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劉蝶廣場,占婆,印度尼西亚,古笪羅,婆那加塔,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咖哩雞,因陀羅跋摩一世 (占婆),第五王朝 (占婆),縮陽症,羅德島紅雞,芽莊市,馬來屬邦,馬來聯邦,马来,马来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历史,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龐蒂雅娜,蜂窩餅,釋利薩多跋摩,新加坡印度人,新加坡飲食,摩洛人,拿督公,曼煎粿。
劉蝶廣場
劉蝶廣場(英文名稱:Low Yat Plaza, 馬來名稱: Plaza Low Yat),是馬來西亞主要的電腦軟件和硬件的集中地。除了電腦,該商場也有許多的手機、平板電腦和影音產品。在劉蝶廣場的底樓也有許多餐廳。廣場的正門口,更是許多歌手舉辦簽唱會及歌友會的場所。早期,在商場的頂樓充斥了許多盜版產品,為人所詬病。.
查看 馬來和劉蝶廣場
占婆
占婆(越南語:Chăm Pa;占語:Campadesa;天城文:चंपा),又稱占波,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国。 该地在中国东汉时期属交州。137年(永和二年)東漢象林縣功曹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该地称为「林邑」。到了中國的唐朝,出現過「占波」、「瞻波」等叫法。唐朝中期,該國改名「環王」。 到了9世紀以後,該國開始以「占城」之名,出現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料之中。占城是梵文“占婆补罗”(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简称,其中「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的意思。「占城」本是該國對國王居所的稱呼,後來成為中國和越南對該國的稱呼。14世紀時期,該國國勢一度十分強盛,占城國王制蓬峨曾三次率軍攻陷越南陳朝的首都昇龍。但在制蓬峨死後,旋即遭到了越南的反擊,國勢轉衰。1471年,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發兵討伐占婆,佔領占婆的首都毘闍耶。從此以後,占婆僅領有南部賓童龍地區,並於1697年成為越南屬下的一個土司。1832年,阮朝的明命帝下令「改土歸流」,正式兼併了賓童龍地區,從此以後,占婆正式滅亡。 占婆在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部份改信伊斯蘭教(占族穆斯林今分布在柬埔寨為主)。.
查看 馬來和占婆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查看 馬來和印度尼西亚
古笪羅
古笪羅(Kauthara),又譯古笪,是占婆王國的一個組成國,其統治區域位於今日富安省至金蘭灣沿岸一帶。其都城楊浦那竭羅城(Yanpunagara)占婆人的信仰,深受外來的婆羅門教、佛教等宗教的影響。不過除此之外,占婆人原有其本土信奉的神靈,如在南部的古笪地區,便有信奉釋利摩落陀古笪羅(Çri Maladakuthara),即為其中一個能夠保存舊名的神靈。占婆大多數的原有舊神,都被婆羅門教諸神所代替,例如女神楊浦那竭羅(Yan Pu Nagara),便與婆羅門教裡的大自在天之妻婆伽婆底 (Bhagavati)所取代,位於今日芽莊市附近。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譯本,6頁。 8世紀左右,占婆的統治中心從北部移到南部,古笪羅開始興盛。婆那加塔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建立。不過該地區曾多次受到馬來、爪哇海盜的襲擊。 1471年,占婆失去了毘闍耶和阿摩羅波胝之地,古笪羅和賓童龍之地被封給了賓童龍占城國。 1653年,廣南阮主阮福瀕攻打賓童龍占城國,占婆王巴弼被迫將古笪羅之地獻給阮主。以其地置寧和、延慶兩府。 對大自在天王的奉祀,占婆人會製作其像,面部用金覆蓋。而大自在天王的妻子,占婆人稱為婆伽婆底(Bhagavati),與本土信仰裡的女神楊浦那竭羅(Yan Pu Nagara)混而為一,占人對之亦相當崇敬,設有專祠來奉祀。.
查看 馬來和古笪羅
婆那加塔
婆那加塔()亦稱婆塔(),范瓊標記作“逋那𪃿塔”,是古代占婆王國的寺廟,位於今越南南部的芽莊。該塔供奉占城神話中的神祇楊婆那加(Yan Po Nagar),該神的地位相當於佛教、印度教中神祇七俱胝佛母和難近母。 婆那加塔的建築矗立於Cù Lao山上,共有三層。其中,最高的一層包含有兩排的塔。其主塔高25米。 婆那加塔的一座石碑證明了該塔始建於781年以前。而另一座石碑證實,當時馬來、爪哇的海盜強盛,不斷騷擾占城沿岸。占城國王釋利薩多跋摩雖然擊退了他們,但許多佛塔卻毀於這場戰爭,因此國王十分痛心,下令於784年重修了婆那加塔。 還有一座建於918年的石碑記載,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三世(即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因德漫)下令為七俱胝佛母建立了一座金像。但在965年,金像被真臘人竊走。國王下令于原址重建了一座。一座建於1050年的石碑聲稱,國王動用大量土地、奴隸、珠寶和貴重金屬建造了此像。此後的一些石碑表明了這座金像在後來被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當作膜拜對象。 17世紀以後,越南人佔領了占城,奪取了婆那加塔,並稱之為天依聖母廟。這是因為越南人把楊婆那加稱作天依聖母的緣故。如今,婆那加塔已成為芽莊的著名景點。.
查看 馬來和婆那加塔
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
是一款由全效工作室开发、微软于1999年发行的即时战略游戏,最初支持的平台包括Microsoft Windows及Mac OS操作系统,它是帝国时代系列的第二代游戏产品。2000年,微软发布《国王时代》的资料片《帝国时代II:征服者》。2001年,科乐美发布该游戏的PlayStation 2版本和任天堂DS衍生版本。 《帝国时代II:国王时代》的游戏背景设置於中世纪,玩家能夠从13种不同的文明當中选出其中1种进行游戏,这些文明包括不列颠、拜占庭、凯尔特、哥特、条顿、法兰克、蒙古、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和維京。玩家经过收集资源,利用资源来修建自己的城镇,建立军队,然后试图消灭敌人。游戏设置5个基于真实历史的战役模式,玩家必须按照游戏指示完成特定的目标。单人模式则分为3种,此外游戏支持在局域网、互联网上进行多人游戏。 许多电子游戏媒体都给予该游戏正面的评价,他们对于游戏中相对前作的新特性、玩法的进步等都表示称赞。不过,仍有部分评论者认为游戏对于单位的表现过于平淡无奇,也有人评价这款游戏时认为它和其前作《帝国时代》过于类似。游戏发行3个月后,其销量达到2百万套,并在7个国家的电子游戏市场成为最畅销的产品。由于该游戏对于同类游戏产生的影响十分重大,业界和媒体授予它多种奖项。该游戏也成為前三届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的比赛项目。.
咖哩雞
咖哩雞,是一種南亞地區的菜式,不過東亞都很流行。咖哩雞煮法簡單,其它用料成份不同可變化出各地風味,如印度咖哩雞、馬來和香港快餐咖哩雞馬鈴薯飯等。 Category:咖哩食品 Category:雞肉料理.
查看 馬來和咖哩雞
因陀羅跋摩一世 (占婆)
因陀羅跋摩一世(「因陀羅跋摩」占名:Indravarman),占婆第五王朝(當時稱「環王國」)第三位君主。據占婆碑誌資料顯示,因陀羅跋摩一世在位時內治昌明,外摧敵人。此外,因陀羅跋摩一世曾遣使到中國,與唐朝政府修好。.
第五王朝 (占婆)
占婆第五王朝(758年至859年),為占婆國的一段歷史時期,中國典籍稱此一時期的占婆國號為「環王」。約於757、758年左右,占婆國中的要人尊奉來自賓童龍(Panduranga)的貴族畢底邠陀羅跋摩(Prithivindravarman)為王,第五王朝由此開始,經歷五位君主,存在約一百年,至毗建陀跋摩三世(Vikrantavarman III)死時,因沒有繼承人,遂由第六王朝所取代。第五王朝時期裡,曾與中國唐朝、真臘等鄰國發生軍事衝突,占婆取得若干勝利,奪得部份土地。此外,第五王朝時期與南中國海一帶的爪哇進行文化往來,使占婆的建築藝術受到感染和影響。.
查看 馬來和第五王朝 (占婆)
縮陽症
縮陽症(英語:koro)或稱恐縮症,是一種常見於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文化結合症候群(Culture-bound syndrome)及心理疾病,患者即使其生殖器官沒有任何真正的變化,仍會堅稱他的生殖器官正在縮入體內,並且堅信其完全縮進人體就會致死,它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所收錄。此病全球都有發生記錄,在非洲,亞洲和歐洲,與生殖器官收縮恐慌相關的集體歇斯底里有一定歷史。在美國和歐洲,此症通常 稱為生殖器后缩綜合症(genital retraction syndrome)。可通過心理評估以及身體檢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生殖器官縮入體內的疾病Chowdhury AN.
查看 馬來和縮陽症
羅德島紅雞
羅德島紅雞,是一種源自美國羅德島州的雞,因毛色帶紅色而得名。其體色是源自其馬來血統。 此種以體格強健、對熟人友善但對外界具侵略性,以及肉、蛋、觀賞兼具的多用途特性聞名。是羅德島州的州鳥。 Category:家鸡品种 Category:美国家禽品种 Category:羅德島州.
查看 馬來和羅德島紅雞
芽莊市
芽莊市(),是越南中南部沿海城市,庆和省省莅,以其质朴的海滩和卓越的潜水環境迅速成为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大量东南亚地区的背包游客。芽庄湾是世界最美丽的海湾之一。 在占城統治時期,该市原名是Kauthara。現在仍留下建於該時代的婆那加塔。 作为沿海城市,芽庄是海洋科学中心,設有。.
查看 馬來和芽莊市
馬來屬邦
馬來屬邦(Unfederated Malay States,Negeri-negeri Melayu Tidak Bersekutu,華語俗稱「五州府」),是大英帝國於殖民時期在馬來半島的5個馬來土邦的總稱(包括玻璃市、吉打、吉蘭丹、登嘉樓和柔佛),而且受英國保護但沒有加入馬來聯邦。除柔佛外,泰國周邊4邦原為暹羅藩属,後於1909年因宗主權變更而被劃歸英國。總體而言,马来屬邦的自治程度一般比马来聯邦的自治程度更高。 1946年4月1日,馬來屬邦與馬來聯邦、海峽殖民地(不含新加坡)在英國政府管理下,組成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 Category:馬來西亞歷史.
查看 馬來和馬來屬邦
馬來聯邦
來聯邦(1895年-1946年;Federated Malay States,Negeri-negeri Melayu Bersekutu,華語俗稱「四州府」),是大英帝國在馬來半島的殖民政体之一,由半島上4個接受英國保護的馬來王朝所組成,包括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和彭亨,首府為吉隆坡。 自《邦咯條約》開始,四州逐步為大英帝國所控制,其外交和防務均由英國負責。在內政方面,,除了涉及馬來習俗和伊斯蘭教的事務以外,四州均須聆聽英國派出的参政司的意見。 1946年4月1日,馬來聯邦與馬來屬邦、海峽殖民地(不含新加坡與馬六甲)在英國政府管理下,組成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
查看 馬來和馬來聯邦
马来
#重定向 馬來.
查看 馬來和马来
马来亚
来亚(Melaya.;Malaya.)可以指:.
查看 馬來和马来亚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查看 馬來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历史
來西亞是一個擁有狹長海岸線(如馬六甲海峽),並且接受全球貿易與外來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過去,傳自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文化一直主導该国的早期區域史,其影響力於西元7世紀到14世紀之間擴大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以及婆羅洲諸多地方,並在室利佛逝文明於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時期達到頂峰。 早在前3—1世紀,即已出現古吉打王國(羯荼);布央谷文明則在3世紀出現。10世紀起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就曾多次途徑馬來半島。 1136年第9任吉打统治者玛哈拉惹得哇拉惹二世自兴都教皈依伊斯兰教,改称,建立吉打苏丹王朝,兴都王朝也就此走入歷史。15世紀伊始,島上以馬六甲為首的一些新興蘇丹國開始採用伊斯蘭教,使得伊斯蘭教對马来人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反之亦然。 1511年,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成為在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地區建立定居點的第一個歐洲殖民列強,而荷蘭人也在1641年緊隨其後。然而,當英國人在亞庇、古晉、檳城和新加坡初步建立軍事基地之後,他們卻成為最終能夠確保其霸權橫穿各個 出於外部因素影響,現在的馬來群島地區被劃分成六个主權國家(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和菲律賓)。儘管如此,基於地理和歷史連接,今天的馬國在文化和語言上,与馬來群島國家之間的差別較少。.
查看 馬來和马来西亚历史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統治的一個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前111年,西漢攻滅南越國後,設南越舊地為交州,並置九個郡縣: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為了便於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漢廷非常關注在肥沃的紅河三角洲的統治。在前1世紀時,漢朝在交州的統治十分寬鬆,雒越的君長在自己的部族裡依舊保持著他們世襲的權力。然而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鼓勵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加強了稅收,將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查看 馬來和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龐蒂雅娜
蒂雅娜(Pontianak),是馬來傳說中的吸血鬼,由難產而死的孕妇所变。以美麗女人的形象出現,會伴头指甲花香味。也會以鳥的形態出現,多數棲身蕉樹叢中。.
查看 馬來和龐蒂雅娜
蜂窩餅
蜂巢餅或稱蜜蜂竇是一道流傳於馬來半島一帶的糕點,使用麵粉、粘米粉、雞蛋、椰漿、砂糖拌成麵糊,讓麵糊沾點在蜂巢裝的餅模模上,再放進熱油內將其炸熟,成品類似蜂巢或幾何圖案的大圓花瓣,吃起來薄而脆。雖然材料簡單且廉宜,但製作過程麻煩,需要長時間站在熱油旁,搖晃餅模直到麵糊脫落,再用筷子不停地翻動糕點的每個孔洞,讓它在熱油中定型,加上馬來西亞炎熱的氣候,製作過程非常艱辛,使得這糕點通常只有在華人的農曆新年、馬來人的開齋節或印度人的屠妖節才會見其踪影。其外型與與中國南部一帶流傳的“糖環”類似,但是製作方式並不相同。 蜂巢餅是一道源自南印度的食品,在南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將其稱為“Achu Murukku”,在喀拉拉邦(Kerala)則叫做“Achappam”。後來這糕點流傳至馬來人社群,因沾麵糊下鍋油炸的模具是由黃銅(Loyang)所製,因此被稱為“黃銅餅(Kuih Loyang)”。早期土著嫁給華人成為娘惹後,開始將這道馬來食品帶入華人社會,再進行改良,成為流傳於南洋華人社會中,成為農曆新年中必備的食品之一。華人因糕點的圓盤形且充滿洞柱,而聯想成蜂窩,因此將其稱為“蜂巢餅”或“蜜蜂竇”,也有不少福建人將其稱為“蜂窩菊”(Pang Siu Kiok),後來這道糕點也傳入當地的印度社區中,也成為該族群的佳節糕點之一。近年來,在馬來社區中,因有人認為其形狀類似玫瑰花,而將其稱之為“玫瑰花餅(Kuih Ros)”.
查看 馬來和蜂窩餅
釋利薩多跋摩
釋利薩多跋摩(又簡稱薩多跋摩,占名:Satyavarman),占婆第五王朝(當時稱「環王國」)第二位君主。釋利薩多跋摩在位期間,曾受馬來、爪哇海盜的侵寇,並予以打擊。在內政上,釋利薩多跋摩大興土木,建造神祠和宏偉宮室。.
查看 馬來和釋利薩多跋摩
新加坡印度人
新加坡印度人(也被稱為新加坡印度裔;சிங்கப்பூர் இந்தியர்கள், Ciṅkappūr Intiyarkaḷ)是對生活在新加坡的南亞裔的稱呼。印度裔社群佔新加坡人口的7.4%,使印度裔成為新加坡第三大族群。雖然古印度文化對新加坡本土的馬來文化有了深刻影響,但印度裔社群真正開始移居到新加坡的時間在現代新加坡的建立時期(1819年),當時移居新加坡的印度人包括契約工人,士兵和罪犯。到二十世紀中期,又有一批印度裔移居新加坡。新加坡的印度人社群貧富差距大,自1990年代以來,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印度移民移入,使新的矛盾形成。新加坡印度裔社群在語言和宗教上多樣化,多數為來自南印度的坦米爾人。新加坡當地的印度文化已經深耕了近二百年。至1990年代,隨著印度文化在更廣泛在新加坡文化中擴散,已經發展和當代的印度文化有所不同。來自印度新移民增加了當地印度裔社群的規模和多樣性。新加坡印度裔社群透過往返印度的低成本航空及影視傳媒與母國印度連繫在一起。.
查看 馬來和新加坡印度人
新加坡飲食
由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新加坡飲食反映出新加坡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多樣性,來自中國、印尼、印度、土生華人、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緬甸,以及來自十九世紀英國所帶來的西方移民傳統(特別是英語和一些葡萄牙語影響的歐亞,被稱為基斯)所產生的相互影響,為百年文化彼此交融、互動而成的產物。 各族群除了帶來原有的飲食文化外,彼此之間也互相影響,甚至融合出新的特色。在新加坡的小販攤檔中,即可見得此一現象:華裔廚師受到由印度文化的影響,可能會嘗試多樣化的調味品及配料,如羅望子、薑黃和酥油;而印度廚師則可能提供炒麵等菜。隨著來自各種不同國家的影響,它足以顯示全球化的現象,進一步影響新加坡的飲食習慣與料理方式。.
查看 馬來和新加坡飲食
摩洛人
摩洛人(Moro)是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巴拉望省、蘇祿群島及婆罗洲的穆斯林各民族,涵蓋、、馬拉瑙人、雅坎人、桑吉爾人、(也叫「蘇祿人」)、巴喬人、等,是阿拉伯人與马来人和當地原住民的混血後裔,佔菲律賓約5%-10%人口。在马尼拉与宿霧也有他们的社团。 該區人口使用多種語言,屬南島語系,文字以阿拉伯字母書寫。摩洛人除了共同信奉伊斯蘭教外,政治、社會和生活方面形成許多共同特點,形成一個獨特的政治力量。各地方政權政教合一,由蘇丹統治,保留奴隸制,社會分為世襲貴族、自由民和奴隸3個等級。主要從事農業,栽培水稻、旱稻。擅長航海。漁業、手工業和商業發達。 當地人稱其居住地為摩洛蘭(Moroland);菲律賓政府稱此地為「菲律賓南部」,並為當地的長期獨立運動及游擊隊問題所困擾。.
查看 馬來和摩洛人
拿督公
拿督公(白話:)是東南亞民間信仰的神祇,通常見於馬來西亞、星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麻六甲海峽沿岸地區,是一個混合馬來亞祖靈崇拜、回教的蘇非派信仰和中國民間信仰的神祇。.
查看 馬來和拿督公
曼煎粿
曼煎粿(香港又叫冷糕) ,可能源自於福建泉州一帶,是煎餅的一種,使用以發酵的麵糊倒入圓形煎盤上,讓麵糊受熱發脹而成,其餡料多以炒香的花生碎、蔗糖及罐頭玉米粒為主。是一道盛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臺灣、福建泉州等地的街邊小吃。.
查看 馬來和曼煎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