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8 关系: 壹電視新聞台,中央氣象局有發佈警報的颱風列表,強烈熱帶風暴菲特 (2013年),熱帶風暴聖帕 (2013年),熱帶風暴菲特 (2013年),熱帶風暴海貝思 (2014年),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颱風,颱風天兔 (2013年),颱風丹娜絲 (2013年),颱風百合 (2013年),颱風蝴蝶 (2013年),颱風麥德姆 (2014年),颱風海燕 (2013年),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退役太平洋颱風名稱列表 (2000年及以後),2013年10月,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
壹電視新聞台
壹新聞(英語:Next TV,全名「壹電視新聞台」),為壹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於2010年7月30日晚間7點官網試播,同年12月28日在壹網樂平台開播,並於2011年7月20日取得電視廣播節目衛星執照。目前能收看到此頻道的平台有中華電信MOD506頻道(HD)、台灣有線電視系統49頻道(HD),同時也提供iOS及Android系統壹電視新聞台APP兩版本直播。.
中央氣象局有發佈警報的颱風列表
列表為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發佈警報的颱風列表。.
查看 颱風菲特 (2013年)和中央氣象局有發佈警報的颱風列表
強烈熱帶風暴菲特 (2013年)
#重定向 颱風菲特 (2013年).
查看 颱風菲特 (2013年)和強烈熱帶風暴菲特 (2013年)
熱帶風暴聖帕 (2013年)
熱帶風暴聖帕(Tropical Storm Sepat,國際編號:13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1W)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十個被命名的風暴。「聖帕」(Sepat)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屬於淡水鱸魚類,魚身細小,經常在河流、雜草叢生的沼澤區或稻田裏找到。.
查看 颱風菲特 (2013年)和熱帶風暴聖帕 (2013年)
熱帶風暴菲特 (2013年)
#重定向 颱風菲特 (2013年).
查看 颱風菲特 (2013年)和熱帶風暴菲特 (2013年)
熱帶風暴海貝思 (2014年)
熱帶風暴海貝思(Tropical Storm Hagibis,國際編號:140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72014)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七個被命名的風暴。「海貝思」(Hagibis)一名是由菲律賓提供,是「快捷」的意思。.
查看 颱風菲特 (2013年)和熱帶風暴海貝思 (2014年)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簡稱SSHWS),前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SSHS)用於分類颶風(位於大西洋或東北太平洋,大於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SSHS根據颶風的強度,把颶風分為一至五級。級數越高代表颶風的最高持續風速越高。 此SSHS系統只用於西半球如美國,其它地區如澳洲、日本、印度則使用各自的等級系統。另外,美國是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當作持續風速來區分颶風等級,澳洲則是使用「陣風」的風速及自己的系統區分等級,中国使用「2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而日本則使用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並用各自的系統區分颱風等級。.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颱風天兔 (2013年)
颱風天兔(Typhoon Usagi,國際編號:13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7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dette)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天兔」(ウサギ)一名是由日本所提供,即天兔座。 天兔是當年西北太平洋風季中頗為引人注目的熱帶氣旋,其強度相當猛烈,除韓國氣象廳外,其餘官方氣象部門均評定其最大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00公里或以上。天兔的爆發性增強成為其最大特徵,引起國際關注,被形容為「怪獸風暴」、「暴力兔」、「魔兔」等;同時其路徑亦對華南沿岸構成重大威脅,使閩粵地區,特別是汕頭、汕尾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嚴陣以待。.
颱風丹娜絲 (2013年)
颱風丹娜絲(Typhoon Danas,國際編號:132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3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amil)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十二個被命名的風暴。「丹娜絲」(Danas)一名由菲律賓提供,是體驗及感受的意思。.
颱風百合 (2013年)
颱風百合(Typhoon Nari,國際編號:132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4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Santi,當地華語譯名:桑蒂)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十三個被命名的風暴。「百合」(나리)一名由韓國提供,是百合花,一種球莖類植物,長有大的白色或彩色花瓣,是韓國夏天常見的花卉。由於百合在菲律賓造成嚴重損失,所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Santi除名。.
颱風蝴蝶 (2013年)
颱風蝴蝶(Typhoon Wutip,國際編號:13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olo)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蝴蝶」一名由澳門提供,是一種昆蟲,背部長有四張寬闊而顏色美麗的翅膀。在春夏間,不同品種的蝴蝶可在澳門鄉間找到。.
颱風麥德姆 (2014年)
颱風麥德姆(Typhoon Matmo,國際編號:14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0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enry)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個被命名的風暴。「麥德姆」一名是由美國提供,是關島查莫羅語的大雨。.
颱風海燕 (2013年)
颱風海燕(Typhoon Haiyan,國際編號:133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1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Yolanda,菲律賓華語譯名:尤蘭沓)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是2013年度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21世紀至今該區域的最強風暴,以及該區域史上第二強的熱帶氣旋,並創下登陸時最強風暴的紀錄。「海燕」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海燕鳥。 海燕的強度突破2010年颱風鮎魚,成為西北太平洋有紀錄以來第二強的熱帶氣旋,僅次於1979年颱風泰培。日本氣象廳評定海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30公里(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與鮎魚相同。香港天文台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285公里(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以每小時15公里之差,超過鮎魚的每小時270公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280公里(以2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亦以每小時20公里之差,高於鮎魚之每小時260公里。上述3項數據均顯示海燕的風速僅於泰培之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定海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315公里(以1分鐘平均風速計算),高於梅姬之每小時295公里,更超越泰培之每小時305公里,成為有可靠紀錄以來,全球1分鐘平均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但此紀錄於2年後被颶風帕特里夏打破。海燕更達到德沃夏克分析法中的「T指數」8之數值,是該指數系統的上限。 由於海燕以巔峰狀態登陸菲律賓,海燕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登陸時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而其猛烈風力及引起的大規模風暴潮則在菲律賓中部造成毀滅性破壞,官方確認逾6300人死亡,菲國莱特省一名警官估計約1萬人罹難,而菲律賓紅十字會更表示失蹤人數多達25000人。風暴過後大半年,災區罹難人數仍然持續增加。因應海燕在菲律賓造成的災難性傷亡,「海燕」一名在2014年初的颱風委員會會議上被除名,並在2015年的會議上通過由「白鹿」取代;同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把當地名稱「約蘭達」除名。.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是一份收錄桃園國際機場發展及遭遇的重大事件的列表。.
查看 颱風菲特 (2013年)和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
退役太平洋颱風名稱列表 (2000年及以後)
以下是自2000年以來由日本氣象廳--的太平洋颱風名字之列表。到目前為止,有32個熱帶氣旋名字被--(包括從未被使用的「翰文」和「庫都」)。每年,世界氣象組織都會舉行會議,商討部份熱帶氣旋名稱的去留。大多數退役的名字是因為在某地區造成嚴重影響而被替換,但有些名字卻基於其他原因而退役,例如熱帶風暴畫眉因有史以来太平洋最接近赤道生成的熱帶氣旋而退役(後來該紀錄於2004年被氣旋阿耆尼所打破),所以換名除了避免大眾出現恐懼情緒或混亂、也有基於方便查閱和紀錄的意義。.
查看 颱風菲特 (2013年)和退役太平洋颱風名稱列表 (2000年及以後)
2013年10月
; 武裝衝突.
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13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3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命名,國際編號為13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翻譯名,而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