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指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Regional Emblem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代表香港的徽章,現行區徽自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起使用,取代了主權移交以前所使用的香港盾徽和香港徽章。.

38 关系: 寶蓮禪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市政局 (香港)何弢律政中心啟德機場国徽国徽列表结婚证羊蹄甲属特别行政区香港香港大事記香港市花香港回歸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警察職級香港車輛號牌香港輔助警察隊香港郵票警署警長醫療輔助隊杜嘉班纳民眾安全服務隊沪港关系法庭洋紫荊深港关系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1997年香港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寶蓮禪寺

寶蓮禪寺(Po Lin Monastery),或稱寶蓮寺,為香港一座佛教寺廟,亦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位於新界大嶼山昂坪,介乎彌勒山與鳳凰山之間。寺廟前身為大茅蓬,由中國江蘇鎮江金山寺的頓修、大悅和悅明三位禅師建於1906年(即清光緒三十二年)。直到1924年,第一代住持紀修和尚正式命名爲寶蓮禪寺。 1950年代在寶蓮寺當職、維那及西堂的聖一和尚,外出弘揚佛法時,路過地塘仔及昂平路,常看到有僧人刻苦堆沙砌石,聖一遂查問,對方表示要起道場,聖一深受感動,即找來資金襄助興建道場。 原來,該名與聖一對話的僧人便是悟明法師,他於1955年在地塘仔開創道場,即寶林禪寺初建成的地寶殿。一年後,聖一和尚接替去世的悟明法師管理寺廟。1980年代初,寺內建成大雄寶殿,香火鼎盛,善信絡繹不絕。 而刻有「永破無明是最安樂」的寶蓮寺第二代住持筏可法師的榮壽紀念碗子被香港本地歷史學者鄧家宙所收藏。.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寶蓮禪寺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一种。持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有效,并载明持照人有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权利。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中國公民有资格申领本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法律签发。此外,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代表机关和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也可以办理签发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事宜,但有严格的规定和周密的安排。.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 (香港)

市政局(英文:Urban Council,縮寫:UC, UrbCo)是香港政府為香港市區(即香港島和九龍)提供食物衞生、清潔街道、文娛康樂設施及管理食肆等市政服務的法定機構,前身是潔淨局(Sanitary Board)的市政局於1883年成立,是開埠以來有記載的香港歷史上最早有民選議員的議會,於1999年被董建華解散前為香港三級議會的一部份(第一級為全港性的立法會、第二級為區域性的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第三級為地區性的區議會),執行部門為市政總署,自1883年成立至1999年解散,市政局歷時116年。 1960年至1986年市政局也為新界提供服務,直至區域市政局成立。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市政局行政總裁。1999年市政局被董建華以推行「市政服務改革」被解散。.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市政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何弢

何弢(英文名:Tao Ho,),原籍廣東,生於上海,建築師兼藝術家。 何弢是港事顧問、香港區旗和香港區徽設計師、香港藝術中心發起人之一及總建築師、上環街市重修更新的規劃師,並負責海洋公園大熊貓館的興建計劃。何弢還是香港知識產權會首任會長,曾任香港城市大學校董、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及香港電台《講東講西》主持,亦分別出任中國藝術學院及上海同濟大學客座教授。.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何弢 · 查看更多 »

律政中心

律政中心(Justice Place),舊稱中區政府合署(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s),位於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包括東座、中座及西座,於1954年至1959年間落成,曾經是香港殖民地時期布政司署、行政局及立法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行政會議的所在地及主要辦公大樓,故此建築群被視為香港政治及權力的象徵,建築群在2012年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隨着政府總部遷往添馬艦,建築群重新復修為律政司的辦公場所,另部分西座樓面將作國際法律、仲裁及調解等非政府組織的辦公室,並於2015年7月起改為現名。.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律政中心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国徽

国徽即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為国家象征之一。國徽上通常有來自大自然的元素,如動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現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世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徽属于盾徽。 除了国徽,一些次主權或自治地方行政區、各级行政区划也有代表自己徽章,依自身的行政级别而称作“邦徽”、“州徽”、“区徽”、“市徽”、“省徽”、“郡徽”、“县徽”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国徽 · 查看更多 »

国徽列表

以下國徽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或地區)的國徽,不僅包括被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也包括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聯邦地區、海外屬地、自治區與其他特殊政區。 目錄 洲域排列.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国徽列表 · 查看更多 »

结婚证

結婚證或稱結婚證書,是結婚的證明文件,一般需由政府發出或審批方為有效。在古代中国稱為婚書。.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结婚证 · 查看更多 »

羊蹄甲属

羊蹄甲属(学名:Bauhinia)是被子植物为数众多的豆科中苏木亚科中的一个属。 該属属名用来纪念瑞士-法国植物学家鮑欣(Bauhin)兄弟。英文通称包括orchid tree、purple orchid tree、mountain ebony和poor man's orchid。中文俗称有洋--紫荆、紫荆及羊--蹄甲等。 羊蹄甲属原产于印度北部、越南 和中国东南部。 該屬中的洋紫荊(Bauhinia × blakeana)在香港首先發現,由於洋紫荊貌似蘭花,因此别名香港蘭(Hong Kong Orchid Tree),由於洋紫荊是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 (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 的洋紫荊的複製品。早在1965年,洋紫荊已經獲被定為香港市花,以及被繪畫於香港市政局旗上的圖案,寓意香港這個遠東海港,有如該棵於1880年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的洋紫荊一樣唯一和珍貴。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台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台灣的國立中正大學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也是使用洋紫荊作為校花。1997年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採納洋紫荊花的元素作為區徽、區旗及硬幣的設計圖案。雖然洋紫荊原為紫紅色,區旗只用紅白兩色,故洋紫荊圖案改成白色。.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羊蹄甲属 · 查看更多 »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簡稱特区,是指一個國家內为特别的目的或区别于其他,而设立的自治地方或地區行政机构。.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特别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事記

2006年1月1日以後的新聞事件,請往香港新聞動態條目內瀏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大事記 · 查看更多 »

香港市花

香港市花为洋紫荆 ,由於貌似蘭花,因此別稱香港蘭(Hong Kong Orchid Tree),是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於香港首次發現,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鋼綫灣為一名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發現,並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 (S.T. Dunn) 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並於 《植物學報》 (英國及外國) 第46卷,324至326頁 (Journal of Botany) 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种加詞命名為 '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 Hong Kong Herb.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市花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是香港司法机构及香港終審法院的首長。首席法官是終審法院四位常任法官之一。於英治時期,此職被称为香港首席按察司(1843至1992年)、香港首席大法官(1992-1997年)。 根據《香港終審法院條例》,首席法官是司法機構的首長,負責司法機構的行政管理及其他司法職能,如主持法律年度典禮。此外,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排名名單,首席法官排名於行政長官之後,位列第二。 第一任首席法官是李國能,1997年7月1日任職; 第二任和現任首席法官是馬道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又稱洋紫荆旗、紫荊花旗),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官方代表旗,中央有一个五瓣花蕊的白色洋紫荆图案,底色为红色。1990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采用了这种设计。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又通过正确使用该旗帜的法律规范。旗帜的设计体现了香港基本法,宪法文件以及相关法规,《区旗及区徽条例》中规定了旗帜的使用、禁止使用、禁止亵渎以及与制造相关的内容。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交接仪式中第一次正式升起,标志着香港的回歸。.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律政司司長(Secretary of Justice,缩写作 SJ),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三位司長級官員之一,主管律政司(Department of Justice),專門負責香港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所有刑事檢控,並負有對香港所有罪案進行檢控的最終責任、草擬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等;亦負責擔任法律改革委員會主席。 香港律政司之職能,如外國之檢察機關,司長亦等同檢察總長一樣。 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律政司司長是三位能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任的政府官員之一,在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之後。.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財政司司長(Financial Secretary,簡稱FS;香港人俗稱「財神爺 / 財爺」)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專責總覽財金政策的官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負責;其支援部門為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任命。 財政司司長的職責主要是與有關的決策局局長合作,督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創新及科技局和發展局的政策範疇的政策制定和實施。財政司司長是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與其他同監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 財政司司長也是三位可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理其職務的官員之一,位列政務司司長之後;至於財政司司長休假時,通常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署任。.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職級

香港警察職級是香港警察的人事階級,共分為3級(即憲委級、督察級及員佐級),共15個警銜,實際為13個職級。.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警察職級 · 查看更多 »

香港車輛號牌

香港的車輛註冊號牌俗稱「車牌」或「車牌號碼」,由運輸署負責發放;早期則由警務處負責。.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車輛號牌 · 查看更多 »

香港輔助警察隊

香港輔助警察隊(簡稱輔警隊;英文: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 Force,縮寫:HKAPF,英文副名: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副名縮寫:HKAP)隸屬於香港警務處支援部支援科,於191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233章《香港輔助警隊條例》第三條成立,輔助警務人員接受正規訓練後,按照各總區的軍裝警務人員編制而調配,被派遣往5個陸上總區駐守,以支援及協助正規警察力量,每員每年最少當值208小時。香港輔助警務隊的主要責任包括保護重要地點(包括警署及領事館等等)、為指揮及控制中心提供額外警察力量,並且執行徒步巡邏。與此同時,在發生災難或者緊急事故時協助正規警察力量,並且在大型公眾活動及其他預先策劃的行動中執行人群管理任務。 現任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為楊祖賜,領導4,500名輔助警務人員;香港輔助警察隊是世界上同類型的最龐大的隊伍,被稱譽為「亞洲最佳」(Asia's Finest)。.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輔助警察隊 · 查看更多 »

香港郵票

香港郵票是指由香港郵政發行的郵票,適用於香港地區進行郵遞,分為通用郵票及特別郵票兩種。.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香港郵票 · 查看更多 »

警署警長

警署警長(英文:Station Sergeant,縮寫:SSGT)俗稱「士沙」、「雞仔餅」、「蟹蓋」、「咩喳」和「鬼王」,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高級員佐級職級,為初級警務人員的級別;位於警長之上,見習督察之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警署警長 · 查看更多 »

醫療輔助隊

醫療輔助隊(英文:Auxiliary Medical Service,縮寫:AM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安局轄下的輔助部隊之一,專責支援消防處及衛生署,為香港提供緊急/非緊急救護運送和衛生服務。其宗旨是提供最高效率和成效的醫療服務,增強常規醫療衛生服務。衛生署署長為醫療輔助隊總監,現由陳漢儀醫生出任,總參事為許偉光,領導4,745名成員。.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醫療輔助隊 · 查看更多 »

杜嘉班纳

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縮寫:DG,義大利語發音:)是一間全球知名的豪華時裝設計公司,由義大利設計師多梅尼科·多尔切和史蒂法诺·加巴纳創辦,兩人的姓氏也是品牌名稱的來源;總部位於意大利米蘭。杜嘉班纳曾經為麥當娜、莫尼卡·貝魯奇、濱崎步、伊莎貝拉·羅塞里尼、吉賽兒·邦臣和凱莉·米洛等人設計服裝。.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杜嘉班纳 · 查看更多 »

民眾安全服務隊

民眾安全服務隊(簡稱民安隊,Civil Aid Service,縮寫:CAS)是香港保安局轄下的輔助紀律部隊之一,於1952年成立,初期為一個備戰的輔助組織,經過多年發展,轉展成為服務多元化的民防保安部隊,在發生天災人禍時,執行各種緊急服務,輔助正規紀律部隊,進行救援工作和維持治安。現任民眾安全服務隊處長為李樹榮博士,領導3,634名成人隊員及3,232名民安隊少年團團員。民眾安全服務隊被譽為亞洲其中一支最優秀的志願輔助部隊,是世界各地志願工作團體的典範之一。 每當接獲通知,民眾安全服務隊人員需要於1小時45分鐘內抵達行動基地集合、接受匯報及準備,然後一同出發行動。於2012年全年,民眾安全服務隊參與了138次緊急服務,包括80次山嶺搜救、37次火災救援及15次水災或者颱風救援,服務時數達逾16,000小時;協助人群管理220次,服務時數達逾87,000小時。 民眾安全服務處簡稱民安處,編制人數為103人,包括一名相當於首長級薪級表第二點的人員(職銜為總參事),其餘則為部門人員及一般職系人員。他們的工作是為民眾安全服務隊志願人員提供行動策劃及管制、隊員訓練、行政和後勤支援。部份職系人員需要同時兼任民眾安全服務隊的志願工作。民安處總參事暨民安隊副處長(行動)為張達賢。.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民眾安全服務隊 · 查看更多 »

沪港关系

沪港關係,是指中國上海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关系。香港和上海有著密切的關係,且相互影響。香港早期的經濟發展,很大部分是由南遷香港的上海商人帶動;到了今天,許多港商亦有在上海投資。1990年,朱鎔基访问香港时曾说:“香港之所長,是上海之所短;上海之所長,是香港之所需。”滬港兩地制度不同,基礎不同,經濟腹地不同,運作方式也不一樣,各有特點和長處。香港是亚洲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而上海现时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金融中心。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2001年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指出,香港不用担心被上海取代;沪港两地的关系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在金融、航运、服务、管理,以及高层次专业人才等方面,香港都较上海更具优势。.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沪港关系 · 查看更多 »

法庭

法庭是進行法律聆訊的地方,俗稱公堂。.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法庭 · 查看更多 »

洋紫荊

洋紫荊(學名:Bauhinia × blakeana),别名香港蘭(Hong Kong Orchid Tree),是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有花植物,於香港首次發現,並獲定為香港市花。該樹現廣泛作為行道樹進行栽培,其花大而艷麗。 洋紫荊是紅花羊蹄甲(B.)和宮粉羊蹄甲(B.)的杂交种,因花粉败育而一般無法結果。如有果實常不能完全成熟,莢果長15至30公分,不具種子。莢果通常不結種子,原因是紅花羊蹄甲與宮粉羊蹄甲的自然雜交種。.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洋紫荊 · 查看更多 »

深港关系

深港關係,也称港深關係,是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关系,是中國内地與香港關係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与深圳在中国历史上同属于宝安县,清末英国割占香港岛和九龙、租借新界,形成了深港分治的现状。香港与深圳仅“一河两湾”之隔,由于两地距离相近,经济规模相仿,但又存在工资、物价水平、社會风貌的差异,以及一国两制等原因,形成了香港和深圳独一无二的城际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港深合作取得巨大进展。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至2007年,香港一直是深圳最大的贸易伙伴,深圳出口香港占总出口的44.4%。2012年,深港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2015年,深圳口岸对香港进出口总量为1.1万亿元人民币。 由于近年来水貨客在香港搶購奶粉與日用品、雙非家長帶小朋友到香港北區報讀小學以及自由行旅客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深港兩地矛盾激化。深圳的“一簽多行”政策更促發香港民众多次示威,应香港政府请求,中央政府将“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 关于深港矛盾,深圳市市長許勤認為,两地合作愈來愈頻繁,出現矛盾是正常,他相信兩地政府有能力解決。香港特首梁振英也表示,香港和深圳应该共同發展。不过盧峯在《苹果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梁振英不懂中港深層次矛盾,不明白港人的憂慮,并且认为特区政府应该“放弃深港融合,保持香港的独特性”。.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深港关系 · 查看更多 »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Brasão de armas de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d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是代表澳门的徽章,最外層以中文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澳門的葡文名稱「MACAU」。而其設計也使用了很多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的設計元素,例如蓮花、大橋和海水。現時的澳門特區區徽自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启用。 澳門與蓮花的關係見澳門市花。.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 查看更多 »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Bandeira regional da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d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簡稱澳門特區區旗;別稱蓮花旗、白蓮花旗、白蓮旗)是澳門特别行政区的官方代表旗,它是一面繪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的綠色旗幟;以澳門綠作底色,中央的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圖案是澳門的象徵。澳門特區區旗於1999年12月20日起正式使用。.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 查看更多 »

1997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1997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為選出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已於2007年3月25日順利舉行。選舉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進行投票,從一位或多位候選人中選出下一任行政長官。由於立法會修訂了《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加入了信任投票制度,即使这次只有一人得到足夠提名,仍然需要投票。.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和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香港區徽香港市徽香港区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