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指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或稱2005年韓農反世貿騷亂,源於2005年12月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引來世界各國反對世界貿易組織和反全球化運動示威者齊集,最終於同月17日演變為香港16年來首次騷亂。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主要涉及韓國農民,由2005年12月11日起發起遊行及示威,期間發生過零星衝突。至同月17日演變為騷亂,韓國農民於當日下午在灣仔區將示威升級,發動一浪接一浪的衝擊,突破警察防線和襲擊警務人員,企圖闖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以阻止世貿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進行;防暴警察於入夜後需要發射34枚催淚彈及6顆布袋彈驅散示威者,為繼1989年旺角油麻地騷亂後,16年來防暴警察首次發射催淚彈,及史上首次於行動中發射布袋彈。騷亂至同月18日凌晨平息,1,146名示威者被拘捕。根據部份香港傳媒報道,事件共造成141人受傷,年齡介乎20至72歲,包括54位韓國人示威者及74位香港市民;政府新聞處則表示共有包括61名警務人員在內的114人受傷。遊行衝突造成香港島交通及商業癱瘓,區內店舖無法營業。.

41 关系: 古思堯上水石湖新村警民衝突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快速應變部隊告士打道王春媚無綫電視節目列表韓國民眾鬥爭團遊行示威菲林明道衝鋒隊 (香港)香港香港2006年1月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香港大事記香港奇案實錄香港宣言香港的士罷駛事件香港警察歷史香港警務處香港與韓國關係駱克道記利佐治街骚乱警察高空工作隊警察談判組警察機動部隊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黃潔慧輔仁大學校友列表重奪「公民廣場」行動苦勞網雨傘革命T連李明逵楊祖珺12月17日2005年12月2016年反釋法遊行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古思堯

古思堯(Koo Sze Yiu,),原籍廣東中山石歧, 香港街頭示威活躍份子,社會民主連線成員。他自稱前半生是毛派信徒,且是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核心成員,並在一二三事件中衝擊葡警。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開始成為香港示威積極份子,與外號長毛的梁國雄為伍。其間因參與社會運動而多次被檢控,甚至入獄。 古思堯過去經常與梁國雄一起於遊行時抬棺材示威而為香港人所認知,然而他卻並非四五行動成員之一。 2007年5月15日曾在《蘋果日報》訪問中稱:「香港人太斯文,遊行好像嘉年華,應該像韓農那樣。」(指2005年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組織到香港衝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韓國農業協會之示威者) 古思堯亦與南方民主同盟的龍緯汶友善,常出席有關的活動。古思堯謂希望香港人要起來,反對中共,結束一党專政。 2012年8月15日,古思堯與其它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成員一同登上釣魚島。8月17日,團隊抵港開簡單記招時,在電視台直播期間爆出「喂喂喂,企開啲啦,屌你老母」,全句完整地在免費電視中清晰播出,引起市民嘩然。 古思堯的妻兒在大陆,會於2012年8月19日到香港探望他。他有一子一女。.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古思堯 · 查看更多 »

上水石湖新村警民衝突

上水石湖新村警民衝突是發生在1999年11月16日於上水石湖新村的一場警民衝突。.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上水石湖新村警民衝突 · 查看更多 »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亦稱為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級會議,於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政府預計是次會議將會有逾11,000人參加,其中包括6000名成員國的代表、3000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及2000名非政府組織代表。會議的標誌以代表香港的中式帆船為主題,結合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組成一個「6」字,寓意香港與世貿組織融洽的關係、香港對世貿工作的積極參與及對多邊貿易的支持,而金色仿如光芒般乘風遠帆的中式帆船表示是次會議的光明前景、穩步向前。特區政府的目標,是於這次會議上就多哈回合貿易談判收窄分歧,推動於2006年能完成整個回合的談判。.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 · 查看更多 »

快速應變部隊

快速應變部隊(俗稱大Q;英文:Quick Reaction Force,縮寫:QRF)於2000年3月31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新界北總區行動部邊界警區,為準軍事部隊,主要責任為巡邏新界北總區幅員達132平方公里的郊野、反偷渡、搜索及拯救,同時擔任警務處處長的後備武裝部隊,隨時支援水警總區及各總區的野外行動等,以及隨時加強其他警區的警察力量。.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快速應變部隊 · 查看更多 »

告士打道

告士打道(Gloucester Road)是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香港島灣仔沿岸,連接維園道及中環金鐘一帶。全線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告士打道 · 查看更多 »

王春媚

王春媚(英文名:Mei Wong,),香港有線電視新聞總主播。 王春媚曾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期間,曾經被推選為傳理學會主席,並於大學二年級(即1999年)曾於無綫新聞當實習記者,2000年畢業後正式加入無綫新聞。 在2002年9月,王春媚轉行擔任國泰航空當空中服務員,一年後回歸無綫,但在2005年1月21日再次離開,轉投有線新聞,擔任主播。 王春媚曾主要在新聞台下午要聞時段報道新聞,同時為記者會和大型事件作直播旁述,曾主持財經資訊台節目《時事寬頻》、《香港刺針》、《至FIT男女》、《神州穿梭》、《不一樣的「普」選》、《還看2005國際》、《還看2005中國》、《還看2005香港》、《還看2006國際》、《還看2006中國》、《還看2006香港》、《2012直選擂台》、《2012超級擂台》、《還看2013國際》、《還看2013中國》、《還看2013香港》、《還看2013財經》、《直選擂台2016》、《2017行政長官選舉辯論》、《Sunday有理講》、《還看2017中國》、《還看2017香港》、《還看2017國際》及《還看2017財經》。在發生重要事件如發表施政報告等,王春媚也有機會擔任直播特備節目,例如:《施政檢閱台》、《我有嘢講》主持。 2009年7月,王春媚與其他九位主播莊安宜、王巧、關善茹、王靜茵、王沛然、曾美華、張曉雯、游安怡及劉紫鳳出版《有線主播點.線.面》。 2009年8月31日開始,伙拍盧頌萱主持全新面貌的Cable早晨,之後每隔數月,會輪流與關善茹、王沛然等伙拍主持該節目。 2010年7月-2011年7月,她曾主持財經資訊台專題節目《時事寬頻》。 2012年1月19日,她在微博寫:「終於放假了,我會展開一個人生中很悠長的假期,然後迎接新開始,希望一切順利美好!」。透露她這天開始放產假。 王春媚於2012年5月8日放完產假,重回有線新聞工作。 2012年7月,王春媚升任為有線新聞台的總主播,接替離職的莊安宜。 2017年3月14日,王春媚與無綫新聞主播吳璟儁(其後出任政治助理)共同主持由七大電子傳媒合辦的《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辯論》。.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王春媚 · 查看更多 »

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為無綫電視(TVB),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電視公司,亦是香港電視節目的主要生產者,由於慣性收視關係,故此他們的節目收視亦經常比其他香港電視台的節目高,即由1960年代開台以來所有製作的節目對香港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不少。 本條目只列出香港無綫電視所有製作的電視節目。 註:節目名稱前的為該節目於無綫電視的首播日期及頻道,節目名稱後的為該節目的結束播放日期(如有)。.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韓國民眾鬥爭團

韓國民眾鬥爭團(한국민중투쟁단)由韓國民主勞總、韓國勞總和韓國民主勞動黨組成,是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時,前往香港示威的韓國工人所組成的組織。他們曾兵分多路要去香港灣仔會展(會議舉行地點)示威。 鬥爭團團長為梁暻圭(양경구),他在2005年12月17日的香港反全球化遊行衝突示威事件中被警方以非法集會罪拘捕。並於同年12月23日交由觀塘法院處理,後無罪釋放。 category:韓國組織.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韓國民眾鬥爭團 · 查看更多 »

遊行示威

遊行,或稱為遊行示威,是指民眾走到街頭示威,對特定議題表達不滿。 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散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游行方式。在臺灣則使用「路過」一詞做為規避《集會遊行法》的代名詞。.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遊行示威 · 查看更多 »

菲林明道

菲林明道位於香港灣仔,是灣仔區一條主要道路。 菲林明道南面連接莊士敦道及灣仔道,經過譚臣道、軒尼詩道、駱克道及謝斐道,並設有天橋橫跨告士打道,經港灣道至北面灣仔海旁的會議道,連接博覽道東。在灣仔區多條南北向街道中,只有菲林明道及馬師道可通往灣仔北。.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菲林明道 · 查看更多 »

衝鋒隊 (香港)

衝鋒隊(英文:Emergency Unit,縮寫:EU)於1927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為準軍事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機動性巡邏、處理突發事件(包括災難支援)、對999緊急召喚作出迅速警察力量回應、支援軍裝巡邏小隊,趕抵增派軍裝警務人員到場及提供第一線的協助、設置緊急路障、執行反罪惡巡邏、押運貴重物品、協助入境事務處及懲教署押解犯人及維持內部保安等。.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衝鋒隊 (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2006年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發生於2010年1月16日至17日,約1,700名反高鐵運動示威者包圍前立法會大樓,要求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對話,最終演變成為警民衝突,造成5名警務人員受傷。是次為警務處逾4年來首次出動防暴警察驅散示威者,並且進行多輪清場,不過並無採取拘捕。.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事記

2006年1月1日以後的新聞事件,請往香港新聞動態條目內瀏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大事記 · 查看更多 »

香港奇案實錄

《香港奇案實錄》是亞洲電視製作的奇案式劇集,《危險人物》的延續。.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奇案實錄 · 查看更多 »

香港宣言

《香港宣言》是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於香港舉行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期間,由各國官員所簽訂的協議。部長級會議於12月18日舉行閉幕禮後,各成員國一致同意,宣言隨即生效。.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宣言 · 查看更多 »

香港的士罷駛事件

香港的士罷駛事件發生於1984年1月12日至14日,事源時任運輸司施恪向香港立法局提出批准香港的士加價車資17%同時,增加的士牌照費及首次登記稅項各17%,並且引用《保障公共稅收令》,使建議獲批准後即時生效,的士業界全無反對機會。此舉引起的士業界強烈不滿,最初為罷駛抗議,其後在13日晚間演變為騷亂,被稱為1984年的士騷亂、1984年九龍騷亂,最終防暴警察超過16年以來首次發射催淚彈平息事件。是次騷亂造成32人受傷、逾170人被拘捕。香港政府最終對的士業界讓步,事件以立法局在同月18日召開的特別會議上否決上述議案作結。.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的士罷駛事件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歷史

香港警察歷史接近175年,自香港開埠后,經過多番脫變和轉捩點;從首階段的殖民地警察部隊、於1970年代起現代化,至1990年代初期起進入第三階段,發展成為服務型的警察隊伍;輾轉成為備受世界各國公認為最高質素及最專業的警務機關之一,同時為香港治安及社會的穩定奠定基礎。香港警隊為全世界之三、亞洲之次(馬來西亞警隊亞洲歷史最久,1807年成立)擁有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公共安全的警務機關。.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警察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警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與韓國關係

香港與韓國關係,是指歷史上的香港和韓國,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大韓民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在香港回歸前為韓英關係、現則為中韓關係的一部份。韓國在1949年便於時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開設領事館,為1948年韓國建國後最早開設的駐外使領館之一。 2005年香港舉辦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有韓國農民在香港抗議世貿,衝擊警方防線,迫使警方施放32枚催淚彈,以及第一次施放布袋彈。.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香港與韓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駱克道

駱克道(Lockhart Road)是香港灣仔至銅鑼灣的一條街道,西面連接軍器廠街,東面至銅鑼灣東角道。長約1700米。 駱克,曾任香港輔政司,全名為 J.。“駱克”這中文名字,是官式的譯名,是以沒有第二種譯法,跟其他香港的高官的譯名譯法有不同。這是因為他和中國訂過一張合同,在簽字時,需在中文本上有一官定的譯名所致。而港府用他的名字命名駱克道,也正是和這一張協定《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有關。 駱克道灣仔段有很多售賣裝修物料及從事室內設計的商鋪,為該類商鋪於香港島的集中地。而銅鑼灣段因鄰近崇光百貨等購物區,因此人流很高,假日更被劃為行人專用區。 2005年12月17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期間,來自韓國的示威者大舉攻破警方在駱克道的防線,企圖攻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事件演變成警民衝突。 2009年12月12日晚,銅鑼灣一段的駱克道近崇光百貨後門再次發生香港第五宗高空擲下腐蝕性液體事件,事件導致6人受傷。.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駱克道 · 查看更多 »

記利佐治街

記利佐治街(英語:Great George Street)是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的一條繁華街道,西接東角道,東接內告士打道,中段與百德新街交界,為灣仔區人流最多的一條街道之一。街道以英皇佐治五世的稱號命名。 在從前,記利佐治街最有名的是日資大丸百貨公司,位於華登大廈基座,大丸百貨公司於1998年結業後,改建成名店坊商場,惟「大丸」之名已深入香港市民民心,故現時前往銅鑼灣糖街的小巴仍以「大丸」作為目的地地名,使用至今。 於1940年4月3日面世的維他奶工廠,位於記利佐治街。而第一間24小時經營的惠康超級市場就是記利佐治街分店。.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記利佐治街 · 查看更多 »

骚乱

骚乱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或阶层内部的冲突与对立,包括社会底层为争取自身权益与统治阶层的对抗,或因统治阶层不当行为激发民怨,引发的与统治阶层冲突与对立。长时间的持续对立,可能会使冲突范围扩大化,冲突的升级可能诱发政局动荡与战争,最终导致政权更迭。 骚乱通常是隨機發生並混亂無秩序的,對象可以是政府官員、工廠老闆、政党,導火線通常是不特定的事件,例如阿拉伯之春中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骚乱背後皆有其動機:對整個大環境的不滿。當骚乱次數越趨頻繁,規模漸大,群眾漸增。骚乱開始時是有預謀的行動時就導致叛亂,但骚乱亦可以是由有秩序的示威遊行演變而成。.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骚乱 · 查看更多 »

警察高空工作隊

警察高空工作隊(俗稱蜘蛛俠;Force Abseiling Cadre,縮寫为FAC)成立於2005年,前身為於1996年成立的警察高空工作小組,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主要責任為高空拯救,以及在危險位置(包括大廈外牆或者建築物的危險結構,例如天台泵房、天橋頂部及棚架等)移走橫額等物件及示威者。.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警察高空工作隊 · 查看更多 »

警察談判組

警察談判組(俗稱談判專家;英文:Police Negotiation Cadre,縮寫:PNC)於1975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保安部,其主要責任為反恐怖活動、挾持人質、絕困及企圖自殺案件等談判,並且協助大型公眾活動中的協調事務。警察談判組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警察談判專家單位之一,於2010年出動了81次(當中70%為企圖自殺案件。),其成功率高達80%。世界多國警察經常邀請警察談判組遠赴海外擔任授課主管以及派員來到香港共同接受訓練,包括澳門、英國蘇格蘭和新西蘭等,以警察談判組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警察談判組 · 查看更多 »

警察機動部隊

警察機動部隊(簡稱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英文:Police Tactical Unit,縮寫:PTU,俗稱:Blue Berets),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是準軍事化的防暴警察,防暴以外,主要責任為執行反罪惡巡邏、於大型活動中人群管理、維持內部保安、搜索及拯救及災難支援等等。世界多國防暴警察經常派員到訪香港取經,以警察機動部隊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警察機動部隊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黃潔慧

黃潔慧,曾任新媒體《香港01》編輯主任(博評),負責建立及營運「01博評」;前任商業電台時事烽煙節目《左右大局》及《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主持、資深電視記者、辯論/通識教育工作者。著有《拆穿官場語言偽術》(與蔡子強合著,明報出版社,2013)及《快樂辯論》(上書局,2010)。 黃潔慧畢業於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後,升讀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新聞及傳播學,副修政治與行政學。1999年加入無綫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任兼職記者,2000年9月至2004年間,先後為《星期二檔案》及《新聞透視》記者/編輯。2004年,黃潔慧以Dean's List成績,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中國政治文學碩士。同年9月,黃潔慧轉職有線新聞任記者,同年底被派往泰國布吉採訪海嘯。2005年,黃潔慧採訪韓農在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是首個電視記者戴上潛水鏡應付胡椒噴霧,在鏡頭前報道,成為翌日電台節目話題。 2008年,在報道時任國務案總理溫家寶訪問日本後,她轉職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任傳媒關係專員。兩年後重返有線新聞任高級記者。黃潔慧的報道風格以反應快、口齒伶俐、注重畫面和現場感見稱。她擅長現場報道,其中皇后碼頭清拆當天,曾不間斷作連續6小時的現場報道,創香港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紀錄。她同時是環保新聞記者。最新引起回響的報道是2011年時,驗出香港多個品牌即食麵醬料含塑化劑、跟進民建聯議員要求斬走木棉花、踢爆金鐘添馬公園只准市民躺臥不准閉眼、一連五集沒有記者旁白的自然美系列等。 於2012年5月離開有線新聞,6月加入商業電台,並於7月2日起,成為時事烽煙節目《左右大局》主持。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與由《在晴朗的一天出發》重返《左右大局》的著名節目主持李慧玲共同主持《左右大局》接近3個月;李慧玲被突然解僱後,成為《左右大局》惟一正式主持。隨著《左右大局》在2014年4月4日正式結束,在4月7日起加入《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於同年9月8日後離開商業電台,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比較政治碩士。及後加入新媒體《香港01》,任職編輯主任(博評),負責建立及營運「01博評」,並於2016年7月離開《香港01》。 傳媒工作之外,從事多項教育工作,涵蓋思辯訓練、通識及傳媒教育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任導師。曾任教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資優教育課程、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暑期傳媒課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保良局蔡繼有學校、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等多間中學。2010年起,黃潔慧為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兼教通識及思考方法課程,曾登上《明報・教得樂》頭版報道。 在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之一曾俊華聘請黃潔慧特訓辯論技巧,應付多場選舉論壇。.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黃潔慧 · 查看更多 »

輔仁大學校友列表

天主教輔仁大學校友列表,係知名輔大校友/輔大人的集成資料。本條目將校友粗分為數大類,除了特例,各分人物不重疊。 以下畢業年份係采民國紀元。 畢業系所以畢業時名稱為主。.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輔仁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奪「公民廣場」行動

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是指2014年9月26日晚上,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發起衝入政府總部東翼迴旋處(坊間稱之為「公民廣場」)的公民不服從行動。在這之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已經發動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進而要求實施真普選。其中罷課學生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的政治改革報告,爭取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廢除香港立法會功能組別,並且要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撤回8月31日就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在罷課集會結束後不久,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突然號召學生衝入「公民廣場」,與此同時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事先部署的成員亦展開突襲行動。 集會人士隨即兵分兩路分別推開香港立法會停車場出入口大門,或者經由立法會綜合大樓旁的通道,攀越3公尺高的圍欄進入已經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封鎖的「公民廣場」。與此同時,抗議學生除了重申先前的罷課訴求外,亦宣布對於行政署突然興建鐵欄以圍封政府總部「公民廣場」的不滿,要求重新開放「公民廣場」予以公眾集會。儘管有約百名學生和市民越過政府總部圍欄再次佔領「公民廣場」,不過在這過程中黃之鋒等13名參與行動人士則遭到警方逮捕。儘管警方多次使用胡椒噴霧嘗試驅離現場示威人士,大量原先參與罷課集會的市民保護廣場內的學生,試圖反包圍現場警方並且阻絕增援警力進入。 同時大量聲援民眾也陸陸續續聚集在「公民廣場」以支援學生,最終警方決定部署防暴警察進駐政府總部。9月27日下午1時20分,警方實施清場行動而總共拘捕74人,年齡則介在16歲至58歲之間。不過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與學民思潮仍號召民眾在當天晚上8時至11時發起集會,要求釋放遭到逮捕的學生。對此警方則在政府總部附近封鎖海富中心和中信大廈行人天橋與多條道路以阻攔市民聲援,並以妨礙公務為由使用胡椒噴霧驅散行人天橋上的市民。不過仍然有大批市民留守在添美道、龍匯道、立法會停車場和中信大廈附近與警方對峙,許多參與集會的民眾市民亦自行準備保護措施,避免受到警方胡椒噴霧的攻擊。 當天晚上,大台表示不包含反包圍警方的群眾,總共有超過50,000人參與集會;後來因為場外反包圍警察人數眾多,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宣佈修正參與人數至80,000人。在集會結束後仍然有許多示威群眾留守而未散去,爾後同樣爭取普遍選舉的大型政治抗爭運動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提早在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稍後9·28催淚彈驅散行動引發大量民眾不滿,導致佔領規模擴大至銅鑼灣、旺角等其他地區,進而演變成雨傘革命。不過由於公民不服從行動在重奪「公民廣場」行動中已經展開,因此也有傳播媒體把這行動歸入雨傘革命內。.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重奪「公民廣場」行動 · 查看更多 »

苦勞網

苦勞網,即台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成立於1997年,是一個長期關注台灣社會運動相關訊息的網路媒體,以「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自許。苦勞網除與社運團體長期建立關係,作為對外發佈訊息的平台,並自產報導傳遞出主流媒體不感興趣的邊緣聲音之外,也將媒體本身看作是論述實踐的一部分。.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苦勞網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T連

T連(亦稱Tango連、T大隊、Tango大隊;英文:Tango Company)於1992年6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為女性防暴警察,主要責任為人群管理、保護參與公眾活動的兒童、婦女和長者,並且支援警察機動部隊總部,處理防暴及內部保安等任務。.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T連 · 查看更多 »

李明逵

李明逵,QPM,CPM(),榮休香港警務處處長,現任香港公共行政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校董、中大專業進修諮詢委員會主席及離職公務員就業申請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明逵於警務處服務香港社會30多年,屢獲嘉許,任內曾經處理香港越南船民問題、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保安安排及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等大事件。.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李明逵 · 查看更多 »

楊祖珺

楊祖珺,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傳播研究所哲學博士,臺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為黨外運動雜誌《前進周刊》創辦人、民主進步黨創黨元老、雜誌《海峽評論》發起人。曾任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理事長、《海峽評論》社長、夏潮聯合會評議委員、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楊祖珺 · 查看更多 »

12月17日

12月1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1天(闰年第35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4天。.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12月17日 · 查看更多 »

2005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2005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反釋法遊行

2016年反釋法遊行發生在2016年11月6日至8日的香港,其遊行目的为抗议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对《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进行第五次釋法,民間人權陣線公布约有13,000人參與。 部分人傍晚臨時改道遊行至中聯辦,佔據德輔道西、西邊街等道路示威,並與警方衝突,示威到11月7日凌晨約3時才結束。示威期間,港鐵西營盤站首次按警方要求而封閉及不載客,多條道路臨時封閉,部分傳媒稱之為「佔領西環」。 11月8日,香港法律界人士發起「靜默黑衣遊行」,約有3000人參與,是5次黑衣遊行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2016年反釋法遊行 · 查看更多 »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亦稱旺角暴亂、旺角暴動、旺角衝突、旺角大衝突、魚蛋革命、魚蛋騷亂、旺角大起義、旺角事件等,是一場在2016年2月8日夜晚至2月9日早晨(年初一至年初二之夜)於香港旺角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 政府方面表示,事件的起因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新年巡邏期間被圍堵、辱罵及衝擊,需要警方協助;而有不少報導指起因是食環署因為取締新年出現的無牌熟食小販,與在場人士發生衝突,因而向警方求助。起初只有小規模衝突,後來警隊移來高台準備實施人群管制時,人群開始堵塞馬路並與警方發生推撞。警方之後動用胡椒噴霧及警棍驅散人群,而示威者開始使用木板、磚頭、火種、玻璃瓶、垃圾桶等雜物襲擊警方,並縱火焚燒雜物阻擋警察推進,有記者被警方、示威者襲擊,有觀點將示威者和警察分別稱呼為「暴徒」和「黑警」。有警員為保護同袍,兩度向天鳴槍示警,並擎槍指向示威者,更激發示威者更大的對抗,衝突升級。事件造成警員、記者和示威者等多人受傷,數十名示威者被警方拘捕。最高峰時有700多名示威者結集,逾2,000塊地磚被撬。事件到2月9日早上八時後人群逐漸散去才落幕。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建制派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亂,而香港民主派則意見不一,但偏向譴責政府和警察造成是次事件發生。香港法院亦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動,多位參與行動的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部分被判囚,其中一被告判囚7年,為本港開埠以來最重的暴動罪判刑。部分正候判,也有部分被通緝。.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 查看更多 »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是指2014年9月28日黃昏至29日凌晨,香港警方對示威者的大規模驅散行動,當中防暴警察施放大量催淚彈,並威脅向群眾開槍。此前,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對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激發香港市民強烈不滿,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9月22日發起一連5日的大專罷課,學民思潮則於9月26日加入,發動中學罷課;9月26日當晚突然發生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導致27日防暴警察進駐,以及8萬人集會聲援。 9月28日凌晨,「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突然宣佈自2013年初提出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最後部曲正式啟動。當日上午警方封鎖政府總部,導致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的市民被堵塞在海富中心附近一帶,因而在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同日黃昏,警方開始採取更高級武力,展開大規模驅散行動,防暴警察施放87顆催淚彈,更一度威脅開槍,是香港防暴警察接近9年以來首次使用催淚彈。驅散行動導致近百人受傷,事件令民憤進一步爆發,及引起國際關注,佔領行動擴散至旺角及銅鑼灣,9月29日至10月1日連續3晚有20萬人上街抗命,運動亦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

新!!: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和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5年香港反对世贸游行2005年香港反对世贸游行冲突2005年香港反對世貿遊行2005年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2005年香港灣仔警民衝突2005年香港灣仔騷亂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