · 查看更多 »

廖了以

廖了以(),出生於臺灣臺中縣豐原區豐原鎮(今臺中市豐原區),畢業於逢甲工商學院(今逢甲大學)統計系,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具日本血統。.

新!!: 馬英九和廖了以 · 查看更多 »

廖風德

廖風德(),筆名廖蕾夫,中華民國政治家、作家、歷史學研究者。臺灣宜蘭縣冬山鄉人。 曾任立法委員、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國民黨副秘書長兼組發會主委。2008年總統選舉國民黨獲勝後,原定在5月20日政權轉移後接任內政部長,但5月10日在臺北市文山區自家附近登山時猝逝。.

新!!: 馬英九和廖風德 · 查看更多 »

廖榮吉

廖榮吉(),綽號「刈包吉」,是台灣萬華一位盛名的刈包小販,亦是慈善家。廖榮吉因為多年來在農曆過年期間在萬華免費辦桌,舉辦「刈包吉盛宴」宴請街友、窮人、失業勞工等弱勢團體,還提供愛心麵無限量供應。這使他的義行漸漸受到媒體和人們關注和重視。.

新!!: 馬英九和廖榮吉 · 查看更多 »

廖正豪

廖正豪(),台灣政治人物及法學家,中華民國台灣嘉義縣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曾任臺灣省政府官員、行政院副秘書長、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胞兄是廖正雄,曾任六腳鄉長、嘉義縣議員。.

新!!: 馬英九和廖正豪 · 查看更多 »

伍錦霖

伍錦霖(),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現任考試院長。伍錦霖為臺灣屏東人,文官出身,後當選立法委員,並於馬政府時期獲重用,擔任總統府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院長;蔡英文就任總統後,成為蔡政府內位階最高的國民黨員(五院唯一國民黨籍院長)。胞兄為已故屏東縣長伍澤元。 2012年3月卸任總統府秘書長,經馬英九總統提名回任考試院副院長,經立法院於4月以66票贊成通過。2012年2月24日,榮獲馬英九總統親自贈勳、頒發一等景星勳章。2014年6月經立法院同意,9月出任考試院長。.

新!!: 馬英九和伍錦霖 · 查看更多 »

伍汉持

伍汉持(),广东台山人,基督徒。中国近代医学家。 早年在广东开平、香港、广州等地创办医馆,后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众议员,宋教仁被刺案爆发后,伍汉持发起袁世凯弹劾案。1913年8月1日,在天津被捕;同年8月19日被秘密杀害。他也是首位为共和流血牺牲的国会议员。1937年,伍汉持长女伍智梅回国,创建伍汉持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身),并将伍汉持遗体迁葬于院内。 文化大革命期間,「伍漢持先生紀念碑」被醫院內的一名職員掩埋藏好才避免被毀。 2010年11月,腫瘤醫院在興建新大樓時發現烈士伍漢持的遺骨,後將其暫轉於粵軍第一師諸先烈紀念碑旁安放,2012年3月底移回。现位于广州市先烈路。 伍汉持有一女三男,女儿伍智梅,儿子伍伯良、伍伯就、伍伯胜。 File:勛猷共仰碑.jpg|勛猷共仰碑。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題。 File:伍漢持墓碑.jpg|伍漢持先生紀念碑。胡漢民撰,陳融書。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

新!!: 馬英九和伍汉持 · 查看更多 »

伍汉持墓

伍汉持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號中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西側廣場,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伍汉持是民国时期知名医生、政治家,曾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參議院議員,后被袁世凯派人杀害,三次迁葬后辗转葬于现址。墓地曾分别因文化大革命和建筑工程而受破坏。.

新!!: 馬英九和伍汉持墓 · 查看更多 »

张亚中

張亞中(),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者、政治人物,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國國民黨黨員,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會常務理事,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報社主筆。.

新!!: 馬英九和张亚中 · 查看更多 »

张志军

张志军(),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學畢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原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负责外交部常务工作、主管政策规划事务。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

新!!: 馬英九和张志军 · 查看更多 »

张王会谈

王張會是指2014年時任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會面。.

新!!: 馬英九和张王会谈 · 查看更多 »

张枣

张枣(),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诗人,中国先锋诗歌的代表人之一。.

新!!: 馬英九和张枣 · 查看更多 »

張平沼

張平沼(,英文名:Pen-Tsao Chang),中華民國(台灣)律師、企業家、政治人物,曾任新竹、台中地方法院檢察官,後代表中國國民黨在商業團體當選為第一屆第四、五、六次增額立法委員。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畢業, 2001年獲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張平沼現為台灣商業聯合總會理事長以及燿華電子集團的總裁,國立中興大學校友會榮譽顧問。曾任國立臺北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台灣省商業總會理事長、金鼎證券集團總裁。.

新!!: 馬英九和張平沼 · 查看更多 »

張俊宏

張俊宏(),字景涵,臺灣南投縣南投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第六屆臺灣省議員、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創辦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張俊宏 · 查看更多 »

張俊彥

張俊彥(),電子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出任國立交通大學校長,現為該校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新!!: 馬英九和張俊彥 · 查看更多 »

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

張志軍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張志軍在2014年6月25日到28日訪問台灣並參與第二次王張會期間,所發生及引起的一連串爭議和衝突。.

新!!: 馬英九和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 · 查看更多 »

張善政

張善政()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博士。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美商Google公司亞洲硬體營運總監、行政院政務委員、首任科技部部長,2014年12月8日出任毛治國內閣的行政院副院長一職。2016年1月18日,由於毛治國提出辭呈,張善政以副院長身分代理其職務。2016年2月1日,真除為行政院院長,也是首位正式上任的無黨籍行政院長,5月20日卸任。 卸任院長後擔任東吳大學(巨資學院)客座講座教授兼榮譽院長、交通大學(電子資訊中心)客座講座教授兼亥客書院院長、中華大學客座講座教授、臺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聖約翰科技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智網聯盟總網會長、台灣大哥大董事兼基金會董事長、華邦電獨立董事及宏碁獨立董事。.

新!!: 馬英九和張善政 · 查看更多 »

張善政內閣

張善政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內閣,簡稱張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任內的第六次內閣,亦是馬英九總統任內的最後一次內閣。 2016年1月16日,毛治國請辭行政院院長且不接受慰留後,由原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代理,1月25日總統批准內閣總辭後,2016年2月1日張善政真除為院長,接替毛治國內閣。5月20日總統蔡英文就任後由林全內閣接任。.

新!!: 馬英九和張善政內閣 · 查看更多 »

張啟楷

張啟楷(),出生於臺灣嘉義縣東石鄉,國立嘉義高級中學、(中興大學)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在職班畢業,曾擔任年代電視新聞部副總編輯、TVBS主持人,主持《2100周末開講》、《2100周日開講》和《新聞不一樣》。 2009年5月1日,加入中时媒体集团,主持中天新聞台《張啟楷新聞現場》、中天新聞台《張啟楷台灣週報》和中視數位台《阿楷兩岸開講》。 2011年,任職年代新聞台政論節目《新聞追追追》主持人。.

新!!: 馬英九和張啟楷 · 查看更多 »

張穆庭

張穆庭(),台灣本省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為民生黨主席,亦為台灣音樂人、創作歌手、流行鋼琴演奏家,師從知名歌手辛曉琪,在兩岸發行逾30張唱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曾任職相聲瓦舍音樂創意顧問、行政院新聞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新!!: 馬英九和張穆庭 · 查看更多 »

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

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是發生於2008年10月的臺灣海峽兩岸政治交流的一連串爭議與衝突事件。事件發生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計劃訪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談前夕,民進黨正籌劃在陳訪臺期間於全臺灣各地進行大規模的抗議行動。此時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以廈門大學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長身份,接受台南藝術大學邀請到台灣參加學術研討會。張銘清訪台期間一路遭遇台灣獨派民眾抗議,最後在台南孔廟爆發推擠衝突,張被推倒在地。.

新!!: 馬英九和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 · 查看更多 »

張道禎

張道禎(),道教門派正一道張天師家族遠房支脈第三十二代天師裔孫,出生在台灣。按《天壇玉格》及《天師系譜》所載,張道禎為「高」字輩,法名「高真」。 高中職畢業,1986年陸軍上等兵退伍。出社會後開始修習靈山啟乩,並開設私人神壇,服務信徒,踏上宗教服務業一職。2008年,張道禎與六十四代張源先天師競選「中國嗣漢道教協會」第五任理事長一職,獲得高票當選。 2008年10月17日,張源先羽化之後,張道禎稱獲得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的張天師襲職人選。但無論在臺灣或是在中國大陸都有不少宗教界人士持不同意見。中國大陸官方亦未予認定。 2009年5月11日,張道禎於臺灣南投市體育場啟建道教天師襲位科儀。同年六月十日上午十時舉行舉行襲職儀式,正式襲職六十四代張天師。襲職儀式宣稱由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實際上未出席)及留候天師世家僅有兩位輩份比張道禎高的族長張德雨、張明熹(均為張道禎兄長)擔任三師,頒授劍、印、令等法器。結束儀式後,張道禎並在多位道長陪同下,出示日前前往江西龍虎山祖庭告祖時,族長所賜的祖庭法印及信函等,證明自己才是真正張天師傳人。.

新!!: 馬英九和張道禎 · 查看更多 »

張顯超

張顯超(),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法學碩士和法學碩士、法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山大學教授,現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國策研究院成員。.

新!!: 馬英九和張顯超 · 查看更多 »

張顯耀

張顯耀(),臺灣政治人物,生於台灣,原籍山東昌邑,中國國民黨籍,曾任總統府國安會諮詢委員、立法委員(國親聯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2015年9月底,黃昭順退選連任後,獲國民黨徵召參選高雄市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但最終敗於前高雄市副市長劉世芳。.

新!!: 馬英九和張顯耀 · 查看更多 »

張麗善

張麗善(),雲林縣土庫人,中國國民黨籍雲林縣政治人物,由護理人員轉戰政治領域,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 張麗善為護理人員出身 ,民國72年起,曾任林口長庚、彰化秀傳醫院、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北港分院-媽祖醫院等多家醫院護理師,在眼科開刀房、牙科門診、健診部門服務過。1989年與丈夫張永成結婚,創業成立雲林縣第一間「視力保健中心」,後以護理人員之姿轉戰政壇服務。曾於2005年以無黨籍參選第六屆立法委員,以全縣第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2014年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第17屆雲林縣長,最終以43.02%得票率敗選,隨後於2015年接任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現為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張麗善 · 查看更多 »

張雅屏

張雅屏,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該黨副秘書長兼組發會主委。.

新!!: 馬英九和張雅屏 · 查看更多 »

張榮發

張榮發(),是一位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蘇澳郡蘇澳街的企業家,為長榮集團創辦人暨首任总裁。.

新!!: 馬英九和張榮發 · 查看更多 »

張溫鷹

張溫鷹(),臺灣政治人物、執業牙醫師、政治受難者、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及教師,出生於臺中市中區。民進黨籍美麗島事件受難者,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學士、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外科碩士。曾任台灣省省議員、台中市市長、內政部政務次長、總統府國策顧問、臺中市私立新民高級中學護理老師、國立中興大學緊急救難隊指導教師,現職牙醫師等職。.

新!!: 馬英九和張溫鷹 · 查看更多 »

張斯綱

張斯綱,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學位畢業,曾是蕭萬長的幕僚、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委。.

新!!: 馬英九和張斯綱 · 查看更多 »

張慶忠

張慶忠()是臺灣政治人物,臺北縣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出生,中國國民黨籍,曾任新北市中和區立法委員。妻子為新北市議員陳錦錠、么子張鈞詠為張慶忠的國會助理。 張慶忠專精於土木建築,曾任教於瑞芳高工、中華大學,又進入台北縣政府擔任技士,后從事建築業(雙和一品苑、漢寶開發建設)、消防業,也經營加油站與汽車旅館(俗稱摩鐵),其投資的摩鐵遍及中永和,被戲稱為「中和摩鐵王」(King of Motels in Chung-ho),也是公認的「國會首富」(立法院首富) 、「立院土地公」。2007年曾受到同黨立委李慶華批評為「收買人頭黨員」。,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7/12/12, TVBS, 2009/6/202014年擔任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人,在30秒之內將服貿協議送交院會,有黑箱之虞,引發部分民眾反彈示威,在3月18日開始佔領國會議場(時稱佔領國會事件,後演變為「太陽花學運」),進而促使台湾民眾關注議題,張慶忠也因30秒事件而遭台灣民众譏諷為「半分忠」 與「護航忠」。 2016年挑戰四連霸失利,敗給了現任新北市議員江永昌。.

新!!: 馬英九和張慶忠 · 查看更多 »

張承中

張承中,台灣律師、璞園建築籃球隊領隊、中華男子籃球隊領隊、八仙塵爆事務管委會委員、國寶人壽獨立董事及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是女子組合S.H.E成員任家萱(Selina)的前任丈夫,其父親是国民党和新黨黨員及前立委張世良。 2015年9月,张承中宣布以无党籍身分参选台北松山信义区立委,11月26日宣布退出選舉。.

新!!: 馬英九和張承中 · 查看更多 »

張景森

張景森(),台灣政治人物。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在台北市長陳水扁任內任職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後在台中市長張溫鷹任內擔任台中市副市長。在陳水扁政府時期,擔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6年5月20日出任蔡英文政府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主席。.

新!!: 馬英九和張景森 · 查看更多 »

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Cairo Declaration,Déclaration du Caire,カイロ宣言,Каирская декларация,Dichiarazione del Cairo,Kairoer Erklärung)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蒋中正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3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舉行會議後,在1943年12月1日所發表的对日作战的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的通稱 中華民國方面收藏之原件原由外交部保管,目前寄放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計英文一頁。美國方面將原件「開羅公報」(Cairo Communiqué)存於美國國家檔案局(RG59),美國國務院出版的《1776-1949美國條約和其他國際協定彙編》則收錄了內容相同而標題為「1943年第一次開羅會議」(First Cairo Conference, 1943)的文件。日本方面在國立國會圖書館存有「開羅公報」(Cairo Communiqué)。 開羅宣言在各種語言中的譯名不同,漢語方面,與會的中華民國採用《开罗宣言》做為定名,英語方面,與會的中美英三國在之後的《波茨坦公告》使用Cairo Declaration這個名稱來稱呼開羅宣言。.

新!!: 馬英九和开罗宣言 · 查看更多 »

彭佳嶼

彭佳嶼,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當地漁民也稱之為大嶼,是臺灣附屬島嶼之一,也是中華民國北方三島中唯一有派員駐在的島嶼。彭佳嶼距離臺灣北部基隆港約56公里,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臺約140公里。行政上隸屬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中正區管轄。目前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尚未開放一般人登島觀光。中華民國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把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北方三島)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 2005年8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巡視北方三島的彭佳嶼,為島上「海疆屏障」碑石主持揭碑儀式,並且發表重要談話,以實際行動宣示中華民國擁有釣魚臺列嶼的主權。陳水扁成為首位登上彭佳嶼的中華民國總統。 2012年9月7日,為了宣示中華民國對釣魚臺列嶼的主權,馬英九總統一行登上彭佳嶼,除宣慰島上官兵,並與駐紮於東沙及南沙的海巡署部隊視訊連線。 2016年4月9日,在彭佳嶼氣象站設立和平東海紀念碑。.

新!!: 馬英九和彭佳嶼 · 查看更多 »

彭鳳至

彭鳳至(),法律學者,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2003年就任),曾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彭鳳至 · 查看更多 »

彭長貴

彭長貴(Peng Chang-kuei,),中華民國湖南人,师事谭厨名家曹荩臣。後居台灣,人稱「湘菜廚神」。他是彭園湘菜餐廳的創辦人兼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彭長貴 · 查看更多 »

彭欽清

彭欽清,苗栗縣大湖鄉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自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系主任退休。專精客家文學與客家文史以及客家話語言學,長年熱心於客家族群的公益與教育活動,著有《心懷客家》等書,為馬英九的客家話老師。.

新!!: 馬英九和彭欽清 · 查看更多 »

彭淮南

彭淮南(Fai-Nan Perng,),臺灣金融學家,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生於臺灣日治時期新竹州(今新竹縣新豐鄉),客家族群。畢業於新竹高商與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 自1998年2月25日起擔任央行總裁,其任期經歷過4位總統、15個內閣,已滿20年,是中華民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央行總裁。 美國從2000年第一次給予時任央行總裁彭淮南A級評等,再加上從2005年至2017年,共累積14度蟬聯A級的成績,因此被臺灣媒體譽為「14A總裁」。.

新!!: 馬英九和彭淮南 · 查看更多 »

彭明輝 (工程學家)

彭明輝,臺灣作家、社會評論家。新竹中學畢業、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關注臺灣農業與發展問題,著有《台灣糧食危機關鍵報告》、《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等書。.

新!!: 馬英九和彭明輝 (工程學家) · 查看更多 »

彭文正

彭文正(英文名:Dennis Peng,),臺灣媒體工作者及新聞學者,人稱「彭P」。彭為新竹縣新埔鎮客家人,其妻是民視新聞台 正晶看民視主持人李晶玉。.

新!!: 馬英九和彭文正 · 查看更多 »

彰工風力發電站

彰工風力發電站位於臺灣彰化縣線西鄉彰濱工業區內,為一座隸屬於台灣電力公司旗下的風力發電站。該發電站共分兩期增建機組,目前共有23座風力發電機投入商業運轉,並已開始規畫第三期擴建工程。.

新!!: 馬英九和彰工風力發電站 · 查看更多 »

何嘉榮

何嘉榮(),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南縣嘉義區民雄鄉。.

新!!: 馬英九和何嘉榮 · 查看更多 »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江蘇南京,臺灣藍星詩社知名詩人、文學界巨擘,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於香港與台灣多所大學任教。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涉嫌以意識形態入人於罪引起爭議《羊城晚報》發表《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

新!!: 馬英九和余光中 · 查看更多 »

余克禮

余克礼(),生於湖北浠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问题专家章晓明,余克礼:研究两岸关系的高层智囊,决策与信息2005年第05期.

新!!: 馬英九和余克禮 · 查看更多 »

余騰芳

余騰芳是台湾政治人物,本来是一名刑警,后分别在台湾省议会秘书处和立法院秘书处任职,曾任立法院副秘书长。2008年任监察院第四届监察委员(2008-2014),2014年任满后再次获得马英九提名,但在立法院表决时未能过关。 2015年8月,余騰芳担任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竞选团队的副总干事,负责外部固桩。.

新!!: 馬英九和余騰芳 · 查看更多 »

余英時

--英時(),天津人,祖籍安徽潛山,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引領中華民國思想史研究數十年,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美國,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 余的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是一位「追求純粹的學人」,以史學家的敏銳透射現實,儘管「一生禍盡文字出」,他仍堅守傳統知識份子一種「單純的倔強」。他自稱對政治僅只「遙遠的興趣」,但時常發文評論時政、文化,積極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包括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很快」垮台。 唐獎的頒獎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新!!: 馬英九和余英時 · 查看更多 »

余連發

余連發(),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臺北縣萬里鄉,籍貫臺灣新北市,家中務農,原服義務役士兵役,經過部隊保薦就讀陸軍士校晉任士官,再保薦就讀陸軍官校42期砲兵科晉任軍官,曾任後備司令、國防部軍情局長、憲兵司令、陳水扁總統府侍衛長、國防部國會聯絡處長、國防部人力司役政處長、陸軍步兵257師長、參謀本部人次室人綜處長、陸軍步兵127師砲兵指揮官。2000年時,成為政黨輪替後首位總統府侍衛長。2005年6月1日晉升二級上將,擔任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末任上將編階司令。也成為了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唯一一位從義務役二等兵升到上將司令之人。.

新!!: 馬英九和余連發 · 查看更多 »

徐巧芯

徐巧芯(),生於臺灣臺北市,臺灣苗栗客家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畢業於中崙高中、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第8屆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第14任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辦公室發言人、巧芯聊風向Yahoo TV 網路節目主持人。現為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201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郝龍斌辦公室發言人,媒體形容徐快要集滿黨內天王發言人職位。因外型甜美可愛,有「松山鄧麗君」的稱號。支持粉絲們的唯一專用口號為「巧芯巧芯得第一」。.

新!!: 馬英九和徐巧芯 · 查看更多 »

徐弘庭

徐弘庭(),中國國民黨籍台北市政治人物,現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台北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徐弘庭 · 查看更多 »

徐佳士

徐佳士(),江西省奉新縣人,曾是一位台灣作家、記者與新聞學家,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主任、國立政治大學文理學院院長。他是台灣第一部大眾傳播教科書《大眾傳播理論》的主編者,也是台灣許多新聞學教授的老師。.

新!!: 馬英九和徐佳士 · 查看更多 »

徐景富

徐景富 (1968年10月11日-)台灣空手道國家級教練,博士,南華大學管理學院非營利事業研究所碩士,是博愛國小(60週年校慶)、(55週年校慶)、協志工商(40週年校慶)、吳鳳科技大學,第九屆嘉義市體育會理事長,,世界空手道連盟連合 國際七段國家級空手道教練(83)體教字2712號,國家級裁判,全台獨創-有氧空手道創始人;中華民國空手道聯盟全國有氧空手道主委,現為嘉義市空手道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府社行字第1035039334號),松濤空手道館總教練。.

新!!: 馬英九和徐景富 · 查看更多 »

御筆匾額

御筆匾額,是指東亞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朝鮮國王、越南國王等)所賜,由君主親筆題字之匾額。賜給寺院的御筆匾額又稱敕額。中國皇帝的御筆匾額除了賜給於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

新!!: 馬英九和御筆匾額 · 查看更多 »

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

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又稱澎湖空難、馬公空難,發生在2014年7月23日下午19時(UTC+8),復興航空222號班機在執飛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國際機場飛往澎湖馬公機場航線時,疑因颱風麥德姆風雨過大造成飛機降落不順利,重飛失敗,於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墜落,起火燃燒,造成機上人員48人死亡,10人重傷。另外波及11棟民宅,5人輕傷,當時有很多傷者未能在飛機大爆炸前離開,因此死亡。該次空難亦為台灣歷來死亡人數第7多及自2002年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後傷亡最慘重的空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於2016年1月29日舉行記者會,事故原因是因為機長在降落時沒有控制飛機保持最低重飛高度330尺,之後又只顧找跑道導致飛機下降至離地92尺,而且越來越偏離降落航線,當機長有意識要重飛時,已經晚了,飛機首先撞擊樹林造成受損,之後其中一輪起落架撞擊一座住宅,再撞斷機翼,之後墜毀。,並發布事故調查報告。.

新!!: 馬英九和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侯友宜

侯友宜,中華民國警察、政治人物。生於嘉義縣朴子市,曾任內政部警政署署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新北市副市長。中央警官學校45期刑事系畢業,早年曾負責策劃一清專案掃黑行動,亦曾偵破多起重大刑案,是臺灣警界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 馬英九和侯友宜 · 查看更多 »

侯寬仁

侯寬仁(),生於臺灣省嘉義縣六腳鄉,中華民國的檢察官。畢業於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第26期結業。曾任桃園地檢署、台北地檢署檢察官。他曾辦過幾件在台灣受到矚目的案件,如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周人蔘電玩弊案、股市禿鷹案等,2007年2月13日,偵結台北市市長特別費案並將前任市長馬英九等人以貪污罪嫌起訴。.

新!!: 馬英九和侯寬仁 · 查看更多 »

侯乃榕

侯乃榕()是臺灣的新聞主播,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企業傳播研究所畢業,現為台視新聞主播。.

新!!: 馬英九和侯乃榕 · 查看更多 »

侯彩鳳

侯彩鳳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侯彩鳳 · 查看更多 »

侯惠仙

侯惠仙是中國國民黨籍雲林縣政治人物,嘉義縣朴子人。曾任雲林縣議員、臺灣省議員、立法委員、行政院政務顧問。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任命其為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2009年接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

新!!: 馬英九和侯惠仙 · 查看更多 »

侯昌明

侯昌明(英文名:Alvin,),台灣男藝人,台灣電視節目、電台主持人,實踐家專三專部銀行保險科畢業。是以精省、善於投資理財聞名的全方位藝人,是演藝圈中數一數二愛家好爸爸形象的男藝人之一。育有一女一子,妻子曾雅蘭為台灣演藝圈知名人妻之一。.

新!!: 馬英九和侯昌明 · 查看更多 »

侯文詠

侯文詠(),臺灣作家、醫師,曾榮獲省新聞處短篇小說首獎,中華文學獎、小說獎、散文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五、六、七屆散文佳作及小說第三名和佳作,共計獲獎三次。寫作領域橫跨小說、散文、社會文學、評論, 並經常在廣播電台節目擔任特別來賓。出生於台南市新營區,父親是台南市新營區人,母親是嘉義縣東石鄉人。擁有內科、麻醉科專科醫師資格,曾任臺大醫院和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及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目前專職寫作。.

新!!: 馬英九和侯文詠 · 查看更多 »

俞國華內閣

俞國華內閣組成於1984年6月1日,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在展開第二個總統任期後,任命時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俞國華為行政院院長,同時由俞國華組成內閣成員(行政院各部會局處首長),所有閣員並於6月1日上任。內閣成員以執政黨,即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為主。 1988年1月13日,總統蔣經國逝世,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不久後又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俞國華受命繼續擔任行政院長,俞國華内閣因此成爲蔣經國内閣以後,中華民國史上第二個歷經兩任不同的總統的内閣。惟不同的是,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時實際上已接掌中央權力並掌握政治實權,而俞國華僅是過渡性質,在李登輝接掌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權力後,李登輝掌握政治實權,俞國華隨即退居二線。俞國華1989年5月8日親自去總統府遞交辭呈。隨後於1989年5月18日內閣總辭。之後,同年6月1日,李登輝在官邸約見李煥,叫他準備組閣,李焕奉命组成新的内阁,成為李登輝所任命的第一個內閣團隊,名為李煥內閣。.

新!!: 馬英九和俞國華內閣 · 查看更多 »

保外就医

保外就医或保外醫治(compassionate release),指的是受刑人在具保的情形下,准其出外就醫治療。.

新!!: 馬英九和保外就医 · 查看更多 »

保釣運動

保釣運動始於1970年,是由來自香港、臺灣和海外華人為了回應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島主權,而發起的一系列民間運動,其運動逐漸擴展至全球華人,其活动方式包括游行、示威、登船出海到釣魚臺列嶼海域和登陸釣魚島上宣示中國「主權」。.

新!!: 馬英九和保釣運動 · 查看更多 »

信義運動中心

在各行政區設置市民運動中心是台北市長馬英九主要政見之一,"信義運動中心"是台北市第12座開工市民運動中心,也是第八座完工的一座,其樓地板面積1,866.7275坪也是當中最小的。目前已經在2009年5月28日正式啟用,承包經營單位是中國青年救國團。.

新!!: 馬英九和信義運動中心 · 查看更多 »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是中華民國為了能夠促進臺灣產業升級並且健全經濟發展而制定的特別法,其立法精神則延續先前的《獎勵投資條例》所制定。其中自1979年開始,中華民國政府在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機影響後,決定將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轉向耗能和污染較少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同時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經濟也開始面臨新臺幣升值、基本工資上漲以及土地成本等問題,這使得過去所強調發展的勞力密集工業已經逐漸喪失與國際競爭的優勢,更使得政府認為加速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等因應方式有其必要性。 其中中華民國先是在1980年設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藉此優惠並且鼓勵外商投資高科技產業。並且在1984年與1990年推動十四項建設以及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希望藉由公共投資更進一步加速產業發展。而在1989年3月時,中華民國經濟部則提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草案》以取代原有的《獎勵投資條例》。其中《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強調發展通訊、資訊等十大新興產業,在經過立法院三讀通過後便於1991年1月1日開始施行。.

新!!: 馬英九和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 查看更多 »

在臺香港人

在臺香港人或港籍臺灣人是指居住在臺灣的香港人,其中包括前往臺灣就學、就業、與臺灣人結婚及移民臺灣的香港人。這些在臺香港人有的是短期居留、有的已經獲得長期居留資格、也有部份已經取得國籍身份,從而成為中華民國國民,為台灣新住民的來源之一。 2018年,中華民國陸委會拍攝短片「臺港交流」,前香港歌手蔣雅文用廣東話,說出臺灣魅力在於,「大家可以更加暢所欲言,自由自在做自己」。.

新!!: 馬英九和在臺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区长

區長為區的行政長官。.

新!!: 馬英九和区长 · 查看更多 »

匿名者

匿名者(Anonymous)是一種以共同理念組成的團體 (匿名者稱其不是組織,也不屬於任何一個企業和政黨,它只是一個理念,一個想法。),比起黑客集團更像是一種社群,只要有相同想法或是理念,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該組織發跡於2003年,隨後在政治上形成一些共識,並發起自主性或自發性行為與活動。他們因其宣傳及利用阻斷服務攻擊(DDoS)政府、宗教和企業網站而知名於世。.

新!!: 馬英九和匿名者 · 查看更多 »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北京大学属同源学校,于1923年升格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以基础文理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为主要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曾培养出莫言、刘晓波等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数目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学科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中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师大排名第256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位居中国第8位。.

新!!: 馬英九和北京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投空中纜車

北投空中纜車(全稱北投線空中纜車計畫,或稱為北投纜車、陽明山纜車)是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起初規劃,最後由台北市政府採用BOT的方式,由儷山林休閒開發有限公司興建的休憩纜車系統。。 北投空中纜車是為了解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交通問題。但自規劃以來,由於對於環境及古蹟可能造成影響,曾引發環保團體的抗議。2006年,在纜車興建期間傳出弊端。 2015年5月10日,台北市政府決議不興建北投纜車。.

新!!: 馬英九和北投空中纜車 · 查看更多 »

包宗和

包宗和(),生於台灣,籍貫江蘇省鎮江市,臺灣國際關係學者與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為馬英九兩岸關係重要幕僚,曾提出一中共表,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政治、外交决策、国际冲突等。曾任新聞局顧問、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董事、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主任兼政治研究所所長、社會科學院院長、副校長等職,現任監察院監察委員。.

新!!: 馬英九和包宗和 · 查看更多 »

國字

在臺灣使用的國字,主要為中文傳統漢字,目前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標準。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的標準寫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簡體字寫法存在很大差異。此外,民間亦使用異體字、簡化字、日本漢字和繁體字而專為臺灣話設計的臺閩漢字。.

新!!: 馬英九和國字 · 查看更多 »

國家統一委員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為中華民國的特殊政府機構,於1990年10月7日由時任總統李登輝宣佈成立。其法源依據是《國家統一委員會設置要點》,非法定機關,為隸屬中華民國總統府的任務編組單位,設置的目的在主導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依據「民主、自由、均富」,力促中國統一,並於1991年2月23日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國統會成立後共舉行十四次會議,最後一次集會是在1999年4月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新三不」後),已經沒有追求「國家統一」的結論,而是強調朝「縮小雙方發展差距,促成兩岸融合」說法,尤其強調「促進雙方關係正常化」。臺灣政黨輪替之後上任的陳水扁總統則從未再召開過國統會議,而國統會每年的預算則少到象徵性的新台幣1000元,最終於2006年2月28日正式「終止運作」(cease to function)。.

新!!: 馬英九和國家統一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家統一綱領

《國家統一綱領》,簡稱《國統綱領》,曾是中華民國內政有關大陸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由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於1991年2月23日國統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于同年3月14日獲行政院第2223次會議通過,民主進步黨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亦参加了决议过程。該原則最終于2006年2月27日由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終止適用」。.

新!!: 馬英九和國家統一綱領 · 查看更多 »

國家軍事博物館

国家军事博物馆是一座於2015年動土預計2024年完工的國家級博物館,坐落在台北市立大學大直校區、中華民國空軍總司令正對面。 國防部「國家軍事博物館」動土典禮由馬英九於2015年親自主持,馬英九表示,該博物館的格局和館藏將雙雙超過國軍歷史文物館,且投入32億台幣興建。 中華民國國防部指出,「國家軍事博物館」完工後,將與台北圓山飯店、忠烈祠、七海文化園區及故宮博物院等,構連成,為中華民國特別是帶來更多的文化、社會、教育與經濟各方面的正面效益。.

新!!: 馬英九和國家軍事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家文官學院

國家文官學院為中華民國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以下簡稱保訓會)所屬機關,院本部設於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76號,中區培訓中心設於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路1號。.

新!!: 馬英九和國家文官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共關係

国共關係是指中国国民党與中国共产党之關係,也可視為海峽兩岸關係。 1923年中国國民黨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簽訂孫越聯合宣言後,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在1927年发生分裂。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並在北伐光復南京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清黨。而共產黨则認為,三大政策(或稱新三民主義)的親蘇聯政策的施行是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內頑固右派拋棄聯俄容共的三大政策,導致革命的失敗,中共方面為了堅決擁護三大政策,不得不向國民政府進行反擊。 1927年分裂之后,两黨进行了武装对抗(第一次國共內戰),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被迫與共產黨联合抗日,為日後內戰埋下隱憂,至1946年內戰爆发,直至1949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其主导的中国大陆政权。1950年後,國民黨幾乎完全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地區,長期奉行反共的政治意識形態,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在台湾实现民主转型、2000年首次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放棄其過去的反共立場,轉為加強與共產黨的接觸,2005年兩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络,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络渠道之一。.

新!!: 馬英九和國共關係 · 查看更多 »

國光石化開發案

國光石化開發案原是國光石化在2005年提出的大型石油化學工業投資開發案,原先預計在雲林縣離島工業區興建石化工業區,後因環評未通過而於2008年轉往彰化縣,不料遇上更嚴重的生態問題。2011年因多年的環評問題而放棄在台投資,原定轉往馬來西亞。但2013年時,因為美國成功開發頁岩氣開採技術導致傳統石化競爭力下降,預期相較之下最終會嚴重虧損,因而臨時將此重大計畫直接終止。.

新!!: 馬英九和國光石化開發案 · 查看更多 »

國務機要費

國務機要費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因應執行業務需要,並核定國務機密相關案件所需之費用。根據總統府單位預算所附之《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所述,國務機要費係供總統依據憲法規定行使職權相關必要之費用,包括政經建設訪視、軍事訪視、犒賞及獎助、賓客接待與禮品致贈等費用。另一方面,因為馬英九特別費案之審理法官蔡守訓認為該費用與其他機關首長之特別費相異,故行政院於2004年對特別費不需檢具原始憑證列報金額不得超出一半之統一規定對該費用並不適用,總統府本身並未對國務機要費做出相關的規定,因而據稱應該並不受行政院統一規定之限制。但自2006年9月起,行政院主計處及總統府開始對國務機要費訂定相關規定,要求國務機要費及特別費全部都需要單據列報,回歸相關的主計法規之規定。 費用審核權和其他機關一樣,是由其內部的主計部門,即總統府會計室所負責,而決算後的審計與稽察才是屬於監察院審計部的權責。.

新!!: 馬英九和國務機要費 · 查看更多 »

國務機要費案

國務機要費案,是發生在2006年台灣的一宗政府弊案,案件涉及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第一夫人吳淑珍與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馬永成等人。這宗與中華民國總統國務機要費預算支出相關的非告訴乃論之罪案件,於分案後由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查緝黑金行動中心(今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檢察官陳瑞仁偵辦。由於事涉國家領袖,各國媒體均曾報導。 國務機要費案引發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與起訴。在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中,包括馬英九等七千多名政務首長皆遭到調查與起訴,但皆獲判無罪。.

新!!: 馬英九和國務機要費案 · 查看更多 »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臺灣話:kok-lîp-gî-lân-ko-ki-tiong-hâk),位於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市區西南側,簡稱宜蘭高中、宜中(gî-tiong)、宜蘭中學,舊稱宜蘭省中、省宜中、省立宜中,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州立宜蘭中學校,民國57年(西元1968年)停止招收初中部後更名臺灣省立宜蘭高級中學,民國89年(西元2000年)2月1日廢省改隸屬教育部,更名為國立宜蘭高級中學並使用迄今,校史迄今餘七十五年以上,校風自由,學校代表色為白色及粉紅色,由於舊校徽有翅膀圖樣,而又有「翱翔青年」之稱。.

新!!: 馬英九和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興大學校友列表

以下國立中興大學校友包含「台中校區」以及「台北校區」兩校區的校友。 台中校區為國立中興大學校本部,台北校區為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台北校區於西元2000年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依據歷史脈絡,共同隸屬於中興大學與台北大學校友。.

新!!: 馬英九和國立中興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公佈於1986年7月11日,為位於台灣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內部單位組織編成及人員配置的母法。 2007年3月4日,中華民國政府因應中正紀念堂及其園區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和「台灣民主公園」研議所需,行政院特成立之專案小組經會商後做出於不修法情況下,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的決議。在此決議中,組織條例明訂的主管機關-中華民國教育部將先訂定可不經立法院就可通過的《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再將法律位階較高《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報請立法院廢止。此做法可使新的組織規程直接生效,也就是中正紀念堂可立即變更名稱與用途。 2007年5月7日,該條例於行政院院會正式決議廢止,並送交立法院審理中,但仍需經立法院同意、總統公佈之後,該條例方可廢止,行政機關不能單方面廢止之。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廢止任何有關台灣民主紀念館的法律與組織,恢復該條例原有的功能。.

新!!: 馬英九和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 · 查看更多 »

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是位於臺灣宜蘭縣一所專收女子的高級中等學校,簡稱蘭陽女中、蘭女,舊稱省蘭女、蘭陽女高、蘭陽高女,位於宜蘭縣宜蘭市東北側,是宜蘭地區境內設立時間最久的高級中等院校,傳統以社會組科目較具優勢,為全臺九所設有舞蹈資優班的高中之一,近年為宜蘭地區各校第一所加入社區優質化的學校,首開風氣之先,代表色為藍色,在縣內有「藍衫女孩」之稱。.

新!!: 馬英九和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馬英九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簡稱臺大學生會,為國立臺灣大學(臺大)學生自治之最高架構,按照1988年5月31日全校學生複決通過《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自治規程》成立於當年8月,也是臺灣首個會長直接選舉產生和會員數最多的大學學生會,更是臺大登記0001號社團,其前身是由班代表間接選舉產生的「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聯合會」(簡稱「代聯會」)。現時學生會行政部門辦事處為國立臺灣大學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活大)237室,而學生代表大會辦公室為活大244室,每年8月1日交接。.

新!!: 馬英九和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這個列表是列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知名校友,以活躍的領域作為首要分類依據。並以附中班號依序排列。.

新!!: 馬英九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簡稱 NCCUSA)是國立政治大學的學生自治組織。.

新!!: 馬英九和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

本條目之內容依照編輯先後順序排列.

新!!: 馬英九和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簡稱國立故宮南院或故宮南院,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位於臺灣嘉義縣太保市,鄰近高鐵嘉義站以及蒜頭糖廠,主要展示品為亞洲藝術文化,另設有主題庭園、人工湖和旅館等。.

新!!: 馬英九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查看更多 »

國發院弊案

國發院弊案,又稱國發院土地案,國家發展研究院為中華民國軍方在撤退台灣後強制徵收民眾私有土地之建築,徵收目的供軍方使用。後來軍方提供給國民黨,幫助國家訓練青年革命軍。但是後來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將國發院土地賣給私人建商(元利建設)。此案常與美河市弊案相提並論,因為此舉違反徵收私有土地之目的,違反憲法大法官釋字第443號解釋,凡涉及人民財產權利的限制及權利義務分配事項,須符合「授權明確性原則」。.

新!!: 馬英九和國發院弊案 · 查看更多 »

國親聯盟

國親聯盟,為促成國民黨及親民黨整合的政黨聯盟,起源於2004年總統選舉,主要合作於2008年總統及立委選舉,2011年以後因國親缺乏互信而破局。.

新!!: 馬英九和國親聯盟 · 查看更多 »

國語羅馬字

國語羅馬字是一套官語漢字拉丁化方案,曾是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它和通字方案一樣使用複雜的拼寫規則來標示聲調,不像其他方案要用到調號或數字。 因為以拼寫來標調,國語羅馬字的拼音中不少字母也用來標示聲調,而不代表實際的音節。例如漢語拼音和威瑪拼法的ai,在國語羅馬字可寫成ai、air、ae,或ay(分別表示國語的四聲)。這裡的r不發聲,僅標示陽平聲。但陽平聲不一定以r代表,就像國語羅馬字的iou、you、yeou,或yow,對應漢語拼音和威瑪拼法的you。繁瑣的規則使國語羅馬字不便學習與運用,因而一直無法普及於社會大眾。但國語羅馬字不需特殊符號或數字便可標調,使以國語羅馬字做拼音的文字相對來說可讀性高出許多。.

新!!: 馬英九和國語羅馬字 · 查看更多 »

國防報告書

國防報告書,是中華民國國防部依照《國防法》必須向全民定期公佈的國防白皮書,至2015年為止,已經公佈了13次。 中華民國國防部依法也必須公佈《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亦屬於國防白皮書的範疇。其差異為:國防報告書是報告當前的國防事務與施政績效,而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是對未來國防施政的規劃。.

新!!: 馬英九和國防報告書 · 查看更多 »

國旗屋米干店

原稱老旺米干店,後改九旺米干店,最後戲稱為國旗屋而知名,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平鎮區與中壢區之間忠貞市場內的雲南米干麵店,由國共內戰時滇緬游擊隊的孤軍後裔張老旺所開,因先前多次在國慶日自發性舉行升旗典禮,後以開店時布置多面中華民國國旗以傳承愛國之心而聞名。.

新!!: 馬英九和國旗屋米干店 · 查看更多 »

國慶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又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武昌起義紀念日、辛亥革命紀念日等,定於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的兩個月內,中國各地的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隔年(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國。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臺北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全稱為「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並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在蔣中正總統任內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晚間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新!!: 馬英九和國慶日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是臺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武俠電影作品,改編自唐代作家裴鉶的傳奇小說《聶隱娘》,於2012年開拍,2014年1月13日殺青。該片入選第68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是侯孝賢第7次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作品,最終獲得最佳導演獎;林強則是以配樂獲得坎城影展會外賽「電影原聲帶獎」(Cannes Soundtrack Award)的肯定。此外,該片還入圍第52屆金馬獎11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造型設計、最佳音效等5個獎項成为大贏家。.

新!!: 馬英九和刺客聶隱娘 · 查看更多 »

嘉邑行善團

嘉邑行善團(Jia-yi Charitable Group),全稱嘉義市嘉邑行善團,1965年由何明德創辦,是臺灣嘉義地區一個以造橋鋪路為主的社會公益性團體。在沒有政府預算的支援下,至2016年5月止已興建521座橋。其善行被前總統馬英九譽為「不僅是台灣之光,更是世界奇蹟」。.

新!!: 馬英九和嘉邑行善團 · 查看更多 »

單國璽

單國璽樞機(S.J.,),天主教會樞機,耶穌會會士,河北濮陽人;曾任天主教花蓮主教、高雄主教與新北徐匯中學校長、光啟社社長、輔仁大學董事長,也是輔仁大學榮譽博士。單國璽是第一位台灣教區獲教宗冊封為樞機主教者(第一位曾任職台灣而後於日本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里脇淺次郎、第一位任職台灣時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于斌),單國璽也是繼田耕莘、于斌後第三位中華民國籍樞機,為華人第六位獲得此榮銜者。 1975年,獲頒中華民國十大教育家,墓誌銘:「生於基督,活於基督,死於基督,永屬基督」。.

新!!: 馬英九和單國璽 · 查看更多 »

周子瑜国旗事件

周子瑜国旗事件(),是臺灣旅韓藝人、TWICE成員周子瑜因2015年底在韩国綜藝節目中手拿中华民国国旗揮舞,被臺灣统派藝人黄安在新浪微博舉報是「臺獨」而引发的一起事件。黃安微博的發文,演變成中國大陆網友抵制周子瑜的聲浪,周子瑜的手機广告代言被撤销,TWICE在中國大陆的预定演出被取消;经纪公司JYP娱乐遭到中国大陆网友抵制。1月15日,JYP娱乐安排周子瑜錄製影片公開道歉,并声明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聯合報2016年1月16日 。由于事件发生于台湾2016總統大選前夕,对选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月16日,国臺办回应此事后,事件逐渐平息。 台灣方面,有評論認為,道歉影片中的周子瑜像是ISIS俘虜一般宣讀「悔過」聲明,引起了台灣民眾反中國打壓的情緒。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及蔡英文、朱立倫、宋楚瑜三方總統候選人一致公開力挺周子瑜,國內外群起聲援周子瑜, 自由時報, 2016/01/16, 新唐人電視台, 2016年01月16日, 壹傳媒, 2016年01月16日。周子瑜事件意外使九二共識一夕之間破功。大選後台灣智庫民意調查指周子瑜事件約影響1成選票,泛綠陣營民主進步黨受益,泛橘陣營親民黨受益。 中国大陆方面,2016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在微博稱:「涉臺独周姓艺人道歉了,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环球时报》则稱:「这次对阵的臺独势力,大陆网友完胜」。1月16日,中国国台办回应此事为“臺湾某些政治势力挑拨两岸民众感情”的事件,《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等中国官方媒体则表示:周子瑜只是一个“无辜的祖国小女孩”,中国中央电视台也重新播放「TWICE」MV周子瑜影片,事件趨於和緩。 韓國方面,社團法人韓國多文化中心批評,JYP行為將為台灣撒下反韓感情的火苗。, BBC中文網, 2016年1月18日.

新!!: 馬英九和周子瑜国旗事件 · 查看更多 »

周五六

周五六(),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親民黨籍,曾代表中國國民黨當選為台南縣議會第十一、十二屆議員、第十三屆副議長、第十四屆議長及第四屆立法委員。 其妻周陳秀霞為現任親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周五六 · 查看更多 »

周玉蔻

周玉蔻,無黨籍,台灣著名爭議媒體人、記者、電臺廣播主持人、政治評論家、夢想成真文創有限公司與放言科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公司擔任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周玉蔻 · 查看更多 »

周美青

周美青(英文:Christine Mei-ching Chow Ma,1952年11月30日-),生於香港,籍貫南京市,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前任總統馬英九的妻子,夫婦育有馬唯中、馬元中二女。.

新!!: 馬英九和周美青 · 查看更多 »

周陽山

周陽山,生於台灣台北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台灣政治學者,新黨籍,曾任立法委員,2008年被馬英九提名為監察委員(任期六年)。.

新!!: 馬英九和周陽山 · 查看更多 »

周有光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生于中國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被若干媒体称作“汉语拼音之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 周有光也是迄今無可爭議的記載中最長壽的中國人。.

新!!: 馬英九和周有光 · 查看更多 »

呂子昌

呂子昌(),淡水人,臺灣政治人物,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曾任新北市議會議員,曾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第一屆新北市議會議長。被台灣媒體視為蘇貞昌系成員。呂子昌是第一位獲中華民國內政部專業獎章議員,且於新北市議會提案堅持開闢淡水區都市計畫6號道路,他自己認為(提案說明)此舉是因為:「近些年來因為少數人士,以保護文化資產一再阻礙開闢,致影響道路兩側地主無法改建,更無法解決該道路之貫通」,市府回應則是市定古蹟「施家古厝」因受文化資產保護法保護而無法拆除。長女呂孫綾,目前是民進黨中執委和立法委員,為陳菊所推薦。另育有二子(長子呂孫福、次子呂孫吉)。.

新!!: 馬英九和呂子昌 · 查看更多 »

呂有文

呂有文(1926年-1999年10月29日),祖籍四川,北平朝陽法學院法律系畢業,1949年隨國民政府前往臺灣,後臺東地方法院院長、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院長、臺中分院檢察處首席檢察官、司法行政部參事、司法院廳長、副秘書長、法務部政務次長、部長及司法院副院長。 呂有文是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之後,簽結死刑犯執行最多的法務部部長,人數為114人。 |- |colspan.

新!!: 馬英九和呂有文 · 查看更多 »

傅高义

傅高义(英文名:Ezra Feivel Vogel,)美国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 Henry Ford II Professor of the Social Sciences Emeritus at Harvard University),精通日文,能说汉语,著有多部关于中国、日本和亚洲研究的著作。.

新!!: 馬英九和傅高义 · 查看更多 »

傅朝樞

傅朝樞()又名曼平,中國江西省修水縣三都硤口(今太陽升鎮三甲店村)人。中华民国律师、报业从业者。.

新!!: 馬英九和傅朝樞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為一所本部坐落於-zh-hans:麻省; zh-tw:麻薩諸塞州; zh-cn:马萨诸塞州; zh-hk:麻省-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 哈佛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為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並擁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員會。 其最初稱之為「新學院」,該機構為了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贈,而改名為「哈佛學院」。雖然從沒有與任何宗教派別有正式的聯繫,但早期的學院還是以培養公理會及一位論派神職者為主要職責。可是自18世紀起,其課程與學生群體的宗教性質漸漸淡化,而19世紀的哈佛則進一步成為了的文化起源地。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時的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將哈佛各個學術機構綜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學,並增添了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而這些模式同時也影響了國家的中高等教育政策。此校亦為美國大學協會其中一個原始成員,並在經濟大蕭條及二次大戰後進一步修改了課程及收生政策。後與拉德克利夫學院合併成為了男女校。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學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這些單位偏佈鄰近各區:其本部位於劍橋的;醫學、公共衛生及牙醫學院位於波士頓的長木醫學區;而包括哈佛體育場在內的大學體育設施以及商學院則在。哈佛同時擁有龐大的資產,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贈數目長期位列全球教育機構之首。 哈佛大學為全美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 學校的研究生課程較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則主要集中在文理學範疇。校方在2007年起實行了財政援助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定數目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學費豁免。 哈佛擁有全美最古老的圖書館系統,這同時也是全球最具規模的私立及大學圖書館系統,館藏量逾1600萬冊。 其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現共有42支參與不同運動競賽的代表隊,屬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甲組。除了體育,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包括各個學會所舉辦的活動。哈佛校友涵蓋8名美國總統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其亦培養了62名富豪企業家及335位羅德學者,人數均為全美最多;另也有15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哈佛學習或工作。.

新!!: 馬英九和哈佛大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法学院

哈佛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Harvard Law或HLS)是哈佛大学的一所专业研究生院。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所法学院,也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法学研究图书馆。 现任院长是于2017年7月1日就任的John F. Manning。该院有246位教授,大多都是卓越的法学学者。 法律博士学期三年。而在美国最高法院中,有四分之一的法官助理都是该校学生。在过去5届,有超过120位毕业生已经获得大学教师资格。.

新!!: 馬英九和哈佛法学院 · 查看更多 »

再春游泳池

再春游泳池完工於1966年5月20日 ,為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台灣台北市最大公眾游泳池,門牌號碼為台北市中山北路4段16號,位於圓山中山橋橋下。該游泳池之「再春」之名,是紀念義勇救人卻自己溺斃的高中生李再春。該游泳池的催生與建造者為時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蔣經國,建造目的在於解決大台北地區青年的休憩問題,並降低大台北地區之游泳滅頂人數。 座落於台北市圓山兒童樂園基隆河對岸的再春游泳池,包含三個泳池及一座水泥滑冰場,該場地專供青少年使用。除此,該游泳池內部設置有李再春銅像。 因為票價便宜、交通方便、場地將近一公頃,再春游泳池自開幕後即成為熱門游泳景點,並隨後催生中影游泳池、圓山游泳池等私人泳池。1992年,台北市政府(當時台北市長為黃大洲)因台北地區嚴重缺水,宣佈暫停營業,並隨後將三泳池填平成為溜冰場;數年後,該溜冰場亦拆除。 2002年,中山舊橋(原明治橋)拆除,再春游泳池舊址則堆積該橋之部分橋墩遺跡;當時台北市長馬英九稱中山橋的拆遷工程將分兩階段進行,先前展開的第一階段拆遷工程且於再春游泳池堆放的二百塊中山舊橋構件只是暫時安置,待新橋址選定並完成評估後,再展開第二階段的遷建工作,惟該舊橋重建計劃至今仍延宕未實施。.

新!!: 馬英九和再春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冲天 (紀錄片)

-- 《冲天》(英语:The Rocking Sky)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描述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对日抗战期间中华民国空军的纪录电影,该片耗时一年半制作,横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拍摄,摄制组访问了近四十位当年曾经参与作战的飞行员与其眷属,从不同以往的人性角度来重新回顾这场战争。片头及海报名称与书法节选自国父孙中山赠予杨仙逸的亲笔手书“志在冲天”。该片于2015年8月18日在台湾首映,前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曾出席该片的首映式。.

新!!: 馬英九和冲天 (紀錄片) · 查看更多 »

凱瑟琳·葛蘭姆

凱瑟琳·葛蘭姆(Katharine Meyer Graham;)曾任《华盛顿邮报》的社論版記者、《华盛顿邮报》前發行人,被譽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人、美國最重要的報人之一。她以「活在當下,瞻望未來」的人生態度而知名,她以個人自傳《》而榮獲1998年普立茲獎自傳獎。 父親尤金·邁耶在1933年買下《华盛顿邮报》,她與丈夫於1948年繼承家族龐大報業,買下廣播電台、《新聞週刊》、電視台,迅速擴展為跨媒體領域集團。她的丈夫(亦稱菲爾)曾經外遇導致婚姻出現重大危機,並因證實罹患躁鬱症舉槍自盡,帶給凱瑟琳很大的打擊。丈夫去世後,年輕的她接管事業,擔任《华盛顿邮报》總裁、發行人。 凱瑟琳雖然與政治人物互動良好,但堅持報格及新聞自由。她帶領《华盛顿邮报》度過1970至1980年代的越戰、女權運動、罷工潮及國防部文件案,而且無畏尼克森政府的威脅,揭發水門事件的真相,震驚美國社會,美國總統尼克森因此下台,華盛頓郵報也因此成為國際社會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影響政策及輿論深遠。 凱瑟琳·葛蘭姆親身參與許多國際大事,例如親身參與台灣民主化關鍵歷程,她於1987年7月來台灣,親自專訪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蔣經國透過這次專訪,直接向國際社會宣布台灣政府決定解嚴(解除戒嚴)、解除黨禁、報禁的消息,藉此順利化解中國國民黨內反對解嚴的部分雜音及改革阻力,時任蔣經國英文秘書馬英九全程見證這場專訪過程。 她的個人自傳《》記錄了家族120年的歷史,以及《华盛顿邮报》的經營歷程,被認為是美國政治發展的重要參考記錄材料之一。.

新!!: 馬英九和凱瑟琳·葛蘭姆 · 查看更多 »

凌濤

凌 濤(),台灣政治人物,雲林台西人。第七屆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兼黨指定中央常務委員。.

新!!: 馬英九和凌濤 · 查看更多 »

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

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是導因於慈濟基金會規劃於臺北市內湖區保護區內設置「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專區」,引發當地民眾及環保團體抗爭的事件。 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柯文哲四位台北市長任內都未通過此開發案;在2015年初,此事件引發全台對慈濟的批評,最後在同年3月16日慈濟撤回開發案。.

新!!: 馬英九和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 · 查看更多 »

內湖線

內湖線為台北捷運路線,屬於中運量系統,也是台灣第二條連絡機場的捷運系統。2001年8月行政院核定路線(新十大建設),全線大部分為高架路線,穿越松山機場及大直段路線則為地下路線。路線自中山國中站起,沿復興北路轉入民族東路北側,進入地下後往北穿越台北松山機場及基隆河至大直,於自強隧道南端圓環旁之的北安路東側出土,進入內湖後改採用高架路線,沿內湖路、文德路、成功路與康寧路行進,跨越基隆河與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至南港展覽館站,全長14.8公里。在營運上,內湖線是'''文湖線'''的一部份,與文山線直通營運,以連結台北市東部的內湖、南港及文山等地區。.

新!!: 馬英九和內湖線 · 查看更多 »

內湖運動中心

內湖運動中心是一座現址位於台灣台北市內湖區之市民運動中心,位於洲子街12號。 在台北市各行政區設置市民運動中心是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主要政見之一,內湖運動中心是台北市第7座啟用市民運動中心,其樓地板面積18,952平方公尺,地下3層,地上11層。2008年8月16日正式啟用,承包經營單位是遠東鐵櫃鋼鐵廠股份有限公司。特色設施為室外攀岩場。 內湖運動中心位於內湖科技園區服務大樓內。除內湖運動中心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科技產業服務中心亦位於該大樓中。.

新!!: 馬英九和內湖運動中心 · 查看更多 »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歷史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事件,主要分成二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96年左右,台灣陸續發生多起紡織、製衣廠惡性倒閉,導致員工退休金與資遣費問題都求助無門,後來數家關廠失業勞工組成「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全關連)陸續進行了包括一系列的抗爭活動。第二個時期則是2012年,勞委會由於當年的「關廠歇業失業勞工創業貸款」追訴期將近,因此發函要求未還款的關廠工人還款,並編列預算打算提起民事訴訟,但關廠工人認為這與當初勞委會承諾時的代位求償精神不符,因而引發了另一波的抗爭。2014年3月勞動部宣佈不再上訴關廠工人案後,抗爭事件大致結束。.

新!!: 馬英九和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歷史 · 查看更多 »

全国哀悼日

全国哀悼日是指當国家出现重大灾难性事件或重要人物逝世时,政府设立全国性的哀悼日来寄托哀思。哀悼的形式包括降半旗或举行默哀仪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國和朝鲜等国家还会以政府政令的形式强制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新!!: 馬英九和全国哀悼日 · 查看更多 »

全民大悶鍋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簡稱《全民大悶鍋》,英語:Everybody Speaks Nonsense)是台灣中天娛樂台的一個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前身為中天綜合台的同類節目《2100全民亂講》。初期模仿TVBS頻道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但逐漸走出自己的搞笑風格,多直接稱呼《全民大悶鍋》;製作單位為中大製作(與《2100全民亂講》相同),製作人為王偉忠、詹仁雄。節目從2004年9月20日起播出至2007年9月7日共769集,緊接節目改名為《全民最大黨》在2007年9月10日《全民大悶鍋》節目時段播出。 節目口號為「解悶!救台灣!」;主要以台灣政治事件的角色扮演反諷,穿插兩個小單元和兩段觀眾叩應;在攝影棚現場設有一個特製綠色電飯鍋「大悶鍋」,請來當天「最悶」的人、事、物前來說說心聲、消憂解悶,這也是節目名稱之由來。 該節目捧紅郭子乾、邰智源、九孔、許傑輝、唐從聖(從從)、-洪都拉斯-、林暐恆(阿Ken)、--(納豆)、大炳、白雲、寇乃馨、林立青、馮媛甄、--、張兆志(喬治)、陳彥壯(壯壯)、廖婧伶(安心亞)等台灣藝人(曾參加過表演的还有朱德剛、柯以柔、高凌風、倪敏然、陶立帆、薛志正、郎祖筠、丁小芹、瑤瑤、劉真、陳幼芳、傑夫()等艺人),以幽默演技與搞笑對白、演唱、單元劇,為對政治及社會現實問題不滿的台灣民眾解悶。 因諷刺時弊詼諧有趣並帶點惡搞,如「連爺爺您好」單元就是該節目較有名的單元劇。因模仿的人物涉及政界、娛樂界、體育界、財經界、甚至是電影角色,或維肖維妙、或搞笑萬分,十分受台湾海峡两岸的青年觀眾歡迎,在台灣批踢踢和中國大陸亦有專屬討論區;節目主持人先後在公開場合、以此角色扮演擔綱嘉賓(甚至與本尊同場表演)或是被模仿對象或是被坊間談論的模仿話題,也以此為各演員帶來以節目中的模仿為主題的廣告。.

新!!: 馬英九和全民大悶鍋 · 查看更多 »

全民計程車隊

全民計程車隊,全稱社團法人台灣全民計程車司機協會,是台灣一個計程車司機聯誼組織,成立於1993年。旗下有多個分隊,並且會在車頂燈箱上使用統一的車隊標誌。目前車隊有六十個車隊、超過四千名會員。 該車隊早年曾參與多起聚眾襲擊以及違法聚賭事件。唯近年亦嘗試以穿著制服等方式改變民眾對該車隊的印象,目前偶爾會以全隊或分隊名義進行政治活動。.

新!!: 馬英九和全民計程車隊 · 查看更多 »

全民最大黨

是台灣中天電視首創、以輕鬆逗趣的方式笑看新聞事件及針砭時事的綜藝節目,製作人為王偉忠,節目口號為「全民做老闆!」,沿用主要《全民大悶鍋》班底演員模彷演出,以兩至三個主題形式討論;節目亦沿用《全民大悶鍋》受到歡迎的單元,包括「阿洪之聲」及「芒果亂報」等等。 节目全程Live現場直播,2007年9月10日起週一至週五晚上10點至11點於中天娛樂台播出,在2007年12月17日後改為週一至週五晚上9點至10點於中天綜合台播出,在2010年8月2日─2012年9月21日於中天娛樂台週一至週五晚上9點至10點播出。該節目是緊接《2100全民亂講》及《全民大悶鍋》後的第三代「全民亂講系列」節目,在該節目停播後開始播出「全民亂講系列」第四代《全民大新聞》,至翌年1月25日的播畢後「全民亂講系列」結束。.

新!!: 馬英九和全民最大黨 · 查看更多 »

全民拔菜總部

全民拔菜總部,是臺灣一個統派政治團體,於2016年成立,「拔菜」名稱是「拔蔡英文」之意,經常追蹤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行程,並高舉五星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抗議的團體,也多次參與反年金改革的抗議活動。.

新!!: 馬英九和全民拔菜總部 · 查看更多 »

兩岸定期航線

兩岸包機是指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的航空包機,起始於2003年。.

新!!: 馬英九和兩岸定期航線 · 查看更多 »

兩岸共同市場

兩岸共同市場,為一種自由貿易協定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概念,由台灣知名政治人士、原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蕭萬長於2001年間所提出的經濟政策構想。 該政策真正落實宣示於2005年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所簽訂之連胡公報, 其中「兩岸」指的是中國大陸與臺灣。 中國國民黨與台灣部分重要民間企業積極推動的兩岸共同市場政策,認為可由經濟統合進展至政治統合,也能改善臺灣經濟。但另一方面,反對者例如民主進步黨和台灣團結聯盟,則認為兩岸共同市場將衝擊臺灣經濟,造成「盲流充斥台北公園」、「台灣將離島化」等後遺症。.

新!!: 馬英九和兩岸共同市場 · 查看更多 »

兩岸經濟協議電視辯論

兩岸經濟協議ECFA電視辯論是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與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進行的一場關於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電視辯論。辯論於2010年4月25日在台北公共電視大樓舉行,這也是中華民國總統第一次與在野黨主席舉行政策辯論。馬英九自己也稱這次辯論是“二次政黨輪替後,朝野領袖第一次公開對話,意義重大”。.

新!!: 馬英九和兩岸經濟協議電視辯論 · 查看更多 »

八八水災

八八水災,又稱莫拉克風災、八八風災,是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間發生於台灣中南部及東南部的一起嚴重水災,肇事主因是由颱風莫拉克侵襲台灣所挾帶破紀錄的降雨量(許多地方2日的降雨量,相當於1整年份的量)。是台灣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期間臺灣多處淹水、山崩與土石流。其中以位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小林部落滅村事件最為嚴重,造成474人活埋。 據中華民國政府統計,此次水災共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蹤。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佈8月22日至24日全國為死難者降半旗致哀。台灣各界紛紛指責政府防災救援不力,引發廣泛民怨,使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政府聲望大幅滑落。最後更因追究政治責任的呼聲,直接導致劉兆玄內閣於同年9月初宣布總辭。.

新!!: 馬英九和八八水災 · 查看更多 »

八田與一

八田與一()日本石川縣人,土木工程師,在台灣日治時期參與殖民地水利工程建設。以臺灣嘉南大圳設計者及烏山頭水庫建造者聞名,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其自1910年於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過世之前一直都在臺灣任職定居,曾經參與臺北下水道工程、高雄港規劃、臺南水道工程(山上淨水場)、桃園大圳工程、日月潭水力發電水庫勘查、大甲溪德基水庫勘查等日治時期臺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興建曾文水庫的構想和地點;此外,他還在臺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並創立「臺灣水利協會」和專業期刊,培養臺灣土木水利人才。由於對臺灣嘉南平原農業水利事業的貢獻,在臺灣和其故鄉都設有個人紀念館。.

新!!: 馬英九和八田與一 · 查看更多 »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簡稱特考,是中華民國政府因應特殊性質機關需要及照顧身心障礙者、臺灣原住民族就業權益而比照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公務人員普通考試、公務人員初等考試等舉辦的系列政府徵才考試。法源依據是《公務人員考試法》第6條第2項。及格任用者,服務6年內,不得轉調申請舉辦特種考試機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以外之機關、學校任職。 特考種類很多,有警察考試、身心障礙考試、原住民考試等,還有原名「基層公務人員考試」(基層特考)的「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地方特考,因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及其民意機關用人需要而舉辦)。另外,關於司法人員的任用,譬如司法官、書記官、司法警察等,也是透過特考(司法特考)來選拔。 1996年之前,特考分為甲等、乙等、丙等、丁等考試。 特考甲等考試通過者直接取得簡任第十職等任用資格,實際職位包括「簡任專門委員」、「簡任視察」等,考取的名人有馬英九、蕭萬長、關中、城仲模、朱武獻、徐享崑、陳伸賢、朱明昭等;惟此考試不定期釋出極少量名額,受廣泛批評是「為權貴子弟量身打造的當官捷徑」,因此已全面停辦。 乙等特考現在的名稱是特種考試三等。丙等特考現在的名稱是特種考試四等。丁等特考現在的名稱是特種考試五等。 特種考試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考試,分別與高等考試二級考試、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普通考試、初等考試相當。(詳見《公務人員考試法施行細則》) 特種考試一等沒有舉辦。.

新!!: 馬英九和公務人員特種考試 · 查看更多 »

公投護台灣聯盟

團法人台灣公投護台灣聯盟促進會,簡稱公投護台灣聯盟、公投盟、ART,是臺灣的社會運動團體,主張修正《公民投票法》降低公民投票門檻、廢除《集會遊行法》。2008年11月2日,由前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蔡丁貴發起,與有志一同在立法院門前靜坐抗議的各大社團合併成立,以通過「兩岸監督條例」、「促成立法委員選制合理化」及「修正鳥籠公投法」為成立時的短中長程目標。從2008年10月25日總召集人蔡丁貴教授靜坐開始算起,於立法院旁架設帳篷,並長期靜坐抗議,已近十年。 2018年3月6日,約有十名中國國民黨青年軍成員到公投盟帳篷潑漆與持棍棒破壞。2018年3月23日,因臺北市建管處接獲民眾檢舉帳篷是違建,臺北市政府當天上午舉行治安會報時,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下令拆除帳篷。.

新!!: 馬英九和公投護台灣聯盟 · 查看更多 »

公民1985行動聯盟

公民1985行動聯盟,是2013年7月初陸軍下士洪仲丘受虐死亡事件發生後,由醫師柳林瑋等39位互不相識、各行各業的網友發起的公民團體,希望藉由訴求讓事件真相出爐,並且要求國軍改革,屏除以往的陋習及潛規則,「要真相!要人權!」。短短兩個星期,兩度上街頭,就成功號召數十萬人參與,打破臺灣過去國內社會運動組織動員模式,這場由鄉民網路串聯發起的新型態參與充分表現出公民的力量,而被媒體譽為臺版「茉莉花革命」。, 民視, 2013/8/4, 公共電視, 2013 年 08 月 04 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7月21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8月04日洪案過後,聯盟除繼續以「公民1985行動聯盟」之名監督軍審法修法問題及軍中受難家屬的協助外,另外以「公民覺醒聯盟」持續推動公民覺醒及提倡公民權。.

新!!: 馬英九和公民1985行動聯盟 · 查看更多 »

公民投票法

《公民投票法》,簡稱《公投法》, 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於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實施,保障中華民國國民實踐公民投票的權利,並在廢除國民大會後改由全體國民行使主權,擁有增修《中華民國憲法》的權力。.

新!!: 馬英九和公民投票法 · 查看更多 »

六堆忠義亭

六堆忠義亭,曾名六堆忠義祠,是位於臺灣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的義民廟。.

新!!: 馬英九和六堆忠義亭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十八週年

2007年6月4日為六四事件第18週年,各方都有悼念活動及相關言論。中國官方在該年初分別批准維權人士胡佳夫婦(2月16日)、民運人士陳子明夫婦(4月11日)和任畹町(4月16日)前來香港訪問,並批准因其訪問胡耀邦引致其下台的記者陸鏗於3月30日首度返回雲南省家鄉探親,雖然他們較低調過境並多拒絕接受傳媒訪問,但據外界猜測,這是配合2008年北京奧運,為與外國營造良好氣氛的措施。但對六四悼念活動亦有緩和作用。 但是,5月15日因為香港民建聯主席马力在談論國民教育時向傳媒發表「六四沒有屠城」、「政府應為歷史定調」的言論,直接使傳媒報道並關--其言論,及後馬力雖然表示該言論輕率,但拒絕收回此觀點;言論引發天安門母親運動與民運領袖亦表示憤概與香港部分團體(學聯、支聯會、港大學生會)抗議之餘,並導致該年在維園舉辦之六四燭光集會參與市民比往年也有所上升;另一方面,該年天安門母親運動亦首次成功在北京舉辦座六四談會,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丁子霖與丈夫更首度在6月3日晚與兩位組織成員陪同沒有被監視之下在北京市木樨地街頭祭奠兒子;多位民運領袖同時在互聯網上舉行網聚,並接受香港與美國傳媒問及感受與看法,馬英九與鄧小平長女鄧林亦發表感受與看法。 另外當年協助多位民運領袖逃離到中國境外的黃雀行動總指揮陳達鉦在紐約首次露面,也是今年較突出的受關--事件。.

新!!: 馬英九和六四事件十八週年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

2014年是六四事件25周年,世界各地举办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纪念活动。.

新!!: 馬英九和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二十週年

2009年為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和六四事件二十週年。從1989年到2009年,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堅持20年風雨無間舉行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支聯會在二十週年定出「毋忘六四.繼承英烈志,薪火相傳.接好民主棒」作為晚會主題。.

新!!: 馬英九和六四事件二十週年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纪念活动

六四事件紀念活動在事件发生后每年在世界各地都会举办,来悼念的事件中的死难者,反对北京政府对该事件的封锁态度,并要求平此次民主运动。第一次的纪念活动是在1990年香港举行,约有10万人参与了纪念。二十七年前發生的六四事件,時至今日仍是中國內地的禁忌。昔日,全球華人都曾大力聲援當年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如今,香港成為亞太地區唯一有大型紀念六四的地方。.

新!!: 馬英九和六四事件纪念活动 · 查看更多 »

六都爭霸

《六都爭霸》,是臺灣漫畫家韋宗成的一部漫畫作品,以2014年六都選舉為背景,為韋宗成繼《馬皇降臨》、《五都爭霸》後,第三部以臺灣選舉為主題的漫畫,但與《馬皇降臨》、《五都爭霸》相比,本作對於政治的著墨較少,而是多了六都地方生活與人文風情的描寫。主要內容以短篇的四格漫畫呈現,部分內容則已先行於網路連載。 漫畫全1卷,2014年10月25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的開拓動漫祭上首次發售。作者韋宗成已於社群網站提到,若累積到一定的稿件後,將出版第二集。.

新!!: 馬英九和六都爭霸 · 查看更多 »

先嗇宮

先嗇宮,是位於臺灣新北市三重區五--里的神農廟,廟身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擁有北臺灣最大的花磚牆,其祭祀圈還作為三重與蘆洲的行政分界。.

新!!: 馬英九和先嗇宮 · 查看更多 »

光華商場

光華數位新天地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新生北路市民大道交叉口的臺北市公有商場。其商場內由原位於中正區與中山區、大安區交界處的光華陸橋下方之光華商場(網站:),以及原位在西寧南路的西寧電子商場(網站:)攤商所組成。.

新!!: 馬英九和光華商場 · 查看更多 »

光華六號飛彈快艇

光華六號飛彈快艇,簡稱光六,為台灣國際造船(CSBC,簡稱為台船,2007年前名為中國造船公司)為中華民國海軍製造的飛彈快艇,屬於近岸作戰打擊兵力。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是依據中華民國海軍「光華六號」計畫案(簡稱「光六計畫」)建造的飛彈快艇,原型艇是由中華民國海軍造船發展中心自力設計建造完成,並交由位於旗津的海軍第四造船廠建造。 光六計畫共建造30艘飛彈快艇,以汰換服役將近30年的海鷗級飛彈快艇。依據中華民國國軍「國艦國造」政策,台船依據《政府採購法》的採購程序取得光華六號飛彈快艇的建造合約,每艘造價約為新台幣四億餘元,台船分15批、每批兩艘的進度交船,全案已於2011年12月2日完成。.

新!!: 馬英九和光華六號飛彈快艇 · 查看更多 »

光明星3号 (2期)

光明星3号2期卫星()于2012年12月12日早上0点49分(UTC)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通过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 ,成為朝鮮半島自立發射取得成功的第一枚衛星。 根据朝中社於2012年12月12日的报道,朝鲜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成功,並且进入预定轨道。同时,北美空防司令部也证实朝鲜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

新!!: 馬英九和光明星3号 (2期) · 查看更多 »

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創世基金會,全名財團法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英語:Genesis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中文簡稱創世,英文簡稱GSWF,是曹慶先生在台灣創立的一個非政府組織,最主要的服務項目是安養經過政府轉介且家境清寒的植物人。成立後數年內,服務項目擴展到服務「失能、失智、失依」三種年長者(合稱「三失老人」),隨後又開始針對社會越來越多的街友提供一些自力自強的指導性服務,而「街友」乃是對遊民較為和善、有禮貌的稱呼方式。在台北市的台北車站商圈附近,經常可見高中學生們拿著紙箱募集在台灣可以兌獎的統一發票;全國兩萬個商家據點前,也放置可供民眾自由樂捐統一發票的透明壓克力箱子。依據101年財政部推行電子發票,創世捐贈電子發票愛心碼為919「救一救」植物人,消費時出示愛心條碼,即可轉捐贈發票給創世。.

新!!: 馬英九和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勞動人權協會

勞動人權協會(英語:Labor Rights Association,簡稱勞權會)成立於1988年5月1日,為台灣的體制外勞工運動團體之一,也是自主工運團體中統派色彩較鮮明者。.

新!!: 馬英九和勞動人權協會 · 查看更多 »

勞思光

勞思光(),原名勞榮瑋,號韋齋,筆名思光,湖南長沙人,當代重要華人哲學家及教育家。.

新!!: 馬英九和勞思光 · 查看更多 »

勇固案

勇固案,是中華民國政府在精粹案之後,繼續推動的下一個中華民國國軍裁軍計畫。據中華民國國防部說法,勇為「勇往直前不畏懼」,固為維持「固若磐石的戰力」。 計畫預定自2015年至2019年間實行,預估國軍將由現在的21.5萬人裁減到17至19萬人間,約精簡三萬名左右的兵力。因兵力要大量地刪減至20萬人以下,目前已停止實施勇固案。.

新!!: 馬英九和勇固案 · 查看更多 »

務實外交

務實外交(Pragmatic Diplomacy),又稱實質外交,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之一,最早起源於1988年李登輝總統時代,在陳水扁總統執政初期仍然繼續遵行。因為受到一個中國政策影響,台灣在國際外交上遇到許多困難。務實外交的重點在於不計較國家名稱,不受限於意識型態,在國家名稱及交流形式上採取彈性立場,但重視實際交流內容,追求實際外交權益的作法。 務實外交延續蔣經國時代的彈性外交,但在政策上,彈性外交仍然將中華民國為唯一正統中國作為底線,然而務實外交則較為寬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出席採取默認,不再堅持中華民國代表唯一的中國。在馬英九總統任內,推行類似的政策,稱為活路外交。相較於務實外交,活路外交更重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雙邊互信與友善關係,避免可能侵犯一個中國的外交作為。馬英九的活路外交又叫外交休兵。由於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主權互不承認的立場,排除兩岸和同一個國家維持正式外交關係的可能性,因此,其本質是承認兩岸關係是內戰延續,彼此是交戰團體但是停火關係,所以和李登輝薀含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南轅北轍。.

新!!: 馬英九和務實外交 · 查看更多 »

国共内战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1927年开始,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内战的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行宪之后,为民选的中华民国政府 ,另一方为中国共产党所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戰爭可分为两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7年至1937年間之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階段則是1945年至1950年大致结束之第二次國共內戰。其為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共產黨透過這兩次內戰,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絕大部分區域的統治權,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取代原有的中華民國國家體制,造成現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相隔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的局面。兩個政權自1979年1月1日起停火,也恢復民間和部分官方的交流活動,但仍未簽署任何形式的停戰協定或和平協議方式正式結束戰爭。 1925年,主张聯俄容共的國民黨領袖孙中山去世后,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的勢力迅速擴大,導致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國民黨建立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期間,两党矛盾激化,導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於1927年4月12日在南京宣布清党;同年7月,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國共兩黨正式決裂。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事,開始武裝夺权,並先後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數處革命根据地,與定都南京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庭抗禮。1928年12月,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後,自1930年起先後5次圍攻共產黨在南方之根據地。1934年,在第五次圍剿戰爭中,国軍攻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展開逃亡,於1935年抵达陕北。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後,國共雙方同意停止內戰,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編入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統治的陝甘寧邊區則在名義上由國民政府直轄。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國民政府将大量地方军阀武装推上抗战前线,而胡宗南等國民政府中央军精锐则包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則以游击战为主,建立大量敌后根据地。国共双方皆指责对方抗战不力,並多次军事冲突。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国共之间的矛盾因裁軍、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再度凸顯,導致雙方在1946年全面開戰。共產黨將其掌握的武裝力量命名為中国人民解放军;經過辽沈、-zh-hans:淮海; zh-hant:徐蚌-、平津等三大战役後,共產黨在東北與北方取得軍事上絕對優勢,至1949年初已控制长江以北所有省份。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1947年結束訓政、頒行憲法、將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改組為國軍,並以推行金圓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當時尚處戰後疲弱的中國經濟,尝试以改革換取社會菁英與中產階級的支持,但改革失敗反使國民黨民心盡失。1949年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進行停火談判但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战役,佔領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並漸次奪取絕大部分的中國疆域。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更名後的北京成立,而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1949年12月撤退至臺灣地區。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諸島。1950年後,國共雙方仍有數次小規模交戰,至1979年雙方自行停戰後大致維持相隔的臺灣海峽分治的統治格局。.

新!!: 馬英九和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四行仓库保卫战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尾聲。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国民革命军被稱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日本軍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保卫战成功振奋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士气。四行仓库与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整个战斗展现在西方世界--面前,进一步吸引国际社会注意,然而沒有如蒋中正期望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的国际支援。.

新!!: 馬英九和四行仓库保卫战 · 查看更多 »

噗浪

噗浪(Plurk)是一个微网志社群網站,由印度裔加拿大人 Kanwardeep Singh Johar、波士尼亞裔丹麥人 Amir Salihefendic、華裔馬來西亞人 Alvin Woon 共同於2008年5月12日創辦網站。服務雖然类似Twitter,但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一条「时间轴」上显示自己与好友的所有消息。同时,和Twitter的「@」回覆不同的是,在Plurk中,对某一条消息的回覆都是属于该条消息而不是独立的。 噗浪目前已经有包含中文在内的30餘种语言版本可用,除英文外的所有語言版本都是由志愿者贡献的。噗浪網頁上提供多个时间轴、背景及控制板的主题,同时,用户也可以使用CSS來自定义自己的页面。 噗浪限制發文字数由「140個字」變更为「360个字」,但汉字和英文字母都计为1个字,因此通常中文用户可以发布更多内容。2009年12月4日,Plurk推出官方的API,但是此前已经有用户开发出非官方的、。 根據Alexa的統計,至2011年8月22日為止,噗浪總瀏覽數前3名是台灣(40.8%)、印度(12.6%)、美國(9.1%),後面排名則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香港、巴基斯坦、俄羅斯、英國和德國。至2013年9月28日為止,噗浪總瀏覽數前5名是印度(39.1%)、台灣(32.0%)、美國(9.0%)、巴基斯坦(3.3%)、印度尼西亞(2.2%)。 而至2018年5月22日為止,總瀏覽數前五名為台灣(74.6%)、日本(12.5%)、印度(4.3%)、香港(2.3%)、美國(1.9%)。2018年6月2號的瀏覽數據為:台灣74.6%(Rank 44)、日本12.2%(Rank 1,049)、印度4.6%(Rank 2,363)、香港2.3%(Rank 501)、美國2.0%(Rank 13,149)。 2013年初,噗浪團隊從加拿大遷移至台灣,並在10月31日推出的程式為第一次公開app測試版本。.

新!!: 馬英九和噗浪 · 查看更多 »

石之瑜

石之瑜(),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永順,苗族,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教授。畢業於台大政治學系,是美國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與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博士 專長國際關係、中國研究、政治心理學、文化研究、知識人類學,近年致力於分析「中國學的知識社群」文化。受其指導的學生遍及學界、政界,被稱為「石門」。.

新!!: 馬英九和石之瑜 · 查看更多 »

环球人物周刊

《环球人物周刊》(英语:Global Characters),是凤凰卫视的周播新闻人物评论节目,2011年1月1日开播,主持人为卢琛。节目扫描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选取最具关注度与影响力的新闻人物进行讨论。本节目已于2015年12月26日播出最后一期。.

新!!: 馬英九和环球人物周刊 · 查看更多 »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报纸,于1993年1月在北京创办,分中英文版,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一份國際新聞類的综合型报。 跟《南方都市报》等自由派报纸的立场相对应,《环球时报》主要持民族主义立场,它最初被称作《環球文萃》,1997年改为现名。.

新!!: 馬英九和环球时报 · 查看更多 »

玉山周報

《玉山周報》是台灣曾經存在的一份週刊型報紙,由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呂秀蓮於2009年創辦、「玉山文化」發行,於每週四出刊。原預定2009年4月10日發行「《玉山周報》典藏版」、5月20日正式創刊,因籌備不及,特刊典藏版延至於5月20日發行,正式創刊日延至6月11日。資本額原預定新台幣3億元,2009年5月僅到位新台幣1億元,其中呂秀蓮賣房子出資約新台幣3000萬元。.

新!!: 馬英九和玉山周報 · 查看更多 »

王偉民

王偉民(),台灣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畢業,曾擔任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工程師。曾提出多項台灣公共工程有弊端的看法,其中較著名的包括:.

新!!: 馬英九和王偉民 · 查看更多 »

王可富

王可富(),南京人,中國國民黨黨員,世界和平中立黨主席,19歲到台灣。學歷美國金州大學哲學及法學博士,現任國際法律事務所創辦人、孫中山國際基金總會總主席。.

新!!: 馬英九和王可富 · 查看更多 »

王如玄

王如玄(),生于台湾台北市,臺灣律師、女性政治人物,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學士、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 王如玄長年致力於兩性平權工作,關注於婚姻暴力、職場性別平等、職場性騷擾等議題。曾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2015年11月18日,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宣布王如玄為其2016年總統大選的副總統人選,最後競選失利。.

新!!: 馬英九和王如玄 · 查看更多 »

王定宇

王定宇(Wang Ding-yu,),臺灣外省人,父親祖籍海南,母親則是臺南人;王定宇本人生於桃園縣,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代表臺南市第五選區:南關線、新豐地區),也是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一邊一國連線成員。曾任臺南市議會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臺南省轄市時期十五、十六屆市議員、第一屆直轄市臺南市議員。 2015年3月27日,民主進步黨公布臺南市立委第五選區(永康、仁德、歸仁、關廟、龍崎)民調結果,王定宇以44.59%的支持率,擊敗現任市議員郭國文的22.31%,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2016年立委選舉。最終以153,553票、72.05%得票率、十萬票的差距擊敗林易煌獲得壓倒性大勝,更是該屆選舉「全國第一高票」。.

新!!: 馬英九和王定宇 · 查看更多 »

王家驥

王家驥(),字展雲,生於中國福建省仙遊縣,為台灣著名教育家。曾擔任臺灣省立台東師範學校(今國立臺東大學)、台灣省立高雄中學(今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等學校校長,享有「當代的教育家」等盛名。.

新!!: 馬英九和王家驥 · 查看更多 »

王尚智

王尚智(),台灣籍前「鳳凰衛視」新聞總監暨副總經理,前任「人間衛視」總經理。歷年擔任台灣、香港電視媒體之新聞主管、節目主持人及評論員。.

新!!: 馬英九和王尚智 · 查看更多 »

王世堅

王世堅(),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一邊一國連線成員之一,為第八、九、十一、十二屆台北市議員,前立法委員。最早出任台北市議員,2005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立法委員,2008年連任失利後回鍋擔任台北市議會第十一、十二屆議員。身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他是二二八和平促進會理事長。因長年學習小提琴,為鄉情重奏團小提琴手。.

新!!: 馬英九和王世堅 · 查看更多 »

王建煊

王建煊(Wang Chien-shien,),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新黨創黨黨員,基督徒。出生於中華民國安徽合肥,1949年國共內戰後移居臺灣定居。曾任監察院院長、財政部部長、立法委員,在臺灣政壇上有「小鋼砲」、「王聖人」之稱。.

新!!: 馬英九和王建煊 · 查看更多 »

王作榮

王作榮(Tso-Yung Wang,),中華民國湖北汉川人,經濟學家與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中國時報》總主筆;歷任政府公職,早年服務於中華民國行政院美援會,後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考選部部長、監察院院長。 被《天下》雜誌稱揚為中華民國政策經濟學的先驅,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台灣經濟建設的設計師。.

新!!: 馬英九和王作榮 · 查看更多 »

王兆湘

王兆湘,安徽合肥人,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偵察機飛行員,在1957年4月15日駕駛RF-84偵察上海時遭到敵機攻擊,擺脫後於韓國濟州島迫降失敗遂殉職。.

新!!: 馬英九和王兆湘 · 查看更多 »

王秋冬

王秋冬()台灣台中市人為台灣政治人物,曾為台中市第十四、十五、十六屆省轄時期的台中市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王秋冬 · 查看更多 »

王豫元

王豫元(),籍貫江蘇省武進縣,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中華民國資深外交官。除英語以外亦通曉西班牙語。.

新!!: 馬英九和王豫元 · 查看更多 »

王貫英

王貫英,原籍山東省,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而遷居於臺北市,是中華民國(臺灣)的平民教育家,有“現代武训”之譽。生前經常在臺北市拾荒,並把所得的收入購書興學,故得到一個外號稱「拾荒老人」。曾多次被當地媒體訪問,亦透過觀光客及衛星電視傳到其它地區。.

新!!: 馬英九和王貫英 · 查看更多 »

王郁琦

王郁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馬英九政府的總統府發言人、國安會諮詢委員,前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在任內訪問中國大陸的主委。.

新!!: 馬英九和王郁琦 · 查看更多 »

王醒之

王醒之(),社會運動人士,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台灣政治人物王拓之子,曾任春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中華電信工會北三分會秘書、基隆市偉聯運輸工會秘書、中國時報員工自救會顧問、臺北市政府勞資爭議仲裁委員。 目前為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勞資爭議獨任調解人、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基隆市失業勞工保護協會理事、暖暖要幸福行動聯盟召集人(基福公路交通衝擊爭議)、我愛番仔澳灣連線發言人(台電興建卸煤碼頭爭議)。現住基隆市暖暖區。.

新!!: 馬英九和王醒之 · 查看更多 »

王金平

王金平(Wang Jin-pyng,),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路竹區)。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現任立法委員。多年來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的領袖。 自1975年起已連續參與13次立法院公民選舉(含全國不分區席次),是最資深的現任立委,共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六任總統;自1999年起擔任院長,是國會全面改選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國會議長,共經歷三位(共五任)總統,2015年11月29日其任期超過前立法院院長倪文亞,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之立法院院長,共擔任5屆在任17年。 2015年12月18日王金平最後一次主持立法院會,晚間10時34分通過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這是他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最後一槌。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新!!: 馬英九和王金平 · 查看更多 »

王正皓

王正皓(),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中學就讀於國立臺灣師大附中,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司法官訓練所四十期結業。 2001年起在板橋地檢署擔任檢察官,2012年9月調升花蓮地檢署擔任主任檢察官,2013年9月調任宜蘭地檢署擔任主任檢察官,2014年9月調任新北地檢署擔任主任檢察官。偵辦過司法官、將領、政府官員、獄吏、警官、立委及地方議員貪瀆及賄選案,包含中華職棒假球案(黑象、黑米、黑熊、黑鯨)、花蓮高分院法官貪污案、曾文振立委賄選案、後備司令部中將副司令買官案、國防部軍備局軍購弊案、花蓮縣議員集體貪瀆案、臺北看守所管理員集體貪污案、臺北市警局大安、中山、南港分局警官員包庇賭場貪污案、新北市警局板橋分局警員包庇色情應召站案、聲寶公司總經理內線交易案、名鐘科技公司財報不實案、新北市議員賄選案等社會矚目重大案件。因辦案績效優異,除多次經法務部以一次記一大功予以敘獎獎勵外,並陸續於98年及103年獲得由總統親自表揚之「中華民國第47屆十大傑出青年獎」及「考試院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於102年獲得由行政院院長親頒之「102年行政院全國模範公務人員獎」,於98年、102年、104年共4次由法務部部長親頒「法眼明察獎」,並2次由總統親自在總統府公開召見予以嘉勉,1次由行政院長在行政院公開召見嘉勉,法務部亦於101年在國立中正紀念堂展出之「公義關懷、檢察文物展」中列載個人辦案事蹟表揚。法務部於105年1月出版的「沈默之聲(檢察故事)」一書中,亦收錄王正皓偵辦中華職棒假球案之始末。2016年5月,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派員來臺透過法務部聯繫後對王正皓進行專訪,並於2016年10月9日(美國時間)在紐約時報以大篇幅專論刊登王正皓的辦案事蹟及經驗,是國內首位登上國際知名媒體紐約時報專訪的檢察官。.

新!!: 馬英九和王正皓 · 查看更多 »

王永慶

王永慶(),臺灣新北市新店區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庄、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為臺灣著名的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與「臺灣的松下幸之助」。他的座右銘為:「勤勞樸實」,也一生奉行勤儉持家的態度,善用投資人的每一塊錢。 在台灣山林史佔有一席之地。.

新!!: 馬英九和王永慶 · 查看更多 »

王清峰

王清峰,台南人,中華民國(台灣)律師、前任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曾任監察委員。現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長。 王清峰曾與陳履安搭檔參選第九任1996年總統選舉,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參與總統選舉的女性候選人(副總統),但並未當選。後擔任法務部長,因個人宗教信仰與信念不願執行死刑,終因民意逼迫下台。.

新!!: 馬英九和王清峰 · 查看更多 »

王昱婷

王昱婷,臺灣臺南人,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臺灣政治人物,曾擔任三屆台南市立法委員,前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委。 王昱婷出身臺南政治世家,父為前國代王國清。於輔仁大學畢業後即前往北京大學攻讀,並於學成回臺後,短暫以立法委員助理與地方媒體記者兩職作為踏進政壇的跳板。1998年,她以25歲年紀參選臺灣立法委員,並當選成為臺灣有史以來次年輕的立委,僅比同屆蕭苑瑜大9天。 2008年立委選舉時,失守安南區及中西區,終以九百餘票之差爆冷門敗給民主進步黨提名的時任台南市議員陳亭妃。尋求四連霸失利後,為新任總統馬英九任命為行政院青輔會主委,出任時未滿35歲,是青輔會史上最年輕的主任委員。 2010年初,曾被視為國民黨台南市長人選呼聲極高的人物,內部民調傳出甚至領先有意參選的時任立委賴清德、時任台南市長許添財與時任台南縣長蘇煥智等人選,不過時任青輔會主委的王昱婷曾表達只希望做好現有工作,沒有意願參選, 2010年五都選舉結束後,高票當選台南市長的賴清德留下立委職缺超過一年,依法須進行補選;國民黨中央有意徵召王昱婷回鍋參選台南選區立委,不過王意願不高,秘書長金溥聰在被拒後斥其「怯戰」,便辭去青輔會主委職務,其服務處也早已於2008年立委選後熄燈打烊,近年來逐漸淡出政壇。.

新!!: 馬英九和王昱婷 · 查看更多 »

王拓

王紘久(),筆名王拓,是一位出生於臺灣基隆八斗子的臺灣鄉土文學作家及政治人物。 他在黨外運動時期開始參與台灣民主運動,並於美麗島事件中入獄,後參與工黨與民主進步黨,曾任民進黨秘書長。他在民進黨內原屬美麗島系,曾加入正義連線與新潮流系的運作。他曾擔任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第三、四、五屆立法委員,第10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 馬英九和王拓 · 查看更多 »

火星文

火星文,字面上解作火星人的文字,但實際上是指一类網絡語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為求方便或彰顯個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文法也相当奇异,難以讀懂,故稱為火星文,取「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的諷刺效果。“火星文”这种称法最早出现于台湾社会,随即流行于香港、中國大陸和海外华人社会,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种特色。 中國大陸對火星文的定義有兩種,具體如下:.

新!!: 馬英九和火星文 · 查看更多 »

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

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Public Warning System,縮寫:PWS)又稱災防告警系統,是中華民國政府利用細胞廣播技術,在短時間內經由4G業者的行動寬頻系統,大量傳送地震速報、土石流警戒、公路封閉等防災警示訊息到手機,即時通知民眾的系統。此系統可以在數秒內傳送訊息到特定區域內的數十萬到百萬臺手機,手機在接收到訊息時,會發出特殊的警告聲響與振動。.

新!!: 馬英九和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 · 查看更多 »

獨台

台是臺灣一種政治主張與意識型態,主張台灣在現有的中華民國國家架構下,不與存有主權爭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追求統一,實際上成為完全獨立之國家。這個意識型態常被視為臺灣獨立運動的派別之一,與「台獨派」一詞有重疊之處,但是差異點在於此思想的支持者,反對「臺灣國」或「臺灣共和國」之類帶有強烈台獨意識的稱呼為國號,不與中華民國完全切斷關連,与对岸发展对等的外交关系。在這個路線中,臺灣繼續以「中華民國」為國號,有時又被稱為「華獨」,類似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主張,被統派人士指出其實際上就是隱性台獨,与兩國論無異。 從兩國論觀點來說,一般上認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國際間俗稱中國)和中華民國(國際間俗稱台灣)是兩個獨立的國家。 獨台和華獨類似,但是獨台較傾向於 一中一台路線,而華獨則較傾向於兩個中國路線,也就是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是兩個獨立的國家。 獨台認為中華民國絕對代表台灣,但不一定要代表中國,只追求台灣認同,不追求中國認同; 華獨則認為中華民國絕對代表台灣,但也承认與對岸中國大陸不同政治實體的另外一個中國或另一個獨立國家。.

新!!: 馬英九和獨台 · 查看更多 »

社會住宅

會住宅(social housing) ,在歐洲亦稱之為「社會出租住宅」(Social Rented Housing),是指政府直接興建、補助興建或民間擁有之適合居住房屋,採「只租不賣」模式,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戶或特殊的弱勢對象的住宅,此一名詞定義僅為概念指稱,各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實際運作所使用之名稱不盡相同,例如美國稱之為affordable housing、日本稱公營住宅、香港稱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稱組合房屋(簡稱組屋)等,台灣又因為年代法源和地方政府政策施行而有不同名稱之社會住宅,例如平價住宅、出租國宅、公營住宅、青年住宅、勞工住宅等。 台灣社會住宅廣義概念傾向於那些因受某種政府補貼(土地、利息、稅賦等)的租賃住宅,以低於市場租金的方式供社經弱勢人民租用者。 法定狹義社會住宅之定義則見於2011年公布住宅法第3條:社會住宅為由政府興辦或獎勵民間興辦,專供出租之用,並應提供至少百分之三十以上比例出租予具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之住宅。中央政府推動社會住宅兩大政策為行政院2011年核定之「社會住宅短期實施方案」,選定台北市與新北市5處試辦基地興建;另為2014年核定之「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目標預定在2023年前興建15,100 戶。根據內政部2011年公布之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與民間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統計資料,台灣目前廣義「只租不賣」之社會住宅比例僅佔全國住宅總量之0.08%,但符合住宅法定義之狹義社會住宅目前則未有實際案例存在。.

新!!: 馬英九和社會住宅 · 查看更多 »

祁耿寰

祁耿寰()字醒尘,辽宁省辽中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馬英九和祁耿寰 · 查看更多 »

祝平次

祝平次(Chu, Ping-Tzu,),台灣台南縣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博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宋明理學、儒家倫理學、台灣思想史、數位人文學。於2014年起擔任台灣科技部數位人文學門複審委員。為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成員,不時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新新聞》發表政論。長兄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祝平一。.

新!!: 馬英九和祝平次 · 查看更多 »

祝福 (張學友專輯)

《祝福》是香港歌手張學友發行的第19張唱片,亦是他的第6張國語專輯,距離其上次發行的國語唱片《吻別》僅九個月,與《吻別》不同的是,該唱片更加重視香港以及台灣詞曲人的原創作品,《誰想輕輕偷走我的吻》、《回頭太難》、《最後一封信》、《對你的愛越深就越來越心痛》等都是知名歌曲,而最著名的歌曲當屬唱片同名歌曲《祝福》。.

新!!: 馬英九和祝福 (張學友專輯) · 查看更多 »

祭孔

祭孔是对孔子的祭拜活动,是發源於中国,並傳播至東亞文化圈和海外华人儒教傳統。.

新!!: 馬英九和祭孔 · 查看更多 »

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

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為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福德坑的公園,是一座由垃圾掩埋場轉型的環保公園,總面積98公頃。原垃圾掩埋面積37公頃,掩埋物品容積為800萬立方公尺,當時為台北市第一座大型衛生掩埋場。.

新!!: 馬英九和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

《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為柯金源所執導的台灣紀錄片,是公共電視台在2010年紀錄觀點節目之「今晚跟你說石化」單元的系列影片之一。 影片主要是探討臺灣石化產業,所造成的各類環境影響(像是塑膠製品、水資源、土地、空氣、農作物、汞汙泥廢料處理汙染以及濕地、沿海生態系等),此片企圖介入當時彰化大城濕地-國光石化開發案的八輕設廠的爭議。 「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一個是台灣土地本身,另一則是指以「Formosa」為名的企業,「對」不僅是對抗,亦是對話。.

新!!: 馬英九和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 · 查看更多 »

秦厚修

厚修(),字彤熙,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宁乡县, 前中華民國國軍中校、公務員,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前中华民国总统馬英九之母。曾任臺灣石門水庫管理局組員、國防部總政治部中校統計官、中央銀行外匯局業務科主任。.

新!!: 馬英九和秦厚修 · 查看更多 »

秦孝儀

孝儀(),字心波,中华民国學者。湖南省衡山縣吳集鎮桃嶺村人。.

新!!: 馬英九和秦孝儀 · 查看更多 »

秦灿石

灿石(),湖南寧鄉人,棉花育种专家,无党派人士,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新!!: 馬英九和秦灿石 · 查看更多 »

秦承志

承志,名卓,字承志,以字行,湖南省寧鄉縣人,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曾任國民革命軍第11集團軍(宋希濂部)機要師政戰主任,軍事調查統計局第三處處長,警察廣播電台主任秘書等。為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外公。.

新!!: 馬英九和秦承志 · 查看更多 »

章仁香

仁香(),中國國民黨籍阿美族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新竹縣副縣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現任監察委員。.

新!!: 馬英九和章仁香 · 查看更多 »

立委席次減半運動

立委席次減半運動,又稱立委減半運動、國會減半運動,是一項台灣的社會運動,起源於2000年。立委減半的最早提出者為曾任新竹縣立法委員的張學舜,主要的推動者包括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林義雄及立法委員王幸男、徐國勇等人,其目標在於大幅減少立法委員席次。這個運動促成了台灣在2004年的修憲案,將立法委員席次由225席減少到113席,搭配了單一選區兩票制,改變了台灣的政黨及議會生態。 支持者認為此舉可以減少選舉支出,減少立委利用職權循私舞弊的機會,讓政治穩定。但是反對者,如林濁水、沈富雄等人認為,立委席次減半後,單一委員的權限變大,少數委員就可以控制立法院議程,威脅了民主運作。 在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之後,中國國民黨持續掌握國會過半數席次,民進黨立委席次大幅減少。而在這兩大黨之外的小型政黨,台灣團結聯盟、親民黨、新黨等的立委席次也大幅減少,綠黨、第三社會黨、台灣農民黨等小黨甚至無法取得立委席次。使得小型政黨必須與兩大黨合作,限縮了小黨的空間,臺灣政壇成為國、民兩黨各據藍、綠一方的對決局面。.

新!!: 馬英九和立委席次減半運動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馬英九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

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簡稱「不信任案」(No-confidence Vote)、「倒閣案」,是由中華民國(臺灣)立法院依據1997年第四次修憲後的《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促使行政院院長去職之憲政措施。.

新!!: 馬英九和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 · 查看更多 »

第22屆金曲獎

22屆金曲獎由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主辦、臺灣電視公司承辦,主題為「金曲100」。本屆共有214個報名單位、提送497張專輯、13,013件作品參賽,獎項分為「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以及「流行音樂作品類」兩大類。本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類頒獎典禮於2011年5月28日在臺大綜合體育館舉行;流行音樂作品類頒獎典禮於2011年6月18日在臺北小巨蛋舉行。.

新!!: 馬英九和第22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

9屆立法院為當前中華民國最高立法機關立法院的屆別,開會地點位於臺北市。其中在2016年1月16日選出的立法委員,立法委員任期從2016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涵蓋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蔡英文的任期。這屆立法院席次總計113席,包括73席單一選區選出的區域立法委員、6席平地和山地原住民選舉區選出的原住民立法委員,及34席由比例代表制選出的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這屆席次自40席增長至68席,中國國民黨則從上屆64席掉至35席,時代力量和親民黨分別獲得5席和3席,無黨團結聯盟和無黨籍各有1席。相對地,台灣團結聯盟在這屆立法院則沒有任何席次。 這屆立法院有47名新任立法委員就任,男性和女性分別為71人與42人(男性63%、女性37%),女性立法委員較上屆多5個席次。由於許多中國國民黨籍資深立法委員競選連任失利,使得這屆立法委員平均當選年齡49.94歲,是2008年席次減半後最為年輕的一屆。這屆立法院也是中華民國自1949年撤往臺灣及1992年全面改選立法院以來,民主進步黨首次單獨獲得過半的席次,取得完全執政。新創立的時代力量成為第3大黨,和親民黨同樣可依法組成黨團,具提案權和參與黨團協商的權利,這讓立法院繼續維持由「兩大兩小」4個黨團共同協商的狀況。.

新!!: 馬英九和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丹增嘉措(;),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于中华民国青海省湟中县,两年后被认定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继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先後由五世熱振活佛、三世達札活佛攝政。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出逃印度。在达兰萨拉建立西藏流亡政府,并且在全世界各地宣传涉及藏人权益的话题,同時本寂天菩薩“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終生苦”的精神,致力於為世界各地民眾,包括漢族,講解藏傳佛教。2011年宣佈将一切政治权力移交由流亡藏人投票产生的噶伦赤巴洛桑森格。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於1989年获諾貝爾和平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其为藏独分裂势力领袖与旧西藏上层反动势力的代表。.

新!!: 馬英九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江陳會談

三次江陳會談,大陸稱作「--」、臺灣稱作「--」,是於2009年4月在南京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南京,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針對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兩岸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協商。.

新!!: 馬英九和第三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第一世代寶可夢列表

一世代的寶可夢是指在1996年發售的《精靈寶可夢 紅·綠》中引入的、也是該系列最初的151種虛構生物,下表列出第一世代的寶可夢,以遊戲中名為「寶可夢圖鑑」的百科全書所提供的編號排列,編號001是妙蛙種子,編號151是夢幻。.

新!!: 馬英九和第一世代寶可夢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一核能發電廠

一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一廠)是一座位於台灣新北市石門區的核能發電廠,由臺灣電力公司經營。其為台灣第一座核電廠,乃中華民國政府於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民航局劃定核一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6(核能第一廠),晝夜連續限航。由於廠址距新北市金山區的中心街區較近,國際上多稱之為金山發電廠。.

新!!: 馬英九和第一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第二核能發電廠

二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二廠)是一座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萬里區的核能發電廠,因廠址位於新北市萬里區與新北市金山區之間的國聖埔,又稱為國聖廠。其由臺灣電力公司所經營,佔地220公頃,與台北市直線距離僅有22公里。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劃定本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7(核能第二廠),晝夜連續限航。.

新!!: 馬英九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管碧玲

管碧玲(Kuan Bi-ling,),臺中縣豐原鎮人(今臺中市豐原區),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被支持者暱稱為「管媽」,隸屬謝系。1979年大學畢業即在母校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行政系服務,並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在國立台灣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在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後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獨立改成立為國立臺北大學,繼續在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現仍為兼任副教授),2000年借調到高雄市政府擔任新聞處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到2004年4月17日兩次四年借調期滿,遂辭去國立臺北大學專任教職。2004年9月15日因參選立法委員辭去文化局長等所有本兼職,此一階段共服公職24年10個月又15天。現任高雄市第五選區立法委員,已連任四屆(2005年2月1日就任第六屆立法委員,連任第七、第八至今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管碧玲 · 查看更多 »

箭瑛大橋

箭瑛大橋是位於台灣花蓮縣鳳林鎮的一座水泥大橋,橫跨花蓮溪連結大榮里與山興里。.

新!!: 馬英九和箭瑛大橋 · 查看更多 »

簡宏偉

簡宏偉,社會福利公益推動家、青年公益家,出生於台灣桃園地方望族,經歷公家機關、企業、公益團體及多家知名企業顧問。。 2006年任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專員,執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守護網專案獲評全國最優。 2008年任大永興業集團,規劃兩蔣文化園區委外經營標案得標經營,並與澄果合作設計發表兩蔣紀念商品。 2011年任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公益事業處處長暨新聞聯絡人,辦理各項募款活動,籌募營運經費。 2013年任脊髓損傷基金會公關行銷總監,負責基金會籌備至成立,舉辦各項大型活動,籌募脊髓傷友服務經費。 2014年任鼎尚餐飲連鎖集團太陽王路易手感烘焙行銷長暨品牌總監,負責台灣區八家直營門市營運管理。 2015年任脊髓損傷協同團隊行銷長,旗下事業包含財團法人台北市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無障礙股份有限公司、菲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同年獲馬英九總統於中華民國總統府特別接見。 2017年受聘於北京新起點公益基金擔任顧問。.

新!!: 馬英九和簡宏偉 · 查看更多 »

簡錫堦

簡錫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黨外運動十八飛鷹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政協委員,亦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以全國不分區當選為第三、四屆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簡錫堦 · 查看更多 »

米奇·麥康諾

小艾迪森·米切爾·「米奇」·麦康诺(Addison Mitchell "Mitch" McConnell, Jr;),美國政治人物、肯塔基州資深參議員與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領袖之一。他是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的第十五任领袖,亦是第二位担任此职务的肯塔基州人。.

新!!: 馬英九和米奇·麥康諾 · 查看更多 »

紫錐花運動

紫錐花運動(Echinacea Campaign),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民國101年(2012年)6月2日在中正紀念堂「全國反毒博覽會」上宣示推動的世界性反毒運動。該運動以「反毒總動員,由校園推向社會,由國內推向國際,全球一起來」為運動總綱;以「響應聯合國國際反毒日 ,臺灣發起紫錐花運動,邀請您共同推廣紫錐花標幟」為運動方法;並以「提升國民尊榮感,打造國家道德形象,消除人類病態文化」為運動目標,倡導全世界各國響應使用紫錐花運動標誌做為共同性反毒標誌;及設定每個月第一日為紫錐花運動傳播日,選定《明天會更好》為運動主題曲。 紫錐花運動的發動機關首長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蔣偉寧,創始人為該部學生軍訓處處長周以順,該運動自構想至對外宣示前後歷12天,2個月後再擴大其內涵為「健康、反毒、愛人愛己」,目前已在臺灣各級校園全面熱烈推展,同時逐步向社會各層面及外交部派有駐外人員之國家宣傳提倡。.

新!!: 馬英九和紫錐花運動 · 查看更多 »

紀萬生

紀萬生(),前《美麗島雜誌》總編輯,曾為南投縣立埔里國民中學國文老師。早年投入黨外運動,1972年上萬言書力促教改、痛陳當時台灣教育界的貪腐。1979年為美麗島事件受刑人之一,服刑達4年6個月,並曾經被連續刑求一個多月。出獄後第三天,仍繼續投入政治運動,因而備受黨外人士敬重。1987年台灣解嚴以後,淡出政治活動,未再參與美麗島事件紀念活動。2000年代獻身佛教現代化、遊走山林廟寺,並且教導921大地震災後失學的小學生。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民主進步黨在台中市提名洪奇昌、劉文慶、陳陽德與紀萬生參選,林俊義呼籲台中市的選民支持洪奇昌與劉文慶,結果洪奇昌與劉文慶均當選;紀萬生認為林俊義「公然殘殺自己同志」,揚言控告林俊義。 2003年10月22日,因腎結石住院的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張俊雄由副秘書長李應元代發聲明懇請黨內同志「回首來時路,要能夠沉得住氣」,其中提到,當年他以辯護律師身分去探視美麗島事件被告,他見到紀萬生滿身傷痕、面容枯槁、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因此他決定不把自白書拿給當事人看,因為那樣的自白書是人性的摧殘、是歷史的偽造。 2004年10月2日,紀萬生在《自由時報》專訪中表示,看著昔日革命同志出走後的轉變令他感嘆,過去崇高理想者淪為政黨利益的縱橫家,即便成就能如蘇秦、張儀,充其量也不過是街頭賣藥、舌粲蓮花的「王祿仔仙」(賣假藥,招搖行騙的人);而他不想步人後塵,也不想熱臉貼冷屁股,所以牢騷歸牢騷,不會直接向高層建言。 2006年7月13日,紀萬生在TVBS頻道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批評,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就像市井無賴,從黨外運動時期就一直說謊,現在更把總統府變成金光黨;台灣的檢調大多淪為陳水扁的捍衛者,他將發動大規模群眾抗爭,到法務部部長施茂林、法務部調查局局長葉盛茂等檢調高層家門口抗議。 2006年7月14日,紀萬生批評,台灣社等「本土社團」為陳水扁護航、討好陳水扁,「台灣苦難時,你們在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他又說,當權者必須為其家人貪贓枉法的行為負責,「現在已到了臨界點,台灣陷入危險沉淪的境界。只有把扁政府這個病灶去除,台灣才有希望。」 2006年7月15日,吳乃德、紀萬生、張富忠、范雲、吳介民、黃長玲、吳叡人、李丁讚、林國明、徐斯儉、陳明祺、郭宏治、陶儀芬、黃洛斐與簡錫堦共同發起親綠學者715聲明〈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我們對總統、執政黨和台灣公民的呼籲〉,呼籲陳水扁辭職下台。 2006年7月16日,紀萬生說,只有陳水扁下台,民主進步黨才能改革及重生,否則民主進步黨一定在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慘敗;他也質疑,雖然陳水扁之女婿趙建銘因內線交易被求刑8年,但藥商回扣案、趙建銘之母簡水綿涉入內線交易案都沒辦,所以他對司法當然會有意見,假如司法繼續不公義,他不排除發動群眾抗爭;但他澄清,他並沒有指摘陳水扁貪腐,他是針對趙建銘,因為趙建銘被交保後依然態度傲慢,讓人覺得貪贓枉法、作威作福。 2006年7月17日,紀萬生批評,陳水扁身為公眾人物,發生事情卻躲在牆角,還想欺騙人民以搏取同情,「陳水扁一直打廉價的悲情劇,演這個悲情劇,像他的家庭、女兒如何可憐,太太如何可憐,這是非常廉價的悲情劇」;他說,陳水扁像魔術師,陳水扁執政6年來只把「本土」當成道具,他不知道陳水扁下台會不會更好,「但不下台保證會更壞」;同日晚間,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宣稱,趙建銘涉及的內線交易不只台開案,還拿了1萬張國票金控股票,「他對國票金不但主導,他去脅迫人家。這個我們證據都非常充分呀。現在甚至於高層,跟他岳父——就是跟總統——很要好的人,都受到他的脅迫」;同日,國票金控總經理陳明仁強調,本年6月9日國票金控召開股東會前曾清查股東名冊,均無趙建銘及其父趙玉柱、其母簡水綿相關人等持股紀錄。2006年8月18日,趙建銘表示,紀萬生說他有1萬張國票金控股票,這是子虛烏有,他不排除控告紀萬生。 2008年8月25日,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說,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曾帶電腦到玉山官邸拜訪陳水扁之妻吳淑珍,拿著財務報表談判後謝事宜。2008年8月26日,遠東集團發表聲明稿批評,紀萬生僅憑匿名消息來源就放言高論、編造故事,肆意傷害他人名譽,已構成誹謗罪嫌;遠東集團已請律師函請紀萬生更正言論,若未獲紀萬生善意回應,將對紀萬生提起刑事告訴並請求民事損害賠償。 2011年7月17日,針對民主進步黨2012年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提名爭議,紀萬生表示,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陷入「權力的迷失」,民主進步黨的危機處理「只結痂、沒化膿」,蔡英文應運作讓不適任的人自動請辭;紀萬生說,黨內開民主倒車、由一人決策時就是災禍的開端,聰明的人就應拒絕,但蔡英文沒有預知是禍不是福,顯示蔡英文的睿智與格局都不夠。民主進步黨發言人鄭文燦回應,會虛心反省,但指控必須拿出證據;他也說,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名單經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執會)通過,這是黨內多數共識,絕非「權力的迷失」。 2011年12月1日,紀萬生在《自由時報》專訪中表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執政以來,民生、經濟等各方面不僅沒有改革、反而更向下沉淪,領導力、決策力、執行力不及格,是「顢頇無能加三級」。 2012年3月21日,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說,民主進步黨全黨連署救陳水扁,跟著陳水扁家族不知悔改,是「集體戀屍癖」;而他也用自己的名義說:「陳水扁的攝護腺絕對沒問題!」 2012年9月11日,紀萬生在中評社的專訪中說,如果陳水扁尚未病入膏肓,他反對讓陳水扁保外就醫,「陳水扁想要保外就醫,他必須先自救,自己要努力懺悔,先把不是他的錢還出來,這樣人民可能還會同情他」,但陳水扁至今沒有道歉、也沒有把錢吐出來;他也說,陳水扁之子陳致中現在還住在豪宅、過著奢華生活,出來選舉還打著陳水扁旗幟、讓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候選人郭玟成落選,如果陳水扁這樣的人能出來,社會就沒有是非。 2013年3月31日,紀萬生說,如果內政部讓涉入貪汙案獲交保的南投縣長李朝卿復職,他將號召跨黨派的「保護人民生存軍」包圍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與南投縣政府抗議,直到李朝卿下台。.

新!!: 馬英九和紀萬生 · 查看更多 »

紀政

紀政出生在日治台灣新竹州新竹市牛埔(今新竹市香山區牛埔--)農村,父親紀清池有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血統,母親紀王尾女士是新埔客家人。她是一位田徑運動員,爆發力強,專長於短跑、跨欄、跳高、跳遠等田徑運動。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總統府國策顧問、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在1968年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墨西哥城墨西哥奧運代表中華民國奪得田徑女子80公尺跨欄銅牌,這是亞洲女子第一位在國際田徑賽事短跑中獲獎的運動選手。更是代表中華民國女性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獎牌。 女子田徑一百公尺決賽更曾經以10.98秒刷新亞洲女選手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其爆發力堪稱亞洲第一。她也是繼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獲得男子十項全能銀牌後,第二位獲得奧運獎牌及晉級決賽的台灣運動員。下一位進入田徑決賽的是遠在44年後的鉛球張銘煌(扣掉無預賽、複賽制度的的馬拉松)。 國際媒體稱她為「飛躍的羚羊」、「黃色的閃電」。1977年,紀政返台接全國田徑協會總幹事一職,她此職一直作到1989年。1989年她成為田協的理事長,於1993年卸任。1981年到1990年間,紀政以清新良好的形象被中國國民黨徵召,在台北市參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第三次增額選舉,當選立法委員,並兩度連任。2010、2011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新!!: 馬英九和紀政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 (臺灣)

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位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府幕僚單位的辦公場所,也是每年元旦及國慶日舉行升旗典禮的地點。廳舍建於1919年,建築風格屬「辰野金吾風格」,為文化部所指定的國定古蹟,起初於日治時期作為臺灣總督府,二次大戰後1948年至2006年間名為「介壽館」,2006年正式更名為「總統府」,自完工以來皆作為臺灣政治中樞的重要建築。雖為國定古蹟,但是周邊維安森嚴,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

新!!: 馬英九和總統府 (臺灣)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是中華民國總統府附屬任務編組機關,乃中華民國政府研議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前之最高人權政策諮詢機構。其功能包括人權政策之提倡與諮詢、國家人權報告之提出、國際人權制度與立法之研究、國際人權交流事務之研議以及提供總統其他人權議題相關諮詢事項,包括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及蔡英文政府均設有人權諮詢委員會。 中華民國政府現有三大人權保障組織機制,包括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以及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

新!!: 馬英九和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總統教育獎 (中華民國)

總統教育獎,是中華民國的一個奬項,每年由總統親自頒發獎座、獎狀與獎學金。原本僅頒國小、國中、高中職組,2010年(民國99年)新增大專組。 總統教育獎由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所創設,第1屆於2001年(民國90年)開始遴選頒發,馬英九總統任內持續舉辦。總統教育獎設立目的,為鼓勵能以順處逆、發揮人性積極面、力爭上游、出類拔萃、具表率作用之大專及中小學生,以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之重視。 推薦條件,被推薦人於逆境中,仍能奮發向上、樂觀進取,並具下列條件之一:.

新!!: 馬英九和總統教育獎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繁体字

本文介绍的是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 繁体字(un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化字相对,指已有简化字代替的通常笔画较多的汉字。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在实际生活中谈到的繁体字,实际上是指繁体字和传承字的集合。 ,或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相對,是使用繁體字作为書寫的最基本單元的文字系统。.

新!!: 馬英九和繁体字 · 查看更多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是在201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胜利70周年之际,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大型纪念活动,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阅兵仪式。本次纪念大会也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后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庆典活动。 此次阅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型阅兵,也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此前的14次阅兵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期间进行的,此次阅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选择在非国庆期间举行阅兵仪式,同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阅兵方式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二战胜利。.

新!!: 馬英九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 查看更多 »

纳尔逊·曼德拉之死

纳尔逊·曼德拉於2013年12月5日因長期肺部感染,以95岁高龄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霍顿的家中,在家人陪伴下逝世。他逝世的消息由时任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宣布。曼德拉逝世後,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领导人和其他名人對此作出的反应受到廣泛報導。.

新!!: 馬英九和纳尔逊·曼德拉之死 · 查看更多 »

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缩写为NYU)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主要的校區位於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附近區域,以華盛頓廣場為中心。学校於1831年成立,今日已經成為全美國境內規模最大的私立非營利高等教育机构,在各类大学排名中均名列前茅,《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把紐約大學均列為全球最頂尖的30所大學的其中之一。 紐約大學由18個學院和研究所組成,大部分的校舍集中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下城。紐約大學也是世界級的大學,设立了和上海紐約大學分校,同时在阿克拉、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佛羅倫斯、倫敦、馬德里、巴黎、布拉格、悉尼、特拉維夫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立11個全球學術中心。 纽约大学目前拥有36名诺贝尔奖得主(參考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4名阿贝尔奖得主,9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6名普利策奖得主,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全美大学中最多)。此外,还拥有多名艾美獎、托尼奖、麦克阿瑟奖、古根海姆奖得主。紐約大學校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根據普林斯頓評論,紐約大學被學生和家長一直認為是一間「頂尖夢想學院」。.

新!!: 馬英九和纽约大学 · 查看更多 »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发生于2010年11月28日,文件泄露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泄露了251287份美国国务院与美国驻外大使馆之间联系的文传电报。 维基解密首先公开了220份外交电报,并将另一部分发给了五家大媒体(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周刊》、西班牙《国家报》以及法国《世界报》)进行报导。维基解密计划将在几个月内完全公开所有文件。 大多数文件有关美国和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文件还覆盖了有关中国大陸、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与德国、英国、俄罗斯、利比亚国家元首的内容。 文件中大约100000份被标签为“秘密”(confidential),大约15000份“机密”(secret)文件,没有“最高机密”(top secret)的文件。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导致了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和延续至今的土耳其、乌克兰和泰国等反对政商合一统治的占领运动。.

新!!: 馬英九和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 · 查看更多 »

美俄熱線

美俄熱線,又稱為「莫斯科-華盛頓熱線」,前稱「美蘇熱線」,是連接白宮與克里姆林宮、使得美俄兩國總統可以直接溝通的通訊系統。雖然在流行文化中常常稱為「紅色電話」,這條熱線並不是一條電話線路、也從來沒有使用過紅色的電話機。熱線最初使用電傳打字機,1986年改進為傳真設備。2008年之後進一步更新為通過電子郵件交互的加密計算機數據鏈。.

新!!: 馬英九和美俄熱線 · 查看更多 »

美河市案

美河市開發案,是指台北捷運新店機廠之聯合開發案。起初由台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時任縣長為尤清)於1991年3月公告徵收。後由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與日勝生簽約,郝龍斌任內完工。2013年12月25日,台北地檢署檢肅黑金專組檢察官認為前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聯合開發處長高嘉濃涉偽造建物鑑價報告,高估建物涉嫌圖利。高等法院於2017年12月依公務員假借職務上機會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判高4年徒刑並緩刑5年。.

新!!: 馬英九和美河市案 · 查看更多 »

羅志明

羅志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原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因爭取黨內第五屆立委提名未果,而曾欲改投甫成立之親民黨,爭取提名機會,但又無法取得親民黨提名,乃轉為支持李登輝而遭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李登輝創立台灣團結聯盟(台聯)之後,羅志明轉投台聯,順利獲得台聯提名,並當選第五屆及第六屆立法委員。2006年,羅志明代表台聯參選第四屆高雄市長選舉,最後僅得6,599票,且被泛綠陣營視為「擾亂者」(被認為意圖使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陳菊落選)而聲勢墜地。復因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小黨參選空間縮小,羅志明於2007年11月19日放棄參選第七屆區域立法委員,改列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因台聯得票未達法定門檻(政黨票得票率5%以上)而落選。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原本支持謝長廷的羅志明在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策動下,於2008年3月17日表態力挺馬英九,提岀「三個理由、三個期待」的訴求,表明未考慮重返國民黨,仍以台聯黨員的身分發言 。 2009年1月14日,羅志明申請「回復」國民黨黨籍,並且由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掛名介紹人下於國民黨中常會通過 。 2012年,羅志明代表國民黨參選屏東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以55,161票、33.96%得票率敗給民進黨的現任立委蘇震清。.

新!!: 馬英九和羅志明 · 查看更多 »

羅瑩雪

羅瑩雪(),生於台灣花蓮縣,中華民國律师、政府官員,曾任政務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福建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

新!!: 馬英九和羅瑩雪 · 查看更多 »

羅淑蕾

羅淑蕾,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會計師出身,曾連任三屆立法委員、理事長、台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

新!!: 馬英九和羅淑蕾 · 查看更多 »

羅明才

羅明才(),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新北市第11選區(新店、深坑、石碇、烏來、坪林)立法委員。羅明才之父羅福助為天道盟前盟主,被通緝逃亡定居中國深圳,哥哥羅明旭曾擔任國民黨籍省議員、現也移居中國深圳。.

新!!: 馬英九和羅明才 · 查看更多 »

羅昌發

羅昌發(),台灣苗栗縣人,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前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國際貿易法領域的權威,是中華民國政府的重要諮詢對象。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法、WTO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問題、貿易法、國際衛生法、生醫科技倫理,對環境保護議題也有研究。曾兩度出任世界貿易組織要職,被視為台灣地位的重大突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談判過程中,羅昌發也提供中華民國政府諮詢,就兩岸ECFA爭端,他主張「國際仲裁」。.

新!!: 馬英九和羅昌發 · 查看更多 »

羅文嘉

羅文嘉,臺灣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客家籍(桃園市新屋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立法委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現返桃園定居,除培育稻米外,並擔任水牛出版社社長。.

新!!: 馬英九和羅文嘉 · 查看更多 »

羅智強

羅智強(),基督徒,生於花蓮縣大陳一村,籍貫浙江大陳島,前新黨籍人士,現為中國國民黨籍。畢業於國立基隆高中、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碩士。歷任2008年馬英九蕭萬長競選總部發言人、總統府發言人、2012年馬英九吳敦義競選總部(台灣加油讚)副執行總幹事、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

新!!: 馬英九和羅智強 · 查看更多 »

烏坵鄉

烏坵鄉為中華民國的一個行政區,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1954年起由金門縣代管《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烏坵鄉發展計畫》,金門縣政府,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由大坵與小坵島組成,行政區劃分為二個村。 烏坵現由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烏坵守備大隊防守,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擁有烏坵主權,並將之劃為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烏坵村,卻從未實際統治過。 烏坵鄉雖然為金門縣所管轄,但距離金門本島甚遠,兩地並無經常性交通工具,日常補給與交通必須仰賴15天一班往返台灣台中港的軍艦。由於交通皆極為不便,素有「離島中的離島」之稱。.

新!!: 馬英九和烏坵鄉 · 查看更多 »

瘦肉精

肉精」或「瘦體素」,是對數種主要用來增進家畜增長瘦肉的(Beta-adrenergic agonist)動物用藥俗稱,簡稱「受體素」,台灣早期有「健健美」的俗稱。 ,亚太日报,2013年8月12日 最常見的瘦肉精是萊克多巴胺。.

新!!: 馬英九和瘦肉精 · 查看更多 »

瘋狂大悶鍋

《瘋狂大悶鍋》是中天娛樂台政治戲仿節目,2014年4月12日起於每星期六、日晚上8點首播,同年9月14日至12月28日更動為每星期日晚8點首播。 參與演員有郭子乾、邰智源、吳怡霈、九孔、陳漢典、-洪-都拉斯、黃迪揚、從從、黃沐妍、杜妍、舒子晨、白雲、黃豪平等。.

新!!: 馬英九和瘋狂大悶鍋 · 查看更多 »

終極統一

在臺灣,終極統一(eventual unification)是對於臺海兩岸關係的一種論述,意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狀雖為分治的兩個政府,但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將會重新統一為一個中國。衍生自台灣一個中國政策,在李登輝總統任內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取代先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政策,改為終極統一。 終極統一論的立場最終目標仍然是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兩岸統一,不支持永久保持台海現狀,但對於何時開始統一與如何進行的問題則態度迴避,近於支持維持臺海現狀。終極統一論者,反對一邊一國等推動台灣獨立主張,但也反對在現狀下直接進行政治談判與統一;他們設定了條件,希望在中國大陸成為自由、民主社會之後再行統一,在大陸方面未完成民主轉型前,反對設定時程表,來達成中國統一的急統主張。.

新!!: 馬英九和終極統一 · 查看更多 »

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是台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療法規,也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地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適用對象不再僅限於末期病人,而是擴大為五款臨床條件;從立法宗旨來看,除了保障病人醫療自主、善終權益,也旨在促進醫病關係和諧,可以說是超越個人性的保障,進而擴及家庭、社會性的權益。《病主法》的基本理念是確保病人享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自主權利,且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選擇不施加維持生命治療(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LST)與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Artificial Nutrition and Hydration, ANH)。 根據本法規定,具完全行為能力的意願人(20歲以上或已婚)可以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的程序,與親友和醫療機構討論、溝通自己的善終意願,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選擇自己在法定的五種臨床條件下是否接受、或如何接受醫療行為;同時也可以指定自己信任的人擔任醫療委任代理人(Health Care Agent, HCA),確保自己的善終意願在意識不清時仍能被貫徹。.

新!!: 馬英九和病人自主權利法 · 查看更多 »

環球電視 (台灣)

球電視(Global TV)是台灣曾經存在的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頻道家族,1997年4月1日開播,已經於2000年代停播。.

新!!: 馬英九和環球電視 (台灣) · 查看更多 »

炎黄子孙

子孙,也称黄炎子孙,中國術語,意指追認炎帝與黃帝為先祖的族群。 黃帝、炎帝爲中国古代文獻記載的人物,儘管尚未有考古學證據,華夏民族的血緣先祖常被認為是黄帝和炎帝的後代。傳統中國帝王爲天下思想,所謂天子「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天子不僅是中國的首領,也是四夷的首領,《史記》記載「黃帝居中,四夷賓服」。後來,不論是虞夏商周的華夏族,還是夷蠻戎狄的“四夷”族,都視黃帝爲“高祖”,自稱爲“黃炎之後”、“炎黃後裔”。除了漢族,中原以外的其他許多族群也都以炎帝、黃帝爲祖先。 部份中國及日本皇朝的儀祀中亦有祀拜黄帝炎帝或炎黄合祀的記錄。 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产党都曾以此做為汉族等中國民族的代称或另稱。.

新!!: 馬英九和炎黄子孙 · 查看更多 »

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

《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是中央廣播電台的節目,每週一至週五以短波播出。2005年1月開播以來,主持人楊憲宏越洋訪問了大多數中國重要維權人士、被迫害群體,包括胡佳、陳光誠、艾未未和高智晟等人,亦常採訪台灣政界及人權活動家,解讀台灣、中國大陸及國際的重大新聞事件,關注兩岸的民主及人權對話,力促台灣對中國人權的聲援。主持人曾在演講時以「中國大陸的地下電台」形容此節目角色。.

新!!: 馬英九和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 · 查看更多 »

生态葬

綠色殯葬也稱爲生態葬、自然葬、環保自然葬或循环再生葬(英語:Green burial, ecological burial, eco-burial, natural burial),是當今世界先進國家政府相續推廣的殯葬觀念,它鼓勵人民以自然、環保、節能、簡約和可持續的方法,佔用較少的土地資源,用革新、有創意和低消費的方式開創新世代的殯葬文化。 廣義的綠色殯葬是指不刻意去抑制遺體的分解現象,甚至是有意地去把遺體加速分解,讓遺體能夠快速且直接地被大自然回收,它可以是風葬、天葬、海葬、水葬、火葬、土葬、樹葬、沙葬、冷凍葬或等形式;狹義的綠色殯葬則是指先將遺體火化以後,再將遺骨、骨殖或骨灰埋入土中,其上栽種樹木、花坛、草坪加以紀念、追思和綠化環境,或是直接將骨灰灑向大自然的喪葬方式。.

新!!: 馬英九和生态葬 · 查看更多 »

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為無綫電視(TVB),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電視公司,亦是香港電視節目的主要生產者,由於慣性收視關係,故此他們的節目收視亦經常比其他香港電視台的節目高,即由1960年代開台以來所有製作的節目對香港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不少。 本條目只列出香港無綫電視所有製作的電視節目。 註:節目名稱前的為該節目於無綫電視的首播日期及頻道,節目名稱後的為該節目的結束播放日期(如有)。.

新!!: 馬英九和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無綫電視晚間新聞

《晚間新聞》(News Roundup),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及資訊部製作的新聞節目,每日午夜前於翡翠台、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明珠台播出。由2008年7月13日起,《晚間新聞》節目改用16:9技術製作。 2009年2月2日起,《晚間新聞》改以廠景高清製作。改版後的翡翠台《晚間新聞》,逢星期一至五於晚上11時播放,設定固定主播(2009年2月2日至2012年2月24日為方健儀,其後主要為吳璟儁)。節目形式方面,大量增加新聞以外資訊及與觀眾的互動,類近資訊節目。 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7月8日期間,翡翠台推出一小時《晚間新聞》,設定固定新聞主播吳璟儁、財經主播陳正犖、體育主播文宇軒,以整合新聞、財經及體育資訊為主。2016年6月27日,陳嘉欣接替吳璟儁,成爲星期一至五《晚間新聞》的固定新聞主播。 2016年7月11日起,《晚間新聞》減少時長至25分鐘,並取消財經專題及財經主播。2017年5月8日起,《晚間新聞》提早於23:00播映,時長爲30分鐘。 香港其他免費電視台的晚間新聞節目有亞洲電視的《夜間新聞》(已停播)、港台電視的《新聞天地》、奇妙電視的《十一點最前線》、《十一點半最前線》及ViuTV的《深宵新聞》。.

新!!: 馬英九和無綫電視晚間新聞 · 查看更多 »

無敵珊寶妹

《無敵珊寶妹》(英文:Woody Sambo,曾暫名《我愛三寶妹》、《我愛珊寶妹》)是2008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十八部作品。全劇共19集。由三立電視製作、台視主頻道與三立都會台共同播出。故事講述一段賣三寶飯的女生和天香樓小開之間的愛情故事,以港式燒味為題材,加入了部份粤語對白。由張棟樑、郭采潔和邱澤領銜主演。故事部份內容銜接自《命中注定我愛你》。在2008年8月24日緊接《命中注定我愛你》結局後播出,開播創下台灣偶像劇首播最高平均收視7.25及分段收視10.57,打破了同樣由張棟樑主演的《微笑Pasta》所保持的開播最高收視紀錄 。接檔《命中注定我愛你》。.

新!!: 馬英九和無敵珊寶妹 · 查看更多 »

焦仁和

仁和(),生於中華民國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河北省清河縣,中國國民黨黨籍,曾任中國文化大學董事會董事。1993年至1998年曾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後擔任中华民国行政院侨务委员会委员长。於海基會任職期間,多次至中國與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进行會談,又稱作「焦唐會談」。.

新!!: 馬英九和焦仁和 · 查看更多 »

熊海靈

海靈,本名熊秀慧,台灣女藝人。1980年代時演出過許多戲劇節目,妹妹為知名歌手製作人熊秀珍。過去因修長美腿有「長腿姊姊」稱號。目前離婚,與前夫育有二子。.

新!!: 馬英九和熊海靈 · 查看更多 »

燦爛時光 (書店)

爛時光(Brilliant Time: Southeast Asia-themed bookstore)為臺灣獨立書店,亦為「東南亞閱讀大聯盟」書店之一,由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 (媒體工作者)、前台灣立報副總編輯、天下雜誌獨立評論主編廖雲章等人於2015年創辦,由社團法人東南亞教育科學文化協會經營,以蒐集、借閱東南亞主題書籍為主,並舉辦東南亞相關藝文活動、提供東南亞語言學習場地。 燦爛時光書店位於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鄰近緬甸僑民聚集的華新街,於2015年4月12日潑水節當日開幕。並發起「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運動,鼓勵眾人自東南亞帶回當地書籍,提供在台灣的移民工閱讀。 書店開幕前兩日,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黨職人員蘇嘉全、羅致政、林靜儀等人前來拜訪並贈書。隔年,時任總統的馬英九亦前來拜訪並贈書,並強調:「一個偉大的城市,必須善待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新!!: 馬英九和燦爛時光 (書店) · 查看更多 »

特別費

特別費(Special Allowance Funds/Special Costs),為中華民國各行政機關、公立學校之首長或副首長,因公務需要且支出合乎規定,經核定許可的公務及正副首長公關費用,而花費細目大約有以正副首長公職身分名義所餽贈他人之花束、紀念品、輓聯、禮金。 特別費費用的準則法源與規範來自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編製作業手冊》之年度《用途別預算科目分類定義及計列標準表》(例如:2006年1月適用之《民國九十五年度用途別預算科目分類定義及計列標準表》)與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審核編製的《支出標準及審核作業手冊》。 2006年11月,中華民國台北市市長馬英九因特別費支出爭議,遭台灣檢察機構偵訊並起訴。對此,台北市政府主計單位僅稱有一名承辦科員余文涉有「行政疏忽」。而判決余文有罪的作法也打擊司法系統的公信力。.

新!!: 馬英九和特別費 · 查看更多 »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常簡稱為特殊兩國論或兩國論,是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關係現狀的一個主張,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台北時間1999年7月9日下午接受德國之聲錄影專訪時提出,即1991年修憲後,中華民國政府已將國家領土範圍限定於台、澎、金、馬,正副總統與國會議員也僅由台灣選出,並也承認中共在大陸的合法性。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早就已經是「國家與國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內部關係,因此無需宣布獨立。 1998年8月,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召集多位年輕法政學者參與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華民國主權如何與一個中國脫鉤』,研究報告於1999年5月完成。這篇報告,在前言中以歷次修憲來論述中華民國自成一個主權國家的法理基礎,並提出一步一步該如何實現維護台灣主權的整套計劃,包括修憲、修法與廢除國統綱領。此思想是台灣獨立運動一大流派之一,不過並未脫離「一個中國」的法理現狀,使部分台獨人士也表態反對,不過,此思想有利於此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以台灣前途決议文中承認台灣為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名為中華民國作為基調。.

新!!: 馬英九和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特殊非兩國論

特殊非兩國論是由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所提出的說法,來形容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海峽兩岸關係。儘管說不上是一套概念或政策,但馬英九卻不只一次用這句話去形容兩岸關係。 前總統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均強調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國家,而雙方的關係就應為國與國的關係。但馬英九持不同的看法,認為雙方關係應該是一個國家內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中華民國政府視這個國家為中華民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視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均不承認對岸主權的合法性,同時又不否認對方正事實上管治對岸。因此兩地的關係特殊,並且有關國際關係的法律並不適用。.

新!!: 馬英九和特殊非兩國論 · 查看更多 »

特殊性關係

特殊性關係是一個由台灣媒體人馮光遠創造,用來諷刺2013年時擔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和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金溥聰之間的關係的詞彙。馮光遠認為金溥聰缺乏外交和國安方面的背景和才幹,之所以能擔任駐美代表與國安會要職,是因為和馬英九有「特殊性關係」,馮光遠認為自己在使用「特殊性關係」一詞時,強調的是「『特殊性』關係」,而非「特殊『性關係』」,而金溥聰認為馮光遠誣指自己和馬英九有「性關係」,並暗指自己是男同性戀,遂向馮光遠提出刑事誹謗和公然侮辱之訴。經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審理後,刑事部份判馮光遠無罪,民事部份仍在審理中。 「特殊性關係」一詞引起了一些關於歧視同性戀和言論自由的討論,並在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中被臺北市議員徐弘庭所使用。.

新!!: 馬英九和特殊性關係 · 查看更多 »

牛埔幫

牛埔幫,是台灣著名的黑社會團體,性質屬於本省掛角頭勢力。以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牛埔庄為主要據點,實際的成員人數不明,一般被認為有數百人甚至高達數千人的規模。除了天道盟以外,牛埔幫被譽為是本省掛幫派中勢力最大的角頭團體。 1990年代起臺灣警察為了方便分類,逐一將同一勢力的角頭兄弟們稱之為「幫」,正確名稱應是稱為「牛埔仔」角頭。 牛埔庄是台灣在清治時期以牧牛開荒墾為名的古聚落名,位於現今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與林森北路一帶。當時在牛埔一帶活動的地方勢力或具影響力的社會份子皆被統稱為「牛埔仔」,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牛埔仔並沒有組織結構,而是各方勢力頭目所凝聚的本地勢力,近代在與外省掛竹聯幫與四海幫等外來幫派的鬥爭中漸漸精細化、組織化,個別成員還會加入同樣是本省掛的天道盟成立分會。.

新!!: 馬英九和牛埔幫 · 查看更多 »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新!!: 馬英九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盧滿妹

滿妹阿嬤,又稱警察阿嬤,本名盧滿妹,新竹縣湖口鄉客家人,臺籍慰安妇。.

新!!: 馬英九和盧滿妹 · 查看更多 »

盧月香

盧月香(羅馬拼音:Yud-Heng Lo,),生於中國大陸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嫁至台灣後,成為新住民,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取得中華民國國籍。2010年2月28日成立中華生產黨,並擔任黨主席。.

新!!: 馬英九和盧月香 · 查看更多 »

直轄市 (中華民國)

轄市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與省平級,行政院直轄;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在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置之。目前共設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俗稱「六都」。 直轄市之下設區,屬於第三等級(鄉級)行政區劃,而直轄市與區之間不設第二等級(縣級)的行政區劃;這是沿用民國19年(1930年)頒布的《市組織法》之規定,但臺北市曾管轄的陽明山管理局為唯一的例外。區之下設里,里之下再設有鄰。.

新!!: 馬英九和直轄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登齐尔·道格拉斯

登齐尔·道格拉斯(Denzil Douglas,),圣基茨和尼维斯政治家,曾任圣基茨和尼维斯总理。 道格拉斯首先成为圣基茨和尼维斯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中的年轻的劳工代表。1977年和1984年,他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医药学学士学位,1986年他开始成为私人医生,并在1980年代后期成为圣基茨和尼维斯医学协会主席。 道格拉斯1987年当选为工党副领袖。1989年当选为议会议员,并担任议会反对党领袖这一年,他还当选为圣基茨和尼维斯工党领袖。 在他的带领下,工党在1995年的大选中获胜,他于7月6日出任总理,2000年3月和2004年10月两次大选中,他继续担任总理。 他同时兼任外交,国家安全,移民,可持续发展,土地,旅游,体育及文化部长,在许多区域和国际组织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3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總統府頒贈道格拉斯總理特種大綬卿雲勳章,而道格拉斯贈與馬英九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勳章。.

新!!: 馬英九和登齐尔·道格拉斯 · 查看更多 »

白冰冰

白冰冰(),本名白雪嬅(出生名白月娥,2000年1月改名白雪嬅),台灣女演員、女歌手、節目主持人,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畢業,是台灣綜藝界人物,以歌手起家,曾到日本學習歌舞,被日本雜誌稱為「超星的拳婦歌姬」。.

新!!: 馬英九和白冰冰 · 查看更多 »

白秀雄

白秀雄(),生於日治臺灣臺中州北斗郡沙山-庄-王功(今彰化縣),社會學學者,專長為社會福利,也是一位政治人物,曾為中國國民黨籍,現為社會福利黨籍,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臺北市政府副市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中華民國智障者體育運動協會(中華臺北特奧會)主席、中國青年救國團召集人,現任臺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白秀雄 · 查看更多 »

白衫軍運動

白衫軍運動,是臺灣2013年洪仲丘事件發生後引爆的社會運動,由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可分為兩次遊行活動,第一次為2013年7月20日的「公民教召」遊行,第二次為2013年8月3日的「萬人送仲丘」晚會(八月雪運動)。 「白衫軍」是臺灣媒體取公民1985行動聯盟號召眾人穿「白衣」要求「真相大白」的概括性稱呼,實際上運動參與者並不具有太高的組織性。兩次過程完全由公民自主發起、自動參與,主要透過網際網路(特別是台大批踢踢實業坊與Facebook社交網站)串連,是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由公民自發的社會運動。這場由網友網路串聯發起的新型態參與,被部分媒體譽為臺版「茉莉花革命」, 民視, 2013/8/4, 公共電視, 2013 年 08 月 04 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7月21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8月04日, BBC中文網, 2013年7月25日,《經濟學人》雜誌則稱此十萬人聚集的活動,衝擊台灣即將於2015年實施的募兵制。 包含柯文哲、洪慈庸、朱學恆、張凱鈞等人都上台發表演說,張凱鈞當時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講師,是唯一參加遊行演講的現役少校軍官,造成現場轟動。後續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

新!!: 馬英九和白衫軍運動 · 查看更多 »

白曉燕命案

白曉燕命案,發生於1997年4月14日,為台灣司法史上最重大的刑案之一。由於被害人之一為知名藝人白冰冰之女,三名加害人陳進興、高天民、林春生不僅是擁有槍械彈藥之高度危險份子,且作案手法殘酷,逃亡途中與警方發生數次槍戰並犯下更多刑案,對當時台灣的社會大眾造成相當大的震撼。 該案件不但為當年度影響台灣最大的單一事件,也是1990年代甚至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最重大的治安事件之一。據台灣半官方的「國策中心研究室」所做的研究報告,白案的影響層面甚至達到台灣的「修憲」、「政黨政治」與內閣政治的權責劃分。.

新!!: 馬英九和白曉燕命案 · 查看更多 »

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或稱反貪腐倒扁運動、倒扁紅衫軍運動,為2006年8月12日起,由前立法委员施明德於台灣發起政治訴求運動,要求时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應為國務機要費案、其親信及家人相關的諸多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

新!!: 馬英九和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 查看更多 »

百萬森林計劃

萬森林植樹計劃,部分地區亦稱作百萬樹木計劃,百萬植樹計劃或百萬種樹計劃,(法語:Projet et réseau mondial de million d'arbres,西班牙語:Proyecto y la red global de un millón de árboles,德語: Millionen Bäume Projekt und Netzwerk,英語:Million Trees / Forest Project & Network),是一個最初由聯合國環境署(法語: Programme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 Environnement, PNUE / 英語: UNEP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為首於2009年建立的全球公益網路,計劃主要目標為防沙漠化、植林綠化、建立綠洲、環境可持續發展教育等範疇,藉著這些項目以減緩地球暖化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百萬森林植樹計劃是 十億樹木行動 在2006年推行後的另一個演化, 而 地球植林計劃 則是在繼 百萬森林植樹計劃 後於2011-12年間建立的後續單位; 上述三個項目均由聯合國環境署分別於2006年,2009年及2011年發起至今。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的其中一個核心目標是:"植樹雖然重要,植樹雖然也是生態保育,降低溫室效應中最重要的行動之一;但是,植樹並不直接等於完成了生態保育,因為生態保育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生物多樣性,而不僅僅是綠化。" 聯合國環境署在2006-2011年間分別發動了 "十億樹木行動 (法語: La campagne pour un milliard d'arbres; 英語: Billion Trees Campaign)","百萬森林計劃 (法語: Projet de million d'arbres; 英語: Million Trees / Forest Project)" ,"地球植林計劃 (法語: Plantons-pour-la-planète; 英語: Plant-for-the-planet)" 等,至今在世界不同地區開展植林綠化,抗沙漠化,保護濕地及農地等工作,獲得顯著的成效。.

新!!: 馬英九和百萬森林計劃 · 查看更多 »

芬蘭化

芬蘭化指的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近乎無底線地聽命於强大的邻国的政策决定,以保持主权及领土完整,基本上屬貶意詞彙。類似冷戰時芬蘭和蘇聯兩國之間的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丹麦对纳粹德国也是如此。此詞出現於1960年代後期的西德,為當時西德的保守派批評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所新造的詞。威利·勃蘭特為當時重視同共產主義國家尤其东欧阵營對話的西德總理。.

新!!: 馬英九和芬蘭化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馬英九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銀正雄

銀子震(),筆名銀正雄、方拙、方浩、凌瑞林,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邵陽,現居新北市,中華民國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本土化的台灣文學與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的小說作品《返鄉》被收錄至1977年劉紹銘所編的《本地作家小說選集》1979年銀正雄曾離家出走,自殺未遂而鬧上新聞。.

新!!: 馬英九和銀正雄 · 查看更多 »

韩寒

韩寒(),出生于中国大陆上海金山。中国大陆作家,职业拉力赛及场地赛车手,《独唱团》杂志(现已停刊)、《一个》app主编。同时涉足音乐、电影创作,为电影《后会无期》《乘风破浪》的导演。2010年,韩寒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00名影响世界人物之一。.

新!!: 馬英九和韩寒 · 查看更多 »

韓國起源論

韓國起源論是指一種基於韓民族優越主義的觀點,將其他国家文化等的发源地说成是朝鲜半岛的現象。表现包括將中国、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與技术宣稱為朝鮮半島所创造和發明,宣稱他國名人均分别是韓國人和韓國人的後代,以及宣稱某名人具有韓國血統等。.

新!!: 馬英九和韓國起源論 · 查看更多 »

韋宗成

韋宗成是臺灣的漫畫家。網路漫畫發表平台「創意漫畫大亂鬥」站長。2009年以國內首部長篇政治諷刺漫畫《馬皇降臨》成為注目的焦點,少年連環漫畫作品《冥戰錄》分別獲得第三屆金漫獎最佳少年漫畫類獎佳作,第五屆金漫獎最佳原型設計獎。.

新!!: 馬英九和韋宗成 · 查看更多 »

莊國榮

莊國榮(),生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法律學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和行政法,特別是經濟行政法以及大眾傳播媒體法。研究媒體多年,曾任新聞局法規委員會委員、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及中華民國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在中正紀念堂之整修更換牌匾期間擔任現場指揮,協調、調度。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

新!!: 馬英九和莊國榮 · 查看更多 »

莊朱玉女

莊朱玉女,本名朱玉女,臺灣慈善家。其長年在高雄市公園陸橋下賣新臺幣10元價格的愛心自助餐,有「窮人的守護神」之美名。.

新!!: 馬英九和莊朱玉女 · 查看更多 »

莫天虎

莫天虎,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情治人員、內政部移民署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

新!!: 馬英九和莫天虎 · 查看更多 »

莫那能

列雅弗斯·莫那能(Malieyafusi Monaneng,),臺灣原住民排灣族詩人,臺東縣達仁鄉人,世稱莫那能,曾用漢名曾舜旺,臺東縣立大武國民中學畢業。長期主張台灣原住民也是中國人,主張兩岸統一所帶來的兩岸和平對臺灣原住民最有利。.

新!!: 馬英九和莫那能 · 查看更多 »

遊戲之星選拔賽

遊戲之星選拔賽(英語:Game Star Award,舊稱「國家年度最佳電腦遊戲競賽」)是一項由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長期舉辦的競賽,主要是為了鼓勵台灣的遊戲廠商製造出符合潮流與創新的遊戲軟體所進行的比賽。最早是配合台灣電腦多媒體展舉辦,之後,為了配合電玩產業的發展,加上台北國際電玩展獨立辦理,因此,經濟部工業局不但承接並協同辦理這個競賽,更在2006年9月將第十一屆(2007年)的比賽與-zh-hans:数位内容系列竞赛;zh-hk:數位內容系列競賽;zh-sg:数位内容系列竞赛;zh-tw:數位內容系列競賽;-一起辦理,並且成為該項比賽的「遊戲之星組」。.

新!!: 馬英九和遊戲之星選拔賽 · 查看更多 »

聯合號海釣船事件

聯合號海釣船事件,是一次由航海事故引發的外交糾紛。2008年6月10日凌晨,中華民國籍「聯合號海釣船(CT3-5816)」進入該國宣稱擁有、但目前由日本掌握的釣魚台海域。遭抽調來支援11管的日本海上保安廳10管甑號巡視船(こしき / Koshiki,PL123)發現,並遭其連續撞擊二次而沉沒。船長遭到扣押,進而引發中华民国和日本的外交紛爭。.

新!!: 馬英九和聯合號海釣船事件 · 查看更多 »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是台灣聯合報系的,由聯合報系旗下的聯合線上公司(興櫃市場:)經營,於1999年9月14日上線,主要內容為聯合報系旗下所有報紙的新聞報導、以及刊載與該網站合作之媒體的期刊內容。超過一年的新聞報導會被移至儲存,不再保留於聯合新聞網裡。 聯合新聞網注重網路媒體的互動功能,上線的每則報導都會提供新聞論壇、新聞評選功能,使閱聽眾可以參與新聞傳播的回饋機制,其後並有發燒新聞等反應閱聽眾瀏覽行為的訊息公開發布,做為平衡編輯室觀點的導覽策略。聯合新聞網的終極願景是「建構一個優質的華人公民媒體」。 聯合線上公司除了聯合新聞網,另外建置推播式的「聯合電子報」、財經類的「聯合財金網」、娛樂類的「追星圖擊隊」、「oops!新鮮事」、時尚類「udn STYLE 時尚名人」、提供專業車壇新聞的「udn 發燒車訊」、綜合性健康網站「元氣網」、社群類的「udn 部落格」、數位出版服務的「udn 讀書吧」、資料庫收費服務的「聯合知識庫」、以及跨足新媒體匯流的影音平台「聯合影音網」等,並開發相關的APP,以分別服務不同類型的客群。此外,聯合新聞網在2015年2月與NBA成為合作夥伴,成立「NBA台灣官方網站」,並共同經營「NBA Taiwan」Facebook粉絲專頁 、LINE官方帳號等社交網絡服務。.

新!!: 馬英九和聯合新聞網 · 查看更多 »

聂华苓

聂华苓(Hualing Nieh Engle,),著名女性华人作家。生於武漢,湖北应山人,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同年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工作,擔任編輯,直到1960年停刊,1964年赴美定居,任教於爱荷华大学。因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美譽。.

新!!: 馬英九和聂华苓 · 查看更多 »

鍾小平

鍾小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是臺北市青年楷模。曾經加入新黨,2002年後重新加入中國國民黨。現任臺北市議員。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題目:台北市政府辦理花博的政經分析(引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新!!: 馬英九和鍾小平 · 查看更多 »

鍾鐵民

鍾鐵民(),台灣作家。屏東縣客家人,出生於滿州國奉天(今瀋陽市)。「鄉土文學之父」鍾理和之子,作風繼承父親鍾理和的風格,題材多取自美濃客家人,被稱為「農民作家」。.

新!!: 馬英九和鍾鐵民 · 查看更多 »

鍾鼎邦事件

鍾鼎邦事件是指中華民國國民鍾鼎邦(Bruce CHUNG Ting-pang)在中国大陆探親期間遭拘押近兩個月的事件。鍾鼎邦,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研究所校友,臺灣新竹智研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兼經理,自2001年開始修煉法輪功。時年53歲的鍾鼎邦於2012年6月中赴其父籍貫地江西省時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關押,直至8月11日始重獲自由返回臺灣。被國際特赦組織總部確認為良心犯列為全球緊急營救(urgent action)對象之一。, Amnesty International, 12 July 2012該事件引發國際人權團體的廣泛關注,透過BBC等國際媒體報導後,成為國際矚目的人權事件,新頭殼newtalk 2012-06-22,並被列入「2012年美國國會人權報告」。 鍾鼎邦家人以各種方式呼籲國內外各界協助,台灣民間逾十萬人連署營救,包括數十個民間團體、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歐洲議會副議長、多位美國國會議員等人,陸續呼籲馬英九總統公開表態要中共當局無罪釋放,也呼籲北京當局胡錦濤、溫家寶即刻「無條件釋放」。第八次江陳會期間,馬英九總統於8月9日透過發言人范姜泰基具體公開表態「行政部門協助之外,並要求隨時回報進展,一定要積極爭取,絕不能絲毫鬆懈,讓鍾能早日獲釋、回到台灣。」。 鍾鼎邦返台後,鍾家召開記者會,感謝政府與各界救援法輪功學員鍾鼎邦。鍾表示被關押期間,一度絕食抗議,受到極大精神壓力,被迫寫下所謂的「悔過認罪書」、「筆錄」,因身不由己乃編造給中共當局。他確實在2003年到2006年間郵寄廣播插播器材給大陸法輪功學員,以協助插播法輪功「真相」影片,他認為這是「正義行為」。他希望台灣政府能建立起保障民眾赴大陸人身安全的有效機制。鍾鼎邦獲釋後,受美方邀請於2012年12月前往美國國會聽證會作證,說明在中國期間的遭遇,並呼籲美國關注,因為中共當局對法輪功的迫害已擴大到國際之間。.

新!!: 馬英九和鍾鼎邦事件 · 查看更多 »

荔園

荔園遊樂場(原名荔枝園,簡稱荔園;Lai Chi Kok Amusement Park,現稱Lai Yuen),原址位於荔枝角灣,1949年4月16日開業,曾是香港規模最大型的遊樂場。最初設有三個山泉游泳池,水源經兩重沙漏消毒,並有濱海泳場1961年,邱德根購入荔園,增設「宋城」,該景點入場費為港幣5角,成人、小童同價。1997年3月31日晚上,荔園與「宋城」一併結業。 現址已發展為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地址為新界下葵涌九華徑。.

新!!: 馬英九和荔園 · 查看更多 »

華僑節

華僑節(10月21日)是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迁台後所设立的非放假纪念性節日,旨在紀念海外僑胞爲中华民国民主革命的支持與貢獻。.

新!!: 馬英九和華僑節 · 查看更多 »

華光社區

華光社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東南方,為大安區的光明里及錦泰里,杭州南路、金山南路、金山南路2段30巷、金華街之間的區域,為大安區與中正區交界處,總占地面積約有12.49公頃,有許多在地店家,近年來正面臨土地開發議題。 華光社區土地屬於國有土地,管理單位為法務部。2007年底,行政院提出四大金磚計畫,欲開發華光社區為「台北華爾街」,因此開始對居民提告。其中該土地的違建戶被要求自行拆屋還地,繳交不當得利及土地使用補償金,並依法進行凍結帳戶、扣薪水1/3的強制執行。居民被罰的錢加上利息,從新臺幣數十萬到上千萬元都有。 華光社區違建戶主要有三類人口:第一是在國民政府抵台之前,就已居住於此的日治、清領時期居民;第二是跟隨來台的法務部員工,在法務部默許下自行搭建房舍者;第三為1950、1960年代的城鄉移民,他們買了社區的房子後,落腳於此。爭議的點就在於,部分違建戶的居住事實先於政府對違建的法律規範,且長期下來,政府對每一戶收取水電費用、發放門牌,甚至有少數住戶繳納房屋稅、營利事業稅,等於間接承認他們的居住事實。 政府的開發計畫亦不明朗,從2007年「台北華爾街」到2012年「台北六本木」,最後2013年卻說「台北六本木」要轉到仁愛路國防部空軍司令部舊址開發。因此,華光社區拆遷後到底用途為何,社會大眾不知道、華光社區居民也不清楚;而政府始終也拿不出一個完整的規劃公諸於社會,因此一直無法驅逐佔有國有土地的違建戶。2017年5月3日,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倡議專員林彥彤說,華光社區拆遷說要蓋「台北華爾街」,華光社區原址至今還是草地,政府完全沒有居住權的概念。.

新!!: 馬英九和華光社區 · 查看更多 »

華裔臺灣人

華裔臺灣人,指祖籍為中國大陸的臺灣人。2006年9月29日,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的游錫堃,在該黨雲林縣黨部舉辦的「新陽光、新契約」說明會提出「華裔臺灣人」的觀點。據他表示:他的祖籍是福建漳州,是第七代移民,但他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最多只是華裔臺灣人。 針對此一說法,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剛表示:游錫堃提出的「華裔臺灣人」一詞具有進步性,因為它顛覆了長久以來佔據「台灣人」本尊的福佬人地位,指明其自身也是外來移民。 在野的國民黨對此則有所批評,該黨黨主席暨臺北市市長馬英九面對媒體詢問時表示:身為執政黨不去追求人民團結,反而從事分裂,不知居心何在。.

新!!: 馬英九和華裔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華視新聞

華視新聞(CTS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此一總稱早在「中華電視台」時期即沿用至今。現今華視新聞主要跟公視新聞、客視新聞部合作 (因為皆隸屬於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新!!: 馬英九和華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非常光碟

非常光碟是指2000年代在臺灣政壇和社會上引起爭論的光碟。其內容主要批評中國國民黨、泛藍陣營及其政治人物,另外還有一些主觀的言論,藉由演員以閒談的方式加以披露。非常光碟曾在2004年總統大選及2005年三合一選舉中發行。2007年4月24日,非常光碟意圖打擊的對象擴及民主進步黨部分政治人物。.

新!!: 馬英九和非常光碟 · 查看更多 »

革命同志

同志一词,在中文的基本含义即指志同道合(特别是指在政治方面)的人,这种称谓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清朝光绪皇帝在筹划戊戌变法的时候,就对变法派的大臣采用了“同志”这一称谓,之后渐渐成为一定范围内对人的称谓,冠在姓氏或人名之后。 辛亥革命时志同道合的烈士們互稱戰友為「同志」,如孫中山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该词在中国大陆被用于表示政治信仰方面志同道合的人,后被扩展至外交和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此外,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有类似用法。.

新!!: 馬英九和革命同志 · 查看更多 »

革命實踐研究院

革命實踐研究院(簡稱革實院),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設在台北市的常設組織,2000年至2017年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簡稱國發院)。.

新!!: 馬英九和革命實踐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青年國是會議

青年政策大聯盟,2008年10月前為青年國是會議。主要是為了讓台灣的青年朋友能針對公共事務深度對話並向政府發聲,因此青輔會參考了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的精神作為青年國是會議的主要形式。青年國是會議可以說是台灣民主深化中的重要里程碑,因為過去台灣的青年朋友並沒有合適的管道可以針對公共事務進行深度對話,更別說是將自己的意見直接上達給政府官員。 青年國是會議的規劃精神有三:「以青年為主體」、「強化草根參與」及「過程公平公開」,以青年為主體是指由網路報名互選而組成的「青年規劃小組」青年參與青年國是會議的籌畫,並以18至30歲的青年公民做為參與主體;強化草根參與是指分北、中、南、東四區舉辦分區會議擴大草根參與,再由分區會議中推派全國會議代表以強化其代表性;過程公平公開是指分區會議開放青年公民自由報名參加,會議主要議題並開放票選。.

新!!: 馬英九和青年國是會議 · 查看更多 »

頂新國際集團

頂新國際集團是臺灣一家以食品產銷為中心的企業集團,由彰化永靖出身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味全、中国FamilyMart、德克士、布列德等,事業版圖橫跨大中華地區。.

新!!: 馬英九和頂新國際集團 · 查看更多 »

頂新獻金案

頂新獻金案,是指2014年起,數名台灣公眾人物先後公開指控包括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在內的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涉嫌非法收受來自頂新國際集團(在中國大陸以康師傅品牌知名)的政治獻金,後引發當事人相互控告民事或刑事的案件。2014年12月25日,由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開始針對指控的內容分案偵查,查證是否屬實。2015年6月18日,經勾稽資金流向與比對函查資料記載調查後,案並無涉及不法,所以予結簽結。 2017/12/20高等法院認定「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損害馬的名譽,判吳子嘉敗訴,應賠償180萬元,並登媒體電子報道歉。 2018/01/09高院判決馬英九勝訴,周玉蔻應賠償新台幣180萬元,並在四大報刊登道歉啟事。 本案各公眾人物指控的收受金額不一,指控對象也不一,所指控的總金額已超過新台幣20億,仍有待台灣司法單位釐清。而因本案,也暴露出台灣的《政治獻金法》於制定時的不周延。.

新!!: 馬英九和頂新獻金案 · 查看更多 »

顏大和

顏大和(),生於台灣彰化縣埔鹽鄉,司法官,現任中華民國第11任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

新!!: 馬英九和顏大和 · 查看更多 »

顏元叔

顏元叔(),湖南茶陵人,父親黃埔軍校一期生顏逍鵬。1933年生於中華民國南京市,1956年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8年赴美國留學,獲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在臺大外文系主任任內成立臺灣第一個“比較文學博士班”,1972年6月創辦《中外文學》及《淡江評論》等雜誌。.

新!!: 馬英九和顏元叔 · 查看更多 »

顏銘緯

顏銘緯(),基進側翼聯合競選總部主任,於2014年9月26日向時任總統馬英九丟擲一本書(書名:《被出賣的台灣》)上新聞。 目前18歲的顏銘緯被稱為全台灣最年輕的競選團隊辦公室主任。.

新!!: 馬英九和顏銘緯 · 查看更多 »

顏永烈

顏永烈(),原名顏哲修,2013年改名為顏永烈,台灣節目主持人、男演員,出生於台灣新北市永和區,曾主持《食尚玩家-就要醬玩》、《食尚玩家》,現為《愛玩客》主持人。.

新!!: 馬英九和顏永烈 · 查看更多 »

衡阳市

衡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因地处南岳衡山的南面而得名。回雁峰是南岳第一峰,座落市区,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市区又名雁城。衡阳是全省常住人口第二大城市,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2017年初全市常住人口733.75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17.85万。衡阳是湖南省重要的交通、经济城市、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抗战纪念城、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6个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地区公路铁路交通枢纽。京广、衡柳、湘桂、吉衡和在建的怀邵衡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两广的门户。地处湖南中部偏南,位于东经110°32′16"-113°16′32"、北纬26°07′05"至27°27′24"区域。.

新!!: 馬英九和衡阳市 · 查看更多 »

顧明鈞

顧明均(),,香港上市公司南太電子 (Nam Tai Electronic),(HKEX: 2633) 的非執行董事,也是著名慈善家。最廣為人知的事情是捐款給瀕臨殺校的鮮魚行學校以及支持香港政府在2005年所推行的政改方案。 1970年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法律系畢業,與陳水扁及馬英九分屬學長學弟。.

新!!: 馬英九和顧明鈞 · 查看更多 »

项武忠

项武忠(),數學家,籍貫中國浙江省樂清縣,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臺灣保釣運動的先驅。.

新!!: 馬英九和项武忠 · 查看更多 »

顾毓琇

顾毓琇(),字一樵,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教育家、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禪學家。顾毓琇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

新!!: 馬英九和顾毓琇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簡稱國發基金,係行政院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二十九條設置之基金,2006年10月1日由行政院開發基金與行政院中美經濟社會發展基金合併成立,旨在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管理單位為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係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第六條所設立。.

新!!: 馬英九和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簡稱研考會),為中華民國政府於1969年到2014年曾設立的一個部會,運作期間主要工作乃在運用科學方法負責辦理政策研究與規畫工作,對於政府的施政計畫的執行則負責追蹤、管制與考核的工作,以期提高行政效率以及促進行政的現代化。.

新!!: 馬英九和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簡稱性平會,為行政院所屬機關,工作主要為推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落實性別平等政策綱領、推動性別主流化、國際參與及地方培力。.

新!!: 馬英九和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 查看更多 »

袁健生

袁健生(),生於貴州省,中華民國外交官。曾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資政。 1963年由海軍官校52年班畢業,與前國防部部長李傑為同班同學。.

新!!: 馬英九和袁健生 · 查看更多 »

被出賣的台灣

《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由二二八事件當時任職於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副領事的柯喬治(George Kerr)所著作。敘述年代自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至1965年出書前夕。以1945年台灣戰後時期至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前後為全書描述的重點。書中直接描述國民政府在台灣的種種貪腐暴政、台灣人民遭受的苦難,以及二二八事件中台灣人民遭國府軍隊屠殺的情況。這本書早年在海外的影響既深且廣,在1970年代許多台灣留學生在海外讀過後,內心受到極大衝擊,許多人因此紛紛投入台灣獨立運動。.

新!!: 馬英九和被出賣的台灣 · 查看更多 »

颱風納莉 (2001年)

颱風納莉(--,國際編號:2001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0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奇科,--)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其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活躍期特別長久,乃該風季十分致命的風暴之一。該系統於2001年9月5日在琉球群岛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鋒面影響而往東北行進並侵襲沖繩島,其後往西移動且與颱風丹娜絲發生藤原效應,期間又受副熱帶高壓脊與華北地區的中層大陸高壓所形成之鞍型場影響,期間數回強度反覆增強與減弱、移速遲緩乃至原地滯留、三度急轉彎侵襲琉球群島、四次超過90度大轉彎,造成當地2人罹難或失蹤。 9月13日晚間起,中層大陸高壓的所挾帶之導引氣流佔有主導地位,納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緩慢行進,並於9月16日晚間開始侵襲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為當地帶來強降雨而導致九一七水--災,為臺北都會區造成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同時亦刷新各地測站雨量紀錄,共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經濟損失高達300億新臺幣(當時折合美元約8.66億)。自臺灣出海後進入台灣海峽南部、南海北部一帶,受副熱帶高壓勢力影響而往西行,直撲华南地区並在當地引致零星災害,有3人罹難與3人失蹤,經濟損失達6000萬人民幣(當時折合美元約725萬)。納莉最終深入內陸而受地形影響,9月21日在廣西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納莉活躍期間之平均移速僅時速8.7公里,是21世紀以來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風暴(僅次於2001年利奇馬以及2011年南瑪都)。 儘管納莉當年在臺灣造成僅次於桃芝的極大破壞及傷亡,但由於敏感的政治因素,中華民國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無法提出除名要求,名稱仍繼續沿用至今。然而自2013年-zh-cn:飞燕; zh-tw:燕子; zh-hk:飛燕; zh-mo:飛燕-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將部份音譯名稱改為意譯,「納--莉」亦因而被改為「百--合」,不過並不追溯在此次改名政策推出前的颱風。.

新!!: 馬英九和颱風納莉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海鷗 (2008年)

颱風海鷗(英语:Typhoon Kalmaegi,國際編號:0807,JTWC編號:08W,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名稱:Helen)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 「海鷗」(갈매기)是北韓提供的名字,是海--鷗之意,意指海--鷗出現於海中每一角落,是海的象徵。 颱風海鷗在台灣中南部造成嚴重豪雨、山崩、土石流等災情,台灣一般稱之為七一八風災,並且也是馬英九執政時讓中央氣象局被糾舉的第一個颱風。.

新!!: 馬英九和颱風海鷗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飛虎隊

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縮寫AVG),绰号“飛虎隊(Flying Tiger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華民國成立,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

新!!: 馬英九和飛虎隊 · 查看更多 »

裙帶關係

裙帶關係或任人唯親、私相授受,指用人與關係的好壞相關。關係較好的,如親屬、同宗族、朋友、黨派同志、相同利益集團成員等內團體,可得到較好的待遇。在政治评论中,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职位者,称太子党。.

新!!: 馬英九和裙帶關係 · 查看更多 »

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是指中國對西藏是否擁有主權的問題,由此引發許多藏人希望在目前的西藏流亡政府的领导下,實現西藏地區自治,令中國政府給予西藏地區政治、宗教、言論自由,停止侵犯西藏人權,不再向西藏移民,同時停止在西藏地區長期以來的核試驗和傾倒放射性核廢料行為的政治運動。 目前,整个西藏地區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印度共和國分別統治,同時相關的還有巴控喀什米爾。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未放棄對於西藏的主權。 西藏流亡政府是由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印度成立。流亡政府認為,195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拉薩向達賴的追隨群眾開槍,并包圍達賴的住處,西藏再次發生大規模衝突。同年十四世達賴逃離拉萨。西藏流亡政府所訴求的“大藏区地区”合并也是現今西藏問題之一。1980年代,达赖喇嘛一度要求“大藏区地区”实质自治,到1989年,中国爆发六四事件,西藏流亡政府再次要求独立。1997年以后,达赖喇嘛强调自己追求的是实质自治。 西藏流亡政府的最終政治目標是要求大西藏地区實現自治獨立。.

新!!: 馬英九和西藏问题 · 查看更多 »

親中

親中,或「傾中」,字面意義是「親近中國」、「傾向中國」,但存在有“亲中卖台”和“亲中爱台”等不同的立场。 親中在香港、澳門、台灣等華人地區通常意指「親近中國共產黨」或「親近北京當局」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唯一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抱持友好的態度。抱持親中態度的人士,稱為親中派;在其他國家是指一些「知華人士」或對華(中國)友好的人物,或称为亲华派。抱持親中立場的傳媒被称为亲中媒体。.

新!!: 馬英九和親中 · 查看更多 »

親華派

親華派(英語:Sinophile),亦稱親中派、親華者、親中者,是指對中華文化或中國人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或愛的人,在某些語境中稱為中國通。該詞亦廣泛用於對中國歷史及文化具有淵博知識的人(如學者或學生等)、非母語漢語使用者、親華的政治家及對上述任一領域抱有極大興趣的人。其反義詞為反華。 在日本,常常將“Sinophile”翻譯成“親中家”或“中国愛好家”以與親中派進行區別,親中派特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的人物,而"親中家"或"中国愛好家"強調文化方面的親中,如與岡崎久彦均有很深的漢學素養,同時也認為學習中國史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均持批判態度。.

新!!: 馬英九和親華派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親愛的總統先生

《親愛的總統先生》(Dear Mr.)是美国歌手粉红佳人主唱,客串的一首歌曲,收录于粉红佳人的第4张录音室专辑《》中。歌曲于2006年創作,表達了對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及其共和黨政策的不滿。歌曲發行後獲得了大部分樂評的好評,樂評稱讚了歌曲的歌詞以及粉红佳人不隨波逐流的個性。紅粉佳人官方並未發行《親愛的總統先生》的音樂錄影帶,但紅粉佳人現場表演這首歌曲的影片和台灣太陽花學運期間改編的音樂影片獲得了公眾的關注。歌曲在奧地利和比利時法蘭德斯地區的單曲榜奪冠。.

新!!: 馬英九和親愛的總統先生 · 查看更多 »

馬場町紀念公園

場町紀念公園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的公園。東臨中正河濱公園、西頻華中河濱公園、南靠新店溪、北側以水源路和青年公園相鄰。.

新!!: 馬英九和馬場町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馬家堰

家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鎮寺門前(原馬家堰鄉)。 此處人傑地靈,培養出了國畫名家齊白石先生、世界醫學界商界精英 Walter Don;此外,現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祖父馬立安就是在這裏出生。.

新!!: 馬英九和馬家堰 · 查看更多 »

馬小九

小九為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總統馬英九所認養的雄性混種犬。1999年,一場由台北市政府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合辦的流浪犬認養活動(「真情相約、攜手防疫」)中,馬英九認養一隻混種犬,並取名馬小九。在經過健康檢查、驅蟲及認養程序後,馬小九與馬英九家人一同居住於官邸,其生活大多由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照料。 雖然馬小九在被認養後,於台灣已經具有一定之知名度,但真正使其聲名大噪的,則是在2006年間,因為牠的健檢及醫療費係用首長特支費來支付的,因而引爆特支費案。馬小九於2015年10月逝世。.

新!!: 馬英九和馬小九 · 查看更多 »

馬乃西

乃西(),生於台灣台北市,馬鶴凌次女,馬英九的二姐。馬乃西為中國國民黨黨員,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重國籍,長期定居美國費城。.

新!!: 馬英九和馬乃西 · 查看更多 »

馬以南

以南(),生於重慶市,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馬英九的大姐,馬鶴凌長女。 她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評議委員,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長居美國。.

新!!: 馬英九和馬以南 · 查看更多 »

馬以工

以工,臺灣環保提倡人士,生於台灣台北市,祖籍南京市。曾任監察委員,現為臺北市廉政委員。.

新!!: 馬英九和馬以工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華人

來西亞華人(或馬來西亞華裔、大馬華人)指明清至民國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西亞的移民後代張從興::,2007年4月20日更新。馬來西亞华人是该国第二大民族,包含閩南民系近300萬(其中200万是福建闽南人)、廣府人100萬、客家人100萬等,總人口約有741萬人(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佔马来西亚總人口约23.4%,主要分佈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華人也是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佔該直轄區總人口的43.2%(馬來人佔44.2%)(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

新!!: 馬英九和馬來西亞華人 · 查看更多 »

馬唯中

唯中(英文:Lesley Wei-chung Ma,),馬英九之長女,於2013年10月8日起兼任香港M+策展人。.

新!!: 馬英九和馬唯中 · 查看更多 »

馬冰如

冰如(),本名馬自東,生於中國湖南長沙,中國國民黨黨員,教育工作者,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重國籍。作為馬鶴凌之三女,她是馬英九的三姐。長期居住於美國,1997年從美國移居中國北京。.

新!!: 馬英九和馬冰如 · 查看更多 »

馬元中

元中(英文名:Kelly Ma,),生于台湾台北市,馬英九夫妇之次女,马唯中之妹。.

新!!: 馬英九和馬元中 · 查看更多 »

馬光亞

光亞(),生於湖南湘潭縣,本名建中,晚年自號從容老人,台灣著名中醫師,曾任中國醫藥學院教授。 十三歲即隨外祖父彭文彩習醫,1947年參加中醫師考試合格,取得中醫師資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經香港來臺。1954年在臺北開業,展開在臺灣長達半世紀的懸壺濟世生涯,被譽為「臨床精於辨證,很多難證,現代醫學不能解決,他以八綱論斷,處方可隨手治癒,在臺享有盛名,殊非偶然」。1972年進入中國醫藥學院,另啟二十年的作育中醫英才生涯。一系列中醫臨床研究著作,提升臺灣臨床中醫學的地位,並將卓著的臨床療效,著述出版,臨床經驗不藏私。一生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中國大陸中醫界耆宿顏德馨教授推崇其醫術、醫德與研究,在「海峽兩岸中醫界,道德文章均屬第一」。長庚大學傳統中國醫學研究所設有馬光亞教授紀念圖書室,收藏其重要手稿、書籍、及晚年未整理之醫案。.

新!!: 馬英九和馬光亞 · 查看更多 »

馬皇降臨

《馬皇降臨》,是臺灣漫畫家韋宗成的一部政治漫畫作品。作品以惡搞的手法,影射臺灣政壇幾十位政治人物,以兩位總統——馬英九和陳水扁之間鬥爭的故事為主軸,展現臺灣獨特的選舉文化。 於2009年7月25日在臺北市的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的第14屆開拓動漫祭上開始發售,接受線上預購。由於在發行之前媒體的廣泛報道和積極宣傳,使漫畫備受關注,成為動漫祭中的焦點,銷量「十分理想」。.

新!!: 馬英九和馬皇降臨 · 查看更多 »

馬總統

#重定向 馬英九.

新!!: 馬英九和馬總統 · 查看更多 »

馬習會 (2014年)

習馬會是2012年起傳出时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习近平各以海峽兩岸執政黨領導人的身分參與會晤的構想。 但因各種內外因素以及马英九于2014年底辞去国民党主席而未成行,之後兩岸執政黨領導人的會面改由朱習會取代。2015年11月7日,習馬會正式舉行,雙方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會面,被稱為两岸领导人会面。.

新!!: 馬英九和馬習會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馬莉君

莉君(),原名馬定北,生於台灣台北市,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長居美國舊金山。作為馬鶴凌之幺女,她是馬英九的妹妹,另有三個姐姐。.

新!!: 馬英九和馬莉君 · 查看更多 »

馬鶴凌

凌(),名戌三,湖南省衡山縣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前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之父。曾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處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考核紀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新!!: 馬英九和馬鶴凌 · 查看更多 »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英文简称UM、UMD、UMCP或Maryland),是一所在美国排名前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立研究性大学。大学创建于1856年,位于美国东北部马里兰州大学公园市,是马里兰大学系統的旗舰分校,同时也是馬里蘭州以及华盛顿都會区最大的大學,也被認為是公立常春藤院校之一。马大首位华裔校长陆道逵(Wallace D. Loh)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上任。.

新!!: 馬英九和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政府

英九政府,通稱馬政府,是指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馬英九自2008年5月20日起就任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其任期在2012年5月20日結束。在2012年1月14日的第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689萬票連任成功,於同年5月20日就任第13任總統,兩次任期於2016年5月20日結束,共歷時8年。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的任命權之外,並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馬英九政府首任內閣為劉兆玄內閣,第二任內閣為吳敦義內閣,第三任內閣為陳冲內閣,第四任內閣為江宜樺內閣,第五任內閣為毛治國內閣。第六任內閣為張善政內閣。內閣主要成員之中,除少數官員外,均為中國國民黨從政黨員。.

新!!: 馬英九和馬英九政府 · 查看更多 »

馬樹禮

樹禮(),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外交官、知日派。 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菲律宾马尼拉圣托马斯大学政治外交系毕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5期、国防研究院第6期结业。民国37年2月,参加上海市选区的立法委员选举并当选。1982年獲頒明治大学榮譽博士。早年旅居南洋一帶(东南亚),曾在马来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担任「侨报」编辑、总编辑(如印尼中華商報社長),以及「侨校」教员、主任、校长等职(如馬來亞柔佛新山寬柔學校校長)。 曾任臺北駐日本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亞東關係協會代表)、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其副秘書長為宋楚瑜及馬英九)、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理事會主任委員。 1987年7月卸任,翌年初当选「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委。曾多次赴美与中國大陆留学生、学者座谈,並曾邀请五位大陆留学生访臺。2000年4月曾回大陆地區扫墓祭祖。 馬樹禮通曉多國語言,包括英語、日語、马来語和印尼语等,岳父為顧祝同。 馬樹禮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以國民黨黨員身分支持脫離國民黨獨立參選的宋楚瑜,後因許多國民黨黨員反對處分馬樹禮而未遭黨紀處分。.

新!!: 馬英九和馬樹禮 · 查看更多 »

馮寄台

馮寄台(),生於高雄市,中華民國資深外交官,現任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董事長以及中信兄弟球團聘任之最高顧問。馮寄台的父親馮冠武為中華民國外交官,自幼即隨父親的職務調動而輾轉於日本、台灣、玻利維亞及美國等地學習並完成學業;最高學歷為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除英語以外亦擅長西班牙語,由於曾在日本就讀中小學,所以日語亦非常流利。.

新!!: 馬英九和馮寄台 · 查看更多 »

馮光遠

馮光遠(Neil Peng,),筆名徐玖經,生於臺灣臺北縣三重鎮(今新北市三重區),外省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上海,是記者、作家、編劇、攝影、劇場工作者及政治人物,曾任《中國時報》主筆、副總編輯。馮也是《給我報報》、憲政公民團創辦人,並曾受聘於金石堂書店擔任行銷創意總監,以發表幽默與政治諷刺文章聞名。.

新!!: 馬英九和馮光遠 · 查看更多 »

馮鵬年

馮鵬年()洪致文,,洪致文個人Blog,2011年8月6日。 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首位氣象主播,也是台灣電視史上首位氣象科畢業的氣象主播與首位男性氣象主播。.

新!!: 馬英九和馮鵬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5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香港2005年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新!!: 馬英九和香港人口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史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常住在香港的中國人口接近650萬,佔總人口的91.8%;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 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544人。.

新!!: 馬英九和香港人口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親台團體

親臺團體、民國派、(Pro-Taiwan camp、Pro-Taipei camp、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Pro-Kuomintang camp或Pro-Taiwan groups),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團體或政治團體。親臺派通常對於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反對立場,並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由民主及傳播臺灣經驗為信念。 在香港親台團體中,以支持泛藍陣營者佔大多數,立場貼近泛民主派,並反對臺灣獨立、民主進步黨和泛綠陣營。 早年香港的香港民國派團體,政治理念都均趨近中國國民黨的右派,緊跟隨當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下,立志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然而後來受到兩岸形勢的遽變及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影響,親臺團體的理念也有所變化,近年來的民國派團體更以支持香港實行公民普選、維權運動、推動兩岸民主發展為宗旨。除了關注臺港事務、兩岸四地民主發展及民族事業外,亦積極透過香港的地區服務,以爭取更多香港人認同。.

新!!: 馬英九和香港親台團體 · 查看更多 »

許天來

許天來,台灣家畜衛生學者,國立台灣大學獸醫系畢業,美國羅德島大學生物科學博士。長期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內家畜相關部門;2009年升任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2012年3月因高病原禽流感事件請辭,改調非主管職。.

新!!: 馬英九和許天來 · 查看更多 »

許崑源

許崑源(),外號奧援,是臺灣政治人物,出生於高雄市,中國國民黨籍,現任高雄市議會議員。.

新!!: 馬英九和許崑源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新!!: 馬英九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許傑輝

許傑輝(),暱稱為輝哥,為台灣藝人、主持人、演員、製作人、教師。曾為台灣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全民最大黨》的固定演員班底。近年積極擴展表演設計這項新興產業,獲邀擔任多部中國及台灣戲劇的表演指導,以開發演員創造力,提升演員對角色及劇情的想像力為主要教學特色。.

新!!: 馬英九和許傑輝 · 查看更多 »

許登源

許登源()筆名何青,臺灣台南市人,中西文化論戰及保钓运動參與者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海外台灣左派運動的先驅。.

新!!: 馬英九和許登源 · 查看更多 »

許財利

許財利,台灣政治人物,基隆市人,曾任基隆市議會議長、基隆市市長,在第二任市長任上過世。是迄今唯一連任成功但未能做完任期的國民黨籍市長。.

新!!: 馬英九和許財利 · 查看更多 »

許陳蓮花

蓮花阿嬤,本名許陳蓮花,冠夫姓,臺籍慰安妇。.

新!!: 馬英九和許陳蓮花 · 查看更多 »

許水德

許水德(),原籍澎湖縣,生於高雄市,但自稱是金門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任台灣省政府社會處長、高雄市長、台北市長、中華民國內政部長、駐日代表、中國國民黨秘書長、考試院長、世新大學董事等要職。許水德是蔣經國在政治上起用的第二批台灣本省籍青年。自創水車哲學。.

新!!: 馬英九和許水德 · 查看更多 »

马启思

启思(Christopher J. Marut,),美国外交官。圣母大学工商管理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商管理学硕士。 马启思1994年开始从事美国外交事务,曾在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美国在台协会等处工作。2005年至2006年间,他担任美国国务院区域及安全政策事务处長。2007年开始,任美国驻港澳副总领事。2009年8月,任美国驻港澳代总领事。2010年2月,由杨甦棣接任总领事一职。 马启思於2012年8月接替司徒文(William A. "Bill" Stanton),出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2015年6月3日,獲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頒授大綬景星勳章。.

新!!: 馬英九和马启思 · 查看更多 »

马姓

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为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十二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4位。.

新!!: 馬英九和马姓 · 查看更多 »

马匪

匪可能指:.

新!!: 馬英九和马匪 · 查看更多 »

詹春柏

詹春柏(),台灣彰化縣人,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重要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副主席、國民黨秘書長。.

新!!: 馬英九和詹春柏 · 查看更多 »

調景嶺

調景嶺(Tiu Keng Leng , 又稱:Rennie's Mill)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原是寮屋區域,經1990年代填海發展後現時為將軍澳新市鎮的其中一部份。調景嶺位於將軍澳市中心的西南部,五桂山的東南面和照鏡環山的東北面之間的低地。.

新!!: 馬英九和調景嶺 · 查看更多 »

高廣圻

廣圻,生於臺灣,籍貫江蘇省徐州市,中華民國海軍二級上將退役,為中華民國國軍留美將領之一,畢業於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學院碩士、1996年班,曾任國防部長、參謀總長、海軍司令、國防部常務次長、海軍艦令部司令、海軍124艦隊長、前參謀總長劉和謙上將辦公室主任。.

新!!: 馬英九和高廣圻 · 查看更多 »

高華柱

華柱,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青島市,籍貫山東省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畢業於南投中學、陸軍官校37期,進修於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管理系、美國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曾任陸軍十軍團司令、陸軍副總司令、國防部參謀本部聯準室主任、聯勤司令、行政院退輔會主委、國防部長、總統府國策顧問與國安會秘書長,國防部長任內支持推行年金改革與爆發洪仲丘事件,後因調查嚴重失當與負起政治責任而下臺。2015年2月12日接替金溥聰出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新!!: 馬英九和高華柱 · 查看更多 »

高輝

輝(),生於臺灣,祖籍天津市。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國民黨組發會組營部主管、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中央通訊社,記者李淑華,臺北,2014-02-21,中央通訊社,記者李淑華,臺北,2014-02-21等職務。為馬英九在中國政策上的重要幕僚。任教於金門技術學院,長期往來臺灣與中國大陆之間。 為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師承關中。連戰擔任國民黨主席時,出任國民黨組發會組營部主管。曾促成中國國民黨與大陸中共中央黨校進行交流。 2013年診斷出肺腺癌,2014年2月12日病逝於臺北臺大醫院,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2014-02-20。 2014年3月7日告別式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追贈「國民黨實踐一等獎章」,棺木覆蓋中國國民黨黨旗與中華民國國旗。,中央通訊社,記者李淑華,臺北,2014-03-04.

新!!: 馬英九和高輝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以下收錄畢業自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之著名校友。(按照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新!!: 馬英九和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雄負債

市的負債又稱為高雄市的舉債是指高雄市政府的債務。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及2016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中華民國正式邁入六大直轄市的地方政府體制,簡稱六都。當時的時空背景正值歐債危機與美國底特律市破產發生與漣漪盪漾之際。為了防止中華民國也產生類似的政府債信事件,社會各界對各縣市政府的財務狀況更為關切,監督也因而更趨嚴謹。 在六大直轄市中,又屬高雄市的負債最受各方關切。高雄市政府於2014年度曾發生120億元之歲出與歲入短差;再者,高雄市政府截至2015年,一年以上非自償債務餘額達2,314億元,距離當時的舉債上限(依公債法規定,六都舉債總額為全國GDP的7.65%)僅餘660億元。 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財源,主要為「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以及「計畫型補助款」。.

新!!: 馬英九和高雄負債 · 查看更多 »

高雄港

港是位於臺灣高雄市的海港,為中華民國四座國際商港之一,同時是臺灣第一大港、世界第13大港口,貨櫃吞吐量約占臺灣整體港口貨櫃吞吐量四分之三,貨物吞吐量約占臺灣整體港口貨物吞吐量二分之一。其毗鄰高雄市中心,港區範圍橫跨高雄市6個行政區。管理及營運由國營的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負責。 2014年10月14日高雄港取得EcoPorts生態港認證,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生態港,有助提升高雄港國際形象及知名度。.

新!!: 馬英九和高雄港 · 查看更多 »

高雄海空經貿城

海空經貿城是中華民國行政院在2010年提出並且核定的計劃,2009年時行政院長吳敦義曾提出要在南部地區推動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帶動南部的經濟發展,宣示要以二六三二億元帶動南台灣的經濟繁榮然而後來馬英九政府並沒有實際推動此計畫,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的現象,引起國家預算審查單位的抨擊。最後(馬英九總統卸任前)原本擬定的十一大計畫中僅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達成,而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則僅是延續陳水扁政府推動之新十大建設。.

新!!: 馬英九和高雄海空經貿城 · 查看更多 »

高格孚

格孚(Stéphane Corcuff,),法國政治學者,巴黎政治學院政治學博士,研究專長為臺灣認同政治、臺灣史以及兩岸地緣政治、台海關係,精通中文,曾因研究及工作而待在台灣十多年,現為法國政治學副教授、里昂東亞學院(Institut d--Asie Orientale)研究員、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CEFC)研究員兼台北分部主任。.

新!!: 馬英九和高格孚 · 查看更多 »

高植澎

植澎(),澎湖縣馬公市人,臺灣醫師、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曾任澎湖縣縣長,在1995年被議員質詢於擔任衛生所醫師期間有藥商捐贈衛生所五千元尾牙獎金,被時任法務部長的馬英九要求嚴辦,澎湖地檢署檢察長黃世銘隨後以貪污和虛報勞保費查辦,高植澎因而被以貪污名義遭停職,後來獲法院判決無罪定讞黃越宏,, 法治時報, 2010/2/12。.

新!!: 馬英九和高植澎 · 查看更多 »

高朗

朗,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美國馬里蘭大學政治學博士班。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主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現職為香港恆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教學專長為比較政府及國際政治外交,於台大開設「比較政府」、「聯邦主義專題 」、「溝通與談判專題」。.

新!!: 馬英九和高朗 · 查看更多 »

謝大寧

謝大寧(Ta-Ning Hsieh,),生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大學教授及論政學者。國立師範大學物理系學士、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以及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專精於中國哲學、中國思想史、佛教思想、傳統經典詮釋與傳統思想現代化議題等學術領域。.

新!!: 馬英九和謝大寧 · 查看更多 »

謝忠良

謝忠良是一位因於1997年在備受矚目的誹謗訴訟案中胜诉而聞名的台灣記者。謝忠良亦於明尼苏达大学中獲得一個新聞學系的碩士學位,並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謝忠良曾任《亞洲周刊》台灣分社總編輯、《新新聞》記者、《自由時報》記者、台灣《壹週刊》記者、顧問、台灣《蘋果日報》副總編輯、風傳媒總編輯,現任《上報》總編輯。胞兄謝公秉曾任親民黨發言人。.

新!!: 馬英九和謝忠良 · 查看更多 »

謝志偉 (臺灣)

謝志偉(英文:Jhy-wey Shieh,),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原籍中國廣東汕頭,出生於臺灣基隆,臺灣學者及政治人物。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德國文學博士,東吳大學德文系專任教授,專長領域為德語文學專題研究、文學與社會、母題研究、性別研究。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2016年8月31日,二度擔任中華民國駐德代表。.

新!!: 馬英九和謝志偉 (臺灣) · 查看更多 »

謝龍介

謝龍介(),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籍貫臺灣省臺南市,現任中國國民黨籍臺南市議員,曾任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議員 。.

新!!: 馬英九和謝龍介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馬英九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謝欣霓

謝欣霓(Hsin-Ni Hsieh,),臺灣臺南縣人,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研究系畢業。.

新!!: 馬英九和謝欣霓 · 查看更多 »

魏京生

魏京生(),生於中國北京,祖籍安徽金寨,中国持不同政见者(或異議人士),1996年萨哈罗夫奖得主。曾在北京西单民主墙贴大字报《第五個現代化》宣扬民主,后以反革命罪与阴谋颠覆政府罪被判刑,並流亡美國。1993年,与纳尔逊·曼德拉分享美国格莱斯曼基金基金会国际活动家奖,1994年获瑞典奥洛夫·帕尔梅纪念奖,1994年获美国罗伯特·肯尼迪人权奖,1996年获欧洲议会萨哈罗夫奖,1998年获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民主奖。王丹等民运人士称呼他为“民主斗士”、中国民主运动的象征。累计坐牢时间超过18年。现任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主席和魏京生基金会主席。.

新!!: 馬英九和魏京生 · 查看更多 »

魏鏞

魏鏞,中華民國湖北省黃岡縣人,國際知名政治學學者與政治家,被譽為臺灣知識界第一位有系統由美國引進社會科學方法到臺灣的學者。魏鏞多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及研討會提出極具份量的論文,從1976年起先後提出「多體制國家」與「雙重承認」理論,曾引起國內外廣泛討論,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大陸政策的形成具有相當影響力。學者朱雲漢稱魏鏞『在政界與學術界間穿梭而能遊刃有餘,真的是極少數,令人佩服甚至羨慕,大概只有美國的約瑟夫·奈伊博士(Dr.

新!!: 馬英九和魏鏞 · 查看更多 »

魏應交

魏應交,彰化縣福佬客家人,祖籍福建省永定縣古竹鄉,是台灣出身的企業家,頂新國際集團魏家四兄弟之老二,頂新集團董事長、頂基開發董事長、頂禾開發董事長、前台灣之星董事長、樂購董事長、前台北金融大樓副董事長兼執行長。.

新!!: 馬英九和魏應交 · 查看更多 »

魏應行

魏應行,彰化縣福佬客家人,是台灣出身的企業家,頂新國際集團魏家四兄弟之老四,前味全董事長,身兼頂新控股、上海福滿家、廣州福滿家董事長、上海頂鶴、德克士、布列德麵包等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魏應行 · 查看更多 »

議會暴力

議會暴力指稱發生於議會中的暴力事件。 尽管当众斗殴有损立法机构的庄严形象,政治的高度对抗性带给立法者的压力和愤怒情绪使得议会暴力在各国都时有发生。现代议会暴力经常由意见不合、票数紧逼引起。 古代的議會暴力則無關政府的合法性,政府行為的不公義,危害公眾或極度無理等因素,因此形式與現代的議會暴力不同。古代的議會暴力有時候是政變或赤裸暴力,有時候是議員之間因為榮辱而攻擊對方或進行決鬥。.

新!!: 馬英九和議會暴力 · 查看更多 »

護漁議題

護漁議題,是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政府逐漸在其周邊海域所發生的一些問題而形成的議題。.

新!!: 馬英九和護漁議題 · 查看更多 »

識正書簡

識正書簡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2009年接見美國華僑時提出的概念,意思是「閱讀及书写时使用正體中文的同時,書寫上不排斥使用簡體中文」。其它华人地区亦有类似概念,中國大陸将此概念称之为識繁寫簡,在同樣以簡體中文作為官方語文的新加坡等國家也有識繁用簡等呼聲。但因台海兩岸特殊政治情勢及對立的國族認同之故,在台灣有爭議。.

新!!: 馬英九和識正書簡 · 查看更多 »

许志永

许志永,中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公盟创始人之一,新公民运动的主要创始人和标志性人物,中国著名青年法学家、宪政学者和公民维权的领军人物。北京市海淀区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倡导公民以非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中共当局给予国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求官员公布财产,并惩治腐败。2014年1月26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为名,判处许志永有期徒刑四年。4月1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许志永的上诉,维持原判。.

新!!: 馬英九和许志永 · 查看更多 »

许淑净

許淑淨(Hsu Shu-ching,),中華民國臺灣女性舉重運動員,雲林縣崙背鄉客家人,體重53公斤,身高159公分。獲得倫敦奧運53公斤級舉重金牌和里約奧運53公斤級舉重金牌,共計二面金牌。 由于2012年倫敦奧運原金牌得主趙常玲陷入藥檢問題,2016年10月21日,奥委会宣布复检不通过并作出撤销趙的成绩处分。2016年11月7日,國際舉重總會通告药检复检结果失败和撤销成绩,後由許淑淨遞補金牌。 已甄試上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新!!: 馬英九和许淑净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新!!: 馬英九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曹植的《箜篌引》有京洛出名讴之说。,又叫“河南讴”。又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枣树的果实为红色,其味甘甜绵长,由她的枝干做出来的梆子,通过敲打形成的声音,仿佛来自大自然的天籁。打拍而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河南省的简称是“豫”而将该剧种定名为“豫剧”。除河南本省外,河北、山东、陕西、湖北、山西、安徽、江苏、四川、甘肃、东北、新疆、西藏、青海等各省以及台灣等地都曾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据2004年的统计,中国大陆的豫剧团达160个,是全国之最。2006年5月20日,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 馬英九和豫剧 · 查看更多 »

費爾南多·盧戈

費爾南多·阿明多·盧戈·門德斯 SVD(Fernando Armindo Lugo Méndez,),前巴拉圭天主教聖佩德羅教區主教、前任巴拉圭總統。.

新!!: 馬英九和費爾南多·盧戈 · 查看更多 »

費鴻泰

費鴻泰(),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第6-9屆立法委員,曾經擔任三屆台北市議員(未完成第三任任期,改選立委)、台北市議會副議長。 2007年獲第七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新!!: 馬英九和費鴻泰 · 查看更多 »

費浩偉

費浩偉(Harvey Julien Feldman,),漢語直譯為哈維·朱利安·費爾德曼,是一名美國外交官,曾在香港、台灣與日本任職,在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前夕任職美國國務院的最後一任中華民國科科長(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Republic of China Affairs),兩國斷交後,他是台灣關係相關法案的推動者與起草人之一。.

新!!: 馬英九和費浩偉 · 查看更多 »

貓空纜車

貓空纜車是臺灣臺北市文山區於2007年7月4日啟用的纜車系統。路線由臺北市立動物園西南側起,至貓空地區,全長4.03公里,共設有4站提供上下車服務。貓空纜車為台北市首座觀光休憩纜車,同時亦是臺灣最長、首座具有大眾運輸性質的纜車。 2008年9月,薔蜜颱風侵台,造成第16號塔柱地基嚴重流失,經技師公會鑑定後有安全顧慮而停駛,直至2010年3月才恢復正常營運。在停駛期間,新增設貓空纜車服務中心,另設置貓纜動物園站前大型動物造型音樂鐘、車站附近的景觀水舞噴泉等。.

新!!: 馬英九和貓空纜車 · 查看更多 »

鳳飛飛

鳳飛飛()台灣女歌手。本名林秋鸞,桃園縣大溪鎮(今桃園市大溪區)出生,在台灣、東南亞甚至大陸地區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演藝人員。其演藝事業橫跨歌手、演員與綜藝節目主持人,有「帽子歌后」、「勞工天使」美譽,在華人歌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0年(27歲)和香港旅遊商人趙宏琦結婚,於1989年誕下一子。 1982年與1983年唯一兩年蟬聯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 2012年1月3日因肺癌(肺腺癌)在香港九龍聖德肋撒醫院逝世,後長眠於桃園大溪鎮佛光山寶塔寺。 逝世後隔年,追頒2013年第24屆金曲獎及第48屆金鐘獎特別貢獻獎。.

新!!: 馬英九和鳳飛飛 · 查看更多 »

賴幸媛

賴幸媛(),臺灣臺中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馬英九和賴幸媛 · 查看更多 »

賴佳微

賴佳微,台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現任台中市議員。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2005年首度代表民進黨參選,即當選市議員。臺中市與臺中縣合併為直轄市後,於2010年當選首屆台中直轄市議員選舉,並於2014年於該選區以第一高票當選第二屆台中直轄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賴佳微 · 查看更多 »

賴素如

賴素如,臺北市北投區石牌人,律師,中國國民黨籍(停權中)政治人物。曾任臺北市議會議員,曾經被視為馬家軍核心成員、華岡藝術學校董事。2016年8月31日賴素如遭臺灣高等法院依收受賄賂罪, 判刑9年徒刑、褫奪公權9年。.

新!!: 馬英九和賴素如 · 查看更多 »

賴義鍠

賴義鍠()中國國民黨籍臺中市政治人物,現任臺中市議員,曾任臺中縣議員。.

新!!: 馬英九和賴義鍠 · 查看更多 »

賴鼎銘

賴鼎銘(),生於台灣雲林縣,圖書館學者、教育工作者。.

新!!: 馬英九和賴鼎銘 · 查看更多 »

賴英照

賴英照(),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縣宜蘭區礁溪鄉,中華民國法律專業學者,歷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關政司司長、 財政部常務次長及政務次長、財政部法規委員會主委與稅制委員會副主委、臺灣省財政廳廳長、臺灣省副省長、臺灣省政府顧問、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委、中華民國第9任司法院院長、司法院大法官(2003-2011)。 現任中興大學講座教授(2008.09.01-)、臺北大學講座教授(2010.10.07-)、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專任講座教授(2011.09.01-)。 2001年獲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新!!: 馬英九和賴英照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新!!: 馬英九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賴浩敏

賴浩敏(),出生於臺灣日治時代新竹州苗栗郡頭屋庄(今苗栗縣頭屋鄉),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兼大法官。.

新!!: 馬英九和賴浩敏 · 查看更多 »

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Seediq Bale )是一部2011年台灣導演魏德聖拍攝的電影長片。改編自邱若龍漫畫《霧社事件》。片名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在賽德克語,賽德克(Seediq)是人的意思,而巴萊(Bale)是真正的意思 2011-09-04 网易娱乐。 本片分為上下兩集:上集以象徵日本的〈太陽旗〉命名,描寫1930年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反抗日本長期壓迫原住民而引發的霧社事件;下集命名為彩虹橋,刻畫日軍鎮壓,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浴血抵抗的過程,並深入刻畫族人從容犧牲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

新!!: 馬英九和賽德克·巴萊 · 查看更多 »

賀陳旦

賀陳旦(),複姓賀陳,祖籍湖南衡陽,與前總統馬英九同鄉,土木工程學者及政治人物。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都市計畫碩士,現任交通部部長、臺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曾任交通部政務次長、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局長、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副處長。.

新!!: 馬英九和賀陳旦 · 查看更多 »

贝拉克·奥巴马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是美國政治人物,从2009年至2017年任第44任美國總統。他是首位美国非裔总统。2005年至2008年代表伊利诺伊州担任美國聯邦參議員,从1997年至2004年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奥巴马出生於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他在夏威夷长大,但童年时期也在华盛顿州和印度尼西亚分别生活了一年和四年。在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在芝加哥做一名社区活动组织者。1988年奥巴马进入了哈佛法学院,在那成为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第一名非裔总编辑。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民权律师,并从1997年至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宪制性法律教授。1997年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并担任职务直至2004年参选联邦参议员。同年因意想不到的参议员初选胜利,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和以绝对优势胜出参议员选举,成为全美知名的政治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正式宣佈参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並在联邦选举中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約翰·麥凱恩获得了胜利。2009年10月9日,获頒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1月,奧巴馬以60%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現定居华盛顿特区。.

新!!: 馬英九和贝拉克·奥巴马 · 查看更多 »

费德里科·弗朗哥

费德里科·弗朗哥(Luis Federico Franco Gómez,) 巴拉圭政治人物,曾任副总统及总统。.

新!!: 馬英九和费德里科·弗朗哥 · 查看更多 »

趙寧 (臺灣)

趙寧(),台灣人,散文作家、學者、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台節目主持人,以詼諧的風格和幽默的散文與漫畫紅極一時。父親為海軍中將趙錦龍,趙怡與趙靖為其弟。 趙寧文章似自貶而幽默娛人,私底下內向拘謹。趙寧自號為「趙茶房」、「趙老大」,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稱號。「茶房」來自趙寧在《大華晚報》發表的一幅自畫像,是一個戴著方帽子的茶房,題字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洗碗盤」。另外,趙寧還有「普光居士」之名,顯示他對佛學的研究與信仰。.

新!!: 馬英九和趙寧 (臺灣) · 查看更多 »

趙少康

趙少康()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及媒體工作者,生於基隆市,籍貫河南涉縣(後改隸河北)。曾任臺北市議會議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立法委員等職,在臺灣政壇曾有「政治金童」的稱號。1994年代表新黨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敗於民主進步黨籍的陳水扁。之後投入媒體界,曾任飛碟電台董事長,現為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並在中廣流行網與TVBS主持政論節目。.

新!!: 馬英九和趙少康 · 查看更多 »

趙衍慶

趙衍慶(),生於山東省曹縣,中華民國國軍退伍榮譽國民。 2014年參選台北市長,成為史上最年長的台北市長參選人,最終取得15,898張票,在七位候選人中名列第三。.

新!!: 馬英九和趙衍慶 · 查看更多 »

趙麗雲

趙麗雲(Nancy Chao,),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新竹縣竹東人,曾任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國民大會代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新!!: 馬英九和趙麗雲 · 查看更多 »

趙春山

趙春山(),中國國民黨黨員,政治學學者,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教授。專長在於中國研究,他是馬英九兩岸政策的重要智囊,在馬英九政府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趙春山 · 查看更多 »

趙文藝

趙文藝(Chao Wen-Yi.,)女士,陝西省城固縣人,曾任立法委員、歷任臺灣師範大學、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兼任教授博客來-趙文藝自選集(POD),擁有文藝界老佛爺稱號之現代文學家與教育家 鄭向恆 2014年03月10日 中華日報電子報。.

新!!: 馬英九和趙文藝 · 查看更多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縮寫:CPTPP),原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縮寫:TPP),最初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第一條一款三項(Article 1.1.3)規定:「本組織支持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促進自由化進程,達成自由開放貿易之目的。」 2017年1月23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美國正式退出该協定。同年11月11日,该协定凍結約20條文並改組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2018年1月23日,各國代表決定將於同年3月初在智利簽署該協定。同年3月8日簽署儀式在智利聖地牙哥舉行,由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及越南11個國家共同簽署。.

新!!: 馬英九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 查看更多 »

鹿茸

鹿茸可指中藥單方中雄鹿的未骨化密生絨毛的幼角,已骨化的角另為單方鹿角。 中國是全球鹿茸資料最豐富的國家,產地為東北、新疆、內蒙、青海、山西等地區。新西蘭是世界最大的鹿茸生產國,每年生產450噸。中國每年生產400噸。 鹿茸必须是雄鹿刚刚长出具有蜡质的幼角。如果完全长成,则已经骨化,成为鹿角,药用价值大大下降。所以茸片有所谓腊片(真正的鹿茸片,滋补药效最高,最为珍贵)、血片(鹿茸最后部分,带有少量梅花鹿血,价值下降)、角片(实际是完全骨化的鹿角切片,价格便宜)之分。.

新!!: 馬英九和鹿茸 · 查看更多 »

點亮台灣

點亮台灣(英文:Light up Taiwan)是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民主进步党参选人蔡英文与陈建仁提出的竞选口号。2015年9月24日,蔡英文新书《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出版,书中写到台湾有“许多認真砌磚、勇於做夢的人,如一盞盞路燈,點亮了令人感到無力的角落”。蔡英文称,自2012年败选以來,她深切反省,“希望能為這個國家找回自信,點亮台灣”。.

新!!: 馬英九和點亮台灣 · 查看更多 »

黎建球

黎建球,KSG,KHS(),是一位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是該校第一位校友校長、第一位連任兩屆的校長。.

新!!: 馬英九和黎建球 · 查看更多 »

黨政軍退出媒體

政軍退出媒體,是中華民國的一項媒體改革運動,並自2003年起陸續完成立法,結束中國國民黨壟斷及控制媒體的局面,但後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妨礙推動通訊匯流等理由,而經常再被提出討論修正。.

新!!: 馬英九和黨政軍退出媒體 · 查看更多 »

黃友棣

黃友棣(),台灣音樂家、作曲家,生於廣東省高要縣。最知名作品為寫於1941年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杜鵑花》。1998年當選國立中山大學87學年度傑出校友(民國23年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系)。2007年獲輔仁大學頒發名譽藝術博士。黃友棣和另外兩位同時期並長期共事的藝術工作家——韋瀚章及林聲翕被稱為「歲寒三友」。.

新!!: 馬英九和黃友棣 · 查看更多 »

黃吳秀妹

妹阿嬤,本名黃吳秀妹,冠夫姓,桃園客家人,臺籍慰安妇。.

新!!: 馬英九和黃吳秀妹 · 查看更多 »

黃士修

黃士修(),中華民國籍,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學士班畢業,主修數學與物理。黃士修大學畢業後前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理論物理,之後因為身體和家庭因素放棄學業返台。2013年在Facebook創建粉絲頁與社團核能流言終結者,澄清核能與輻射的謠言,並推廣關於電力與能源相關的科普知識。2014年起任職於中國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5年起擔任永續發展組特約研究員,並成為時任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的政策幕僚,協助洪秀柱參與黨內初選、總統大選、黨主席選舉,但堅持婉拒入黨,也多次撰文投書公開批評國民黨的立場。.

新!!: 馬英九和黃士修 · 查看更多 »

黃季敏

黃季敏(),台灣消防官員,2003年至2009年擔任消防署署長,於2002至2006年間在「UH1H直昇機監控派遣監控系統」等九項採購案,收賄一千九百廿四萬元,2012年被查獲遭收押。.

新!!: 馬英九和黃季敏 · 查看更多 »

黃崑巖

黃崑巖(),台灣新竹人,是國際上研究干擾素與感染免疫的知名學者,也是知名的人文講座的教育家及作家。曾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創院院長、全國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主任、遊說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之NGO團長、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教育部顧問等職。 黃崑巖的著作等身,其中《醫生不是天使:一位醫生作家的人性關懷》一書被多所醫學院選為指定教材、《黃崑巖談教養》一書引起廣大迴響,眾多機關學校媒體推薦必讀書目。.

新!!: 馬英九和黃崑巖 · 查看更多 »

黃丞儀

黃丞儀,台灣法律學者,現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早年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和政治系,後來前往芝加哥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和博士。 2015年11月,黃丞儀投稿《天下雜誌》旗下網站《獨立評論@天下》要求立法院應彈劾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文章被無故下架,引起各方面熱議。黃丞儀表示,馬英九任期將屆滿前卻要召開馬習會,躁進恣意的作為不僅違背民間對「看守總統」的期待,也已違反憲法程序;立法院有議決「國家重要事項」之權,行政院必須在行政院會議上將對此先行議決,絕非會議行程、日期都決定好了才去立法院報告,這將使「國會的參與決策權形同虛設」、立法院成為橡皮圖章,等於重演審查服貿協議的戲碼;過半數立法委員提議,經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可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彈劾案;要爭取連任的立委,此時應充分反映民意,迅速提出彈劾案。原先封殺黃丞儀專欄文章的《獨立評論@天下》則被評為「媒體人自己不尊重言論自由,在未經作者同意的狀況下,就把專欄作者的文章下架,讓自己的媒體失去公信力」,一天內即已遭十多位作者退出抵制。 2016年2月20日,黃丞儀批評,民主進步黨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第9條規定,從總統選舉投票日開始「經總統當選人認定之爭議性政策、命令、預算等均應暫停執行」,同時不允許現任政府締結條約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協定,創造出強大的權力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命令行政院各部會停止執行總統當選人不喜歡的政策、命令與預算,也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凍結條約與協定的締結過程,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制衡總統當選人的決定,明顯牴觸《中華民國憲法》而且極不負責任,「為了防止總統暴衝而提出的這部法律,一旦通過了,才是不折不扣的暴衝立法」。黃丞儀說,總統即便到任期的最後一天都還是總統,民進黨在本月19日立法院開議就提出這樣的違憲法案,證明民進黨意圖「把現任的總統(馬英九)掐死,不讓他做事」;而時代力量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仿照民進黨版,也有「重大政策暫停執行」的規定,還規定立法院可經立法院會議決議要求中央各行政機關立即暫停執行重大政策,使行政權在總統交接期間受到憲法所無之限制,使尚未宣誓就職的總統當選人與立法院取得非常時期的權力,使權力分立體制失去平衡,是扭曲立憲主義的精神,同樣違憲。 2016年11月2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及書記長劉世芳連續兩週以「時機不宜」與「此時通過太快了」為由,擋下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所提案的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排入立法院會議討論。同日,黃丞儀引用前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前南非憲法法院大法官理查·葛斯東(Richard Goldstone)的言論「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不是朋友」,請民進黨不要只把轉型正義當成選舉語言。.

新!!: 馬英九和黃丞儀 · 查看更多 »

黃帝穎

黃帝穎(1984年1月23日-),台灣台北萬華出生,台灣律師。.

新!!: 馬英九和黃帝穎 · 查看更多 »

黃世銘

黃世銘()臺灣花蓮縣出生,中華民國檢察官,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最高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檢察總長。 2013年的九月政爭中,因涉及洩密案(監聽國會事件),於2014年3月21日,遭台北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隨即發表辭職聲明。 4月3日總統府公布總統令,准予辭職,回任最高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在申請退休獲准後,於2015年1月退休。2月12日,高等法院合議庭認定黃世銘向總統及行政院長洩露偵察中的偵辦內容與通聯記錄等機密事項,依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及洩密罪判黃世銘1年3月徒刑,得易科罰金,全案定讞。.

新!!: 馬英九和黃世銘 · 查看更多 »

黃彰健

黃彰健(Chang-Chien Hwang,),湖南省浏阳市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馬英九和黃彰健 · 查看更多 »

黃俊翰事件

黃俊瀚事件是指發生在民國101年(2012年)12月17日,時任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陸戰六六旅戰車營義務役士兵的黃俊瀚,在服役期間因公殉職的案件。.

新!!: 馬英九和黃俊翰事件 · 查看更多 »

黃俊英 (台灣)

黃俊英(),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任第11屆考試院考試委員、義守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2002年和2006年兩次由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高雄市市長,未當選。2014年1月10日因肺腺癌病逝,享壽73歲。.

新!!: 馬英九和黃俊英 (台灣) · 查看更多 »

黃俊雄

黃俊雄(),出身臺灣雲林縣虎尾鎮,台灣知名頂尖布袋戲操偶、口白和戲劇製作大師,亦為知名布袋戲大師黃海岱的次子,曾連任兩屆台灣省戲劇公會理事長。14歲起,隨父學習布袋戲,其作品《雲州大儒俠》是台灣電視布袋戲的知名經典作品,自創布袋戲拍攝技術,獨樹一格。曾獲多樣榮譽和獎項。.

新!!: 馬英九和黃俊雄 · 查看更多 »

黃國桐

黃國桐(英文:WONG Kwok Tung Daniel,),香港范黃曹律師行的合夥人,早年曾經就讀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與馬英九是同窗。香港民主派人士,前民協、前綫及社民連成員,現已重返民主黨,曾任市政局議員,曾為黃大仙區區議員(彩雲東選區) 。.

新!!: 馬英九和黃國桐 · 查看更多 »

黃國昌

黃國昌(),新北市汐止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曾任律師、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法學教授等職。現任時代力量黨主席。第九任立法委員(新北市第十二選區),在立法院被分至財政委員會。長期關心並參與學運、社運,長期投身司法改革。曾任澄社社長(2010-2012年),公民組合發起人之一,佔領國會事件後,發起新組織島國前進。 2016年1月16日,黃國昌當選第九屆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汐止、北海岸、東北角:汐止、金山、萬里、瑞芳、平溪、雙溪、貢寮)立法委員。 2016年3月15日,黃國昌連任當選時代力量第2屆黨主席。.

新!!: 馬英九和黃國昌 · 查看更多 »

黃玉振

黃玉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苗-栗-縣三灣鄉客家人,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畢業,曾擔任《聯合報》政治線記者、《聯合報》黨政小組召集人、《TVBS周刊》創刊副總編輯、三立衛星電視台新聞部副總監、中天電視副總經理林南-- 台北報導, ,《聯合報》2003年9月3日D5版。、環球電視新聞部總編輯等職,之後離開媒體界,成為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重要幕僚。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2008年進入劉兆玄內閣,擔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 馬英九和黃玉振 · 查看更多 »

黃璽君

黃璽君 ()女,籍贯不详,現任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  .

新!!: 馬英九和黃璽君 · 查看更多 »

黃茂榮

黃茂榮(),台灣法律學者,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專攻領域為債法及稅法。現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終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

新!!: 馬英九和黃茂榮 · 查看更多 »

黃肇松

黃肇松(1948年2月16日- ),中華民國臺灣資深媒體人和學者。苗栗縣客家人,國立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紐約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碩士。在《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晚年深受提拔與賞識,是《中國時報》歷史上任職期最長的總編輯。歷任《中國時報》駐美記者、駐紐約特派員、總編輯、社長、常務董事,《時報周刊》董事長,中國時報系總管理處總經理,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曾在六四事件後採訪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現為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監察院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央通訊社顧問、總統府國策顧問。.

新!!: 馬英九和黃肇松 · 查看更多 »

黃雀行動

黃雀行動(或Operation Yellow Bird)是1989年6月下旬至1997年為止,以司徒华為首香港人士為了秘密營救在六四事件中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通緝的持不同政見者前往香港之行動代號。其中在中國政府1989年6月13日發表《北京市公安局搜捕「高自聯」在逃分子通緝令》後,香港人士便發起黃雀行動協助遭到通緝者偷渡離開中國大陸並且之後協助前往其他西方國家。当中包括人權倡導者、西方外交官、商人、走私份子和香港帮會等不同背景之人士超过400人也曾協助整起行動。對此「司徒华」曾經表示黃雀行動的細節極度敏感,也因此許多涉及的人物和細節在多年來一直沒有曝光。整個黃雀行動共救出約800人(其中包括黄鳥行动救出约400人),其中在通緝令中遭到搜捕的23名學生領導人中有15人成功因而獲得營救,而藉此前往海外人士包括有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蘇曉康、陳一諮等人。過程中中國政府也曾逮捕3名在香港積極參與參與黃雀行動的成員,不過因此入獄的營救行動成員則在香港政府干預下陸續獲得釋放。.

新!!: 馬英九和黃雀行動 · 查看更多 »

黃暐瀚

黃暐瀚(),前臺灣記者,生於臺中,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1999年擔任飛碟電台記者,主跑民進黨與陳水扁參選總統競選總部,2000年轉職至東森新聞台期間主要採訪對象為國民黨與馬英九執政的總統府,2008年,擔任「總統府記者聯誼會」副會長,2009年開始即擔任「總統府記者聯誼會」會長,連續七年獲會員遴選連任會長至2016年。2018年辭去任職18年的東森新聞,轉為政論節目名嘴。 其妻是東森新聞台專任主播兼主播組組長溫淑梅。.

新!!: 馬英九和黃暐瀚 · 查看更多 »

黃正雄

黃正雄(1939年11月14日-),出身臺南州北門郡七股庄(今臺南市七股區),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政府建設局局長,後代表中國國民黨在高雄市選區當選為第一屆第五次增額立法委員。黃正雄是苗栗苑裡鎮火炎山 (苗栗縣)西麓臺灣少林寺(1984年創建)負責人。.

新!!: 馬英九和黃正雄 · 查看更多 »

黃泰山

黃泰山(),台灣的動物權利與台獨左派人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罹患小兒麻痺症,曾任台灣貓狗人共和國協會理事長、新北市板橋社區大學專員、台灣動物保護聯盟執行長、台灣動保法修法聯盟執行長。.

新!!: 馬英九和黃泰山 · 查看更多 »

黃昆輝

黃昆輝(),臺灣的學者及政治人物,出生於雲林縣土庫鎮,前任臺灣團結聯盟主席、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內政部長。黃昆輝從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開始至接掌臺聯主席,追隨前總統李登輝三十餘年。.

新!!: 馬英九和黃昆輝 · 查看更多 »

黑紙

《黑紙》(Black Paper)是一份香港創作期刊,目前號稱「偽旅遊雜誌」,於每月一號出版,於全港各OK便利店售賣,由同名創作單位創作。《黑紙》以單一A5紙形式出版,於2010年1月以「偽文學雜誌《黑紙》」之名首度發行,目前《黑紙》內容由「黑訪」(該期封面人物訪問)及「黑句」(圍繞該期主題而「借題發揮」、玩弄文字的幽默語句)為主。 《黑紙》亦為創作人林日曦(徐家豪)、陳強(陸家俊)及商業電台節目主持阿Bu(姚家豪)所組成的創作公司之名稱,除負責出版《黑紙》外,其創作範圍包括報紙、雜誌、電台、唱片、演唱會、音樂錄影帶、時裝、廣告等等。另外,《黑紙》創辦人林日曦、陳強及阿Bu三人其後亦創立《100毛》(2013年3月創刊)、「白卷出版社」(2013年5月成立)、「總經理人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毛記電視廣播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等子公司。 進入2017年,《黑紙》未有推出期刊,而《黑紙》未回應是否已停刊。.

新!!: 馬英九和黑紙 · 查看更多 »

黑金 (電影)

(台灣片名:「情義--之西西里島」,但臺灣近年來在電視臺播放時大都用香港「黑--金」之名)是1997年由香港導演麥當傑執導的電影,劉德華與梁家輝主演。本片獲199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七項提名: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最佳女主角(孫佳君)、最佳編劇、最佳動作設計(元彬)、最佳音響效果、最佳美術指導(李景文)以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孤星淚》。 故事大綱為法務部調查局幹員方國輝得知臺灣黑幫老大周朝先涉及諸多不法事件,於是展開調查,周參選立法委員,設法由黑道轉換到政治舞台,想藉由民意代表的保護傘拯救自己,但是終究邪不勝正,被方國輝繩之以法,本片劇情影射台灣1990年代時所惡名昭彰的黑--金政治是一大特色,而其他如宗教斂財、賭博電玩、工程圍標或是官商勾結等爭論性議題,也都於本片出現。也因為太過寫實且影射眾多人士,因此差點被臺灣政府封殺。.

新!!: 馬英九和黑金 (電影) · 查看更多 »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The Black Island Nation Youth Front),常被簡稱為黑島青,中華民國學生運動團體,於2013年9月5日,因反對服貿協議,由臺大、清大、中山、成大、政大、輔大、東吳等校學生跨校成立的社團。為2014年3月18日開始的太陽花學運的發起領導組織之一。 在2017年3月17日,組織成員賴郁棻於其個人臉書宣布組織解散,結餘款全數回捐經濟民主連合 。.

新!!: 馬英九和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 查看更多 »

輔仁大學

天主教輔仁大學(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通稱輔仁大學、輔大(FJCU、FJU),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的私立天主教大學。初由本篤會於1925年建校北京,1933年改聖言會接辦,1952年一度停辦後,復由聖言會、耶穌會與中國聖職單位於1961年在臺復校。現址新北市新莊區,毗鄰捷運輔大站,設有12個學院、輔大醫院及若干博物館、圖書館與研究院。 輔大直屬教廷督導,現為同名法人體系一員及亞洲博雅大學聯盟、EUTW七校聯盟、優久聯盟創始成員,享有高度募款力及高度國際性。固定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發行全臺唯一A&HCI期刊。輔大校友涵蓋多國院士、各級政要、外交官、作家及影視名人在內,至今已達18萬餘人。.

新!!: 馬英九和輔仁大學 · 查看更多 »

齊邦媛

齊邦媛()是中華民國作家、中國文學學者,生於中華民國遼寧省鐵嶺縣,專長為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齊邦媛被部分學者譽為臺灣文學之母。194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榮譽博士。齊邦媛之夫羅裕昌被譽為臺灣鐵路電氣化之父。.

新!!: 馬英九和齊邦媛 · 查看更多 »

齊柏林 (臺灣)

齊柏林,出生於台灣台北市,臺灣空中俯瞰拍攝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運動者,有「一代空拍大師」的美譽。臺北市人,籍貫河南省安陽市。受首任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歐晉德賞識,負責以空拍的方式記錄重大工程,尤以公路建設為多,自此開始長達他20餘年的空拍工作。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 2016年三立電視邀請齊柏林為新戲《一千個晚安》擔任視覺總監。同年10月,齊柏林將25年來拍攝的台灣影像整理上線,成立了「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itaiwan8 愛台灣吧」,可直接在線上進行影像授權。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搭乘凌天航空空拍直升機,在拍攝代表作《看見台灣》續集《看見台灣II》的空中勘景途中,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

新!!: 馬英九和齊柏林 (臺灣) · 查看更多 »

龍兄虎弟 (電視節目)

《龍兄虎弟》(The Fantastic Brothers)是台灣電視公司(台視)於1990年代播出的著名綜藝節目,1993年3月27日開播,2000年4月13日停播,共334集。.

新!!: 馬英九和龍兄虎弟 (電視節目) · 查看更多 »

龐建國

建國(),生於中華民國台灣省苗栗縣,祖籍中華民國廣東省陽江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台北市議員與立法委員。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1980年自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後,至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擔任講師,考取國民黨中山獎學金,於1982年赴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專攻國家發展比較研究,1987年取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之題目為《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 Taiwan Case》,由依賴發展論大師Peter B. Evans指導,被評選為該年度探討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最佳博士論文之一,由紐約Garland出版社出版。龐建國於2001年3月29日與相戀11年的電視主播邱秀珍結婚。.

新!!: 馬英九和龐建國 · 查看更多 »

農村再生

農村再生計畫,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上任後所提「愛臺十二建設」之一,目的主要即是希望透過整合規劃的概念,促進臺灣農村活化再生,展現全新風貌,激發農村社區居民由下而上發起,增進家園營造理念共識,尤其重要。《農村再生條例》已於2010年8月4日公布施行,使得推動農村再生施政計畫更有依據動力。.

新!!: 馬英九和農村再生 · 查看更多 »

辜嚴倬雲

辜嚴倬雲(),福建省福州倉山區陽岐鄉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之孙女,板橋林家林爾康之外孙女,鹿港辜家辜振甫之妻。辜嚴女士也是名作家華嚴(本名嚴停雲)的三姊、嚴僑之妹,馬英九總統任內聘其為總統府資政。.

新!!: 馬英九和辜嚴倬雲 · 查看更多 »

辛旗

辛旗()字重光,滿族,祖籍河北定州,生於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在解放軍中被視爲「才子」,对国际关系、台灣問題、中华文化等方面都有研究。.

新!!: 馬英九和辛旗 · 查看更多 »

辛普森一家的非英语版本

辛普森一家的非英语版本是在其他國家無論是原音版本或配音版首播的內容介紹版頁,該電視節目開播晚於美國1989年於福克斯首播。.

新!!: 馬英九和辛普森一家的非英语版本 · 查看更多 »

返校

《返校Detention》是一款2017年發布的2D橫向式恐怖冒险解謎游戏,由姚舜庭於2014年開始獨立製作。原本受到英國小說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影響想製作出一部反乌托邦題材的臺灣版《一九八四》作品,並製作出第一款名為《魔都》的恐怖遊戲原型,於後期重新製作成第二款原型《返校》,並在2015年與其他五人創立赤燭工作室後共同開發。 劇情講述位在偏遠山區一座名為翠華中學的高中校園裡,高中生魏仲廷、方芮欣因故被困在學校中,兩人要想辦法逃出學校,但是卻發現學校的各種事物與場景,都有著不為人知、深埋已久的背景故事。《返校Detention》最初於2016年5月13日開放PC平台的試玩版後引起討論,尖端出版也宣布會改編成小說;之後,赤燭遊戲在宣傳網站公布遊戲於2017年1月13日上市,並與臺灣作曲家張衞帆擔任製作的原声带在Steam同時上架;同年2月6日出版由笭菁執筆的小說《返校-惡夢再續-》,之後公視向赤燭團隊買下IP版权開發電視影集,影一製作所也確認拍攝電影並由導演徐漢強執導、李烈和李耀華共同監製。.

新!!: 馬英九和返校 · 查看更多 »

錢國成

钱国成()生於江苏省常州,中华民国法学家、法官。钱筠,怀念叔叔钱国成,钟山风雨2012年06期.

新!!: 馬英九和錢國成 · 查看更多 »

錢穆

錢穆(),原名恩鑅,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中學創校人。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馬英九和錢穆 · 查看更多 »

錢林慧君

錢林慧君(),台灣政治人物,曾任監察委員。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碩士、日本長崎大學醫學博士。臺北市立福星國民小學前校長林煉之女。其夫婿錢橙山是醫師,曾任建國黨雲嘉南辦公室主任、台灣團結聯盟(台聯)秘書長。女婿為職業網球選手盧彥勳。.

新!!: 馬英九和錢林慧君 · 查看更多 »

霸海皇英

《霸海皇英》,是臺灣漫畫家韋宗成的政治漫畫作品。 本作在2016年8月27日在臺北市爭艷館舉行的第28屆開拓動漫祭上首賣,繼承《馬皇降臨》的一貫風格惡搞多位政治人物,加上販售相關週邊造成話題,成為媒體的焦點,銷售亦十分理想。.

新!!: 馬英九和霸海皇英 · 查看更多 »

范雲 (臺灣)

范雲(),臺灣政治人物、知名社會學學者,新北市淡水人,祖籍中華民國江蘇南通,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曾任社民黨召集人、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第二任會長、《臺大學生報》發行人、臺大社會系副教授、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野百合學運總指揮、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曾參選2016年立委選舉。 她多年來關心台灣民主發展,主要研究專題為社會運動與、性別政治、、公民社會、、與民主運作品質之間的關係等。.

新!!: 馬英九和范雲 (臺灣) · 查看更多 »

范振宗

范振宗(),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也是台灣桃竹苗地區著名的客家大老、台灣地方派系重要人物之一,現為人民最大黨創黨黨員及榮譽主席。.

新!!: 馬英九和范振宗 · 查看更多 »

茉樹代等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

茉樹代等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是2012年2月2日晚間發生於台灣台北市的一起社會治安事件,台灣媒體多簡稱為「Ma案」。起因日臺混血女藝人川島茉樹代(藝名Makiyo)與其美國出生、居於日本本土的日籍琉球族男友友寄隆輝因口角磨擦,聯手毆打計程車司機林余駿至重傷,事後不顧而去。Makiyo於犯後翌日召開記者會解釋,內容與現場錄像顯示不符,引發一連串大眾社群平台上的撻伐。友寄與Makiyo經臺北地檢署依重傷害罪起訴,檢方對友寄求刑6年,對Makiyo求刑4年。3月15日,雙方以新臺幣300萬元於民事方面達成和解。全案於4月26日上午10時一審宣判,友寄隆輝被判1年,緩刑4年;Makiyo被判刑10個月,緩刑3年。檢方不服一審變更起訴法條,於5月10日提起上訴,二審於2012年8月1日上午宣判,維持原判。.

新!!: 馬英九和茉樹代等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 · 查看更多 »

郝鳳鳴

郝鳳鳴,台灣法律學者、政治人物,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學士,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學碩士、博士。曾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勞動部政務次長(含代理部長)。 郝鳳鳴教授專長社會法、社會福利法、勞動法、全民健保法、勞工保險法等,曾任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主任、法學院院長與國立中正大學副校長。.

新!!: 馬英九和郝鳳鳴 · 查看更多 »

郝龍斌

郝龍斌(),出生於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籍貫江蘇鹽城,中國國民黨藉政治人物,父親是前行政院院長、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曾加入新黨,後重返中國國民黨。曾任第3-4屆立法委員、環保署署長及第4-5任臺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7年1月7日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第三名落選。.

新!!: 馬英九和郝龍斌 · 查看更多 »

郝柏村

郝柏村(),字伯村、伯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鹽城縣(今鹽城市)郝榮村人,曾獲頒卿云勋章、青天白日勳章、雲麾勳章與虎字榮譽旗,陸軍官校12期砲兵科畢業,於八年抗戰時擔任基層官兵、金門八二三砲戰時擔任最前線之砲兵指揮官,曾赴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深造,為中華民國國軍留美將領之一,也是中華民國國軍在位最久的參謀總長,退伍後擔任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與副總統候選人。是繼陳誠以後,第二位曾任參謀總長的行政院院長。前臺北市市長郝龍斌為其長子。 郝以反共急先鋒自居,支持三民主义統一中国。近年则在台灣努力倡導一個中國原则,且多次參加中國大陸官方活動,並曾大唱《义勇军进行曲》而引發爭議。他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性,并呼籲中共承認國民政府抗戰領導地位。2017年,以99歲高齡改信仰基督教,12月31日洗禮。.

新!!: 馬英九和郝柏村 · 查看更多 »

郝柏村內閣

郝柏村內閣,(1990年6月1日-1993年2月27日),稱為「治安內閣」,由於行政院長是郝柏村軍人出身,作風強硬,引發許多爭議。由於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為李登輝,郝伯村為李氏提拔,也被稱為「李郝體制」。 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希望以郝伯村來提升治安,曾稱與郝柏村「肝膽相照」。.

新!!: 馬英九和郝柏村內閣 · 查看更多 »

郝明義

郝明義(Rex How,,筆名馬利),為臺灣知名出版業工作者,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郝明義 · 查看更多 »

胡壽宏

胡壽宏,江蘇漣水人,中華民國空軍砲兵上兵退伍,慈善家,在2010年開始陸續捐助榮民遺孤。.

新!!: 馬英九和胡壽宏 · 查看更多 »

胡定吾

胡定吾(Benny Hu,),生於臺灣台北市,籍貫中國浙江永嘉,中國國民黨籍,投資銀行家,為台灣最早的創業投資銀行家之一,曾任中華開發總經理、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胡定吾 · 查看更多 »

胡宗賢炸彈案

胡宗賢炸彈案,又稱行李炸彈案或高鐵炸彈案,是2013年的一宗臺灣罪案。4月12日上午9時許,臺灣高鐵616號列車車廂女廁內,發現兩個疑似爆裂物的行李箱;同日中午,立法委員盧嘉辰土城服務處又發現另兩個裝有汽油、氰化鈉等物的行李箱,當時正逢「山西解州祖廟關帝君來臺祈福活動」,可能會造成重大傷亡。 臺灣警方發現已經前往中國大陸的胡宗賢、朱亞東二人涉嫌重大,透過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合作機制,由中國公安在廣東省中山市逮捕胡宗賢、朱亞東二人,當時胡宗賢正與兩名應召女郎「雙飛」性交易。二人隨即被移交臺灣政府,被起訴。 2014年1月22日新北地方法院宣判時胡宗賢堅不認罪,4月3日,臺灣高等法院首次開庭審理時,一改原審不認罪態度,胡宗賢表示全部認罪自白,但主張應以殺人未遂一罪論處。2016年1月27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依殺人未遂罪,維持更一審判決分別判胡宗賢和朱亞東各有期徒刑20年、10年6月,全案定讞。.

新!!: 馬英九和胡宗賢炸彈案 · 查看更多 »

胡志強

胡志強是中國國民黨籍臺中市政治人物,曾任臺中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外交部部長、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現任旺旺集團副董事長、大學教授。 胡志強是第18任(第14屆)、第19任(第15屆)臺中市(省轄市)市長。2010年臺中縣、臺中市(省轄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胡志強被選舉為首任臺中市(直轄市)市長,就臺中市(省轄市)8個市轄區而言,其連續擔任地方首長達13年,為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連續擔任同一地區的地方首長期間最長者(前任高雄市市長陳菊於2006年12月25日至2018年4月22日,對於高雄市(合併前)11個市轄區,其連續擔任首長期間達11年5個月,為居次者)。.

新!!: 馬英九和胡志強 · 查看更多 »

胡四点

胡四点指的是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发表的江八点之后,发表了新的对台工作的四点“绝不”,包括了:.

新!!: 馬英九和胡四点 · 查看更多 »

郭台銘

郭台銘(英文名:Terry Gou,),台灣企業家,生於台灣臺北縣板橋鎮,板橋高中初中部、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今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畢業,是鴻海精密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以及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創辦人。以個人資產2504億台幣名列富比士億萬富翁列表中的第181大富豪,同時也是台灣首富。.

新!!: 馬英九和郭台銘 · 查看更多 »

郭位

郭位(),生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2008年5月14日上任香港城市大學現任校長,大學傑出教授。.

新!!: 馬英九和郭位 · 查看更多 »

郭冠英

郭冠英(),筆名:范蘭欽、郭才子,籍貫貴州清鎮,臺灣新竹人,新黨黨員,曾經擔任記者、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派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新聞組長,2009年因在職期間以筆名范蘭欽撰文發表辱與國家言論與貶抑與其政治立場不同的臺灣本省人、蓄意欺瞞等行為被中華民國政府以「蓄意欺瞞、言行不檢、嚴重損害政府及公務人員聲譽」為由免職。2014年3月甄選進入中華民國政府單位復職1個月後即屆退,被監察委員糾正省府並通過,於同年7月順利退休暫時不放月退俸,後自稱成功領取月退俸。 法治時報社長黃越宏於2014年稱目前郭冠英為《中國時報》「地下總主筆」,指他每周五在神旺飯店召開會議,檢討新聞及言論方向。.

新!!: 馬英九和郭冠英 · 查看更多 »

郭芝苑

郭芝苑(),台灣苗栗縣苑裡鎮人。台灣音樂作曲家,擁有多元而廣泛的創作類型及風格,包括管弦樂、歌劇、室內樂、協奏曲、鋼琴曲、合唱曲、藝術歌曲等,甚至連兒童歌曲及流行歌曲都有作品產生。郭氏可說是台灣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在台灣接觸西洋古典音樂之初,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新!!: 馬英九和郭芝苑 · 查看更多 »

都市传说列表

本列表介绍都市传说。.

新!!: 馬英九和都市传说列表 · 查看更多 »

興隆次分區

興隆次分區是屬於台北市文山區的一個次分區。以興隆路一至三段沿線區域為其分佈。於景美、木柵合併成為文山區之前,本區屬於景美區的一部份。 除萬芳醫院週邊為商業區外,興隆次分區大致上以住宅區為主,屬於公教人員居住較多的社區。前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亦設籍於本分區內。.

新!!: 馬英九和興隆次分區 · 查看更多 »

鈕則勳

鈕則勳(),鈕祜祿氏,台灣滿族,生於台灣台北市,政治學與傳播學者。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專長為政治傳播、政治公關、選舉策略及政策行銷。曾為中國國民黨員並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新!!: 馬英九和鈕則勳 · 查看更多 »

阮次山

阮次山(Anthony Yuen,)华裔美国人,祖先来自中国海南儋州,出生于中国广西。现任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时事评论员,他同时还为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2002年,阮次山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阮次山受聘为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12月,阮次山受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客座教授,2010年4月,阮次山出任中国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名誉院长兼首席教授,2010年5月,阮次山受聘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2010年6月,阮次山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6月,阮次山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新!!: 馬英九和阮次山 · 查看更多 »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的臺灣慰安婦紀念館,2016年12月10日開幕,2017年3月8日開館。纪念馆标志中「阿嬤」二字,結合女書「女」字與董陽孜題「阿嬤」二字。.

新!!: 馬英九和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 查看更多 »

阿帕契打卡案

阿帕契打卡案,中華民國國防部新聞稿稱其為「藝人登AH-64E直升機合影案」或「陸軍航空601旅違反內部管理案」,是一宗發生於2015年3月29日的中華民國國軍軍事醜聞。.

新!!: 馬英九和阿帕契打卡案 · 查看更多 »

蘇寅嬌

寅嬌阿嬤,本名蘇寅嬌,新竹縣新埔鎮客家人,臺籍慰安妇。.

新!!: 馬英九和蘇寅嬌 · 查看更多 »

蘇建和案

蘇建和案,又稱三死囚案,或以受害者姓名稱為吳銘漢夫婦命案,是1990年代台灣蘇建和、劉秉郎及莊林勳三人被以「結夥強盜、強姦、殺人」等罪名宣判死刑的重大刑事案件。三人在2003年1月13日曾一度被臺灣高等法院由死刑改判無罪,但在2007年6月29日臺灣高等法院又改判死刑。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於2007年11月1日撤銷死刑判決,發回更審。高等法院於2010年11月12日的再更二審再度判決無罪,但最高法院於2011年4月21日撤銷無罪判決,發回高等法院更審。2012年8月31日,高等法院的再更三審判決無罪,依刑事妥速審判法的規定,檢察官不得上訴,本案定讞。 本案部分承辦人員因辦案方法涉及刑求而遭檢察官偵查,但後獲不起訴處分。這個案件促使許多人重視中華民國刑事訴訟制度及警察制度的改善。另外,本案也堪稱中華民國司法史上最受矚目及最具爭議性的案件之一,歷經多任法務部長均未批准死刑執行令,是首件由檢察總長提起三次非常上訴及死刑判決再審後改判無罪,但經上訴發回又改判死刑的刑事案件,也是首件判處死刑後未收押被告的案件。 本案件於2012年被改編成廉政英雄戲劇系列劇情。.

新!!: 馬英九和蘇建和案 · 查看更多 »

蘇俊賓

蘇俊賓(),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任信義全球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亦為公司負責人,曾任信義房屋獨立董事之一;曾任中國國民黨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行政院新聞局長及桃園縣環保局長,亦於2012年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立委,不過最終小輸給尋求連任的前台南市長許添財。.

新!!: 馬英九和蘇俊賓 · 查看更多 »

蘇嘉全

蘇嘉全,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屏東縣長治鄉繁昌村馬卡道族人,中華民國現任立法院院長。 蘇嘉全自地方民意代表、幕僚幹部(如「陳定南省長選舉執行總幹事」)、地方行政官員、中央內閣閣員均有歷練,現任立法院院長(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此前亦曾任兩屆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等中央民代職位。黨職上擔任過兩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並曾擔任兩屆屏東縣縣長,創下屏東縣20幾年來首次的縣長連任紀錄;陳水扁政府執政後,其曾任內政部部長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政府要職。2012年1月14日和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第13任副總統以609萬3587票、80萬票之差敗給中國國民黨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及時任閣揆的吳敦義。 2016年立委選舉中當選第九屆不分區立委,之後當選立法院院長,成為中華民國史上首位非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籍)的立法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蘇嘉全 · 查看更多 »

蘇盈貴

蘇盈貴(),社會科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與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局長。執業律師二十餘年,兼任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公共事務與法律」講座數年,是聯合國所定國際志工日奉獻金暉獎第一屆得主。.

新!!: 馬英九和蘇盈貴 · 查看更多 »

蘇花高速公路計畫

蘇花高速公路計畫,是台灣東部一個高速公路建設計畫,因諸多爭議而先後變更為「蘇花公路替代道路」(「蘇花替」,2008年)、「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蘇花改」,2010年)以及「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2011年),與後來2011年動工的台9線蘇花改為不同路線。 蘇花高速公路原計畫起自宜蘭縣蘇澳鎮的蘇澳交流道(北宜高速公路的蘇澳交流道已預留延伸的空間),迄至花蓮縣吉安鄉,主線雙向以四線道鋪設,共設置7處交流道(東澳、南澳、和平、太魯閣、新城、花蓮、吉安)、服務區三處(蘇澳、南澳、崇德)、行控中心一處(南澳)、工務段二處(南澳、花蓮)、交控中心一處(花蓮區域交控中心)、工程處一處(國道高速公路東部工程段)、隧道十一座(總長約40公里),路線全長約85公里,橋梁總長約37公里,橋隧占全線90%,餘為路堤或路塹長約9公里,預估工期約需7~8年。雖目前因環境影響評估拍板而暫遭擱置,但仍有不少民眾積極爭取興建。.

新!!: 馬英九和蘇花高速公路計畫 · 查看更多 »

蘇貞昌

蘇貞昌(),生於臺灣屏東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縣長、屏東縣長等職。1981年投入政壇,於屏東選區當選臺灣省議員。2006年初,獲陳水扁總統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並於2007年5月請辭獲准。卸任後,蘇貞昌曾代表民進黨競選副總統及臺北市長,但皆敗選。.

新!!: 馬英九和蘇貞昌 · 查看更多 »

蘇麗文

蘇麗文(),為台灣跆拳道選手,擅長滑步旋踢、前踢下壓,出生於臺北縣泰山鄉(現新北市泰山區)。.

新!!: 馬英九和蘇麗文 · 查看更多 »

蘇起

苏起(),原名永鑫,別號永昕,生於中華民國台中市,曾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九二共識這一名詞的創造者。.

新!!: 馬英九和蘇起 · 查看更多 »

蘇永欽

蘇永欽(),籍貫浙江杭州,生於台灣宜蘭縣,台灣法學家。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並於2010年就任大法官並為司法院副院長,2016年請辭獲准,9月30日卸任。.

新!!: 馬英九和蘇永欽 · 查看更多 »

蘇昭旭

蘇昭旭,台灣高雄縣人,出生於嘉義市。台灣鐵道專家及學者,大學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是目前華人鐵道領域著作最多的專家學者。從1997年起開始發表鐵道畫作與鐵道圖書,2001年創辦鐵道旅行雜誌,2004年該雜誌結束,繼續製作中文的鐵道工具書,範圍包含台灣鐵道與國際鐵道的領域。其個人部落格與圖書序中宣示其著書理念:知識的效用在於助人,以建立中文鐵道工具書為終身職志,讓鐵道知識普及化,落實到「科普教育」。至2018年初為止,圖書著作共有43冊。.

新!!: 馬英九和蘇昭旭 · 查看更多 »

阅兵

阅兵,是指对武装部隊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用以庆祝、致敬,同时展现本国的軍事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提振军威,鼓舞士气。.

新!!: 馬英九和阅兵 · 查看更多 »

蘋果麵包

蘋果麵包(Apple Bread),是台灣的一種素食點心,常作為零食來食用。配方發明人為劉哲基,在台灣中小學福利社或是地方的雜貨店都會販售這類點心。其原始製作靈感來自國軍的軍用口糧,為小麥胚芽和雞蛋發酵後製成。且當時蘋果西打(一種汽水品牌)的廣告有名,便命名之。 劉哲基於1961年在加拿大傳教士富力農的建議下,開始試做蘋果麵包出售給駐台美軍食用。因美軍醫生檢查結果未通過而致使生意變冷淡,經由劉東崑牧師和美軍醫生的協助下成立劉麵包廠。之後遇到週轉不當和中美斷交,因此美軍離台時,劉哲基向美軍借錢,在美國又開了屬於自己的能衛康公司麵包廠,並在2008年回台販賣。.

新!!: 馬英九和蘋果麵包 · 查看更多 »

赵万富

赵万富(),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成都中央军校第二十一期步科毕业。原名子健,字萬富,以字行,别号万福,雲南鎮南州人。.

新!!: 馬英九和赵万富 · 查看更多 »

閩南裔臺灣人

閩南裔臺灣人(Hoklo Taiwanese)是臺灣最大的族群,泛指擁有漢族閩南人血統並承襲且認同閩南文化的漢族臺灣人,其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為中華民國國語及臺灣閩南語。在臺灣人的組成中,祖籍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以及漳州的人數超過四分之三,其餘為廣東省海陸豐的海陸豐人以及潮汕移民後裔。 由於閩南語讀寫方法、文化認同與意識形態的不同,對於自我族群和使用語言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今日的臺灣閩南人若以中華民國國語自稱,多慣用「臺灣人」、「閩南人」、「本省人」等用法。桃園市政府使用閩南人一詞,並舉辦桃園閩南文化節。若以臺灣話自稱時,多以臺灣儂(Tâi-uân-lâng)、河老儂(Hô-ló-lâng)或本省儂(Pún-síng-lâng)自稱。儘管如此,隨著族群對立的消弭以及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無論國語或閩南語,走向自我認同為「臺灣人」的趨勢愈漸主流。至於語言方面,多數臺灣人多以臺語(Tâi-gí/Tâi-gú)或臺灣話(Tâi-uân-uē)自稱,在國語意境裡也會以閩南語稱呼之。 一般而言,在提及臺灣閩南人或閩南裔等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閩南移民後裔,通常歸類在外省人的行列中,如文學家林語堂等;不過,廣義而言,後者也是閩南裔的臺灣人。.

新!!: 馬英九和閩南裔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間接選舉

間接選舉,簡稱間選,即政府首腦或立法機關的議員是由民眾先選擇一些代表,再由這些代表投票而產生。因此,選民不會直接投票予他們支持的參選人。相對概念為「直接選舉」(直選)。.

新!!: 馬英九和間接選舉 · 查看更多 »

薄瑞光

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生于美國纽约,美国外交官,通晓汉语、西班牙语、越南语、法语。.

新!!: 馬英九和薄瑞光 · 查看更多 »

開羅宣言 (電影)

《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中国大陆影片,其是慶祝二战結束屆滿70周年。该电影以开罗宣言为主题,讲述二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的殊死较量,描述了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新!!: 馬英九和開羅宣言 (電影) · 查看更多 »

藍信祺

藍信祺,自稱「祖上民主帝國」唯一合法統治者「大日昭明皇帝」,是臺灣的一名政治人物,於2015年9月22日由中選會公告為第十四任總統被連署人,最後因為未送出聯署書而競選失敗,政見為全民依其所著《宇宙生命憲法》擁護他稱帝,實施其宣稱之長生不老神功,以及類似社會主義,萬物由政府配給,人人齊頭式平等的制度,2015-09-24。其先前曾名列十大槍擊要犯且有殺人、公共危險、走私槍械等前科,曾兩度入獄服刑共約二十年。藍信祺也曾於2011年控告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奪取其合法執政權,被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

新!!: 馬英九和藍信祺 · 查看更多 »

藏區連環自焚事件

藏区连环自焚事件是自2009年2月起,发生在中國部分傳統藏區内的一系列藏人自焚事件。,已有约至少150名经报道的喇嘛、女尼或包括農牧民在內的藏人自焚,其中约至少126人死亡,被西藏女作家唯色稱為「是近代史上最偉大最慘烈的政治抗議浪潮。」, 自由時報, 2013-2-15, 開放雜誌, 2013-01-06根据媒体报道,这些自焚者的主要目的是抗议中国政府对藏区的高压统治、宗教限制、同化政策,並且要求讓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返回西藏。中国政府将事件归咎于中国境外的藏独势力,称系列的自焚事件与“达赖集团”的煽动教唆直接相关。不過达赖曾對自焚的行為表示困惑。.

新!!: 馬英九和藏區連環自焚事件 · 查看更多 »

藝術家 (雜誌)

《藝術家》是臺灣一本創刊於1975年6月1日的美術月刊,曾獲得1976年金鼎獎。創刊之初,以其25開的大小、版式、彩色印刷和獨特內容為特色,令創刊在前的同性質雜誌《雄獅美術》略顯遜色。而在《雄獅美術》全面改版之後,兩本雜誌成為臺灣美術界中最主要的美術雜誌。.

新!!: 馬英九和藝術家 (雜誌) · 查看更多 »

问答神州

问答神州(英语:Mainland Q&A),是香港凤凰卫视的高端访谈节目,由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吴小莉主持,2007年开播。节目以致力采访两岸四地关键人物,与政坛精英高端对话,观众可第一时间掌握中国的最新变化和发展。 此节目由2016年起加入鳳凰觀天下時段。.

新!!: 馬英九和问答神州 · 查看更多 »

關中 (中華民國)

中(),满族,瓜尔佳氏,籍貫安東省鳳城市(今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生於天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考試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關中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關愛之家再興社區案

愛之家再興社區案,係發生於2005年到2007年間的案件。由於本案涉及愛滋感染者的安養人權與居住權,而再興社區對關愛之家的拒斥喚醒社會對愛滋病患人權的關注,一審對關愛之家的不利判決更引起學界與弱勢團體的批判。在社運團體以及學界的壓力下,立法院修改《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明文保障愛滋感染者的居住人權,並使關愛之家在二審勝訴。關愛之家再興社區案從而成為台灣愛滋人權議題的重要判決。.

新!!: 馬英九和關愛之家再興社區案 · 查看更多 »

董陽孜

董陽孜()台灣女性書法藝術家,原籍浙江,上海出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後赴美國深造,取得麻州大學藝術碩士後回台灣,從臨摹古代碑帖入手,早期偏重顏真卿楷書和魏碑創作,近年偏向王羲之和懷素的感覺,創作中溶入西洋構圖的理論,兼具現代平面設計與傳統書法的美學。.

新!!: 馬英九和董陽孜 · 查看更多 »

葉世文

葉世文(),生於彰化縣和美鎮,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國國民黨黨員、政府官員,曾任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署長、桃園縣副縣長。.

新!!: 馬英九和葉世文 · 查看更多 »

葉爾辛效應

葉爾辛效應即謂國家元首與地方首長之民意基礎過於相近,使地方首長與國家元首的政治實力可能並駕齊驅,甚至凌駕後者之上,危及中央與地方權力均衡。.

新!!: 馬英九和葉爾辛效應 · 查看更多 »

葉由根

葉由根神父(Rev.,),出生於當時為奧匈帝國的科希策(現斯洛伐克境內),匈牙利裔天主教耶穌會神父、醫師與社服機構創辦人,自1955年後居於台灣,先後照顧了超過千位智能及多重障礙的兒童,被稱為台灣智障教育之父《經典雜誌》第卅期版權授權 。.

新!!: 馬英九和葉由根 · 查看更多 »

葉百修

葉百修(),司法院大法官,台灣法律學者。 司法官訓練所第11期結業。 60年司法人員乙種特等考試推事檢察官考試及格、考試院律師考試及格。 現任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及學士後法律學系兼任副教授 ,講授行政救濟法、損失補償法、國家賠償法。 師承司法院院長翁岳生。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西德Hanns-Seidel-Stiftung獎學金。 於1986年1月由司法院選派赴德國慕尼黑大學公法研究所進修 從學於名講座教授Prof.Dr.Peter Badura。(時為公法研究所所長) 任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廳長期間,推動修正通過《行政訴訟法》、《行政法院組織法》 確立行政訴訟改為二級二審制。 任職首任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院長期間,為增進報到之書記官、錄事、庭務員、執達員對於行政訴訟法之了解, 特安排行政訴訟法總則及高等行政法院第一審訴訟程序課程,辦理在職訓練、充實專業知能。 貫徹在審判方面確實督促行政權之合法行使,在行政方面落實司法為民之理念。 2006年任期屆滿,榮調最高行政法院法官由司法院秘書長范光群監交 並代表司法院院長翁岳生致贈感謝狀嘉許其致力司法工作不遺餘力任內諸多貢獻。 2008年9月19日獲總統馬英九提名為大法官,立法院10月3日行使同意權, 於同年11月1日就職。 2014年4月30日獲頒服務40年績優獎章,由司法院院長賴浩敏於大法官全體審查會議中, 表揚其於司法機關連續服務逾40年之長期的付出及貢獻,及對行政訴訟之理論與實務的貢獻。 2016年10月28日舉辦大法官卸任歡送會,由賴浩敏院長親自頒贈一等司法獎章及服務獎章, 表彰大法官8年來在釋憲工作上的辛勞與無私奉獻。 共計作成解釋90件(釋字第651號至740號),議決不受理案件3600餘件,提出意見書49件;所作成之解釋,充分發揮釋憲功能, 導正國家法治建設,影響基本人權之保障及民主憲政體制之維護至鉅。.

新!!: 馬英九和葉百修 · 查看更多 »

葉金川

葉金川(),台灣公共衛生學者及政治人物。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為第12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倚重的幕僚之一。曾任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 。現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新!!: 馬英九和葉金川 · 查看更多 »

葉耀鵬

葉耀鵬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律師,原為無黨籍,曾為美麗島系著名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1996年獲總統李登輝補提名擔任第二屆監察委員,始為無黨籍。2008年再獲總統馬英九提名擔任第四屆監察委員。胞弟為「心海羅盤善知識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被稱為「葉教授」的葉耀星。.

新!!: 馬英九和葉耀鵬 · 查看更多 »

葉耀星

葉耀星(),出身於臺灣屏東,台灣有線電視節目《心海羅盤》主講者“思想導引·葉教授”。曾為1993年北京广播音乐台“叶教授论人生”及北京广播电台“心海罗盘”广播节目主讲者。“葉教授”為其自定名號、筆名與負責公司商標的主要部分,民間亦常通稱他“葉教授”。其兄為前監察委員葉耀鵬。.

新!!: 馬英九和葉耀星 · 查看更多 »

葉武台

葉武臺是《波士頓通訊》作者化名,一般認為其真實身分即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葉武臺曾撰文反對、批判中共政權、台獨及海外左派,總計寫了十餘萬字。.

新!!: 馬英九和葉武台 · 查看更多 »

葉憲修

葉憲修(),藝名葉啟田,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籍,台灣嘉義縣太保市人,台灣著名男歌手、前政治人物,有「寶島歌王」之美譽。1964年出道,以《愛拚才會贏》一曲成為龍頭巨星,出過50張以上的專輯,而歌曲達1000首以上。曾任中華民國第二及第四屆立法委員。2005年末,復出並再發行新唱片《愛你未著我祝你幸福》。.

新!!: 馬英九和葉憲修 · 查看更多 »

邱小妹事件

邱小妹事件是一起發生於2005年1月10日,因為醫療制度失衡以及台北市災難應變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失當加上家暴,最終導致一條幼小的生命就此葬送之事件。 本案的發生,凸顯出當時台灣醫療體系間轉診制度之問題;另外也有人開始反省台灣醫師的醫學倫理是否出了問題。本案最終使衛生署重新統整台灣的急診救護醫療體系,訂立了所謂的「邱小妹條款」,將台灣6大醫療區域的醫療院所分三級,明定院內資源調度、院外轉診的制度規範,藉此來避免「醫療人球」事件的再次發生。.

新!!: 馬英九和邱小妹事件 · 查看更多 »

邱彰

邱彰(),生于台灣高雄縣,曾以專業人士身分代表民主進步黨當選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現為美國執業律師、公益律師、知名法律作家。邱彰畢業於北一女、台大,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法学博士、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曾任臺南市政府國際法律顧問、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及北京大学教授等職。.

新!!: 馬英九和邱彰 · 查看更多 »

邱創煥

邱創煥(),台灣彰化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歷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台灣省主席、考試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家庭在皇民化運動時改姓岡田。 邱創煥為蔣經國提拔台籍菁英(「吹台青」政策),一批搭上順風車者早在1978年登上內政部長之位,在同為台籍的林洋港與李登輝中居於領先。主管警政署期間發生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事件等一連串白色恐怖相關事件。 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還曾因行政院長孫運璿中風,一度代理院長。直到因行政院副院長位子上過久,才被林李二人追過。邱創煥與李煥、郝柏村、馬英九等「法統派」主張採類似美國選舉人制度的「委任直選」(依憲法,國民大會原本設計即類似美國的選舉人票制度),而非獨派鼓吹的所謂「公民直選」。 邱創煥曾有意競選總統,後因已提名李登輝而作罷。後來在其回憶錄《服務的人生》中表示後悔,稱「對不起蔣經國」。.

新!!: 馬英九和邱創煥 · 查看更多 »

邱榮利

邱榮利()是台湾学生联谊总会会长,曾任2012年马英九总統竞选总部台生后援总会会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博士生、管理学硕士。 原本任職於汇丰银行的高管,在2008年金融风暴後失業,2009年決定到復旦讀博士,2010年創辦在台湾学生联谊总会,負責服務華東地區的在陸台生。.

新!!: 馬英九和邱榮利 · 查看更多 »

邱正雄

邱正雄(),台灣花蓮縣人,台灣金融業界知名人士。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副總裁、中華民國財政部長、安泰商業銀行榮譽董事長、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並擔任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與財務金融學系的兼任教授,永豐銀行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邱正雄 · 查看更多 »

邱毅

邱毅,新黨、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高雄市燕巢區人,曾任中華民國第五至第七屆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邱毅 · 查看更多 »

邱淑媞

邱淑媞,台灣台南縣學甲鎮(今臺南市學甲區)出生,曾經擔任宜蘭縣政府衛生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現任部立桃園醫院顧問醫師,專長於家庭醫學、公共衛生。 2014年邱淑媞接受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徵召空降參選宜蘭縣縣長,最後敗於尋求連任的民主進步黨籍宜蘭縣縣長林聰賢。.

新!!: 馬英九和邱淑媞 · 查看更多 »

邵燕玲

邵燕玲,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畢業,司法官訓練所第15期結業,自1994年起在最高法院服務,期間被派任最高法院刑事庭庭長,自2010年10月6日起升任高等法院花蓮分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邵燕玲 · 查看更多 »

邵音音

邵音音(Susan Shaw Yam-Yam,),本名倪小雁,香港广为人知的实力派甘草演員,1970年代出道時以性感演出聞名,2008年憑在《野·良犬》演一個惡毒婆婆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三年後再憑《打擂台》獲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新!!: 馬英九和邵音音 · 查看更多 »

邵昕

邵昕(),台灣男藝人、經濟罪犯,拍攝過多部影劇作品,現以立祥公寓麵店為主業,偶爾接電視通告,曾与日本红星酒井法子合作演出《我爱美人鱼》红极一时,1992年凭借《黄金稻田》入围第29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獎。 畢業於國光藝校,與宋逸民、宋達民、屈中恒等同期。.

新!!: 馬英九和邵昕 · 查看更多 »

蔡同榮

蔡同榮(Chai Trong-rong,),中華民國 (台灣)政治人物,已故資深立法委員,曾任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長、民主進步黨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為早期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以及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動者。.

新!!: 馬英九和蔡同榮 · 查看更多 »

蔡宏圖

蔡宏圖,臺灣苗栗縣竹南鎮人,台灣前首富蔡萬霖之次子,目前擔任國泰金控董事長一職。.

新!!: 馬英九和蔡宏圖 · 查看更多 »

蔡式淵

蔡式淵,嘉義縣朴子市人,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臺灣大學畢業、美利堅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代表民主進步黨在台北市選區當選為第一屆增額國大代表,及嘉義縣第二、三屆立法委員。 1994年擔任立法委員時,針對屏東縣議會議長鄭太吉涉嫌殺人案提出質詢,並向黑道宣戰,得到不少喝采。有一天,蔡式淵在嘉義縣新港鄉一家餐廳吃飯,逐桌向客人敬酒時,有一桌全是年輕人,一看到他就說「你是我們的偶像」、「氣魄好」,還有人問他有沒有穿防彈衣;也有立委表示要當他的「治喪委員」。《天下雜誌》在隔年3月刊出長達6頁〈人物特寫:蔡式淵單槍挑戰黑道〉指出:「案發後,檢警單位懾於鄭太吉的影響力,並沒有採取積極的偵辦行動…沒有人敢挺身而出…案發三天後,蔡式淵在對行政院的緊急質詢中首先指名道姓、直指鄭太吉涉嫌此案。在輿論大譁下,檢警單位才開始積極偵辦行動,並使台灣政壇黑道問題嚴重的事實再度浮上檯面。」 1998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競選連任,但未當選。 他與林正-杰-、張富忠、蔡仁堅、楊祖珺於民進黨內屬於「前進系」(黨外運動雜誌《前進周刊》出身者),並於2000年1月接受時任新竹市長蔡仁堅的邀請擔任新竹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2002年,時任總統陳水扁提名他為考試院第10屆考試委員,經立法院投票通過後,自9月1日起上任,任期6年,到2008年9月1日。2008年6月,總統馬英九提名他連任第11屆考試委員,在7月11日獲得立法院同意,在2008年9月1日展開第二個任期。於2014年9月1日卸任。 他擔任考試委員後,依照民進黨黨章,黨員擔任大法官、監察委員和考試委員等必須「獨立行使職權」的公職人員都要「註銷黨籍」(卸任才能聲請回復黨籍,而且不一定通過),所以他和任期到2008年9月1日的第10屆院長姚嘉文都不是黨員。 2008年6月17日,他到美國在台協會填I407表格申請放棄綠卡(美國永久居留權)。。 他著有《完全黑金檔案》等書,譯作有《心理治療案例選粹》(合譯)等,另與楊祖珺合譯《綠色的抗議:西德綠黨及全世界的綠色運動》。.

新!!: 馬英九和蔡式淵 · 查看更多 »

蔡得勝

蔡得勝(),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人,中華民國陸軍退役中將。曾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局長。2014年5月5日,以健康因素請辭國安局局長,轉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其遺缺由國防部副部長李翔宙接任。.

新!!: 馬英九和蔡得勝 · 查看更多 »

蔡勳雄

蔡勳雄(),臺灣彰化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馬英九和蔡勳雄 · 查看更多 »

蔡瑞月

蔡瑞月是一位臺灣的舞蹈家,也是現代舞在臺灣的倡始者之一。.

新!!: 馬英九和蔡瑞月 · 查看更多 »

蔡豪

蔡豪(),台灣屏東縣客家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擔任無黨團結聯盟籍立法院立法委員,妻宋麗華。.

新!!: 馬英九和蔡豪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馬英九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蔡正元

蔡正元(),臺灣雲林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立法委員、國民黨代理發言人、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

新!!: 馬英九和蔡正元 · 查看更多 »

蔡沛然

蔡沛然(Allen Pei-Jan Tsai,),祖籍福建漳州龙文蔡坂村,生于台灣,其妻是馬唯中,岳父為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

新!!: 馬英九和蔡沛然 · 查看更多 »

蔡易餘

蔡易餘(英文:Tsai Yi-yu,),父親蔡啟芳曾任立法委員,目前為現任中華民國第9屆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蔡易餘 · 查看更多 »

蔣偉寧

蔣偉寧(),臺灣土木工程學者,研究專長是橋梁管理、風險管理、地震工程、模糊邏輯。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系主任、校長。 2012年2月接任教育部部長,2014年7月因陷入陳震遠論文審稿造假案而請辭,後遭中華民國科技部停權一年http://www.most.gov.tw/ct.aspx?xItem.

新!!: 馬英九和蔣偉寧 · 查看更多 »

蔣友柏

蔣友柏(),蒋中正曾孙,蔣經國之四子蔣孝勇與妻方智怡長子,橙果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新!!: 馬英九和蔣友柏 · 查看更多 »

蔣孝嚴

蔣孝嚴(英文:John Chiang,1942年3月1日 上註明章孝慈是1942年5月出生,由於蔣孝嚴、蔣孝慈兩人是雙胞胎,所以原先所知1941年5月2日生可能有誤。蔣孝嚴也曾說過身分證上的生日是舅舅代報的,不是正確日期。—)原名章孝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籍贯浙江奉化,生於廣西桂林,蔣經國雙胞胎兒子中的兄長。曾任立法委員、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副主席、國民黨秘書長、外交部部長等職。.

新!!: 馬英九和蔣孝嚴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馬英九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蔣介石日記

蔣介石日記,是中國現代史重要人物蔣中正自1915年至1972年7月21日手部肌肉萎縮症不能執筆為止之私人日記,共57年,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完整、資料量最巨的領導人日記。其中1915年、1916年及1917年之日記,於1918年底福建永泰縣遭北軍襲擊逃難時失落,1915年日記僅存13天。蔣後來自撰《中華民國六年前事略》回憶1917年前個人歷史,亦被學者引用,但非日記。1924年日記可能遺失於黃埔軍校時期。台海兩岸都有學者認為此日記高度真實及有權威性,顛覆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過去官方論述。 蔣日記原本由其本人保管,蔣死後交蔣經國保管;蔣經國死後,交蔣孝勇保管;蔣孝勇死後,交蔣方智怡保管。2004年,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與馬若孟取得蔣方智怡授權,親自到加拿大與美國的蔣家,將日記帶到胡佛研究所存放。 蔣介石日記「目前暫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已開放供研究者參閱」劉維開:《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台北,時英出版社,2009年微縮攝影版,但因蔣家後人(可能是蔣經國或蔣介石自己)對日記有刪節或塗黑,導致少部分日記內容不完整。胡佛研究所也在蔣家要求下,將部份與史學研究無涉的隱私少量內容進行處理,此部分內容將在2035年完全公開。.

新!!: 馬英九和蔣介石日記 · 查看更多 »

蔣公報恩觀

蔣公報恩觀,是位於臺灣高雄市旗津區實踐--、大陳人祭拜蔣中正的廟宇。.

新!!: 馬英九和蔣公報恩觀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馬英九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之死

1988年1月13日下午3時50分,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因心衰竭在臺北市七海寓所逝世,享年78歲。蔣去世後,副總統李登輝依《中華民國憲法》繼任總統,此後中國國民黨內引發一連串的權力鬥爭;最終李登輝順利接掌中國國民黨主席,全面接掌黨政權力。.

新!!: 馬英九和蔣經國之死 · 查看更多 »

蔣萬安

蔣萬安(),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蔣經國庶長孫,現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國民黨智庫董事、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集委員,關注醫療健康、弱勢權益、環境保護及勞動權益。 蔣萬安生於臺北市,取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律博士(J.D.)後,在加利福尼亞州擔任執業律師,並於2011年在舊金山合夥創辦萬澤國際法律事務所。 2015年3月,蔣萬安宣佈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九屆立法委員黨內初選,在第二輪初選中以11%差距擊敗時任立法委員羅淑蕾,取得中國國民黨臺北市第三選區立法委員提名,並於2016年1月16日當選第九屆立法委員,成為目前唯一從政的蔣家第四代。 2016年4月28日,蔣萬安獲得公督盟評鑑第九屆第一會期「期中立委考察」質詢率及出席率雙料冠軍,有「國會戰神」之美名。2018年4月16日,蔣萬安連續四度獲得公督盟評鑑第九屆第一、二、三、四會期「優秀立委」。 2017年9月9日,蔣萬安當選第20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並於10月1日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新!!: 馬英九和蔣萬安 · 查看更多 »

蔣渭水紀念公園

蔣渭水紀念公園於2006年4月由錦西公園更名而來,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雙連裡錦西街51號對面。.

新!!: 馬英九和蔣渭水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锦州市

锦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是辽宁沿海的第二大城市。锦州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著名的松錦之戰、辽沈战役主战场之一。锦州主城区位于小凌河和女儿河的交汇处。沈山铁路和锦承铁路在市区穿过,南部有京哈铁路穿越。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京沈高速、锦阜高速、锦朝高速以及102国道。锦州有辽代、明代建筑遗迹。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

新!!: 馬英九和锦州市 · 查看更多 »

鄧佳華

鄧佳華(FBI帥哥)(),台灣網路爭議人物,出生於臺北縣板橋市(今新北市板橋區),目前居住於桃園縣中壢市(今 桃園市中壢區),服役期間經國防部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判定為智能障礙偏低。特徵為禿頭與暴牙及自戀。曾就讀台東縣國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家庭成員有一父一母、一弟一妹。 他曾在網路上發表爭議性影片與文章造成網友不滿,2013年1月6日其聲稱要在中華民國總統府放置炸彈傷害時任總統馬英九的文章而遭到警方逮捕,爾後也屢次在網路上惹出不少爭議事件 。.

新!!: 馬英九和鄧佳華 · 查看更多 »

鄭家純 (藝人)

鄭家純(),臺灣女藝人,綽號“雞排妹”。學生時期曾兼職外拍模特兒,因代言雞排店宣傳影片在2012年初爆紅,其後開始演藝事業。因鄭家純穿--引人注目與直言不遜的性格,常引人議論。.

新!!: 馬英九和鄭家純 (藝人) · 查看更多 »

鄭安國

鄭安國(),中華民國記者、政治人物,長期擔任兩岸事務溝通者。祖籍廣東東莞,能操粵語,曾任駐洛杉磯文化服務中心主任、海工會總幹事、中國國民黨駐美黨務總督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企劃處處長、港澳處處長、駐香港代表、派駐香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駐港代表)《東方日報》龍門陣「港人講事」,黃啟元:〈黨官搞政務〉,1995-05-19。曾先後擔任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臺北市政府馬英九市長辦公室主任等職。.

新!!: 馬英九和鄭安國 · 查看更多 »

鄭弘儀

鄭弘儀 (1961年12月28日-),臺灣嘉義縣水上鄉人,媒體工作者、節目主持人。現金主要主持的節目有《新聞挖挖哇》及《寶島全世界》及《鄭知道了》。.

新!!: 馬英九和鄭弘儀 · 查看更多 »

鄭德美

鄭德美,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臺灣外省人,籍貫海南特別行政區儋縣,為國軍極少數籍貫海南省的高階將領,陸軍官校47期步兵科畢業,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國防大學校長、陸軍副司令、陸軍八軍團指揮官、總統府侍衛長、陸軍馬防部指揮官、陸軍六軍團副指揮官、陸軍司令部人軍處處長、陸軍金防部參謀長、陸軍官校學指部指揮官、旅長、科長、營長、連長等職。.

新!!: 馬英九和鄭德美 · 查看更多 »

鄭陳桃

小桃阿嬤,本名鄭陳桃,冠夫姓,臺灣台北市大同區人,臺籍慰安妇。.

新!!: 馬英九和鄭陳桃 · 查看更多 »

鄭村棋

鄭村棋(),台灣政治人物、社會運動者,也是人民民主陣線政黨的召集人。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籌組中國時報工會、協助籌組眾多工會與聯合組織、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召集人、勞工教育資訊發展中心創辦人、台北市勞工局局長,長年推動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

新!!: 馬英九和鄭村棋 · 查看更多 »

鄭永金

鄭永金()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無黨籍,現任台灣省諮議會第7屆諮議長;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兩任新竹縣縣長、新竹縣議會議員暨議長、兩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鄭永金 · 查看更多 »

鄭文龍

鄭文龍(Cheng Wen-lung或Jerry Cheng),台灣律師,東吳大學法律學系81級(1992年入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肄業,法律扶助基金會、台灣永社發起人,法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曾義務協助東星大樓、博士的家、樂生療養院國家賠償等訴訟案件,及擔任法律扶助基金會秘書長、東吳大學法律服務社顧問律師、崔媽媽基金會法律義工、法律扶助基金會覆議委員、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諮詢委員、新北市選舉委員會監察小組常任委員、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執行委員、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臺北市政府廉政透明委員會委員。.

新!!: 馬英九和鄭文龍 · 查看更多 »

鄺麗貞

鄺麗貞(),臺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為首任女性臺東縣縣長,從政前曾擔任中華航空空服員,也被稱做「空姐縣長」。丈夫前臺東縣縣長吳俊立卸任,吳俊立因貪汙判刑確定,鄺麗貞為延續家族勢力,「代夫出征」,並高票當選。.

新!!: 馬英九和鄺麗貞 · 查看更多 »

野草莓運動

野草莓運動,又稱1106爭人權反集遊法靜坐,為2008年11月6日起,在台灣,為抗議馬政府使用國家暴力侵犯人權,而發起的社會運動。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談期間,警察藉維安之名,以粗暴的驅離、沒收、禁制、拘捕等手段,對付表達不同意見的民眾。馬政府對基本人權之種種侵犯,觸發全台大學生、教授及社會人士發動靜坐抗議運動。抗議行動主要參與者為學生,主要發起人之一、臺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透過PTT網路串連,號召數千名民眾自2008年11月6日至2009年1月於行政院前、自由廣場、全台各地及校園,以靜坐及示威遊行方式抗議行政濫權、侵犯人權、 集遊法違憲,要求馬英九總統公開道歉、警政署長王卓鈞下台。.

新!!: 馬英九和野草莓運動 · 查看更多 »

自由中國號

自由中國號,一艘仿古中式帆船,是中華民國第一艘達成橫渡太平洋記錄的無動力木造帆船,也是目前現存以中國傳統工法製造的木造帆船中,歷史最悠久的。於1955年4月4日,由基隆出發,搭載周傳鈞、-种-玉麟、陳家琳、徐家政、胡露奇等五名中華民國船員以及當時的美國駐華副領事麥克文(Calvin Mehlert),經114天,到達美國舊金山。 這項記錄被列入舊金山海洋活動歷史名冊。中華民國政府也因此將7月11日定為航海節。.

新!!: 馬英九和自由中國號 · 查看更多 »

自由經濟示範區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自由經濟示範區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相關爭議列表

表列為臺灣《自由時報》創刊以來引起之爭議。.

新!!: 馬英九和自由時報相關爭議列表 · 查看更多 »

自覺運動

自覺運動,為1960年代台灣青年學生發起的運動,內容為提振國民公德心的運動。.

新!!: 馬英九和自覺運動 · 查看更多 »

臺南天馬電臺

台南天馬電台,是中華民國公共電台中央廣播電台的台南分台,短波播音覆蓋面積世界第一,具國安戰略價值。1969年接受美國政府援助籌建,為美軍協防臺灣的重要戰略佈署,1976年開始對國際及中國大陸播音,具備強大的短波廣播播送能量,電波涵蓋遍及中國大陸、東北亞、東南亞、歐洲、澳洲、美洲,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期間都發揮展現強大訊息傳播能力,對被迫退出聯合國後的中華民國台灣突破外交困境有極大貢獻,歷史意義重大,直到現在都是大陸民眾突破封鎖管道。租用央廣短波設備用戶包括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國際媒體,主要都是向中國大陸播送。 2013年4月傳出中華民國政府將逐步終止央廣向中國大陸短波播送業務,並提前拆除天馬電台,多位美國重量級參眾議員向馬英九總統表達關切但未獲回應,央廣於7月1日拆毀其中3組天線,被相關人士批評「自廢武功」,引發美國方面及國際媒體的關注。中國維權運動律師陳光誠則強調「央廣短波對中國大陸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說台灣沒有中央廣播電臺,我今天就不會坐在這兒。.

新!!: 馬英九和臺南天馬電臺 · 查看更多 »

臺南孔子廟

臺南孔子廟是臺灣第一座孔廟,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原為承天府寧南坊),建於明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為臺灣最早的文廟。清領初期是全臺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此稱「全臺首學」。 臺南孔廟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公告為祠廟類國家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新!!: 馬英九和臺南孔子廟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孔廟

臺中市孔廟,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金華--的孔廟,原規劃於基隆顏家贈售的吳鸞旂公館,但未完全建好,又因環境、被公眷與平民占用等問題,改至空軍第三飛機場附設子弟小學原址、臺中市忠烈祠旁重建,建築仿效曲阜孔廟格局,於1976年落成。.

新!!: 馬英九和臺中市孔廟 · 查看更多 »

臺北孔子廟

臺北孔子廟,又稱大龍峒孔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保安里的孔廟,由鹿港辜家、陳悅記家族獻地,自臺灣日治時期的1925年開始規劃,以替代臺北府文廟,建物占地約四千多坪,1927年動工,1939年竣工。建築為泉州風格,總工程師王益順,1990年代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國曆9月28日教師節的秋祭釋奠禮時,政府官員會派代表祭祀,並有仿效明朝制度的佾舞。.

新!!: 馬英九和臺北孔子廟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私立再興高級中學

中小學校門口(興隆路) 臺北市私立再興高級中學(Tsai-Hsing High School)簡稱再興中學,是一所位於臺北市的私立學校。.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私立再興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私立靜心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

臺北市私立靜心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Ching Sh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nd Kindergarten),簡稱靜心國小或靜心國中,統稱靜心學園(Ching Shin School),成立於1956年。目前的校址位於台灣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二段46號。該校的小學部目前有三十六個班級,每個年級六個班級,名稱取八德中的前六個「忠、孝、仁、愛、信、義」。 該校原址在台北市貴陽街,於1967年購得新校地約六千坪,並遷至現址。 目前依據2002年的統計,整個學校老師約122人,學生約2410人,共60個班級。 但是在2004年後,學校增添了六年級的兩個班,也就是六年信班和六年義班。 而2010年,也就是新校舍完成之後,靜心國中部亦於七年級增加一班---義班,由原本的五班,變成六班:忠、孝、仁、愛、信、義。」。 中學目前(2013年)每個年級六個班級(七、八、九年級各增加一班),共十八個班級。.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私立靜心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職業學校(Kai Ping Culinary School),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安區、教授餐飲專業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職業學校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英文:Affiliated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Taipei, ESUT),簡稱北市大附小,於1913年創立,是臺灣一所的國民小學,為臺北市立大學附設的實驗小學,前身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大附小)。其位置緊鄰麗正門(南門)、臺北市立大學、弘道國中。附設一幼兒園。.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Daan Junior High School),簡稱大安國中,是一所成立於1961年的公立國民中學。目前的校址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大安區龍雲里大安路二段63號,校舍面積共21,551平方公尺。該校目前日間的普通班共有48個班級,七年級有16班,八年級有16班以及九年級有16班。另外還設有夜間補習學校,班數3班,現任校長為洪錫璿先生。 九十八學年度(2009年)該校教師約134人、行政人員約24人,校警2人、技工及工友11人,學生則約1825人.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縮寫常作CKHS,簡稱建國中學、建國高中、建中,舊稱台北建國中學,為一所公立高級中學。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正對面。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臺北一中、三中及四中。 該校校友涵蓋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蘇有朋、黃國倫、辰亦儒、吳思賢等演藝明星等各領域人物。科技界則包含曹興誠、黃崇仁、張凱鈞等企業領導人。公益領域則有社會企業家胡庭碩、陳慕天、徐凡甘 該校設有數理資優班、人文社會資優班、科學班、及體育班;其體育班曾培育出多位臺灣體育好手,包含網球界前亞洲球王盧彥勳。.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以下收錄畢業自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暨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建中補校,已裁撤)之著名校友。陳又亮.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圖書館王貫英紀念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王貫英先生紀念圖書館(英文名稱為Taipei Public Library Wang Guan-Ying Branch,簡稱王貫英紀念館、王貫英圖書館、貫英分館),現有館舍原名「臺北市立圖書館古亭分館」,為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分館,編號為E11。 目前館舍座落於中正區汀州路二段265號(汀州路金門街口),距捷運古亭站及台電大樓站各約400公尺路程。館藏特色為旅遊,館舍自地上3樓至地下1樓。館舍外部於汀州路金門街口,設有「王貫英紀念園」一座。 此分館為紀念慈善家王貫英而命名,與紀念前立法院院長張道藩的道藩紀念圖書館(一般稱為道藩分館)與李科永文教基金會捐資興建的李科永紀念圖書館,為目前台北市立圖書館中的三座紀念圖書館。 該館舍過去在1957年至1990年間,為北市圖之(臨時)總館;其中有一段時間館舍維修,總館暫遷至信義路,後又遷回。.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立圖書館王貫英紀念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英语:Taipei Municipal YongChun High School、簡稱:YCSH),位在臺北市信義區四獸山的象山上,青山環繞,幽靜清朗,又因比鄰大都會客運松職站,交通方便。.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道路列表

台北市道路列表除列出台北市境內道路外,並說明道路命名、分段等原則。.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道路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

臺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發生於西元2006年,馬英九於任職臺北市長期間,使用特別費核銷領養流浪犬「馬小九」的治療費用,並將每月特別費半數匯入妻子周美青帳戶,遭臺北地檢署以貪污罪起訴。最高法院最終判處馬英九無罪,其部屬余文則遭判有期徒刑,台北地檢署不起訴處分。 國務機要費案引發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包括蔡英文、李登輝、謝長廷、蘇貞昌、呂秀蓮、游錫堃、連戰、吳敦義等共七千多名政務首長遭起訴,但皆獲判無罪。.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歷史

臺北市歷史包括臺北從移民聚落、殖民城市、到現代國際性的大都市的歷史過程。 臺北市歷史可追溯至清代1709年陳賴章墾號開墾大加蚋,亦可从1884年臺北府城建城算起。事實上,依照考古所獲得的證據顯示,早在7,000至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市區內的圓山與芝山岩等地已有相當豐富的史前文化。 約2,000年前,臺北市中山區出現了圓山文化,該文化與之後生活於臺北盆地的平埔族有極深的淵源。 而根據1654年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及其他文獻得知,當時絕大部分仍為溼地的臺北市,除了平埔族社之外,並無其他聚落。 不過,在此段時間,並沒有精確的文字記錄可供後人按年計月地細數臺北歷史史事。這種情況直至17世紀有其文字記載後,才有所改變。.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簡稱:北市府)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北市政府設有32個所屬一級機關、112個「所屬二級機關」、12個區公所、236所各級學校、14所幼兒園,此外臺北市政府還經營3個事業機構。臺北市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和市營事業機構,共有編制員工約七萬餘人。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北市役所」。1967年7月1日,直轄市臺北市成立,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1968年7月1日,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直轄市),確立今日的臺北市轄域。.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簡稱觀傳局),是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政府一級單位。前身主要為臺北市政府新聞處,並納入原屬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職掌的觀光旅遊業務。馬英九擔任臺北市市長時代開始籌劃臺北市政府新聞處改--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2007年5月23日臺北市議會通過改制案;郝龍斌接任市長後,2007年9月1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同時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第四科移撥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觀光傳播局的主要業務有兩項:一項為管理全市的新聞行政及市政宣導業務,主要任務包括向市民傳達台北市政府的政策,使市府各項施政作為能讓市民瞭解及共同參與;另一項為負責台北市的城市行銷與觀光產業管理,主要任務為推廣城市觀光,並促進台北市觀光產業的活絡與發展,這也是觀光傳播局成立的最主要目的。.

新!!: 馬英九和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 查看更多 »

臺北圓環

建成圓環,又名臺北圓環,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的圓環,為南京西路、寧夏路、重慶北路一段、重慶北路二段、天水路等4條道路的交叉處,鄰近寧夏路夜市,面積約1,732平方公尺。闢建於1908年,此後該圓環上形成夜市,曾成為臺北的標誌景點之一,但在2016年11月24日遭到拆除,圓環主體則予以綠化做為廣場供市民休憩之用。.

新!!: 馬英九和臺北圓環 · 查看更多 »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是臺北市政府的直屬機關,同時也是翡翠水庫的管理機構,成立於1987年。.

新!!: 馬英九和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臺北製糖所

臺北製糖所,是一所曾經存在於台灣日治時期的蔗糖製造工廠,位於臺北廳古亭村區下崁庄(今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大理街160巷20弄內),設立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是日治時期在桃園以北唯一設立的製糖所。昭和十八年(1943年)太平洋戰爭戰況緊張,因甘蔗原料供應不足,且人手短缺而廢除臺北製糖所,廠房與機器設備隨之逐漸被拆毀。直至戰後僅剩倉庫由臺灣糖業公司使用。臺北市政府在2003年指定原為其所屬的3棟倉庫與古月台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更名為「糖廍文化園區」,為臺北市文化局的自營館所之一。.

新!!: 馬英九和臺北製糖所 · 查看更多 »

臺北雙子星弊案

台北雙子星弊案,於2013年在台灣爆發的弊案,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兼馬英九辦公室主任賴素如等民意代表與官員,涉嫌貪污等罪遭起訴判刑。.

新!!: 馬英九和臺北雙子星弊案 · 查看更多 »

臺北松山機場

臺北松山機場或稱臺北國際機場(Taipei Songshan Airport或稱Taipei International Airport;),因其所在地又別稱為松山機場或臺北機場,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松山區的機場,也是臺灣第一座機場,啟用於1936年,與桃園國際機場同為臺北的聯外機場。場區座落於臺北市中心內的東北側,南連敦化北路終點、北接基隆河岸,並以民權東路及民族東路與市區相隔,總面積約2.13平方公里(213公頃)。 松山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為臺北國際航空站(英語譯名:Taipei International Airport),由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管理及營運,專用面積約0.8849平方公里(88.49公頃),為臺灣的國內航線樞紐,目前國內與國際航線並重(含兩岸航線);軍用部分為空軍松山基地(英語譯名:Songshan Air Force Base),隸屬於中華民國空軍,專用面積約1.2451平方公里(124.51公頃),主要提供專機服務予正副總統與政府高階官員。 松山機場在1979年桃園國際機場啟用前,為臺灣首要的民用機場;桃園國際機場落成後曾停止國際定期航線營運,至2008年重啟,並定位為首都商務機場。由於場區上空在夏季午後很容易形成空氣對流、以及颱風經常侵襲臺灣的因素,航班起降時常受到影響。在臺北捷運內湖線於2009年通車後,松山機場成為繼高雄國際機場後,臺灣第二個有聯外捷運系統直接連接的民用機場。松山機場於2016年共服務614萬2996旅客人次,位居全臺第三,僅次於桃園國際機場與高雄國際機場。.

新!!: 馬英九和臺北松山機場 · 查看更多 »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臺北大巨蛋(英語:Taipei Dome)是臺灣臺北市信義區一座興建中的都市開發區,位於光復南路、忠孝東路與市民大道之間,並且隔著忠孝東路與國父紀念館對望,體育園區坐落於松山菸廠原址(現部分區域已經劃為松山文創園區),由臺北市政府以BOT模式交由遠雄集團旗下的遠雄巨蛋公司興建與營運。主體為一座多功能室內體育館,即俗稱的巨蛋。為了跟早已經落成的臺北小巨蛋(Taipei Arena)做出區隔,因此稱為臺北大巨蛋(Taipei Dome)。園區設置的項目除巨蛋外,另有商業用途的商場、影城、飯店、辦公大樓、旅館等附屬設施。.

新!!: 馬英九和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馬英九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人物列表

本列表是關於具有臺灣原住民身分的著名人物。另,關於具有臺灣原住民身分的著名音樂界人物,請參見「臺灣原住民音樂界人物列表」。.

新!!: 馬英九和臺灣原住民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馬英九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反核遊行

臺灣反核遊行,是指在臺灣反核運動中,各地所舉行的各種遊行活動,主要訴求包含停止興建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廢料遷離蘭嶼等。.

新!!: 馬英九和臺灣反核遊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同性婚姻

臺灣的同性婚姻議題與相關社會運動,起始於1980年代末期祁家威提出同性婚姻法制化的請願。現行婚姻規範法源於中華民國《民法》親屬編,當中沒有承認同性婚姻或同性結合的法律地位。 為了使同性婚姻在台灣合法化,同志團體自2012年起積極推動《多元成家立法草案》,並就現行《民法》條文不允許同性婚姻提請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反对人士擔心法制化後危及現行婚姻概念,故大力反對以修改《民法》的方式讓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享有相同的婚姻法源,部分認為可以另立專法來處理同性婚姻,但支持同婚的民法派認為如此形同隔離政策。现時台灣主流政党包括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及時代力量均支持同婚。 2016年11月8日,執政民主進步黨控制的立法院一讀通過《民法》親屬,亦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於12月26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全案須送朝野協商。 2017年5月24日,司法院公布釋字第748號解釋文,宣布现行《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自由及平等權已屬违宪,要求行政和立法机关两年内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以保障同性婚姻的权利,成為亞洲首例。.

新!!: 馬英九和臺灣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臺灣同性婚姻釋憲案

臺灣同性婚姻釋憲案,正式名稱為釋字第748號【同性二人婚姻自由案】,是司法院大法官對於民法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是否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做出解釋。該釋憲案由祁家威與臺北市政府分別提出。 祁家威是台灣社會第一位公開出櫃的男同志,早在1986年就要求政府應該保障同性婚姻。在1998年申請與同性伴侶公證結婚,於2000年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聲請解釋戶政機關不准同志結婚是否違憲,但被以不合程序為由駁回。2013年,祁家威再次到萬華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仍遭拒後,委任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的 許秀雯律師,以及義務律師團的潘添慶律師、莊喬汝律師,擔任訴訟代理人,上訴到最高行政法院。同年9月,最高行政法院駁回上訴定讞,12月24日由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義務律師團陪同在司法院前舉辦記者會,控訴恐同違憲。2015年8月已經正式向大法官遞交釋憲聲請。2017年2月10日,大法官會議正式受理釋憲聲請案,並於3月24日進行言詞辯論,開庭全程直播。 司法院於2017年2月10日宣布受理兩案並併案審理,於3月24日召開言詞辯論庭,後於法定期限內之5月24日下午4點,由司法院秘書長公布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 大法官釋憲結果宣告,民法沒有讓同性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與憲法第22條保障人民婚姻自由與第7條平等權規範之意旨有違,於此範圍內違憲,行政與立法機關需要在兩年內修法,逾期未完成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者,同性二人得依現行民法規定登記結婚。 此次釋憲結果也讓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全域性以法律保障同性婚姻的國家。.

新!!: 馬英九和臺灣同性婚姻釋憲案 · 查看更多 »

臺灣各界對於太陽花學運的反應

太陽花學運是指自2014年3月18日開始,學生主導並且以中華民國立法院為主要佔領據點的社會運動。其中在3月18日晚上9時,反對中國國民黨單方面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宣告存查的學生佔據了立法院議場。儘管內政部警政署曾經多次嘗試驅離佔領議場的抗議學生卻都宣告失敗,與此同時來自臺灣各處的示威群眾與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也紛紛前往立法院附近支援。這次事件除了促使得許多臺灣新聞媒體報導外,也有許多人士對此表達支持或者反對之意。.

新!!: 馬英九和臺灣各界對於太陽花學運的反應 · 查看更多 »

臺灣大陳人

臺灣大陳人,又被稱為大陳義胞,是指1955年2月自浙江省沿岸的大陳島、漁山列島、披山島、南麂列島撤退來到臺灣的居民,這段歷史事件史稱大陳島撤退。 臺灣政壇上知名的大陳人後代,包括民主進步黨籍臺北市議員梁文傑、中國國民黨籍的葉匡時等。著名歌手演員柯受良也是大陳人。.

新!!: 馬英九和臺灣大陳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外省人後代

臺灣外省人後代是接續著「外省人」的概念而來,通常是指在臺灣日治時代結束以後,在臺灣出生,但雙親或雙親之一(一般以父親為主)來自中國大陸。.

新!!: 馬英九和臺灣外省人後代 · 查看更多 »

臺灣媒體亂象

台灣媒體亂象主要指台灣於1980年代解嚴後,由於商業媒體(特指新聞媒體)利用暴力、血腥、煽情、炒作與捏造新聞等違反媒體倫理手段增加收視率或報刊發行量之現象。該亂象促使部份人士成立媒體批評團體並對媒體進行監督和批判。如1999年成立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00年八掌溪事件後成立之「與媒體對抗」運動及2002年成立之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等。媒體批評團體反對爆料公社為目標進行大清洗,有些側重人民媒體素養之提昇,有些則偏向批判商業化之媒體環境並要求健全公共媒體空間 。.

新!!: 馬英九和臺灣媒體亂象 · 查看更多 »

臺灣對外關係史

台灣的對外關係,始於何時並不確定。經由人類語言學的考證,有學者提出台灣為西太平洋南島語系的源頭,亦即大部份南島民族是由台灣遷徙出去的,這大致上可以說是台灣對外關係的起點。《三國志》記載三國時代吳國曾指派軍隊登陸夷洲,但此夷州是否為台灣仍有爭議。元朝、明朝設澎湖寨巡檢,曾打算進取台灣。1593年发生了日本豐臣幕府家臣原田孫七郎的台灣納貢事件。1670年,台灣台南一帶統治者鄭氏王朝鄭經與英國簽訂通商條約,是台灣的第一個正式外交條約。其后,台湾先后由清朝与日本统治,其涉外关系也融入了清朝及日本的外交当中。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国接管台湾。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失利继而播迁台湾,在國際上仍宣稱己為唯一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其後經歷金門砲戰、退出聯合國、美國與之斷交。在美國制定台灣關係法後,確立美國第七艦隊仍然肩負防衛台灣的重大使命,台灣主體性意識開始抬頭。1984年,首度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洛杉磯奧運,並開始使用梅花旗取代青天白日滿地紅,此後對外關係開始以奧會模式為基準,並積極參與國際相關活動,该现状维持至今。.

新!!: 馬英九和臺灣對外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台灣在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發生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矩震級9.0, 所釋放能量約為矩震級7.6之1999年南投集集921大地震的126倍)後,即針對海嘯進行預警疏散、迅速派遣救難隊赴日、提供金錢援助、並協助臺灣僑民與上百名他國政府人員及僑民撤至臺灣。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主要政黨、企業界、影視圈、慈善與宗教等民間團體亦踴躍響應捐助金錢物資,並親赴災區賑濟和協助短中長期重建。依參與之廣、時間之久、金額之高,此次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堪稱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國民外交。臺灣政府與臺灣人民捐助至少日圓200億元(外交部報告數字為新臺幣68.4億,因捐助管道有別且各時期匯率差異而有66至73億元等不同估算),居世界第一,且超過有捐款的其他93個國家總額。由台灣寄出的救援物資保守估計亦超過上千公噸。日本政府及日本傳播媒體對此向台灣表達感謝之意。, 立法院, 2012/3/17 ,中華民國外交部,101.2.29。 針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等處之持續性事故,除各相關政府部門採取因應措施,主要政黨、環保團體、學術界等公民社會亦重新檢討能源與工業政策。此一發生於鄰邦之「複合式災難」,對於台灣的防災預警思維、救災動員措施、推動非核家園,以及增進臺灣和日本兩國關係,均有重要影響。.

新!!: 馬英九和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 查看更多 »

臺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中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中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中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部地區包括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等五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台灣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部地區政治情勢較為支持泛藍陣營,不過此說法並不是非常的準確。.

新!!: 馬英九和臺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之最列表

臺灣之最是指在台灣各領域中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臺灣之最。 粗體字表示該紀錄同時成為世界之最,斜体字表示該紀錄曾經為世界之最。.

新!!: 馬英九和臺灣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權

臺灣人權是指人權在臺灣的實踐,也就是臺灣住民做為一個人對所應享有之權利的爭取歷史與現行保障。以下分別從歷史、法律、現實等層面描述臺灣的人權進展,參考國際人權團體對臺灣各地各類人權狀況的觀察。.

新!!: 馬英九和臺灣人權 · 查看更多 »

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北部地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及新竹市等七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台灣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北部地區政治情勢較為支持泛藍陣營,不過此說法並不是非常的準確,尤其宜蘭縣該歸於北部或東部常有不同的說法。.

新!!: 馬英九和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問題

台湾问题在台湾又称統獨議題,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國共內戰后,關於臺灣的政治体制及主權歸屬争议。台湾问题背景为兩個中國政權关于主權、領土以及政權合法性的争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对彼此的主权声索,彼此宣称拥有对方全境之主权,其中台澎金馬未來政治前途的争议最为尖锐。其通常被稱為“兩岸問題”,也有“台湾議题”、“台湾(政治)地位问题”等多种称呼。 台湾问题是兩岸關係的一部分,因双方皆认为海峡两岸关系的不同现状将造成不同之未来,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便曾提出「以民促官」的统战政策;而中华民国也在1990年代于李登辉总统治下提出國家統一綱領,以谋求中国的统一。 台湾问题主要幾種见解包括:维持两岸分治现状,一方将或被另外一方统一,和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推行九二共识及盼望以一国两制统一台湾;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则主张一國良制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以一中各表呼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民主進步黨執政時則因台灣主體性的主張而淡化統一論述,但仍強調中華民國存在於台灣的現實。.

新!!: 馬英九和臺灣問題 · 查看更多 »

臺灣光復

臺灣光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對其從大日本帝國接手統治臺灣與澎湖群島的歷史事件的稱呼蘇瑤崇, ,國史館集刊第十三期,2007年9月,標誌著臺灣日治時期的結束、以及戰後時期的開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宣告投降。9月2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指示各地日軍向同盟國投降,命令中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臺灣、越南北部的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蔣中正將軍投降,蔣中正隨後委派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為其負責受降事宜的全權代表,何應欽則委派陳儀將軍為其在臺灣受降的代表。擔任降方代表的臺灣總督兼日本陸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照《一般命令第一號》之規定於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今臺北中山堂)向受降主官陳儀投降並簽署受領文件。翌年8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佈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以為紀念,「臺灣光復」一詞自此就被各界大量運用。其詞亦有另一說法,表示是緣自1946年8月由臺灣仕紳籌組的「臺灣光復致敬團」。 「光復」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把失去的收回」,中華民國政府視此次事件為臺灣自清朝割讓予日本後復歸中國統治,因而以此稱之;非光復論者則認為當時的中華民國只是代表同盟國軍事佔領臺灣。由於戒嚴時代結束以來臺灣的本土思想漸盛,加上二戰後台灣主權歸屬的爭議,以及從臺灣主體性出發的歷史觀點,現今對於「臺灣光復」的說法有不同的見解。.

新!!: 馬英九和臺灣光復 · 查看更多 »

臺灣前途決議文

《臺灣前途決議文》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8日召開的第8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第2次全體會議中通過的一項文件,描述臺海現狀,並揭示該黨理念,是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為翌年總統選舉取得執政權打下重要基礎,也是民進黨主政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最高原則。.

新!!: 馬英九和臺灣前途決議文 · 查看更多 »

臺灣第一列表

台灣第一是指在台灣歷史當中,首次、最先出現或出現各項人、事、物,在這裡將台灣第一列舉出來。有別於台灣之最或台灣世界紀錄列表條目的內容,台灣第一指的是時間上的最初紀錄,而可能不是頂尖的紀錄。.

新!!: 馬英九和臺灣第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選舉

中华民国的選舉制度與架構則來自《中華民國憲法》,其中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第17條載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此外,該法並在國民大會、立法、監察、地方自治制度、省縣及選舉等相關章節,提供臺灣選舉的母法根源。1991年4月起,臺灣歷經7次修憲,修憲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成為臺灣選舉的另一法理基礎。此外,臺灣於2003年底成為東亞第一個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權的地區,依公民投票法進行的公民投票亦屬廣義選舉與直接民權之一環。直接民選的總統與國會與公投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

新!!: 馬英九和臺灣選舉 · 查看更多 »

臺灣裔

台灣人後裔,簡稱台灣裔、台裔、台僑,指父母是來自於台灣的移民,在海外出生,或是在台灣出生、成長,之後移居至其他國家的人士。也可以用來指擁有台灣人祖先但不居住在台灣的人。他們可能只擁有非中華民國國籍,或同時擁有中華民國與其他國籍。台裔人士多半分布在日本、東南亞地區,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紐西蘭等地區也有許多台灣人移居,他們通常被歸屬於海外華人。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的大陸地區漢族人占台灣島上的漢族人口約15%,但也有部份認為自己已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而不少台灣人後裔也自認擁有華裔血統(或可以說可以接受華裔身份,但在台灣以外就強調台裔身份),但不一定所有的台灣人後裔都源自漢族血統(如台灣原住民,駐台日本人後裔或台灣新住民)。.

新!!: 馬英九和臺灣裔 · 查看更多 »

臺灣裔美國人名單

臺灣裔美國人名單包括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原始第一代移民及其後裔。列上本名單的人須有編列入維基條目,或者有可靠的資料來源證明其是知名的臺灣裔美國人。 新加坡歷任總理均具華裔血統、泰國有前總理具華裔血統、菲律賓有前總統具華裔血統、印尼有前總統具華裔血統,如果這些人移民美國並生下小孩,美國人會稱這些人及其小孩為Singaporean American, Thai American, Filipino American, Indonesian American, 而非Chinese American.

新!!: 馬英九和臺灣裔美國人名單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中課程綱要微調案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為馬英九政府任內分別於2011年及2014年,由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及中國統一聯盟第一副主席(2003年四月~2013年四月)的王曉波所主導歷史及公民等課綱之修正調整,其主張微調沒有去台灣化且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然而受到部份公民團體及學生團體的質疑。陳水扁政府時代的課綱審議委員、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亦表示,關於台灣史課綱字數修改超過三成,已涉及實質修改。2016年,蔡英文政府的首任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廢止微調課綱 。.

新!!: 馬英九和臺灣高中課程綱要微調案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中教材日治改日據爭議

臺灣高中教材日治改日據爭議,2013年在台灣發生的一起政治及歷史學爭議。在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中華民國教育部計劃將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日治時期,全面改稱日據時期。這個政策引起許多不同的意見,反對者認為這是馬英九政府進行的去台灣化政策之一。 中華民國行政院最終宣布,對於高中教材,不強制將日治改為日據;但是政府所有的公文書,則全面改為日據。在這個事件發生之後,根據行政院政策,教育部對高中課綱進行微調,引發了另一波爭議。.

新!!: 馬英九和臺灣高中教材日治改日據爭議 · 查看更多 »

臺灣軍事史

臺灣軍事在历史上除少部分時間之外,大都以防衛為主,也與歷來統治臺灣政權:臺灣荷西殖民時期、鄭氏王朝、臺灣清領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息息相關。.

新!!: 馬英九和臺灣軍事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黑金政治

黑金政治,簡稱黑金,是臺灣對於一種特殊政治現象的稱呼。所謂的「黑」是指黑道,而「金」則是指金牛。黑金代表政治人物利用暴力和賄選等威脅利誘手段控制地方政治勢力,進一步取得民意代表或政府官員的位置。黑金出身的政治人物,通常在從政過程中,經常又會以貪污等方式來補回在選舉時使用的資金或回饋黑道的支持。與黑金勢力掛勾的部分政界人物則可能涉嫌包庇、影響執法、或委由黑道代為處理「白道」不便出面的事務。.

新!!: 馬英九和臺灣黑金政治 · 查看更多 »

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台灣與日本關係史是指台灣歷代與日本歷代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雙方自十六世紀即有相互來往,并建構了各式各样的关系。台日關係可分为几个阶段:1895年前明鄭與清朝统治下台湾与日本的关系、1895至1945年臺灣做為日本殖民地与日本内地之间的关系、1945年後中華民國统治下的關係。.

新!!: 馬英九和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地方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一般被簡稱為臺北地方法院或臺北地院,法界人士通常更會簡稱為北院,與同在大臺北地區的新北地方法院、士林地方法院合稱北三院。.

新!!: 馬英九和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

臺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通稱為美牛問題)始於2007年。進口美國產牛肉被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是與美國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赴美免簽證、對臺軍售等加強台美關係的重要關鍵措施(倡导团体利益交換)。但另一方面美國牛肉曾出現狂牛症、殘留瘦肉精等問題。因此是否該比照美國國內、日本、韓國等國家標準,容許進口或國內生產牛肉中殘留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以至該不該開放進口便成了爭議性議題。這不單純僅與食品安全領域相關,也涉及台美雙方的貿易、政治與戰略關係。.

新!!: 馬英九和臺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 · 查看更多 »

臺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東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東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東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東部地區包括花蓮縣、台東縣等兩縣。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綠地藍天」、「北藍南綠」等說法,但由於東部兩縣極為狹長,族群結構與西部縣市相當不一樣,此說法較適用於西部,於東部不太準確。.

新!!: 馬英九和臺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新!!: 馬英九和臺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檢察署

臺灣澎湖地方檢察署,簡稱澎湖地檢署或者澎檢,是中華民國的檢察機關。.

新!!: 馬英九和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檢察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馬英九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介绍了有史以来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历史变迁。中国历史上疑似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中提到的夷洲或《隋书》中提到的流求。在宋元时期,海峡两岸已有贸易往来,1281年元世祖设立了澎湖寨巡檢司,开始对澎湖实行行政管辖。1349年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属泉州晉江縣,而琉球为海外诸国之一。明朝陳第写的《東番記》描绘了台湾西南地区原住民的风土人情。自17世纪20年代起,海峡两岸关系受荷兰人、西班牙人、汉人、满人、日本人的影响,中国大陆与台湾或统一,或分离,直到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随着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而曲折发展。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逐步控制整个中国大陆。而中华民国则退居台澎金马等岛屿,两岸开始军事对峙,并发生多次武裝衝突。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限縮。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同时,单方面宣布停火。1987年中华民国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但1995年李登辉總統访美之后,两岸关系又趋紧张。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经济关系已相當緊密。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趋于缓和。2015年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被视为兩岸关系史上的重大突破。而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又趋紧张。.

新!!: 馬英九和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書院

臺灣書院(Taiwan Academy),是中華民國文化部在2011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其目的為在海外推廣正體字與中華民國國語,以及學術上的和汉学研究 ,是政府拓展軟實力的途徑之一,且能提供「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新!!: 馬英九和臺灣書院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馬英九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臺日漁業協議

《臺日漁業協議》所畫定台灣漁船可捕魚的範圍(紫色粗線所框起區域內、但不含釣魚台列嶼12浬海域) 《臺日漁業協議》(日台漁業取り決め)是中華民國(臺灣)與日本於2013年4月10日於臺北市臺北賓館召開第17次臺日漁業會談後所簽署的文件,針對雙方重疊專屬經濟海域的漁業作業安排達成協議,並未涉及雙方對主權的主張。此項協議於5月10日生效。臺灣方面由外交部所屬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廖了以擔任團長,外交部、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相關人員參加,日本方面則由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擔任團長,日本外務省、農林水產省所屬水產廳、海上保安廳相關人員出席。 過去臺日發生過多次漁業糾紛,這次簽署協議被輿論認為是日本向臺灣釋放善意。, 美國之音, 2013年04月10日臺灣在堅定維護主權及相關海域主張的前提下,藉由擱置爭議,共享漁業資源,就保護漁權與日方達成共識,讓雙方重疊專屬經濟海域漁業問題獲得妥善安排,使久懸17年的臺日漁業問題基於對等互惠原則達成具體成果。外交部表示這象徵著臺日兩國友好關係樹立新的里程碑,期待今後臺日雙方在此良好基礎上,持續加強各層面友好合作關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4月12日在首相官邸接見大橋光夫會長時表示:「臺灣是重要夥伴,臺日簽署漁業協議對雙方都很好。.

新!!: 馬英九和臺日漁業協議 · 查看更多 »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金馬地區政黨版圖、金馬地區政治版圖、金馬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中華民國福建省目前有效管轄的金馬地區,由金門縣、連江縣(馬祖)等兩縣所組成 。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綠地藍天」、「北藍南綠」等說法,意指金馬地區屬泛藍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馬英九和金馬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金恒煒

金恒煒(),臺灣外省人,本籍浙江溫州,為臺灣著名記者、作家、政治時事評論員、臺灣獨立運動人士。父親是金溟若,兄長是金恒杰(金載熹)、金恒鑣。曾經擔任臺灣北社副社長。.

新!!: 馬英九和金恒煒 · 查看更多 »

金溥聰

金溥聰(),生於台湾台南市,滿族,新聞學者、政治人物,是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重要幕僚。新聞界、政治界因為其在臺北市政府新聞處長任內發言犀利,常稱他「金小刀」。曾任台北市副市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競選總部「台灣加油讚」執行總幹事、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原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2015年2月6日因健康因素辭職,於6月初循例獲聘為總統府資政。.

新!!: 馬英九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釋惟覺

釋惟覺禪師( ),俗姓劉,法名知安,法號惟覺,生於中華民國四川省營山縣,台灣佛教比丘。1963年依靈源長老門下出家,法脈源自臨濟宗虛雲一系。創建靈泉寺、中台佛教學院、中台禪寺、 普台國民小學、 普台高級中學、 中台世界博物館,以及中台禪寺海內外一百零八家分院精舍。 惟覺和尚在台灣弘揚禪宗,其所創的中台禪寺,與 法鼓山、慈濟基金會、佛光山 齊名,有台灣四大佛教教團之稱。.

新!!: 馬英九和釋惟覺 · 查看更多 »

釋星雲

釋星雲法師(),童年出家。俗名李國琛,法名今覺,法號悟徹,自號星雲,筆名趙無任。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江都縣(今扬州市),漢傳佛教比丘及學者,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同時也是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被尊稱星雲大師。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 1949年初遷居臺灣。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提倡「人間佛教」,為中國佛教臨濟宗法脈傳承。1967年創辦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的寺院道場達300所以上、佛教學院設立16所,並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 、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菲律賓光明大學推廣社會教育,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1985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1992年創辦國際佛光會,國際佛光會於2003年起被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列為正式成員。 除宗教領袖身份外,星雲法師也是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黨務顧問、中央常務委員、中央評議委員。.

新!!: 馬英九和釋星雲 · 查看更多 »

蕭隆澤

蕭隆澤(),臺中市潭子區人,現任臺中市議員,曾擔任台中縣潭子鄉鄉長。曾經是中國國民黨籍,因為民進黨2008年立委候選人郭俊銘競選總部成立站台助選,國民黨台中縣委員會黨部考紀會召開,決議予以「開除黨籍」處分,報請中央審核。2010年台中市議員選舉中,蕭隆澤以無黨籍身分參選,最後當選。 2013年2月1日,蕭隆澤表示「馬英九執政已是天怒人怨」,嚴重傾中、無視基層,所以決定加入民進黨。 2014年11月29日,以全區第一高票連任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蕭隆澤 · 查看更多 »

蕭萬長

蕭萬長(),生於日治台湾臺南州嘉義市,中華民國前副總統,曾任行政院院長、立法委員、大陸委員會、經濟部長主任委員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蕭萬長是台灣少數從基層擢升並兼具外交、經濟、中國大陸事務與政黨事務經歷的談判人才,在政壇上有「微笑老蕭」之稱。曾於2000年與連戰首度搭檔代表國民黨參加總統大選失利。2007年6月23日,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邀請,二度成為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參加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並成功當選。總統府於2009年5月20日宣布蕭萬長罹患肺腺癌三期;5月21日,手術順利完成。2011年5月31日決定不再搭檔參選2012年副總統,於2012年5月20日卸任。 卸任後屢次代表總統馬英九率團參加博鰲論壇以及APEC會議,先後會見過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等。他也是第一位在台灣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蕭青陽

蕭青陽(Xiao Qing-Yang,),新北市新店區人,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台灣著名美術設計人,從事包裝設計。18歲時在當時新成立的上格唱片擔任美工,為上格唱片第一位簽約歌手高勝美設計唱片封套;至今已經設計超過1,000件唱片封套,聘用歌手包括宋祖英、周杰倫、五月天、江蕙、陳綺貞、許崴、韓庚等。是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專輯包裝設計師。曾受聘替馬英九、陳水扁、蘇貞昌等政治人物設計競選歌曲封面。 現任美國葛萊美獎、全美獨立音樂奬(Independent Music Awards)及日本Unknown Asia評審。.

新!!: 馬英九和蕭青陽 · 查看更多 »

蕭旭岑

蕭旭岑(1974年5月25日-),臺灣南投人,臺灣政治人物,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前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兼總統府資訊安全委員會資訊安全長,2016年5月20日隨馬英九總統卸任。.

新!!: 馬英九和蕭旭岑 · 查看更多 »

蕭景田

蕭景田(),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具黑道背景,曾任彰化縣社頭鄉第十一、十二屆鄉長,彰化縣議會第十四屆議員、第十五屆、十六屆議員、副議長。2008年起代表中國國民黨擔任第七屆立法委員,2012年1月14日在彰化縣第4選舉區競選連任失利(對手為民主進步黨魏明谷)。馬英九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後,蕭景田數度成為該黨中央常務委員。2016年6月8日任職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

新!!: 馬英九和蕭景田 · 查看更多 »

色,戒 (電影)

《色,戒》(Lust, Caution)是一部於2007年上映的劇情電影,由李安執導,劇情改編自張愛玲創作的同名短篇小說。電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期間的上海與香港為背景,當時汪精衛於南京成立日本在華的傀儡政府,與重慶國民政府互別苗頭,故事描述一名大學話劇團裡的年輕女團員,扮演貿易商的太太,密謀色誘並暗殺汪精衛政府的特務頭目。.

新!!: 馬英九和色,戒 (電影) · 查看更多 »

艾未未

艾未未(),祖籍浙江省金華府金華縣畈田蒋村(今属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生於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艺术家、異議人士。曾在美國居留12年,活躍於建築、艺术、影像、推特和社會文化評論领域。艾未未是一個积极的行动者,他认为“行为即艺术,即自由表达”。.

新!!: 馬英九和艾未未 · 查看更多 »

艋舺夜市

艋舺夜市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或稱為萬華夜市,範圍包括廣州街、梧州街、西昌街(又稱廣州街夜市、梧州街夜市及西昌街夜市)。由於位處市中心一帶以及鄰近著名景點艋舺龍山寺和華西街觀光夜市,因此亦吸引不少食客、旅客前來。雖然說萬華夜市是個夜市,在晚上尤為熱鬧,事實上其在白天亦有營業。 民國92年(2003年)SARS事件後,台灣各地的夜市均出現一片蕭條,台北市政府與萬華區一帶的相關人物組成萬華振興委員會,當時的台灣總統-陳水扁及台北市長-馬英九更一同訪視萬華一帶。萬華夜市與華西街夜市合共4條街道更首次舉行一連四星期的聯合促銷,活動揭幕時大隊更走上艋舺青山宮上香祈福,並繞經各過夜市,隨後發放平安米、平安水及點卷。及後,更提早作了一次大規模的健診。民國100年(2011年)改名為艋舺夜市。.

新!!: 馬英九和艋舺夜市 · 查看更多 »

艋舺公園

艋舺公園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是臺北市境內眾多公園之一。.

新!!: 馬英九和艋舺公園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馬英九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難民法草案

難民法草案是中華民國政府于2005年提出,立法延宕多年的一項法案。規範包括難民認定的要件、程序及審查機制,提供難民資格申請人在台灣停留期間法律諮詢、醫療照顧、安置、收容等基本權利及支援。.

新!!: 馬英九和難民法草案 · 查看更多 »

雲峰飛彈

雲峰飛彈是中華民國研發的一種中程地对地导弹,于三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任期内前后花费10年、耗资新台币80亿元研发,據傳已在2014年被擱置。至今中華民國政府未證實該武器是否存在。.

新!!: 馬英九和雲峰飛彈 · 查看更多 »

雲林定遠電臺

中央廣播電臺虎尾分臺,又稱定遠電台,是位於台灣雲林縣虎尾鎮的短波電台站,1972年美軍駐台時建立,後移交中華民國國軍,之後輾轉移交中央廣播電台。在冷戰時期,此電台與臺南天馬電臺負責對大陸地區的短波廣播,具歷史及戰略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多年來都希望取得兩分台短波天線方位,以便電波干擾蓋台。.

新!!: 馬英九和雲林定遠電臺 · 查看更多 »

雲林張派

雲林張派是中華民國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族之一,原屬雲林林派的張榮味在1999年補選中當選雲林縣長,雲林張派也正式浮上檯面,並長期支持藍營,如今已逐漸式微。 自從2001年雲林縣長選舉中張榮味囊括超過六成的選票,雲林張派更是如日中天,從雲林縣議會、雲林縣議長,到雲林縣農會、雲林縣漁會、雲林農田水利會等全都收編。 2009年張榮味當選臺灣省商會理事長,形同囊括臺灣省商業會、中華民國農會和中華民國全國漁會以及農田水利會聯合會等全國性組織,從雲林縣發展出全國實力,設立雲林張派虎尾青埔服務團隊服務至今。.

新!!: 馬英九和雲林張派 · 查看更多 »

雷震

雷震(),字儆寰,生於大清帝國浙江湖州長興,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政治評論家和出版家。 曾在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浙江省長興縣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至台灣後,因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批評時政,在1960年至1970年之間因雷震事件入獄十年。.

新!!: 馬英九和雷震 · 查看更多 »

通訊監察

通訊監察(俗稱監聽),指國家基於犯罪偵查或國家安全所需要,依法對公民私密性的通訊予以攔截、開拆、讀取的刑侦手段。監聽與竊聽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監聽必須依法进行,且通常需要获得许可,而且被監聽者不知情。 沒有许可,或對沒有确定犯罪嫌疑的對象進行監聽是非法行为,即为侵犯他人隱私的竊聽,違法監聽,違法監視。.

新!!: 馬英九和通訊監察 · 查看更多 »

老農津貼

老農津貼,在中華民國(台灣)年滿65歲,曾加入過農保滿15年以上之農民,並符合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第3條之規定者,可向所屬農會申請老農津貼,每月領取NT$7,000元,發放其至死亡當月為止。老農津貼為立委戴振耀在1995年推動及促成立法院「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李登輝時代三讀通過,陳水扁及馬英九總統繼續增加津貼金額。.

新!!: 馬英九和老農津貼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馬英九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連戰內閣

連戰內閣(1993年2月27日-1997年8月31日),是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所任命的第三任內閣團隊。後由蕭萬長內閣接任。連戰內閣是1987年解除戒嚴以來任期最長的內閣,四年任期內是李登輝兩任總統民調支持度的高原期。1996年連戰以行政院長身分被總統李登輝提名為副手,並順利當選副總統,成功幫助李登輝連任總統,並獲李登輝再任命兼行政院長,但因違反憲法副總統不得兼任行政院長的規定,於1997年8月31日內閣總辭。連內閣在外交、教育、醫療、設置官方網站皆有重大成就。外交上成功幫助時任總統李登輝到美國訪問,在台灣海峽飛彈危機時,成功化解危機。推動教育改革,廣設大專院校,並推行學測取代聯考制度,高中職以下課本多元化選擇。推動全民健保,讓老百姓能平等使用健保。設置政府的官方網站,推動更便利的政府資訊服務。這些政策也是讓時任總統李登輝能擊敗對手總統候選人林洋港的主要因素。.

新!!: 馬英九和連戰內閣 · 查看更多 »

連日清

連日清(),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區),醫學昆蟲學、生物學家與公共衛生學者。長期研究蚊子與經由蚊子傳播的各種熱帶傳染病,包括瘧疾與登革熱等,有「蚊人」、「蚊子博士」之稱。除此之外也對蜻蜓有相當程度之研究。蚊子達人 連日清,李名揚,Scientific American 中文版 (科學人雜誌),112頁,2008年第72期2月號,遠流出版 全世界蚊子約達三千多種,其中有八十多種會傳染疾病,連日清在台灣發現共29種蚊子品種,在其他國家發現2種新品種,目前共發現31種。.

新!!: 馬英九和連日清 · 查看更多 »

考試院

考試院是中華民國國家最高考試機關。其銜稱中的「考試」一詞,不僅指文官的考選,也包括有關文官人事行政的相關事務。除院本部外,考試院下轄4個中央級機關,分別是考選部、銓敘部、保訓會和基金監理會。.

新!!: 馬英九和考試院 · 查看更多 »

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

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是中華民國政府設置讓軍公教人員(即軍人、公務員、教師)將退休金以及公保給付存在臺灣銀行所能享受的特別優惠利息待遇。源自於1958年由國防部與財政部會銜發布沒有法律授權的行政命令──《陸海空軍退伍除役官兵優惠儲蓄存款辦法》。後來此優惠存款辦法陸續擴大延伸適用至公務員及教師,是為照顧軍人、公務員及教師的退休生活而設置的一種優惠存款利率的制度。在1995年實施退撫新制後,新進人員不適用此優惠,但是擁有1995年以前的服務年資者,在退休後仍可辦理優惠存款。 由於1995年以前的退休軍公教優惠存款利率為年息18%,故此制度常被簡稱為軍公教18%(口語讀法為「軍公教十八趴」)。.

新!!: 馬英九和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 · 查看更多 »

陳姿蓉

陳姿蓉()是幼年時由於車禍導致身心障礙的台灣畫家。她自台南啟聰學校高中畢業後開始接受趙嗣強教授指導。繪畫對她來說,除了是興趣,也是一種治療。陳姿蓉車禍的後遺症藉著繪畫抒發,病情逐年好轉。經過正統的繪畫教育,她展現了不凡的繪畫天賦。2010年上海世博曾邀請她到陽光生命館展出。.

新!!: 馬英九和陳姿蓉 · 查看更多 »

陳威仁

陳威仁()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台南下營人,中國國民黨籍,曾任中華民國內政部長。.

新!!: 馬英九和陳威仁 · 查看更多 »

陳守煌

陳守煌(),臺灣彰化縣埔鹽鄉人,臺中師範專科學校畢業,文化大學法學碩士,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博士,司法官訓練所十三期結業,曾任臺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臺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臺北地檢署檢察長、桃園地檢署檢察長、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檢察署檢察長、嘉義地方法院法官、法務部政務次長、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長等。現為律師。父親為臺東縣小學校長。 陳守煌於臺東縣就讀師專時,十九歲考取律師執照,二十歲司法官考試及格,震驚考試院,考試院因此修改規定為需年滿22歲才能參加司法官考試。 九月政爭時被牽連,離開檢察長一職,改任最高檢察署檢察官。2016年退休,婉拒蔡英文政府的大法官提名,與六名轉任律師的資深退休司法官合夥開設律師事務所。.

新!!: 馬英九和陳守煌 · 查看更多 »

陳師孟

陳師孟(),台灣外省人,經濟學家,祖籍浙江寧波,與先總統蔣中正同鄉。陳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中正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寧波人,1歲後隨家人自美遷臺,現任監察委員。陳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臺北市副市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也是賴景昌、林金龍、林忠正、陳文郎、官德星等臺灣經濟學者的指導教授。.

新!!: 馬英九和陳師孟 · 查看更多 »

陳之藩

陳之藩(),字範生,河北省霸縣人,英國劍橋大學電機哲學博士。作為電機工程學者及從事科學教學研究,著有電機工程論文百餘篇,《系統導論》及《人工智慧語言》專書兩冊。陳之藩亦深具人文素養,擅長寫作散文。散文作品入選兩岸三地的中學國文課本。.

新!!: 馬英九和陳之藩 · 查看更多 »

陳建銘

陳建銘(),台灣政治人物,台灣團結聯盟黨籍臺北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陳建銘 · 查看更多 »

陳張培倫

陳張培倫 ,原名張培倫,後變更姓氏為陳,布農族名Tunkan Tansikian ,以張培倫為名,具有布農族和外省人血統,國立東華大學系助理教授,行政院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委員。.

新!!: 馬英九和陳張培倫 · 查看更多 »

陳嘉君 (社運人士)

陳嘉君,台灣社會運動人士,出生於台中市,是施明德的現任配偶,兩人育有二女施蜜娜和施笳。现为施明德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美麗島事件後,僅是幼年時期的陳嘉君已開始隨父到各地當時被稱作「黨外運動」的野台演講,而後開始接觸大量的黨外雜誌。陳嘉君畢業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後赴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攻讀文化社會學,取得碩士學位。她從事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之歷史研究長達二十多年,關心人權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不遺餘力,勇於對抗僵化的觀念與體制,曾參與野百合學運、百萬人民反貪腐運動等社會運動,為正義及弱勢團體發聲,近期致力於推動多元成家法案成立、婚姻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且持續地關心與人權相關的各項議題。現職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執行董事暨出版總編輯、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教育審議委員。.

新!!: 馬英九和陳嘉君 (社運人士) · 查看更多 »

陳冲 (臺灣)

陳冲(),中華民國財經人物,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由銀行基層工作做起,歷任中華民國財政金融界多項要職,曾擔任財政部常務及政務次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合作金庫董事長、永豐金控董事長、金管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等職務。2012年2月因財經與法律專長,被任命為行政院院長,2013年2月離職。現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曾著書《法國狼與貓頭鷹》...等五本,與外界分享所見所聞。平時會以動物比喻人事物,使聽者從趣味中能加以理解所述內容。在民間服務時,於工商時報、聯合報、經濟日報撰寫專欄,先後發表逾三百篇。.

新!!: 馬英九和陳冲 (臺灣) · 查看更多 »

陳冲內閣

陳冲內閣由行政院院長陳冲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任內的第三次內閣,於2012年2月6日上任。由於行政院正在實施組織調整,部會首長將分二批任命,將被裁撤的部會首長原則上將留任。 陳冲是繼1997年蕭萬長後,12年來第一個具財經背景的行政院院長。由於在前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請假參選副總統期間代理院務表現優異,加上其過去在金融界任職的優良口碑,成為陳冲獲任行政院院長的主因。由於當時歐債危機可能波及台灣,如何將歐債危機對台灣經濟的傷害減至最小,成為該內閣的重要工作之一。但陳冲上任後,景氣對策信號卻連續11個月為藍燈,直到2013年元月方轉為綠燈。 2013年1月27日,陳冲因健康因素請辭行政院院長獲准,2月7日內閣總辭,2月18日正式交接給江宜樺內閣。是馬政府執政時間第二短的內閣。.

新!!: 馬英九和陳冲內閣 · 查看更多 »

陳玉勳

陳玉勳(),出生於台北,台灣導演。.

新!!: 馬英九和陳玉勳 · 查看更多 »

陳玉梅 (政治人物)

陳玉梅,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臺中人,曾任臺北市議員、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在綠大於藍的中山大同,多次拿下該選區第一名。.

新!!: 馬英九和陳玉梅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陳碧玉

陳碧玉()女,籍贯不详,現任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

新!!: 馬英九和陳碧玉 · 查看更多 »

陳筑藩

陳筑藩(),生於湖南汉寿,前中華民國憲兵憲兵司令部中將副司令,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副主委、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所屬黃國梁支部主委。.

新!!: 馬英九和陳筑藩 · 查看更多 »

陳瑞鈿

陳瑞鈿(Arthur Chin,),美國華僑,二次大戰美國第一位王牌空戰英雄之一。.

新!!: 馬英九和陳瑞鈿 · 查看更多 »

陳鎮湘

陳鎮湘(),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安徽省蕪湖縣,成長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海軍左營眷村崇實新村,現居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畢業於海軍子弟學校、海青中學、岡山高中、陸軍官校34期工兵科,前國民黨副主席、立委,為中華民國國軍留美將領之一,美國陸軍大學畢業,曾任海巡部司令、陸軍總司令、國防大學校長、總統府戰略顧問、國策顧問、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理事長。曾任中國國民黨第8屆不分區立法委員,也是首位出任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的退役二級上將。首位出任立法委員的退役二級上將則是前海軍總司令顧崇廉。2016年11月23日出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新!!: 馬英九和陳鎮湘 · 查看更多 »

陳聰明

陳聰明()台湾宜蘭縣冬山鄉人,中華民國法官、检察官,曾任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也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的檢察總長。.

新!!: 馬英九和陳聰明 · 查看更多 »

陳菊

陳菊(),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生於臺北縣羅東區三星鄉(今宜蘭縣三星鄉註:宜蘭縣是1950年10月成立的,陳菊出生時還沒有宜蘭縣。),現任總統府秘書長,世界新聞專科畢業、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碩士。曾為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於獄中留下遺書;事件後27年,陳菊回到事發地,成為高雄首位民選女市長,也是台灣首位女性民選直轄市長。陳曾任臺北、高雄社會局長、行政院勞委會主委、高雄市市長及東亞人權協會理事等。 陳菊卸下勞委會主委一職後,以些微差距當選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第9任(民選第4屆)市長,後於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選舉中當選為合併後的首屆高雄市市長,2014年獲得99萬票,為競選對手楊秋興得票數兩倍有餘,且為當次選舉得票數最高的地方首長,順利連任。2018年4月21日,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就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11個市轄區而言,陳菊連續擔任地方首長11年餘,為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連續擔任同一地區的地方首長期間第二長者。.

新!!: 馬英九和陳菊 · 查看更多 »

陳黎陽

1952年任江浙日報採訪主任、社長政治部主任沈之岳兼。 1959年退伍後,歷任青年戰士日報記者,新生報特約撰述委員,大眾日報主筆,更生日報駐日本特派員,國軍退輔會榮光週報採訪主任,警總後備軍人月刊採訪主任等;後備軍人月刊發行甚廣,任內以報導革命先烈事蹟、頗著績效,獲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頒予獎狀(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獎狀 幹字第0939號)。其間著有「曇花夢」小說(見 自立晚報 1962年12月24日),劇作家蕭漁改編廣播劇在「正聲廣播電台」播演,導播為李寶淦,另小說「翠堤春暖」中製廠擬改編電影(見 青年戰士報/大華晚報 1964年1月25日),由於廠長易人而作罷。 2011年九月五日,日本四大報之一的產經新聞刊載,記者矢板明夫訪問高齡95歲的陳黎陽先生,談的大半版專欄,訪問中談及黃埔軍校的創辦、歷經北伐抗戰的「大無畏」精神及在校授課和生活情形。黃埔創辦人孫文、校長蔣中正、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毛澤東、葉劍英是教官,北伐戰爭是黃埔前幾期學生浴血寫成,抗戰的勝利得力黃埔十九期以前的學生。 在解放軍中元帥級黃埔一期生有徐向前、陳賡等,四期的林彪與台灣的高魁元上將是同期。 陳黎陽于1938年考入軍七分校16期,主任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上將,校址設西安王曲夫子廟內,16期有七個總隊,學生近萬人,分駐終南山下的寺廟與村莊,抗戰初期,物資缺乏,有時吃不飽,有時穿不暖,膳無桌椅,寢無床板。課程分學、術兩科,學科以國父遺教、領袖言行中外戰史,術科以典、範令與戰鬥技能。早點名唱校歌...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需貫徹...」晚點名唱...領袖你是大時代的舵手,你是民族的救星...」 胡宗南上將親自授課:「今日的戰士...你們是領袖的馬前一兵、馬後一卒,你們是領袖的腹心股肱,為領袖而生...,陳黎陽退役後從事新聞工作,現往返兩岸民間交流事務.

新!!: 馬英九和陳黎陽 · 查看更多 »

陳育賢

陳育賢(網名:Jessie Chen,),獨立媒體公司代表人、臺灣新聞工作者、攝影記者。2016年4月23日於個人社群媒體上傳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運動前暖身時走光的照片而爆紅。.

新!!: 馬英九和陳育賢 · 查看更多 »

陳肇敏

陳肇敏,中華民國空軍二級上將、臺大碩士,生於日治臺灣彰化溪湖,為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兩人愛將,曾任國防部長與空軍總司令,2002年因備受陳水扁欣賞而獲升為國防部副部長,2004年因江國慶案沒有當到參謀總長而氣憤退伍,還拒絕陳水扁要他出任退輔會主委的邀請,自由電子報,2008年5月23日,但卻加入陳水扁三一九槍擊案真相調查委員會。2008年,馬英九不顧社會反對下,讓其出任馬英九政府首位國防部長,也是史上第二位臺灣本省籍國防部長。是繼唐飛與李天羽以來,第三位空軍出身的國防部部長。2012年4月,因涉入江國慶案,已遭到中華民國國防部求償新台幣1474萬714元。.

新!!: 馬英九和陳肇敏 · 查看更多 »

陳致中

陳致中,臺灣政治人物,臺南縣官田鄉(今臺南市官田)人,生於臺北市,政治人物,前總統陳水扁與前立委吳淑珍之子。民主進步黨黨籍,現任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現任高雄市快樂希望協會理事長,曾任首屆高雄市議會前鎮、小港選區的民選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陳致中 · 查看更多 »

陳金讓

陳金讓(),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永和人,曾經代理國民大會議長、第二屆至第四屆國大代表、總統府資政。.

新!!: 馬英九和陳金讓 · 查看更多 »

陳良博

陳良博(), 台灣科學家,中央研究院第21屆生命科學組院士,專長在於細胞生物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退休榮譽教授,他是第一個獲得哈佛大學退休榮譽教授(Emeritus)頭銜的華人。.

新!!: 馬英九和陳良博 · 查看更多 »

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

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是指中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會長陳雲林在2008年11月訪問台灣參與第二次江陳會談期間,所發生及引起的一連串爭議與衝突事件。.

新!!: 馬英九和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 · 查看更多 »

陳杰 (政治人物)

陳杰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彰化縣縣議員、彰化市市長、第五、六、七屆立法委員。2013年高票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第33名(共有名額210名)。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全國總工會理事長。.

新!!: 馬英九和陳杰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陳樹

陳樹(CHEN, GORDON S. )現任中央投資董事長,中華民國台灣省雲林縣人,就讀高中以前因家境不佳需幫忙農事,成績差強人意。就讀大學時,表現優異,接連通過四項高考(金融、財稅行政、會計審計及會計師)及公務人員甲等特考(財稅行政人員證券組),其中金融高考更榮登榜首。.

新!!: 馬英九和陳樹 · 查看更多 »

陳樹菊

陳樹菊,是一位生於西螺的臺東傳統市場菜販和慈善家。她因多年持續捐助社會累積龐大金額並被媒體發掘而為人所知。 2010年,《富比士》雜誌將她選入其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榜;同年,《時代》雜誌將她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第八位;同時,《讀者文摘》將第4屆年度亞洲英雄獎頒發給她,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也頒贈一等教育文化獎章予她。 2012年7月25日,「麥格塞塞獎基金會」宣佈她因長年行善展現「純粹利他主義」榮獲2012年麥格塞塞獎;她並在頒獎典禮後宣布將獎金再度捐出。 2018年農曆春節前,她病倒在菜攤,緊急送醫開刀,持續在家休養中,菜攤也停止營業。.

新!!: 馬英九和陳樹菊 · 查看更多 »

陳歐珀

陳歐珀(),臺灣宜蘭縣員山鄉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代表宜蘭全縣)。陳歐珀是農家子弟,基層公務人員出身,臺大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碩士,具環境資源、生態發展專業背景。曾任國立宜蘭大學(宜蘭技術學院)講師、第10屆臺灣省議員、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競選立委總部主委 2018年1月30日,經民主進步黨協調,一致推舉陳歐珀代表該黨參選宜蘭縣長,目前正積極投入選舉。.

新!!: 馬英九和陳歐珀 · 查看更多 »

陳武雄 (農業專家)

陳武雄(),筆名陳填,是一位出身臺北的詩人、學者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他曾為笠詩社成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及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兼任副教授,並曾出版新詩作品集《入關》、《誰來點上燈》。.

新!!: 馬英九和陳武雄 (農業專家)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馬英九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家庭密帳案

陳水扁家庭密帳案,又稱為陳水扁家庭洗錢案、扁家海外洗錢案等,為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與其家族,在其擔任總統任內在海外的財產,所衍生出之涉及龍潭土地弊案及二次金改弊案,疑為非法所得的洗錢弊案。 其中對於《壹週刊》所稱的透過行政專機運送至帛琉洗錢新台幣約14億元匯至美國,偵辦5年多後,2014年8月6日特偵組宣佈查無此筆錢,無不法實據,該部分簽結。.

新!!: 馬英九和陳水扁家庭密帳案 · 查看更多 »

陳明忠

明忠(),1929年出生于日治高雄州冈山郡一个大地主家庭。台灣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黨員,黨外運動與社會運動參與者,推动兩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

新!!: 馬英九和陳明忠 · 查看更多 »

陳明義 (臺灣)

陳明義(1967年9月18日-),生於臺灣省澎湖縣,成長於臺北縣五股鄉(今屬新北市五股區),中華民國新北市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籍新北市議員。 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五股鄉鄉民代表、臺北縣議員,2014年底以15票之差(2015年6月5日中選會公布驗票結果為5票之差)敗給民進黨籍議員、後當選副議長的陳文治,挑戰三連霸失利,卸任後獲市長朱立倫聘為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並於2015年獲國民黨徵召參選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新北市第二選舉區),不過最終慘敗給尋求連任的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相隔一年再度落選。2016年4月19日,時任新北市議員張晉婷因賄選被法院判定為「當選無效」,陳明義遞補為新北市議員,同年5月2日正式就職,重返議會。.

新!!: 馬英九和陳明義 (臺灣) · 查看更多 »

陳春生

陳春生(),台灣法律學者,前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 2013年獲第十三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新!!: 馬英九和陳春生 · 查看更多 »

陳文寬

陳文寬(Moon Fun CHIN,),廣東臺山人,移民美國,在美國取得飛行員資格。1933年回到中國發展。曾任中國航空公司機航組副主任,中央航空運輸公司機航組主任、副經理。 他曾親自駕駛飛機載送空襲東京後的杜立德,也親自駕駛行政專機載送蔣介石委員長、孫科、戴笠、宋子文、蔣經國等高官。1951年5月21日與戴安國、蔡克非等人在台灣共同創辦復興航空。1983年,國產實業集團買下復興航空70%股份,陳文寬前往美國加州舊金山。現居舊金山灣區希尔斯伯勒。、,、、,、.

新!!: 馬英九和陳文寬 · 查看更多 »

陳文彬

陳文彬(),彰化縣鹿港鎮人。現任彰化縣政府文化局局長,早期跟隨綠色小組拍攝紀錄片,後畢業於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從事社會運動,後進駐九二一大地震災區石岡區。曾擔任記者、國會助理、台中縣政府秘書等工作。近年參與電視、電影、紀錄片拍攝與演出工作。曾任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學系副教授、光之路電影文化事業導演,並擔任紀錄片、電影導演、編劇及電影演員工作。.

新!!: 馬英九和陳文彬 · 查看更多 »

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事件,於1981年在台灣台北市發生的陳文成教授離奇死亡案件,真相至今未明。此事件轟動海內外,為改變台灣歷史的重大事件之一。 1981年5月20日,陳文成全家由美國返台探親,7月2日被三名警備總部人員帶走約談,隔日清晨被人發現陳屍於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中華民國政府曾聲稱他是畏罪自殺,陳文成的家人與朋友指控是遭到國民黨政府謀殺。到台灣參與驗屍的美國法醫生理學家及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則認為這是一起他殺案件。 此事件引起美國政府重視,對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施壓,要求進行調查,美國國會同時要求調查國民黨派至美國校園的學生特務。在美國壓力下,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在未有確定罪名前,警備總部不得隨意秘密約談相關人士,並且取消海外政治犯的黑名單。當時正值台灣白色恐怖時期,陳文成命案造成國際社會要求中華民國實施民主化的壓力與關注,使中華民國政府同意讓海外異議人士回到台灣,在台灣民主化運動中,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解嚴後,台灣政府對陳文成命案曾數次重啟調查,但都沒有具體成果。 此事件與江南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被改編成2009年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從2012年開始,陳文成友人要求在台大校園陳屍之處,樹立小型紀念碑,但未獲台大校方同意。在楊泮池校長任內,2015年3月21日,台大校務會議正式通過,將其陳屍地點命名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新!!: 馬英九和陳文成事件 · 查看更多 »

陳敏 (法學家)

陳敏(),臺灣著名公法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碩士,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專任教授,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2008年就任)。.

新!!: 馬英九和陳敏 (法學家) · 查看更多 »

陸小榮

陸小榮(),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臺灣人,祖籍上海市。畢業於陸軍官校43期(同期同學有李翔宙、吳斯懷、陳再福、程士瑜等人)、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臺大EMBA碩士,為中華民國國軍留美將領之一,曾任駐捷克共和國代表 (大使)、國安會副秘書長、國防部參謀本部聯準室主任、陸軍金防部指揮官、陸軍馬防部指揮官、司令、陸軍教準部司令、師長。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Category:陸姓.

新!!: 馬英九和陸小榮 · 查看更多 »

F.I.R.飛兒樂團

F.I.R.飛兒樂團是一個台灣的音樂團體。團名F.I.R.取自三位成員的英文名字縮寫組合而成(Faye、Ian、Real),也可以解釋為「現實中的夢幻仙境」(Fairyland In Reality)。 F.I.R.於2004年出道,其出道歌曲《Lydia》搭配為八大電視偶像劇《鬥魚》的片尾曲,在其正式出道前即在台灣各商業媒體大量曝光,因而在亞洲及華人世界一炮而紅。而《Lydia》和《Fly Away》兩首歌也曾經被韓國與日本藝人翻唱。F.I.R.出道至今,幾乎所有歌曲都是由團員自行創作。 2005年5月28日,憑首張全創作專輯《F.I.R.飛兒樂團 同名專輯》,獲得第16屆金曲獎「最佳國語演唱新人獎」。 2007年10月20日,初次登上臺北小巨蛋舞臺開唱舉辦「第十行星世界巡迴演唱會」,亦為F.I.R.首次在小巨蛋舉辦大型售票演唱會。 2011年4月15日,F.I.R.推出了他們的第六張專輯《第六章【亞特蘭提斯】》,並於同年7月9日在台大體育館舉辦「創‧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 2013年宣布舉辦全新演唱會「光合之旅 Light Up The Way 世界巡迴演唱會」,亦為F.I.R.第三次大型巡迴演唱會。 2015年6月16日宣布加盟華研國際音樂。 2018年2月22日主唱飛在臉書發文表示已是F.I.R.局外人,發出聲明避免混淆 ;團員阿沁對主唱飛「被退團」表示自己不知情 。.

新!!: 馬英九和F.I.R.飛兒樂團 · 查看更多 »

How to Start a Business in Taiwan

How to Start a Business in Taiwan (2013) 是一本由瑞典籍創業家和作家尹克勤(Elias Ek)所撰寫的台灣創業指南。本書包涵許多在台灣創業的資訊,是任何想在台灣創業或投資台灣的外國人都需要知道的。自從本書於2013年臺北國際書展(2013年1月30日至2月4日)正式發行販售後,消費者和社會都給予本書一致的好評。印刷後的第一本便交於台灣總統馬英九手中,他表示希望此書能夠幫助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人來到台灣Fotland, Geir Yeh.

新!!: 馬英九和How to Start a Business in Taiwan · 查看更多 »

MG149案

MG149案,是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期間的爭議事件。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加護病房外科主任、並擔任臺大醫院MG149專戶的計劃主持人。中國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質疑柯文哲在MG149之外私设账户,涉嫌貪污、洗錢、逃漏稅等。对MG149账户本身,監察院審計部調查後认为「未發現違反《會計法》及該院『學術研究支援專款管理要點』等相關規定情事」。2015年7月台北地检署将此案由他字案转为侦字案。 2016年6月8日,台北地檢署偵結,認為柯文哲涉嫌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罪及涉犯刑法背信、詐欺取財、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公務員假借職務機會煽惑他人犯罪及違反商業會計法、稅捐稽徵法等罪嫌,均因罪嫌不足,予以不起訴處分。台北地檢署依職權送台灣高檢署再議,高檢署認為台北地檢署認事用法並無違誤,7月15日駁回再議,全案不起訴處分確定。.

新!!: 馬英九和MG149案 · 查看更多 »

Whoscall

Whoscall是一款由韓國NHN集團旗下的台灣Gogolook公司所開發的應用程式服務。該服務可透過電話黃頁資料庫,協助使用者辨識陌生來電,包括來電者所使用之電信公司以及撥號地區,並擁有社群服務,以及黑名單功能。產品取名靈感來自於英文「Who is calling」的縮寫。目前可服務範圍包括台灣、香港、韓國、美國、新加坡、中東、印度等31個國家或地區。 應用程式也提供離線資料庫,包括黃頁資料庫和警示資料庫,讓使用者在無網路環境也能辨識資料庫中提供之號碼。.

新!!: 馬英九和Whoscall · 查看更多 »

把酒當歌

《把酒當歌》(英語:News Bar Talk)是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節目主持是由亞視新聞高級副總裁劉瀾昌及主編林雅惠擔任,為「2012 aTV節目巡禮」及「ATV 2013節目巡禮」節目之一。節目在2011年5月2日起逢星期一至五23:00-23:35於本港台及亞洲台播映,並會翌日重播,以及在亞洲電視網頁上提供節目重溫。.

新!!: 馬英九和把酒當歌 · 查看更多 »

暖暖安德宮

暖暖安德宮,位於臺灣基隆市暖暖區,主祀華南著名的海神媽祖,俗稱「暖暖媽祖宮」或「暖暖媽祖廟」,為閩南安溪移民建於清代嘉慶六年(1801年),配祀清水祖師、保儀尊王,曾為中華民國內政部暫定三級古蹟。.

新!!: 馬英九和暖暖安德宮 · 查看更多 »

柯劭臻

柯劭臻('''Shao-Chen Ko'''.,),綽號「柯律」、「柯莉絲」、「柯L」(L指Lawyer,即為律師)等,執業律師。出生於臺灣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法學組畢業,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長期擔任環境保護團體及弱勢團體的義務辯護律師,活躍於社會運動與臺灣環境運動。一度代表時代力量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選後即淡出黨務運作。.

新!!: 馬英九和柯劭臻 · 查看更多 »

柯玉芝

柯玉芝(Kwa Geok Choo,白話字:Kua Gio̍k-tsi,),已故新加坡前任總理、前任國務資政及內閣資政李光耀妻子、現任總理李顯龍的母親。.

新!!: 馬英九和柯玉芝 · 查看更多 »

柯賜海

柯賜海(),臺灣媒體話題人物,有「抗議天王」的稱號。以買賣房地產致富,但他的財富狀況,無法得知具體數字。曾參與2014年花蓮縣縣長選舉,在六位候選人中名列第三。.

新!!: 馬英九和柯賜海 · 查看更多 »

柳玉成

柳玉成,又名 劉泰,(),祖籍江蘇南京,他只會說普通話,不懂粵語。 柳玉成是中國正義黨香港負責人,香港民主救港力量、工黨、各地營救王炳章大聯盟召集人、香港連戰宋楚瑜【現時稱馬英九】之友會、黃毓民鄭經翰之友會、梁國雄後援會等反共組織之骨幹成員。.

新!!: 馬英九和柳玉成 · 查看更多 »

柴松林

柴松林(),生於中國遼北,祖籍浙江宁波,統計學學者,專長為人口統計學與經濟統計,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台灣社會運動先驅,致力於台灣人權與消費者保護,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創辦人之一,現任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臺灣觀光學院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柴松林 · 查看更多 »

掌聲響起

《掌聲響起》是鳳飛飛於歌林唱片發行的最後一張唱片專輯,是她個人第六十六張專輯,於1986年9月發行,此專輯除了常見的黑膠版本外,歌林更推出限量版的水晶黑膠唱片。當中掌聲響起一曲是鳳飛飛代表作,曾於李登輝及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時演唱。.

新!!: 馬英九和掌聲響起 · 查看更多 »

林右昌

林右昌(),基隆人,中華民國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設計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曾任行政院長辦公室參議,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專門委員。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政策會副研究員,社會發展部主任、黨主席特助兼辦公室主任,民主進步黨第十二屆中央執行委員,2010年2月1日接任民進黨中央黨部民主學院主任兼中央黨部發言人。2012年初回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專任發言人。2012年6月4日起接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再次由民主進步黨推派為基隆市市長候選人。2014年11月29日基隆市長選舉,2度參選的林右昌順利獲得勝選。.

新!!: 馬英九和林右昌 · 查看更多 »

林家興

林家興(Alfred W. Lin,1990年6月8日-),祖籍浙江省溫州市,戶籍臺灣省桃園市,現居美國紐約市。臺灣學生領袖及政治人物。 曾任第九屆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兼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前任協會理事長及創會召集人。2015年底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為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現於美國紐約大學攻讀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碩士。其政治意識形態為現今臺灣較為少見的藍統派,曾多次協助組織並參與臺灣學生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活動,並主張以中華民國憲法所揭示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均富等價值統一全中國。.

新!!: 馬英九和林家興 · 查看更多 »

林宅血案

林宅血案為1980年2月28日發生於臺灣省議會議員、美麗島事件被告林義雄位在臺北市住家的一起震驚國內外的--殺案件。林義雄六十歲的母親游阿妹及七歲雙胞胎女兒林亮均、林亭均被刺殺身亡,九歲長女林奐均受重傷,此案至今仍未偵破,已成懸案。 案發後,當時的刑事單位把偵查目標指向黨外人士,懷疑曾任林義雄競選幹部的黨外人士游錫堃涉案,之後又懷疑林家美國籍友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家博 (Bruce Jacobs) 涉案,但警方最終未發現任何游錫堃或家博涉案的證據。 由於林義雄當時因美麗島事件而被警備總部收押,事涉敏感。當天又是三十多年前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日子,時機巧合。林義雄當年為美麗島事件要犯,其住處及電話均為情治單位所監控,兇手還能從容進出林宅行兇,不少人認為此案為國民黨政府所主導的一場謀殺案,藉以動搖各地黨外人士的意志。幾十年後,經過幾次重啟調查,仍無法破案。.

新!!: 馬英九和林宅血案 · 查看更多 »

林安迪

安迪,臺灣男演員,原名林富進,本名林安迪,崇右企專1976年班專科部國際貿易科畢業。.

新!!: 馬英九和林安迪 · 查看更多 »

林中森

林中森(Lin Join-san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林中森出生於宜蘭縣羅東鎮,祖籍中國福建漳州,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秘書長及中國國民黨秘書長。.

新!!: 馬英九和林中森 · 查看更多 »

林中斌

林中斌(Lin Chong-Pin,),生於中國雲南昆明,祖籍廣東新會,曾任陳水扁政府國防部文職的軍政副部長。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專家,現為退休教授。.

新!!: 馬英九和林中斌 · 查看更多 »

林一方

林一方(1965年11月12日),政治工作者與社會運動人士。.

新!!: 馬英九和林一方 · 查看更多 »

林建山

林建山(),生於台灣花蓮,管理學者,專長於公共政策、國際政治,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國民黨籍。 2014年被提名監察委員,在資格審查時,被認為其博士資格涉及造假,在一審時判罪名成立,但在二審判決時,判決確定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有期徒刑三個月。.

新!!: 馬英九和林建山 · 查看更多 »

林保華

林保華(),筆名凌鋒、艾克思、林衛等,生於中國重慶,祖籍福建廈門,前香港政治評論家。為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發起人之一。.

新!!: 馬英九和林保華 · 查看更多 »

林國春

林國春,臺灣政治人物,福建金門縣烈嶼鄉(小金門)人,國民黨黨員,原為刑警、現任新北市議會議員。中央警官學校畢業、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犯罪司法學碩士,曾任刑警大隊鑑識巡官、刑事組副組長、組長、外勤隊長、亞洲警察學會主席、新北市警消眷友法律服務協會理事長、新北市公共事務推展協會理事長、新北市法律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國民黨青年論政聯盟總召集人等。.

新!!: 馬英九和林國春 · 查看更多 »

林冠華

林冠華,臺灣台北市人,曾就讀莊敬高職餐飲科進修部,2015年5月参加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7月30日自殺身亡,得年20歲。.

新!!: 馬英九和林冠華 · 查看更多 »

林全內閣

林全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林全所領導的內閣,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的第一個內閣。 2016年,林全成為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任命的「政權交接小組」召集人之一,後亦被蔡英文總統聘任為行政院長、進行組閣;林內閣定位為「財經內閣」、「改革內閣」,力拚臺灣經濟發展、產業升級。 2017年9月4日,行政院證實林全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由請辭行政院長獲准,7日內閣總辭,8日由賴清德內閣接替林全內閣。.

新!!: 馬英九和林全內閣 · 查看更多 »

林火旺

林火旺 ,台北市北投區關渡人,哲學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國民黨籍,曾任馬英九台北市長選舉競選總幹事,現為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林火旺 · 查看更多 »

林義雄

林義雄()是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臺灣宜蘭縣五結鄉,自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擔任律師。1976年承辦國民黨選舉舞弊官司後開始接觸政治,1977年進一步以無黨籍身分當選臺灣省議會議員,在1970年代的臺灣黨外運動中發揮極大影響力。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遭到中國國民黨逮捕,隔年軍事審判期間遭遇林宅血案,母親和雙胞胎女兒遇害,長女林奐均重傷。林義雄最後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出獄後前往美國取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林義雄成立了慈林教育基金會以培養社會運動人士,並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長期關注核電廠問題。1996年參與民主進步黨黨內總統初選,但被彭明敏擊敗。1998年4月18日當選第一位由黨員直接選舉的民主進步黨主席。在其任內陳水扁在2000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林義雄於同年4月20日辭去主席職位,轉而關注公眾議題,特別是核四公投和立委席次減半運動等。2004年時以禁食抗議方式促使陳水扁政府推動修憲案,進而讓立法委員席次減半。2006年時因堅持理念離開當時仍執政的民主進步黨。2014年時林義雄籌組成立新政團,成為公民組合的推動者之一。林義雄長期號召「核四公投,千里苦行」行動,在2014年時以禁食抗議的方式迫使馬英九政府宣布龍門核能發電廠停工,常在反核遊行時戴斗笠,因此又被鄉民稱為斗笠人。.

新!!: 馬英九和林義雄 · 查看更多 »

林益世

林益世(),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高雄市鳳山區人,為高雄地方派系紅派大老林仙保庶子。原為中國國民黨籍,曾連任四屆立法委員,並一路獲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長期提拔、扶搖直上,台灣媒體稱其為「馬系大將」,歷任國民黨副主席、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國民黨政策委員會執行長(俗稱大黨鞭)等多項重要黨職, 自由時報, 2012年6月27日,曾參加2006年反貪腐運動遊行。2012年1月競選立法委員連任失敗後,於同年2月6日接任行政院秘書長,至7月2日前並為行政院中央廉政委員會委員。同年6月29日因索賄嫌疑而辭職,7月3日遭國民黨開除黨籍,2013年4月30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依公務員假借職務恐嚇得利罪、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林益世有期徒刑7年4個月,褫奪公權5年,併科罰金新臺幣1580萬元。2016年2月26日,高等法院改依違背職務收賄等罪,判處林益世有期徒刑13年6月,褫奪公權8年,併科罰金新臺幣1580萬元。高檢署檢察官不服二審判決,上訴至最高法院審理中。.

新!!: 馬英九和林益世 · 查看更多 »

林益世索賄案

林益世索賄案(或稱林益世案,簡稱林案)是臺灣於2012年6月爆發的政壇貪瀆罪案,起因於時任國民黨副主席及行政院祕書長的林益世擔任立法委員時,以協助中國鋼鐵公司(簡稱中鋼)下游廠商「地勇選礦公司」續約為由,涉嫌向地勇公司負責人陳啟祥索取賄款。林的母親沈若蘭、妻子彭愛佳、舅父沈煥璋、沈煥瑤亦有涉入其中的嫌疑。 台灣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偵組於2012年10月25日將全案偵查終結,將被告林益世、彭愛佳、沈若蘭、沈煥璋、沈煥瑤等5人提起公訴,2013年4月30日,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判處林益世有期徒刑7年4個月。其餘被告,包括彭愛佳、沈若蘭、沈煥璋、沈煥瑤等人,則全部獲判無罪。 臺北地方法院不但將林益世親屬全判無罪,判林益世有期徒刑7年,與求刑要求不同。另外表示陳啟祥故意剪輯、刪減對話內容,營造林益世強逼他支付8300萬元假象,缺乏可信度。判決結果出爐,社會上罵聲四起。許多司法官亦提出不同意見。.

新!!: 馬英九和林益世索賄案 · 查看更多 »

林芳郁

林芳郁(),臺灣宜蘭縣人,臺灣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外科部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2015年8月1日就任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林芳郁 · 查看更多 »

林豐正

林豐正(),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畢,2001年獲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台北縣長、內政部長、交通部長、國民黨秘書長、國民黨副主席等職。.

新!!: 馬英九和林豐正 · 查看更多 »

林鴻池

林鴻池(),台灣政治人物,生於台北縣平溪(今新北市平溪區),中國國民黨籍,曾任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林鴻池 · 查看更多 »

林杰樑

林杰樑()是臺灣著名的腎臟科和毒理學醫生,有「毒物科權威」之稱,並且曾經在長庚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於行政院衛生署擔任顧問。林杰樑出生於中華民國嘉義縣朴子市的醫學世家,畢業後長期投入腎臟醫學與毒物醫學的研究,並且發表多篇論文著作而獲得國際肯定。同時他也是首位研發出農藥百草枯解毒劑並且建立標準急救流程的醫生,成功降低臺灣早期許多攝入農藥而致死的案例。其研發的治療方式推廣至世界各地且廣泛獲得運用後,也讓原本農藥中毒存活率為40%的印度上升至80%左右。 林杰樑也長期致力於向民眾宣導正確飲食、防毒養生與各項醫學觀念,並且實際在社會調查民眾食品安全問題而多次發表評論。除了曾經為臺鐵南迴線連續破壞事件檢驗是否遭到下毒外,之後臺灣接連發生許多食品安全衛生事件時他也接受許多新聞媒體的採訪,這包括有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2011年台灣塑化劑事件和2013年台灣毒澱粉事件等等。也因為他經常憑藉著其專業提供民眾許多專業意見,這使得他作為公共衛生倡導者而在臺灣社會享有很高聲望。2013年8月,他因為遭遇不明病毒感染而逝世,享年55歲。.

新!!: 馬英九和林杰樑 · 查看更多 »

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

林毅夫叛逃事件後,林毅夫对于他曾為台灣軍官卻在金門前線逃亡到中国大陸的經歷很低调。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親林火樹在台湾宜蘭过世。5月29日,台灣民進黨籍立委蔡同榮向政府陳情,認為當年叛逃追訴時效已過,政府應讓「林正義叛逃案」結案,批准林毅夫返台奔喪,同時亦可借重林毅夫與中國大陸高層關係,及其在財經方面的專業,為兩岸經貿往來做有利於台灣發展的建言。。 陸委會基於「人道精神」考慮同意林毅夫入境,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亦將核發入境許可。 如果林毅夫來台奔喪,被指派調查本案的國防部北部軍事地方法院桃園分檢署檢察官,屆時為保存證據,將會限制林毅夫出境,並以必要手段要求他到案說明。官員同時指出,林毅夫如果來台,將從桃園中正機場入境,因此指派桃分檢負責調查,由於林當年叛逃的真相有許多部份須釐清,所以原則上在林入境後就應該會傳喚林毅夫到庭說明,假若他拒絕,也可能強制拘提,這方面軍檢單位都已經著手進行沙盤推演。 國防部長湯曜明指出,林毅夫仍被國軍视为叛變逃亡军官,一旦返台将面临《陸海空軍刑法》調查與審判;而陸委會與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則表示,仍同意核發入境證件,但返台後法律責任將由林毅夫自負。林毅夫當時正在美國訪問,他的妻子陈云英赴香港等候。最後,局勢未能好轉,林毅夫確定無法赴台,而由美國飛至香港後返回北京,由陳雲英赴台代其追悼,林毅夫則在北大朗潤園設靈堂遙祭先父。 因配合軍事審判法修正,軍事案件全數移由司法處理。林毅夫案全案卷證,於2014年1月13日移由金門地方檢察署接辦,林毅夫繼續發布通緝。.

新!!: 馬英九和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 · 查看更多 »

林泉忠

林泉忠(LIM, John Chuan-tiong),台灣學者(原香港籍)。具豐富的跨國研學經歷,2002年獲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頒予法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準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兼任講師、哈佛大學傅爾布萊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及國立台灣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客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明報》主筆。.

新!!: 馬英九和林泉忠 · 查看更多 »

林昶佐

林昶佐(英文名 Freddy Lim Tshiong-tso,),生於臺北市;綽號「鬼王」、「佛來敵」、「佛敵」、「飛踢」、「肥迪」等,長期支持台灣獨立。。現任中華民國時代力量臺北市第五選舉區(中正區、萬華區)立法委員,重金屬搖滾樂團「閃靈」主唱,並與美國搖滾明星Marty Friedman合組樂團鐵色克隆X。曾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會長,現任台灣美國國會聯誼會副會長、台灣國會西藏連線會長,於2017年獲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鑑為優秀立委。獲臺灣國家文化總會總統文化獎、英國、英國搖滾雜誌讀者票選全球最佳主唱之一、西藏音樂獎最佳國際援藏藝人獎等。 2018年獲由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舉辦之廖述宗教授紀念獎,以鼓勵對於台灣的人文、科技、社會有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體。.

新!!: 馬英九和林昶佐 · 查看更多 »

林旺

林旺(1917年10月29日-2003年2月26日),是一頭曾於二次大戰期間在日軍、中國遠征軍中服役的緬甸籍戰象,後來隨著孫立人將軍遷往臺灣,安置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牠有大半生都是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度過,無庸置疑的是臺灣最有人氣及名氣的動物,並且成為許多台灣民眾兒時的共同回憶,大家都叫牠「林旺爺爺」。.

新!!: 馬英九和林旺 · 查看更多 »

林書豪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生於美國加州托倫斯,美國職業籃球(NBA)球員,現屬布魯克林籃網,場上主要擔任控球後衛,亦可兼任得分後衛。是NBA歷史上少數的美籍亞裔球員,也是第一個华裔美籍球員。畢業於哈佛大學,是第二個進入NBA的哈佛大學畢業生。 林書豪一開始進入NBA並沒有順利,在NBA的選秀會未得到任何球隊簽約,之後雖和金州勇士簽約,但只有零星上場比賽機會,三次被下放至發展聯盟。遭勇士釋出後,短暫被火箭簽下又釋出後,最終進入紐約尼克。在尼克隊初期也未有上場機會,直到2012年2月,林書豪上場後,協助尼克7連勝,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此後成為先發球員,此一現象被媒體稱為「林來瘋」(Linsanity)。其胞弟林書緯,也是一名籃球員,現今加盟台灣SBL富邦勇士。 林書豪的父親是台灣彰化人,母親是台灣台北人。.

新!!: 馬英九和林書豪 · 查看更多 »

捷運電扶梯掀頭皮事件

捷運掀頭皮事件是台北捷運系統內的一起電扶梯意外事件,發生於2004年12月31日。當日晚間,台北車站湧入了大量前往市政府站參與跨年活動的人潮,通往南港線月台的電扶梯十分擁擠。結果因為電扶梯的速度過快,導致乘客跌倒於梯內,造成5人受傷。這起意外讓台北捷運公司開始注意電扶梯的安全問題,並全面降低電扶梯的速度。.

新!!: 馬英九和捷運電扶梯掀頭皮事件 · 查看更多 »

換柱爭議

換柱爭議,又稱換柱風波、換柱行動、棄柱行動、廢柱行動、滅柱行動,2015年發生在台灣的一起政治爭議,中國國民黨為了是否要廢止洪秀柱在2016總統大選的提名資格,換成徵召其他人選,所造成的政治爭議。 2015年,洪秀柱成為國民黨初選中唯一登記參選的候選人,以高民調順利通過初選。7月19日,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中無異議鼓掌通過提名洪秀柱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10月17日國民黨中央黨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廢止洪秀柱提名,改徵召時任新北市市長兼黨主席朱立倫參選總統。洪秀柱被提名只有90日,成為台灣總統選舉史上,首位通過黨內初選,又被其政黨撤銷提名的總統參選人。.

新!!: 馬英九和換柱爭議 · 查看更多 »

李友邦

李友邦(),本名李肇基,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生於臺北廳芝蘭二堡和尚州於蘆洲李宅(今新北市蘆洲區),日治時代抗日事發,遠走中國,就讀於黃埔軍校,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李友邦以台灣義勇軍中將司令頭銜光榮回台。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以涉及蔡孝乾匪諜案的罪名,被國民黨政府處死。.

新!!: 馬英九和李友邦 · 查看更多 »

李學炎

李學炎(),中華民國空軍中將,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後隨政府遷臺,退伍多年後移居美國。.

新!!: 馬英九和李學炎 · 查看更多 »

李佳霏

李佳霏(),生於台灣桃園縣(今桃園市),曾任中央社記者、馬英九吳敦義競選連任辦公室發言人、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發言人、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文宣部主任。現已轉職至雄獅旅遊董事長特助。 於2013年至2014年間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府發言人。.

新!!: 馬英九和李佳霏 · 查看更多 »

李復興 (臺灣)

李復興()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從政前在日本企業日立電視工業公司工作,曾連任四屆高雄市議員及兩屆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曾任台灣肥料公司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李復興 (臺灣) · 查看更多 »

李元貞

李元貞(),台灣婦女運動的重要領導者,1957年畢業於海軍子弟小學(今高雄市左營區永清國民小學),1971年從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並與同班同學結婚,1971年9月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任教,現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榮譽教授。 李元貞受呂秀蓮「新女性運動」影響,自1977年起投身婦運,1982年創辦婦女新知雜誌社,1987年創辦婦女新知基金會並擔任首任董事長。李元貞帶領或積極參與過的活動包括:1987年台北市華西街救援雛妓大遊行,1994年民法親屬編修法萬人大連署,1994年「女人連線反性騷大遊行」。 李元貞從1987年起持續擔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的歷屆董監事,參與台灣婦運多項倡議行動,直到2001年5月,李元貞獲聘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才辭去董事。2005年,李元貞自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獲民主進步黨提名當選國民大會代表。李元貞現定居花蓮縣。2014年11月18日,李元貞接受擔任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顧問。2014年12月25日,李元貞接受擔任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2016年5月3日,李元貞投書《自由時報》批評,林全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創新低(僅10%),「離彭婉如為民進黨開創的『婦女參政四分之一』的局面太遠」,即將上任的女總統蔡英文在提拔女性參政的表現反而不如前兩任男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同日,婦女新知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婦女團體不滿林全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創新低,到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樓下演行動劇並翻桌抗議;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沈秀華代李元貞宣讀聲明稿表示,李元貞決定拒絕出席5月20日的蔡英文就職國宴。 2016年5月4日,國史館舉辦呂秀蓮新書《非典型副總統呂秀蓮》發表會,呂秀蓮透露,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邀她搭檔,這要感謝吳淑珍與李元貞:吳淑珍問婦女界朋友誰擔任陳水扁副手最好,李元貞極力推薦她,吳淑珍也打破傳統說「女人要拉拔女人」,奠定兩性共治的基礎;呂秀蓮說,她看到李元貞不滿林全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太少,所以特別講出此事。.

新!!: 馬英九和李元貞 · 查看更多 »

李光耀

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出生姓名「Harry Lee Kuan Yew」;)是新加坡華裔政治家,曾担任首任新加坡總理和首任人民行動黨秘書長,也是新加坡建國之父之首,新加坡李氏家族政治的创始人,對新加坡政治有深远影响。2011年,《商业内幕》网站在其“20世纪最成功的独裁者”排名中将李光耀列为第二位(僅次於利比亞的伊德里斯一世)。.

新!!: 馬英九和李光耀 · 查看更多 »

李光耀之死

李光耀之死指的是2015年3月23日凌晨3時18分(新加坡標準時間),新加坡建国后首任总理、前內閣资政和执政人民行动党首任秘书长李光耀因重症肺炎医治无效逝世这一事件,享年91歲。新加坡政府因其離世舉行了一連串悼念活動。.

新!!: 馬英九和李光耀之死 · 查看更多 »

李玉雁

李玉雁(LIYUYEN),台灣電視新聞媒體人,出生於台北市。.

新!!: 馬英九和李玉雁 · 查看更多 »

李筱峰

李筱峰(),出生於臺灣臺南縣麻豆鎮(今臺南市麻豆區),是歷史學家與政治評論家,曾是蔣介石忠貞信徒的李筱峰後來轉變政治立場,專門研究臺灣史,中央廣播電台,提倡泛南島民族意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退休兼名譽教授。李筱峰是現近臺灣主體史观的创立者与推行者之一,影響了當今台灣歷史教育與價值觀,台灣日治時期著名革命僧證峰法師林秋梧為其舅公。.

新!!: 馬英九和李筱峰 · 查看更多 »

李翔宙

李翔宙(),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雙碩士,籍貫河南省新鄉縣,生於臺灣屏東縣東港鎮空軍共和新村,畢業於陸軍預校11期、陸軍官校43期、臺大與興大,為中華民國國軍留美將領之一,曾任陸軍官校43期實習旅長、總統官邸警衛室(大安警衛室)內衛組主任、陸軍飛彈指揮部指揮官、李總統府副侍衛長、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室助理次長兼執行官、國防部電訊發展室主任、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指揮官、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指揮官、國防大學副校長、國防大學戰爭學院院長、憲兵司令部司令、國防部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陸軍司令部司令、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國家安全局局長、總統府國策顧問與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翔宙在國軍基層被盛譽為是近10年來「評價最高的陸軍司令」。.

新!!: 馬英九和李翔宙 · 查看更多 »

李煥

李煥(),字錫俊,漢口市人,曾經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教育部部長,並負責籌辦國立中山大學的在臺復校事宜,並任復校後首任校長等職,為中國國民黨的資深黨員,長期受到蔣經國的提拔。涉入國民黨二月政爭,失敗後淡出政壇。.

新!!: 馬英九和李煥 · 查看更多 »

李煥內閣

李煥內閣組成於1989年(民國78年)6月1日,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任命時為國民黨黨員的李煥為行政院院長,同時由李煥組成內閣成員(行政院各部會局處首長),所有閣員並於6月1日上任。內閣成員以執政黨,即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為主。 民國79年5月初,李煥確定請辭閣揆,不料卻在5月2日從國民黨內部消息傳出李登輝將任命卸任軍職的郝柏村繼任閣揆的消息,同年6月1日,郝柏村內閣成立。.

新!!: 馬英九和李煥內閣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馬英九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述德

李述德(),生於臺灣臺北市,中華民國財政部基層出身,在財政部國庫署升至副署長,曾任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局長、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局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 2017年10月遭檢方起訴在擔任大巨蛋案甄審委員時涉嫌圖利遠雄及偽造文書。.

新!!: 馬英九和李述德 · 查看更多 »

李柏翰

李柏翰(),台灣魔術師,也是精神科醫師。 台灣首位近代心靈魔術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准加入英國神秘人協會PSYCRETS的華人心靈魔術師。專長心靈魔術,擅長將心理學、行為科學、神經語言學、催眠等技巧融入表演及創作中。第一本心靈魔術書籍《心理戰術》在魔術圈獲得熱烈回響,接續發表《腦力激盪》、《巴格拉斯》、《潘朵拉の禮物》及《喬克の進擊》等心靈魔術書籍。心靈魔術書籍不僅大受好評,連心靈大師Banachek也御用了書中的作品。 中華民國大專優秀青年,從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接獲獎項。.

新!!: 馬英九和李柏翰 · 查看更多 »

李永萍

李永萍(),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台中人,曾任民主進步黨婦女部主任、立法委員、臺北市文化局長、臺北市副市長,現任政治評論員。.

新!!: 馬英九和李永萍 · 查看更多 »

李清國

李清國(),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臺科大碩士,生於臺灣,畢業於陸軍官校43期、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曾任陸軍副司令、陸軍十軍團指揮官、參謀本部人事參謀次長、花防部司令、陸軍總部人事署長、陸軍機械化步兵234師師長等職。 88風災時,依慣例由陸軍副級最高主官擔任,李清國於是就這樣掛名式的接下這個任務,擔任中臺灣地區救災行動的指揮官,事實上在此次風災任務,出謀劃策,用兵調遺,裝備和物力支援全是十軍團司令和所屬官兵弟兄們的功勞,李清國只是一位代表上級的監軍御史,負責監軍,若有戰功時,當然也要算他一份,所以在事後,李清國與十軍團的國軍官兵一同獲得前總統馬英九親自頒授勳章,同時他也是前陸軍司令胡鎮埔上將最信任的下屬之一,也是現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李翔宙、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吳斯懷、前駐捷克共和國代表陸小榮、陳水扁第三任侍衛長陳再福等人的同期同學。 2009年8月被最高軍事檢查署起訴,涉嫌賣官事件、公器私用,最後僅以行政程序瑕疵,經时任總統馬英九核定只申誡一次,且「查無刑事不法」。 2014年8月被媒體報導坐擁高薪不管事,年薪俸逾2百萬元。 同年8月17日發生「新店氣爆事件」,李清國推卸責任說:「瓦斯內管是屬住戶財產……」藉以劃分氣爆責任的歸屬。住戶痛駡:「太瞎了!太扯!我們已經有反應,他也應該幫我們檢測,內管哪裏有漏?是不是應該協助改善或趕快止漏,怎麼會推卸說內管就是住家的問題,讓我們大家每天擔心受怕。.

新!!: 馬英九和李清國 · 查看更多 »

李朝卿

李朝卿(),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無黨籍,台灣南投縣草屯鎮人,前南投縣長。 2005年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南投縣長,以45.32%的得票率擊敗當時尋求連任的林宗男以及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蔡煌瑯。2009年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南投縣長再度擊敗民主進步黨提名的李文忠,連任成功。 2012年11月30日,李朝卿因涉及南投莫拉克風災重建索賄弊案,被南投地方法院裁定羈押;這造成李的縣長職務即日起被依法停職。2013年3月26日本案起訴。2015年8月31日,本案被南投地方法院一審判決30年有期徒刑,褫奪公權10年;本案可上訴。.

新!!: 馬英九和李朝卿 · 查看更多 »

李明憲 (政治人物)

李明憲(),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其子李孝儒於2014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台中市議員。.

新!!: 馬英九和李明憲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李显龙

李显龙(Lee Hsien Loong,)是第三任新加坡总理和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自2004年起開始任职。為新加坡建國总理、前内阁资政李光耀的长子。作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秘书长,李显龙于2004年8月从吴作栋手中接任总理一职。 李显龙自1984年以来一直都是(Teck Ghee)国会议员,自1987年以来是内阁成员,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新加坡政治转型的首要领导人。 2004年上任总理之前,李显龙曾担任贸工部长(Minister for Trade and Industry)、财政部长(Minister for Finance)以及。他在当选国会议员之前,曾担任武装部队军官,迅速升到准将军衔。.

新!!: 馬英九和李显龙 · 查看更多 »

李新 (政治人物)

李新,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臺北)法律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議會議員,是新黨發起人之一,後重投中國國民黨。生於臺灣臺北縣(今新北市),籍貫中國河南省汝甯府汝陽縣(今駐馬店市汝南縣),國語、臺灣話皆流利,由於問政犀利,以直率敢言著稱,常受邀到政論節目發表意見。 2017年9月28日,李新在臺北市大安區跳樓輕生,享壽64歲,檢、警正在調查跳樓的原因。.

新!!: 馬英九和李新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李應元

李應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雲林縣崙背鄉人,臺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現任環境資源部部長。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醫療經濟學博士,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勞委會主委。.

新!!: 馬英九和李應元 · 查看更多 »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新!!: 馬英九和李敖 · 查看更多 »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是指2005年9月19日至28日,李敖從台灣前往中國大陸旅遊行程,主要是文化議題的參觀訪問,期間包括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地對師生舉行的公眾演講。此行是李敖自1949年离开中國大陸至台灣持續生活56年来,首次返回大陆的實地旅行,在海峽兩岸華人圈受到相當關注。.

新!!: 馬英九和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 查看更多 »

李慶安

李慶安(),中華民國台北市政治人物,生於臺北市,前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李煥之女,曾任中國國民黨籍及親民黨籍立法委員。李慶安為中華民國第一位遭查出擁有且隱瞞美國國籍的立法委員,並遭到註銷當選資格,法院一審詐欺罪名成立(根據中華民國相關法令規定,民意代表不允許擁有雙重國籍;實務上,臺灣政治人物具雙國籍者一旦當選,一般會緊急申請註銷外國籍);二審出現大逆轉,高等法院改判無罪定讞。.

新!!: 馬英九和李慶安 · 查看更多 »

李慶華

李慶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行政院長李煥之子,籍貫湖北省漢口市,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曾連任七屆立法委員,亦曾與其妹李慶安一同擔任立法委員。.

新!!: 馬英九和李慶華 · 查看更多 »

杨虎城

杨虎城(),陝西蒲城人,原名彪,後易名忠,別號虎臣,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改為虎城,此後即以字行王禹廷:《細說西安事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1日。又名虎冬、忠祥。曾化名楊呼塵畢萬聞:〈楊虎城生前死後〉,刊《明報月刊》,香港:明報雜誌有限公司,1994年6月號。中国军事將領,西安事变领导者之一,堅持把蔣中正除之後快,但不被張學良所接受。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因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流放國外,隨後因要抗日秘密回國,反被蒋捕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殺,终年五十六岁。.

新!!: 馬英九和杨虎城 · 查看更多 »

東宮西宮TV

《東宮西宮TV》(East Wing West Wing TV)是香港進念二十面體以高清拍攝製作,由胡恩威一人監製、導演、編劇,於亞洲電視播映的政治喜劇。本節目於2011年6月26日在本港台及亞洲台首播,原著是香港舞台劇《東宮西宮》。 本节目為2011 aTV節目巡禮推荐节目之一,当时的名称为东宫西宫电视版。.

新!!: 馬英九和東宮西宮TV · 查看更多 »

東聖吉16號事件

東聖吉16號事件是一起漁業糾紛事件,發生於2016年4月25日,屏東琉球籍漁船「東聖吉16號」在沖之鳥礁(日方稱「沖之鳥島」)東南東約國際水域作業時遭到日本公務船扣押,並要求匯保證金新台幣一百七十萬元才放人,引發中華民國政府不滿。.

新!!: 馬英九和東聖吉16號事件 · 查看更多 »

東沙群島

東沙環礁是南海諸島的四大群島之一,位處國際航海重要的交通樞紐,目前由中華民國管治。 東沙環礁於大清帝國康熙年間劃歸廣東惠州管轄,二戰時被日軍佔領,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也曾劃入其轄區;至1979年劃歸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亦宣稱擁有該群島主權,屬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碣石鎮。 東沙島目前無常住人口,但有海巡署官兵常態駐守於島上,中華民國政府亦於2007年1月17日在此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並於該年10月4日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之(隸屬於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包含南海的東沙島與其環礁,及環礁向外延伸12海哩的附近海域,總面積為353,667.95公頃,是目前中華民國總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陸域面積為174公頃,剩餘部份為海域面積;國家公園管理處位於高雄市旗津區,並於東沙島上設東沙管理站/研究站。園區主要為東沙島與包含前者的直徑25公里的圓形環礁,為熱帶季風氣候,距高雄市445公里。目前為了生態保育,並不會對一般民眾開放觀光。.

新!!: 馬英九和東沙群島 · 查看更多 »

東星大樓

東星大樓(建築登記名稱為宏傑大樓,921地震發生當時多數媒體及消防人員以松山賓館稱呼)位於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虎林街口,是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

新!!: 馬英九和東星大樓 · 查看更多 »

松青超市

松青超市(英語:MATSUSEI)成立於1986年,原隸屬於味全集團。2015年11月12日,味全舉行董事會,會中通過以4.5億元出售松青超市讓與全聯福利中心。.

新!!: 馬英九和松青超市 · 查看更多 »

松本樓

松本樓,為一家法國餐廳,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日比谷公園內。創立於1903年,有100年以上的歷史。現任店主小坂哲是孫中山的日籍友人梅屋莊吉之外孫女婿。 此樓曾於1971年11月19日第二次被燒毀,重建後,於1973年9月25日重新開幕。因此每年9月25日此餐廳會販售只賣10日元的咖哩飯限量1500份以茲紀念。 由於此樓與近代中國有歷史淵源,加以梅屋莊吉的後人保存許多孫中山在日本時的文物,所以海峽兩岸國共兩黨的不少政治人物訪問日本時常會安排參觀或在此樓用餐。.

新!!: 馬英九和松本樓 · 查看更多 »

校園金曲獎

校園金曲獎由台灣的校園金曲製作中心舉辦,是一項僅開放給學生參賽的音樂創作比賽,提供給喜愛音樂創作的學子們,一個表達和分享其音樂創作的場域。.

新!!: 馬英九和校園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核四公投

核四公投是中華民國預定舉辦的公投案,內容為決定龍門核能發電廠(第四核能發電廠)是否運轉,2013年2月25日由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宣布,時間未定。在公民投票法於2003年12月31日正式施行前,即有民間團體與政治人物多次提出以「公投」為名的反核聯署活動。2004年-2008年間總計舉辦過三次,共六個與核能無關之全國性公投案,全數因為投票人數未達可投票人數50%下限而遭否決,此後至2013年間未有新的公投案被提出。.

新!!: 馬英九和核四公投 · 查看更多 »

根本博

根本 博(),中文化名林保源。出生於日本福島縣,大日本帝國陸軍及中華民國國軍中將,獲受勲一等·功三級。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3期、日本陸軍大學校34期畢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時,在內蒙古(當時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擔任駐紮於此的駐蒙軍之司令。在日本投降後,從蘇聯軍隊的猛攻下,依然頑強抵抗,保護了四萬名滯留在內蒙古張家口附近的日本國民。 復員後,於1949年秘密渡航至臺灣,被蔣介石任命,在金門島協助指揮古寧頭戰役,順利擊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新!!: 馬英九和根本博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私立啟英高級中學

啟英學校財團法人桃園市啟英高級中等學校(Chi-Ying Senior High School),簡稱為啟英高中,創立於民國59年(1970年),位於桃園市中壢區。 啟英高中設有高中部、高職部、實用技能班及進修部,目前約7,300餘人。.

新!!: 馬英九和桃園市私立啟英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桃園國際機場捷運

桃園國際機場捷運(英語譯名: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MRT),通常又稱為機場捷運,是橫跨臺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的捷運線,也是桃園捷運公司首條營運路線,為臺灣第一個以提供機場聯外交通為主要目的之捷運線、以及第一條有跳站停靠之營運模式的捷運線,不僅服務桃園國際機場之聯外交通,也兼具一般捷運系統的城際運輸及通勤功能。營運長度51.03公里,2017年2月2日接受團體搭乘,在2月16日開放給民眾試乘,3月2日正式營運。站區及車廂內設有中華電信Wi-Fi,除此之外還提供列車內行動裝置充電的服務。.

新!!: 馬英九和桃園國際機場捷運 · 查看更多 »

桃園捷運

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Taoyuan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簡稱桃園捷運、桃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和桃園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及桃園機場的機場聯絡軌道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共三座城市,為中華民國第三座投入營運的捷運系統。 桃園捷運的規劃於1989年即展開,因種種因素導致延宕,最終延至2006年才得以開始建造。根據規劃,桃園捷運為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所興建,桃園捷運的營運則由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合資成立的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首條路線機場線歷經六次延宕後,最終於2017年2月2日起試營運、並在同年3月2日正式營運。.

新!!: 馬英九和桃園捷運 · 查看更多 »

桂裕

桂裕(1902年—2002年1月2日),字公绰,浙江慈溪县慈城镇(今宁波市江北区)人,国民党元老、法学家。。.

新!!: 馬英九和桂裕 · 查看更多 »

梁文傑

梁文傑(),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原籍浙江大陳(大陳義胞後人),出生於臺北市,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議員(中山、大同區),是民進黨野百合學運代表人物之一。梁自建中、臺大畢業,曾就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班。 2015年5月20日,民進黨召開中執會,通過2016年立委「艱困選區」黨員徵召名單,確定徵召梁文傑參選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立委選舉。然而,梁文傑因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的批評(稱梁2014年底選完議員,2015年又投入立委選舉),於2015年6月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退選。 年底就要展開九合一選舉,有鄉民在PTT發起投票:「民進黨市議員你最想看誰落選?」要大家用推文投票,一個人投3票。至截稿為止,網民大多投「5.梁文傑」和「8.王世堅」 北市議員梁文傑去年則被爆疑經常流連酒店,2周內進出高檔酒店至少6次,甚至半夜出了酒吧後,與年輕辣妹狀似親密。梁文傑對此回應說因朋友多,其中有朋友喜歡約在酒店,如果會去酒店都是不得已赴約,甚至說主播妻子林楚茵也都知情。 大群館比帝寶 孫大千嗆梁文傑:你可以蓋一棟做功德免費出租給學生呀!.

新!!: 馬英九和梁文傑 · 查看更多 »

棄保效應

棄保效應,源自於中國象棋術語「棄車保帥」,放棄次要的棋子以保主要棋子的安全。棄保是一種選舉策略,為配票的變種,避免類似立場或性質的候選人瓜分選票,以致兩敗俱傷,因此要求選民,將選票集中在有機會勝出的候選人身上。.

新!!: 馬英九和棄保效應 · 查看更多 »

楊偉中

楊偉中(),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政治評論員、社運人士,籍貫江蘇省常熟縣,曾任記者、主編,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現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曾任職工人民主協會、全國產業總工會、臺灣鐵路工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中央廣播電台副總台長兼新聞部經理、中國國民黨發言人、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新!!: 馬英九和楊偉中 · 查看更多 »

楊又穎

楊又穎(),本名彭馨逸,是一位出身臺中市的模特兒、主持人及演員。2015年4月21日,她因吸入過量氦氣致死。.

新!!: 馬英九和楊又穎 · 查看更多 »

楊實秋

楊實秋(),生於臺灣台北市,籍貫中國四川省威遠縣,政治人物,曾以中國國民黨籍當選第6屆、第8屆、第9屆、第10屆、第11屆台北市議會市議員,於第12屆競選連任失利。经常在政论节目上评论时政。2015年,中國國民黨考紀會宣布開除楊實秋黨籍。.

新!!: 馬英九和楊實秋 · 查看更多 »

楊仁壽

楊仁壽()台湾屏东县九如鄉人,中华民国法学家,曾任司法院大法官與最高法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楊仁壽 · 查看更多 »

楊念祖 (臺灣學政界人物)

楊念祖(),籍貫江蘇丹陽,出生於臺灣。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在洪仲丘事件後上台,為馬英九政府第一位文人國防部長,於其任內立法院通過軍審法改革,承平時期軍人犯法,改由司法審判,實現司法一元化,是軍中人權一大改革,但因就職後立即遭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執行長朱政騏揭發其所編著書籍中有一篇由代筆者所寫文章涉及抄襲,在任六天之後就閃電請辭,刷新了中華民國行政院部會首長最短任期記錄,由嚴明接任國防部長。.

新!!: 馬英九和楊念祖 (臺灣學政界人物) · 查看更多 »

楊志良

楊志良(),出生於臺灣臺北市,為公共衛生學者與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現為臺北市廉政委員。 2009年8月6日因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參選花蓮縣長,而出任衛生署長,是衛生署第2位由純公共衛生出身,非醫師背景者出任的署長(首位是陳建仁,亦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目前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亞洲大學教授。由於施政風格,產生不少爭議。 2015年4月22日,楊志良對外宣佈參選國民黨2016總統大選提名初選,後由洪秀柱出線。.

新!!: 馬英九和楊志良 · 查看更多 »

楊儒門

楊儒門(),臺灣農家子弟,彰化縣二林鎮人,以其關懷及為農民發聲之行動聞名,並以「白米炸彈客」事件著稱。.

新!!: 馬英九和楊儒門 · 查看更多 »

楊秋興

楊秋興,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高雄市燕巢區人,前民主進步黨,現中國國民黨黨員,臺南一中、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土木研究所畢業。曾任兩屆高雄縣長、民進黨立委、省議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主任、臺鹽董事長。也是末代高雄縣長。.

新!!: 馬英九和楊秋興 · 查看更多 »

楊甦棣

楊甦棣(Stephen M. Young,),美國外交官,生於華盛頓特區。就讀衛斯理安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接著進入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臺北處處長和美國駐港總領事。.

新!!: 馬英九和楊甦棣 · 查看更多 »

楊贊儒

楊贊儒(),生於台灣花蓮(原籍台東縣);曾信奉一贯道,後於 台中圣贤堂擔任鸞生,以楊生為名,出版許多扶鸞 (降筆) 的善書。後皈依佛門出家,法号聖輪(法脈:臨濟正宗),稱融合孔、老、顯、密;創建了臺中佛法山寺、臺中聖德禪寺、臺北海天禪寺、高雄大寶禪寺。並推廣有機農業與飲茶文化,2011年因涉嫌性侵被判處十年徒刑。.

新!!: 馬英九和楊贊儒 · 查看更多 »

楊鼎章

杨鼎章()生于台湾台南市,中华民国法官。.

新!!: 馬英九和楊鼎章 · 查看更多 »

楊永明

楊永明(,英文名:Philip Yang),臺灣國際政治學者,知日派,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專任教授,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外交部諮詢委員、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等職。.

新!!: 馬英九和楊永明 · 查看更多 »

楊惠敏

楊希賢,原名楊惠敏()。上海人,祖籍江蘇省鎮江縣,女童軍、中国抗日战争時期中華民國英雄,曾任教師。.

新!!: 馬英九和楊惠敏 · 查看更多 »

楊日松

楊日松(),出生於台灣苗栗縣公館鄉,客家人,是台灣著名法醫,經手過許多重大案件,被譽為「台灣福爾摩斯」、「法醫神探」、「人間判官」、「法醫青天」。常被人與同樣出身於台灣的知名旅美鑑識專家李昌鈺相比較。於2011年11月23日逝世於臺北國泰醫院,享壽八十四歲。.

新!!: 馬英九和楊日松 · 查看更多 »

楊景逢

楊景逢案是指在1994年11月4日一名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高三學生楊景逢陳屍在學校露天地下室的一宗命案。是首次有學生陳屍在金門縣學校校園內。是金門的懸案之一。.

新!!: 馬英九和楊景逢 · 查看更多 »

楊智淵

楊智淵(),台中市人、國民陣線運動等社會運動推動者。活躍各社會抗爭活動,如919嗆馬大遊行、野草莓學運及中興大學嗆胡事件等。.

新!!: 馬英九和楊智淵 · 查看更多 »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保留運動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的歷史建築,是臺灣最早的漢生病聚落。1994年,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選定樂生療養院為新莊機廠預定地。2001年,樂生療養院行文台北縣政府,希望鑑定樂生療養院歷史價值。2002年3月18日,捷運工程局以有償撥用之方式,自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取得其中0294-00212地號之土地。2003年,捷運工程第一波拆除,引發療養院病患、大學青年與社會運動者的抗議。.

新!!: 馬英九和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保留運動 · 查看更多 »

歐陽龍

歐陽龍,生於台灣台北市,私立徐匯高中畢業。中國國民黨籍,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是台灣男演員、男歌手,現任臺北市議員,祖籍江西省吉安縣,曾任三立都會台總監,民視、三立、緯來等電視台的節目製作人。.

新!!: 馬英九和歐陽龍 · 查看更多 »

正体字

关于与草体对应的字体类别,见正体。 关于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见繁体字。 关于中華民國官方使用的汉字,见國字。 关于中華民國教育部颁布的正体字之标准字体,见國字標準字體。 关于中國大陸整理漢字時選用的字形,见新字形。 正體字,从正俗的角度来看,与异体字相对,是指在处于同一个位置平面的表示某一单音语素的众多不同形体结构的字中,在其中选定某一字形结构的正选字。中國古代文字學家依照《說文解字》將漢字分為正體、變體和俗體。說文所載的字稱為正體,不載者為變體或俗體。王力 古代漢語 第一冊 中華書局 1962.11.

新!!: 馬英九和正体字 · 查看更多 »

正義無敵音樂會

正義無敵音樂會,台灣演唱會,於2007年為推動轉型正義所發起的音樂活動,前身為台灣魂音樂會,於後在2008年、2010年陸續舉辦,並結合座談會、影展等跨型態的藝文方式來展現。.

新!!: 馬英九和正義無敵音樂會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於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學。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認為,武漢大學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葛寅亮創辦的江漢書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綜合排名第3位。2016-2017年“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地区排第21位。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9位,全世界第282位。.

新!!: 馬英九和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殷允芃

殷允芃(),山東滕縣人,中華民國記者、作家,為台灣當代新聞及出版業的傑出代表,現任《天下雜誌》群創辦人、董事長兼總編集長,曾言:「我以做一位記者為樂」。.

新!!: 馬英九和殷允芃 · 查看更多 »

殷琪

殷琪,生於臺灣臺北市,祖籍浙江平陽縣,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系畢業,現任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知名女企業家、前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董座。現為欣陸控股董事長,殷琪信仰藏傳佛教,育有二女。.

新!!: 馬英九和殷琪 · 查看更多 »

殷瑋

殷瑋(),生於臺灣雲林縣虎尾鎮,臺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馬英九總統競選連任辦公室發言人、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國民黨中央黨部發言人、並兼任國民黨青年團執行長、總統府發言人。.

新!!: 馬英九和殷瑋 · 查看更多 »

毓鋆

毓鋆(),愛新覺羅氏,名金成,號安仁居士,來台後曾化名劉柱林(救命恩人之姓名),生於中國北京,清朝宗室後裔,正紅旗人,台灣著名儒家學者,創辦奉元書院,以私人講學,外界都敬稱其為「毓老」而不名,在台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及門弟子有數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和生機。 毓鋆自称是禮親王代善后裔,但其所用字辈与礼亲王家同代之人相异。.

新!!: 馬英九和毓鋆 · 查看更多 »

毛治國

毛治國(),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浙江省奉化縣,乃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重要的交通事務幕僚,馬英九政府第五任及最後一位國民黨籍行政院院長。他也是至今最後一位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毛治國 · 查看更多 »

毛治國內閣

毛治國內閣(簡稱毛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毛治國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任內的第五次內閣。2014年12月8日,接替江宜樺內閣。 2016年1月16日,因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於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中敗選,毛治國當日請辭且不接受慰留後,由原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代理,1月25日總統批准內閣總辭,2月1日張善政真除為院長並籌組張善政內閣。.

新!!: 馬英九和毛治國內閣 · 查看更多 »

民主女神

民主女神雕像,是六四天安门事件的标志性艺术品之一,高約10米,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八所院校的共二十多位学生,於中央美术学院工场內僅用四天趕製而成。雕塑內模為塑膠材質,外以石膏灌注;整個雕像分四部分于5月30日凌晨运抵北京天安门广场,次日拼装完毕,耸立在天安門城樓南300米處,與門洞上方的毛澤東肖像對望。 女神像拼裝完畢後,於5月30日中午舉行簡單的獻花與揭幕禮,並由中央音樂院同學表演助興。5月30日,北京市天安門管理委員會發表聲明,指在廣場內耸立女神像違反1981年11月的管理規定,並且是「對國家尊嚴與民族形象的污辱與踐踏」。《人民日報》在5月31日至6月2日連續三天發表文章抨擊。四天后,即6月4日凌晨五時左右,被前来清场驱赶请愿人员的解放军戒严部队推倒,過程被記者拍攝下來。.

新!!: 馬英九和民主女神 · 查看更多 »

民主行動聯盟

民主行動聯盟,台灣公民團體,在2004年正式成立,主要目標在於推動民主運動,監督陳水扁執政,主張兩岸統一。曾經推派代表,參與國大選舉。2008年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解散。.

新!!: 馬英九和民主行動聯盟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歷史

民主進步黨于1986年9月28日在中华民国臺北市成立。1989年县市长选举中当选6席,1997年县市长选举中当选12席。2000年赢得总统大选,实现“政党轮替”。2004年获得连任,深化台湾的民主改革。2008年败选后成为在野党。2016年赢得总统和立法院大选,实现全面执政。.

新!!: 馬英九和民主進步黨歷史 · 查看更多 »

江宜樺

江宜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基隆市暖暖區,客家人,父親來自福建漳州,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在國立臺灣大學歷任政治學系副教授、政治學系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等,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中華民國教育部顧問。在馬英九總統任内开始从政,歷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新!!: 馬英九和江宜樺 · 查看更多 »

江宜樺內閣

江宜樺內閣,簡稱“江內閣”,或稱學者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任內的第四次內閣,2013年2月18日上任。 2014年11月29日,因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於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慘敗,江宜樺當日請辭獲准,12月1日內閣總辭後,由原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籌組毛治國內閣。.

新!!: 馬英九和江宜樺內閣 · 查看更多 »

江丙坤

江丙坤(),臺灣省南投县草屯镇溪州里人,曾任中國國民黨第一副主席、現任國際民主聯盟副主席、國立臺北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曾出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江丙坤 · 查看更多 »

江玲君

江玲君,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其父江吉源則曾任高雄縣議員與國大代表,2002年以婦女保障名額吊車尾當選縣議員,不過於2005年底以選區第一高票連任成功,2008年代表國民黨挑戰尋求連任的立委林岱樺,在不被看好之下靠著馬英九光環的加持以2,612票之些微差距順利轉戰國會,但於2012年以一萬餘票大敗給了曾任鳳山區長及末代鳳山市長的許智傑,遂於2013年底起擔任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直至2016年5月政黨輪替而結束任期,近年逐漸回歸家庭而淡出政壇。.

新!!: 馬英九和江玲君 · 查看更多 »

江霞

江霞,本名廖瑛瑛。出生於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台湾女歌手、女演員。.

新!!: 馬英九和江霞 · 查看更多 »

江蕙

江蕙(Kang Hūi;),本名江淑惠,別名二姐,出生於臺灣省嘉義縣溪口鄉疊溪村,是台灣著名女歌手,以演唱臺語歌曲聞名。 江蕙在臺灣樂壇創下許多紀錄,如曾破紀錄連續4屆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總共5度獲得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2015年宣布告別歌壇,並於同年第26屆金曲獎獲頒特別貢獻獎,共獲13座金曲獎。 《民生報》記者王祖壽曾出版《苦情姐妹花》一書,內容為江蕙、江淑娜兩姐妹的成長歷程與奮鬥故事。 作詞人李坤城曾說:「臺灣近代三大巨星,即鄧麗君、鳳飛飛與江蕙。」(按活躍年代排序)如果要說江蕙退休後有誰能取代她,他說:「絕不可能。.

新!!: 馬英九和江蕙 · 查看更多 »

江耀宗

江耀宗(1952年2月1日 - ),曾任中華航空、中國鋼鐵董事長,現任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耀宗早年在中山科學研究院服務,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技監組長,參與雄風、天劍、天弓等飛彈相關研發工作;爾後於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參與台北捷運系統木柵線體檢,被網羅至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任總工程司、副局長,嗣後獲馬英九市長拔擢晉升捷運工程局局長,任職捷運局期間參與並推動台北捷運系統木柵線、淡水線、中和線、新店線、板南線完工通車。 2000年5月,民主進步黨執政以後,出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4年7月出任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2005年11月轉任中國鋼鐵公司董事長並兼任高雄捷運公司董事長;2007年7月轉任中鋼碳素董事長,並於2008年5月辭任。嗣後擔任頂晶科技(股)公司、瑞儀光電(股)公司、金豐機器工業(股)公司、鼎元光電(股)公司等公司獨立董事。 2016年7月擔任「臺灣桃園機場捷運監理調查委員會」召集人,促成機場捷運初勘、履勘、營運通車。2016年10月出任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 馬英九和江耀宗 · 查看更多 »

江漢聲

江漢聲(1950年3月26日-),臺灣醫學學者,泌尿科權威,共同創辦人。現任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國立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兼任教授,(大專體總)會長,亞洲基督教大學協會理事長,理事長。.

新!!: 馬英九和江漢聲 · 查看更多 »

江惠貞

江惠貞 (Chiang Huei-Chen,),臺灣政治人物,臺北縣土城人。曾任立法委員、板橋區長,2017年1月20日起擔任新北市果菜公司總經理。畢業於新莊天主教輔仁大學中文系 ,2011年回到輔大企管系唸書,並於2014年6月完成管理碩士在職班學業。 大學畢業後曾任教於東山高中國文老師,27歲時踏入政壇,曾擔任台北縣議員、國大代表、板橋市長、板橋區長等公職。,曾表態反對同性婚姻,並抨擊多元成家是混亂的價值。.

新!!: 馬英九和江惠貞 · 查看更多 »

江春男

江春男,台中市豐原區人,台灣記者、作家、政治評論人,筆名司馬文武。.

新!!: 馬英九和江春男 · 查看更多 »

汪笨湖

王瑞振(),筆名汪笨湖,生於台灣臺南縣安定鄉(現台南市安定區),作家、媒體工作者、政論名嘴。.

新!!: 馬英九和汪笨湖 · 查看更多 »

汪用和

汪用和(),臺灣電視新聞女主播,生於臺灣。.

新!!: 馬英九和汪用和 · 查看更多 »

汶川大地震各方反应

汶川大地震各方反应,旨在記錄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情形。.

新!!: 馬英九和汶川大地震各方反应 · 查看更多 »

汉字规范

汉字规范,是指字形结构和笔画符合规范的漢字字體,也就是所謂的正體或正字。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漢字標準可能有所差異,如「--」、「--」、「--」,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日本、韓國各有不同規定。中國有成語「字正腔圓」,至今,大中華區的漢字至少存在着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所頒佈的不同標準。 由于现在汉字演变的历史,正體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含义。在語言政策的爭議上,「正體字」這一詞除了含「標準」之義,還意味着「正統」的漢字。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從2004年起,便通過推行各種宣傳與奬勵,以推動「正體字」之稱謂,而不用「繁體字」。.

新!!: 馬英九和汉字规范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

油麻地(Yau Ma Tei),本名油蔴地,是位於香港九龍西部的地區,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傳統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柯士甸道接尖沙咀和佐敦。而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的出生地。.

新!!: 馬英九和油麻地 · 查看更多 »

沈富雄

沈富雄(),臺南市人,臺灣政治人物,前民主進步黨黨員,曾當選過臺北市選區的立法委員,外號是「智多星」、「臺灣雄哥」。 沈富雄出身民進黨正義連線,在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常批評陳水扁政府及民進黨,引起民進黨支持者和媒體批判,遂有「孤鳥」稱號。2004年,沈富雄曾獨排眾議反對立委減半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疾呼此選制對民進黨不利,一旦通過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將長期無法過半,卻被親民進黨媒體評為唱衰民進黨。。2007年10月3日,沈富雄退出民進黨。.

新!!: 馬英九和沈富雄 · 查看更多 »

沈建德

沈建德(1947年3月23日 - ),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是「台灣血統論(否認當代台灣的人有漢人移民血統)」創立者與研究者。.

新!!: 馬英九和沈建德 · 查看更多 »

沈彤 (中國)

沈彤(), 1989年六四事件的學生領袖之一 ,1989年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風雲人物之一。20世纪90年代後期成為軟體和媒體企業家,并担任美国诗人与作家协会理事(Poets & Writers)。目前為NYU FILM學院訪問學者.

新!!: 馬英九和沈彤 (中國) · 查看更多 »

沈呂巡

沈呂巡(),中華民國外交官,2014年4月起出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2016年6月5日卸任。.

新!!: 馬英九和沈呂巡 · 查看更多 »

沈春華

thumb 沈春華(),中華民國新聞界人物,出生於臺南縣下營鄉(今臺南市下營區),曾是中視新聞及八大電視的晩間新聞時段的當家主播。23歲以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拿下第1座金鐘獎,之後擔任主播,除了專業的播報能力,還有破紀錄得12座金鐘獎肯定,2008年以中天《沈春華Life Show》拿下綜合節目主持人獎,這是她第13座金鐘獎。也讓她成為歷屆電視金鐘獎以來最高紀錄得獎者。.

新!!: 馬英九和沈春華 · 查看更多 »

沈文程

沈文程(),出生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魯凱族(雙系),是台灣知名男演员、主持人和男歌手。.

新!!: 馬英九和沈文程 · 查看更多 »

沙崙線

沙崙線,為臺灣鐵路管理局之客運支線,定位為高鐵臺南站的連絡線,2011年1月2日正式通車。沙崙線開通後,大幅減少高鐵車站至市中心旅行時間(公路約需40-50分鐘、鐵路約23分鐘),沙崙線亦為自1992年南迴線開通以來,臺鐵再次新築路線。.

新!!: 馬英九和沙崙線 · 查看更多 »

波士頓通訊

《波士頓通訊》(英文名:Free Chinese Monthly),中國國民黨海工會在美國發行之雜誌。自1971年至1990年止,共發行209期。《波士頓通訊》透過中華青年聯誼會(The Free Chinese Association)發行,關中、馬英九、趙少康、丁守中、蔡正元等人都曾藉著在此寫稿。馬英九曾任《波士頓通訊》主編和主筆五年,以葉武臺等筆名撰文批判中共、台獨及海外左派,總計寫了十餘萬字。.

新!!: 馬英九和波士頓通訊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廉政署

法務部廉政署(簡稱廉政署)是2011年7月20日由法務部政風司改制轉編的肅貪廉政機關,構想源於香港廉政公署及新加坡貪汙調查局,目的在防貪和反貪,在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中華民國總統的競選政見都有提出。廉政署也是全國中央和地方機關政風機構的業務監督及指導機關,並基於「一條鞭」體系掌握全國政風機構人員之派免、調動、陞遷、獎懲及考績。.

新!!: 馬英九和法務部廉政署 · 查看更多 »

法輪功在臺灣

源自中國大陸的法輪功於1994年傳入台灣,中國時報報導估計學員總數約30萬至60萬人。法輪大法網站宣稱,目前全台灣有一千多個煉功點,大多數位於成員居家、公園、校地、活動中心等地。 法輪功主要以口耳相傳介紹來介紹功法,參與的人士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法輪大法亞太訊息中心轉中央通訊社的2003年報導,稱法輪功在台灣初期人數不多,第一個煉功點在陽明山,1995年到1999年,在台學煉人數成長緩慢,僅一萬餘人,但1999年4月25日中國發生萬人北京上訪事件、法輪功遭到鎮壓後,台灣學煉人數增加,2003年約有30萬人。。.

新!!: 馬英九和法輪功在臺灣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新!!: 馬英九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洪中海

洪中海,安徽霍邱人,中華民國陸軍砲兵士官長退伍,在晚年捐助積蓄新台幣六百萬元給榮民、榮眷及榮民遺孤。.

新!!: 馬英九和洪中海 · 查看更多 »

洪一峰

洪一峰(),本名洪文路,初出道時藝名為洪文昌,知名台語歌曲創作家。洪一峰出生於台南州新營郡塩水街(今台南市鹽水區),後隨母親遷居台南州北港郡北港街(今雲林縣北港鎮),少年時期在各地流浪,16歲時在淡水碼頭以及籃匡會(台灣傳統的趕集活動)賣唱維生。以《淡水暮色》、《舊情綿綿》、《可憐的戀花再會》等經典台語歌曲聞名全台,而有「寶島歌王」之稱號,其長子洪榮宏亦為知名歌手,而洪榮良則是繪畫家,而洪榮良透露:早年爸爸也是以自己的手工繪圖,來推銷自己的歌仔簿。.

新!!: 馬英九和洪一峰 · 查看更多 »

洪仲丘事件

洪仲丘事件,指2013年7月發生在中華民國陸軍的死亡案件-義務役士官洪仲丘原預定於2013年7月6日退伍,卻在7月4日死亡,由於死者生前疑似遭欺凌、虐待或其他軍事醜聞而引发社會舆论关注。國防部在2013年7月15日公布的行政調查報告(「陸軍六軍團湖口裝甲五四二旅洪仲丘下士禁閉室悔過期間死亡案」),指陸軍第六軍團及裝甲五四二旅、機步二六九旅都有違失,禁閉程序出現瑕疵。 洪仲丘於2013年6月底退伍前夕,因攜帶具備拍照功能之行動電話和MP3隨身碟進入軍營,被指控違反軍隊資訊安全保密規定,甚至有與衛哨人員發生爭執等情形。洪仲丘懲處案經士官獎懲評議委員會(士評會),函送桃園縣楊梅市(今桃園市楊梅區)機步二六九旅高山頂營區,實施禁閉室「悔過」處分。7月3日在室外溫度達紅旗警戒,洪員體重98公斤、身高体重指数過高时,禁閉單位仍執行操練,造成洪員中暑、熱衰竭,引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而死。 此案涉及軍中人權,及軍事檢察署是否具專屬管轄權等新聞議題,引起臺灣社會高度關注,並促成「公民1985行動聯盟」的「公民教召運動」、「八月雪運動」等兩次抗議活動(合稱白衫軍運動),要求軍隊社會化,最後促成軍審法於三日內草率完成修法,在承平(非經總統宣戰)時期,將軍人審判從軍法體系之軍事法院部份移至司法體系之普通法院。.

新!!: 馬英九和洪仲丘事件 · 查看更多 »

洪秀柱

洪秀柱(),中國國民黨籍女性政治人物、教育界人士,生於臺北市,昵称“小辣椒(Chuchu Pepper)”,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委員等職,更一度獲得中國國民黨參加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代表权。目前擔任由她出資成立的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高中時期便加入中國國民黨,之後依父親期望至中國文化學院法律學系。她畢業後成為國中教師,先後兼任訓導主任與教務主任。她還投入黨務工作,且在1989年經提名而當選成為立法委員。 之後她連任8屆立法委員,主要關注高等教育質量和發展,且支持海峽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她既是身材娇小,也是口才绝佳犀利直白,所以外号有「政坛小辣椒」,粉丝则自称「辣椒粉」。期間她未跟隨新黨和親民黨離開中國國民黨,而認為應在黨內展開改革。2011年開始,她先後擔任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和副主席,也曾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考核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2012年當選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立法院副院長。 2015年,受直轄市長及縣市長敗選影響,洪秀柱在黨內重要人士未表態下,正式登記參選、並通過提名選舉門檻,而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隨後在2015年7月19日的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通過提名人案,但因後續爭議發言、「一中同表」主張、海峽兩岸立場和社會支持度下滑,被不少主流國民黨員抵制。最後中國國民黨在2015年10月17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臨時會議以舉手表決廢止提名,成為首位通過黨內初選後、卻被撤銷提名的參選人。 在這之後,洪秀柱參與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過程中出現本土派與非本土派路線爭論,最後以五成六的得票率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史上首位通過黨員直選的女性主席。2017年4月9日宣佈參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競選連任,但最終以第二高票落選,成為首位競選連任失利的正任黨主席(首位連任失利的代理黨主席是2016年落敗的黃敏惠)。.

新!!: 馬英九和洪秀柱 · 查看更多 »

洪昭男

洪昭男(),國民黨籍八連任立法委員(1981年-2005年),監察委員(2008年-2014年)。台灣戒嚴時期第一位公開要求釋放二二八受刑人的立委,成功促使二二八事件倖存之政治犯全數出獄。曾多次營救政治犯,以敢言著稱。鄭南榕《自由時代雜誌》譽其「每次總質詢都有銳利表現」,自立晚報則稱之為「清流」。.

新!!: 馬英九和洪昭男 · 查看更多 »

洪慈庸

洪慈庸(),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中市人。2013年洪仲丘事件發生,因收養而身為洪仲丘姊姊的洪慈庸,與國防部交涉而受到媒體關注、嶄露頭角。洪案後,洪慈庸投身公共事務,2015年加入新興政黨時代力量,並代表該黨在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挑戰臺中市第三選舉區立委席次,擊敗長期立足該區的對手、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楊瓊瓔。.

新!!: 馬英九和洪慈庸 · 查看更多 »

活路外交

活路外交,又稱外交休兵,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之一,由馬英九總統於 2008 年上台後提出,在馬英九總統任內,成為中華民國對外的官方政策。這個外交政策與之前的務實外交類似,但更強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友善關係。單方面的「外交休兵」則成為它的最大內涵,其具體表現在不再擴展邦交國、極力避免觸及一個中國原則的外交行為,以期換取中國給予台灣「國際空間」。 因為一個中國政策,使台灣在國際外交上屢受打壓和限制,陳水扁總統內任內採行攻擊性外交,希望拓展台灣國際空間。馬英九批評陳水扁總統實施的外交政策為烽火外交,會造成兩岸關係不良,使台灣外交處境更形困難。馬英九主張與北京當局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雙邊互信關係,以「對話」代替「對抗」,在此基礎上,實施外交休兵,不再進行惡性競爭式的「支票簿外交」(checkbook diplomacy),轉而提倡「經貿外交」、「文化外交」和「形象外交」。 民進黨與台聯等在野黨認為,這個政策會讓國際社會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會使中華民國遭到併吞的危機,批評這是「外交休克」、「死路外交」。.

新!!: 馬英九和活路外交 · 查看更多 »

洋名

洋名泛指東亞人所取除本名以外用拉丁字母拼寫的名稱。一般分為另取和音譯兩種。 洋名包括英語人名,因為英文是最通行的第二語言兼國際語言,純粹源自英文的洋名並不多。F.

新!!: 馬英九和洋名 · 查看更多 »

淡江大橋

淡江大橋是跨越臺灣第三大河川淡水河河口的斜張橋,位於新北市淡水區與八里區交界,為臺灣第三座鐵路軌道和道路共構的橋樑。 1980年代末提出興建計畫,行政院於2010年4月2日核定淡江大橋可行性規畫報告,計畫全長約12.08公里,包含主橋920公尺及兩端聯絡道,屬於高架橋樑,橋面總寬44到71公尺,橋塔高200公尺,設計車輛行駛時速80公里,中央預留8公尺寬的輕軌路軌,耗資新臺幣153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約12.17億元。主橋段的國際競圖已經於2015年8月12日發表結果,由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的團隊操刀之設計案勝出,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大單塔斜張橋,可舒緩關渡大橋的交通流量,並且帶動淡海新市鎮的開發。 整體新建工程分為三標.

新!!: 馬英九和淡江大橋 · 查看更多 »

淡海新市鎮

淡海新市鎮(Tamhai New Town)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北端,全區共計1759公頃。.

新!!: 馬英九和淡海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

深圳富士康員工跳楼事件指主要发生于2010年中國大陆廣東深圳市的台资企业富智康集團生產基地及生活園區內的一系列跳楼死亡或重伤事件。當地員工有40萬,跳楼者都是當地的僱員,大多数死者的自殺動機或死亡原因未知,此事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新!!: 馬英九和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新!!: 馬英九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內閣

游錫堃內閣成立於2002年2月1日。其前任的行政院院長張俊雄在立法院改選後提出總辭,由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接任。游錫堃內閣是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歷經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蔡英文政府迄今20多年來任期最長的內閣。三年任期內是陳水扁兩任總統民調支持度的高原期。2004年游錫堃以行政院長兼任陳水扁全國競選總部主任委員,幫助陳呂順利當選連任,得票率比2000年成長10.8% 。 游內閣振興經濟有成。上任時,台灣一方面遭受2001全球網路泡沫化影響,經濟創有史以來第一次負成長(-1.26%),一方面面臨核四風暴後遺症、產業轉型關鍵期、朝小野大政局及首次政黨輪替的磨合期,隨後又遇美國911事件(2002)、SARS傳染病(2003)、319槍擊案(2004)等衝擊,任內經濟成長率三年平均尚能保有5.4%,失業率從2002年的5.17%歷史新高下降到2004年的4.44%,一般認為這是陳水扁連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金融改革方面,台灣因受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及2001年「網路科技泡沫化」衝擊,2001年本國銀行逾放比率為11.26%,前總統李登輝曾警告可能出現「本土型金融風暴」。游內閣上任後提出「二五八金融改革計畫」大刀闊斧推動改革,打消逾放金額達一兆元新台幣,逾放比一路下降,至2004年底已下降至3.80%,符合國際標準 。任內化解了潛在的本土金融危機、解決了通貨緊縮風險、為產業轉型發展奠立堅實基礎,也使台灣在2008全球金融海嘯中屹立不搖,是一個成功並深受國際肯定的金融改革。.

新!!: 馬英九和游錫堃內閣 · 查看更多 »

游梓翔

游梓翔(),台灣台北人,籍貫安徽婺源(今屬江西),台灣時事評論員,現為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新!!: 馬英九和游梓翔 · 查看更多 »

湯德宗

湯德宗(1956年7月12日-),台灣法律學者,現任司法院大法官、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律組合聘教授、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該所正式成立後任該所特聘研究員兼第一任所長。 2011年3月31日獲總統馬英九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並於2011年6月14日獲得立法院同意任命。.

新!!: 馬英九和湯德宗 · 查看更多 »

湘语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老湘语娄底话:),又称作湘方言,有时也被泛称为湖南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门语言, Ethnologue,是生活在中国洞庭湖、湘江、资江流域一带的湖湘民系使用的母语。现在,湘语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衡阳、邵阳、怀化、永州等,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一带。 湘语是汉语的一支。通常我们将汉语视为一种语言,湘语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湘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湘語下有數支湘語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湘語的地位都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晉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湘语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众方言是相同的。 1996年,全球以湘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3600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28名,在汉语方言中有一定影响力。至2010年,湘语的使用人口约为3800万人,佔汉族人口的3%左右,是世界上使用人口第33多的语言。 包括湘语在内的湖南方言在中国国内传媒上受到诸多限制,在中国境外更没有得到有效传播。湖南的娱乐传媒业发达,但基本以普通话为主。湖南卫视的节目中偶尔会夹杂些许长沙话。湖南省内的一些电视台有少数节目和电视剧带有湘语或全部用湘语,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普通话滲杂大量长沙话的娱乐脱口秀)、“一家老小向前衝”(以新湘语为主打的湖南方言类电视剧)、“逗吧逗把街”(以湘语为主打的、夹杂上海话、粤语等语言的电视剧)。 由于历史或移民原因,湘语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四川东北部以及贵州南部的局部地区亦有零星分布。.

新!!: 馬英九和湘语 · 查看更多 »

湘潭县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潭市,湘江中游北接湘潭市岳塘区、湘潭市雨湖区、长沙市宁乡县,西邻韶山市、湘乡市、双峰县,南邻衡山县、衡东县,东接株洲县、株洲市天元区。湘潭县为湖南省第二大、中国第二十大肉类生产大县,全县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14.1万(2006年)。县政府驻地位于易俗河镇。.

新!!: 馬英九和湘潭县 · 查看更多 »

湘潭市

湘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因盛产湘莲而得别名“莲城”,地处湘江之曲,水系丰富,也被称为“潭城”。除市辖区外管辖湘潭1县、湘乡、韶山2县级市,在湖南省地级行政区中,它的辖域最小,人口倒数第3,但人口密度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均仅次于省会。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荟萃是湘潭重要的人文特色。 狭义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区”,建立于南宋以后的湘潭县城的基础之上,曾作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贸重镇,繁盛一时。现包括岳塘、雨湖2区,总面积65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6万,其中城镇人口90余万,为湖南省第4大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百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 馬英九和湘潭市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馬英九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湖湘民系

湖湘民系 (Xiang-Hunanese people) 是中国汉族主要民系之一,更早则可上溯到纪元前11世纪长江中下游的华夏、揚越等部落。 湖湘民系占湖南省汉族人口的多数。湖湘民系的母语为湘语,以新湘语和老湘语为主。据信老湘语(以及相当部分的新湘语)与吴语和徽语有共同的起源,构成一个独立的汉语语支,该语支的共同特点是元音高化。老湘语保留了古楚语的大部分语音特征,最为独特,代表最原始的湖南汉语方言。新湘语则是原来的老湘语受到赣语或官话的重大影响而丢失許多原始湘语的特征而形成的。湖南省内少部分地方的湘语受到了赣语或官话的更大影响,变成了湘语和其他汉语方言的混合方言。 总之,新、老湘语都受到了赣语的较大影响,湖湘民系在文化、风俗、礼仪等方面与上述吴语、徽语、江淮官话三语之人民亦有相当共性,但饮食习惯则截然不同。普遍食用辣椒、乾果槟榔等刺激性食物是湖湘民系的显著特点。 湖湘民系的人民重视社会贤达,社会贤达在民众中往往有极强之号召力。湖湘民系从明朝末期开始人才备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留下了相当浓重的印记。 此外,湖湘民系中大量人口声称其血统源自江右民系,而事实却是江右人多数情况下仅仅提供了纯父系血统,而纯父系只是亿万个祖先中的一个。但大量江右人与湖湘民系人民杂居则是不争之事实。湖湘民系与湖南的少数民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侗族等)也有相当程度的民族融合。湖湘民系定型后其中又有一些人移民到了中国西南部各地(如广西、四川和云南)。现代,由于经济交流增加和人员流动变大,许多湖湘民系的人民移居到了广东、海南等中國沿海地区,也有少數人移居到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地區經商。.

新!!: 馬英九和湖湘民系 · 查看更多 »

溪洲部落

溪洲部落是位於臺灣新北市的阿美族部落,位於新店溪碧潭至秀朗橋河段,所在流域水流平緩,與東部阿美族原鄉部落環境類似。是個居住在都市邊緣的小集居部落,居民近200名,因長年在眾多社會團體的協助下, 反抗政府強迫拆遷而聞名。.

新!!: 馬英九和溪洲部落 · 查看更多 »

溫士凱

溫士凱(Danny Wen,),出生新竹縣竹東鎮的客家人,具有作家、廣播主持人、專業學者、演講師、美食及文創美學講師等多重身份,亦是講客廣播電台《世界異家來作客》和《音樂打嘴鼓》的節目主持人。 著作「我在台東,心情,晴」一文,被選入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課文; 「玩出國際觀」一文,被編入為高職餐飲管理教科書課文。 榮獲第50屆金鐘獎廣播節目社區節目類最佳節目主持人.

新!!: 馬英九和溫士凱 · 查看更多 »

滯留大陸國軍後裔

滯留大陸國軍后裔是指1949年未隨中华民国政府入臺,滯留于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國軍的后代。 依據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說:大陸同胞在法理上也是中華民國人民,不過沒有戶籍。滯留大陸國軍分大陸籍與臺灣籍,臺灣籍有較為詳細的民間軍籍記錄。臺灣籍國軍比較受臺灣人民的關注。 滞留中国大陆籍国军人数不详,其后裔人数也不详。.

新!!: 馬英九和滯留大陸國軍後裔 · 查看更多 »

漢字簡化爭論

漢字簡化爭論是一個討論漢字正式字體議題。批評者認為,心理學研究表示,筆劃數效應僅對啟蒙時期有影響,對高頻字或閱讀技能較高者而言,多是以組塊為單位識別,筆劃數效應並不明顯,反而是組合性更有影響,簡化字自成一體,難以由常用部件組合,反而不利學習。由於两岸三地的使用習慣、文化認同、意識形態不同,至今簡繁雙方仍爭執不休。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如日本、越南、韩国則較少關注這一爭論。 這裡所謂的「漢字簡化」,主要針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推行的簡化字,臺灣、香港與澳門地区並不採用,更有激烈批評簡化字者。簡化字推行當時也曾招致多方批評,於「大鳴大放」時更有激烈辯論,批評者旋即被「反右運動」清算,從此只有一面倒的喝采聲。本條目中的“繁體字”是中國大陸對傳統漢字字體的稱呼,在香港、澳門等地區也較常使用此名稱,中华民国官方稱之為“正體字”。國民政府所推行的「漢字簡化」與中共所施行的「漢字拉丁化」政策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現行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屬於毛澤東時代下,為響應蘇聯語言國際化而推動漢字拉丁化的过渡性政治產物。然而198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要求国家语委“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正式宣告拉丁化道路的放弃,简化字作为中国的官方书写系统一直使用至今。 按中國官方的分類,簡化字為規範漢字,正體字為非規範漢字,非特殊場合如書法、藝術、古籍、教育、研究外,不可使用於普通印刷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部分海外華人地區也採用簡化字。日本和韩国的漢字簡化方案,沒有比中國的簡化字規模還大。.

新!!: 馬英九和漢字簡化爭論 · 查看更多 »

漢光演習

漢光演習為中華民國以全國性防衛作戰的軍事演習,假想敵一般認為是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漢光演習於1984年首度舉行,代號為「漢光一號演習」,由時任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主持;之後年年舉行,僅號次有所更動。 為建立全民防衛動員體系,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保障人民權益,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11月14日頒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作為建構全民防衛動員機制的法源依據。.

新!!: 馬英九和漢光演習 · 查看更多 »

漢疆演習

漢疆演習,或稱漢疆計畫,是民國79年(1990年)中華民國國防部计划派出國軍特種部隊護衛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聖火登島釣魚台列嶼宣示主權,然被時任總統李登輝制止的一項作戰計畫。這是一件沒有官方文件的歷史公案,時任總統馬英九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證稱「漢疆突擊隊」突擊登釣魚台是被李登輝喊停的,而李登輝則否認有過此一計畫。.

新!!: 馬英九和漢疆演習 · 查看更多 »

潘世偉

潘世偉(Pan Shih-wei,),臺南人,東海大學政治系畢,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產勞關係博士。臺灣勞資關係學者、政治人物。留學返台後,在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任教至今。 學者出身,曾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與首任勞動部部長。.

新!!: 馬英九和潘世偉 · 查看更多 »

潘建志

潘建志(Billy Pan,),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台灣彰化縣人,精神科醫師,以Billy Pan、比利·潘之名來經營其部落格,臺灣部落格協會理事長。曾任臺中靜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曾被談話性節目如《大話新聞》、《新聞挖挖哇》邀請擔任時事評論員。 現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新!!: 馬英九和潘建志 · 查看更多 »

潘進隆

潘進隆(1958年-),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中將,生於臺灣臺北市眷村,現任國防部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陸軍官校49期畢業。 潘進隆歷任海軍副司令、國防部總督察長、馬英九任內總統府侍衛長、國防部參事、海軍陸戰隊指揮官、海軍副參謀長、三軍聯訓基地指揮官、海軍陸戰隊77旅長、海軍陸戰隊烏坵守備區指揮官等職。 潘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位海軍陸戰隊出身的總統府侍衛長,此舉創下新紀錄。也是繼徐台生中將、謝雲龍中將後,第三位海軍陸戰隊出身的接掌海軍司令部副司令。更是國防部參謀本部史上第一位海軍陸戰隊出身的副參謀總長,此舉也創下新紀錄。與潘進隆同為陸軍官校49期畢業之中將出身者尚有季連成、何安繼、許燕情。.

新!!: 馬英九和潘進隆 · 查看更多 »

潘振球

潘振球(),江蘇嘉定人。畢業於藍田師範學院教育學系,曾擔任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臺灣省中等教師研習會主任,任內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提高臺灣人民教育水準。.

新!!: 馬英九和潘振球 · 查看更多 »

朱珍瑤

朱珍瑤(英文名:Chen-Yao Chu,),為2009年世界亞裔小姐亞軍,曾於多個國際及地區性選美中,獲得獎項及名次,亦於多個電視節目中擔任嘉賓、選美評審及頒獎人、電台節目主持、著書等工作,目前為中國國民黨黨代表、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委員、獲選107年青年節臺北市社會優秀青年。.

新!!: 馬英九和朱珍瑤 · 查看更多 »

朱立倫

朱立倫(英语:Eric Chu Li-lun,),生于臺灣桃园县八德乡,籍贯浙江省义乌县,中國國民黨籍台湾政治人物,現任新北市市長、曾任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曾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工管系和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从政后,他與馬英九、胡志強並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堅世代的中心人物,合稱「馬立強」。 朱立伦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桃園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立法委員。2015年10月17日中國國民黨徵召朱立倫參選總統,朱立倫宣佈請假3個月帶職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代理市長,結束選戰後,朱立倫回歸新北市政府。.

新!!: 馬英九和朱立倫 · 查看更多 »

朱高正

朱高正,台灣雲林縣人,暱稱民主戰艦,中華民國前立法委员,民主進步黨早期代表性政治人物之一。 朱高正雖然是民進黨的創黨人之一,但他因反對台灣獨立運動及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而退出民進黨,之後出走創立中華社會民主黨,但屢次參選均慘敗,後加入新黨,最終被新黨開除。.

新!!: 馬英九和朱高正 · 查看更多 »

朱雪璋

朱雪璋(),台灣罪犯,前任臺北市大安區光信里里長,自稱曾擔任過馬總統隨扈。曾因私人恩怨,夥同廿餘名黑道分子持刀將其他武術人士砍成殘廢,惡性重大,遭警方提報為治平專案對象,一審遭判刑6年,目前上訴二審中。.

新!!: 馬英九和朱雪璋 · 查看更多 »

會計法第99-1條修正烏龍事件

會計法第99-1條修正烏龍事件是2013年5月31日立法院通過的《會計法》第99條之1修正案引發的爭議事件。立法院該日深夜經朝野黨團協商同意,迅速三讀通過《會計法》第99條之1修正案,將原僅適用於行政首長的特別費報支、核銷除罪化,擴大到民意代表與大專院校職員、研究人員支用政府補助的研究計劃費的報支、核銷。由於修正條文溯及既往部分規定2010年12月31日前,各民意機關支用的業務費等不追究責任,使得修正案通過後,立法委員顏清標用公款喝花酒將獲得除罪,引起各界撻伐。該修正案與早先被提出的類似修正案一樣,被輿論稱為「顏清標條款」。 此外,數個黨團宣稱為替大專院校研究人員除罪「忍痛」支持修正案,然而三讀通過的法條被媒體指出漏了關鍵的「教」字,因此大學教員可能沒有被納入除罪範圍。對於媒體的報導,行政院表示修正案是立法院提案與通過的,拒絕為漏字提請立法院覆議。媒體報導法務部官員表示,在檢方未作成統一解釋前,大學教員仍會依現行法律偵辦。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發表聲明,表示修正案違反憲法與平等原則。律師黃英哲於報紙投書表示,即使沒有漏字,修正後條文仍與為教授除罪的目的有一段難以忽視的距離。 6月5日,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林世嘉以擅自簽署《會計法》修正案宣布辭去黨團總召集人。6月6日,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拜會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江拒絕提出覆議;同日,蘇為該修正案向全國人民道歉。第二天總統馬英九向全國道歉,要求行政院院長轉請立法院覆議。6月13日,由行政院提出的會計法修正案覆議,在立法院臨時會以110票對0票,表決5月31日的決議不予維持。.

新!!: 馬英九和會計法第99-1條修正烏龍事件 · 查看更多 »

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

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簡稱特別偵查組、特偵組)是中華民國最高檢察署曾經設立的特設單位。特偵組是在陳水扁總統任內,於民國96年(2007年)4月2日成立,專責偵辦總統、副總統及五院院長、立委等黨政高層貪污或重 大經濟舞弊案。其前身為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民國89年(2000年)7月1日成立的「查緝黑金行動中心」(同月由行政院於八十九年七月十二日台八十九法字第二o九六四號函核定)。特偵組改制成立後,其辦公室先設於台北市館前路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之內,後於2009年10月遷至國防部文化營區。2016年11月18日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刪除《法院組織法》第63條之1(特別偵查組設立法源),2017年1月1日將特偵組正式廢除。廢除後的新增配套措施,包括各地方檢察署可經由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指定,跨出轄區偵辦。.

新!!: 馬英九和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 · 查看更多 »

惡搞文化

惡搞文化或搞怪,指的是对严肃主题加以解构,从而建构出喜剧或諷刺效果的胡鬧娱乐文化。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布,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手法。惡搞在當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見。 香港樂壇有史以來第一首、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首改編詞︰黃霑的填詞作品《誰是大英雄》被黎彼得惡搞成為許冠傑的《打雀英雄傳》。.

新!!: 馬英九和惡搞文化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新!!: 馬英九和成吉思汗 · 查看更多 »

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後經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判決死刑定讞或經軍法審判判決死刑者;至於1988年前則僅列部分。另,1949年至1987年間的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亦有不少被執行死刑者係屬叛亂之由審判政治犯,未列其中。 列表中如無特別標示,則皆為男性。.

新!!: 馬英九和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 · 查看更多 »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戰後臺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我们台湾这些年

《我们台湾这些年:1977年至今》为廖信忠所著的一部书,由重庆出版集团及重庆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该书主要从普通台湾民众的角度讲述了从作者出生的1977年至2009年台湾所发生的大事,使得中國大陆民众可以了解台湾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重新思考对台湾的看法,因而该书也被中国互联网评论者称为是“台湾人写给大陆人的家书”。.

新!!: 馬英九和我们台湾这些年 · 查看更多 »

戒急用忍

戒急用忍原是康熙帝赐给皇子胤禛(之後是為雍正帝)的座右銘,但現在一般用來指中華民國政府的對中國大陸投資政策之一。這是1996年9月14日時,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台灣經營者大會上所提出的對台灣企業界投資中國大陸的主張。行政院長蕭萬長亦於1998年強調檢討調整「戒急用忍」政策的前提是「中共消除對我敵意,結束敵對狀態並存,尊重兩岸對等分治,以平等互惠對待我,不再阻擋我方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台商投資權益經過協議獲得確切保障,而且不影響台灣經濟穩定發展」。.

新!!: 馬英九和戒急用忍 · 查看更多 »

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Tomorrow will be Better)是華語流行樂壇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 它由台灣著名音乐家羅大佑作曲,羅大佑、張大春、許乃勝、李壽全、邱復生、張艾嘉、詹宏志等人共同作詞,陳志遠編曲,羅大佑、張艾嘉、李壽全出面邀集台灣60位華語歌手共同錄唱。專輯於1985年年底出版,收錄群星合唱版、松江兒童合唱團演唱版、卡拉OK伴唱版、伴奏版四種版本,由藍與白唱片發行。.

新!!: 馬英九和明天會更好 · 查看更多 »

昆山中荣工厂爆炸事故

昆山中荣工厂爆炸事故(又称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8·2”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厂特大爆炸事故等)是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在位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中,发生一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此事故当日已造成75人死亡,其中现场死亡44人,抢救途中31人不治死亡;后经统计事故发生后30日内,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30日后,重伤医治无效陆续死亡49人);截至12月30日,共有146人死亡,114人受伤。.

新!!: 馬英九和昆山中荣工厂爆炸事故 · 查看更多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海协会;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缩写为 ARATS)为中華人民共和國对应中華民國的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的社团法人,属受权处理海峡两岸之間事务的机构。其业务上級机关为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新!!: 馬英九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台湾與中国大陆(俗稱「兩岸」)的雙邊經濟協議,由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提出,總統馬英九視為加強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後於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簽訂第一次協議,後續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協議協商自此展開。該協議在簽訂前,曾一度稱為兩岸經濟協議。.

新!!: 馬英九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新!!: 馬英九和海峽兩岸關係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英語譯名: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或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簡稱CSSTA),是海峽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第四條所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2011年3月,兩岸的經貿業務主管部門開始展開服務貿易磋商並達成共識。2012年8月9日舉行的兩岸兩會第八次高層會談上,雙方同意在達成關於該協議文本和市場開放項目的共識後正式簽署。2013年6月21日,兩岸兩會在中國大陸上海市舉行第九次高層會談並簽署該協議,也向外界公布了开放清单。 在臺灣,由於部分人士擔憂該協議可能使臺灣在經濟與政治上更受中國大陸操縱,加上民眾對國民黨政府的政策長期傾斜中國大陸欲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的疑慮和不滿,導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與太陽花學運的發生,也使該協議在台灣社會造成廣泛的爭議和討論,2016年民進黨政府再度執政後,兩岸服貿協議被擱置至今,尚未生效。.

新!!: 馬英九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是指在2014年3月17日時,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慶忠在被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阻擋登上主席臺的情況下,於會議室後方宣布《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依法視為已審查並且交由院會存查,進而引起的關於違背朝野協商內容以及法律引用問題所帶來的爭議事件。其中中國國民黨主張《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已經超過3個月的期限,因此依照法律所提到的行政命令審查之規定視為已審查,並且轉交立法院院會存查。但是民主進步黨則主張《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非行政命令,因此必須依照先前朝野協商的內容在審查委員會內進行逐條逐項的實質審查,之後才能夠提交給院會表決。而在這次事件發生過後,包括民主進步黨在內的反對團體紛紛發起行動要求恢復逐條審查,並且進一步引起之後由大學生發起的佔領立法院行動。.

新!!: 馬英九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 · 查看更多 »

海拋五星旗保釣行動

海拋五星旗保釣行動是指2012年7月3日,中華保釣協會執行長黄锡麟等人参与的一次保钓运动。.

新!!: 馬英九和海拋五星旗保釣行動 · 查看更多 »

新华网

新华网(),由新华社主办,是新华社的官方网站,由北京总网和分布于中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频道及新华社的十多家子网站联合组成,属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网站每天以中(简、繁)、英、法、西、俄、阿和日七种语言、全天候不间断地发布新闻信息,每日更新量近4,500条。内容以新闻为主,分为要闻专区和新闻专区两大板块,包括国内、国际、财经、证券、体育、科技、IT、法制、社会、娱乐、教育、校园、读书、汽车等十四大新闻类别;2003年8月21日开始向国内外传播新闻、音乐、体育、教育、科技、财经等多媒体节目。网站最高日点击量超过1.2亿,页面最高日浏览量超过3,000万。经过六次改版后的网站,现接入互联网带宽为300-1,000兆。2003年10月17日据国际权威搜索引擎监测评比,全球1,000多万个互联网站的综合排名为54位;2018年1月27日為全球129位、中國22位。现新华网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网站之一,特别是新闻报道权威性方面是全球各商业网站和媒体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新华网总部地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北兴路(东段)2号,邮编100162。.

新!!: 馬英九和新华网 · 查看更多 »

新十大建設

新十大建設計畫,指2003年11月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指示、行政院長游錫堃宣布的六年國家整體建設計畫,以5年時間用5千億新台幣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劃於2005年6月立法院預算審核通過。至2008年,部分建設內容被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及其政府歸入愛台十二建設以及黃金十年等政策繼續規劃及實行,還有其他部份建設尚未實施,如2008年臺灣博覽會或平地水庫海水淡化廠。.

新!!: 馬英九和新十大建設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加油

《新台灣加油》(New Taiwan refueling)是中華民國(臺灣)電視的新聞政論節目,三立新聞台(台灣時間)每週一至週五20:30-22:30播出。現任主持人為廖筱君。.

新!!: 馬英九和新台灣加油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新聞周刊

《新台灣新聞周刊》(New Taiwan Weekly)為「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月1日成立,簡稱「本土文化」)所創立,以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的政論性雜誌,1996年3月1日創刊 (一說1996年3月8日陳宗逸,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63期,2008年12月3日。),2008年12月3日宣布「暫時停刊」但未曾復刊。創辦人及發行人為詹錫奎(筆名「老包」),每週發行一期。.

新!!: 馬英九和新台灣新聞周刊 · 查看更多 »

新學友書局

新學友書局(Senseio Bookstore),是一家出版社與連鎖書店,曾為台灣前三大連鎖書店品牌、中小學參考書領導品牌與童書出版社之一。目前因應台灣出版業日益艱困,已策略性結束書店部門,轉型為版權授權、兒童教育娛樂內容應用與文創商場管理事業。.

新!!: 馬英九和新學友書局 · 查看更多 »

新五四運動

新五四運動是指2018年5月4日由台大自主行動聯盟發起的捍衛大學自主活動, 是2018年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的衍生事件。.

新!!: 馬英九和新五四運動 · 查看更多 »

新唐人電視台

新唐人電視台(New Tang Dynasty Television,簡稱:NTDTV),美国最大的独立非营利中文电视频道,亦有英、法、西等多語種。2001年12月於美國紐約成立,2002年2月在美国開始播放,在各大洲擁有60多个记者站,透过卫星、有线和无线电视以及网络电视全天候24小時向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播放。《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認為其為「美國境內首家獨立中文電視台」,《華爾街日報》報導认为,新唐人為非营利,內容不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審查,涵蓋全世界2億華人觀眾(包括5千萬中國的觀眾)。新唐人称其宗旨在促進中國新聞自由、扭轉中共訊息審查和宣傳的影響,向中國及世界提供不受官方審查過濾的信息報導,恢復並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並構建東西文化交流橋樑。該台受到中共封锁和干擾,但在中國的观众仍可透過衛星天線和突破网络封锁收看直播。 《華爾街日報》2007年報導稱,對於支持中國民主化的異議人士而言,新唐人是個平台,協助建立了數十年來挑戰中共執政當局最重要的海外異議運動之一,並引述新唐人總裁的話表示「媒體可在推進中國民主上扮演重大角色」。旅美的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新唐人「讓『反對聲音的存在』成為可能(allow an opposition voice to exist),這是他們最大的價值」,《華日》並引述中國異議人士的說法,稱包括中國部分民眾也在收看新唐人。.

新!!: 馬英九和新唐人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新党历史

新黨历史可以追溯到台灣1980年代。最初為中國國民黨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為反對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退出中國國民黨自立。曾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勞動黨、工黨等統派政黨結盟,1994年12月与中華社民黨合併。目前是台湾第五大黨。.

新!!: 馬英九和新党历史 · 查看更多 »

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

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英語:Shin Kong Life Tower Run Up),是台灣第一個大樓登高比賽,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登高賽。第一次舉辦,是在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落成日(1994年2月18日)之後的八個月(1994年10月16日)。 此項比賽是利用1—46樓共1006階、約200公尺的高度進行比賽。每一屆都會有不同的特色主題。此外,新光人壽也會在活動中與相關治安與消防單位合作,在現場提供治安與消防常識的宣導,藉以加強民眾對於治安和消防的認知。 目前此項比賽的男女最佳紀錄,分別為陳仲仁的5分32秒以及李筱瑜的6分28秒。2007年5月5日,舉辦第23屆,主題為「為防止地球暖化而跑」。.

新!!: 馬英九和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 · 查看更多 »

新四不

新四不,是由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提出的海峽兩岸關係論述:「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

新!!: 馬英九和新四不 · 查看更多 »

新竹霸凌事件

新竹霸凌事件,或稱象腿幫霸凌事件,為發生於台灣新竹市的校園霸凌事件,起因於2011年3月25日在網路流傳的一部霸凌影片,由網友在知名的網路論壇批踢踢上舉發,該部名為《新竹市國高中生聯手痛毆一名國中女生》的影片,內容為2011年3月17日所拍攝,一群中學女生使用暴力圍毆一名跪坐在地上的國中女生,眾多施暴者被網友與媒體稱為「象腿幫」。施暴者的手法引發不少網友憤愾並進行人肉搜索,而得知地點在新竹市,並向教育部及警政署檢舉告發,引起媒體的大量報導。.

新!!: 馬英九和新竹霸凌事件 · 查看更多 »

新鴛鴦蝴蝶夢

《新鴛鴦蝴蝶夢》是藝人黃安的個人音樂專輯,1993年2月1日由華星唱片發行。於臺灣的銷售量高達94萬張,全球銷售量超過600萬張。.

新!!: 馬英九和新鴛鴦蝴蝶夢 · 查看更多 »

新黨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新!!: 馬英九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新闻今日谈

《新闻今日谈》(News Talk)是凤凰卫视的一档日播评论类节目,也是凤凰卫视为数不多的每日播出的节目之一。节目针对突发的新闻事件和当下最热门的时政问题,由见解独到的凤凰评论员做评论。现安排于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本节目由以岭药业冠名赞助。 2016年5月之前,此節目逢星期一至五大部分情況下節目於北京廠轉播,評論部分固定由阮次山負責評論。.

新!!: 馬英九和新闻今日谈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馬英九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新新聞

《新新聞周刊》(THE JOURNALIST),台灣一政治類周刊,1987年3月12日創刊,每週四出版,口號是「台灣不能沒有的聲音,最犀利的新聞時事周刊」,內容為當週最熱門的政治新聞焦點與深度報導,創刊時核心人物包括從中國時報系離職的王健壯、南方朔(王杏慶)、司馬文武(江春男)、周天瑞、胡鴻仁等。 《新新聞》被視為自由主義刊物,輿論導向一般認為有利於民主進步黨。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新新聞》對於民進黨的批判增加。2004年10月6日,《新新聞》第917期刊登民進黨創黨元老楊祖珺的文章,顛覆民進黨官方版黨史。 台灣許多知名的新聞從業者曾在《新新聞》任職,除了《新新聞》創刊時核心人物以外,還包括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董孟郎、專欄作家公孫策(陳哲明)、《台灣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中天電視總經理廖福順等。 曾陸續任職《新新聞》的總編輯有:黃創夏、盧伯華、楊照。 1989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錄影帶《選舉大系》,共8輯,標榜平衡老三台選舉新聞的偏頗報導;1993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節目《選情大家看》反映各縣市選情,共147輯。 2007年,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本名朱子昭,前大圈仔)投資《新新聞》,成為《新新聞》社長。 2017年4月,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買下《新新聞》100%股權,成為《新新聞》董事長兼社長。 2017年4月23日,《新新聞》舉行30周年社慶酒會,公孫策表示,《新新聞》名稱是他告訴司馬文武的,因為「舊新聞」可以淘汰了,這是《新新聞》的精神;《新新聞》創刊時能讓當時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接受,是因為沒有脫離事實,從來不講非事實的部分,也就是「新聞主義」,堅持講真實的,才不會無緣無故被查禁。.

新!!: 馬英九和新新聞 · 查看更多 »

施鴻志

施鴻志(),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臺灣都市計畫學者,現為康寧大學講座教授、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長。2014年5月,成為第五屆監察委員被提名人之一。 立法院監委同意權投票以49張同意票未達57張同意票門檻否決。.

新!!: 馬英九和施鴻志 · 查看更多 »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新!!: 馬英九和施明德 · 查看更多 »

斗六南聖宮

斗六南聖宮,簡稱南聖宮,位於臺灣雲林縣斗六市,為鸞堂體制的關帝廟。.

新!!: 馬英九和斗六南聖宮 · 查看更多 »

文山區

文山區是中華民國臺北市轄下的市轄區,位於臺北市南方,與新北市深坑區、新店區接壤。國立政治大學與考試院皆設於此,而考試院是中華民國政府五院中唯一未設於中正區者。著名旅遊景點有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2010年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為杏花,臺北市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馬英九和文山區 · 查看更多 »

文化台獨

文化台獨,是源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媒體的一個政治術語。據傳是稱中國大陸媒體因為秉持著一個中國的對台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他們便認為台灣內部那些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台獨派份子,希望經由推動廢除馬英九政府所做的微調課綱、重塑台灣主體意識、以及本土化運動的再紮根,形成徹底的去中國化,這將使台灣在文化上脫離中國大陸,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進而推動實際的法理台獨,在國際法上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新!!: 馬英九和文化台獨 · 查看更多 »

文魯彬

文魯彬(Robin J. Winkler,)是台灣知名的環保運動參與者,台灣綠黨中央評議委員。他的職業是外國法事務律師。 文魯彬原籍美國,,1977年至台灣居住,2003年8月放棄美國國籍,2003年11月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文魯彬創辦博仲法律事務所,負責外國法事務(美國)。.

新!!: 馬英九和文魯彬 · 查看更多 »

文膽

文膽是種非正式之職稱,專為高階的政治人物(通常是國家領導人)捉刀,撰寫各種書信、文告、講稿、新聞稿等文書的关键性幕僚人員。其文章应有出众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常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否则难于与其他文书人员相区隔。.

新!!: 馬英九和文膽 · 查看更多 »

日本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

日本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内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官員或相關人士以私人身份就战争表示抱歉、反省、沉痛或遺憾的发言。战争结束后,日本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举行了投降仪式,随后接受了波茨坦公告。 在東南亞、南韓、北韓、台湾和中国大陆,要求日本政府就战争道歉是個依然存在的话题,许多百姓和政府官员都指責日本官方从未对发动战争及戰爭罪行道歉,或含糊其辭。2010年12月,一个台湾慰安妇指责“日本政府仍然拒绝道歉的所作所为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也说“日本政府有责任承认自己犯过的错误,并向受到侵略的其他国家道歉”。2015年2月14日,菲律宾“铭记马尼拉1945基金会”举办马尼拉战役70周年纪念活动,該會主席胡安·罗查讲述他亲眼所见的二战期间日军暴行,要求日本承认日军暴行並正式道歉,“不要试图篡改历史”;菲律宾前总统菲德尔·瓦尔德斯·拉莫斯則說,马尼拉战役期间菲律宾10万名平民惨遭日军杀害的历史事实“无可争辩”。 一份2010年的统计报告指出,24%的韩国人仍然觉得日本从来没有为殖民统治道歉,而58%的韩国人认为日本没有充分道歉。.

新!!: 馬英九和日本就战争道歉发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和平安全法制

和平安全法制.

新!!: 馬英九和日本和平安全法制 · 查看更多 »

日本关于钓鱼岛之言行

关于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争议,日本官方主張钓鱼台列屿係日本依“無主地先佔”原則領有,附属沖繩縣(琉球群島), 并認為中國自1949年至1970年均未對尖閣諸島的主權提出異議,并將尖閣諸島列為日本領土,所以“不存在”領土爭議。.

新!!: 馬英九和日本关于钓鱼岛之言行 · 查看更多 »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尖閣諸島国有化),源于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施政。石原慎太郎为了获得东京都政府对钓鱼岛的直接性管辖和管理,发起日本国内民众捐款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活动。最终,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以20.5亿日元(人民币1.66亿元,新臺幣7億元)从栗原弘行手中收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小岛、北小岛,在同年9月11日付款和登记。.

新!!: 馬英九和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 · 查看更多 »

时代百大人物

时代百大人物(又称时代:最具影响力一百人,英文:Time 100)是美国《时代》杂志的年度榜单,每年选取100位影響世界的人物。1999年的榜单评选的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而2004年开始则每年评选。.

新!!: 馬英九和时代百大人物 · 查看更多 »

旺报

《旺報》(英語譯名:Want Daily)是台湾第一份以报导兩岸三地消息为主要内容,旨在增进海峡两岸了解的正體中文报纸,标榜「台灣优先、两岸第一」。《旺报》由中时媒体集团创办,2009年8月4日至2009年8月10日隨《工商時報》发行试刊号,2009年8月11日正式发行。.

新!!: 馬英九和旺报 · 查看更多 »

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簡稱旺中案)為台灣一個媒體併購案,起因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自2011年起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出併購國內主要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一的中嘉網路。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在併購前已擁有中時、中視、中天電視等媒體, 購併中嘉網路後掌握12個頻道和11個有線電視系統,部分人士、學者、團體與媒體認為,屆時旺中將可能掌握決定民眾收看的有線電視內容之權力,質疑可能造成媒體集中化與新聞壟斷。除此之外,並以其集團總經理蔡衍明於中國經商,跟中國官方互動密切,認為此案將可能會讓中國政府控制台灣媒體,危害台灣言論自由與民主。 旺中集團則認為此事是單純商業行為,認為台灣人民仍然保有自由收視的權利,否認將會因此造成新聞壟斷。並主張旺旺集團並無中資,也不會因為中國壓力而影響台灣新聞自由。 本案引起學界、朝野黨派、及社會大眾之關注與相互爭議,從2011年9月開始審查後,歷經多次抗議與公聽會。NCC於2012年7月25日審議後宣佈有條件通過,除旺中寬頻提出經營中嘉之25項承諾外,另包括NCC要求履行之3項附停止條件,NCC則表示併購案在旺中落實NCC條件前不生效力。 2013年2月20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認定旺旺中時集團併購中嘉案的三項停止條件尚未成就,故不予通過。.

新!!: 馬英九和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 查看更多 »

撞臉

撞臉(Look-alike),又稱陌生人雙胞胎,是指一個人的長相,相似於另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撞臉的成因,有的是先天,也有的是後天的化妝、打光、整形、修圖、拍照角度或著是捏造消息等等;無論是先天或後天,雙方長相不可能長得完全一模一樣。.

新!!: 馬英九和撞臉 · 查看更多 »

悲情牌

悲情牌在選舉中指的是政黨或候選人,借喻受政治迫害、疾病、被暴力脅迫等歷史或新聞事件作為訴求,爭取游離票選民投下同情的選票。 悲情牌可以創造出由谷底絕處反彈的奇蹟,利用選民情緒化的反映讓選票極大化。.

新!!: 馬英九和悲情牌 · 查看更多 »

擺接義塚大墓公

擺接義塚大墓公,又名土城大墓公、埤塘義塚,是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埤塘--的墓場與陰廟,與林爽文事件、漳泉械鬥有關,為土城、中和、板橋的閩南漳州人後裔的共同信仰中心,由三地官方負責輪流管理。.

新!!: 馬英九和擺接義塚大墓公 · 查看更多 »

政經看民視

《政經看民視》是臺灣民視新聞台的政論談話性節目,採錄影播出。現任主持人為彭文正、李晶玉搭檔。於2016年8月22日開播。.

新!!: 馬英九和政經看民視 · 查看更多 »

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Party Alternation)是指由不同政黨(在野党)接替前一政黨擔任執政黨的情形,可能以投票制度的方式進行,亦可能是以暴力或非暴力革命的形式完成。政黨輪替一般出現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但也有多黨制國家,由部分佔主導地位的大政黨輪流執政。.

新!!: 馬英九和政黨輪替 · 查看更多 »

政治運動

政治運動,又叫政治活動、社會運動、社會政治運動,是一種改變政治體制的一種行為。在民主國家,政治運動多由民眾或社会团体發起,以示威遊行、靜坐等方式,迫令執政當局屈服,以達到社會變革;在極權主義國家與共产主义国家,則多由執政當局發動,內容與執政者的意識形態相關。政治運動多有其發起口號,以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新!!: 馬英九和政治運動 · 查看更多 »

愛台十二建設

愛台十二建設,是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時任副總統蕭萬長,於2008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提出的經濟建設政見,納入部分新十大建設建設內容,預計投資新台幣3.99兆元,其中政府預算約2.79兆元,特別預算佔5846.9億,還有其他部份建設尚未實施。.

新!!: 馬英九和愛台十二建設 · 查看更多 »

憲法各表

憲法各表(Two Sides, Two Constitutions)是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謝長廷提出的政治主張,主張以《中華民國憲法》(含《憲法增修條文》)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依憲法有特殊關係。立場接近於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謝長廷強調,憲法各表與一中各表的不同在於,憲法各表強調兩岸在現實上不相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而一中各表則不承認對方擁有主權。他希望以《中華民國憲法》來作為台灣共識的核心,以突破兩岸關係。 這個主張最早稱為憲法一中,因與馬英九提出的主張名稱相近,後改稱憲法共識,又改為憲法各表。謝長廷認為可以憲法共識作為台灣內部共識,對外則用憲法各表來定位兩岸關係。但目前仍然在討論中,未形成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主張。.

新!!: 馬英九和憲法各表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簡稱青年署)是中華民國政府有關青年事務的專責機構,其前身為1966年成立的「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13年改制為教育部附屬機關。任務由早期的輔導海外歸國學人就業與創業,徵選青年進入公務單位與國營事業,到今日的包含創業,社會參與、志工服務以及青年旅遊與文化等,發展出多元化之青年輔導工作。.

新!!: 馬英九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 查看更多 »

慰安妇

慰安妇是二次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日軍委託民間人力仲介募集或强制征集的為日本軍提供性服務的女性,對象主要來自日本本土、台湾、朝鮮半岛、中国大陆、中南半島,也有從歐美殖民地來的美屬菲律賓人、英屬馬來亞人(華裔和巫族),極少數白人來自印尼的荷兰女殖民者。 1931年11月,日本海军将日本侨民在上海虹口经营的4家「风俗场所」指定为日本海军特别慰安所,此后慰妇安妇制度蔓延到日本在东亚的整个战场。 由於有些慰安妇招募方式相當於詐騙或者逼良為娼,其手段極劣,一開始以一般工作的名義掩飾,招聘護士、工廠女工、軍中女清潔隊員,直到該等女性簽約赴工,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軍妓。大日本帝國兵敗太平洋戰爭後,中國大陸、南韓、北韓、臺灣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並要求道歉,糾紛甚起,紛紛成為各政府的政治角力場。日本數十家教材出版社和辭書對慰安婦的本質並無一致的定義,南韓學校教材多強調為「性奴」,臺灣的歷史教材中此事也引致爭議。.

新!!: 馬英九和慰安妇 · 查看更多 »

扶輪社員列表

國際扶輪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國際服務組織。扶輪社的成員被稱為扶輪社員(Rotarians)。這個列表上的名單,是列出過去和現在知名的國際扶輪成員。列出有中文條目者,依英文姓名排序。.

新!!: 馬英九和扶輪社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扔鞋

扔鞋(或稱擲鞋、丟鞋,Shoeing)或向他人露出鞋底在阿拉伯世界中是一種侮辱性质的行為。, The Telegraph, December 15, 2008.

新!!: 馬英九和扔鞋 · 查看更多 »

曹長青

曹長青()是美籍華人傳媒工作者、評論作家,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北安市,後因成為持不同政见者而移民並歸化美國。其政治立場偏向右派、美國共和黨、保守主義。曹长青强烈反对共产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也强烈支持台灣獨立運動以及西藏独立运动。.

新!!: 馬英九和曹長青 · 查看更多 »

曹海波事件

曹海波事件是指2010年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人曹海波因创立网站和QQ群“振华会”以及组建“中国共和党”,2011年被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分局公安用“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罪名逮捕,羁押在西山区看守所,2012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判处曹海波有期徒刑8年。.

新!!: 馬英九和曹海波事件 · 查看更多 »

曾紀恩

曾紀恩(),台灣客家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知名棒球運動員與教練,曾任空軍體育教官,人稱「曾教官」,曾任兄弟象總教練,為2007年運動精英獎的終身成就獎得主,2014年入選台灣棒球名人堂,為首屆得主。.

新!!: 馬英九和曾紀恩 · 查看更多 »

曾永權

曾永權(),出生於臺灣屏東縣鹽埔鄉仕絨村,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畢業於逢甲大學紡織工程學系,現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曾任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1993年-2005年、2008年-2012年)、逢甲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1989年及1997年兩度參選屏東縣縣長,分別敗於蘇貞昌以及蘇嘉全。2012年9月27日,接替林中森兼任國民黨秘書長。2012年10月5日,獲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自贈勳、頒發一等景星勳章。.

新!!: 馬英九和曾永權 · 查看更多 »

性別主流化

性別主流化是指在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包括立法、政策、方案上,評估所有有計畫的行動對男女雙方的不同含義。.

新!!: 馬英九和性別主流化 · 查看更多 »

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

---- 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是2008年10月25日於臺灣臺北市舉行的一次大規模遊行,由民主進步黨主辦,臺灣團結聯盟及多個臺灣本土派民間社團協力籌辦。活動訴求主題是對總統馬英九及其所率領的執政團隊在兩岸事務上快速「親中」、且對於全球金融風暴及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件等方面應變不力的質疑與不滿。 警方估計此次遊行有20萬名民眾參與,主辦單位則宣稱遊行人數達到60萬。.

新!!: 馬英九和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1126槍擊事件

1126槍擊事件(又稱連勝文槍擊案、永和槍擊案)是2010年11月26日,發生於台灣臺北縣永和市的一起槍擊事件。2010五都選舉前一天晚上,時任台北縣議會副議長陳鴻源舉辦造勢晚會,永和當地的幫派份子林正偉(綽號「馬面」)聲稱因土地糾紛原鎖定對象為陳鴻源,最後卻認錯人誤殺連勝文。該事件造成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重傷以及民眾黃運聖遭受波及彈擊不治身亡。此槍擊案對2010五都選舉結果造成影響。.

新!!: 馬英九和1126槍擊事件 · 查看更多 »

11月19日

11月1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3天(闰年第3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2天。.

新!!: 馬英九和11月1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日

11月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5天(闰年第30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0天。.

新!!: 馬英九和1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

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又名反對市府推土機運動,是1997年發生在台灣台北市的社會運動,也是台灣第一個反迫遷運動。.

新!!: 馬英九和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 · 查看更多 »

1950年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1950年 · 查看更多 »

1950年臺灣

1950年臺灣行政區劃大幅調整,由繼承日治時期「五州三廳制」的「八縣九直轄市」改成「十六縣五省轄市」。.

新!!: 馬英九和195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195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195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8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1958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本文介紹中華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關係與互動。.

新!!: 馬英九和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 查看更多 »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1990年由國民大會代表(以下簡稱國大代表)參與投票選舉中華民國總統的間接選舉,選舉地點是在臺北市陽明山中山樓,也是最後一次的總統間接選舉。1990年3月21日先舉行總統選舉,副總統選舉則於隔日的3月22日舉行。選舉結果,於1988年依《中華民國憲法》繼任總統(原總統蔣經國於任內逝世)的李登輝獲選任為第八任總統,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李元簇則當選為副總統。 由於本屆選舉被視為是蔣經國逝世後的接班人選舉,影響台灣的政治發展,因此格外引起注目。此外,選舉過程中執政國民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黨內鬥爭也影響著之後的權力分配,包括隨後郝柏村的政治勢力消長、新黨的出走、李登輝的權力擴大等。此外,由於國代濫權行為引起的野百合學運更是台灣歷史上最大的學生運動,當中學生提出的要求也在日後一連串《中華民國憲法》修憲中獲得實現,影響後20年的台灣政局。其要角也在日後進入台灣政界,影響台灣政治。而民進黨的「總統民選行動」也在日後導致修憲並總統直選。.

新!!: 馬英九和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兩個直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於1998年12月5日進行投票。由於此次選舉具有200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故各政黨都傾全黨之力進行輔選,再加上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兩黨候選人皆實力相當,以致選戰極為激烈,選情一直到投票前一天仍混沌不明;最後,兩市現任市長均以不大的差距落選,其中國民黨高雄市長吳敦義以四千票之差未能連任更令眾人跌破眼鏡。此次選舉與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同為民進黨在2000年總統大選的中央政府政黨輪替奠定基礎。.

新!!: 馬英九和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新!!: 馬英九和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代

2000年代是一個二十世紀與廿一世紀的年代,從2000年1月1日開始,於2009年12月31日結束。2000年也是第2千年與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因為公元是從1年開始的,並沒有零年。 2000年代是自1850年有现代测量数据以来最热的10年,其间全球经历了诸多气候极端事件,包括在欧洲和俄罗斯出现的热浪,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亚马孙平原、澳大利亚和东非的干旱等,所有极端事件共导致约37万人死亡 。.

新!!: 馬英九和2000年代 · 查看更多 »

2000年代臺灣

台灣2000年代於民國紀元為89年至98年,即相當於「民國90年代」。在這個時期開創了許多台灣歷史的第一。.

新!!: 馬英九和2000年代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兩個直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於2002年12月7日上午8點至下午4點進行投票。此次選舉被視為2004年總統大選前哨戰,以及時任總統陳水扁的信任投票。最後,國民黨籍的臺北市長馬英九、民進黨籍的高雄市長謝長廷雙雙獲得連任,維持「北藍南綠」的基本政治形勢。.

新!!: 馬英九和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本屆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6屆立法委員。這場選舉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第6屆立委參選登記於2004年10月12日登記截止,區域部分共387人登記,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內的176個席次,其中1人未通過資格審查。民主進步黨推薦129人;中國國民黨推薦103人(其中7人自新黨併入);親民黨推薦65人;台灣團結聯盟推薦40人;無黨團結聯盟推薦32人;建國黨4人;新黨推薦1人;台灣慧行志工黨1人;工教聯盟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共116人。全國不分區部分,民進黨登記31人;國民黨24人;親民黨19人;台聯10人(其中一人資格不符遭撤);無盟5人。僑選部分民進黨登記6人;國民黨5人;親民黨5人;台聯1人;無盟1人。 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70席,中國國民黨61席,親民黨27席,台灣團結聯盟7席,無盟6席,新黨1席,獨立參選4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6席,國民黨15席,親民黨6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與國民黨各3席,親民黨及台聯各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新!!: 馬英九和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获胜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千分之二,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約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主因為廢票認定標準加嚴),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與選舉無效之訴經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連任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

新!!: 馬英九和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5年1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1月30日.

新!!: 馬英九和200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5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5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5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5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台北國際菁英自由車競賽

台北國際菁英自由車競賽(英語:Taipei International Elimination Road Race)在當初是為了推展「自行車展覽」與「自行車運動」所進行的國際級自行車繞圈淘汰賽,並非屬於國際自由車環台邀請賽的一環,只在2005年3月6日舉辦,比賽地點就選在現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三館與台北101的周邊道路。 正因為此項比賽的成功辦理,而讓這項繞圈比賽於2006年起,正式納入國際自由車環台邀請賽的最後一站,同時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的重點活動之一。.

新!!: 馬英九和2005年台北國際菁英自由車競賽 · 查看更多 »

2005年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

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是指屬於台灣政黨之一的台灣團結聯盟主席蘇進強等一行10人,於2005年4月4日在日本東京靖國神社所進行的參拜活動、以及在這之後所引發的一連串爭議。200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在这样的时机参拜有军国主义象征争议的日本神社,引发广泛争议。 蘇進強表示,他是以台灣人和台灣本土政黨的立場,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軍徵召陣亡而被奉祀在神社內的約28,000名台灣英靈、以及為國犧牲的日本人表示敬意。但是,靖国神社中包括多名甲级战犯在内的日本军人曾经给亚洲带来战争,是个极具争议的宗教场所,被日本侵略過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大都认为靖國神社是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代表。 台聯參拜靖國神社,台湾部分泛绿阵营的政治人物,以及泛藍陣營的支持者都对此表示批评。民进党有人表示中立和赞同观点,部份台灣民間輿論以原台籍日本兵是台灣歷史的一頁悲慘痛史,参拜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國台辦也對這次的參拜活動表示反對,中國大陸民间舆论對台联予以抨擊,並引起了部分華人的抗议。.

新!!: 馬英九和2005年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指2005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到中國大陸進行的私人參訪活動。他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會談,並達成五點共識,同意在九二共識上推動兩岸談判。這是自國共内戰以来,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首次最高層次的會晤,連戰成為1949年后第一位踏上中國大陸的國民黨最高領導人。.

新!!: 馬英九和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於2005年7月16日舉行,由中國國民黨全體依規定擁有黨權的黨員投票,並在台灣計票,選出新任黨主席;這是國民黨創立110餘年來,首次有競爭的、民主的黨主席選舉;兩位候選人分別是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與國民黨副主席、台北市市長馬英九。中國國民黨於選舉日當晚召開記者會,宣佈馬英九當選;王金平也在第一時間致電馬英九祝賀。中國大陸方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也於2005年7月17日發電恭賀。中國國民黨第17屆黨代表選舉也在當天同時舉行。.

新!!: 馬英九和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通常稱為2005年三合一選舉,於2005年12月3日舉行,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臺灣省(但不包含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及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 此次選舉為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以來之第15屆縣市長及鄉鎮市長選舉及第16屆縣市議員選舉(新竹市及嘉義市因較晚設置,故為第7屆);同時亦為福建省實施地方自治以來之第4屆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舉。 開票結果在總計23席的縣市長選舉中,在野的國民黨贏得14席,若再加上親民黨、新黨、獨立參選各1席,泛藍總計獲得17席;相形之下,執政的民進黨僅獲得6席,且無其他泛綠人士當選,勝負相當懸殊。.

新!!: 馬英九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5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23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彰化、南投及花蓮以北之全部縣市長及嘉義市長、澎湖縣長共14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雲林以南除嘉義市外之所有縣市長共6席、親民黨及新黨則分別保有其在福建省內連江縣及金門縣之僅有縣長席次、吳俊立勝選的臺東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901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408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92席、親民黨取得31席、臺灣團結聯盟取得11席、新黨則於其執政的金門縣取得僅有的2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256席。無黨團結聯盟及保護臺灣大聯盟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同時,中國國民黨在大部分縣市成功取得正副議長,民主進步黨則在嘉義縣拿下該黨史上首度議會主導權。.

新!!: 馬英九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亲民党搭桥之旅

2005年5月5日至5月13日,台湾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应中國共產黨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访问中國大陸。这是继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后,台湾重要的在野党又一次的中國大陸之行,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关注。 根据事先两党之间通过会晤的安排,此次亲民党派出有50多人的庞大访问团,访问西安、南京、上海、长沙、北京5个城市,並于12日与胡锦涛举行了会谈。 另外,5月1日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称已经和宋楚瑜通过电话,並希望宋楚瑜“替他传达口信”,随后亲民党出面否认会担当“传声筒”的角色,但此次宋楚瑜出访中国大陆始終带有一定的“準官方”的色彩,因此被台灣称为“搭桥之旅”。 在和胡锦涛会面以后,双方提出了两岸一中的主张。据报道,此行宋楚瑜和中国大陆的领导人商讨有关台湾政治定位以及两岸三通等敏感问题。.

新!!: 馬英九和2005年亲民党搭桥之旅 · 查看更多 »

2005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5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6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6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6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6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6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

2006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發生於2006年6月,該案之被罷免人為第11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依法提案人為立法委員丁守中,連署者為中國國民黨與親民黨所屬之黨籍立法委員。一般認為,陳水扁的親信與家人涉及諸多弊案是國親兩黨提議罷免的主因。 2006年6月27日,經表決後,因無法超過三分之二法定門檻,該「總統罷免案宣告」不予成立,也就是不另舉行罷免總統之公民投票。.

新!!: 馬英九和2006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 · 查看更多 »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台北市及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該次選舉訂於12月9日投票。在此之前,候選人使出渾身解數,希望集中選票,謀求勝選。這場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三合一選舉以後,台灣政壇再一次受到關注的選舉,最後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分別保住各自執政的北高兩市。.

新!!: 馬英九和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6年國共經貿論壇

2006年國共經貿論壇(第一屆國共經貿論壇),4月14日至15日在中國北京举行,由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繼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後,再一次的雙方高層會晤。两党人士和两岸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台商代表等共400余人出席了会议。 2006年4月13日,連戰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的身份前往參與國共經貿論壇,也是卸下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後第一次啟程出訪中國大陸。同行團員除了台灣的政治人物以外,並有許多台灣工商界的重要人物,如辜濂松、嚴凱泰等人隨行。長榮前董事長張榮發之子張國政,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戴勝通等人均隨行。據統計,這次國民黨代表團的團員達到兩百人以上,而這次隨行的企業家所代表台灣企業的總市值達到全台灣產值的48%。.

新!!: 馬英九和2006年國共經貿論壇 · 查看更多 »

200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6年臺東縣縣長補選

2006年臺東縣長補選,即中華民國臺東縣第十五屆縣長出缺補選,為原任第15屆縣長吳俊立於2005年12月20日就職當日遭停職後請辭所進行之選舉,於2006年4月1日投票、開票。共有4位候選人投入這次選舉,最後由吳俊立的前妻、中國國民黨提名之鄺麗貞勝出。.

新!!: 馬英九和2006年臺東縣縣長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7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7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7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7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7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7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7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基隆市市長補選

2007年基隆市長補選,即中華民國臺灣省基隆市第十五屆市長出缺補選,為原任基隆市第15屆市長許財利於2007年2月19日猝逝後所進行之選舉,於2007年5月12日投票、開票。共有5位候選人投入這次選舉,最後由中國國民黨籍的張通榮勝出。.

新!!: 馬英九和2007年基隆市市長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為馬英九於2007年2月13日辭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之後,在2007年4月7日舉行的黨主席選舉。在3月24日,跨過黨員連署門檻有吳伯雄、洪秀柱兩人,也確定由此二人競選黨主席之位。原本黨中央從嚴審查,使洪秀柱的連署書未達到連署門檻,吳伯雄將可同額競選。但之後黨中央選監小組在受到批評之下開會下修連署門檻,由「黨員的3%」(約需三萬三千份)降為「具黨權的黨員的3%」(約一萬多份),黨主席選舉最後才確定上演一場吳、洪之爭。隨後號次抽籤,洪、吳分別抽中一號、二號。.

新!!: 馬英九和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7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7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民主進步黨第十任總統提名選舉,於2007年(民國96年)4月19日舉行,是民主進步黨所舉辦的第三次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初選。.

新!!: 馬英九和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 · 查看更多 »

2008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1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1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1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1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8年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月31日.

新!!: 馬英九和2008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8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4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4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6月臺灣

這裡紀錄的是 2008年6月臺灣 所發生的事。.

新!!: 馬英九和2008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9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9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2008年中國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稱2008年中國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國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根據公佈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個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质检总局公布對国内的乳製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报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該事件亦重創中國製造商品信譽,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製品進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2011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調查發現,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買國產奶。.

新!!: 馬英九和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馬英九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8年西藏骚乱

2008年西藏骚乱,又稱2008年藏区骚乱。自2008年藏区抗议事件後,中共政府在全藏各地展开爱国教育运动,並增派工作组人员和驻军,同時襲擊的風險導致入藏的觀光客減少。 抗议地点以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为主(称“三·一四事件”),事件波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藏人居住地区。之后世界各国包括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有相关的藏人抗议活动发生。 部分藏族示威者為了纪念1959年3月10日武装起義49周年,在中國的藏区、藏南的部分藏族激进人士集体抗议。但後來演变成藏族暴徒襲擊漢族、回族平民和商店、汽车等民用设施,并直接造成18名平民死亡的事件。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声称,此次骚乱是由分离主义分子挑拨,并由达赖喇嘛“有组织、有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起来的”。"Top officials in Tibet's government accuse exiled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 the Dalai Lama, of plotting the violence as part of what they describe as "separatist sabotage."":.

新!!: 馬英九和2008年西藏骚乱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8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2008年臺灣入聯公投(即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5案,簡稱入聯公投,選票繕印之正式簡稱則為臺灣入聯合國)是指臺灣在過去連續13年未能以「中華民國」或「臺灣」名義成功成為聯合國會員國,而於2008年總統大選同日同時進行的公民投票。目的是希望以公投結果向聯合國及國際社會證明,臺灣人民堅決支持臺灣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在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與聯合國有關的公民投票共兩項:一案是由民主進步黨提案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入聯公投」;另一案是由中國國民黨提案的「推動我國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返聯公投」。但兩項公投案均因投票率未達50%而宣告失敗。 與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的該公民投票,是由民主進步黨於2007年2月開始規劃,由游錫堃領銜提出,配合中華民國政府所規劃的公民投票案,涵蓋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實際統轄區域。 性質定義為諮詢性公投的該公民投票案,雖於2007年6月29日遭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否決,但是隨即於7月獲得訴願成功、准予提案。隨後透過民進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戶政機關連署,在11月28日將收集到的2,726,499份連署書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查(法定公投成案門檻為825,359人)。中選會在2008年2月1日宣佈此案和務實返聯公投案成立,分別為第5案與第6案,並將與總統選舉同時同日舉行。.

新!!: 馬英九和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返聯公民投票

2008年台灣返聯公民投票,正式稱為「推動我國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簡稱返聯公投案,選票上的標示為務實返聯公投),即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6案,為中華民國於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實際管轄區域的諮詢性公民投票案。該公投案提案人為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於2007年8月1日所提,並隨即獲得該黨支持。其中,「我國」指的是實際管轄領土位於台灣(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而有彈性策略,是指考量使用的返聯名稱可以是「中華民國」、「台灣」、「中華台北」(奧會模式)等,以返回聯合國為首要目標。馬英九否認用「中國臺北」名稱返聯。 2008年3月22日,該公投案因未達50%投票率而宣告失敗。.

新!!: 馬英九和2008年臺灣返聯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2009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6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7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7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8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8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

二十一屆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英語譯名:The 21st Summer Deaflympics,簡稱2009臺北聽奧)是於2009年9月5日至9月15日在中華民國臺北市舉行的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也是第一屆在亞洲舉行的夏季聽障奧運會,亦為首次聖火於臺灣上空點燃的國際體育賽事。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在本屆起首次成為聽障奧運會比賽項目。 本次運動會與高雄世運並列為2009年臺灣兩大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之一,共有80個國家和地區和近三千名選手參加。大部分的比賽項目是在臺北市進行,部分的項目由臺北縣(今新北市)、桃園縣(今桃園市)與新竹縣分別來承辦。.

新!!: 馬英九和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是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閉幕典禮,於當地時間2009年9月15日晚上7時30分在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臺北田徑場舉行,歷時約2個半小時。.

新!!: 馬英九和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 查看更多 »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是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典禮,於當地時間2009年9月5日晚上7時30分在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臺北田徑場舉行,歷時約3個小時。.

新!!: 馬英九和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 查看更多 »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

2009年洪都拉斯軍事政變屬於憲制危機,宏都拉斯總統塞拉亞計劃舉行修憲公決投票,建議容許總統連任,但遭反對派、軍方及司法部強烈反對。2009年6月28日,塞拉亞於公投舉行一小時前,被軍方帶離總統府,並被驱逐出境,最高法院亦隨即宣布罷免塞拉亞。政變發生後,國會議長米凱萊蒂宣誓就任臨時總統,隨即宣布宵禁及撤換內閣官員。.

新!!: 馬英九和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於2009年7月26日舉行,由中國國民黨全體依規定擁有黨權的黨員投票,選出新任黨主席。該次選舉,選舉人數為53萬3739人,投票率56.95%。選舉結果,馬英九獲28萬5354票,得票率93.87%當選黨主席。馬英九再次出任國民黨主席,於2009年10月17日正式就任。.

新!!: 馬英九和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

2009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又稱中華職棒簽賭案、黑象事件,是指在2009年在台灣發生的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選手涉嫌接受地下賭盤組頭收買,配合放水(打假球)的事件。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在該年中華職棒總冠軍戰結束隔天發動大規模搜索及約談行動,約談對象包括組頭、前職棒球員和現役職棒選手。根據檢察單位的調查,綽號「雨刷」的地下賭盤負責人蔡政宜涉嫌透過退役職棒球員黃俊中和莊侑霖(原名莊宏亮)等人和現役選手聯絡,以金錢、喝花酒與性招待收買選手打假球,藉以操控比賽,使蔡政宜等人在地下賭盤獲利。檢方並在偵辦過程中查出台南縣議會議長吳健保涉嫌在2007年時以金錢收買、恐嚇等方式操控中信鯨隊球員打假球。涉案職棒球員部分以兄弟象、La New熊和中信鯨三隊為主,包括象隊曹錦輝、熊隊張誌家等具有旅外經驗(曾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和日本職棒出賽)的著名選手都遭到約談。此外兄弟象前總教練中込伸遭到拘提偵訊及起訴求刑,後坦承涉案,成為世界職棒史上第一位坦承打假球的職棒總教練。這是中華職棒第五次發生遭檢調單位偵辦球員和教練涉及簽賭或遭收買打放水球的事件。 由於涉案人數眾多,兄弟象及La New熊隊面臨球員短缺乃至球團考慮解散的危機,連帶影響中華職棒2010年球季能否順利開打。中華民國政府為此召開台灣第一次棒球國是會議,討論職棒的除弊與興利等各項發展問題。中華職棒也以此為契機通過多項制度改革方案,包括談論多年的自由球員制度、最低薪資保障等。 板橋地檢署在2010年2月10日偵查本案終結,共計遭起訴、緩起訴或職權不起訴者合計67人,其中24人遭起訴,35名現役或前職棒球員認罪並繳交不法所得,獲得緩起訴或不起訴處分。檢方並查出2006年間全台灣至少有9個假球集團介入職棒比賽。本案是中職五次遭檢方調查的假球案中,規模最大、涉案球員最多的一次。 2010年底,中込伸遭法院依詐欺罪判處徒刑及罰金;2011年6月30日,板橋地方法院宣判,陳致遠、張誌家及蔡豐安等球星,以及吳健保、蔡政宜等組頭被依詐欺罪,判處徒刑及罰金。 2014年8月13日,臺灣高等法院二審宣判,陳致遠、蔡豐安、楊博任三人皆判6個月徒刑、張誌家被判4個月徒刑,皆可易科罰金,並拿掉陳致遠、張誌家2人原併科百萬罰金的判決,全案定讞。.

新!!: 馬英九和2009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通常稱為2009年三合一選舉,於2009年12月5日舉行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5月22日,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臺灣省(但不包含直轄市臺北市與高雄市及於2010年脫離該省改制直轄市之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和與高雄市合併改制之高雄縣)及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9月4日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9月4日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 依2010年2月3日修正公佈之《地方制度法》,本屆選出原應於2013年12月20日任期屆滿之縣市長及應於2014年3月1日任期屆滿之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其任期調整至2014年12月25日止。.

新!!: 馬英九和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9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17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臺灣省之基隆、桃竹苗、彰投等濁水溪以北縣市及嘉義市、臺東、澎湖與福建省之金門與連江,共12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宜蘭及雲林、嘉義縣、屏東等濁水溪以南縣份共4席;泛藍背景的傅崐萁勝選之花蓮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587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289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28席、台灣團結聯盟取得3席、親民黨及勞動黨各獲1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170席。綠黨及台灣國民黨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

新!!: 馬英九和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世界運動會

八屆世界運動會(簡稱2009高雄世運,The World Games 2009),於2009年7月16日至26日在中華民國高雄市舉行,是首次在臺灣舉辦的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會,亦是第二次在亞洲國家舉辦的世界運動會,與臺北聽障奧運列為2009年臺灣兩大國際綜合性賽事。 高雄世運共有102個國家和地區、近5,000名選手參加。大部分的比賽項目是在高雄市進行,部分的項目由高雄縣的鳳山市、鳥松鄉及大樹鄉(今高雄市鳳山區、鳥松區及大樹區)來承辦。該屆世運會舉行時的高雄市,尚未與高雄縣合併,與今日的高雄市有所不同。.

新!!: 馬英九和2009年世界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世界運動會開幕式

2009年世界運動會開幕式是高雄世運會的開幕典禮,於當地時間2009年7月16日晚上7時30分在中華民國高雄市國家體育場(別名「龍騰體育場」)舉行。.

新!!: 馬英九和2009年世界運動會開幕式 · 查看更多 »

200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9年达赖喇嘛访台

2009年達賴喇嘛訪台發生於八八水災之後,由高雄市市長陳菊與民主進步黨所執政的七縣市首長聯名邀請西藏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8月30日至9月4日間訪問台灣,並赴莫拉克颱風災區撫慰災民。這是達賴自1997年與2001年之後第三次訪問台灣。由於2008年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之後,極力推展兩岸關係,因此達賴訪台在台灣及中國大陸引起正反兩面不同的看法。.

新!!: 馬英九和2009年达赖喇嘛访台 · 查看更多 »

2009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09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7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7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8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8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華職棒明星賽

2010年中華職棒明星賽為中華職棒二十年明星賽,時間為2010年7月25日下午5點開打,舉辦地點在台北市天母棒球場。分別是由兄弟象、興農牛兩支北部球隊組成明星紅隊,以及統一7-ELEVEn獅、La new熊兩支南部球隊組成明星白隊進行對抗。明星賽前一天為全壘打大賽,舉辦地點於臺北縣新莊棒球場。明星賽前有跑壘大賽及餘興節目表演等相關活動。 最後,明星白隊以6比4獲得勝利。 其中亮點為興農牛隊鄭達鴻在九上擔任外野手在一出局1,2壘有人時,以一記漂亮滑接接殺飛球,卻顧著和王勝偉比YA,忘記回傳,讓二壘跑者楊松絃跑回本壘攻下第六分,形成罕見的高飛犧牲打。。。。.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中華職棒明星賽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俗稱五都改制、五都升格、或逕稱為縣市合併,為中華民國政府調整其行政區劃,將原臺灣省轄部份縣市改制、合併改制或與原有直轄市改制為新直轄市的措施,於2010年12月25日實施。這也是臺灣在1950年設置5市16縣後,首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下列為該次選舉於各直轄市的正式名稱:.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俗稱2010年五都選舉,於2010年11月27日舉行,中央選舉委員會,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五個原有或新成立的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選出新一屆的市長、市議員與-里-長。 五都改制計畫中,除臺北市維持其原有區劃外,新北市、臺中市及臺南市則分別由原臺灣省轄之臺北縣改制、臺中縣市合併改制及臺南縣市合併改制,而高雄市則由原直轄高雄市及省轄之高雄縣合併改制。新任之市長、市議員及里長將於同年12月25日就職。.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

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又稱楊淑君事件、黑襪事件)是2010年廣州亞運的爭議裁判事件之一,發生於2010年11月17日,中華臺北亞運代表團的跆拳道項目選手楊淑君在比賽中遭判定犯規敗,以0比12敗北。亞跆盟指出她的使用舊款電子襪,其感應器違規,有作弊之嫌,但中華臺北隊認為判決不公,引起臺灣社會以及國際媒體的關注與討論。 經世界跆拳道聯盟組成委員會調查,仍認定楊淑君因使用舊款電子襪,不合規定而落敗,並針對罷佔場地部份做出禁賽處份。最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接受此判決,楊淑君本人撤回對國際運動仲裁庭提出的仲裁要求。.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0年代

2010年代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於2019年12月31日結束。.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代 · 查看更多 »

2010年代臺灣

2010年代,是台灣在解除戒嚴令後的第三個十年,相當於民國紀元為99年至108年。.

新!!: 馬英九和2010年代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0年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山崩事件

2010年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山崩事件(官方名稱國道三號3.1公里崩塌事件)又稱425山崩事件、走山意外、4·25基隆山体滑坡,是中華民國國道三號(又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基隆七堵段(瑪東系統交流道-收費站之間附近)在2010年4月25日台灣時間約14時29分,於3.25公里處邊坡的「師公格山」所發生之山崩事件;山崩地點位於台灣基隆市七堵區瑪陵坑山區,造成雙向車道遭埋面積達200×60平方公尺,大埔跨越橋也隨著山崩斷成兩截而掉落至高速公路主線。南北雙向六個車道全遭土石覆蓋,高速公路局及國道公路警察局因此緊急雙向封閉國道三號汐止系統交流道以北至基金交流道以南路段,交通完全中斷。據統計倒坍塌下來的石堆約有10萬立方公尺。這也是中華民國國道通車36年來,除1974年9月28日中山高速公路八堵交流道尚未通車之施工期間,范迪颱風造成附近暖暖區尚仁街36人死亡的山崩事件外,最嚴重的崩塌意外。.

新!!: 馬英九和2010年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山崩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2010年10月8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中国持不同政见者刘晓波,以表彰他“長期以來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國爭取基本人權”。.

新!!: 馬英九和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 查看更多 »

2010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海地地震

2010年海地地震于UTC2010年1月12日21时53分9秒(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16时53分9秒)左右发生,地震規模为黎克特制7.0級。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以西南方25公里,震源距离地表13公里左右。美国地质调查局已录得一系列余震,其中5.0以上有10次,较大余震包括5.9余震一次和5.5余震一次。2010年1月20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里氏規模6.1地震为最大余震。 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大多数建筑均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其中包括海地总统府、国会大厦、太子港大教堂、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館、医院和监狱。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报告,驻海地维和部队总部驻地,海地太子港克里斯托弗酒店在强震中损毁,大量联合国维和工作人员在地震中下落不明,10萬人被活埋。多國派遣救援隊伍前往海地救災及處理屍體。海地总统勒内·普雷瓦尔及夫人在地震中幸免於難,但普雷瓦尔证实,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团长,赫迪·阿纳比(突尼斯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国际红十字会估计,受到地震影响的人口大约为300万,保守估计死亡人数有45,000-50,000人。.

新!!: 馬英九和2010年海地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新竹縣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台灣)新竹縣選區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邱鏡淳(中國國民黨籍)因於第16屆新竹縣縣長選舉當選而須依法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本選舉於2010年2月27日舉行,結果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彭紹瑾當選。.

新!!: 馬英九和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1年11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11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1年12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12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1年1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1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1月日本

民主黨前黨代表小澤一郎因政治資金案遭強制起訴。 日本新聞動態 *1月.

新!!: 馬英九和2011年1月日本 · 查看更多 »

2011年3月日本

參議院繼眾議院後投票無異議通過「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將可順利赴東京展出。 日本新聞動態 *3月.

新!!: 馬英九和2011年3月日本 · 查看更多 »

2011年4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4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6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8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8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9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9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埃及革命

2011年埃及革命又稱埃及“1·25”革命,是指从2011年1月25日开始的由埃及民众爆发所进行的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罢工等抗议活动向政府表达不满。由于当日正值埃及法定警察假日,所以一个名为4月6日青年运动的组织选定该日作为示威活动开始的日子。抗议示威活动在开罗和亚历山大最为激烈,在埃及的其他城市也有明显的抗议示威活动。超过一百万人参与了此次抗议,他们要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此次大规模示威成为了自1977年埃及发生“面包暴动”以来近30年内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民主化的示威运动。 作为2010-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的一部分,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数周--后开始,部分示威者还携带了突尼斯国旗以作为他们的影响力的标志。示威者围绕埃及警察粗暴执法,不满国家紧急安全法,公民缺乏自由选举权和言论自由权,政治严重腐败等政治问题以及失业率严重,低工资和高物价等经济问题展开抗议。示威活动组织者的主要要求包括:要求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军队结束戒严,终止紧急状态法,获得自由和正义的权利,组建一个负责任的民選政府,并由他们管理整个埃及的资源。 据报道截至1月29日,至少有105名示威者死亡,超过750名警察和1500名示威者受伤。埃及首都开罗在此次事件中被形容为“战区”,港口城市苏伊士一直有冲突和暴力事件发生。政府实行了宵禁,但实际上示威者并不遵守。同时,警察和军队也没有强行执行宵禁。忠于穆巴拉克的埃及中央安全警察在本次示威活动中已经逐步取代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埃及的军队。在警力资源匮乏的时候,出现团伙抢劫等现象,反对派人士称这些抢劫事件是由便衣警察制造的。民众因此自发组织了队伍以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 国际社会应对抗议活动的评价有好有坏,许多国家均呼吁希望抗议活动能够和平进行,并希望能进行一些改革。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府还对局势表示关切。与此同时,大多数政府已经发出了旅游警告,并且开始从埃及疏散本国公民。 穆巴拉克解散了政府并且任命该国情报主管奥马尔·苏莱曼为副总统,企图以此平息示威。穆巴拉克还任命前民航部长艾哈迈德·沙菲克为新政府总理,他将负责组建新政府。埃及反对各势力已共推巴拉迪代表他们出面与穆巴拉克政权谈判。面臨各方越来越大的压力,穆巴拉克宣布他和他的儿子将不会参与将于九月举行的重新选举。 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透过国家电视台宣布,穆巴拉克已经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 3月19日,埃及举行埃及宪法修正案全民公决,内容包括总统选举改革、是否同意今年第或明年初举行大选等九项议题。由于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等批评者认为,此次公决时间仓促,难以组成政党以致会让穆斯林兄弟会和前执政的民族民主党将从中获利,因此他遭到大多数同意尽快举行大选的投票民众的激烈阻止。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埃及人民议会选举分三个阶段进行,结果代表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与正义党获得498席中的235席,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 2012年6月2日,穆巴拉克和前内政部长阿德利因镇压示威者、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等罪名被开罗刑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6月17日,代表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罕默德·穆尔西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击败代表世俗派的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成为埃及史上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

新!!: 馬英九和2011年埃及革命 · 查看更多 »

20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1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2011年臺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又稱為塑化劑事件,傳媒稱塑毒風波、塑化劑或塑毒風暴等。起因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檢出含有塑化劑,進而被發現部分上游原料供應商在常見的合法-zh-hans:食品添加剂; zh-hant:食品添加物;zh: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非食用添加物)撙節成本。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飲料商品外,影響範圍亦擴及糕點、麵包和藥品等。相關政府機關在事件爆發後,明訂2011年6月起,若相關食品未完成自我檢驗,一律禁止販售。 由於對台灣社會影響甚大,該事件常與2008年中國大陆的「三聚氰胺事件」相提並論;然而部份專家從日攝取量上限的角度指出涉及的塑化劑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30年来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亦有未具名學者從半數致死量出發認為是0.1倍者)。.

新!!: 馬英九和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1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民主進步黨第十三任總統提名選舉於2011年(民國100年)4月25日至4月26日舉行,是民主進步黨所舉辦的第四次總統候選人初選。初選方式採登記,登記後先行溝通協調,若無法達成協議時,由中央黨部辦理全國民意調查決定提名人選。 該次初選共有三位參選人,依抽籤順序分別為:前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以及前任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民主進步黨於2011年4月27日公布初選民調結果,蔡英文以平均支持度42.50%勝出,蘇貞昌以平均支持度41.15%次之,許信良平均支持度則為12.21%。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並於2011年5月4日正式公告提名蔡英文代表民主進步黨參與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新!!: 馬英九和2011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1年日本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1年日本 · 查看更多 »

2012年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 · 查看更多 »

2012年1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1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12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4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4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6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7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7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8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8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9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9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與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二次選舉。,同時也是四個新直轄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改制升格後的首次立法院全面改選。 第八屆立法院的總席次,除了73席單一選區,尚有6席原住民、及34席全國不分區,共計113席。執政的國民黨取得過半數的64席,最大在野黨民進黨40席,台聯與親民黨各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其中,台聯與親民黨是立法委員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第一次獲得全國不分區席次,並雙雙跨過在立法院成立黨團的門檻。相較上屆選舉,雖然在席次上民進黨增加、國民黨減少,整體的得票率還是維持泛藍略大於泛綠的格局。全體當選委員於2012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由於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投票率達74%,創下歷屆新高。.

新!!: 馬英九和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於2012年(民國101年)5月20日舉行,由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順利連任當選後,宣誓就職,邁向第二任期。.

新!!: 馬英九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選出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及第八屆立法委員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19日。此次選舉為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總統與國會議員合併選舉,亦是第一次出現女性總統候選人。 此次選舉包含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上獲勝、馬英九成功連任總統,立法委員選舉則取得過半席次、繼續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但不再擁有立法院議案表決的絕對優勢;而身為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進步黨,無論是在總統選舉的得票率、或是立法委員選舉的席次上均較前次增加。此外,身為泛藍政黨的親民黨在此次選舉不再與中國國民黨合作,自行推出總統與立法委員候選人,但僅在立法委員選舉上當選3席,總統選舉更僅取得不到5%的得票率。.

新!!: 馬英九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提出時間為2012年5月14日,提出者為臺灣最大在野黨民主進步黨,罷免對象則為距離舊任期尚有4天的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 根據提案黨-民進黨與附議之台聯立法院黨團提案理由指出,罷免總統的理由在於總統馬英九主張一國兩區、開放美牛進口與執意油電雙漲。提案黨派認為因為上述情事,馬英九已不適任國家元首,依憲法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提出罷免案。 在提案人數上,民進黨及台聯立法院 黨團共有43位立委聯名並順利成案。惟該案於翌日(5月15日)遭立法院程序委員會表決不通過,故不列入院會議程討論,自此該罷免案失敗收場。 在後續方面,民進黨認為該案雖未通過,但已經留下歷史紀錄;至於執政之中國國民黨團則認為該罷免為濫用國會資源。.

新!!: 馬英九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該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的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其中馬英九以時任(第十二任)總統身份競選連任、吳敦義為時任行政院院長,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當選人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開放直選後,除李登輝未競選連任外,陳水扁和馬英九均於第二任參選(2004年和2012年)時連任成功。.

新!!: 馬英九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民意調查

在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前有多家機構進行全國民意調查,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年代新聞台、遠見雜誌及TVBS 新聞台。部份機構包括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時報、台灣蓋洛普市場調查、遠見雜誌及TVBS 新聞台亦採用統計模型推估選舉結果。在機構政治傾向方面,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傾向泛藍陣營,自由時報則傾向泛綠陣營。.

新!!: 馬英九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民意調查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鄉鎮市長補選

2012年中華民國共有七次鄉鎮市長補選,包括:.

新!!: 馬英九和2012年中華民國鄉鎮市長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連江縣博弈公民投票

2012年連江縣博弈公民投票,中華民國連江縣選舉委員會公告為連江縣地方性公民投票案第1案,主文為「馬祖是否要設置國際觀光度假區附設觀光賭場」,簡稱馬祖博弈公投,是依照《離島建設條例》第10-2條規定,於2012年7月7日進行之公民投票,連江縣選舉委員會,民國101年4月27日。,也是《公民投票法》於2004年施行以來第3次地方性公民投票。這次投票是目前唯一一次表決結果為「通過」之公民投票。.

新!!: 馬英九和2012年連江縣博弈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民主進步黨第十四屆黨主席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5月27日舉行,是民主進步黨自1998年第八屆黨主席選舉以來所舉辦的第七次黨員直選黨主席。選舉方式採用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在當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候選人、黨主席蔡英文敗選,選舉後蔡英文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但經中央黨部挽留後決定留任至二月底為止。而黨主席的其餘任期,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共同推舉的時任高雄市市長陳菊代理。 該次選舉共有五位參選人,依抽籤順序分別為:前任立法委員蔡同榮、前任臺南縣縣長蘇煥智、前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前任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以及前任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民主進步黨於5月27日晚間宣布開票結果,蘇貞昌以55,894票勝出,當選民主進步黨第14屆黨主席,得票率50.47%;蘇煥智以23,281票次之,得票率21.02%;吳榮義得票數為16,315票,得票率14.73%;蔡同榮得票數為12,497票,得票率為11.28%;而許信良則獲得2,763票,得票率2.49%。蘇貞昌並於同年5月30日宣誓就職,再度回鍋擔任黨主席一職。.

新!!: 馬英九和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3年11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3年1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3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3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3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3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3年7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馬英九和2013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3年印度尼西亚APEC峰会

2013年印度尼西亚APEC峰会全称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THE 21st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是第24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年度会议。会议于2013年10月5日至7日在巴厘岛举行,会议主持人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本届峰会也让穿着民族服饰再次成为潮流,美国总统奥巴马连续两年缺席。.

新!!: 馬英九和2013年印度尼西亚APEC峰会 · 查看更多 »

2013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13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於2013年7月20日舉行 ,由中國國民黨全體依規定擁有黨權的黨員投票,選出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該次黨主席選舉總選舉人數為381,548人,發票數為220,746票,投票率為57.86%。選舉結果,馬英九獲得202,750票,另有17,996張無效票,得票率為91.85%。 自馬英九表態競選連任以來長期尚未有黨內要員表態參選黨主席選舉,直至2013年5月22日,黨內中常委謝坤宏表態參選黨主席選舉挑戰競選連任的馬英九。.

新!!: 馬英九和2013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事件

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事件(也称新年献词事件)是指《南方周末》工作人员称其因迫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的压力,未经过该刊正常出版流程,对2013新年特刊中的新年致辞及相关内容进行大幅删改,并产生数个常识性错误,引发《南方周末》采编人员抗议的事件。事件引发全球媒体及社交网站如推特、新浪微博用户的广泛关注,主要焦点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的审查制度及新闻自由。.

新!!: 馬英九和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3年钓鱼岛争端

2013年钓鱼岛争端,是自2012年日本政府國有化-zh-hans: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zh-tw:釣魚臺列嶼;zh-hk:釣魚台列嶼;-(尖閣諸島)之后,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民国就钓鱼岛主权归属展开的爭議。.

新!!: 馬英九和2013年钓鱼岛争端 · 查看更多 »

2013年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八屆立法委員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缺額補選,為臺中市第二選舉區(包括沙鹿區、龍井區、大肚區、烏日區、霧峰區、大里區東湖-里-、西湖-里-)原任立法委員顏清標(無黨團結聯盟)因涉嫌違反《貪污治罪條例》一事,被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宣告褫奪公權而喪失立委資格,因所遺任期超過一年,依法須進行的補選。此選舉於2013年1月26日與臺中市第1屆大肚區福山-里-里長補選同步舉行。選舉結果由顏清標長子顏寬-恒-(中國國民黨)以不足1%之差距贏得勝選。.

新!!: 馬英九和2013年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3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3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是一件發生於2013年4月15日北美东部时间下午2时50分的爆炸事件,發生地點位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科普里广场。有两枚IED土製炸弹分別於終點線附近觀眾區及一家體育用品店先後引爆。此次爆炸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伤,當中17人情況一度危急。第一個炸彈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时49分12秒引爆。爆炸案發生前没有任何組織或個人發出警告,發生後也未有人或組織声称对这次爆炸负责。 案件調查由聯邦調查局主導,初步指向恐怖攻擊,但不清楚是國外或國內組織所為。4月18日警方發布了由馬拉松賽事沿途攝影機截錄下來的嫌疑犯照片,其中包括嫌疑犯正面的清晰影像,並根據目擊者的指認,宣布嫌疑犯為26歲的塔米爾南·沙尼耶夫和19歲的喬卡·沙尼耶夫兄弟檔。當天晚上隨即在麻省理工學院為了搶奪槍枝,所以發生槍擊案,發生了一名校警殉職,追捕行動展開,並確認槍擊案主嫌同為沙尼耶夫兄弟。兩人在附近街道劫持一輛賓士並狹持一名男子逃逸,途中向追逐的警方投擲了數項爆裂物,最後4月19日凌晨在水鎮與警方發生槍戰,塔米爾南·沙尼耶夫在過程受重傷經送醫不治,喬卡·沙尼耶夫趁亂逃脫。麻薩諸塞州州長宣布波士頓地區公共運輸系統停駛,並建議居民留在家中,以協助追捕嫌犯。19日晚間水鎮一名居民向警方報案,發現有血跡通往家裡後院的小船。在與警方對峙數小時後喬卡·沙尼耶夫遭捕,追捕行動結束。 喬卡·沙尼耶夫後來被起訴多項控罪,於2015年4月8日被裁定所有控罪成立,目前等待法院上訴。 事件後於2016年被拍成電影《恐襲波士頓馬拉松》(由彼得·柏格執導)。.

新!!: 馬英九和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4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1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1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1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1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4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4年5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馬英九和2014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6月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6月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14年6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9月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9月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14年9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9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是指臺灣於2014年被發現諸多食用油廠商違法事件。該起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包括查出數起劣質油品事件。,-zh-hans:互联网档案馆;zh-tw: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 zh-sg:互联网档案馆;-.

新!!: 馬英九和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国APEC峰会

2014年中国APEC峰会,全称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THE 22ND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本届会议正值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成立25周年之际召开,是第26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年度会议,于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举行,会议主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中国繼於2001年在上海第一次举办APEC峰会(第13届,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主持)後,本次在北京举办的第26届APEC峰会是时隔13年后在中国的第二次举办。 该次峰会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北京纲领(宣言)》),提出并通过了致力于旨在打击跨国腐败的的《北京反腐败宣言》。.

新!!: 馬英九和2014年中国APEC峰会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2014年1月21日。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另加首屆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布,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布,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 本屆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舉結果,國內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極大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該次選舉有二十三個政黨參與,並有十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新!!: 馬英九和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

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是2014年1月25日臺北時間4時55分(協調世界時晚間20時55分),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博愛特區重慶南路一段的中華民國總統府被砂石車衝撞的事件。這也是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自1919年落成以來,除太平洋戰爭末期的臺北大空襲之外,最嚴重的攻擊性維安事件。.

新!!: 馬英九和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3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6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7屆縣市長選舉。 本次選舉為首次直轄市長、縣市長同時改選,投票率約為67.59%,在22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進黨取得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4個直轄市及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濁水溪以南各縣市與離島之澎湖縣,共計13席;國民黨取得直轄之新北市及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與離島之連江縣,共計6席;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分別由無黨籍柯文哲(參選後與民進黨協調)、傅崐萁(親民黨背書)、陳福海(親民黨背書)勝出。 本次選舉有十三位現任者爭取連任,除了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參選改制後的桃園市市長)、新竹市市長許明財、金門縣縣長李沃士、連江縣縣長楊綏生連任失敗外,其餘八位地方首長皆順利連任。.

新!!: 馬英九和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小贴士:使用快捷键“Ctrl+F”搜索可以帮您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比如“帕特里斯·塔隆”、“刚果(布)”。 本列表列出2017年各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其他重要領導人。.

新!!: 馬英九和20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

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是民國103年7月31日23時55分以後至8月1日凌晨間,發生在臺灣高雄市前鎮區與苓雅區的多起石化氣爆炸事件。7月31日約21時,民眾通報疑似有瓦斯洩漏。幾個小時後該區域發生連環爆炸,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並造成至少包括三多一、二路、凱旋三路、一心一路等多條重要道路嚴重損壞,周邊店家也因為爆炸破壞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事後經調查認定為四吋丙烯管線遭不當包覆於排水箱涵內,致管壁由外向內腐蝕並日漸減薄,而無法負荷輸送管內之壓力而破損,致運送中液態丙烯外洩,引起本件爆炸事故。災區道路經過多月的施工後於12月20日修復通車。至於人為失誤方面,高雄地檢署於12月18日偵結氣爆事故,起訴分屬高雄市政府、華運公司與李長榮化工的12人,並將相關事證交由監察院繼續追究行政責任。於2015年2月9日高雄高分檢確認高雄市政府陳菊等5名官員獲不起訴確定;而監察院在3月4日通過糾正高雄市政府和經濟部,雖然32名罹難者中包含5名警消、2名義消,並造成22名警義消輕重傷,但因缺乏具體指認市長陳菊在指導上有怠忽職責,因此未彈劾陳菊。2015年7月17日高雄市政府、李長榮化工、華運倉儲順利達成三方協議,決議由榮化墊付32名罹難者的賠償金額為1200萬元,最遲分4年給付,待法律判決確定後,再由高雄市府、榮化、華運共同負擔或有責任方依照法律判決比例分擔。.

新!!: 馬英九和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 · 查看更多 »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風波及爭議事件,列舉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臺北市市長選舉之連勝文與柯文哲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與支持者的相關事件。.

新!!: 馬英九和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4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是指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林義雄於2014年4月22日至30日間,為訴求核四停建所進行的一次禁食抗議行動。行動引起政界與反核運動波瀾。核四公投作為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再次成為政治、社會焦點。而反核團體共同組織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於21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將展開一系列聲援行動,4月22日上午,林義雄抵達臺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展開無限期禁食。在各方壓力之下,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國民黨於4月27日做成「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核四二號機全部停工」、「行政院承諾儘速承諾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以確保未來供電無虞」兩點共識。4月30日,林義雄發表公開信,表示「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宣佈停止禁食。.

新!!: 馬英九和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 查看更多 »

2015年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 · 查看更多 »

2015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15年11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11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5年1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1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5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5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5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

2015年尼泊尔地震(又称喜马拉雅山地震)发生于尼泊尔标准时间(UTC+5:45)2015年4月25日(星期六)11时56分25秒,震央位於北緯28度8分49.2秒、東經84度42分28.8秒,行政區屬於尼泊尔甘达基专区廓爾喀縣,約在拉姆琼县縣治貝西薩哈东南偏东34公里处,矩震级为7.8Mw,面波震级为8.1Ms,最大烈度为IX级(强烈)。这场地震成为继1934年地震后袭击该国的最强烈地震。7600多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受波及范围包括尼泊尔、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和中國西藏部分区域。本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向西南偏移了3厘米。 尼泊尔标准时间2015年5月12日12点35分,当地再次发生大地震,矩震级达7.3级。震中靠近珠穆朗玛峰和首都加德满都之间的中方边境。这一余震造成超过2500人受伤,超过125人死亡。.

新!!: 馬英九和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5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5年中國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是原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因為2014年地方選舉大敗後而於2014年12月3日辭任主席所進行的選舉,於2015年1月17日舉行。在此期間,國民黨主席由副主席吳敦義代理。朱立倫以19萬6065票當選黨主席。.

新!!: 馬英九和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

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是指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5日至7日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进行的国事访问。.

新!!: 馬英九和2015年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

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燃燒事故發生於2015年6月27日約20時32分臺灣新北市八里區八仙樂園游泳池內。由「玩色創意國際有限公司」與「瑞博國際整合行銷有限公司」所舉辦的「Color Play Asia—彩色派對」活動中,疑似因以玉米澱粉及食用色素所制作之色粉引發粉塵燃燒且導致火災事故。此次事故共造成15死484傷。 八仙樂園因為此事故於6月28日關園停業,同日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宣布全面禁止舉辦所有與粉塵相關的休閒娛樂活動。 此事故又被稱為八仙樂園火災、八仙樂園爆炸事件、八仙樂園燃爆事件、八仙樂園塵爆事件、八仙樂園粉塵閃燃意外。.

新!!: 馬英九和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 · 查看更多 »

2015年美軍戰機降落臺南事件

2015年美軍戰機降落臺南事件是指2015年4月1日下午,2架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因為其中1架發生機械性故障,而至臺灣的中華民國空軍臺南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則在隔天就未通知中方為由表示抗議和憤怒,並對美國聯邦政府展開交涉,無獨有偶,中華民國內部也對美國之於臺灣主權的行為表達不同程度的疑慮。4月2日,美方派遣運載維修組員和零件的C-130運輸機抵達臺南基地,3架飛機後於4月3日下午飛離當地。這次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降落事件也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30多年來,首次有美軍戰鬥機飛抵臺灣進行維修,也因此引發各方提出許多解讀。不過美國表示此事件純屬意外,並再次強調一個中國的立場並不會改變。.

新!!: 馬英九和2015年美軍戰機降落臺南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5年菲律宾APEC峰会

2015年菲律賓APEC峰會,全稱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英語:THE 23RD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這是菲律賓第二次主辦APEC峰會,第一次是在1996年。此年領導人峰會於11月18-19日在馬尼拉舉行。由於峰會前法國巴黎剛發生連環恐怖襲擊,導致129人死亡 菲律賓決定加強保安,封鎖會議會場附近的街道和酒店。.

新!!: 馬英九和2015年菲律宾APEC峰会 · 查看更多 »

2015年高雄監獄挾持事件

2015年高雄監獄挾持事件是2015年2月11日至12日,一起發生於中華民國高雄市大寮區的高雄監獄(俗稱大寮監獄)的受刑人挾持人質事件,而這事件也是台灣獄政史上首次獄政幹部被挾持事件。過程中參與受刑人挾持了監獄典獄長等人作為人質,最後6名挾持人質的受刑人自殺身亡,包括典獄長等人質均平安獲救。 2月11日16時,鄭立德等6名受刑人,打傷兩名管理員後挾持人質、典獄長,而受刑人搶奪6把半自動手槍及4把步槍,以及223發子彈。儘管受刑人企圖挾持人質越獄逃亡,但在東側門遭到警察以火力攔阻而未成功,之後警方則派遣超過250名荷槍實彈警員對峙。其後鄭立德要求政府撤除守備警員、提供車輛予其逃亡,但警方拒絕。經過與警察的一夜對峙,戒護科長王世倉於翌日清晨3時獲釋。至清晨5時,6名參與挾持事件的囚犯全部持長槍飲彈自殺身亡,典獄長陳世志平安走出,整起監獄挾持事件歷經14小時多才結束。.

新!!: 馬英九和2015年高雄監獄挾持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5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5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工鬥連線

2016工鬥連線,是臺灣社會運動團體的聯盟,2015年10月8日由40多個工運團體、學生團體彼此串連成立,新聞媒體常簡稱2016工鬥、工鬥團體。.

新!!: 馬英九和2016工鬥連線 · 查看更多 »

2016年1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6年1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6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年3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6年3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6年台灣詐騙集團成員涉嫌電信詐騙案

2016年台灣詐騙集團成員涉嫌電信詐騙案,為一連樁位於肯亞、亞美尼亞等地涉嫌電信詐騙的刑事案件。2016年4月的一場由台湾詐騙集團成員在第三地被抓獲而引起的刑事案件。因牽涉到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電信詐騙集團成員或-zh-cn:车手;zh-hk:肯尼亞電騙黨;zh-tw:車手;-在國外犯罪所相关的管辖权、主權等问题而被臺灣媒体广泛关注。2016年8月26日具有台灣籍詐騙集團的成員在亞美尼亞落網,且被查扣相關電信器材與護照。2016年9月7日,亞美尼亞警方將129名涉及跨境電信詐騙的嫌犯(其中包含78名台灣詐騙集團成員,約佔總遣返人數的百分之六十)全數遣送中國大.東森新聞雲.2016-09-07 鄭仲嵐.

新!!: 馬英九和2016年台灣詐騙集團成員涉嫌電信詐騙案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黨主席第二次補選,於2016年(民國105年)3月26日舉行,是中國國民黨自2001年第三屆黨主席選舉以來所舉辦的第七次黨員直選黨主席。選舉曾計劃于2月27日舉行,后由於多數中常委一面倒反對倉促補選,並質疑有替特定人士量身訂做之嫌,因此,國民黨中常會20日決議,補選日期由原規劃的2月27日,延後1個月到3月26日,新任黨魁將在3月30日就職。另外,選舉作業費200萬元,也接受青年中常委的建議,下修至新臺幣160萬元,並會舉辦政見會。選舉方式採用中國國民黨黨員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絕對多數的投票制度。 在當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時任黨主席朱立倫敗選,選舉後朱立倫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黨主席職務由時任副主席黃敏惠代理,成為國民黨成立以來的首位女性黨主席(代理)。 宣布參選的黨員,依宣布參選時間為:台北市議員李新、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前台北市长郝龙斌、立法委員陳學聖、大林鎮鎮長落選人簡志偉、前新北市議員陳明義、國民黨代理主席黃敏惠、國民黨中常委林榮德。另外,曾擔任國民黨中評委的新黨黨主席郁慕明也表態參選,並力邀曾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參選,但根據現行國民黨黨章規定,除非兩人恢復國民黨黨籍,否則並無參選資格。鍾小平、簡志偉因無擔任中央委員以上之經歷而無參選資格。郝龍斌在黃敏惠參選後隨即宣布退選。陳明義於領表後24小時內宣布退選。林榮德於2月17日時宣布退選。 領表截止時共6人完成領表,創下國民黨自成立以來,參選黨主席人數最多的紀錄。但於陳明義、林榮德相繼退選後,僅剩4人競選。 絕大部分表態的參選者皆具有新黨黨籍或淵源,例如:李新(?-2001年)、鍾小平(?-2002年,資格不符)、洪秀柱(新黨前身新國民黨連線成員)、郝龍斌(1994年-2006年1月,已表態棄選)、郁慕明(1993年-,資格不符),使國民黨會不會「新黨化」成為議題。 本次補選以針對當年總統大選敗選後國民黨的黨內改革,以及主席的年齡、世代交替為主要議題。 依中國國民黨《黨章》第19條規定「主席之任期為四年」,故本次補選當選之黨主席預計於2016年3月30日就職後,任期至2017年,遞補第六屆黨主席馬英九、朱立倫未完成之任期。 選舉結果,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在第一輪投票以過半票數,高票黨選中國國民黨自創黨以來首位女性黨魁。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在洪秀柱選上黨主席後,新黨內部有一批人,希望新黨應全力挺洪,也希望「我帶他們回去」。郁慕明也表示,「新黨化」有什麼不好?.

新!!: 馬英九和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於2016年(民國105年)1月16日舉行,並與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3次選舉。第9屆立法院的總席次共計113席,其中73席區域立法委員由單一選區選出,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由複數選區選出,34席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由比例代表制選出。全體當選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相較於「提前結束比賽」的總統大選,藍綠兩黨都將主戰場移到立委選舉。藍軍企圖保住國會過半和制衡能力,綠營則喊出單獨過半,陳菊、賴清德等綠營王牌更呼籲選票集中,不要重演陳水扁8年朝小野大的跛腳情形。選舉結果,民主進步黨獲得6成席次(68席),較上屆選舉增加28席,不但重新成為立法院第1大黨,且首度單獨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國民黨從64席銳減至35席,再度成為最大在野黨,泛藍陣營首次失去過半席次;新成立的時代力量獲得3席區域立委與兩席不分區立委;親民黨從2席增為3席不分區;無黨團結聯盟則維持1席席次,本次選舉亦是選舉制度改制以來,第1次無任何僑居國外國民者當選立法委員。 一般預料,本次也是現行區域立委選舉區劃分的最後1次立委選舉。依法立委選舉區每10年調整一次,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區劃分係於2007年決定,故中央選舉委員會將於2017年進行選區調整。.

新!!: 馬英九和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於2016年(民國105年)5月20日舉行。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當選後,於此日宣誓就職,也意味著中華民國開始第三次政黨輪替。.

新!!: 馬英九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其與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第六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本屆選舉總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中國國民黨推薦的朱立倫與王如玄(簡稱「朱玄配」)、民主進步黨推薦的蔡英文與陳建仁(簡稱「英仁配」)、及親民黨推薦的宋楚瑜與徐欣瑩(簡稱「宋瑩配」)。三黨均推薦不具該黨籍的副總統候選人,其中王如玄、陳建仁皆為無黨籍,徐欣瑩則為民國黨籍。本屆選舉,朱立倫同時以執政黨領袖及新北市長身份帶職參選,蔡英文、宋楚瑜、徐欣瑩皆以在野黨領袖身份競選,徐欣瑩同時亦是立法委員,王如玄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而陳建仁則在登記前辭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本屆選舉呈現繼上屆選舉以來,三黨主席二度同台角逐的局面;同時,亦是總統開放民選以來,首度出現正副搭檔皆屬不同黨籍、性別,及首次未有曾擔任過首都臺北市長的總統候選人。而中國國民黨在選前三個月廢止提名原先通過初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更創下國內政黨總統提名人撤換的首例。本屆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誠信問題皆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競選期間全國民意調查顯示,英仁配以穩定幅度的差距保持領先態勢。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1月16日下午4時開票,隨著最後一票在基隆市安樂區投票所開出,在夜間10時多正式宣布選舉結果。英仁配最終以689萬4,744票當選為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6.12%;朱玄配獲得381萬3,365票次之,得票率僅31.04%;宋瑩配則以157萬6,861票墊後,但比上屆多獲得超過120萬票,得票率大幅上升10.07%至12.84%,打開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的局面,並創下該黨歷年最高得票,民進黨各縣市得票與對手的差距皆是所有選舉最高的。然而也是中華民國歷屆全民直選總統大選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最高統治者,中華民國首位女性、未婚、客家裔的總統,東亞史上繼韓國总统朴槿惠以來的第二位女性民選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陳建仁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任。.

新!!: 馬英九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內湖隨機殺人事件

2016年臺北市內湖隨機殺人事件為2016年3月28日上午11時許發生於臺灣臺北市內湖區的一宗隨機殺人事件,造成一名4歲女童死亡。媒體對此事件的稱呼有「王景玉隨機殺人事件」、「內湖殺童案」、「內湖女童命案」、「內湖隨機殺童案」、「內湖隨機尾隨殺人案」,另外也有「小燈泡事件」稱呼。.

新!!: 馬英九和2016年內湖隨機殺人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小贴士:使用快捷键“Ctrl+F”搜索可以帮您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比如“帕特里斯·塔隆”、“刚果”。 本列表列出2016年各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其他重要领导人。.

新!!: 馬英九和20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是2016年2月6日上午3點57分,發生於臺灣南部的地震,是繼921大地震後最嚴重的地震,震央位於高雄市美濃區,即屏東縣政府北偏東方27.1公里處,芮氏規模6.6级,最大震度為臺南市新化7--級。與同樣發生於臺灣南部的1964年臺南白河地震和2010年高雄甲仙地震的規模類似。學者馬國鳳、吳逸民指出,此次地震可能為「雙主震」,在美濃主震後,觸發在臺南的第二主震。這解釋了美濃一帶災害不大,而臺南市震災相對嚴重,但氣象局以間隔僅4秒為由,認定是同一地震。此起地震與1999年集集大地震為臺灣在二戰後傷亡相當嚴重的地震,並造成臺灣有史以來單一建築物倒塌之罹難人數最多的災害。.

新!!: 馬英九和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年桃園火燒車事件

2016年桃園火燒車事件是發生在中華民國國道二號桃園市大園區路段的一起遊覽車火燒車事故。2016年7月19日中午12時57分,一輛紅珊瑚車隊的遊覽車駛至國道二號往桃園機場方向的4.2公里處突然起火燃燒,但當時遊覽車沒有停下,反而繼續行駛1.3公里後,即是直至行駛至2.9公里處失控,撞擊左邊防護欄,司機把車扭往右邊後,再撞擊右邊護欄,當遊覽車撞擊右邊護欄後,車上來自大連的遊客立刻走到後門逃生,但後門被撞斷的護欄卡死,只能打開10公分,沒法逃出。之後有一名砂石車司機看到起火,即時通知林姓警員,他們嘗試打碎玻璃及救火,但不成功,隨後整輛車陷入火海,最後導致全車26人死亡,無一生還,這是繼2010年蘇花公路遊覽車事故後,臺灣最嚴重的遊覽車事故,隨後在2016年9月10且,確認遊覧車司機蘇明成酒後駕車,放火拉全車乘客陪葬,但是因蘇明成已死亡,全案不起訴並結案。。BBC、衛報、華爾街日報、NHK、讀賣新聞、CNN、每日鏡報等各國際媒體均对此作了--,本案經桃園地檢署偵查終結,認定本事件為司蓄意縱火。.

新!!: 馬英九和2016年桃園火燒車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7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7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8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8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8年6月台湾

没有描述。

新!!: 馬英九和2018年6月台湾 · 查看更多 »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7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7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8屆縣市長選舉。當選人將於該年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就職。.

新!!: 馬英九和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

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是2014年臺灣社會運動太陽花運動的開端,指2014年3月18日晚上9時,反對中國國民黨單方面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宣告存查的學生所發起佔據立法院議場的行動。儘管內政部警政署隨後多次嘗試驅離佔領議場的抗議學生卻都宣告失敗,而在這同時來自臺灣各處的聲援學生與群眾也紛紛前往立法院附近支援,並且發展成為後來的太陽花學運。在數次清場過程中警方一共逮捕了3名抗議學生以及1名示威民眾,此外還有38名警員在推擠衝突中受傷。.

新!!: 馬英九和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 · 查看更多 »

323佔領行政院事件

323佔領行政院事件,是指2014年3月23日晚間至至3月24日凌晨,在中華民國行政院以及周遭道路所發生的民眾抗議、試圖佔領行政院以及警方暴力驅逐事件。其中由於進行已近一週的太陽花學運未獲得政府正面回應,抗議群眾因而於當晚7時35分突破行政院正門而進入行政院內。之後抗議群眾便和在場警方發生衝突,並且亦有群眾擊破二樓窗戶而進入行政院大樓內。到了凌晨2時左右,警方接獲命令開始依法舉牌警告後,針對佔領行政院周遭的示威群眾執行清場任務,到了清晨5時周邊地區已經清場完畢。 這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行政院區遭群眾大規模群集抗爭而被鎮壓、1949年底行政院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度遭外力攻擊破壞的事件,同時也是台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令以後,政府罕見以血腥鎮壓群眾運動收場的事件。.

新!!: 馬英九和323佔領行政院事件 · 查看更多 »

330反服貿遊行

330反服貿遊行又被稱作330凱道集結行動,是指在2014年3月30日台灣太陽花學運期間,由占領國會事件的抗議學生與公民團體號召支持群眾前往凱達格蘭大道與周圍地區表達反服貿訴求的活動。而由於活動呼籲參與示威遊行的民眾穿著黑色衣服作為標記,因此也被許多媒體以「黑衫軍」或「黑潮」稱呼。其標語為:「捍衛民主、退回服貿、人民站出來!.

新!!: 馬英九和330反服貿遊行 · 查看更多 »

3千纪

3千纪,或称第3个千年,是指从2001年1月1日至3000年12月31日的1000年,現在(CURRENTYEAR年)即處於3千纪當中。.

新!!: 馬英九和3千纪 · 查看更多 »

3月22日

3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1天(闰年第8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4天。.

新!!: 馬英九和3月22日 · 查看更多 »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是一場發生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群眾運動,因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於當日清晨強制驅離長期於立法院前集會的公投護台灣聯盟(簡稱公投盟),並宣布「對於公投盟日後所申請之集會不予許可」,而引發群眾在2014年4月11日晚間包圍中正第一分局的事件。在1988年520農民運動的時候,城中分局(即今日之中正第一分局)也曾被包圍。.

新!!: 馬英九和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 · 查看更多 »

517嗆馬保臺大遊行

517嗆馬保臺大遊行或517反馬政權傾中護臺灣(517 Protest),是2009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就任一週年的前夕,民主進步黨和臺灣本土社團於5月17日分別在臺北市和高雄市針對馬英九政府以及劉兆玄內閣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遊行示威。遊行的四大訴求是「保臺灣,ECFA要公投」、「顧主權,唾棄賣臺權貴」、「救失業,反對無能政府」、以及「護弱勢,反對一中市場」,另外一隊由臺灣教授協會前會長蔡丁貴所帶領的「獨立、建國、挺扁」第五大隊於凱達格蘭大道與四大隊會合。主辦單位聲稱臺北有60萬人、高雄亦有20萬人參加。 此次遊行還發生了兩名參加遊行的民眾被警車高速衝撞,造成一重傷、一輕傷的不幸事故;檢警勘查現場,卻未發現有煞車痕。17日,白天的遊行結束後,晚間10時起於凱達格蘭大道展開24小時的靜坐活動。.

新!!: 馬英九和517嗆馬保臺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519嗆馬踹共大遊行

519嗆馬踹共大遊行或520嗆馬大遊行,是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上任第二任期的前夕,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以及本土社團於5月19日以及5月20日馬英九總統連任就職日發動嗆馬大遊行。遊行的訴求是「日子歹過、總統踹共」。 「踹共」是台語漢字「出來講」(chhut-lâi kóng)的華語擬音。.

新!!: 馬英九和519嗆馬踹共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5月14日

5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4天(闰年第13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31天。.

新!!: 馬英九和5月14日 · 查看更多 »

5月20日

5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0天(闰年第1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5天。.

新!!: 馬英九和5月20日 · 查看更多 »

5月2日

5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2天(闰年第12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3天。.

新!!: 馬英九和5月2日 · 查看更多 »

633政見

633政見為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所提出的主要政見及競選口號。馬英九陣營在2008年1月15日發表經濟政策白皮書,其中提到四大承诺,即:.

新!!: 馬英九和633政見 · 查看更多 »

689

689是688与690之间的自然数。.

新!!: 馬英九和689 · 查看更多 »

7月13日

7月13日是阳历年的第194天(闰年是19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1天。.

新!!: 馬英九和7月13日 · 查看更多 »

7月26日

7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07天(闰年是20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8天。.

新!!: 馬英九和7月26日 · 查看更多 »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为2008年8月30日,在台湾,由台灣社、台灣東社、台灣中社、台灣南社、台灣北社、台灣教授協會组织举行,民主進步黨動員參加的抗议遊行。本次遊行口號為「顧腹肚、護主權、要陽光」,訴求為「政府退稅、穩定物價;堅持主權、保護台灣;陽光法案、清明政治」。 本次遊行訴求,因為马英九政府對於經濟施政不起色,呼籲馬政府進行退稅、穩定物價、調整現行「快速傾中」的政策,同時要求台灣海峽兩岸所簽任何協定須經公民投票同意。而因為陳水扁家庭密帳案爆發,遊行訴求增列陽光法案,也希望立法院在半年內通過陽光法案,監督政治人物、政黨的政治獻金與財產之取得,更要求司法體系不要成為政治惡鬥工具。.

新!!: 馬英九和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8月19日

8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231天(闰年是23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4天。.

新!!: 馬英九和8月19日 · 查看更多 »

908台灣國運動

908台灣國運動(The 908 Taiwan Republic Campaign)是指一個追求台灣“正名制憲”的運動,召集人為王獻極(1940年-),口號是「生態台灣,海洋國家,日不落國」。該運動延續2001年成立的“511台灣正名運動聯盟”以落實台灣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和平、公義、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Taiwan)”為宗旨,實施“台灣共和國憲法”。在2005年5月29日舉行“台灣國運動成立大會”,並從8月起展開了“國土巡禮”系列活動,還曾在被獨派人士視為「外來政權」最高權力當局的中華民國總統府舉行升旗典禮,導致金門縣升起金門縣旗以反制。而在2006年1月1日陳水扁總統發表新春談話後,該運動發起人曾於同年1月3日起連續兩天在《台灣日報》第五版刊登“台灣國憲法研討範本”。王獻極也是「台灣國辦公室」創辦人。.

新!!: 馬英九和908台灣國運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馬英九市府马英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