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親台團體

指数 香港親台團體

親臺團體、民國派、(Pro-Taiwan camp、Pro-Taipei camp、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Pro-Kuomintang camp或Pro-Taiwan groups),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團體或政治團體。親臺派通常對於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反對立場,並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由民主及傳播臺灣經驗為信念。 在香港親台團體中,以支持泛藍陣營者佔大多數,立場貼近泛民主派,並反對臺灣獨立、民主進步黨和泛綠陣營。 早年香港的香港民國派團體,政治理念都均趨近中國國民黨的右派,緊跟隨當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下,立志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然而後來受到兩岸形勢的遽變及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影響,親臺團體的理念也有所變化,近年來的民國派團體更以支持香港實行公民普選、維權運動、推動兩岸民主發展為宗旨。除了關注臺港事務、兩岸四地民主發展及民族事業外,亦積極透過香港的地區服務,以爭取更多香港人認同。.

47 关系: 反台獨情緒反共主義台灣與香港關係台灣政治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政黨中華民國政治一二三民主聯盟建制派 (香港)張震遠國慶日 (中華民國)六七暴動共匪勞工大廈珠海學院神州青年服務社華資非建制派親台派馬惜珍香港區議會香港建制派列表香港親台人士香港親共團體香港親臺人士香港民主同盟香港泛民主派列表香港政治制度麥業成蔣公中正崇德協會陳恩賜Pro-Taiwan camp李國強 (工團)李華明李汝大民主陣線民主派 (香港)泛民主派激進民主派 (香港)戴卓賢流浮山慘案新界南海同鄉會1956年雙十九龍暴動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反台獨情緒

反台獨情緒,即為不支持與反對臺灣獨立,反台獨人士對於台灣泛綠獨派人士與親臺獨派媒體(民間全民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自由時報等),因反對一個中國原則,走向台獨建國、文化台獨、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兩國論與去中國化路線,而產生反感甚至恐懼、猜忌、偏見與仇恨言論。 反台獨情緒主要來自中國民族主義者、始終認為臺湾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固有疆域與历史的一部分,不可分裂,目前主要團體為泛藍、統派、中國共產黨、香港建制派(包括親共團體)及親國民黨團體、澳門建制派、海外親中人士等,並且反對其他大中華分離主義運動,部分同時也抱持反美與反日的態度,但不少也是由於反对民主进步党而反对台独。.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反台獨情緒 · 查看更多 »

反共主義

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或政府。 在1950年到1991年很長一段时间内,它是美国围堵政策的主要部分。 反共主义的根据有时是因为共产主义理论内部的明显矛盾、以及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然而,大部分的反共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共产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当权者的行为一样是令人讨厌的。一些反共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另一种形式,並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并称为极权主义。 很多反共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保护人民的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并认为共产主义中人民没有选举权、没有言论自由、社会缺乏法治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共产主义政党对保障人权和民主的承诺在通过普选上台后均得到落实,例如圣马力诺共产党、圭亚那人民进步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和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等。 在美国国内,很多反共主义者担心共产主义会在全球取得胜利,并最终对美国政府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观点导致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任何国家实行共产主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共产主义在全球的胜利。有人担心一些强大的国家,例如苏联和中國大陸会使用它们的实力以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形式强迫其他国家实施共产主义。在苏联的历史上,苏联确实推翻了周围很多欧洲国家的政权,並为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游击队提供秘密援助。这些行动使得一些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持同情态度的政治家转而接受一些实用的反共主义策略: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限制“苏联帝国”膨胀的手段。.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反共主義 · 查看更多 »

台灣與香港關係

台灣與香港關係是指台灣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雙邊關係。目前為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一部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香港事務局分別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1年前稱中華旅行社)、遠東貿易服務中心以及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名義在香港運作。 相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台北設香港旅遊發展局台北辦事處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台北顧問辦事處。2007年5月1日,因應香港旅遊團在阿里山區發生車禍,陸委會表示希望港府能在台灣設立辦事處。2011年7月15日起,香港政府得在台設立綜合性辦事機構,並於2011年12月19日在台北市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台灣與香港關係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治

台灣政治涵蓋的政府型態、統治者或行政區劃體制,今普遍與中華民國政治相同。事實上,於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之前,台灣具有政治雛形有文字脈落可尋者可遠自1624年荷蘭據臺後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在此尚不包含台灣近代之前未經證實的平埔族統治的相關政治型態(如:大肚王國)。.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台灣政治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

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是中國國民黨黨員中的一種,除臺灣地區之外,亦适用于不在中華民國政府有效控制下的中國大陸民眾。由於中國國民黨正式黨員必須身為「有戶籍」的中華民國國民,所以暫不具備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戶籍的大陸民眾目前並無正式加入國民黨的可能,而中國國民黨目前對精神黨員亦無正式組織登記。.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建國初期曾採用五色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被現今設計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後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同時亦代表中華民國以三民主義肈建之初衷。除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懸掛外,亦使用於其邦交国家及外交使節訪問、或遇特殊慶典等。.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中華民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黨

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截至2017年10月28日共有334個登記政黨存在,主管機關為內政部民政司。 目前立法院以民主進步黨為第一大黨,中國國民黨為最大在野黨,尚有時代力量、親民黨、全民參政大聯盟、無黨團結聯盟擁有部分席次;而地方議會除上述政黨外,另有台灣政黨全民參政大聯盟、台灣團結聯盟、民國黨、新黨、綠黨、劳动党、台灣第一民族黨、樹黨擁有席次。.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中華民國政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治

中華民國政治是指於1912年創建中華民國政府,期間在大陸時期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並在行憲後於1948年正式改組,1950年遷至臺灣地區後運作至今。.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中華民國政治 · 查看更多 »

一二三民主聯盟

一二三民主聯盟是香港过去的一個政黨,於1994年成立,其名稱的意義是: 支持一個民主中國的統一及促進两岸文化的誠意交流,堅持兩岸三地的經貿發展。 由於組成者多為留學台灣大專院校的香港人,因而被香港傳媒視為右派社團,即親中華民國人士及以在香港與中國國民黨關係密切人士組成。聯盟最後在2000年解散。.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一二三民主聯盟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香港)

建制派、親北京陣營或親中共派(),或稱建制陣營,為一個香港政治意識形態陣營。建制派由工商界、大財團和專業階層的親共人士、左派工會、地區社團及同鄉會聯合組成,支持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擁護基本法。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與民主派在政治立場方面不合,但在某些經濟議題上持有相同意見。建制派在香港歷次立法會地區直選得票比例基本未過44%,但在立法會功能界別議席和民選為主的香港區議會有壓倒性優勢。 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建制派實際上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執政聯盟及管治力量。常被親中共媒體及政府称其成员为「香港爱国人士」或「愛國愛港」,而反對人士則貶稱建制派為「保皇黨」、「保皇派」、「港共」、「土共」。 雖然香港社會上有輿論指建制派是政府的執政聯盟,甚或將取得最多立法會議席的建制派組織視之為執政黨,但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的規定,香港行政長官是不能隸屬任何政黨,政黨成員雖然可用個人身份出選特首選舉,但成功當選後必須退黨,所以現時香港法律上沒有執政黨。.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建制派 (香港) · 查看更多 »

張震遠

張震遠(Barry CHEUNG Chun-yuen,),號康生,出生于香港,祖籍湖北省阳新县陽辛鎮,前香港商品交易所董事會主席、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前獨立非執行董事,於2001年起出任市區重建局董事會成員,於2007年起出任董事會主席,於2013年4月連任;亦為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替任主席、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授勳評審委員會委員和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於2012年7月1日起,出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3年5月24日,張震遠向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申請辭去所有公職,獲得准其。2015年4月15日,張震遠被頒令破產。2015年4月23日,張震遠因拖欠商交所前員工薪金,被判入獄6星期,但其後上訴得直,獲改判160小時社會服務令。.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張震遠 · 查看更多 »

國慶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又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武昌起義紀念日、辛亥革命紀念日等,定於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的兩個月內,中國各地的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隔年(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國。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臺北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全稱為「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並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在蔣中正總統任內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晚間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國慶日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共匪

共匪是中國国民党(后扩为中華民國)在蒋经国去世前對共產黨人士的一種敵對性稱呼。於中文環境中多用於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黨員、或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亲中共人士。.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共匪 · 查看更多 »

勞工大廈

勞工大廈(俗稱國民黨大廈)是香港一座已拆卸重建的大廈,位於九龍旺角長沙街11號,為昔日中國國民黨駐港最高層官員的辦公地方,亦是國民黨員在本港成立的工會組織「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會址所在。 勞工大廈建於1972年,樓面總面積約3萬平方呎。1970至1980年代,是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的所在,而總支部書記長亦會在此辦公,主要負責台灣與港澳地區的聯絡工作。每逢中華民國國慶,大廈外牆定會看見中華民國國旗。但由於地方不大,國民黨活動大多不會在勞工大廈舉行。 國民黨於1997年重建大廈,落成後名為「悅旺商業大廈」;2001年底轉售後,再易名「創業城」,於2003年SARS經濟低潮時結業;2005年再改建為漢普頓酒店至2009年12月;2010年,MK酒店開業。 2007年9月,勞工大廈(MK酒店的前業主)牽及一宗國民黨窗口公司與東亞銀行的官司。.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勞工大廈 · 查看更多 »

珠海學院

海學院(Chu Hai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簡稱CHCHE)是香港一所具有學士學位頒授資格的認可專上學院,同時與台灣、中國大陸或海外大學合辦課程,開辦一系列學士、碩士、博士課程。 因其名稱與位於廣東省的珠海市同以「珠海」一詞起名,外界容易將兩者混淆。唯據官方指出,學院1947年創校並取名珠海,乃冀學生能若「珠」之晶瑩璀璨,如「海」之浩蘊深藏,比起1979年才建市的珠海市更早起用「珠海」之名,與珠海市除名稱相近外沒有任何關係。該校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私立大專院校。.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珠海學院 · 查看更多 »

神州青年服務社

州青年服務社(英文:China Youth Service & Recreation Center),成立於民國66年(1977年),為香港一個親台(中華民國)的政治團體,總部位於香港新界新九龍深水埗區南昌北大埔道75號威信商場2樓8室。以「關心兩岸,服務香港」為宗旨,以服務南昌人(指深水埗區南昌街一帶的居民),建設新社區為目標,現任社長為陳志宏博士。 該團體目前有逾100位社員,大部份是香港人,也有少數大陸人和台灣人。前社長林偉棠:「新世代香港人在遊行時接觸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有興趣了解更多,最後加入成為社員。.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神州青年服務社 · 查看更多 »

華資

在香港,華資或華資公司是指資本來自1949年前中國大陸民間華人,與官方無關者;香港本地華人創立者也可稱為華資,但較少用。1949年後來自中國大陸,尤其與官方有關者則稱為「中資」。 香港過去也有來自中華民國(台灣)資本,普遍稱為「台資」,例如民生物產;部分親台企業也會被誤會為「台資」,例如華僑日報等。.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華資 · 查看更多 »

非建制派

非建制派,或稱非建制陣營(Opposition camp),亦稱為反對派,為一個香港政治意識形態陣營,政治上與建制派分庭抗禮。 2016年後,非建制陣營指建制派以外的政治派系所組成的陣營,即民主派(包括泛民主派和自決派)、本土派(包括民族自決派)及部分親民主中間派的聯合陣營。 非建制派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中獲得有55%的普選票支持,取得30席,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以來最多。但在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後,經香港政府入稟司法覆核,6名非建制派議員先後被香港高等法院褫奪議員資格,成员減至24名,並失去地區直選的過半優勢,雖然在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中取回2席,但因九龍西選區落敗,無法奪回分組點票的否決權。.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非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親台派

親台派(Pro-Taiwanese),又稱友台派,意指對台灣政治、文化及經濟抱持親近與好感的外國人士與團體,部分人士更親近台灣泛綠陣營的政治立場,反對中國因素。若扣除政治立場,則稱為哈台族。.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親台派 · 查看更多 »

馬惜珍

惜珍,又名馬奕盛,香港人,籍貫廣東潮陽和平鎮里美鄉,香港三合會福義興成員,與兄長馬惜如合創東方報業集團。1978年被控販毒,棄保潛逃至台灣,後一直被香港政府通緝。馬有三名兒子:馬澄坤、馬澄發、馬澄財,香港富豪馬廷強為其姪兒。.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馬惜珍 · 查看更多 »

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簡稱區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58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現時建制派於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佔有優勢,並佔有全部十八個區議會主席席位及十七個副主席席位。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建制派列表

本條目列出了香港的建制派組織和人士。.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建制派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親台人士

#重定向 香港親台團體.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親台人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親共團體

香港親共團體(Pro-Communist groups)泛指一些政治立場上絕對服從中國共產黨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香港團體,過往親共團體是指與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香港親台團體處於對立陣營,在中國官方媒體常稱為愛國愛港的團體及穩定香港社會的力量,但隨著香港主權移交後親台勢力逐漸消退,現在主要與香港的泛民主派對立。不少親共團體也是中共在香港的支部組織,例如左派工會和國貨公司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的親共和親台勢力透過工會運動逐漸形成壁壘分明的對立陣營,親共團體當中以成立於1947年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最具代表性,而親台團體代表則有成立於1948年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工團)。Hong, N., and Warner, M.,. Springer, 1998, p.128.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親共團體 · 查看更多 »

香港親臺人士

#重定向 香港親台團體.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親臺人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同盟

香港民主同盟(簡稱港同盟;United Democrats of Hong Kong)於1990年4月23日成立,是由當時的太平山學會和當時部分民協成員等一起創辦的民主派政黨,為今日的民主黨前身。港同盟是香港第一個全港性政黨。.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香港泛民主派列表

本條目列出了香港的泛民主派組織和人士。.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泛民主派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制度

香港政治制度是指由1842年開始的香港殖民地時期和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香港政治,貫切其中的最大特色是殖民地時代創立的行政主導制:總督由英國委任,身兼政府首長、駐軍統帥、(實際上只是咨詢機構的)立法會主席,掌控立法權、執法權,唯獨需派人擔任終審法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府為爭取民心,試圖組織民選議會,但因中國恐嚇出兵而作罷,原先的議會被降格為打點市容的市政局。到殖民地時代末期,香港立法局部分議員是由間接民選產生,但只負責被動蓋章和進諌。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憲制性文件,而政制的其中一部份是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殖民地建立初期,香港政制全由英國人發展及管理,後來漸有本地華人參與。香港的主權歸屬問題在20世紀末受到國際關注,中國和英國經過近20年磋商,最後決定於1997年進行主權移交,結束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歷史。主權移交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以一國兩制形式平衡兩地之間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差異。主權移交後的政治爭議,多數涉及在憲制性文件《基本法》的架構下,香港民主發展的方案和步伐。.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香港政治制度 · 查看更多 »

麥業成

麥業成(Johnny Mak Ip Sing;),現任香港元朗區議會鳳翔選區議員,亦是民主陣線主席和中國國民黨黨員。自1991年當選為民選區議員,2011年連任第六屆元朗區議會議員,2015年再次連任,是全職區議員。.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麥業成 · 查看更多 »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簡稱蔣公協會,前稱蔣公中正香港協會,是香港的民間親台團體,於2006年成立,現任會長為劉伯權,副會長為蘇建名。協會以「尊崇中華民國已故總統蔣中正、傳續中華文化傳統、推動香港當地自由民主發展」等作為其活動宗旨。.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 查看更多 »

陳恩賜

陳恩賜(1936-),香港人、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第一屆(英屬香港地區)僑選立法委員。他曾長期擔任香港親台工會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副秘書長及秘書長,因此關係他自1986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增額僑選立法委員,前後長達六年。 陳恩賜為香港殖民地時期著名工人領袖之一,本身為九龍巴士司機,長期擔任工團旗下的港九汽車司機總工會理事長,亦曾出任香港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資顧問委員會委員。原工團總會在香港立法機關的代表彭震海因年邁退休,陳恩賜在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曾出選勞工界別功能組別選舉,惟在泛民主派香港職工會聯盟拒絕參與功能組別投票及左派工會杯葛下,僅得99票落敗。事後,陳恩賜亦在工團成員梁雪芳等人批評攻訐下,黯然離開勞工界。.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陳恩賜 · 查看更多 »

Pro-Taiwan camp

#重定向 香港親台團體.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Pro-Taiwan camp · 查看更多 »

李國強 (工團)

李國強是港九工團聯合總會主席,曾參戰區議會選舉油尖旺京士柏選區。在2012年南丫島撞船事件調查委員會研訊出任證人。在1980年代開始加入工會任青年義務工作,受父親影響。2000年當選該會主席。幾十年支持台灣國民黨,香港回歸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親台、反共、香港右派。.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李國強 (工團) · 查看更多 »

李華明

李華明(Fred Li Wah-ming,),香港出生,祖籍上海,註冊社會工作者;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民主黨成員。.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李華明 · 查看更多 »

李汝大

李汝大(Desmond Lee Yu-tai,) (FCHMA, FCHAD, FAPVA, FAPCA, FCITD, F.Inst.CM.),為斐濟駐香港名譽領事、前東區區議會(丹拿選區)議員、香港自由黨成員,亦擔任香港中山學會副主席、香港孫文大成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等香港親台團體要職,亦在老牌政團香港公民協會任社區關係及發展委員會主席。李汝大亦曾任香港立法局議員。.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李汝大 · 查看更多 »

民主陣線

民主陣線(Democratic Alliance),前稱元朗天水圍民主陣線,成立於2001年(民國90年),是今日香港少數親近中華民國的政治聯盟組織,本為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而成立,在選後仍然以聯盟的形式繼續運作,當年元朗區議會與民建聯及元朗鄉事派鼎足而立的政治勢力,也是元朗區議會中最大的泛民主派代表。 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原元朗天水圍民主陣線成員,俱統一改以「民主陣線」名義登記參選,同時於九龍深水埗區南昌北選區出選,同屬於民國派團體的神州青年服務社前主席梁漢華,亦以民主陣線作為政治聯繫。.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民主陣線 · 查看更多 »

民主派 (香港)

民主派(Pro-democracy camp),亦稱為反對派,為香港的一個政治意識形態陣營,與建制派在政治立場方面不合,但在某些經濟議題上持有相同意見。.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民主派 (香港)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激進民主派 (香港)

進民主派(),是自2010年政改爭議以來用以分辨同為廣義泛民主派的溫和民主派(或稱主流民主派)。親中媒體廣義稱之為「激進反對派」或「極端反對派」。現組成香港立法會泛民主派第四大黨議會陣線。 激進民主派要求香港立即實現真普選,要求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儘快推行全面普選、注重監察政府運作、視人權、平等、公義、言論自由等為社會的重要價值,與主流民主派人士相同,惟抗爭手段有異,惟現時皆認同以非暴力手段抗爭。激進民主派在其他政治或經濟理念上未有一致的看法,包括中港矛盾及難民黑工問題,在本土主義的立場也有分歧。.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激進民主派 (香港) · 查看更多 »

戴卓賢

戴卓賢(Leslie Spencer Tai Cheuk-yin),台灣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前香港中西區區議會水街選區民選區議員。曾任一二三民主聯盟秘書長及主席等職務,留台校友會秘書長,馬英九港澳地區後援會會長,無論馬英九參選黨主席或總統,他都站在第一線支持,亦是中國國民黨第十七全港澳黨代表,歷任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常務委員,其政治立場親中華民國政府,現為「中國國民黨青年論政聯盟」成員及知識青年學社(即前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第九分部,現時已非港澳總支部成員)主席。 戴卓賢於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成功取得議席並連任2003年區議會選舉,為了協助馬英九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放棄參選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另外,他亦曾參選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港九各區議會」界別,但落選。2010年,他以獨立身份競逐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他對香港的政制發展是支持「普選聯」的主張,與北京及特區政府展開對話,以溝通方式尋求對未來政制發展的社會共識。2013年他公開推動促進兩岸和平協議,並發起連署及活動。此舉亦引起香港親臺人士不滿,並有違當前中華民國政策主張,似有協助大陸促統工作之嫌。2015年參加香港區議會選舉,因提名無效作罷。.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戴卓賢 · 查看更多 »

流浮山慘案

流浮山慘案,發生於1970年9月1日,一批華界武裝分子越境進入香港流浮山,向香港蠔民開槍,並擄走七名蠔民及船隻,事件導致三名香港蠔民死亡。.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流浮山慘案 · 查看更多 »

新界南海同鄉會

新界南海同鄉會,是香港眾多同鄉會之一,在1972年2月11日由僑居香港、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人士成立,會址位於粉嶺聯和墟和泰街41號2樓,鄰近心誠中學。 新界南海同鄉會擁有比較濃厚的泛藍色彩,屬於親中華民國、親國民黨之同鄉會,每年的十月十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該會均組織會員到位於屯門的青山紅樓去拜謁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除了新界南海同鄉會外,位於中環的旅港南海九江商會亦參與不少親中華民國有關的活動。 新界南海同鄉會以祖籍南海區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請入會。 2008年,新界南海同鄉會參與由蔣公中正香港協會主辦,藍天服務團協辦之「香港各界紀念中華民國先總統 蔣公一二二誕辰圖片展覽會」,並聯合發起成立「香港各界紀念先總統 蔣公一二二誕辰大會」。2015年,新界南海同鄉會聯同其他泛藍團體舉辦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紀念活動。.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新界南海同鄉會 · 查看更多 »

1956年雙十九龍暴動

雙十九龍暴動,亦稱雙十暴動,西方称1956年香港暴亂(Hong Kong 1956 riots),是一場于1956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在香港九龍及荃灣等地發生的由香港亲中華民國人士和三合会人士为支持中华民国政府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和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打砸抢烧等暴力袭击行動。 双十暴動源於徙置事務處職員在10月10日的中華民國國慶日移除懸掛在李鄭屋徙置區之中華民國國旗及大型「雙十」徽牌。暴乱由罷工、示威和殴打公务人员開始,在三合会介入后迅速演变为严重暴乱。在暴乱中,右派工会和三合会大肆抢掠烧杀,并封路强行高价售卖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同时,瑞士駐港領事館的副領事兼參贊恩斯特及其夫人的座车被暴动分子推翻并纵火焚烧,造成恩斯特重伤,其夫人死亡。 该次事件是香港历史上最多人死亡的骚乱,高於1967年的六七暴动。在双十暴动中,香港警察和驻港英军多次與右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搜捕行動。期間,事件釀成約60人喪生,逾300人受傷,3,000余人被警方逮捕。.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1956年雙十九龍暴動 · 查看更多 »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回歸後的第四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1年11月6日舉行。是次選舉重選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12個民選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5年區議會選舉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五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是次選舉將會選出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31個民選議席本次選舉起,新一屆區議會將不再設有委任議員。連同27個當然議員,合共458個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新!!: 香港親台團體和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香港亲台团体香港右派香港親中華民國團體香港親台北團體香港親國民黨團體香港親華團體香港親臺團體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