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指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簡稱香港仔墳場,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轄下第一所成立的墳場,位於香港香港島香港仔與田灣之間一帶,總面積約為98,542平方米,車路入口位於香港仔海旁道及石排灣道的東面交界,此外,可以經由貝璐道直達墳場比較上流的位置。墳場内設有土葬墓地、金塔地、骨灰龕位及骨殖龕位。.

25 关系: 尹少卿廖俠懷伊秋水伍漢墀周埈年周壽臣周少岐周錫年唐绍仪冯平山石排灣道熊希齡熊希龄墓园花影恨莫幹生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馮秉芬香港墳場列表香港仔大道香港仔海傍道貝璐道郭少流蔡元培鄧肇堅曹善允

尹少卿

尹少卿 (Wan Siu Hing,?-1952年11月17日),香港粵劇二幫花旦。她是薛覺先的徒弟,年青貌美,擅演刁蠻青衣。.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尹少卿 · 查看更多 »

廖俠懷

廖俠懷,英文名:Liu Hap Wai ,廣東顺德人,香港著名粵劇演員、電影明星,與葉弗弱、李海泉、半日安合稱『粵劇四大名--』。 早年,到新加坡謀生,由於酷愛粵劇,所以曾參與當地的業餘表演。得到小武靚元亨的賞識,被收為徒,改藝名「新蛇仔」。20年代,回到香港擔當第二--生。因為他的嗓子不亮,長相不美,被受冷落。同門師兄馬師曾介紹他轉投「大羅天」,在《賊王子》的演出中才得到認同。他的首本戲有《花王之女》、《大鬧廣昌隆》、《甘地會西施》、《雙料龜公》等。.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廖俠懷 · 查看更多 »

伊秋水

伊秋水(1904年-1955年5月14日),原名伊景榮,籍貫廣東番禺,香港二十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喜劇演員。.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伊秋水 · 查看更多 »

伍漢墀

伍漢墀,JP(,),又名伍尚平,香港紳商和政治家,1922年6月獲得委任為定例局(即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惟於1923年4月死於任上。 伍漢墀在香港土生土長,早年畢業於皇仁書院,曾從事南北行貿易業務,並嘗任中華匯理銀行和英資新旗昌洋行買辦等職。在出任定例局議員以前,伍漢墀曾先後在1907年和1909年分別獲香港政府委任為東華醫院和保良局總理,1909年至1918年受任潔淨局紳、1910年至1923年任團防局紳、以及在1911年至1923年任香港大學創校校董等公職。此外,伍漢墀在1913年參與創立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復於1922年與曹善允等紳商促成在西營盤西邊街創立公立贊育醫院。 伍漢墀在1922年6月獲港府任命接替死於任上的劉鑄伯擔任定例局非官守議員,任內曾經參與斡旋1922年的海員大罷工,以及跟隨局內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周壽臣反對港府擬訂立例即時取締妹仔和計劃對妹仔實施的登記制度。可是,在定例局供職僅十個月後,伍漢墀自己也因病猝死於任上,終年僅46歲。.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伍漢墀 · 查看更多 »

周埈年

周埈年爵士(Sir Tsun-nin Chau,),香港富商及華人領袖,曾為執業大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歷任過潔淨局局紳及立法局非官守議員等職;戰後先後獲港府委任為立法局及行政局的首席非官守議員。周埈年亦曾任廣東信託銀行董事長,惟該行在1965年因股災倒閉,引起經濟動盪。.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周埈年 · 查看更多 »

周壽臣

周壽臣爵士,KBE,LLD,JP(Sir Shou-son Chow,),原名周長齡,香港島黃竹坑新圍人,晚清高級漢族官僚,20世紀初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曾於1918年參與創立東亞銀行,並長年擔任該銀行之主席達三十多年。 周壽臣為香港殖民地時期第一名華人議政局成員,作為政府及民間華人的溝通橋樑。另外,周壽臣亦熱心公益,積極參與慈善活動。曾經於1929年創立香港保護兒童會,又先後擔任保良局及東華三院顧問一職。.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周壽臣 · 查看更多 »

周少岐

周少岐(),JP,香港著名企業家,籍貫廣東東莞常平鎮橋梓村,周埈年爵士之父。畢業於皇仁書院,任船政署文牘書記,其後繼承父親的生意,創立安全保火險公司,泰新銀號等。1903年被委為太平紳士,其後獲為香港定例局(立法局前身)議員,他在商界能袖善舞,為家族奠下日後顯赫的基石。.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周少岐 · 查看更多 »

周錫年

周錫年爵士(Sir Sik-nin Chau,),香港富商和首位香港華人耳鼻喉科醫生,曾任華人銀行、九龍巴士及牛奶公司等企業的董事長,在二戰後的1940年代至1960年代初先後擔任過立法、行政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亦出任過香港工業總會與貿易發展局的首任主席,是繼其堂兄周埈年爵士以後,另一位甚具影響力的華人僑領。 周錫年的牛奶公司在1972年遭英資置地敵意收購,在1976年以後復因中風而減少出席公開場合。周錫年晚年曾因其遺囑分配而與長媳及次子周啟邦展開訴訟。有關其遺囑的爭論,至他去世後仍持續多時。.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周錫年 · 查看更多 »

唐绍仪

唐紹儀(),又名紹怡,字少川。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之後在廣州軍政府、國民政府擔任不同職位的官職,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政府军统特工殺手暗殺於上海。.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唐绍仪 · 查看更多 »

冯平山

馮平山 (),原名馮朝安,廣東新會會城高第里人、慈善家。 馮平山的父親馮洪福,號景堂。.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冯平山 · 查看更多 »

石排灣道

石排灣道(Shek Pai Wan Road)是香港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連接田灣及華富邨,為田灣區內的最主要道路。石排灣道東接香港仔海旁道,西接薄扶林道。全長1250米。值得留意的是,石排灣邨或者現時稱為石排灣的地點,並非位於石排灣道一帶,而是位於香港仔東部的半山區。.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石排灣道 · 查看更多 »

熊希齡

希齡 ,字秉三,号明志閣主人、双清居士。法号妙通。湖南省鳳凰直隸廳(今凤凰县)镇竿镇(今沱江镇)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学者、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熊希齡 · 查看更多 »

熊希龄墓园

希龄墓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北辛村,是中华民国初期政治家熊希龄的墓园。.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熊希龄墓园 · 查看更多 »

花影恨

花影恨(1917年11月24日—1939年11月21日),原名朱秀珍,乳名阿妹,籍貫江蘇省蘇州市;香港島石塘嘴妓院裡的粵曲歌伶。.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花影恨 · 查看更多 »

莫幹生

莫履賢,MBE,JP(Mok Kon-sang,),字幹生,號應霖,〈混跡洋行成巨賈,祖孫三代皆買辦〉,2009年5月7日。香港紳商,1917年至1931年任太古洋行末任買辦。 莫幹生來自莫仕揚家族,與祖父莫仕揚和父親莫藻泉三代均任太古洋行買辦,橫跨前後61年。在買辦任內,莫幹生協助太古拓展業務,使之在1920年代一躍而成香港數一數二的英資洋行。不過,莫幹生也透過太古糖業囤積居奇,趁價低的時候買入食糖,然後再待價而沽,從中賺取600萬至700萬港元的鉅額利潤。莫幹生透過太古糖業從中取利的做法引來太古大股東施懷雅家族的注意,促使太古方面展開調查,最終迫使莫幹生在1929年賠償25萬港元和解,至1931年再被迫辭任買辦一職,標誌著莫家勢力逐漸從太古洋行消退。 莫幹生嘗任東華醫院和保良局總理,對教育發展尤其關注,他除了是香港大學終身校董外,也是九龍城民生書院創辦人之一,並曾慷慨捐助聖保羅男校、聖士提反書院和母校皇仁書院等校。莫幹生在半山干德道41號建有豪華大宅,大宅後來曾用作香港外國記者會,也是1950年代荷里活電影《生死戀》的拍攝場地之一,復於1960年代末拆卸重建為聯邦花園。 莫幹生不少家族成員均各有所長,其弟莫應溎和莫應基分別是執業大律師和資深股票經紀,其中莫應溎後來支持共產黨,並轉到中國大陸定居。莫幹生其中一位孫兒莫華釗是文物收藏家和註冊會計師;曾外孫女陸恭蕙曾任立法局、立法會議員和環境局副局長;而姪孫莫華倫則是國際男高音歌唱家。.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莫幹生 · 查看更多 »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簡稱華永會)成立於1915年,現時則根據《華人永遠墳場條例》成立的法定非牟利組織,負責管理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柴灣華人永遠墳場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1913年香港華裔人士獲政府撥地興建墳場,於是這批華人便在香港仔建立首個華人墳場,隨後更組成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負責策劃和管理與墳場有關的事宜,並得到當時的華民政務司同意出任主席,主權移交後改由民政事務局局長擔任主席,並且由地政總署署長及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擔任官守委員。 除管理墳場外,委員會亦將每年的收入,在扣除開支後撥作慈善用途,捐贈予慈善組織。.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馮秉芬

馮秉芬爵士,CBE,KStJ,LLD,DSocSc,JP(Sir Kenneth Fung Ping-fan,),香港商人和政治人物,啟祥洋行創辦人,1947年至1997年任東亞銀行董事,父親馮平山紳士有份於1918年參與創辦該行。馮秉芬自1951年至1972年歷任市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和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與周錫年爵士及簡悅強爵士等人同為當時香港的華人代表之一,屢獲英廷嘉敘,1971年獲封爵士。 另一方面,馮爵士熱心參與社會團體,曾分別任國際扶輪社3450區總監、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第六任總監及香港童軍總會副會長,而且出任過大量社會公職。馮爵士亦參與過香港高等教育發展,他有份創辦香港中文大學,並分別出任過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校董,另自1961年至1972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會主席,現時聯合書院其中一個走讀生會,命名為「秉芬堂」以作紀念。.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馮秉芬 · 查看更多 »

香港墳場列表

香港墳場分為政府管理的公眾墳場與私人經營的墳場;此外,還有公辦、私辦的火葬場。 由於香港土地短缺,1976年香港政府已經停止處理允許永久土葬的私人墳場,並鼓勵火化公務員事務局: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立法會CB(1)1961/05-06(01)號文件,2006年7月。。因此,根據食環署政策,凡於公眾墳場土葬滿7年的骸骨,必須撿拾遷移,以便節省土地資源。經過檢討後,行政會議建議由2000年9月12日起,所有在執行職務時因「英勇過人行為」而喪生的公務員和非公務員,均可在獲准永久土葬。何謂「英勇過人行為」 則由行政長官按英勇勳章標準釐定。公務員事務局: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討論文件〈〉,立法會CB(1)1746/05-06(07)號文件,2006年6月19日。.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香港墳場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大道

香港仔大道 (英文:Aberdeen Main Road),是香港香港島南區香港仔市區內的大馬路,西起香港仔漁類批發市場,經過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之南邊工廠大廈群,至聖伯多祿中學轉東行,在香港仔水塘道轉南,和香港仔舊大街平行,出香港仔巴士總站上行車天橋止。此後香港仔大道自西向東單向行車,與香港仔海傍道分工,至逸港居為止。.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香港仔大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海傍道

香港仔海傍道(英文:Aberdeen Praya Road)是香港1號幹線的起點,位於香港島西南部的香港仔,為一條海邊道路。它毗鄰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及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東面連接黃竹坑道及鴨脷洲大橋交界(並與香港仔大道並行),西面連接石排灣道。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香港仔海傍道 · 查看更多 »

貝璐道

貝璐道(Peel Rise),是香港的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太平山奇力山及香港仔石排灣。貝璐道以第十八任香港總督貝璐命名。貝璐道原名鴨巴甸新路,1960年改為現時名稱。 貝璐道在山頂連接山頂道,南面山腰則連接香港仔水塘道及漁光道交界。貝璐道大部分路段並不通車,位於郊野公園範圍內,為薄扶林郊野公園和香港仔郊野公園的分界線。.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貝璐道 · 查看更多 »

郭少流

郭少流(),又作郭少鎏 (Kwok Shiu Lau) 、郭守怡。廣東三水人。香港富商、慈善家。曾任東華醫院總理及保良局主席等職。1919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1930年獲頒榮譽勳章。1932年獲法國安南龍佩寶星。1936年6月2日因病逝世,享年78歲,卜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次子郭贊。.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郭少流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鄧肇堅

---- 鄧肇堅爵士,CBE,KStJ,JP(Sir Shiu-kin Tang,),香港企業家及慈善家,曾於1933年參與創立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並長年擔任董事局主席及總監督之職。 鄧爵士以生活儉樸、熱心公益及慷慨捐款著稱,先後任東華醫院及保良局主席,曾經多次獲勳,現時不少建築物都以他命名。鄧爵士穿長衫,剃光頭的形象,亦在民間留下深刻印象。.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鄧肇堅 · 查看更多 »

曹善允

曹善允,CBE,LLD,JP(,),香港律師、政治家和紳商,1929年至1937年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另曾任潔淨局議員、團防局紳、香港大學校董、華人公立醫局委員會副主席和港府教育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早年先後在上海和英國受教的曹善允,對香港20世紀初的教育和醫療發展起重要貢獻,他是香港大學、聖士提反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金文泰中學和民生書院等學府的創校人及籌款人之一,也曾多次為聖保羅書院籌募經費;此外,他又參與創辦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何妙齡醫院、以及在1922年與歐海倫醫生合作創辦贊育醫院。曹善允在1915年和1916年間在華人社區推動種痘運動,後在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設法維持社會秩序,深獲港府肯定,屢獲殊勳。 在1912年,何啟爵士與區德合組啟德營業有限公司,銳意在九龍灣填海,計劃興建稱之為啟德濱的「花園城市」。但何啟淡出後,填海計劃由本身是公司董事之一的曹善允繼續主持,並成功爭取港府在1915年批准填海計劃。共分三期的啟德填海計劃在1916年正式展開,雖然啟德公司完成了首兩期填海,然而,第三期填海卻無疾而終。為免填海計劃泡湯,港府在1927年宣佈接手第三期填海,並收回已填海但尚未發展的土地,整個地段日後逐漸發展,成為香港啟德國際機場。.

新!!: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曹善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香港仔墳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