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警務處架構

指数 香港警務處架構

警務處處長就香港警務處的管理及效率向行政長官負責,由兩位警務處副處長協助,其中一位主管行動,轄下設有兩個處級部門──行動處和刑事及保安處;另外一位主管管理事務,轄下分為三個處級部門:人事及訓練處、監管處和財務及政務及策劃處。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os_chart.html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os_sofficers.html 香港警務處架構由以下5個處所組成: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os.html.

146 关系: 劉玉權劉賜蕙ATARU偵緝訓練中心偵緝訓練科十津川省三南丫島撞船事故反恐特勤隊天水圍警署失蹤人口調查組家庭衝突及性暴力政策組密閉場地搜查隊小艇分區少年罪犯調查組將軍澳警區中區警區總部交通總部使徒行者2侍從官保護證人組忠信錶行械劫案快速應變部隊心理服務課刑事偵緝處 (香港)刑事紀錄科刑事情報科刑警七人啟晴邨槍擊案商業罪案調查科光復上水站皇后山軍營皇家香港警察少年訓練學校災難遇害者辨認組科技罪案初步應變小組科技罪案組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爆炸品處理課特別任務連特別戰術小隊特種警察列表盧偉聰聯合財富情報組聯絡事務科鐵路警區衝鋒隊 (香港)西九龍總區總部要員保護組馬尼拉人質事件馬維騄...馮兆元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香港警察學院香港警察傳統香港警察職級香港警察輪艇香港警察龍舟會香港警察樂隊香港警察歷史香港警務處香港警務處架構香港輔助警察隊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列表許淇安訓令支援組諏訪道彥高空搜查隊高級警目高級警長警察公共關係科警察公眾聯絡組警察總區警察牌照課警察高空工作隊警察談判組警察搜查隊警察機動部隊警廉衝突警員 (香港)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警犬隊 (香港)警犬隊總部暨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警署警長警目警隊紀念日警隊護送組警訊護花危情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財富調查組趙慧賢跟蹤組跟蹤支援隊黎家智軍裝巡邏小隊軍械法證課黃志雄 (警察)防止罪案科關羽信仰鑑證科邊界警區鄧竟成鄧炳強鄉村巡邏隊野外巡邏隊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系統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重案組雨傘革命雷霆掃毒雜差附例特檢隊FEGLaughing Gor之潛罪犯PSUTangoTEAM -警視廳特別犯罪搜查本部-T連投訴及內部調查科探員探長李家超李明逵東九龍總區總部槍械訓練科機場特警組機場警區機場警區障礙訓練場歐陽照剛毒品調查科水警總區水警總區總部水警訓練學校港島總區總部指揮及控制中心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海上特勤隊新界南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摩羅差政治部 (香港警察)曾偉雄曾蔭培曾慶鴻2017年港鐵縱火案3月31日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扩展索引 (96 更多) »

劉玉權

劉玉權(),前香港警務處副處長,於1965年加入香港警務處,任職見習督察,曾經出任多個不同崗位,包括分區指揮官、總區副指揮官、投訴及內部調查科、有組織及嚴重罪案調查科總參事及刑事部主管待等。 1996年,劉玉權獲得晉升為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兼任刑事及保安處處長,及後擔任監管處處長,於2001年擢升為警務處副處長(行動),服務至2002年開始退休。 2003年10月2日,劉玉權因為血癌,於瑪麗醫院病逝,享年57歲。.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劉玉權 · 查看更多 »

劉賜蕙

没有描述。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劉賜蕙 · 查看更多 »

ATARU

《ATARU》,是2012年TBS的電視劇,由中居正廣主演,初回延長20分(21:00 - 22:14)。.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ATARU · 查看更多 »

偵緝訓練中心

偵緝訓練中心(英文:Detective Training Centre),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香港警察學院專項服務及才能訓練中心,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和宜合道302號,樓高10層;原址為梨木樹分區警署,先於2006年4月1日更改為梨木樹行動基地暨警察報案中心,後同年更改為梨木樹行動基地,最終於2012年3月15日啟動更改原址為偵緝訓練中心的工程,於2014年11月10日起運作。.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偵緝訓練中心 · 查看更多 »

偵緝訓練科

偵緝訓練科(英文:Detective Training Division,縮寫:DTD)前身為偵緝訓練學校,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香港警察學院專項研修學校,負責為香港警務人員、其他香港紀律部隊(包括香港海關、懲教署、入境事務處及廉政公署等)及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及機構,以至海外執法機關(包括中國公安機關、澳門司法部、澳門治安警察局及新加坡警察部隊等等)提供專業偵緝訓練。.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偵緝訓練科 · 查看更多 »

十津川省三

十津川省三(とつがわ しょうぞう)是西村京太郎的推理小説中登場的架空警察官。以十津川警部之名廣為人知,『十津川警部系列』的主人公。.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十津川省三 · 查看更多 »

南丫島撞船事故

南丫島撞船事故是於2012年10月1日香港慶祝中國國慶煙花匯演當晚,在香港離島南丫島西北的西博寮海峽上發生的一宗撞船事故。一艘載逾百人的香港電燈載客船南丫四號被港九小輪雙體船海泰號撞擊後迅速翻沉,南丫四號乘載的127名船員及乘客全部墮海,大量乘客因為未能夠及時逃生而遇溺。連同海泰號上受傷的8名乘客及2名船員,以及參與救援時受傷的4名警察及消防員,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92人受傷。.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南丫島撞船事故 · 查看更多 »

反恐特勤隊

反恐特勤隊(英文:Counter Terrorism Response Unit,縮寫:CTRU)於2009年7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反恐怖活動及內部保安組,為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警務處的反恐策略(「防禦、保護、戒備、追查及復原」)、反恐巡邏潛在恐怖襲擊威脅的建築物及地點、處理恐怖襲擊,並且在香港面對高度恐怖襲擊威脅時,負責爆炸品處理、防範化生輻核,及當中的押運任務。反恐特勤隊為特別任務連外,警務處另外一支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特種警察部隊,及亞洲第一支警察反恐巡邏部隊。.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反恐特勤隊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警署

天水圍警署(官方名稱:天水圍分區警署,Tin Shui Wai Divisional Police Station )是香港警務處新界北總區元朗警區的分區警署,位於香港新界天水圍天耀路11號。.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天水圍警署 · 查看更多 »

失蹤人口調查組

失蹤人口調查組(英文:Missing Persons Unit,縮寫:MPU)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主要責任為調查由所有警務設置所接獲的失蹤者報告,以及進行相關聯絡事務,包括於內部及對公眾發放相關的信息。.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失蹤人口調查組 · 查看更多 »

家庭衝突及性暴力政策組

家庭衝突及性暴力政策組(英文:Family Conflict and Sexual Violence Policy Unit,縮寫:FCSVPU)於1997年10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刑事支援科,其主要責任為制訂及推行與虐待兒童、虐待長者、家庭衝突、家庭暴力、性暴力、兒童色情及青少年罪行有關的政策,與其他香港政府部門、海外機構及非政府組織就上述事宜緊密合作、監察有關罪行趨勢及研究特殊個案,以掌握最新趨勢以採取相應行動、跟進相關立法事宜,此外,與社會福利署為警務人員、社會工作者及臨床心理學家提供與保護兒童相關的訓練課程,並且在地區層面上舉辦關於預防虐待兒童及家庭暴力的宣傳活動。.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家庭衝突及性暴力政策組 · 查看更多 »

密閉場地搜查隊

密閉場地搜查隊(Confined Space Search Team,簡稱CS Team)於1997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重點及搜查組警察搜查隊,主要責任為執行密閉空間(包括沙井、泵房、地下水管道及冷氣槽等)搜查及協助蒐證任務。.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密閉場地搜查隊 · 查看更多 »

小艇分區

小艇分區(英文:Small Boat Division,縮寫:SBDIV),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水警總區,為水上準軍事部隊(轄下包括一支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反罪惡巡邏、打擊偷渡及追截走私,於大型活動、節日或者發生突發事故時執行海上交通管制,於緊急事故或者重大災難中提供緊急醫療服務,並且協助反恐。小艇分區在訓練、裝備及行動策略上均受到世界多國的高度評價。.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小艇分區 · 查看更多 »

少年罪犯調查組

少年罪犯調查組(俗稱反飛組)於1963年1月1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察隊,其主要責任為處理少年罪行。少年罪犯調查組以扶植少年更生為原則,如果少年疑犯並非干犯嚴重罪行,少年罪犯調查組就會調查其家庭等背景,將之警誡,不提訴訟,其後繼續跟進個案,與少年的家長聯絡,確保青年不再誤入歧途。對於干犯了比較嚴重的罪行的少年,則會轉予社會福利署懲教。.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少年罪犯調查組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警區

將軍澳警區(英文:Tseung Kwan O District 縮寫:TKO)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東九龍總區,負責維持將軍澳的公共安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將軍澳警區 · 查看更多 »

中區警區總部

中區警區總部(英文:Central Police District Headquarters)是香港警務處香港島總區中區警區的總部,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上環中港道2號,中區警署(英文:Central Police Police Station)亦建於此。於2010年,中區警區駐有657名軍裝部人員、100名刑事部人員和78名文職人員。.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中區警區總部 · 查看更多 »

交通總部

交通總部(Traffic Branch Headquarters,縮寫作 TBHQ)成立於1914年,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支援部,主要責任為制訂及發佈各項交通執法政策、審查核對相關的資源需求、處理交通違例傳票和定額罰款通知書、監察交通法例的改變、發展和評估各項交通管理計劃,及統籌道路交通安全警務;及管轄交通督導員隊伍。交通總部轄下設有交通部,隸屬於行動處行動部各個警察總區,負責執行及管制交通,處理及調查交通意外,維持總長達1,500公里、世界上交通密度最高之一的香港道路網絡的秩序及安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交通總部 · 查看更多 »

使徒行者2

是企鵝影業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中港合資製作的全實景拍攝製作的時裝匪戰、懸疑電視劇及網絡劇,有以單機拍攝。由苗僑偉、陳豪、宣萱、袁偉豪、周柏豪及黃翠如領銜主演,由許紹雄、麥明詩、林偉及魏焌皓聯合主演,並由張兆輝、陳煒、黃德斌、洪永城、何雁詩、連詩雅及馬國明特別演出,監製蘇萬聰,出品人孫忠懷及杜之克。 第二輯的故事在演員上均有所變動。演員陣容方面,由於第一輯的男主角林峯及女主角佘詩曼已經先後離巢,故此兩人已無法接拍續集,只保留苗僑偉、許紹雄、林偉及歐瑞偉等舊班人馬。至於第一輯的監製文偉鴻因要同時監製另一部劇集《同盟》,故此第二輯會改由蘇萬聰監製。而第二輯的故事為前傳,並不是續集。 此劇是《使徒行者系列》第二輯,亦是2017無綫節目巡禮14部​​劇集之一,2017香港國際影視展16部推介劇集之一。 此劇亦令苗僑偉在TVB 馬來西亞星光薈萃頒獎典禮2017中勇奪最喜愛TVB男主角,是他從影以來首次奪得視帝寶座。.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使徒行者2 · 查看更多 »

侍從官

侍從官(Aide-de-camp)或譯侍衛官、副官,通常是由一名軍官、高級官員或者國家元首的私人特別助理兼任秘書。“第一副官”,通常則通常是最重要的私人助理。在一些國家,副官則被認為是一個榮譽稱號,並且負責出席及參加重要慶典儀式等。 由軍官擔任的副官的象徵標志通常是飾繩,通常由金色或者銀色編織而成,穿在軍裝或者制服上的左(或有時右)肩。.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侍從官 · 查看更多 »

保護證人組

保護證人組(英文:Witness Protection Unit,縮寫:WPU)於1995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保安部,為準軍事化保鑣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證人保護計劃》,全天候保護經過風險評估後被評級受到生命威脅的證人、其家人或者案件中的其他受害人及警察臥底等等,以及制定與證人保護事項上相關的政策。各亞太區執法機構在檢測其保護證人的管理效能時,皆以保護證人組作為首選的標準機構,包括馬來西亞等等。保護證人組在行動策略上均受到世界多國的高度評價。.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保護證人組 · 查看更多 »

忠信錶行械劫案

忠信錶行械劫案於1985年5月1日在香港發生,一個由7名匪徒(包括後來成為頭號通緝犯的季炳雄)組織而成的犯罪集團,持械行劫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46號的忠信錶行,期間3度向警察駁火,雙方合共交火逾126響,為香港歷史上駁火次最多的警匪鎗戰。犯罪集團憑藉挾持人質及武器優勢而成功突破警察重圍、滿載(市場價值逾180萬港元)而歸。兩名匪徒之外,另外一名女性人質職員、一名途人和7名警務人員受傷。 經過逾4個月的大舉追捕,警察包圍犯罪集團位於香港島跑馬地成和道的巢穴,最終由時任特別任務連副主管鄧竟成總督察(最終獲委任為警務處處長)策劃攻堅行動,一鎗不發,成功生擒全數7名疑犯,並且起出3支槍械,以及尋回9成賊贓。.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忠信錶行械劫案 · 查看更多 »

快速應變部隊

快速應變部隊(俗稱大Q;英文:Quick Reaction Force,縮寫:QRF)於2000年3月31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新界北總區行動部邊界警區,為準軍事部隊,主要責任為巡邏新界北總區幅員達132平方公里的郊野、反偷渡、搜索及拯救,同時擔任警務處處長的後備武裝部隊,隨時支援水警總區及各總區的野外行動等,以及隨時加強其他警區的警察力量。.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快速應變部隊 · 查看更多 »

心理服務課

心理服務課(英文:Psychological Services Group,縮寫:PSG)於1983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人事部人事服務及職員關係科,其主要責任為提供專業臨床心理學顧問、心理測試、心理輔導及教育服務,倡導精神健康,鼓勵人員在職業與生活間取得適當的平衡。警務人員前往心理服務課求助時,警察臨床心理學家會先了解有關人員所面歉的困難或者所遇到的問題,再就其壓力的成因、徵狀、慣常的壓力應對模式、個人性格及特質、身邊的支援系統和個人改變的動力等方面作出綜合性的評估。就評估所得的結果,協助有關人員了解問題所在,與人員商討處理情緒及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指引。此外,心理服務課亦接收召喚,到災難及罪案現場或者警務處所提供心理輔導,並且透過入職心理評估,協助處理招募事宜。.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心理服務課 · 查看更多 »

刑事偵緝處 (香港)

刑事偵緝處(英文: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縮寫:CID)於1923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察隊,負責刑事偵緝,由偵緝處處長領導。於1973年解散。.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刑事偵緝處 (香港) · 查看更多 »

刑事紀錄科

刑事紀錄科(英文:Crime Records Bureau,縮寫:CRB)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是香港的刑事紀錄的總儲存庫,設立了警務處姓名索引電腦系統,保存了各種不同種類的索引,主要責任為記載罪犯、通緝犯、疑犯、失蹤者、失物、行動未完成的手令及失車的詳細資料。同時就嚴重罪行被定罪犯人保留去氧核糖核酸樣本,編制樣本索引。刑事紀錄科24小時為到香港政府部門及前線警務人員提供最新資料紀錄。.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刑事紀錄科 · 查看更多 »

刑事情報科

刑事情報科(簡稱情報科;英文:Criminal Intelligence Bureau,縮寫:CIB)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主要責任為為警務處蒐集情報(包括有關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活動、嚴重罪案及恐怖活動),加以分析及研究再發放情報,根據情報籌劃採取行動打擊非法活動;以及協助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毒品調查科及各總區刑事偵緝部門提供策略性及戰術性的情報,以採取執法行動。.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刑事情報科 · 查看更多 »

刑警七人

,為日本朝日電視網「週三晚間九點」時段(每週三21:00 - 21:54)播出的系列。東山紀之為該時段連續劇初次主演。 第一部於2015年7月15日 - 9月9日播出,第二部於2016年7月13日 - 9月14日播出,第三部於2017年7月 - 9月播出。.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刑警七人 · 查看更多 »

啟晴邨槍擊案

啟晴邨槍擊案於2014年5月31日在香港九龍啟德啟晴邨樂晴樓21樓電梯大堂及10樓1006室發生,共造成包括疑犯在內兩人死亡,為香港近年來極少數涉及槍械的罪案。事緣居民廖啟忠(一說廖啟中)於2014年5月31日晚上在樂晴樓21樓公用走廊等待電梯時被槍殺。至6月1日上午,警務處刑事情報科跟蹤支援隊包圍樂晴樓1006室,參與拘捕涉及於日前(2014年5月31日)發生的槍擊案的疑犯。至早上11時許,疑犯突然開門及向人員射擊兩槍,人員則回擊一槍。其後,特別任務連趕赴現場,於早上11時45分左右,兩名人員從樓宇外遊繩而下,在同幢大廈11樓窗外高空戒備,最終疑犯於特別任務連強攻進入單位後被發現不省人事,相信已經吞槍自殺,被救護人員送往醫院搶救後,證實死亡。於行動中,共檢獲兩支手槍及(未計算此前已經發射的子彈)8發子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啟晴邨槍擊案 · 查看更多 »

商業罪案調查科

商業罪案調查科(簡稱商罪科;英文:Commercial Crime Bureau,縮寫:CCB)於1947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主要責任為調查嚴重及複雜的商業罪案,包括偽鈔、假幣、信用卡、票據、旅遊及身份證明文件等罪案。商業罪案調查科設有索引系統,根據國際刑警組織標準在香港發現的偽鈔分類及登記。美國等國家均將商業罪案調查科作為調查可疑鈔票的藉據部門,亞太區警察及金融業機構經常邀請商業罪案調查科遠赴海外擔任授課主管以及派員來訪香港接受訓練。.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商業罪案調查科 · 查看更多 »

光復上水站

光復上水站為於2012年9月15日至18日及後續數次於香港港鐵東鐵線上水站所發生的社會運動,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上水站,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附近通道,同時造成物價膨脹,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抗議行動首兩日分別有約35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上水站C出口外附近範圍示威,兩日的行動均持續了逾4小時;事件受到香港傳媒的廣泛追蹤及報道。事件促成香港政府於同月19日公布相關一系列的打擊水貨客的措施,包括統籌多個執法部門組織特遣隊及舉行聯合執法行動,當中以入境事務處聯同香港警務處所舉行的「風沙行動」打擊情況尤為高度,自當日起至2015年3月12日拘捕近兩千名中國大陸人涉嫌違反逗留條件,並且從事水貨活動;「風沙行動」一直持續至今,尚未停止。.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光復上水站 · 查看更多 »

皇后山軍營

皇后山軍營(Queen's Hill Camp或Burma Line Camp)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軍地沙頭角公路以南,佔地25.4公頃(約273.4萬平方呎),約相等於一座維多利亞公園,面積廣闊,內有約20座有煙囪的綠色平房,亦有辦公室、宿舍、戲院、加油站、操場、籃球場及草地等,四周亦種滿了花草樹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皇后山軍營 · 查看更多 »

皇家香港警察少年訓練學校

皇家香港警察少年訓練學校(英文:Royal Hong Kong Police Cadet School,縮寫为:RHKPCS)成立於1973年9月15日,隸屬於皇家香港警察隊,至1989年1月21日結束。成立皇家香港警察少年訓練學校,是為到給予中三學歷或以上的畢業生,年齡介乎15至17歲間的學生升讀傳統中學以外的一個專業訓練課程的前途,於學生年齡尚幼時,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教育、品格培養、體能及職前的訓練。創立至關閉時,由 Course No.SP1, Course No.1, Course No.SP2, Course No.2,至 Course No.12, Course No.12A, Course No.14,至 Course No.30,總共舉辦了33期的訓練班,訓練了4,302名學員。.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皇家香港警察少年訓練學校 · 查看更多 »

災難遇害者辨認組

災難遇害者辨認組(英文:Disaster Victims Identification Unit,縮寫:DVIU)於1981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香港警察學院偵緝訓練科,主要責任為在大型災害中辨認遇害者身份、攝影及記錄伏屍地點,處理死者財物及其他一切遺物等,並且協助香港消防處調查天災的起因等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災難遇害者辨認組 · 查看更多 »

科技罪案初步應變小組

科技罪案初步應變小組(英文:Technology Crime Initial Response Cadre,縮寫:TCIRC)於2001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主要責任為協助了解科技罪案、在罪案現場處理及截取數碼數據(包括閉路電視錄影)、為流動裝置進行初步法理鑑證(包括查閱涉及罪案的手提電話內存的通訊錄、通話紀錄、照片及影片、即時通訊軟件內存的對話紀錄及全球定位系統數據等。),並且協助為科技罪案組以外的前線警務人員提供與打擊科技罪案相關的訓練等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科技罪案初步應變小組 · 查看更多 »

科技罪案組

科技罪案組(簡稱科罪組;英文:Technology Crime Division,縮寫:TCD)於2001年6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主要責任為搜集及分析情報、調查嚴重科技罪案、作出法律及技術性研究,並且與業內專業人士和海外執法機關聯絡,防止科技罪案發生。.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科技罪案組 · 查看更多 »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簡稱科罪組;英文:Cyber Security and Technology Crime Bureau,縮寫:CSTCB)於2015年1月1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主要責任為搜集及分析情報、調查嚴重科技罪案、作出法律及技術性研究,並且與業內專業人士和海外執法機關聯絡,防止科技罪案發生;與此同時,24小時監察香港(自願登記參與)的主要電腦系統的網絡數據流量變化,防範針對上述系統的網絡攻擊等科技罪行,確保網絡安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 · 查看更多 »

網絡安全組

網絡安全組(英文:Cyber Security Disvion,縮寫:CSD)於2012年12月7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主要責任為搜集及分析情報,24小時監察香港(自願登記參與)的主要電腦系統的網絡數據流量變化,防範針對上述系統的網絡攻擊等科技罪行,確保網絡安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網絡安全組 · 查看更多 »

爆炸品處理課

品處理課(俗稱拆彈專家;英文: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Bureau,縮寫:EOD)於1972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主要責任為爆炸品處理(包括陸上及水下的爆炸品:爆竹、煙火、炸藥、炸彈、手雷、簡易爆炸裝置及炮彈等)、防範化生輻核、檢查子彈(小口徑彈藥除外,由軍械法證課負責)及爆炸品的儲存庫及設施,以及銷毀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爆炸品處理課 · 查看更多 »

特別任務連

特別任務連(官方亦稱特警隊;Special Duties Unit,縮寫为SDU;綽號:飛虎隊/Flying Tigers)於1974年7月23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為香港第一支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處理高危險性罪案、拯救人質、反恐、要員保護、偵測、搜索、執行水底(包括水底搜索、跟蹤、蒐證及潛水拯救等)、空中及特別行動,並且於災難中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等。 香港地理環境特殊,市區及新市鎮的人口均高度密集,新界座擁遼闊的郊野及山林範圍,北部存在邊境禁區,其餘三面臨海,邊界海岸線長近200公里、海域逾1,650平方公里,包括逾260座島嶼;因此,特別任務連成立後就積極發展成為一支能夠在任何環境中執勤的部隊,為亞洲第一支及世界上極為少數海陸空三棲的特種警察部隊。加上香港歷史及政治因素,以及香港並無自主軍隊,不論香港主權移交前後,香港政府均不方便請求軍隊支援或者直接參與處理內部保安事件。因此,特別任務連此特種警察部隊於甫成立時即被設定為以特種部隊的模式運作,為世界上極為少數具備特種部隊水平及兼具特種部隊功能的特種警察部隊。 特別任務連為警務處轄屬7支特種警察部隊之中的最大及最後王牌,被警務處評價為「警隊一支最重要的反恐隊伍」,被稱譽為「精英中的精英」,更有多方面的訓練(如核生化武器訓練),以增強不同災難的應變能力。成立至今,特別任務連從未任務失敗,參與過的行動中從未致使任何無辜人士死亡,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特種警察部隊之一。.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特別任務連 · 查看更多 »

特別戰術小隊

特別戰術小隊(暫定名稱;俗稱速龍小隊;英文:Special Tactical Squad,縮寫:STS,俗稱:Elite Team)於2014年6月成立,於大型衝突時會被召喚增援,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是準軍事化的特遣防暴警察,主要責任為大型事件中防暴、維持內部保安,於情況被長久拖延以至失控,及警察機動部隊行動被嚴重阻礙時才出動,以迅速的手法移除障礙及執行鎖定及拘捕行動,防微杜漸,並且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等。此外,特別戰術小隊於行動現場亦擔負觀察及即時指導等任務,確保警察機動部隊所使用的武力水平合適以及戰術套用方式正當,並且於行動完成後作出檢討,以及提交改善措施建議等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特別戰術小隊 · 查看更多 »

特種警察列表

本列表列舉出各國的特種警察部隊:.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特種警察列表 · 查看更多 »

盧偉聰

盧偉聰(Lo Wai-chung, Steven;),香港警務處處長,擁有風險、危機及災難管理碩士學位,於2015年5月4日接替香港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成為警務處處長,其任期預計至2018年年底。於2014年年間由泛民人士發起的佔領運動期間,其前任曾偉雄之強硬作風以及警方處理示威之暴力手段,令自回歸以來長期良好的警民關係毀於一旦,如何將之修復是盧偉聰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其本人則承諾,希望可以「警民一家」,並強調會以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調查「暗角七警」一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盧偉聰 · 查看更多 »

聯合財富情報組

聯合財富情報組(英文:Joint Financial Intelligence Unit,縮寫:JFIU)於1989年9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毒品調查科,乃警務處和海關人員所組成的一個聯合單位。其主要責任為處理根據《香港法例》第405章《販毒(追討得益)條例》及(於1995年起)第455章《有組織及嚴重罪案條例》作出關於可疑金融活動(洗黑錢)的舉報,以及(2002年起)根據《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處理關於恐怖分子的可疑交易的舉報。聯合財富情報組僅負責接收、分析及儲存舉報,調查事務則由警務處毒品調查科財富調查組、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及海關毒品調查科負責。.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聯合財富情報組 · 查看更多 »

聯絡事務科

聯絡事務科(英文:Liaison Bureau,縮寫:LB)前身為國際刑警科,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總部科,負責協調世界各地執法機關及各國駐香港領事館對香港警務的查詢,亦為警務處與各地執法機關及駐香港領事館在國際警察事務事宜上的聯絡渠道及統籌中心等。此外,聯絡事務科亦負責協助律政司處理海外司法及執法機關關於相互法律協助,申請拘捕令,拘捕在香港的海外逃犯及遞押移交,並且就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的紅色通告交換情報,偵緝及追捕逃犯下落。.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聯絡事務科 · 查看更多 »

鐵路警區

鐵路警區(英文:Railway District,縮寫:RAILDIST)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東九龍總區,為唯一一個跨香港行政區劃的警區,負責維持港鐵鐵路站及沿線的公共安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鐵路警區 · 查看更多 »

衝鋒隊 (香港)

衝鋒隊(英文:Emergency Unit,縮寫:EU)於1927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為準軍事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機動性巡邏、處理突發事件(包括災難支援)、對999緊急召喚作出迅速警察力量回應、支援軍裝巡邏小隊,趕抵增派軍裝警務人員到場及提供第一線的協助、設置緊急路障、執行反罪惡巡邏、押運貴重物品、協助入境事務處及懲教署押解犯人及維持內部保安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衝鋒隊 (香港)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總區總部

西九龍總區總部(英文:Kowloon West Regional Headquarters,縮寫:KW RHQ)為香港警務處西九龍總區總部及各主要部門的所在地,位處香港九龍九龍城區九龍城亞皆老街190號。於2013年,西九龍總區總部有204名警務人員和54名文職人員駐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西九龍總區總部 · 查看更多 »

要員保護組

要員保護組(俗稱G4;英文:VIP Protection Unit,縮寫:VIPPU)於1974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保安部,為準軍事化保鑣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要員保護任務,根據《國際公約》及《香港法例》,確保訪問香港的「應受國際保護人物」的安全、自由及尊嚴受到保護。由要員在香港國際機場停機坪上踏出飛機艙的一刻起,要員保護組就需要作出保護,直至要員所乘坐的飛機航班離開香港領空為止。要員保護組為國際要員保護協會會員,各亞太區執法機構在檢測其保護證人的管理效能時,皆以要員保護組作為首選的標準機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要員保護組 · 查看更多 »

馬尼拉人質事件

尼拉人質事件,菲律賓政府稱為黎剎公園人質事件(Rizal Park Hostage-taking Incident)IIRC(2010),香港特區政府稱為馬尼拉人質事件(Manila Hostage Crisis)或菲律賓人質事件,菲港兩地政府在達成解決方案的聯合公報,英文統稱為基尼諾大看台事件(Quirino Grandstand Incident)。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為8·23香港人質事件。 事件發生於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馬尼拉時間上午約9時半,被革除的菲律賓國家警察前高級督察羅蘭多·門多薩強行登上一輛屬於香港康泰旅行社旅行團的旅遊巴士,挾持車上包括遊客、司機、導遊、領隊和攝影師,共25名人質,要求菲律賓政府恢復他的職務。綁匪先後釋放了9名人質,另外1名菲律賓籍司機人質成功逃脫。事件持續近10小時後,匪徒與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爆發槍戰,救援行動多次暫停,後者進攻逾1小時後,最終由狙擊手擊斃綁匪。事件持續12小時後,以15名人質中7名受傷、8名死亡,及匪徒死亡告終。 事件造成菲律賓共和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緊張。香港先後向菲律賓發出黑色外遊警示,暫停菲律賓外交或公務護照持有人14天免簽訪港安排作為制裁措施,直到港菲兩地政府在2014年4月23日達成最終方案,始降低警告級別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2014年4月23日。 事件發生後逾七年半,在2018年4月12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第二度訪問香港期間,首次以總統身份正式向香港及中國人道歉。事件中的康泰旅行社表示希望傷者及家人釋懷、重新生活,又指考慮到其他的因素,暫無計劃重開新團。.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馬尼拉人質事件 · 查看更多 »

馬維騄

維騄,PMSM,PDSM(英文:Ma Wai Luk Alfred;),前香港警務處副處長(管理),警察儲蓄互助社社長。.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馬維騄 · 查看更多 »

馮兆元

馮兆元(),前香港警務處副處長,於1972年加入香港警隊,任職見習督察,出任過多個不同崗位,包括刑事部主管及東九龍總區指揮官。於1988年至1990年期間,他被借調至英國蘇塞克斯郡出任警司。 1984年,馮兆元晉升為警司,於1994年晉升為總警司,於1997年晉升為警務處助理處長(刑事)。於2000年,他被調任至東九龍總區指揮官,於2001年晉升為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兼任監管處處長,於2002年擢升為警務處副處長(管理)。 2008年1月7日,馮兆元退休。同日,行動處處長曾偉雄接任警務處副處長(管理)。.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馮兆元 · 查看更多 »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或稱2005年韓農反世貿騷亂,源於2005年12月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引來世界各國反對世界貿易組織和反全球化運動示威者齊集,最終於同月17日演變為香港16年來首次騷亂。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主要涉及韓國農民,由2005年12月11日起發起遊行及示威,期間發生過零星衝突。至同月17日演變為騷亂,韓國農民於當日下午在灣仔區將示威升級,發動一浪接一浪的衝擊,突破警察防線和襲擊警務人員,企圖闖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以阻止世貿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進行;防暴警察於入夜後需要發射34枚催淚彈及6顆布袋彈驅散示威者,為繼1989年旺角油麻地騷亂後,16年來防暴警察首次發射催淚彈,及史上首次於行動中發射布袋彈。騷亂至同月18日凌晨平息,1,146名示威者被拘捕。根據部份香港傳媒報道,事件共造成141人受傷,年齡介乎20至72歲,包括54位韓國人示威者及74位香港市民;政府新聞處則表示共有包括61名警務人員在內的114人受傷。遊行衝突造成香港島交通及商業癱瘓,區內店舖無法營業。.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學院

香港警察學院(英文:Hong Kong Police College,縮寫:HKPC)前身為警察訓練學校(英文:Police Training School,縮寫:PTS),於1948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為警務處的主要訓練培育機構,負責絕大部份有關訓練及進修的事宜(不包括內部保安、高度專門的特別訓練等等,上述均由其他部門或者學校負責),以警察學院及大學混合的模式運作,是香港紀律部隊中唯一授予專上教育的學院。香港警察學院不單為到新入職的或是在職各職級的警務人員提供訓練,同時亦為其他香港紀律部隊、香港政府部門、海外執法機關以至國際刑警組織提供訓練課程;部分教官亦獲得邀請為國際刑警組織警察培訓專家小組的人員。香港警察學院被視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警察學校之一,且是多國警察廣泛研究和仿效的對象。 至2008年創校60週年,逾51,000名學習警員和逾6,400名見習督察在此接受過訓練,並且宣讀香港警察誓詞。當學習警員和見習督察完成所有訓練後便會舉行結業會操,成為具有執法權力的警務人員,投效香港社會,執行警察職務。.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察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傳統

香港警察歷史源遠流長,至今經歷近170年,經歷過幾番時代變遷和文化轉變,因此孕育了獨特的一套香港警察傳統。.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察傳統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職級

香港警察職級是香港警察的人事階級,共分為3級(即憲委級、督察級及員佐級),共15個警銜,實際為13個職級。.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察職級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輪艇

香港警察輪艇為隸屬於香港警務處的官方海上交通工具,至2014年12月,水警總區共有119艘警輪(Police Launch)及警艇(Police Vessel),包括:.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察輪艇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龍舟會

香港警察龍舟會(英文:Hong Kong Police Dragon Boat Club)於2002年成立,是香港警務處的官方龍舟隊伍,是香港龍舟協會的屬會成員。香港警察龍舟會的成員來自各個香港警察部門及職級,當中又以水警總區人員為主。香港警察龍舟會主席為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卓振賢博士,副主席為女性警司邱倩雯。 除了於端午節當日或者前後所舉辦的比賽,香港警察龍舟會亦會派遣隊伍於香港、中國大陸及海外參與。.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察龍舟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樂隊

香港警察樂隊(英文:Hong Kong Police Band,縮寫:HKPB)於香港主權移交前為皇家香港警察樂隊,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香港警察學院基礎訓練學校,負責提供各類音樂服務,在警察與公眾及社區關係活動中擔當重要角色,包括參與警務處的會操、警察之夜、會所活動及音樂會等等,年度官方儀式例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升旗儀式等等,以至在香港禮賓府舉辦的授勳典禮及官方宴會等等。此外,亦在由其他紀律部隊、政府部門、香港旅遊發展局及香港貿易發展局所舉辦的節目,以至為到慈善團體演出;每年參予活動逾500次。成立以來,香港警察樂隊在香港本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世界各地演出,為東南亞最優秀的警察樂隊之一。.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察樂隊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歷史

香港警察歷史接近175年,自香港開埠后,經過多番脫變和轉捩點;從首階段的殖民地警察部隊、於1970年代起現代化,至1990年代初期起進入第三階段,發展成為服務型的警察隊伍;輾轉成為備受世界各國公認為最高質素及最專業的警務機關之一,同時為香港治安及社會的穩定奠定基礎。香港警隊為全世界之三、亞洲之次(馬來西亞警隊亞洲歷史最久,1807年成立)擁有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公共安全的警務機關。.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察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架構

警務處處長就香港警務處的管理及效率向行政長官負責,由兩位警務處副處長協助,其中一位主管行動,轄下設有兩個處級部門──行動處和刑事及保安處;另外一位主管管理事務,轄下分為三個處級部門:人事及訓練處、監管處和財務及政務及策劃處。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os_chart.html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os_sofficers.html 香港警務處架構由以下5個處所組成: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os.html.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警務處架構 · 查看更多 »

香港輔助警察隊

香港輔助警察隊(簡稱輔警隊;英文: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 Force,縮寫:HKAPF,英文副名: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副名縮寫:HKAP)隸屬於香港警務處支援部支援科,於191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233章《香港輔助警隊條例》第三條成立,輔助警務人員接受正規訓練後,按照各總區的軍裝警務人員編制而調配,被派遣往5個陸上總區駐守,以支援及協助正規警察力量,每員每年最少當值208小時。香港輔助警務隊的主要責任包括保護重要地點(包括警署及領事館等等)、為指揮及控制中心提供額外警察力量,並且執行徒步巡邏。與此同時,在發生災難或者緊急事故時協助正規警察力量,並且在大型公眾活動及其他預先策劃的行動中執行人群管理任務。 現任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為楊祖賜,領導4,500名輔助警務人員;香港輔助警察隊是世界上同類型的最龐大的隊伍,被稱譽為「亞洲最佳」(Asia's Finest)。.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輔助警察隊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列表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是由香港電台屬下的電視部及教育電視部所製作,自1970年起,每年製作不少時事、資訊及教育節目,亦有製作電視劇及各類綜合節目。2014年以前,由於香港電台並沒有屬於自己的電視頻道,故其節目需分散於香港六家商營電視台:亞洲電視、無綫電視、香港有線電視、now寬頻電視、-zh-hans:香港宽频数码电视;zh-hant:香港寬頻數碼電視-及凤凰卫视旗下頻道播出;2014年1月12日起,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開始進行節目試播,部分自製節目改在這個頻道播放。 本條目列出香港電台所製作的電視節目。 註:節目名稱前的為該節目的首播日期,節目名稱後的為該節目的結束播放日期(如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許淇安

許淇安,CBE,QPM,CPM(Eddie Hui,),生於香港,籍貫廣東番禺,已故前香港警務處處長,為皇家香港警務處最後一任處長暨香港回歸後香港警務處首任處長,橫跨兩朝。許淇安於警務處服務香港社會38年,為任期最長的華人處長,及歷來任期最長的處長之一,在任7年內曾經處理香港回歸等大事件及應對因為金融風暴所帶來的政府公共財政緊絀等挑戰以及所衍生的治安問題。.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許淇安 · 查看更多 »

訓令支援組

訓令支援組(英文:Briefing Support Unit,縮寫:BSU)於1988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部,其主要責任為針對反恐行動闡釋地圖、建築圖則及製作模型,供予其他部門作為參考、行動策劃、訓令及調查用途,同時用以喚醒重大事件中的涉及人物或重大罪行中的證人的記憶,以及供作香港法庭舉行聆訊時使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訓令支援組 · 查看更多 »

諏訪道彥

諏訪道彥(諏訪 道彦,),日本讀賣電視台所屬的資深男性執行製作人。現為董事待遇 編成局·動畫部門所屬、兼任客座教授。出身於愛知縣豐田市。、大阪大學畢業。 暱稱「スワッチ」。.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諏訪道彥 · 查看更多 »

高空搜查隊

搜查隊(High-Rise Search Team,縮寫为HRST)成立於1997年,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重點及搜查組警察搜查隊,主要責任為負責高空安全保障搜查及協助蒐證任務。高空搜查隊在各種安全儀器輔助下從高空升降至所需要位置,到達後先行紀錄及報告所見證物,並且需要攝影罪案現場,再將證物安置,最後轉交予其他警察單位進行後續警務。.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高空搜查隊 · 查看更多 »

高級警目

級警目(英文:Senior Corporal,縮寫:SCPL)俗稱「三柴」,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曾經存在過的其中一個員佐級職級;位於警目之上,高級警長之下。 刑事偵緝高級警目(英文:Detective Sergeant,縮寫:D/SGT),是中曾經存在過的一個刑事偵緝處員佐級職級;位於刑事偵緝警目之上,刑事偵緝高級警長之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高級警目 · 查看更多 »

高級警長

級高級警長(英文:Staff Sergeant Class I,縮寫:S/SGT I)俗稱「總警長」、「總咩」、「老總」、「三柴半」或「新郎哥」《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何家騏、朱耀光,三聯書店(香港),2011年。,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曾經存在過的最高級員佐級職級;位於高級警長之上,副督察之下。 高級警長(英文:Staff Sergeant Class II,縮寫:S/SGT II)俗稱「警長」、「咩喳」、「老虎」、「三柴半」或「新郎哥」《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何家騏、朱耀光,三聯書店(香港),2011年。,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曾經存在過的其中一個員佐級職級;位於高級警目之上,甲級高級警長之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高級警長 · 查看更多 »

警察公共關係科

警察公共關係科(英文:Police Public Relations Branch,縮寫:PPRB)於1967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支援部,主要責任為向公眾提供警務處的資訊,透過與社區及傳媒的聯繫,鞏固警務處的正面形象,使到公眾維持對香港治安的高度信心,並且鼓勵公眾協助警察維持治安。警察公共關係科與香港本地及海外電視台及電影製作公司合作製作電視節目,包括《警訊》、《警察快訊》、劇集及資訊性節目,介紹罪案趨勢以及防止罪案措施。警察公共關係科每日24小時向香港本地及海外傳媒提供警務處的動向及資訊,並且印製刊物,包括《警聲》雙周刊、《少年警訊》月刊及《香港警察年報》等等。此外,警察公共關係科亦負責處理各種非刑事成份的警察外景拍攝事宜,特別是涉及與警察有關係的拍攝申請。在皇家香港警務處時期,港產片的片尾工作人員表,警察公共關係科以「香港皇家警察公共關係科」名義列入協助拍攝單位,幾乎沒有例外。.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公共關係科 · 查看更多 »

警察公眾聯絡組

警察公眾聯絡組(英文:Police Public Engagement Office,縮寫:PPEO)於2012年10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負責主動聯絡大型及跨區的公眾活動的主辦者及持份者,加強雙方溝通,並且徵詢專家或者學者,就處理公眾活動的警察事務提供意見,以及在大型及跨區的公眾活動中協助及支援警民關係組,以促進公眾活動得以維持秩序及安全地進行。.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公眾聯絡組 · 查看更多 »

警察總區

警察總區(Police Regions,簡稱Region)是香港警務處為了執行日常的警察事務,所劃出的行政區域,與香港行政區劃存在著一定差異。警察總區分為6個,分別為港島總區、東九龍總區、西九龍總區、新界北總區、新界南總區及水警總區。總區下設警區(俗稱環頭,District),區下設分區(Division),(部份)分區下設警署分區(Sub Division)。每總區均有總部,對下每區均有警署(部分區更設有警區總部,如中區警區總部等。),對下每分區均有分區警署,部份分區更設有警崗、警察服務中心(目前有一所,屬於中區警區總部建築群。)、警察社區聯絡辦事處以至其他的警務設置,例如報案中心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總區 · 查看更多 »

警察牌照課

警察牌照課(英文:Police Licensing Office,縮寫:PLO)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支援部支援科牌照課,主要責任為為各類牌照及許可證的簽發及規管,代表警務處處長執行有關工作,以及協調關於公衆活動的政策事宜。.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牌照課 · 查看更多 »

警察高空工作隊

警察高空工作隊(俗稱蜘蛛俠;Force Abseiling Cadre,縮寫为FAC)成立於2005年,前身為於1996年成立的警察高空工作小組,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主要責任為高空拯救,以及在危險位置(包括大廈外牆或者建築物的危險結構,例如天台泵房、天橋頂部及棚架等)移走橫額等物件及示威者。.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高空工作隊 · 查看更多 »

警察談判組

警察談判組(俗稱談判專家;英文:Police Negotiation Cadre,縮寫:PNC)於1975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保安部,其主要責任為反恐怖活動、挾持人質、絕困及企圖自殺案件等談判,並且協助大型公眾活動中的協調事務。警察談判組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警察談判專家單位之一,於2010年出動了81次(當中70%為企圖自殺案件。),其成功率高達80%。世界多國警察經常邀請警察談判組遠赴海外擔任授課主管以及派員來到香港共同接受訓練,包括澳門、英國蘇格蘭和新西蘭等,以警察談判組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談判組 · 查看更多 »

警察搜查隊

警察搜查隊(綽號:藍衣忍者;英文:Force Search Unit,縮寫:FSU)於1992年9月19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重點及搜查組,主要責任為執行反恐及安全保障等搜查任務,並且因應其他警察單位及紀律部隊的求助而協助蒐證。警察搜查隊於要員訪問香港或者香港舉辦國際活動前,均會在現場及附近一帶的範圍執行反恐搜查及安全保障等搜查任務。警察搜查隊是亞洲首支具有反恐能力的搜查隊,亦是警務處編制最龐大的兼任單位。.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搜查隊 · 查看更多 »

警察機動部隊

警察機動部隊(簡稱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英文:Police Tactical Unit,縮寫:PTU,俗稱:Blue Berets),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是準軍事化的防暴警察,防暴以外,主要責任為執行反罪惡巡邏、於大型活動中人群管理、維持內部保安、搜索及拯救及災難支援等等。世界多國防暴警察經常派員到訪香港取經,以警察機動部隊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察機動部隊 · 查看更多 »

警廉衝突

警廉衝突主要是指於1977年期間皇家香港警務處與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之間的衝突,該次事件最終在香港總督麥理浩頒布局部特赦令後獲得平息。事件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深遠,香港政府部門的公然貪腐及瀆職不再,公務員的貪污行為有所減少,社會風氣走向廉潔,為香港日後的高速發展以及經濟起飛,成為全世界最廉潔的城市之一,奠定基礎。於2013年透明國際指數中,香港清廉指數全球排名第15位,控貪比例為95%。.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廉衝突 · 查看更多 »

警員 (香港)

警員,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低級員佐級職級,為初級警務人員的級別;職級與高級警員一樣,位於警長之下。 高級警員,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低級員佐級職級,為初級警務人員的級別;職級與警員一樣,位於警長之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員 (香港) · 查看更多 »

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

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英文:Senior Assistant 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SACP)是香港警察職級其中一個憲委級職級,為高級警官的級別;位於警務處助理處長之上,警務處副處長之下。由於屬於香港警務處首長級人員,所以必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及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至2006年6月止,香港警務處現時共有4名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分別領導香港警察總部的行動處、刑事及保安處、人事及訓練處及監管處,並且及擔任各處之處長崗位。此外,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亦為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之一,由特首委任。 根據警務處網頁於2018年初的資料更新,行動處處長為鄧炳強,而李建輝則平調人事及訓練處,監管處處長由警務處助理處長(服務質素)郭蔭庶擢升。刑事及保安處於2018年初由警務處助理處長(保安)李志恒擢升。.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 · 查看更多 »

警犬隊 (香港)

警犬隊(英文:Police Dog Unit,縮寫:PDU)於1949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重點及搜查組,主要責任為人群管制、搜索及拯救、追蹤、偵測炸藥及緝毒等等任務。此外,警犬隊亦因應需要,與其他部門合作反罪惡巡邏及反恐巡邏等任務。.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犬隊 (香港) · 查看更多 »

警犬隊總部暨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

警犬隊總部暨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英文:Police Dog Unit Headquarters and Force Search Unit Training School)於2003年5月3日啟用,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重點及搜查組,為警犬隊總部、警犬訓練學校(英文:Police Dog Training School)暨警察搜查隊的主要訓練培育機構。由於警犬隊與警察搜查隊同樣屬於重點及搜查組,兩隊一向在行動上合作緊密,故此警犬隊總部暨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啟用後,雙方能夠共同享用訓練資源,並且提升行動效率及專業水平。.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犬隊總部暨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 · 查看更多 »

警署警長

警署警長(英文:Station Sergeant,縮寫:SSGT)俗稱「士沙」、「雞仔餅」、「蟹蓋」、「咩喳」和「鬼王」,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高級員佐級職級,為初級警務人員的級別;位於警長之上,見習督察之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署警長 · 查看更多 »

警目

警目(英文:Police Corporal,縮寫:CPL)俗稱「兩柴」、「兩劃」、「雷柴」和「孖柴」,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曾經存在過的其中一個員佐級職級;位於高級警員之上,高級警目之下。 刑事偵緝警目(英文:Detective Police Corporal,縮寫:DCPL)俗稱探目,是曾經存在過的一個刑事偵緝處員佐級職級;位於刑事偵緝警員之上,刑事偵緝高級警長之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目 · 查看更多 »

警隊紀念日

香港警務處每年均會於香港警察總部舉行警隊紀念日(英文:Police Remembrance Day),以悼念警隊成立以來,於兩次世界大戰中及於其他時間殉職的警務人員。儀式以警務處處長為首,處長級的高級警官、各主要部門的主管、輔助隊總監及其他代表均會出席,另外,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及皇家香港警察協會亦會派員出席。.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隊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警隊護送組

警隊護送組(英文:Force Escort Group,縮寫:FEG)前身為皇家護送隊,於1986年4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西九龍總區交通部執行及管制組,由行動處處長直接指揮,主要責任為交通要員保護(包括國家元首、重要人物及殉職香港公務員靈柩),國寶、武器及危險性物質等保鑣任務;確保路途保安,帶領被保護對象能夠準時及順利抵達其目的地,為警務處最前線的接待角色之一,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被護送人士的重視及看顧。此外,警隊護送組亦負責押解高危險性犯人。.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隊護送組 · 查看更多 »

警訊

没有描述。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警訊 · 查看更多 »

護花危情

《護花危情》(Witness Insecurity)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時裝警匪電視劇,全劇共20集,由黃宗澤及鍾嘉欣領銜主演,並由秦沛及蔣志光聯合主演,監製為劉家豪。此劇是2012年TVB Amazing Summer劇集之一.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護花危情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財富調查組

財富調查組(英文:Financial Investigations Division,縮寫:FID)於1989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毒品調查科,其主要責任為與海外執法機關緊密合作,遏止與香港有關的犯罪集團在其他司法管轄權地區活動,並且追蹤、凍結及充公犯罪集團(包括涉及色情活動、非法賭博、詐騙、商業罪案及高利貸等等)的資產以至恐怖份子籌資活動。財富調查組為打擊清洗黑錢財務行動特別組織、亞洲╱太平洋反清洗黑錢組織及埃格蒙特集團財富情報組別成員,為國際上制定打擊清洗黑錢及恐怖份子籌資活動政策的重要成員之一,各亞太區執法機構在檢測其打擊清洗黑錢、反恐怖主義籌資活動及財富調查訓練的管理效能時,皆以 財富調查組作為首選的標準機構。.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財富調查組 · 查看更多 »

趙慧賢

没有描述。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趙慧賢 · 查看更多 »

跟蹤組

跟蹤組(俗稱狗仔隊;英文:Surveillance Team)於2006年8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刑事情報科行動支援組,主要責任為蒐集情報(包括隱密攝影及錄影等),跟蹤疑犯以收集證據及作出策略性的拘捕。.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跟蹤組 · 查看更多 »

跟蹤支援隊

跟蹤支援隊(綽號攻擊隊;英文:Surveillance Support Unit,綽號:Hit Team)於1990年代中期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刑事情報科行動支援組跟蹤組(D組)第3支隊(D3),為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支援跟蹤組,進行定點跟蹤、提供隱密攝錄支援、設置監察儀器及安排接應警察車輛,並且執行高危險性拘捕。.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跟蹤支援隊 · 查看更多 »

黎家智

黎家智(英文:Lai Ka Chi,)綽號王小虎,香港警司,長年駐守於特種警察部隊部門。.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黎家智 · 查看更多 »

軍裝巡邏小隊

軍裝巡邏小隊(簡稱巡邏小隊;英文:Patrol Sub Unit,縮寫:PSU)於1920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下各個警區,主要責任為徒步巡邏香港陸上範圍、處理突發事件及為到999緊急召喚提供迅速警察力量回應,趕抵增派軍裝警務人員到場打擊罪行,為香港市民提供第一線的幫助。.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軍裝巡邏小隊 · 查看更多 »

軍械法證課

軍械法證課(俗稱軍火專家;英文:Forensic Firearms Examination Division,縮寫:FFED),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鑑證科,是香港政府的軍械及子彈驗證機關;亦負責為警務處評估槍械和子彈的性能及試驗防彈衣等等。該科亦是一個總儲存庫,專門儲存在沒有起出槍械的刑事案件中所檢獲的用過子彈,用來與所有起出的槍械和在刑事案件中所發射過的彈械核對。軍械法證科擁有最先進和最高科技的設備儀器,為世界上最先進和最優秀的軍械法證單位之一。 軍械法證科接受過美國罪案實驗室主管協會實驗室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審核每一所實驗室的管理、運作、人員水平、程序、設備、保安、健康及安全等,與世界上被評價為最佳的實驗室比較,然後作出評估。軍械法證科在品質保證、訓練、測試、方法學、管理及法庭提證各方面都達至卓越的水平。評審委員會在3個類別中的兩個類別給予軍械法證科滿分,餘下一個給予98分。.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軍械法證課 · 查看更多 »

黃志雄 (警察)

黃志雄,PMSM,PDSM(Wong Chi Hung Tony;),基督徒,香港警務處副處長(行動)。.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黃志雄 (警察) · 查看更多 »

防止罪案科

防止罪案科(英文:Crime Prevention Bureau,縮寫:CPB)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其主要責任為向政府部門、行業代表團體及市民及旅客提供獨立的保安建議。防止罪案科定期舉辦防罪運動(包括派發宣傳單張、海報及舉行講座等)透過電視和報刊媒體推廣防罪措施、聯絡和規管私營保安業、為警務人員提供訓練課程,及為外間不同機構舉辦保安研討會等。防止罪案科亦會透過監察持牌保安公司,規管私營保安業。此外,所有香港警務建築的保安設計均採取於防止罪案科的建議及設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防止罪案科 · 查看更多 »

關羽信仰

羽信仰、或稱關公信仰、關帝信仰、關公信俗,是指把漢末三國時劉備的將領關羽神化的人物神信仰。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關羽信仰 · 查看更多 »

鑑證科

鑑證科(英文:Identification Bureau,縮寫:IB)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主要責任為指紋識別、法證攝影及處理脫氧核糖核酸事務。該科的任務是從罪案現場尋找指紋從而進行指紋識別,及向法庭就鑑定身份事宜提供專家證據。.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鑑證科 · 查看更多 »

邊界警區

邊界警區(英文:Border District,簡稱:BOR)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新界北總區,負責維持香港邊境禁區的公共安全,反走私、反偷渡及維持各條(總共5條)連接中國大陸的陸路口岸的人流及車流暢順及秩序。.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邊界警區 · 查看更多 »

鄧竟成

鄧竟成,CPM(Tang King Shing;),前香港警務處處長,於1980年代先後成為特別任務連首位本地暨華人攻擊隊隊長及副主管兼任訓練主管,先後於1984年及1985年策劃拘捕寶生銀行解款車械劫案及忠信錶行械劫案涉案者的攻堅行動。從香港警務處退休後曾經出任香港足球總會獨立董事,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香港航空董事會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鄧竟成 · 查看更多 »

鄧炳強

鄧炳強 (TANG Ping-keung, Chris),香港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 (行動處處長)。.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鄧炳強 · 查看更多 »

鄉村巡邏隊

鄉村巡邏隊(簡稱村巡隊;綽號穿山甲;英文:Rural Patrol Team,縮寫:RPT)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下各個警區,主要責任為巡邏全香港近700條偏遠鄉村、協助村民解決紛爭、執行反偷渡行動以及宣傳防止罪惡訊息 am730 2011年1月12日。.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鄉村巡邏隊 · 查看更多 »

野外巡邏隊

野外巡邏隊(英文:Border Patrol Unit,縮寫:BPU)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新界北總區邊界警區,主要責任為巡邏香港邊境禁區,防止非法入境者進入香港,並且作出拘捕以作遣返。.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野外巡邏隊 · 查看更多 »

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系統

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系統(Major In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Disaster Support System,縮寫为MIIDSS;俗稱超級電腦)是一套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刑事支援科掌管的计算机软件系統,用以調查重大事件及支援災難的資料分析及身份比對。此外,亦協助災難事故中的死傷者的身份確認及查詢。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系統由一名總督察負責,由一名高級督察輔助。.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系統 · 查看更多 »

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

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英文: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Coordination Centre,縮寫:CISCC)於2011年12月22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保安部,其主要責任為防範恐怖襲擊及保護重要基礎設施,包括聯絡全香港各敏感設施及機構的負責人,為各重要基礎設施提供風險評估,測驗其保安漏洞,並且度身訂造保護計劃,以及協調相關機構改善,以不斷地加強防範恐怖襲擊。此外,亦為各機構提供顧問建議及培訓服務。有關重要基礎設施涵蓋反恐特勤隊日常負責反恐巡邏的逾400個目標單位,包括各香港地標建築物、領事館、醫院、大型公共運輸系統、水塘、電廠、煤氣庫、銀行及電訊體系等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重要基礎設施保安協調中心 · 查看更多 »

重案組

重案組.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重案組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雷霆掃毒

《雷霆掃毒》(Highs and Lows)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時裝警匪劇集,全劇共30集,監製林志華,由苗僑偉、林峯及徐子珊領銜主演,並由吳綺莉、官恩娜、黃智賢、歐陽靖及郭政鴻聯合主演。此劇是吳綺莉及官恩娜在無線電視的告別作。.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雷霆掃毒 · 查看更多 »

雜差

差原來是香港警察隊刑事偵緝處警探隊偵探人員(現稱偵緝人員)的俗稱,現在指向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等部份警務人員,同時包括部份毋須穿著軍裝的崗位人員,例如隸屬於各警區的雜項調查隊及反黑組等。古時,偵探人員由於不需要穿著軍裝,以便衣在暗中偵查案件,故此官方稱之曰為暗差,俗稱雜差。.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雜差 · 查看更多 »

附例特檢隊

例特檢隊(俗稱紅帽子;英文:By-laws Inspection Unit)於2009年4月8日成立,隸屬於港鐵,主要責任為在巡邏沿線鐵路站、執行《香港法例》第556B章《香港鐵路條例》(當中主要打擊逃票及防止乘客攜帶超重行李及危險品進入港鐵範圍)、人群管制及協助身體不適的乘客等等。與此同時,聯同由退役啹喀兵組成的單位和輔助保安人員合作,共同協助打擊罪案。成立至今,附例特檢隊主要駐守於東鐵線上水站、粉嶺站、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管理鐵路站的人流。.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附例特檢隊 · 查看更多 »

FEG

FEG可以指:.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FEG · 查看更多 »

Laughing Gor之潛罪犯

是一部於2011年出品的香港警匪片,此電影由邵氏影城有限公司與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作攝製,由邱禮濤擔任執導,以及由謝天華、吳鎮宇、杜汶澤、黃宗澤、惠英紅、文詠珊領及徐子珊銜主演。 由於謝天華在無綫電視劇集《學警狙擊》和《潛行狙擊》所飾演的警方臥底梁笑棠(Laughing哥)大受歡迎,此電影為《學警系列》第三部衍生作品及無綫電視劇集《潛行狙擊》的續集。.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Laughing Gor之潛罪犯 · 查看更多 »

PSU

PSU可以指向:.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PSU · 查看更多 »

Tango

Tango可以指:.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Tango · 查看更多 »

TEAM -警視廳特別犯罪搜查本部-

《TEAM -警视厅特別犯罪捜査本部-》(TEAM -警視庁特別犯罪捜査本部-)是日本朝日电视台與同系列電視台在2014年夏季檔期播出的周三晚间九点刑警连续剧,由小泽征悦、西田敏行、田边诚一及渡边一庆领衔主演。.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TEAM -警視廳特別犯罪搜查本部- · 查看更多 »

T連

T連(亦稱Tango連、T大隊、Tango大隊;英文:Tango Company)於1992年6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為女性防暴警察,主要責任為人群管理、保護參與公眾活動的兒童、婦女和長者,並且支援警察機動部隊總部,處理防暴及內部保安等任務。.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T連 · 查看更多 »

投訴及內部調查科

投訴及內部調查科(俗稱投訴科;英文:Complaints Against Police Organisation,縮寫:CAPO)於1973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監管處服務質素監察部,主要責任為調查有關於紀律人員(即正規警務人員和輔助警務人員)和文職人員(包括交通督導員和警察通訊員等等)的投訴以至所涉及的刑事偵緝,所有案件且經由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根據《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條例》審核。除此之外,投訴及內部調查科就人員的工作執行問責制和相關研究、制訂及推行警隊誠信管理計劃,防止貪污及杜絕各種違反誠信的行為。.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投訴及內部調查科 · 查看更多 »

探員

探員可指:.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探員 · 查看更多 »

探長

探長是香港警察職級中兩個曾經存在的刑事偵緝處員佐級職級的稱謂: 刑事偵緝甲級高級警長(英文:Detective Staff Sergeant I,縮寫:DS/SGT I)俗稱總探長《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何家騏、朱耀光,三聯書店(香港),2011年。,職級位於刑事偵緝高級警長之上。 刑事偵緝高級警長(英文:Detective Staff Sergeant II,縮寫:DS/SGT II)俗稱探長,職級位於刑事偵緝高級警目之上。 深受香港電影影響,在廣義上,探長一詞可以引申至對應世界各地的警察部門中負責偵緝的較高級人員。受到香港演員曹達華於1960年代飾演探長的角色所以,探長一詞深入民心,後來廣泛流行及被使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探長 · 查看更多 »

李家超

李家超(John Lee Ka-chiu,),香港前警務人員,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局長。.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李家超 · 查看更多 »

李明逵

李明逵,QPM,CPM(),榮休香港警務處處長,現任香港公共行政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校董、中大專業進修諮詢委員會主席及離職公務員就業申請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明逵於警務處服務香港社會30多年,屢獲嘉許,任內曾經處理香港越南船民問題、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保安安排及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等大事件。.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李明逵 · 查看更多 »

東九龍總區總部

東九龍總區總部(英文:Kowloon East Regional Headquarters,縮寫:KE RHQ)為香港警務處東九龍總區總部及各主要部門的所在地,位處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寶琳北路110號。於2013年,東九龍總區總部有186名警務人員和38名文職人員駐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東九龍總區總部 · 查看更多 »

槍械訓練科

槍械訓練科(英文:Weapon Training Division,縮寫:WTD)於1986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香港警察學院基礎訓練中心,負責為香港警務人員、其他紀律部隊以至海外執法機關人員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武力、槍械及戰術的專業訓練;與此同時,舉辦射擊課程等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槍械訓練科 · 查看更多 »

機場特警組

機場特警組(副名:機場特警;英文:Airport Security Unit,縮寫:ASU)前稱機場保安隊,前身為特別行動隊(英文:Special Action Squad,縮寫:SAS),於1977年11月14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新界南總區機場警區,為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維持機場警區(包括香港國際機場及其他的基礎設施)的公共及航空安全(包括處理劫機及拯救人質等)、反恐、要員保護及災難支援等。為了保護機場警區,機場特警組日常執行不同類型的高姿態巡邏,包括機動性巡邏、戰術性巡邏、高空巡邏、水上巡邏及反恐巡邏。.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機場特警組 · 查看更多 »

機場警區

機場警區(英文:Airport District,縮寫:APT)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新界南總區,負責維持香港國際機場近1,300公頃範圍的航空安全以及公共安全。.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機場警區 · 查看更多 »

機場警區障礙訓練場

機場警區障礙訓練場(Airport District Assault Course)位於香港赤鱲角島航膳西路8號機場警署之內,佔逾400平方米,於2010年9月9日正式啟用,為香港警務處機場特警組的訓練設施之一,是一座具有高水平及具多元化訓練效能的場所。.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機場警區障礙訓練場 · 查看更多 »

歐陽照剛

歐陽照剛(英文:Au Yeung Chiu Kong Danko;),被稱譽為「近代飛虎隊之父」,基督徒,香港總警司,曾任警察機動部隊校長;於1999年7月至2006年2月期間擔任特別任務連主管,為至今唯一一位本地暨華人主管,在任期間多有建樹,對特別任務連進行了多方面改革,又成功處理了南洋酒店綁架案及拘捕季炳雄等轟動香港社會的罪案等。.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歐陽照剛 · 查看更多 »

毒品調查科

毒品調查科(英文:Narcotics Bureau,縮寫:NB)於1954年10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其主要責任為蒐集有關在香港和海外入口、製造和分銷毒品的情報、統籌掃毒行動、與海外執法機關緊密合作,遏止與香港有關的犯罪集團在其他司法管轄權地區活動,並且追蹤、凍結及充公犯罪集團(包括涉及色情活動、非法賭博、詐騙、商業罪案及高利貸等等)的資產以至恐怖份子籌資活動。。.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毒品調查科 · 查看更多 »

水警總區

水警總區(副名水警;英文:Marine Region,副名:Marine Police),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主要責任為維持香港水域及離島的公共安全,執行水上巡邏、打擊偷渡及追截走私,並且在香港境內及鄰近海域進行搜索及拯救。水警總區保衛長達近200公里的邊界海岸線、管轄香港1,651平方公里的海域及261座島嶼;水師共119艘輪艇,為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水警總區 · 查看更多 »

水警總區總部

水警總區總部(英文:Marine Pol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縮寫:MP RHQ)為香港警務處水警總區總部及各主要部門的所在地,位處香港島東區西灣河太康街(原西灣河碼頭)東翼,有完善的船隻泊位。於2013年,水警總區總部有413名人員和70名文職人員駐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水警總區總部 · 查看更多 »

水警訓練學校

水警訓練學校(俗稱少林寺;英文:Marine Police Training School,縮寫:MPTS)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水警總區,為水警總區的主要訓練培育機構,每年為到近1,200名資深及新加入人員提供訓練。.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水警訓練學校 · 查看更多 »

港島總區總部

港島總區總部(英文:Hong Kong Island Regional Headquarters,縮寫:HKI RHQ)為香港警務處香港島總區總部及各主要部門的所在地,位處香港香港島灣仔區灣仔軍器廠街3號堅偉大樓5樓。於2010年,港島總區總部有183名警務人員和42名文職人員駐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港島總區總部 · 查看更多 »

指揮及控制中心

指揮及控制中心(通稱999報案中心,俗稱電台;英文:Reg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Centre,縮寫:RCCC,俗稱:Control)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負責調配總區和警區兩個層面上的資源,同時發揮資訊中心的作用,將消息傳遞至總部指揮及控制中心和其他機關。每個中心都設有第三代指揮及控制通訊系統,負責接聽999緊急召喚,並且為擔任行動任務的人員提供快捷和有效率的服務。.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指揮及控制中心 · 查看更多 »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俗稱O記;英文:Organis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縮寫:OCTB)於1957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主要責任為調查及打擊極為複雜及嚴重的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罪案。該科彙集各方面的資源和專業知識,打擊極為複雜的犯罪集團罪案,包括洗黑錢等等,追蹤、凍結及充公其非法資產。該科亦定期與中國大陸和海外的執法機構聯絡,交換情報,消除和防止非法活動。.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 查看更多 »

海上特勤隊

海上特勤隊(俗稱海上蛟龍)於2008年成立,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邊防支隊,為準軍事化水上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處理水上嚴重罪案、反恐、打撈、搜查、水底搜索、處理爆炸品及潛水拯救等。海上特勤隊是中國大陸第一支水陸兩棲的特種警察部隊,建立初期由香港警務處特別任務連訓練。.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海上特勤隊 · 查看更多 »

新界南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

新界南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英文:New Territories South Regional Police Headquarters and Operational Base)為香港警務處新界南總區總部及各主要部門的所在地,位處香港新界荃灣區荃灣城門道8號。大樓於2005年5月落成,於2006年3月8日由時任警務處處長李明逵和新界南總區指揮官──警務處助理處長鄧厚江主持開幕。於2013年,新界南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有168名警務人員和46名文職人員駐守。.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新界南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 · 查看更多 »

摩羅差

摩羅差是為印度半島籍貫香港差人的俗稱。大英帝國時期,英國從印度招募不少當地人投入軍隊服務,後來這些印度軍人被調派至香港,轉而投入警隊服務,是故印度及巴基斯坦籍貫差役被俗稱為摩羅差。此詞毫無種族歧視或者任何貶意成份,惟衙差一詞出於印度口音時,廣東人容易誤聽為「阿叉」,因而後來--被外籍人士和年輕一輩誤以為是蔑称。舊時,廣東人的家中長輩或以「夜叉來了」(或是黑白無常)的來臨,來嚇令不服從的孩子。為免誤會延續,阿叉一詞在香港社會已經逐漸少用,但仍在英国华人圈中使用,被称为「阿叉」或「阿X」。.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摩羅差 · 查看更多 »

政治部 (香港警察)

政治部(俗稱邵氏;英文:Special Branch,特別分支之意,中英文名稱意義並非對應,縮寫:SB)於1934年成立,架構上隸屬於皇家香港警務處刑事部,實際上直接由英國軍情五處第二處指揮,主要責任為反間諜及收集情報等多類特殊任務。隨著香港主權移交臨近,政治部於1995年解散。.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政治部 (香港警察) · 查看更多 »

曾偉雄

曾偉雄,PDSM,PMSM(Tsang Wai Hung Andy;),前香港警務處處長,任期由2011年1月11日至2015年5月4日,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任期最長的警務處處長。 曾偉雄在任期間對警務處進行了多方面改革,領導警務處期間香港治安連年改善,至2014年罪案數字創下1997年以來之新低、罪案率為1973年後首次跌至每十萬人口計而少於1,000宗。然而,其鷹派作風及言論致使其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爭議最大的警務處處長(大眾給了他一個禿鷹的綽號);特別是強硬處理示威活動,當中涉2014年下令向示威者87次施放催淚煙,香港市民對警隊的總體滿意程度於2014年12月創下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低紀錄。.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曾偉雄 · 查看更多 »

曾蔭培

曾蔭培,QPM,CPM(Tsang Yam Pui;),祖籍廣東南海,生於香港,前香港警務處處長,曾雲家族成員。.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曾蔭培 · 查看更多 »

曾慶鴻

曾慶鴻(英文:Tsang Hing Hung,),綽號腸包火炬,香港警員,目前駐守於反恐特勤隊,兼任香港男子七人欖球代表隊隊員﹝主要擔任中鋒勾的位置﹞及警察欖球會會長。於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區火炬接力以警員及運動員身份,成為火炬手之一。.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曾慶鴻 · 查看更多 »

2017年港鐵縱火案

2017年港鐵縱火案發生於2017年2月10日的香港。當日,60歲乘客張錦輝於一列港鐵荃灣綫列車上放火自焚。事件前後共造成1死18傷,其中3名危殆的男女傷者分別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廣華醫院搶救。本次事故為香港繼2004年地鐵縱火案後,相隔13年再次發生鐵路縱火事件。此次縱火案發生的位置恰巧與2004年發生縱火的位置是同一路段的相反方向,起火位置同為第一卡列車,並且發生於另外一段繁忙時間,而兩名犯案者同樣有精神病紀錄。.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2017年港鐵縱火案 · 查看更多 »

3月31日

3月3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0天(闰年第9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5天。.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3月31日 · 查看更多 »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是指2014年9月28日黃昏至29日凌晨,香港警方對示威者的大規模驅散行動,當中防暴警察施放大量催淚彈,並威脅向群眾開槍。此前,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對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激發香港市民強烈不滿,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9月22日發起一連5日的大專罷課,學民思潮則於9月26日加入,發動中學罷課;9月26日當晚突然發生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導致27日防暴警察進駐,以及8萬人集會聲援。 9月28日凌晨,「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突然宣佈自2013年初提出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最後部曲正式啟動。當日上午警方封鎖政府總部,導致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的市民被堵塞在海富中心附近一帶,因而在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同日黃昏,警方開始採取更高級武力,展開大規模驅散行動,防暴警察施放87顆催淚彈,更一度威脅開槍,是香港防暴警察接近9年以來首次使用催淚彈。驅散行動導致近百人受傷,事件令民憤進一步爆發,及引起國際關注,佔領行動擴散至旺角及銅鑼灣,9月29日至10月1日連續3晚有20萬人上街抗命,運動亦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

新!!: 香港警務處架構和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人事及訓練處反恐怖活動及內部保安組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監管處行動科行動處財務、政務及策劃處香港警察 (結構)香港警察架構香港警察的結構香港警察隊架構香港警察部門香港警務架構表香港警務處結構香港警務處部門重點及搜查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