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鐵路博物館

指数 香港鐵路博物館

香港鐵路博物館(英語:Hong Kong Railway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墟市中心,是香港文化博物館轄下分館,有着風格獨特金字頂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專門介紹香港鐵路運輸歷史。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39 关系: 大埔大埔 (香港)大埔區大埔墟大埔墟站大埔七約大埔火車站大埔站大埔新市鎮太和站 (香港)寶鄉邨富善街小時候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九廣鐵路九廣鐵路車站列表九龍巴士64K線京九铁路车站列表和合石支線香港2007年12月香港博物館列表香港鐵路博物館香港法定古蹟列表香港文化博物館葛量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電影)鄉村學校 (香港)雞同鴨講G12型柴油機車東鐵綫沙頭角支線泰亨鄉港鐵中期翻新列車港鐵車站指南港鐵G16型柴油機車新界新達廣場1913年香港1999年香港通用郵票

大埔

大埔,可以指:.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埔區

大埔區(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東平洲、大埔滘、汀角、船灣、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部(西貢北)。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根據2016年中統計,大埔區人口為303,926人。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區(第1是屯門區,第2是葵青區)。.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區 · 查看更多 »

大埔墟

大埔墟(英文:Tai Po Market)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墟市;大埔舊墟(英文:Tai Po Old Market),則是香港現已消失的墟市,兩者都是位於新界大埔。現時大埔舊墟(位於林村河以北,汀角路以西,大埔舊墟天后宮附近一帶地方)已完全成為住宅區,墟市已經消失。大埔墟(位於林村河以南,廣福道兩旁)則仍然有墟市富善街(前太和市,以文武二帝廟為中心),但隨大埔墟火車站遷移,大埔市中心位置已遷到大埔墟四里一帶。由於大埔舊墟墟市消失,卻仍留其名,因此一般人會將大埔舊墟與大埔墟混為一談,實際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墟 · 查看更多 »

大埔墟站

大埔墟站(Tai Po Market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的一座鐵路車站,位於新界大埔區大埔新達廣場旁。車站共有4個月台,並以採用兩個島式月台排列,於1983年4月7日啟用。.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墟站 · 查看更多 »

大埔七約

大埔七約是大埔區中的七條村落(地區),包括泰亨約、林村約、翕和約、集和約(即沙羅洞)、樟樹灘約、汀角約、粉嶺約,全部為非鄧姓的村落。 清嘉慶年間,大埔以北的泰亨村文氏計劃在「大步墟」建屋及開設商舖,但遭到大埔頭鄧氏家族的阻攔。光緒十八年 (1892年),新安知縣裁定「大步墟」為鄧氏稅地,其他氏族不能在內建舖,並勒石立碑於天后廟內。 以文氏為首的七約於同年在「大步墟」(大埔舊墟)對岸成立「太和市」(大埔新墟)。同時「大埔七約鄉公所」亦正式成立,鄉公所辦公的地方就設在今天富善街的文武廟內。為方便鄉民往返林村河兩岸,七約於1896年修建由「太和市」到林村河北岸的「廣福橋」。及後九廣鐵路 英段在「太和市」設立大埔墟火車站,太和市的發展大大超越「大步墟」。.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七約 · 查看更多 »

大埔火車站

大埔火車站,或稱大埔車站,可以指:.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火車站 · 查看更多 »

大埔站

大埔站可以指:.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站 · 查看更多 »

大埔新市鎮

大埔新市鎮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座落於新界東大埔。二次大戰以後,大埔的人口不斷增加,1971年大埔的人口已增至67,000多人。1979年1月,港府宣佈將大埔發展為新市鎮。.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大埔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太和站 (香港)

太和站(Tai Wo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的一座鐵路車站,位於新界大埔區太和邨,亦是前九廣鐵路少數建於公共屋邨內及以公共屋邨命名的車站。.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太和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寶鄉邨

寶鄉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P09,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大埔墟寶鄉街1號,旁邊為香港鐵路博物館及港鐵東鐵線路軌,原址則為大埔鄉事委員會辦公室及大埔臨時街市,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由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此邨分為兩期興建,第1期重置大埔鄉事委員會辦公室、興建兩層地庫停車場及3層高平台,及兩幢21層高L字型的非標準型公屋大廈,位處3層高平臺之上,而部分單位因避開鐵路噪音而作打斜撇角的特別設計,以遠離噪音聲源;此邨兩幢樓宇分別命名為寶興樓及寶順樓,共提供483個單位,可供1300人入住,此邨已於2016年9月入伙。第2期則興建停車場及社區設施,預計於2018年年中完工。.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寶鄉邨 · 查看更多 »

富善街

富善街(英語:Fu Shin Street)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大埔的街道,全長約150米,也是香港其中一個傳統市集,富善街太和市曾是新界東第一大墟市。.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富善街 · 查看更多 »

小時候

《小時候系列》(When We Were Young Series)是香港電台電視部拍攝製作的單元劇系列,此劇系列為兒童劇,曾於1977年、1999年、2005年和2006年製播。 此劇系列共分為四部:第一部共分為43集;第二部共分為10集;第三部共分為8集;第四部名為《小時候-小小亞細亞》,共分為6集。.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小時候 · 查看更多 »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No Regrets)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民初恩仇電視劇,為2009年電視劇《巾幗梟雄》的姊妹兄弟劇,由鄧萃雯及黎耀祥領銜主演,並由黃浩然、陳法拉、惠英紅、岳華、謝雪心、敖嘉年、胡定欣及麥長青聯合主演,監製李添勝。此劇為2010無綫節目巡禮劇集之一,亦為第14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中無綫電視推介的重頭劇及無綫電視43周年台慶劇。此劇是無綫首齣提供英文字幕予數碼電視用戶的電視劇。義海豪情為2010年代最高收視的冠軍,大結局錄得最高47點。.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九廣鐵路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車站列表

以下是九廣鐵路在兩鐵合併前的車站列表:.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九廣鐵路車站列表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64K線

九龍巴士64K線是香港新界一條來往元朗市中心及大埔墟站的巴士路線。本線下設一輔助線及一假日線: 64S線,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由上村單--開出兩班往錦上路站。此編號已是第二次使用,第一代64S於2000年11月28日,因錦田公路近錦田市發生興建中的九廣西鐵(即港鐵西鐵綫)鐵路鋼陣墜下事故,導致錦田公路凹頭至高埔村一段全線封閉,64K線需改經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往返而開辦的臨時服務,由大埔墟站至錦田公路(近蒙養小學),直至翌日凌晨因錦田公路重開,64K線恢復原有路線而停辦。 264R線,只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為本線假日版,起訖點與主線64K相同,唯取道9號幹線大埔至元朗段來往兩地。.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九龍巴士64K線 · 查看更多 »

京九铁路车站列表

这是一个标注了由北京市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大京九铁路所有车站的列表。.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京九铁路车站列表 · 查看更多 »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支線(1949年10月15日-1983年4月10日) 是九廣鐵路在電氣化以前的一條支線,以方便日常運送遺體及骸骨往和合石的火葬場及墳場,及於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運送前往當地掃墓的乘客。.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和合石支線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12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香港2007年12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博物館列表

下列是香港各博物館的列表。截至CURRENTYEAR年CURRENTMONTHNAME為止,香港共有約60所博物館。 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定義,博物館是「一所永久性和開放給公眾的非牟利機構,目的在於服務社會和促進社會發展,負責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人類及其環境有關的實証,供研究、教育及觀賞之用」。香港國際博物館日2002博物館博覽,第8頁 故此,所有符合以上博物館定義的香港文博機構,皆會收錄在此列表內。 此列表包括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香港其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轄下的博物館、教育機構及非牟利團體轄下的博物館、私營及其他組織轄下的博物館,以及已關閉的博物館。此列表並不包括籌建或規劃中的新博物館。此列表會列出博物館的名稱、相片(如有)、啟用日期、關閉日期(如有)、管理機構(不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一節)、所在位置以及入場收費。其中「相片」一欄所列出的是博物館建築物的外貌,如果博物館沒有自有建築物,會以博物館所在的建築物外貌相片代替。另外,此列表中會以淺灰色背景代表設有入場收費的博物館,其所有入場門票價格均以港元計算。.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香港博物館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鐵路博物館

香港鐵路博物館(英語:Hong Kong Railway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墟市中心,是香港文化博物館轄下分館,有着風格獨特金字頂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專門介紹香港鐵路運輸歷史。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香港鐵路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刊憲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位於香港島、11項位於九龍、50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8項位於離島。.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市中心,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範疇。博物館耗資超過8億港元興建,2000年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設有12個展覽場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為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2009/10年度總參觀人數達到479,000人次。 博物館透過常設展覽館及專題展覽館的多元化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博物館亦出版季度博物館通訊、製作教學資源冊及工作紙,同時也舉辦相關講座、學校節目、親子/兒童活動、劇院節目和導賞服務等,鼓勵不同社群學校參與博物館活動。 香港鐵路博物館、三棟屋博物館及上窰民俗文物館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分館。.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葛量洪

葛量洪爵士,GCMG(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又譯葛亮洪,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香港輔政司署供職,及後歷任百慕達與牙買加兩地的輔政司、尼日利亞的布政司,以及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等職,1947年至1957年出任第22任香港總督,是除麥理浩勳爵外,任職時間最長的港督。葛量洪治理香港獲得不錯的聲望,另一位是1970年代港督麥理浩勳爵,可算是港人印象較深刻的港督。 在港督任內,葛量洪爵士見證了中國的國共內戰,及中國共產黨取代中国国民党,並於1949年建立了新政權。中共建政後的政治動盪,使香港在人口、社會和經濟各方面都出現既深且廣的轉變,而國、共兩黨在香港的衝突和政治事件的迭起,以至於韓戰的爆發,再加上香港戰後百廢待興,社會基建受到嚴重破壞,都使葛量洪爵士面對着極其嚴峻的考驗。不過,在他的帶領下,港府作出多項重大措施,成功使香港成功克服重重困難,並且建構出香港在戰後的基本格局,漸漸從轉口港轉型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港。葛量洪爵士在1965年曾發行自己的回憶錄,在書中,他對中國大陸的共產政權以及香港前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評論,其中,他認為不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掌政,中國終有一日都會向英國提出收回香港。.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葛量洪 · 查看更多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電影)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The Midnight After)是一部由陳果執導的科幻電影,改编自香港高登討論區上連載,由Mr.所著的同名小說。電影於2013年7月煞科,於2014年4月10日上映,由黃又南、文詠珊、任達華、徐天佑、惠英紅和林雪等演出。 影片於2014年2月入圍第64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是陳果繼《三更2之餃子》後第二部躋身柏林電影節的作品,於2014年2月7日在電影節上作全球首映。 電影亦成為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並設有兩場香港首映場次。.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電影) · 查看更多 »

鄉村學校 (香港)

香港的鄉村學校,簡稱村校,泛指位於新界或離島等偏遠鄉村提供教育服務予鄰近鄉村子弟的學校。教育局沒有將學校特別註冊為「鄉村學校」。大多數村校在1950年代初建成,當時新界鄉郊地方交通不便,小學教育亦未普及,不少村童失學,村校使到適齡學童獲得基礎教育的機會。大部分村校由民間開辦,村民籌募經費及捐地用以建校,供給村內適齡兒童就讀;而小部分則由商會、同鄉會、宗教團體及個人形式辦學。 村校的設施水平遠低於近年落成的學校校舍,很多只有數個課室,早年有部分採取複式教學,安排兩個或以上級別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室上課。校建築多為設有空地的平房,校舍與大自然接近,師生人數較少,相對市區學校關係也密切得多。 直至1997年全港共有103間鄉村學校,到了2010年有83間已經停辦,當中有40間因按照「統整使用率低的小學 」政策(統整政策)而停辦。直到2014/15學年,仍然有20間村校繼續營運。.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雞同鴨講

是一部由高志森執導、于仁泰監製的香港電影,於1988年7月14日首映。 劇情是關於中式燒鴨店和西式炸雞快餐店的商戰、溫情喜劇。 本片是許冠文1980年代電影反映社會現象的作品之一, 在當時午夜場反應良好,並獲得暑期最賣座票房紀錄。 作為出品人許冠文首部投資拍攝的電影,「雞同鴨講」集合許冠英、張艾嘉、吳啟華、盧冠廷、谷峰等,還有其弟許冠傑客串演出並撰寫主題曲「你有你講佢有佢讲」。.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雞同鴨講 · 查看更多 »

G12型柴油機車

G12型柴油機車,是一款由美國易安迪公司生產之出口型柴電機車,擁有多種版本。其中香港九廣鐵路曾使用的柴油機車,現時除51號獲保留外,全部均已離開香港(52-55號),運返澳洲繼續服役。.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G12型柴油機車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東鐵綫 · 查看更多 »

沙頭角支線

沙頭角支線(1912年4月1日-1928年4月1日)是九廣鐵路於香港新界北區的一條已經廢止的鐵路線,由今日的粉嶺站通往沙頭角。支線於1912年開通,直至因沿線興建了公路而客量大跌,終於在1928年廢止,營運了僅16年。.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沙頭角支線 · 查看更多 »

泰亨鄉

泰亨鄉(Tai Hang Village,亦作Tai Hang Heung),舊名叉坑,亦稱太坑,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北部,林村谷與上水粉嶺平原之間,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文氏的其中一個聚居地。.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泰亨鄉 · 查看更多 »

港鐵中期翻新列車

中期翻新列車(Mid-life Refurbishment Train)於翻新前稱為都城嘉慕列車(Metro-Cammell Train),亦一直稱作「(電氣化)火車」,俗稱「黃頭」;翻新後稱為中期翻新電動列車,對外簡稱中期翻新列車或MLRMLR 乃Mid-life Refurbishment(中期翻新)的簡稱,俗稱「烏蠅頭」,乃九廣鐵路公司(九鐵)擁有的直交傳動通勤型電動列車,並隨九鐵和地鐵營運合併,2007年12月2日起,全數租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繼續在東鐵綫行走。目前本列車仍為東鐵綫的主力列車車型,將於2019年起陸續退役。.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港鐵中期翻新列車 · 查看更多 »

港鐵車站指南

車站指南(Station Information)為港鐵在旗下市區綫車站(含港鐵深圳龍華綫車站)免費派發的車站資訊單張,由前地鐵和九廣鐵路的街道圖演變而成。由2007年12月2日起將地鐵街道圖及其他資料合併而成為每個車站一式一份的免費單張──車站指南。而前九鐵部分之車站指南則於2008年2月1日推出。 車站指南印製的目的是為指引不熟悉該區地方的乘客而設,而車站指南中的頭尾班車資料是提醒一些早出夜歸的市民知道在何時之前須上車,而港鐵並沒有宣傳,現時大多--香港的鐵路迷較為清楚車站指南的存在。.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港鐵車站指南 · 查看更多 »

港鐵G16型柴油機車

港鐵G16型柴油機車,是港鐵東鐵綫的貨運柴油機車車款之一,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兩鐵合併後租予港鐵公司使用。此類機車共有4輛。其中57號已退役,並於2014年11月中於羅湖貨場報廢拆解。.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港鐵G16型柴油機車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達廣場

新達廣場(Uptown Plaza)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南運路9號,是唯一一個靠近港鐵大埔墟站的大型商場,佔地約16萬平方呎。由新鴻基地產負責興建,於1991年4月入伙,商場管理公司為啟勝管理,住宅物業則由康業服務負責。.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新達廣場 · 查看更多 »

1913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1913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99年香港通用郵票

1999年香港通用郵票(1999 Hong Kong Definitive Stamps)是香港郵政於主權移交後後發行的第一套通用郵票,於1999年10月18日發行。 這套郵票以香港地標及香港旅遊景點為主題,共有16種不同的面額,每種面額以不同的景物代表。此外,2002年4月1日因應郵資調整而發行了同一主題的5種新面額郵票(下表中有*者)。.

新!!: 香港鐵路博物館和1999年香港通用郵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舊大埔墟火車站舊大埔墟站香港铁路博物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