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爾堡病毒

指数 馬爾堡病毒

堡病毒(又譯:馬爾病毒 或 馬堡病毒)是馬爾堡出血热的致病源。其與伊波拉病毒相近,為人畜共患傳染病。罹患此病的人會出現發高燒、腹瀉、嘔吐及出血的現象。病毒最終來源不明。馬爾堡病毒可以透過體液(包括血液及唾液)、排泄物及嘔吐物傳播,並曾造成間歇性的爆發。目前沒有任何疫苗或醫治的方法。.

22 关系: 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屬威熱人畜共通傳染病伊波拉病毒Biopreparat瘟疫絲狀病毒科疾病潜伏期病毒病毒性出血熱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馬得堡病毒马尔病毒Marburg virusMarburgvirus核糖核酸病毒拉薩熱急症群英2005年4月2005年6月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疫情

埃博拉出血热

伊波拉出血熱(又名:伊波拉病毒病;通稱:伊波拉)是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之人畜共患傳染病。罹患此病的人會在2天至3週內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及出疹等症狀。病情後會進一步惡化為肝、腎衰竭。步入此階段,病人或會出現體內、外出血的現象,並可能在首個症狀出現後的6至16天内,因血容量過低或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伊波拉患者多因接觸了帶有病毒的體液(包括血液)、器官,或間接觸摸到最近受污染之器具而染病。目前尚未有足夠證據,顯示病毒能經空氣微粒在靈長動物間傳播。患者的精液或母乳在其康復後的數週至數月内,仍可能載有病毒。果蝠被認為是伊波拉病原體的,能在自身不受影響的狀況下將之散播。疫症的控制在乎醫療界以及一定程度的社區配合。前線醫學措施包括了快速的病例偵測、實驗室診斷、、正確看護、謹慎處理醫療廢物及妥善安葬或火化屍體。減少接觸受感染的個體為社區防疫的一大重點。在近距離接觸患者時,應穿著完整的連身型防護衣物,並勤加洗手。叢林肉易沾染病毒,故需在徹底煮熟後方能進食;在處理這類產物時,也需佩戴醫用手套。 盡可能撇除其他諸如瘧疾、霍亂、腦膜炎、其他病毒性出血熱等可造成近似症狀的疾病,為診斷伊波拉出血熱的首要工作。血液樣本中之抗病毒體、病毒的核糖核酸或病毒本身均為鑑定的指標。目前尚未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各方亦正致力研發安全、可供廣泛使用的疫苗及藥物。病人大多接受或靜脈注射等,可提高存活率的舒緩性療法,以降低疾病所帶來的傷害及併發症的風險。深切治療則能進一步應付器官衰竭的問題。根據一直以來的疫情,此出血熱可造成高達25-90%(平均約五成)的綜合臨床致死率。 此病在1976年首次出現於當時的蘇丹及薩伊,並常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爆發。直至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一共公佈了1,716宗確診個案,合計24次爆發。最嚴重的一次流行,為肆虐西非的2013-16年疫症;是次爆發最終感染了人,奪取了人之性命。.

新!!: 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出血热 · 查看更多 »

埃博拉病毒屬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是絲狀病毒科的其中一種病毒,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此地接近首次於1976年爆發的部落,剛果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並無飛沫感染的證據。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伊波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新!!: 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屬 · 查看更多 »

威熱

威熱是安哥拉西北部的城市,也是威熱省的首府,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是產自鄰近地區的咖啡的重要貿易市場,海拔高度858米,該市西北面三公里有機場設施,2010年人口119,815。.

新!!: 馬爾堡病毒和威熱 · 查看更多 »

人畜共通傳染病

人畜共通病(Zoonoses)指任何可以經由動物傳染給人或由人傳染給動物的傳染病,透過人畜之間直接傳播,或是藉由病媒傳播(例如蚊子),將病原體帶入另外一個生物體上,而這些病原體包括真菌、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中,該詞彙多來自希臘文,由表示動物的「zoon」加上代表疾病的「nosos」,兩詞融合為一,這一類傳染病當中有許多會造成患者嚴重的生理變化。保護醫學(conservation medicine)則是一門,整合醫學、獸醫學、環境科學的跨領域學科,與此類疾病之研究息息相關。.

新!!: 馬爾堡病毒和人畜共通傳染病 · 查看更多 »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是絲狀病毒科的其中一種病毒,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此地接近首次於1976年爆發的部落,剛果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並無飛沫感染的證據。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2016年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新!!: 馬爾堡病毒和伊波拉病毒 · 查看更多 »

Biopreparat

Biopreparat(p,意思为“生物物质制备”)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为苏联主要的细菌战机构。该机构由非常广泛的秘密实验室网络组成,其中的实验室多以民用为伪装,各自研究一种不同的致命的。该机构拥有30,000名雇员,研究和生产战争中使用的细菌战武器。.

新!!: 馬爾堡病毒和Biopreparat · 查看更多 »

瘟疫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新!!: 馬爾堡病毒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絲狀病毒科

絲狀病毒科(学名:Filoviridae),單股反鏈病毒目,是一種感染脊椎動物的病毒,包含的屬有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 病毒粒(Virion)具有複雜構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複合體和基質(Matrix)。病毒粒包裹在外套膜中。病毒的外形呈絲狀,或具分支多形態,或U形,6形,或圓形(特別在純化後),病毒的直徑約80nm,可達1400nm長,純化出的病毒長度可能達790-970nm。表面有瘤狀突起的形狀,散布在脂質雙層膜中。.

新!!: 馬爾堡病毒和絲狀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疾病潜伏期

病潜伏期是接触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者是化学制剂、辐射等)后,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表现前所经过的时间。疾病潜伏期可能短至只有几分钟,或者长达几十年(克雅氏病大概为30年)。潜伏期内的传染病同样具有传染性。.

新!!: 馬爾堡病毒和疾病潜伏期 · 查看更多 »

病毒

病毒(virus,中文舊稱“濾過性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体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这些简单的有機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體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结构。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Collier pp.

新!!: 馬爾堡病毒和病毒 · 查看更多 »

病毒性出血熱

病毒性出血熱(viral hemorrhagic fever)是一類由不同的RNA病毒於人類或其他動物身上所造成的傳染病,以發燒及出血為典型病徵。患者的病情要視乎病原體的種類:有些病毒只造成輕微的症狀,另一些則會使病人發高燒、休克甚至死亡。.

新!!: 馬爾堡病毒和病毒性出血熱 · 查看更多 »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就是生物实验室,是进行与生物科相关实验的场所。一般学校裡都会有生物实验室,医院的验血实验室也是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进到生物实验室裡都是为了学习和研究,而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分级,一共分为四级。.

新!!: 馬爾堡病毒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 查看更多 »

馬得堡病毒

#重定向 馬爾堡病毒.

新!!: 馬爾堡病毒和馬得堡病毒 · 查看更多 »

马尔病毒

#重定向 馬爾堡病毒.

新!!: 馬爾堡病毒和马尔病毒 · 查看更多 »

Marburg virus

#重定向 馬爾堡病毒.

新!!: 馬爾堡病毒和Marburg virus · 查看更多 »

Marburgvirus

#重定向 馬爾堡病毒.

新!!: 馬爾堡病毒和Marburgvirus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病毒

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又稱RNA病毒,其遺傳物質為RNA,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單鏈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雙鏈RNA(dsRNA)。 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類疾病包括埃博拉出血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西尼羅河熱、脊髓灰質炎、麻疹。相較於DNA病毒,RNA病毒具有較高的變異性,因為它們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的能力。 雖然RNA通常會很快地產生變異,但是和SARS相關的RNA病毒的遺傳物質突變卻較緩慢。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按照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的分类方法把RNA病毒定为包含其中第三组(Group III)、第四组(Group IV)、第五组(Group V)的那些病毒,同时不把生活史中出现了DNA的病毒算是RNA病毒。 那些把RNA作为遗传物质,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DNA的病毒被称为逆转录病毒。它们包含巴尔的摩分类系统里的第六组(Group VI)。感染人得艾滋病的著名逆转录病毒就有HIV-1和HIV-2。.

新!!: 馬爾堡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 · 查看更多 »

拉薩熱

拉薩熱(Lassa fever)或拉薩出血熱(Lassa hemorrhagic fever,LHF)是一種由所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熱。這個疾病是在1969年,於尼日尔共和国博爾諾省的拉薩首次被通報。屬於沙狀病毒科。這個疾病和伊波拉一樣,一直到臨床病徵出現超過十年之後才確認為病毒性疾病。拉薩熱首次的報告是在1950年代,但是直到1969年拉薩病毒才在兩名死亡的奈及利亞護士身上分離出來。本疾病為地區性流行,範圍在西非的幾個國家,病例約有300,000–500,000起,死亡人數約5,000人。目前有發現病例的國家包含尼日、利比亞、獅子山、幾內亞,和中非共和國。拉薩病毒的天然動物宿主為(Mastomys natalensis),這種齧齒類動物是南撒赫爾地區的原生種此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接觸到帶原動物的糞便或尿液,肇因於這些動物接近人類所貯藏的穀物。由於發生率極高,此疾病為非洲的主要衛生問題之一。.

新!!: 馬爾堡病毒和拉薩熱 · 查看更多 »

急症群英

《急症群英》(救命病棟24時,通俗譯名:救命病棟24小時系列電視劇)是一部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播出的電視連續劇,由江口洋介主演(江口主演至第四季,第五季由松嶋菜菜子主演)。.

新!!: 馬爾堡病毒和急症群英 · 查看更多 »

2005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馬爾堡病毒和2005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馬爾堡病毒和2005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显示疫情与西非的疫情无关,但同属埃博拉病毒属。2014年8月疫情出现,同年11月宣布结束,42天后无新增病例 。这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第七次埃博拉病毒疫情。.

新!!: 馬爾堡病毒和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疫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马堡病毒马尔堡病毒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