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腹一

指数 馬腹一

腹一(半人马座β,简称Beta Cen、β Cen)是一颗视星等为0.61的恒星,位于半人马座。其为恆星亮度列表中第12亮的恒星,亦是该星座第二亮的恒星(第一为南门二)。不过据现代观测手段,马腹一实为由多颗恒星组成的恆星系統。据依巴谷卫星所测量的视差计算,该系统距太阳系约为390光年(120秒差距)。 人们常用马腹一来寻找南十字座,进而确定方位。其与南门二所组成的连线指向南十字座的顶端——十字架一,而十字架一与十字架的底端——十字架二所组成的连线则指向南天极。 该天体于北纬30°以北均不可见。在中国只有部分南方省市能够观测到,其最佳观测时间为4月至5月。.

20 关系: 半人马座恒星列表南十字座南天中西星名對照表南三角座南門二右樞大犬座δ天大将军十一天極仙王座β型變星圆规座禮炮1號科学史 (1501年)聯星马腹Hadar恆星亮度列表月球環形山列表 (R-S)星座星群

半人马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半人马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馬腹一和半人马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十字座

南十字座(Crux,)或稱十字架座,位於半人馬座和蒼蠅座之間,是全天88個星座中最小,但最有特色的一個。它的英文名稱源自拉丁文的十字,它的造型就以十字形為主,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地方皆可看到整個星座,因此被稱為南十字,以與北十字(天鵝座的中心部分)有所區別。.

新!!: 馬腹一和南十字座 · 查看更多 »

南天中西星名對照表

南天中西星名對照表列出近南極天區所有星官的恆星,有23星官,共130星。.

新!!: 馬腹一和南天中西星名對照表 · 查看更多 »

南三角座

南三角座(Triangulum Austale)位於銀河之中,鄰近半人馬座的南門二和馬腹一,對應北天的三角座。雖然比三角座小,但是主要的恆星明亮,所以比較耀眼。它是16世紀末荷蘭航海家Pieter Dirkszoon Keyser和Frederick de Houtman所創立的十二個星座中最小的。.

新!!: 馬腹一和南三角座 · 查看更多 »

南門二

南門二(α Cen、半人馬座α)位於天空南方的半人馬座,英文名Alpha Centauri或Toliman,雖然肉眼分辨不出來,不過南門二實際上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其中一顆恆星是全天空第4明亮的恆星。不過因為其中兩顆恆星距離過近,肉眼無法分辨出來,所以它們的綜合視星等為-0.27等(超過第3亮的大角星),絕對星等為4.4等。南門二也作為南十字星座最外圍的指引而聞名,因為南十字星座的位置太過南邊,所以大部分的北半球都看不到。傳聞當年鄭和下西洋,就是用它來指引方向。 南門二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只有4.37光年(約277,600天文單位)。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通常被認為是這個恆星系的成員,距離太陽只有4.24光年。因為南門二距離地球相對較近,所以在關於星際旅行的冒險小說中,理所當然將它當成「第一個停靠港口」,並預測在人口爆炸時甚至會對這個恆星系進行開發與殖民活動。這些觀點通常也在科幻小說與電子遊戲中出現。 2016年8月24日ESO(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了他们的新发现——一颗位于比邻星附近的类地行星。.

新!!: 馬腹一和南門二 · 查看更多 »

右樞

右樞(天龍座α)也稱為紫微右垣一,是在天龍座內的一顆恆星。雖然在北半球的天空中不是一顆耀眼的恆星,但在歷史由于曾身為北極星而十分重要。 雖然在拜耳命名法中稱為天龍座α星,但是視星等只有3.65等,比座中最亮的天龍座 γ星(2.23等)暗了許多,在有光污染的環境下經常會看不見。在天龍座中排序在第一,完全是因為他曾經是北極星的緣故。 在良好的觀星環境下,右樞很容易經由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在群星中間找到。許多人都知道利用北斗七星勺口外側的天樞(大熊座α)和天璇(大熊座β)兩顆星可以找到現在的北極星,但是鮮有人知道內側的天璣(大熊座γ)和天權(大熊座δ)的連線指向右樞,就在天權前方7.5度之處。.

新!!: 馬腹一和右樞 · 查看更多 »

大犬座δ

大犬座δ (弧矢一,Delta CMa, δ CMa, Wezen)是位于大犬座中的一颗恒星,它是一颗视星等为+1.83的黄-白F型超巨星。自1943年以来,这颗恒星的光谱已成为其他恒星分类的稳定参考点之一。.

新!!: 馬腹一和大犬座δ · 查看更多 »

天大将军十一

三角座δ(δ Tri、δ Trianguli或天大將軍十一)是一個位于三角座的雙星系統,約距離地球35光年。系統的主星是一顆黃矮星,其伴星被認爲是橙矮星。此系統被認爲是武仙座ζ移動星群的成員之一。.

新!!: 馬腹一和天大将军十一 · 查看更多 »

天極

天極是地球的自轉軸(地軸)(earth axis),向天球延伸後,在无穷远处與天球交會的兩個假想點。 夜空中的星星,看起來是從頭頂上由東向西移動,使人产生天球也在从东向西自转的感觉,这是由于人观测星空时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緣故;由于地球不是惯性系,是绕地轴持續自转,因此相對观测者而言會产生天球绕地轴自转的错觉。天球「自转」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一樣,皆為恆星時的23小時56分04秒。 地軸延伸至无穷远处與天球相交于两点稱為天極。以地球为参考系时,观测者会观测到這兩個點是天球上唯一的一對不动的点,以此二点连线(即地轴)为基准轴,以地心为原点,以赤道平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天球坐标系统,即是天球赤道座標系統,相应的二天极坐标的第三坐标(即赤纬)分别为分別是+90°(北天極)和-90°(南天極)。 對於天文攝影中的追蹤攝影,作為追蹤裝置的赤道儀必需先對準天極始能準確追蹤拍攝天體。.

新!!: 馬腹一和天極 · 查看更多 »

仙王座β型變星

仙王座β型變星,也稱為大犬座β型變星。這種變星的變光快速但幅度很小,亮度變化被認為是由於鐵在內部20萬K下的異常性質,造成表面的脈動。這些變星通常是光譜為B型的藍白色高溫恆星。不要與造父變星混淆,後者以造父一(仙王座δ)為原型命名,是亮超巨星。.

新!!: 馬腹一和仙王座β型變星 · 查看更多 »

圆规座

圆规座(Circinus)是既細小又黯淡的南半天球星座,最初由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於1756年創立。英語名字為“圓規”一詞的拉丁語,這個星座代表的是繪圖中用於畫圓的圓規。圓規座內最亮的恆星是圓規座α,視星等為3.19。它是一顆變化輕微變星,同時是夜空中最亮的快速振蕩Ap星。圓規座AX是一顆肉眼可見的造父變星,而則是一顆被認為是由兩顆白矮星合併而成的黯淡恆星。圓規座內有兩顆與太陽類似且擁有行星系統的恆星:HD 134060擁有兩個小的行星,HD 129445則擁有一顆與木星類似的行星。超新星SN 185於公元185年在圓規座出現,現存有中國觀察者的記錄。在最近的20世紀圓規座內還出現過兩顆新星。 銀河橫穿圓規座,當中的顯著天體有疏散星團NGC 5823和行星狀星雲NGC 5315。圓規座內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螺旋星系——圓規座星系,它於1977年被發現,是最接近銀河系的西佛星系。在1977年被發現的還有圓規座α流星雨(ACI),它是從圓規座輻射出去的流星雨。.

新!!: 馬腹一和圆规座 · 查看更多 »

禮炮1號

1號(Салют-1,Salyut 1),編號DOS-1,是前蘇聯首個太空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太空站,於1971年4月19日發射升空。為禮炮計劃的一部份,蘇聯曾想藉由聯盟10號運送太空人進入禮炮1號,不過由於泊接機件問題,聯盟10號並沒有成功。隨後,蘇聯派出第二艘太空船聯盟11號與太空站對接,太空人在太空站內逗留了23天。可惜,在聯盟11號返回地球的時候,返回艙的均壓均衡閥過早開啟,3位太空人因此而身亡。後來禮炮1號在1971年10月11日在大氣層中被燒毀。.

新!!: 馬腹一和禮炮1號 · 查看更多 »

科学史 (1501年)

科学史上的1501年发生了众多事件,本条目撷取其中部分罗列如下:.

新!!: 馬腹一和科学史 (1501年) · 查看更多 »

聯星

聯星是兩顆恆星組成,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著它們共同質量中心運轉的恆星系統。有著兩顆或更多恆星的系統稱為多星系統。這種系統,尤其是在距離遙遠時,肉眼看見的經常是單一的點光源,要過其它的觀測方法,才能揭示其本質。過去兩個世紀的研究顯示,一半以上可見的恆星都是多星系統。 雙星(double star)通常被視為聯星的同義詞;然而,雙星應該只是光學雙星。之所以稱為光學雙星,只是因為從地球上觀察它們在天球上的位置,在視線上幾乎是相同的位置。然而,它們的"雙重性"只取決於這光學效應;恆星本身之間的距離是遙遠的,沒有任何共用的物理連結。通過測量視差、自行或徑向速度的差異,可以揭示它們只是光學雙星。 許多著名的光學雙星尚未進行充分與嚴謹的觀測,來確認它們是光學雙星還是有引力束縛在一起的多星系統。 聯星系統在天文物理上非常重要,因為它們的軌道計算允許直接得出系統的質量,而更進一步還能間接估計出半徑和密度。也可以從質光關係(mass-luminosity relationship,MLR)估計出單獨一顆恆星的質量。 有些聯星經常是在以可見光檢測到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被稱為視覺聯星。許多視覺聯星有長達數百年或數千年的軌道週期,因此還不是很了解它們的軌道。它們也可能通過其他的技術,例如光譜學(聯星光譜)或天體測量學來檢測。如果聯星的軌道平面正巧在我們的視線方向上,它與伴星會發生互相食與凌的現象;這樣的一對聯星會被稱為食聯星,或因為它們是經由光度變化被檢測出來的,而被稱為光度計聯星。 如果聯星系統中的成員非常接近,將會因為引力而相互扭曲它們的大氣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接近的聯星系統可以交換質量,可能會帶來它們在恆星演化時,單獨的恆星不能達到的階段。這些聯星的例子有大陵五、天狼星、天鵝座X-1(這是眾所皆知的黑洞)。也有許多聯星是行星狀星雲的中心恆星,和新星與Ia型超新星的祖恆星。.

新!!: 馬腹一和聯星 · 查看更多 »

马腹

没有描述。

新!!: 馬腹一和马腹 · 查看更多 »

Hadar

#重定向 馬腹一.

新!!: 馬腹一和Hadar · 查看更多 »

恆星亮度列表

亮星之所以亮是因为它们的光度较高且/或离地球距离较近。以下是在可见光波段从地球看起来视星等亮于+2.5的恒星列表。由于随着视星等的增加,可观测恒星的数目将大大增加,因此此处只列出前100颗。实际上,整个天空亮过视星等+11的恒星几乎都记录在案了,对更暗天体的探索也在持续之中。 相較之下,太陽系中非恆星的天體最亮光度在視星等+2.50等以下有月球(-12.7)、金星(-4.6)、木星(-2.9)、火星(-2.9)、水星(-1.9)、土星(-0.2)。 以下列表中的恆星視星等無法準確判定有如下原因:.

新!!: 馬腹一和恆星亮度列表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R-S)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R及S开头的环形山。.

新!!: 馬腹一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R-S) · 查看更多 »

星座

弗雷德里克·德·威特在1670年绘制的星座图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星座几乎是所有文明中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领域应用颇广。对星座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不同的文明对于其划分和命名都不尽相同。星座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精确边界,直到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確的邊界把天空分為八十八個正式的星座,使天空多数恆星都屬於某一特定星座。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紀傳下來的古希臘傳統星座為基礎。与此相对地,有一些广泛流传但是沒有被认可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组合叫做星群,例如北斗七星(参见恒星统称列表)。 在三維的宇宙中,這些恆星其實相互間不一定有實際的關係,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而其实它们之间可能相距很远。如果我们身处银河中另一太阳系,我们看到的星空将会完全不同。自古以來,人们对于恆星的排列和形狀很感興趣,並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聯繫起來組成星座。.

新!!: 馬腹一和星座 · 查看更多 »

星群

星群是天文學中出現在地球的星空中一種非正式星座型態的恆星集團。像星座一樣,它們基本上是由一些在相同方向上的恆星組成,但沒有物理上的實質關聯性,經常在與地球的距離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一個星群可以由同一個星座的恆星組成,也可以是來自多個不同星座的恆星。它們主要由簡單的形狀或少數的恆星構成,使它們的樣式很容易辨認,因此對正在學習辨認星座與在觀看夜空的初學者特別有用。.

新!!: 馬腹一和星群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半人馬座β半人馬座β星马腹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