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首長

指数 首長

首長可以指:.

目录

  1. 60 关系: 基隆市市長埔里地區歷史年表司法部司法院副院長司法院院長參議大韓民國國土交通部大湖義民廟委員長委員會制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交通部中華民國國務總理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財政部三合一選舉三國志IV廉政公署 (澳門)國務樞機卿农业部内阁官房长官問責制內閣府秘書長立法院立法院院長美國司法部長美国国务卿監察院院長行話行政院副院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馬來語稱謂列表首腦警察廳 (日本)財務省胡果·格老秀斯部長郵政事業廳舊宜蘭菸酒賣捌所葉爾辛效應臺灣總督府臺灣省政府主席長官英國上議院老板考試院院長東京都廳桃園市政府辦公大樓...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基隆市市長

基隆市市長為臺灣基隆市的最高行政首長,也是基隆市政府的領導者,由20歲以上之基隆市在籍市民普選產生,每四年選舉一次,並同時進行市議員選舉;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在市長一職設置前,台灣歷史上的各個政權曾先後於基隆及周邊地區設置各種行政長官以施行統治權。 現任(第17任)基隆市市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林右昌,自2014年12月25日起任職。.

查看 首長和基隆市市長

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埔里地區之地理位置位在臺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距離今約三千年前,已有人類陸續在埔里盆地周邊臺地地區建立家園;從其史前遺址所發現的石器、陶器,可發現該時期之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但不知原因為何,這些史前人類又像謎一樣的消失。直到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自分別居住在埔里的南北兩側,成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由於這次的移民行動沒有經過官府准許,再加上隨意殺害埔社及眉社原住民,終於引來當局關注;隔年,漢人被澈底驅逐,郭百年等墾首被依法懲治。埔社與眉社的原住民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對漢人因而產生不好的觀感;但也正因經過這些衝擊,他們才更加了解漢人的社會文化,激起其放棄狩獵並從事農耕的想法。 1825年,分散居住在臺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因遭受漢人於經濟上的掠奪,導致其耕地大量流失,生活日漸窘迫,而不得另尋發展;當時,埔里正好提供其絕佳機會,於是,在互相招引之下,他們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陸續進入埔里。 平埔族族群進入埔里後,一開始以埔社與眉社的佃田為生,後來依恃其農耕技術較當地族群進步,逐漸獲得當地大多土地,當地原居民因此逐漸撤往山區居住。後來,漢人也隨著逐漸鬆弛廢除的內山開墾禁令陸續前來開墾居住。1875年,埔里地區之開發大致完成。 沙連堡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其範圍包括今部份水里鄉、魚池鄉、國姓鄉、埔里鎮及仁愛鄉一帶;而埔里正是水沙連六社的重要地區,當初稱為蛤美蘭社,亦稱埔裡社(埔裏社)。道光年間,平埔族遷居至該地,並建立三十多個部落。光緒年間,總兵吳光亮建立大埔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在此設立隸屬南投縣之埔里鎮,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一帶及南投縣轄境之北,其東側為仁愛鄉,西側為國姓鄉,南面魚池鄉,西距草屯鎮38公里,西北距臺中58公里,南距日月潭約17公里,是通往臺灣中部各主要風景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鎮內所轄面積約162.227平方公尺,人口約87,000人,包含泰雅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各族群;除商業活動之外,居民大多從事農林業,全區沒有大型工廠。.

查看 首長和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司法部

司法部是主管法律體系的部或政府機關,一般歸類於行政部門。有別於負責法律執行的司法部門,司法部主要維持法律體系的運作,包括監督檢察機關、維護等,部分國家或地區的司法部還有監督選舉、指揮警察、司法改革等職責。監獄、看守所等刑罰執行機關(又稱為「矯正機關」)也是司法部的主管項目之一。 司法部的首長為司法部長,但部分國家或地區稱為「」(Attorney General),如美國。.

查看 首長和司法部

司法院副院長

司法院副院長,是中華民國司法院的副首長,為司法院副首長並兼任大法官會議副主席,依據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款規定,不受任期之保障,先得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投票同意後任命之。.

查看 首長和司法院副院長

司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司法院的首長,兼任大法官會議主席(相當於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依據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款規定,不受任期之保障,先得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投票同意後任命之。为確保法官超然于黨派及保持司法独立,自1999年的院長及副院長均为无党籍。.

查看 首長和司法院院長

參議

參議為政府機關的一種官職。於中國明清等朝代為官制之一,在清朝品等約為正四品,並於通政使司、外務部等機構均有配置;一般而言,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例如通政使參議,就是輔佐通政使或通政副使的官員。 在日本同样设参议一职,无固定位阶,属于令外官。从大宝2年(702年)5月21日开始设立该职位,一直維持到明治时期。 朝鮮王朝施行一府六曹制,在六曹中皆設有參議之職,官階為正三品,位居判書、參判之下,與判書、參判並稱「堂上官」或「三堂上」。 目前在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仍設有參議一職,如總統府、各縣市政府等,主要功能亦為輔佐機關首長推行政務,性質近似於顧問。.

查看 首長和參議

大韓民國國土交通部

國土交通部(),是大韓民國的國家行政機關之一,職責相當於各國的交通部。該部門的首長頭銜為「國土交通部長」(),同時兼任「國務委員」。 海洋水產部曾一度併入而設立国土海洋部(국토해양부),然而之後海洋水產部又恢復設立。.

查看 首長和大韓民國國土交通部

大湖義民廟

大湖義民廟,又名大湖昭忠祠,是位於臺灣苗栗縣大湖鄉靜湖村的義民廟,祭祀羅福星等抗日人物。.

查看 首長和大湖義民廟

委員長

委員長係委員會最高代表者的頭銜之一,主要用於政黨或政府高階官職名稱。在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日本等漢字文化圈的政治組織中皆有名為「委員長」的職務,類似用詞還有在中華民國較為常用的「主任委員」。.

查看 首長和委員長

委員會制

委員會制亦稱為委員制、合議制,是共和制的一种。在委員會制的運作下,行政組織的決策權及管理權,並不是由單一的領袖所擁有,而是平均由一定數目委員所組成的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首長的職務與政治權力。委員會的決策,通常會按協商達致一致的原則來進行。.

查看 首長和委員會制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查看 首長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交通部

交通部是中華民國交通相關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涵蓋運輸、郵政、氣象、觀光等交通四大領域。.

查看 首長和中華民國交通部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是中華民國國務院的首長,也是北洋政府時期的政府首腦。有些國務總理名義上曾代行大總統職權,但實權卻握在軍閥手上。 此外,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時,曾將國務總理職銜改稱為「政事堂國務卿」,此處亦一併收錄。.

查看 首長和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總統府

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的幕僚機關,專責處理與總統、副總統有關的行政事務;成立於1948年5月20日,其機關法人前身為國民政府。.

查看 首長和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總統府秘書長是中華民國總統府的首長,由總統任命,綜理府內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總統府副秘書長襄助秘書長處理事務。.

查看 首長和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中華民國財政部

財政部是中華民國全國公共財政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早設置的中央政府部門之一。除掌理中央政府的公共財政外,並負責監理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事務。.

查看 首長和中華民國財政部

三合一選舉

三合一選舉是台灣對部分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俗稱。在台灣,由於縣市長選舉、縣市議會議員、以及鄉鎮市長選舉等三項地方選舉常合併舉行,部分媒體遂創造此一名詞,並廣為社會各界使用。.

查看 首長和三合一選舉

三國志IV

是光榮(现为光榮特庫摩)所發售的,屬於三國志系列遊戲中的第四作。在家用遊戲主機版發售後,同樣被移植到Windows版。 本作的背景音樂改由作曲,Windows版支援於9X的作業系統,如95、98、ME,不支援NT核心的作業系統,如NT、2000、XP、Vista。超任版於2007年2月被移植到Wii的Virtual Console,2013年7月起,可使用Wii U購買下載遊戲。本作於Game Boy Advance版稱為「三國志」,於任天堂DS版稱為,雖然遊戲名不同,但均以本作為基礎設計的。.

查看 首長和三國志IV

廉政公署 (澳門)

廉政公署(簡稱廉署,葡文:Comissariado contra a Corrupção, CCAC)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的一個獨立運作的公共機關,其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59條的規定而設立。廉政公署獨立工作,廉政專員只須對行政長官負責(僅限於政治責任)。 廉政公署的職責為預防及打擊貪污行為,以及處理行政申訴等,現任廉政專員為張永春,總部設於澳門新口岸新填海區冼星海大馬路105號金龍中心16-17樓,投訴接待中心則設於同區的皇朝廣場14樓,並於黑沙環、氹仔設有社區辦事處。.

查看 首長和廉政公署 (澳門)

國務樞機卿

國務樞機卿(Cardinalis Secretarius Status),俗稱聖座國務卿或教廷國務卿,是聖座國務院的最高首長,执行教廷和梵蒂冈城所有的內部政治和外交功能。現任國務樞機卿為義大利籍的伯多祿·帕羅林樞機。.

查看 首長和國務樞機卿

农业部

农业部是一个主管农业的部或政府机构,其首長通常稱為农业部部长。 农业部的职责通常是制定行政法规、农业推广、农业研究、价格指导及农业补贴、植物病理、生物入侵等。一些农业部还有额外的职责,如林业和渔业、农村事务、食品(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食品防御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一些国家的农业部也负责环境相关事务,而另一些国家则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

查看 首長和农业部

内阁官房长官

内阁官房长官(簡稱官房長官)为日本国政府内阁官房的最高首長,相當於日本內閣秘書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稱為。 在不设副總理的情况下,官房長官是日本内阁中仅次于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的职位,一般在首相臨時代理人选中序列第一位,相当于副首相和日本政府发言人。如果首相不能行使职责達五日以上时,官房长官可代理其职位,不少首相在就任前曾擔任過内阁官房长官。.

查看 首長和内阁官房长官

問責制

“問責”是道德、政治和治理学中(包括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概念,意即在社会、政治或管理关系中的责任、担当、罪责的分配,及对情况作出解释的责任。.

查看 首長和問責制

內閣府

內閣府(、Cabinet Office、簡稱:CAO)是日本內閣機關之一,除了處理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主管的政務之外,還負有協助內閣制定與調整政策以強化內閣機能的功能(第3條第1項及第3項)。其前身為1949年成立的。2001年實施中央省廳再編時,為了強化內閣各機關之間的橫向溝通以使整個內閣的政策得以統一,2001年1月6日將、、總務廳、、併入總理府,改組為今日的內閣府。其首長為內閣總理大臣。.

查看 首長和內閣府

秘書長

書長(Secretary-general)為政府機關、政黨或非營利社團法人(NPO)中經常設置的高階職位之一,通常為機關團體中的幕僚長,承組織首長(委員長、理事長、會長、政黨領袖等)之命總管行政業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並可依狀況設置副秘書長以輔佐秘書長職務。類似古代的長史這一官職。若組織有秘書處、室則另有該處首長或秘書長兼任。 秘書長一職的名稱,可能隨著各地的民情而有不同的稱呼。立法院等民意機關內的黨團則稱為書記長,各級法院則稱為書記官長,民營組織亦可能稱總幹事。在日本和韓國,則將秘書長稱為「幹事長」,總書記稱為「書記長」,多設於政黨和政府機構之中。 另有一些例外,例:聯合國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秘書長領導國務院辦公廳工作,以及中華民國的總統府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各國的州、省政府秘書長,實際上均為該組織的「行政首長」,並非幕僚職務。 至於在中華民國的部會、局署等單位、鄉鎮等行政區,及各級學校常有主任秘書一職,乍看有點類似秘書長,但其實更類似古代的主簿之類的官職,是為首席的秘書,偏重管理幕僚人員,不見得具有「秘書長」般的權力。.

查看 首長和秘書長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查看 首長和立法院

立法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之首長,相當于國會議長,由立法委員相互提名投票選舉後產生,依法督導監管立法院委員會,組織立法院決策程序與行政議事,並負責召集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 值得留意的是,立法院在台灣全面改選後,所有的院長均為台灣出身。.

查看 首長和立法院院長

美國司法部長

美國司法部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或稱美國總法務官,是美國司法部的首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法务部門進行監督。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內閣成員之一,且職務設立的時間比美國司法部還早,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部長」頭銜(Secretary)的成員,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七,是相當重要的內閣職位。其任命方式為美國總統上任後提名,由美國參議院批准產生,而總統有權隨時解除其職務。 美國司法部長職位設立於1789年,當時職責是代表联邦政府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和處理有關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第二是向總統或政府部門首長就法律問題提供意見或建議。1870年,美國司法部成立以支援其工作。現任司法部長是傑夫·塞申斯。.

查看 首長和美國司法部長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查看 首長和美国国务卿

監察院院長

監察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監察院的首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對中華民國各機關行使審計權、糾正權、彈劾權及糾舉權。 監察委員任期為六年,憲法第七次修改為總統提名,經立法院投票同意後任命之。.

查看 首長和監察院院長

行話

行話是指一些特定專業人士之間的用語,為了幫助討論議題,這些用語當中有許多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簡化,例如可能會直接使用縮寫而不必附加解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行話。在一個領域當中,某個詞彙可能會有比標準解釋更為精確的定義。.

查看 首長和行話

行政院副院長

行政院副院長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副首長,輔佐行政院院長施政,並於院長職位空缺、或因故不能視事時代行職權,相當於各國的副總理。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為施俊吉,正式於2017年9月8日就任。.

查看 首長和行政院副院長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簡稱中央健保署、健保署),是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所屬國營保險事業機關,負責執行全民健康保險、改善醫療品質,署徽即全民健康保險標誌。.

查看 首長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馬來語稱謂列表

來語是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的一個分支,通行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泰南、菲南、東帝汶等區域。在演化的過程中,吸收了來自梵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希臘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荷蘭語、英語、淡米爾語、泰盧固語、中國方言和其它外來語的辭彙。 以下列表收錄通用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的馬來語頭銜、稱謂和敬稱,部份詞條可能存在定義太短、不夠客觀、不夠準確、沒有規範、存在爭議、已經不再使用、涵意出現變化、沒有單獨詞條、超過多種拼音形式等問題。其定義如下:.

查看 首長和馬來語稱謂列表

首腦

#重定向 首長.

查看 首長和首腦

警察廳 (日本)

警察廳(,National Police Agency,縮寫NPA),簡稱察廳(サッチョウ),是日本的行政機關,隸屬於國家公安委員會之下,為「」。 作為日本警察的頂點,負責警察制度的企劃立案、公共安全及警察的運作,掌控日本警察的態勢、整備、犯罪鑑識及犯罪統計等事務指揮,監督各都道府縣警察(包括轄區為東京都的警視廳)。.

查看 首長和警察廳 (日本)

財務省

財務省(,英文譯名:Ministry of Finance)是日本中央省廳之一,首長為財務大臣。英語簡稱為MOF(モフ)。前身為大藏省,2001年1月6日隨著中央省廳再編的實施而成立。國家的預算、税制、貨幣、國債等公共財政事宜都屬於其職權。.

查看 首長和財務省

胡果·格老秀斯

胡果·格老秀斯,又译为格勞秀斯、格勞秀士(Hugo Grotius,荷兰文写法为Hugo de Groot即“许霍·德赫罗特”,),出生於荷蘭,基督教護教學者,亦為國際法及海洋法鼻祖,其《海洋自由論》主張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為當時新興的海權國家如荷蘭、英國提供了相關法律原则的基礎,以突破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海洋貿易的壟斷,並反對炮艦外交。 其名Hugo(胡果)在國際公法首次傳入中國時,被譯為虎哥。.

查看 首長和胡果·格老秀斯

部長

部長是指政府(特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部門的首長,在政府首腦之下負責特定範疇工作,如環境、財政、教育等,負擔起政府運作的重責大任。由於在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地區,部長是內閣的構成成員,故又稱為閣員或閣臣。如國家體制為君主制,則通常稱為大臣。 其副手通稱「副部長」或「次長」,通常可分為兩種:政治任命的「政務次長」和公務員性質的「常務次長」。.

查看 首長和部長

郵政事業廳

郵政事業廳()是日本曾存在的一個國家行政機關,為總務省之外局。其首長為郵政事業廳長官。主要負責日本郵政事業之經營,是當時員額最多的中央省廳。.

查看 首長和郵政事業廳

舊宜蘭菸酒賣捌所

舊宜蘭菸酒賣捌所位於宜蘭車站旁巷弄,2003年6月12日宜蘭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

查看 首長和舊宜蘭菸酒賣捌所

葉爾辛效應

葉爾辛效應即謂國家元首與地方首長之民意基礎過於相近,使地方首長與國家元首的政治實力可能並駕齊驅,甚至凌駕後者之上,危及中央與地方權力均衡。.

查看 首長和葉爾辛效應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查看 首長和臺灣總督府

臺灣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通常簡稱為臺灣省主席、內部簡稱省府主席)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最高行政首長,同時為臺灣省政府的主官,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負責掌理省政府轄屬的各項政務。此官職起始於1947年5月16日,曾自1994年12月21日起改制為臺灣省省民直選之臺灣省省長,法定任期四年;其後因精省實施,1998年12月21日起再復此職。.

查看 首長和臺灣省政府主席

長官

長官可以指:.

查看 首長和長官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查看 首長和英國上議院

老板

老闆,又名東主、頭家(閩南語、客家話)、老大,粵語又稱老世(源自日語世帶主一詞)或老細(在粵語裡細和世同音,現在更多人使用細代替起源的世)、事頭、波士(源自英文Boss一詞)。包含以下含义:.

查看 首長和老板

考試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是中華民國考試院的首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負責主管中華民國政府公務人員的人事考選及行政銓敘。 考試院院長任期為六年,先得由中華民國總統提名、經立法院投票同意後使得行使其職權。.

查看 首長和考試院院長

東京都廳

東京都廳()是日本東京都的行政機關,其前身為1868年10月2日(慶應4年舊曆8月17日)成立的東京府廳東京都公文書館編『東京都職制沿革』東京都情報連絡室情報公開部都民情報課、1986年、以及1889年(明治22年)5月1日成立的東京市役所,1943年(昭和18年)隨著東京府與東京市合併改制為東京都而成立。由於日本僅有東京一個「都」,因而常簡稱為「都廳」,中文則常以「東京都政府」稱之。除了內部單位(知事部局)之外,還包括(含警視廳)、、公營企業、都立學校等各類附屬機關,其轄下之編制員工達16萬5千人。.

查看 首長和東京都廳

桃園市政府辦公大樓

桃園市政府辦公大樓,位於臺灣桃園市桃園區。辦公大樓分為前後兩棟,呈「工」字形,左右對稱,以中央走廊相連接,南側前棟高8層,北側後棟17層,外觀宏偉簡潔,屋頂設有空中花園。 1950年桃園縣從新竹析置後,桃園縣政府仍沿用原新竹縣政府使用的原桃園郡役所辦公。於1960年代有遷建大樓之議,但桃園縣議會對新縣府的地點始終爭議不絕,歷經許新枝、吳伯雄、許信良等縣長仍未定案。新縣府大樓的工程終於1978年7月葉國光代理縣長時開工興建,主體建築物由三大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觀略成倒階梯狀,工程耗時兩年,縣政府各單位分批遷入。1980年徐鴻志縣長時遷建完成,時稱桃園縣政府辦公大樓;10月31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以及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省級首長民意代表等一千餘人蒞臨參觀。1991年劉邦友縣長在任時,增建後段辦公大樓,地上17層,1994年竣工,被視為1990年代臺灣最高聳的地方政府辦公廳舍。 桃園縣政府時代,桃園縣縣政大樓位於位於桃園縣桃園市縣府路1號,與周圍的政府建築群組成桃園縣政府行政園區。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為桃園市,縣府也隨之改為桃園市政府。後有提議未來桃園市新市政中心大樓遷至交通便利的青埔重劃區:青埔鄰近國家大門桃園機場,且挾高鐵桃園站、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捷運之交通優勢。亦有提議未來桃園直轄市新市政中心大樓遷至高鐵桃園特定區。.

查看 首長和桃園市政府辦公大樓

機要秘書

機要秘書(Confidential Secretary)是指在政黨、政治、軍事單位,從事機密文件、電報的翻譯、處理及保管的秘書人員。企業的機要秘書一般為資深人員擔任,通常僅針對高階主管個人提供服務,除了執行主管所交付的命令之外,還要處理與主管相關的行政事務。.

查看 首長和機要秘書

汶萊歷史

汶萊蘇丹國的統治曾存在於14世紀至16世紀。其領土涵蓋婆羅洲北部和菲律賓南部,但這一地方勢力在歐洲人的影響下逐步走向終結。後來,汶萊與西班牙有過一次短暫衝突,並取得了勝利。汶萊帝國(也稱渤泥國)在19世紀時達到頂峰後,因喪失領土過多給砂朥越的白人拉惹而導致其日漸衰落,最終造成現今的陸地狹小和兩廂分離的局面。作為前英屬殖民地,汶萊在1888年至1984年期間還是英國的一個保護國。.

查看 首長和汶萊歷史

法務省

法務省是日本維持基本法制、制定法律、維護國民權利、統一處理與國家利害有關的訴訟的行政機關。在大日本帝國憲法時期,司法省是法務省的前身。 司法制度、民事行政(國籍、戶籍、、供託)、刑事民事法的立案、檢察、修正、更生保護、與國家利害有關的訴訟、維護人權、出入國管理、公安調查、司法書士等等都是法務省所管的事項。 1952年(昭和27年)8月以來,根據國家行政組織法,各地府省依次序建立,成了內閣總理大臣的總理府之後的機關。2001年實施中央省廳再編之後,則僅次於總務省的位置。.

查看 首長和法務省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首長和新加坡

新加坡行政区划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00余平方公里,因此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區),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長改制為專職稱市長,市長級別相當於部長。这五社区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 英国殖民政府起初以邮政编码01到83将新加坡分区。1948年新加坡举行议会选举后,政府遂以选举区作为行政区划,每区由一位国会议员代表该区选民。从1990年代起,市区重建局将新加坡分为55个规划区。规划区是固定的,不会因各届选举导致的选区范围更动而改变。新加坡统计局于2000年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市区重建局的规划区进行调查。1999年新加坡警察部队对属下的邻里警局和警岗改组时,也改用规划区作为其警局负责的范围。 新加坡土地局则将新加坡分为64个调查区,包含34个巫金(MK)和30个镇(TS)。这原有的34个乡在上世纪初多为农渔业地区,但在发展的洪流中已逐渐变成了郊区或市区。即便如此,这制度依然是土地局进行地皮划分的依据。.

查看 首長和新加坡行政区划

旭日大綬章

旭日大綬章,日本勲章的一種。1875年4月10日依據「賞牌從軍牌制定」(明治8年太正官布告第54號)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

查看 首長和旭日大綬章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查看 首長和政府首脑

曹参

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漢知名的將領,也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和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參與多次戰役,立功最多,作戰勇猛,成為漢軍中的主要人物,曾經負傷七十處,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名、高官十數人,封平陽侯。戰功雖高,劉邦論功時仍不及蕭何。後因蕭何推薦,繼任相國,雖然與萧何關係不睦,但仍然依循蕭的制度,實施無為而治,天下安定,世稱「蕭規曹隨」。.

查看 首長和曹参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俗稱五都改制、五都升格、或逕稱為縣市合併,為中華民國政府調整其行政區劃,將原臺灣省轄部份縣市改制、合併改制或與原有直轄市改制為新直轄市的措施,於2010年12月25日實施。這也是臺灣在1950年設置5市16縣後,首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

查看 首長和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2010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臺灣省及福建省村里長選舉

2010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臺灣省及福建省村里長選舉,是中華民國臺灣省(但不包含直轄市臺北市與高雄市及於2010年12月脫離該省改制直轄市之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和與高雄市合併改制之高雄縣)及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境內之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於2010年6月12日舉行投票。此次選舉為臺灣省大部分地區之第19屆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選舉、福建省金門縣大部分地區之第10屆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選舉,同時亦為福建省連江縣之第8屆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選舉。.

查看 首長和2010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臺灣省及福建省村里長選舉

機要秘書汶萊歷史法務省新加坡新加坡行政区划旭日大綬章政府首脑曹参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2010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臺灣省及福建省村里長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