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香港自治運動

指数 香港自治運動

香港自治運動(Hong Kong Autonomy Movement)是香港本土派推動的政治運動,理念建基於香港學者陳雲所編著的《香港城邦論》為基礎,認為香港是一個城邦格局。 香港自治運動主張香港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下,應享有真正的自治權利,並非主張香港獨立陳雲本為運動的提倡者及顧問,但於2013年6月13日,「香港自治運動」的FB組織宣布與陳雲終止合作關係,原因未有解釋。。現時多數的泛民主派及自決派皆爭取香港有真正的自治及真普選,而非支持香港獨立。.

目录

  1. 35 关系: 台灣意識論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兩岸四地旗幟列表先施光復屯門光復上水站光復元朗光復行動熱普城遊覽完上水去屯門聯合國香港協會馬文輝馬應彪香港香港城邦論香港城邦自治香港復興會香港徽號香港公印香港獨立運動香港革新論香港民主自治黨香港民族主義香港民族論龍獅旗董建華自治或分離運動旗幟列表陳云根MyRadio捍衛沙田民主會戰勝歸來本土派 (香港)我哋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曾焯文

台灣意識論戰

台灣意識論戰是1983年至1984年間主張台灣本土意識及台灣獨立的台灣知識分子及政治運動人士通過黨外雜誌進行的一場思想論戰,主題在於台灣人應抱持怎樣的國族認同。由於台灣當時仍處於威權統治時期,長期的中國民族主義觀念與政治神話也根深柢固,贊成台灣意識的一方不敢或不能直接舉起「台灣意識」或「國族認同」的旗幟,所以論戰是以所謂「台灣結」對「中國結」的形式展開,因此該論戰又被稱為「台灣結與中國結論戰」。這場論戰使文學運動與政治運動更緊密結合,台灣意識成為公開話題,打開了國族認同的思想與言論禁區,並為日後台灣獨立的理論論述及運動開展創造了空間。.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台灣意識論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是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旗帜。除国旗外,还有军旗、党旗、社团旗帜以及地方旗帜等。.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

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中國大陆與香港矛盾(簡稱陸港矛盾、中港矛盾、港中矛盾、中港衝突),是指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香港回歸)後,中国大陆與香港之间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文化和移民等之一系列矛盾衝突。 1997年後,香港特区政府和親建制派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本土派的不满。部分香港人認為,中国共产党和香港政府輕視“兩制、港人治港”,担忧香港政府將大陆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削弱港人地位和公民權利。2012年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長官後,被指加速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顧香港承載力地引入過多觀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种种弊处亦進一步激化矛盾。 隨著矛盾激升,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的決定的催化,以及對香港政府經貿、文化政策的不满,衝突由以往的民間層面激化到政治層面。雨傘革命就成了衝突積累的最終總爆發。《苹果日报》评论称,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何清漣则认为,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不少香港人擁有自身文化認同感,並且香港與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異。中港矛盾讓許多香港人對中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減弱,部分香港年輕人開始支持港獨、呼吁加強對香港民族主義的捍衛,並同台灣獨立運動及台湾泛綠陣營更為友好, 10-13/6/2013。出於對香港社會、政治及一國兩制前景的擔憂,香港人移民台灣、加拿大等地的人數在近年來也有所增加。在2016年台灣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的統計便顯示共有1086名港人獲台灣發出定居許可,較2015年大幅上升逾四成。 有評論人士在報章撰文,認為1997年以後的各方面事態發展導致中國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印象多趨於负面,對“香港独特性”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并出现了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語言暴力事件,經過相關報導後也让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產生印象负面,以致有“蝗蟲論”等不友善的言论和“立法會宣誓風波”等過激行为出現。.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兩岸四地旗幟列表

此為中華民國相關旗幟的列表: 此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相關旗幟的列表:.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兩岸四地旗幟列表

先施

先施(Sincere,)是香港第一間華資百貨公司,1900年1月8日由在澳洲开果栏致富的香山(今广东中山)籍华侨馬應彪創辦,是香港早年規模最大的百貨公司,亦為香港零售業創下多項創舉。先施的名字取自四書《中庸》篇「先施以誠」(原文:“經營之道,必先以誠施於人,而取信於人”)。先施的少東馬文輝是主張脫離英國政府殖民,香港民主運動與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獨立運動等活動的重要人物。.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先施

光復屯門

光復屯門為於2015年2月8日在香港新界屯門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熱血公民、本土民主前線、學生前線及屯門人屯門事等激進民主派及本土派政治組織及社交網絡群組在網上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及爭取取消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的原因相近。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屯門,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附近通道及巴士站,同時使到物價膨脹,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40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屯門水貨客的集散範圍示威,事件其後在屯門時代廣場演變成為衝突,警察機動部隊需要施放胡椒噴劑及使用警棍以驅散示威者及平息事件。事件造成至少兩人受傷,13人被拘捕據宗中田人民軍開槍左54次.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光復屯門

光復上水站

光復上水站為於2012年9月15日至18日及後續數次於香港港鐵東鐵線上水站所發生的社會運動,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上水站,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附近通道,同時造成物價膨脹,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抗議行動首兩日分別有約35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上水站C出口外附近範圍示威,兩日的行動均持續了逾4小時;事件受到香港傳媒的廣泛追蹤及報道。事件促成香港政府於同月19日公布相關一系列的打擊水貨客的措施,包括統籌多個執法部門組織特遣隊及舉行聯合執法行動,當中以入境事務處聯同香港警務處所舉行的「風沙行動」打擊情況尤為高度,自當日起至2015年3月12日拘捕近兩千名中國大陸人涉嫌違反逗留條件,並且從事水貨活動;「風沙行動」一直持續至今,尚未停止。.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光復上水站

光復元朗

光復元朗為2015年3月1日在香港新界元朗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勇武前綫、本土民主前線及熱血公民等本土派政治組織、社交網絡群組及元朗區居民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及爭取取消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的原因相近,為2015年繼光復屯門及捍衛沙田後,第三次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活動。示威者指控香港政府無視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元朗,涉嫌從事走私活動,同時使物價膨脹及商舖租金上升,位於元朗市中心一帶的小商戶被深受自由行歡迎的藥房及珠寶店取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500名網民響應號召,集中到元朗市中心示威,行動持續約8小時,最終演變成為衝突,為歷來光復行動中最激烈的一次,示威者更一度佔領元朗大馬路,警察機動部隊需要施放胡椒噴劑及使用警棍驅散示威者。隨著警察加強佈防及示威者自行散去,光復元朗行動至晚上10時半結束。事件造成11人受傷,38人被捕。.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光復元朗

光復行動

光復行動,2015年光復行動,是指有本土主義傾向的香港人針對香港水貨客問題,中國大陸自由行問題等涉及的中港矛盾,由下而上發起的一連串勇武抗爭,國族運動。事件令兩地以至國際社會關注香港主權移交問題,而行動的最終促使了中共機關報批評,並迫使中國政府實施一周一行。.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光復行動

熱普城

熱普城(CP–PPI–HKRO),是一個曾經存在的香港本土派選舉聯盟,由熱血公民、普羅政治學苑以及香港復興會(代表「城邦派」)組成,聯盟名稱取自各成員組織名稱或意識形態派別的首個字。其主要的參選政綱為「五區公投,全民制憲,永續基本法」。熱普城於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派出五張名單分別在香港五個直選選區參選,最後只有鄭松泰能取得新界西議席,而曾任立法會議員的黃毓民未能成功爭取連任。.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熱普城

遊覽完上水去屯門

遊覽完上水去屯門為2015年3月8日在香港新界上水、屯門及尖沙咀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社交網絡群組在網上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的原因相近,為2015年繼光復屯門、捍衛沙田及光復元朗後,第四次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活動。 示威者指控香港政府無視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上水,涉嫌從事走私活動,同時使到物價膨脹以及商舖租金上升,位於市中心一帶的小商戶均被藥房及首飾店深受自由行歡迎的商店取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2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到上水港鐵站集合。唯由於警員人數較示威者多數倍,加上沒有發起人號召遊行路線,到下午4時許示威者未有起步遊行已陸續散去,部分人號稱是響應網上號召前往屯門市中心一帶商場。到晚上7時,警方在V City天橋底包圍並拘捕4名示威者,示威者隨即散去。到晚上近10時,數十名示威人士又轉往尖沙咀一帶。期間有一些激進蒙面示威者高聲辱駡以及踢打疑似中國大陸旅客及其行李,部分店舖見狀暫時關門,恐防示威者進入店內,事件令他們無法正常營業。.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遊覽完上水去屯門

聯合國香港協會

聯合國香港協會(英文: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是由香港企業家與社會運動參與者馬文輝於1953年成立的「香港人民」團體,採取比較激進及以基層公眾為主的路線以推動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聯合國香港協會

馬文輝

文輝(Ma Man-fai,),香港企業家與社會運動人士,生於香港,是先施百貨少東,早年為公司於英國當買手,認識不少英國國會議員等政界人物,居住過澳洲、英國、法國,受西方民主思潮與制度影響,回港後論政敦促政治改革,挑戰權威的大膽進取作風奠定其本土自治派領袖的地位,是聯合國香港協會與香港民主自治黨等不少大小政團或政黨的創始人、公民議政的推手、扶助弱勢的參與者,是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人物。, 香港思想資料庫致知, 港獨之父馬文輝:六十年代的民主運動 、, 2012-12貝加爾,, 《思想香港》第三期〈自治.運動.本土〉, 2014年2月, 蘋果日報 (香港), 2015-1-19.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馬文輝

馬應彪

應彪(),生於廣東香山沙涌(在今广东省中山市),先施百貨創辦人。 17歲隨同鄉到澳洲發展。他先在菜園打工,之後經營自己的菜園,後來在悉尼開蔬果店,創辦永生、永泰、生泰三家商號,合稱「生安泰聯營」 。馬應彪後來於1894年到了香港經營出入口及僑匯的生意。 1900年,馬應彪與數名澳洲華僑合資25,000港元,在中環皇后大道中172號創辦先施百貨,成為香港首間華資百貨公司。取得成功後,馬應彪於1914年及1917年將先施業務擴展到廣州及上海。1922年,國民商業儲蓄銀行在香港成立,由馬應彪擔任監督。 夫人霍慶棠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創辦人之一,也是先施和香港第一位女售貨員。 其子馬文輝是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人物,因其關於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獨立運動之民主倡議與行動而被受啟蒙的香港人尊稱為「香港獨立之父」或「港獨之父」或「香港本土派始祖」。.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馬應彪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

香港城邦論

《香港城邦論》,是一本於2011年出版的暢銷書,由香港學者陳雲整理Facebook之貼文、留言分為八章及由學生黎志恆整理第一、三、七、八章之文稿,再由陳雲增刪修訂及自負文責。 本書主要針對自2010年以來的中港矛盾問題,探討香港將來本土政治應該採取的發展方向。書中指香港目前應採取中港區隔的措施,捍衛本土利益,維護自英治時代留下的典章制度,最終達致與中國政府互惠互利,甚至改革中國政治體制,使之逐漸民主化的效果 。.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城邦論

香港城邦自治

#重定向 香港自治運動.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城邦自治

香港復興會

香港復興會(Hong Kong Resurgence),是香港本土派政黨和文化組織。該組織成立於2014年,創辦者是被稱為香港本土派開山祖師之一的陳云根。 作為政治組織,該組織主張香港城邦自治,提倡以「永續基本法」的方式來實現永續香港自治,並建立以香港為中心的「華夏邦聯」。作為文化組織,該組織提倡復興華夏文明。該組織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包括文化、政治講座及課程,亦有舉行祭祀活動及復興漢服。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復興會主席陳云根參選,聯同熱血公民李珏熙組成參選名單,代表熱普城聯盟在新界東選區競選立法會議席,但最終落選。.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復興會

香港徽號

香港徽號(Hong Kong Armorial Bearings 或 )又稱香港紋章(Coat of Arms of Hong Kong),為香港英治時期的地方徽號。.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徽號

香港公印

Public Seal of the Colony of Hong Kong --> 香港公印(Public Seal of Hong Kong)是英屬香港的官方印章,總督代表英王使用該印章,主要用於立法局通過的條例及其他重要官方文書。其中維多利亞女王的印章有一幅阿群帶路圖,為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地方象徵。.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公印

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獨立運動,指追求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社會運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應英國逐漸撤出,以及放棄殖民地,港督楊慕琦、馬文輝、聯合國香港協會、香港民主自治黨等開始透過不同途徑推動香港自決與自治致知, 港獨之父馬文輝:六十年代的民主運動 、, 2012-12林文瀚/貝加爾,, 《思想香港》第三期〈自治.運動.本土〉, 2014年2月毛來由,, 輔仁媒體, 2015-2-22張鐵志,,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1-27, 本土新聞, 2014-10-17, 香港獨立媒體, 2015-1-16。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得到香港主權並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根據2007年港大民意研究,受訪者中有獨立傾向者約佔25%,不認同獨立者約佔64.7%,另外33%香港人認為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持續執政則會增加香港獨立的傾向。此外,香港與中國大陸在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及歷史背景上的差異而引致中港矛盾,也是近年部份年輕香港人傾向香港獨立的理由。.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革新論

《香港革新論》是一本2015年出版的香港政治學和社會學叢書,由香港學者方志恒主編,主張以「革新保港,民主自治,永續自治」為綱領,建構在「民主回歸論」和「獨立建國論」以外,香港前途的「第三種想像」。.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革新論

香港民主自治黨

香港民主自治黨(Hong Kong Democratic Self-Government Party)是由香港企業家與社會運動參與者馬文輝在聯合國香港協會會員的基礎上於1963年與律師鄧漢齊、張六師、前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與中國民主社會黨創始人之一孫寶剛、前香港公務員史潔頓(G.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民主自治黨

香港民族主義

香港民族主義是香港一種涉及種族、文化、歷史、地理、政治等社會各種層面的思想體系,其中心理論為:香港的各種文化族群,構成了内聚的、分享共同記憶的香港人特殊身份認同,即是公民民族主义。主張「香港民族」可以區別於「比較傾向於種族主义之中華民族」。香港民族主義支持者亦主張建立香港自身的「國族」與自主意識。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自香港回歸後正逐年與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拉大差距,根據有關數據可見香港人有強烈的自身認同感。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2012年6月的民意調查發現,在四选一的选择中,認為自己是「香港人」(Hong Kong Citizen)的佔42%,25%認為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Chinese Hong Kong Citizen),「香港的中國人」(Hong Kong Chinese Citizen)的佔13%,选择自己是「中國人」(Chinese Citizen)的佔18%。, 21-06-2016.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民族主義

香港民族論

《香港民族論》,是香港大學學生會於2014年9月出版的政治理論讀物,由官方編輯委員會學苑編著。書本輯錄學苑於同年2月就「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專題所發表的四篇文章,另外加上吳叡人、練乙錚、孔誥烽、徐承恩及蘇賡哲五位知識份子的撰文,其中系統主要是試圖論證香港民族主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民族論

龍獅旗

龍獅旗或稱龍獅香港旗,是香港自治運動或香港獨立運動的代表旗幟,於2011年5月由香港網民金屬設計。該旗從香港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旗更改而來,去除了米字旗,僅使用原來面積比較小的香港盾徽,並且加上漢字「香港」,及配以象徵自由的貴族藍作為底色。 根據葉靈鳳著作《香島滄桑錄》記載,龍獅旗前身香港旗是一個英國人在香港被日本人佔領時期,在赤柱戰犯集中營內所繪,經過倫敦英國紋章院修改後於1959年1月21日頒佈香港盾徽代替了阿群帶路圖。.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龍獅旗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董建華

自治或分離運動旗幟列表

本表為全世界分離或自治運動旗幟列表,其中括弧內容為該運動所在位置或分佈。.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自治或分離運動旗幟列表

陳云根

陳云根博士(Dr.,),筆名陳雲,人稱國師,香港客家人,學者兼作家,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副修民族學及漢學)。陳云根是城邦派政治人物,主張並推動香港自治運動,現為香港復興會主席兼創辦人。 陳云根於1997年加入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特別顧問葉國華擔任主席的香港政策研究所,認識了何志平,隨他到藝術發展局、民政事務局工作。在陳云根加入民政事務局前,曾在城市大學任兼職講師,教授文化政策,之後他於1997年至2002年期間擔任了藝術發展局策劃及研究總監,其職責負責藝術策劃和管理推動政府文化計劃。何志平於2002年7月獲當時特首董建華任為民政局長後,同年9月決定透過內部撥款招聘研究總監,陳云根最後透過公開招聘程序,獲聘為民政局研究總監。陳云根的研究小組隨著何志平的離任於2007年6月底解散。 陳云根曾任職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作品包括《香港城邦論》系列。《香港城邦論》在香港電台第五屆香港書獎中得獎。200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其餘著作及報章專欄內容多數以香港風俗、香港文化、中國語文及時事評論為主。2016年8月15日,嶺南大學決定不與其續約而結束他的七年教學生涯。 2016年7月27日,陳云根代表香港復興會,聯合熱血公民及普羅政治學苑,組成熱普城選舉聯盟,首次參加香港立法會選舉,與熱血公民成員李珏熙合組一張名單出戰新界東選區,並以「永續基本法」為競選政綱,最終以二萬多票敗選。.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陳云根

MyRadio

MyRadio是香港一個網上電台,由資深傳媒人黃毓民及梁錦祥於2007年創辦。 MyRadio曾於2008年與網站香港人網合併。2010年9月6日,與香港人網分拆,重新獨立運作。MyRadio與同由黃毓民創辦的普羅政治學苑合作緊密,是其網上平台。.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MyRadio

捍衛沙田

捍衛沙田,為於2015年2月15日在香港新界沙田市中心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光復香港,捍衞本土」本土派政治組織及社交網絡群組在網上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爭取取消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及反對商場租戶市場傾向自由行顧客,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及於2015年2月8日發動的光復屯門的原因相近。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港鐵東鐵線沿線,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商場通道,同時使到物價膨脹以及商舖租金上升,原來位於沙田市中心一帶的小商戶均被藥房、首飾店及名店等深受自由行歡迎的商店取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200及至逾30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新城市廣場及沙田中心一帶範圍示威,事件最終演變成為衝突(在新城市廣場多次爆發,多間店舖需要拉下鐵閘),警察機動部隊施放胡椒噴劑和使用警棍以驅散示威者及平息事件。事件造成3人受傷,6人被拘捕。.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捍衛沙田

民主會戰勝歸來

《民主會戰勝歸來》是一首誕生於2012年的香港社運歌曲,由Anthony Kwong作曲,Barry作詞,VIIV樂隊演唱。內容大意為泛民主派於過去消極地面對統治者,在民主運動的領導者司徒華逝世後,泛民主派更需要讓新世代承接民主運動。該歌曲曾在2012年的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運動以及六四事件二十三週年集會中多次唱響。在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以及和平佔中、雨傘運動中繼續傳唱。 該歌曲的兩句歌詞「民主會戰勝歸來,後有巨浪承接這變改」成為學生政治團體學民思潮的格言,並繪製在其LOGO下方。.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民主會戰勝歸來

本土派 (香港)

本土派(Localist groups)泛指政綱以香港人利益為出發點,強調香港主體意識和本土文化的政治派系。本土派定義香港人為擁護香港核心價值的族群,強調香港人身份認同,以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的統治。 本土派在2016年新界東補選後,成為泛民主派和建制派以外,香港政治光譜中的第三勢力。部分傳媒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把本土派(包括民族自決派)和自決派一併稱為「本土自決派」,一度成為反對派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自決派加入民主派會議後,傳媒普遍將自決派併入民主派。本土派至今在立法會有1個議席(熱血公民)。.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本土派 (香港)

我哋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

我哋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粵語中「我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的意思)是一個於2012年7月在Facebook上成立的香港網路團體,成員藉群組宣称要表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不滿,希望中央政府不要再干預香港。該群組的簡介是「We Are Hong-konger, Not Chinese.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我哋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

曾焯文

曾焯文(Chapman Chen),為前香港網絡電台MyRadio主持、網絡媒體《本土新聞》創辦人,香港自治運動發起人之一。.

查看 香港自治運動和曾焯文

亦称为 香港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