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

指数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

韋伯斯特縣(Webster Parish, Louisiana)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西北部的一個縣,北鄰阿肯色州。面積1,593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1,831人。縣治明登 (Minden)。 成立於1871年2月28日。本縣紀念曾兩任國務卿的丹尼爾·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 W.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6 关系: 韦伯斯特县 (路易斯安那州)韋伯斯特縣 (路易斯安那州)路易斯安那州城镇列表路易斯安那州行政区划拉法葉縣 (阿肯色州)1986年飓风邦尼

韦伯斯特县 (路易斯安那州)

#重定向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

查看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和韦伯斯特县 (路易斯安那州)

韋伯斯特縣 (路易斯安那州)

#重定向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

查看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和韋伯斯特縣 (路易斯安那州)

路易斯安那州城镇列表

路易斯安那州是美国南部州份。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该州共有453万3479人,在全美各州名列第25位,陆地面积则以11万1897.6平方公里排名第33。全州分为64个堂区,堂区的行政地位同其他州的县相同,所有堂区内共注册成立有308个基层政权,其中绝大多数是市、镇、村,占304个,另外四个是市-堂区合一的市法团。所有基层政权的陆地面积总和只占全州的7.9%,但居住总人口占全州45.3%。 根据2015年修订的路易斯安那州法律,任何未经注册的地区只要人口达到最低标准,就可由当地居民自行申请组建基层政权。所有基层政权按人口分成市、镇、村三类。人口达到5000为市,1001至4999为镇,1000或以下为村。如果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基层政权因人口增减而需变更类别、且有政权议会提出申请,那么州长就有权重新分类。基层政权拥有包括征税、偿债在内的各项地方政府职能。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路易斯安那州以巴吞鲁日居民最多,为38万4452人;相比之下,最少的芒德只有19人。全州各基层政权以候马面积最大,达3190.4平方公里;拿破仑维尔最小,只有0.44平方公里。纳契托什于1712年成立,是全州老资格的基层政权,2005年成立的中央则是最年轻的基层政权。.

查看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城镇列表

路易斯安那州行政区划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共有64个堂区,堂区与美国本土另外47个州和夏威夷州的县属同级别行政单位,另外阿拉斯加州既没有县也没有堂区,而是划分成自治市和统计区。所以路易斯安那也是全美唯一一个以堂区来划分行政区划的州。 州内有41个堂区是由名为“Police Jury”的议会管理,另外23个堂区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政府,包括主席─议会制、堂区委员会或市/堂区合一。 路易斯安那原本是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都属正式的天主教会。地方政府基于当地教会所划分的堂区(英语:parishes,法语:paroisse,西班牙语parroquia)建立,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后,领地议会将奥尔良领地(路易斯安那州的前身)划分为12个县。各县的边界没有严格划分,但大致与之前的殖民地堂区相符,因此也继承了原有的名称。 1807年3月31日,领地议会将全州分为19个堂区,但没有废除原有的县,这些县一直存在到1845年。 1811年,路易斯安那召开了一次制宪会议准备加入联邦。将全州组织成七个司法管辖区,每一个包含一定数量的堂区。1816年,首张正式的州地图使用了堂区这一名称,1845年的宪法也是如此。从此以后,路易斯安那的初级政府分支就称之为“堂区”。 以下表格会在每一个堂区的名称后面列出其联邦资料处理标准代码(简称FIPS代码),该代码是联邦政府用来区分各州和各县(堂区)的唯一识别码。路易斯安那州的代码是22,结合任何一个堂区的代码则为“22XXX”,所有的FIPS代码将链接至该堂区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

查看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行政区划

拉法葉縣 (阿肯色州)

拉斐特縣(Lafayette County, Arkansas)是美國密蘇里州西南部的一個縣,南界路易斯安那州,面積1,412平方公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統計,本縣共有人口7,645人。本縣縣治為路厄斯維(Lewisville)。 本縣於1827年10月15日成立,縣名是紀念美國獨立戰爭英雄、法國大革命領導者,拉法葉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本縣為一禁酒的縣。.

查看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和拉法葉縣 (阿肯色州)

1986年飓风邦尼

飓风邦尼(Hurricane Bonnie)是1986年6月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造成中等程度破坏的一场飓风,也是1986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二场获命名的风暴和首场飓风,源自6月23日墨西哥湾中部上空的低气压区。系统总体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于次日成为热带风暴并获名“邦尼”。6月25日,气旋又升级成飓风。经过进一步强化,风暴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40公里的最高强度,而且不久后就从德克萨斯州高岛附近登陆。登陆后,邦尼的风速很快就降至低于热带风暴标准,最终于6月28日在密苏里州上空消散。 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有约2万2000人在飓风来袭前疏散。邦尼登陆期间产生强烈风暴潮,并以萨宾帕斯(Sabine Pass)最高,达1.5米。波尔克县的艾斯(Ace)降雨量高达330毫米,是气旋产生降水最多的所在,导致部分街道被淹,还摧毁利柏提县境内一座小型水坝。飓风在阿瑟港区域夺走三条人命,其中两人是因交通意外丧生,另有一名部分瘫痪的女性死于住房火灾。路易斯安那州西北部也受到洪灾影响,单什里夫波特地区就有381幢房屋、20家企业和80个主要公路和交叉路口被淹。气旋催生出11场龙卷风,同风暴本身产生的中等强度风力共同影响,在该州西南部摧毁约25户民居。总体而言,飓风邦尼共造成五人遇难,损失总额约为4200万美元(1986年美元)。.

查看 韦伯斯特堂区 (路易斯安那州)和1986年飓风邦尼