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食蜥王龍屬

指数 食蜥王龍屬

食蜥王龍屬(屬名:Saurophaganax)意為「以蜥蜴為食的專家」,是異特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美國西部的莫里遜組,該地年代屬於侏儸紀晚期的啟莫里階,約1億5100萬年前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目录

  1. 8 关系: 異特龍屬的種異特龍科異特龍超科蠻龍屬食蜥王龍屬食蜥王龙高棘龍屬Saurophaganax

異特龍屬的種

特龍屬(學名:Allosaurus)屬於恐龍的肉食龍下目,自從在1877年被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來,已有許多的可能種被歸類於異特龍屬,但只有少數被認為是有效種。異特龍的化石最早發現於美國西部的上侏儸紀地層莫里遜組,而模式種脆弱異特龍(A.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異特龍屬的種

異特龍科

特龍科(Allosauridae)又名躍龍科,是群體型中等到大型的肉食性獸腳亞目恐龍。牠們生存於晚侏儸紀。異特龍科的物種包括:食蜥王龍、異特龍、以及所知有限的腔軀龍。異特龍科恐龍演化上的新特徵包含:較圓而平坦的面孔、下頜前端適中地平坦、上頜的齒槽一路排列到後部、可擴展撐開的頭顱骨、較平順且強壯的身體、長而結實的後肢、堅挺的尾巴、以及恥骨末端的靴狀延伸。在1978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建立了異特龍科。 異特龍科的正確物種數量是有爭議的,而大部分的上侏儸紀與下白堊紀肉食龍下目恐龍,都與異特龍有接近親緣關係。無論如何,異特龍科恐龍似乎是牠們所處時代最成功的掠食者,且在數量上超過斑龍科與角鼻龍科恐龍,這些動物一同競爭者獵物。在白堊紀時期,異特龍科恐龍的地位被牠們的近親所取代,例如:南半球的鯊齒龍科恐龍、以及北半球的虛骨龍類暴龍科恐龍。.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異特龍科

異特龍超科

特龍超科(Allosauroidea)又譯躍龍超科,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個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龍科、鯊齒龍科、新獵龍科、以及異特龍科。目前已知年代最古老的物種為時代龍,出現於中侏儸紀巴柔階的中國;而其中存活到最晚的物種為晚白堊紀馬斯垂克階的齒河盜龍,屬於新獵龍科。異特龍超科擁有長而狹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擁有三個手指、以及頭部上的角狀物與隆起物。異特龍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為大眾所知的物種為北美洲的異特龍。.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異特龍超科

蠻龍屬

蠻龍屬(屬名:Torvosaurus,意為「野蠻的蜥蜴」),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牠們生存晚侏儸紀的北美洲(啟莫里階中晚期)與葡萄牙(提通階)。 蠻龍的體型相當大,估計身長約9到11公尺,體重估計值約2公噸,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侏羅紀獸腳亞目恐龍之一,小於依潘龍(可能是個大型異特龍)與食蜥王龍。但葡萄牙的蠻龍標本,體型可能大於前兩者的體型。.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蠻龍屬

食蜥王龍屬

食蜥王龍屬(屬名:Saurophaganax)意為「以蜥蜴為食的專家」,是異特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美國西部的莫里遜組,該地年代屬於侏儸紀晚期的啟莫里階,約1億5100萬年前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食蜥王龍屬

食蜥王龙

#重定向 食蜥王龍屬.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食蜥王龙

高棘龍屬

棘龍屬(屬名:Acrocanthosaurus,意為「有高棘的蜥蜴」)又名高脊龍、多脊龍或阿克羅肯龍,是肉食龍下目的一個屬,生活在白堊紀中期(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的北美洲,接近1億2500萬年前到1億年前。如同大部分恐龍的屬,高棘龍只有單一種,阿托卡高棘龍(A.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高棘龍屬

Saurophaganax

#重定向 食蜥王龍屬.

查看 食蜥王龍屬和Saurophaganax

亦称为 食蜥王龍,食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