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師曾

指数 馬師曾

師曾(Ma Si Tsang,)字伯魯,號景參,廣東順德縣龍潭(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馬師曾在1944年與紅線女結婚,其子馬鼎盛是著名的軍事與時事評論員。.

69 关系: 半日安南海十三郎 (電視劇)太平劇團太平戲院 (廣州)审死官宋士傑宋江寶昌公司上海妹严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聯影業公司中華五千年三多軒广州市任劍輝廖俠懷伊秋水唐滌生八和會館四大天王 (粵劇)四進士王中王珍妃粵劇粵劇編劇家列表粵劇電影列表紫羅蓮红线女羅麗娟羅艷卿羅慕蘭盧有容白駒榮白雪仙花影恨芳艷芬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靚元亨顺德区馬笑英馬鼎盛香港香港電影列表譚蘭卿鳳凰女黃超武黃樹棠關士光...關影憐關國煊银河革命公墓蛇仔利陳笑風陳非儂林坤山李小龙李化東深供水工程桂名揚梁醒波江端儀易劍泉新馬師曾曾三多1964年香港4月22日4月2日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半日安

半日安()原名李鴻安,廣東南海人,著名粵劇丑生。與李海泉,廖俠懷、葉弗弱合稱「粵劇四大名丑」。他的妻子是著名花旦上海妹。 早年師從馬師曾,他便替他改藝名「半日安」,取自詩句“君子難求半日安”。1931年,跟隨馬師曾到美國演出粵劇,並且認識了著名花旦上海妹。與她結婚後,育有一子一女。 上海妹、薛覺先及半日安合演的《胡不歸》大受歡迎,被觀眾稱為「原裝胡不歸」,薛的最後一位入室弟子林家聲晚年傳承《胡不歸》給學生們時,使用私人攝錄的譚定坤(新梁醒波)與他演出時影像視頻作為教材,確保後學們得到最好的學習榜樣。 1964年3月3日於九龍法國醫院病逝。.

新!!: 馬師曾和半日安 · 查看更多 »

南海十三郎 (電視劇)

《南海十三郎》(英文:The Mad Phoenix),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劇集,全劇共20集,監製鄭偉文、冼志偉。 本劇是以1930年代著名粵劇編劇家、藝名「南海十三郎」的江譽鏐廣為流傳的生平事跡為藍本創作的一部電視劇。.

新!!: 馬師曾和南海十三郎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太平劇團

太平劇團由馬師曾在1933年所成立,於1943年日軍入侵時結束。資金來自香港太平戲院的老闆源杏翹。由於十年來能夠在同一間太平戲院連續演出,所以成為香港著名並非常賣座的粵劇劇團。 1933年春天,馬師曾從美國返回香港後,馬上接受太平戲院老闆源杏翹的邀請,組織「太平歌劇社」(後改名太平劇團)。當初,他找到了著名男花旦陳非儂,還有半日安、馮醒錚、馮俠魂、袁是我、謝醒儂、馮玉君等人加盟。後來陳非儂因為接了越南及緬甸之約,便離開了太平劇團。 太平劇團的班主源杏翹適逢其會,聘請譚蘭卿、上海妹及麥顰卿三位女藝人為花旦,打破了當年香港不准男女同班的禁令。這樣令觀眾耳目一新,盛極一時,其它各班亦紛紛聘用女花旦,於是男花旦漸遭淘汰,是粵劇歷史大轉變之一。期後加盟的還有衛少芳、區倩明、區倩坤、楚岫雲、鳳凰女等名女花旦,丑生王梁醒波、黃鶴聲、馮俠魂、趙驚魂等。1942年,紅線女加入並得馬師曾的重用。同年她因演出《雷雨》中繁漪一角,逐漸成名。 十年來的編劇曾有盧有容、馮顯洲、黃金昌。他們為馬師曾編寫古今中外內容及其形式的劇目。譬如《刁蠻公主戇駙馬》、《野花香》、《斗氣姑爺》、《審死官》、《我為卿狂》、《野玫瑰怒殺洪承疇》。在長達近10年時間中,新劇迭出,大受觀眾的熱烈歡迎。 同時,馬師曾在太平劇團內積極進行粵劇改革。他把西方電影的導演、排練制度引進粵劇,戒除提綱戲那種臨場即興的做法。佈景方面則運用了硬景、燈光等舞台技術和器材。音樂方面,引用大量西洋樂器來豐富粵劇的音樂。他被新聞界稱為「新派粵劇泰斗導演 兼主演藝術鉅子」。太平劇團與薛覺先所帶領的覺先聲劇團展開了粵劇藝術上的競爭。由於雙方各有千秋,彼此並駕齊驅,粵劇歷史上稱為「薛馬爭雄」時期。.

新!!: 馬師曾和太平劇團 · 查看更多 »

太平戲院 (廣州)

太平戲院,又稱太平大戲院,是曾存在於廣東省廣州市的一間戲院,於1921年間由時廣州商團中人所辦,位置在城西豐寧路西瓜園(今人民中路南方娛樂總會)。其是仿照上海大舞台戲院,設立有活動戲臺,每一幕完後可將戲臺轉動,省卻落幕後佈景之煩。觀眾以此為廣州前所未有而趨之若鶩,戲班亦鍾情於此演出。1925年,馬師曾的大羅天班在這裡演出過《苦鳳鶯憐》、《佳偶兵戎》和《狸貓換太子》等。 太平戲院以演粵劇為主,也上演過話劇。當時為惠福(警察)分局管轄辖,坐位等次六等,日场正午十二时,票价一毫半至一元四毫,夜场下午七时(逢星期六下午八时),二毫至三元。抗戰爆發後,太平戲院上演大型歷史劇《黃花崗》,廣東話劇界的“三大小生”(李門、張村、卓文彬)與“三大名旦”(梁綺、阮琪、鄺清輝)都在戲中擔任要角,演出大獲成功,被全城熱議。 可惜該院地點當時非繁盛之處,又屢遭軍隊借駐,故營業日漸不景。其活動舞臺又因設計不合理致使用不方便,亦於1936年廢棄,徐燕琳 《岭南文史》2010年第1期 。.

新!!: 馬師曾和太平戲院 (廣州) · 查看更多 »

审死官

审死官可以指:.

新!!: 馬師曾和审死官 · 查看更多 »

宋士傑

宋世傑是一名虛構人物。本是鼓詞《紫金釵》中的人物宋士傑,後該作品改編為京劇《四進士》,粵劇《審死官》又改編自京劇《四進士》,宋世傑本設定為明朝嘉靖年間人物,但清末民初又有一山西大同革命黨人名宋世傑,此後兩人在民間被混為一人,於是民間又把宋世傑視為清朝於廣東一帶聞名、有「狀王」之稱的狀師。.

新!!: 馬師曾和宋士傑 · 查看更多 »

宋江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的淮南農民軍首领,史書上說他「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後來投降宋朝。 宋江的故事後來被章回小說《水滸傳》發揮了一番,在小說中,宋江是梁山泊義軍之首,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為人重義,名揚江湖,受各地草莽仰慕。.

新!!: 馬師曾和宋江 · 查看更多 »

寶昌公司

寶昌公司成立於清朝末年,由香港商人何萼樓創辦,是粵劇劇團鳳凰儀及人壽年戲班的班主. 名伶千里駒曾被該公司聘請,在鳳凰儀戲班中當第三花旦。蛇王蘇、肖麗湘、小生聰、風情杞、千進而駒、靚榮、白駒榮、薛覺先、馬師曾、靚少鳳、靚新華、嫦娥英、蛇仔利、新珠、靚少佳、靚次伯等粵劇演員則曾在人壽年演出..

新!!: 馬師曾和寶昌公司 · 查看更多 »

上海妹

上海妹()原名顏思莊,廣東省中山縣人,出生於新加坡,是一名粵劇演員。上海妹的父親是名伶太子友,其夫是--生半日安,而其兄是班政家顏蝦。上海妹擅演溫柔賢淑的悲劇人物,演出細膩,咬字清晰,自創的反線中板,婉轉幽怨,稱為「妹腔」。.

新!!: 馬師曾和上海妹 · 查看更多 »

严嵩

嚴嵩(),字惟中,號介溪,别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严嵩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職,兩年而歿。著有《钤山堂集》40卷。.

新!!: 馬師曾和严嵩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1063人,任期为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

新!!: 馬師曾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559人,任期为1954年12月至1959年4月。.

新!!: 馬師曾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聯影業公司

中聯影業公司,全名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簡稱中聯,於1952年11月成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電影工作人,組織可以主導自主藝術意向的仝人電影製作公司,以拍攝反映社會現實、維護藝術尊嚴的影片為製作方針,提高粵語片水準為己任,抵抗當時粗製濫造的粵語片,被稱為「香港電影光榮旗幟」。 中聯電影是傳統文學的延伸,繼承五四新文學運動傳統反封建、反傳統、批判社會的現實主義,其中又以改編自「激流三部曲」的影片《家》、《春》、《秋》為代表作。.

新!!: 馬師曾和中聯影業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新!!: 馬師曾和中華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三多軒

三多軒是一間在廣東省廣州市老城區的傳統文房四寶商號,由染色紙張的工匠黃其佩創于清咸豐年間(1825年),與北京榮寶齋和上海朵雲軒並稱中國三大文房名店。曾多次易址,家族後人恢復商號取名老三多軒,設鋪於文明路廣州第一工人文化宮內榕泉影院東側,2013年後搬遷到中山四路萬方書畫城二樓(文德路轉角回遷致美齋樓上)。.

新!!: 馬師曾和三多軒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馬師曾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任劍輝

任劍輝(Yam Kim Fai,),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人,粵劇女文武生(能文能武的第一男主角),有「戲迷情人」的美譽。 其堂妹任冰兒亦為粵劇演員,隨陳艷儂學習得推車功架自然流暢,深得行內人稱譽,所以替代「仙鳳」正花推車、指導「雛鳳鳴」的表演功架,但是1976年在新加坡急上馬的一位例外。 「阿刨」龍劍笙叫1979年6月11日,在筲箕灣戲棚,政治部伴著,與陳笑風等探雛鳳鳴劇團班 。「爹爹」的誼父羅品超說,自己是好仔,任是活躍好女,於新舞台(香港)由陳皮鴨丈夫介紹認識。〖鑑哥與任姐和阿刨〗圖文:朱侶(歿 - 不涉存在個人利益衝突) 羅品超說最記得當年同任劍輝分手時,由尖沙咀碼頭,一直行去佐敦道,當時還下著毛毛雨,真有點孔雀東南飛的味道。.

新!!: 馬師曾和任劍輝 · 查看更多 »

廖俠懷

廖俠懷,英文名:Liu Hap Wai ,廣東顺德人,香港著名粵劇演員、電影明星,與葉弗弱、李海泉、半日安合稱『粵劇四大名--』。 早年,到新加坡謀生,由於酷愛粵劇,所以曾參與當地的業餘表演。得到小武靚元亨的賞識,被收為徒,改藝名「新蛇仔」。20年代,回到香港擔當第二--生。因為他的嗓子不亮,長相不美,被受冷落。同門師兄馬師曾介紹他轉投「大羅天」,在《賊王子》的演出中才得到認同。他的首本戲有《花王之女》、《大鬧廣昌隆》、《甘地會西施》、《雙料龜公》等。.

新!!: 馬師曾和廖俠懷 · 查看更多 »

伊秋水

伊秋水(1904年-1955年5月14日),原名伊景榮,籍貫廣東番禺,香港二十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喜劇演員。.

新!!: 馬師曾和伊秋水 · 查看更多 »

唐滌生

唐滌生(),原名唐康年,廣東香山(今珠海市唐家湾)人,著名粵劇劇作家。他能糅合文學與電影藝術,為粵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新!!: 馬師曾和唐滌生 · 查看更多 »

八和會館

八和會館是由鄺新華、獨腳英、林之等粵劇藝人所建立粵劇仝人的行會組織,約始創於1889年,原址位於廣州黃沙,此後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均設有分館,其會員稱為八和子弟,目前人數逾7000人。.

新!!: 馬師曾和八和會館 · 查看更多 »

四大天王 (粵劇)

粵劇的四大天王分別是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及白玉堂,他們代表20世紀上半葉粵劇最著名,評價最高的演員。此外,新加坡也有“四大天王”,賴伯疆黃鏡明於1988年出版的粵劇史認為是梁醒波、劉劍秋、羅劍非、文覺非,不過後來有學者張燕萍指土生土長的梁醒波、文少秋、劉劍飛和羅劍飛才是新加坡四大天王。 category:粵劇演員.

新!!: 馬師曾和四大天王 (粵劇) · 查看更多 »

四進士

《四進士》,京劇劇目,改編自鼓詞《紫金釵》。鼓詞《紫金釵》為民間傳唱劇目,原作者不詳。.

新!!: 馬師曾和四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中王

王中王(),著名粤剧丑生。原名王华生,广东宝安县人。 年轻时随粤剧名旦黄种美学戏,后拜著名艺人廖侠怀为师。他长期在省港两地的名戏班中演出,是粤剧界有名的丑生。他以扮演“奸相”最为投入迫真。 1933年在广州海珠大戏院演奸臣秦桧一角,栩栩如生,其高超演技,使台下观众误以为真,群情激怒,当时台下观剧的莫秀英(陈济棠夫人)也禁不住拿起茶几上的小杯向台上扮演奸臣的王中王掷去,这事使他声名大振,各大猛班均争相拉拢加盟。时有“生秦桧”之称。并拍电影无数:包括:《五虎平西》《荡寇志》《冰山火线》《齐候嫁妹》《洪承畴》等等。 王中王在港期间先后加盟大东亚,新春秋班,日月星,大利年粤剧团。合作演员有马师曾,谭兰卿,上海妹,卫少芳,车秀英,薛觉先,楚岫云,靓次伯等。1950年回广州定居,在太阳升粤剧团任职。1958年加入广东粤剧院二团任副团长。回国后与罗家宝,林小群,吕玉郎,楚岫云,张玉珍,曾三多等合演无数受观众环迎粤剧。如:《柳毅传书》《附荐何文秀》《借靴》《苏三起解》《玉河浸女》《牡丹亭》《荔枝换绦桃》,其中《打麵缸》拍成电影。王中王饰演的谐趣师爷更与文覺非、陆云飞同获粤剧三大名丑称号。 澳门演出.png 师徒.jpg 太阳升六柱.jpg 戯妆照.jpg 资料来源:《粤劇粤曲兿術在西闗》.jpg Category:粵劇演員.

新!!: 馬師曾和王中王 · 查看更多 »

珍妃

珍妃(),谥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帝的嬪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太后而被投井杀害。.

新!!: 馬師曾和珍妃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馬師曾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粵劇編劇家列表

以下的粵劇編劇家列表根據漢語拼音來排序的。 A B C D F G H J K L M N P R S T W X Y:楊子静 Z * Category:戏曲列表.

新!!: 馬師曾和粵劇編劇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粵劇電影列表

香港粵劇電影.

新!!: 馬師曾和粵劇電影列表 · 查看更多 »

紫羅蓮

紫羅蓮(),原名鄒潔蓮,籍貫廣東省雲浮縣,胞姊鄒潔雲是廣州著名的粵劇一線花旦,受薰陶在13歲開始學習粵劇,其後在馬師曾的「太平劇團」當二幫花旦。紫羅蓮在14歲時的銀幕處女作《第八天堂》(1938年),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大日本映畫社」攝製宣傳軍國主義的《香港攻略》(1941年),紫羅蓮擔任配角演一場戲,還曾到日本觀摩學習,宣稱她將主演兩部宣傳大東亞共榮圈的電影,回港後伺機潛逃回中華民國,並找律師稱她是被迫接拍,因此避過「漢奸」罪名。戰後,她重返香港當電影演員,首演《含笑飲砒霜》(1947年),至1964年已演出超過110齣,角式多屬優閑少女、賢妻良母等正派人物。紫羅蓮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息影後一直在教會當義工。.

新!!: 馬師曾和紫羅蓮 · 查看更多 »

红线女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廣東开平人,生于广州西关,著名粵劇演員,人称“女姐”,代表作《紅燭淚》、《昭君出塞》及《荔枝颂》,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女腔(大陸官方稱為「红腔」)。.

新!!: 馬師曾和红线女 · 查看更多 »

羅麗娟

羅麗娟(Law Lai Kuen,?-1999年8月4日),原名羅潔濤,廣東省東莞縣人,母親是20世紀20年代在廣州市大新公司天台演出的粵劇坤班花旦臺柱沈小佩,羅麗娟自16歲開始任正印花旦,跟隨馬師曾演出,羅麗娟的首本劇目有《藕斷絲連》、《甘地會西施》等,20世紀50年代末期移居美國紐約。自銀幕處女作粵語文藝片《本地狀元》(1948年12月)至息影作粵語歌唱片《哪吒大鬧天宮》(1957年8月,擔任第一女主角飾演李靖夫人),參演10多齣電影。 羅麗娟在1957年10月30日(星期三)首次返回臺灣遊覽,除臺北外,到過臺中日月潭及臺南。並在臺北「三軍託兒所」禮堂演出3晚勞軍粵劇,1957年11月16日(星期六)演《玉葵寶扇》;1957年11月17日(星期日)及1957年11月18日(星期一)演《一把存忠劍》;1957年11月20日(星期三)下午乘搭香港航空公司「子爵」式客機返回香港。羅麗娟到美國紐約後,與當地一位商人結婚,1969年6月傳出她爆血管不能走動,需要香港的兒女赴美國同居照顧她。.

新!!: 馬師曾和羅麗娟 · 查看更多 »

羅艷卿

羅艷卿(Law Yim-Hing,),原名羅大紅, 廣東順德人,為20世紀50-60年代香港粵劇名伶及粵語片紅星,是 薛覺先的徒弟。 1953年6月7日星期日嫁與名伶何非凡,當晚在石塘嘴萬國酒家設宴,吸引大批香港市民圍觀。但期後於1957年5月離異。 曾組織過艷堂皇劇團、鳳求凰劇團 、千紅劇團及寶艷紅劇團並拍攝電影,多與紅線女、馬師曾、文覺非、新馬師曾、羅劍郎、何非凡、任劍輝合作,經典作品包括《梟雄虎將美人威》、《夢斷香銷四十年》、《箭上胭脂弓上粉》、《雙龍丹鳳霸王都》、《蓋世雙雄霸楚城》、《燕歸人未歸》、《孟麗君》、《楊貴妃》、《江山錦繡月團圓》、、《乞米養狀元》、《劉金定斬四門》、《樊梨花》、《十兄弟》、《璇宮艷史》及《夜光杯》等。 羅艷卿上世紀40年代開始活躍於香港梨園舞台,1949年開展其銀色旅途,從影和舞台藝術生涯形象百變,戲路縱橫,堪稱多產量和票房號召力非凡,20年間主演了超過300多部電影。 其端莊艷麗的外型,紮實的粵劇舞台技藝,加上自然流露的演技成功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 作為華語影壇第一位以扮演女俠著名的電影明星,羅艷卿演活了梁羽生筆下《白髮魔女傳》的練霓裳,金庸名著《碧血劍》裡的溫儀,以及一系列《七劍十三俠》的武俠電影。 憑著宜古宜今的扮相開創了時裝粵曲歌舞片的潮流,其《璇宮艷史》和《歷盡滄桑一美人》裡華麗摩登的女王形象引領時尚,風靡了萬千影迷。 偶像魅力與演技兼具讓羅氏戲路作多方面發展,在時裝和武俠片以外同時主演了無數深受歡迎的倫理,神怪和傳統戲曲電影,當中包括《夜光杯》,《十兄弟》,《大冬瓜》,《非夢奇緣》,《代代扭紋柴》,《西河會妻》,《大紅袍》,《狄青》,《寒江關》等,堪稱香港粵語片殿堂級女演員。 1978年先在麗的電視演出該台首套長篇劇《追族》,年中再在佳藝電視拍攝劇集《名流情史》。 1986年與吳仟峰、任冰兒、阮兆輝等完成金龍劇團演出後,短暫休息三年。1989年與羅家英組成春秋劇團,於香港大會堂演出。1990年再與羅家寶組成寶艷紅劇團,間有演出,至九十年代中期始淡出舞台。 羅艷卿曾与鄧碧雲(藍牡丹)、鳳凰女(紅牡丹)、余麗珍(紫牡丹)、吳君麗(白牡丹)、于素秋(黑牡丹)、南紅(綠牡丹)、林鳳(黃牡丹)七位粵劇女演員結義金蘭,號稱「八牡丹」,羅為其中之銀牡丹。.

新!!: 馬師曾和羅艷卿 · 查看更多 »

羅慕蘭

羅慕蘭(Law Mo Lan,1927年1937年6月29日(星期二),香港《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二版,娛樂圈。 -),香港粵劇艷旦、粵語片女星。.

新!!: 馬師曾和羅慕蘭 · 查看更多 »

盧有容

盧有容,是廣東粵劇創作名家,清朝光緒十五年舊曆五月十五日出生,至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七月十七日逝世,原藉廣州莞城沙巷步步高人士,名魯史,字雲耶,號范陽夢覺山人,戲行內尊稱他為「容叔」。.

新!!: 馬師曾和盧有容 · 查看更多 »

白駒榮

白駒榮(1892年—1974年),原名陳榮,號少波,廣東順德杏坛龍潭村人,著名粵劇小生表演藝術家,粵劇四大天王之一。他是著名花旦白雪仙之父。白駒榮父親是一位普通粵劇演員。白駒榮與金山炳、靚榮、千里駒、靚次伯等人同是把戲台演唱語言從官話改為粵語的前軀。二十年代初期已有小生王之稱的白駒榮發展了「四門頭二黃」(又名和尚腔和參禪腔)、「八字二黃」等的腔調和板式,使唱腔更富特色,對薛覺先、馬師曾的演唱方法有較大的影響。他更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音色優美清潤,自創“白派”的演唱方式。.

新!!: 馬師曾和白駒榮 · 查看更多 »

白雪仙

白雪仙(本名陳淑良,),出生於廣東廣州黃沙區,祖籍廣東順德,粵劇名伶「小生王」白駒榮之女,於家中排行第九,故行內人愛稱她為「九姑娘」,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

新!!: 馬師曾和白雪仙 · 查看更多 »

花影恨

花影恨(1917年11月24日—1939年11月21日),原名朱秀珍,乳名阿妹,籍貫江蘇省蘇州市;香港島石塘嘴妓院裡的粵曲歌伶。.

新!!: 馬師曾和花影恨 · 查看更多 »

芳艷芬

芳豔芬(),原名周東仕,又名梁燕芳,出生於廣東恩平縣東成南坑瓏村,著名粵劇表演家,外號「花旦王」。.

新!!: 馬師曾和芳艷芬 · 查看更多 »

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

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South China Film Industry Workers Union,简称“华南电联”)前身為「華南電影工作者聯誼會」,成立於1949年7月10日,同年更改成現名,簡稱影聯會,是香港首個電影專業人員團體,創會初期只限於粵語片從業員,其後容納國語片範疇,最終擴大至電視、電台、話劇及藝術攝影界。聯合會永久會址位於九龍城獅子石道。.

新!!: 馬師曾和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靚元亨

靚元亨,大公報, 1966-02-18 第5頁,原名李雁秋,又名寸度亨,號稱小武王,清末民初的著名粵劇演員。早年出身自由陳少白、程子儀、李紀堂所創立的采南歌戲班,後來組織了永壽年戲班,在南洋一帶尋找人才,如陳非儂、馬師曾、薛覺先、廖俠懷、何劍秋。由於他的南派武功紮實,分寸不差,行內稱他為「寸度亨」。香港無線藝員李子奇,就是李雁秋的孫。李姓家族中有多人均在演藝界。.

新!!: 馬師曾和靚元亨 · 查看更多 »

顺德区

顺德(拼音:Shunde,传统郵政式拼音:Shuntak[依粵音]、Shunteh)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下辖的市辖区。其东北面和西面是佛山市南海区,北面是佛山市禅城区,西南面是江门市蓬江区,南面是中山市,东面是广州市番禺区与广州市南沙区。区政府所在地为大良街道。顺德是“广东四小虎”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和廣東省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顺德区的前身為顺德市,再之前是顺德县。.

新!!: 馬師曾和顺德区 · 查看更多 »

馬笑英

笑英(英語:Ma Siu Ying,1908年2月4日-1978年2月9日),是南洋著名粵劇花旦及香港電影演員,籍貫廣東省順德縣,於新加坡出生,為家中長女,父親是葯材鋪當掌櫃;母親為洗衣婦,13歲時登臺演粵劇幫補家計,並「唱桂枝」(街頭賣唱),至15歲時已在南洋成為著名粵劇的正印花旦,後來在香港加入馬師曾的太平劇團,二次大戰後為電影及電視演員。 馬笑英的胞妹馬金娘亦是粵劇及電影艷星。馬笑英曾與著名笑匠伊秋水結婚;離異後再嫁電影監製張作康,育有兩子一女。 馬笑英與曾與黃曼梨、黎灼灼、李倩蘋、徐意、甘露、鄭文霞、李月清、容玉意、陳皮梅、黎雯、高偉蘭(盧敦夫人)等結義金蘭組成「十二金釵」。馬笑英之誼女為許瑩英之長女李白燕。 1978年2月9日,馬笑英在九龍美孚新邨的往所心臟病突發,急送瑪嘉烈醫院搶救不治逝世,2月13日在九龍殯儀館舉行喪禮,遺體下葬九龍長沙灣天主教墳場。.

新!!: 馬師曾和馬笑英 · 查看更多 »

馬鼎盛

鼎盛(Ma Ding Sheng,),香港軍事評論員,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凤凰卫视主播、前香港电台节目主持、香港专栏作家、中國近代軍事史學會會員、廣東省政協委員,1982至1989年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89年到香港定居,曾主持亞視馬鼎盛講軍事等時政节目,亦曾先后在《明报》、《大公报》、《天天日报》、《星岛日报》、《文汇报》等报刊撰写时事评论及军事专栏。 现主持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

新!!: 馬師曾和馬鼎盛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馬師曾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電影,是部分香港电影,目前还不够完整收录所有香港电影。 --:(1)本列表不含中國大陸和台灣電影;(2)*代表以原音為準;(3)^代表以香港上映為準。 ----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新!!: 馬師曾和香港電影列表 · 查看更多 »

譚蘭卿

譚蘭卿(),原名譚瑞芬,陳寶琳(1907年-1983年1月14日)夫人,原籍廣東省順德,工花旦,後轉工女丑生。於1921年加入粵劇界,戲行中人尊稱她為「六姑」,她的徒弟有關海山及陳好逑。.

新!!: 馬師曾和譚蘭卿 · 查看更多 »

鳳凰女

鳳凰女(),原名郭瑞貞,廣東三水人,港澳著名粵劇名伶。.

新!!: 馬師曾和鳳凰女 · 查看更多 »

黃超武

黃超武(Wong Chiu Mo,),粵劇小武,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服務馬師曾的「太平劇團」,一副雄赳赳的精神,長打、短打教好。 黃超武從越南返回香港後,1956年7月開始在高陞戲院及東樂戲院演出。 以黃超武始創「宇宙燈」為號召增加舞台效果,電影《斬龍遇仙》(1956年12月12日香港首映)在1956年12月10日(星期一)於金華戲院試影。 香港《工商晚報》、亞洲畫報及香港商業電台主辦的「第一屆最受歡迎國粵語十大影片選舉」,黃超武在1962年2月3日(星期五)晚上7時45分,商台的《最受歡迎國粵語十大影片特輯》節目裡,與周坤玲、王萊接受梁德海訪問,黃超武講述他在1961年11月從美國返回香港,與李寶瑩組成「超寶劇團」,其他演員包括英麗梨、羅家權及蕭仲坤。 黃超武與盧海天在美國舊金山合資經營金漢酒家。 黃超武的長子黃美生與劉錦玲(香港政治部前總華探長鄧天的第二女兒)在1966年5月15日(星期日)在美國舊金山聖馬利教堂舉行婚禮。 何非凡1964年到美國舊金山演出時,曾住在黃超武及周坤玲夫婦的家,並傳出緋聞後,周坤玲向黃超武要求離婚。 黃超武在1973年返回香港觀看雛鳳鳴劇團的演出,任劍輝在1973年11月13日(星期二)晚上演出後,設宴與他夜宵。 黃超武從美國舊金山搭乘中華航空公司客機經臺灣省觀光兩星期,在1974年11月16日(星期六)下午4時到達香港,麥炳榮、李寶瑩、阮兆輝及尹飛燕等粵劇紅伶接機。他向記者表示會留在香港一星期,然後到泰國觀光。 年過60歲的黃超武在1979年11月仍與白艷江組團在美國演出粵劇。 黃超武在20世紀80年代結束金漢酒家,正式退休。之後曾因心臟病入醫院三次,1991年被選為美國八和會館主席。每日操曲練功,常參加慈善籌款演出。 79歲的黃超武在1991年12月來香港參加由黃夏蕙策劃,為仁愛堂籌款的省港澳美加紅伶閨秀大匯演,他在1991年12月13日(星期五)晚上在,穿著麥炳榮的「鎖子黃金甲、拉直雉雞尾」戲服,與陳嘉鳴合唱《鳳閣恩仇未了情》主題曲 ,唱功仍鏗鏗悅耳,動架穩如盤石,做手不凡。.

新!!: 馬師曾和黃超武 · 查看更多 »

黃樹棠

黃樹棠(Wong Shee Tong,),香港電視劇和電影演員。其妹妹黃文慧也是演員。其兒子黃榮璋是配音員。 早在1970年代初期,黃樹棠便已在香港電影中頻繁亮相。1970年代后期開始在麗的電視擔任武術指導兼幕前演員。曾是《天蠶變》一劇的武指候選人,但因人事問題被麗的解約。隨后過檔無綫電視,成為常見甘草演員。 1979年,黃被著名導演徐克相中,主演經典電影《蝶變》,從而名氣得到提昇。此后,黃樹棠因在電影圈發展不順,遂重返電視圈。1986年10月,黃樹棠返回亞洲電視(原麗的電視),其后為亞視服務超過十年,參演數十部電視劇集,為亞視貢獻良多。經典之作為《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中的“求叔”何應求。 2004年,在完成《我和殭屍有個約會III之永恆國度》的拍攝后,黃樹棠離開效力多年的亞洲電視。近年鮮有幕前演出,而他現轉往影壇發展。 2012年,他跟兒子黃榮璋一同加入電視台香港電視網絡。.

新!!: 馬師曾和黃樹棠 · 查看更多 »

關士光

士光,MBE(,),银行家,有「恒指之父」之稱,香港恆生指數及恒生消費物價指數创製人。.

新!!: 馬師曾和關士光 · 查看更多 »

關影憐

影憐 (Kwan Ying Lin,?-1979年11月18日),原名:周蓮 (Chow Lin),籍貫:廣東省中山縣小欖鎮。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的著名粵劇一線花旦,亦演出香港電影。.

新!!: 馬師曾和關影憐 · 查看更多 »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新!!: 馬師曾和關國煊 · 查看更多 »

银河革命公墓

银河革命公墓始建于1956年,位于中国广州市广汕公路东侧银锭塘村,因地处银河村而得名,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作为广东省、广州市革命先烈、本地区党政军某些领导人和社会名人的公墓,已建成中国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墓40多座,建有革命烈士史料室一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学生、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公墓的东侧为广州市殡仪馆银河园。.

新!!: 馬師曾和银河革命公墓 · 查看更多 »

蛇仔利

蛇仔利,,江門日報,原名吳岳鵬,又名祝富貴,廣東省恩平沙湖長安村人,清末民初時期廣東著名粵劇男-丑-生。由於表演出眾,被稱為“笑料大王”、“诙谐大王”。.

新!!: 馬師曾和蛇仔利 · 查看更多 »

陳笑風

陳笑風 ,廣州日報,2006年12月11日,原名陳嘯風,乳名阿瑛,東莞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他父親為著名編劇家兼電影編導陳天縱。他自創「風腔」,被稱為「天皇小生」。.

新!!: 馬師曾和陳笑風 · 查看更多 »

陳非儂

陳非儂(),原名陳景廉,祖籍廣東新會外海,著名粵劇演員。宮粉紅之夫,陳寶珠之養父。他們曾組織「非儂劇團」,陳非儂任正印花旦,副車為宮粉紅,三人曾合演《三娘教子》。.

新!!: 馬師曾和陳非儂 · 查看更多 »

林坤山

林坤山 (1891年 - 1964年1月21日),少年時喜愛戲劇,常參加義演,善演灰諧劇,甚獲好評。 最初在「灣仔書院」及皇仁書院當英文教師,課餘時參加「琳瑯話劇社」,演「文明劇」(時裝粵劇)。 1926年 放棄教席,全心投身演藝行業,自組「優聲樂劇團」參予商業演出,一舉成名,隨後亦參予「大羅天」、「新景象」及「新中華」等粵劇團,與當時著名的演員馬師曾同臺演出,初演文武生,後因聲帶,改充丑生。 銀幕處女作為默片《難兄裂痕》(1934年3),太平洋戰爭前是香港的一線電影演員,當時的代表作有《毒玫瑰》(30年) 、《正一孤寒種》(1938年) 、《鄉下佬遊埠》(1935年) 及《鄉下佬尋仔》(1936年);戰後淪為配角,一生參演超過120多齣電影 ,遺作是《男男女女》(1964年)。 1950年開始為香港電臺主持粵曲節目至1962年 。.

新!!: 馬師曾和林坤山 · 查看更多 »

李小龙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Bruce Jun Fan Lee,),國際著名華人武術家、武打演員、導演。香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截拳道創始人。 李小龍生於三藩市唐人街東華醫院,年少時期在香港九龍生活,是詠春拳宗師葉問的門生,並且參與演出多部香港電影。1959年,18歲的李小龍到美國留學、主修哲學,留學期間,他開展武館授徒邊磨煉武術,又客串演出多部美國電視劇。他的努力改变了亚洲人在美国影片中的形象。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邹文怀邀请,回到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获好評,李小龍迅速展開其知名度。此后他主演了《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此4部半动作电影震撼了整個影坛,而且在国际上迅速声名鹊起。 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死於丁佩在香港九龍西九龍塘的家中,事件引起極大震撼,其死因至今依然充满争议。然而,李小龍去世後其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武術的象徵,電影亦帶有中華民族主義色彩。李小龙亦带领了香港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香港电影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技术和观众,使得香港电影在1980年代開始风靡全球、为成为东方荷里活奠定了基础。.

新!!: 馬師曾和李小龙 · 查看更多 »

李化

李化(),別名林炎,農曆八月初十出生,祖籍廣東新會。粵語片大導演,編劇,製片。與李鐵、胡鵬等為香港電影初年「十大導」的一批。1931年在上海從事電影業。1938年間,已帶了攝影隊到廣州拍攝日本軍機濫炸的情形。四十年代中在上海淪陷區的歲月,曾被懷疑是重慶安排在上海的間諜,要連夜從上海逃往國軍統治的屯溪,坐小船沿黃浦江偷渡,過程偶而有日本軍隊以探射燈閃照,機關槍掃射。五十年代,常與李子誦會面,二人都是中共的外圍人士。 五十年組藝文公司拍國語片,六十年代與邵柏年創辦峨嵋影片公司,是香港第一家專拍武俠片的公司,峨嵋製作過多部梁羽生和,是兩位名家小說電影化的第一代製作,堪稱意義重大,為日後的改編作品留下參考藍本。,改編製作包括金庸《射鵰英雄傳》(上下集)、《碧血劍》(上下集),梁羽生《白髮魔女傳》(上下集),風行一時。 李化更長於製片與規劃,製作的計劃與預算,拍片的迅速,在行內是有名的。 李化有四名子女,是香港著名政治評論家李怡的父親。李化在家中排行第二。五弟是李剛,與前中聯辦李剛同名同姓,也曾是對方的上司,曾官至文化局局長,屬副部長級。著有回憶錄 《歸處可方》,亞視亦拍有兩集紀錄片《香港人在故鄉》-李剛的人生足跡。四妹是李麗蓮,戰前在曲藝界錄過不少唱片,丈夫歐陽山尊於建國後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山尊的父親就是鼎鼎大名的戲劇家歐陽予倩。三妹則在延安「搶救一個人」的鬥爭運動中被鬥死。李化亦是李晨風的叔叔。.

新!!: 馬師曾和李化 · 查看更多 »

東深供水工程

東深供水工程,全称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跨越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和深圳市境内,水源取自東江,是香港供水的大型調水工程,因而又稱「東江水」。在香港開埠初期,香港一直倚賴山澗水及雨水作為主要水源。水務署成立後亦建成了多個水塘及水庫(不計私人水塘)。但隨著人口壓力及多次旱災出現,香港政府自1920年代已構思從廣東省購入食水以提供穩定供水量,至1960年代落實,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在1982年6月1日,香港政府亦解除长达60年的限制用水法例,实现24小时供水。 近年東江水的污染及供水過剩情況一直極受粵港兩方關注。按2010年實際輸入6.81億立方米的東江水計算,實際水價為每立方米3.36港元,比馬來西亞售予新加坡的水價(每千英制加侖0.03馬幣)貴逾200倍。(但須留意馬來西亞供水給新加坡的價錢是於1927年訂定的,不能與現時的價格直接比較,而新加坡亦須以原水價將處理好的淡水賣給馬方,新加坡稱這部份每日的補貼為70000馬幣,即約12萬5千港元。另外,馬來西亞供水新加坡的設施,包括水管、水庫、泵房等一律由新加坡興建及維修,並須繳付土地租金,然两国对于供水问题依旧纷不断)。 加上嚴重污染的淨化費用,東江水總成本每立方米7港元,若海水化淡的費用,臺灣海水化淡費用是3.85港元,2006年,新加坡海水化淡費用是0.49美金(約3.8港元),年,美國加州海水化淡費用是0.46美金(約3.57港元),年,以色列海水化淡費用小於0.4美元(約3.1港元), 之下,費用只是東江水的一半,而且價格有下跌的趨勢。而天津日产100万吨的淡化厂投资雖達170亿元,但當中包括了超過200公里長的輸水設施,输送到北京的成本为8元,其长距离输送情况与香港类似。有報導指沙特,海水淡水日产量为300万m3,与香港用水量(約每日250萬m3)相若,累计投资高达1630亿里亚尔(约合435亿美元),超过香港新机场和高铁的整体造价。。2010年,日本與南韓組成財團投得在沙特的海水化淡建設項目,價值美元$1.892 billion,即港幣147.6億,卻已能每日生產1.025百萬m3的水,也就是說,如有三個同樣設施就已經可以滿足香港用水需求有餘,所需資金只是442億港元。但所谓的低成本都是利用了火电余热淡水,相当于能源成本极低,与香港能源产业情况不同,大模铺开不可行。 中国大陆对水源地的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一直在讨论完善中,即由国家协调建立一种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马小玲研究员认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使得生态补偿能持续、稳定地进行。而跨省的补偿也一直不是很健全,为了保护东江源,江西省关闭了很多工厂。保护生态的效益香港需要向广东提供补偿,但最初几十年江西都没有从广东或香港得到很好的补偿。江西省方面经过长期的协商,双方才达成协议,广东从香港提供的资金收益中划拨一部分资金作为东江源的生态补偿。 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在谈及供水时也说:供水工程是凿山劈岭架管搭桥将位于东莞水源地的水位提高了46米后倒流83公里而进入深圳水库,再经过输水涵管输入香港的。沿江当地政府沿着水库修筑十几公里的防护林,对库区实行全封闭管理,武警边防官兵一天两次巡逻,有关部门每天对供港水质进行检测。50多年来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优于国家二级水源标准以上。供水不只是用钱算账的问题,东江水沿途有深圳东莞等工业突飞猛进,而河源惠州等地也渴望发展,但都保护着向香港供水。供水工程是香港经济当年获得快速腾飞的最重要补给。 2015年立法会大会继续辩论财政预算案时民建联蒋丽芸炮轰人民力量议员陈伟业指政府多余东江水“倒入海”浪费公帑之说“乱七八糟”,声称特区政府已指去年没有出现浪费东江水情况,过去5年亦没有将东江水排出大海或浪费,但根據香港水務署年報(2014-2015),2014年香港的東江供水量為7.24億立方米,比香港政府每年購買8億立方米東江水的數量為低,顯示蔣麗芸的說法有誤。对于陈伟业指东江水受污染,斥内地“将屎水给香港人饮”的说法,蒋丽芸大表不满,声称东江水距离香港80多公里,输水系统全是密封式水管,确保香港人饮用水所订最高标准,每年维修、运作、电费昂贵,“内地把水蚀本卖给香港,希望大家有时饮水思源,你饮得人水就要感恩,不要讲风凉话”,虽2010年聯合國已通過將飲用潔淨水定為基本人權的議決,並承認水作為一項人權「一種法律權利,而不是一種商品,或是一種具施捨性質的服務」,无需感恩的說法,惟缺水地區依賴他人供水,這樣的依賴關係並非“聯合國人權”之類云云就可以簡化成“應該“同“理所当然”。.

新!!: 馬師曾和東深供水工程 · 查看更多 »

桂名揚

桂名揚(),生於廣東省南海縣,祖籍浙江寧波,原名桂銘揚,著名粵劇老倌。父親桂東原,叔父桂南屏,都是清末的所謂「經學家」。 桂名揚在11歲開始學戲,他的師傅姓潘,是「優天影」班的管事,雖不出名,但舞臺藝術知識很豐富,所以桂名揚的基本功學得極好。他擅長飾演小武戲,馬師曾在組成“大羅天”班後,看到桂名揚造詣不差,便以他充三幫小武。他能把馬師曾、薛覺先的表演藝術融會貫通並自成一家,人稱“馬形薛腔”。他所演的趙子龍,其威勢及風度大大超過馬師曾。他的表演頓挫鮮明,氣勢威猛,節奏緊湊,創造了一種名為“鑼邊滾花”,用高亢急驟的鑼鼓音樂配合上場身段的程式,讓人耳目一新,現已成為粵劇常用的出場程式。 1931年桂名揚率“大中華男女劇團”在美公演,大受歡迎,紐約安良堂贈他一面十四両重的金牌,上鎸“四海名揚”四字,開粵劇界男伶在美國獲贈金牌先河。 ”1932年桂名揚從美洲回來,便和廖俠懷、曾三多、陳錦棠組成「日月星」班,一登臺便得到廣大觀眾讚賞。演出《火燒阿房宮》等劇,更獲得很高的聲譽。一些文武生如任劍輝、麥炳榮、呂玉郎、羅家寶,桂名揚的徒弟有盧海天、梁蔭堂、祁筱英等,都對桂名揚的表演藝術均有借鑒或學藝。桂名揚對徒弟要求十分嚴格,梁蔭棠也勤學苦練。 桂名揚於1957年10月26日(星期六)早上,與么子桂仲川、徒弟鍾惠芳(12歲),從香港移居廣州市。當晚已立刻去看馬師曾演出的《鬥氣姑爺》。廣東粵劇團在1957年10月28日(星期一)開會歡迎剛從香港移居廣州的「金牌武生」桂名揚,由馬師曾、紅線女等都在會上致詞表示歡迎。桂名揚移居廣州後即在廣東粵劇團任職藝術指導,指導該劇團每齣劇的排演,並將整理他過去30多年來演出的首本戲,例如:《冷--皇夫》、《狄青三取珍珠旗》、《情放莽將軍》等,準備將來給該團演出。桂名揚住在他的養女粵劇花旦劉美卿(原名:桂美寶)在西關的家。廣東粵劇團以桂名揚旅途勞頓,特地給假讓他休息一個時期。在休假期間,桂名揚白天多是在家裡休息,中午到廣州酒家暍茶,晚上去看粵劇。 桂名揚長期患肺結核、心臟病、胃病等,1957年10月26日移居廣州後,廣東粵劇團為照顧他的健康,送他入醫院療養,經數月醫治,於1958年6月15日晚上9時45分因患肺結核在廣東省幹部療養院病逝,享年49歲。桂名揚病逝後,廣州市文化局、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廣東粵劇團以及廣州市粵劇人士及桂名揚生前友好已組成治喪委員會,為他料理後事,定1958年6月17日(星期二)上午11時出殯。治喪委員會委員名單:丁波、衛少芳、文覺非、白駒榮、白超鴻、關子光、李門、李翠芳、呂王郎、陳小茶、林榆、林韻、羅品超、鄭達、郎筠玉、馬師曾、紅線女、陸雲飛、梁國風、梅重清、黃不滅、黃寧嬰、崔子超、曾三多、新珠、靚少英、靚少佳、譚玉真。.

新!!: 馬師曾和桂名揚 · 查看更多 »

梁醒波

梁醒波(),原名梁侍海,廣東南海人,於新加坡出生,是華人界粵劇(文武生和「--」)電影及電視的一代始祖。.

新!!: 馬師曾和梁醒波 · 查看更多 »

江端儀

江端儀(),1940年代-1950年代香港電影明星(藝名梅綺),新約教會的創始人。.

新!!: 馬師曾和江端儀 · 查看更多 »

易劍泉

易劍泉(),廣東音樂作曲家、演奏家,廣東鶴山縣玉橋鄉人。1924年,在北京期間向梅蘭芳和歐陽予倩學習京劇。1928年與歐陽予倩、唐槐秋、嚴公尚等人在廣東成立廣東戲劇研究所,1931年於荔枝灣畔成立的雅集。 曾於1930年代在國民政府外交部任職,作為外交人員代表國民政府從德國、日本等領事簽署接收廣州沙面租界的外交文件。 1940年代於香港組織「正風社」 1960年代遷居中國,曾任廣州音專民樂系主任。.

新!!: 馬師曾和易劍泉 · 查看更多 »

新馬師曾

新馬師曾(),本名鄧永祥,暱稱新馬仔、祥哥,廣東順德人,是香港的出色粵劇及喜劇演員。曾拜何世杞為師。.

新!!: 馬師曾和新馬師曾 · 查看更多 »

曾三多

曾三多(),原名李壽生,廣東惠陽人,著名粵劇演員及編劇家。出身自粵劇世家,父親李蓉,戲班男花旦,藝名“勾魂蓉”。母親岑氏。自小跟從父親到馬來西亞等地演出。後來由其父親同班藝人曾來撫養。曾來是一個武藝超群的藝人,藝名“飛天來”。曾三多九歲便登臺飾演《武松殺嫂》西門慶一角。由於曾來全面教授曾三多曲藝,他能夠把鑼鼓點和曲牌、眼法、腰腿功、水袖、須功、身段等發揮得洽到好處。 18歲組建「國壽年班」。19歲赴上海演出,與粵劇編劇家合作改編上演了《姜太公釣魚》、《流沙井》等劇。40年代,曾三多跟隨師父先後在樂同春、環球樂、慶華年、大羅天、勝壽年、興中華、勝中華與肖麗章、靚少鳳、蛇仔利、馬師曾、陳非儂、新靚就、桂名揚、陳錦堂、廖俠懷等名家合作。編演了《蛇頭苗》、《雙象隱龍山》、《艷女戲頑郎》、《文太后》、《玉蟾蜍》、《血灑金錢》、《危城鶼鰈》等劇。他的代表作有《火燒阿房宮》、《岳母刺背》、《冰山火線》、《三十六迷宮》、《表忠》、《煞星降地球》、《教子逆君王》等等。 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曾三多分別被選為戲曲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理事。他更擔任“佛山專區青年粵劇團”名譽團長並在廣東粵劇院擔任藝術指導兼青年訓練班主任。.

新!!: 馬師曾和曾三多 · 查看更多 »

1964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馬師曾和1964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4月22日

4月22日在一年当中是第112天(闰年则是113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53天。.

新!!: 馬師曾和4月22日 · 查看更多 »

4月2日

4月2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2天(闰年的第9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3天。.

新!!: 馬師曾和4月2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马师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