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衛·西蒙
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1911年11月20日-1956年11月10日)是一位重要的美國攝影師與攝影記者。英文中慣稱他的小名為Chim(發音同Shim)。他是在華沙出生的波蘭猶太人,曾在美國學攝影,1933年正式成為獨立攝影師。 西蒙的攝影作品從西班牙內戰,捷克 獨立到其他歐洲國家的歷史大事都有,其中最感動人心的是他以孩子為主題的戰地攝影作品。1939年他隨著西班牙難民紀錄他們逃難的過程,飄洋過海抵達墨西哥後,他回到紐約,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西蒙加入了美國陸軍,主要職務是在歐洲戰區當相片的口譯員。1942年,他歸化為美國公民,同年,他父母被納粹殺害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蒙回到歐洲推動以拯救難民孩童為主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 1947年,西蒙與羅伯·卡帕等人成立了重要的馬格蘭攝影社,並在1954年卡帕過世後繼任社長,一直到1956年11月10日西蒙被殺為止。 西蒙被害當時,是與法國攝影師尚·羅伊(Jean Roy)在採訪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他與尚·羅伊在邊界路邊修車時, 被埃及游擊隊機關槍掃射身亡。.
安德鲁·弗里德曼
安德鲁·弗里德曼(André Friedmann),)一般稱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匈牙利裔美國籍摄影记者,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参与报道过5场發生於20世纪的主要战争:包括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及第一次印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帕跟随美國军隊报道了北非及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诺曼第登陆中的奥马哈海滩战役以及巴黎的解放。 卡帕被认为是“决定性瞬间”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作品通过凝结瞬间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暴戾,突出表现在他的几幅名作中。1947年,他和“决定性瞬间”的倡导者布勒松一同创立了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成为了全球第一家自由摄影师的合作组织。.
亨利·卡蒂尔-布雷松
亨利·卡蒂爾-佈雷松(Henri Cartier-Bresson,又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法国著名的摄影家,年少時學習繪畫,1930年開始加入攝影創作,1931年广泛游历各地,作品也开始在报纸、杂志、书籍上陆续发表。偏愛黑白攝影,喜愛萊卡135旁轴相機與50mm標準鏡頭,反對裁剪照片與使用閃光燈,認為不應干涉現場光線,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同時也是知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創辦者。他的"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影响了无数后继的摄影人。.
張乾琦
張乾琦()是台灣攝影師,英文名為Chien-Chi Chang,也是台灣唯一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會員,已加入美國國籍。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名為《The Chain》的攝影畫冊,內容是在一家台灣傳統宗教形式的精神疾病收容機構(龍發堂)拍攝的組圖,反映精神病人在此機構的生活狀態。.
查看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和張乾琦
喬治·羅傑
喬治·羅傑(George Rodger,)是一位英國的攝影師,也是馬格蘭攝影社的創辦人之一,出生於英國的柴郡(Cheshire)。他對於非洲大地上的風土人文紀實攝影相當經典,是二次戰後重要的攝影大師。.
C/O柏林
C/O柏林(C/O Berlin)是德国柏林的一家摄影展览馆。展馆面积约2200平方米,不断更新展出一些国际摄影师的摄影作品,同时举办相关内容的导览、讲座、工作室和研讨会等活动。 从2013年起,C/O柏林成为一家私法性质的公益项目基金会,以C/O柏林基金会(C/O Berlin Foundation)的名义运营。 C/O这个名字表达了一种主动性和灵活性。在德国邮政规范中,缩写“c/o”(Care of)被用于注明负责将邮件转交给实际收信人的个人或组织。在这个名字里,它代指了世界各国不拘束于地域的、活跃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并通过“Taking care of”(照顾、关心)的含义,代指众多个人对摄影做出的积极贡献。.
王维林
王維林」是一名於1989年6月5日,六四事件的翌日,在北京長安街上隻身阻擋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車隊前進的男子,實際本名不詳。其照片成為近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照片之一。該名男子嘗試阻擋約18輛59式戰車車隊行進。儘管領頭的坦克駕駛一度試圖轉向繞過,但是仍然遭到攔阻而不得前進。該名男子還爬上坦克砲塔,並試圖和車長溝通。他似乎被說服而離開,坦克隊伍則繼續往前行進,但由於該名男子又跑向前,駕駛員再度緊急煞停,對話一陣子後,在僵持之際,一名騎單車的男子前來勸說。最後他才被幾名身穿藍色衣服人士帶離現場。男子獨自阻擋坦克隊伍行進的過程,被(Jeff Widener)等攝影師及國外媒體記錄下來。很快地,相關相片和影像隨即在國際間各大報紙頭版與新聞媒體中廣為流傳和引起討论。 在東歐劇變發生後,該名男子阻擋坦克的影像紀錄影響許多東歐國家的民眾。而在這之後,許多關於六四事件的紀錄片和相關展覽上,都會提及男子阻擋坦克這一事件,並將阻擋坦克的男子和「王維林」這個名字視為標誌性的象徵。不過實際上,今日對於該名人物的真實姓名、身分及下落等,仍然沒有獲得確認,公共電視網節目《》曾在2006年為此拍攝紀錄片。「王維林」是當前絕大部份中文媒體對於男子的稱呼,不過該名字最早是以英文「Wang Weilin」出現在英國《星期日快報》上,另外不同新聞媒體對於該名阻擋坦克者也有不同稱呼。 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新聞紀錄片《共和國衛士》將該名男子稱為「螳臂擋車的歹徒」。儘管相關影像紀錄被視為標誌性的象徵,中國政府禁止網際網路上流傳相關圖像,這導致大部分中國年輕民眾對此並不了解。西方社會則將該名男子稱作「坦克人」(Tank Man),或者是「無名的抗議者」(Unknown Protester)。1998年4月,美國《時代》雜誌將該名男子以「無名的反抗者」(The Unknown Rebel)為名,評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而在2003年時,由《生活》雜誌發行的《》中,同樣也收錄了阻擋坦克車隊的照片。.
查看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和王维林
罗伯特·杜瓦诺
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法国平民摄影家,与亨利·卡蒂尔-布雷松并称为一代摄影大师。两人的摄影都以纪实为主,但风格却不尽相同。布列松经常出游,作品比较深沉严肃,关心各地民族疾苦;杜瓦诺则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杜瓦诺最為人知的作品是他在1950年發表的名為《市政廳前之吻》(Le baiser de l'hôtel de ville)的照片。1984年,杜瓦诺獲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Légion d'honneur)。.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查看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和美联社
马克·吕布
克·吕布(Marc Riboud,),法国摄影家,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以及《In China》。.
自由摄影师
自由摄影师 (Freelance Photographer),在新闻和纪实摄影领域,那种典型意义上的不依附于任何机构和组织、自由拍摄、自主营生的摄影师少之又少。而通常提及的独立摄影师或自由摄影师,主要是指那些不在传统的传播或宣传机构任专职、不受组织约束、能自由选题和独立拍摄的摄影师们。.
亦称为 玛格南,玛格南图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