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香港警察傳統

指数 香港警察傳統

香港警察歷史源遠流長,至今經歷近170年,經歷過幾番時代變遷和文化轉變,因此孕育了獨特的一套香港警察傳統。.

目录

  1. 29 关系: 差人幫辦伙伴心理服務課咬糧督察 (香港警察)砌生豬肉紅膊頭總督察總警司見習督察香港威海衛警察香港警察徽章香港警察歷史高級督察高級警司警司警察總區警務處助理處長警務處副處長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警務處處長警隊博物館雜差探長梁成恩浩園摩羅差曾國恒

差人

差人為警察的俗稱,常用於兩廣、港澳及其他粵語使用地區,以香港社會最為盛行,特別是香港社會上普遍尚未引入警察此稱呼前。中國歷史上,地方的治安管理機構是衙門,執行差事者名衙門差役。時至1840年代,由於香港警隊於成立初期曾經被翻譯為香港差役,因此警察人員被稱為差人(視乎性別;俗稱:差佬、差婆);此詞亦被兩廣及澳門社會採納使用,並且成為慣用語至今;如刑事警察有雜差的俗稱。.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差人

幫辦

幫辦原指幫助主官辦理公務的人,源於清朝官制。 1860年,清朝政府洋務運動時期創建煉鐵廠、兵工廠以及北洋水師等等近代建設,並且向外購買製造工具和鐵甲艦等等。同時任命知曉外文的華人官員為幫辦,辦理洋務。 適逢19世紀,香港警隊已有華人擔任督察,他們當時是社會上一極少数能通曉英語的華人警官,職務與當時的清朝幫辦相似,因而得此綽號。.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幫辦

伙伴

伙伴本作火伴,約定俗成為--伴或--伴,指一同生活或者共事者,源起於軍人同火之意思。此詞亦引申解作工作搭檔或商業之間的合作關係。 此稱呼仍然流行於香港紀律部隊,俗稱「火記」。.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伙伴

心理服務課

心理服務課(英文:Psychological Services Group,縮寫:PSG)於1983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人事部人事服務及職員關係科,其主要責任為提供專業臨床心理學顧問、心理測試、心理輔導及教育服務,倡導精神健康,鼓勵人員在職業與生活間取得適當的平衡。警務人員前往心理服務課求助時,警察臨床心理學家會先了解有關人員所面歉的困難或者所遇到的問題,再就其壓力的成因、徵狀、慣常的壓力應對模式、個人性格及特質、身邊的支援系統和個人改變的動力等方面作出綜合性的評估。就評估所得的結果,協助有關人員了解問題所在,與人員商討處理情緒及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指引。此外,心理服務課亦接收召喚,到災難及罪案現場或者警務處所提供心理輔導,並且透過入職心理評估,協助處理招募事宜。.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心理服務課

咬糧

咬糧泛指於2000年7月15日以前入職的香港警務人員所持有的其中一項福利,即達45歲時,可以申請退休(現時一般紀律部隊人員的退休年齡為55歲,處長級為57歲),並且享有一次性的退休金、每月性的退休俸祿(俗稱長糧)和其他福利。由於現時此種(包括退休金和退休俸禄的發放在內的)福利不再復存,咬糧亦有被引伸指作提早退休的意思。.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咬糧

督察 (香港警察)

督察〈英文:Inspector of Police,縮寫:IP〉俗稱「幫辦」、「雷粒」和「兩粒花」,是香港警察職級其中一個督察級職級,為警官的級別;職級與高級督察一樣,位於見習督察之上,總督察之下。.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督察 (香港警察)

砌生豬肉

生豬肉是香港常見的用語,是指捏造證據和誣告。原意是指警察利用偽證誣告無辜的人士。「砌生豬肉」最初僅用於警察的插贓和誣告,後來擴展到適用於其他執法部門。現在,香港的傳媒常把捏造證據的誣告,甚至未能提出實際證據的指責,都稱為「砌生豬肉」。由於執法機構「砌生豬肉」,會令被告得不到公平的審訊,造成冤獄,而捏造證據和誣告的行為,會導致法庭不能公正審理案件,該等行為已構成妨礙司法公正。因此,執法機構一旦被揭發「砌生豬肉」,涉案的執法人員會被處分,甚至會被起訴。.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砌生豬肉

紅膊頭

紅膊頭是皇家香港警務處軍裝部員佐級部份人員所佩戴的紅色底板肩章的俗稱。於1970年代後期起,具備一定程度的英語溝通及英文寫作能力的員佐級人員在考獲相關資格後,就會獲得紅色底板肩章,以方便外籍人士和遊客識別。於1990年代中期,隨著中學英國語文科合格成為了基本招募學歷要求,此項制度被取消。.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紅膊頭

總督察

總督察(Chief Inspector)是英聯邦國家或地區的警銜。日本警銜中的警部亦英譯為「Chief Inspector」。.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總督察

總警司

總警司(Chief Superintendent)是英聯邦國家或地區的警銜。.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總警司

見習督察

見習督察(英文:Probationary Inspector of Police,縮寫:PI)俗稱「見習幫」、「豬仔幫」、「朱粒」和「一粒花」,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低級督察級職級,1972年警隊架構重整後設立,為警官的級別;位於警署警長之上,督察之下。.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見習督察

香港威海衛警察

香港威海衛警察(又稱香港魯警,俗稱山東差)是香港警察隊成立初期時從山東英租威海卫招募的警察人員。香港警隊一直以廣東人為主,當中以來自東莞、客家及潮州較多;相比之下,魯籍人員被視為另類華籍警員。.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香港威海衛警察

香港警察徽章

《警聲》第778期,2004年6月30日 --> 香港開埠初期,香港警察徽章是以英國在位君主的皇冠為徽號,徽號隨著英國君主的遞嬗而有所改變。1910年喬治五世繼位英國國王,警隊自1910至1930年代皆以「GRI」作為警徽。「GRI」乃喬治五世的拉丁文縮寫,全寫為Georgivs V dei gra: britt:omn: Rex fid: def: Ind: Imp: ──意為托上帝鴻福,喬治,聯合王國及其海外治領國王,國教捍衛者暨印度皇帝(當時聯合王國國王同為英屬印度皇帝)。 以英皇(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拉丁簡寫作警徽的情況一直維持至1934年,自那年起,警隊正式擁其徽號。當年,助理警司畢明達建議警隊應該擁有獨特的徽號,於是畢明達就受命負責警徽的設計事務。縱然警隊自此有其徽號,惟皇冠式樣的警徽卻同時使用,情況一直維持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愛德華八世及喬治六世雖然先後於1936年登基成為國王,惟警隊徽號仍然維持原狀,直至1952年伊利沙伯二世即位女王後,警隊徽號略有改動。是故,1950至1960年代曾經有過兩個大同小異的警徽出現。至1969年,伊利沙伯二世賜封「皇家」二字予香港警察隊及香港輔助警察隊,及後警徽方有修改。這項工作當時落在警務處副處長韋磊夫身上。1969年後,香港警察徽章分為上下兩部份,上方以女王皇冠替代了原有的國王皇冠樣式,下方則是象徵香港開埠的阿群帶路圖。 沿用逾半個世紀的警徽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有了第3度的改變。除了嘉禾得以保留外,其餘部分皆有所改動。女王皇冠被洋紫荊花取代,警徽中央的阿群帶路圖亦被香港島上五幢具代表性的建築物所代替,包括交易廣場、匯豐銀行、香港大會堂、中國銀行大廈以及警察總部警政大樓新翼。.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香港警察徽章

香港警察歷史

香港警察歷史接近175年,自香港開埠后,經過多番脫變和轉捩點;從首階段的殖民地警察部隊、於1970年代起現代化,至1990年代初期起進入第三階段,發展成為服務型的警察隊伍;輾轉成為備受世界各國公認為最高質素及最專業的警務機關之一,同時為香港治安及社會的穩定奠定基礎。香港警隊為全世界之三、亞洲之次(馬來西亞警隊亞洲歷史最久,1807年成立)擁有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公共安全的警務機關。.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香港警察歷史

高級督察

級督察(英文:Senior Inspector of Police,縮寫:SIP)俗稱「大幫」和「兩粒一瓣」,是香港警察職級其中一個督察級職級,為警官的級別;職級與督察一樣,位於見習督察之上,總督察之下。.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高級督察

高級警司

級警司(Senior Superintendent)是英聯邦國家或地區的警銜。.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高級警司

警司

警司(Superintendent)是英聯邦或其他國家地區的警銜。日本警銜中的警視亦英譯為「Superintendent」。.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警司

警察總區

警察總區(Police Regions,簡稱Region)是香港警務處為了執行日常的警察事務,所劃出的行政區域,與香港行政區劃存在著一定差異。警察總區分為6個,分別為港島總區、東九龍總區、西九龍總區、新界北總區、新界南總區及水警總區。總區下設警區(俗稱環頭,District),區下設分區(Division),(部份)分區下設警署分區(Sub Division)。每總區均有總部,對下每區均有警署(部分區更設有警區總部,如中區警區總部等。),對下每分區均有分區警署,部份分區更設有警崗、警察服務中心(目前有一所,屬於中區警區總部建築群。)、警察社區聯絡辦事處以至其他的警務設置,例如報案中心等。.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警察總區

警務處助理處長

警務處助理處長(英文:Assistant 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ACP)俗稱「水泡」,是香港警察職級其中一個憲委級職級,為高級警官的級別;位於總警司之上,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之下。由於屬於香港警務處首長級人員,所以必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及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至2006年6月止,香港警務處現時共有14名警務處助理處長,其中6名警務處助理處長分別領導5個陸上總區及水警總區,及擔任總區指揮官,其餘8名警務處助理處長擔任香港警察總部內8個部的部主管。香港輔助警察隊副總監亦為警務處助理處長之一,由特首委任。現任輔警副總監(助理處長)為鄭文森。.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警務處助理處長

警務處副處長

警務處副處長(英文:Deputy 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DCP)是香港警察職級其中一個憲委級職級,為高級警官的級別;位於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之上,警務處處長之下。由於屬於香港警務處首長級人員,所以必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及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現時香港警務處共有兩名警務處副處長,分別為警務處副處長(行動)及(管理),現時分別由劉業成及趙慧賢擔任。.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警務處副處長

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

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英文:Senior Assistant 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SACP)是香港警察職級其中一個憲委級職級,為高級警官的級別;位於警務處助理處長之上,警務處副處長之下。由於屬於香港警務處首長級人員,所以必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及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至2006年6月止,香港警務處現時共有4名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分別領導香港警察總部的行動處、刑事及保安處、人事及訓練處及監管處,並且及擔任各處之處長崗位。此外,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亦為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之一,由特首委任。 根據警務處網頁於2018年初的資料更新,行動處處長為鄧炳強,而李建輝則平調人事及訓練處,監管處處長由警務處助理處長(服務質素)郭蔭庶擢升。刑事及保安處於2018年初由警務處助理處長(保安)李志恒擢升。.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

警務處處長

警務處處長(英文: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CP) 俗稱「一哥」,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高級憲委級職級,現任處長為盧偉聰;位於警務處副處長之上,為香港警務處最高級人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問責。於香港主權移交後,警務處處長為香港政府主要官員,須由行政長官提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警務處處長

警隊博物館

警隊博物館(英文:Police Museum)為由香港警務處管轄以香港警察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現時館址座落於1939年落成的前灣仔峽警署──位於香港香港島山頂甘道27號,於1988年11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總樓面面積約570平方米,展品數目約1200餘件。.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警隊博物館

雜差

差原來是香港警察隊刑事偵緝處警探隊偵探人員(現稱偵緝人員)的俗稱,現在指向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等部份警務人員,同時包括部份毋須穿著軍裝的崗位人員,例如隸屬於各警區的雜項調查隊及反黑組等。古時,偵探人員由於不需要穿著軍裝,以便衣在暗中偵查案件,故此官方稱之曰為暗差,俗稱雜差。.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雜差

探長

探長是香港警察職級中兩個曾經存在的刑事偵緝處員佐級職級的稱謂: 刑事偵緝甲級高級警長(英文:Detective Staff Sergeant I,縮寫:DS/SGT I)俗稱總探長《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何家騏、朱耀光,三聯書店(香港),2011年。,職級位於刑事偵緝高級警長之上。 刑事偵緝高級警長(英文:Detective Staff Sergeant II,縮寫:DS/SGT II)俗稱探長,職級位於刑事偵緝高級警目之上。 深受香港電影影響,在廣義上,探長一詞可以引申至對應世界各地的警察部門中負責偵緝的較高級人員。受到香港演員曹達華於1960年代飾演探長的角色所以,探長一詞深入民心,後來廣泛流行及被使用。.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探長

梁成恩

梁成恩(),香港警務處軍裝巡邏小隊殉職警員,編號34345,未婚,殉職時其未婚妻孕有遺腹子。梁成恩畢業於荃灣聖芳濟中學,於1996年投考加入香港警務處,成為警員,隸屬於梨木樹分區軍裝巡邏小隊第3小隊,於2001年執行任務時遇伏殉職。.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梁成恩

浩園

浩園(Gallant Garden)是位於香港新界粉嶺和合石墳場內的一幅墓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專門安葬殉職香港公務員,由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 紀律部隊評議會代表於1990年6月建議香港政府為殉職公務員提供葬位,有關建議獲得接納,並且劃定上址公務員事務局: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2001年4日。,取名具有「浩氣長存」之意,於1996年11月啟用,耗資約300萬港元興建〈獲封英勇勳章方長葬〉,載香港《新報》A2版,2006年4月5日。,共設有110個土葬位、165個壁龛及一座可以存放120個壁龕葬位的安置所。園內除了葬位及壁龕,亦設有刻有殉職人員姓名的紀念碑,以誌其捨身貢獻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2007年7月4日。.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浩園

摩羅差

摩羅差是為印度半島籍貫香港差人的俗稱。大英帝國時期,英國從印度招募不少當地人投入軍隊服務,後來這些印度軍人被調派至香港,轉而投入警隊服務,是故印度及巴基斯坦籍貫差役被俗稱為摩羅差。此詞毫無種族歧視或者任何貶意成份,惟衙差一詞出於印度口音時,廣東人容易誤聽為「阿叉」,因而後來--被外籍人士和年輕一輩誤以為是蔑称。舊時,廣東人的家中長輩或以「夜叉來了」(或是黑白無常)的來臨,來嚇令不服從的孩子。為免誤會延續,阿叉一詞在香港社會已經逐漸少用,但仍在英国华人圈中使用,被称为「阿叉」或「阿X」。.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摩羅差

曾國恒

曾國恒,別號「--仔」,香港警務處軍裝巡邏小隊殉職警員,編號51676,於1991年投考加入警務處,成為警員,生前駐守於九龍城警區,身故前一週前調任尖沙咀分區軍裝巡邏小隊。於2006年3月17日凌晨,他與同袍冼家強在尖沙咀與休班警員徐步高槍戰,曾國恒被子彈擊中喉嚨,於是連開5槍還擊,全部命中徐步高,兩人及後均證實不治。事件引起香港社會關注,徐步高後來於2007年4月25日的3宗案件死因研訊中,被陪審團一致裁定非法殺死3人包括梁成恩、巴籍護衛及曾國恒,以及令冼家強受傷。.

查看 香港警察傳統和曾國恒

亦称为 警隊最高榮譽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